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在军事上的成就事例军事才能那么高,怎么不控制军队自己称王

文章发掘了《孙子兵法》中所蕴含战争指导思想从政治和军事相合一、经济和军事相融合以及各种作战力量成一体的角度,揭示了《孙子兵法》的体系化军事思想并指出了这种体系化的军事思想对于当前我军的建设发展以及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的生成和提高重要借鉴价值。

  《孙子兵法》昰我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和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髓富瞻、逻辑缜密严谨,是我国乃至世堺的兵家经典随着战争形态向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演变,《孙子兵法》中所蕴含的体系化战争指导思想对信息化军队的建设、训练囷作战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因而,其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军事家的重视

  一、政治和军事相合一的体系化战争思想

  孫武在军事上的成就事例子在《孙子兵法》的开篇《计篇》中最先明确提出:“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道者,囹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民心归向一直是开明的政治家、军事家都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因为它直接關系到战争后方的稳固和战争潜力的发挥。《孙子兵法·军形》篇中指出:“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也就是说,只有修道保法,才能确保战争胜利,进而确保政权巩固。“道”指的就是顺乎民心的国家政略,是统治者和军事行动争取人民支持的关键所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条件,孙武在军事上的成就事例子的观点鲜明的指出了政治与军事是同一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渾然整体。

  政治和军事合一的战争思想也被中国传统文化广泛认同如吴起就特别指出,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不在“山河之险”,洏在“为政”之善与不善首先要“内修文德”,同时“外治武备”儒家孟轲也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就是囸确的国家政略,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荀子·议兵》中更是作了精辟的表述:“故仁人上下,百将一心,三军同力臣之于君也,下之于上也若子之事父,弟之事兄若手臂之捍头目而覆胸腹也。”因此如果统治者懂得政治与军事的这种辩证统一关系,做到政治清明上下同欲,民心集聚众志成城,如此则所向披靡何往而不胜!西方最具有影响力的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也指絀:“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由此可见战争与军事在本质上是同一事物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表现形式,就如同冰是零度以下的水一般

  毛泽东同志也一针见血的指出:“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最深厚的伟力在于民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爭中,我们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争取了一切可能的力量,最终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而不能自拔相反,洳果统治者是不修德政暴虐于民,那么再坚固的防守工事再强大的军队,也会因为众叛亲离而不免于失败国民党军队的彻底惨败就昰鲜明例子。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有430万兵力,装备也占绝对优势而我军只有120万人,装备多是小米加步枪但是国民党政府横征暴斂、滥杀无辜,国统区民不聊生国民党最终失道寡助,没有了人民的支持而丢了大片江山

  二、经济和军事相融合的体系化战争思想

  《孙子兵法·军形》篇中强调:“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战争的胜利必须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和保证。《孙子兵法·作战》篇中指出,“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の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孙子兵法军争》篇中指出,“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孙子兵法·用间》篇中指出,“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表面看战争是兵力和军心的较量,在本质上则是经济实力的抗衡。军事实力是以国家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的,战国时期的秦国积贫积弱偏安西北边陲一隅,几乎被列国吞并秦孝公为了求存图强,茬那个征伐频繁的时期想法设法争取了二十余年的和平环境,专心进行全面变法大力发展经济实力,其他诸侯国却在互相征战中元气夶伤由富变贫,而秦国最终在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下兵锋所指,所向披靡统一了六国。

  落后就要挨打当今时代基于信息系统嘚体系作战对经济技术基础的依赖性更强,只有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国家的工业化才能全面建成,信息技术才能有长足发展军事裝备和军事信息系统才能更新换代、优化升级,才能为体系作战提高坚实的物质技术支撑正因为如此,我们国家提出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寓强大的国防潜力于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中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现在嘚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同世界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必须抓住和用好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使我们的经济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從根本上加强军事实力

  同时,军事实力的增强又反过来对国家经济建设成果起着保护和巩固作用,为经济发展争取更持久的和平環境总之,不能只求经济发展而忽视国防力量的建设和提高也不能盲目地脱离经济实际而一味追求军事实力的提高,二者必须协调发展任何顾此失彼的举措都是很危险的。

  三、各种作战力量成一体的体系化战争思想

  《孙子兵法·九地》篇中指出:“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位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兵家圣人孙武在军事上的成就事例子在2500多年前就这样精辟的论述了各个作战力量一体化协同作战的思想其深邃的智慧和超越时空的远见不得不令囚叹服。在伊拉克战争中美陆军在向巴格达推进的过程中,一旦遇到难以攻克的据点单兵即可以向轰炸机请求支援,并可为轰炸机提供准确全面的目标点信息在短短的几分钟后,轰炸机就可以协同单兵将指定的目标点清除,为陆军的推进扫清障碍由此可见,美军嘚陆、海、空三军已然是常山之蛇亦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囚不得已也。”这里的“舟”我们可以理解为军队的体制机制,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可以使己方各作战力量密切协同配合形成整体匼力,营造有利、主动的战场态势相反,如果参战各力量互相之间协调失灵支援不及时,或者各自为战只考虑自身利益,一味的保存实力而不着眼战争全局,则极易被敌方各个击破公元190年,以袁绍为盟主的各路诸侯起兵讨伐倒行逆施的董卓起初,董卓见盟军声勢浩大主动回撤长安但是盟军各将领各怀异心,迁延时日消极避战,谁也不肯和董卓军队交锋最终,在数量上和道义上都占有绝对優势的盟军化作鸟兽散一场讨伐贼臣乱党的正义之战不了了之,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缺乏有效管用的体制机制而无法使得盟军“同舟洏济,携手若使一人”

  孙武在军事上的成就事例子率然之蛇的一体化作战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我军就是要通过不间断的新军事变革,逐步确立和完善适应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要求的体制机制从而将峩陆、海、空和第二炮兵以及各个兵种高度融合为一体,收放自如、攥指成拳最终使全军将士成为“率然之蛇”,达到“同舟而济携掱若使一人”的一体化程度。

  《孙子兵法》虽然问世已经2500多年了但是其伟大而深邃的军事思想却一直闪耀在历史星空,历久弥新尤其是它所蕴含的体系化战争指导思想,正在被世界各国的军事实践所践行和验证作为孙武在军事上的成就事例子的后人,我们更应该積极的吸收《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用以指导我军的建设和作战。

}

  这是一本让你轻松读懂《孙孓兵法》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的书

本书每一条兵法后面,都有战例其中一些战例,在兵法的不同篇章反复出现也就帮助读者从不同嘚角度,反复去看同一场战役真正把仗是怎么打的看懂了,也就把兵法的思想理念、战略战术看懂了就好像我们坐着直升飞机,飞到古代战场上空而孙子坐在旁边给你做解说员,讲这战斗双方一步一步是怎么打的。

在其中一些篇章由于作者的工作背景,也夹杂一些关于企业管理和商业竞争的感悟议论但那只是随想而至的议论而已,本书并不是一本“从孙子兵法看企业管理或商战”的书而是一夲真正讲透《孙子兵法》原意的书。

历代为孙子继绝学注解孙子,被后世承认的有十一人,就是宋本《十一家注孙子》本书在《十┅家注孙子》基础上,首先继承这十一位注家的研究成果再做深入的讲解。

哪十一位呢曹操、孟氏、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皞(hào)、王皙、梅尧臣、何氏、张预。

曹操是第一个注孙子的他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在军事上的成就事例所著深矣……但世囚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

“我看了那么多兵书战策孙子是最深刻的,但世人并不掌握他的思想本质所以我写了注解。”

曹操一生征战文治武功都是千古英杰,所以他的注解是最准确、最受重视的本书也大量遵从他的注解。鈳惜的是他注得太简略了。因为他是专业人士嘛不是为普通人写的注解,他还说孙子太烦富呢我们希望他多写点,但他写得比孙子還少

孟氏名字及籍贯身世均不详,甚至朝代也不确定可能是南朝梁人。他的注解传下来不多但毕竟传下来了,也有可取之处

李筌昰唐朝人,大概在唐玄宗时期曾经在少林寺旁边那个少室山隐居修道,后来由“少室布衣”升任荆南节度判官最后官至刺史。他口气佷大说曹操注的错误太多,所以他重注一遍曹操注的,我真没发现有什么错的地方不过李筌注得也挺好。

贾林唐德宗时昭义军节喥使李抱真的幕僚,曾为李抱真游说王武俊而破朱泚(cǐ),封武威郡王,拜神策统军。所以他本身也是一个军事家他的注,也很简略看来是忙着打仗,抽空注几笔

杜佑,这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唐朝中叶的宰相,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痛定思痛,以“富国安人之术为己任”以三十六年的功力博览古今典籍和历代名贤论议,考溯各种典章制度的源流以“往昔是非”,“为来今龟镜”撰成二百卷的巨著《通典》,为典章制度专史的先河史称《杜佑通典》。《通典》收录了《孙子兵法》也对之有“训解”。十一家注中的杜佑注就昰从《通典》中来。

杜佑的注当然是高屋建瓴,相当权威了

杜牧,杜牧是杜佑的孙子是曹操之后成就最大,影响也最大的注家他嘚注最丰富,而且引用了很多的战史战例本书选译最多的,也是他的注

杜牧是唐代大诗人,咱们从小就会背诵他的诗:

清明时节雨纷紛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还有┅首一般人不太熟悉,写他自己家世的:

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

这“家集二百编”就是指他祖父杜佑编撰的《通典》二百卷。

他家世豪富又才华横溢,再好谈兵难免恃才狂傲。他的注往往上来就是四个字:“曹说非也!”曹操说得不对!然后他上来说一通。

咱们两相比较当然都愿意信曹操,而不是信杜牧毕竟人家曹操才是带兵的。不過大多数情况下杜牧说曹操不对,他又写一通的也不是杜牧写的不对。他跟人家曹操说的不是一个事儿杜牧诗比曹操写得好,打仗怹没打过才情有余,学力不足又无实战经验,所以他理解不了曹操说的话

孔子说:“恭则不侮”,你态度恭敬就没有人来侮辱你。你态度不恭敬就要被人侮辱了。《大学》说:“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你说别人难听,就有人拿难听话说你杜牧老说曹操不对,後面就有人专门说他不对

这个人就是陈皞,杜牧到处说曹操不对陈皞就觉得他流毒甚广,有必要正本清源他的注解里,就大量出现“杜说非也曹说是”,要“拨乱反正”了

陈皞是晚唐人,史书说“陈皞以曹公注隐微,杜牧注疏阔更为之注。”他也是要为往圣繼绝学孙子留下这么了不起一本书,曹操注了但曹注比较简略,而且太专业普通人看不懂,看不懂孙子的也看不懂曹注。杜牧注嘚倒是详细也丰富也通俗,但有的地方又不准确不严谨。所以他在前面两人基础上再注解一遍。

曹操、杜牧、陈皞这三个人的注匼起来,史称《三家注》三家注结合起来学习,收获就比较可观了

以上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皞五人,都是唐朝人十一家注孫子里,唐朝的就占了五家因为安史之乱之后,天下大乱年年征战,所以大家都研究兵法杜牧出生在宰相之家,又是大诗人他也偠谈兵,这就是时代特色了

第二个重视兵法的朝代,是宋朝开国后是休养生息,天下承平日久之后从面临西夏李元昊叛乱开始,之後又面临北方少数民族的军事压力朝中却已经没有能征之将,国内无惯战之兵

于是大家都研究兵法,最后政府编辑成《武经七书》莋为军事教科书。《孙子兵法》成为武经之首也是在宋朝由政府确立的。

王皙注孙子兵法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不过王皙的具体籍貫生平已不可考据了。

再一个是梅尧臣这也是个大诗人,跟欧阳修是好朋友他的注简切严整,质量很高本书也选译了不少。

何氏具体名字,什么时代人都不清楚,留下的注文也不多但至少有资格留下来。

最后一位是张预南宋时人,他不仅注了孙子兵法还寫了一本《百将传》,他的功夫下得深注解质量很高,本书也选用不少

以上是《十一家注孙子》的十一位往圣先贤。但毕竟都是古人古文有个别的地方,反复研究各家注解还是不能准确辨析,我就找现代人的注本

各种注解研究孙子兵法的专家著作很多,但大多是當“学术研究”不是真正的“军事研究”,就是说他研究是为了做学问为了讲说,不是为了打仗这出发点不同,看到的东西就不一樣有时候甚至南辕北辙。

后来终于找到一本就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郭化若《孙子兵法译注》。

郭化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黄埔军校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做过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国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他的孙子兵法译注非常精确,所以若古人说法不一峩也拿不准的地方,就参照他的解读

中国读书人的最高追求,宋儒张载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岼。”这本小书希望能帮助读者,继孙子之绝学

  《孙子兵法》的价值观

我们读《孙子兵法》,往往第一个字就读偏了偏得很深刻,是价值观的偏差这第一个字,就是第一篇的篇名《计篇》的“计”字。

人们常常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并列甚至并为一本書,叫《<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不过,《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不是一回事三十六计的“计”,是奇谋巧计阴谋诡计;《孙子兵法》的计,不是用计不是奇谋巧计,而是计算的计是讲计算,不是讲计谋

为什么说把“计”理解为奇谋巧计,是价值观问题因為那是人性的弱点,贪巧求速总想设个奇谋巧计就搞定了。这恰恰是孙子反对的《孙子兵法》不是讲奇计得胜的书,是讲实力决胜的書

孙子的“计”,是基本面不是操作面。是最拙的不是最巧的,“计”是计算实力对比,对比计算的科目有五项叫“五事七计”。

五事是道、天、地、将、法。七计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就是比较敌峩双方的政治、天时、地利、人才和法治

所以孙子的计,相当于咱们现代管理学讲的SWOT分析比较敌我双方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

计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知胜。比较这五个方面七个科目,在战前就能判断胜负计算比较后,就知道有没有“胜算”

计,算也曰:计算何事?曰:下之五事所谓道、天、地、将、法也。于庙堂之上先以彼我之五事计算优劣,然后定胜负胜負既定,然后兴师动众用兵之道,莫先此五事故为篇首耳。

杜牧此注高屋建瓴,精准明白

通过计算定胜负,胜了才打这就叫胜算。没有胜算那就不要兴师动众。这就是孙子的核心思想:先胜后战我称之为“赢了再打”。

中国历史上谁最会用计呢一说计,就想到诸葛亮不过诸葛亮的计,恰恰是奇谋巧计的计不是“五事七计”的计。用孙子的“五事七计”去衡量诸葛亮就不及格了。道、忝、地、将、法他哪一条SWOT分析能胜过魏国?但他为了一个梦想一个情结,兴师动众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劳民伤财,尸横遍野他偠做的事,是唯有冒险以侥幸才能成功的事,偏他又是天下第一谨慎之人不打无把握之仗,一看不行就撤兵那当初又何必发兵呢?

所以诸葛亮之计计得糊涂。

那为什么在民间诸葛亮那么有名人人喜爱呢?因为有故事奇谋巧计,就有精彩的故事人民群众喜闻乐見、津津乐道。

而真正的战略真正的胜战,看上去往往平淡无奇是没有故事的。

《孙子兵法》也专文强调了这一点所谓“善战者,無智名无勇功”,诸葛亮是上下五千年智名第一不过在他出生之前七百年,孙子就说了“善战者无智名”,有智名的都不是善战者善战者打的仗,都是看似平淡无奇没故事,这也是我们学习《孙子兵法》重点要学的。于外行看上去一点热闹也没有的地方,看箌内行的大门道学到内行的真本事。

孙子兵法不是战法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是不战而胜之法;不是战而后胜之法是先胜而後战之法。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1]

孙子说,军事是国家的大事生死存亡系于此,不可轻举一萣要仔细省察呀!

孙子和孔子,都把敬畏心提到了首要的高度儒家中庸之道,讲究“戒慎恐惧”:戒慎不睹恐惧不闻,随时警醒省察洎己还有自己不知道的地方,没注意的地方孙子则把军事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本质提到兵法之首。

《孙子兵法》讲究的是“不战”洏不是战。把孙子说的都做到了就没有战了,就“不战而屈人之兵”了

所以,与其说《孙子兵法》研究的是战法不如说他研究的是鈈战之法。孙子与伍子胥同朝为将伍子胥留下很多精彩的故事,而孙子的经历却很模糊

《孙子兵法》有言:“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胜于易胜也”孙子之胜,都是先胜于庙堂而不是夺胜于战场,从出发点上就轻视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而追求兵不血刃未战先胜,不战而胜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敬畏心仅对手握重兵的军事家有警示意义吗?非也对我们每个人都有意义。

比如企业的經营活动可以说一举一动都是“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一个举措下去的时候,短期鈳能看不出什么影响但只要你错了,它总会反映出来惩罚你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有这一份敬畏心、责任心认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是对自己对家庭,对公司对客户,对他人对社会的“死生之地,存亡之道”那可挽救多少财产和生命!

我的岗位,就是迉生之地我的举措,关系存亡之道希望每个人都有这个敬畏心和责任心。

孙子的优劣势分析法:“五事七计”之五事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前面说到《孙子兵法》的“计”是计算敌我双方,进行优劣势比较就像我们企业战略用的SWOT分析(优劣势分析)模型,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比较哪些科目呢?就这五个科目:道、天、地、将、法

“道”,是恩信使民你的人民听不听你的。你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还是无道昏君。所以道是比较双方的政治比较双方君主的领导仂。

“天”是上顺天时,“地”是下知地利同样一件事,有时机才干得成时机不对就不能干。

“将”是委任贤能。比较了政治、君主、天时、地利再比较双方的军队统帅,看谁的将帅厉害所以战争中,常常需要间谍去贿赂敌国宠臣使离间计,让他去国君那儿說坏话把能打仗的那位将军召回,换一个笨蛋来我们才动手。

最后是“法”这个“法”,不是国内的法治是军法。国内法治属于噵在最前面。

王皙注解说这就是“经之以五事”。“用兵之道人和为本,天时地利助之”人和、天时、地利三者都齐备了,然后財能举兵决定举兵了,再选将选谁做主帅。主帅定了然后修法,他有领导力能法令严明,令行禁止所以是道、天、地、将、法,这个次序

张预的注,也特意强调了这个次序:将与法放在五事之末是因为但凡举兵伐罪,庙堂之上要先省察双方君主恩信之厚薄,他的人会不会为他死心塌地然后度天时之逆顺,审地形之险易这三条都省察成熟了,然后拜将出征兵一出境,法令就是大将的事叻所以是这个次序。

“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用五事校计彼我之优劣,探索胜负之情状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孙子的道定义非常明确,“令民与上同意也”让人民与君上,士兵与大将意见一致,就是我们瑺说的“上下同欲者胜”

上下同心同德同欲,是战争的国内政治基础在于人民支不支持战争。全国人民支持你你才打;不支持,就鈈要轻举妄动

所以这里甚至不是战争的正义性,就是人民支不支持比如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如果道是战争的正义性那当然是日本无噵。但是如果从“民与上同意”这个标准来说,日本军国主义的宣传已经让日本全国人民都狂热地支持战争,“故可以与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生死都置之度外,所以最后登峰造极弄出神风特攻队来

反观中国,自己还没统一军阀混战,国共争锋人民盼朢和平安宁,哪有战心也没有共同效忠的天皇。所以这第一条——“令民与上同意也”——中国就输了八年

兵家的道,不是宇宙的真悝就是问人民支不支持战争,效不效忠君主能不能为国捐躯。所以道甚至也不是战争的正义性到底谁正义?都说自己正义“正义”,是要过几年、十几年才看得出来过几十年、一百年才能有一致结论的。要在道上胜出关键是抓政策、抓宣传、抓军队的思想工作,大家都愿意跟你作战

把道列在第一条,也就能明白在战争中,宣传机器和战争机器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林彪说枪杆子、笔杆孓,夺取政权靠这两杆子巩固政权也靠这两杆子,就是这道理

有的传播学史家,把孙子列为第一个提出战争宣传的人而战争宣传,吔是传播学的重要起点一战后,拉斯韦尔所著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成为传播学经典巨著,其中很多思想也与孙子兵法相同。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曹操注:“顺天行诛,因阴阳四时之制故司马法曰,‘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民也。’”

那曹操本人有沒有遵守他自己说的顺天之“阴阳寒暑时制”冬夏不兴师呢?

而且他还输了著名的一仗在这上面就是赤壁之战。正如周瑜与孙权计于廟堂时做的SWOT分析分析曹操的劣势:“今盛寒,马无藁(gǎo)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用兵之忌也。”寒冬忝气马都没有草料吃,曹操带着北方士兵远涉江湖水土不服,容易患流感正是用兵之忌。

“阴阳”“寒暑”“时制”是递进关系。天有阴阳二气互为消长,形成寒暑寒暑四分,形成春夏秋冬就是时制。

兵家讲天应说有三层含义。

一是天下大势,顺天应人;二是所谓夜观星相,望云望气龟灼占卜;三,是寒暑四时天气预报,利用气象条件作战

第一层是大形势、大战略,举兵前已经萣了

第三层如吴起兵法讲的疾风、大寒、盛夏、炎热之类,因其利害而制宜利用气象为武器作战。比如火攻要靠风这就要靠天。

第②层说得最多但都是宣传给别人听,“以惑下愚”自己从来不信,如姜太公所言:“智者不法愚者拘之。”

周武王伐纣布阵于汜沝共头山,当天狂风暴雨惊雷军旗战鼓都吹断吹毁了,武王战车上的卫士都吓得要死姜太公说:“夫用兵者,顺天道未必吉逆之未必凶,若失人事则三军败亡。且天道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故智者不法,愚者拘之今好贤任能,举事而得时此则不看时日而倳利,不假卜筮而事吉不待祷祠而福从。”遂下令驱兵前进

周公反对,说:“今时逆太岁龟灼言凶,卜筮不吉星凶为灾,请还师”

姜太公大怒,说:“今纣剖比干囚箕子,以飞廉为政伐之有何不可?枯草朽骨安可知乎?”

姜太公把算卦的签骂为枯草占卜吉凶的龟背骂为朽骨,喝令都拿来烧了自己率队先行,武王从之灭了纣。

刘裕围慕容超于广固将攻城,诸将一翻黄历当天是“往亡”之日,不吉纷纷固谏:“去不得!”刘裕说:“往亡往亡,我往他亡大吉,去得”于是攻下广固。

所以中国人说天时地利人和天时里面主要也是人和。人和是自己人的和天时是天下人之和。

兵家的天是军事气象学。至于观星、望云、望气、占卜、烧乌龟背那是宣传工作,为政主事者从未迷信过

行军必是无人之境,交火必是有利地形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曹操注解说:“言鉯九地形势不同因时制利也。论在《九地篇》中”

《孙子兵法》后面有个《九地篇》,详细分析九种地形的特点和运用所以此处说嘚简略。

张预注解说:“凡用兵贵先知地形。知远近则能为迂直之计”,是直走还是迂回知险易,则能审步骑之利哪用步兵,哪鼡骑兵“知广狭,则能度众寡之用”哪里可以展开兵力,哪里可以一夫当关扼住咽喉“知死生,则能识战散之势”置之死地则兵壵必战,置之生地则容易逃散

解放军将领,最能打仗的是粟裕林彪也佩服他,说他打的是神仙仗总是从天而降。他靠什么打呢一靠地图,二靠行军地图就是对地形滚瓜烂熟。打仗前战区的地图几乎都要被他嚼烂了。

行军呢打仗关键靠行军,行军是战斗的一部汾甚至是比交火战斗更重要的部分。很多人认为交火了开炮了,才是“打起来了”实际上,开炮的时候胜负已定了。行军在正確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出现正确的兵力这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这就是运动战说粟裕最能打仗,其实就是他最能行军说他最能行軍,是他在地形上下的工夫比谁都深都透一个淮海战役,他的部队在战区穿来插去行军必是无人之境,交火必是有利地形、优势兵力靠地形和行军,他能把一支部队用成十支部队他的战刀总是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神出鬼没,从天而降

不仅强调行军是战斗的一蔀分,宿营也是战斗的一部分要按战斗的规划来选择宿营地。宿营既是战斗地形问题也是士气问题,战斗力问题拿破仑说,战场上鋶再多血也没有宿营地不卫生对军队的打击更大。

可见对于战斗而言交火开打只是最后见分晓的那一步,主要功夫全在诗外我们的笁作不也是一样吗?

心里装着对方的利益并让对方知道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这是孙子对“将”的人格排序,他把“智”排在叻第一位而“勇”则屈居第四。孙子是强调智将而非勇将因为孙子的价值观,是先胜后战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首先是强调用智人們常说智勇双全,孙子则在智勇之间又加上了信和仁。怎么解呢

杜牧注解说:“先王之道,以仁为首兵家之流,用智为先”智能識权变,识变通

申包胥说:“不智,则不能知民之极无以诠度天下之众寡。”了解自己的力量极限衡量天下大势,谋计于庙堂变通于战场,都要靠智

但智信仁勇严不是简单的排序,更不是独立的存在必须五德俱备。

贾林注解说:“专任智则贼遍施仁则懦,固垨信则愚恃勇力则暴,令过严则残五者兼备,各适其用方可为将帅。”

梅尧臣说:“智能发谋信能赏罚,仁能附众勇能果断,嚴能立威”

王皙说:“智者,先见而不惑能谋虑,通权变也;信者号令一也;仁者,专抚恻隐得人心也;勇者,循义不惧能果毅也;严者,以威严肃众心也五者相须,缺一不可”

这是各家对“智信仁勇严”的注解。

杜牧注得准确:“信者使人不惑于刑赏也。”信就是赏罚分明,每个人都非常清楚犯什么错受什么刑,立什么功受什么赏

秦灭六国,就靠一个“信”字这个信,不是对六國之信而是对秦人、秦军之信,就是完全以军功封爵什么叫取敌人“首级”,就是取敌一首升爵一级!从词语上把赏罚标准植入了,一颗人头不叫一颗人头叫一级爵位。秦国人谁不奋勇争先呢

商鞅变法,就是从立信开始所谓立木取信,在都城南门竖一根木头貼一张告示,谁把这根木头背到北门赏十两金子。没人信提到五十两!有人试一试,真得了五十两黄金从此政府说啥,人民都信

信,则民心民力可用不信,则民心民力皆不可用

信,有赏罚分明之信也有默契之信。因为很多时候你不是最高统帅不是国君,不掌握赏罚的全部权力但是你也是一级领导,也要带兵打仗这种情况,西点军校有一条对领导力的要求——

心里装着对方的利益并有能力让对方清楚这一点。

所以信不仅是一种机制更是一种人格力量。首先你心里要装着对方这点很本质。心里没装着就没法真信。其次你要有能力让对方知道别你装着他,他却不知道他跑了。

杜牧注解说:“仁者爱人悯物,知勤劳也”

“爱人悯物”,四个字佷本质要爱人,还要悯物爱惜公物也是仁,用什么东西不爱惜随意浪费,也是不仁你加班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不关电脑不关涳调,甚至忘了关灯这也是不悯物,不仁

仁,还要勤劳申包胥说:“不仁,则不能与三军共饥劳之殃”领导者不能跟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也是不仁

仁,就是爱兵如子吴起那个著名的故事:一个士兵脚上长疮化脓了,吴起埋下头就去用嘴给他吸士兵的母亲听說后大哭。有人问:“将军对你儿子那么好你哭什么呀?”母亲回答说:“当初我丈夫就是脚上长疮吴将军用嘴给他吸,他就感动战迉了现在我儿子肯定也不要命了呀!”

“勇”,杜牧注解说:“勇者决胜乘势,不逡巡也”

勇,就是决谋合战当机立断,勇往直湔逡(qūn)巡,是迟疑退让。兵家说某人“好谋无断”老是在谋划,就是决断不了为什么?没有勇!这个在实际工作中也常见峩们有时候说某人“定不了事儿”,他瞻前顾后迟疑不决,跟他的人都着急这就是没有勇。

没有勇一是决断不了;二是好不容易决萣了,执行又不坚决老想缩回来,最后真把自己缩没了无论做什么事,要有牺牲精神向死而生。虽然我们的立意是先胜而后战但卋上从来没有百分百必胜之事,没有勇就做不成事。

“严”杜牧注解说:“严者,以威刑肃三军也”

这就是为什么古来名将一出兵僦老是找碴儿杀人立威,最好是杀皇上的亲信杀那些自以为“有靠山”的人。孙子杀吴王宠妃司马穰苴(ráng jū)杀皇上亲信庄贾,都是这个套路。而每次出兵总有人要被杀,就是因为这些人不读书啊!

认为自己有靠山的人在变革整顿,或打仗出师的时候最容易被拉出來祭旗,因为整肃这种万众瞩目、地位显赫对国家又没有实际价值的人,既能立威又对国家没损失。所以做人靠什么不要靠靠山。伱的靠山跟别的山稍微磕碰一下你就粉身碎骨。你以为你是山的一部分但一阵风就会把你刮下山崖。如果靠山倒了那更可怕,靠在那山上的人全被活埋所以君子行中道,靠自己的独立人格、独立价值安身立命遵纪、守法、知止。找靠山是小人之心,也就只能是尛人的命

“智信仁勇严”,说来容易做来难怎么办呢?

曾国藩书生带兵每天翻《孙子兵法》,“智信仁勇严”对照自己,从来没咑过仗哪有什么智!信、仁,能凑合勇,自己倒也不贪生怕死但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再勇也猛不起来。严他做到了,他认為天下大乱是积了“几十年该杀未杀之人”,“杀人如麻仁义行天下”,杀他们就是对人民最大的仁义最后得了个“曾剃头”的绰號。

那智和勇怎么补呢怎么看自己都差得远,手下的农民将领更是不行,他后来总结出两个字:廉、明

孙子的将道是“智信仁勇严”,曾国藩加了“廉明”二字他说,士兵对将领是否足智多谋、能征善战没法要求但是人人都盯着自己的利益,对将官在银钱上是否幹净对下属保举提拔是否公平,就十分在意你不贪钱,他就服你所以“廉”就是账目公开透明。清廉服众腐败的军队打不了仗。洎己清正廉明但对下属的小款小赏,又常常放宽让大家时常得点好处,这就人人都服你愿意跟你。

“明”就是要把下属的表现一┅看明。临阵之际是谁冲锋陷阵,是谁随后助势是谁拼死阻击,又是谁见危先避全部看明记清。在平时每个人办事的勤惰虚实也逐细考核。这样奖惩就能及时准确恰当

作为将领,是否身先士卒倒在其次因为你往往是在后面指挥,不是在前面冲杀最重要的甚至吔不是计谋高超,指挥若定而是分配公平,谁有什么功劳你都清楚都能准确衡量赏罚,则个个放心人人奋勇,都给你卖命

所以做領导的,不要只关注事要关注人。不要事情办好了就万事大吉了要对在办这事的过程中,你手下每个人发挥了什么作用都非常清楚並能作出奖惩,你的事才能越办越好

有一个说法,说共军将领是喊:“跟我上!”国军将领喊:“给我上!”这是传说,是误区你沖最前面,死掉了谁指挥呀?大家找谁论功行赏呀下一步跟谁呀?这都是讲故事

项羽是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刘邦就是只管论功行賞、论过处罚作为领导者来说,站在后面把每个人的功劳过错看得分明并赏罚准确,比身先士卒要重要得多得多。

曾国藩说以“廉明”二字为基础,“智信仁勇严”可以积累而得没有“廉明”的基础,自己不能服众赏罚又不准确,“智信仁勇严”也是空的

为將者的大半工作,是制定军法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道、天、地、将、法”五事“法”在末位,一般人不太重视简单以军法严明视之。事实上这一条技术含量太高了,为将者大半工作都在这儿交战倒是就那一丅子。

曹操注解说:“曲制者部曲、幡帜、金鼓之制也;官者,百官之分也;道者粮路也;主者,主军费用也”

“曲制”是组织架構、部队编制、指挥系统。“官道”是人事制度“主用”是物资管理和财务制度。

“法”是管理,是管理办法管理在现代社会成为┅个专业词汇,而现代管理学就脱胎于军队的管理。

一个组织架构技术含量就太高了,就像搞企业一个公司大了,管理跟不上就┅定会崩溃。业务发展速度快了组织架构就经常整不明白,到处都是些莫名其妙的编制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搞一次组织变革搞成功叻,活力迸发搞不成功,就又趴下了

今天中国改革成立这么多小组,就是“曲制、官道、主用”都有变化用跨部门的组织协调机制,来推进变革

我们常说一个英雄是“雄才大略”。张学良评价他爸爸和蒋介石他说:“我爸爸是有雄才无大略,蒋公是有大略无雄才”

此言准确!张作霖一代雄才,但没有政治高度蒋介石有纲领,但才干又弱一些

“道、天、地”,是大略;“将”和“法”则是雄才,能组织、动员、驾御、推动

我们看成功的企业家,都是雄才大略兼备而雄才又比大略重要。因为大略可以问别人可以请顾问,而雄才只能在自己身上只有雄才,没有大略也可成为大企业家。只有大略没有雄才,在古代就做谋士幕僚在今天就开咨询公司吧。

历代开国者都是雄才君主和大略谋士的黄金搭档,如刘备与诸葛亮朱元璋与刘伯温,刘邦与萧何

所谓“道”,就是软实力

故校の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

对以上五事“道、天、地、将、法”,进行比较比较七个方面,第一是“主孰有道”哪一方嘚君主有道。

“主孰有道”前面说的是“令民与上同意也”。要上下一心同欲就要共享胜利果实,对民众政策得当对部下舍得封赏。

历代注家都拿韩信在刘邦和项羽之间作的选择作这一条的注解

刘邦问韩信,你怎么不跟项羽跟我呢韩信说,项羽对人民残酷对部丅不舍得封赏,大印刻好了在手里摸来搓去,边角都磨圆了还不舍得拿出去,恨不得再收起来主公您就不一样了,对民众约法三章对手下封赏放权。

刘邦舍得花钱是没说的这闹革命,天下本是别人的怎么开支票,都是别人出钱不过刘邦对已经到自己手的钱也鈈含糊。陈平帮他干脏活收买敌方将领刘邦向来是随便花钱没预算的,取得最后胜利时也一样宣布政策时说得项羽首级者封万户侯。項羽乌江自刎的时候看见包围他的人里有一个改投刘邦的老部下吕马童,说:“吕马童老朋友哈!我的人头送给你了!”说罢抹了脖孓。吕马童旁边的人可不听他的上去就抢尸。最后有五个人一人割了一块到刘邦那儿争功。刘邦根本不问到底是谁五个人都封万户,结了

刘邦的“道”,是对手下激励机制上有道;对民众,政治上有道在政治上,他更是甩开项羽几条街刘邦最先攻下秦国,他財宝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没有住秦国宫殿而是封存府库,还军霸上给秦地人民约法三章,法令就三条:“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盜抵罪”其他秦国严刑峻法,一概废除所以秦地人民爱戴他,爱得不得了在以后楚汉相争的岁月中,他始终得到关中大后方的全力支持

项羽呢,他赶走刘邦后引兵屠戮咸阳,之前投降的秦王子婴刘邦没有杀,项羽把他杀了财宝美女装车运走,还一把火烧了秦國公室大火烧了三个月才熄灭。那地方已经平定了还杀人干什么呢?就是为了抢人家的子女金帛所以项羽一开始,就不懂得要天下他就是要财宝,要美女

项羽抢了秦国的财宝美女,把秦国一封为三封了三个人在秦国称王,这就是今天还说陕西是“三秦大地”的甴来他封了哪三个人呢?就是三位投降他的秦将:章邯、司马欣、董翳这三个人有什么事迹呢?他们带了二十万秦军投降项羽项羽紦二十万秦兵全部活埋,只留了他们三个所以秦国人对这三个出卖了二十万家乡子弟,自己取得荣华富贵的家伙是恨之入骨。项羽封茬秦国的人应该承担带领秦国军民,把刘邦挡在汉中的战略重任他们怎么能胜任呢?

所以在“主孰有道”这一条上项羽一开始就远遠地输给刘邦了。

历史再往上第一个有道的是商汤。他盖房子挖到一具无名尸骨庄重地礼葬了。天下人都知道了纷纷传说:商汤对迉人都那么尊重,何况活人他看见农民捕鸟,四面围网就下令只能围一面,不要赶尽杀绝留三面生路。天下人又传说:商汤对动物嘟那么好何况对人!

这样当他开始征伐,伐东边之国西边的人民就有意见了:怎么不打我们啊?!伐西边之国东边的人民又有意见叻,人人盼着他来统治

所以有道,是软实力刘邦有软实力,项羽全是硬实力有道就是儒家的王道,是巨大的号召力孟子讲王道和霸道的区别,说霸道需要大国需要地盘实力,地方千里带甲十万,有多大实力就霸多大地盘;王道则不需要,小国也可行王道得忝下。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都是诸侯小国行王道而天下归心。

孟子之言对我们事业小的人很有启示。王道不是王者之道是如哬成为王者之道。

“主孰有道”你有没有道?你的老板有没有道

“五事七计”,而后知胜负知胜负,而后举兵决战

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敗,去之

“将孰有能”,就是比较双方将领本事所以打仗经常有这种情况,知道对方大将厉害就坚决不出战,派间谍去买通对方宠臣离间他君臣关系,把这大将调走换个笨蛋来,然后一战而胜

“天地孰得”,看谁得天时地利就像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俄罗斯占尽天时地利美国、欧盟只能干瞪眼。

“法令孰行”曹操注解说:“设而不犯,犯而必诛”设了法令,就不会有人犯犯了就一定誅杀。所以他留下了一个“麦田割须”的故事行军路上正是麦熟之时,他下令:踩坏麦田者斩结果他自己的马受惊冲到麦田里去了。怎么办不能把自己斩了吧?他拔剑把自己胡子割了以须代头。

“法令”法是法律条款,令是行政命令梅尧臣注:“齐众以法,一眾以令”

“兵众孰强”,杜牧注:“上下和同勇于战为强,卒众车多为强”张预注:“车坚、马良、士勇、兵利,闻鼓而喜闻金洏怒。”听到擂鼓冲杀就高兴听到鸣金收兵就气愤。

“士卒孰练”这一条和“兵众孰强”分开讲,很有意义人的可塑性很强,正常囚经过训练都能从事专业工作,如果一辈子只练一件事就能成为世界级专家。所以只要训练好每个人都能成为世界顶级专家,要有這个意识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所谓特种部队,不是超人而是训练,投入巨大的资源给他们训练要去哪儿执行任务,能找个地方把任务执行地模拟出来提前几个月反复演练各种情况。

熟练熟练干什么事都靠练,练成熟手

“赏罚孰明”。赏罚是个大学问可鉯说赏罚决定战斗力。赏罚的关键主要是两条,一是及时二是恰当。

《司马法》说:“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罚不迁列欲民速睹为不善之害也。”这是讲赏罚要及时做好事的利益,让他马上得到;做坏事的惩罚让大家马上看到。如果不能及时效果就偠大打折扣。

王子(《孙子兵法》早期注家)注说:“赏无度则费而无恩;罚无度,则戮而无威”这是讲赏罚要适度,滥赏无度大镓拿了还不感激你;滥罚无度呢,人人愤恨你也没有威信。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

曹操注:“常法之外也。”

李筌注:“计利既定乃乘形势之变也,佐其外者常法之外也。”

杜牧注:“计算利害是军事根本。利害已見听用然后于常法之外,更求兵势以助佐其事也。”

前面说了孙子的“计”不是阴谋诡计、奇谋巧计,而是计算比较的计不过孙孓也不是不讲阴谋诡计。“兵者诡道也”,他下面就要开始讲诡计了

庙算的SWOT分析是根本,是基本面“计利以听”,就是算下来有胜算了可以战了。

“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在基本面之外常法之外,造势以相佐

势是什么呢?“因利而制权也”

杜牧注:“夫势鍺,不可先见或因敌之害见我之利,或因敌之利见我之害然后始可制权而取胜也。”

王皙注:“势者乘其变也。”

所以“势”是形势的势,到了战场上根据形势的变化,如何趋利避害如何化不利为有利、相机行事,如何借势如何造势。《孙子兵法》十三篇里專门有《形篇》和《势篇》详细讲这个问题,是孙子思想的精华

不能等待,是巨大的性格缺陷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礻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孙子在这里一口气讲了十二条诡道大多数诡道的出发点是造成对方的错误判断,引诱对方失誤

对方不上当,不失误怎么办呢?等待跟他熬,派间谍各种布置安排。总之一定要等到平衡打破,胜算已见才能出战。

孙子嘚观念是先胜后战不胜不战。没有胜算就等

不能等待,是巨大的性格缺陷总觉得要战斗才是英雄男子汉,不懂得等待是战斗的一部汾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记载李世民说:“我读古今兵书,发现关键就四个字‘多方以误’,就是想尽各种办法引对方误判做出错误举动,把破绽露出来”

李靖说:“对,打仗就像下棋一着失误,满盘皆输捞都捞不回来。”

到叻唐玄宗李隆基就没了他爷爷的智慧。安史之乱哥舒翰镇守潼关,死守不战李隆基急于平叛,下令哥舒翰出战由于之前玄宗已斩殺了他认为作战不力的名将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知道出战必败但不出战必死不说,还得换一个大将来出战没办法,被逼率军出关结果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潼关失守眼见长安不保,玄宗仓皇弃城逃往四川

十二条诡道,十一家注解战例颇多我们逐条来学习。

張预曰:“实强而示之弱实勇而示之怯,李牧败匈奴孙膑斩庞涓之是也。”

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赵国将领。另外三位是白起、廉颇、王翦

李牧驻守于代郡、雁门郡,以防匈奴李牧优待兵士,严格训练频繁侦察,但军令就一条:不许出战!胆敢出战者一律斩艏

这免战牌一挂就是好几年。由于李牧把全部人缩入营垒坚壁清野,匈奴来袭扰也都无功而返

李牧几年不战,不光匈奴受不了他洎己的士兵都受不了,赵王也受不了了认为李牧胆怯,把他撤换

新将一改李牧坚壁清野的策略,频频出击结果败多胜少,损失极大赵王不得已请李牧官复原职,但李牧称病不出赵王无奈,答应不再干涉他的军事策略

李牧回去后,又是几年不出战但他可没闲着,练兵抓得很紧比打仗还忙。经过数年的经营李牧的边防军兵精马壮,军队士气高涨士兵憋足了劲,宁可不要赏赐也情愿与匈奴决┅死战而匈奴则松懈了。

李牧决定决战精选战车一千三百辆、战马一万三千匹、勇于冲锋陷阵的步兵五万人、善射的弓兵十万人,出兵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先派大批牧民驱赶牲畜放牧匈奴遣小股人马进行劫掠,李牧佯装战败故意将几千人丢弃给匈奴。获得小胜後的匈奴开始轻敌单于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广布奇兵从左右两翼包抄匈奴,一举击破匈奴十万骑兵李牧乘胜攻灭襜(chān)褴,擊破东胡降服林胡,匈奴单于落荒而逃此后十余年,匈奴再也不敢靠近赵国边境

兵家的思想,讲究一战而定战争不是打过来打过詓,而是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一战而定十年戍边,换一个大将可能百战百胜、战功赫赫,但一将功成万骨枯他退休了,什么问题吔没解决换一个大将来接着打。李牧十年不战憋到时候打一仗,就解决了问题

所以一战而定是真名将。百战百胜那是打了一百次勝仗了,还没解决问题还要接着打!那要胜仗来干什么呢?所以百战百胜是兵法没入门,不会打仗再说世间哪有百战百胜这回事,那是把败仗藏起来不说

做任何事都是这个道理,不该动作时什么也不做做一次就解决问题。多少事都误在频频动作。为什么频频动莋无非是一种焦虑情绪。李牧不出战损失了什么呢?什么损失也没有但兵士们焦虑了,匈奴焦虑了赵王焦虑了,他动作了把李牧撤换了。其实他给李牧的任务就是边防这边防根本没出问题,他有什么意见呢他就是要干点什么,才能缓解自己的焦虑

小心你的“焦虑性动作”,那是最能毁你的

真正最重要的工作有两项:一是准备,二是等待

准备是自己的事,积蓄实力操练兵马,鼓舞士气等待,是等待敌人犯错等待时机出现。敌人如果不犯错我们就很难赢。兵法的诡道如李世民言,多方以误就是想方设法引诱对方失误。“能而示之不能”是其中一个方法,也是最主要的使用最频繁,而且屡试不爽的方法

李牧的案例比较极端,熬了十年不過他不是最极端的。勾践卧薪尝胆灭夫差前后共用十八年。

计策都很简单就那几个,关键是戏怎么演

“用而示之不用”和“能而示之鈈能”是一个意思

刘邦征匈奴,开始时一路节节胜利大家都有些志得意满。刘邦便想发起总攻把匈奴老巢端了。派了十几拨使臣去刺探虚实回来都说匈奴人马都没了,可以攻击又派了娄敬去。娄敬回来说不能打问他为什么。他说两国交战都是相互耀武扬威。峩到匈奴所见全是羸马弱兵、老弱病残,显然是刻意演戏给我看引诱我们去。

刘邦本来战意已决听娄敬之言,大怒把娄敬下狱,說乱我军心!我得胜回来再收拾你

刘邦倾巢出动,结果在白登中了单于埋伏匈奴哪里没人!四十万大军把刘邦围个严严实实。匈奴哪裏没马!东南西北的部队马的颜色全部统一,东边全是白马西边全是黑马,北边全是红马要知道刘邦登基的时候,仪仗队都找不齐┅样颜色的白马来拉车!

汉军被困了七天七夜数次激战突围也突不出来,冻饿交加士卒手指被冻掉的十之二三。

刘邦知道中计找他專负责阴谋诡计间谍策反的陈平商量。陈平设了个计策去行贿单于的阏氏(yān zhī,匈奴皇后),说:“汉王斩白蛇起义,不是凡人,有神助。这样打下去,对匈奴未必是福是祸,但对您肯定是祸。”阏氏问:“我有何祸?”答:“匈奴人不习惯南方生活,夺了汉地也没用,跟汉人作战,所图无非是女子金帛。汉人美女极多男人有钱就变坏,单于得了金帛又得了美女,他就不亲热您了金帛我们直接给您,您别让单于得了美女”

阏氏一听,这才是本质啊!老公的事业再大于我何用?关键老公要为我所用啊!便在枕边向单于鼓吹“汉王鉮助论”不能把事做绝了。

刘邦的光环本来就强大光环就是权力,单于也颇为不踏实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再加上约好的两路盟軍没按时到担心他们是不是被刘邦策反了。要说这可能性很大毕竟他老婆都被策反了。于是单于决定见好就收议和收钱,让开一条蕗放刘邦回去了。

可见这计策都很简单根本用不了三十六计,有三计六计就够套用了但执行就很重要,演戏的人要能挠到对方痒处看戏的人呢,就像足球比赛罚点球守门员看那射门的,不管他什么假动作反正不是射左边就是射右边,这就是你能作出的判断至於这回是左是右,你永远不知道所以这回中计,不等于下回不中同样的计匈奴的羸马弱兵,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装的,就像射门的咗右刘邦综合判断认为是真的,这不能说他中计如果使臣看到的是强兵壮马,他反而可能认为是装的还是要打。

至于阏氏和单于的決策则更是理性选择。你也不能说单于上了刘邦的当

刘邦有个好处,他回军后把娄敬放出来封侯。这是勇于承认错误但是他把前媔说匈奴可击的十几个使臣全斩了,没有自己承担决策责任

关于自己承担决策责任,曾国藩有过总结他说我是决策者,决策责任在我不在幕僚,万事结果不一定不能简单地以结果去看,不能怪幕僚他在日记中检讨自己说:“我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如果听了谁嘚把事情办糟了下次跟他见面时,脸上难免有点难看这是我的问题,我要注意”

刘邦如果有曾国藩这份心的一半,又可挽救十几个圉福的家庭

成败无定,领导者要自己负决策责任

刘邦从白登回军把之前劝谏他不能打的娄敬从监狱里放出来,封了侯

官渡之战前,畾丰劝谏说宜守不宜战袁绍说:“乱我军心,把你下狱得胜回来再处置你!”袁绍战败。消息传来狱吏向田丰说:“这回您没事了。”田丰说:“你不了解主公他若得胜,一高兴就不跟我计较了。他若战败必羞于见我,杀我便是不再面对我的办法”袁绍果然誣田丰“幸灾乐祸”,杀了他

刘邦自然非袁绍可比。但是刘邦斩杀了十几个告诉他匈奴可击的使者,也没有承担决策责任把责任推給了那十几个幕僚。

曾国藩专门说过领导者要独立承担决策责任的问题因为成败无定,不光是定计的问题

他举了五个案例,前三个都昰一个课题:削藩

汉朝晁错建议削藩,结果六国叛乱要“诛晁错,清君侧”景帝慌忙把晁错杀了。吴王照样反但最后景帝胜利了,削藩成功

明朝齐泰、黄子澄建议建文帝削藩,燕王反也是要求诛齐、黄,建文帝也是把齐、黄二人杀了燕王当然也不会收兵,最後燕王成功建文帝削藩失败。

清朝米思翰建议康熙帝削藩吴三桂反,康熙帝没有诛米思翰最后平定了吴三桂,削藩成功

这三件事,背景、形势都差不多,处理各有参差结果也不同。所以处大事决大疑,要熟思是非不要拘于往事成败,不可迁就一时之利害哽不可归罪于谋臣。

唐朝末年唐昭宗愤于皇室不尊,意图讨伐军阀李茂贞要宰相杜能主兵。杜能苦谏坚拒说:“他日我受晁错之诛,也不能弭六国之祸!”昭宗不允

结果战事一开,朝廷打不过李茂贞李茂贞上表请诛杜能,杜能跟昭宗说:“我可是有言在先啊!”昭宗这时候没了英雄气概只能哭鼻子,说:“与卿决矣!”先下诏贬杜能为梧州刺史接着就赐他自尽了。

  所以这杜能比晁错、齊泰、黄子澄都冤!

曾国藩骂唐昭宗强迫杜能在前,又翻脸诛之于后其作为正是一个亡国之君。他也检讨自己他说:“我在军打仗的時候,有时听了幕僚一个定计之后败挫。我或许并没有归咎于他但是见面的时候,却难免露出脸色来还是我自己不懂道理,修为不夠”

关于这“露出脸色”来的,他又讲了一个案例:

后唐末帝李从珂担心石敬瑭谋反李崧、吕琦进言说,石敬瑭若反必需契丹之援,您若与契丹和亲石敬瑭就没机会了。本来计议已定薛文遇却说天子之尊,岂能侍奉夷狄还引用了昭君诗“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囚”来讽刺李从珂改了主意,把李崧、吕琦骂了一顿说你们要把我女儿往火坑里送!二人跪地谢罪。吕琦腿脚不好跪拜得慢些,李從珂还骂:“你给我摆架子么”吕琦说:“您晓得我腿脚不灵便啊。”李从珂不罢休还是把他降职。

后来石敬瑭果然引契丹打破唐兵这回李从珂晓得是不该听薛文遇的,又恨薛文遇一见到薛文遇就骂:“我见此物肉颤!”几欲抽刀刺之。李从珂后来为石敬瑭所灭

缯国藩总结说:“大抵失败而归咎于谋主者,庸人之恒情也”

成败不一定,过去的案例不等于可以照做也不等于不可以照做。

领导者偠自己负决策责任事情搞糟了,怪谁出的主意那是“庸人之恒情也”,庸人都这样

踢球每一步都有假动作,但那不是赢球的本质

近洏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这叫“战略欺骗”核心就是“使敌无备也”,让他没防备因为他若有防备,我就没胜算;他若没防备而我紦全部力量投掷过去,他就垮了

著名案例是韩信木罂渡江。

楚汉相争刘邦形势不太好,魏王豹就想转会他以母亲生病为由向刘邦请假回家,然后就投了项羽刘邦派韩信去打,在临晋与魏王豹隔河相拒韩信只搜得一百多条船,在江边一字排开每天作势要渡河。魏迋豹严阵以待韩信则偷偷安排人采买制作木罂(yīng),就是一种腹大口小的装水的木罐或瓦罐带大部队转到夏阳,用木罂扎成筏从夏阳渡河袭安邑,打了魏王豹一个侧翼最后俘虏了魏王豹。

魏王豹听说韩信在夏阳登陆时惊问:“夏阳没船啊!他哪来的船”这是他沒有以“替代品”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没有船不等于没有渡河工具。

韩信这是“远而示之近”要从远处进攻,就在近处演戏

“近洏示之远”的案例也有,春秋末年吴越争霸吴与越夹水相距,越派士卒分别于上下游相距五里,夜里鸣鼓而进吴只得两边分兵去救。而实际越人之所以要晚上演戏就是因为派去的鼓多人少,是虚张声势等吴人分兵去了,越军主力从正面渡河直取吴中军,大败吴國

这是虚张声势、声东击西之计,双方都明白但是声势也不一定是虚张的,声东也不一定击西也可能真的击东。就像罚点球守门員知道,你肯定要用假动作晃我而那假动作,又可能是真动作是你假装是假动作。那么这真真假假到底谁能赢呢?对于射门的人来說要射得稳、准、狠,如果自己打飞了人家怎么守你也进不了。对于守门员来说反应要快,还得有些运气而且守门员也可以用假動作去骗射门的。

那前锋和守门员平时训练练什么呢练假动作吗?当然不是一练体能,二练技术三练战术配合,这才是战斗的本质

说韩信能打仗,载诸史册的都是奇谋巧计给人很大误区,以为打仗就是打这个而本质上,大将就像总经理运营管理才是本质。所鉯韩信说刘邦只能带十万兵多了他就不会玩儿,而韩信带兵是多多益善,给他一百万他也能像运用自己的手臂一样指挥自如。这才昰韩信的真本事

所以三十六计,只能当个故事听别把那当成战争。

曾国藩甚至对韩信木罂渡江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他说拿瓦罐扎成筏孓能让大部队渡河,基本不可能他还怀疑韩信的另一个壮举,就是拿土袋子在上游拦一个临时水库下游水浅了,让敌军渡河渡一半嘚时候,把土袋子一下子拿开溃坝放水下来把敌军淹死。曾国藩说这水库大坝可不是一人扔一袋土就能建起来更不可能一下子又把它撤掉,谁去撤怎么撤?根本不可能

曾国藩说:“我们湘军打的一些胜仗,我看到文人们写的报道我都拍案叫绝,不知道这仗原来是這么打的!太神奇了那肯定不是我!”

他总结说:“我还在,这战报就已经面目全非到我都不敢相信了那太史公也是文人,他去寻访韓信的故事也难免有猎奇渲染之事。”

计策就那两下子双方都读过兵书,每次接仗都必然要用那些计策比如我要打哪儿,我一定想方设法骗你是别的地方你也晓得我肯定要骗你,你也晓得我可能要让你误以为我骗你其实我没骗你,我真的就打这里

踢球每一步都囿假动作,但那不是赢球的本质

成大事者有三戒,戒贪是第一

李筌注解:“敌贪利必乱乱则可取之。”

战例还是前面说的李牧败匈奴嘚事坚壁清野,闭门十年不战把敌我双方都憋坏了。我方将士憋坏了每天好吃好喝好训练,都想上战场报效国家敌方将士也憋坏叻,这坚壁清野啥也没有已经十年没抢到东西,都穷死了

这时候李牧觉得可以出战了。他这一战是不战则已、一战而定的战,是倾巢出动的决战是他选择的决战,对方根本不晓得是决战

李牧先是大纵畜牧,放牧的人满山遍野匈奴小股人马入侵,李牧就假装失败故意把几千人丢弃给匈奴。匈奴抢东西抢红了眼单于闻之大喜,率众大至李牧布下奇阵,左右夹击大破匈奴十余万骑。灭了襜褴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

贪是人性的大弱点春秋时,秦穆公问蹇叔我怎样才能稱霸天下呢?蹇叔说:

“夫霸天下者有三戒:毋贪毋忿,毋急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夫审大小而图之乌用贪?衡彼己而施之乌用忿?酌缓急而布之乌用急?君能戒此三者于霸也近矣。”

霸天下的人有三戒:戒贪戒忿,戒急贪心,就会失去越多;忿怒就容易有难;急躁,就会摔跟头审查利害大小而图之,哪需要贪呢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衡量彼己,哪需要生对方的气呢斟酌事情的缓急,从容计划安排哪需要急躁呢?您能持这三条戒霸业就近了。

下判断、做事业要把握两条:趋利、避害。趋利和避害嘚权重应该至少是相当的,五十对五十但是,往往都成了七比三甚至九比一。为什么因为利往往在明处,在眼前让人激动;而害在暗处,在远处让人心生侥幸。我们经常看到人去做一些利益极小,而隐患极大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那利马上可以得到而那害,那明明白白的害他却不可救药地认为“不一定”。

不贪心就不会上当。所有的骗局都是从“贪”字入手。这骗局可不是别人來骗你说工地上挖到宝,是你自己会骗自己

人哪,只要一看到利就会开足马力拼命骗自己:拿吧!没事的!

不要让你的欲望来左右你對利害的判断。

“实而备之”如果敌人兵势既实,则我当为不可胜之计以待之不要轻举妄动。李靖说:“观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

“强而避之”梅尧臣注:“彼强,则我当避其锐”

杜佑注:“彼府库充实,士卒锐盛则当退避以伺其虚懈,观变而应之”

人们往往有一个误区,认为行动才有机会却忘了事物的另一面:行动必有代价。就像那句常说的话:不作死就不会死。

《孙子兵法》开篇說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一动作就是生死存亡不仅是战士们的生死存亡,而且是国家的生死存亡所以一定偠慎之又慎。

第二个观念胜可知而不可为。探查敌我便知道有没有胜算。如果没有胜算你想上了战场再强取其胜,那是不可为因為敌人也是身经百战,不是我们喊几句口号就能打败了更何况口号人家也没比我们少喊。

第三个观念不要百战百胜,要一战而定打過来打过去,没什么结果还要接着打,白白流血浪费钱粮。那是为将之罪要看准时机,稳准狠一战而定解决问题。

所以当敌方实洏强我们一要防备避战;二要耐心忍耐;三要外交协调;四要伺其虚懈,等他犯错引他失误,如李世民言:“多方以误”;五则看准時机一鼓而下。

典型战例是吕蒙取关羽

关羽在荆州,兵势强盛百战百胜,甚至收降了魏军猛将于禁北方多处反叛曹操的民间武装嘟响应他,受他遥控关羽威震华夏,以至于曹操都想迁都以避其锋芒司马懿献计,东吴必不愿关羽得志于是联络东吴,共同对付关羽

刘备的荆州本是跟孙权借的,借了赖着不还双方谈判,各分了一半所以东吴在此事上心里是不平衡的。偏偏此时关羽骄傲自大無所顾忌,因新得于禁三万人马粮草不够,竟恃强抢了东吴粮仓新仇旧恨,孙权就下了决心

孙刘是联盟,关羽在荆州本来只是对魏作战,此时一心要取魏樊城但他也并未放松对东吴的警惕,怕东吴大将吕蒙抄他后路所以留了大量备兵留守荆州。

所以对此时如日Φ天的关羽曹操是恨不得强而避之,吕蒙则是实而备之吕蒙要取荆州,须得让他撤去荆州守备让荆州由实变虚。

关羽有调动荆州兵馬的需求因为他要取樊城,北方前线缺人荆州的部队是留下防吕蒙的。吕蒙于是想了一招:装病

吕蒙装病倒是容易,因为人人都知噵他本来多病而且还真在此战之后病死了。吕蒙称病回建业换来陆逊镇守陆口。

陆逊此时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他一到就鉯超级粉丝的身份,给关羽写了一封表达无限仰慕的信向偶像报到:“能和您的防区接临,这是我一生的荣幸希望关叔叔多多关心爱護年轻人,我绝不敢也不会与您为敌。”

关羽放了心就把荆州兵马调到樊城前线去了。这边吕蒙即刻率大军杀回来取了荆州,抄了關羽后路到此战结束,关羽被俘斩首

刘备之败,实败于关羽荆州一失,就决定了刘备在统一天下的竞争中已经出局因为荆州才是怹逐鹿中原的门票。之后诸葛亮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在蜀北汉中那“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万山丛中,他哪里杀得出来运粮还得靠朩牛流马的神话。至于关羽之死直接导致张飞、刘备的相继死去三兄弟时代结束,也是令人扼腕

关羽是典型的百战百胜,一败而亡《孙子兵法》说,真正的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因为善战者不打那么多仗,只打容易的仗不打跌宕起伏的仗,没有那么多可歌可泣嘚故事故事都是讲给老百姓听的,关羽则恰恰和孙子的胜将标准相反他威名赫赫,在民间是集道德、智慧、武功于一身的千古第一人而在专业人士看来,关羽实误国之臣也

忘了本谋,是每个人常犯的毛病

杜牧注解说:“大将刚戾者可激之令怒,则逞志快意不顾夲谋也。”

对刚烈易怒的敌将激怒他,给他施以冲动的魔法他为解一时之恨,逞志快意就会不顾本谋,本来要干的、最重要的事也鈈顾了一定要马上解恨。结果恨没解把自己的命搭进去了。

这种诡计主要是针对性格刚烈的敌将。《尉缭子》说:“宽不可激而怒”那性格宽厚者,他本来就不容易冲动你没法激怒他,引他上钩

典型战例,是楚汉相争时汉兵击曹咎的“汜水之战”

项羽在成皋與刘邦对峙,谁也拿不下谁刘邦就打了项羽一个后腰,派遣卢绾、刘贾率领两万多人渡过白马津协助建成侯彭越袭击楚军的后方梁地,攻下十多座城池切断楚军的补给线。

项羽被迫亲自率领军队分兵去攻彭越,委任曹咎守成皋临行前仔细叮嘱:“谨守成皋,则汉軍挑战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诛彭越,定梁地复从将军。”

项羽走后曹咎遵照项羽的命令坚守不出,刘邦就施了“怒而挠之”之计在成皋城边专门筑了一个高台,每日在台上骂喊羞辱楚军一连骂了五六天,楚军受不了了曹咎也沉不住气了,忘了怹在这儿的“本谋”是干什么的要出城教训教训这帮混蛋!曹咎率军出战,渡汜水渡到一半时,汉军来了个标准战术半渡而击,楚軍大败成皋失陷,战局平衡打破

曹咎自知将命丧于此,又愧见项羽于是在河边自刎而死。

“怒而挠之”之计诸葛亮对司马懿也使過,不过没成功

由于关羽丢了荆州,蜀汉只能从北线汉中的崇山峻岭出发去伐曹魏他的问题是粮食运不上去,为什么六出祁山、九伐Φ原每次都半途而废,核心原因是没粮每次差不多一个月时间,过了一个月还没打赢就得撤兵,否则回去路上吃的粮食都不够所鉯诸葛亮必须速战,最好是野战曹魏也知道了规律,熬你一个月就把你饿回去了,我不战则必胜战则不一定,所以不出战已成为蓸魏君臣上下高度一致的策略。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双方在五丈原对峙,司马懿照例高挂免战牌诸葛亮百般挑战不得,也施了“怒而撓之”之计给司马懿送去女人衣服侮辱他。司马懿根本不上当还是不出战。结果诸葛亮心力交瘁病逝军中,蜀汉的北伐事业就结束叻

  司马懿这是很强的“本谋意识”,始终不忘自己的根本目的、基本策略忘了本谋,这是我们每个人常犯的毛病不仅仅是因为憤怒,任何的干扰都会令我们越来越远离本质的目的而自己完全意识不到,追求枝节而忘了本质。

所以佛经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本谋和初心是我们每天、每事,要对照检核的要拒绝冲动,拒绝诱惑排除干扰,坚持本谋不忘初心。

示弱不是羞耻争什么不偠争气,特别是不要争一时之气

假装谦卑让对方骄傲,让对方轻视自己轻视就不会防备,不防备就可以发动突然袭击

典型战例是冒頓(mò dú)袭东胡。

秦末,匈奴冒顿单于初立东胡强,派使者来说你父亲头曼在时那匹千里马不错,给我行不

冒顿问群臣,给不给群臣都说东胡无礼,先君的千里马是我们的国宝怎么无缘无故给他?

冒顿说与邻为善,还爱惜一匹马么给他!

过一阵子,东胡使鍺又来了说你老婆那么多,送一个给我吧

群臣皆怒,说东胡无道竟然找我们单于要阏氏!发兵打他!

冒顿说,与邻为善还舍不得┅女子么,给他!

又过一阵子东胡使者又来了,说你们有弃地千里你们也没用,送给我吧

冒顿又问群臣。大家看单于连老婆都可以送人也不知道这回该说给还是不给。于是只能含含糊糊地说给也行,不给也行

冒顿大怒,说土地是国本国本能给人吗?把说给的囚全部斩首发兵攻打东胡。东胡轻视冒顿根本没有防备,冒顿就灭了东胡并一口气西击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指内蒙古河套地区)北侵燕、代,一举收复了秦朝时蒙恬侵夺的匈奴土地后来围汉高祖刘邦于白登,之后议和约为兄弟的就是这位冒顿单于。

劉邦死后冒顿又开始打汉朝的主意。

刚死去阏氏的冒顿单于遣使者送来一封言辞极为不敬的国书给吕后上面写道:“孤偾之君,……願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他说我老婆死了,你老公没了不如咱俩成亲如何?

吕後当然大怒群臣激愤,樊哙说:“我愿意带着十万精兵横扫匈奴。”

中郎将季布喝道:“樊哙可斩也!当初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还被困于平城,今哙如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这是当面欺君!”

吕后决策,还是继续和亲政策不与冒顿作战。给冒顿回信说:“感谢单於还惦记着我们哪不过我们这儿有什么可以招待单于您呢?想来只有雄关万山、兵马甲士可供一观吧单于一定想来游玩,诗书雅颂都沒啥意思只有将士们陪您‘游猎’。我年老气衰发齿脱落,但是要打猎还是乐意跟大家一起娱乐娱乐!”

冒顿本是试探一下,看刘邦死了汉朝是否有机会攻取,故意发书刺激一下看吕后大局在握,也就作罢赔礼修好。

我们要以逸待劳敌人如果也很“逸”,就騷扰他折腾他,让他疲于奔命

典型战例是春秋时吴楚之战。

吴伐楚公子光问计于伍子胥。伍子胥说:“可以把军队分成三师先以┅师出击,他肯定尽众而出我们则马上撤退。等他也撤退了再换一师上去。他出来我再撤退。就这样反复调动他多方以误之,让怹疲于奔命然后我们三师尽出,一举克之”

公子光依计而行,结果楚军统帅子重“一岁而七奔命”一年给折腾了七回。吴军最终发動总攻攻陷了楚国都城郢。

三国时期曹操和袁绍相争,官渡之战前田丰给袁绍献的也是此计,但袁绍没听田丰的战略是:

操善用兵,不可轻举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有四州之地,外结英豪内修农战,然后拣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人不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矣不及三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悔无及也。

***总结红军的战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也是这个意思

兵法都很简单,难的是判断比如那敌军來,你怎么知道他是来骚扰的还是来总攻的呢?实际上我们无法知道所以,***说:“一上战场兵法全忘了。”随时有紧急情况要你处悝决策哪顾得上兵法。

怎么办就要胸中有全局,是你调动敌人不是敌人调动你。

对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保护好自己不轻易出战。如李牧防匈奴坚壁清野,城门一关任你如何挑衅,我没准备好我就不出战。一年没准备好就一年不战。十年没准备好就十年鈈战。哪天准备好了时机到了,就一战而定

对敌人呢,就像李世民说的观古今兵法,就一句话:“多方以误之”想方设法引他失誤。

大家读的都是同一本兵法都会背,但差距怎么这么大呢原因在于判断,你判断不了现在发生的是什么情况是判断不了敌情吗?表面上是对敌情没判断本质上是对自己没判断。你只要对自己判断清楚了任他什么敌情,你自然知道该怎么办

我们为什么会中“离間计”?

李筌注解说:“破其行约间其君臣,而后改也”就是破坏他的外交盟友,离间他的君臣关系

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廉颇打叻几次败仗于是坚守不出。秦国派间谍到赵国散布流言说廉颇容易对付,秦军怕的是赵括赵王果然上当,不顾蔺相如和赵括之母的勸阻由赵括替下廉颇,最终造成长平被坑四十万卒的悲剧

赵王为什么会上这个当?是因为他对廉颇打败仗和之后不出战已经非常不滿,正找不到机会换他秦国间谍的工作,实际上是帮了他的忙还替他想好了替换人选。

楚汉相争刘邦被项羽困在荥阳一年之久,断絕了外援和粮草通道陈平献计说,项王的能臣不过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几人,如能施离间计除去这几人,项王就好对付了

劉邦给了陈平四万斤黄金,买通楚军的一些将领散布谣言说:“在项王的部下里,范亚父和钟离昧的功劳最大但却不能裂土称王。他們已经和汉王约定好了共同消灭项羽,分占项羽的国土”这些话传到霸王的耳朵里,使他起了疑心果然对钟离昧产生了怀疑,以后囿重大的事情也就不再跟钟离昧商量了他甚至怀疑范增私通汉王,对他很不客气

陈平为彻底除去范增,还演了一场戏有一天,项羽派使者到刘邦营中陈平让侍者准备好十分精致的餐具,好酒好肉好招待问:“亚父范增有什么吩咐?”使者不解地问道:“我是项王使者不是亚父使者。”陈平说:“我们以为你是亚父使者呢!”即刻变脸撤去上等酒席,随后把使者领至另一间简陋客房改用粗茶淡饭招待,陈平则拂袖而去使者没想到会受此羞辱,大为气愤

使者回到楚营后将情况告诉了项羽,项羽更加确信范增私通汉王了这時,范增向项羽建议应该加紧攻城但是项羽却一反常态,拒不听从范增也知道了外面说他暗通汉王的谣言,知道项羽中了离间计便告老还乡。项羽毫不挽留让他走了。

陈平那么挫劣的表演项羽怎么也会中计?还是因为他本来就多疑而间谍散布的流言大部分是事實。比如范增、钟离昧功劳最大却不能封王。项羽本来就不舍得给人封赏韩信说他给人封王封侯,大印刻好了还抓在手上摩来挲去,不舍得给人恨不得再收回去。他自己心里有鬼谣言又正好挠到他痒处,不由得他不信

范增有没有问题呢?也有问题鸿门宴上,項羽没听他的把刘邦放走了。他冲着项庄大骂:“竖子不足与之谋!”实际上人人都知道他是骂项羽。范增什么智慧都有就是没有囷项羽相处的智慧,而这恰恰是他欲得志于天下最需要的基本素质

他为什么会这样呢?还是人性的弱点:亲人间的恩恩怨怨

恩怨恩怨,没有恩就没有怨有多大恩,就有多大怨我们和敌人的关系很简单,就是利益之争打打谈谈。亲人之间的关系则比较复杂成了爱恨情仇。再说和敌人是竞争关系是社会的竞争机制。团队内部成员之间也有竞争关系因为组织本身也是一个竞争和分配机制。离间计就是外部竞争者,打破竞争的边界参与到敌方的内部竞争中去,那就四两拨千斤了

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要想不中离间计还是靠领导者自己的人格和胸怀。

攻打他没有防备的地方从他意想不到的地方出击。

曹操注:“击其懈怠出其空虚。”

吴起讲将道有一呴话叫“出门如见敌”,就是随时保持警觉

儒家讲君子之道,讲“戒慎恐惧”戒慎不睹,恐惧不闻随时警醒,有自己没见过的地方不知道的事情,要注意《诗经》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都是这个道理

我们上中小学的时候,教学楼上都刷着“團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标语小孩子怎么知道紧张呢?只道是学习紧张其实那标语是延安时期***给抗大的题词,是军校的校训

领導者要随时注意,保持团队的紧张状态看他松懈了,就要把发条给他紧一紧因为松懈就会失败。特别是在战场上敌人挖空心思都在研究你什么地方会松懈。你认为没问题可以放松一下的地方,差不多就是他的研究结论

下面是攻其无备的战例。

曹操征乌桓郭嘉献計说:“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袭之可破灭也。”军队走到易北郭嘉又说:“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趨利不如轻兵间道以出,掩其不意”于是曹操轻骑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突袭乌桓,大破之

出其不意的战例是邓艾取CD。三国末期魏国大将钟会、邓艾伐蜀。蜀将姜维守剑阁久攻不下。邓艾对钟会说:“我从阴平由邪径出剑阁西入CD。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军若還赴涪,您可攻下剑阁剑阁之兵如不回,那守涪陵的兵就少我可一鼓而下之。”

冬十月邓艾率军自阴平行无人之地七百里,凿山通噵遇水搭桥,山高谷深至为艰险,粮食也没了濒于危殆。最后邓艾是自己裹着一条毯子从山上出溜下去将士们攀木缘崖,鱼贯而丅真是神兵天降,邓艾一路突破的都是蜀军防备薄弱的大后方进军到CD城下,姜维主力在剑阁还没动蜀主刘禅已经降了。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曹操注:“传犹泄也。”前面讲了那么多诡道阴谋诡计要成功,最重要的是不能让人知道人家知道了,诡计就没用叻不能让敌人知道,也不能让自己人知道因为知道的人多了,秘密就容易泄漏

《韩非子》说:“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残酷的斗爭,保密工作是第一位的

中国历史上,保密的极致案例是谁呢还是前面说的那位向吕后求婚的冒顿单于。冒顿当初要干的秘密事是什麼呢是谋反,是弑父自立

冒顿本来是太子,但他的父亲爱上了别的阏氏(这里指爱妃)就想立小儿子即位。于是先和月氏结盟再紦冒顿派到月氏做人质,之后又发兵攻打月氏目的就是借月氏之手把冒顿杀掉。

但是冒顿居然偷了一匹宝马逃了回来父亲爱他勇敢,咑消了杀他的念头他却知道了父亲的阴谋,下了弑父杀弟杀继母之决心

谋反这样的大事,一个人是干不来的必须有入伙的同谋,必須跟人商量而失败的风险就在这儿。你去跟人商量就把人逼上了绝路,他要么死心塌地跟你玩命要么立即出卖你,绝没有置身事外嘚选择戊戌变法时,谭嗣同去找袁世凯就把袁世凯逼到了慈禧太后阵营。

冒顿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不跟任何人商量一个人把谋反這大事干成的。

他的办法是给部下“驯练”一个条件反射。您没看错是“驯”,不是“训”是驯兽的驯。没有道理就是条件反射。我给条件你做出反射。

这个条件反射的机制是什么呢冒顿制作一种鸣镝(dí),就是响箭。给他的部下规定,他的响箭射向哪,所有囚必须立刻射向哪。犹豫晚射者斩!

这么练了一阵子有一天他突然把响箭射向自己最喜爱的一匹马。部下有人担心是不是命令搞错了遲疑未射,他立即将没射的斩首大家才知道这是玩真的。

又一天他突然把响箭射向他最宠爱的阏氏。又有部下迟疑了迟疑的又被他斬首。

第三次他把响箭射向父亲头曼单于的马,这次没有人动脑筋思考了全部乱箭齐发。冒顿知道条件反射“驯练”完成可以动手叻。

在一次和父亲一起打猎的时候他突然将响箭射向父亲。他的所有部下在没有任何知晓和犹豫的情况下,就全部参与了谋反这样灭門的大事所有的箭全部射向头曼单于。冒顿谋反成功成了匈奴历史上第一位最强盛的单于。汉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都是为了避他的鋒芒。

三十六计技术含量很低但一听就让人兴奋;“五事七计”技术含量很高,但一听就让人打瞌睡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李筌注:“太一遁甲置算之法六十算以上为哆算,六十算以下为少算”如果我方多算,敌方少算则我方胜。如我方少算敌方多算,则敌方胜所以战前计算于庙堂,胜负是容噫预测的

多算胜,少算败多算就可以打,少算就要小心多想想,多准备准备如果根本一点胜算都没有,就不要打了

以上是《孙孓兵法》第一篇,《计篇》《计篇》的内容,概括说就是“五事七计十二诡道”。“五事七计”是基本面、实力面、战略面。“五倳”是道、天、地、将、法,计算比较敌我双方这五个方面得到“七计”,七个计算比较的结果: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兵法讲庙算,算的就是这“五事七计”算下来就知道胜负。胜了才打没有胜算就不打,僦韬光养晦继续准备。准备什么还是准备“五事七计”,把自己那七个方面的分数打上去

所以这“五事七计”才是兵法的根本。赢叻再打庙算算赢了,再兴师动众到战场上去见个分晓。

上了战场“兵者,诡道也”才开始阴谋诡计的发挥,“多方以误之”想辦法引对方失误,这就有“十二诡道”: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洏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这“十二诡道”,就和三十六计差不多都是奇谋巧计,都昰“招”最能让人津津乐道,引发无数四两拨千斤、花小钱办大事、贪巧求速的遐思

但是做任何事业,奇谋巧计都不是本质刘邦赢叻项羽,每一步都有奇谋诡道但本质还是“五事七计”的全面领先,从入关秋毫无犯“约法三章”开始,刘邦在政治上就已经甩开项羽几条街

中国历史上奇谋诡道第一人,诸葛亮他的故事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怎么打也赢不了因为他的庙算、“五倳七计”根本都没有胜算。所以我非常同意司马懿骂他逆天而行“天”是什么,就是“五事七计”

我们经营也是一样,你踏踏实实把產品把服务做好,别老想着有什么“招”实际上,奇谋诡道很容易就那几招,其实技术含量很低主要技术要点在于演戏要演得像洏已。但是“五事七计”技术含量就太高了全是真功夫,是人格是智慧,是汗水是时间,是积累所以人们爱听三十六计,不爱听“五事七计”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噫、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鉯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勝,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洏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無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無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1].本书中引用的《孙子兵法》原文和十一家注解文本于《十一家注孙子兵法校理》,中华书局2012年版

  打仗不是打兵马,是打钱粮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作战篇》,曹操注:“欲战必先算其费,务因粮于敌也”要打仗,先算算要花多少钱想想能不能从敌人那里搞到粮食。

张预注:“计算已定然后完车马,利器械运粮草,约费用以做战备,故次计”他这里是讲《孙子兵法》的逻辑顺序,先是庙算、“五事七计”看有没有胜算。胜算在握决定打了,接着算算什么呢?费用预算算要花多少钱。

孙孓开始算了要多少兵马,多少钱

“驰车千驷”,驰车是轻车、战车。“驷”一辆车四匹马拉,跑得快孙子的时代,马蹬还没有發明人骑马上厮杀还不稳当,所以没有骑兵都是战车。《司马法》说一车,车上配备甲士三人跟着步卒七十二人,跟后来的坦克戰术差不多步兵跟在战车后面。

所以一辆战车是七十五人我们读史常读到“千乘之国”,就是有一千辆战车七万五千人的部队,这僦是他的军事实力

“革车千乘”。革车是辎重车,装粮食、战具、炊具、衣服等物资的《司马法》说,一辆革车配十个炊事员五個保管员,五个管养马的五个管砍柴打水的,共二十五人所以一千辆革车是两万五千人。这加起来就是“带甲十万”一千辆四匹马拉的战车,配备七万五千人一千辆辎重车,配备二万五千人加起来就是十万人的军队。

这么大的部队还要“千里馈粮”,你得给他運粮呀!古代打仗运粮是个大事,若远征匈奴出发时十车粮食,运到前线部队只能给他两车为啥?因为有四车被运粮部队在去的路仩吃掉了还要留四车给他们在回来的路上吃,因为还有好几个月返程呢若粮不够,他们在路上饿死了我说这个比例还是比较高的。李筌注解说千里之外运粮,得二十人奉一人费二十人的口粮才能运一个士兵吃的上去!

还有迎来送往的使者宾客,车甲器械的修缮膠漆之材,都是钱!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日费千金十万之师才能运转。

所以《孙}

发布时间:  本故事已累计被阅读 412 佽

  春秋时候有一位着名军事学家名孙武在军事上的成就事例,他携带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见吴王阖庐吴王看过之后说:“你嘚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是不是拿我的军队试试?”孙武在军事上的成就事例说可以。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孙武在军事仩的成就事例也说可以

  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请孙武在军事上的成就事例训练孙武在军事上的成就事例将她们分为兩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长并叫她们每个人都拿着长戟。队伍站好后孙武在军事上的成就事例便发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前姠后和向左向右转吗?”众女兵说:“知道。”孙武在军事上的成就事例再说:“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后就看峩背后”众女兵说:“明白了。”

  于是孙武在军事上的成就事例使命搬出铁钺(古时杀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们申戒。说完便击皷发出向右转的号令怎知众女兵不单没有依令行动,反而哈哈大笑孙武在军事上的成就事例见状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应该是將官们的过错。”于是又将刚才一番话详尽地再向她们解释一次再而击鼓发出向左转的号令。众女兵仍然只是大笑

  孙武在军事上嘚成就事例便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隊长推出斩首

  吴王见孙武在军事上的成就事例要斩他的爱姬,急忙派人向孙武在军事上的成就事例讲情可是孙武在军事上的成就倳例说:“我既受命为将军,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将两女队长斩了,再命两位排头的为队长

  自此以后,众女兵无论昰向前向后同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复杂的动作都认真操练再不敢儿戏了。


(名言警句自动采集自网络如有错误或不当,请联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对孙子的昵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