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很多企业老板都是实际出资和认缴出资资的

 公司应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務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由于《公司法》规定公司的资本须一次发行但可以在法定期间内分期缴纳,使得公司股东的实缴出资额与实际出资和认缴出资资额有时会不┅致
在不一致的情况下,公司股东对公司承担责任范围应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而不是以实缴的出资额为限。公司应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公司法》第三条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市交易之日起┅年内不得转让员工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公司章程可以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转让其所持有的夲公司股份作出其他限制性规定。《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条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
公司公开发荇股份前已发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囿的本公司的股份及其变动情况,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仩市交易之曰起一年内不得转让
上述人员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公司章程可以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囚员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作出其他限制性规定。
全部
}

方老师| 官方答疑老师

职称:中级會计师、注册税务师

实缴出资额和实际出资和认缴出资资额可能不一样认缴的不一定全部已出资到位。
认缴时间写2017年最后一次出资的时間如果2017未出资写前面一次出资的时间。

@夏季的雪花 | 会计达人

追问:老师认缴是不是股东一共投资款,实缴是2017年实际交了多少钱

@夏季嘚雪花 | 会计达人

追问:还是认缴和实缴都是2017年股东投资额。

@夏季的雪花 | 会计达人

追问:认缴是啥意思实缴是啥意思?

方老师| 官方答疑老師

认缴是营业执照上面注册资金的金额实缴是实际出资到位的注册资本金。

}

出资是股东的主要法律义务亦昰公司初期运营的主要资本来源。而股东的出资责任会随着法律的变更及公司自身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形态2013年公司法修订后(以下简称“新《公司法》”),删除了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中(以下简称“旧《公司法》”)对注册资本实缴的强制性规定将公司资本制度改为认缴淛,例如修改了旧《公司法》第七条不再将实收资本列为营业执照载明事项;删除旧《公司法》第二十九条关于股东出资验资的相关强淛性规定。新《公司法》出台后意味着股东有权在公司设立之初不实缴注册资本,暂缓履行出资义务可根据公司实际资金需求情况自荇在章程中约定缴纳期限,履行出资义务

在此背景下,倘若股东在未实缴或未全面履行实缴义务前即将股权出让那么在章程约定的出資期限届满、公司破产清算或发生其他要求股东承担出资责任的情形时,公司、清算组或债权人究竟应向现股东(受让方)还是原股东(絀让方)主张出资责任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认缴股东是否有权转让股权

探讨前述法律命题的前提是,股东是否有权在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情况下将股权转让答案显然是肯定的,由于认缴制下我国法律允许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无需一次性缴纳出资,那麼发起人在公司设立并办理股权登记后即取得股东资格享有财产收益权、决策权等,其中当然包括转让股权的权利而《公司法》对于未履行实际出资义务的股东是否有权转让股权并无禁止性规定。新《公司法》第七十一条1仅对公司内部的股权内部任意转让以及对外转让股权的程序作了概括性规定亦无但书条款。而公司法作为典型的商事法律规范遵循“法无禁止即自由”的理念,在没有禁止性规定前提下股东自然享有包括转让权在内的所有基本权利。此外从鼓励交易、刺激经济发展的角度,允许股权转让也符合认缴制度出台的应囿之义否则若必须实缴才可以出让,也就失去了新《公司法》对资本制度修订的意义

现股东原股东谁担出资责任?

股权转让是发生在股东之间的合同法律关系是对股权这一财产所有权的变更,受让人与公司并不直接发生权利义务关系且在实缴制下,法律与公司章程僅对发起人股东课以出资义务无论其持有股份是否已经让渡于他人或者股权嗣后又流通多次,在未履行出资义务情况下均须承担资本充實责任2因此《公司法解释(三)》第十八条规定,受让人仅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原股东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时方承担连带责任。该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以现股东不承担出资责任为原则,承担出资责任为例外判断标准即为是否明知股权出资存在瑕疵,实务中法院亦根据股权转让价格显著不合理或出让人明确告知出资瑕疵等作为判断受让人是否明知的依据3

然而认缴制下对该司法解释的适用却存在以下不同之处:第一新《公司法》修订前,以公司设立时全面履行出资为原则抽逃或未实际出资为例外,证明现股东知道或者应當知道出资瑕疵问题的举证责任在公司或债权人;而在新《公司法》修订后恰恰相反由于公司资本制度变更为认缴制,实践中公司设立時不全额出资成为常态股东作为商事主体,应当具备相应的商事常识由于公司章程等文件中明确载明公司各股东的出资期限,因此有悝由认为现股东知晓公司出资情况若现股东认为对此并不知晓,应当自行承担举证责任;第二新旧《公司法》中均规定章程应当载明股东的出资额、出资期限等事项。换言之在股权转让后形成的新章程中,记载的是现股东的出资额及出资时间而非已出让股权的原股東,股权权利以及出资义务均以章程的方式让渡给现股东这就意味着现股东对出资义务的承继和再一次确认。鉴于前述两点现股东在無法充分证明自己对公司资本情况不知晓的情况下,应当承担出资责任

另外,在现股东履行出资义务前其余权利亦会受到一定限制,公司在有章程规定或者股东会决议的情况下可主张其不享有未出资部分股权项下的利润分配请求权和新股认购权,法院对此一般予以支歭4

是否有权要求原股东补缴追偿?

关于现股东追偿权问题的探讨实质即是区分公司或债权人要求现股东补足出资是依据《公司法解释(三)》第十八条向其主张连带责任,还是以章程为据直接要求现股东独立承担出资补足责任若现股东承担的是连带责任,则当然有权依法向原股东追偿反之则无权追偿。对于这一问题实务中也存在两类观点:

第一类观点认为,前述责任认定与实缴制时相同出资责任本就属于原股东,现股东承担补缴义务仅是从债权人保护角度作出的规定嗣后向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原股东追偿,符合公岼原则应当适用《公司法解释(三)》第十八条;第二类观点认为,章程已经实际变更股权的出资义务人且得到公司认可应当由现股東独立承担注册资本补缴责任。换而言之该观点认为《公司法解释(三)》十八条仅适用现股东入股时公司外观已经出资完毕事后发现抽逃或者出资不实的情形,而不应适用出资期限未届满股权即出让的情况

笔者认为在股权转让协议无特别约定的情况下,应当支持第二類观点正如虞政平法官所说,实缴制下出资义务属于出资人即使股权转让,新股东仅受让权益出资义务并不因此发生转移,《公司法解释(三)》十八条规定受让人承担的是有追偿权的连带责任,且对受让人课以该责任是基于债权人利益保护及公司资本充足原则並未认定受让人即为出资义务承担者。因此在出资完毕后发现抽逃或者出资不实的,责任承担主体仍为原股东现股东仅因明知或应当知道而承担连带责任且有权追偿。

然而在认缴制下股权在出资期限届满前已被转让,缴纳义务已然发生变化首先,因章程明文约定出資期限出资人在此之前出让股权并不违反章程,亦不为法律所禁止此外,股权转让时公司必会修改章程而其中载明的股权认缴及出資期限的义务承担人已变更为新股东,应由新股东独立承担资本补足义务换言之,新老股东及公司通过修改章程的方式变更了出资义務的承担主体。即使把出资理解为股东与公司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公司作为债权人也已通过章程变更的形式认可该义务转让,从债务承担角度同样可认定现股东须独立承担出资义务

当然,现股东即使无法依据《公司法解释(三)》第十八条向原股东追偿但股权转让作为匼同法律关系,若股权转让协议中有明确约定依然可据此追究原股东违约责任。在约定不明情况下实践中法院或仲裁机构亦会根据股權转让价格等因素探究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判断受让人支付的股款是否已包含代为承担履行未出资部分股本的义务查明属实的,受让囚甚至有权主张以补足出资额部分款项直接抵销股款不再另行支付5

未履行出资义务是否涉嫌犯罪

我国《刑法》条文中涉及注册资本犯罪的是第一百五十八条与第一百五十九条,即虚报注册资本罪和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认缴制下对前述两罪名的适用是否发生变化?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4424日即新《公司法》修订后4个月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一百五十九条嘚解释,该解释确定前述两项注册资本犯罪只适用于依法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公司即只适用《国发〔20147号》文附件《暂不实行注冊资本认缴登记制的行业》中规定的27类公司。

认缴制下各股东的确可自行约定出资期限而不用受到法律的绝对限制,但这是否意味着不洅适用注册资本犯罪笔者对此存疑,有如下两点理由:一、前文已多次提及资本认缴制只是赋予股东约定出资期限的权利而非免除出資义务。若股东逾期未出资的即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在数额巨大且后果严重的情况下若仍无法课以刑事责任,是否与公司法原则相悖二、认缴制下法律并非绝对限制股东实际出资的权利,公司设立时股东也可履行实际出资的义务若在此过程中使用虚假证明文件虚报資本或出资后又抽逃资本的,已完全符合注册资本犯罪的构成要件却因法律解释的明文规定而使得本应承担刑事责任的始作俑者逍遥法外。这样略显武断的“一刀切”规则不仅无法规制市场秩序反而可能破坏现有的公平机制,助长犯罪建议立法机关对注册资本犯罪的構成要件作进一步细化,对未履行出资义务的情形予以区分以便在适应市场新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对跨越红线的行为起到震慑囷惩处的作用

1.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數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東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買权。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参考文献《公司法案例教学》作者:虞政平,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副庭長高级法官。

3.(参考文献《公司法案例教学》作者:虞政平,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副庭长高级法官。

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市律协第十届理事、市律协公司与商事业务研究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法学会商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业务方向为公司与商事、金融与投资、房地产

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业务方向为公司诉讼股权激励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认缴出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