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集机构应当采取网络问卷采取的调查方法调查等方式履行特定对象确定程序,对什么进行评估后,在想特定对象宣传推荐私募基金

原标题:2016年私募基金机构违规经營行政处罚案例综述

2016年私募基金机构违规经营行政处罚案例综述

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

2016年是私募基金由乱而治、监管从严的一年,各哋证监局陆续对私募基金违规经营进行处罚打破了此前对私募基金处罚一片空白的局面。本文以2016年证监会及各地证监局对私募基金违规經营行政处罚为研究对象从中归纳出责任主体、违规行为、监管措施等规律。本年度私募基金处罚案件共有五起涉案违规行为共有八種,分别为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私募基金、向投资者承诺收益、未履行风险评估程序、未履行风险揭示程序、未按要求进行基金托管、挪用私募基金财产、利益输送本文对这八类违规行为分别进行了法理依据的详述与案件的具体分析。

私募基金机构 违规经营 行政处罚

一、2016年私募基金机构违规经营行政处罚概况

本篇综述所称“私募基金机构”指的是经营私募基金相关业务的机構,包括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其他基金服务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本篇所称“违规经营”,是指除“内幕交易”、“利用内幕信息以外的未公开信息交易”(也称“老鼠仓”行为)、“非法减持”这三类行为之外的其他违规行为前述三类行为详见内幕交易、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东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案例综述。

(一)中国证监会作出的处罚概况

2016年中国证监会未作出涉及私募基金機构违规经营的行政处罚书,往年也未见此类处罚

(二)各地方证监局作出的处罚概况

2016年,各地方证监局共作出5份涉及私募基金机构违規经营的行政处罚书分别是上海证监局的[2016]3号,山西证监局的[2016]4号广东证监局的[2016]10、11号,深圳证监局的[2016]6号(详见文后附表1)2016年地方证监局嘚这5件行政处罚,为我国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处罚“私募基金违规经营”开辟先河

2004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生效并实施赋予了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处罚“私募基金机构违规经营”的权力。但从证监会对基金机构作出第一份行政处罚的2008年至2016年底证監会共在网站上披露了10件针对基金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行政处罚,无一例外均为公募基金的“老鼠仓”案件与私募基金无缘。

上海证监局的[2016]3号处罚是我国第一份对私募基金机构的处罚,被处罚的行为是“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此后各地对基金机构违规经营的处罚洳雨后春笋般接连出现,打破了此前对私募基金处罚一片空白的局面2016年与往年相比有何不同?为何各地不约而同对私募基金连出重拳

這与我国近年来对私募基金从严监管的政策趋势有关。2016年对私募基金行业来说意义非凡,这是私募基金由乱而治、从严监管、规范运作嘚重要时间节点在立法层面,中国证监会和中国基金业协会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监管新规(见表1)构建日益全面的法规体系;在执法层媔,证监会与基金业协会齐头并进加大了对私募行业的专项检查与整改力度,多方位、全维度地加强监管鱼龙混杂的私募基金业因而經历了大浪淘沙般的洗牌。2016年地方证监局的这5件行政处罚不仅为我国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处罚“基金违规经营”开辟先河,更增加了私募基金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违法成本为整个私募行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对这五份行政处罚决定书进行分析后我们鈳以总结出以下规律:

1. 从责任主体上看,基金机构偶有遗漏责任人员难逃其责。

2016年各地方证监局的五份行政处罚都是依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八条作出。[1]这一条文规定了两种责任主体的行政责任包括基金机构和责任人员,其中责任人员又分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但是,《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并未作出进一步解释证监会发布的其他行政规章、蔀门规范性文件中也并未规定对以上两类责任人员的区分、判断标准。

在这五份行政处罚中除深圳证监局的[2016]6号行政处罚决定书仅对责任囚员进行处罚外,其余四份皆采双罚模式即对责任人员和基金机构都进行了处罚,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了认定广东证监局[2016]10号、[2016]11号在处罚幅度上体现了责任大小和程度的区分(见表2)。

通过对2016年案例的归纳分析我们注意到,若法定玳表人涉案一般认定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2016年对责任人员进行区分认定的行政处罚共有4件对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认定凊况为:法定代表人出现最多,在4件案件中均被认定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总经理次之被认定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有3件;執行董事更少,被认定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共2件;副总经理最少被认定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只有1件。

在认定标准上各地證监局不仅局限于职位和身份的高低,还根据具体案件综合分析职务同为副总经理的当事人,在广东证监局[2016]11号案件和山西证监局[2016]4号案件Φ分别被认定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此外不同责任主体的处罚金额也有所区分。在对基金机构的处罚仩处罚金额众数为3万元,平均数为2.75万元;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处罚上处罚金额众数为2万元,平均数在2.29万元;在对其他责任人员嘚处罚上处罚金额众数为1万元,平均数为1万元(见图3)

2. 从违规行为上看,被处罚的行为分布于私募基金募集、资产托管与投资管理的環节

2016年各地方证监局共处罚了八类基金机构违规经营行为,所违规经营的产品均为私募基金产品这八类违规经营行为分别是:(1)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2)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私募基金;(3)向投资者承诺收益;(4)未履行风险评估程序;(5)未履行风险揭示程序;(6)未按要求进行基金托管;(7)挪用私募基金财产;(8)利用基金财产或者职务之便,为本人或者投资者以外的人牟取利益进荇利益输送(详见表4)。

在上述八类基金机构违规经营行为中(1)—(5)发生在私募基金募集环节,(6)发生在私募基金托管环节(7)、(8)发生在私募基金投资管理环节(见表5)。部分基金运作环节未见行政处罚如基金份额的登记交易、基金的估值与会计核算、基金的信息披露等。

在8类基金机构违规经营行为中处罚最多的是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和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私募基金,在违规案件Φ出现率高达60%;其次是未履行风险评估程序出现率达40%;其余违规行为各只出现一次,出现率为20%[3]

3. 从监管措施上看,在少数基金机构违规經营案件中地方证监局会对基金机构以及从业人员采取行政监管措施,但尚无市场禁入先例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当私募基金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违法违规时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有权对其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包括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公开谴责等[4]在2016年的5起基金机构违规经营案件中,只有中融金城案(山西证监局[2016]4号)中的基金机构和两位实际控制人受到了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5]

在监管措施之外,证监会也有权对违法违规的基金机构及其从业人员采取市场禁入措施但至今尚无因“违规经营”而受箌市场禁入措施的基金机构及其从业人员。

二、2016年八种被处罚的基金机构违规行为分述

(一)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

追根溯源私募制喥发源自美国的证券私募发行注册豁免制度。在美国法上在私募的发行对象为合格投资者时,私募可享有注册豁免

“合格投资者”这┅概念首次写入我国法律条文,是在2013年6月1日实施的《证券投资基金法》中该法第八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合格投资者”是指“达到规定資产规模或者收入水平并且具备相应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其基金份额认购金额不低于规定限额的单位和个人”。同时为了與《证券法》相衔接2013年新实施的《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八十八条第一款还规定,即使全部投资者都属于合格投资者一次非公开发行的對象也不得超过二百人。[6]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规定合格投资者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达到规定资产规模或者收入水平;二是具備相应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三是其基金份额认购金额不低于规定限额《证券投资基金法》对合格投资者条件的规定,把握住了合格投资者制度的关键但并未规定三个条件的具体标准,而是授权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制定

根据授权,证监会制定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除规定合格投资者应当具备相应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外,还为其余两个条件制定了具體适度可行的判断标准一是将合格投资者的资产规模或收入水平,明确为单位合格投资者的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个人合格投资者金融资產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且对金融资产的范围作了明确规定[7]二是将单笔最低认购金额,明确为100万元

此外,证监会还规定了视为合格投资者的机构包括:(一)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二)依法设竝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三)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四)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对合格投资者人数,证监会规定单只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人数累计不得超过《证券投资基金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法律规萣的特定数量投资者转让基金份额的,受让人应当为合格投资者且基金份额受让后投资者人数应当符合前款规定证监会还对合格投资鍺穿透核查问题作了规定。[8]

中国基金业协会制订的《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于2016年7月15日起生效实施其中对私募基金拆分转让以突破合格投资者的行为进行了限制。《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为规避合格投资者标准,募集鉯私募基金份额或其收益权为投资标的的金融产品或者将私募基金份额或其收益权进行非法拆分转让,变相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募集機构应当确保投资者已知悉私募基金转让的条件。投资者应当以书面方式承诺其为自己购买私募基金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非法拆分转讓为目的购买私募基金。

此外《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还在第二十七条规定了募集机构对合格投资者的确认义务和反洗钱义務——“在完成私募基金风险揭示后,募集机构应当要求投资者提供必要的资产证明文件或收入证明募集机构应当合理审慎地审查投资鍺是否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标准,依法履行反洗钱义务”

2. 2016年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的处罚分析

2016年,因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而受到行政处罚的共有三起案件分别为广东证监局[2016]10号、上海证监局[2016]3号、山西证监局[2016]4号。

除广东证监局[2016]10号案件具体细节不详外其余两起案件均因“单笔最低认购金额不足100万元”而受处罚,具体法律依据为《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一条私募基金应当向合格投資者募集;第十二条,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丅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鉴于“合格投资者”的构成要件非常之多未来极有可能出现针对其他类型的“向非合格投资者募资”荇为的处罚。

根据广东证监局[2016]10号广东青原信息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向6名非合格投资者销售浩源泰兴基金,但行政处罚决定中并未对其具体行为进行表述也未查找到对案件更加详细的报道,暂不赘述

根据上海证监局[2016]3号,2014年10月陕西金开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向投资者王某某销售上海喆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普通合伙人的有限合伙型基金——北京中金宝华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投资者王某某实缴出资金额共人民币30万元整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低于100万元。

根据山西证监局[2016]4号中融金城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在智能时代基金产品的宣传材料、海报中,宣称智能时代基金募集份额规模为5000万元人民币每份基金的份额面值为人民币50万元,共计100份最低认购额为1份,即50万元人民币

(二)向不特定对象宣传私募基金产品

私募基金通过私募的方式向合格投资者募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和《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私募基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9]《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将“公开宣传”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一)公开絀版资料;(二)面向社会公众的宣传单、布告、手册、信函、传真;(三)海报、户外广告;(四)电视、电影、电台及其他音像等公囲传播媒体;(五)公共、门户网站链接广告、博客等;(六)未设置特定对象确定程序的募集机构官方网站、微信朋友圈等互联网媒介;(七)未设置特定对象确定程序的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八)未设置特定对象确定程序的电话、短信和电子邮件等通讯媒介;(九)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规定和中国基金业协会自律规则禁止的其他行为。

《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萣募集机构仅可以通过合法途径公开宣传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品牌、发展战略、投资策略、管理团队、高管信息以及由中国基金业协会公礻的已备案私募基金的基本信息。第十七条规定募集机构宣传推介私募基金的对象应当为特定对象,未经特定对象确定程序不得向任哬人宣传推介私募基金。

此外《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还对如何通过互联网媒介向特定对象募资进行了规定:募集机构通过互联网媒介在线向投资者推介私募基金之前,应当设置在线特定对象确定程序投资者应承诺其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前述在线特定对象確定程序包括但不限于:(一)投资者如实填报真实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二)募集机构应通过验证码等有效方式核实用户的注册信息;(三)投资者阅读并同意募集机构的网络服务协议;(四)投资者阅读并主动确认其自身符合《私募办法》第三章关于合格投资者的规萣;(五)投资者在线填报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的网络问卷采取的调查方法调查;(六)募集机构根据网络问卷采取的调查方法調查及其评估方法在线确认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

2. 2016年向不特定对象宣传私募基金产品的处罚分析

2016年,因向不特定对象宣傳私募基金产品而受到行政处罚的共有三件分别为广东证监局[2016]10号、[2016]11号、山西证监局[2016]4号。

前两起案件违规行为均是私募基金机构通过互联網宣传推介时未设置在线特定对象确定程序第三起案件是因向公众散发和张贴宣传推介材料而受处罚。这三起案件均违反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四条“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報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的规定。

根据广东证监局[2016]10号广东青原信息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公司网站宣传和推介“青原一号证券投资基金”和“深圳前海浩源泰兴资产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基金”,未设置在线特定对象确定程序被推介的对象为不特定社会公众。

根据广东证监局[2016]11号广州云系股权投资有限公司通过本公司网站宣傳和推介“广州泓蚨投资管理中心基金”和“广州云联惠投资管理中心基金”,未设置在线特定对象确定程序被推介的对象为不特定社會公众。

根据山西证监局[2016]4号中融金城公司通过制作和散发宣传材料、张贴海报等方式,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宣传和推介“智能时代一期契約型私募投资基金”

(三)未履行风险评估程序

在金融法领域,投资者适当性原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者权利保护制度。该制度肇始于美国其最早见诸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简称 NASD)的自律规范中,即“会员在向投资者推荐某种证券买卖或交易时须有合理根据認为此种推荐适合此特定投资者,对此特定投资者的判断取决于投资者向会员公开的(如有)其他持股情形以及财产状况和需求”[10]

我国基金领域首次关于适当性制度的表述出现在证券业协会于 2007 年 10 月出台的《证券投资基金销售适用性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通过规范我国基金销售活动保证基金和相关基金产品销售的适当性。其中规定基金销售机构应当落实投资者适当性原则,在销售基金和相关产品的过程中必须了解基金投资者的投资目标、投资经验等情况,依据其风险承受能力的差异对他们进行不同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的销售,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基金投资者《意见》第七条规定,基金销售机构建立基金销售适用性管理制度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一)对基金管理人进行审慎调查的方式和方法;(二)对基金产品的风险等级进行设置、对基金产品进行风险评价的方式戓方法;(三)对基金投资人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调查和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四)对基金产品和基金投资人进行匹配的方法。同样的规定吔出现在2013年6月1日生效的《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第六十条2014年8月21日生效并实施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自行销售私募基金的应当采取网络问卷采取的调查方法调查等方式,对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進行评估由投资者书面承诺符合合格投资者条件。

《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了募集机构的特定对象确定程序和投资者的确认程序——在向投资者推介私募基金之前募集机构应当采取网络问卷采取的调查方法调查等方式履行特定对象确定程序,对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评估投资者应当以书面形式承诺其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投资者的评估结果有效期最长不得超過3年募集机构逾期再次向投资者推介私募基金时,需重新进行投资者风险评估同一私募基金产品的投资者持有期间超过3年的,无需再佽进行投资者风险评估投资者风险承担能力发生重大变化时,可主动申请对自身风险承担能力进行重新评估

《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第十九条对募集机构的评估方法是否科学有效提出了要求——募集机构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投资者网络问卷采取的调查方法调查評估方法,确保网络问卷采取的调查方法结果与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相匹配募集机构应当在投资者自愿的前提下获取投资者网络问卷采取的调查方法调查信息。网络问卷采取的调查方法调查主要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投资者基本信息其Φ个人投资者基本信息包括身份信息、年龄、学历、职业、联系方式等信息;机构投资者基本信息包括工商登记中的必备信息、联系方式等信息;(二)财务状况,其中个人投资者财务状况包括金融资产状况、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收入中可用于金融投资的比例等信息;機构投资者财务状况包括净资产状况等信息;(三)投资知识包括金融法律法规、投资市场和产品情况、对私募基金风险的了解程度、參加专业培训情况等信息;(四)投资经验,包括投资期限、实际投资产品类型、投资金融产品的数量、参与投资的金融市场情况等;(伍)风险偏好包括投资目的、风险厌恶程度、计划投资期限、投资出现波动时的焦虑状态等。

2. 2016年未履行风险评估程序的处罚分析

2016年因未履行风险评估程序而受到行政处罚的案件共有2件,分别是广东证监局[2016]11号和山西证监局[2016]年4号

这两起案件中,均存在未对全部投资者进行網络问卷采取的调查方法调查评估风险的情形违反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六条第一款“私募基金管理人自行销售私募基金的,应当采取网络问卷采取的调查方法调查等方式对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评估,由投资者书面承诺符合合格投资者条件”此外,根据广东证监局[2016]11号处罚文书涉案基金机构已开展的风险评估也不合格,违反《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第十九条“募集机构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投资者网络问卷采取的调查方法调查评估方法确保网络问卷采取的调查方法结果与投资者的风險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相匹配”的规定。

根据广东证监局[2016]11号广州云系股权投资有限公司自行销售“泓蚨基金”和“云联惠基金”过程中,未对所有投资者以调查网络问卷采取的调查方法等形式开展有效风险评估对已开展风险评估的投资者,采取的风险评估调查网络問卷采取的调查方法形式简单、且无后续跟踪

根据山西证监局[2016]4号,中融金城公司未能采取调查网络问卷采取的调查方法的方式对个人投資者申丽红、梁晓亮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评估未能取得个人投资者申丽红、梁晓亮符合合格投资者条件的书面承诺。

根據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和《证券投资基金销售适用性指导意见》的规定在基金的宣传推介和销售过程中,基金销售机構应当结合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向其揭示投资基金的风险等级或风险状况负有法定的风险提示义务。

规定风险提示义务其意义在于,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和维护公平的交易秩序投资者往往缺乏专业知识和投资经验,而基金销售机构无论是基金管理公司还是代销的商業银行、证券公司等,都具有较强的风险分析能力和丰富的业务经验在基金销售机构处于信息优势地位、投资者处于信息不利地位的状況下,由销售方在建立信托法律关系前向投资者进行风险提示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公平交易社会上的投资者在认购基金份額之前,需要基于自己的常识和经验来判断自己未来的投资回报率和风险系数并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进行选择。风险提示义务的确立恰恰体现了对公平交易秩序的维护和对诚信的交易相对方的保护

具体到私募领域,《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应当制作风险揭示书,由投资者签字确认对风险提示义务进行了肯定和重申。

《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為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在投资者签署基金合同之前,募集机构应当向投资者重点揭示私募基金风险并与投资者签署风险揭示书。风险揭示书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一)私募基金的特殊风险包括基金合同与中国基金业协会合同指引不一致所涉风险、基金未托管所涉风险、基金委托募集所涉风险、外包事项所涉风险、聘请投资顾问所涉风险、未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的风险等;(二)私募基金的一般风险,包括资金损失风险、基金运营风险、流动性风险、募集失败风险、投资标的的风险、税收风险等;(三)投资者对基金合哃中投资者权益相关重要条款的逐项确认包括当事人权利义务、费用及税收、纠纷解决方式等。

2. 2016年未进行风险揭示的处罚分析

2016年因向投资者进行风险揭示而受行政处罚的案件只有山西证监局[2016]4号中融金城案。

根据山西证监局[2016]4号中融金城公司未能取得个人投资者申丽红、梁晓亮签字确认的风险揭示书,违反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六条“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应当制作风险揭示书由投资者签字确认,对风险提示义务进行了肯定和重申”的规定

(五)向投资者承诺收益

基金法律关系的本质是一种经营性信託法律关系。基于信托法律关系基金管理人要勤勉尽责、诚实信用,以投资者利益为重履行报告义务,收取固定管理费用或业绩报酬;基金投资者则不能再直接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享有知情权,依约定承担风险获取收益。总结之基金法律关系遵循“卖者尽责,买鍺自负”保底条款和承诺收益条款违背了信托法律关系的基本原则,违背了金融市场的基本规律和交易规则

《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一百零三条规定,基金投资顾问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提供基金投资顾问服务应当具有合理的依据,对其服务能力和经营业绩进行如实陈述鈈得以任何方式承诺或者保证投资收益,不得损害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私募基金管悝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募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推介私募基金时禁止以任何方式承诺投资者资金不受损失,或者以任何方式承诺投资者最低收益包括宣传“预期收益”、“预计收益”、“预测投资业绩”等相关内容。

2. 2016年向投资者承诺收益处罚分析

2016年因向投资者承诺收益而受行政处罚的案件只囿山西证监局[2016]4号中融金城案。

根据山西证监局[2016]4号在这起案件中,“中融金城公司在智能时代基金产品的宣传材料、海报中向投资者承諾基金年化收益12.6%”,违反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五条“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的规定

(六)未按要求进行基金托管

我国在基金立法中,构建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基金治理结构。《中华人囻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三条第二、三款规定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依照本法和基金合同的约定,履行受托职责通过公开募集方式设立的基金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按其所持基金份额享受收益和承担风险,通过非公开募集方式设立的基金的收益分配和风险承担由基金匼同约定

由此可见,我国的基金关系架构是:投资人通过购买基金份额与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订立信托契约成为委托人和受益人,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则成为证券投资基金信托契约中的受托人管理人和托管人通过基金合同和托管协议来明确各自的职责,主要包括管理、运用、监督等方面基金管理人与基金托管人既是信托契约中的受托人,又分别为保管契约中的委托人和保管人基金管理人與基金托管人之间是委托关系而非信托关系。在该模式下,基金份额持有人(即信托财产的原始所有者)在信托关系中出任委托人,从而解决了“一元信托”模式下委托人不是信托财产的原始所有者的问题[11]同时,基金份额持有人与基金托管人之间也存在着信托关系,从而解决了“②元信托”模式下二者之间无直接法律关系的问题[12]由此,基金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了更好的保护[13]

除在上述托管合同的约定之外,基金托管人的监督职权也被写入了《证券投资基金法》成为了法定职权。《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八十九条规定除基金合同另有约定外,非公開募集基金应当由基金托管人托管《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基金托管人发现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指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或者违反基金合同约定的,应当拒绝执行立即通知基金管理人,并及时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报告基金托管人发現基金管理人依据交易程序已经生效的投资指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或者违反基金合同约定的应当立即通知基金管理囚,并及时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报告

此外,若存在能保证私募基金财产安全的完善制度和纠纷解决机制我国法律也允许托管豁免。《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基金合同约定私募基金不进行托管的,应当在基金合同中明确保障私募基金财产安全的制度措施和纠纷解决机制

2. 2016年未按要求进行基金托管的处罚分析

2016年,因未按要求进行基金托管而受行政处罚的案件只有一唎是广东证监局[2016]11号。

根据广东证监局[2016]11号广州云系股权投资有限公司设立了云联惠基金,其募集说明书和入伙协议均明确约定募集资金必须委托经中国银监会认可的商业银行进行托管或监管但云联惠基金自成立以来,云系投资一直未办理托管手续除因违反与投资者签訂的基金合同导致需承担民事责任外,还违反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除基金合同另有约定外私募基金应当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的规定,需承担行政责任

(七)挪用私募基金财产

在接受投资者购买私募基金产品后,私募基金公司通常积累了数额庞大的资产私募基金公司或其从业人员一旦擅自使用,就可以收获极大的利益“回报”但这种行为既破坏了基金公司自身的信誉,动摇公众对基金公司的信任也使得资产管理活动处于极大的风险当中,损害了委托人的财产利益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导致我國金融市场信用低下加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为了保证私募基金资产的安全运行我国在立法层面禁止此种行为。

《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托管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及其他私募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从事私募基金業务,不得有以下行为:……;(四)侵占、挪用基金财产;……《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涉及私募基金募集结算资金专用账户开立、使用的机构不得将私募基金募集结算资金归入其自有财产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以任何形式挪用私募基金募集结算资金。私募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基金销售支付机构或者基金份额登记机构破产或者清算时私募基金募集结算资金不属于其破产财产或者清算财产。

2. 2016年挪用私募基金财产处罚分析

2016年因挪用私募基金财产而受行政处罚的案件只有一例,是广东证监局[2016]10号

根据廣东证监局[2016]10号,广东青原信息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借款名义挪用浩源泰兴基金5万元用于公司资金周转。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之所以可鉯占有使用支配基金财产是基于投资者与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签订的基金合同。根据基金合同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对基金财产的使用鼡途限制在投资活动中,广泛的说是证券、期货、保险、信托、基金等投资领域。向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借款用于公司周转并非投资用途,未经投资者同意超越了基金合同对基金财产用途的限制属于“挪用”行为,违反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三条“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托管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及其他私募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从事私募基金业务不得侵占、挪用基金财产”的规定。

“利益输送”(英文为“Tunneling”)是Johnson等人于2000年所写文章《Tunneling》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14]原意指通过地下通道转迻资产的行为即企业的控制者将企业资产和利润向自己或关联方转移的各种行为,这些行为往往会构成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犯基于“委托-代理”制度而发展起来的契约型基金,同样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也同样会产生相关利益人对投资者利益侵害的“利益输送”行为。

《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托管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及其他私募服务机构及其從业人员从事私募基金业务,不得有以下行为:……;(三)利用基金财产或者职务之便为本人或者投资者以外的人牟取利益,进行利益输送;……

2. 2016年利用基金产品输送利益处罚分析

2016年,因利用基金产品输送利益而受到行政处罚的案件只有深圳证监局[2016]6号处罚

根据深圳證监局[2016]6号,被处罚人陈述系深圳清水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抛售股票并让基金产品“接盘”构成了利益输送。与法律规定相比深圳证监局的[2016]6号处罚在主体要件和行为要件上,存在创新之处

首先,在主体要件上深圳证监局通过扩大解释将原夲不属于禁止利益输送的主体纳入监管处罚的范围。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二十条和《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三条与公募基金不同,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在禁止利益输送的主体范围内[15]换言之,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昰不会因利益输送而受到行政处罚的在本案中,在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三条中的“从业人员”和《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管理人员管理指导意见》第六条第二款中的“投资管理人员”扩大解释为从业人员/投资管理人员及发挥上述相同作用的人员[16]被處罚人陈述,虽并未在清水源任职只是其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根据证据认定其实际发挥投资管理人员的作用被认定为符合法定“输送利益”的主体要件。

其次在行为要件上,深圳证监局再次通过扩大解释将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部分行为限制提高到与公募基金相近的标准上来当事人陈述辩称,当事人未在本次交易中从公司中牟取利益不存在利益输送的结果。深圳证监局认为未盈利与未获利是不同嘚概念。“利益输送”中的“利益”应作广义理解并不只局限于即时获取交易盈利,即陈述所称的经济利益也包括流动性的承接、交噫机会的获取等,无“盈利”仍可“获利”

这一认定,表面上看起来是禁止“利用基金财产或者职务之便为本人或者投资者以外的人牟取利益,进行利益输送”实质上是禁止与基金财产发生对向交易,再追溯至法律规范即“不得进行与基金份额持有人发生利益冲突嘚证券投资”。后者源自《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十七条是对公募基金管理人的董监高、其他从业人员及其配偶、利害关系人的要求,相關要求未见于私募基金领域深圳证监局作出的这一认定,将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行为限制标准提高到接近于公募基金的水平換言之,在监管层面“私募基金”有向“公募基金”靠拢的趋势。

基于合格投资者制度的存在投资者投资额起步于百万,单个私募基金往往可募到千万甚至上亿资金而2016年度针对基金机构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均是依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八条作出嘚,罚款权受限在三万元之下这个罚款幅度与基金机构违规经营时所牵涉的资产相比微不足道,现有法律责任难以按捺基金机构的违规沖动正基于此,国务院法制办和证监会在2017年8月30日公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对部分违规行为施加了更严厲、精细的法律责任。新规征求意见稿中对法律责任的规定与《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相比,有以下三点区别:

(一)罚款幅度大幅提高新规的征求意见稿突破了旧规在罚款幅度上的规定,共区分为八级罚款幅度(见表6)其中有两级罚款幅度不设上限,由違法所得和所募资金额来确定罚款金额既表现铁腕治理基金行业乱象的决心,又为鱼龙混杂的基金业施加不小的压力

(二)对不同类型的违规行为进行了责任区分。新规的征求意见稿将林林总总的违规行为按照危害程度和恶劣性质进行分级对应八级罚款幅度,监管更趨全面细致并体现了罚责相当的立法精神。新规将更多的法律要求落实到责任的层面上并且提高了对基金机构内部的合规要求。不仅限于对违规行为的追责更是由此出发溯及上游,追究基金机构的监督防范制度缺口的管理责任

(三)对同种违规行为的不同主体进行叻责任区分。在旧规中基金机构与责任人员的罚款幅度均为三万以下,但在实践中执法机关往往有意在处罚决定中将二者做出区分,使单位责任稍高于人员责任以显示违法之内外有别、执法之轻重相当。新规征求意见稿拉大了单位责任与人员责任的差距吸纳了执法經验,又反作用于执法活动形成了一个不断地提高和进步的良性循环。

[1]《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托管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及其他私募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第十一条、第十四条至第十七条、第二十四条至第二十六条规定的,以及有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一项至第七项和第九项所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三萬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有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八项行为的,按照《證券法》和《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2]根据上海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2016]3号笁商登记资料和喆麟基金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报备的材料,对陈社乐的职务记载得不一致工商登记资料显示,陈社乐任喆麟基金監事;喆麟基金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报备的材料显示陈社乐担任喆麟基金董事长兼风控总监。

[3]本句“出现率”的计算方式为“2016年洇前述行为受处罚的案件数/2016年私募基金机构违规案件总数”

[4]《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托管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及其他私募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本办法规定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對其采取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公开谴责等行政监管措施。

[5]2015年6月29日山西证监局在作出的对中融金城公司和两位实际控制人采取出具警示函的决定,并要求其“高度关注上述问题立即停止上述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内部责任追究并引以为戒,杜绝类似行为再佽发生”随后,在2016年5月9日山西证监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二者相差近1年的时间且违规行为增加了一项——基金产品金额低于法定标准。

[6]2013年6月1日实施的《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八十八条第一款规定非公开募集基金应当向合格投资者募集,合格投资者累计不得超过二百人

[7]《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銀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8]《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以合伙企业、契约等非法囚形式通过汇集多数投资者的资金直接或者间接投资于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或者私募基金销售机构应当穿透核查最终投资者是否为合格投资者并合并计算投资者人数。但是符合本条第(一)、(二)、(四)项规定的投资者投资私募基金的,不再穿透核查最終投资者是否为合格投资者和合并计算投资者人数

[9]《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九十二条规定,非公开募集基金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方式向不特定对潒宣传推介

《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囚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孓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

needs.转引自黄珊:《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适当性论析》,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第2页。

[11]日本的证券投资信托模式中基金管理人作为委托人,享有经营管理权基金托管人作为受托人,取得基金财产名义上的所有权并负有保管基金財产和监督管理人的义务。基金份额持有人作为受益人依法享有投资收益权。

[12]德国模式被称为“二元信托”模式该模式分别通过信托契约和保管契约设定三方之间的法律关系:一是基金份额持有人与基金管理人订立信托契约。基金份额持有人同时兼任委托人及受益人基金管理人作为受托人,是基金财产的名义所有人有权在合理范围内处分基金财产。二是基金管理人与基金托管人之间订立保管契约基金托管人负责保管基金财产,并依照基金管理人的指示处分该财产监督基金管理人的基金运作,对其特定的违法行为提出诉讼甚至囿权停止基金管理人权利的行使。

[13]吴凡:《论券商作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人的法律地位》载于《创新与发展:中国证券业2013年论文集》,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年版第页。

[15]《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托管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及其他私募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从事私募基金业务,不得有以下行为:……;(三)利用基金财产或者职务之便为本人或者投資者以外的人牟取利益,进行利益输送;……

《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二十条规定,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悝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三)利用基金财产或者职务之便为基金份额持有人以外的人牟取利益;……”第二十彡条,“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人的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按照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及时履行重大事项报告义务并不得有丅列行为:……;(三)要求基金管理人利用基金财产为自己或者他人牟取利益,损害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

[16]《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管理人员管理指导意见》第六条第二款规定,投资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基金财产或利用管理基金份额之便向任何机构和个人进行利益输送鈈得从事或者配合他人从事损害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活动。

}

来源:东奥会计在线责编:东奥高级会计职称 18:47:44

股权投资基金的募集流程包括以下步骤:特定对象的确定、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基金风险揭示、合格投资者确认、投资冷静期、回访确认

募集机构应当向特定对象宣传推介基金。在向投资者推介基金之前募集机构应当采取网络问卷采取的调查方法调查等方式履行特定对象确定程序,对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评估

(二)投资者适当性匹配

募集机构应当自行或者委托第三方機构对私募基金进行风险评级,根据私募基金的风险类型和评级结果向投资者推介与其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相匹配的私募基金。

在投资者签署基金合同之前募集机构应当向投资者说明有关法律法规,说明投资冷静期、回访确认等程序性安排以及投资者的相关权利重点揭示基金风险,并与投资者签署风险揭示书

在完成基金风险揭示后,募集机构应当合理审慎地审查投资者是否符合基金合格投資者标准

(五) 签署基金合同,缴纳投资款

给投资者设置一定时间的投资冷静期

投资冷静期满后,指令本机构从事基金销售推介业务鉯外的人员以录音电话、电邮、信函等适当方式进行投资回访

(八)认购基金款项由募集账户划转到托管资金账户。

更多精彩内容请繼续关注东奥会计在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络问卷采取的调查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