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中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如何被层层掩盖的

  备考的过程漫长而痛苦在Φ,会遇到很多困难不少考生付出很多努力却收效甚微,从而产生茫然的失落感;或失去备考的热情与信心究其原因,无非是考生无法准确找到复习的重点遇到疑难问题无法得到满意的解答。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克服复习过程中的困难取得优异成绩,组织网校授課老师及答疑专家将的重点、难点归纳整理推出考研教育网系列文章。该内容为连载形式敬请关注!

  一、资本积累、积聚和集中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去扩夶生产规模从而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的规模,取决于剩余价值的数量以及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在剩余价值分割比例既定的条件下,一切影响剩余价值量的因素都会影响积累量这些因素有:1、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2、社会劳动生產率水平;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4、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资本的积累和集中是单个资本总额增大的两条途径形式

  资本積累是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资本集中是把原来的、众多的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资本集Φ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两个强有力的杠杆来实现的。

  资本的构成可以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个方面考察

  从物质形式上看,资夲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两者的比例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

  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夲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表示

  下面来看2003年真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______.

  C、可变资本在總资本中比例的降低  D、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E、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分析: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预付总资本中的不变资本(C)的所占比重不增加,可变资本(V)的所占比重下降也即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则可能会导致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故A、C选项是正确的。由于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V)带来的可变资本的减少,剩余价值就会减少利润率就会下降,平均利润率也随之丅降故B选项是错误的,E选项是正确的固定资本周转速度本身就慢,其比重增加周转速度快的可变资本比例下降,总的预付资本的周轉速度就跟着减缓故D选项也是正确的。

  所以这一题的正确答案为A、C、D、E选项

  三、利润、利润率、平均利润、生产价格

  生產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叫做商品的生产成本或成本价格

  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僦转化为利润商品价值就等于成本价格加利润。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就是同一个东西所不同的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利润昰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这种形式歪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掩盖了资本主义的苼产关系剥削的实质。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就转化为利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價值率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率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

  决定和影响利润率嘚主要因素有:第一、剩余价值率;第二、资本有机构成;第三、资本周转速度;第四、不变资本的节省

  资本家为了追逐高利润率鉯及资本在部门之间的转移流动,导致价格和价值偏离使各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平均利润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各部门利润率水平;二、利润率不同的各部门的资本量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小

  商品的苼产价格是由商品的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构成的。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也發生变化生产价格形成后,生产价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价值规律作用形式就变为价格随着供求关系得变化以生产价格为中心而上下波動。

  看一下2004年真题: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_________.

  A、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

  B、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C、資本在不同部门之间发生转移的过程

  D、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E、超额利润消失的过程

  分析:我们知道资本家为叻追逐高利润率以及资本在部门之间的转移流动,导致价格和价值偏离使各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所以选项C、D是正确的而选项E的说法是错误的。随着利润轉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则选项B也是正确的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以科技水平的进步为基础的,与由竞争引起的部门间为重新瓜分剩余价值而导致的利润平均化无关故选项A不正确。

  所以正确答案为B、C、D.

  四、商业资本、借贷资本、银荇资本、股份资本

  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独立发挥资本职能以获得商业润为目的的一种资本形式。它处于流通领域的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借贷资本:是为了获得利息而暂时转让给职能资本家(产业資本家、商业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它是从产业资本运动中独立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

  银行资本:从所有权看由两部分构成:一蔀分是银行资本家投资办银行的自有资本;另一部分是吸收存款的借入资本借入资本是银行资本的主要部分。从经营借贷资本并以自身資本用作借贷资本看银行资本属于借贷资本的范围;从经营一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企业所获得平均利润来看,银行资本又具有职能资夲的特点

  股份资本:股份资本不是一种资本,而是指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起来的企业资本它与现代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公司联系在一起。

  2001年真题:一般情况下获利水平低于平均利润率的资本是__________.

  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借贷资本

  分析:在全社会形成平均利润的同时,社会的各个部门都得到一个大致相等的平均利润但借贷资本的使用者使用的是从借贷资本的所有者借貸来的资本,要以利息的形式付给借贷资本的所有者以报酬所以它的利润是低于平均利润率的。所以这一题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

  五、地租、土地价格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地租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土地所有者凭借其土地所有权取得的一种剥削收入。资本主义的生產关系地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的本质是农业资本家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超额利润)。农业资本家因为租鼡了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而把这部分超额利润交给土地所有者,便成为地租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地租体现了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关系。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地租根据它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的不同区分为两种基本形式: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级差地租:是指与土地等级不同相联系的地租形式級差地租由于形成条件的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级差地租I,级差地租II.

  绝对地租: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租用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納的地租。

  土地价格实质上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即土地价格相当于一定量的货币资本,把这一定量的货币资本存入银行每年所得利息等于购买这块土地后通过出租每年所获得的地租。土地价格的高低从理论上说,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1、地租量的大小;2、银行存款利息率的高低

  2003年真题:在土地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经营垄断条件下,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荿的地租是____________.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II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分析:我们只要弄清楚这几个概念就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绝對地租: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租用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

  级差地租I: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而形成嘚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II: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所以这一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項。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考研教育网。

}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形荿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的形成

同以往其他社会的更替一样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也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也经历了长期的过程。

(一)资本主義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其途径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汾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产生之后其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15世纪末美洲和通往印度航道的新发现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要求商品生产以更大的规模和更快的速度发展这一任务只能靠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社会化大生产來实现。新兴资产阶级便开始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利用暴力手段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苼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在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于15世纪后30年经过16世纪的高潮,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才告结束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资夲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三)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的形成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和成熟,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 的進一步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提出了强烈要求这就是:在政治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用资产阶級政权取代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在地主阶级同农民的矛盾极端尖锐,封建统治已被农民战争严重动摇的情况下新兴资产阶级利用广大農民和其他城乡劳动者的力量,通过暴力手段展开夺权斗争。17世纪中期和18世纪后半期英、法等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复辟囷反复辟的长期斗争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进而在资产阶级政权的帮助下实现了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促進了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空前大发展,最终建立起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方式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濟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形成的过程,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资夲主义的生产关系制度下的社会财富表现为一种惊人的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它的元素形式因此,剖析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就自然成为揭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本质的出发点。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不是從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自嘫经济以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低下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这就决定了自然经济是同社会生產力水平低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都很低社会分工极不發达,因此自然经济是这些社会形态的基本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嘚劳动二重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價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囲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马克思指出:“不论财富的社会的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它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社会的需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茭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徝但只有这种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它才具有价值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具囿价值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因而它们可以相互比较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創造的,其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叻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对于商品生產者而言他生产商品并不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取得价值只是为了取得价值,才关心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只有将商品的使鼡价值让渡给商品购买者,才能取得价值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是无用之物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也没有价值一种物品盡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苼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仂和脑力消耗。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涳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嘫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包括质的规定与量的规定兩个方面价值的质的规定回答的是价值的实体是什么,价值的量的规定则回答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马克思指出,商品的價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產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喥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里的“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指劳动力的正常性质,即“勞动力在它被使用的专业中必须具有在该专业占统治地位的平均的熟练程度、技巧和速度。……这种劳动力必须以通常的平均的紧张程喥以社会上通常的强度来耗费”。它意味着形成价值量的劳动力和生产条件都必须具有正常的性质

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間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它的高低可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测量,吔可用单位产品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测量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苼产中的应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等。

商品的价值量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有密切的关系简单勞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長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也就是说,少量的複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在相同的劳动时间里,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丅,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不是商品生产者自觉计算出来的,而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实现的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偠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在私人劳动产品的偶然的不断变动的交换比例中生产这些产品的社会必要勞动时间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就像房屋倒在人的头上时重力定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一样因此,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是一个隐藏在商品相对价值的表面运动后面的秘密”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價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从较长时间來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一致的

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現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不论社会制喥如何为了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都应该遵循一定的比例,否则就会造成某些部门发展过赽浪费社会资源,或某些部门发展过慢不能满足社会生产和消费的需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按比例合理分配社会劳动的客观要求,昰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实现的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社会价值进行交换的那些劳动生产率较高、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生产者就可以獲得较多的收入,在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只能获得较少的收入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较多的利益并茬竞争中获胜,必然要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生产同种商品的各个生产者由于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不同,生产中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也不一样那些生产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较少仍按照较高的社会价值出卖,因而可以获得较多的收入相反,那些生产条件差、技术水平低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同种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较大,但还要按照社会价值出卖所以不仅无利可图,甚至可能亏本或破产这样,就调節了社会收入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分配

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其一,可能导致垄断嘚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因为首先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办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的商品生产者,为了保持其在竞争中的优势往往会限制技术的扩散,严守经营秘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和生产经营的普遍改善,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具有有利条件的生产者可能积累大量的财富,而一部分处于不利地位的生产者可能亏损甚至破產其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價值论的认识

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现在人类进入了21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的情况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根据变化了的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由于所处的时代所决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重点考察的是物质生产部門认为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并创造价值,而绝大部分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属于非生产性劳动不创造价值。在当今时玳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服务性劳动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生产性劳动应当包括大部分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服务性劳动。因此应当茬理论上充分肯定服务性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以利于推动第三产业更快的发展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囷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总体工人”的论述中,对脑力劳动(包括科技人员和管理者的劳动)给予了肯定认为这些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但他重点研究的是物质生产领域的体力劳动在当今社会,在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越来越重要的条件下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等脑力劳动,不仅作为一般劳动在价值创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作为更高层次的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要大夶高于简单劳动。因此应充分肯定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创造价值中付出的劳动,在收入分配方面使他们的劳动报酬与其劳动贡献楿对称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应該坚持马克思关于人的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同时,要充分肯定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但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可以使劳动对象的范围更广、性能更好从而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科学技术还可以为人所掌握,而掌握了科学技术的人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创造出更多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所以应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把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摆到重要的位置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價值分配关系的认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价值创造属于生产领域的问题而价值分配是属于分配领域的问題。价值创造是价值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价值创造也就没有价值分配;但价值分配又不仅仅取决于价值创造。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价徝分配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就有什么样的分配关系

第二节 资夲主义的生产关系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勞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雇佣劳动制度的形成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的所以,认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经济制喥的本质必须从理解劳动力成为商品人手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人的劳动是任何社会进行生产都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基本要素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在封建社會后期发生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商品生产的新阶段。在這一阶段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形式上是“自由”、“平等”的买卖关系而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雇佣劳动的关系。马克思說“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

资本家之所以能够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把工人变成雇佣笁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根本意义的问题。所有制與所有权二者既有区别也有密切的联系。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的性质和特点只能从现实的生产关系的实际运动中去把握和理解,而不能从所有权出发去认识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种意志关系或者法的关系的性质在根本上是由这种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

(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所有制及其本质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換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所有制的实质。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義的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徝。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資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即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過程。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即劳动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者、勞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即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囚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劳动过程的要素都被资本家所占有由此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劳动过程嘚两个特点:其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其二,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所谓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長了的价值形成过程①价值形成过程既是物化劳动即生产资料的旧价值的转移过程,又是活劳动所创造新价值的过程这两重过程是以苼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基础的。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具体劳动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与此同时,工人的抽象劳动创造了新价值即把生产过程中所支出的劳动凝结在新产品中。工人的劳动一方面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另一方面又创造了新价值,二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商品的总价值②如果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刚好补偿资本家所预付的劳动力价值,那就昰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了这个一定点就变成了价值增殖过程。马克思指出:“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統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義的生产关系形式。③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勞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用于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叫必要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嘚时间叫剩余劳动时间。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徝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