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优信金服服可以借钱吗?不知道和友信是不是一回事

  世界首个无角牦牛品种诞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常 理

我国成功培育出的牦牛新品种——阿什旦牦牛 本报记者 常 理摄

  科研人员抱着阿什旦牦牛幼崽。 本报记者 常 理摄

  我国是牦牛的主产国如何加快牦牛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牦牛产业发展活力、促进高寒牧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發展,是动物育种学家尤为关注的事情日前,世界首个无角牦牛——阿什旦牦牛通过了国家畜禽新品种审定成为牦牛育种史上的一次偅大突破。

  牦牛是高寒牧区特有的牛种资源。它们不仅可以适应严寒、缺氧、缺草等恶劣的自然条件还能提供肉、奶、毛、绒、皮革、役力等,是牧民们的忠实伙伴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兽药研究所与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合作开展牦牛新品种的育种工作研究所副所长、牦牛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阎萍研究员带领团队成员扎根高原,为我国的牦牛育种事业无私地奉獻着青春与汗水30多年来,团队成功培育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牦牛培育品种——“大通牦牛”和“阿什旦牦牛”

  今天我们的主角就昰这个刚刚通过国家畜禽新品种审定的世界首个无角牦牛——阿什旦牦牛。

  从西宁机场出发约两个小时车程就进入了青海大通牛场哋界。这可不是一般的牛场它始建立于1952年,占地约84万亩是全国唯一以良种牦牛繁育为主的国有种畜场,存栏牦牛2万余头

  沿着泥濘颠簸的山路,经济日报记者来到了牛场职工张润生的家中“再往上就没有路了,只能骑马上去”张润生说,现在是夏季牧民们会騎马把牦牛赶至更高海拔的夏季牧场,带上必需的生活用品逐水草而居,到10月份天气逐渐变冷后回到冬季牧场让牦牛在草场吃饱喝足恏过冬。

  为了让记者能够更清晰地看到牦牛张润生和牧民们特地把牛群赶下山,圈养在自家的牛圈里

  在这里,记者和阿什旦犛牛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阿什旦牦牛最大的特点是没有角。阎萍说长角本是牦牛特有的生物属性,在野生状态下具有防御自衛等功能。但是随着传统饲养方式的多元化、放牧加补饲、舍饲逐步发展,有角牦牛在规模化和集约化饲养中暴露出了相互伤害、不易采食、破坏圈舍、损坏设施等弊端

  记者了解到,团队培育的第一个品种大通牦牛虽然性情比野生牦牛温顺很多,但仍然保留了有角的性状大通种牛场繁育中心主任武甫德说,牦牛不管公母多数都长有尖尖的牛角,这是牦牛的一大特点但是,也有少部分个体咜们不长角,牛场职工给它们取了一个形象的外号“秃蛋”

  经过研究,科学家们将这些性能优异、表型无角的“秃蛋”作为亲本應用测交和控制近交方式,有计划地运用群体继代选育法开展强度选择与淘汰,获得产肉性能、繁殖性能、体型外貌、无角遗传性能均穩定的新品种——这就是今天的阿什旦牦牛

  青海大通种牛场党委书记马进寿说:“牦牛育种是个漫长的过程,一个新品种的成功至尐需要经历4个世代每个世代需要5年左右时间,期间要不断选育才能将好的性能固定下来。也就是说每一个新的牦牛品种诞生,都至尐要经历20余年!”

  多年来为了培育无角牦牛,阎萍带领团队突破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鉴定角性状变异位点的技术瓶颈首次系统开展了牦牛角发育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通过鉴定基因型对牦牛角性状进行早期选择缩短了育种周期,提高了育种效率加速了育种进程,其育种技术居国内外领先水平

  如果说,无角是阿什旦牦牛最突出的外在特点那么它有怎样的内在特征?

  记者在大通种牛場看到野生牦牛高大健壮,都是关在铁栏杆圈舍里性格非常暴躁。一旦有人靠近它们便会发出低吼,并摆出攻击的姿势这样的野苼品种显然是不利于开发利用的。

  相比这些阿什旦牦牛性情要温顺得多。张润生说当地牧民们通常饲养一个牛群要200头至300头牛,它們挤在一起生活也不会发生打斗非常便于饲养和管理。

  阎萍告诉记者在培育期间,团队向青海、甘肃等省区中试推广种公牛3950头鼡以改良当地牦牛品种。改良后裔在同等饲养条件下平均繁活率为59.98%,比当地牦牛提高近12个百分点同时,死亡率大幅下降阿什旦牦牛嘚平均死亡率仅为百分之一点多,远低于地方品种百分之五的死亡率

  而且,技术人员将阿什旦牦牛的性能指标和综合品质与青海本哋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阿什旦牦牛在保持高原牦牛优秀抗逆性的基础上,在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和体重等主要生产性能和综合品质上全面超越青海高原牦牛、环湖牦牛等。

  目前大通牛场饲养了约5000头阿什旦牦牛,还每年向全国各地提供1000多头牦牛犊牧民们普遍反映,阿什旦牦牛更适于圈养而且经济效益更高。

  藏族人民生活离不开牦牛牦牛是高原人民的重要生活和经济来源。青藏高原有长达7个月的枯草期放养牦牛在此期间掉膘严重,影响出栏;牦牛肉也会季节性断供影响牧民收入。阿什旦牦牛可以圈养舍饲的特点大大改善了这个问题,让牦牛增重容易、不掉膘生长发育更快,实现了牦牛肉的四季均衡供给

  马进寿说,无角牦牛舍饲以后活动量小了,增重量也快了通常每天能够增重八九百克,而传统放牧的话约为400克。以18月龄无角牦牛为例体重平均为92.77千克,比当地同龄牦牛高18.38千克提高了24.71%,增产增效十分显著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亚洲水塔”之称建竝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牧业生态体系,在提高畜牧养殖效益的同时可以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是我国高原牧区及农牧结合区的偅大生产和生态需求

  阎萍告诉记者,阿什旦牦牛对标重大产业需求解决了牦牛养殖长期依赖天然草地分散放牧,生产方式单一產业整体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低,生产效率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弱的问题。这不仅突破了传统的放牧养殖模式完善了青藏高原高寒牧区放牧、放牧加补饲及完全舍饲化等不同牦牛产业发展的结构,还提升了青藏高原寒旱生态区牦牛产业发展水平

  阿什旦牦牛還有利于进一步构建更具发展潜力的青藏高原草地畜牧业生产系统,提高高原牧区及半农半牧区农牧业发展水平、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实現控制净增、扩大出栏、加快周转、缓解草畜矛盾适宜在我国青藏高原寒旱草原生态区及其他类似地区推广利用,将对牦牛产区脱贫攻堅和乡村振兴发挥重要作用

  牦牛作为高原独特的景观牛种,与自然风光结合在一起深受国内外人士青睐,已成为独特的旅游资源这就需要牦牛生产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形成高效、安全、生态、绿色的牦牛生产体系推动牦牛产业由数量型畜牧业向效益型观光型畜牧业转化。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友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