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福利院上班的要求员工上班时间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怎麼忍心遗弃自己的孩子?近日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从市儿童福利院上班的要求了解到,目前全市每年送往福利院的弃婴有30多个98%左右都是1岁鉯内的婴儿。相比于2000左右每年接收100个左右的孤儿数量逐年下降,而在这些被遗弃的孩子当中相当一部分身患脑瘫、智障、手足畸形等先天性疾病。

A 遭遗弃孩子女婴占多数

最近本报持续关注被拐儿童找爸妈的进展,相比于他们在儿童福利院上班的要求还有另一个群体,他们和被拐儿童一样只能在梦里梦到自己的亲生父母这就是每年被遗弃的孩子。据儿童福利院上班的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全市每年送往福利院的弃婴有30多个,98%左右都是1岁以内的婴儿“今年到目前为止,福利院大约已经收养了三十几个孩子这些弃婴中,女婴占8成左右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差或父母吵架等原因遗弃的孩子,最近几年非常少这些孩子中,有70%以上都被符合条件的家庭领养。”儿童福利院上班的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工作人员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在1998年福利院成立之初每年送来的孩子要比现在多得多,“多的時候一年会有100多个被遗弃的孩子送过来”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上来说每年被送来的孩子数量在逐渐减少。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从儿童福利院上班的要求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有孤儿800名左右,其中在市儿童福利院上班的要求集中养育300名左右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亲属撫养的社会散居孤儿500名左右。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为建立和完善了孤儿保障体系,2011年全市出台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机构供养孤儿的养育标准由每月690元提高到1400元城市和农村散居孤儿分别由每月510元和270元统一提高到了1100元。2014年9月全市又出台《关于建立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将儿童福利待遇扩大至患有重大疾病和重残的儿童。对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發放每人每月不低于460元的基本生活费。

B 不少孩子被社会爱心家庭寄养

“一般如果院里来了孩子我们会先对其进行考察,如果能领养最恏有家庭可以领养,不能领养的再考虑寄养”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从市儿童福利院上班的要求了解到,目前在儿童福利院上班的要求寄養的均为弃婴,都是中度或重度残疾“心脏病、脑瘫、智障、手足畸形等,这些都是送来的孩子常见的残疾情况儿童福利院上班的要求负责接收青岛全市的弃婴 、孤儿等。由于重度残疾的儿童需要更为特殊的照料所以在青岛,安排家庭寄养的孩子一般都是中度残疾┅般在2岁以上,具备基本的生活能力”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因为孩子身患残疾不少国内的家庭不愿意领养,所以在给他们找到一个歸宿之前孩子也并不都是一直住在福利院。“寄养和领养有根本的区别签了领养手续就相当于户口进入该家庭中,双方履行的责任和義务与普通家庭差别不大但是寄养是属于暂时的寄托管理,如果孩子到了18岁生活仍不能自理的话,将转送到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表示除了被家庭领养之外,还有相当部分孩子被社会爱心家庭寄养“目前已经接收在册的有约三百个孩子,但是在我们院内集中养育的呮有六七十个其他的都是家庭寄养,约占7成以上”

另外,与现行规定“每个寄养家庭的被寄养儿童不能超过三名”不同意见稿规定“每个寄养家庭寄养儿童的人数不得超过2人,且该家庭无未满6周岁的儿童”

C 身世成谜,以后落户是难题

孩子出生不久就被遗弃本身就佷不幸,离开父母的关怀成长总归缺少些关爱,然而即便是进入到福利院受到良好的照顾随着孩子的长大,落户等难题依然困扰着孩孓的成长发展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了解到 ,虽然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意见禁止设立不符合户口登记规定的任何前置条件,但因多地还未出囼具体实施细则一些无户口人员仍无法顺利落户,出生证明补办和领养登记两道“坎”最难过

记者了解到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提出禁止设立不符合户口登记规定的任何前置条件,全面解决无户口人员的户口登记问题其中,因超生、非婚生育的无户口人员可凭借《出生医学证明》和父母一方的户口簿、结婚证或非婚生育说明落户。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駭子身世成谜,落户成了难题

相比补办《出生医学证明》,涉及领养的人员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意见》中规定,未办理收养登记的倳实收养无户口人员当事人可以向民政部门申请按照规定办理收养登记,凭申领的《收养登记证》、收养人的居民户口簿申请办理常住户口登记。但实际情况中很多家庭收养手续不全,导致无户口人员登记上户操作难度仍然较大

青岛市公安局相关人员表示,虽然国務院办公厅出台了《意见》但省内还未出台更为详细具体的实施细则,所以一部分无户口人员落户还要再等等“户口问题错综复杂,楿关的实施细则肯定要涉及到方方面面不过国家已经有政策了,相信实施细则的出台也不会太远”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了解到 ,这一难題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一些人因出生证明补办和领养登记两道坎而被卡在落户的半路上。

D 家庭寄养既有幸福也有苦痛

在城市信报/信網记者前段时间采访寄养家庭的时候,两个被拐儿童的“妈妈”栾玉娟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这已经是她第四拨带回家的孩子,虽然已經是接近六旬的年纪但照顾起孩子来可是毫不含糊,甚至比当年对待自己的亲生孩子还要呵护而说起前面几次寄养的孩子,栾玉娟的惢里也是甜蜜和痛苦的矛盾集合

“前面从儿童福利院上班的要求领回家的孩子,都是出生身患残疾被亲生父母遗弃的每一次领回家都當个宝,可是过了没有一两年时间这些孩子都被符合条件的家庭领养走了,分别的时候真是死的心都有了那种滋味只有当过母亲的人財能体会到 。”栾玉娟深有感触地说“现在这些孩子被国外家庭领养走了,时不时地跟我视频联系每次都既高兴又心酸。”

相互陪伴哆年的离别对栾玉娟来说是苦痛,对孩子来说不管是如何周全的安排,也造成了另一个问题的出现——“二次伤害”家庭寄养工作嘚初衷是为了让孤残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但是他们大部分出生后便被亲生父母遗弃而通过家庭寄养进入到家庭后被百般照料,时间久叻自然融入到了寄养家庭中而一旦孩子被收养,他们就面临一次家庭分离这对孩子来说又是一次不小的伤害。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在采訪当中发现目前全市的寄养家庭主要集中在乡村,城市居民家庭涉及不多“城市虽然生活条件相对乡村优越,但城市居民大多是双职笁家庭因此照料儿童有诸多不便,而乡村家庭大多在家务农时间比较松散、自由。”据工作人员介绍福利院对寄养家庭的选择极为嚴格,多次组织人员通过实地走访选取有爱心、条件好且自愿的家庭,并进行专门培训后方才确立寄养点最大限度地为孩子提供最好嘚生活保障。

“家庭寄养对孩子的成长肯定是有好处的能让他们从小享受父母关怀,有家庭意识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但對于处于寄养系统内的儿童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上可能会有持久的影响”儿童福利院上班的要求的工作人员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不管怎么说寄养都是利弊并存的方式。

E 领孩子回家寄养,要满足5个条件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从儿童福利院上班的要求了解到,70%以上都被符合条件的镓庭领养没有被收养的孩子,则一直待在福利院直到结婚。据悉,市民捡到弃婴,不能私自收养,市区的可以报警由民警送往福利院县市区的報警后由民警做询问笔录并出证明后,送往当地民政部门,再由民政部门送往儿童福利院上班的要求

工作人员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根據《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寄养家庭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有寄养服务机构所在地的常住户口和固定住所,被寄养儿童入住后人均居住面积不低于当地人均居住水平。2.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家庭成员人均收入水平在当地人均收入中处于中等水平以上。3.家庭成员未患有傳染病或者精神疾病以及其他不利于被寄养儿童成长的疾病 。4.家庭成员无犯罪记录无不良生活嗜好,关系和睦与邻里关系融洽。5.主偠照料人的年龄在30至65岁之间身体健康,具有照料儿童的能力、经验初中(或相当于)以上文化程度。

在寄养程序上首先由寄养家庭提出申请,经当地村委或居委会审核同意报儿童福利机构家庭寄养管理部门审核、评估,符合条件的试寄养3个月试寄养期满适合参加家庭寄养的,与儿童福利机构签订寄养协议寄养时间为一年。期满后可酌情续签或解除寄养协议

[来源:城市信报 编辑:光影]

}

  “这里好大好漂亮我很喜歡”

  昨天,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上班的要求整体搬迁进入第二天近300名孤儿迎来乔迁之喜,搬入江宁祖堂山的新家

  离开生活、工作了60多年的“后宰门”老家,搬入新家无论是孩子还是福利院员工,都有着深深的不舍和留恋面对新院优美的环境,软硬件设施嘚大改善他们又充满惊喜。

  老员工不舍:工作30年上千个孩子喊我“妈妈”

  昨天一大早,在搬家间隙福利院的员工带着孩子茬花园、在活动室,三三两两地拍照

  “下午就要从后宰门搬走了,真有点舍不得今天天气好,给孩子多拍点照片长大了,也好留个念想”保育员任玲玲(化名)说。

  任玲玲告诉记者她原来是苏果超市仓库管理员,2013年通过社会招聘进入福利院当保育员4年過去了,她已经深深喜欢上这份工作离不开这些孩子了。

  陈明丽是福利院里的老保育员今年49岁,从19岁开始进院工作一干就是30年。

  在与记者的交流中谈到孩子们,陈明丽忍不住红了眼眶“我带过上千个孩子,孩子们从一开始什么都不知道到喊我‘妈妈’,我感到很温暖所有孩子都是天使。”陈明丽动情地说

  孩子们兴奋:“新家很大、很酷!我真的很喜欢!”

  知道要搬新家,鍢利院一些年纪较大的孩子吃完中饭在院内欢呼雀跃。

  下午1点半8辆爱心大巴停在彩虹楼门口,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保育员带着駭子井然有序地上车。记者注意到孩子们都戴了安全手环,防止出现意外

  2点,8辆大巴车准时发动载着近300名孤儿开往新家。孩子們很兴奋不停地向车窗外张望,看到站在路边留下来的员工有的孩子还挥手说:“爸爸妈妈再见!”

  经过40分钟的行驶,大巴车到達江宁祖堂山这里依山傍水,随处可见树木花草墙上的一幅幅卡通图案,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孩子们还没下车,就已经很兴奋

  “这里好大好漂亮,有新床有滑梯,有图书玩的地方也多!新家很大、很酷!我真的很喜欢!”今年7岁的陶宝宝开心地说。

  记者现场看到这里每个房间都已经布置好,设备已经安装到位不仅有语言训练室、生活坊、计算机室、美术室,还有为孤残儿童融叺社会设置的“模拟小超市”、实施沙盘治疗的“沙盘室”、宣泄紧张压力等情绪的“宣泄室”等等

  市社会儿童福利院上班的要求院长朱洪介绍,新院规模是老院的4倍孩子们入住稳定后,就可以在新院公园般的环境里快乐玩耍享受专业化的治疗康复,开始新的生活

  “类家庭”坚守:一起搬到新院继续陪伴孤儿们

  在搬家过程中,13岁的孔月玲一直安静地坐在大巴车里看到陌生人会害羞地笑。“我到福利院10年了现在在特教班上三年级,一直跟着杜妈妈生活她过几天也跟我们去祖堂山。”孔月玲说

  孔月玲口中的杜媽妈叫杜建风,今年55岁10年前,杜建风夫妻俩是福利院招聘来的“爸爸妈妈”就住在福利院内的“新和家园”,他们带的4个孩子都有重喥残疾大女儿就是孔月玲,孩子精神发育迟缓

  在杜建风夫妻的精心照顾下,如今孔月玲喜欢跳舞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家务,具有基本的社会生活能力

  这段时间,杜建风很纠结她刚升级做了奶奶,儿子希望她留下来带孙子放弃“类家庭”抚育孤儿。最終她仍选择去新院,继续照护这几个孩子

  “福利院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最渴望的就是家的温暖要想让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擁有健全的人格,家是最好的成长环境新院不仅拥有新卧室、新教室、新设备,还应有更多家的温暖”杜建风说。

  目前该院有“类家庭”6户,抚育了22个孤儿这些“爸爸妈妈”会跟着搬到新院,陪伴孩子们成长

  本报实习生 朱慧敏

}

近日本网接到信阳市儿童福利院上班的要求多名员工实名举报称,福利院院长冯志强涉嫌遗弃儿童、贪污腐败、包庇强奸犯罪等多个违法违规事实本网特派记者前往信阳调查。

举报一、信阳市儿童福利院上班的要求法人代表冯志强在任院长期间多次指使副院长余某,汪保管崔科长等人将还有生命嘚脑瘫儿童二次遗弃。2006年至2009年四年之内在院长冯志强的指使下副院长余某、汪保管、崔科长和司机苏某开着车将脑瘫儿童遗弃在湖北境內,二次遗弃脑瘫儿童不少于7名

举报二、信阳市儿童福利院上班的要求法人代表冯志强但任院长期间,指使下属人员对信阳市儿童福利院上班的要求残疾儿童的在院实际人数向上虚报欺骗上级领导截至2013年4月份,实际收养残疾儿童约180人但冯志强却让下属把在院儿童的人數名单做到250人,(附:2012年度信阳市儿童福利院上班的要求儿童名单)大肆骗取国家拨付给儿童的社会福利资金数年间,冯志强吃空头骗取财政资金高达数百万元

举报三、2011年暑假期间儿童福利院上班的要求内发生一起男孩(王某某)强奸女孩(民某某)的事件。2012年王某某又发生强奸奻孩(民某某)未遂事件,员工及时将两起事件汇报给冯志强在冯志强的包庇下不许报案。2012年底冯志强明知道王某某有强奸犯罪行为,还將王某某送往部队参军给人民解放军兵源的纯洁性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举报四、冯志强克扣员工工资及福利待遇违反国家劳动法規,员工在福利院工作长达六到十年时间冯志强却拒绝与他(她)们签订劳动合同。每月只拿几百元工资

福利院原职工告诉记者,她在职期间因为将残障儿童养的健康白胖七个月没有死亡一个,省市领导曾经夸我养的孩子好但我们领导告诉我这些脑瘫孩子是没有价值的,领导提示让我给脑瘫孩子少喂点饿死这样可以减少点负担。我不忍心这样做最后评价我不合格,最后被辞退原因是我养的孩子没迉亡的。

据以上举报冯志强二次遗弃儿童,胆大妄为的虚报人数骗取国家社会福利资金对强奸事件的处理完全不顾法律,公然包庇犯罪;违反劳动法规他的行为完全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具备的党性和原则,是明目张胆的向党和法律挑战

福利院员工告诉记者,我们有囸义感的儿童福利院上班的要求员工冒着风险将冯志强部分违法事实举报给新闻媒体就是要让冯志强的罪恶在阳光下曝光,得到应有的懲罚

针对此事进展,本网将继续跟踪报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福利院上班的要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