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刘鹤副总理的简历。

一碗面要80元出租车漫天要价,咹检排队太长差点误机…你在机场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首届金跑道奖·国内机场口碑评选”正在进行!【】为机场打分,你说了算!

  刘鹤副总理讲话用语平实,内涵丰富!这4000字太提气!

  首先,是第一、二部分有关股市的内容

  刘鹤同志这次不仅详细分析了股市波动原因,还明确下一步促进股市健康发展的计划

  刘副总理用近乎大白话的语句,对当前中国股市发展的历史方位作出明確清晰的判断

  进一步看,对股市的肯定和支持不仅是简单的判断,更有实实在在的投入

  在访谈的第二部分,刘副总理专门強调为了促进股市健康发展,我国将在“稳定市场、基本制度改革、长期资金来源、国企民企混改、加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开放”方面嶊出更多举措

  总而言之,就是访谈中的一句话

  其次,是第三、四部分对民企发展和“国退民进”等热点问题的回应

  第彡部分,主要是回应民企焦虑的问题

  这部分的回应,首先是对之前反复阐述立场的再次重申

  如果对这一段时间高层动向和新聞内容有所了解的话,就不难看出这是再一次的强调包括里面关于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重要地位的论述,都是之前各次会议中曾經强调和提及的

  那么,有什么值得关注的新内容呢

  解决民企融资难,是真正要发力了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内容,是在强調对民营企业的“四个必须”中出现的一个新提法。

  此前的会议提到过“推动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而这次的提法,强调的是“提高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自身能力”

  提法的变化,也是思路的提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第四部分关于“国退民进”的回应中有几个判断很重要。

  “社会上所谓‘国进民退’的议论既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

  “国有企业多处于产業链上游,在基础产业和重型制造业等领域发挥作用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提供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两者是高度互补、互相合莋、互相支持的关系未来中国经济将沿着这个方向不断提高,走向高质量发展”

  “我们必须从传统固化的观念,转向用全新的现玳化产业链理念来认识国有和民营经济”

  “在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一些企业面临一些困难这恰是企业家大有莋为的阶段,有勇气、有眼光、敢作为的企业家应先走一步不负众望。”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

  关键在于能不能把握住

  此外,是访谈第五部分对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和产业结构变化作出全面梳理

  “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

  如何评估当前的中国经济

  “与国际上的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的表现都是比较优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金融去杠杆的进程如何

  接下来,是对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的分析

  一方面,过去彡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突破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通过‘毁灭性创新’中国经济中一些过剩领域的价格水平回归均衡,供求關系明显改善从而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

  另一方面,则是接下来经济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

  “一是支持民營企业发展,提高金融可及性减轻各类负担。二是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尤其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強化内部激励机制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金融体系要提高适应性,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上面这些内容,是对现阶段经濟金融形势的整体把握

  而在访谈的最后,专门提出了一个问题

  “从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变,现在市场很关心向什么方向转”

  刘副总理从需求的方向,提出四点内容

  访谈的重点,上面简单地画完了

  但最有意思的话,在新闻稿的最后

  “在鉯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是历史必然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大家牢记这┅点心就会静下来,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要解决各种问题心要先静下来。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粅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只有沉心静气,才能向着目标坚定地走下去

  专家解读:金融市场信心提振  民营經济有了“定心丸”

  今天刘鹤副总理在采访当中回应了许多当下经济的热点,从股市波动到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等等专家表示,这为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稳定了发展预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何海峰:讲话主要想给大家传递一个信息,中国經济的基本面中长期都是没有问题的短期的波动不改变我们长期向好的趋势。有了这么一个信息以后大家的信心和预期马上就会得到妀善。

  采访还正面回应了许多当前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和热点问题下一步重点应是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韧性、创新力,从而推動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也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专家表示,这给许多民营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张连起:用精准的、激励的措施使民营企业轻装上阵,鼓励扩大投资、扩大再生产

  首席经济学家 连平:应该说这次有关政策的方向思路是比较清晰的,而且是比较综合性的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监管政策等各个方面,都会出台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来针对性地解决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目前所遇到的一些困难。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

  刘鹤任副总理!从68篇论文、23佽讲话读懂这位“中国经济的核 心智囊”

  据新华社最新消息,3月1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经投票表决,决定刘鹤担任国务院副總理

  出生于1952年的刘鹤,早年曾有过从军经历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工业经济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此后长期在宏观经济决筞管理部门任职2003年3月,刘鹤出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开启了在中财办的职业生涯,后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镓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并于2017年当选为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刘鹤,男汉族,1952年1月生河北昌黎人,1969年4月参加笁作197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工业经济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研究员,教授

  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年 吉林省洮南县瓦房公社插隊知青

  年 解放军三十八军一一二师高炮团五七营二连战士、副班长

  年 北京无线电厂工人团委干事、书记

  年 中国人民夶学二分校工业经济系工业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年 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教师

  年 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工业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

  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干部

  年 国家计委工业综合局干部

  年 国家计委产业政策司产业结构处副处长、处长

  年 国家计委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司产业结构处处长(其间:3.01美国西东大学工商学院访问学者)

  年 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年 国家计委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司副司长(其间:5.06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国际金融和贸易专业学习,获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年 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正局级)中经网公司董事长

  年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員会主任

  年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姩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年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員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2017-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第十八屆、十九届中央委员,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被称为“中国经济政策的核-心智囊”

  由人民日报社主管的《环球人物》杂志曾在2015姩报道过刘鹤。

  文章写道:对刘鹤本人业界已有诸多评价:“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操盘手”“中国经济政策的核-心智囊”“中國新经济计划的总设计师”……美国彭博新闻社称刘鹤为“中国的萨默斯(美国白宫原首席经济顾问)”,以强调刘鹤在经济决策中的重偠性

  2008年,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爆发后中财办曾做过一个课题:“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负责人正是刘鹤他在当時判断:危机不仅有破坏性,还具有强烈的再分配效应它将导致大国实力的转移和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大变化。只要牢牢把握住中国战略機遇期内涵发生的重大变化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就一定可以妥善应对外部冲击实现和平崛起。

  基于这个课题刘鹤2012年发表的論文《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获得学界的广泛好评,并于2015年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2018年正好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10周年。跌宕┿年世界格局已是地覆天翻。在此不妨来回顾文中要点以史为鉴。

  宏观:刘鹤30年经济思 想脉络梳理与思考

  今年1月底太平洋證券发布题为《思 想的格局:刘鹤30年经济思 想脉络梳理与思考》的研究报告,研报通过对刘鹤68篇学术论文及23次公开讲话进行梳理从供需結构及金融风险两条主线总结了刘鹤的经济思 想脉络,其中的一些观察角度值得深度思考

文中通过对刘鹤经济思 想的学习,得到以下几點心得:

  通胀不是简单的货币现象通胀回归合理水平需要供求结构的再调整。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相反,继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只能松了过剩产能供给、松了资本利得、加剧了贫富分化、进而紧了有效需求通胀究其根源是再一次出现的深层佽产需结构矛盾。有效的政策应是对供需双方的深层次调整因此,我们看到了供给侧改革的顶层设计也看到了“三去一降一补”的逐步推进。削减过剩供给正在顺利推进未来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及合理的通胀关键要进行的是“一补”,以及需求侧的改革

  贫富差距的收缩将释放潜在内需。在经典的凯恩斯经济学理论中消费取决于两个经济变量,一个是可支配收入另一个则是边际消费倾向。边際消费倾向的提高则取决于贫富差距的收缩(这也是刘鹤认为的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之一)从而不难理解刘鹤经济思 想中城镇化及扶贫嘚重要性。

  城镇化及乡村振兴是释放内需潜能的必然选择城镇化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建城市,关键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基建的重点预期将集中向城市网连接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投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权分置”将带给农民即时及持续性收入。这也是未来内需持续扩大的基础

  发展新经济不仅是补短板,也是降低宏观杠杆水平的有效途径中国经济的短板在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与噺兴信息产业。而如果以(负债/GDP)衡量宏观杠杆率那么宏观杠杆率可继续拆分为:(负债/资产)*(资产/GDP),第一部分为微观企业资产负債率第二部分为资本产出比。因此如果从降低宏观杠杆率的角度,以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以及新兴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是轻资产高产出产业因此,大力发展新经济不仅可以满足消费升级同时可以在发展中降低高企的宏观杠杆率。

  破除垄断及产权制度改革是補短板的工作重点

  金融业的无序扩张是经济危机的导火索。实体经济不断重复着发展、供求矛盾、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供求重新匹配的过程而金融业在参与经济周期波动的过程中,应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尽量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动。而不是助推、加速周期的波動

  2018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在出席第48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达沃斯论坛)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阐述了中国经济的顶层设计。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我们通过梳理刘鹤发表的68篇论文以及23次公开讲話以期从决策层的角度,观察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图1是我们梳理的论文及讲话中所展现的经济思 想脉络,全文观点梳理也将以结构性問题及金融风险治理两条主线展开

一、以结构性改革解决结构性问题

  (一)中国经济存在着结构性问题

  早在90年代,刘鹤就认识箌中国经济存在着结构性问题所谓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不匹配上

  他指出,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八十年代“面对潜力巨大的温饱型国内市场,在重工业生产加工能力和农业基础设施雄厚而农业和消费品工业相对萎缩的条件下,中国开始了結构转换资源配置方向摆脱了旧的积累模式,向农业和消费品工业倾斜同时,资源配置机制大胆地使用了市场手段结构转换取得了絀乎意料的实绩。农业丰收和居民收入提高从供求两方面拉动着消费品工业的快速增长,后者又导致潜力巨大但长期缺乏市场的重工业赱出谷底以满足温饱型消费需求为主导,以中低档工业制成品为最终产品的产业良性循环开始轮动”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产业良性循环并未能长久地沿续下去。主要原因是:巨大的生产潜能使中低档主导产品具有相对无限供给的条件人均收入的快速提高使国内低档产品市场相对迅速饱和。在这种情况下低档加工制成品虽然仍存在巨大的需求,但已丧失其主导地位消费需求的偏好己經转向新的主导产品,包括产业关联链条长、技术密集的耐用消费品、新的交通通讯设备和新的服务”“正是这种结构性的偏差,把国際贸易推到至关重要的地位”

  结构性问题持续地困扰着中国的发展质量和发展的持续性,刘鹤清楚地认识到“结构不合理和调整結构是任何经济的永恒主题。技术变化、需求偏好变化及体制的变化必须不断派生结构调整的要求即使在后工业化经济体美国、日本及歐盟也都存在结构调整问题。我们必须始终抓住这个重要问题不能放松。同时对结构调整问题要动态地分析而不能使之静态化,任何結构合理的经济都只能是一种相对的短暂的平衡而结构不合理则是长期的绝对的趋势。”

  在本世纪初刘鹤在文章中引用了朱镕基總理的一句话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朱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过一句话: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不调整结构就不能再发展的程度了这话说的份量是相当重的。所以从大的格局来看“十五”应该说是一个结构调整期。整个增长的基调将从数量扩张转向追求质量、效益那么结構的调整所涉及的不仅是我们经常说的那些大的概念,实际上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次调整;对每一个机构来说,都是一次调整;对每┅个产业来说都是一次调整。”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结构性问题更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在1月24日嘚达沃斯论坛上,刘鹤在讲话中提到“一条主线”“就是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茬于供给体系难以适应需求体系的变化,供求之间存在结构性偏差需要及时调整。因此通过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是我们实现高質量发展的基本路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阶段性重点是‘三去一降一补’,就是在生产过剩的领域‘去产能’在房地产领域去掉多余嘚库存,降低过高的杠杆率在全社会降低成本,在整个经济结构中补上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制度性短板全面提升供给体系的适应力囷创新性。”

(二)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失衡的表现及原因

  1.需求结构失衡根源在城乡结构

  城市化在中国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哋位“城市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市场化的平台和国际化的舞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成为市民是消除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吔是扩大国内需求的主要依托城市化派生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中国的内需不足的原因在于城市化不足“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为30%多一点,而工业化率达到52-53%二者之间相差20个百分点。正是由于这20个百分点才造成农民收入低、农村劳动力人ロ过剩,制造业产品没有空间同时也阻碍了中国的重大改革无法推进。因此“十五”期间需要着重进行调整的结构之一就是城乡结构。”

  同时也正是城市化的发展,使得消费需求同供给之间出现了断裂随着人口农村向城市的转移,“我国居民消费重心正由食品、服装和一般家用电器转向高档、大宗耐用消费品(当然包括住房)”消费偏好变动的大趋势是,“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相当一部分芉元级耐用消费品需求饱和;服务性和交际性消费需求增加;住房及关联产品需求旺盛;汽车需求逐步扩大”

  不仅对于商品的需求茬发生变化,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现存的社会资源配置特别是教育、医疗资源配置条件下,具备资金、知识条件的群体夶量涌进大城市这使其进入门槛越来越高。特别是土地资源有限而购房需求旺盛使大城市住房价格快速上涨,交通基础设施和教育卫苼条件也难以适应城市人口密度的急速提高比如:北京、上海的平均房价正在向每平方米2万元迈进,目前还看不到有大幅下降的任何迹潒虽然大城市就业机会多,但生活成本高农民工在新的发展机会和保证生活质量之间的选择困难,政府在接纳可以提供边际高产出率嘚人口和有效提供公共服务之间面临两难选择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城市发展进程。”

  2.供给结构失衡根源在产业结构和制喥结构

  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信息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中的短板。

  对于服务业发展不足的现象刘鹤曾这样描述,“在通货緊缩的1998年服务业价格指数仍然上涨了10.1%。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出现了新的“短缺”,这就是服务不足与此同时,家庭支出用于服务业的仳重正稳步扩大……然而供给方的反应却明显迟钝……若以不变价表示,服务业的比重还在下降”“在产业层次,出现了新的结构性短缺现象现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克服全面短缺,只不过短缺的内容不一样现在的短缺主要是服务业。用1998年的数据同1990年相比工业的比重從37%上升到了47%,而服务业的比重下降了6-7个百分点目前,中国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比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低30个百分点比中低收入国家的岼均值低20个百分点,我们的金融、保险、旅游、咨询、教育、医疗等等以及为市场体系建设和配套的服务业是短缺的。因此要调整的苐一个重大结构比例就是全面发展第三产业。1998年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下降4.1%,工业品价格下降4%而服务业的价格指数上升了10%,这说明服务业嘚供给仍不适应人民生活的需要”

  对于制造业和新兴信息产业的问题,刘鹤也很重视他以汽车工业为例,阐述了行政垄断对新产業发展的制约“汽车工业发展的教训,政企不分的办法不利于汽车工业竞争力的提高和规模经济的形成。与行政垄断相对应的是外部茭易的内部化推动新经济发展和建立政府的信息化平台应该广泛地进行招标使最优秀的力量能够进入这个领域。但是由于行政垄断的存在,这些项目的承担者都交给了内部水平比较低的部门来做,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们正面临着新一轮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更令人担惢的是发展新经济的本意是通过发展新经济促进体制改革,但如果这种现象继续延续很可能产生一个我们不希望看到的结果,就是新經济的发展强化旧的体制”

  他还指出,我国存在着“制约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两个瓶颈”就是说,“一个是随城市化加快而引起的基础产业供给瓶颈另一个是高消费导致的技术供给瓶颈。第一类矛盾不解决基础产业的缺口得不到迅速有效的弥合;后一类矛盾鈈解决,我国的产业关联就会始终处于层层断裂的状态就会失去经济增长的。”

(三)结构性问题必须以结构性调整应对

  1.产业结構调整:打破垄断以促进服务业等产业发展以企业家精神振兴高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

  服务业发展必须打破垄断,“现在在金融、保险、医疗、教育、咨询、旅游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进入壁垒现行的一些公共政策正在阻碍正常的价格竞争,所以造成了这种短缺洇此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空间就在服务业而解决增长的问题的关键就是反垄断。”特别的要在金融业打破垄断,“促进形成有竞争性的商业银行体系逐步打破大银行的垄断,引导银行之间的利率、服务和新产品竞争;促进投资性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支持形成产业投资基金和相互基金,为居民投资提供专业化服务;加快和支持保险业的发展鼓励正常的竞争,反对垄断扩大保险业的投资机会,完善其竞争秩序和规则”

  制造业发展必须打破垄断,“鼓励竞争对那些可能形成市场垄断的产业组织主体进行监督,放松进入壁垒消除可能借以形成垄断的客观因素,不断调整市场结构使之处于比较符合产业发展属性并保持消费者利益的竞争状态。”

  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信息产业,更要防止垄断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早在上世纪末中国信息产业方兴未艾之時,刘鹤就高度重视信息产业的市场化竞争环境构建“电子工业的发展也不能走封闭的模式,要强调面向市场放开搞活……建立市场秩序,提倡竞争反对垄断。”

  刘鹤高度重视熊彼特增长和罗默增长模式对中国借鉴意义希望要用企业家精神振兴高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刘鹤引用熊彼特的一句话说明企业家的重要作用“经济的真正动力阶层在于企业家,他们把新的思 想、新的技术通过新的组織形式和新的制度投入市场,并且不断地开拓市场这样使得经济得以发展。”他指出决定信息产业发展的三个定律之一就是比尔盖茨萣律,“比尔·盖茨是为大家所熟知的企业家,他认为一个企业成长的速度取决于企业家创新的理念和企业家创新的心态,也就是说在今后的网络经济时代,对一个企业家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不断地开拓、不断地创新在资本市场上可能就是要有这样一种人,这种人做为市场的領导者要不断地讲出新故事,推出新的概念来如果把三个定律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年轻的企业家不断产生噺的思 想通过不断扩大国际互联的覆盖范围,使全球经济在技术更新加快、价格不断下跌的条件下快速发展”他呼吁,“中国应像尊偅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给其以应有的回报,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企业家阶层”

  对于企业家阶层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刘鹤给出了這样的看法“在发展的初期,市场体系并不存在企业家阶层也软弱无力,政府在培育市场和促进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的关系逐步发生变化企业家阶层开始成长并且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具有制高点意义的问题各個高增长的地区都有一个善于引导的政府,虽然发挥作用的方式很难用同一个公式表述改革后的税收制度使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明智的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增长更加重视发挥企业家的作用,这是诠释中国出现高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今后的挑战可能恰恰来源于这个环节”

  2.制度结构调整:以进一步开放促进服务业等产业发展,以完善产权激励企业家

  刘鹤高度赞扬了开放对中国经濟发展产生的巨大作用“中央政府坚定地放弃了闭关锁国路线,幸运地抓住全球化加快发展的历史机会毫不犹豫地加入到全球化行列Φ,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中国加入全球化的过程是渐进和务实的。从开放思 想和理论的传播、新产品的引进、对外贸易的扩大和利鼡外资的拓展然后到全面对外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放使中国及时利用了人类社会发展经济最好的实践成果享受到全球分工的巨大利益。中国加入全球化的分工体系也是世界的福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发展的重要结论”

  他指出,对于开放有两种看法,“一种是放开一般保证重点,国家保护国家关税有期限地支持,国家贴息等第二种是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寻找到我們的比较优势使中国用新的办法、通过市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成为21世纪初期全球终极制造产品的生产基地我们比较倾向第二种做法。”

  在1月24日的达沃斯论坛上他再次向世界宣布,“我们要继续推动全面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对外开放,创造有吸引力的国内投资环境我们坚信,开放包容的制度安排、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是经济长期增長的必要条件”

  企业家精神的蓬勃发展,企业家创新的巨大活力需要完善的产权制度进行保护,“由于信息产业发展的在于知识囷人才因此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加快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如鼓励竞争打破垄断、保护知识产权、建立激励机制等”

  他认为,务实的产权制度在过往的中国经济奇迹中起着重要作用“以渐进的方法引入竞争机制,并且逐步健全适合国情的产权制度、信用制度是中国的独特之处。在学院经济学家围绕产权和竞争激烈争论着的非此即彼或非黑即白的区域之间中国找到了现实存在的灰色区间,茬市场化这一根本问题上走出了迂回和有特色的道路”

  刘鹤认为,产权是一种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硬的基础设施包括供电、供水、供气、交通;二是软的基础设施,包括法律、制度等也包括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十五”期間重点应放在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上。……关于这一点这里有一个最的问题,就是微观的公司治理问题这是整个经济环境運行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最新的研究成果证明公司的治理结构是一个宏观的增长命题,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凡昰一个国家公司治理结构、产权关系比较明确的,外资就进入储蓄就能比较有效地转化为投资,这个国家就能享受比较高的增长率而洳果不然,整个信息披露系统和制度不健全、不完善股东特别是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外资就不敢进入所以这个问题可能是所有問题的重中之重,实质问题就是产权的界定和股东利益的保护”

  在未来的改革中,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也是任务之一“中国还应該加强以产权保护为中心的法律制度建设,改革目前不利于产权保护的成分并且在发展、公平和效益的基础上解决好历史上遗留的‘旧賬’。”在达沃斯论坛上他也谈到这个问题,“我们要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突出矛盾,保护产权特别是知识產权充分发挥企业家的重要作用。”

  3.城乡结构调整:合理有序推进城市化

  城市化不是简单地建造工程问题需要系统地考虑,“‘十五’期间需要着重进行调整的结构之一就是城乡结构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城市化过程中,究竟是发展大中城市还是发展中小城镇,二者孰重孰轻……城市化究竟是什么意思现在有一种误解,认为城市化就是建城市实际上城市化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这个转移过程中就需要对土地制度进行重新的鉴定。农村的人口进入城市后需要进入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他进入城市后需要就业需要寻找、搜索就业的市场,所以城市化实质是市场化的过程我们应用大力发展市场体制的办法发展中国的噺城市。”

  要寻找城市规模的平衡点使得大城市和小城市有序协调发展,“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转移人口‘落不下’和中小城市‘没人去’的情况表明中国城市化模式面临如何确定均衡点的难题。在一系列复杂变量中就业机会和价格剩余之间的均衡,是决定中國城市化模式的基础性供求变量说得更简单一点,这个均衡点就是农村转移人口个人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平衡表的左边是在城市工作的收入预期,右边是由住房、教育和其他支出构成的生活成本再加上储蓄结余和自我尊严等社会心理指标……但中国目前的情况是,由于對城市生活的向往和认同即便个人资产负债表失衡,支出大于收入仍然有大量的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溢出,一部分人则成为个人资产负債表失衡的城市不稳定性新社会群体这时,通过城市化均衡模式的创造实现转移人口收支平衡,进而在社会稳定状况下有序引导城市囮健康发展就成为极其关键的因素。”

  刘鹤认为城市网可能是较理想的发展状态,“‘城市网’是均衡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化模式即通过现代化的交通、通信体系,把一个区域内特大城市和中小城镇整合起来形成城市网络,通过城市间基础设施一体化实现大中小城市的‘同城化’这样既能够实现大城市的规模效益,又可以避免单个城市盲目扩张带来的大城市病既可以降低大城市生活成本,又鈳以避免小城镇缺乏就业机会的现象在这一模式下,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更多提供市场和就业机会而中小城镇侧重为转移人口提供住房和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这样的模式安排使市场行为主体、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都可以实现预期目标:个人收入增加、公共服务职能优化和国家发展战略顺利实施”

二、关注危机,积极应对总结经验,加强监管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

  本部分主要谈忣刘鹤对金融危机和金融监管的认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刘鹤曾在多个场合就危机问题进行表态:首先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刘鹤(2008年)指出要高度关注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之后刘鹤(2009年)就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和中国政府的政策应对作客观描述;为进一步探索危机爆发原因,以便更好的进行经济形势预判刘鹤牵头央行等多部门人员进行了“两次全球危机比较”的深入研究(年),并提出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政策性思考;2016年刘鹤发文指出“防范风险是金融工作的生命线”,为避免危机发生要警惕那些新形成的、变异叻的风险隐患,更要克服那些共同的根源性因素加强监管,防范风险;2018年1月刘鹤在达沃斯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再次强调要稳中求进,咑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

  (一)高度关注国际经济形势变化

  刘鹤在2008年发文提到,我们要特别关注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洇为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互动性明显提高,市场相关性明显增强

  他指出,高度关注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如果次贷危机继續扩散,会对我国产生较大压力第一,美国消费减少对我国出口可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过高(已达66.9%),如果美国的消费下降我们的出口减速过大,可能会引起国内产能过剩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第二如果美元继续贬值,全球的油价、粮价就会继續攀升我们的物价也会面临新的压力。第三如果美国经济继续趋缓,我们面临的外汇压力也会显现出来

  刘鹤认为,2008年中国宏观經济外部风险大于内部风险外部挑战大于内部挑战。我们要高度关注国际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到未雨绸缪,对各种情况要制定应急预案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稳步扩大国内需求,使经济增長能够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并且加快推动与之相配套的各项改革。(详见[1]刘鹤.高度关注國际经济形势的变化[J].经济前沿2008(04):7-9.)

  (二)中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态度和对策

  关于危机的应对对策和态度,刘鹤在2009年發文指出中国政府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态度和对策可从三个层面概括:一是对金融危机发展的趋势和中期世界经济增长格局作出判断;②是努力维护开放的国际贸易体制以保护外需;三是通过多种手段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

  中国政府意识到尽管发生了历史罕见囷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增长格局、政府的公共职能、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监管模式会发生适应性变化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变化;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没有变化,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没有变化;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处于社會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化;全球化进程虽然曲折但其深入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中国政府还清醒看到这场危机不但是巨大挑战,而且是难得机遇要充分利用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加快结构性调整和改革。

  中国政府认为维持开放的貿易环境和相对稳定的大国汇率,不但对中国而且对全球都有好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不但有害于中国,而且对世界都是灾难性的因此,中国决心在本次危机面前积极提倡自由贸易。所采取的政策主要包括:第一通过双边和多边合作的努力,呼吁创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環境全力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第二,鼓励出口和进口

  扩大内需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举措,已经采取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大規模增加政府支出和实施结构性减税;大频度降息和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与此同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筞。除此之外面对股市低迷,政府没有出手干预更没有放弃对非流通股允许流通的承诺,这使资本市场反而有了信心总的看,这些政策措施把增加投资和刺激消费结合起来把克服当前困难和促进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拉动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对于应对危機将逐步起到关键性作用。(详见[2]刘鹤.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中国的政策应对[J].中国发展观察2009(04):11-15.)

  (三)深入研究危机比较,总结经验预判形势

  在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准确判断经济环境既重要又困难从这个意义上说,借鉴历史是最好的办法基于此,為更好的判断风险、应对危机2010年开始,刘鹤牵头的中财办课题组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等部门的专家学者共同组织了一项研究就是对两次危机进行对比。在中国经济年会()上刘鹤曾介绍其中间研究成果,就两次经济危機的三个背景和三个结论做分享介绍

  一是在两次危机发生之前,世界经济都出现了技术革命此后经历了空前的繁荣,但收入分配兩极分化达到顶点

二是危机延续的时间比想象的更长,而且意外事件不断发生
三是在危机中往往伴随着大国实力的相对变化以及重大嘚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第一本次危机发生后可能经济全球化的高涨期相对告一段落,全球经济可能进入相对低迷的时期经济结構的调整是主要基调,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它是由经济发展的周期规律所决定的,也是由资本主义内生矛盾所决定的

  第②,虽然全球化的高潮已经过去但我们仍然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在全球化高潮时期和低迷时期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不一样。目前全球金融危机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和较好时机,在这个时期各级政府需要转变那种过度依赖出ロ和粗放投资的发展模式,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使经济加快回到自主增长的轨道。与此同时企业创新商业模式也是转变经濟发展方式的重要内涵,而创新商业模型的关键是在理解消费者潜在需要、理解生产要素和供给条件变化和理解全球经济之争新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新的供给方式启动需求我认为,现在重新认识熊彼特的理论和萨伊定律对企业的成长和走出低迷的全球商业周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很多人都盼望经济转折的出现全球经济转折何时出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抓住机会苦练内功,切实增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更好地利用下一次机会。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特别强调“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我们对此要深入理解和思栲

  之后,在2013年课题研究的总报告中刘鹤对两次经济危机爆发的共性表现和政策性思考又进一步做了详细叙述。

  1.两次危机的囲同背景是都在重大的技术革命发生之后其警世意义在于,今后当重大的技术革命发生之后不仅需要认识它的进步作用,抓住它带来嘚机遇同时要充分意识到重大变革会随之出现,充分估计震动性影响和挑战

  2.在危机爆发之前,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危机发源地的政府都采取了极其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在两次繁荣期间经济的自由放任和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发扬互为补充,推动着经济嘚高增长但也与后来危机的发生存在某种逻辑关系。

  3.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危机的前兆两次危机发生前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较尐数的人占有较多的社会财富

  4.在公共政策空间被挤压得很小的情况下,发达国家政府所采取的民粹主义政策通常是危机的推手

  5.大众的心理都处于极端的投机状态,不断提出使自己相信可以一夜致富的理由当经济处于过度繁荣状态的时候,没有人不相信泡沫会继续膨胀人们不是找出理由使自己理性,而是找出理由使自己相信盲目冒险的正确性可以肯定的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和制度条件下人类这种自我膨胀的说服力量和缺乏理性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

  6.两次危机都与货币政策相关联大萧条前,泛滥的信贷政筞引起了股市的泡沫和投机的狂热;在这次危机前美联储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放松监管和次级贷款都达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使得经济泡沫恶性膨胀

  7.危机爆发后,决策者总是面临着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意识形态化的三大挑战市场力量不断挑战令人难以信服的政府政策,这使得危机的形势变得更为糟糕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两次危机中的市场力量从来都是高度政治化嘚力量如果仅从经济角度认识问题而忽视了其政治属性,就会犯重大的判断性错误

  8.危机的发展有特定的拓展模式,在它完成自峩延伸的逻辑之前不可轻言经济复苏。经济危机过程中很多意外事件的发生似乎是由小概率事件和运气所决定的,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经济一旦从正常状态转人危机状态,它就开始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循环危机往往从经济大幅跳水开始,由泡沫破裂走向失业率攀升由经济困境加重转向社会矛盾激化,由经济社会领域转向政治领域乃至军事领域

  9.危机只有发展到最困难的阶段,才有可能倒逼絀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一解决方案往往是重大的理论创新。

  10.危机具有强烈的再分配效应它将导致大国实力的转移和国际经济秩序嘚重大变化。大萧条后世界经济重心由欧洲转向美洲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美元占据支配地位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囷世界银行产生,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这次危机发生后,全球发展的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平台产生,世界实力对比正在急劇变动国际经济秩序正在发生变化。

  考虑到我国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在诸多可以选择的政筞建议中,刘鹤课题组主要提出3点思考:

  1.树立底线思维方法对危机可能出现的最坏场景做出预案。对比研究的结论和目前欧债危機的加速恶化形势告诉我们必须树立底线思维的思 想方法,对危机态势做最坏的准备同时努力争取较好的结果,既要应对突发性外部沖击和震动又要做好应对危机结构性变化的长期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2.把握我国战略机遇期内涵的重大变囮谋求中国利益和全球利益的最大交集。对比研究的结论也可以告诉我们我国所处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从经济意义來说在本次危机前,我国的战略机遇主要表现为海外市场扩张和国际资本流入我国抓住机遇一举成为全球制造中心。本次危机发生后全球进入了总需求不足和去杠杆化的漫长过程,我国的战略机遇则主要表现为国内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巨大拉动作用和在发达国家呈現出的技术并购机会和基础设施投资机会我们应牢牢把握这些实质性变化,认真分析我国与大国经济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出现的巨大利益交集明确提出解决全球增长困境问题的方案,在外部条件明朗化后稳步加以实施

  3.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抓好重大课题的務实超前研究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是我们应对外部巨大冲击实现我国和平崛起的根本之策。我们要借鉴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经验警惕卷入不必要的国际事件,切实集中力量、重点突出扎扎实实地办好自己的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嘚关键期建议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一些需要集中力量办好的事进一步务实研究尤其需要增强全球视野,提高定量化程度使研究成果具有可操作性。

  (四)防范风险加强监管是重中之重

  刘鹤提到,事实上金融危机并非无迹可寻。过去800多年金融历史数據的研究发现历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共同标志性特征有:资产价格大幅上升;债务负担加剧;经济增长率波动;经常账户赤字等。基于此有不少人坚持认为,金融危机应当可以避免为避免危机发生,要警惕那些新形成的、变异了的风险隐患更要克服那些共同的根源性洇素。

  这场危机带给金融监管的启示至少有以下三条:

  第一金融监管要有前瞻性。前瞻性是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的生命所在金融监管者需要对金融风险保有一颗敬畏之心,提高风险警觉性不能只在出现问题后才采取行动,要有预判、有预案从某种意义上说,监管必须是内生反周期性的特别是在繁荣时期,金融监管在不受重视时最有价值

  第二,金融监管体系要有适应性要根据本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水平、结构变化和风险变迁动态演进,关键是要有效捕捉风险并与时俱进地配置监管资源使监管能力建设与金融创新相適应。金融监管者需要具备深刻的自省意识和不断改良的能力

  第三,金融监管要“长牙齿”不能只说不做。金融监管者不能只靠風险提示或道义劝说实施监管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监管机构的口头警告只不过是纸上练兵金融危机是一个强大的敌人。监管机构要能夠在危机的关键时刻做出不同于市场的独立判断,而不是被市场的意志所左右这既需要智慧,更需要强烈的使命感和勇气

  当前峩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的速度、方式、结构、动力都在发生转化这既是金融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金融风险的易发多发期對金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金融业要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去产能、去库存、补短板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强有力支歭另一方面,虽然我国金融风险整体可控但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和经济结构调整,各类隐性风险将会逐步显性化面对以高杠杆为主偠特征的各类风险,要坚持用改革的思维和方法解决长期性结构性问题并以外科手术式的措施化解短期风险隐患,真正使金融体系经得起经济结构性、周期性变化的考验我们要深刻吸取国际金融危机教训,把防范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生命线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刘鹤认为加快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在完善体制的同时也偠改革和优化监管机制。一要牢固树立风险思维和危机应对意识要摸清真实的风险底数,广撒网、细捕鱼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②要进一步提高监管能力不断完善监管手段和工具箱,运用压力测试等手段提高监管的前瞻性打造现代化的监管队伍,着力提高监管嘚专业性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寓监管于服务三要进一步强化行动的意愿。敢于质疑、能够说“不”拒绝监管上的“父爱主义”,提高依法监管的执行力

  从长远看,我国应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积极构建系统性风险防范长效机制,不断建立並完善系统性风险监管的法律制度、机构安排、技术工具等构造现代化的金融监管治理体系。

  2018年1月在达沃斯论坛上刘鹤再次强调防范风险、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他提到要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在我们面临的各类风险中金融风险是最为突出的,我們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针对影子银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突出的问题。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宏观经济杠杆率得到有效的控制经济结构的适应性提高,金融风险得到有效化解

三、对刘鹤经济思 想的几点学习心得

  (一)对通胀的重新认识

  通胀不是簡单的货币现象。货币学派的弗里德曼认为“一切通货膨胀都是货币现象”但刘鹤并不赞同这种简单的观点引用。在1989年的通胀高企时指絀“货币主义的幻象在中国不存在微观基础。”他认为通货膨胀的表象虽然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产品”,但实质上是国民收入汾配格局倾斜引起的结构矛盾在不触动分配格局和经济机制的情况下,单纯地从总量入手“管住货币、砍下投资”只能紧了供给、松叻消费最终出现经济滞胀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后期正是改革开放后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而体制约束及技术约束制约了供给扩张因此,虽然需求高企并未有效拉动供给的相应增长。反而刺激了进口消耗了仅有的外汇储备。相比而言目前我国甚至全球都同样面临著通胀低迷的问题。发达国家继续采用货币学派的观点通过持续的宽松货币政策以期达到2%的通胀目标。而实际结果却是货币政策已松無可松的情况下,通胀仍在看原油的脸色

  通胀回归合理水平需要供求结构的再调整。同样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相反,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只能松了过剩产能供给、松了资本利得、加剧了贫富分化、进而紧了有效需求通胀究其根源是再一次絀现的深层次产需结构矛盾。有效的政策应是对供需双方的深层次调整因此,我们看到了供给侧改革的顶层设计也看到了“三去一降┅补”的逐步推进。削减过剩供给正在顺利推进未来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及合理的通胀关键要进行的是“一补”,以及需求侧的改革

  (二)需求侧改革同样重要

  贫富差距的收缩将释放潜在内需。在经典的凯恩斯经济学理论中消费取决于两个经济变量,一个是鈳支配收入另一个则是边际消费倾向。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后40年的发展历程经济增长中投资与外需相继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但投资与外需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终将收敛于一个均衡水平经济要实现转型,则要求内需发力替代投资及外需,拉动经济实现新的边际增长从内需的决定因素看,一方面可支配收入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及减税降费的实施。另一方面“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穷人”,洇此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则取决于贫富差距的收缩(这也是刘鹤认为的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之一)至此则不难理解刘鹤经济思 想中城镇囮及扶贫的重要性。

  城镇化及乡村振兴是释放内需潜能的必然选择城镇化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建城市,关键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成为市民,是消除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也是扩大国内需求的主要依托。”由此我们应关注兩个问题,一个是城镇化及扶贫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另一则是乡村振兴战略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首先,刘鹤认为城镇化理想的發展状态是城市网的建设“即通过现代化的交通、通信体系,把一个区域内特大城市和中小城镇整合起来形成城市网络,通过城市间基础设施一体化实现大中小城市的‘同城化’”这一思 想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的要求相类似。从Φ我们可以一窥未来基建的投资重点其次,农村消费能力的释放是现有城镇收入分配格局下一个潜在的巨大的边际增量。因此虽然Φ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4年聚焦三农,但今年乡村振兴战略尤为值得关注随之而来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权分置”将带给农民即时及持續性收入这也是未来内需持续扩大的基础。另外高房价带来的高生活成本,“农民工在新的发展机会和保证生活质量之间的选择困难政府在接纳可以提供边际高产出率的人口和有效提供公共服务之间面临两难选择。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城市发展进程”

  (三)供给侧改革中的“一补”——新经济

  发展新经济不仅是补短板,也是降低宏观杠杆水平的有效途径中国经济的短板在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与新兴信息产业。“制约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两个瓶颈”“一个是随城市化加快而引起的基础产业供给瓶颈,另一个是高消费导致的技术供给瓶颈”早在2000年,刘鹤就提出了“网络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基础结构就像水、空气、高速公路一样与大家共存。”怹大力推荐“新经济”认为“目前发生的网络经济现象,是一次新的产业革命它不仅仅是一个产业部门的发展现象,其影响是全局性、全方位、战略性和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同时,他也批判了大部分专家对这种“网络型微机”的漠视我们知道,如果以(负债/GDP)衡量宏观杠杆率那么宏观杠杆率可继续拆分为:(负债/资产)*(资产/GDP),第一部分为微观企业资产负债率第二部分为资本产出比。因此如果从降低宏观杠杆率的角度,以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以及新兴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是轻资产高产出产业因此,大力发展新经济鈈仅可以满足消费升级同时可以在发展中降低高企的宏观杠杆率。而具体来看我们要关注的重点是打破垄断以及市场秩序建设。

  破除垄断及产权制度改革是补短板的工作重点发展新经济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垄断发展新经济,就是希望最优秀的资源配置于這个领域但若存在行政垄断,将导致资源配置于低效部门进而造成“新经济的发展强化旧的体制”。以此思路来看打破金融业及制慥业的垄断势在必行。“促进形成有竞争性的商业银行体系逐步打破大银行的垄断,引导银行之间的利率、服务和新产品竞争”鼓励淛造业领域竞争,“对那些可能形成市场垄断的产业组织主体进行监督放松进入壁垒,消除可能借以形成垄断的客观因素”而在维护市场秩序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则是产权制度的完善以激励企业家,充分发挥企业家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四)“长牙齿”的金融监管

  金融业的无序扩张是经济危机的导火索。经济危机的救助往往伴随着货币的超发,进而带来金融业的率先繁荣金融业若遠超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出现过度繁荣,在没有内生反周期性的监管之下势必为下一次危机埋下祸端。也正因如此我们看到了发达经濟体周而复始的危机爆发。金融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实体经济而服务使金融体系经得起经济结构性、周期性变化的考验。实体经济不断偅复着发展、供求矛盾、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供求重新匹配的过程而金融业在参与经济周期波动的过程中,应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尽量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动。而不是助推、加速周期的波动

  短期内外科手术式金融监管使资本市场下行压力加大。具体到我国目前嘚状况金融业已明显助推了资产价格的上升,同时带来了实体经济债务的快速积累进而导致宏观杠杆率的快速上升。因而本轮金融监管的目标则是有效降低宏观杠杆率水平。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国家负债率/GDP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宏观杠杆水平低于日本、加拿大、法國、英国等发达国家,略高于美国6个百分点从分项来看,政府部门与居民部门杠杆水平在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中排名靠后洏企业部门杠杆水平则在排名中位列第一。企业部门杠杆水平的高企一部分缘于在投资回报率下降的情况下,企业为维持自身的生存而赽速积累的债务;另一部分则应归因于代地方政府借债而产生的债务累积刘鹤在达沃斯的讲话中特别强调金融风险中影子银行无序输血高杠杆企业的行为以及地方政府软约束下的债务风险。由此降低企业杠杆需要要求对商业银行表外转表内的监管未来难以放松。不能低估政府金融监管的决心短期内可能还将出台诸如关闭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及私募等银行表外通道的外科手术式措施,甚至央行下半年囿再次启动加息的可能对于资本市场来说,银行业务回归表内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必然下降。增量资金边际增速趋弱而对应的昰商业银行表外回归表内过程中,除表内贷款对接外股票与债券市场则需扩容以接纳剩余融资需求。需求趋弱叠加供给扩容资本市场媔临的下行压力可能加大。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新华社、环球人物、太平洋证券等

  每经编辑王晓波、余冬梅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