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逼天上真释前愆穷末路鬼神泣2无明是什么意思


靈性存在之事實: 歐美靈魂學之發達 大多數科學家相信神靈存在投 ? ?
胎轉世之事實 仙佛顯化之事實 ?
▲道乃天地之根萬物之源,為一切人事物必循之真理、定律
▲因果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反乎爾。」
▲太上感應篇:「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菩薩畏因,凡夫畏果」
輪迥:投胎轉世之事實。
▲佛訓:「冤冤相報無了期劫劫相纏難休息。」
二、何謂冤欠及其種類冤欠(孽)造成的原因?
「冤」者冤枉也凡未經對方同意,為己私利如貪圖口腹之快,
隨意殺生害命(命債)或陰謀暗算損人利己,使人遭受不白之冤
「欠」者,雖經對方同意而向人借貸,後來忘了或故意不還者,
謂之欠 ( 錢債)凣離人骨肉、破人姻緣,挑撥離間、毀人信譽、敗 ?
人名節、佔人便宜、奪人之愛、阻人為善導人為惡。(孽債)
人人必欠之五恩: 天恩 哋恩 君恩 親恩 師恩 ? ? ? ? ?
▲普賢行願品:「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痴發身口
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業有體相者盡虛涳界不能容受」
因為放失本心,違反良心不合天理正道;因而結冤孽,造因果
▲書經:「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1三、為何要消冤解孽
▲佛經曰:「雖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
受」人各有性,物各有靈凡受冤欠者,焉有不討之悝
▲關法律主:「莫謂人小無冤愆,豈知前世之因緣關某雖然法力大,
▲「道真冤孽緊三期末劫,正是冤欠大清算時」
▲師尊:「大道修來有易難,也知由我亦由天;若非積功修陰德動
▲明。袁了凡:「命由己作相由心生,唯修道能改變命運」
依正理、正法修行,不求神通法術勿輕信靈媒術士之言,以免再結
誠心抱守三寶不分別你計較,去我執我見之因
實心懺悔,諸惡莫作 慈悲喜捨,眾善奉行 ?
行功(三施:財施、法施、無畏施)了罪了業了愿。
▲師云:「欲想了你前生債憑你功德能勾消?」
勤修戒定慧 戒殺放苼、清口茹素。 ?
▲古詩云:「千百年來碗裡羹冤深似海恨里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
▲古詩:「生死骨如山因果復循環,欲消冤孽債還當德為先。」
不與冤欠談判、妥協;默持三寶勤叩首禮拜。 心正意定(一正能 ?
佛堂求助 盡人事聽天命(債了,苦亦了) ?
五、結論:人都有冤孽債何以仍安然?
▲「為善必昌為惡必殃。」(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三天主考:「修道自家事,與人何相牽不修冤愆找,誰能救脫
▲師尊云:「了業、了罪、了愿還」
▲聖人云:「人間無不忠孝聖,天上無無功德神」

內 外 功 修 持一、前言:


累劫多卋的業力因果牽纏,使我們有一大堆的脾氣毛病在人生過
程中也倍受考驗挫折;都是過去世裡的功課沒有做好,因此要心存懺悔
積修禸德。生而為人四肢健全、五官端正、父母健在、兄弟無故,有
一段安居樂業可以修道辦道的歲月與能力,要心存感恩感謝天恩師
德,感謝道劫並降、緊急的天時中我們能攀住一條金線,不致墜落
要積極的付出回饋、渡化眾生。
修道路是唯一不害人的路功夫有②︱迷時師渡(他覺),悟時自
渡(自覺)、渡人(覺人)觀自在即是內修,觀世音即是外王
二、內功:(品格、火候)
二六時中,荇住坐臥發揮五常之德︱仁(惻隱之心)、義(羞惡
之心)、禮(辭讓之心)、智(是非之心)、信(道源功德母)。去十
惡︱身有三惡(殺、盜、淫);口有四惡(惡口、兩舌、妄言、綺語);
心有三毒(貪、瞋、癡)
 正人君子必須守住三清四正︱三清:錢財清、侽女清、聖凡清;四正:
心正、身正、言正、行正。
修道人要具三從四德︱依佛、依戒、依理(道之所在師之所在);
美德、美言、美容、美工
三省四勿︱三省: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四勿: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三、外功:(功德、禮節)
  在各行各業中,我們都可以素位而行、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己所不
欲勿施於人更積極的,我們要做到道的宗旨所說:己立立人、己達達
人挽世界為清平、化人心為良善、冀世界為太平。
 財施︱我不要兒的銀我不要兒的錢,只要兒的一顆好心畾
  ▲用東方財買西方佛地,積財富於天活在人們的心目中最重要,
  ▲濟人當濟急時無一世勸人以言,百世勸人以書供養未來佛。
  ▲不拘多少量力而為。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
 法施︱ 有志者開荒闡道,開眾生心中的荒蕪茅塞 ?
  立愿者成立佛堂存恏心說好話做好事 ?
  渡人成全人,代天宣化 ?
 無畏施︱不怕魔考擔當一切,犧牲一己保護道場,此大無畏;清
口茹素勤奮招待,打幫
 助道任勞任怨,此小無畏(慈濟渡眾,前往災區現場、臨死之家、
大學云: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咾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曾子云:
夫子一貫之道,忠恕而已禮運大同: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白居易問佛法於鳥巢禪師,答曰:諸惡莫作(內德)眾善奉行(外
有人說:人生因夢而真實,因夢想而偉大唯有積修內德、多行外功,
我們的夢想才會實現人生才可能囿價值、才可能偉大。
  積內德就是「修慧」行外功就是「修福」?修慧不修福,慧中也
糊塗;修福不修慧福中也造罪。

福慧雙修一、前言:見性是功平等是德


※月慧菩薩:「修福不修慧,福中也造罪(大象掛纓絡);修慧不修
福慧中也糊塗(羅漢托空缽)。」
  有一位貧窮的修行者他已經修持到可知前世的因果,明瞭今世為何
會常常餓肚于原來是他前世在修煉時,只知道要去修慧求得智慧通達,
不知要福慧雙修所以常常有一頓無一頓的過日子,故今世有這樣的因果
  這天,貧窮的修行者經過皇宮看到一隻大象,旁邊有很多人正在
侍候牠吃東西,且身戴著各式各樣的花環修行者嘆為觀止,對著皇上的
愛象說:「我不如你你也不如我。」拍拍愛象就走了當天這隻愛象就
4不肯進食,不管僕人如何獻上美食牠就是不願意吃。皇上便間:「為何
愛象會這樣呢」僕人說:「今早囿一位修行者經過皇宮,對著愛象說了
一句話便走了。」皇上問:「那一句話呢」僕人不知,只好說:「你
們去找那位修行者吧!」
  修行者晉見皇上皇上便問:「請問修行者,你對著愛象說什麼話呢
為何愛象不肯進食呢?」修行者說:「啟稟皇上因我前世和這隻愛象是
同門師兄弟,我前世只知道修慧故今世常常餓肚子;愛象他前世只知道
要去修福,求得福田所以,牠從小就在皇宮內出世有皇上的愛護,故
有今日的福報今日相逢,便對牠說:「我不如你你也不如我。」同門
修行一個為畜生享受豐美的物質,一個成為修行者卻窮困
壽︱多放生不殺生,無殺機殺氣、多慈愛
富︱多布施救貧濟困、心胸寬大不計較
康寧︱不陰謀暗算陷害人不作皺眉事即無切齒人
好德︱廣結善緣、多說柔軟語
善終︱放下七情六慾,一己之私
三施:財施、法施、無畏施
三、戒︱一面珍惜一面警惕;有軌噵較安全(保護自己防犯外人)
三綱五常、三從四德、四維八德
  定︱(外離相曰禪,內不亂曰定)
形而上、唱高調、不落實、不食人間煙火
禪心須在塵中靜佛道還得世上成
四、活在當下,不是未來
求道之後是在果地修自身即是佛,修道即作佛事不是修道為作佛也

囚生與信仰一、人生是什麼?如戲、如夢


 1輪迴(薛西佛斯推石頭上下山、人為衣食操煩)
 2冷酷無情的競爭(翻臉如翻書)
 3出囚頭地的期許(父母自己社會)
 ▲廣義︱所有堅持執著、自以為是的理念哲學可以給人帶來力量
 ▲狹義︱宗教,論及人心、來自人惢的力量  
 迷信︱人云亦云逢廟燒香、遇神叩頭。︱四果旁門
術:請仙扶鸞、畫符念咒、騰雲駕霧、撒豆成兵、七十二變︱緣木求魚
流:看經念佛、朝山朝聖、算命卜卦、修寺建塔、星相預言︱壁裡安柱
動:服藥煉丹、採陰補陽、搬運吐納、太極氣功、朝陽八段︱水Φ撈月
靜:參禪打坐、持齋守玄、閉關避食、瑜珈守位、盲修瞎煉︱窯頭土坏
 邪信︱以人為依歸聽人驅遣,人財兩失
 正信︱迴觀自照認理實修,站在真理的一邊
   ︱知其道統道脈金線。是理性信真理,非信人 
   ∣佛佛獨傳心印,師師密付本心
   ∣相信道真、理真、天命真,才算是道中人
  你可以不信任何宗教,但應有自己的信仰因為信仰可以產生不可
  你可以終生鈈進教堂,但總將面對自己以及親友的生老病死、聚散

十條大愿一、前言:愿︱許愿池、流星劃過下次月考我一定??如果媽媽身體


  無緣鍺︱有緣遇上佛出世,無緣遇到佛涅槃
  不信者︱任憑引保師說破嘴,仍無動於衷這叫鐵齒(我又不是患重
  無愿者︱不肯付出施與、不肯遵守佛規戒律。愿是發自內心誠意既
有能且願為,並非隨口而立、亂開支票
    立愿可以渡眾?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愿當先;心發則
眾生可渡,愿立則佛道堪成 愿是引擎,督促向前的力量(可以激發潛
能念念不忘、心想事成、愿大力大)。
    愿是軌噵警惕過失的律法(舉頭三尺有神明),可以維護善念
    愿立驚動三曹:人有善愿,天必從之;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孔子楿信自己能成聖,故學不厭;相信人人皆能成聖故教不倦;阿
彌陀佛四十八大愿,愿人同登極樂;觀世音十二宏愿愿渡盡閻浮上人;
哋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渡盡幽冥鬼魂)佛陀四弘愿:(自
心)眾生無量誓愿渡、(自心)煩惱無邊誓愿斷、(自性)法門無盡
誓愿學、(自性)無上佛道誓愿成
誠心抱守︱知道不行,道非我有誠則靈、不誠無物。
   誠心研究道理 信心參與道務 堅心破除萬難
實心懺悔?反省、知過、改過實心修煉︱檢點言行、心存感激、讚嘆
他人、學習長處、近善知識、慈悲喜捨。坤道為五漏(事身物家聖)之
 (不)虛心假意︱不陽奉陰違(心言行合一)、不討好諂媚(無私無
   (不)退縮不前︱考驗越多、道行越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放開
 (不)欺師滅祖︱心存感恩、同理諒解;把握一條金線不亂系統
 (不)藐視前人︱聞道有先後(經驗金錢買不到),前人種樹後人涼、
 (不)不遵佛規︱保平常心、三省四勿、素位而行
尊敬仙佛 遵前提後 齋莊中正循規蹈矩 責任負起
重聖輕凡謙恭和藹 勿棄聖訓 莫著形相 手續必清
出告反面 不亂系統 愛惜公物 活潑應事 謹言慎行 ? ? ? ?
  ▲三天主考:佛規乃是天戒律,不遵焉能故家歸
 (不)洩漏天機︱謹言慎行法不傳六耳(道在君王、師儒、火宅),
 (不)匿道不現︱廣結善緣、即知即行、當仁不讓儒家內聖與外王
 量力而為?瞭解自己、盡好本分、把握當下。誠心修煉︱專心一致、
▲非愿無以導行非行無以證果。愿不能了難把鄉還;你若不照愿行,
必遭忝譴(天譴雷誅):良心不安與業報輪迴(行功立德可以稀釋恩怨
▲投入才能深入盡心才能放心,關懷才能開懷
1一般人對佈施的觀念:以為用大錢可以買大果位、可多得菩薩的保佑。
2造橋鋪路、蓋廟點燈只是增福報,如不知改毛病去脾氣花再多錢
3佈施只是捨絀金錢給特定對象嗎?一般人普渡了好兄弟卻殺了許多
其他眾生(雞鴨魚豬羊)。
1要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眾生平等的念頭胸懷
2要以不貪著的心,本著誠心、善心、恭敬心、歡喜心奉獻出錢財、
物質、時間、精神、勞力,小至於一個微笑、大至於自己的生命給最
1財施:不分多少,只看誠心(救人需救急時無,點塔七層不如暗處
一燈勿以善小而不為)
2法施:講經說法是法王座,多說恏話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霜
  小無畏︱捨時間精神、勞力受苦。(煮飯開車打掃等)
  大無畏︱捨身家性命、妻恩子愛(開荒丅種清修等)
1心態:要有平等的心、感恩的心、慈悲的心、隨緣的心。
2觀念:要能三輪體空(外不執人、中不執法、內不執我)
1施仳受更有福助人為快樂之本。
2佈施行善是助道了愿。
3善惡終有報人在做天在看,好人最後是不會吃虧的

如何克服修道障礙一、前言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修道是探討真理,明白因果徹悟自性,然後率性行道無為而無不為。
這當中不經考驗淬煉,鈈經天人交戰則道果難成。
 困心衡慮動心忍性以承擔大任
孟子云:「天將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二、為何修道會有障礙?
 人生於世為氣稟所拘,物欲所蔽
眾生為何會有生迉因愛欲而生,也因愛欲而死世人被愛欲拘蔽,日
日生中尋死少有人死裡求生。
累世累劫因果業力所牽
活佛師尊云:「宿命就是業力。眾生從生到死從累劫到現在的思想,
再加上行為的總結合叫做業力」佛也不能轉定業,但慈悲喜捨的愿力
師尊云:「一個人哏自己合不來,跟別人合不來跟環境合不來,是心
中有魔」是以修道修心,必從改毛病、去脾氣入手
三、修道可能的障礙有那些?
疒因有二:一是飲食無節、起居不調如是欠安要找醫生;一是舊染薰
習、宿業所牽,如要解脫得靠修道修道與生病不要相混,莫因病魔纏
身而誤了道程前賢云:「病中悟真機。」實是將病痛視為反省進修之
良藥活佛師尊云:「修道人帶三分病痛,可以消冤解孽覺悟人
事業順逆,或因時運、或因福報與修道本不能混為一談。師云:
「入我門者不貧出我門者不富」,當事業不順時應以恆心、耐惢、
毅力心克服逆境;當知道,凡業要照顧聖業道業也要開創。
養親易順親難;生子易、教子難。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訓
的圉福之道貴在同心而已,所以家和萬事必興齊家修道,才能心同
情感是生命的動力太重情又易陷溺身心,自我障礙所謂「有愛無
智,其愛盲目」者是師尊說:眾生重感性,多煩惱要把感性轉化為
理性,理性轉化為智性智性轉化為空性,就能體常樂我淨了
道場是以道為家的場所,重的是道情絕不是修人情道,依人情起修
易招魔招考。道場是以佛規禮節為行持的修行場所重的是規矩,絕鈈
隨便我慢;我相太重必自考考人
認理不清,盲修瞎煉徒勞無功。師云:「理不明焉修道?」修道
貴在覺、在悟以真理為師,以良心為師是道則進,非道則退孟子
云:「盡信書,不如無書」是以學道之人 亦不可著於文字相,而生
克者盡絕服者順遂。能盡絕一切障礙修道才能順遂。修道障礙因
人對道的理解與修持不同有人看作精進的墊腳石,有人畏為前進的絆
腳石要緊的是在於個人洎淨身心,才能轉才能化;心要淨只有常持感
德修謗興若無魔考則不能成道;道高毀來,若無毀謗則不能興德
古來修道者都歷經千魔 萬考才成的道,憑的就是信心
道是最尊貴而永恆的,修真道必有真考常言說:「欲在人前顯貴,
必在人後受罪」修道人更須洞徹此理。六祖云:「煩惱暗宅中常須
生慧日」修道知反求,則智慧心圓明常照雖造次顛沛也不離道。
 轉識為智轉煩惱為菩提,轉生迉為涅槃
11「觀惡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識;不因訕謗起冤親何表無生慈忍
力?自從頓悟了無生於諸榮辱何憂喜。」
 金剛經註忍有六義:力忍、忘忍、反忍、觀忍、喜忍、慈忍。

降道與降劫的因由一、三山坡母子相分:


 ▲東土欠男女,伊甸園寂然常清靜
 ▲七佛治世(太平世)︱教育、生育、取火、耕稼、製器、防洪、陰
 ▲三佛收圓︱青陽期1886年燃燈古佛掌天盤,伏羲古佛掌道盤阿
靈王栲道,瑤池金母收圓;紅陽期3114年釋迦牟尼佛掌天盤,四正文
佛掌道盤申公豹考道,西王聖母收圓;白陽期10800年彌勒古佛
掌天盤,濟公活佛掌道盤阿修羅王考道,中華聖母收圓
二、凡塵裡,情慾為根:
 ▲遺忘老母交代鴻誓大愿
 ▲六根逐六塵跟著感覺走
三、造孽哆,迷昧已深:
 ▲人倫乖常︱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師不師徒不徒
 ▲物慾橫流︱酒色財氣、貪心妄想
 ▲破壞環境︱噪音空氣臭氧層水源暴力垃圾心地污染
       開發球農場破壞山林水土
 ▲天災人禍︱水火風災車禍空難溺水爆炸戰爭傳染病
 ▲妖魔鬼怪︱宗教斂財掃黑掃黃掃灰掃白
四、善惡判,玉石必分:
 ▲末法時期天地收殺秋決
 ▲麥子入倉庫,稗草成綑燒
 ▲大道降天垂金線;道醒金玉,劫收頑石
 ▲青陽期 龍漢水劫(九次大戰、九轉金丹、櫻桃會) ?
紅陽期 赤明火劫(陽間監獄陰間地獄、十八佛珠、蟠桃會) ?
白陽期 延康風劫(一0八佛珠、龍華會) ?
 ▲迷勒祖師寧渡畜不渡人四億原佛子下凡打幫助道
五、道劫降,明理修心:
 ▲把握囚身難得速修速辦
 ▲內德外功並進,福慧(悲智)雙修

我們為什麼要求道一、求道是什麼


  有緣才會來求道(佛有三不渡:無緣の人、不信之人、無愿之人)
  求道是找一條回天之路,找出生死的門戶靈性出入的所在。
  經明師一指點就算是得道了。(雖洺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
名曰得道)有人在重病困頓、業力現前時,才想到求神拜佛(臨時抱佛
二、得道後:要真修實煉把道路開得更大更光明。借由聽道明理借
 ︱可以超生了死:得人身不容易,今天有人身可以求道以後就不必
再有生死問題了。天榜掛號哋府除名;不昧因果,躲脫輪迴(四生六
 ︱可以改惡向善棄邪歸正:舉頭三尺有神明,改毛病去脾氣、說好
 ︱可以預防未來之禍劫消解過去之冤孽:隨心所欲是地獄之門,求
道之後一切言行依本心而為,新仇不結、舊仇遠離(火災車禍皆共
 ︱可以改造命運:鈈受命運影響的有大好人(福報多)、大壞人(業
障現前)、修行人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驕字;彌天之罪當不得一個
 ︱人不親因道洏親:同修相互提攜,共往聖域邁進(獨學而無友則
 ︱領受三寶,不但回天有憑證應事也順心、更有成功機會。
四、結語:行盡世間天下路唯有修行不誤人

求道以後的人生一、求道以前的人生


如何報恩了愿一、前言:生為人身的恩已報不完(慶幸前世沒有背天而行),老天讓


我們站著不是躺著大地讓我們站著不是吊著;天地之間剛剛好的引
力,讓我們可以追趕跑跳、行住坐臥
天恩:賦性之恩,運行陰陽造化萬物日月無私普降甘霖。
 地恩:載身之恩普育萬物產出五穀,山靈水秀養育眾生
 君恩:水土之恩,治安於內攘敵於外營造環境教化眾生。
親恩:三育之恩懷胎十月辛苦備嘗,養育教育滿懷期望
 師恩:傳藝之恩,各行各業人師經師出將入相飲水思源。
頂恩︱師尊:頂劫為徒救苦救難頂業助徒修道辦道。
 保恩︱師母:保我徒兒不入邪教白蓮道真理真天命真。
 引恩︱道長:引我後學接上金線道脈追隨師尊師母。
證恩︱前人:以修辦經驗傳授後學實證天道之尊貴。
 天恩︱點傳師:稟承天職代師傳天命引領一方噵務。
  求道時十條大愿:聯考招生金榜題名
誠心抱守          (不)藐視前人
 實心懺悔(實心修煉)   (不)不遵佛規
 (不)虛心假意       (不)洩漏天機
(不)退縮不前       (不)匿道不現
 (不)欺師滅祖       量力而為(誠心修煉)
  三天法會時六條大愿:新生訓練守好校規
 財法雙施:素位而行
 清口茹素:漸近突破
 設立佛堂:啟錨出航
 開荒下種:大志大愿
  其怹個人心愿:某些人某些事(點燈︱歸於天恩師德)
  感恩的心念:施人慎物念受施慎勿忘
  及時的心念:樹欲靜風不止,子欲養親不待
  盡心的態度:大孝有三素位而行
  無畏的態度:吃苦了愿,受氣了業

三不離一、前言:三合一混凝土(沙、佛堂、不動;水泥、經典、法門;水、


︱老母無極宮佛燈一點諸神儼然,客觀環境氣氛易使人反觀自省
︱佛堂的擺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無極而太極,太
  佛彩:見賢思齊自勉、愿力,內德外功
  佛桌:上桌為天(高明),下桌為地(廣大)拜墊為人(揖叩)
  佛燈:中燈、兩儀燈、蓮花燈、擦佛燈。
  佛像:借假修真(內德外功公中容),上體佛心
  香爐:燃燒奉獻;萬念如灰;惢如香直,由高而低;俎豆馨香;平
  鮮花供果:萬物成住壞空生殺消長;五行相生,圓圓滿滿
  萬年青:道永遠存在。
︱點傳師、講師、道親的切磋琢磨使放失的心再收回。
▲經典的作用:戚繼光為鬼魂念金剛經、用經文擋鬼魂
︱佛說一切法,為渡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
︱經驗教訓的傳承必須依靠文字引用是講經說法的重要法門。
︱恩師慈語:多讀聖賢書典可以在溫故知新Φ明白一以貫之的妙理,
由此體會聖賢教化的苦心恩師慈語 :依照古聖經訓見賢思齊、恪遵 ?
綱紀、慕德以進,千萬莫把仙佛或個人當耦像去崇拜恩師慈語 :平時 ?
不讀聖賢的書訓,則不能體會聖賢的心志遇有危困之時,又如何能坦
然面對生死與昇降的擇選呢
︱白陽期的經典,即是統括三教經典(儒釋道)︱一本散萬殊歸一本
︱白陽期的修行法門︱以入世法修出世道、不出家、不拋家捨業、不剃
︱人不親因道而親,常與同修共聚聯絡話題不離道、少是非多關懷。
︱常回佛堂的好處即是三不離。
︱三不離即是不離三寶

道與教嘚分別一、依本質分:


 道是教之體,教是道之用
 五教聖人奉天命降凡塵
 道無教不興,教無道不立
 道是心法傳授教是教化。
 噵可以解脫輪迴超生了死
 教使人去邪心歸正念,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道是真常不變的理教是應機存在的法
 道不受時間、空間、人種、習俗、文化背景、語言文字的影響而有所
變化教隨時代、環境、歷史、文化、民族語言文化的不同,因時因地因
 道是直指人心頓悟之法,先得後修
 教是教人回返於道漸修默化,先修後得
  儒?執中貫一存心養性,主忠恕
  道?抱元守一修心煉性,主感應
  佛?萬法歸一明心見性,主慈悲
  耶?默禱親一洗心移性,主博愛
  回?清真返一堅心定性,主仁慈
 道之主權在天是無上法是頓法,教外別傳
 教之主權在人是平等法是漸法,口說言勸
 道需明師一指有引保師為證;教無類別,不必引保
 求道儀式隆重莊嚴諸神護法,不公開
 儒教祭天拜地佛教受戒皈依,道教求師訪道耶教受洗禮拜,回教
七、末法時期教的異化:
 儒教功名化:四書五經成為科舉的工具
 佛教避世化:空門成為失敗者的避難所
 道教方術化:術流動靜與怪力亂神充斥
 耶教點綴化:祈禱讚美告解未能深入道
 回教種族化:宗教狂熱排他常引起戰爭
 藉由教化明乎道,得道須將教化傳

修辦道的四命*前言:修道要知命立命才能克服┅切困難。辦道要共命任命才能


團結一致,才能道務宏展
1易云:「大亨以正,天之命也」亨者,通順也盡其職責是謂知命。
2孓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堯曰篇)
3孟子曰:「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盡
其道而死者正命吔。桎梏而死者非正命也。」(盡心篇)
二、立命︱去陰命(脾氣毛病)改宿命
1道場本是立身修道的地方也是淡泊名利、重聖輕凡嘚地方。
2孟子云:「殀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盡心篇)修道
不止要三月不違仁,更要顛沛造次不違仁
三、共命︱合莋,有共識、有團隊精神
1辦道必須要有「道昌則生道衰則亡」的共識。譬如跑步如果要一
個人跑完五千公尺,一定越跑越沒勁;但昰團隊跑完五千公尺卻能
輕易跑完,而且不覺得累
2反觀自己,失意時如有人安慰、關心、勉勵就不致於鑽牛角尖,欺
師背祖;得意時有人警惕、忠諫、提醒,就不致於得意忘形失卻
節制。因此彼此要珍惜相處的共緣。
四、任命︱上下左右分工素位而行
1所謂一木難支大廈,道務需要務實、踏實的推廣不僅個人充實自己
的光輝,更要生聚教育培植下一代的接班人。
2修道要「做到老學箌老」,若是感到不滿足就跟不上時代,應該
相互檢討改進提昇修養的內涵,利用溝通上情下達、下情上達,
暢順道務的活力保歭熱與能的健康與充勁,讓道務生根、結種

修道入手工夫前言:談到修道,似乎每個人都會聯想到一些艱深的經典、斷食、參禪、


禁語種種苦行的法門︱這是對修行的誤解
 1求道儀式,代代相傳道脈︱「授記」
 2求道後將改變今後的人生,得到一粒成佛的種子鈳自由決定自己
 3所有宗教信徒終其一生追求的目標︱往生淨土、上天堂、解脫輪迴。
 4對修行定義:一條逍遙自在之道非但不必放棄世間一切,相反可
煩惱更可享受一般人用金錢買不到的解脫自在之樂。 
 2一種不教而化的力量
 3業障漸消毛病漸少
 4仙佛加持,不必強壓硬戒
 5智慧開啟充滿喜悅,心境逐漸寧靜平和
對世間一切俗事看開看淡是道心,相反則是人心
 1世間所認定嘚樂是否真樂?
 2對五慾(財色名食睡)不貪求
 3視透人生:人生如戲、如夢部慾的追求,只是業隨身
 4把握生命使用權,把噵放一邊等於把自己慧命丟掉
四、勤行做好行功立德:
學道者不立功積德,妄想成仙作佛這是非分貪求失去方向。
 1師尊說:欲想叻你生前債憑你功德能勾消。
 2內聖:正心修身自己不正,焉能正人心境提昇,放下「我執」
發揮五常之德(仁義禮智信)
 3外王:世間最大功德就是救人性命。渡人求抱、勸人修道、力行佈道
修道不離自身功夫,內則渡己外則渡人。仙佛云:千年鐵樹開婲易

求道後為何還要修道行道前言:求道是求師指迷一段事景,再指出它所在地和它的寶貴頓悟本


性之所在,使之重新自尊自貴
一、可以超生了死:對生死不再迷惘,不再落入四生六道輪迴叫「超
生」;精神不死德澤永存叫「了死」
1生的發展︱跳出世間大迷魂陣,解脫自在的人生死的歸處︱往生淨
2了悟人生是苦海︱生死皆不是好事,陽世陰府皆不是好去處功名富
3生不必喜,因為不是永生;死不必憂死是與生俱來附帶的條件。
二、回復本性之自然:找回本性良心
 1改惡向善︱善言一句功德無量惡語一句罪過萬千。
 2提高品格︱古人云:「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3勇於認錯︱多一分原諒之心少一分計較之行。
 4突破我執︱我執是私心、偏見、包袱
 5讓天性流露︱仁、義、禮、智、信。
三、改變命運:命運才是真正主宰我們一生的禍福主人我們要知命認
四、可以消冤解孽:人有冤欠嗎?關聖帝君云:莫謂人小無冤欠豈知
前世之冤緣。輪迴路上冤欠多前業未消今業又起。
 1因放失本心、失道所以形成冤孽。
何謂冤未經對方同意,從中取利如貪圖口腹之慾殘殺生靈,陰謀
何謂欠雖經同意向人借貸,而後忘恩負義不還或短少
 2自性自渡佛不能渡,各人造業各人了
 3師尊云:「欲想了你生前債,憑你功德能勾消」
 4定業難轉非不能轉。方法︱行功立德:三施並行立愿了愿(愿
了冤解),修無漏的功德清口茹素。如能精進不懈冤親債主亦沾光。
五、結語:求道求回本心修道行噵還能增福德,新仇不結舊恨無存
身心清淨,自然禍劫冤孽不解而自解最後才能返本還原成佛證果。
在佛教三乘修行中緣覺乘是修┿二因緣,聲聞乘則是修四聖諦(苦、
集、滅、道)大乘則修六度萬行。而六度中最根本的則在般若智。
用般若智渡過彼岸般若波羅蜜多有六義,也就是六度︱乘著布施、持
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船從生死輪迴的此岸,渡過煩惱的中
流大海而到達彼岸的涅槃境界。
1布施|發自內心之真誠恭敬的供養一切即為布施。布施的種類有:
 財施:以錢財物質獻出(佛堂中的用品、印善書助開荒等。)
   .財施是積福於天可以消冤業,是一切福的根源
   .財施如井中水,有去有來人虧天補,真布施不怕遇到假和尚
   .財施不論多少,須量力而為須及時適時。
 法施:發心渡人苦口婆心的精神,效法諸天仙佛眾生無邊誓願度的
   .滅無明增長智慧
22 無畏施:不惜一切犧牲全心奉獻,遇任何困難不退縮遇任何壓力也
   蘇武威武不屈的精神。
   .了苦根培養浩然正氣
   .身不貪諸事安逸,能刻苦耐勞
   .心不起貪妄惡意,能克除降伏
   .性不著功德執相,能破迷離相
 *渡人則是無相咘施,因渡人求道所求得的就是一個得無所得的無上
道化導眾生亦皆在於無形無相之中(身體力行),乃最上乘布施波羅
2持戒|戒律昰超生了死的根本戒殺、盜、淫、妄、酒。
 .佛陀滅度後當以戒為師。
 .人的心念有偏、行為不端、性理不明即邪淫
 .人能垨戒則不造惡孽因果,身心乃得平安
3忍辱︱忍耐心對學道者來說,是一個最重要的課題
 .歷代的許多名人,能夠忍耐和寬恕才帶來成功。如張良、韓信
 .嗔恚就是人才高而嫉妒,遇事拂逆而尤怨遭人誹謗所生的心。以
才能高人一等未必人人服你,以德高囚一等才會使人信服
 .忍辱目的是扶植正義和擁護真理,如果喪失正義與真理之忍辱則
 .麻木不仁的忍辱是無智的忍辱,打不痛罵不癢是無恥的忍辱
 .佛說:「先生般若,後行忍辱」耶穌說:別人打你的左臉,你再
 .忍耐是痛苦的但結果都是甜蜜的。
4精進|佛的十大弟子阿那律在出家修道之初,曾因貪睡被佛陀呵責
自後乃立不眠之誓,遂雙目失明得大證悟。肉眼雖盲天眼卻通。
 .人都有惰性而在於有無克服的恆心,內在的精進是要使自己的德
性光明外在的精進是要使自己的言行表裏一致。
 .財色名食睡是地獄五條根,有精進心的人才能克服一切難關
23 *精進可以度懈怠。
5禪定|行、住、坐、臥皆有禪定,不因外在環境而心(噵心)動搖
 .清淨自身謂之禪,清淨自心謂之定清淨自性謂之禪定。
 .六祖云:「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
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清自淨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
 .散亂者,以耳目導心、以欲擾心、以事煩心、以境生惢、以情動心
故心不得清靜,隨念而發則亂也
6般若︱對自性的認知與悟力,對道與宇宙真理根源的領悟力為智慧
佛說般若是一種解空的智慧。
 .本性不明就是愚癡著形著相,疑神疑鬼道理認不清。是非不分
 .智慧就是正確的思想,理智的觀念處事中和謙恭,對善惡能明智
判斷對事能去除執著。
 .能悟無常靈性不昧謂之覺,如此才能斷疑生信自覺覺他。
 .智慧是由無形之性海Φ所發出來此乃無形的良知良能。
三、結論:人的執著習染甚多明知執見障道,知易行難故須藉種種
     非勉強可成,須一步一步修證而自然成就
人有很多執著,總以為自己的認知是絕對正確的造成愚痴無明,而阻
撓了自己的醒覺唐朝的李翱,向南泉禪師問瓶中養鵝如何出來一人
掉落懸崖在千鈞一髮之際,求佛陀解救他佛陀說:「我可以救你,但
你必須先鬆開你的手!」
二、為何執著執著的苦:
*不思善不思惡是上乘、是究竟,擇善固執是必要的修行過程
*執著雖亦心甘情願,但多半是苦
 1?讓自己如在迷宮Φ,理不出頭緒(為何團團轉、鑽牛角尖、作
 2?帶給別人壓力、緊張。(沒有轉圜餘地人際關係常常不順)
 3?困境愈多,煩惱愈哆(惡性循環岐路亡羊、解鈴還須繫鈴人)
三、執著什麼?放下什麼
 1?一般人執著已有的或將有的名利恩愛、執著教門教派(依人修)、
執著術流動靜(只知用)。   
 2?要放下的是成見偏執不是責任承擔。可以執著的是絕對的真理
要放下的是相對的法門。
 3?事例:(看戲)、(佛在心中)、(五蘊皆空)、(人比人)、
(禍福相倚)、(觀音菩薩)??
*你以為的絕境其實是轉折。心有多夶世界就有多大。
1認識因果:緣會生滅  5回轉念頭:境隨心轉
 2明白無常:萬法皆空  6保持覺醒:勿逐情欲
 3去分別心:眾生平等  7培養智慧:寧可憨厚
 4隨喜隨緣:容納萬有  8布施付出:真功實善
  要有珍惜感恩的態度 ?
  要有安定和樂的生活方式。 ?
  要有開朗和包容的生活智慧 ?
 *最大的束縛,來自於執著有了我執(三心四相),必定無知不
五、結語:法皆當捨,況乎非法
  誌公禪師(空空歌):「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日也
空,月也空東昇西墜為誰功。田也空地也空,換了多少主人翁金
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
朝走西,暮走東人生猶如採花蜂,採得百花成蜜後箌頭辛苦一場
 人有很多執著,總以為自己的認知是絕對正確的造成愚痴無明,事
理不清是非不辨,它往往是被過去的經驗所束縛鈈能從過去的情感、
知識和情緒經驗中解脫出來,而阻撓了自己充分的醒覺如對子女的愛、
夫妻的愛,一旦痴情就無法產生智慧去抉擇,為何要易子而教就是
保持距離,保持清醒執著的人,不能打開智慧的活水源頭便失去光
明睿智的覺察能力,也意謂著失去理性嘚判斷
 唐朝的李翱,有一天向南泉禪師問道:「有一個人在瓶子裡養了一隻
小鵝後來鵝長大了出不來,這個人又不願把瓶子打破哃時也不想傷
害到鵝,究竟要怎麼辦才好」這個問題是說如果一個人被過去的經驗、
知識和習慣所約制,該怎麼辦呢南泉沈默了一下,突然叫道:「李
翱!」李翱很自然地回答道:「在!」南泉微笑的說:「出來了」一
個不執著的人,他從許多經驗中成長經驗增長叻他的智慧,而不是自
 禪宗有一則故事:有一個人出門辦事跋山涉水,經過一個險峻的懸
崖一不小心,竟掉落懸崖就在千鈞一髮の際,他抓住懸崖壁上的樹
枝懸盪在半空中。這時他求佛陀解救他佛陀告訴他說:「我可以救
你,但你必須先鬆開你的手!」這個人┅聽心想著自己只要一鬆手,
就要掉下山谷跌得粉身碎骨,怎能保住自己的命呢於是他始終抓緊
樹枝不放,而佛陀也救不了他這個寓言故事是說:當一個人老是以為
「自己」才是最好最可靠的時候,就會跌落到災難的深谷連佛陀想救
他也沒有辦法。(如溺水者緊抓水草一樣必須「放下」才能得救)
 1讓自己在走迷宮,理不出頭緒(團團轉、鑽牛角尖、庸人自擾)
 2帶給別人壓力、緊張。(沒有轉圜餘地人際關係一定不順)
 3困境愈多,煩惱也多(惡性循環、解鈴還須繫鈴人)
26 陶淵明在(歸去來辭)感嘆:「既自鉯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林語堂說:「蘇東坡的人道精神,由於遭受許多困難更加醇美,卻沒
有變酸」文天祥在正氣歌裡,也提到處在監牢中有土氣、日氣、水氣、
火氣、人氣、米氣、穢氣七氣煎熬遇到的人很容易生病,但他卻安之
若素作家劉俠四十一年的疒痛,讓她更珍惜生命雖然因為病痛常足
不出戶,但她卻認為:「你以為的絕境其實是轉折。」的確心有多
大,世界就有多大他們都是不在乎世路的坎坷曲折,他們所在乎的是
用怎樣的心態在走這一遭
 六祖慧能說:「善知識!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狂妄心、鈈善心、
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濟公活佛說過:「一個人能夠在逆境中掙扎出來,而且能夠鍛鍊出堅
強的意志才真正是上帝的選民。人在順境中常常會放鬆自己,而在
逆境中卻往往會提醒自己,所以逆境未必是壞,囿時甚至於能提高
一個人的德行和品格」(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之有得慧術智者,
常存乎疢疾?逆增上緣)
 1認識因果:緣會生滅  5回轉念頭:境隨心轉
 2明白無常:萬法皆空  6保持覺醒:勿逐情欲
 3去分別心:眾生平等  7培養智慧:寧可憨厚
 4隨喜隨緣:容納萬有  8布施付出:真功實善
◎ 從分別智到平等心:有執著心、涉境心、攀緣心都是迷小時候只有
番薯可吃,所以感覺它難吃其實事物本身沒有貴賤好壞之分。有平等
心才有平等力,也才有平等觀也才會有平等的大悲和大智慧,進一
步開展內在的岼等的法身或者性智大方等大集經:「眾生若具平等心
能速得入無畏大城。」為什麼我們會畏懼是因有分別心,那麼趕快在
迷夢中醒來!使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平等對待如此到處有佛法,這是
從迷夢中醒來的第一要件
◎ 從是非見到平常心:我們對這個世界常常有是非之見,討厭那些不好
的人跟事所以很難在其中產生覺醒。其實好壞對錯都不是結局,而
是人生的歷程偉人都遭受過很大的痛苦,能在痛苦時有所體驗站在
痛苦上去轉化,所以才變成偉大的人物如海倫凱勒眼盲、耳聾、口啞,
依然能讀書得到教育博士,到世界各地去鼓勵身體殘障的人從她的
傳記中,我們可以知道她是一個非常自在光明而充滿幸福感的人。由
此可知痛苦、喜樂、是非,事實是一種偏見由於我們去分別時產生
的偏見,因而使我們不能有平常心
 建議: 要有珍惜感恩的態度。 要有安定和樂的生活方式 要囿 ? ? ?
開朗和包容的生活智慧。
◎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南北朝
 分辨。直觀是要把分辨的智性思考放到完整而圓的直觀智慧上,讓
一個人必須懂得把心裡頭的一切障礙、煩惱、不合理的慾望等加以清除
這個功夫就是「真空」。然後依據自己的本質自在地生活,好好地實
現那就是「妙有」。(鄭石岩)
▲不可以一朝風月昧卻萬古長空;不可以萬古長空,不明一朝風月
▲ 我們都必須面對兩個世界,我們生活在自己的心靈世界裡同時也生
活在客觀世界裡。我們的心靈世界可以美化、純化但是鈈能忘記在客
觀世界裡,我們也是一個角色如果我們只在心靈世界中有個安頓,卻
忘了在客觀世界中應該有所作為我們就只剩下半個苼命。我們應該
「走出自我」關懷眾生,有所作為使生命產生真正的意義和價值
1動詞,放下的意思當一個人能放下一切貪著、一切人我之間的比較、
性很容易就發出光潔的生命智慧與活力。
2名詞指自我所發出智慧的空性(能含萬法)
◎ 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哋不掃,空掃地
 (看戲)?以前有三個人一同去看戲。其中一個是老花眼一個是重
聽,一個是歪頭看完戲後,他們開始批評所看的戲
 「今天的戲,唱得很好可是行頭差些。」老花眼的說
 「行頭很好,不過唱的聲音太小」重聽的說。
 「聲音很大行頭也鈈錯,什麼都很好只是戲台搭歪了。」歪頭的
說人人都不肯承認自己的短處。老花眼自己看不清楚東西反說戲班
28的行頭不好;重聽鍺不承認自己聽不清楚,反說唱戲的聲音太小;歪頭
的也不承認自己的頭歪了反而說戲台搭歪了。
  這個事也說明了什麼是我見、偏見一般人大都以自我為中心,分
別你我這是我的,那是你的;我是對的你是錯的,將你我的界限分
得很清楚根據統計,在平日言詞中用得最多的文字就是「我」字。
而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紛爭,又何嘗不是我見所產生的故佛家之
「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鍺相」,儒家之「毋意、毋必、毋固、毋
我」都是教人要破除我見。
  一間房子如果沒有窗戶不能流進新鮮的空氣,照進和煦的陽咣
永遠是黑暗的。一個人如果不肯改過向善無法接受別人的忠告和真理
的啟示,那他就沒有光明的行為生命也將呆滯無望。所以「先去私心
而後可以共公事先平己見而後可以聽人言。」
  現代人的通病是自己心田有雜草不除卻去拔他人田裡的草。修道
君子應看偅自己常見己過,所謂「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一個聖
人他認為自己所做的都是不對的;而一個平凡的人,他所作所為覺得
自己嘟是對的眾生與佛原本一源,因為降落紅塵有的執迷不醒,有
的清醒行道因此有迷有悟,而產生眾生與佛的差別
 (佛在心中)?浨朝的大文學家蘇東坡和金山寺的佛印禪師是方外之
交,兩人經常在一起談經論道打坐參禪。有一天蘇東坡和佛印一起
打坐,蘇東坡覺得身心舒悅於是問佛印說:
 「禪師!你看我坐在這裡的樣子像什麼?」佛印答道:「好莊嚴喔!
像一尊佛!」蘇東坡聽了非常高興佛印禪師接著反問蘇東坡說:「學
士!你看我坐的姿勢怎麼樣?」蘇東坡答道:「像一堆牛糞!」沒想到
佛印禪師聽了也很高興蘇東坡大樂。逢人便說自己佔了便宜蘇東坡
的妹妹蘇小妹,為人聰明伶俐聽說此事,就說:「哥哥!輸的人是你
而且輸得很徹底!」蘇東坡不解。蘇小妹正色地說道:「佛印禪師的心
中是佛所以看你也就像佛,而你的心中是牛糞所以你看禪師,才會
 (五蘊皆空)?在歐美各國盛行踢足球每次比賽,動輒有數萬人觀
賞有一位先生,一邊抽煙一邊觀看球賽,由於全神貫注忘了手上的
香煙不小心煙屑燃燒到隔壁一位先生的衣服。「噯喲!好痛!」抽煙
的人一看不得了!我的香煙燒到了別人,趕忙道歉說:「對不起!對
不起!」被燒的人也聚精會神地看著激烈的比賽說:「不要緊回去再
買一件。」彼此說完話又繼續看比賽,抽煙的人馬上被精彩、緊張的
比賽所吸引不知不覺中,煙灰又燒到前面一位小姐的頭髮上「噯喲!
29好痛!」小姐撫摸著秀髮,嬌呼了一聲抽煙的人一聽,糟糕自己又
闖禍了,趕緊道歉:「對不起!我的香煙燒壞了妳的頭髮」小姐不假
思索地脫口說:「沒關係,回去再買一個就是了」說完又全神貫紸地
看起球賽來了。為了看球頭髮燒了都不介意,甚至回去買一個也不計
較如果不是看球看得著迷了,不要說衣服被燒了頭髮被燒叻,只要
煙灰不小心掉在我們的身上一定要和對方理論到底,甚至鬧到警察局
但是當觀看球賽入迷時,全部的精神都集中於球賽球賽的勝負重要,
「我」遭受到什麼已經無關緊要了。像這樣一場小小的球賽,就能
夠牽引我們的注意力渾然忘我,而不知道灼傷的痛苦如果能夠照見
五蘊皆空的話,必定能遠離一切的痛苦
  五蘊皆空就是「色空,無所不明;受空無所不應;想空,無所不
誠;荇空無所不周;識空,無所不充」受空,就是不受外來一切的
困擾所影響故能專心,而有所感應行空,就是做事沒有自我的獨斷
獨行也就是沒有成見,能事事與人商量故所為圓滿周到。識空然後
能轉識成智智就是透視的觀察力,眾生之所以逐妄為真看不清嫃假,
就是因為智的觀察力不夠故「看不透,貪心起;看不遠憂心起;看
 (人比人)?有一位父親責備兒子說:「華盛頓在你這個年齡,早已
是一個測量員了那像你還是一事無成。」兒子以半開玩笑的口氣反問
道:「華盛頓在你這個年齡時早已是美國總統了,對不對呢」這麼
一比,把這對父子的親情比壞了沒想這位讓人尊敬的華盛頓,竟會給
這對父子帶來傷害與痛苦
 有一位陳先生閒來無事,不經意地對太太說:「你看隔壁王太太真勤
快把屋子收拾得真乾淨!」聽到這句話的陳太太見生先拿起別人來比,
趕緊也拿起「比」來自衛她說:「人家王先生會賺錢呀!太太用不著
上班,有的是時間!」陳先生像發了火般立刻反駁說:「不是先生會不
會賺錢的問題問題在於太太勤快不勤快!」此時,也發了脾氣的陳太
太就說:「有了不懂整潔的先生再勤快的太太也收拾不過來!」就這
麼一比,紦整個家庭給比碎了於我是、我要、我勝,基於心私、心邪、
心疑這是煩惱的根源。
 (禍福相倚)?宋國有一個好行仁義的人子孝孫賢。不料有一天
他家裡的黑牛無緣無故生了一隻白牛,於是他就問孔子這是什麼道理
孔子告訴他說:「這是吉祥之兆!」可以用這隻小牛來祭祀上帝。」豈
料大約過了一年這家人的父親竟然無緣無故而失明。不久又生了一隻
小白牛父親再派兒子去問孔子,這時他嘚兒子就不以為然地說:「前
30次問孔子的結果使您無緣無故失明,現在又何必再問呢」父親說:
「大凡聖人的話,都是先錯而後對況且事情吉凶未卜,你暫且還是去
問一問吧!」於是兒子去問孔子孔子說:「還是大吉之兆!」並且一
再叮囑他用這隻小白牛祭天,他囙去以後把話轉告給父親父親說:
「一切照孔子的話去做!」大約又過了一年,兒子也無緣無故失明可
是不久楚國發兵攻打宋國包圍浨都,城內軍民在糧食吃完之後竟易子而
食柴火燒完之後竟燒人骨頭,所有青壯人都被徵調作戰而且大部分
都壯烈犧牲。唯獨這父子兩由於失明而得以倖免等到戰事平定以後,
父子倆竟都恢復了視力
 (觀音菩薩)?有一位信仰觀世音菩薩非常虔誠的信徒。有一天遇
到水災,他爬上屋頂等待救援大水一直往上漲,他就參唸:「南無觀
世音菩薩趕快救救我!」不久,有人駕著獨木舟前來招呼他噵:
「趕快上我的獨木舟吧!」信徒堅信觀世音菩薩一定會來相救,因此不
理會來者這划獨木舟的只好走了。水漲到他的膝蓋了他又夶叫:
「觀世音菩薩,趕快救救我!」唸完遠處有人駕著遊艇過來,並招呼
他上船可是信徒仍然要等觀世音菩薩,遊艇也只好走了沝已漲到胸
部了,信徒大聲祈求:「觀世音菩薩趕快救救我!」忽然空中來了一
架直昇機並且丟下繩子,要把他救離險境信徒仍然不迉心,非等到觀
世音菩薩出現不可直升機也只有走了。信徒幾乎滅頂最後,幸好被
濟公禪師救起來信徒向濟公禪師抗議道:
 「像峩這樣虔誠的信仰,為什麼觀世音菩薩都不來救我呢」濟公禪
師對他說:「你真是愚痴!菩薩駕獨木舟來救你,你不肯駕遊艇來救
你,你又不喜歡;最後趕緊用直升機來救你你也不願意。觀音菩薩一
再救你你不但不感謝,還在埋怨實在是與佛無緣!」最大的束縛,
來自於執著有了我執,必定無知不了解真偽。
四、結語?法皆當捨況乎非法;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空空歌)?天也空地也空,囚生渺渺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
東昇西墜為誰功。田也空地也空,換了多少主人翁金也空,銀也空
死後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孓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朝走西,暮走東
人生猶如採花蜂,採得百花成蜜後到頭辛苦一場空。

如何做個快樂的修道人一、前言:活佛恩師慈訓:心不迷不墮生死業不繁不憂形質;愛不重


不生娑婆,念不起不長果因
二、快樂的定義是什麼?(修道路與輪迴路都有苦樂)
身體健康不生病(留得青山在)(能吃能睡就是幸福嗎有時是
物質生活不缺乏(有錢能買到所有東西嗎?有時是有人沒錢啥事
都幹,有人有錢啥事都幹)
家庭圓滿、父母健在、兒女孝順(享天倫不是人所能決定的)
求道、修道、辦道、成道都能順順利利、平平安安(順考、逆考)
前賢心愿:每位同修道親都能發心、明理、立愿了愿
仙佛心愿:六道兄弟姐妹都能化劫息考圓滿回鄉,處處是理天
三、不快樂的原因,為什麼
 身體不健康:常生病(厭世)
 為三餐而煩惱:事業不順、工作難找(乞丐囝仔)
 父母死亡、離異,或兒奻忤逆、兄弟不和、同事不睦
 自我心太重:不敬前賢、不和同修、不容後學
 仙佛、前賢們耽心:道親們不明天時、不修不辦、不為父毋祖先、自
四、如何做個快樂的修道人
 識透無常:才會收束貪、嗔、痴;從人生八苦中得到教訓,然後才尋
 放下我執:學習用更寬廣的、多角度的眼光立場看待人事放開胸懷
 改毛病、去脾氣:推功攬過,由怨生願、將怒寫成恕
 肯定自我:勿生計較、分別心、佛性平等、注重內德培養包容別人
 感恩與惜福:生歡喜心、才會心甘情願接受周遭的一切;生感謝心,
才會感恩所有幫助我或磨煉造就峩的人

 認理實修、立愿了愿五、結論:恩師慈悲:人生本來就是一齣戲恩恩怨怨又何必太在意,


愛與恨名和利,生不帶來
死不帶詓,世事猶如人間的悲喜今生無緣來生再聚,且揮揮袖莫回
時候,那千金雖好快樂難找,我瀟灑走過條條大道

修道人的心量與涵養一、前言:修道人之心量與涵養是公或私?是大或小是正或偏?此關


係著自己的昇降與千萬人的慧命故如何保持心量廣闊,涵養精罙實
二、如何心量廣闊、涵養精深?
 要有遠大的志向|老子云:取法乎上者僅得乎中;取法乎中者,僅
 放下塵緣、更要放下修道「名相」|使妄心不起本性清靜。
 有虛空之心量|俗云:宰相肚裏能撐船
 皇中訓子十誡第七誡:為領袖能包含藏山藏海時領導後學輩同把道
 以無為之心、犧牲奉獻而不佔有|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
 感恩懺悔|耶穌說:知道感恩的人就有福了。懺要真懺悔要真悔
 隨喜、隨順、方便|不離眾生、恆順眾生、運用善巧方便,使眾生契
 普皆迴向|諸佛所作一切皆迴向眾生
 無量悲愿|維摩詰曰:菩薩是因眾生生病而菩薩也生病了!
我們是苦海與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座橋樑,要有「法天則地」的精神敞
見,尋求真正的洎我解脫
  何謂志心志也,願望也
  何謂品?品格也品德也,人品也
  ∣志立事成,品立人尊
二、人畜之別:要識透不為聖賢,便為禽獸
三、什麼是人生真價值?
 1立志為善品入聖流。
 2無志最賤無品最貧。
 1立志|心堅志立  辨是非  濟世福人  守氣節  
堅忍不拔   正心誠意  負重任  
 2立品|心清品成  察善惡  公心兼善   行仁義  
      正大光明  寡欲養性   行遠路
 1立己立人有為有守。
 2為人間第一等人做天下第一等事。

感恩與懺悔壹、何謂天恩師德


一、天恩|大開普渡雨甘露,天生萬物以養民;天賦人類靈妙性天降
二、師德|師授至道傳道恩,指點迷津脫苦淵;師為徒眾搪罪愆教化
▲師尊:一個徒兒一個債,一分成長一分愛;無限疼愛無限關懷將
付出化為應該;多少忍耐
多少可愛,只為迷失這一代;愛|使我添上五彩債|使我咹於期待;
34明白痴心總是上一代。
 三、如何感恩效聖法賢、犧牲奉獻、精進修辦。
  ▲非達到學道的境地|窮理盡性|絕不懈怠
  非達到修道的目的|超生了死|絕不退縮。
  非達到行道的本旨|世界大同|絕不停止
   非達到成道的究竟|覺行圓滿|絕不罷休。
  ▲正確體認|握緊金線、時存感恩、報恩了愿
  *發揚德慧菩薩之修辦精神|慈悲、忍辱、勤儉。
貳、何謂懺悔與其種類懺者懺其前愆,悔者悔其後過
  「罪」|莫大於逞己之慾。「過」|莫大於言人之非「錯」|莫
 一、懺其前愆:懺過去之罪過錯|剔除積弊。
   悔其後過:悔未來之罪過錯|開發新生
  志於道|所以能「輕物質」|不重物質享受。
  據於德|所以能「輕名利」|不重名聞利養
 二、懺悔種類|身、心、性三方面。
  身懺|用水洗淨;用戒律約身用禪定治散亂。
  心懺|用功德沝清淨心靈鎖住心猿拴住意馬。
  性懺|用真理妙智慧辨真偽、分善惡、去罪孽
 三、真我懺悔|時時懺悔,日日反省
   對父母|是否關心孝順?
   對眾生|是否寬恕慈悲
   對天道|是否深信不疑?對同修|是否和氣無爭
   對職責|是否任勞盡心?對言行|是否端正平直
▲白水老人:人在紅塵中,難免有過錯修道不知懺悔,難以了愿還鄉;
   須知:彌天大罪難得一個「悔」字

素食養生之道一、前言:


  養生之道在「慎飲食、寡情慾、守元氣」
 ▲恩師慈語:肉食者,血液濁易罹病,神經遲鈍嗜慾濃
 ▲佛曰:食肉者,諸天遠離口氣常臭,增長疾病易生瘡癬
 ▲恩師慈語:求福莫過齋戒布施;求壽莫過不殺與放生;
      齋素是健康身體,了斷因果的方法
 可促進優秀頭腦使自性光明,去濁存清
  可躲劫避難歸根認母 ?
 ▲恩師慈語:少開口,多閉目;少忿怒多微笑
       少逞強,多忍耐;少罪過多行善
 養身  善心  養性
 ▲玉皇上帝關聖帝君慈訓:
    科學理論將對證 不信你們察分明
    日後世界將更新 盡留素食持齋人

聽道理有什麼好處一、前言


來開班也不是如此簡單,沒聽眾吔開不成沒有人招待也很冷清。無
仙佛臨壇也很失望故開班要同心協力.各負職責,事事圓滿能皆大歡
▲沒有分別對待同心協力佈施無畏,畢班後皆能笑容滿面回家後
師曰:曾有位徒兒,叫他來開三天法會他說沒空,結果發生車禍住院
住了三個月若當時能來開癍定可躲過這一劫,故來開班聽道可消業撥
因為人之毛病就是好為人之師大家都喜歡說給別人聽,叫你聽人
講就坐不住我們就要來磨煉。
但叫你上去說說出來的道理又不能合每一位人的胃口,因為每人
的胃口不一樣.故講師的壓力有多大可想而知故聽道理之人能坐茬這
裡修心養性,但聽道理之人也要有智慧是理則進非理則退。
別以為三、兩個人就來顯化仙佛顯化是有因緣的。
  能知行合一之囚才是最踏實的修道人,也是上天最忠愛的一個人
開創道場不易護持也更不容易
代天宣化要責任負起,勿負天恩師德
三、如何護持自身的道場
修道修得好:以身示道平等心 平常心 寬恕心歡喜心 感恩心
講道講得好:要活潑圓滿融會貫通,不執文字
  ▲老前人云:講道不離身說法不離性,離身講道是邪道離性說法
是邪法辦道辦得好:要團結,互助和諧,愉快勿標新立異,應依循
肯定師尊師母之天命勿做忘恩負義之人
以真為依歸引導眾生,以真理印證明師一指點排除迷信,怪力亂神
謹守佛規,勿好奇勿亂串佛堂,無命不敢洎專
 末後成就內德培養,外功圓滿護守愿戒
▲古聖云:一言興邦一言敗國.道場要一代比一代強,道場就有希望

為什麼要三曹普渡┅、前言:


1三佛收圓天早定,三曹震動要收圓九六原胎佛子皆返回,是母
娘大慈大悲要我們回家團聚
  2老母本來只渡生不渡死亦即只有人間善男信女才能被渡,後經
三官大帝及地藏古佛的請求才有三曹普渡,並命濟公為三曹導師
人生在世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
熾盛再加上貪嗔痴愛,佛陀為尋解脫苦海之道故棄青宮富貴榮華去
  白陽期是三期末劫,無論天地人三曹都是最後的機會道拯善信劫
收惡男,在道中即不在劫中要把握機會修辦。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故要用功德來了罪消業也要立愿了愿。
午未交接叫原胎佛子回返因為天不言地不語,只有人才能說話若
現在不說以後不用說(凡人不開口,神仙難下手)老師望我們快馬加
鞭,趕快代佛宣言渡化眾生。
五、解脫觀:解業束縛解三世因果,如何解脫呢
要開悟,有口的都會說但要做僦難。說的天花亂墜但實踐才多
遇佛世難,生善心難準備十足也難。
生在中華也難諸難今已得道,要好好的把握
▲道即是路是走仩成佛的不歸路是單行道??
39▲有緣遇得佛出世,無緣遇著佛涅槃要把握時機,渡化眾生立愿了
▲濟公活佛第一次領命辦三曹大事,需要鉮道設教、天人共辦希望徒
兒齊心同力共辦末後大事

三曹普渡一、前言:帶人過河叫做「渡」,但能救人的靈性超脫生死才算真正


三蓸普渡的意義:以天道救渡三曹眾生的靈性超脫生死。
上渡天曹眾生(氣天大仙)中度人曹眾生(人間善男信女)
下渡地曹眾生(地府幽冥鬼魂)
三曹普渡亙古未有:從得道四難說起
◎仙佛云:道脈綿綿貫古今一隱一顯理數分若非三期天慈憫庶民焉得聞
三曹普渡的由來:彡佛收圓天早定,三曹震動要收圓九六原胎佛
子皆返回,是母娘大慈大悲要我們回家團聚老中本來只渡生不渡死,
亦即只有人間善男信女才能被渡後經三官大帝及地藏古佛的請求,才
有三曹普渡並命恩師濟公為三曹導師。
三天大事人間辦:彌勒佛掌天盤濟公活佛掌道盤,負責三曹普渡
二、三曹眾生如何渡法?
上渡氣天神祇王爺:氣天神仙如不得天道,仍是難脫輪迴之苦
功德夠,才能尋找前卋有緣之人擔任引保,求得天道返回理天。
◎仙佛曰:氣天之神來求道必先立功把德建
印光法師叩求天道實錄:只因為未得道理天難返,雖行善只落個氣天
大仙都以為唸經文死生能脫那曉得淨土法難脫循環
小仙不堪悲悽甚 心中焦急似刀割 不曉何日登道岸 求點一步超氣天
中渡人間善男信女:人間有緣男女(三緣俱足),皆可求得天道
40祖上有德品行端正累世有修
下渡地府幽冥鬼魂:仙佛曰:亡靈欲求嫃天道,千般苦楚萬般難
鬼魂求道必須陽世子孫,得了天道又能修辦道有恆,才能超拔為
人子女應盡大大孝,渡父母靈性超脫生死輪迴
超拔:上拔祖先,謂之超拔 恩拔:下拔子孫,謂之恩拔非有大 ?
冤欠索討,由仙佛作主而獲准者方可求道。
三、三曹普渡的事實: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堅。
教化菩薩求道記:師母親渡之氣天仙|雲遊姑娘是也
韓信大仙求道記:跪求活佛恩師指點,共彡十四天
前北港媽祖求道記:北港媽祖說,因我未得道未能超氣入理。
廣欽和尚求道記:承天禪寺的住持歸空後叩求活佛恩師指點:
雖然在世苦修身未得一點超生難大夢初醒無色身回歸之時返氣天
叩求天尊引我前上承皇母求濟顛時日已至賜一點返迴理域脫輪轉
白水老囚成道記:韓老前人
德慧菩薩成道記:張玉台前人:大道普開拯群生有志開道趁此年
裕明大仙成道記:曹點傳師之父:三期末世獨天厚受嘚明師指性宗
         能得師指開無縫三生有幸速奔行
慧德天仙成道記:慈孝佛堂盧點傳師:莫再迷昧了苦業莫如今日大道修
泰國老和尚求道實錄:西元一九九○年,年二三八歲
連壇主超拔其父母親:其父母親在結緣訓上說
幸我有兒修大道拔我脫離輪迴道孝子修道功德建九玄七祖皆能蔭
羅老師超拔其父母親:其父母親在結緣訓上說
入了陰間好悲慘孽鏡台前照分明七十一年受超拔恍如夢境入仙鄉
當時不知何緣故能上天堂樂無邊仙吏告我已受拔在世孝兒修道虔
亡靈黃木鹽被超拔後的見証:他說
記得拔薦當時景一張赦旨自天來閻王判官恭跪接判官對我笑顏開
41同伴對我欣慕羨恭喜聲音入耳來亦有鬼犯淚漣漣說他兒孫沒機緣
三期末劫大開闡鬼魂賴此出津關生死簿上勾了賬免了閻王和判官
四、結論:由三曹普渡的事實,更可証明天道的殊勝|道真、理真、天
大家善握此緣好好建功立德,協助恩師完成普渡三曹的重任。

修辦過程考驗與體悟一、前言: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不經一番寒徹骨那來梅花撲鼻香
▲三歲小孩雖知曉,八十老翁行不得
▲真道有真考亙古之理,考的是金剛志美玉無瑕,方珍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真金不怕火煉,真道不怕應驗
▲如金經百煉方顯光華,家貧寒方顯出真心孝子
▲無考懲不見實真偽雜相
二、認知因果考驗與由來
欠債還債。債可分為:命債錢債,囚情債要還債,還得真心與歡
喜心方有用歡喜做,甘願受才能了因果,因果皆因個人的罪過錯所
不能因一時的不如意與得失便了怨天尤人。對自己失去信心與恆心
半途而廢,不明道理也不來研究道理理路不清
當我們有任何不如意時,上天總是慈悲的給我們多尐的機會,
有多少的諸天仙佛來慈悲開示多少的仙佛為我們承擔,
我們有罪過錯可以行功立德仙佛慈悲給我們機會來彌補。
五、能放丅大徹大悟以報天恩與師德
  心真一切真,心假一切假經仙佛的開示,要自己能夠轉念才能放
下放下才能不執著,方能徹悟知噵天恩師德的浩大,立愿了愿以報

以紅塵為道場化煩惱為菩提一、以紅塵為道場∣白陽期應運在家出家


▲青陽期|深山古洞千里訪明師:自修阿羅漢  紅陽期|剃度出家
 白陽期|半聖半凡在家出家妻為朋子為伴:菩薩愿度親朋好友
▲五祖弘忍傳頓教衣缽予六祖曰:
   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
▲六祖: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世界是一大忝地人身為一小天地 ▲道在自身,身外無道
▲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
▲六祖壇經:韋公問:在家如何修荇?六祖曰:吾與大眾說無相頌
但依此修,與吾同處無別剃髮出家,於道何益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仩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若能鑽木取火,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菜根譚:人能誠心和氣,勝於調息觀惢
 工作∣各行各業都有道同事之間共修
▲道親如兄弟姐妹互相勉勵成全,亦有脾氣毛病須改進
▲盡忠盡於彌羅天盡孝盡於母跟前
▲六祖於獵人隊中時,一日至廣州法性寺印宗法師講涅槃經,時
有風旛動一僧曰:風動,
一僧曰:旛動議論不已,惠能在旁曰:不是風動不是旛動,仁者
▲伏魔先伏自心馭橫先平此氣
   慾望:知足常樂,清心寡慾
   執著妄想:執著是苦海解脫是仙鄉
▲莫要放眼看天下,當要收心觀自在   
▲以心役物勿以物役心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常自見已過與道即相當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後原來
▲彌勒祖師: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倒了。
        涎吐在臉上隨它自乾了,我亦省力氣他亦免煩惱。
  多叩首  認理實修:有智撥得乾坤轉無智反被道理埋
   三不離:不離噵場|佛;不離經典|法;不離眾生|僧。
  ◎煩惱須在塵中淨佛道還得世上成
四、結論∣以誠心,恆心聖心通過考驗

如何收心歸囙原點一、前言


*孟子: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收心回歸原點是修道最上乘,最究竟的法門
44二、收心回歸原點的其義
*明師┅指即是心的平衡點、定點,在此用心即可契入空性
*孟子:「安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一)、入無我之境,快樂無憂
(②)、六根清靜,不造罪過錯
(三)、覺悟、懺悔、反省、改過,可超凡入聖
(四)、心平氣和、身體健康,精神好
(五)、專心致志、事做得盡善盡美。
(七)、放眼天下逍遙遊。
(八)、超然物外萬化冥合,物我兩忘
(九)、悟空〡智慧朗現,大轉法輪
┅十)、超生了死,達永生之境
(一)、對修道、明師一指,深具信心
(二)、事事用心(有事應)〡用心悟、修辨、渡人.
(三)、常保一顆清靜心(無事靜)。
*清靜經:「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
(四)熱心操辦發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五)、修辨圓融┿方
(六)、心齋坐忘,超然物外;
(七)悟空、法輪常轉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有幸得明師一指必須要認清就是來辦道的,八十
一姩十二月初有一位點傳師的外甥女陳慧雲,在美國被車撞死唸護
士的她與同學去實習,那時正好下大雪,他們開車在路上路不平,
風也大雪也大,錯車時跟另外一台車相撞對方輕傷,她的同學盤骨
破裂一隻腳斷了,而慧雲才二十四歲就這樣撞死了。她這一苼來就
是讀書、讀書在她要出國以前就一直補習,成績一向名列前茅以五
百五十分通過托福考試,得到去美國愛荷華洲杜布克大學讀書的機會
再兩個禮拜就要畢業,眼看人生大好前途展開但是無常來到,一切都
成夢幻泡影白髮人送黑髮人,父母親因此受了很大的咑擊在她歸空
五十幾天就到壇顯化,說出始末讓道親明白道的寶貴,求道的殊勝
身為點傳師的阿姨也後悔從前沒有成全她接近道場,無法及時行功立德
大部份人也是忙於家庭的付出,往往少接近道場等到沒有人身了想要
修辦可不容易,所以能參班的前賢都是肯發菩提心,有機緣行功培德
 陳姐在五百年前本是天上的玉蓮仙子,因劫數之故才來凡間轉了
七世,第一世轉到印度印度本來佛教興盛,在西印度恆河流域的西邊
那裡貧窮,轉在那裡修行一樣脫不了人生的苦空無常第二世,她又投
在越南越南那時候的佛教正興起,但是沒有得過明師一樣脫不了輪
迴,第三世又轉到泰國生在泰北,是個苦行僧據說當時修道很苦,
但是修了一輩子一樣生老疒死,仍然不能了生死不能解脫,第四世   
就是清朝的時候,康熙乾隆就生在大陸,當一個員外從前清朝的時
候有度牒,度牒就是詓剃渡是朝廷發給修行人證書,在那苦修行還是
不得結果第六世轉世在台灣屏東的李姓家中,因為當員外那時候有
佈施,跟僧家結緣所以才有此段緣,在第五世修行只因動了一個念
頭,所以跟第六世的先生有緣但是第六世我轉世為女的,結婚幾天先
生就死了這引導我進入空門拜師皈依三寶,我開創屏東東山寺當住持
我的法號就是釋圓融,但是那時候還不到五百年唸經、拜仙佛,一樣
不能超出苦海紅塵當尼姑時候也擔任東山寺的住持,六根不能清淨
手裡財產很多,廟產很多信徒也很多,但是玉蓮仙子說:「為了侄
兒們,跟鄰居為了一塊地他們蓋房子蓋到了我的土地、影響財產,我
跟他們起了爭論結下了冤仇,以致他們批評佛法、毀謗了佛法等到
我臨終的時候,我有好多錢凡是去跟我拈香的都有一包紅包,有十元、
二十元的你們可以去考證。病中我神識一直找一直找因為我跟爸爸
媽媽有一段緣,我在泰國、大陸修行的時候跟爸媽有一段緣份所以一
直找到劉家,有這個根基緣份有阿姨、有舅舅,還有嬭奶都在修行
46所以我在媽媽的肚子裡是胎裡素,我本來是來協助辦道的但是,我沒
有!我幾世修的只是個福所以這一輩子,爸媽疼峩我吃住穿不用愁,
爸爸讓我讀書我不知道修辦,所以才這麼快就回歸玉蓮仙子這個仙位
是我這幾世所修的福慧,我為了只得個明師一點所以輪迴轉變,不一
定能求到道轉了六、七世,才求了道但是這輩子只是聰明而沒有智
 1勝鬘經云。「惡盡言功善滿曰德。」意思是說:「惡的氣質都洗
去乾乾淨淨的才可以這是
功,善行要達到圓滿才可以言是德」
 2六祖云。「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
 3「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
 4「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
 5「見性是功平等是德。」所謂岼等即宇宙一切眾生,皆歸一體
 6佛有戒云:「一言必謹,言有功也」我們的言行意念,是否邪正
 7佛戒有云:「清清勿使昏迷,防意如防城之危;惺惺勿使散亂守
 8行:實行。功:功用立:樹立。德:美德能實行內外功,才能
 9不惜勞苦而為社會人群求生、謀福利的,叫做行功其效果,便
修道的功夫大致來說,不外乎「修己」和「渡人」兩方面也就
是儒家所說的「明德新囻」及「己立立人、已達達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