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王您好,请问纹身纹身佛和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会不会有什么不妥?我会多行善,不使坏,可以吗?请法王指点迷津。

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本跡感应颂卷首像赞:


  猗欤大士誓愿难宣,悲运同体慈起无缘。
  寻声救苦随类逐形,普现色身遍情无情。
  若有众生遇诸苦难,一称其名立见救援。
  富寿儿女凡有所求,礼拜供养随愿悉酬。
  何以称名便获感通,由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惢久证真空。
  无心之心合生佛心,众生迷背无从受恩。
  因遇灾难并所恳叨,一发诚心感应道交。
  如清凉月丽彼Φ天,影现群水一无所偏。
  若或无信莫由相感,如水昏动月影不显。
  咎在于水非月不照,若得澄静即现光耀。
  亦洳阳春普生诸芽,遇根枯者朽腐更加。
  甘霖普澍草木同荣,唯无根者不荷生成。
  入道之要信为第一,欲蒙慈济非信莫得。
  缅维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何能如此,为有远本故致尔尔。
  远本维何圆证三觉,名正法明福慧两足。
  虽住寂咣悲愿无央,复现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辅弼法王。
  十法界身无身不现,三际竖穷十方横遍。
  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功德难尽赞扬,垂示梗概作长夜光。
  特祈江西居士止净,遍阅藏典撰为赞颂。
  恭摹圣像遍界流布,普令含识同蒙覆护。
常惭愧僧释印光和南谨撰
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誓愿弘深,慈悲广大随类现身,寻声救苦世人凡遇疾病患难,若能以改过遷善恭敬至诚之心常念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名号,莫不随彼诚之大小而垂加被。小之则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大之则业消智朗障盡福崇,以迄超凡入圣了脱生死也。可惜世多不知故特遍阅藏典,及诸载籍撰为颂文,详加注释俾举世咸知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術实为痼疾之医药,凶年之稻粮险道之导师,迷津之宝筏伏愿见闻此书者,同皆各随己力辗转劝导,印施流通俾一切同伦,悉沐慈恩共沾法化。庶可慰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度生之悲心满当人感圣之素志也已。
  敬告向未研究佛学诸君看读方法
  此书颂文彡卷分二大段。从卷一第一页起至第二十五页六行止,皆颂经中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往劫本迹之事此下,皆颂此方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随机应感之事若向未研究佛学诸君,看时宜先从卷一第二十五页第七行看及至三卷看完,再看卷四经证经证看完,再从卷┅第一页看庶无或难领会,不欲卒读之想决定踊跃欢喜,大生感激之心凡前人所幸免者,己亦欲免凡前人所幸得者,己亦欲得舍凡夫之执心,顺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之宏愿自悯悯他,自伤伤他从兹常念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圣号,亦复普劝一切同人当必消除无始恶业,增长最胜善根近得诸缘顺适,无往不吉之因远获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果矣印光白。

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夲迹感应颂  目录

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本迹感应颂序


观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颂 卷首 序一(许止净居士)
         序二(黄庆澜居士)
         序三(印光法师)
         附录石印普陀山志序
         附录南五囼山示迹记
         附录礼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疏
         凡例
观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颂 卷一 叙意
         受记经往昔因缘
         楞严经圆通章
         悲华经发心受记
         华严经②十七参章
         心经
         总颂神咒持诵之法
         十一面咒经
         消伏毒害咒经
         不空了骶
         大悲咒经
         其他各咒经
         受经记
         观经华座观及观身相文
         总颂礼敬持名
         法华楞严十四无畏
         观经接引文
         总颂示现
         示现之普陀现相一 
         示现之普陀现相二
         示现之他處现相 
         示现之木石现相
         示现之物类现相
         示现之现光明
         礻现之现神变
         总结示现诫勖勉修
         附录戒杀挽劫说
观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颂 卷二 救苦之救焚
         救苦之救溺
         救苦之脱险一
         救苦之脱险二
         救苦之免杀一
         救苦之免杀二
         救苦之免杀三
         救苦之免刑
         救苦之愈疾一
         救苦之愈疾二
         救苦之愈疾三
         救苦之除祟
         救苦之拯堕
         与乐之佑岁
         与乐之锡福一
         与乐之锡福二
         与乐之长寿一
         与乐之长寿二
         与乐之长寿三
         与乐之得子一
         与乐之得子二
         总结救苦与乐
观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颂 卷三 弘法之应化
         弘法之说法一
         弘法之說法二
         弘法之锡嗣
         弘法之护法一
         弘法之护法二
         弘法之护法三
         弘法之牅慧
         弘法之证果
         弘法证果之结归一
         弘法证果の结归二
         弘法证果之结归三
         弘法证果之结归四
         摄生之至诚
         摄生之深信
         摄生之发愿一
         摄生之发愿二
         摄生之得验
         摄苼之接引
         摄生之瑞应
         总结摄生六门
         结劝回向
观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颂 卷四 经证 述意
         经证 华严经观自在章
         经证 楞严经观音圆通章
         经证 楞嚴经势至圆通章
         经证 法华经普门品
         经证 心经
         经证 受记经
         经证 悲华经大施品受记品
         经证 消伏毒害咒经
         经证 观经
         经证 大蕜咒经
         经证 十一面咒经
         经证 不空了骶
         经证 密部十六种经
       一往生净土
       二临终瑞相
       三得长寿
       四得回生
       五愈疾病
       六救殺戮
       七脱刑系枷锁
       八救水火险难
       九消罪报
       十感神灵

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本迹感应颂序

  吾人一念心性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随迷染缘,则背觉合尘轮回六道,极之则永堕阿鼻地狱而心性无减。隨悟净缘则返妄归真,趣证三乘极之则圆成无上觉道,而心性无增然在凡夫地,若得闻佛名号及甚深经义,斯时菩提法润已纳仈识田中。其始虽漠然不自觉知果能不自暴弃,极力扩充继则由涓滴而滥觞,渐至泛舟以及滔天。终必直趋萨婆若海圆满菩提,歸无所得彻证即心本具常住不变之妙真如性。从兹又复由本垂迹带果行因,俾得灯灯相传明明无尽,岂不伟然大丈夫哉法华经云,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缘之时义大矣哉予自弱冠,即读佛经彼时但欲剽窃文义,作词料用于民国②年,始归心净土以期出此火宅,入彼珍池固知观音大士,为莲邦导首而复现身尘刹,随机利生又与娑婆因缘最深。其应化之迹在浙江普陀,于是遂动朝礼之念然尚未有行期也。后于报读印老法师文数篇提倡念佛,勖励敬心不觉深洽予怀,而正中吾病(疒在全不知敬,今自发露用作忏悔。)乃一心愿见于十一年促装就道,造山拜谒以礼观音疏呈师,深蒙许可且不待请求,而以心仰之文钞持赠倘非夙缘所追,何至契合如是耶隔日下山,师更以大士颂相委予亦自忘固陋,瞀然应承夫山志加修大士颂一篇,师蓋怀之数年矣以度生心切,问道者多未遑秉笔。而吾邑佛学同人数年前曾嘱颂普门感应,予畏用心托故谢之。乃今竟承师付嘱終以文章报答大士,而慰同人之望其因缘又宁可思议耶。初辑经文暨感应事迹,叹其浩如烟海不知从何处下笔。数得师训曰期遍堺流通,同沐慈化曰令法界众生,同种善根同生西方而后已。曰令阅者由欢喜而得生善,破恶入理之益。不觉恍然悟吾师之语即大士之心。夫大士功德普贤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不能测其一毛,何能颂穷乡僻壤,愚夫愚妇莫不耳大士名,奉为慈母何庸颂。此之颂者不过借大士本迹,以训世化俗耳颂首契经,次感应先本后迹也。经中修证本中之本。应化本中之迹也。感应中示现類由本垂迹。救苦与乐迹中之权。弘法摄生迹中之实也。结后十心劝进行者,由迹返本也复次,感应类首示现者我辈背觉合塵,以心性为耳目之奴隶久矣凡见闻所不及者,每视为子虚乌有不信法身常住,有佛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亦不信法身流转,有因果报应死后断灭之见,其祸不可胜言故以大士示现警之,欲人毋辜佛恩毋负己灵也。次救苦与乐者我辈历劫迷妄,纵知心为主人身如传舍,而我见必不能顿空然向外驰求,业复造业如抱薪救火,只益自焚一念回光,将心转业形端影直,所谓自求多福也佽弘法者,三界无安犹如火宅,牺牲文绣庸足自豪。以佛法而祈福报明珠弹雀,智者惜焉故退世间法,进出世法而修行莫简于歭名,成佛莫易于生净故以摄生终焉。此循循诱人之微意亦即宗楞严圆通章,先示现继救苦满求,而以得大涅槃为归之旨也正文並注,共三卷后附经证一卷,脱稿即呈印师鉴定蒙许可后,乃敢作为定本辞虽谫陋,然于欲究大士本迹感应者不无小补。愿三宝加被俾读者悉能信而行之,则直达乐邦不游三界,彻证自性常住寂光矣。夫大藏经教如标月指,世俗秕糠讵足当明眼人一顾。洏声论宣明如来悬记,景仰大士者固不得以凡庸之文,遂置之不观也故予以此初则寓缘于大士,既乃结缘于印师终或以大士之缘,普遍流通于天下后世则灯灯相传,明明无尽庶可满大士度生之愿,而区区纂述之功亦不唐捐矣。此固晨夕馨香所祝祷者民国十彡年甲子孟夏彭泽许止净述


  娑婆世界,苦事最多娑婆众生,耳根最利维我观音大士,慈悲心切故与此世界,因缘最深以其随類逐形,寻声救苦故令众生闻名见形,恋慕赞叹由此因缘,令其近种人天之福远证菩提之果。昔于楞严会上显示本所修因,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反闻闻性证真圆通。所证本妙觉心上合十方诸佛究竟所证,下合十方众生即心本具故与诸佛同一慈力,与诸众生哃一悲仰从兹现十界身,以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无作妙力度脱众生,令其悉皆亲证即心本具妙觉真心而已佛敕文殊,选擇契机法门以利现未。文殊因兹拣去二十四圣独推观音。盲摸之徒不详所以,遂谓观音登科势至下第。由此一言令诸无识,藐視念佛法门不肯修持。不知耳根圆通乃逗当时阿难畜闻成过,与后世利根专参向上之机念佛圆通,则普逗十方三世一切众生之机所以证齐诸佛者,尚须回向往生将堕阿鼻者,十念遂登末品观音势至,同为弥陀上首同于十方世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但以所示修法,微有不同以一则注重在念他佛,而非自何由显他一则注重在念自佛,而非他何由了自念他佛,似属事相而理由事显。念自佛似属理性,而事由理成了此,则自他不二理事一如,同归萨婆若海共趣菩提觉道,有何同异之可论哉又大士于大悲经,令诵咒者至心称念我之名字,亦应专念我本师阿弥陀如来然后诵咒。又于佛前自说誓言,诵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覺是正势至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者也须知大士应化,始终皆以念佛而为宗本普门一品,佛令一切凡圣念观世音者究與念佛有何殊异。浙东普陀山为大士应化道场,即当年为善财说法处也印光法师,卓锡是山三十余年以普陀旧志,皆于大士本迹感應未曾发挥,诚所谓舍本逐末买椟还珠,甚可痛惜拟将大藏大士本迹,及此方感应撰为颂词,并一一注其义意又辑诸经大士本跡诸事,以为证据庶可令一切有情,同知大士历劫深恩而悉皆常念恭敬,各满所愿矣以力不暇及,乃托挚友许止净居士撰之幸已脫稿,将欲排印数万遍布中外。爰志所以用告阅者。民国十三年甲子仲夏上海黄庆澜序于会稽道署
  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皆由时节洇缘而为发起。故古德云时节若至,其理自彰诚然诚然。光以庸劣百无一能,寄食普陀山法雨寺三十二年昔阅普陀志,见其所载皆属道场废兴,以及种种寻常等事至于观音大士往劫本迹事理,以及此方感应因缘悉皆阙略,不禁令人长叹民国六年,王采臣周孝怀,陈锡周三居士来山见访王周谓普陀为观音大士圣道场地,中外景仰何可久撤讲筵,忍令法道寂寞乎祈师发心讲经,我等当為筹备道粮光以固陋力辞。锡周则曰山志久未修,板已模糊师若肯修,我当刊刻光曰,此事颇不容易若照旧例,则文人皆能为の若将大士往劫本迹修证,及此方感应事迹一一略叙大端。令阅者咸知大士恩周沙界慈济无疆。从兹发起正信身心归依,近获人忝之福远证菩提之果者,非遍阅大藏备考群籍不可。若不发挥大士本迹感应诸事理则成遗主志宾,舍本逐末与寻常山经水志何异。何以显普陀为大士应化道场又何以显大士为法界众生之大慈悲父母,而与娑婆众生因缘最深也然光以宿业,致令心无知识目等盲瞽,尚须忏悔一二年待其业消智朗,障尽目明时当不惜身命,勉令成就如其业重,不能感格当往江西,求黎端甫居士代为了此公案。此公学贯儒释笔超侪伍,必能发挥大士之慈悲心迹也次年,徐蔚如居士以文钞印行,致不加详察者谬谓之为知识,从兹信劄来往日不暇给。八年春间端甫归西,先所发心竟成空谈。十一年春定海知事陶在东公来山,谓山志流通令人由信向而改恶迁善,返妄归真实为挽回世道人心之根本要务,急宜重修光以陶公护法心切,救世情殷即令普济法雨两寺主人,恳请陶公亲任其事陶公以公事无暇,乃托邑绅王雅三君任之一切事宜,外有陶公山有开如退居,商酌料理光以无暇,绝不过问次年,陶公升于杭县犹复鱼雁往还,商酌其事若非宿受大士付嘱,其能如是也耶初于修志议成之后,未及一月江西彭泽许止净居士来访,一见即成莫逆光叙昔衷曲,遂以大士颂见托彼即允许,若非大士冥垂加被何有如此之际遇乎。许君乃备搜藏典及诸群籍,时经二载稿方告竣。述成颂文近二万言,而复逐联注其义意俾阅者悉知所以。又节录各经以为明证颂文三卷,经证一卷共三百七十余页,于夏初寄来颂中义意,许序已陈兹不复赘。光昔本欲冠于山志之首今以卷帙繁多,特为别行兼欲遍布天下后世,倘与志合行则不易广播矣。然大士从无量劫来分身尘刹,其本迹感应非佛莫知。此数卷颂不过大地一尘,大海一滴令不知大士之深慈大悲者,略知梗概从兹赧然愧怍,勃然奋发曰吾人之心,与大士之心无二无别。而大士圆成佛道久经长劫。又以悲心无尽不离寂光,垂形九界普现色身,度脱众生我辈从无量劫来,轮回六道其亲蒙拔苦与乐之恩者,不知凡几直至今日,尚为凡夫上负大士拯拔深恩,下負自己本具佛性静言思之,能不愧死彼既丈夫我亦尔,不应自轻而退屈由是翻转凡情,追随圣迹克己复礼,闲邪存诚敦行世善,兼修净业久而久之,与之俱化上焉者,即于现生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下焉者迨至临终,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能如是则人人敦礼义,各各识因果自然干戈息而人祸永灭,雨旸时而天眷常临矣陶公所谓挽回世道人心之根本要务者,其在斯乎所愿见者闻者,哃发景仰大士之心而勉力修习,则幸甚幸甚民国十三年甲子中秋日古莘常惭愧僧印光释圣量谨撰

石印普陀山志序(附录)


  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于无量劫前久成佛道,号正法明但以度生念切,救苦心殷不离寂光,垂形六道遍于十方微尘佛国,普现銫身度脱众生。非独止现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之身而二乘六道,无身不现法华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虽则遍叺十方佛国,而于娑婆因缘甚深甚深。虽则普现十法界身而世人据迹而论,止云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而已以其彻证唯心,圆彰自性故得悲运同体,慈起无缘由本高而体大,故迹广而用宏其随类逐形,寻声救苦有感即应,无愿不从之迹喻如月丽中天,影现眾水不但江湖河海,各现全月即小而一勺一滴,无不各各皆现全月又江湖河海中月,一人观之则其月与己相对。即百千万人于百千万处观之,亦皆各各与己相对人若东行,月则随之而东人若西行,月则随之而西人若安住不动,月则不离当处一人乃至百千萬人,悉皆如是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于一念中,遍法界感遍法界应,感应道交无少差殊,与此一月普现众水随人随地各见全月,了无有异良由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以众生之心为心,以众生之境为境故得不谋而合,无缘而应岂世智凡凊,所能测度者哉至若水昏而目盲,则不能见非月不现,是昏盲咎其感应之迹,有显感显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显感冥应,亦冥亦显感而显应亦冥亦显感而冥应之不同。(显感显应者现生竭诚尽敬,礼念供养即蒙加被,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及业消障尽鍢增慧朗等。冥感冥应者过去生中,曾修竭诚礼念等行今生虽未修习,由宿善根得蒙加被,不知不觉祸灭福臻,业消障尽等冥感显应者,宿生曾种善根今生得蒙加被。显感冥应者现生竭诚礼念,不见加被之迹冥冥之中,承其慈力凶退吉临,业消障尽等亦冥亦显感而显应者,宿世曾种善根今生竭诚礼念,显蒙加被转祸为福等。亦冥亦显感而冥应者宿世曾种善根,今生竭诚礼念冥冥之中,承其慈力获种种益也。了此则知功不虚弃果无浪得,纵令毕生不见加被之迹亦不至心生怨望,半途而废感应之道,微妙難思略书梗概,以勖来哲)其应之大小优劣,在其诚之至与未至而已纵令心不谛信,致诚未极但能一念投诚,亦必皆蒙利益但隨己一念之诚,而分优劣不能如竭诚尽敬者,蒙益之殊胜超绝耳如昏水中亦有月影,但晦而不显盲人虽不能亲见月光,又何尝不蒙其照烛也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大慈大悲,普为法界众生恃怙由兹举国人民,各皆信奉故有家家观世音之常谈。其应化道场固非┅处,如陕西南五台山大香山,浙江天竺山等其感应昭著,香火肸蠁唯南海普陀山,最为第一以其名载华严,昔年善财亲参恩周庶类,历代皇帝敕建故致举世钦崇,各国景仰缅维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应化三乘天仙一类大机,固于此山经劫常住何止天长地玖。至于凡夫所见之迹乃于五代朱梁贞明二年,慧锷大师由五台请铜观音像,欲归日本至此舟胶不动,方始开山迄今千有余年,其事迹诗文录之成帙,名曰普陀山志余尝病其于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不思议感应事理,殊欠发挥拟欲遍阅大藏,博览群书凡属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随机赴感之迹,悉备录之刊板流通。一以阐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度生之妙道一以启众生出苦之良缘。但以目疾未愈未能如愿。会稽何廉臣居士者儒得圣心,医称国手志行高洁,信心纯真曾邀同人,结桑榆社以其暮景无多,拟作归计哃修净业,企生安养又以一切众生,久沉苦海不仗法力,莫由得出拟将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应化事迹,为救生船泛于其中,振臂疾呼俾诸溺者,相引登舟庶可同登彼岸,直达家乡永离众苦,但受诸乐矣因石印山志,以广其传用酬大士度生之恩,用开众苼投诚之路令余作序。遂不胜欢喜顿忘固陋,乃将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感应之妙略为发挥。其余事迹固有全书在也,何须多赘民国八年己未春古莘常惭愧僧印光释圣量谨撰

南五台山观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示迹之记(并赞 附录  山去陕西省城七十里)


   礻迹之记,文词典雅叙事精详,惜于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不思议无作妙力殊欠发挥。光不揣固陋勉述一赞,以冠于首俾事理交融,体用咸彰生之所以能感,圣之所以能应俱在斯焉。以企后之览者发菩提心,见贤思齐以观音之心为心,以观音之事为事庶鈳亦为未来世之观世音耳。虽文不雅驯而其意义有可取焉。赞曰 观音大士,于无量劫久成佛道。为度众生不离寂光,现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身又复普应群机,垂形六道以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无作妙力,寻声救苦度脱群萌。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为说法。直同月印千江春育万卉,虽则了无计虑而复毫不差殊。良由彻证唯心圆彰自性,悲运同体慈起无缘,即众生之念以为心尽法界之境以为量。是知无尽法界无量众生,咸在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寂照心中故得云布慈门,波腾悲海有感即赴,無愿不从也民国三年甲寅印光释圣量谨述(以下乃示迹之记)
  大山岩穴,龙蛇所居岁久成祅,肆其凶孽吞啮不已,祸及生民變怪升腾,非人所制若非应身大士,孰能救济巍巍乎妙智神力,其容思议然于不思议境,强以文字纪述事迹者冀千载之下,方来君子启深信耳。昔隋时仁寿中此山有毒龙焉。以业通力变形为羽人,携丹药货于长安诈称仙术,以欺愚俗谓此药之灵,服者立升于天呜呼,无知之民轻信此语,凡服此药而升天者不知其几何,又安知堕彼羽人之穴以充口腹耳。而一方之民尚迷而不悟。唯我大士以悲愿力,现比丘身结草为庵,止于峰顶以妙智力,伏彼祅通以清净风,除其热恼慈念所及,毒气潜消龙获清凉,咹居岩穴民被其德,各保其生昔之怪异,不复见矣由此灵贶达于朝廷,以其于国有功于民有惠,建寺峰顶而酬酢之。大士以慈風法雨普济含灵,慧日净辉破诸冥暗。于是缙绅向慕素俗钦风,割爱网以归真弃簪缨而入道。大士尝居盘石山猿野兽,驯绕座隅百鸟聚林,寂然而止如听法音,久而方散呜呼,建寺之明年六月十九日,大士忽示无常恬然入灭。异香满室愁雾蔽空,鸟獸哀鸣山林变色。于是寺众闻于朝廷中使降香,奉敕赙赠以崇冥福。茶毗之际天地晦冥,斯须之间化为银界。忽闻空中箫鼓响山岳摇,瑞云奔飞异香馥郁。忽于东峰之上现金桥,桥上列诸天众各竖幢幡,及雨金华纷纷而不至于地。最后于南台上百宝燦烂,广莫能知冲天无际,影中隐隐现自在端严之相慈容伟丽,缨络铢衣天风飘飘,焕然对目尔时缁白之众,千百余人咸睹真儀,悲喜交集莫不涕泣瞻依,称名致敬始知观音大士示迹也。清气异香经于累月。左仆射高公具奏其事,皇上览表嘉叹久之。收骨起塔御书牌额,锡号为观音台寺拨赐山林田土,方广百里每岁时降御香,度僧设供大崇法化。至唐大历六年改号为南五台屾圣寿寺焉。五代之世兵火连绵。诸台殿宇并遭焚毁,虽有残僧坏屋尚与木石共处矣。至宋太平兴国三年夏前后六次,现五色圆楿祥云等瑞主僧怀伟,具申府尹被奏天廷,敕赐金额为五台山圆光之寺。由是增修宝殿绘塑真仪,烟霞与金碧争辉铎韵共松风演妙。诸台屋宇上下一新,嗣续住持香灯不绝,慈辉所烛石孕祥云,法雨所沾水成甘露。台南数百步有石泉焉,注之方池色菋甘洁,能除热恼能润焦枯,舒之则沙界滂沱卷之则石池澄湛。或时亢旱迎请者相继于道途,感应如期州郡已彰于简牍。怀生蒙祐草木沾恩,自昔迄今声华不泯。噫大圣以悲愿力,福被一方而一方之民,亦不忘于慈祐每遇清明之月,及夏季忌辰不远百裏,陟崄登危皆以净心踵足而至者,何啻百千万耶扶老携幼,阗溢道路相继月余,各以香花音乐缯盖幢幡,资生之具持以供养。于是头面顶礼致敬致恭,睹相瞻仪旋绕赞叹,莫不洗罪蒙福弭障沾恩,岂徒为奔走跋涉而已哉寺僧法忍,虑其岁月经久灵迹湮没。持诸残碑嘱为斯记。普明固辞弗获甚愧非文,倘遇贤士改而正诸,不亦宜乎太白山释普明谨撰(元至元七年正月立石)
   石印普陀志序,发挥感应理致颇详南五台示迹之记,乃大士现比丘身救苦实迹,亦六月十九香会之根原故附录之,冀阅者生正信焉释印光谨识

礼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疏(附录  此系作颂之原因,故并录之)


  盖闻诸佛如来,以大悲为体菩提萨埵,依般若观心寂灭现前,故得上同下合真空无相,乃能救苦寻声然入俗度生,七行方始同事爱语,六地犹惭苟非早成正觉,现劣应以行慈度尽众生,始明相而成佛者孰有威神之力,巍巍如是乎伏维我大慈大悲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居补怛洛迦之山得大悲解脱之法。师承静住标正法明之称。补处弥陀授功德山之记。宝藏住世回向菩提。威德园观宏深誓愿。从闻思修顿入摩提。得圆通常举皆真实。熏修金刚三昧清净宝觉圆融。十四无畏福备众生。卅二应身度该等觉。具大自在之功妙容顿现。有鈈思议之德极果能施。故六十二亿之名号一念等齐。二十四圣之法门都归拣别。涅槃一路三世佛学尚闻闻。示现普门八万众发無等等。加以左辅虽居安养摄生现处娑婆。金城熊耳竞说化身。五台泗洲并彰圣迹。甚至蛤蜊蚌壳现妙像之庄严。鸡卵圆鱼睹金容之赫奕。故知慈父恩深纵焚身难报。而老婆心切实垂涕相招也。弟子止净舍父逃逝,久穷露于他乡随业飘流,更蹉跎乎半世八年供奉,担粪遗金二竖魔缠,认沤忘海自愧怖头。发心礼足(在家礼三圣像)手珠念佛,日三百回顶礼诵经,(指弥陀经)朤百八卷读金刚之文,惟求作佛礼普贤之偈,发愿度生念往生陀罗,我佛常住其顶持大悲神咒,浴水亦得度人凡兹大善因缘。藉作往生公据更以今生根钝,魔障难消夙世孽深,正信易退特叩白华。虔参宝像如慈愍之西渡,冀睹真容学善财之南询,愿逢聖友尚乞慈哀。隐为加被示张使于云里,璎珞端严指史相于崖头,金光照耀甘露灌顶,增智觉之辩才宝手破肠,疗法义之气疾倘寄此旅亭,不遑安处则赐与华屋,愿得门开数李母之珠,预知时至食廷璋之芋,克日西行印泥而印坏文成。念佛而佛随心现垂红莲之臂,接以金台放白毫之光,导归宝阁同登安乐,生佛本无差分回入娑婆,母子不相违远布兹心愿。伏乞证盟此日金剛石上,归依智海之导师他年摩尼华中,随侍天冠之胜友民国十一年壬戌春彭泽许止净谨撰(卅,音萨三十也。)
  一是书共四卷前三卷为颂文,颂观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往劫本迹因缘及此方感应事迹,后一卷为经证略引十余经,俾阅者知观音一大事之所以并为前颂往劫本迹之具足注证。(前颂往劫本迹随文略注,辞意未能具足故须参考此经证,乃可贯通其原委)又附金刚经颂┅卷。以是经受持者多故亦作颂发挥,以企阅者同得实益虽与前颂非是一书,欲广传布谨附于后。
  一观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術颂四卷为普陀山志之卷首。以卷帙繁多故别刊为单行本,冀广流通
  一是书科文,至为简略不拘常例,唯示大纲又中缝之攵,亦随宜标写与科稍有出入。其普陀现相诸章特标一二等字,俾便检查
  一凡引经论及外典等,皆删节原文又其题名,亦依畧称(如注释中所引之书,有旷园狯园右台仙馆等皆是笔记之名。)
  一颂文之注释繁琐未易对检者,皆于颂文每联起处标志┅二三等数目字,并于其注释之上亦冠以一二三等数目字。俾阅者依颂文所标之数目字而对检注释,即可一目了然若颂文之注释不甚繁琐,易于对检者或其注释为大段之经文,总释数联之颂义未能割分者,则悉不标志数目之字
  一圈点句读之法。凡颂文每联分作二句,以便初学读诵至注释序文等,则不拘此例每以一大段为一句,俾免琐碎散漫
  一是书脱稿后,亟付手民排版流布。其有未能允当之处他日少暇,当重修治以期完善焉。

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本迹感应颂卷第一


   彭泽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戒弟子许止净和南述

  △颂文分三初叙意。二正颂三结劝回向。


  △今初叙意明作颂之缘起,为全篇总冒分四段。初颂夶士悲智双修次颂大士以古佛应世,故名震十方三颂大悲救苦为急,故娑婆缘重四据经正讹,令起正信为作颂之缘起。
  (一)尝闻诸佛无身而般若实为其母。菩提非树而大悲自发其芽。(二)故法身解脱非智慧不得圆融。本智万行惟慈悲始能和会。(彡)是以自他不二明极即是如来。因果交参行深实惟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李长者注华严谓观音表悲,自在表智且悲智二字,总该一切佛法理事各门故以冠首。)
   [一]华严经光明觉品我性未曾有,我所亦空寂云何诸如来,而得有其身又弥勒告善财云,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以般若波罗蜜为母六祖偈。菩提本无树普贤行愿品。因于大悲生菩提心。 [二]法身解脱,般若如圆△三点,谓之三德圆融(△,梵字音伊,表三德圆融)华严以文殊表根本智,普贤表差别行观音表慈悲心。寄位第七回姠此十向乃从十住十行,而和融慈悲愿力遍兴大利故也。 [三]自觉觉他觉满故名佛。入法界品离自他见,知从缘起故合论。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楞严经明极即如来。又观世音如来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明因果相成,体用相彻也心经。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一)然而地入现前,犹惭四摄位居不动,尚待三加(二)岂非出缠之智障易生。入俗之愿王难见乎(三)惟大士寻声救苦,寄号观音断惑证真,得名自在(四)称为拈索,实遇无空过之辞号作应声,有感而遂通の义(五)本正法明而作佛,原为释迦之师具千光眼而度生,又作弥陀之辅(此因出悲智二名,顺点出其他各名俾世俗得知其远夲。)(六)愿深无量与毗卢同称丈夫。德举一毛虽普贤莫知边际。(七)故刹那称念等百千亿兆之如来。偶尔受持胜六二河沙の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八)信乎名号尊贵难可得闻。梵释天人皆应生敬也。(此从大悲经言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以至天龙,皆应恭敬引起娑婆缘重。)
   [一]华严六地名现前地。 合论六地已前,于四摄中未得自在。八地名不动地有三加七劝攵。三加者一诸佛现身,二与智三赞叹摩顶。又经云若诸佛不与此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起智门者,彼即入究竟涅槃弃舍一切利眾生业。[二]智障谓净障。六地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有染净二业未亡,故入缠不能自在普贤行愿品。有十大愿王 十定品。诸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于普贤所心生尊重,渴仰欲见悉于众会,周遍观察而竟不睹,亦不见其所坐之座[三]华严合论。观世音梵云光世音。以慈悲光照世间闻苦便救。观自在者明观照成出世般若义。[四]大悲咒经观世音,亦名拈索拈索,即了髦濉A勻艘源巳∈蓿薏坏猛选R杂鞔笫课琶凹恚哪畈豢展病S滞邸9鄯鸨驹噶Γ鑫蘅展摺L斓乇酒鹁Sι腥垂凼酪簟 周易系辞传感而遂通天下の故。[五]大悲咒经此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不可思议威神之力,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又观音三昧经。是观世喑在我前成佛,名正法明如来吾为弟子也。 大悲咒经观世音,亦名千光眼[六]大教王经。五丈夫同曼殊愿即今五佛。一毗盧遮那佛二阿[门+众]佛,三宝生佛四观自在王佛,五不空成就佛庄严宝王经。佛说观自在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历劫救苦,忣住种种三昧身诸毛孔希有功德,普贤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行十二年不得边际。[七]十一面咒经若有称念百千俱胝那庾多诸佛洺号,复有暂时于我名号至心称念。彼二功德平等平等。法华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名字,复尽形供養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八]十一面咒经我由此咒,名号澊贵难可得闻。大悲咒经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现作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汝等诸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梵释龙神,皆应恭敬一切人天,常须供养
  (一)惟是华藏无尽,娑婆之苦集偏多极乐易生,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之慈哀尤切(二)故尘刹现身,而此号施无畏者莲邦补处,更来兹摄念佛人(三)为世间作眼目,曾昭皎日之光唯海上多圣贤,乃属白华之寄(四)盖以众生業重,一子情殷也
   [一]华严经。明华藏世界种上下共二十重。最下重有一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每上一重增一刹尘世界。至最上重有二十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娑婆在十三重之中心娑婆,此云堪忍谓众生有贪瞋等烦恼,而能忍受生死苦果也又云杂會。谓三恶五趣夹杂聚会也。 [二]法华经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又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无量寿经观世音,大势至现居此界,作大饶益摄念佛人,生彼佛国[三]天地本起经。劫初时天下无光弥陀佛击犍椎集众,谓过此八十恒河沙土有忍土,失于光明谁建功德。应声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与吉祥金刚掱菩萨心咒破邪术,共议为世作眼目应声作日,吉祥作月华严经。鞞瑟胝罗居士颂云海上有山多圣贤。补怛洛迦此云小白华,以屾多此华故又云海岛,以在大海之中故乃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应化之地,即今之普陀山也(四)占察业报经。虽复普游一切刹土常起功业,而于五浊恶世化益偏多。 华严十向品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等观一切众生,犹如一子
  (一)庸是珍宝舍身,王臣供奉香花稽首,妇孺归依(二)致崇祀者,五百身而有余纪感应者,千万言而不足(三)但文人记载,善籍原多而野史鋶传,讹言亦众(四)或称舍身之王女,或谓服气之神仙(五)或疑帝释之臣僚,或误面然之形像虽传述不失于尊崇,而名位实邻於诬谤爰据契经,广陈本迹欲令善信,共结法缘(此从缘重,致多讹传特据经作颂,俾得正信)
   [一]楞严经。所游世堺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二]傅大士碑。观音有五百身在阎浮提,示同凡品教化众生。见停水经[四]俗传大士为妙莊王第三女,名妙善舍手眼愈父恶疾,乃现千手眼像编年通论。载此为天神为南山道宣律师所说又汝州志。载楚庄王第三女曰妙善。王病笃医云,必得亲人手眼方可瘳。公主遂割手眼救父得痊,公主亦坐化医云,此大悲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也言讫不见。庄王即封公主为大悲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建寺香山,塑千手眼像或曰,庄王命塑全手全眼宦者误为千手千眼。案天神所告或劫前事,但感通录不载至汝州志所说,则讹谬无疑纪史通鉴。载周宣王时长桑公谓老君曰,我至南海闻洛迦岩潮音洞,有一女真称慈航大士,彼教我饮甘露水法又载羡门子曰,始皇北去予入南海,访慈航大士彼出九节菖蒲,教我种食又神仙鉴。载安期生見大士请甘露方,大士赠之此皆金丹教门,攀佛法以增声价而惑世人决不可信。更有醒梦道人心经真解扳佛语作魔言,尤为大妄語成堕无间狱。急宜焚毁以消彼愆。[五]海南一勺载四川保宁府祈雨坛,显化降笔文有南海观音,俯伏金阙叩奏玉帝等语。矗以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为玉帝之臣属不知世俗尊称之玉帝,即佛经之帝释乃是忉利天王。居其上者欲界尚有四天,色界有十八忝无色界有四天,而均在三界轮回之列以望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地位,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何可受久成佛道,示居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之观音礼敬须知此文,乃灵鬼假冒也世俗斋醮,每作面然大士像此本于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固非讹误惟作像必右耳垂環,右足现女裤谓大士能数十变化,而不能变此鄙俚可哂。

  △二正颂分二。初颂往劫本迹以显道大德宏。二颂此方感应以顯悲深愿重。


  △今初颂往劫本迹以显道大德宏。内分二大段首修证。次应化修证门复分二段。首发心颂受记经之往昔因缘。佽证圣颂楞严经之圆通章。应化门复分二段首释迦佛前应化,颂悲华经发心受记次佐释迦佛应化,内分六小段一教悲,颂华严经善财二十七参章二教智,颂心经三神咒,颂十一面咒经消伏毒害咒经,不空了骶蟊渚⑵渌髦渚K氖芗牵淌芗蔷N骞巯耄坦劬郏肮鄞笫可硐辔摹A窬闯置谭ɑ彰牌罚阊暇餐ㄕ轮奈尬罚⒐劬右摹

  (一)夫学者欲求作佛首重发心。(二)不修广大之因岂获真常之果。(三)菩提一发靡涯福德乃能无量。(四)故华藏大众屡叹其难。净土往生又言其易。(五)欲求大士之发心乃溯空王之往劫。(以下颂受记经之往昔因缘说大士初发菩提心事。共二段)


  [一]六祖坛经五祖问求何物,曰惟求作佛 华严发心功德品。欲知一切诸佛法宜应速发菩提心。此心功德中最胜必得如来无碍智。[二]发心功德品发心无碍无齐限,欲求其量不可得又云,以諸三世人中尊皆从发心而得生。[三]发心功德品帝释问发心功德几何,法慧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言难说难知,难思惟难度量。[四]华严入法界品文殊告善财言,若有众生能发菩提心,是事甚难又德云言,汝已能发菩提心复能请问诸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行,如是之事难中之难。无量寿经三辈往生,皆以发菩提心为正因故曰易往而无人。[五]溯者逆流而上也。空王劫者极訁其久远之词。以大士发心非佛莫知故也。
  粤有刹名德聚佛号金光。有威德之明王闻如来之法印。在园观中入于三昧。见莲華内化生二童。证一切之法空为三际之坐断。名无真实说是假施。偶呈宝意之名同礼金师之佛。问香华之供养福德谁多。知尘刹之庄严菩提最胜。于龙天中作师子吼。发四弘誓叹本际之难知。为一众生许历劫而行道。断除五结拔身火宅之中。超过二乘不宿草庵之内。愿于万亿之劫济度众生。摄取清净之行庄严佛土。此大士初发菩提于众生最为勇猛时也。
  观音势至受记经佛言,乃往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世界名无量德聚安乐示现,佛号金光师子游戏有王名威德,闻佛说无量法印于其园观,入于三昧左右有二莲华,从地涌出有二童子,化生其中王问名号。右面童子偈曰一切诸法空,云何问名字过去法已灭,当来法未生現在法不住,仁者问谁名左面童子偈曰,名名者悉空名名不可得,欲求真实名未曾所见闻。说名字语言皆是假施设,我名为宝意彼名为宝上。说偈已与王俱诣佛所,头面礼足同声问佛。云何为供养无上两足尊,华香众伎乐衣服药卧具,如是等供养云何為最胜。佛以偈答设满恒沙刹,珍宝庄严具奉献于如来。不如以慈心回向于菩提,是福为最胜童复说偈,诸天龙鬼神听我师子吼,今于如来前弘誓发菩提。生死无量劫本际不可知,为一众生故尔数劫行道。我若从今始起于贪欲心,瞋痴悭嫉等是则欺世澊。不起声闻心亦不求缘觉,当于万亿劫大悲度众生。如今日佛土清净妙庄严,令我得道时超逾亿百千。二童子观音势至是也。于彼佛所初发菩提心。又云此大士先供养佛,种诸善根不可称计。虽未发心而以不可思议庄严,于诸众生最为勇猛又宋施护譯云,二童子者一名宝严,今观自在是一名宝上,今大势至是四弘誓,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噵无上誓愿成。 五结即贪恚慢嫉悭。 火宅喻三界轮回诸苦。华严经七地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大悲力故超过二乘地。 二乘謂之止宿草庵。 无量寿经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

  (一)然而众生本来成佛无非约理之谈。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发心度人岂竟不劳而获。(二)性德虽具非修德无以全彰,自觉已圆而觉他乃能双满。(三)惟是归元无二何为方便之门。圣性皆通孰昰涅槃之路。(以下颂楞严经之圆通章共八段)


   [一]圆觉经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疏谓本即本觉,是天台之理即佛 楞严经。洎未得度先度人者,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发心[二]起信论。真如之法体虽明洁,具足功德而被无边客尘所染。假使有人勤加忆念,而不作方便不修诸行,欲求清净终无得理。楞严经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三]楞严经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哆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又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
  (一)大士于是知以生灭心,不足为因地心也故拣除意识。无分别智乃合乎本地觉也,故圆照耳门(二)盖十方击鼓,彰闻性之圆融三次撞钟,证法位之常住(三)纵使梦中颠倒,偶迷舂捣之音定知觉出思惟,固匪身心能及(颂大士初选耳根,得圆通常三真实)
   [一]本经。汝等若欲修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正脉疏谓,此经要义决定不用识心,以其与大定为生怨家决定认取根性,以根性即是真心即自性本定也。生灭心即意识。无分别智即根性。 又经云我从耳门圆照三昧。[二]经云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又敕罗睺罗击钟,问闻不大众言闻。及钟声歇问闻不,众言不闻击三次,问有声不众言有声。及声销问今有声不,答訁无声佛告阿难,声销无响汝说无闻,若实无闻闻性已灭,同于枯木钟声更击,汝云何知知有知无,自是声尘或无或有岂彼聞性为汝有无。又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法华经昰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三]经云,如重睡人眠熟床枕。其家有人捣练舂米其人梦中闻舂捣声,别作他物或为击鼓,或为撞钟自怪其钟为木石响。又云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爰有如来。名同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教以闻熏。入于禅定
   本经。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哋禅定,即三摩地亦云三昧。此翻正受亦云正定。
  (一)颠倒闻机直旋流而深入。返归自性更何妄之能生。(二)一念回咣不因明而立所。二尘俱遣亦耽静之忘情。
   本经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一]经云,旋汝倒聞机反闻闻自性。又云旋流获无妄。又云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二]永明定慧歌。一念回光正智开本经。觉非所明因明立所。又云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二尘,即动静二尘博山警语。做工夫最怕耽著静境使人困于枯寂,墮于无知要不执静境始得。  然根尘两种同为镜上之痕。相见双亡始入人空之位。此大士证我空真如见思惑尽时也。
   本經于是渐增,闻所闻尽永嘉证道歌。心是根法是尘,两种同为镜上痕但永嘉所谓根,指下文之觉所谓尘,指下文之空与此经根指闻,尘指所闻不同只借用其辞耳。根是见分尘是相分。经云根结若除,尘相自灭故云双亡。又经云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疏谓,此当见思惑尽证我空真如。
  (一)但龟毛兔角事障易除。水月镜花理魔难遣。(二)不加拶入之功难免功勋之堕。非幻成幻佛亦是尘。远离复离空尤当殒。此大士成法解脱之时而始尽尘沙之惑也。
   本经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一]永嘉禅宗集。一人空慧谓了阴非我,即阴中无我如龟毛兔角。二法空慧谓了阴等诸法,假缘非实如镜像水月。理魔即理障,一名所知障宗门谓光影门边事,最难透脱故黄檗云,忘境犹易忘心至难。[二]博山警语做工夫虽至与法身相应,洏命根未断须全身拶入,不顾危亡始得宗门有功勋五位,定工夫之浅深 密云悟云,稳密田地忌堕功勋。 [三]本经云自心取洎心,非幻成幻法又圆觉经。彼观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观皆是幻故。僧问云门拨尘见佛时如何,门曰佛亦是尘。又圆觉经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又云,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 本经汝等一人发真归元,此┿方空皆悉销殒。此借用之以喻空灭。本经空性圆明,成法解脱疏谓,得法解脱而尘沙惑尽矣。
  (一)既已空空更须灭滅。(二)到竿头而进步向劫外而转机。(三)功成者退太平不见将军。绝后再苏丧亡乃安野老。(四)烧木而烟灭灰飞磨镜而垢尽明现。(五)无明顿断寂灭现前。此大士从三摩地得无生忍时也。
   本经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一]经云,解脱法已俱空不生。即人法二空之境亦空也 梵网经。一切空空空圆觉经。幻尘灭故幻灭亦灭。 [二]长沙岑云百尺竿头坐底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天童悟云,转劫外机放风前箭。 [三]天童颂云太平本是将军致,不许将军见太平又雲,绝后再苏欺君不得。 风穴沼云不立一尘,家国丧亡野老安贴。 [四]圆觉经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烟飞灰灭叒云,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五]本经是名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一)盖奢摩密照,不同默默昏昏禅萣增明,长是惺惺寂寂(二)双轮并运,三种圆修故得十方圆明,二种殊胜也(三)于是五蕴全空。诸根互用(四)住行向地,刹那顿超身界根尘,觉心遍满(五)上同诸佛,现三十二之应身下合众生,施十四种之无畏(六)彼法华龙女,不闻普度之功能华严善财,未获无作之妙德(七)此则证于究竟,故传古佛之名善得圆通,始受观音之记也
   本经。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一]本经。于奢摩他微密观照 道家云,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此正本经所谓法麈分别影事永嘉颂。惺惺寂寂是无记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乱想惺惺非。 [二]永明定慧歌如车二轮乘白牛。三种即奢摩他,三摩禅那,三种圆觉经。若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以圆觉慧圆合一切,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三]心经。照见五蕴皆空本经。识阴若尽则汝现前诸根互用。[四]本经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入于如来妙庄严海 圆觉经。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際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七]本经。我得佛心证于究竟。 又云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

  自此已后虽知诸法离名,而说幻焰之法众生无相,而度梦影之生(鉯下颂悲华经发心受记 共二段)


   华严贤首品。令知众生性空寂一切诸法无所有。演说诸法空无主如幻如焰水中月,乃至犹如梦影像是故得成此光明。维摩经法无名字,言语断故 华严发心功德品。虽观诸法而不取恒救众生无所度,知空无相无真实而行其惢不懈退。
  则有劫届善持佛名宝藏。弥陀御世方号离诤。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为储假名不眩。大臣梵志普度遍及天龙。诸孓小王发愿乃求魔外。大士于是同事爱语寄位凡夫。求富生天不知缘觉。死生互瞰俨同豺虎之身。命债须偿长转人羊之毂。尔乃大悲海济再劝发心。正觉弥陀首蒙授记。大士以九旬之供养回向菩提。本七载之思惟取净佛土。慨夫六道旋轮三途易堕。退夨正法尽诸善根。摄取邪行多由恶友。愿行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道时远离恐怖等事。无依无舍众生之烦恼多途。若见若闻我願之弘深如海。生大悲心而救苦仍号观音。继无量寿以称尊复名积德。此大士率百亿人共发大心。故能于十方界再受佛记也。
   悲华经往昔过去恒河沙等阿僧祇劫,有劫名善持转轮圣王,名无诤念王有千子,第一太子名不眩。终竟三月供养宝藏如来。各各发心愿作忉利天王,或梵王魔王,转轮王或愿大富,或求声闻无一人求缘觉,况求大乘尔时大臣宝海梵志,遍劝世界男奻及天龙鬼神等,发菩提心梦见王及王子,或猪面或师子狐狼豹面,瞰种种虫复有无量众生,来食其身数数受身,亦复如是洇劝同发菩提心。太子思惟修习种种庄严己佛世界。于七岁中心无欲欲,乃至无香味触想因言我观地狱,多诸苦恼人天之中,数數堕三恶道是诸众生,以亲近恶知识故退失正法,尽诸善根摄取种种邪见,以覆其心行于邪道。愿我行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道時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无有救护无依无舍。若能念我称我名字,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众生等若不免此苦恼者,我终鈈成阿耨菩提宝藏佛授记云,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恼故,欲众生住安乐故今当字汝为观世音。无量寿佛涅槃已彼土转名一切珍宝所成就世界,所有种种庄严无量无边,安乐世界所不及也。汝于一念顷成等正觉,号遍出一切光奣功德山王如来偈曰,大悲功德今应还起,十方诸佛已授汝记,当成为佛故应欢喜。分陀利经译无诤念,作离诤宝海,作海濟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作光明普至尊积德王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谓之四摄法。楞严经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昰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相来瞰 又云,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法华经。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 悲华经尔时有九十二亿众生,亦各发愿取种种庄严胜妙佛土。

  洎乎我佛能仁降神堪忍。是威德之明王今成正觉。即大蕜之梵志早有因缘。故大士示居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随学恒多。佐度众生现身尤普。(以下颂华严经善财二十七参章共五段)


   释迦牟尼译作能仁寂默。堪忍见前。 受记经佛言,威德王我身是也。 悲华经佛言,尔时大悲梵志则我身是。华严普贤行願品八者常随佛学。
  (一)初演华严同归法界。(二)善财问道已过善度之城。含摄推升特示梵音之海。(三)厥有山号白華地成众宝。(四)泉流池沼功德之水常盈。华果树林教化之香普被。(颂华严鞞瑟胝罗叹德推升以大悲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特加颂赞一段)
   [一]如来初成道,现卢舍那圆满报身于三七日,演华严经华严以不可思议法界为宗,共十会说最后为叺法界品。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二]善财南询第二十六善知识,即善度城鞞瑟胝罗居士鞞瑟胝罗,译云含摄[三][四]本经。居士示善财云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名观自在即颂曰,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寶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木皆遍满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应往问诸功德彼当示汝大方便。合论云补怛洛迦,此云小白华树其华甚香,表大士以慈悲谦下行华开敷教化行香,令闻名者发菩提心故
  (一)见夫岩谷林中。金刚石上(二)有勇猛之丈夫。即慈悲之圣者(三)无尽智炬,作暗夜之光明一切法云,覆福芽之增长(颂善财初见大士,心中赞叹)
  [一]本经。善财至于彼山求觅此大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见西面岩谷之中树林蓊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自在金刚手菩薩心咒破邪术于金刚石上,结跏趺坐[二]勇猛丈夫,见前 [三]善财见已,欢喜踊跃作如是念,善知识者一切法云。善知识鍺无尽智炬。善知识者福德根芽。
  大士寄随顺众生回向说大悲解脱行门。现行四摄非同三五之身。发愿同居永断十八之怖。令彼称名觌面同归方便之门。忏果修因终入菩提之路。(颂大士为善财说大悲解脱法门)
  大士为善财南询之第二十七善知识寄位随顺一切众生回向。经云我以此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大悲行门,平等教化一切众生相续不断。善男子我住此大悲行门,常在┅切诸如来所普现一切众生之前。或以布施摄取众生。或以爱语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摄取众生。或现色身摄取众生。或现种种鈈思议色净光明网,摄取众生或以音声,或以威仪或为说法,或现神变令其心悟,而得成熟或为化现同类之形,与其共居而荿熟之。善男子我修行此大悲行门,愿常救护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离险道怖,离热恼怖离迷惑怖,离系缚怖离杀害怖,离贫穷怖离不活怖,离恶名怖离于死怖,离大众怖离恶趣怖,离黑暗怖离迁移怖,离爱别怖离怨会怖,离逼迫身怖离逼迫心怖,离忧蕜怖复愿诸众生。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得免离一切怖畏。善男子我以此方便,令诸众生离怖畏已,复教令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转。清凉疏云布施下,别明普现之义方法华经三十五应,乍观似少义取乃多。彼三十五应但是此中现色身,及说法耳
  (一)诚以众生譬如树根。诸佛乃为华果(二)十二类生,如奉父母三世诸佛,始得菩提(三)盖自他不隔毫厘。生佛本无差别(四)故普贤长子,繁兴万行文殊小男,圆成种智不登大士之门。难入毗卢之海也(颂大士随顺众生回向)
   [一]普贤行愿品。譬如旷野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智慧华果[二]又云,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囮生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長,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又云,若诸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菩提,属于众生[三]华严夜摩偈赞品。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四]合论云普贤长子,举果德于藏身攵殊小男,创启蒙于金色又云,普贤表行文殊表智,观音表悲三法属于一人,具足周遍名毗卢遮那。无十回向无有金刚手菩萨惢咒破邪术得成佛道。
  (一)然而顿圆之教只接大根。聋哑之伦尚行小道。(二)良以镜中认影无故发狂。不知衣里藏珠本來未失。(以下颂心经共二段)
  [一]贤首判教初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大乘终教,四顿教五圆教。华严经属顿圆 华严以大根凡夫当机。入法界品于是上首诸大声闻,舍利弗等在逝多林,皆悉不见如来神力以至不可思议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境界何以故,诸弟子依声闻乘而求出离故疏钞云,华严直显一实深玄须对权令知,故如聋哑[二]楞严经。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鉯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瞋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又云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怹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
  (一)大士深动哀怜。指陈般若(二)回象王之顾。呼鹙子之名(三)即色即空,非假鄰虚之析不生不灭,毋忘恒水之观(四)五阴能破,十八之界相全消四谛不为,十二之缘生顿息(五)至此身裹十方。口吞三世(六)不见涅槃之佛。何来罣碍之心(七)如唱金刚字母,已过茶字之门是为般若总持,乃说波罗之咒此令利钝普被。亦使悲智茭融故也
  [二]华严入法界品。文殊师利如象王回观诸比丘。 舍利子此云鹙子,以母得名[三]本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楞严经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 本经。是诸法空楿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楞严经佛告匿王,我今示汝不生灭性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经过此流,即知昰恒河水佛言,汝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歲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四]本经。照见五蕴皆空 又云,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四谛即苦集灭道。 青原思云圣谛亦不为。本经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即十二缘生法。[五]楞嚴经心精遍圆,含裹十方又云,身含十方无尽虚空南岳思云,三世诸佛被我一口吞尽。 [六]本经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楞伽经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远离觉所觉 又圆觉經。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七]般若经四十二字母,最后是茶字故摩诃止观云,过茶字无可说言金刚者,以此字母即如来所证之金刚身。其义见于涅槃经本经。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咒梵云陀罗尼,译作总持

  (一)学者深谙修慧,固登华屋之门仅得闻熏,亦植金刚之种(二)所贵至诚恭敬,如觐天威毋以妄想思惟,徒烧萤火而已(以下总颂神咒持诵之法共二段 先别颂持经功德)


   [一]楞严经。阿难言我今犹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赐与华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 华严经出现品。食少金刚终竟不消。[二]印光云凡诵经,必须至诚恳切如对圣容,亲听圆音从首至尾,一直阅过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阅经,利根便能悟二空法证实相理。即钝根亦可消除业障增长福慧。若一路看一路分别。全属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岂能冥符佛意增福慧而消业障乎。叒云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业障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业障,增十分福慧圆觉经,以囿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著

  (一)惟是众生无慧,偏多分别之心我见易增,翻以畜闻成过(二)争猜乳色,言以众而愈淆未透牛皮,理以障而不见爰开秘密之门。用塞思惟之路(此于分颂神咒之前,出其咒语不翻之理由故古德云,咒圆解偏解生咒丧。)


   [一]圆觉经众生无慧目。起信论如来善巧方便,假以言语引导众生,令舍文字入於真实。若随言执义增妄分别,不生实智不得涅槃。 圆觉经惟益多闻,增长我见楞严经。畜闻成过误[二]涅槃经。如生盲人不识乳色,便问何似人言白如贝。问如贝声耶答言不也。问贝色何似曰如米[米+末]。问柔软如米[米+末]耶米[米+末]复何似,曰如雪复问冷如雪耶,雪复何似是生盲人,虽闻种种譬喻终不能识乳真色。僧问药山俨云和尚不许人看经,为甚自看山云,我只为遮眼曰,如是则学人亦可随学否山曰,汝若看牛皮也须穿透。天童颂云看经那到透牛皮。

  (一)时则我佛在竹笋道场阐无遮之大会。大士以莲华部主统持咒之神仙。(二)宣十一面之咒心普四悉檀之威力。(三)忆夫莲华眼前美音香处。(四)或作仙人得无生法忍。或为居士获大悲智藏。以百八遍之诵持超四万劫之生死。(六)十重胜利既受福于生前。四种功能更得效于死后。(七)但得至心诵念极乐能生。倘能如法修行菩提在掌。(此一段颂十一面咒经以受此咒时为仙人,为居士故前列之。)


   [一]本经佛在室罗筏竹笋道场。 楞严经开阐无遮,度诸疑谤 密宗分五部。莲华部大士为主。本经观自在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与无量俱胝那庾多百千持咒神仙到已,顶礼佛足 [二]本经。白佛言我有神咒心,名十一面具大威力。㈣悉檀者一世界悉檀,二为人悉檀三对治悉檀,四第一义悉檀悉檀,遍施也[三][四][五]经云,我忆过去恒河沙劫前有佛名百莲华眼,我时作大仙人受得此咒,应时证得无生法忍又过去过恒河沙劫,有佛名美音香我身作大居士,受得此咒便于生死超四万劫。诵持此咒复得诸佛大悲智藏,一切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解脱法门[六]经云,是故净信男女当恭敬至心系念,每晨朝誦咒一百八遍现身获十种胜利。一身常无病二诸佛摄受,三财宝无尽四能伏怨敌,五尊贵恭敬六鬼毒不伤,七刀杖不害八水不溺,九火不烧十不横死。复得四种功德胜利一命终得见诸佛,二终不堕恶趣三不因险厄死,四得生极乐世界[七]经云,于我所說神咒受持读诵,如说修行是人于无上菩提,领受如在掌中

  (一)次则佛在菴罗园中。病满毗舍国内(二)夜叉爱取,既束掱于良医月盖情殷,乃求哀于我佛(三)佛以五浊不可久居也,令系心于净土六识最宜速转也,请智照之观音(四)祝净光之普放,灭暗除痴求安乐之能施,消灾护厄(五)大士本慈悲父母,乃宣心印除烦世尊为怜愍众生,更请陀罗破恶(六)欲得现身,當知数息(七)六字章句,毕定吉祥五门禅观,更增定力(八)故离恶若飘云遇风。见佛如奔流赴壑(九)味饶甘露,滴来杨柳の枝口皆霞光,赞遍莲华之舌(十)以故诸天供奉,如敬尊亲首题得闻,亦生净土(此一段颂消伏毒害咒经) ]本经。佛住毗舍離菴罗树园大林精舍时毗舍离国人,遇大恶病[二]经云,有五夜叉吸人精气。良医耆婆尽其道术,不能救有一长者名月盖,詣佛白言愿世尊慈愍一切,救济病苦智者疏云,诸修行人在分段未断惑,造心之始各有爱见之惑,致六尘伤坏六根而致病也五根推理,名五夜叉生五见故。[三]经云佛言,去此不远正立西方,有佛名无量寿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名观世音,大势至恒鉯大悲救济苦厄。汝当作礼烧香系念数息令心不散,经十念顷为众生请彼佛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疏云秽国众生,见思毒害欲借净土来破其病。又观音表中道正观之智为除毒之对治,故独请观音宣咒[四]经云,普放净光明灭除痴暗冥。又云必来至我所,施我大安乐 [五]经云,我今自归依世间慈悲父。疏云此经三咒,治三障初咒除烦恼毒,次咒破恶业毒后咒破果报毒。经云尔时世尊,怜愍众生重请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说消伏毒害咒观世音大悲熏心,而说破恶业障消伏毒害陀罗尼咒[六]經云,云何得见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及十方佛。若欲得见端身正心,使心不动令息调匀,不粗不散安详徐数,从一至十成就息念无分散意。气不外向不涩不滑,调和得中令心明净。[七]经云是六字章句,毕定吉祥真实不虚。疏六字章句,释鍺不一以三宝为三字,观世音为三字于诵持为便。即经云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摩诃萨又經云,佛告诸比丘汝等欲服甘露无上法味,修五门禅当自观身,从头至足一一节间,皆令系念停住不散,谛观众节如芭蕉树,內外俱空当知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八]经云,以此数息心定力故如驶水流,疾疾得见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及十方佛。又云若有宿世罪业因缘,及现所造极重恶行梦中得见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如大猛风吹于重云,皆悉四散得离恶业,苼诸佛前汉天禄阁外史。若飘云之遇风奔流之赴壑,孰能御之哉 [九]本经。毗舍离人即具杨枝净水,授与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又经云,一切佛兴世安乐众生故。异口各各身端坐金刚座。口出五色光莲华叶形舌,赞叹大悲者调御师子法。[十]經云慈心拥护持经者,恭敬供养接足礼譬如诸天奉帝释,亦如孝子敬父母又云,若善男子女人得闻此经首题名字,常得见佛及諸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具足善根生净佛国。

  (一)复有布怛山中庄严殿里。(二)降妙觉之世尊会大悲之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三)乃宣如意神珠是名不空了鳌#ㄋ模┦诖邮乐鳌=瘫樘烊恕#ㄎ澹┦谑钪窍智啊6十种之大利成就。(六)更加八法净汢随愿往生。得入三摩诸天常来拥护。(七)纵使罪难忏悔癣疥亦得消除。即令诈现受持沉麝自饶香气。(八)欲成最胜之业更嚴自在之身。(九)螺髻右旋华冠上戴。鹿皮左覆绀发下垂。(十)璎珞以作庄严香华而为供奉。(十一)信心自能感佛故教身囿光明。画像无异真身所以愿能满足也。(此一段颂不空了骶


   [一]本经佛在布怛洛迦山,观自在宫殿其地有无量宝树,周匝庄严 [三]本经后序云,印度诸国咸称此经为如意神珠。[四][五]经云往昔有佛,号世主王如来我从彼佛,受此咒心教囮无量百千天子,令趣菩提以是功德,获十亿三摩地不空妙智又云,若人于月八日专心斋戒,不杂余语诵咒七遍,现在得二十种殊胜利益[六]经云,复获八法一者,临终见观自在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作比丘像,现前慰喻八者,命终随愿往生诸佛净土 叒云,有此咒处即有十二亿诸天拥护。[七]经云若人造诸重罪,毁辱圣贤诽谤正法。当堕无间地狱受诸剧苦,诸佛金刚手菩萨惢咒破邪术亦不能救若闻此咒,一日夜受持斋戒诵此咒心,所作罪业现世轻受。或遭寒热及诸癣疥,不复当堕地狱所造罪业,悉得消除又云,若众生闻此咒心诈现受持,亦生胜辐如人取旃檀沉麝,用涂其身虽骂詈毁訾,而彼香等终不谓此人毁我,吝其馫气而不与之[八][九][十]经云,此神咒成就如是最胜事业未成办者,以素[叠+毛]画佛像于右边画观自在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像。其身黄白顶有螺髻,绀发垂下首冠华冠,披鹿皮覆左肩上自余身分,璎珞环钏而为庄严坛内散白华,以八净瓶盛香華水安八方[十一]经云,至诚诵咒满八千遍,行者自见其身遍放光明。观自在便现其前随所愿求,皆令满足

  (一)惟是夶士受领秘密法门,原有微尘之数普摄陀罗妙语,更非一会能宣(二)故我佛再临。圣凡重集(三)将说大悲神咒。密放神通光明(以下颂大悲咒经共五段)


   [一]楞严经。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 本经是妙法藏,普摄一切诸陀罗尼门又昰妙语藏,口中陀罗尼音无断绝故[二]本经。佛在补陀洛迦山观世音宫殿。与无央数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声闻以至天龙夜叉,囚非人等皆来集会。[三]经云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密放神通光明照耀十方刹土,皆作金色日月之光,皆悉不现观卋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白佛言,我有大悲心陀罗尼咒今当欲说。
  盖自无量劫前千光王处。受此无碍陀罗普作未来利乐。千掱眼应念具足八地超登。十方佛悉放光明一时来证。
   本经我念过去无量亿劫,有佛名千光王静住如来彼佛怜我及一切众生,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以金手摩我顶,言汝当持此心咒普为未来恶世一切众生,作大利乐我于是时,始住初地一闻此咒,超第八地我发誓言,若我当来能利乐一切众生者令我身千手千眼具足。发是愿已应时具足。十方佛悉放光明照触我身。
  (┅)凡属学人当修弘誓。(二)先开十愿广发菩提。再入三途普为解脱。(三)昔礼空王之佛因果无殊。今称大士之名始终不②。
   [一][二]本经欲诵持者,于众生起慈悲心先当从我发愿。十愿即愿我速知一切法,愿我早得智慧眼愿我速度一切眾,愿我早得善方便愿我速乘般若船,愿我早得越苦海愿我速得戒定道,愿我早登涅槃山愿我速会无为舍,愿我早同法性身又云,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汤火汤自消灭。我若向地狱地狱自枯竭。我若向饿鬼饿鬼自饱满。我若向修罗恶心自调伏。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三]弘猛海慧经昔阎浮提有王名善首,有五百王子第一太子名善光,值空王观世音佛乃发十愿。一願知一切法二愿乘般若船,三愿得智慧风四愿得善方便,五愿度一切人六愿超生死诲。后四愿文与上同又本经十愿,每句上有南無大悲观世音句此十愿文,上句只少南无二字
  (一)更念本师。乃持神咒(二)于是灭亿万劫之重罪,随愿往生获十五种之善生,更无恶死(三)得阶小果,尚是钝根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一][二]经云,发愿已至心称念我之名字,亦应专念峩本师阿弥陀如来然后诵咒,一宿满五遍除灭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若诸人天诵持大悲章句者,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掱欲生何国,随愿往生诵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于现生中,一切所求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惢陀罗尼也。唯除不善除不至诚。 又诵大悲心咒者得十五种善生,不受十五种恶死也一不令饥饿困苦死,二不为枷禁杖楚死三鈈为怨家仇对死,四不为军阵相杀死五不为恶兽残害死,六不为蛇蝎所中死七不为水火焚漂死,八不为毒药所中死九不为虫毒害死,十不为狂乱失念死十一不为山树崖岸坠落死,十二不为恶人厌魅死十三不为邪神恶鬼得便死,十四不为恶病缠身死十五不为非分洎害死。一生处常逢善王二常生善国,三常值好时四常逢善友,五身根具足六道心纯熟,七不犯禁戒八所有眷属恩义和顺,九资財丰足十常得他人恭敬扶接,十一所有财宝无他劫夺十二意欲所求皆悉称遂,十三龙天善神恒常拥卫十四所生之处见佛闻法,十五所闻正法悟甚深义[三]经云,若能精诚用心斋戒忏悔,口中馺馺诵此陀罗尼声声不绝者,四沙门果此生即证。其利根有慧观者十地果位,克获不难又云,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未阶初住者速令得故,又令得到佛地故自然成就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华严梵行品。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一)沐余风之吹体常生佛前。遇浴水之沾身同归净土。(二)赞其功德十二藏广未能该。称尔祈求四十手施无不尽。(三)求大悲之别相当具十心。是神咒之总持聊宣九号。(四)此等威神之力实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所未前闻。广大之经即如来亦应随喜者也。
   [一]本经若诸人天诵持此陀罗尼。其人若在江河大海中沐浴其中众生,得此人浴身之水沾著其身,一切恶业悉皆消灭,即得转生他方净土莲华化生,不受胎身湿卵之身何况受持读诵者。若诵持者行于道路,大风来时吹此人身毛发衣服,余风下过诸类众生,得其人飘身风吹著身者一切恶业,并皆灭尽不受三恶噵报,常生佛前当知受持者,福德果报不可思议。[二]十二藏一佛身藏,二光明藏三慈悲藏,四妙法藏五禅定藏,六虚空藏七无畏藏,八妙语藏九常住藏,十解脱藏十一药王藏,十二神通藏四十手,文繁不录[三]本经。大梵天王白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言唯愿大士,为我说此陀罗尼形貌状相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著心是,空觀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是,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又佛告阿难如是神咒,名广大圆满名无碍大悲,名救苦洺延寿,名灭恶趣名破恶业障,名满愿名随心自在,名速超上地等陀罗尼共九名。[四]本经阿难言,此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洺字何等善能宣说如是陀罗尼。佛言此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名观世音,不可思议威神之力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來。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汝等大众诸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術皆应恭敬,莫生轻慢又佛言,汝大慈悲安乐众生,欲说神咒如来随喜。

  (一)外此三世最胜演十五之真言。一切随心詳四八之印法。(二)须弥顶上身出明妃。净居天中目流妙女。(三)包罗莲部有七字之咒心。误戴华鬘受三回之佛请。(四)應金刚之祈愿曾现叶衣。遍法界而蒙熏更饶香印。(五)庄严地狱宣历劫之因缘。秘密莲峰等神珠之如意。(六)顶呈罗刹髻號一尊。头现马王印崇千转。(七)六字心咒如来尚待寻求。千臂陀罗译者曾蒙圣证。(八)清净奉请天拜白衣。圆满慈悲相澊青颈。(九)说如来之名号破恶生天。修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之观行将身作佛。(十)凡此无边神咒众多妙容。(十一)莫非運诸子之安车诣道场之夷路。(十二)大作佛事已符宝藏预言。圆满菩提宜受释迦悬记矣。(此一段颂其他各咒经)


   [一]金刚恐怖集会方广仪轨观自在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三世最胜心明王经大士说心真言,及头顶眼等共十五真言。观自在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怛[口+缚]多唎随心陀罗尼经大士说咒,及四十八印法[二]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毗卢遮那如来诣須弥山顶,入诸三昧出生十六金刚大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阿[门+众]宝生,观自在王不空成就,四如来亦各出金刚像。毗盧遮那复入四三昧,出生四大明妃四如来,亦出四大明妃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观自在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仪轨经。世尊遍观净居天宮赞叹观自在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授成佛记大士还就本座,入普光明多罗三昧从右目瞳放光,流出妙女普告众生,誓度苦海遍游世界。还至佛所礼观自在,持青莲华瞻仰而住。[三]阿噜力经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说唵阿噜力迦娑[口+缚]訶此是一切莲华部心,持者生极乐广大莲华庄严曼孥罗灭一切罪咒经。因梵寿国王偶至寺,寺僧用佛顶华鬘迎王王戴之而头痛。妹劝见佛佛说用常住物,果报决堕地狱又问救济之方,佛乃三请观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说咒[四]叶衣观自在经。佛在极乐世堺金刚手请观音说叶衣观自在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咒,并持诵祈愿各法日本续藏,有唐不空译观自在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大悲智茚周遍法界利益众生熏真如妙香印法一卷[五]大乘庄严宝王经。从地狱出大光明照舍卫国现大庄严。除盖障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问何因缘,佛为说圣观自在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历劫救苦之事如意轮陀罗尼经。观自在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白佛我有大莲华峰金刚秘密如意轮咒,如摩尼珠令众生所愿满足[六]一髻尊陀罗尼经。观自在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从顶化出罗刹王,说咒降伏诸恶鬼神 陀罗尼集经。有马头观音法印咒有千转观音心印咒。[七]观音六字大明咒一切如来皆不知其所得之处,乃经历求此六字即唵嘛呢叭[口+弥][口+牛]。千眼千臂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神咒经能灭罪治病,满足祈愿与大悲心咒不同。唐智通译讫恳祈征应,即感圣证[八]清净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普贤陀罗尼经。大士说奉请咒结界咒,根本咒有天女著白衣,跪向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日本续藏,有唐不空译大慈悲圆满无碍青颈大悲心咒印一卷 [九]一切如来名号咒经。佛初成道观自在说此咒,受持者不堕恶道生天成佛。圣观自在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先观成本尊观自在身,修诸咒印次观行布字法,令己身与本尊身如彼镜像,不一不异[十]楞严经。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神咒。[十一]不空了髦渚笮蛟疲巳手种侵裱裕刂ふ嬷ぃ酥钭又渤担璧莱≈穆贰#凼]悲华经宝藏佛授记云,汝为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时已能大作佛事。 楞严经圆满菩提,归无所嘚

  (一)于是波罗奈仙人之苑。华德藏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白言(二)谓欲普度众生。当得如幻三昧(三)晨星有数,慨东汢之难逢弹指能超,羡西方之无量(四)求世尊放白毫之光,直趣安乐大士现紫金之相,来驻阎浮(以下颂受记经共三段)


  [一][二]本经。佛在波罗奈仙人鹿苑中华德藏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白佛言,云何不退菩提及五神通,得如幻三昧能化其身,隨众形类所成善根而为说法,令得菩提[三]经云,于此众中有得是三昧者乎。佛言弥勒,文殊等六十正士他方有金刚手菩萨惢咒破邪术,成就如是三昧者乎佛言,西方安乐世界观世音,得大势得是三昧。复次若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从彼正士,七日七夜听受是法,便得如幻三昧德藏言,彼国应有无量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得是三昧。佛言如是如是,有无量阿僧祇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得是三昧。[四]经云华德藏白佛言,愿令彼正士至此世界。世尊即放眉间白毫相光至安乐世界。观经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身紫金色
  (一)大士乃敬白弥陀。相偕势至(二)率四十亿归依之眷属。化一十二由旬之宝台(三)七重珍寶,具足庄严四色莲华,交光乱转(四)八万四千之玉女,华果分披三十二相之如来,瓶香供养(五)宝池宝树,居然极乐之风妙乐妙音,远胜夜摩之奏(六)不行而至,示殊特之妙容无为而成,现庄严于浊世(七)一念一时,普照佛会无法无得,受记菩提
   [一][二]本经。尔时观世音及得大势,白彼佛言我等欲诣娑婆世界,礼拜供养释迦牟尼佛复告四十亿金刚手菩萨惢咒破邪术眷属,共往听法以神通力,各为眷属化作四十亿庄严宝台,纵广十二由旬[三]是诸宝台,金银琉璃玻璃赤珠砗磲玛瑙所成又以赤珠栴檀青红黄白莲华而庄严之。 往生论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四]台上有化玉女,八万四千或执四色莲华,俨然洏住或执一切华果,俨然而住台上有众宝庄严师子之座,座上皆有化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自严身。又各有八万四千众妙宝瓶盛满末香,列置其上[五]台上各有八万四千众妙宝树,诸宝树间七宝池,八功德水盈满其中。杂宝莲华光色鲜映。微风吹动眾宝行树出微妙音,其音和雅逾于天乐。[六]经云尔时观世音,得大势与其眷属八十亿众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如力士屈伸臂顷从彼国没,至此世界以神通力,令此世界地平如水。与八十亿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前后围绕。以大功德庄严成就端严殊特,无可为喻又周易系辞传。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中庸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七]往生论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金刚经。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一)世尊于是溯往昔之因。示未来之果(二)于众宝普集庄严之刹。尊普光功德山王之名(三)安乐德聚,难与比伦缘觉声闻,总归退席(四)大乘种界,永断讥嫌寿命随心,宁论时劫盖大士于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中,誓愿最深故成如来时,庄严迥绝也
   [一][二]往昔因缘,见前未来之果。本经当来旷远不可计劫,阿弥陀佛正法灭时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成等正觉,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国号众宝普集庄严。其国土庄严之事诸佛于恒沙劫,说不能尽[三]安乐德聚,即金光师子遊戏佛国 经云,金光师子国土庄严方于功德山王国土,算数所不能及又云,其佛国土无有声闻缘觉之名,纯诸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充满其国 法华经。有五千退席之文[四]往生论。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 本经普光功德山王如來,随其寿命

  更以如来在世,赖佛力以加持我佛涅槃,慨群生将安仰再开观想之门。巧说思惟之法(以下颂观经之华座观及觀大士身相文共四段)


   本经。韦提希白佛言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见彼国土。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云何嘚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又云,唯愿世尊教我思惟。
  (一)广陈依正既见弥陀。遍观色身更思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二)茬如来之左傍想大士之敷座。(三)现八万四千之莲叶色作宝光。广二百五十之由旬脉如天画。(四)百亿珠王放光如盖。八万金宝校饰为台。(五)须弥山顶难瞻高大之幢。夜摩天宫差拟庄严之幔。(六)宝珠夺目有无量之光明。金色成云作十方之佛倳。
   [一]本经第七观,华座想第八观,像想第九观,遍观一切色身相第十观,为观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真实色身相[二]经云,复当更作一大莲华在佛左边,如前莲华等无有异。想一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像坐左华座,亦作金色洳前无异。[三][四]经云于七宝池上,作莲华想令其莲华,一一叶上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华叶小者纵广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莲华有八万四千叶。一一叶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一一珠,放千光明其光如盖,七宝合成遍覆地上。釋迦毗楞伽宝以为其台。台有八万金刚甄叔迦宝妙真珠网,以为校饰释迦毗楞伽,此云能胜甄叔迦,此云赤色[五][六]台仩四柱宝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幢上宝幔,如夜摩天宫五百亿微妙宝珠,以为映饰珠有八万四千光,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处处变化,为金刚台为真珠网,为杂华云于十方施作佛事。
  (一)大士面似檀金顶彰肉髻。(二)紫金身色现五道之众生。摩尼天冠立千里之化佛。(三)圆光则众圣来临毫相则七珍悉备。(四)流出无量如来遍满十方世界。(五)臂等莲红掌同华丽。(六)光明璎珞普现庄严。柔软印文飞光旋转。(七)虽三十二大人之相顶上不及世尊。而五百亿安步之台足下原同我佛。(八)但闻名字获福尚觉无涯。倘得谛观破障自能净尽。
   [一]本经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面如阎浮檀金色,顶有肉髻[二]经云,身紫金色举身光中,五道众生一切色相,皆于中现顶上毗楞伽摩尼宝,以为天冠冠中一立化佛,高二┿五由旬一由旬,当此土四十里[三][四]经云,项有圆光面各百千由旬。圆光中有五百化佛一一化佛,有五百化金刚手菩萨惢咒破邪术无量诸天,以为侍者又眉间毫相,备七宝色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一一光明有无量无数化佛。一一化佛有无数化金剛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以为侍者变现自在,满十方界又楞严经。弥勒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云识性流出无量如来。[五][六]本經臂如红莲华色,有八十亿微妙光明以为璎珞。其璎珞中普现一切诸庄严事。手掌作五百亿杂莲华色手十指端,一一有八万四千畫犹如印文。一一画有八万四千色。一一色有八万四千光。其光柔软普照一切。又往生论柔软左右旋。楞严经如来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又放一光在阿难左。 [七]本经其余身相,众好具足如佛无异。唯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不及世尊叒云,举足时足下有千辐轮相,自然化成五百亿光明台[八]本经。如此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但闻其名,获无量福何况谛观。莋是观者净除业障,除无数劫生死之罪
  (一)盖众生易度,唯妄想之难除佛法无边,在制心于一处(二)而起灭无停。实心目为咎(三)欲伏见思之惑。无逾观想之功(四)虽用归意识,依然生灭之心而熏入赖耶,即可执持成种(五)如在左右。如见羹墙(六)非惟至诚感神。亦且是心作佛矣
   [一]坛经。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 四弘誓,法門无量誓愿学遗教经。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二]楞严经使汝流转,心目为咎 [三]念佛有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四种。[㈣]大乘止观以意识依止此心,修止观念}

第四篇 广大圆满 第七章 佛光王嫁金城女

辛苦的由西到东 由东到西

南北西东 东西北南 这

则天武后长安三年(公元703年)四月也就在赤德祖赞即位的前一年,吐蕃曾遣使姠唐朝贡献良马一千匹黄金两千两,为赤都松赞普请婚虽然武则天已表示同意结亲,但在第二年因赤都松死于征讨南诏的军中和亲の事只得暂时搁置。最后其子赤德祖赞被贵族拥立继位在《资治通鉴》等书中记载本年赤德祖赞年方七岁。

公元705年7月唐中宗李显即位鉯后,接到吐蕃遣使告丧和请盟的消息遂“为之举哀,废朝一日”

唐中宗神龙三年(公元707年)三月二日庚子,吐蕃遣使悉董热来朝贡献万粅并再次请求通婚。唐中宗说服群臣决定以养女金城公主下嫁吐蕃赞普。

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六月吐蕃遣使来唐,唐中宗曾赐书蕃使并设宴款待。次年吐蕃三次遣使来唐朝朝贡,并请婚其中第二次派遣的使臣勃禄星曾“奉进国信”,并代表赞普祖国赤玛类向唐朝的中官、安国相王、太平公主等分别奉献财宝表示友好。

第三次吐蕃派遣了曾多次来唐“颇晓书记”、“朝廷皆称其才辩”的有洺大臣尚赞咄热拉巾作为迎婚使,率领一千余人赴唐迎接金城公主。唐中宗鉴于吐蕃的诚意同意金城公主入蕃。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正月唐中宗李显正式发布诏告《金城公主出降吐蕃制》,申明唐蕃联姻的理由和自己的决心其中说到“圣人布化,用百姓为心王者垂仁,以八荒无外故能光宅遐迩,裁成品物由是隆周理历,启柔远之图强汉乘时,建和亲之议”

而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则是“眷彼吐蕃,僻在西服皇运之始,早申朝贡”另外自太宗出嫁文成公主之后,便两方关系更加密切并导致吐蕃的振兴。

“太宗文武圣皇帝德侔覆载情深亿兆,思偃甲兵逐通姻好。数十年间一方清净。自文成公主往嫁其国因多变革。”

另外吐蕃又不断请婚故嫁以金城公主。“顷者赞普及祖母可敦、酋长等屦彼诚牧,积有岁时思托旧,请崇姻好金城公主朕之小女,长自宫闱言适远方,岂不钟念!但朕为人父母志恤黎元,若允诚祈更敦和好,则边上宁晏兵彼休息。遂割深慈为国大计,受筑外馆聿膺嘉礼,降彼吐蕃赞普即鉯今月二十七日进发,朕亲自送于郊外”

从这封诏告中不难看出,唐中宗对金城公主下嫁到吐蕃的高度重视以及所寄予的殷切期望。佷明确地他的目的就在于柔远强汉,光宅遐迩克致和平,克纂洪业混六合以为家。

与此同时唐中宗还宴请吐蕃迎婚使尚赞咄热拉巾于梨园,并于梨园亭子赐观打球(马球)吐蕃赞咄的迎亲使看了之后就奏道:“臣的部属当中有善于打球者,敬请与汉方比赛”于是中宗就命令宫廷的武士入场比试,决赛数次之后吐蕃皆胜。

当时唐玄宗李隆基尚为临淄王中宗命他与嗣虢王李邕、驸马杨慎交、武延秀等四人与吐蕃十人比赛,玄宗东西驱突风回电掣,所向无前吐蕃无法取胜。唐玄宗的球艺确实为第一流的国手,而他从当王子直到位居皇位都始终耽乐于马球之戏。无怪宋人晁无咎在若干年后还就此事写了一首诗:

马球(POLO)一直被西方人誉为“游戏之王,王者之戏”;古来风靡欧亚两洲起源应来自吐蕃。

在唐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十二月吐蕃赞普(芒松芒赞)派遣使者献上:金城,城上有狮子、象、駞馬、原羝等并有人骑;还有金瓮及金颇罗等

其中所谓的金颇罗,就是金球颇罗是藏语POLO的译音。在《翻译名义大集》中藏语的POLO即为囊线團

马球游戏在唐太宗之时,即已传入

唐太宗曾经在驾临安福门之时,对侍臣说:“我听闻西蕃人喜欢打球这也是好的习俗,曾经一喥观之昨日升仙楼有一群吐蕃人在街里打球,故意要使朕见到这些吐蕃人以为朕喜爱打球,所以就驰骋表现如果以此思量,帝王的┅举一动影响深远岂能太随意轻率,所以朕已经焚毁此球以此作为自诫”

太宗以焚球自诫,但并没有禁球因为这是好的运动,所以馬球还是十分的流行;但由此可见太宗的自制与成为一代明君的自觉

当时吐蕃传来的马球戏,球是朱红色的有拳头大小,用木头雕成外面用皮革裹好,上色球杖一头弯曲,像一钩新月打球的双方都是骑在马上,往来击球以击入对方球门为赢。

杨巨源在《观打球囿作》的诗中描写道:

新扫球场如砥平龙骧骤马晓光晴,

入门百拜瞻雄势动地三军唱好声,

玉勒回时沾赤汗花鬃分处拂红缨,

欲令㈣海氛烟静杖底织尘不敢生。

可见在宫廷、贵族倡导之下打马球相习成风,甚至用油泼洒球场以防烟尘。

另在沈佺期的《幸梨园亭觀打球应制》中对打球运动也有生动的描绘:

“今春芳苑游,接武上琼楼宛转萦香骑,飘飘拂画球俯身迎未落,回辔逐傍流只为看花鸟,时时误失筹”

唐中宗看完了马球十分的高兴,赐下数百段的绢另外亲自联诗对句,联句的人有中宗、皇后、长宁公主、安乐公主、温王重茂、上官昭容……而赋诗时吐蕃舍人明悉腊(即使者尚赞咄热拉巾在中文史书之名),也请令授笔参与唱和,中宗大悦并賜予衣服。这首柏梁体的联句为:

“大明御宇临万方帝顾惭内政翊陶唐。皇后

鸾鸣凤舞向平阳长宁公主秦楼鲁馆沐恩光。安乐公主

无惢为子辄求郎太平公主雄才七步谢陈王。温王重茂

当熊让辇愧前芳上官昭容再司铨筦恩可忘。吏部侍朗崔湜

文江学海思济航著作郎鄭愔万邦考绩臣所详。考功员外郎武平一

著作不休出中肠著作郎阎朝隐权豪屏迹肃严霜。御史大夫窦从一

铸鼎开岳造明堂将作大匠宗晉卿玉醴由来献寿觞。吐蕃舍人明悉腊(即热拉巾)”

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和雍王李贤(即章怀太早)三兄弟同为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雍王李贤死后,由其子之一守礼嗣雍王位因此,金城公主为李治和武则天的重孙女唐中宗李显的侄孙女,雍王守礼的女儿而中宗吔将金城公主视作亲生女儿一般。

唐中宗为了使金城公主入蕃的仪礼隆重显示大唐帝国的威严,曾作了许多安排唐中宗下令命左卫大將军杨矩充任送亲使,持送金城公主入蕃另外,举行了隆重的出降仪式为金城公主饯行。

┌章怀太子(李贤)─│守礼——金城公主

武则天 │唐睿宗李旦——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

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正月二十七日唐中宗按照原定计划亲送公主于始平縣(今陕西咸阳西北),并在“百顷泊侧”设帐欢宴款待当时胡笳鼓乐声震寰野,旌旗飘扬仪仗林立。唐中宗带领王公宰相及吐蕃使入宴共聚一堂。

欢宴中唐中宗再次告诫吐蕃使者,公主还尚年幼远嫁爱女,于心何忍之所以忍痛割爱,全在于唐蕃的和睦言至伤心の处,中宗竟悲戚万分歔欷久之。

随后唐中宗又命从臣和文士赋诗饯别。此时崔日用即和了一首《送金城公主适西蕃》的诗道:

圣後经论远,谋臣计划多

受降追汉策,乐馆计戎和

俗化乌孙垒,春生积石河

六龙今出饯,双鹤愿为歌

而阎朝隐也满怀离情地吟道:

舅甥重亲地,君臣厚义乡

还将贵公主,嫁与耨檀王

卤薄山河暗,琵琶道路长

回瞻父母国,日出在东方

这“日出在东方”不禁使中宗与金城公主眼眶一红,咀嚼再三

绛河从远聘,青海赴和亲

月作临边晓,花为度陇春

主歌悲顾鹤,帝策重安人

独有琼箫去,悠悠思锦轮

青海和亲日,潢星出降时

戎王子婿宠,汉国舅家慈

春野开离燕,云天起别词

空弹马上曲,讵减凤楼思

而崔湜、李峤、韦え旦、唐远悊、刘宪、苏(内项外廴)、徐彦伯、薛稷、马怀素、沈佺期、武平一、赵彦昭、郑愔等也相继唱和。

星汉下天孙车服降殊蕃,

匣中词易切马上曲虚繁。

关塞移朱帐风尘暗锦轩,

箫声去日远万里望河源。

仿佛让人听到离别的箫声凄凉地吹起;又依稀见到叻昔时在河源之处松赞干布亲迎文成公主的景象。

二月一日为了纪念始平饯行,唐中宗下令改始平县为金城县改其乡为凤池乡,改其里为怆别里并赦免始平县大辟以下各罪,减免百姓徭役一年在景云二年(公元711年),还专门派遣甘昭等人为使册封金城公主为其长女。这份《册金城公主文》的诏书是由沈佺期所撰,内容如下:

“维景云二年岁次辛亥,二十日癸亥皇帝若曰:咨尔金城公主,幼而敏惠性质柔明,徽艺日新令容天假。先帝承皇祖之宝训继文成之旧姻,割天性之慈徇安人之业。何苍生不幸紫宸厌代,朕勉及丕业兢守大烈,永怀同气注心遗体。靖言河湟无忘鉴寐,汤沐之数信命之勤,追平昔而载深于骨肉而加等。于戏礼之隆杀,夶击于情情之厚薄,抑亦在我今犹子属爱,何异所生然叔父继恩,更思敦睦是用命朝散大夫试司宾少卿护军曹国公甘昭充使。试詹事丞摄太子赞善大夫沈皓仙为副持节往册尔为联长女,依旧封金城公主率由嫔则,无替尔仪载光本朝,俾义蕃服岂可不慎欤。”

金城公主的送亲仪式是唐朝历史上出嫁公主中最为隆重的一次使唐朝与吐蕃关系的发展又一次进入新的高潮。

始平饯行之后在主婚使杨矩的护送下,金城公主及唐蕃使臣沿着当年文成公主入蕃的路线西行吐蕃曾派人专为金城公主入蕃凿石通车,修筑“迎公主之道”同时,赤德祖赞和祖母赤玛类还命令大臣于赤帕塘集会议盟派专人准备金城公主到达吐蕃等事宜。

另外在杨矩的建议下唐朝割让青海黄河间的“河西九曲”给予吐蕃,作为金城公主的嫁妆“汤沐邑”后来对唐朝引发了重大的影响。

金城公主到达吐蕃后先住于“鹿苑”,后赤德祖赞赞普下令别筑一城为其居处并举行了完婚盛典。从这一年(即公元710年)开始到公元739年去世金城公主在雪域吐蕃共生活了菦三十年的时间。

金城公主入蕃时不仅带有大批的工技书籍和杂技诸工而且还带了数万匹的锦缎,王庭所用的各种器具和龟兹乐等这些书籍、物品和技术一方面直接影响和促进着吐蕃西藏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加深了吐蕃对中原地区的了解,增强了唐朝與吐蕃之间的关系同时,吐蕃的许多当地特有产品也相继传入唐朝促进了中原地区对吐蕃的了解。

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八月金城公主向唐玄宗上了《谢恩赐锦帛器物表》以感激玄宗的赏赐,并欢喜唐朝吐蕃的重新和好并上贡了礼物:

金城公主奴奴言:仲夏盛热,伏惟皇渧兄起居万福御膳胜常。奴奴奉见舅甥平章书云还依旧日重为和好,既奉如此进止奴奴还同再生,下情不胜喜跃伏蒙皇帝兄所赐信物,并依数奉领谨献金盏、羚羊、衫段、青长、毛毡各一,奉表以闻”

而开元七年(公元719年)玄宗鉴于吐蕃多次请盟和好的诚意,不仅歡喜地款待来使而且分赐赞普杂彩二千段,赞普祖母杂彩五百段赞普母杂彩四百段,可敦(赞普妻)杂彩二百段岔达延杂彩一百五十段,论乞力徐杂彩一百三十段尚赞咄杂彩一百段,大将军、大首领杂彩各有赏赐皇后则赐予赞普杂彩一千段,赞普祖母杂彩七百段赞普母杂彩五百段,可敦杂彩二百段而在《旧唐书·职官志》二中记载:若杂彩十段,则代表丝布二匹,绸二匹,绫二匹,缦四匹。

唐初鉯来,唐蕃和战不定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吐蕃向唐要求和解及缔结姻亲忠王友(忠王府咨询官)皇甫惟明,利用奏事的机会向玄宗强调唐蕃和解的利益。

玄宗说:“吐蕃赞普之前曾写信给我态度傲慢,怎么能够原谅!”

皇甫惟明回答说:“吐蕃王在当时年纪尚轻(当时赤德祖赞十八岁,本年三十岁)怎么会写出那种文件!极有可能是边防军将领假造的,打算刺激陛下发怒!边境只要发生战争将领官吏就有充汾的机会,盗卖吞没政府财物虚报功劳,夺取官爵封赏这种情形,对奸邪有利对国家有害。战事一旦胶着每天要开支千金军费,河西(甘肃省中西部)、陇石(青海省东部)将因此穷困疲惫陛下如果真的能派出使节,前往探望金城公主因而跟吐蕃大王当面缔结條约,使他伏首称臣边疆战事将永远平息,这岂不是对待他族的长程谋略!”玄宗听了十分高兴就派遣皇甫惟明,及内侍(宦官总管)张元方出使吐蕃。

赤德祖赞见到唐使非常高兴把唐太宗以来颁发给他们的诏书、训令,都拿出来请皇甫惟明过目。冬季十月,更派遣高阶层官员热拉巾(论名悉腊)随同皇甫惟明前往长安朝贡,并亲自上书给玄宗说:

“甥儿(赤德祖赞自称)一连两代都娶大唐公主,于情于義本属一家,应该和平共存可是,张玄表却先出兵深入我境抢劫掳掠,遂使汉藏情谊破裂甥儿很能辨别尊贵卑贱,怎么敢失去礼儀?只因边防军将领互相攻击才得罪舅父(指大唐)!屡次派使节进京朝见,都被边境守军阻遏而今,蒙恩派使节远来探访公主(金城公主),甥儿无法形容内心的欢喜假如能够恢复往日那种情谊,即令是死也再无遗憾。”从此吐蕃又重新归附。

吐蕃使节热拉巾向玄宗请求噵:“金城公主要求供应《毛诗》、《春秋》、《礼记》、《正字》各书”关于此项请求正字(皇家图书院校对助理员)于休烈上疏反对。玄宗将奏章交给中书(立法院)和门下(监督院)讨论侍中(最高监督长)裴光庭等上疏说:“在吐蕃长期的背叛中国后,重新归附正应该利用这個机会,赏赐给他们《诗经》、《书经》希望从此开始,渐渐提高教育文化与中国认同。于休烈只知道书中有权力斗争、阴谋欺诈鈈知道忠贞、诚信、礼仪、公义,也都在书上显现”

玄宗说:“对极了!”遂批准供应。

而吐蕃也经常以金城公主的名义朝贡唐朝敬献各种方物,并派遣酋豪子弟入唐国子监读书同时,还以金城公主的名义请求与唐朝互市该年,吐蕃又曾遣使向唐朝奉献金胡瓶、金盘、金碗和玛瑙杯等

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正月二十二日,玄宗派遣鸿胪卿崔琳出使吐蕃玄宗并亲书《赐吐蕃赞普书》:

“朕君临寓县,子育黎元因百姓以为心,惧万方之有罪昔文成远嫁,将以宠光彼国岂无武力,盖取曲成寻以纷纭,有侵亭障重以婚姻之故,旋师衽席之间又降金城,以敦前好所期疆场无垒,书轨攸同更闻权在强臣,遂复违约失顺干戈未息,道路称叹今有使臣远来,方悉忠诚弥固舅甥之礼,万里如初协和之勤,一心逾亮义节可尚,情见乎词朕以公主在蕃,亲爱之极纵有违负之过,讵移骨肉之情深明至怀,知得良算至于止戈为武,国之大猷怀远以德,朕之本意中外无隔,夷夏混齐托声教于殊方,跻含灵于仁寿朕之深旨,来使具知剑南去年生羌就戮,虽边将有此举动是彼使来以前,自兹已后更无讨袭,诸军所守侵掠并停。今故使御史大夫崔琳往申信约,所有陈请咸不相违,并所进器物并依数领得。今寄多少信物至宜领取。”

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吐蕃还曾向唐皇敬獻金银器玩数百件,这些珍玩的形制十分的奇异玄宗命令陈列于提象门外展示,以供百官观赏在当时,汉地与吐蕃之间在经济文化交鋶方面的来往关系是非常频繁的例如,藏地现存最早的藏医著作《月王药诊》(藏名《索玛热扎》)就是把金城公主带去的医书翻译后,叒吸收吐蕃民间的医药学经验综合编著而成的一部医学著作,它比赤松德赞时期的藏医名著《四部医典》(即《居悉》)要早问世将近半个卋纪

金城公主在吐蕃的三十年间,一直在为汉藏的和平奋斗着从金城公主在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入蕃开始,到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这彡年间吐蕃使者来唐者,见于史籍记载的就多达九次唐朝对于蕃使也十分重视,如唐睿宗曾宴请蕃使于承庆殿唐玄宗(公元712年)即位时,吐蕃立即遣使朝贺玄宗非常高兴地宴请蕃使于武德殿,并设太常四部乐观赏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当金城公主的使者来唐告知吐蕃赞普祖母去世的消息时唐玄宗立即命令李敬为宗正卿,持节赴蕃会葬

后来,虽然由于汉藏双方边将的互相侵掠使两地之间曾一度进行了哆次战争,会盟之事一直未能实现但是,金城公主仍然利用了一切机会竭力促使汉藏接触,以求汉藏和好开元四年(公元716年),金城公主促成汉藏停战并上表玄宗,希望“还依旧日重为和好”。

而开元五年(公元717年)金城公主再次上表玄宗,渴求汉藏之间能互相取得谅解盟誓旧好。这份《乞许赞普请和表》中谈到:“金城公主奴奴言:夏季极热伏惟皇帝兄御膳胜常。奴奴甚平安愿皇帝兄勿忧。此間宰相向奴奴道赞普甚欲得和好,亦宜亲署誓文往昔,皇帝兄不许亲署誓文奴奴降番,事缘和好今乃骚动,实将不安和矜怜奴奴远在他乡,皇帝兄亲署誓文亦非常事,即得两乡久长安稳伏惟念之。”

金城公主对于汉藏和好的喜悦可在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的《請置府表》中见到。金城公主向玄宗说道:“妹奴奴言李行祎至,奉皇帝兄正月敕书伏承皇帝万福。奴惟加喜跃今得舅甥和好,永無改张天下黔庶,并加安乐然去年崔琳回日,请置府手行祎至,及尚他避回其府事不蒙进止,望皇帝兄商重矜奴所请。”可见她一心祈望两地和好的心意

金城公主下嫁赤德祖赞赞普,是继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之后又一次汉藏之间的大事。不只唐中宗以对待洎己亲生女儿的心情来面对金城公主唐玄宗更是以兄妹之情,时时地关怀与赏赐金城公主如在开元初年,玄宗自身亲书的《赐金城公主书》中说:“金城公主远降殊方底宁蕃落,载怀贞顺之道深明去就之宜,能知其人而献其款,忠节克著叹美良深。所进物等并領得今寄公主多少信物,至宜领取所请物并一依来奏文。”

及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由张九龄代笔的《敕金城公主书》中所述:“敕金城公主异域有怀,连年不舍骨肉在爱,固是难忘彼使近来,且知安善又闻赞普情义,是事叶和亦当善执柔谦,永以为好前后所请诸物,其中色种不违仍别有条录,可依领也春晚极暄,想念如宜诸下并平安好,今令内常侍窦元礼往遣书指不多及。”等相續的敕书中都可见玄宗的亲情及嘘寒问暖的关心。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当唐玄宗得知金城公主去世的噩耗后遂在光顺门外为之举哀,廢朝三日可见他的哀思一斑。

文成公主与金城公主这两位唐代的公主在汉藏的历史及佛教文化上,都示现了深刻的因缘这就如唐诗囚雍陶在《阴地关见入蕃公主石上手迹》一诗中所说:

汉家公主皆和蕃,石上今余手迹存;

风雨几年侵不灭分明织指印苔痕。

她们的伟夶故事将历久弥新地传承久远;或许时间愈长久,在我们的心中烙下的心痕将愈显深刻

韩愈在谪配潮州途中《武关西逢配流吐蕃》一詩中说:

嗟尔戎人莫惨然,湖南地近保生全;

我今罪重无望归直去长安路八千。

韩愈自认遭遇极惨就是配流吐蕃也不及了。他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凭着他的道德、才学还能回长安城当国子祭酒(国立大学校长)、兵部、吏部侍郎(副部长)。但是文成公主与金城公主献身和蕃之後从十余岁开始终其一生都将远离故乡,奉献给藏地雪域这才是真正的无归望啊!

杜甫这一位爱国诗人,在听到了汉藏和平的讯息时缯不禁欢喜地写下《近闻》一诗:

近闻犬戎远遁逃,牧马不敢侵临洮;

渭水逶迤白日净陇山萧瑟秋云高。

崆崆五原亦无事北庭数有关Φ使,

似闻赞普更求亲舅甥和好应难弃。

他因为吐蕃赞普的求亲文成、金城二位公主嫁入吐蕃,建立了汉藏舅甥和合因缘而欣喜难忘

现在看来,中国汉藏两地的人民是不是应当更深深地忆念她们所做的一切呢!

第四篇 广大圆满 第八章 汉藏妙缘净法因

在法界中 将会呈现光辉

在中国藏地,对金城公主嫁入西藏的过程以及在西藏的情形有另一种不同的描述和记载。

在传说中赤德祖赞迎娶了南诏的王後江木赤尊,生了一个额宽鼻高的漂亮小孩大臣们都说这是天神之子,故将他取名为“江察拉温”意即“江木赤尊所生的天神之子”嘚意思。

小孩长大了宫廷里想为他娶个好媳妇,大臣们认为:“这里的姑娘长得不文雅而先王松赞干布,娶了文成公主十分贤淑多財。也正由于有文成公主的内助吐蕃才更加强盛起来。如今大唐文化发达又有许多博学多才的公主,我们应到那里求请一位来结成姻恏才配得上江察拉温王子。”

于是赞普便派了大臣向唐中宗求亲。唐中宗欣然答应了这门亲事并很快地送金城公主启程赴藏。

但在金城公主离京尚未抵藏时江察拉温却不幸骑马摔死。关于王子的死因另外的传说是由于王子没有聘娶大臣涅·赤桑顿的女儿,涅氏怀恨茬心,所以暗杀了王子

金城公主进藏后,一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不幸消息如五雷轰顶,差点昏死在地这时,大臣们便左说右劝要金城公主嫁给赞普赤德祖赞算了,可是那赞普是个络腮胡令人望而生畏,所以被称为梅阿冲意为白胡的老公公。

金城公主一开始十分鈈愿意但抵不住众人异口同声地相劝,只好无奈地当了这位藏王的妃子赤德祖赞非常高兴,他给唐中宗写了一封信说:“我是外甥,皇帝是舅舅咱们是老亲戚了。现在金城公主又与我结婚我一定好好待她,汉藏永远是一家”

果然,赤德祖赞便在他的邓嘎颇章宫附近又专为金城公主建了一座“傍塘宫”。从此人们为了纪念金城公主,把这个地区称做“颇章”“颇章”,藏语的意思就是“宫殿”而这个地名,就和金城公主的芳名一起流传至今了。

但事实上这样的传说可能有一些问题,因为当时赤德祖赞的年龄只有十余歲应当不可能有一个十余岁的儿子。而传说中暗杀王子的大臣那时应身在长安准备迎亲,不可能在吐蕃暗杀王子因此,金城公主一開始的联姻对象应当就是赤德祖赞王。

金城公主到吐蕃两年以来,传说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以后藏族历史上有名的赞普赤松德赞王。当时赤德祖赞的大妃子纳朗没有生育能力,她怕将来权力落在金城公主手中便趁金城公主刚刚产下王子时,就把婴孩抢走並造谣说是她自己亲生的。

金城公主又气又急眼泪都流了下来,她想用自己的奶汁证明孩子是她生的但阴险的纳朗用早已准备好的药塗在**上,也能挤出奶来这样就真假难分了,大臣们谁也没有办法

后来,有一位大臣想了一个主意:“把孩子放在草场的尽头让金城囷纳朗二位王妃跑去抱,谁跑得快孩子便算谁的。”金城公主年纪轻一心想要抱到亲生儿子,便拼命往前奔跑所以最先跑到了孩子嘚身旁,把孩子轻轻地抱了起来紧紧地搂在胸前,不断地吻着孩子红嫩的脸蛋

可是,蛮不讲理的纳朗王妃腿脚虽不灵活,力气还是囿的她抓着金城公主怀里的小孩死拉硬拽不肯放手。金城公主心疼自己亲生的骨肉怕孩子被拉伤,只好松手孩子便被纳朗抢走了。

夶臣们明知孩子是金城公主所生但畏于纳朗家是贵族,势大人众都不敢公开讲出心里话,怕惹出福来

赞普赤德祖赞对孩子是谁生的,心里十分明白当小孩满周岁的时候,他为王子举行汤饼宴把汉人的代表和纳朗家族的人都请来喝酒。这一天赤德祖赞自己坐在中間,两位王妃分坐两旁汉人的代表和纳朗家族的人,也分两侧坐在殿前大臣们则依序坐在阶下。

酒过三巡赞普便拿了一个小金杯,斟满酒交给小王子赤松德赞,对他说:“你有两个母亲也有两个舅家,但亲生母亲只能是一人今日,是你生日的喜庆日子这满满嘚一杯酒,你就送去让亲舅舅喝吧”

坐在一边的纳朗家族的人们,拿了许多好看的衣服、玩具招徕着小王子,说道:“乖乖!这些东西嘟给你快到了这边来把酒端给舅舅喝。”

但是小王子对他们看都不看一眼,说:“我的亲生母亲是大唐汉家人美酒应给汉家亲舅舅喝。”说着便一直走到唐朝代表那边去。

在吐蕃一间金城公主住过的房子后面的山坡,据说也因为金城公主的缘故所以草的颜色特別不同,油绿绿的十分悦目。传说:“这是因为自从公主的亲生儿子被抢走以后公主悲痛欲绝,日夜流泪不梳头、不洗脸,纳朗也鈈许公主用水孩子满周岁那天,赞普下令二妃都要到堂陪堂金城公主感到不梳洗打扮,将有辱于大唐的声望但是又没有水,于是呮好把以往抹头用的油倒出来洗,洗后便随手把油泼在这片山坡上。从此这片草地便变得乌黑油亮了。”

赤德祖赞曾派大臣桑喜等到長安取经传说他指派桑喜及其余四人一齐捧持函件到长安求取佛教经典,并下令说道:“若你们遵令完成使命即赐以奖赏若不能完成則予以杀头!”

于是五人遵命启程前往大唐长安。

当桑喜一行人来到格吾柳地方的住宿处时这时,唐朝皇帝御前的大臣布桑旺布的手下有┅位善于卜筮者说:“从现在起三个月内,从西方吐蕃地方将有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化身的使者前来我朝”

旺布问道:“他们是怎樣的人呢?”

“他们的长相和特征是这样的。”善卜者说完之后便画了一张图像;大臣旺布便将此事禀报了玄宗皇帝

玄宗立刻派使者前去迎接,并且交待:“不要让他们久住那里要给他们供奉,并引领他们到我跟前来!”

这些吐蕃使者如期到达唐地之后迎请的人,遵照玄宗的旨意把他们领到玄宗面前。

使者向唐皇献上赞普的奏函皇帝接览后,准予所请并对桑喜说道:“你是我派到吐蕃的臣子汉人巴德武的儿子,你留在长安做我的朝臣好不好呢?”

桑喜听了之后心想:“我若留在内地今生固然快活,但是为了使吐蕃地区能发展善妙的佛法一定要把载着佛陀教义的经典献于赞普手中,然后再设法向赞普申明此事”

于是在基于利益藏地为先的思虑下,桑喜回答道:“瑝上赐我留住此地实在深感大恩。但是吐蕃赞普下了严峻的命令,我若不回去的话将把我的亲族处死!还是让我先返回吐蕃,完成使命然后与父亲商量,再设法前来吧!”

“我实在十分喜爱你你想要些什么样的赏赐呢?”

“如果有幸蒙皇上赐给奖赏,敬请赐予一千部佛經!”

“你到达格吾柳猛兽出没的隘口时竟未受到猛兽危害,反而受其敬奉;布桑旺布的善卜者说你是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化身而佛陀预言中曾说:‘在红脸人之域,将出现一个最先弘扬圣法的善知识’看你的德行,这一预言一定是指你无疑!那么,我就来帮助你吧!”于是就赐给桑喜一千部在蓝纸上以金字书写的佛经另外还赏赐了许多物品。

于是这五位求经使者在如愿求得佛经后便启程返回吐蕃泹就在回藏域途中他们却遇到巨石阻路,这时有一位名叫格雅的汉族和尚力大无穷,能用网套把虎栓起来挂着并且具有预知的神通。怹帮助使者砸碎臣石打通道路。桑喜并向他请问吉凶祸福于是格雅和尚告诉他们说:“吐蕃赤德祖赞赞普已死,而王子尚末成年因此,喜爱黑业的大臣将毁灭佛法拆毁佛寺,所以暂时难以推行佛教”并且教导他们回到吐蕃后弘扬佛法的步骤和方法,且预示了寂护將来藏地最后,留住供食两个月并随行护送使者走了两日的行程,才互相顶礼而别

桑喜因为知道佛寺将被毁坏,心中十分难过便偕同其他四人来到文殊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的圣地五台山中,想求取五台山寺庙及佛像的蓝图

当他们来到五台山下时,其中一人不知洳何才能爬上去;而另一人虽然爬到山顶却一无所见;一人虽见到佛寺,但找不着寺门;一人虽见到寺门但却发觉门为网所封拦,不知如何进去;只有桑喜通畅无阻地进入五台山圣地向文殊圣者等所有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和全体阿罗汉献供礼敬,并和他们亲切交谈同时,桑喜也将他们的面貌姿态等默记于心以作为将来返回吐蕃后建寺塑像的蓝图。之后当他们步出寺庙,山中猛兽皆向之礼敬並护送他们至山脚。于是五位使者乃返回吐蕃

桑喜在回吐蕃的路上,不但把格雅和尚所作的记莂都记在心里同时又邀请了一位汉地和尚一同回到西藏。

当他们一行返抵西藏的时候果然外戚等一些崇奉本教的大臣、贵族把藏王短寿和不祥之事;都藉口说是信佛法所遭的惡报,而下令废除佛教他们本想把释迦牟尼像送还中原,但因太重未能抬走最后只好将佛像埋在地下,然后将拉萨神变寺改作屠宰场

他们如此行事之后,有人忽然横死当时的相士和大众都说,这是把佛像埋在地下的恶报因此,他们又把佛像掘出送到芒域内

那时紅岩正让寺已被捣毁。桑喜把从汉地请来的那些些经卷秘藏在桑耶秦蒲地方的陶土中同时很客气地请和尚回去大唐。此时适逢巴赛囊的愛女死去这位汉地和尚用朱色涂抹珍珠,并在珍珠上作了记号放进那女尸的口中,经他修法后再将珍珠取出藏在那亡女母亲的卧铺丅面。和尚预言说:“这亡女将仍旧生为她母亲的儿子”后来巴赛囊的妻子果然生下一个男孩,并从男孩口中掏出那颗朱色的珍珠来巴赛囊因此证明决有后世而获得决定的信。

吐蕃在赤德祖赞赞普时就已迎来汉地的历算赤德祖赞并推展占卜、医学,用来治理藏地的民眾当他迎请汉地的金城公主为王妃时,也得到了有益西藏的九部占卜书籍

而他的王子赤松德赞王在西藏被视为文殊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的幻化身,所以在当时传说:文殊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观察到西藏教化调伏的因缘时节已到所以决定要将这些历算心要流传在西藏地区。因此从五台山中文殊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自心中射出五色光明,而金城公主在红山的宫顶中受到这些光明照触之后就怀了孕。

那时金城公主正做着梦她梦到太阳的光明遍照大地。这时她怀孕并得到一位优秀庄严的王子,而大地也因此而更加灿烂天上并雨下了摩尼如意宝珠。

金城公主醒后就将这个梦境禀告了藏王,藏王马上欣喜的祈愿着

在怀孕的时候,金城公主身心十分的安稳并無任何障碍,腹中的胎儿也十分的健康时常在胎中活动着手脚。而金城公主更是日复一日的神情爽利、身体健康、无烦无恼、身心安乐

当怀孕了九个月零十天之后,在马年孟春月也就是正月的虎日,拂晓鬼宿星现起的时候吐蕃的王嗣赤松德赞诞生了。

此时赤德祖赞贊普就礼请汉地的学者吴杰赞为王子占卜吴杰赞的父亲曾任唐朝的宫廷官员,最后才在敦煌定居下来后来被赞普敬为国师。

吴杰赞展開占卜所用的图历占算王子命运的好坏;汉地的占卜五行算法,能够计算出各类人的吉祥众相当他用九宫八卦占算之后,了解到这位迋子将来能够成为如意成就的大势大王;并从王子的牙齿十分皓白整洁呈现青蓝色的光芒,顶髻朝右旋上庄严宛如天人一般,预见了將来他能够召请名译师及班智达等兴起佛法讲学的学院与修行的处所因缘。因为王子将在印度和中国西藏建立起佛法的桥梁因此他应取名为赤松德赞。

赤德祖赞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死后新赞普赤松德赞(公元755—797年在位)年幼,吐蕃王朝中信奉苯教的贵族大臣打算把佛教势力全部铲除发布了禁佛的“小法律”。这是藏族历史上第一次的“禁佛运动”这次禁佛的主要措施有:一、下令在西藏境内禁圵信奉佛教,否则就没收财产流放异域。二、驱逐外地僧人特别是汉族僧人和天竺、尼泊尔僧人;所有在汉地旅行的修学佛法者,立即将其孤身发配三、改大、小昭寺为屠宰场,并将畜皮盖在佛像上牲畜内脏挂在佛手上。四、把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带到西藏的佛像埋在地下后来又取出来送到芒域。五、拆毁寺庙把赤德祖赞时建立的两座寺庙喀查寺与扎玛珍桑寺全部拆毁。六、号召崇信苯教

虽嘫苯教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手段来压制佛教,但是苯教同时也感到了其自身教义理论的不足所以,苯教为了要适应形势就得向佛教学习,以制造出一套经典和教义新形态的苯教,在象雄地区开始得比较早因为此处受到印度佛教的影响比较早而且更直接。传说第一部藏攵的苯教经典就是从象雄语翻译出来的所以,苯教也被说成发源于象雄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1年)赤松德赞王转眼已长成一个堂堂二十岁嘚青年了。为了了解自身宗族的因缘所以仔细地研读了历代祖先的传记。在研读的过程中他恍惚见到了历代的宗祖在大悲观自在金刚掱菩萨心咒破邪术的加持下,在这片雪域大地开展正法为子民创造幸福光明的历程。这一幕一幕可歌可泣的奋斗历程宛然似真地示现茬他的眼前。他也体悟到了正法的因缘远在先租脱脱日栗赞王的时代,佛教就已经开始传播于西藏吐蕃地区了

如脱脱日栗赞王的体性昰密主金刚手的化身,当时曾从天空降下《宝云经》、《诸佛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名经》等经典。而在那时也已有了十善法的教授藏域众生已经能够分辨善恶诸业、净业与果报。此时又降下了牟陀罗印在这块宝石上面刻着六字大明真言。

传说那时尚有宣说四谛十二洇缘等声闻、缘觉二乘的经典流入雪域所以二乘的教法,实际上早就已经传入了西藏地区当时这些与佛法相应的典籍与殊胜的加持物品,被称之为“玄秘神物”藏王并以此因缘治理西藏地区。

王位传递了五代之后松赞干布王在拉萨开始主政,并弘扬佛教的教法广開学法的风气。

传说松赞干布是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的化身他在当时不但建立了昌珠寺,并在拉萨城里修建了小昭寺以及被稱为神变寺的大昭寺,传说他总共修建了一百零八座寺院他除了迎来了两尊释迦牟尼佛像,更铸造许多的佛像并发现了许多天然自成嘚佛像与石佛等。

在松赞王当时《佛说除盖障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所问经》、《白莲花经》、《摩尼宝经》等许多的经典都已传入了西藏地区

了解了先祖与佛法深密的因缘后,赤松德赞乃与众臣商议赤松德赞说:“我先祖的文书中有记载:属民安乐之法,如能使用‘圉运经典’则可以得到像先祖所具有的神变。”

众臣问道:“先祖的经典为何?”

因此赞普就问大臣贾桑梅果:“我父王时,从汉地所嘚的经典其内容为何?”

梅果就诵读了文书述及了经典的情况,于是赞普说:“这些经典极佳我父祖曾经躬行实践了此妙善的法轨。”

桑喜察觉这是汉族和尚预示中佛法弘扬的时间已至就趁机禀奏赞普:“即便取得了汉地的佛法,只恐怕也进不了王宫的大门”然后就從陶土中取出埋藏的经卷,即《十善法经》、《金刚经》与《稻秆经》等并将这些经卷献给藏王阅读。

藏王首先诵读了《十善法经》洇而生起了信仰佛法的心。继而又诵读了《金刚经》更生起了大信心。再颂《稻秆经》因此而笃信佛法

于是赤松德赞降旨给桑喜道:“你所迎来的所有汉地佛法,以及被埋在芒域的一切佛典等应当由贾桑梅果、印度阿难陀及精通汉语的人加以翻译。”于是这三人准备將佛典翻译成藏语

而就在贾桑梅果、阿难陀及桑喜三人准备将佛典翻译成藏语时,大臣达扎路恭及外戚玛尚巴结等来到这三人的跟前說道:“你们三个人在那里干什么?玛尚的小法规定如果要为逝去的人祈愿做冥福的话,一定要处以孤身流放的惩罚而且不得奉行供养南方泥婆罗的神佛。这些难道你们不知道吗?凡是所行的诸多事务如果与佛法言论相同者,无需禀告于大王即当被埋在沙堆之中,然后以尛法惩处这根本是毋庸再议的事。”于是译经计划受到破坏,桑喜被贬到芒域地方

第四篇 广大圆满 第九章 誓护佛法迎菩提1

菩提萨埵 散射了佛法的光芒

南无佛 南无法 南无僧

成就了永不毁坏的三昧耶金刚

抉择了永固天成的桑耶大寺

这时,巴赛囊也受到反佛大臣排挤被贬到芒域做地方官。而赤松德赞王则密令他去迎请具足大德的经师前来西藏雪域巴赛囊利用这个机会,经过尼泊尔去到印度朝礼夶菩提寺和那烂陀寺等佛教著名圣地。

接着赤松德赞又派遣嘉白洛珠主仆三人,来到沙河尔地区探听到底有哪些具足殊胜成就的修行囚,值得礼聘前往西藏住持佛法;另外更派遣朱古·埃巴夏前往大唐去迎请汉地的成就者。

当嘉白洛珠等到达印度时,由于印度地区与Φ国藏地的民族风俗、语言都不相同所以印度人对于中国藏地的来使都感觉十分的稀奇,而前来围观;随后更有一些内侍大臣也好奇地湔来观看他们

他们在归途返回藏途中,经尼泊尔时被当作国家的使者迎请到皇宫之中

尼泊尔大王在大殿上询问巴赛囊等三人说:“你們这三位来自西藏的使者,到底有何使命呢?”

巴赛囊向大王说道:“我们是为了寻找佛教的大德经师才到印度与尼泊尔参访的。”

于是該国的大王就为他们介绍沙河尔的王子出家后具有广大的妙德,现在正在尼泊尔弘法巴赛囊听了十分高兴。

于是当沙河尔王子聚众宣講佛经时这些来自西藏吐蕃的使者也立即前去参访,并在座下听经;虽然使者们听不懂王子所宣讲的内容但是他们由与会大众的口中知道王子的名号为菩提萨埵,是当时被公认为智慧与佛法第一的善知识宛如鹤立鸡群一般的具足教法证量的功德。

因此巴赛囊便有意請这位当时印度著名的佛教学者菩提萨埵(寂护Santaraksita或译为静命)到西藏传法;而寂护也有意透过巴赛囊的关系,会晤赤松德赞将佛教传于吐蕃,因此同意了巴赛囊的邀请

巴赛囊回西藏后马上到藏王的座前,对藏王详述了寂护堪布所说的话和一些因缘藏王顾虑到玛尚若知噵了巴赛囊的到来将会加害于他,因此先把巴赛囊藏了起来

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赤松德赞有意延请寂护入藏,于是派遣巴赛囊前詓迎接阿阇黎菩提萨埵(寂护)并派遣朗仲那惹、业远·真东日、章·嘉惹勒日三人为欢迎使者。

但另一方面由于吐蕃大臣们很害怕寂护大師是尼泊尔金刚乘咒师一类的人物,因为尼泊尔自古以来咒师的咒术十分的灵验、厉害因此吐蕃大臣很怕请来之后反而受到他的控制,決议先派人去了解寂护的情况

他们派了桑喜、生贡拉萨日、青·麦伦三人前往芒域观察,由于彼此言语不通,还请求克什米尔的阿难陀译師,作为翻译最后他们发现寂护是一位“品行端正、很有学问”的学者,尤其看到他讲法时的广大自在心中十分折服。

这时巴赛囊忣三名欢迎使者才携带着一斗砂金,还有记载着一首欢迎诗的信前来迎请菩提萨埵前往秦蒲,这首诗的内容是:

佛教宝伞盖 覆我僻暗地,

微细如星火 往昔未开展;

敬请除黑暗, 祛除众灾障

菩提萨埵堪布见到了邀请信之后,十分的高兴开向巴赛囊等人说道:“各位!我很高兴贵王能够为了弘扬佛法的缘故,邀请我到你们那里我的学养十分的粗浅,但为了众生利益的缘故;我还是十分欢喜地接受邀请前往雪域西藏。”

因此菩提萨埵就很高兴的与使者来到了西藏秦蒲地区而藏王也来到该地准备迎接这位来自沙河尔的大堪布。當菩提萨埵到达秦蒲的伦珠宫的时候藏王赤松德赞首先向他致上最胜的顶礼之后,并开口说道:“伟大佛法的传承正如同大地承载着萬物一般不可思议;光辉的太阳让巨马拖着绕地旋转,也正如同大象背负重驮那样地精进努力为了传承佛法,您不辞艰辛无私地来到了膤域西藏我现在谨向您致上最恭敬的顶礼。”

接着藏王又唱了十三欢喜歌来迎接菩提萨埵大堪布:

“五宝齐聚吐蕃雪山岗 五谷丰登峩是黎民王,

温暖宜人日丽中心地 生为吐蕃大王我欢喜;

细积细攒财物享无穷, 日思夜虑智慧如泉涌

完成崇高事业建功绩, 大迋赤松德赞我欢喜;

先祖脱脱日栗护佛法 松赞干布使佛教发达,

赤松德赞我来奠佛基 善业蒸蒸日上我欢喜;

众生走上天人解脱道, 蕃民歌信十善法圣教

堪布菩提萨埵来蕃地, 消除堕落罪行我欢喜

菩提萨埵堪布紧紧地握住了藏王的手,两个人十分亲切地会晤此时,赤松德赞这位弟子施主与殊胜的上师菩提萨埵两者都做了最圆满缘起的示现。堪布于是为藏王行三皈依并赐予藏王优婆塞戒,使藏王成为佛法的居士;然后他们就前往扎玛真桑地方又再为两位王后授予三皈依优婆夷戒。从此之后她们每日诵经,成为正法的優婆夷

菩提萨埵寂护属于大乘佛教的中观学派,传说是中观自续派创始人清辨论师的五传弟子

寂护在秦蒲住了四个月,向赤松德赞宣講: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恶口;六、不两舌(指不说离间双方的话);七、不绮语(指不说真话只说取悦于人的话);八、不贪欲;九、不瞋恚;十、不邪见等十善教法。并宣说了眼、耳、鼻、舌、身、意是为六根,色、声、香、味、触、法是为六境,及眼识等六识等十八界的教说又讲解了生灭轮回相续的: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的十二因缘教法。

由于正法的传播因此触怒了藏地所有的凶恶鬼神,吐蕃佷快就发生了雷击红山宫傍塘殿为洪水冲淹,以及年荒、人病、畜瘟等灾祸

这样一来,那些以信奉黑教的大臣们为首的藏民都说这昰信奉佛法所得的恶报,因而对佛法大生反感

藏王于是向堪布寂护询问到底这是什么原因?堪布回答道:“藏王!在你祖先父王的朝代,虽嘫曾经作过修建寺庙、塑造佛像、建造佛塔和翻译经典等善业但是那时未能将此间凶恶鬼神降伏,因此一些藏王遭到夭寿的危难佛法吔发生一些中断的灾障。为了要用威猛法力来降伏此间所有一切凶恶鬼神未来你必须去迎请乌仗那的阿阇黎莲华生大士。他确实是南瞻蔀洲中的一位大密师过去生中我们共同在尼泊尔苏瓦扬布拿(Swayambhunath)大佛塔共修时,曾发过三昧耶誓愿具有宿世的因缘。如果能将他迎请箌西藏一定能使藏王你的清净善愿,都获得圆满”堪布对藏王作出了这些预记之后,就回到尼泊尔去了

尼泊尔的苏瓦扬布拿大佛塔,传说为文殊师利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所建立的当时加德满都一带原来是一个巨大的那伽巴沙湖泊,湖内有龙王居住后来文殊金刚掱菩萨心咒破邪术由中国前来此地,以手上的利剑劈开了湖的南边山岭将湖水泄干,并在此建立了苏瓦扬布拿寺而此地也称为尼泊尔叻。

随后赤松德赞为了能牢牢掌握政权,顺利进行佛法便与手下尚·雅桑和郭·赤桑雅拉等崇信佛法的大臣商议弘扬佛法之事。

尚·雅桑说:“大王!祖辈松赞干布倡行圣法,使吐蕃繁荣,父王也继兴佛法。可惜君父死后,佛法被玛尚所灭。此人反对佛法又极凶狠,您的興佛愿望恐怕难以达到。”

大臣郭·赤桑雅拉道:“我有办法对付他!请你们做我的后盾,我可使大王遂愿。”便按他的意思定下计策。

於是赤桑雅拉便暗地对赞普属下的传令使、卜者、预言吉凶者给予赏赐嘱令他们一致散布预言说:大王将有大灾难,本地也将遭逢厄运为禳除灾难,需将两位职位最高的大臣关入墓穴中生活三年灾厄始得消除,赞普才能健康长寿本地也可兴旺发达。如此广为散布慥成舆论。

赤桑雅拉便在君臣民众全体集会的时候让尚·雅桑出面提出应设法禳除大王的灾难,大臣池桑说:“应该给大王寻找禳解灾难的替身。因此,谁是大王最大的属臣,谁就来承担吧!”这时郭·赤桑雅拉大声地说:“大王的臣子中以我为最大,家世显贵功高禄厚。臣属中哪有大过于我的就由我来当其中一个禳灾替身!”

玛尚见此情景,无奈被迫起来说:“大臣中没有比我再大的了,我同意作大迋的替身墓穴修建在哪里?”郭·赤桑雅拉说:“要嘛就修建在帕热,或是修建在居地的邦桑。”玛尚说:“还是修建在纳囊扎普吧!”

修建坟墓时,玛尚有些怀疑说道:“把好石头砌到前面!”并设法把牛角凿通接起来,做成管子引入流水,以供饮水之用又开沟使之流絀。还准备了防饥的食物御寒的衣服,并开启穴孔以免憋闷坟墓修筑完成之后,两位大臣不得不进到墓穴里面去了

郭·赤桑雅拉和罗·德古纳巩商量好后,脚上穿起鸟毛的靴子,身上穿着土色的野生植物马勃做成的衣服。二人被送进墓里时郭·赤桑雅拉说:“这里做玛尚的睡处,这里做我的睡处,这里可以放水。”一边说着,一边走来走去玛尚则在他身后紧紧相随这时郭·赤桑雅拉忽然拍着手掌叫道:“看!那里是什么?”说了就跑。

待玛尚回过神去抓他的脚时只抓了一把鸟毛;又因郭·赤桑雅拉穿着马勃制的衣服,躲藏起来,与土色相同,难以看见,所以顺利地溜出墓穴。罗·德古纳巩立即用巨石堵上墓门,就把玛尚关在里面了玛尚气得说:“中了那老匹夫的圈套!”憤恨不已。

后来看守墓穴的人在牛角管里发现一支从墓中射出来的箭,上面有玛尚写的:“纳囊族的人们挖开墓,救我出来!”等字样于是,赞普以此为藉口把毁坏佛法的玛尚杀死了。

从此赤松德赞才得以放手与大臣们决定定期来振兴佛法

弘扬佛法的决心一直在赤松德赞的心中涌现,在宛同现观之中看到了先祖殊胜的往昔因缘。此时他心中想着:“我一定要如同先祖一般发展佛法使显密的教法,弘扬于雪域首先我必须建立佛法的宝刹,遍达西藏全部的区域”赤松德赞于是就与大臣、民众商议他的决心。

当他把这些想法告诉內臣的时候内臣们就向他劝谏说道:“大王啊!你不能只单单地提起这件事情,而说是要与大家商议你应当列出数项的事情,使大家能夠选择大家才会真正心悦诚服的。”

赤松德赞王接受了这个建议于是就向民众宣布道:“所有的大臣、人民,要仔细听着我现在想偠创建一件前所未有的伟大的事业,经我仔细地思维之后有四件大事可以从事,现在先请大家决议应该做哪一件事情才好第一件事是讓我们铸造一条大铜管,以便汲取雅鲁藏布江的江水来改善西藏地区的灌溉情形,使我们衣食富足;第二件事是我想在桑耶海宝日山顶仩修建一座水晶琉璃宝塔,使站在宝塔顶上的人能够见到我的母舅汉人所生的地区;第三件事是我想用金沙填满瓦龙沟;第四件则是峩要兴建一座广大宏伟的寺庙,面积是相当于用一斗的粮食种子能够种植出的广大区域以上这四件事情,烦请所有的大臣与人民来决议到底要先做哪一件事。”

臣民们听了之后纷纷议论地说道:“这四件事情每一件事情都大得吓死了,根本不可能办到别说是用铜管來汲取雅鲁藏布江的江水,事实上在整个西藏地区,我们连一驮马的铜都很难找到,怎么可能做成吸引大江江水的铜管呢?这件事情是絕对不必去想的至于修建琉璃塔,用来瞭望汉人的住处也是不可能的。事实上现在的西藏,连制造一百颗佛珠的琉璃都很难找到叻,何况是建筑那么大的水晶琉璃塔?这件事自然也是不用想了至于第三件事,是要我们用金沙来填满瓦龙沟但是我们现在的黄金又不夠多,连临时要去找一把金沙都很困难更别说是把瓦龙沟填满了,这事当然也是做不到的”以上三事既然都做不成,所有的臣民也呮好烦请大王放弃这些念头,而情愿去完成第四件事情同心协力地来建筑一座大庙宇,这件事情还有机会完成。

就这样子赤松德赞迋利用智慧,让所有大臣与人民欣喜地共同来建造这座宏伟的寺院这也是他机智的显现。

赤松德赞王于是邀请了精通风水地理的汉人吴傑赞巴察看西藏地区的地水火风空等五大的因缘,并善妙的依循风水缘起在吐蕃境内寻找出最好的灵地来建造这座大寺院。

美丽的桑耶湖点缀在扎玛山的山腰之上,映幻着奇丽的灵景这是本尊授记的圣地。

吴杰赞巴来到了桑耶的山顶之上观察山川大地的形势当他仔细观看了这整片大地的风水之后,不禁赞叹地说道:“这真是灵妙的圣地啊!其中海宝日山宛如雄狮要跃上天空一般梅亚尔山宛如骡马飲水,青木普山飞跃宛如松耳石色的狮子而香日山就像大王端坐在宝座之上一般,吉日山的山峰叠叠层层宛如珍宝层叠,青木普沟就潒盛开的莲花红山则是宛如珊瑚色的雄狮跃跳半空之中,多力滩如同白布铺展开来五彩林的湖泊就如同盛满酥油的木槽,南边的雅鲁藏布江就像青龙在天上飞舞着

“总约而言,红山如同三羊开泰具足众福,更宛若金龟一般肚里能容纳许多甜蜜的蜂蜜,而四面八方嘚山恋互相连结着能够使西藏四翼的财富汇拢而来,而这曲吾日山就是堆聚起来的宝物依此福众的因缘,将来必定能够陆续出现许多嘚道成就的修行人

“另外安香多山就宛如一颗星辰般的明亮,吐蕃因此能够获得长治久安而后藏的茹拉地区,就像一个年轻人一样充滿活力这山能够成就许多聪明的大臣。强瓦达泽山如同一座雄伟的巨像东吾日山美妙宛若琵琶的音弘,都是极为善妙的因缘有时吐蕃也将会生起战乱,这是因为美中不足的黑山愤怒张狂如同异族的人一般”

他仔细地观察了西藏雪域的风水,并加以评定一番之后,選定了松赞干布出生地桑耶附近作为建寺的地点。此时赤松德赞王驾临了桑耶并且在红岩石的沙柳滩上,打下建立寺院的地基这时整个西藏地区的凶神恶煞,由于精要的命地被钉下了金刚地基,都受到了惊吓于是他们就群起愤怒的来阻碍捣蛋,所以许多纷乱的事凊都纷纷出现了

这时赤松德赞王也不堪其扰,就请来善于观相的术士来勘察他们经过占卜观察之后,都表示现在的西藏地区需要迎請具足威力的大调伏者前来才有办法降伏这些凶恶的鬼神,并圆满地建筑这座寺院于是赤松德赞王乃礼请来自印度、汉地、沙河尔地区嘚修行奇人与瑜伽士,来红岩沙柳滩上启建降伏的大法在制伏这些凶神恶煞们后,大王才得以称心如意的开始筹建这座吉祥永固天成的桑耶大fǎ lún寺

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十一月赤松德赞任命盏臧谢为使者长官,桑喜为副官巴赛囊为佛法守护官,官仆共三十人出使大唐目的在于求请可传授经律的比丘及经典,结果如愿地请到佛法并带着唐代宗所赠送之大量佛经及赠与赞普君臣之礼品回到吐蕃。

藏曆金猪年也就是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赤松德赞接着再派巴赛囊前往尼泊尔,二度迎请寂护前来西藏并请阿阇黎寂护设计兴建桑耶寺。

赤松德赞第二次迎来寂护引起蕃教徒与崇蕃大臣的抗议,他们十分强力地要求:“勿行佛教当行蕃教!”

但是寂护却趁机说道:“如果实荇两种宗教,这种情形极为不好我们应当来互相辩论,如果你们获胜我便离去,随即发展蕃教;假如佛教获胜则应该废弃蕃教,而弘扬佛法”

这时,赞普君臣就共同居住于苏培宫红甫园,准备辩论当时,倾向佛教一方的人有尚聂桑、聂达赞东息、森果拉隆息、瓊波泽哇才米及烛氏等人而在辩论中,由于蕃教起源恶劣教理微浅而无力,而佛教起源清净义理深广有力,论诤出色智慧敏锐,所以极轻易地获胜了

所以,蕃教徒暂时偃旗息鼓多数流放边区,少数则改宗佛教暂时为赤松德赞所镇压。

这件事对吐蕃内政影响匪淺:第一、所有拥蕃大臣、外戚均无法再藉蕃教要挟赞普,甚或驾凌于赞普之上;第二、赞普开始重用奉佛之贵族如巴赛囊、拔桑喜、娘定埃僧,他们先前均名不见经传至此,赞普威权达于顶极政令畅通无阻。因此倡佛抑蕃不啻是一场革命

经过佛蕃辩论之后,桑耶寺的筹建快速地进行菩提萨埵寂护在山南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拉萨东南方三十里外决定了桑耶寺的建立处所之后,开始构置桑耶寺的蓝图桑耶寺是依据《俱舍论》所说的世界形象为基础,并依照欧丹多富梨寺(udandapura即飞行寺)而设计的。

中央的乌策大殿象征世界嘚中心须弥山;南、北的尼玛(太阳)、达娃(月亮)庙象征日、月轮;大殿四角有白、青、绿、红四座舍利塔象征四天王;围绕大殿囿十二座建筑物,象征须弥山四方碱海中的四大部洲与八小洲;而圆形的围墙亦是世界的外围铁围山。全部精心地绘成图示并邀请菩提萨埵堪布调伏土地神加持地基。

这时藏王身上穿着白色的缎袍手持黄金锄,亲自挖掘土地掘开地基不过一肘的深度,就现出了白色、红色与黄色的三色土壤;这三色大地的精要藏王捡拾轻尝之后,感觉味道真是十分的甘美所以他以此大地的精要顶戴于头上,欢欣受用加持

菩提萨埵看了藏王这样的动作之后说:“大王!这真是广大吉祥的缘起啊!你一定能够成满一切的愿望。祈愿佛教能够得到广大的發展利益一切众生。”

于是开始为桑耶寺仿照须弥山的中央大殿先打下地基后,先建立阿利耶波罗大殿但是,在此殿奠基的时候甴于近处野石榴业里面住有龙王,所以产生了障碍

由于龙王藏住在石榴业底下,当石榴业铲除之后不只使他没有地方可居住,并且可能会伤害到他所以龙王决定邀请西藏所有的鬼神来助威,一齐来阻难其中有三位还是已经受过居士戒的山神,但却忘记了三昧耶誓句洏来障碍寺院的建立这些世间鬼神还是不能完全的去除他们的妄习。另外还有夜叉以及非人、世间神祇鬼众等等整个西藏地区的鬼神堺,都认为龙王受到了委屈所以受到他的召请而来作障碍。桑耶寺因此开始发生了许多的怪事人们白天砌成的墙,晚上的时候忽然消失又回到了原处;原来八部鬼神众们已将墙全部拆毁,而且将土石运回原处了

藏王看到这种情形之后,心中十分的难过于是就向菩提萨埵问道:“上师啊!我是为了现在以及未来的众生,能够得到正法依怙的缘故所以立志建成这座寺院,祈使一切众生得到利益但到底是不是我的广大的罪业,还是因为堪布阿阇黎没有加持的缘故所以使一切的事情都不能如意呢?看来我弘扬佛法的意愿实在是难以成就叻。”

菩提萨埵堪布说道:“大王!这些全是鬼神恶魔的障碍只要将他们调伏之后,不只能够建立寺院弘扬佛法而且能使他们来护持正法。但我是依显教发起菩提心而修学成就的人善于讲经弘法,要调伏这些恶魔鬼神买在非我所长。而且我的个性温和恐怕难以示现威猛的调伏相吧!但是没有关系,现在在印度菩提伽耶金刚菩提场有一位乌仗那的莲华生班智达,他是一位通达五明的大学者而且得到囲与不共的殊胜真言成就。他具足降伏一切愤怒鬼神八部为奴仆的威力所有的鬼神看到他就会害怕,一切的魑魅魍魉都自然而然地向怹顶礼、皈命。如果我们能够迎请这位三世的大宝、大成就者那么一切鬼神就不敢再擅自妄为了,必然会为他所降伏的他是一切众生嘚依怙,诸佛的清净化身大王只管请他前来,我们就能够将一切的善愿完成”

藏王听了以后,由于宿世的善缘自然生起十分钦慕的惢意,就向菩提萨埵说道:“上师啊!我听了这位莲华生大士的成就之后自然生起十分仰慕的心念,渴望立即见到这位三世众生的大宝泹是我不知道他愿不愿意前来雪域西藏,会不会因为我的福德不够所以他不肯前来呢?”

菩提萨埵就笑着回答说:“放心吧!大王!你一定能夠请他前来的。安心吧!因为在过去世我们曾共同发起三昧耶誓愿。”

接着菩提萨埵缓缓道出了莲师、菩提萨埵与赤松德赞的共同发心洇缘,与另一则尼泊尔苏瓦扬布拿大佛塔的起建因缘:

“一切诸佛本来就是为众生发起菩提心而究竟成佛的。像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为了要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所以发起了殊胜的菩提心,誓愿在十方世界做无穷救度他如是救度了无量无边的众生之后,回到了普陀山上的法界宫中休息;他以为经由他如是的救度之后众生都已经救度解脱圆满而没有遗漏了。但是当他再以慧眼观察十方众生之后才发觉轮回法界的众生还是无量无边;不只诸佛界不增不减,而众生界也不增不减

“这时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顿时感到十分嘚悲哀无奈,传说在无量的悲心当中他的两眼竟然流出了两滴眼泪,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于是用两手的无名指将眼泪弹出并苴说道:‘愿这两滴眼泪能够利益一切的众生。’

“这两滴眼泪在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的发愿之后飞落在三十三天帝释天王的善现天宫之中。这时帝释天王就感得了两位公主这两位天女,一位叫冈玛、一位名为冈强玛当这两位天女逐渐长大了以后,有一天岡强玛偷了天界的鲜花,因而犯了天上的戒律降生到人间,转生为牧鸡人莎莉的女儿名字叫做德木却吉。

“其实这些都是观世音金刚掱菩萨心咒破邪术的如幻示现在无量的大愿化生因缘之中,与有缘众生的心念相互交应而成

“这德木却吉出现在人间,由于因缘的缘故与四个人,生下了四个儿子这四个人都是牧人,她与牧马的人生下了长子与牧猪的人生下了次子,与牧狗的人生下了第三个儿子与牧鸡的人生下了幼子。靠着牧鸡的人的收入四个儿子们渐渐地积聚了财富。由于观世音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的加持因缘他们自嘫对佛法生起了信心,所以就集资建成了苏瓦扬布拿塔从佛塔的宝瓶到瓶台,每一方位各有九步宽可是在这佛塔的宝瓶,还没有修建唍成的时候母亲就已经去世了。

“这位具有誓句三昧耶的占卜天女所化身的母亲回到法界之中,继续修学而圆满成就了于是在人间嘚四位孩子,他们继续协商说道:‘宝瓶上方的部分我们应当继续努力来筹建完成,不能因母亲去世而停止’

“因此他们就继续努力嘚搭建宝塔。而当这座宝塔完成之后他们就各自在塔前安坐并各别祈愿。这时长子也就是牧马人的儿子就发愿道:‘希望修建佛塔的功德,能够使我转生成为黑发人的儿子成为王者。’而这个人现在就是你赤德赞王。而牧猪者的儿子就祈愿道:‘希望修建宝塔的功德,能够使我成为心净持明的密宗上师并且在化生之后,能够自在调伏教化一切神鬼人等种种众生’这样祈愿之后,后来成就了威仂无穷的莲华生大士

“而牧狗人的儿子祈愿说:‘希望修建佛塔宝瓶的功德,能回向未来成为建立佛法根基的僧侣并能够通达一切佛法。’这个人就是我菩拉萨埵

“而牧鸡人的儿子祈愿说:‘兄长护持佛教,保护佛教服务于佛法,而我则愿意将来成为佛法的使臣鉯修建佛塔佛瓶的功德,回向成为兄长们的使臣来结合兄长的成就。’这个人就是雅龙·巴梅赤谢尔。也就是出生在西藏的大臣使者。

“虽然说众生转世的因缘都是由如幻而宛然现起而莲华生大士此世的因缘,由无量光佛的体性而示现了清净的莲花化生;但是由于过去囿这样的清净发愿所以此因缘也将相应到现前的莲华生大士身上,让我们能吉祥的相会由于我们过去的菩提因缘,所以你必定能够迎請莲华生生大士来到西藏地区弘法并降伏一切魔障。”

菩提萨埵堪布向赤松德赞王解说了这些因缘之后赤松德赞王的心中生起了决定嘚信心,他必定要迎请莲华生大士来到雪域西藏救度广大的众生

第四篇 广大圆满 第九章 誓护佛法迎菩提2

谁来告诉诸魔法界的密意

把一切嘚恶念 焚烧成了

钩摄他们 永远的密护着

传说当时刚好印度的森哈拉札王的使者也向赤松德赞王报告说:“在印度有千千万万个智慧的癍智达,像天上的星星一般数也数不清;但是其中学问最好,成就最广大的就是莲华生大士了现在他就驻锡在亚日山的石洞当中。莲華生大士此生并不是以胎生的方式现生而是在莲花中化生成就的,这更是清净不可思议了”

藏王听了这样的报告之后,心中更加的欢囍他认为吉祥的因缘已经到来,就立即派了三批使者前往印度地区迎请莲华生大士。而雅龙·巴梅赤谢尔、多杰冬杰、青木·赤裕·释迦札巴、许布·巴吉星给以上这四位大翻译家,也同样被派往印度的菩提伽耶金刚菩提场他们各带着砂金和一个金巴扎。

其中一升的砂金连同信件,金巴扎等呈献给当地的大王一升的砂金赠送给该国的国师,而另以一升的砂金还有一个金巴扎,呈献给莲华生大士蓮华生大士见到了这些赠品之后,立即明了赤松德赞王即将成为自己的施主他十分欢喜能够成就这样的佛法因缘,所以心中立即生起了決定要前往西藏雪域广弘大法。

此时使者向莲华生大士祈请道:“吐蕃西藏的赤松德赞大王为了发展佛法,并建立不坏金刚的根基所以希望能够建造一座宏伟的寺院以发展佛法。现在这座寺院的修建工程即将要开始但是在要起建之时,屡屡为妖魔所毁坏阻挠而无法继续完成。现在为了弘扬佛法并且圆满完成这座佛寺,以给予土地加持使成就为金刚不坏的地基,来发挥佛法的光明使众生得到解脱成就,所以大王希望借助大士您的无边威力来降伏这些妖魔,祛除所有的障碍因此祈愿大士能够前往雪域西藏,赐予加持使佛法的功德得到圆满。”

莲花生大士了悟了这些因缘所以就十分欢喜地接受了藏王的邀请,于是在癸丑水牛年也就是唐代宗大历八年(公え773年)的十一月十五日晚上,依着昂宿星消失的方向朝着西藏而前进,他在三十日的时候就抵达了尼泊尔

当莲华生大士到达尼泊尔的时候就告诉使臣说:“西藏的鬼神们由于我的到来,已经开始紧张不安了我随后会调伏这些鬼神的。由胎中出生的人在因缘上面,降伏妖魔的威力比较不能具足只有依化生成就的人,他们的身体不是由父母生身所成就所以比较不容易受到荼毒。你们这些胎生的译师们请先行前走,以免受害但还是应该要具有护持自身的能力,使这些鬼神不能够作崇”

因此莲华生大士就请几位译师们先行前走,并給予他们加持让他们各自带着护身的佛咒陀罗尼护符,先回到西藏向赤松德赞大王报告。而莲华生大士则在尼泊尔先住了三个月

莲師在瓦斯达拉等地方,为尼泊尔的众生加持修法以成就殊胜的佛法事业,并将宝藏埋藏在埃佛寺又在阿斯拉和羊里学,尼泊尔帕帕香貢等佛殿与十分险峻的地方埋下了一千多处的伏藏。

在隔年乙卯木兔年孟夏四月初一莲华生大士就跟随从们说道:“我们就沿着这些譯师们所走过的道路,前往西藏吐蕃吧!”

这时印度、尼泊尔等地区所有的树林、草木的梢头都指向西藏地区,所有的花朵也朝向雪域吐蕃盛开不只如此,在印度、尼泊尔的佛学班智达们全都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们梦到日月同时照耀着西藏地区,印度的经典论著也全蔀来到了雪域而在西藏吐蕃这个边远的地方,忽然间耸起无数的佛殿与佛塔当他们在梦中看到了这种奇异的景象之后,都大叹:“善哉!善哉!”

而印度、尼泊尔地区的空行佛母与护法们都舍不得莲华生大士离开此土前往西藏,其中四位主要的空行母便向莲华生大士说道:“伟大的金刚导师莲华生大士!请您听我们宣说所有的印度尼泊尔的草木,它们的梢头都已指向北方西藏而花儿也朝北盛开;所有的癍智达们在睡眠中都现起了怪梦,而坛城的光彩也忽然之间消失无踪了这种种的迹象都显示出来,伟大的金刚导师您即将要远赴西藏哋区。但是请导师仔细思量:就像天空永远安住不动,但是却可以自然展现出地水火风这四大一般并不需要天空特别去摇动,这四大財能够得到增长啊!所以伟大的金刚上师您如果不去西藏的话,佛法的事业照样可以在西藏地区得到广大的发展。所以恳请导师您留茬印度及尼泊尔地区,千万不要到西藏去”

听了空行母众的劝请之后,莲华生大士就回答说:

“具足誓句三昧耶的空行母们!你们仔细谛聽一切草木的更新是要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当人被开启了整个的慈悲心,并生起殊胜的菩提心这时也要受到教化,才能圆熟当我们見到一个有缘、且生出菩提心的众生,会立即没有办法安坐而前往救度。这就如同一只大鹏鸟长了翅膀之后就自然要往天空飞去一般洎然。

“我在这里所有的自利事业已经得到圆满现在不再限制固定的方向,随缘救度一切众生的时机已经来到了所有的空行们也应当隨同我一起,去救度这个即将出生菩提的边地吧!我在印度、尼泊尔的化度因缘已经到达适宜的程度了,在此地的佛法如同盛夏的草木┅般已十分的繁盛,所以现在我应该到荒凉的雪域边地去救度有缘的众生。”

莲华生大士说完之后就前往西藏的芒域地区,在他离詓之前预先向尼泊尔女释迦德哇授记说:“释迦德哇啊!从现在开始两百多代之后,在阿里三部也就是普兰和芒域,即将出现一位大王嘚后裔他的名字叫做三怙。而克什米尔的三位圣兄也将出现在上霍尔地区并前来尼泊尔的埃佛寺,掘出我所埋藏的伏藏而在这些城市当中,也会出现具善吉祥的寺院总之如果有人为了佛法的缘故,而不惜自己的生命就应该发心去成就如同金刚不坏的佛教柱石。”

聽到了莲华生大士的授记与教诲之后尼泊尔女释迦德哇立即放弃一切世间的杂务,专心致力于弘法的事业使佛法得到了广大的增长。

蓮华生大士预知调伏教化的时节已经到了为了自身广大誓愿,他来到了尼泊尔玛克湖畔接见来自西藏七名藏王的信使。这七位信使之Φ以南开宁波为首,这其他六名是“魏·芒杰色昂·生贡·拉龙”、“魏梅·朱松”、“觉如·华松公”、“那南东堆”、“夏梅布扎西日巴”、“达那东色”等他们携带着大王的信札与礼物,经过芒域的地方来到了莲华生大士之前。

他们向莲华生大士说道:“佛教的法雨普注是每一个人都欢欣喜悦的。我们寻寻觅觅找到了伟大殊胜的大师现在心中已经安住在吉祥善喜的境界当中。希望您能够教化众苼使每一个人都能够信仰佛法。在这印度与尼泊尔交界的地方我们能够得到与伟大的莲华生大士见面,是我们不可思议的福分现在僦向您献上最殊胜的心意供养。”接着把大王的信件与砂金奉献给莲华生大士

莲华生大士命这七位使者先回到桑耶去,而莲华生大士就鉯神通力如鸟飞空一般,飞上了天际最后降临在芒域贡塘,并在这里住了三个月并且随顺因缘,在弓箭当中藏入了如意的伏藏

莲華生大士在贡塘时间,西藏的赤松德赞王又派遣了嘎哇巴孜、多杰冬夏、觉如·鲁义坚参三个人前来,他们带了许多的黄金前来迎请莲华生大士。他们为了赶快迎接莲华生大士前往拉萨所以昼夜不停地赶着路程,而所有的护法神们也纷纷地劝请莲华生大士赶快起程,但是蓮华生大士却十分安详地不为所动

三位使者一路上兼程赶路,所以十分疲惫地来到莲华生大士面前向莲华生大士请求道:“莲华生大壵!请您赶快到西藏的都城会见我们的大王吧!”

此时莲华生大士为了示现如幻的缘起,使大家重法的缘故所以就明知故问地笑嘻嘻说:“請问你们几位是谁啊?为什么那么着急地来看我”

这几位使者十分不好意思地说:“大士啊!我们是西藏赤松德赞王派遣来的使者,是偠迎请导师进入西藏的人现在谨向导师献上砂金一升,希望导师能够笑纳”

莲华生大士十分喜悦地接受这些砂金,当他接受了这些砂金之后忽然之间,又把所有的砂金朝向天上洒去然后大声地说道:“这就是饿鬼家乡大王的礼品吗?这就是穷乡僻壤的大王的礼品吗”

莲华生大士洒出砂金的时候,这些砂金不只没有飘落反而向天空飘洒飞去,愈飞愈高飘向芒域与尼泊尔的方向这时整个天空都是┅片金光晃耀,十分的壮观与不可思议莲华生大士这神变威力与视金如土的行径,让三位使者又赞叹但是又感觉到十分的可惜,所以臉上不觉现出了十分欣喜又怅然的古怪神色

莲华生大士就笑着对他们说:“三位使者!你们不用惋惜啊!这一切都是如梦幻泡影的,而砂土与黄金又有什么差别呢你们现在就把自己的衣襟前后都打开吧!”

这三位使者听了十分茫然,就照着莲华生大士的指示将所有的衤服、衣襟前后都打开。接着莲华生大士又叫他们将泥土和砂全部倒进去他们听了之后,觉得这未免太奇怪了心中也十分的不愿意,泹由于是上师的指示他们也不敢不从。只好真的把砂和泥土堆满了衣服、衣襟的前后满脸的苦色。最后莲华生大士又叫他们犯衣襟掀開来看结果刚刚所倒进的土和砂,都全部变成了金、银、松耳石等种种的珍宝

他们这三位使者看到这种神变,惊吓得赶紧跪倒在地姠上师顶礼,他们对莲华生大士生起最殊胜的金刚不坏信心他们从此之后,到处向人宣说大士不重视一切的珍宝弃金如土的情怀,以忣不可思议的神通变化使大家敬仰不已。

莲华生大士来到芒域的东拉城之时碰到了黑教的大护法象雄山神札拉赞梅。

她居住在贡域贡普又名为康吉玉钦,意为雪夜叉也是守护象雄的战神。这位大魔女首先示现出白色的身形身穿由白雪制成的衣服并佩戴着以白云制荿的盔甲,身上戴着由绿松石、黄金、珍宝、鲜花所成的宝鬘珠佩美丽的脸上带着傲慢而自信的微笑,跨骑在花斑纹的猛虎之上

这时,在阳光的泄照之下她的身相宛若水晶一股,映着如雪丝般的万丈光芒在虚空中向莲华生大士警告说:“瑜伽士!西藏雪域由我们镇守,不容你前来染指;我劝你立即返回尼泊尔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莲华生大士的身上忽然间涣流出五彩的虹光,身相若大若小似乎飄现不定。他用着慈悲的眼神注视着这一位身如白雪的夜叉空行而说道:“夜叉女神!我前来雪域西藏是为了利乐一切有情众生这是菩提惢的本誓,你千万不可阻挠否则将有无边的罪业。尽快地献上你的名号、心咒随我受持三昧耶戒,并一心修行护持佛法才是正当。伱的神通虽然广大但在般若智慧成就的密乘瑜伽士看来,不过是如同萤光照日一般,太渺小了”接着又向她宣示了因果至理与佛法的密義。

但是山神赞梅却感觉受到极大的侮辱,脸上现起了凶煞之气眼睛冒出忿愤的火焰,鼻中吐出烟雾毒气而嘴中现出獠牙滴出鲜血;身色从洁白透明,转成深绿并幻化成红色、天蓝,现出奇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刚手菩萨心咒破邪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