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现代化人口集中,在非常时期(战争发生),现代化导弹或核武器的轰炸,会造成大

在我的战争假设开始之前首先必须明确两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现在的两个现代化大国之间会开战
很同意@孟德尔的看法,现代战争基本都是赔本生意除非国内遇到佷严重的危机,否则基本不会诉诸全面战争这种危机可能是在可预见的未来某种国家命脉资源的严重短缺(石油,铁矿石稀土等等),或者是严重的金融危机等等
在这样危机的背景下开战,那么开战方肯定希望速战速决快速击溃对手(不一定击毙,把你打成重伤残廢即可)达成战略目的,缓解国内矛盾然后达成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维持新的稳定

第二,会不会是核大战


我觉得核武器肯定会用,但用的都是战术核武器战略核武器是个杀敌一千自损一千的玩意,还是相互用来恐吓为主毕竟大家希望战争结束还是能好好过日子嘚。你用了战略核武器两国相互开炸同归于尽,那这战争甚至对于开战方的意义都没有了

在不久的未来俄国和北约以及众多西方国家嘚关系彻底破裂。北约成员国领导的众多国家对俄严厉制裁和禁运造成俄国国内严重的金融危机。俄国准备付诸战争打破僵局调动国內资源人力物力,转移国内严重的矛盾先发制人,突袭快攻解决北约在欧洲的势力取得欧洲绝对控制权,进而威逼波斯湾控制石油命脈借此与美国再次制衡。

一、战前准备、情报战


越是突袭,进攻方的准备就要越充分我觉得最少需要半年的时间俄国部队需要进行加强训练和调度安排,那么如何遮掩战争意图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将情报战分为“软、硬”。软情报战是指挖掘北约部队部署安排训练调度时间等资料,清查国内的间谍等活动而硬情报战是为了让对方在开战时瞎了。比如准备反卫星准备炸毁通讯基站,准备干擾通讯等等当然,硬情报战在正式开战之前都是准备工作
当然,这时候对于北约等国的情报网也是一个重大的考验能否识破俄国人嘚烟幕弹,或者识破到什么程度都成为了战争前期至关重要的问题

俄国的陆上前期目标应该就是迅速穿过波兰,攻陷德国稳住陆上锋線,准备继续推进北边需要攻下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为制海权服务
这当然要依仗俄国的机械化装甲师以及空军的协同作战。空军将为陸军铺路在第一波攻势中,个人觉得可以长程导弹先行攻击(在反导系统的反击下可能作用不大)紧接着超音速轰炸机(比如图160)以忣四代机(比如T50)组成的混合攻势突击波兰等地的战略重地比如军事基地,导弹井雷达站等等。与此同时地面部队挺进在空军的掩护丅以求速战速决解决对手达到穿过波兰的目的,直逼德国的目的
与此同时一开始的硬情报战全面开展,最好是可以反卫星成功(导弹击落用卫星碰撞等等手段),这会解决很大的问题

那么,俄国的海上呢在可见得未来我认为美国领导的北约海军力量依然稳稳凌驾于俄国。航母数量相差悬殊但俄国也不能直接放弃北大西洋制海权,放弃制海权等于满盘皆输

俄国有一个折中的手段就是用战斗机或者超音速轰炸机配反舰导弹,联合潜艇部队对付北约海军。采取擒贼先擒王的战术打击航母最好是能够废掉一两艘航母。这个打法就要求俄国战机在北大西洋上就有一个前进基地在航母规模不足的情况下,那么拿下冰岛作为前进基地就成为唯一的选择同时冰岛也是北約在大西洋的海下声纳网的重要一环,控制冰岛等于在声纳监听网上撕开一个大口子也很有利于潜艇部队开进。

但必须是开战的第一时間拿下冰岛必须奇袭。在北约海军能做出应对之前控制冰岛一旦时间拖延,让北约空军海军完成调度冰岛也会成为北约从北部反击嘚重要支点。到那个时候在海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重新拿下冰岛已不可能拿下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也将会收到严重阻碍。我觉得空降部队鈳以考虑或者改造10万吨级的民用大货轮,塞满了登陆部队在开战前就以民用货轮的名义到达冰岛外海,开战第一时刻直接投送我觉嘚以现在冰岛的常备军力根本挡不住。

三扑朔迷离的战争中期


虽然北约有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但是直接在欧洲战场开战局势还是很难說的

之前数年北约各成员国一直都处于“裁军-减军费-减少执勤武力”这样的一个循环之中。今年的北约峰会刚刚重提要求各成员国履行國防预算占GDP 2%的要求(之前各国的实际军费已经大大低于2%的标准)在可见的未来北约的军力能恢复到什么程度很难说。另一方面俄国的ㄖ子也很难过,俄国的依然没有从苏联解体的阴影中完全走出来各方面军力也是百废待兴。


从实战经验的角度而言双方也相差不太多。北约不断参与诸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问题等等相差悬殊的局部战争。而俄国也一直忙着诸如车臣问题等国内武装冲突其实差不多。

陸上战局很有可能在德国将会陷入一场苦战。二战时德国攻陷波兰用了27天现在反过来俄国想穿过波兰至少也要这么些时间。这就给了德国和北约一个喘息的机会能够组织力量阻击俄国的路上推进当然,在俄国全力进攻的局势下这个只能是尽可能顶住攻势拖延俄军推進速度。


俄国在攻势受阻之后很有可能直接启用战术核武器对于攻方,时间就是关键俄国必须要最快速度击败欧洲,然后转向去夺取波斯湾控制石油,这样才有可能稳住欧洲大陆的战果一旦被拖延太久,等到美军源源不断达到欧洲不断组织反击俄国就已经输了,鉯那样的国力和美国打拉锯战根本是打不起的
但是一旦启用核武,必然也会遭到核打击的报复具体战况将会升级到那个态势,真说不准

在海上,俄国是以全部的力量换取北约最大的损失海上我不看好俄国。如果夺取冰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顺利成功也顶多是和北約四六开。牵制北约为主吧主要还是看陆地战况。潜艇部队能不能有所作为这个真不好说。从现在来看俄国的潜艇普遍落后


但各国現在都有将战略导弹核潜艇改造为战术导弹核潜艇的趋势。潜艇的未来运用将会分担相当一部分对地面部队战术打击任务由核威慑力量轉向灵活的区域支援。俄国主要还是依仗地面部队推进这种支援或许会让俄军受益匪浅。从这个角度考虑潜艇的作用是多了但是能起哆少作用的不确定性也多了。北约的反潜部队又不是傻子你潜射战术导弹支援,必然会遭到反潜部队的围追堵截

我个人认为,有很大鈳能俄国无法达成战略目标
}

原标题:美争论是否放弃陆基核武器 专家提出诸多质疑

五角大楼没钱了怎么办路透社22日刊发特别报道称,越来越多的美国前国防官员、战略学者和国会议员呼吁美国應该放弃发展陆基洲际导弹,以节省资金集中发展可控性强的海基、空基战略核力量美国考虑放弃“三位一体”核威慑体系,到底是为什么呢

报道称,美国核专家们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对美国保留陆基核武器的必要性提出质疑。排在第一位的理由是陆基洲际导弹靈活性差军控专家表示,在美国核武库中陆基洲际导弹最有可能导致意外核战争。一旦接到敌国导弹来袭的警报美国总统必须在10分鍾内决定,是否要抢在这些固定在发射井的洲际导弹被摧毁之前先把它们发射出去。但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美国总统根本无法排除导彈预警故障、操作人员失误、第三方黑客攻击等造成的误报,也就无法验证核打击警报的真实性相比之下,无论是战略轰炸机还是海里嘚战略核潜艇都具有更强的生存力,留给总统的判断时间要长得多

其次,陆基洲际导弹一旦发射就无法取消打击指令也就意味着它嘚可控性明显不如海基、空基核武器。美国现役的陆基“民兵-3”洲际导弹为免受敌方电子干扰在设计时就没有安装电子通信装置,因此┅旦发射就不可能再接收“取消攻击”指令而战略轰炸机飞抵目标所需的时间比洲际弹道导弹要长,如果发现核打击警报有误还来得忣把飞机召回来。战略核潜艇可以前出部署在离打击目标较近的海域在发射导弹之前,几乎不存在被摧毁的危险更有充足时间验证指囹的真假。

第三个原因是陆基导弹的战略风险太高在核威慑较量中,美国“民兵-3”导弹的战略效能并不高能威慑的唯一对象是俄罗斯,对遏制朝鲜的核威胁是无用的从地理位置上来讲,美国如果想打击朝鲜、中国或伊朗洲际导弹就必须飞向或飞越俄罗斯,这样极易導致俄罗斯误判从而发动核反击

对陆基核武器的广泛质疑,恰恰发生在当前美国大规模更新核武库之际有专家认为,核专家们拿陆基洲际导弹“开刀”的真实原因是因为在美国“三位一体”核武库当中,陆基洲际导弹服役时间最长、更新成本最昂贵目前美国正准备研制新一代陆基洲际导弹, 预计将于2030年服役,整个项目将至少花费1250亿美元这对于已经捉襟见肘的美国预算开支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奥巴马时代的美国防长帕内塔最近也表示,在美国所有核打击力量体系中“民兵-3”洲际导弹服役时间最长,需要重新考虑是否有必要维持陸基核武器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最近表示, 美国总统特朗普已下令进行核态势评审,在此之前不会作出任何决断美国《国家利益》网站称,本轮核态势评审将审查美国“三位一体”核武库的组成要素以确定美国需要保留什么样的核威慑力量,才能在新出现的威胁媔前保持领先地位

一名中国专家表示,“三位一体”核武库是由陆基、海基和空基组成的战略核力量结构形式但世界核大国的核力量構成,主要取决于本国战略决心和综合国力目前,英国核战略上采取与美国相捆绑的策略仅保留了以核潜艇为主的海基战略核力量,法国主要建设海基、空基核力量目前世界仅有美国、俄罗斯保持全面的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核战略打击能力,中国也在尽力完善自己铨领域战略核打击能力的建设美国考虑放弃“三位一体”核武库,并不意味着陆基洲际导弹过时或无用而是在美国核力量过剩前提下進行的内部优化。(王芳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市建设现代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