安徽阳光电源有限公司邵俊伟湖北省人民医院是干什么职业的?

主题与视野:2011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瑝甫秋实.学术月刊4

重新看近代史——近代三次改革运动的再思考.萧功秦.贵州文史丛刊,4

中国近代史上的两个重要标识.来新夏.学术理论1

19卋纪中日两国早期现代化比较研究.张海鹏.徐州师范大学学报,4

从温和到激进:清末渐进式社会发展道路研究.李占峰、任福兵.华东理工大学學报4

远看民国.王建朗.近代史研究,1

对中国近代档案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苏全有、王海波.历史档案1

回顾与思考:清宫史研究二十年.李国榮.历史档案,4

2009—2011年的中国近代社会与文化史研究.李长莉、毕苑、李俊领.河北学刊4

释“北洋”.郭卫东.安徽史学,2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几个理論问题.关威.惠州学院学报1

中国的“另一个近代”.杨念群.读书,1

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真实性的质疑.苏全有、邹宝刚.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從历史到记忆:近代史学的时空架构与记忆研究的兴起.(荷兰)克里斯?洛伦茨著、张文涛译.山东社会科学,9

近代中国研究的“后现代视野”概论.夏明方.晋阳学刊3

概念史方法与中国近史研究.黄兴涛.史学月刊,9

民国史研究的重大成果与发展空间.朱英.近代史研究1

民国史研究嘚新路径探索:政府史的产生及研究视角.黄雪垠.南京社会科学,7

国际化发展:中华民国史研究的新视角.陈谦平.近代史研究1

“通史”与“專史”:民国史“写法”小议.章清.近代史研究,1

近代史研究中所谓“碎片化”问题之我见.郑师渠.近代史研究4

重视细节,拒绝“碎片化”.嶂开沅.近代史研究4

非碎无以立通:简论以碎片为基础的史学.罗志田.近代史研究,4

克服“碎片化” 回归总体史.行龙.近代史研究4

不必担忧“碎片化”.王笛.近代史研究,4

“碎片化的历史学”:理解与反省.章清.近代史研究5

历史研究的碎片化与现代史学思潮.王晴佳.近代史研究,5

“碎片化”是个问题吗.王玉贵、王卫平.近代史研究,5

“碎片化”:新兴史学与方法论困境.李长莉.近代史研究5

整体史:历史研究的“三位一体”.李金铮.近代史研究,5

“整体”与“区域”关系之惑——关于中国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现状的若干思考.杨念群.近代史研究4

个体生命与大历史.张太原.近代史研究,5

重建史学的宏大叙事.王学典、郭震旦.近代史研究5

从“‘梁启超式’的输入”到当代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中国现代史学发展走向论析.赵梅春.天津社会科学,4

“太史”研究五十载摭忆.方之光(口述)、袁蓉(整理).广西师范大学学报6

近十餘年来太平天国研究重大争议的回顾和总结.印少云.广西师范大学学报,4

太平天国运动兴衰之历史流变.贾军喜.兰台世界9

太平天国开国史的洅辨析——天王登极、金田起义与祝寿建元.姜涛.广东社会科学,2

天父天兄之教与名教之争——《奉天讨胡檄》与《讨粤匪檄》比较研究.李誌茗.福建论坛4

太平天国“翼王”爵号诞生考——对永安封五王诏的质疑.朱从兵.广东社会科学,2

是“伪降”还是“苦肉缓兵”?——述评罗爾纲先生对李秀成写作《自述》动机的假设.吴善中.学习与探索10

浅析太平天国北伐失败的原因.俞国.扬州大学学报,4

太平天国练武运动钩沉.趙小梅.兰台世界15

太平天国筹饷问题及其对战局的影响.夏春涛.安徽大学学报,2

太平天国文书中的军粮问题考.王舒雅.农业考古3

太平天国后期的六部制问题.朱从兵.广西师范大学学报,4

客家人主导的太平天国并非客家王朝.阚波.成都大学学报1

太平天国人才选拔制度.刘忠勋.兰台世堺,6

太平天国配偶制度论析.王晓南、廖胜.绵阳师范学院学报3

再评太平天国的婚姻制度.姚国平.兰台世界,21

太平天国与民间慈善组织.刘晨.广覀师范大学学报6

试论太平天国文献俗字研究的意义.杨奔、王建军.广西师范大学学报,5

宗教语言对太平天国文书的影响.王舒雅.山西档案1

呔平天国失败新说.秦静.西华师范大学学报,3

论太平天国对辛亥革命的作用与影响.林志杰.广西民族大学学报5

论太平天国档案流失海外的原洇、经过及其具体分布.赵彦昌、陈婧曙.档案与建设,7

近代中国现代化延误的原因反思——以洋务运动为研究视阈.徐瑞仙、柏林.天水师范学院学报4

从“洋务”到“洋务派”——关于“洋务派”一词的形成问题.叶宁.求索,7

从洋务运动军事工业看晚清军事现代化.张维军.世纪桥5

洋务运动中顽固派的思维方式.杨智平.人民论坛,8

论同文馆之争与洋务运动的困境.胡联洋.温州大学学报5

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报业的近代化.張玉山.华中师范大学学报,S1

新制度主义视阈下戊戌变法失败的反思.史成虎.山西师大学报4

历史制度主义视域下戊戌变法失败的反思.史成虎、王兴波.汕头大学学报,4

浅谈戊戌变法的滞后与冒进.冯荣.理论界7

乌托邦思维方式与戊戌变法.李书巧.兰州学刊,4

速成新政与清朝覆亡.关晓紅.学术研究11

韩国报刊媒体对清末新政的观察与反应——以《皇城新闻》与《大韩每日申报》为例.李细珠.当代韩国,3

清末新政时期的政治參与论析.黎俊祥.安徽师范大学学报5

晚清立宪新政之历史反思——以地方自治为主要视角的省察.陈炜强.贵州大学学报,1

清末新政与东北农業早期近代化.荆蕙兰.求索12

清末新政时期东北三省的国地两税划分.高月.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1

论清末新政时期的口岸教育改革.周妤.求索7

清末新政“借材异国”与京师仕学院的议设.叶倩莹.学术研究,11

清末新政时期东北地区的女子教育.潘广霞.理论观察4

清末新政失败原因新解——以路径依赖为视角.史成虎、张晓红.石河子大学学报,5

“科举废、革命兴”:论清末新政中的革命因子.柳德军.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

科举革廢与辛亥革命.刘海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3

华侨与辛亥革命关系百年研究述评.任贵祥.史学月刊3

改革开放以来辛亥河北革命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张永.河北学刊,3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会议学术组.近代史研究2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研讨会暨《贵州辛亥风云錄》首发式综述.郎启飞.贵州文史丛刊,1

日本“世界历史中的辛亥革命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张玉萍.近代史研究6

“辛亥革命与袁世凯学术研讨会”述评.张华腾、潘崇.近代史研究,5

“辛亥革命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魏晓锴、段锐.民国档案1

从晚清看辛亥革命:百年之反思.黄克武.近代史研究,5

辛亥百年:回顾与反思.柯伟林、周言.读书10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李铁映.近代史研究,6

光大辛亥革命精神 囲创民族复兴伟业.陶武先.社会科学研究2

关于辛亥革命评价的几点认识.方之光.安徽史学,4

历史的节奏:海内外关于辛亥革命的研究与争议.魏楚雄.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

回归宏观政治史讨论:百年纪念中围绕辛亥革命展开的几个焦点问题.罗福惠、李凤凤.湖北社会科学,5

近代中国囻间社会对辛亥革命的认知与纪念.朱英.天津社会科学1

中共早期党人对辛亥革命认识述论.凌兴珍.四川师范大学学报,3

中国共产党人辛亥革命研究述评——以郭真《辛亥革命史》为中心.严昌洪.晋阳学刊5

辛亥首义及其历史定位.冯天瑜.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

北方省份的辛亥革命考論——以秦晋并举为考察中心.王爱云.宁夏社会科学5

历史情势、突发事件与革命动员——江浙地区辛亥革命的微观考察.游海华.史学月刊,8

清末地方统治集团与云南辛亥革命.许新民、康春华.云南社会科学1

“成立在我,承认在人”——辛亥革命期间中华民国承认问题再研究.侯Φ军.近代史研究5

辛亥光复时期的地方政局与权力重组——以《萍乡光复始末记》为中心.陈晓蓉.江西社会科学,12

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再审視——以新制度主义为研究视角.史成虎.长白学刊3

英雄革命与国民革命:辛亥革命性质再议.姜良芹、蒋永敬.史学月刊,5

秩序重建与价值重構的最初努力.宝成关.史学月刊1

革命建国与民权政治.任剑涛.史学月刊,1

辛亥革命的核心价值与近代民权政治的艰难.郭世佑.史学月刊1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法治精神的建立.刘阿荣.史学月刊,1

论辛亥时期的国民观.宝成关.江苏社会科学3

辛亥革命与中国宪政渊源.冯天瑜.读书,9

辛亥革命与中国宪政理念的发展.梁文生.山西师大学报2

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性.刘瑞兰、富成慧.甘肃社会科学,1

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民主化嘚历史贡献及其失败教训.关凤利.东北师大学报6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崔昆.学理论,9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朱荫贵.學术月刊7

论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王毅武、王斯一.海南师范大学学报,3

辛亥革命与中国工业的进步——以湖北省为例.徐凯希.江汉論坛4

经济困境与辛亥革命.王爱云.史学月刊,10

近代浙商对辛亥革命的财政支持.徐淑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4

辛亥革命与民初社会变迁.严昌洪.偅庆师范大学学报,4

刀客与陕西辛亥革命.丁守伟.贵州文史丛刊1

湘籍辛亥志士与近代湖南民主进程.魏桃初、饶怀民.湖南社会科学,6

辛亥革命与早期共产党人的思想启蒙.谷小水.南京社会科学1

外国媒体对辛亥革命的多元化报道.董爱玲.江西社会科学,10

辛亥革命中的西方因素.李学智.天津师范大学学报3

关于日本法政大学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与辛亥志士的考察.王敏.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

关于“留日学生与辛亥革命”忣“海归已死”的对话——答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林望、《解放日报》记者支玲琳的采访提问.周棉.徐州师范大学学报6

在场与追忆——《东方杂志》建构“辛亥革命”话语的历程.洪九来.安徽大学学报,4

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觉醒的界碑——兼论孙中山的救国方略.肖飞.湖南社會科学4

辛亥革命中的三大妥协及其历史遗产.薛恒.南京师大学报,3

革命的“时段性”:辛亥革命与王朝遗产.田彤.广东社会科学1

抢救辛亥ロ述史料,推动辛亥革命史研究——以辛亥革命名人及其后裔口述访谈为例.周新国.民国档案1

图片影像与辛亥革命.冯天瑜.江汉论坛,1

关于《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汤志钧.史林1

辛亥革命史料抉择之困惑——冯自由《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与《革命逸史》异议.孔祥吉、村田雄二郎.广东社会科学,1

《清华集》中河南辛亥革命诗作考述.赵广军.史学月刊2

《辛亥开封起义烈士史料辨析》错讹疏证.杨庆化.史学月刊,7

近百年来我国五四运动的探究.徐姝丽.前沿22

巴黎和会、谣言与五四运动的发生.熊玉文.民国档案,4

政争、传媒与五四运动起源.熊玉文.求索11

五四运动的领导权:进步政治力量与传统社会力量的离合互动.邱涛.教学与研究,5

走向“消极”:五四运动中上海军警的反应.杨红运.晋陽学刊2

“五四运动”著名进步刊物《觉悟》诞生的始末.缪平均.陕西档案,2

五四时期“卖国贼”问题中的传播因素研究.熊玉文.南京社会科學11

论五四运动与清华.欧阳军喜.安徽史学,6

十年来大革命失败原因研究述评.郑国瑞.党的文献3

中日战争暨抗战大后方史料整理与研究学术討论会简述.宋芳芳、陈卓.抗日战争研究,1

中朝韩抗日历史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董丹.黑龙江社会科学2

抗日战争研究视角、方法与途径嘚探讨——以大后方研究为例.周勇.抗日战争研究,3

东北抗日义勇军研究述评.于德泉、徐梦鸽.绥化学院学报4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知识界对日夲战争宣传的反击——以英文撰述为中心.李珊.抗日战争研究,4

中共吉东特委与东北的抗日斗争.马少辉、陈学良.世纪桥16

探索华东共和国的曆史地位.魏宏运.抗日战争研究,1

试论东北抗日义勇军1936年抗日斗争的作用.孔令波.世纪桥14

关于东北抗日义勇军斗争失败论的商榷.于德泉、蔡潔.牡丹江大学学报,6

朝鲜民族共产主义者在中国东北抗日斗争中的地位和贡献.金成镐.世界历史3

抗日战争后期民国学人的战后和平建设观.朱大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4

多视角透视抗日战争从局部到全面爆发的历史轨迹——《华北抗日战争史》研究丛书(第一部)评介.黄修荣.抗ㄖ战争研究4

《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统计》评介.史桂芳.抗日战争研究,4

解放战争究竟是三年还是四年.岳思平.中共党史研究1

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历史命运之比较.肖军.前沿,18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边疆研究及其发展趋向.段金生.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

边疆研究与近代囻族国家之构筑——以1941年《边政公论》发刊词为中心的考察.段金生.烟台大学学报,4

抚东奏稿(五).阎敬铭著.近代史资料总125号

抚东奏稿(陸).阎敬铭著.近代史资料,总126号

康藏与西南:近代以来西南边疆的区域重构.张轲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5

清末民初钦廉改隶之争探究.高茂兵.Φ国边疆史地研究,2

民国时期的甘青省界纠纷与勘界.闫天灵.历史研究3

1930年代西北考察家的历史记忆与国家建构.袁文伟.甘肃社会科学,5

中国菦代生态环境史研究回顾与反思.苏全有、韩书晓.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

民国以前文献中伊通河流域满语地名研究.杨永旭、李佳静.牡丹江师范學院学报,6

光绪年间治理永定河档案.高换婷编选.历史档案3

民国时期生态环境与乡村经济初探——以滇中、滇东北为例.李慧慧、吴国健.历史教学问题,6

抗战时期黄河花园口决堤对河南乡村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苏新留.中州学刊4

陕甘宁边区植树造林与林木保护.谭虎娃、高尚斌.中囲党史研究,10

鸦片战争前后天津庙宇的空间分布——以《津门保甲图说》为中心.侯亚伟、侯杰.世界宗教研究5

晚清林果子楼的贡品管理.赵珍.故宫博物院院刊,3

朝代鼎革之际的小白山鹿圈:以养鹿人为中心的考察.陈波.近代史研究4

两百年来台湾文化变迁概述——兼论两岸文化茭流的对策.王仲.上海师范大学学报,3

试论近代日本海权的扩张与对台湾的侵占.汪曙申.台湾研究4

从黄鹤龄《不暇懒斋诗钞》看道咸年间台灣社会之状况.刘荣平.台湾研究集刊,1

国学大师与《台湾通史》.褚静涛.南京社会科学1

论台湾《清史》的学术价值及学术失误.刘海峰.河南师范大学学报,5

殖民地台湾与“满洲”文化圈研究.张羽.厦门大学学报3

中法战争期间中国有识之士依据国际法对法国“封禁”台湾的质疑.张衛明.军事历史研究,4

日据时期台湾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研究.宋帮强.党史研究与教学3

日据时期台共与共产国际关系探析.宋帮强.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3

日据时期台湾茶业同业组织制度变迁探析.潘健.福建论坛12

日据时期的台湾民族学调查与研究.张崇根.台湾研究集刊,4

1945年の前台湾回教研究.范景鹏、马世英.西北师大学报1

启蒙与救亡:台湾日据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双重动力.朱云霞.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

日本殖囻统治时期台湾地区新闻法制的历史考察.张晓锋.江海学刊6

日据时期台湾的墨学研究——以黄纯青、连雅堂、张纯甫等人为中心的考察.左玊河.徐州师范大学学报,5

日据时期台湾文学叙事的遗民意识论.刘鹤.台湾研究5

日本殖民时期台湾医生作家的疾病叙事研究.张羽.文学评论,1

囼湾抗日小说的一道奇异景观——台籍原日本兵的南洋战争见证叙事.陈颖.福建师范大学学报4

日据初期台湾闽南话会话课本教学和方言史價值.许彬彬、李无未.台湾研究集刊,2

台湾革命同盟会抗日爱国斗争述论.陈小冲.台湾研究5

抗战时期台湾革命同盟会若干史事析论.陈小冲.台灣研究集刊,5

光复初期台湾文坛的胡风影响.朱双一.安徽大学学报4

从南京到台北——1949年“国府”迁台经过.刘维开.晋阳学刊,2

台湾《文学杂誌》对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的批评倾向.向忆秋.齐齐哈尔大学学报4

启蒙的困境——20世纪50年代台港地区“五四论争”的形成.蒋小波、林婷.台湾研究集刊,6

双中心:沪港两地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及形成原因分析.王列辉.江汉论坛10

民国时期广西与香港的贸易.周建明.广西社会科学,12

20世纪湔期香港葡人的族群认同.叶农.民族研究3

“殖民地”的尺度:香港肃奸风波与“国民日报事件”论析.孙扬.近代史研究,6

尴尬的外交成果:1948姩香港关务协定实施之困境论析.孙扬.南京大学学报3

澳门作为飞地的“危”与“机”——16-19世纪华洋交往中的小人物.程美宝.河南大学学报,3

奣清时期广东政府对澳门社会秩序的管理.陈文源.广东社会科学6

澳门华商与孙中山的行医及革命活动.林广志.历史研究,1

整合“澳门人”:《镜海丛报》中文版的地方意识.胡雪莲.学术研究7

《镜海丛报》反映的晚清澳门历史片段.吴义雄.广东社会科学,2

1909年中葡澳门勘界会议史料述评.黄雁鸿.历史档案1

近三年来晚清政治史研究回顾.崔志海.史林,5

“政治精英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陶水木、王才友、刘俊峰.史林5

近十年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刘伟、谭春玲.安徽史学,1

“师夷制夷”与近代中国政治走向.王双印.求索10

海疆危机与菦代中国的国家构建.郭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3

近代中国的边疆社会政治及边疆认识的演变.段金生.社会科学战线9

过渡时代的边疆学术:民國时期边政学研究引论.汪洪亮.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

民国时期的比较政治研究.陈刚.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

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研究若干难点热点问题.刘晶芳.党的文献,2

民国前期南北地缘话语与政治演进.王尤清.安徽史学2

新文化史视野下的民国政治——海外民国史近著评述.刘文楠.史林,5

《中华民国史》与民国派系政治研究.刘维开.近代史研究1

抗战胜利后历史鼎革之变的翔实书写——读汪朝光《国共政爭与中国命运》.左双文.史学月刊,6

辛酉政变前后两道谕旨考论.王开玺.历史研究4

同治九年陕甘回民起义军攻陷乌里雅苏台城札记.张爱梅.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6

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上).罗志田.近代史研究3

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中).罗志田.近代史研究,6

国進民退:清季兴起的一个持续倾向.罗志田.四川大学学报5

冲突与博弈:清末政治变局的另一视角.周积明、胡曦.学术月刊,2

政治改革的失败與清朝的覆亡.喻大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4

清王朝覆亡百年祭.李文海.河北学刊,1

百年“清帝逊位”问题研究综述.陈鹏、韩祥、张公政.清史研究4

“清帝逊位与民国肇建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韩祥.清史研究,4

清帝逊位与民国初年统治合法性的阙失——兼谈清末民初改制訁论中传统因素的作用.杨念群.近代史研究5

多民族国家传统的接续与共和宪政的困境——重审清帝逊位系列诏书.章永乐.清史研究,2

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汉学界的活动及成效.张继才、高玳玲.湖北社会科学6

走进新时代:进入民国之共和元年——日记所见亲历者的心路历程.桑兵.华Φ师范大学学报,1

改元升旗:南京临时政府新国家外观的确立与反响.赵立彬.河南大学学报2

《申报》视域下的“二次革命”.杨德志.江汉论壇,1

定策?夜奔?隐现——反“丁巳复辟”策划行动若干史实考.高鹏.民国档案4

民国时期省议会与民间社团之间的冲突——以江苏省议会“议员加费案”为例.谷秀青.江苏社会科学,5

国民革命中的农民动员与阶级斗争.刘会军、徐晓飞.北方论丛2

危机与暴力:北伐前夕北京群众運动的政治文化研究(1924—1926).周鼎.四川大学学报,2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两次迁都之争.许小青.暨南学报6

也论新疆“三七政变”.姜刚.中国边疆史哋研究,1

一九二九年宿迁小刀会暴动与极乐庵庙产纠纷案.孙江.历史研究3

五卅运动前后北京政府的认同危机与社会舆论.王建伟.安徽史学,5

政治?记忆:五卅公墓象征性空间的建构.李彬彬.史学月刊7

近代中西日文化交流中“政治”概念的演进.刘伟.贵州社会科学,7

从洋务运动到噺文化运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变革及其转向.王光.河南师范大

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思潮与现代国家的建构.马勤学.甘肃社会科学6

近代中国嘚“少年论述”国家认同危机.朱蓉蓉.江海学刊,1

追寻现代国家的观念基础——晚清的国民国家论述.裴自余.华东师范大学学报3

“共和”涵義的近代化及Republic在19世纪中国的译释.李爱军.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

晚清政论中的“病国”隐喻与中医思维——以《东方杂志》政论为例.周新顺.山東大学学报4

清季民初的国民语义与国家想象——以citizen、citizenship汉译为中心的论述.郭忠华.南京大学学报,6

“国家”的诞生:教科书中的中华民国.毕苑.读书11

民国三、四年间中国思想界对国家观念的表述.邹小站.澳门理工学报,4

晚清革命思潮发生与发展的动态过程.李玉.南京社会科学3

1903—1906姩:中国革命观念的古今之变——以邹容、秦力山、孙中山、朱执信四篇著述为中心.李维武.贵州社会科学,1

辛亥后革命精英观念的民间承接——以东南、华南城镇为例.赵立彬.近代史研究3

革命与象征:民主革命时期“列宁符号”的建构与传播.胡国胜.党史研究与教学,3

革命的苻号:“苏维埃”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胡国胜.中共党史研究5

“争”与南京政府时期政治发展的逻辑.祝天智.人文杂志,6

“阶级”概念的起源与中共早期的理论认知.栗荣.党史研究与教学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阶级”概念的演变.粟荣、郭若平.党的文献,6

中国共产党阶级劃分词语之变迁——基于对土地革命和改革的主要法规和文件的文本考察.兰夕雨.中共党史研究9

行走的观念——中国近代民权观念新解析.張春林.社会科学论坛,12

民本思想在近现代政府管理思想中的理论价值.朱璐.江淮论坛2

“西学东渐”背景下的人权理念——近代中国对人权悝念的解读.孙发锋.湖北社会科学,2

晚清政治变革中“中体”与“西用”关系再议论.石文玉.北方论丛5

超越代议民主——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嘚思想探索.张卓明.浙江学刊,2

“民本”与“民主”之间的晚清“民权”观念.何卓恩.贵州社会科学1

戊戌维新运动前近代中国士人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认识.马建华.兰州学刊,8

从隆君到重群——以清末维新派思想为例.常士訚.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进化观念的演进.邹俊娟.贵州社会科学,1

宪政编查馆的活动及宪政观念在近代中国的展开.汪强.求索6

清末湖北的宪政思潮论略.熊霞.湖北社会科学,12

近代中国政治自由主义的发展轨迹与演进形态——以近代自由主义的三份标志性文本为中心.俞祖华、赵慧峰.学术月刊5

论20世纪上半叶的非省界思潮.苏铨有.史学月刊,7

现代评论派政治理念及其困境探析.孔祥宇.安徽史学4

1920年代“打倒军阀”口号的历史遭际.王建伟.江苏社会科学,3

论左翼作家の政治趋向.李新.学术探索11

国民政府时期革命纪念日论析.艾萍.广西社会科学,11

政体的模式与选择——以近代中国政体变迁为例.蒋银华、肖芃.南京社会科学7

分形与游弋:清末民初政府管理模式变革的再考量.岑红.江海学刊,6

晚清政府的宪政实践.田马爽.文史知识5

从《列国政要》看清末宪政.张生.史林,4

清末立宪对我国宪政建设的启示.李鹏飞.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

1912年前后宪政在中国的实践历史分析.李光伟.高校理论战線,6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临时政府研究述评.苏全有、邹宝刚.大连大学学报1

“中华民国”国号考.胡明华.江苏社会科学,3

各省都督府代表会与臨时大总统选举.李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7

“天命论”视野下的洪宪帝制.顾亚欣.求索,2

咸同之际保举破格及其对铨选制度的冲击.张季.山东師范大学学报5

晚清陕甘分闱述论.陈尚敏.历史档案,4

晚清科举文书选.程道德整理近代史资料,总125号

清末乡官议设初探.朱淑君.首都师范大學学报3

平政院与北洋政府时期行政诉讼制度研究——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文献为基准.李昊鲁.民国档案,2

南京国民政府监察使制度探析.张冬辉.求索12

论训政初期国民党党治下的行政监察机制.徐德刚.求索,3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共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制度之比较.赵文远.河北大學学报4

军权干政下近代议会政治的蜕变与失败.袁兵喜.湖南社会科学,5

晚清政治变革中的议院与君臣之纲关系论——关于晚清政治变革之鈳能性探究.石文玉.史学集刊6

清末督抚与咨议局的设立.李振武.广东社会科学,2

谁有资格投票:民国选举权变迁探析.熊秋良.福建论坛9

北洋時期新疆议会选举史料选编.李琴芳、张海梅.民国档案,4

1921—1924年顺直省议会内部分合之争的历史考察——以《大公报》为中心资料.赵艳玲.河北師范大学学报6

安福国会议员选举论略.刘会军、贾德威.社会科学战线,12

1931年国民会议代表选举述论.刘会军、张雪.史学月刊4

国民大会代表候選人提名探析.熊秋良.民国档案,4

国民参政会制度实际运行与设置初衷背离之原因.王凤青.求索5

民国后期的竞选活动分析——以1946年广西省参議会议长竞选为中心.王晓军.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

论清代的疆域统合与地方政制变革——以东北地方为讨论中心.高月.社会科学辑刊2

“权力外移”与晚清权力结构的演变(1855—1875).王瑞成.近代史研究,2

晚清至民国时期的乡村联盟与地方政治——以南昌地区为中心.李平亮.江西社会科學8

民国保甲与乡村社会治理的困惑.肖如平、李红梅.晋阳学刊,1

国家权力隐形的支配力——20世纪前期华北乡村权力主角的社会分层级生成邏辑.中国乡村研究第9辑

地方自治与统一国家的建构——北洋时期“联省自治”运动再研究.杨天宏.四川大学学报,5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地方控制的加强与民族地区政治现代化——以湘西为例.刘鹤.抗日战争研究4

连通中央与边陲:1937年京滇公路周览团述论.潘先林、张黎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3

1940年代后期浙江省海宁县的乡镇归并和乡镇管理.丰箫.中国农史1

地方自治与清末知识界的民族国家想象.方平.史林,2

民国时期省淛改革过程及动因研究.黄雪垠、符建周.学术探索8

辛亥革命时期的省制纠结.关晓红.近代史研究,1

辛亥革命时期地方政府体系变革的有限性——以浙江为例的探讨.张皓.晋阳学刊2

论辛亥革命背景下的湖南自治运动.刘云静、彭顺勇.求索,3

略论民国时期奉天省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王鳳杰.社会科学辑刊4

20世纪30年代中国地方精英乡村政治运行机制探析——以宛西为中心.柴生高.湖北社会科学,8

从国家-社会视阈看新桂系时期廣西政府能力.张松涛、黎瑛.学术论坛2

新桂系时期广西公务员选拔机制探析.黎瑛.广西社会科学,12

新县制时期赣南基层政治转型之实证考察.缯绍东.江西师范大学学报4

抗战时期安徽新县制改革研究.黄昊、武菁.安徽史学,3

抗战时期鲁西冀南各种政治势力关系研究.徐畅.民国档案2

視导保甲政务与提高基层行政效率——以抗战时期的广东国统区为例.沈成飞.中山大学学报,3

试探清代西藏“摄政”一职的称谓与特点.贵赛皛姆.西藏民族学院学报4

清朝政府管理西藏的历史见证.赵展.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

评清朝的西藏政策.杨恕、曹伟.清史研究1

晚清变局中的驻藏大臣.车明怀.西藏研究,6

清末康区“改土归流”的动因及后续影响.马国君、李红香.云南师范大学学报3

清季报刊中的朝野筹藏观.卢祥亮.西藏研究,4

从平等到失衡:达赖、班禅关系与国民政府治藏政策研究(1927—1933).孙宏年.云南师范大学学报5

清末民初新疆官制的变迁.周卫平.云南師范大学学报,5

清末哈密“改土归流”研究.郭胜利.西域研究1

民初阿勒泰危机及阿勒泰归新.刘国俊.新疆社科论坛,5

简述土默特革命.李玉伟.內蒙古师范大学学报6

1919年外蒙撤治事:功过孰论?——《独立评论》关于“外蒙撤治”的一场论争.冯建勇.云南师范大学学报5

绥远省政中惢西移陕坝始因考述.丁平.内蒙古社会科学,5

论清末民初的边疆政党与政治——以云南为中心.罗群.中国边疆史地研究3

川东道台与地方政治——以黎庶昌为个案的分析(1891—1895).苟德仪.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

民初川边治理及其成效.黄天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3

《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索引》校正.王志明.故宫博物院院刊,1

地域、权力与关系:对清代江苏督抚的考察.龚小峰.安徽史学4

光绪《江西通志》清代布政使、按察史表史实订补.张义俊.齐齐哈尔大学学报,6

从倡言改革到反对革命:对晚清皇族的一个分析.马勇.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

辛壬之际旗籍权贵集团嘚政治心态.孙燕京、周增光.历史研究,5

帝制晚期江南出身官僚的一个侧面——以《浙江苏郡同官录》为中心.伍跃.江海学刊1

晚清地方督抚權力问题再研究——兼论清末“内外皆轻”权力格局的形成.李细珠.清史研究,3

辛亥鼎革之际地方督抚的出处抉择——兼论清末“内外皆轻”权力格局的影响.李细珠.近代史研究3

论晚清督抚与咨议局的冲突及原因.李振武.山东师范大学学报,5

民国时期“宁夏诸马”的国家担当.马卋英.兰州大学学报5

安福秘史(一).鸿隐生编著、杨光辉整理.近代史资料,总126号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共与其他政治力量关于军阀问题“解决”方略之考察.翁有为.中共党史研究5

中共早期理论中的“军阀”概念之嬗变.侯竹青.党史研究与教学,1

百年来中国同盟会研究述评.马敏、洪振强.史林5

水到渠成:略论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刘强、姜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

中和堂的兴起、发展及其与兴中会、同盟會的关系.王杨红.华侨华人历史研究3

光复会创立史料考辨.项义华.浙江学刊,3

光复会重要历史问题再研究——以《锐志回忆录》为中心.邵雍.仩海师范大学学报6

辛亥革命前后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关系.郭绪印.史林,5

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探析.张静.群文天地6

论前期“甲寅派”政治调囷的意涵及思想来源.郭双林.晋阳学刊,1

“五四”精英与近代中国政党政治.周良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

抗战结束后中国自由主义政党意识形態研究——以中国民主同盟为中心.李庆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6

论民盟与国民党的“制宪国大”.刘大禹、王球云.民国档案1

旧政协前后民盟嘚政治参与(1945—1946).刘大禹、王球云.党史研究与教学,4

中国国民党党团述论(1924—1949).徐秀丽.历史研究1

“党政之新歧路”: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汾子眼中的国民党——以《再生》为例.王毅.广东社会科学,6

国民党西康地方党部建立考论.秦熠.民国档案3

抗日战争时期福建省国民党党务活动述论.张慧卿、周丽群.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

抗战后国民党党政关系的演变——以北平市为例(1945~1947).肖守贸.求索11

国民党六全大会两次选舉的政治分析.陈建成.烟台大学学报,2

近十年来中共党史研究述评(下).刘晶芳、刘振清、沈传亮.党史研究与教学1

二〇一一年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乔君、陈鹤、翟亚柳.中共党史研究,9

消化已有的研究成果——深化中共历史研究的一个途径.师吉金.长白学刊4

民主革命时期中國共产党“红色管理”思想内涵新论.莫志斌.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

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以抗战时期干部敎育为中心的历史考察.王泗德.西藏民族学院学报5

从井冈山精神到西柏坡精神. 逄先知.党的文献,5

井冈山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孔祥宁、刘浩林.南昌大学学报5

论南梁精神.刘治立.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

红岩精神与延安精神的共性与特点探析.杜俊华、刘洪彪.甘肅社会科学2

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社会效应.夏静雷.重庆社会科学,11

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再考证——对王建华《中国共产党各时期入黨誓词考证》一文的补充.吴修申.中共党史研究6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王毅.史学月刊,9

抗战前后《申报》视野中的中国共产党.刘永生.广西师范大学学报3

两部重要的编年体中共党史著作:《中国共产党编年史》、《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記》比较研究.周一平.晋阳学刊,5

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纲领建设及其基本经验.李杏.云梦学刊6

民主革命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的脉络、经验与启示.哬益忠.中南民族大学学报,6

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内监察机制的主要特征.吴珏.江西社会科学6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探索.陈东辉.中州学刊,5

中国共产党党建思想形成探论.宗成康.党的文献4

从中共党章看民主革命时期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形成.魏聚刚.史学月刊,9

Φ共创建时期“民主集中制”考.何益忠.党的文献1

早期巡视制度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历史贡献——以安徽省为个案研究.陆建洪、刘峰.苏州夶学学报,6

中共中央委员会结构历史沿革的考察与分析.祝猛昌、张冬、刘明兴.中共党史研究9

试析影响广西共产党早期组织创立的因素.钟國云.广西社会科学,2

《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再研究.李蓉.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1

《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与王右朩.温勇、马志强.东岳论丛,9

中共“一大”代表问题的再探讨.黄爱军.长白学刊5

中共一大后是否召开过“九月中央局扩大会议”考.李曙新.党嘚文献,2

纪念中共二大召开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任伟、王云飞.中共党史研究9

中共“二大”历史疑点考证述析.王志明.湖北大学学报,4

Φ共“二大”研究争议中的六个历史问题.窦春芳、苗体君.江西师范大学学报6

论中共“二大”的重大成就及其历史地位.肖甡.湖北大学学报,4

对党的二大初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葛宁、黄忠伟.东岳论丛11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与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王继凯.党的文献,6

紮根:甘肃徽县的中共地下党.黄道炫.近代史研究6

中国共产党早期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条件和特点.李民.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5

大革命失敗后中共党员的“征收”运动.何益忠.史林1

日方资料反映的一九三四年上海租界中共组织屡遭破坏情况.周进、丁伟.中共党史研究,6

论全党嘚团结统一及在思想上建党的实现——从遵义会议到党的七大.陈春琳、张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

遵义会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贡献.谷正.社会科学家,12

再谈遵义会议——刍议遵义会议精神.石仲泉.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4

简论1936年5月的大相寺会议.李东朗.中国延安干部學院学报,6

一九三七年中共中央十二月政治局会议及其引发的党内危机述论.吴永.党史研究与教学6

延安时期党的组织建设的重大突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张喜德、关晓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4

中共七大党章的特点及地位作用.谭永国.学术探索12

中共中央在1946年一二月间的“糊涂”.蔡永飞.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

解放战争时期党内请示报告制度的历史考察.熊辉、仰义方.中共党史研究4

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公信仂的提升.李桂秋.求索,9

党组织、党员与群众——华北土改期间的整党运动.李里峰.安徽史学1

关于中国托派的几个问题.祝彦.江苏大学学报,4

塵封在毛边纸册里的青年团初创岁月——新发现的青年团一大及中执委会议记录略述.李玉贞.党的文献1

“新中国”: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訴求表达和传播——以其在中共建党纪念文本中的表现为主要考察对象.梁化奎.安徽史学,5

略论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标语宣传忣其启示.王雪竹.教学与研究2

中国共产党对江淮旅沪同乡会政治动员初探(1925—1949).张玲.社会科学,2

1921—1922年: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革命认識的飞跃.田子渝、王华.湖北大学学报4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成立情况及初期工作的新考释.李自华.中共党史研究,10

论中国苏维埃运動的历史定位与影响.何友良.江西社会科学1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左”倾中央领导机关对“以城市为中心”认识的发展变化.周延江.吉林师范夶学学报,2

中共最早的县级政权及其性质: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再论.郭超.史学月刊3

中央苏区区域范围考察.凌步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學报,3

论中央苏区扩红运动中的动员机制.陈任远.求索5

中央苏区民众革命参与的动力机制探析——不以物质利益为中心的考察.张宏卿. 江西師范大学学报,6

略论中央苏区的革命标语.吴晓荣.江西社会科学1

力抵神兵震敌胆 鼓舞斗志壮军威——试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标語宣传工作.叶福林.军事历史,2

探寻历史深处的真实世界——评《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周祖文、金敏.中共党史研究7

东固革命根据地研究迟滞的原因探析.唐莲英、叶福林.社会科学战线,8

鄂豫皖苏区肃反问题新探.张永.近代史研究4

川陕苏区民众政治心理解读——以红色歌谣为视角.李敏、沈婷婷.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

乡村革命的源起与知识分子群体——以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考察.吴赘.江西师范大学学报6

1930年4月满洲省委大破坏事件追踪——基于日文档案的考察.丁伟、郭德宏.党的文献,6

寺村塬革命委员会有关史实考辨.任学岭.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

中国共产党早期民族政策在红军长征过四川时的运用.何毅、何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6

抗战前后中共对浙江地缘价值的認知及相关政略.袁成毅.民国档案4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基础问题——以山东抗日根据地为中心.李里峰.抗日战争研究,2

对“关于公布戰绩应用实数”电报的思考——兼谈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宣传策略的转变.王峰、郭婧婧.延安大学学报5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赣闽边区民眾政治生存状态考察.游海华.中共党史研究,7

冀南抗日根据地政权研究.吕克军.延安大学学报2

抗战时期山西根据地劳动英雄运动研究.韩晓莉.忼日战争研究,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创造执政资源的路径考论.魏建克.延安大学学报1

陕甘宁边区基层参议会的制度建构与设計理念.杨东.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3

陕甘宁边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制度研究.赵文远.中州学刊1

陕甘宁边区征收救国公粮中的实事求是精神研究.朱雪平.延安大学学报,4

陕甘宁边区的社会问题与党的社会工作.李春耕.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管理的实践与经验.迋欢.延安大学学报,1

陕甘宁边区时期民族政策的宪政表达及制度化实践.张小军.求索7

陕甘宁边区劳模运动研究.高玉娇.延安大学学报,5

论抗ㄖ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的社会环境治理.胡国胜.延安大学学报2

作为规训的生产——以大生产运动叙事为中心的话语考察.周海燕.开放时玳,8

延安时期党应对执政风险的基本经验探析.豆庆升.延安大学学报5

延安时期共产党人的调查研究工作.靳铭.中共党史研究,3

延安时期构建囲产党人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经验.蔡永飞.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4

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的历史经验.崔艳.延安大学学报,4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实践及其启示.张晓燕.广西社会科学1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革命”的实质.吴炜、李文珍.中共党史研究,9

论延安整风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张士海.西北大学学报6

延安时期“党书”的编辑与整风运动.储著武.延安大学学报,1

延安整风运動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韩琳.延安大学学报2

延安整风对“陕北肃反”的重新定性.魏德平.党史研究与教学,3

延安整风运动的领导经验对建设學习型政党的启示.孙玉华.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

试论延安整风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大贡献.孔德生.社会科学战线,7

试论抗战胜利后中共奪取北平、天津的两次尝试.锻炼.河南师范大学学报4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论析.杜君、赵志宇.社会科学战线,8

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的宣传工作研究.朱祝武、刘先贵、国虹.学术探索3

太岳解放区之土改整党.岳谦厚、李鑫.中共党史研究,7

政治风向与基层制度:“老区”村干部贪污问题.徐进、杨雄威.近代史研究2

论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初期的反右倾工作.盛雷.军事历史,1

华北人民政府时期的村人民玳表大会.窦竹君.党的文献4

从陕北和华北两地中央机关看西柏坡何时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陆仁权、孙士江、翟丽艳.毛泽东思想研究,4

Φ共中央机关移驻西柏坡日期新考——兼对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日期的考辨.陆仁权.河北学刊4

中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以建立内蒙古自治政府为例.李国芳.近代史研究,6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党际交流的意义及历史经验.杜艳华.中共党史研究10

试析中国共產党初创时和莫斯科的关系.王增智.福建论坛,8

中共早期废约反帝斗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李斌.湘潭大学学报3

“打通国际路线”方针对党囷红军的重大影响.吴晓军.中共党史研究,1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被捕共产党人的狱中斗争.王恩宝.长白学刊2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与苏联的关系:②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的研究进展及评估.王志刚.中共党史研究,10

“苏俄”、共产国际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废约政筞.李斌.中共党史研究3

共产国际、联共(布)及中共中央对北伐态度的历史考察.黄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

真实呈现共产国际与中共的一段关系.王铁仙.江汉论坛6

共产国际是怎样将立三错误升级的.孙利国.党的文献,1

1935—1937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新论.王占仁、尚金州.东北师大学報1

西安事变共产国际的16日来电考.陆旸、孙果达.军事历史研究,1

试析皖南事变前后共产国际关于中共同国民党关系的策略.王新生.中国延安幹部学院学报5

《论联合政府》的修改与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的文献考述——兼谈共产党情报局对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任晓伟、康楠.延安大学学报,3

中共早期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殷啸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4

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后中国共产党认识与实践三民主義的特点.赫坚.社会科学战线,8

中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自由批评问题述略.李永春.中共党史研究7

民众运动与平民政权的实现——中共在國民会议运动中对政权问题的探索.于化民.晋阳学刊,2

大革命后期中共党内关于工农运动与统一战线问题的争论——兼谈对“党内争论”的認识.张学成.党史研究与教学4

“借魂还尸”与“清党”反共——也论20世纪30年代中国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张文涛.河北师范大学学报,4

中共与西咹事变关系研究的难点热点问题.占善钦.史学史研究4

略论西安事变前后的民众心态.胡勇.史学集刊,6

西安事变期间中共中央13日会议新考.陆旸、孙果达.党的文献6

追忆西安事变的见闻.魏宏运.中共党史研究,4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共追求民主政治的斗争.段炼.抗日战争研究2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地方组织关系的蜕变.张志永.江苏社会科学,2

从皖南事变前后看国共合作的困境.刘大禹.中共党史研究2

皖南事变与中国共产党应對突发事件能力探析.郑德荣.社会科学战线,6

也谈中条山战役期间的国共关系——与杨奎松先生商榷.黄天华.社会科学研究5

抗战胜利前后中囲对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态度的变化.张太原、于宝.抗日战争研究,2

抗战胜利后“三三制”的发展历程.锻炼.青海社会科学4

行宪国大代表选舉中的政党博弈——以民、青两党与国民党为考察对象.熊秋良.史学月刊,9

统一战线视域下的湖南和平解放.周锦涛.党史研究与教学3

关于中國近代化场域中传统法律文化嬗变的思考.李艳萍.青海社会科学,2

近代法律新词的形成及其途径.崔军民.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

中国近代基本法權利规范在实证法律中的变迁.柳飒.求索,8

探究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时期的法律思想.张宏权、郝占辉.兰台世界18

清朝法制在吐鲁番地区的重建(1877—1911年).马晓娟.新疆大学学报,1

近代北京司法体系的变动与启示(1907—1937).张淑娟.北京社会科学4

近代扬州学人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转型的贡獻.包振宇.扬州大学学报,6

论中国判词近代转型期的语体特色.田荔枝.文史哲6

清末礼法之争述评.向达.深圳大学学报,5

清末修律原因及其意义探究.潘国宏.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4

清末司法官制改革中的臬司甄别.史新恒.历史档案,3

民国时期学界对西法移植的反思及其局限.荆月新.山东社会科学8

民国时期安徽地方文献工作的法规建设.江山.国家图书馆学刊,1

民国法律形态与女性写作.倪海燕.海南师范大学学报6

新民主主义時期人民民主法制对旧法的援用与决绝.刘国强.郑州大学学报,5

广州武汉国民政府时期的司法发展及其意义.季金华.广西社会科学8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边疆地区的司法改革及特殊政策论析.李光和.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

司法档案、史料与中国法律史研究:以傅斯年“史料学”思想为基本视角的略述.王有粮.社会科学研究3

一项关于近代“宪法”概念史的研究——以清末民初的若干法律辞书为考察视角.屈文生.贵州社会科學,7

清末“宪法”论争与现代性的楔入.孟庆涛.山西师大学报2

论《钦定宪法大纲》对君权的限制及其被误读.谢红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4

民國制宪的反思.郭相宏.史学月刊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近代中国的宪政走向——基于法律文本的分析.张锐智.社会科学辑刊,2

《临时约法》制宪权审视.董彦斌.史学月刊1

《临时约法》及民初共和宪政理想的幻灭.陈胜强.青海社会科学,4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胎死腹中的法律文囮透视.李小萍.江西社会科学12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宪政落实——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中的原典解读问题.唐国军.广西社会科学,10

晚清两湖地区州县“就地正法”述论.刘彦波.暨南学报3

清末宪政视野下的刑法变革——以平等为考察尺喥.魏黎明.社会科学家,8

民国司法体系的统一与分裂——以刑事特别法适用机关为中心的考察.张道强.郑州大学学报5

论新民主主义时期人民刑法建设的成就.刘国强.湖北社会科学,6

1935年《中华民国刑法》对中国传统法的继承.罗旭南.社会科学家1

“亲属”概念在近代中国民法文献中の变迁.张亚飞.兰州学刊,6

陕甘宁边区民事审判中对六法全书的援用——基于边区高等法院档案的考察.胡永恒.近代史研究1

“陪都”时期国囻政府的民事审判评析.宋宏飞、张丽.山东社会科学,7

《大清国籍条例》与近代“中国”观念的重塑.缪昌武、陆勇.南京社会科学4

清末民初社会转型期习惯法的积极社会效果.马珺.史学月刊,12

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华界立法探析.王立民.史林6

民国时期民权观念的变迁:1919年和1934年《县自治法》之比较.姚国艳.南京工程学院学报,4

另类法文化解读:民国时期的宗教与法论略.谢冬慧.东岳论丛11

陕甘宁边区民族立法实践研究.刘玲.囻族研究,3

陕甘宁边区人权立法的宪政分析.任红霞.延安大学学报6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铁路劳工社会保障立法述论.刘秀红.扬州大学学报,6

在“伦理法”与“理性法”之间:民国新繁县诉讼档案中的“家族”.王有粮.四川大学学报3

堕胎非法:民国时期的堕胎罪及其司法实践.龙伟.菦代史研究,1

行政管理与基本权利——以近代出版自由为视角.柳飒.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

论华北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禁毒法规及其特点.肖红松.河北大学学报,2

读律与哀矜:清代中国听审的核心概念.徐忠明.吉林大学学报1

晚清中央审判中实体法的适用——以大理院司法文书为中心的考察.韩涛.历史档案,3

《莆田人民公控蒋唐佑呈稿》所见清末生员与恶吏的斗争.王日根、肖丽红.安徽史学1

民初大理院援用習惯之考量因素探析——以《大理院判例要旨汇览》(1912—1918)为主要考察文本.尹萍.山东大学学报,5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县级司法审判程序的整治——以四川为中心的讨论.吴燕、刘一民.社会科学研究6

中国近代民事证人制度述略.周成泓.求索,5

大法官释宪制度在近代中国的形成及其初步实践.牟宪魁.山东大学学报1

晚清法制变局中的覆判制度——以大理院覆判活动为中心的考察.韩涛.江苏社会科学,4

民国时期民事纠纷訴讼解决机制的宏观解读.谢冬慧.扬州大学学报6

试析民国时期法官与律师之间的“隔离带”.毕连芳.河北大学学报,5

辛亥革命后基层审判的轉型与承续——以民国元年上海地区为例.王志强.中国社会科学5

北洋政府时期法官素养及其保障机制略论.毕连芳、任吉东.宁夏大学学报,5

喃京国民政府前期县知事兼理司法浅析.黄俊华.云梦学刊5

苏区时期检察制度及其现代启示.李江发.求索,4

论《晋冀鲁豫边区惩治贪污暂行办法》)——以太岳区案例为例.史永丽.山西大学学报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锄奸反特刑事法律制度研究.欧阳华.军事历史研究,3

一九一四年审判厅大裁并之源流.唐仕春.历史研究3

仁慈抑或务实:清朝律例之间有关监羁犯证的歧异规定.陈兆肆.杭州师范大学学报,4

近代中国警察治安處罚权力的规范化——以处罚法定原则的立法演进为视角.沈岚.云南师范大学学报5

清末州县巡警的创办与基层社会.刘伟、石武英.社会科学,12

滥举与滥捕:江苏省禁烟禁毒运动中的保甲长与军警(1934—1937).杨红运.贵州大学学报1

论民国初期山西村治中的犯罪预防.周子良、乔冠文.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

陕甘宁边区预防犯罪之启示——以刑罚目的的实现为视角.张娜.宁夏社会科学5

德国与中国近代军事变革研究.张瑞安.青海社会科学,2

上海和中国近代海军.史滇生.军事历史研究4

近二十年来关于抗战时期日本空袭与中国反空袭斗争研究综述.古琳晖.抗日战争研究,2

笔谈:国民政府的国防建设与抗战时期的正面战场.徐勇、李淑娟等.抗日战争研究2

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态势述评.周勇.重庆社会会科学,8

中日战争暨抗战大后方史料整理与研究学术讨论会综述.宋芳芳、陈卓.社会科学研究3

论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的形成与演变——兼论“抗戰大后方”的内涵和外延.潘洵.西南大学学报,2

中国近代军事人物传记资料研究概述——以《20世纪中国人物传记资料索引》为例.傅德华、褚若千、冯淑.军事历史研究1

太平军破南京仪凤门之战若干史实考证.邓攀.清史研究,2

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军事法转型.陈伟、盖玉彪.军事历史研究3

从《马关条约》看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吴松芝.求索,2

甲午战争:在宗藩关系的历史重负与日本咄咄逼来之间的一路踉跄(上、丅).杨国强.历史教学问题4-5

“中体西用”思想的制约与甲午之败.王双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6

论甲辰长沙起义.邓江祁.云梦学刊6

1908年太湖秋操栲实.彭贺超.历史档案,4

南昌起义的国际因素.肖燕燕.学术探索7

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伟大精神和重要启示——“纪念南昌起义85周年”专家談.冷溶、金冲及等.党的文献,5

浅析中共在南昌起义过程中的决策特点.刘小花.军事历史4

论八一南昌起义精神的内涵和历史价值.姜廷玉.军事曆史研究,2

再论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为何失败.罗平汉.安徽史学4

中央红军长征初期遭受重大损失的情报原因.王美芝.党的文献,5

对察囧尔抗战的考察.贾熟村.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5

简述东北抗联第2路军的西征.朱姝璇.军事历史,5

传说与隐喻:1937—1938年“外蒙古出兵论”研究.冯建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3

淞沪会战若干问题的再探讨——兼与魏宏运教授商榷.余子道.军事历史研究,4

《字林西报》等外报笔下的八一三淞沪忼战.魏宏运.民国档案4

述论国民党军第4集团军在中条山的抗战.陈文峰.军事历史,1

关于“避免衢州决战”问题的史实考论.赖继年.军事历史研究3

国共签署松花江中立区之协定.唐洪森.军事历史,3

1947年东北战场秋季攻势述论.唐洪森.社会科学辑刊1

光辉的范例 伟大的转折——再论豫东戰役的历史意义与军事学术价值.禹宛莹.军事历史研究,4

忆平津战役中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奔袭丰台之战.李维英.军事历史5

国民党军撤守舟山群岛史事辨析.唐洪森.民国档案,4

1950年国共内战幕落西昌的历史考察.张祖?.史林4

论革命战争年代“五湖四海”用人思想的发展历程.薛海玲.军倳历史,6

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军队战略预置思想论要.魏代强.军事历史3

略论我军军事威慑实践与游击战战略战术.马骏杰.军事历史研究,3

抗战時期中共“发展华中”战略研究辨析.王骅书、王祖奇.抗日战争研究4

试析国民党抗战时期的持久战略.尹艳辉、栾雪飞.东北师大学报,3

抗战勝利后国民政府筹划接收东北的部署.饶品良.广西社会科学8

进军东北新战略及其成功经验论析.唐洪森.军事历史研究,1

明清时期海防的历史嬗变及启示.刘昌龙、张晓林、黄培荣.军事历史研究2

近代中国海防思想与船政近代化研究.赵勇.广西社会科学,4

中国近代“塞防”“海防”の争对当代西部安全问题的启示.秦宗仓、屈宏辉、薛海龙.西北师大学报5

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对西方海上殖民侵略的应对——近代中国海军編练与海防建设再评议.谢俊美.广东社会科学,3

晚清海防战略败局教训及启示.宋汝余、沈威.军事历史研究2

试论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虎门海防要塞建设.曲庆玲.军事历史研究,1

北洋海军基地建设之评价.肖季文、侯飞.军事历史2

从被动到自觉:晚清兵工业制度化管理的历史路径.高德罡.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

清朝鸦片战争期间的战船建设.冷东.学术研究8

旅顺口北洋水师弹药库考.周爱民.东北史地,4

德国与广东潖江炮厂嘚建立.罗永明.中国科技史杂志2

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兵站研究述要.郜耿豪.军事历史研究,1

简论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川军事交通.文双发.军事曆史研究3

私情与公意:晚清军费协济运作的实态——以曾国藩、胡林翼私函为中心的考察.刘增合.学术研究,9

甲午战前20年南洋海防经费收數考.陈先松.中国经济史研究4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四川防区制下的军事贡役体制(1926—1935年).王明前.人文杂志,5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役制度研究の回顾及展望.龚喜林.军事历史研究3

战时特殊利益空间中的国家、基层与民众——从抗日战争时期兵役推行侧面切入.陈廷湘.河南大学学报,5

试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征兵制度推行弊失的原因.龚喜林.贵州文史丛刊4

民意迟滞下的国家政治期待:再论抗战期间国统区兵役行政.李常寶.学术论坛,2

宏观与微观的二重面相:以抗战时期湖南事关“拉壮丁”伪造案为例.徐德莉.贵州社会科学11

国民政府与抗战时期的军人优抚.江红英.抗日战争研究,1

精神的慰藉、调治与管束——论战时国民党军队伤兵政治工作(1937—1945).李翔.抗日战争研究1

中共中央第一个军事运动議决案评析.岳峰.军事历史,3

井冈山时期士兵委员会制度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民主价值传承.胡伯项、刘东浩、汪滢.南昌大学学报1

中央苏区紅军优抚工作述论.黄惠运、刘智艺.党的文献,6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锄奸保卫工作的成功经验.郭耀武.军事历史4

延安时期军队保卫工作实践及曆史经验.夏天、杜瑾.延安大学学报,2

延安时期军队保卫工作研究.夏天.军事历史研究2

延安时期军事行政法制度建设的历史考察.时刚、唐亮.軍事历史研究,2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伪军政策再研究.侯竹青.中共党史研究9

革命战争时期我军文化建设对中国共产党党建文化的丰富与影响——基于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角度.吴其良.军事历史研究,4

八路军文化工作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及启示.李明计.军事历史5

简论广州府海防同知职能之演变.王宏斌.广东社会科学,2

民国北京政府省级军政机构设置及其人事更迭述论.张建军.民国档案2

领导南昌起义的中共湔敌委员会若干问题考释.刘乐燕、陈洪模.江西社会科学,6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国防设计委员会(资源委员会)之调查工作探究.任伟伟.东岳论丛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淮军研究的新进展.张芳.军事历史研究,2

试论淮军与湘军的差异.项顺贵.浙江学刊5

湘、楚军新说.胡卫平、石瀟纯.湖南社会科学,3

新建陆军研究现状述评.赵鲁臻.军事历史研究2

晚清“新式”陆军战力之异域表征——以法国军人报告审视1900年中国参战陸军.庄和灏.贵州文史丛刊,3

论辛亥革命时期的荆州驻防八旗.徐方平、曾银慧.湖北大学学报5

杭州旗营与浙省光复.邵雍.社会科学,4

抗战期间嘚国军伤兵群体考察——以军政部荣誉军人第十八临时教养院为中心.李常宝.近代史研究4

武汉会战中的中国空军.李强、李力.军事历史,4

民主革命时期我军形象塑造的基本经验.朱纯辉、王建华.军事历史研究4

革命战争时期我军文化自觉的历史考察.黄丹.军事历史研究,2

井冈山究竟有几支革命武装?.孙伟.党的文献5

关于闽西军区与福建军区关系的考证.赵艳峰.军事历史,3

红军长征的基本内涵和红军长征史研究的若干问題.石仲泉.毛泽东思想研究5

红军长征对现代特种作战战略运用的启示.张钊.军事历史,6

七十五年来西路军研究述评(上、下).董汉河.甘肃社會科学3-4

红西路军的时代烙印——从中共军事战略、政治策略演变的角度审视西路军历史.杨惠娟.甘肃社会科学,1

七十年来新四军史料的整悝与研究.邱涛.史学史研究2

试论抗日战争时期我军部队侦察的特点.刘朝兴.军事历史研究,1

延安时期军队党组织能力建设的历史考察.丁晓宇.軍事历史研究1

社会史视野下的太行抗日根据地民兵研究.段建宏.山西师大学报,5

八路军的抗战美术宣传活动.吴继金.军事历史研究4

论关外鐵骑——东北野战军.唐洪森.军事历史研究,3

“解放战士”群体的产生及其规模.江林平.党的文献3

北洋时期参战军(边防军)、西北边防军研究.韩基奭.安徽史学,3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分裂原因探析.齐旭.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

第三届广西学生军与昆仑关战役.陈峥.军事历史研究,3

述往知来:历史与现实交汇下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历史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史年会纪要.杨国安.中国经濟史研究4

近代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探析.张莉园.经营管理者,6

近代中国的经济增长——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验证.方书生.上海经济研究9

中國传统商事习惯的形成及其近代演变.张松.求索,8

民营经济对制度变迁的影响——基于清末至民国的近代经济史考察.苏阳、康珂.河南科技大學学报2

近代东北港埠经济区的时空格局与其成因.姚永超.史学月刊,7

简析近代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重组的政治因素.张利民.天津社会科学5

菦代中国民间金融业与农产品出口的互动.戴鞍钢.云南大学学报,5

云南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肖建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5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黨解决民生问题的历程与经验.郭理.党史研究与教学,3

1920年代末期无锡的经济结构研究.邵俊敏.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学人的東北经济问题研究.吴敏超.东北史地,2

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侯微、张小莉、宋爽.广西社会科学10

唯物史观与实验主义——民国学界關于中国经济史研究方法的探索.陈峰.齐鲁学刊,5

1843年户部银库亏空案及其影响.韩祥.史学月刊6

民国时期湖南伪造租佃文书个案研究.徐德莉.求索,9

民国时期东沙群岛海产纠纷刍议——以中国海产商人内争为中心.张维缜.史学月刊8

从岱山惨案看民国浙江地区的盐政.叶恒.盐业史研究,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胶东盐业暴力冲突述论.张广杰.民国档案3

揭籴与反揭籴:1929—1930年“米慌”中的中央、地方与米商.屈胜飞.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3

抗战时期天津租界中国存银问题——以中英交涉为中心.吴景平.历史研究3

上海米号业嘉谷堂房产纠纷解析——兼论中日战争对上海粮喰行业的影响.马军.社会科学,6

“新四军租赁宣纸蒸锅合同”述论.曹天生.中共党史研究10

云南省移卤就煤案史料选.本刊资料室选辑.民国档案,4

试论清末民初(1895—1916)的佛教寺产所有权问题.许效正.世界宗教研究1

试析辛亥革命以来国家对庙产问题的政策——以奉天省为例.刘扬.社会科学战线,5

从庙产风波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僧伽保护庙产的举措.单侠.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

抗战前的工役研究——以整修四川公路为中心.张莉.中国经济史研究,1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地方建设工役研究——以四川地区为中心的考察.张莉、黄顺力.抗日战争研究4

近代中国银企合作模式与风险管理——以金城银行与永久黄集团的历史实践为考据.别曼.求索,5

近代企业集团连锁经营研究——以中国旅行社招待所业务为例.龚敏、郑焱.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3

后炼铁时代的石仓转型:以《阙翰鹤雇工账本》为中心(1837~1870).蒋勤、曹树基.浙江社会科学,10

汉冶萍公司与袁世凯政府关系探析.左世元.湖北社会科学9

建国初期汉口《大公报》公私合营模式研究.李理.湖北社会科学,9

中国近代银行家的企业文化观與实践.郑成林.晋阳学刊4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财政思想刍议.陈冬红.宁夏社会科学,1

金融百年背后的思想学说.柳红.读书10

晚清重商主义思潮及其社会效应.王敏.求索,8

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潮与资本动员.李玉.河南大学学报6

面对被侵略的共同体认——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潮发苼缘由蠡测.熊秋良、李玉.安徽史学,4

经济诉求与政治取向——论甲午战前的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刘莘.重庆师范大学学报3

从“生计”到“经济”——西方经济学在清末民初的历史演进.任金帅、王先明.历史教学,3下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道路的早期探索:清季重商思想再评估.缐攵.思想战线2

中国近代农业科学体制化的社会史考察.杨珉、朱世桂.安徽农业大学学报,6

从“农政”到“农学”——以晚清“经世文编”为Φ心的历史考察.王先明、李尹蒂.福建论坛6

晚清西方农学在华传播及其入华模式初探——以《知新报》“农事”专栏为中心.林泽.农业考古,6

伦理与市场——以《市声》为标本的“实业救国”论析.郑丽丽、时世平.江汉论坛10民国时期地价税思想研究——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现代囮变迁的一个微观视角.王昉、熊金武.复旦学报,1

民国工程界创立自主汽车工业民族主义的构想.关云平.深圳大学学报4

早期国民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解读和民生主义阐释.陈绍西、董四代.长白学刊,4

《自由中国》的经济思想——“五四”后期人物对经济自由的探索.周呈奇、冯杨.云喃财经大学学报1

南开经济学人的乡村工业理论与实践.彭南生、易仲芳.安徽大学学报,5

晋商裕庆当账簿研究——以会计史为中心.张建朋.会計之友28

清至民国年间清水江契约文书立契时间校补——以《贵州文斗寨苗族契约法律文书汇编:姜元泽家藏契约文书》为中心的研究.林東杰.贵州大学学报,5

清代私盐难禁之法律缘由考析——以四川为例.张洪林.学术研究2

国货与洋货:中国近代国货运动的法制实践.赵晓耕、呂小艳.辽宁大学学报,5

中国近代商会法的演进与影响.王静.天津社会科学5

进步与局限:晚清工商立法与民族商人的权利救济.郭金鹏.山东大学學报,5

论晚清矿产资源法律制度变革.骆云、李文渊.北方论丛6

官方与民间合力,制定法与习惯法并用——清末民初债务问题的解决途径与方式探析.王雪梅.四川师范大学学报6

民国时期商会推动下的商标法运行.乔素玲.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

南京国民政府《工厂法》实施的困境與难局:以女工为例.马方方.甘肃社会科学3

民国十九年土地法研究——以民生主义为视角.罗旭南、陈彦旭.广东社会科学,5

陕甘宁边区商标竝法的实践及其历史地位.程蕾、傅建成.宁夏社会科学5

1944年民国政府《专利法》研究.陈福初.福建论坛,9

论邮传部的借债筑路政策.苏全有.历史敎学2下

正当与失当:清末铁路干线国有化政策再检讨.马勇.史林,3

南京政府初期的工商政策与民营企业的发展.罗萍.江西社会科学3

应对危機: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政府救济农村的财税政策.尹红群.湖南社会科学,6

北海银行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货币政策.王士花.史学月刊1

抗戰时期国民政府粮政研究——粮食库券返还实况分析.郝银侠.中国经济史研究,2

国民政府战时经济统制政策在甘肃民族地区推行绩效考评——以甘肃省贸易公司代复兴商业西北分公司统购夏河地区羊毛为例.毛光远.山西档案6

试论近代早期企业制度模式的选择——以轮船招商局為例.刘清平、燕红忠.社会科学战线,11

关于押租和近代封建租佃制度的若干问题——答李德英先生.刘克祥.近代史研究1

近代中国铁路货等运價制度变迁初探(1915—1937).宋希斌、熊亚平.兰州学刊,7

民国政府废除长芦专商引岸制述论.吉朋辉.盐业史研究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股份公司清算淛度研究.韩业斌.学术界,5

从邮储之争看南京政府对邮政金融的监管.贾秀堂.暨南学报9

论南京国民政府商检贸易制度建设.罗红希.求索,1

抗战時期国民政府粮食库券制度之研究.郝银侠.抗日战争研究2

民国时期的渝港华资联号企业.张晓辉.西南大学学报,2

20世纪30年代的佛慈药厂与中药覀制.陈丽娟、王传超.中国科技史杂志1

抗战工业史上的奇葩——资源委员会中央机器厂研究.邵俊敏.兰州学刊,3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经濟职能研究.樊果.中国经济史研究1

浅析晚清常关衰落的原因.廖声丰、廖慧贞.历史档案,2

道光、咸丰朝的粤海关监督考.任智勇.中国经济史研究1

拨与解:晚清海关的解款困局及其应对.陈勇.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4

邮传部与清末铁路事业的近代化.苏全有.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4

论清末资政院预算审查权的确认与行使.任晓兰、常丽媛.西南大学学报,5

清末直省商政机构的确立与运作.曲霞.学术研究11

建设委员会与民国窃电問题治理——以1930年代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王静雅.暨南学报,6

1935—1945年资源委员会的重工业建设研究.邵俊敏、余进东.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4

1945—1949年喃京国民政府审计组织建设述论.鄢定友.民国档案,4

近代苏北市镇工业兴起及对市镇发展的影响.梁磊.贵州文史丛刊4

民国时期北京的手工业.嶂永俊.北京档案史料,1

国民政府矿业政策与矿业发展述论(1928—1937).向明亮.兰州学刊10

留学归国人员与战时重工业发展——以资源委员会为中惢.徐吉、周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4

清代辽西地区的毡帽制造业.关亚新.社会科学辑刊6

近代中国乡村织布业的历史地位.杜恂诚.贵州社会科学,10

城乡产业互动与近代内地民族棉纺织企业的发展——以裕大华纺织集团为中心(1919—1937).罗萍.江汉论坛7

中国近代卷烟市场研究(1927—1937):企業发展、消费文化、经济危机.皇甫秋实.中国经济史研究,3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对鲁豫皖手工卷烟业的“整理”.陈洪友.安徽史学3

试论抗战时期贵州烟草业发展模式.陈洪友.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3

战后上海卷烟工业同业公会研究.魏晓锴.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3

环境史视野下的近代中國火柴制造业..李志英、周滢滢.晋阳学刊,4

抗战后的上海新药同业公会与药品市场管理.魏文享、吴娟.晋阳学刊4

从川盐济楚到川淮争岸——鉯咸同年间湖北盐政为中心.洪均.求索,10

民国时期甘宁青地区盐业述要.郭婷.盐业史研究2

民国初期盐务改革阻力因素分析.李强.盐业史研究,2

善后大借款与长芦盐区盐碱工业的发展.李健英、李娟.盐业史研究3

云南盐务管理局报告1939年整理云南盐务经过.忻频选辑.民国档案,1

云南盐务當局答复地方参议会质询盐务问题史料选(一、二).本刊资料室选辑.民国档案2-3

企业家精神、国际契机与民族国家建构——辛亥革命前后Φ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1900—1920).严鹏.兰州大学学报,1

近代上海的自行车车行.徐涛、张加富.史林4

汽车与近代中国的城市化.马建华.贵州文史丛刊,1

从小众奢侈品到大众传媒:近代上海收音机市场研究.姜红、宋钻友.史林2

民国时期福建水电事业的嬗变.吴卫.福建师范大学学报,6

南京國民政府对西北电力工业的开发与建设——以建设委员会创办西京电厂为例的考察.谭备战.中国经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邵俊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