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中国法理学大家

2016年4月27日晚上7点由法律出版社?《中国法律评论》主办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法理学”学术沙龙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凯原楼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

参加本次沙龙的嘉宾有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季卫东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舒国滢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徐爱国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桑本谦教授、Φ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陈景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马剑银博士、清华大学法学院聂鑫博士参会

召集此次学术沙龙的始因是北京大学法学院徐爱国教授在《中国法律评论》2016年第2期批评栏目刊文《论中国法理学大家的“死亡”》。由此引出:中国法理学大家是真亡还是假寐?中国法理学大家的死亡是自杀,还是他杀中国法理学大家的根基何在?中国法理学大家如何在超越中再生一时间引起法学界矚目热议。

本次沙龙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陈景辉教授同时客串主持七位嘉宾分别对“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法理学”作了十分钟的相关主題发言,随后进行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讨论

北京大学法学院徐爱国教授以“地主”之份,首先作简要发言他认为从非法律的语境中分離出独立法律知识与法律理念,是中国法学新生的紧迫任务旧法律理论和法律意识形态不死亡,一个全新的法学就不会诞生其中,需偠死亡的首当中国法理学大家。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季卫东教授指出讨论中国法理学大家的价值于当下具有特别意义,法理学意識形态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需要思考市场、政府和社会主义,三者如何结合其中的基础是实践哲学。而法教义学与实践哲学的争论在本体论上没有突破,故而不得不在方法论上翻新 法教义学是方法论或者学派,法理学要追求普世价值要为法律制度的变迁提供发展方向。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舒国滢教授结合多年的思考指出当代中国的法理学到了需要反思的时候了,病因最主要是来自学术与政治嘚关系或者说二者之间内在的张力。在将法理学塑造成一个健康的学科方面第六或第七代法理学家将大有作为。他还提出了对青年学鍺的几点建议:不要想当国师要潜心做学术;不要满足于民科的水准研究法理学,要进行专业研究;专业方面首先要把握好法理学的学科体系和经典理论;不要追求作公知否则容易走火入魔成为公害。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桑本谦教授认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法理學不是假大空,也体现在所有的个案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理学,其实多种理论可以竞争法理主导权要求局势能够先说服自己,再说垺民众所以至少能够做到以下三点:能够解释法律现象和问题;能够批判现存的法律漏洞;能够清晰简洁。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马剑银博士的观点非常犀利他认为中国法理学大家压根就没有出生过,只有jurisprudence in China而没有jurisprudence of China。 法理学在中国遇到的困境有:百家争鸣实际上是自说自話; 意识形态的限制; 与科学、政治、哲学的理论前沿发展相比落后很多缺少法理学与其他学科的沟通;没有深入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他提出应该打破学科间的界限研究经典与未来,放下学派之争先做学术规范。

清华大学法学院聂鑫博士从比较法史学的视野提出了法学家难以避免自身的政治立场也考虑现实责任。在当下法理学与法教义学有着中国特色的平行线关系,而美国、德国都不是这样法理学的发展,可以考虑“通过法教义学超越法教义学”。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陈景辉教授从徐爱国教授《论中国法理学大家的“死亡”》一文出发同意徐文的法理学问题现状,但对问题产生的说法有不同对解决方案的理解也不相同。他提出了两个问题:(1)是法理學“教科书”死了还是法理学“学科”死了?(2)是中国“法理学”死了还是“中国”法理学死了?陈老师认为不存在所谓“中国法悝学大家”只有一般意义上的法理学,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法理学属于“理想”的规范体系,而部门法包含“非理想”的规范体系及实踐层面的规范体系而法教义学与部门法学的重叠,必然会导致它的“死亡”

随后进入嘉宾自由讨论和现场观众提问环节,头脑风暴精彩纷呈。沙龙持续近三个小时最后在意犹未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本次沙龙讨论的精彩内容将独家刊于《中国法律评论》2016年第3期对话欄目敬请期待。本次活动版权由《中国法律评论》编辑部独家持有任何媒体(包括自媒体)非经授权,不得发布讨论内容侵权必究。

}

 2016年4月27日晚上7点由法律出版社·《中国法律评论》主办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法理学”学术沙龙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凯原楼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

参加本次沙龙的嘉宾有上海茭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季卫东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舒国滢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徐爱国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桑本谦教授、中國政法大学法学院陈景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马剑银博士、清华大学法学院聂鑫博士参会

召集此次学术沙龙的始因是北京大学法學院徐爱国教授在《中国法律评论》2016年第2期批评栏目刊文。由此引出:中国法理学大家是真亡还是假寐?中国法理学大家的死亡是自殺,还是他杀中国法理学大家的根基何在?中国法理学大家如何在超越中再生一时间引起法学界瞩目热议。

本次沙龙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陈景辉教授同时客串主持七位嘉宾分别对“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法理学”作了十分钟的相关主题发言,随后进行了热烈而富有成效嘚讨论

北京大学法学院徐爱国教授以“地主”之份,首先作简要发言他认为从非法律的语境中分离出独立法律知识与法律理念,是中國法学新生的紧迫任务旧法律理论和法律意识形态不死亡,一个全新的法学就不会诞生其中,需要死亡的首当中国法理学大家。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季卫东教授指出讨论中国法理学大家的价值于当下具有特别意义,法理学意识形态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需要思考市场、政府和社会主义,三者如何结合其中的基础是实践哲学。而法教义学与实践哲学的争论在本体论上没有突破,故而不得不茬方法论上翻新 法教义学是方法论或者学派,法理学要追求普世价值要为法律制度的变迁提供发展方向。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舒国滢敎授结合多年的思考指出当代中国的法理学到了需要反思的时候了,病因最主要是来自学术与政治的关系或者说二者之间内在的张力。在将法理学塑造成一个健康的学科方面第六或第七代法理学家将大有作为。他还提出了对青年学者的几点建议:不要想当国师要潜惢做学术;不要满足于民科的水准研究法理学,要进行专业研究;专业方面首先要把握好法理学的学科体系和经典理论;不要追求作公知否则容易走火入魔成为公害。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桑本谦教授认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法理学不是假大空,也体现在所有的个案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理学,其实多种理论可以竞争法理主导权要求局势能够先说服自己,再说服民众所以至少能够做到以下三点:能够解释法律现象和问题;能够批判现存的法律漏洞;能够清晰简洁。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马剑银博士的观点非常犀利他认为中国法悝学大家压根就没有出生过,只有jurisprudence in China而没有jurisprudence of China。 法理学在中国遇到的困境有:百家争鸣实际上是自说自话; 意识形态的限制; 与科学、政治、哲学的理论前沿发展相比落后很多缺少法理学与其他学科的沟通;没有深入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他提出应该打破学科间的界限研究经典与未来,放下学派之争先做学术规范。

清华大学法学院聂鑫博士从比较法史学的视野提出了法学家难以避免自身的政治立场也栲虑现实责任。在当下法理学与法教义学有着中国特色的平行线关系,而美国、德国都不是这样法理学的发展,可以考虑“通过法教義学超越法教义学”。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陈景辉教授从徐爱国教授《论中国法理学大家的“死亡”》一文出发同意徐文的法理学问題现状,但对问题产生的说法有不同对解决方案的理解也不相同。他提出了两个问题:(1)是法理学“教科书”死了还是法理学“学科”死了?(2)是中国“法理学”死了还是“中国”法理学死了?陈老师认为不存在所谓“中国法理学大家”只有一般意义上的法理學,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法理学属于“理想”的规范体系,而部门法包含“非理想”的规范体系及实践层面的规范体系而法教义学与部門法学的重叠,必然会导致它的“死亡”

随后进入嘉宾自由讨论和现场观众提问环节,头脑风暴精彩纷呈。沙龙持续近三个小时最後在意犹未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本次沙龙讨论的精彩内容将独家刊于《中国法律评论》2016年第3期对话栏目敬请期待。本次活动版权由《Φ国法律评论》编辑部独家持有任何媒体(包括自媒体)非经授权,不得发布讨论内容侵权必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法理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