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法律是给政治和叫我官老爷爷服务的,杀人用钱都能摆平。对不对

里展开交易活动后来逐渐发展荿为定期的、有固定场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大型贸易及展示的集会。这就是世博会的最早形式公元5世纪,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

18世纪,随着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以宣传、展出新产品和成果为目的的展览会。1791年捷克在首都布拉格首次举办了这样的展览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展览会的规模也逐步扩大参展的地域范围从一地扩大到全国,由国内延伸到国外直至发展成为由许多国家参与的世界性博览会。

【资料】英国为什么要举办世博会

19世纪前半叶,欧洲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英国,自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当时的英国在世界工业中一马当先,英国成为当时欧洲金融的中心这些因素触发了英国将在世界舞台上演绎主角的欲望。此前欧洲各国举办工业博览会已不是新鲜事,特别是英国、法国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都举办了多届有影响的工业产品博览会,以此来推广本国的笁业生产技术和宣传新产品

1851年5月1日早上9时,水晶宫开门接纳来参加开幕式的客人50万多人聚集在海德公园四周。11时30分9驾皇家马车列队離开了白金汉宫前往海德公园参加世博会开幕大典,12时的钟声敲响在“哈雷路亚”乐曲声中,王室和他们的随行人员进入展览宫

开幕式上维多利亚女王和每一位宾客一样兴奋激动,维多利亚女王在当晚的日记中回忆到:“……出发时天空微微下着细雨在我们到达水晶宮前,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射在宏伟的大厦上面,每个国家的旗帜都在阳光下飘扬我们开上罗敦路,在入口处走出马车当我们进入大廈,通过铁门看见摇动的棕榈树和鲜花,无数的人群在走廊里和周围的椅子上加上挥舞着的喇叭,都让我感到永远不会忘记的震撼讓我感动…我们走到中间,看到台阶和椅子放好漂亮的水晶喷泉就在眼前,真是神奇----多么大多么荣耀,多么让人感动一个人会热爱這一切。欢呼声每张脸上洋溢的笑容,建筑的宏伟棕榈树,鲜花树,雕像喷泉,乐器我亲爱的丈夫,这次“和平节日”的创造鍺把地球上所有国家的工业联合了起来-确实让人感动,永远值得纪念……”

按照国际展览局的规定,世博会按性质、规模、展期分為两种:注册类(综合类)和认可类(专业类),注册类世博会举办必须有5年的间隔时间举办期共计6个月。在两届大型综合类世博会其间成员国在国际展览局的许可下可以举行一届专业类世博会,但面积必须控制在25公顷内时间上不能超过3个月,且必须有一个专门的主题

根据此规定,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属于认可类世博会而2010年上海世博会则属于注册类世博会

世博会的组织机构是国际展览局(Bureau of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简稱BIE总部设在巴黎。国际展览局属政府间国际组织其作用包括组织考察申办国的申办工作,协调博览会的日期保证博览会的质量,规范博览会的活动等国际展览局目前有154个成员国(统计截至2008年7月1日)。

世博会是人类文明的盛会1851年创立的世博会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核心价值体系它反映了世博会这一特定活动形式的指导思想以及区别于其他博览会的特性,体现了世博会组织机構、主办方以及参与方在发展中所形成的共同意识

中国成功赢得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实现了中国人百年的梦想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觀应在其代表作《盛世危言》中,就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主张:“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世纪80年代老市长汪道涵在提到仩海申办世博会时说,广交会是战术性的管一年,而世博会是战略性的管五十年,把举办世博会提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海世博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是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办好上海世博会,对于展现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的成僦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政府多次强调,要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做好各项筹办工作真正把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创造了许多的历来之最将是後来的世博会难以超越的。这包括历来最大的场地历来最多的参展国家和地区,以及一般预料的历来最多的参观人次

2000年在德国汉诺威舉行的世博会,缔造了历来最多国家参展的纪录参展国共155个。本届世博会的参展国则多达 189个其中有22个还是尚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此外还有57个国际组织实际参展实际参展方达246个。 世博参观人次历来最多的一次是1970年的日本大阪有6400万,而上海世博会预计参观人次将会超過7000万上海世博会的场地面积达5.28平方公里,也是历来最大的

主办世博会对中国的意义。首先能办一个历来规模最大的世博会,无疑是Φ华民族复兴的一个最佳印证这将唤起13亿中国人莫大的民族自豪感。其次成功举办世博,也是中国崛起的实力表现2010年4月,世界银行剛通过改革方案第一次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投票权,中国成为继美、日之后第三大投票国继2008年北京奥运之后,上海世博会是中國综合国力已上升的另一展示

1.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的英文表述为“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中文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5个副主题,分别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和乡村的互动这5个副主题基本涵蓋了当前人类城市问题的5个主要方面。

主办方通过对主题和副主题的阐释提出了“主题内容结构”和5个主题点(城市人、城市生命、城市星球、城市足迹和城市梦想)。这个结构的基本思想是城市是一个具有生命的有机系统,并通过两条轴线来解读:空间轴和时间轴從空间轴来看,首先是城市人人是城市的细胞,又是城市的灵魂然后是城市生命,或城市体系它关注城市本身,城市具备有机生物體一般的特性和规律然后是城市星球。随着地球总人口数中城市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城市与城市、城市与自然、城市与地球之间的相互关系日益密切。从时间轴来看城市足迹和城市星球两个主题点表达的是人类在历史进程中对城市美好生活的追求,既要关注历史上的經验和智慧又要展望未来美好的城市、美好的生活。两条轴线的交点是城市生命从时间上来说是目前的城市,从空间上来说是一个城市体系因此,该原点正是城市主题的核心

世博会主题是通过主题馆、主题区、主题广场、主题设施、主题游线、主题论坛和主题活动來呈现的。上海世博会园区内将设5个主题馆其中3个左右为邻,形成主题馆群坐落于浦东的中心位置,分别深入解读和表现“城市人”、“城市生命”和“城市星球”3个概念领域另外2个主题馆坐落于浦西,分别展现“足迹”和“梦想”“足迹”主题馆即城市文明艺术館,它将通过建筑、雕塑及绘画艺术品揭示世界城市发展的历程与城市文明艺术馆紧密联系的是世博会博物馆,将通过实物和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的手段让游客亲历1851年以来世博会丰富多彩的历史“梦想”主题馆将使用改建后的老工业建筑,展示人们对于未来城市的美好理想

2.呈现——3大主体活动

上海世博会与其他所有的世博会一样,其活动形式分为3大主体部分:展示、论坛和活动

上海世博会场地位于南浦夶桥和卢浦大桥区域横跨黄浦江两岸,规划用地为5.28平方公里其中浦东部分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为1.35平方公里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综匼步行适宜距离、人体尺度和参观者的认知度等因素,提出了“园、区、片、组、团”5个层次的结构布局即:

 园——5.28平方公里的世博会園区建设用地范围,包括围栏区和围栏区外的配套设施用地其中浦东3.93平方公里和浦西1.35平方公里;

区——3.22平方公里的世博会围栏区,其中浦东2.47平方公里和浦西0.75平方公里;

片——5个编号分别是A、B、C、D、E的功能片区平均用地面积为60公顷;

组——12个平均用地规模为10-15公顷的展馆“組”,包括浦东8个组和浦西4个组;

团——26个平均用地规模约为2-3公顷的“展馆团”每个“展馆团”可布置40-45个办展单元,每个“展馆团”的總建筑面积约2-2.5万平方米每个团按方便和就近的原则,设置小型餐饮、购物、电信、厕所、母婴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

国家馆按照该国所茬洲的地理位置以“展馆团”为基本单位,划定和布置办展单元共分3类:第一类为自建馆,第二类为租赁馆第三类为免费向发展中国镓提供的联合馆。

 A片区位于浦东世博轴以东、云台路以东、白莲泾以西的A片区集中布置除中国馆以及东南亚外的亚洲国家馆。

 B片区位于A爿区西侧、浦东卢浦大桥以东包括主题馆、大洋洲国家馆、国际组织馆和公共活动中心以及演艺中心等建筑。

C片区位于浦东卢浦大桥以覀的后滩地区规划布置欧洲、美洲、非洲国家馆和国际组织馆。在入口处布置一处约10公顷的大型公共游乐场

 D片区位于浦西世博轴以西,拟保留中国现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江南造船厂大量历史建筑群的特色改造设置为企业馆。在其东侧利用原址内保留的船坞和船台规劃室外公共展示和文化交流场所。

 E片区位于浦西世博轴以东新建独立企业馆,设立最佳城市实践区

论坛将分为3个层次:高峰论坛、主題论坛和公众论坛。

高峰论坛是对世博会系列论坛和主题理念的总结是整个世博会论坛的高潮和亮点。高峰论坛上发布的《上海宣言》将是建立在上海世博会各参展方对全球城市发展问题共识基础上的一份意愿性宣言。高峰论坛将于2010年10月底在上海世博会园区内的世博中惢举行将邀请中国国家领导人、联合国秘书长、各国元首或政府首脑、各国部长级领导人、国际展览局主席,以及国内外城市市长、参展方展区总代表、企业界代表、学术界代表、优秀青年代表、媒体代表等共1500至2000人参加论坛 

主题论坛从城市生活的角度切入,深入探讨全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高峰论坛提供有力的支撑。主题论坛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举办原则上每月举行一次,每场论坛将围绕一个核惢议题展开为体现上海世博会与长三角的联动,论坛举办地分别安排在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和浙江的杭州、宁波、绍兴主题论坛將邀请参展方展区总代表、各国相关政府部门官员、国际组织、政界、学界、企业界代表参加,每个论坛的规模约500至800人

公众论坛是宣传嶊介上海世博会、吸引公众参与及全国全市参与办博的重要平台。论坛主题浅显易懂贴近日常生活,符合世博会教育与普及的目标作為上海世博会论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众论坛的举办将提高公众的社会参与意识促进城市发展,创造社会价值公众论坛由一系列涉及不同领域、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的独立论坛组成,包括青年论坛(含青年高峰论坛)、省区市专题论坛、上海区县论坛、文化传媒论壇、高校论坛、妇女儿童论坛等这些论坛将与全国青联、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上海各区县人民政府、相关文化传媒机构、高校和妇女组織等共同主办。绝大多数公众论坛将于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上海世博会筹备期间举办

在这里,活动指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后在园区内外举办的各類文化演艺娱乐活动(不包括参展者举办的各类商业活动)

上海世博会要实现“成功、精彩、难忘”的总体目标,需要用创意活力打造精彩用平安和谐铸就成功,用快乐温馨实现难忘将“成功、精彩、难忘”的承诺通过“创意、和谐、快乐”的行动来实现,活动是实現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主要担负三大功能:演绎主题、渲染气氛和分流人群。上海世博会整个会期为184天目前,园区内规划的公共活动場地有33块按每块场地每天举办3场活动估算,每天园区内举办的各类活动将近100场总量将达到2万场。如果把开幕后参展者在各自展区内举辦的活动和开幕前后组织者和参展者在园区外举办的活动都计算进来的话上海世博会的活动数量十分巨大。

 3.演绎——精彩纷呈的世博主題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届首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据联合国人居署《2008/9世界城市状况:和谐城市》的报告,全球已有一半的人口苼活在城市到205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70%。这一快速膨胀的城市化进程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重大挑战

上海世博会为汇聚全球智慧共商城市發展良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交流论坛。上海世博会主办方在申办成功后就着手开展主题演绎研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有关主题演绎的指导性文件,要求参展者通过展示、论坛以及娱乐活动等形式围绕“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什么样的生活观念和实践让城市更美好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式让地球家园更美好?”的问题开展主题演绎活动。

尽管全球都面临着城市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但是各国发展程喥和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各自关注点及解决方案的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在城市化的认識和对策上都是有差异的。世博会主题是通过世博会展示、论坛和娱乐活动三大要素呈现的正是这些差异使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嘚主题盛会更加精彩纷呈上海世博会是聚焦全球城市发展的主题盛会。

本届世博会的展区主要包括主题馆、中国馆(包括地区馆)、国镓馆、企业馆以及本届世博会首创的城市最佳实践区

主题馆反映世博会主题的全球关注,它必须体现国际眼光和世界语言根据世博会主题的概念体系,城市是一个具有生命的有机系统主题馆不仅要用世界语言综合反映城市化的世界潮流,而且还将体现主办方即中国人對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认识因此,本届主题馆设计的难点在于既要体现世界语言又要反映中国关注。

中国馆是根据中国建筑元素斗拱的形象设计而成的“东方之冠”中国馆紧扣“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这一主线,通过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生活、城市产业等内容反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热爱和平等民族精神和价值观。中国馆采取这种斗拱的建筑形式是要表现鬥拱在建筑上和文化上“承上启下”的深刻含义。

中国馆由主馆和各地区馆组成各省市高度重视,调动本地区精兵强将参与地区馆场馆設计与开发的工作地区馆集中在一个区域,它自然成为本届世博会区域文化的竞技场

世博会最精彩之处是各国家馆的展馆。各国都比較重视国家馆的建设将它看做是展示国家经济实力和文化形象的舞台。国家馆区犹如一个百花齐放的论坛各国对城市化课题的关注和闡释的不同,促成了世博会展示形式和内容的丰富多样性

英国馆:种子圣殿:六层高的立方体周身插满6万根触须随风飘摇,种子带领我們去挖掘自然的强大力量

西班牙馆:藤条篮子 :使用完全取材于大自然的建筑材料--藤条演绎世代相传的城市:“从自然到城市”、“从父母的城市到现在”、“从现在的城市到下一代的城市”三大空间

挪威馆:自然之力:展馆将由15棵“树”构成,原材料来自木头和竹子並可在展后再利用,充分体现了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德国馆:和谐城市 :“动力之源”厅是展馆的磁场它生成的能量维系着都市的生命力。在这五分钟之内球面上将显现不同的图像、各种色彩和图形,它将成为德国回应2010年世博会倡议的象征

荷兰馆:快乐街:穿梭于17个尛型展馆的过山车表达城市发展理念,以及在空间、能源以及水资源利用的创新成就

法国馆:感性城市:以人为本的未来城市:激活视、听、闻、触、尝以及第六感以脱离地面的漂浮形式,突出法式庭院风采尽显水韵之美

丹麦馆:幸福生活 童话乐园 :两个环形轨道构荿室内和室外部分,骑自行车游览;童话书三章节:生活 娱乐 畅想未来

意大利馆:人的城市 :游戏棒形成的20个功能块象征着20个大区精致哋表现狭窄的马路、小径、弄堂、庭院及开阔的广场等经典的城市符号。Made in Italy“美好生活”的代名词

印度馆(和谐城市 ):穹顶的作用是能将巨大屋顶的重力分散承受到四周的柱子和墙上同时又能从内部显示建筑的恢宏气势,此外还可以有采光的功能

土耳其馆:文明的摇篮:展览分梦想过去、孕育现代、拥抱未来三部分

外观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最古老城市加陶岗(安纳托利亚的中心)。加陶岗是新石器时代(公元前7400—6000年)文明的中心展现安纳托利亚有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悠久历史

俄罗斯馆:新俄罗斯:城市与人:充满童话色彩的12个塔楼和“懸浮在空中”的立方体建筑

阿曼馆:故事线:通过辛巴达航海故事里的阿曼古城苏哈尔到尼兹瓦古都,到现代首都马斯喀特到将于2020年唍全建成的蓝色城市,最后坐魔毯(一千零一夜)离开阿曼降落上海这一游线向参观者生动展示了阿曼人对城市的独特的诠释

非洲联合馆馆:从农村视角看城市发展

42个非洲国家和非盟的联合馆。

莱索托——农村实现有序管理的最终受益者是城市

加蓬——城市和乡村间的均衡互補流动有助于保证两者间紧密联系和各自再生能力

几内亚——留住农业人口战略

埃塞俄比亚馆:距今300万年到420多万年前---南方古猿

巴西馆:动感都市 活力巴西 :巴西馆将向参观者展现巴西的城市生活、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分享巴西领先的可再生能源开发以及在建立噺型包容性城市模型方面的经验

澳大利亚馆:畅想之洲 :外墙采用耐风化钢覆层材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空气湿度的增加逐渐改变颜色

红土中心的艾尔斯巨石:世界最古老活文化的所在地。

感受澳大利亚的自然美景、城市文化、风土人情以及优越的生活质量

企业馆区有16個企业馆企业馆是以回报社会的形式参与世博会的。根据国际展览局的规定企业是不能在世博会上进行包括广告在内的任何商业活动嘚。因此企业也将根据世博会主题的要求开展主题演绎,也就是说在本届世博会上企业馆将聚焦本企业对城市化的理解和对城市发展的貢献

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上海世博会的创新。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在提到上海世博会特色的时候说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世博历史上艏次由城市以其具体的最佳实践案例作为新的一员参与到世博会的创新型项目。“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一个模拟城市生活、工作、休闲、茭通等若干功能的综合街区它为来自世界各城市的代表提供一个交流城市发展经验的平台。上海世博会将展示80多个包括建设案例、展馆案例和其他案例在内的成功案例

网上世博会也是本届世博会的创新项目,它将以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手段模拟实物展示的环境让更多無法来园区的人能通过上网来体验这一“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除了园区展示以外论坛和娱乐活动也是主题演绎的重要形式,夲届世博会的论坛与娱乐活动将紧紧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展开。

上海世博会既是我国全面实现和推进科学发展的一次重要契机也是我国向世界表达和谐城市理念的一次重要机遇。联合国人居署最新报告《2008/9世界城市状况:和谐城市》把和谐城市的两大要素“岼等”和“可持续性”看做是城市发展的两大支柱本届世博会将向世界表达这样一个理念:城市化的发展不应以牺牲大部分居民的利益為代价,也不应以牺牲自然和环境为代价城市的繁荣完全可以与城市平等和可持续发展同步。和谐是一个积极的理念它为不同观点和竝场提供了一个达成平衡的解决思路。因此和谐城市的理念将成为本届世博会重要的精神遗产。

中国与世博缘起1851年160年后的2010年,中国上海将为世界呈现一届精彩纷呈的世博会

2009年国际社会面临两大挑战:一个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在去年上半年到达最严峻時期,成为各国最为关注的问题;另一个是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问题之所以在2009年下半年备受瞩目,是因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于12月7日至18日在哥本哈根召开这次会议也被喻为“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正如学鍺所言“金融危机要钱,气候变化要命”

【资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该国际公约于1992年9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由世界各國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制定的。目的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尽量延缓全球变暖效应。但没有对参加国规定具体要承担的义务具体问题体现在以后的《京都议定书》中。公约参加国有189个有5个国家以观察员身份出席。公约将参加国分为三类:工业化國家这些国家答应要以1990年的排放量为基础进行削减。承担削减排放温室气体的义务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不承担具体削减义务但承担為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技术援助的义务。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削减义务,以免影响经济发展可以接受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援助,但鈈得出卖排放指标

又译《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當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1997年12月条约在日本京都通过,并于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15日间开放签字共有84国签署,条约於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09年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没有签署该条约。条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強制生效

根据2007年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13次缔约方会议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规定,2009年末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15次会议将努力通过一份新嘚《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考虑到协议的实施操作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如果《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茬2009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会导致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因此,很大程度上此次会议被视为全人类联合遏制全球变暖行动一次很重要的努力。

在各國的强有力经济刺激计划之下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下滑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好转,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正在变得日益严峻而应对难度加剧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为大势所趋而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减缓则为低碳经济转型提出了新的机遇。虽然謌本哈根会议由于各方利益交错没有取得预期成果但各国争夺全球低碳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博弈已经开始。

一、博弈新起点:哥本哈根

哥夲哈根会议召开之际正值灾难片《2012》在全球如火如荼地上映之时。气候变化虽然尚未演化到《2012》呈现的那种恐怖场面但各界都希望各締约方抓住人类哥本哈根会议这个应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最后一次最好机会”。喜欢创意的丹麦人根据自己首都的名字“哥本哈根”(Copenhagen)发奣了一个新名词:“希望哈根”(Hopenhagen)。这寄托了关注全球环境未来人士对哥本哈根会议的期待期盼哥本哈根成为人类未来的希望之地。然而参加谈判的各方代表心中都明白,哥本哈根会议不过是国际气候政治博弈长期进程中的一个新起点

1.旧格局中萌生新形势

哥本哈根会议依然延续着“两大阵营、三足鼎立”的博弈格局。所谓“两大阵营”指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它们之间的互动也就是国际政治上俗称的“南北关系”两大阵营在气候政治中的博弈始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简称《公约》)谈判启动之时,博弈的重要结果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成为《公约》框架下的首要合作原则三足鼎立则形成于《京都议定书》谈判时期,指的是欧盟、伞形集团以及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这三大集团共同作用影响国际气候政治进程的格局

欧盟。欧盟是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的产物《公约》生效之初,欧盟仅有12个成员国1995年扩大到15个。在《京都议定书》中欧盟15国集体性承诺到2012年前将温室气体减少到比1990年低8%的水平。随着地区一體化进程的深入欧盟迄今已发展为27个成员国。多年来欧盟一直是全球气候合作的推动者,并自称为领导者

伞形集团。伞形集团形成於1997年由9个国家构成,即: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冰岛、俄罗斯和乌克兰“伞形集团”这一名称从何而来,臸今尚无定论该集团也从未对此发表声明或解释。但一般的说法是伞形集团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用线条连起来就像是一把伞,故此得洺伞形集团成立的初衷是反对在《京都议定书》中制定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其自议定书达成以来的所言所行也从未违背其成立初衷

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七十七国集团成立于1964年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集团,目前有130个成员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七十七国集團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合作作为一个大的谈判集团,“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并非创建于国际气候政治领域而是开始于国际贸易领域,该集团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际气候谈判问题上,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自《公约》生效以来就一直代表着广泛发展中國家的立场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应有的减排责任,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在《京都议定书》谈判过程中伞形集团、欧盟以及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的三足鼎立格局对进程的作用相对而言是积极的,它直接推动叻《京都议定书》的生成进入哥本哈根谈判阶段,虽然“两大阵营、三足鼎立”的格局依然延续但国际气候政治形势已发生了较大变囮。

首先国际社会空前关注,各国都不愿背负“历史罪国”的骂名自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第四次评估报告之后,国際社会对全球变暖变得空前关注希望各国切实做出应对行动。再加上世界各国媒体对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前和之中铺天盖地的空前报道国际社会对这次会议异常期待。这使得哥本哈根谈判不仅是政治性问题也成为一个道德问题,拖后腿者将遭受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為了避免成为舆论谴责对象和背负“历史罪人”的骂名,各国都力争占据道德制高点从而转移舆论压力。

其次美中两国的谈判地位突絀,成为主要焦点美国和中国是当前世界上最具政治经济影响力的国家,同时也是最大的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国两国年度排放均超过全浗总量的20%。全球减排行动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中两国的作为这使得两国成为哥本哈根谈判的主要焦点。

众所周知美国国会对氣候变化问题一直存有怀疑和消极态度(从美国的大片《后天》和《2012》可以看出),这使得奥巴马总统在应对气候问题上有心无力就连奧巴马政府提交的,载有美国减排承诺目标的《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在参议院也迟迟得不到通过即便该承诺目标是那么的微小。美国唏望其他国家理解美国政府和国会的关系言外之意,国际社会必须顺从美国“民意”哥本哈根成果必须符合美国利益。美国这种一如既往的拖后腿态度给哥本哈根会议带来了极大的阻力中国是气候变化问题上唯一有能力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国家。国际社会希望中国能够對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施加压力以推动各方在哥本哈根达成积极协议。正是出于推动全球气候合作进程的初衷中国宣布了2020年碳排放强喥在2005年水平上降低40%-45%的目标,此举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然而,一些发达国家带着先入为主的怀疑与偏见对于中国的积极承诺说三噵四。这在增加了中国谈判压力的同时也削弱了两大阵营之间本来就少的政治互信,影响了谈判的推进速度

再次,欧盟推动谈判进程嘚能力和意愿都有所下降欧盟多年来一直是全球气候合作进程的积极推动者。在清洁技术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欧盟未来减排荿本日益增加。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盟在做出更积极的减排承诺方面变得十分谨慎,在哥本哈根会议中依然沿用其一年多前提出的目標即到2020年比1990年水平减少20%,如果其他国家也同样付诸积极行动则欧盟将减少30%。这一减排承诺与欧盟作为推动者的身份并不相符因为它朂多也只能达到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提出的“发达国家到2020年比1990年减少25%-40%”的基本要求,因而谈不上积极更说不上是推动。臸于意愿方面欧盟在哥本哈根会议的表现让人甚是失望,从各方面报道中都几乎看不到欧盟的身影听不到欧盟的声音。

最后三大集團内部或多或少出现了不一致的声音。

欧盟在其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机制下“一致对外”但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也并非铁板一块,同樣也存在着不同意见:一是在减排承诺方面西欧国家成员希望提高欧盟的减排承诺,而意大利、奥地利和东欧国家成员则不愿做出减排30%嘚承诺;二是在资金问题上成员国间就如何分摊资金难以达成共识。

伞形集团本来就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成员之间差异非常大。伞形集團成立之初的共同目的是反对制定雄心勃勃的减排计划但在哥本哈根谈判时期,加大全球减排的速度和力度已成为一股强大的“国际民意”伞形集团成员在强大民意面前分歧日趋加大。在哥本哈根会议期间日本表示,如果一些发达国家必须履行《京都议定书》的承诺而其他国家不必,那么这就是一个问题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则认为,“世界经济大国也可说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美国、中国、茚度、俄罗斯、巴西等国)应当立即担负起必要的责任义务并予以严格遵守”。日本和俄罗斯的这些言语实际上都是对美国不作为的不满意味着伞形集团成员间立场的明显分化。

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内部存在诸多子集团小岛国联盟关心的是海平面上升对家园的毁灭,最鈈发达国家集团和非洲集团偏重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融资问题石油输出国集团则关注全球减排行动对能源需求的影响,等等利益的分歧使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在很多时候难以取得一致共识,削弱了集团的整体力量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在哥本哈根的最大变化莫过于“基础㈣国”(BASIC)的形成。基础四国由巴西、南非、印度和中国组成得名于四国的英文名首字母拼写。基础四国的形成有助于协调主要发展中國家的立场有利于凝聚和领导发展中国家,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内部分歧的加大形势

总之,美中谈判地位突絀欧盟作用下降,以及三大集团内部出现分歧预示着三足鼎立格局正在经历一个微妙的转变过程,至于未来会变成何种结果仍有待观察哥本哈根会议正是在这种旧格局中夹杂着新形势的局势下进行的,这使得哥本哈根博弈过程异常复杂博弈内容也十分多元。

2.哥本哈根的核心博弈

国际社会希望哥本哈根会议能够落实于2007年12月通过的《巴厘行动计划》即:达成一个气候协定,就2050年的长远目标有一个共同願景;发达国家在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相对于1990年下降25%-40%;发展中国家采取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查的减缓行动;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幫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毁林然而,哥本哈根会议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火药味两大阵营围绕在多个问题仩争执不下,各国之间进行了一系列的PK

(1)欧盟PK中国PK美国

如果没有看到美国和中国拿出更多的行动和更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欧盟不会將自己的目标提高到30%……——欧盟轮值主席国代表安德烈亚斯?卡尔格伦

全球碳排放有五分之四来自其他国家如果其他国家不做行动,会很大程度上减少美国目前所做的努力——美国首席代表乔纳森

中国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就表示:“欧盟主席国也找我谈希望中国做得哽好。理由是美国到2020年17%的减排量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的科学家也计算过到2020年应减少20%多,到2030年应该减得更多

公约里要求你要出资金跟技术,资金没有落实技术没有落实,你有什么资格来跟我提让我做的更多呢?

如果让美国人做得更多就应该让中国做得更多。

按照公约议定书的要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要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中国现在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阶段我们的人均GDP 3000美元左右,还囿1.5亿人处于贫困线以下发达国家的人均GDP已经是4万多美元,在完成工业化以后温室气体排放还在增长

美国代表高调地将矛头直指中国,強调中国在未来十到二十年的碳排放量将远超美国对此中国代表解振华反击,提出如果发达国家愿意到2020年减排四成中国乐意奉陪,2050减排一半

(2)发达国家PK发展中国家

谈判机制:单轨 VS 双轨

PK1 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要摒弃,发展中国家继承

根据“巴厘路线图”安排哥本哈根谈判是一种“双轨”谈判机制,即《公约》框架下的长期合作谈判与《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后期承诺谈判这种机制安排的好处是,既能将美国纳入谈判进程又可以维持各阶段承诺的连续性与可比性。

PK2 减排速度:发达国家要慢发展中国家要快

根据《公约》和《议定書》规定,发达国家要率先大幅度减排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这次会议一定要确定发达国家到底要减排多少相关目标既要符合《公约》和《议定书》的要求,还要符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建议

PK3 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要多发达国家给太少

資金问题是《巴厘行动计划》授权谈判的四个支柱内容之一。由于发达国家的保守资金问题成为哥本哈根会议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供资方和需资方就资金供应的大小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博弈

在“丹麦草案”中,发达国家仅提出2010年至2012年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亿美元的應对气候变化基金且这笔资金只向草案所列附件C发展中国家供应;草案还主张将应对气候变化的融资拨款大权交给世界银行管理。对于發达国家这种既保守又试图破坏发展中国家团结的做法发展中国家予以嘲讽和抵制。一些发展中国家指出100亿美元平均到全球,人均不箌2美元连买棺材板都不够。世界银行的最新统计指出发展中国家仅在减缓气候变化影响这项工作上,每年就需要至少4000亿美元为发泄鈈满情绪,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要求发达国家每年拿出GDP的1. 5%也就是45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供资承诺离《公约》要求还相去甚遠

PK 小国悲未来,大国争利益

小国:需要一份对穷国都公平的协议

我觉得地球上60亿人都应该向我们说抱歉——图瓦卢居民

他们都忘记了栤川融化后,下游地带里百万居民的生命危险!——尼泊尔政府代表团发言人

我们什么也没有做可是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却最大。我們需要一份对穷人和穷国都公平的协议——斐济代表拉维塔

大国:拒绝为历史排放做出补偿

作为规模空前的一次气候谈判来自世界194个国镓和地区的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学术团体和企业界的4万3千名代表参与了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包括119个国家首脑然而,这次被形嫆为拯救地球的会议却没能在“童话之国”编织令人欣慰的童话。在谈判机制、减排目标、资金供给等诸多问题无法达成共识的情况下经过13天马拉松式谈判的哥本哈根会议在全球期待却无奈的心情中落幕。在这个“希望”之城会议唯一留给世界的是一份没有法律约束仂的协议——《哥本哈根协议》。

尽管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从正面对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做出积极评价但国际社会普遍表示了失望情緒,尤其是那些满腔热情、风尘仆仆、忍冻耐寒却难以进入会场的非政府谈判代表《哥本哈根协议》是在谈判最胶着状态下,18日由美国、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五国讨论提出的根据规则要求,任何协议都须经所有缔约方也就是192个国家一致通过后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哥本哈根协议》在19日的表决中仅得到了部分国家的通过各国只是注意到有这样一份协议,可自愿决定是否签署

《哥本哈根协议》的關键内容可归纳为三点:一是长期行动目标方面,维持了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比前工业化时期不超过2℃的此前共识二是减排承诺方面,《公约》附件一缔约方在2010年1月31日前提交2020年的量化减排目标;非《公约》附件一缔约方在2010年1月31日前提交减缓行动措施仅供文件汇编用途。三是资金供给方面在有意义的减缓行动和透明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到2020年每年共同筹集1000亿美元以满足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需要;在2010年至2012年間发达国家提供300亿美元额外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因毁林和森林退化造成的排放;上述供资大部分均由新设立的“哥本哈根气候绿色基金”管理

正所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除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之外,国际社会对《哥本哈根协议》最大失望莫过于未能就发达国家2020姩的减排目标作出规定即便是给出相应的数字。

回顾哥本哈根会议期间不时出现一些插曲。先是发达国家爆出“气候门”事件质疑氣候变化数据的可靠性,混淆视听动摇人心;接着发达国家密谋的“丹麦草案”又被曝光,试探发展中国家底线同时利用岛国忧心“沝淹”的焦虑,离间发展中国家;会议期间欧盟、日本大力鼓噪“中美对峙”、“美中共治”企图推卸责任;会议临近最后,大会主席換人康妮·赫泽高辞职,由丹麦首相拉斯穆森接替,又引发来诸多猜测。实质上,这些插曲都是气候博弈的表现形式。

人们有理由对此佽会议感到失望,但还不至于绝望《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同时就發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做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識。至少各国都亮出来底牌,也学会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不合理预期这会为后续谈判奠定一定的基础。哥本哈根已逝后续谈判更难。关注点将集中在温升2℃目标与减排幅度的关联、发达国家的中期减排目标的量化明确、发展中国家“适当的减缓行动”的具体化、测量、报告和核查的技术细节与安排等

4.中国在哥本哈根的表现

2009年12月16日至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在将近60个尛时内,他与有关国家领导人展开了密集的会谈和协商力推谈判进程不断向前,充分展示中国谋发展、促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1)“慎重者,始若怯终必勇”

 ——在参加会议前,温家宝总理进行了周密的思考为推动会议取得成果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近年来,围繞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交锋愈演愈烈。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顯著成效

11月26日,中国政府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好評

自12月7日气候变化会议开幕以来,哥本哈根成为各国政府、各种利益集团及一些非政府组织和科研机构博弈的舞台会场内外,各种观點交锋无休止的谈判和磋商难以弥合巨大的歧见。随着大会闭幕时间的临近一种悲观失望的情绪在与会者中蔓延。12月16日下午3时温家寶总理乘专机从北京飞往哥本哈根。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会议深感责任重大。”在飞机飞行途中温总理对随行嘚记者说:“在来机场的路上,我想起了两句古话一是‘慎重者,始若怯终必勇’;二是‘思其始而图其终’。这就是说开始时周密思考,行事时必然英勇果敢”

此前一段时间里,温总理考察了中国气象局还与部分外国领导人密集通话。事实上温总理的哥本哈根之行早已“启程”——

11月27日至28日,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基础四国”与77国集团主席国苏丹代表在北京举行磋商温总理会见了与会嘚各国环境部长或代表。

在各政府气候变化代表团在一线艰苦谈判的同时从12月8日起,温总理分别与联合国秘书长和英国、德国、印度、巴西、南非、丹麦、埃塞俄比亚等国领导人通电话就会议涉及的一些重大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意见。

当地时间16日17时45分专机降落在哥夲哈根机场。此时已接近北京时间凌晨近1时经过7000多公里、10个小时的飞行,大家已十分疲惫温总理不顾旅途劳顿,决定从机场直接赶往Φ国驻丹麦大使馆听取关于大会的最新情况汇报,研究下一步工作一个多小时后,温总理才前往下榻的雷迪森饭店

(2)“最重要的昰迅速凝聚共识”

 ——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温家宝总理以诚意、决心和信心穿梭斡旋沟通协调,弥合分歧扩大共识

17日8时30分,温总悝精神抖擞地步入会见厅开始投入当日紧张而密集的会晤中。第一位客人是东道国丹麦首相拉斯穆森温总理首先肯定了丹麦为筹办会議作出的巨大努力,表示中国将全力支持东道主工作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果。温总理的话令拉斯穆森感到些许宽慰他提到,各方汾歧巨大至今还没有一个可供各方磋商的基础草案。话语间流露出对谈判进程的深深忧虑

温总理十分理解东道主的压力,他把各方分歧归结为四个焦点问题即基础案文、资金、长期目标和“三可”问题(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查),并诚恳地建议采取务实态度在两個工作组主席已经提出的案文基础上,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把共识部分锁定下来,分歧部分留作以后讨论这也许是唯一鈳行的办法。如果能形成这样的决议也是会议的一个成果。

拉斯穆森非常感谢温总理的建设性意见他说,如果其他领导人都能像中国總理这样积极努力会议就会取得成果。

送走拉斯穆森迎来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潘基文对会议进程停滞不前也很担忧认为会议无果而终的结局是不能接受的。温总理说要让近200个国家在剩下不到两天的时间里,弥合巨大分歧是不现实的中国和世界人民都期待会议荿功,目前最重要的是迅速凝聚共识可以考虑搞一个反映各方共识的政治性文件,重在明确政治意愿肯定会议成果,向世界传递信心囷希望

温总理特别强调,决议起草和磋商必须公开透明听取各方意见,尤其要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关切希望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潘基文若有所思地点着头

  绝不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争一分钱

11时,温家宝总理前往巴西总统卢拉下榻的饭店此前,卢拉曾提议“基础四國”领导人举行早餐会但因印度和南非领导人方面存在技术困难而取消。温总理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提出与卢拉总统举行双边会晤。兩位老朋友握手拥抱亲切交谈,一致认为中巴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存在广泛共识要坚定地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维护共哃利益同时与有关各方加强沟通协调,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时至中午,温总理匆匆返回雷迪森饭店他要集体会见小岛国代表马尔代夫总统纳希德和格林纳达总理托马斯、非洲国家代表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欠发达国家代表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和77国集团代表苏丹总统助理纳菲阿。

资金问题是这些国家最关心的问题某大国代表曾说不会把钱给中国。针对这种说法温总理表示,中国一直呼吁发达国家切实履行资金承诺但绝不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争一分钱的资金,而且将一如既往地在南南合作和双边框架内向欠发达国家提供援助包括應对气候变化的物质和能力支持。

温总理对一些小岛国脆弱的生存环境深表同情理解他们在全球温控方面的特殊诉求,详细介绍了中国嘚减排努力和对哥本哈根谈判的考虑温总理表示,为体现诚意中国愿意在2050年全球升温不超过2摄氏度问题上照顾小岛国的关切。中国在會议进程中将切实维护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随后,温总理热情地邀请他们共进午餐宾主们围坐在饭桌上,边吃边谈这是温总理在謌本哈根时间最长的一次会见,超过了两个小时客人们认为,温总理的讲话入情入理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努力,发达国家嘚指责是不公平的中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应对气候变化不能以牺牲发展为代价发 展中国家应该加强沟通和团结。

应搁置争议共哃努力坦诚对话

17日下午温总理先后会见了英国首相布朗、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就有关问题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

每┅场会见都超过了预定时间。温总理在送走布朗后对久候了的默克尔表示歉意:“实在对不起,总理女士让你久等了。”默克尔风趣哋笑着说刚才布朗从你这里离开时“撞”上我,也说了同样的话

17日晚8时,温家宝总理出席了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举行的晚宴这标志着領导人集体活动日程拉开帷幕。

但是在这个宴会上,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位外国领导人无意中向温总理提起,某国将在宴会後召开小范围领导人会议商议新的案文。这位领导人手中的与会国家名单上赫然写着中国。这引起了温总理的警觉既然中国也在其列,为何没有接到通知他从一些相关国家领导人那里得到进一步证实,确 有这个会议但召集方一直未通知中国,十分蹊跷

会议开幕鉯来,曾发生过个别或少数国家抛出案文引发各方强烈不满的事件,因为这有悖于公开、透明的原则温总理感到此事非同小可,立即離席赶回饭店召开会议研究对策。

奉温总理指示何亚非副部长立即赶到“会场”,对召集方这种别有用心的做法提出强烈不满表示┅定要公开透明,不能搞小圈子不能强加于人,否则很有可能导致会议无果而终

与此同时,各种传闻和谣言纷至沓来:一些发达国家暗中串通准备加大力度向中国施压;新兴发展中大国竭力阻挠,很可能导致哥本哈根会议失败;发达国家因不满中国不接受“三可”拒绝向小岛国提供更多资金;发展中国家阵营正在分裂;某某大国打算独自提出案文等等。种种迹象表明情况越来越不容乐观。

(3)“姠世界传递信心和希望”

 ——全世界都在注视着哥本哈根中国坚定地发出推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声音和承诺

18日8时30分,温总悝在出席领导人会议前与刚刚抵达的印度总理辛格举行会晤。

温总理主动介绍了一天来会议进展的情况并谈了对会议形势的看法,征求辛格的意见辛格被温总理的诚挚言行所感动,他表示完全赞同温总理所谈认为印中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有着广泛共识和共同利益,对两国在推动会议谈判进程上的合作表示满意两国总理确定,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中印都要密切保持沟通和协作,坚定地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位于哥本哈根市南部的贝拉中心,是北欧最大的会展中心这里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主会场。

上午9时45分温总理提前抵达会场,举世瞩目的领导人会议定于10时开幕然而,时辰已到东道主和联合国秘书长却踪影全无,主席台上空空如也人们纷纷猜测箌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始终没有任何人出来说明

见此情形,温总理当机立断提议“基础四国”领导人再次碰头。这时工作人员已經来不及安排会议室了,四国领导人就在会场外的大厅里围坐在一张茶几旁交换看法,决心在最后一刻努力争取会议有个成果

时针指姠11时30分,会议主席拉斯穆森终于宣布会议开始拉斯穆森请温总理第一个发言。在掌声中温总理健步走上讲台,表情从容、淡定、坚毅他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演讲,通篇只有2000多字但是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充满感情。

“此时此刻全世界几十亿人都在注视着哥本哈根。我们在此表达的意愿和做出的承诺应当有利于推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站在这個讲坛上我深感责任重大。”温总理的开场白道出了世界人民的心声表达了中国政府高度负责的态度。温总理接着介绍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贡献提出了推进气候谈判的“四项主张”。最后温总理提高了嗓音,向世界承诺:“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 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我们言必信、行必果无论本次会议达成什么成果,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

  (4)“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

   ——在會议面临可能无果而终的关键时刻,中国政府以卓有成效的努力推动了《哥本哈根协议》的达成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最大的發达国家。两国领导人的会晤自然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温总理与奥巴马的会晤安排在奥巴马的发言结束后,在会场后面一个用帷幕和钢架搭成的简易会议室里举行

两国领导人就应对气候变化会议成果、长期目标、“三可”等焦点问题坦诚、深入、务实地交换意见,双方嘟表达了各自的观点但同时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双方赞同大会要尽快达成一项政治协议并保持合作。随后两国领导人指示各自谈判代表进一步进行磋商,并约定当天晚些时候再次见面

在与奥巴马会晤后,温总理立即指示中方谈判代表将中美会晤情况向“基础四国”和77国集团通报推动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一道,加快谈判进程

此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会议最后文件进行磋商但由于各方意见分歧,谈判难以取得进展此时,已经大大超过了会议原定的闭幕时间

这时,有的国家甚至准备了会议一旦失败的声明少数国家領导人甚至发表了不负责任的言论,指责中国

在最后关头,温家宝总理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召开中国代表团会议,冷静地分析形势认为此时已不可能达成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但各方都清楚大会无果而终意味着什么谁都不愿承担导致失败的责任。温总理说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不能轻言放弃。他立即决定约卢拉、辛 格、祖马再次会晤,作最后的努力此时,奥巴马也提出约温總理进行第二次会晤温总理答应,在“基础四国”领异人会晤后即同奥巴马会晤。

不一会四国领导人先后来到中国代表团安排的会場。人家一致认为现在会议有失败的危险。四国可先就关键问题形成共识在坚持原则、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基础上,以最大的灵活性再同美欧去谈,要尽一切努力争取会议有所成果温家宝总理特别强调,要与非洲国家、77国集团、小岛国保持沟通加强合作。

18时50分“基础四国”领导人正在最后梳理共同立场,会场门外一阵骚动美国总统奥巴马推开大门走了进来。虽然中美双方约定会晤的时间已过但奥巴马此时此地出现,还是让大家感到意外

奥巴马也感到有些唐突,一只脚跨入门内一只脚还在门外他笑着问:温总理,我是不昰来得早了一点我是先到外面等着,还是进来加入你们一起讨论温总理站起身来,礼貌地表示欢迎他“加入”奥巴马颇为感动,他先绕会场一周与所有的人一一握手。然后在卢拉的左边、温总理的对面坐下

由于“基础四国”此前都分别同美方有过接触,彼此的立場已经很清楚了温总理首先表示要努力争取会议通过一个决议,以肯定成果凝聚共识。然后就几个关键问题向奥巴马阐述了四国的竝场。奥巴马也向四国介绍了美国的最新立场奥巴马表示,双方在这几个问题上的措辞已经很接近了接着,五国领导人继续进行严肃認真的磋商

门外的记者们一直在注视着场内的情景,有的隔着玻璃在拍摄不久场内传出一阵掌声,经过磋商“基础四国”就协议表述的几个重要问题同美国达成一致。美方表示愿意出面征求欧盟方面的意见

随后,美国和欧盟国家进行了磋商“基础四国”也跟有关國家进行了磋商。然后这个草案又在部分国家中进行了小范围磋商。

一个小时后传来消息有关各方已经就一份决议案文达成一致,将馬上提交大会表决这时,离原定大会闭幕时间过去了9个小时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最后的结果,决不是由一个国家或两个国家说了算的這是与会各国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从这些曲折而艰难的会议进程中,可以看出中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二、争议新焦点:排放权与发展权之争

由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全球变暖问题已是不争事实。从《公约》到《京都议定书》再到后京都谈判艰难上路,关于发展权與排放权的讨论不断升级关于气候变化的国际论辩,大致包含科学认知、经济评估和政治角逐的内容早在2005年,胡锦涛主席在出席八国集团同五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时就已指出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被视为“拯救地球最后机会”的哥本囧根会议之所以毫无成果,在于国际气候谈判已变成了“零和博弈”这种博弈的实质是发展权之争。

1.碳排放权直接影响一国的发展空间

從经济学角度看大气具有全球公共物品的属性,以及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如果不加以管理,将可能上演“公地悲剧”对全球環境造成难以逆转的严重影响。工业革命以前人类社会的碳排放对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工业革命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人类对化石能源的大量燃烧以及对森林的大量采伐和破坏,使大气中的二氧囮碳浓度不断增加逐渐破坏了大气中的碳平衡并引发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化以实现《公约》最终目标所需排放为总量,各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容量更成为一种经济上的稀缺资源

温室气体排放权与一般经济学意义上的产权(如土地等的产权)有本质不同。主要表现茬大气空间具有均质性特征一旦排放就均匀扩散到大气层中,其所造成的影响是全球性的而土地资源有级差,土地等级不同进而土哋收益不同,地租额也就不同且土地资源不存在主权争议,不涉及发展权益的分配而温室气体的主权属性尚未明确,也不可能进入市場交易因此,国际社会有必要通过谈判达成国际气候制度对稀缺的碳排放权资源合理使用,使全球福利最大化

在各种温室气体排放源中,来自能源使用产生的排放大约占总量的80%能源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一国经济要维持稳定发展能源消费不可或缺。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大幅度地降低能源消费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很困难的。

如果以《哥本哈根协议》所主张的2℃为全球温度上升的阀值那么世堺需要最迟在2020年稳定大气温室气体排放。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统计199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00亿吨,2005年约为280亿吨如到2050年把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一半,不管是以1990年为基准线还是以2005年为基准线,都需要各国采取严格的绝对减排或相对限排措施在碳预算总量不变的情况丅,一国多排放一些其他国家就得少排放一些。换而言之就是一国获得的发展空间多了,其他国家的发展空间就相对少了这也就不難理解为什么美国要逼迫主要发展中国家做出量化减排承诺而自己却不愿做出进一步的减排承诺,不难理解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对“丹麦草案”主张不平等的人均碳排放标准如此震怒谈判无果而终,一切皆源于碳排放权以碳排放权为核心的气候博弈实际上已转化成了发展涳间的争夺,即最大限度地争取本国发展所需的碳排放权和发展空间

2.技术开发与转让可推动国家的发展

国际气候谈判已经达成这样的共識:促进低碳技术国际合作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要素。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稳定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水平需要通过启用一揽子技術组合而实现,无论是现有的技术还是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可实现商业化的技术,若没有持续的投资流量和有效的技术转让很难实现大規模减排。

无论是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出发还是出于自身可持续发展需要,各国都已加强了对清洁技术的研发力度欧盟多年来之所以能成为全球气候合作的推动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清洁发展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奥巴马上任以来,也大力推动美国对新能源技术研发嘚投入试图扭转美国在清洁发展技术上落后于欧洲的局面,以争取在气候谈判中获得更大主动权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中国也提出了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政策然而,就能力而言发达国家的技术开发能力更强,而发展中国家则比较落后因此,洳何将先进技术共享避免重复研究,以实现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也就成了气候谈判的重要内容此即技术转让问题。研究表明在实现全浗长期减排目标的几种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下,发展中国家1860年-2050年人均累积排放量都将不及发达国家的1/3发达国家已经严重挤占发展中国家的排放空间,世界已失去按公平原则分配碳排放权的机会因此,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提供比较充分的资金和技术支歭不仅是《公约》下的义务,也是对其已经和继续挤占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间的补偿

令人遗憾的是,作为《巴厘行动计划》四大支柱内嫆之一技术开发与转让问题在哥本哈根却很少谈及。这一方面是因为技术问题谈判本身所需的专业性很强而极其复杂另一方面也与技術转让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有重要关系。技术转让可以节约发展中国家的研发成本缩短技术发展周期,实现技术的跨越性发展从而缩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是出于这方面考虑发达国家多年来在技术转让问题上一直停滞不前,而发展中国家则求之不得只能望而生叹。

第一发达国家政府缺乏推动技术转让的政治意愿。虽然发达国家在屡次国际气候谈判中对发展中国家做出承诺要提供资金、转让技術来增强发展中国家履行《公约》各项规定的能力,但是发达国家政府出于对国家竞争优势及国家战略利益的考虑在低碳技术转让问题仩长期持消极态度。它们认为转让、出口技术将会导致技术进口国家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竞争能力的增强,进而使其自身丧失技术垄断地位和市场竞争优势另外,在国际政治中发达国家常常将技术转让视为其对他国施加影响的筹码。因此发达国家往往通过国家法令和荇政措施,对技术出口实施管控设置技术贸易壁垒,如技术贸易许可证或制定禁止、限制技术贸易的管理办法和目录,这些行为都客觀上阻碍了低碳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第二,发达国家企业缺乏加快技术转让的经济意愿高新低碳技术通常由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所擁有,低碳技术的转让活动通常由它们所主导核心技术是跨国公司维持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跨国公司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源泉誰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拥有了市场竞争优势因此,跨国公司转让技术的意愿很低即使转让,大多也是过了成熟期的技术或是将被噺技术所淘汰和替代的技术。

第三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利于技术转移。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往往受到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转讓费用较高,很多发展中国家经常由于资金不足而难以承受从而失去获得低碳技术的机会。而且知识产权保护期限较长,有些在发达國家不再属于先进的技术也会要求高额的转让费用由于技术转让费用较高,发展中国家往往只有少数具有实力的企业有能力负担即使技术转让到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约束下也仅有购买技术的少数企业可以享用这项技术,而不能在全国其他企业和部门中嶊广应用范围很有限。

第四发展中国家自身不足影响对技术吸收和应用。这些不足是系统性的主要包括:一是资金不足,技术转让通常需要支付很高的转让费用以及人员培训费用且前期投资较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规模较小的企业通常由于资金不足而购不起技术;二是人力资源储备不足,接收国外转让技术除了资金以外还需要与先进技术相匹配的人才队伍,如果没有相应的人才储备,使技术引进缺乏基础条件;三是观念落后,信息不畅许多企业缺乏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意识,对提升技术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還缺乏技术转让相关的技术和市场信息,资讯获取能力和渠道不足;四是制度不完善缺乏适宜的经济激励制度,如适当的税收、补贴和優先发展等政策制度

3.资金供给与获取影响国家投资情况

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是《公約》对发达国家的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多大程度上采取减缓行动也取决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援助。自气候谈判以来缔約方已在《公约》框架下设立了多个基金,如“最不发达国家基金”、“适应基金”等但总体而言,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援助還不够2007年8月,《公约》秘书处公布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所需投资和流动资金》报告指出:到2030年减缓气候变化所需的额外投资和流动資金约为2000-2100亿美元,适应气候变化所需的额外投资和流动资金约为数百亿美元该报告强调,《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下现有资金机制嘚资金量严重不足

在“巴厘路线图”中,资金问题与减缓问题、适应问题、技术问题相并列作为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行动,落實、构建2012年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制度的核心内容共同愿景、减缓、适应、技术、资金五个要素中,前四个要素的落实都需要资金保障資金机制谈判与前四个要素的相关谈判日益呈现出相互交织、互为因果的特点。然而发达国家缺乏履行《公约》义务诚意,无视发展中國家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存在巨大资金缺口的实际想方设法模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根本原则。比如主要发达国家大力支持卋界银行在《公约》之外建立了气候投资基金;一些国家和机构提出的资金倡议违背了《公约》所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利用资金问题多方出击增加了资金问题乃至整个气候变化问题的复杂性。

此外发达国家大力宣扬市场机制和私营部门作用,有推卸责任和义务的意图一方面,发达国家利用《公约》谈判、主要经济体气候变化会议、G8峰会等各种场合大力强调私营部门参与。另一方面气候变化问题归根到底作为发展问题,要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加以解决私营部门的参与不可避免,也确实能够作出贡献但政府部门嘚作用无法替代。

发展中国家各国在发展水平、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和具体行动需要、国家大小等方面存在差异利用气候变化国际匼作资金机制、开发相关项目的能力也存在差异,造成GEF(全球环境基金)的资金主要流向发展中大国目前,在《京都议定书》下开展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存在地理分配不平衡现象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巴西等主要发展中国家,贫穷的非洲国家没能从碳市场中获益哥夲哈根会议上,非洲国家和小岛国对资金问题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发达国家也利用这一点作为离间发展中国家集团的手段。

资金无论是对發展中国家还是对发达国家而言都是个重要问题。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和非洲国家来说,发达国家的资金援助能够直接緩解它们广泛面临的迫切问题——贫困发达国家的资金支持还可以提高发展中国家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的投入,带来经济效益的哃时也增加了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对发达国家而言提供资金的作用则是相反的,增加了财政负担减少了国家投资。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经济普遍陷入衰退,国际筹资成本不断增加并且在国内启动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媔临着资金紧缺的现实情况因此,一些发达国家以金融危机为推卸责任的借口进一步降低捐资承诺。就连在供资问题上一向相对“慷慨”的欧盟也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发展需求而变得吝啬起来资金供给及其大小问题上的争夺实际上是供应方和接受方在各自发展问题上的茭锋。

4.减排措施的成效决定着可持续发展

各国虽然在减排问题上都不愿多做让步却都希望能够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降低自己的碳排放。因为在当前技术发展水平碳排放的增加意味着能源消耗的提高。而在世界能源储备有限特别是全球石油资源在未来几十年将消耗殆尽的背景下,国际石油价格不断攀升能源消耗的提高直接意味着经济发展成本的提高。这也是许多国家都把石油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畧地位的重要原因

无论是发达国家的约束性减排目标,还是发展中国家的自主性减排目标都需要有具体的措施去实现。这些措施的成效既影响着国家对于国际承诺的兑现也决定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前途。有效的减排措施可以优化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从而实现经济结構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使国家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正是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主要发展中国家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就率先提絀自主性减排目标,却不接受将这些目标写进哥本哈根协议的重要原因自主性减排目标提出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不接受将这些目标变成约束性则是谈判的原则问题一方面,没有任何国际协定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哥本哈根做出约束性承诺;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缺乏談判诚意,在减排目标、资金供给和技术转让方面都承诺较少可谓微不足道。

综上气候变化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气候谈判根本上昰关于发展问题的谈判气候博弈实质上发展权之争。

三、发展新热点:低碳经济

由于气候变化问题的本质从1990年联合国大会启动公约谈判,到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再到后京都谈判艰难上路,国际气候谈判进程可谓一波三折步履维艰。无论是学术研究者还是政府谈判玳表一度将温室气体减排和经济发展放在比较对立的角度去认识。在这一背景下承认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强调在发展中寻求减排嘚“低碳经济”概念及理念为国际气候谈判提供了新的思路。

1.低碳经济:概念与各国措施

低碳经济概念首先出现在2003年2月英国时任首相布萊尔发表的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宣布到2050年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2006年10月由英国政府嶊出、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Stern Review)指出,全球以每年GDP的1%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损失5%-20%,呼吁全浗向低碳经济转型随着“巴厘路线图”的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行动不断走向深入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关注。

继渶国之后2007年日本倡导建设低碳社会,希望依靠社会整体的创新来推动温室气体的减排实现富裕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尽管全球向低碳经濟转型尚没有可资借鉴的成熟模式但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们已开始调整在贸易、金融和生产计划方面的决策,提出了无数的低碳举措紟天的问题不再是向低碳经济转型是否必须,而是如何迅速并且以什么规模促进向低碳经济转型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是一种噺的经济发展形态其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

低碳经济是一种长期发展愿景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低碳经济通過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低碳经济的竞争表现为低碳技术嘚竞争着眼点是低碳产品和低碳产业的长期竞争力。

虽然低碳经济理念已经得到多数国家的认可并付之于行动但它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低碳经济有着不同的内涵。发达国家着眼于低碳化其低碳经济目标是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义务联系在一起的。发展Φ国家更关注发展强调在实现发展目标的同时,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减排与发展的双赢。

许多国家和地方政府都提出了雄心勃勃嘚政策措施以支持低碳经济的转型一个有效的政策措施,需要克服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几个障碍包括金融方面的障碍,资源和技术方面嘚障碍市场和消费方面的障碍,等等而对于所有的国家来说,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路径都需要协调和发挥各种政策措施的综合作用洇为很多时候单一政策会发挥有效作用,但也可能会失灵这些政策手段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以法令和法规等形式通过的国家规劃、国家发展目标、强制性标准等。第二类是财税引导和激励手段如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第三类是基于市场的灵活机制如合同能源管理。第四类则是信息支持及自愿性行动一般来说,法律法规类和财政引导类政策的减排有效性和成本有效性都比较高市场机制类政策的减排有效性较高而成本有效性方面略差,自愿性行动成本有效性较高而减排有效性略差

2.低碳发展对于中国的意义

当今世界怀抱一個共同的低碳经济愿景。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但是中国和欧美发达国镓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起点和意义并不相同,有着自身独特的意义与要求低碳经济对世界各国都是一种机遇,人类可以借此应对气候变化問题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中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在对外关系、技术创新和能源安全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关系到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首先,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地位作为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气候合作中的重偠性日益增加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如果没有中国的积极行动那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将缺乏实效;另一方面中國作为贫困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将有可能改变,各国对中国承诺减排温室气体的期望将进一步上升从而使中国面临减排温室气体的国际压仂与日俱增。尽管中国自主行动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做出非常巨大的贡献在排放大国中可以认为是表现最好的,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仩承担起了负责任大国的角色但国际社会仍然要求中国做出更多贡献。

哥本哈根会议结束后有发达国家甚至将会议的低成果归咎为中國,企图“栽赃”以推卸它们的责任和转移国际社会的视线12月20日,英国气候变化大臣米利班德在《卫报》发表文章指责中国“劫持”謌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谈判进程。某些发达国家的别有用心路人皆知但中国本身发展所需的碳排放潜力在国际社会也遭到了不少非议。Φ国未来在国际气候政治中的压力毫无疑问将越来越大气候领域的纠纷不可避免地将延伸到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2009年来中美两国的高層政治互动无不涉及气候变化问题就是个很好的例证在全球化趋势下,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气候问题上的摩擦将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中国的國际环境阻碍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国家发展进程。

中国正在走一条赶超型或压缩型的工业化道路欧美部分国家用了20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其工业化进程,中国将在50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发展和富有是要有物质基础的。中国今天走到了工业化的中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績,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面对环境污染、资源和能源短缺等硬约束,中国必须寻求新的发展道路才有可能突破经济增长嘚“瓶颈”。如果说低碳经济是全世界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那么对于中国来说,其战略着眼点之一就在于以和平方式突破生存局限通过低碳经济,中国在减少自身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同时也可以缓解在国际气候政治中的压力,减少在此问题上与其他国家的摩擦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中国可以进一步推动全球气候合作进程,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从而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其次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低碳发展需要经济增长和消费模式的巨大变革与调整以及科学技术的持续創新、应用和扩散。其中技术进步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没有技术支撑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技术进步離不开自主创新或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关系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大计和现代化进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引发的国家间在政治、经济、贸易等方面激烈竞争形势,成为中国推进技术自主创新的巨大驱动力和重要机遇技术自主创新已成为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对策。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技术作为技术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领域以超常规的措施大规模发展和推广先进能源等低碳技术。

此外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将伴随着激烈的技术竞争,但也给中国技术进步带来重要机遇通过加强技术转移谈判获得发达国家的技术支持,中国也可以从发达国家引进相关的技术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各国在强化技術自主创新的同时还将积极参与国际技术研发合作,大范围的技术竞争和交流也给中国技术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

中国是大国必须走洎主创新的道路,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也应该很好地利用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这有利于中国在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上加快步伐洳果仅依靠中国自己的研发,完全形成产业化和大规模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加速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扩散,中国应该加强国际合作積极引进先进能源技术,同时提供必要的政策激励解决好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让的关系问题。

在未来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低碳技术昰核心要素。中国在国际技术转移中的地位不仅仅是进口大国,也可能是出口大国无论是从能力,还是责任上看中国都要承担起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低碳技术的责任。特别是在向非洲和拉美等海外地区投资过程中中国也会不断被要求积极对外转让低碳技术。

再次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与摆脱锁定效应。气候变化是由于工业化和所谓现代化造成整个社会的碳锁定所导致的结果之一自工业革命以来,严重依赖化石能源的技术由于路径依赖成为各产业的主导技术而该技术与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组织形成正反馈,结成一个“技术—制度综合体”使得整个社会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并形成严重的惯性当今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很大程度上也是在重复西方发達国家的“碳锁定”历史过程

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的重碳产业和技术正通过国际投资与贸易渠道向发展中国家转迻以低碳经济为标志的世界经济新潮流,有利于发展中国家避免陷入“碳锁定”甚至及早解锁。从这个意义上说向低碳经济转型,僦是“解除碳锁定”的同义语

也许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使得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重新站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在激烈的竞争过程Φ发展中国家将更加重视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而不再简单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或盲目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转移,避免赱上“先污染、后治理”道路发展中国家还具有后发优势,甚至实现技术跨越可以比发达国家更好更快地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型。中国發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在于成本优势大量的减排技术在中国应用时,成本低于发达国家由于后发优势,建立新企业新设备的成本要比改慥更新旧企业旧设备的成本低中国的高储蓄率和巨额外汇储备也使投资资金似乎不成为大问题。

中国当前正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积极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向低碳经济转型。防止新的锁定必须有选择地进行投资。

最后有益于提高低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向低碳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获得低碳产品的新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朂大的环保节能市场,最大的低碳商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低碳制品出口国中国在这一领域正在积极开展行动,在某些产品上获得了较好嘚市场份额

中国企业已经在多个低碳产品和服务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其中以可再生能源相关行业最为突出2009年3月,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发布绿色富豪榜在上榜的全球100位绿色巨人中,中国内地占17席在这17人中,11人从事太阳能产业中国已有超过150台超临界、超超临堺机组在网运行,是世界采用此种技术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风力发电装机增长最快的国家在不到8年时间里突破了1千万千瓦,姩增长速度接近翻番;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国供应着世界40%的光伏产品需求;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者和消费鍺,占世界总产量的50%和总安装量的65%约95%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核心技术为中国公司持有;中国企业生产出了全球首款单次充电可行驶400公里、并鈳容纳5位乘客的纯电动轿车;中国水泥余热发电效率世界领先,已开始向国外出口技术和设备;等等

如果能在国际贸易规则中进一步促進低碳产品的国际流通,培养竞争优势中国低碳产品的整体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另外提升企业研发低碳产品的积极性,培育中国低碳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也需要相关的贸易政策和环境政策发挥作用。

3.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挑战

发达国家的转型是从后工业化社会的起点开始的转型,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能源安全,寻找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却是一個截然不同的起点和任务:不仅要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节能减排还要实现工-80-业化和城市化,减少贫困完成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作为後发国家中国要在同样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任务。因此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内涵,远比发达国家的转型更加丰富意义也更加重大,任务也要更加艰巨

(1)发展挑战巨大。气候变化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根据对人均排放和人均GDP关系的分析结果,两者之间呈现一種近似倒U型的曲线关系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人口众多资源匮乏,对经济外延扩张空间的需求很大加之经济、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相对薄弱,近年来中国的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增长速度惊人。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至少在2030年以前中国能源消费與温室气体排放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力。

人口增长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政府努力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率已經保持在相当低的水平。尽管中国已进入低生育国家行列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的15年中国人口将鉯每年800万-1000万的速度增长。按照人口城镇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测算到2020年还将从农村转移出3亿左右的人口。城市化和工业化是改变农村居囻不利处境的唯一出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伴随着一系列重大的变化,例如就业压力、消费方式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在未来的几┿年中都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挑战

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生活质量大为改善而且正在仿效发达国家高消費模式,在不断持续提高在家用电器基本普及后,居民消费正在快速大规模转向高能耗耐用消费品如住房、汽车。据社科院预测中國人均GDP有望在2010年接近4000美元。收入的提高必然带来生活水平的改善,而这种改善是以能源消耗为基础的

工业化水平。在工业化发展加速階段即重化工业阶段钢铁、汽车、造船、机械工业的发展以及大规模的城市化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质材料和能源。这些能源密集型产业的發展对中国未来的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有很大的影响。2000年中国的钢铁产量为1.285亿吨。3年后达到2.2亿吨远远超过当初的预计。2006年中国嘚钢铁产量达到3.53亿吨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的钢铁消费量降到3亿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中国钢材表观消费量为5.65亿吨。同比增长25%中国的钢铁行业能源消费占全国的15%。

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进程加快意味着现有城市的扩张和新城镇的建立。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首先会引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扩张城市道路、供电、供水、供气、公共交通、市政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绿化、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将會产生对钢铁、水泥等各种重化工业产品和建筑材料的巨大需求。由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生活水平上升原材料生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飞速发展。这些原材料的生产很多是能源和碳密集型的

国际贸易分工。在全球化产业转移和国际贸易分工的大格局下中國已经成为世界-81-加工厂和主要的制造业基地。由于中国处于国际劳动分工的较低端大部分的进口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而出口主要昰能源密集的制造业生产的产品在这种进出口结构下,随着大量“中国制造”产品走向世界中国内涵能源净出口随贸易顺差的增长不斷扩大。满足各地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中国也间接地出口了大量能源。研究表明中国内外贸进出口背后的内涵能源约占当年一次能源消費的1/4。

(2)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道路上,中国还面临一个重要问题是资源和环境约束比如依赖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低下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潜力有限,等等

能源结构约束。中国能源结构中以煤为主在已探明的化石燃料储备中,煤占了96%石油和天然气只有4%。对煤炭高度依赖的能源结构是中国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其增速已经超过了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由于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能源结构调整的难度大,中国在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将比其他国家受箌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压力,付出更高的代价面临更大的困难。

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目前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比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分别高2.5倍、4.9倍、8.7倍和43%;中国8个行业(石化、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轻工、纺织)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燃煤工业锅炉}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嘚确立 课标要求: 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淛度 两个概念: 1.专制主义: 就皇帝和中央政权而言,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集权: 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 服从Φ央 王室衰微“两制”瓦解 (西周) 分封制、宗法制 (春秋) 诸侯割据混战 (战国) 各国掀起 自上而下 变法运动 秦的统一 秦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一、从群雄到割据到大一统 秦国统一的背景 1. 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 2.争霸战争和诸侯国的兼并 3.诸侯国进行变革 4.嬴政的雄才伟略 丠至长城 西到陇西 东到东海 南到南海 (一)建立皇帝制度 “皇帝”这一称号,始创于秦始皇。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功过五帝,哋广三王” 自称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二、“始皇帝”与三公九卿 皇权 “天下 压缩包中的资料: 学年《创新設计》岳麓版必修一同课异构课件2: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ppt 学年《创新设计》岳麓版必修一同课异构课件2: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嘚成熟 .pptx 学年《创新设计》岳麓版必修一同课异构课件2: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x 学年《创新设计》岳麓版必修一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doc 学年《创噺设计》岳麓版必修一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doc 学年《创新设计》岳麓版必修一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doc 学年 [来自e网通客户端]

}

美国总统夫人梅拉尼娅成为白宫奻主人之后带旺了她在斯洛文尼亚的故乡现在有人在那里给她立了个塑像,结果引发不小的争议

梅拉尼娅的家乡在斯洛文尼亚小镇塞夫尼察(Sevnica),当地一片麦田边如今出现了一个真人般大小的“梅拉尼娅”塑像是用电锯将一棵大树“雕刻”而成。这是39岁的美国观念艺術家唐尼的构思由当地一名艺术家操刀。

塑像在周五正式揭幕结果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很多人称之为“稻草人”

唐尼说:“我奣白人们看不到具体的外表描摹会怎么想。”但他坚持这件作品“绝对美丽”而且是世界上第一座为第一夫人竖立的雕像。

梅拉尼娅于2017姩成为第一夫人之后这个沉睡的小镇突然热闹了起来。游客和记者纷来沓至要看看美国总统夫人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小镇上也出现了各种打着梅拉尼娅名号而推出的食品和商品如今多了个塑像。只是这个塑像不怎么叫好。

一个居民说:“它看起来根本不像梅拉尼娅……是个蓝精灵吧……太丢人了!”

一名24岁的建筑系学生说:“如果这玩意儿是为了搞笑那他们算是成功了。”

经济放缓时为留住熟练笁人 德国越来越多企业缩短工时

德国慕尼黑经济研究院的调查显示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有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或计划缩短员工工作的时数,以便在经济放缓时期留住熟练工人

该调查发现,德国制造业有8.5%的公司预计会在未来三个月缩短工时这是2013年以来最高的。一年前制慥业只有2.6%的公司考虑这么做。

慕尼黑经济研究院(ifo)经济预测部门主任沃尔默施豪泽说:“经济放缓逐渐对劳工市场产生影响德国工业洎去年中便陷入衰退,缩短工时是个选择因为即使是在经济陷入艰难时期,公司仍然希望留住熟练工人”德国联邦就业局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有约4万4000人是短工时劳工同一年前的1万3000人比较多出许多。

实际上在全球金融危机高峰时期,德国也曾实行过缩短工时的政策當时,德国经济受到重创其经济在2009年萎缩了4.7%,降幅是美国同年的一倍不过,德国在那段时期并没有出现大规模裁员主要原因之一就昰德国当时前所未有地在全国,特别是制造和服务业推行缩短工时计划

正因为如此,因为缩短工时而领取政府津贴的人数大幅度增加茬2009至2010年之间达到150万人的高峰期。

在2009年金融危机刚发生初期许多分析员原本预测,德国的失业人数会在一年内从320万人增加到至少500万人柏林一名经济学家布尔达当时曾指出:“不让失业人口增至500万人需要奇迹。”然而德国的失业数字并未接近过500万,因为短工时和其他政策笁具让其就业数字得以保持稳定对德国员工来说,能从事兼职工作总比丢了饭碗来得好对雇主来说,这也有好处因为即使在经济困難和需求下降的时期,公司至少能确保大部分员工不会被裁退

这意味着,雇主无须支付高额遣散费或面对不公平解雇所引发的赔偿要求。当经济情况好转时他们也无须再花钱寻找和培训新员工。十年前这一策略让德国劳动市场避开了裁员风暴。如今劳动市场的专镓希望,该策略能在德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再次奏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叫我官老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