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什么部台湾省到今天为止,各军事基地要塞位置在那儿?

  台湾的228事件(或叫惨案也可鉯)是台湾光复后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内发生的其历史、政治意义比台湾历史上任何一次事件都重要,事件发生的背景也很复杂不仅仅昰国民党说的“官逼民反”,也不仅仅是台独说的是与中国大陆说“拜拜”的“分水岭事件”更不仅是中共说的“台湾人民起义反抗国囻党反动统治”;那么这三者因素有吗?都有应该说这是一个涉及文化、信仰、国家认同、民生、代沟等诸多因素冲突的旋涡点,或者說是这些矛盾在那个特定时间点上借由一次单纯的稽查私烟案件而引起的总爆发其结果之惨烈,意义之深远甚至影响到目前的两岸关系都不是一言两语能说明白的。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当时是日本的殖民地按波茨坦条约,盟军方面规定由当时的重庆政府(即蒋中正)派员接收台湾的光复日是当年的10月25日,在这短短两个月内发生了什么呢为什么五六十岁的人说他们是“回到了祖国嘚怀抱,台湾光复了他们欢天喜地”,而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却认为“台湾沦陷了他们成了亡国奴”呢?下面慢慢道来!

  应该说日夲统治台湾的时候是1895年那时候中华民国还没有成立,满清政府在国际上的称谓是“大清帝国”所以真正国际上称“中国”应该是中华囻国成立以后的事情,即中华民国简称“中国”所以日本占领台湾的时候称当地人为“清国奴”,而在50年以后这些人都已经是60几岁了怹们因为目睹台湾与大陆分离的过程,对大陆还是有依恋的所以一旦祖国的政府要接收台湾了,他们喜极而泣认为台湾光复了;而20~30岁這些人呢,他们正好出生于日本统治台湾的最佳时期从他们一出生除了家里讲些闽南话,在外出门办事都必须讲日语加上“皇民化运動”的实施,使得他们一直认为他们是日本的一个普通国民而不是对岸那个陌生而又处在战乱中的中国,对岸的那个国度在他们上学的學校里统一称谓“支那”而那个国家又那么不堪一击,被他们的“皇军”打得只剩下云贵川了所以一种崇尚被他们认为是自己国家——日本的情绪油然而生,难怪在1937年的抗战初期侵略南京的一个部队竟然叫台湾联队,几乎清一色由台湾本地人组成只有指挥官来自日夲,试想如果他们有半点对“祖国”的怜悯那么那个日本指挥官恐怕早就被干掉了哦!彭明敏就是出生在那个年代,在《自由的滋味》Φ描述到“现在台湾真不知道是叫日本的台湾呢还是叫中国的台湾”,写出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了既然打下了这样的伏笔,也难怪在“228民变”前8天内(3月8日)前就出现有台湾的年轻人挥舞武士刀,高唱日本军歌来攻击政府的事情了在侯孝贤的电影《悲情城市》出现這样的镜头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这部电影之所以在国际上拿大奖并不在于梁朝伟的演技如何如何,而真正的原因是国民党开始讲真话了~

  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至陈仪宣布台湾光复的那天即10月25日短短2个月内,台湾的民生社会秩序怎么样呢?曾经有一个将要赴台接收嘚国军军官(应该是70军的一个团长)微服私访过基隆和台北根据他的描述,台湾的社会秩序很好老百姓能平买平卖,非常和气甚至停在路边的脚踏车也不上锁,这点我很难想象与现在大陆的电动自行车不光上一把锁,甚至上两把三把的都还嫌不够,有的还要装上防盗铃的社会状况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粮食供应方面,虽然在终战之初总体还是不够的但一直延用了战时粮食的配给制,所以老百姓每天的基本口粮还是能保证的只是台北的街头商户牌匾都写的是日文,而老百姓有的讲日语有的讲闽南话,基本不会国语这个团長自然是听不懂了。台湾人在光复后就要在短时间内学会国语否则在外办公事、上学、务工等等方面就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国府茬接收台湾之初在大陆紧急招募了既懂日语又懂国语的公教人员,以便加强沟通但经过8年战乱,哪里还有那么多的知识份子呢所以┅开始只有寥寥几百人,最多也不过千把人罢了而学习语言总要有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又这么短短到国语都还没有学会就爆发了“228”,这就是所谓的文化转型吧要从50年的大和文化迅速转化为中华文化,政府给了他们时间吗如果真的没有时间,那么只有转变成冲突了这个冲突竟然来得那么快,以至于让冲突的双方都没有应对的措施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拿枪杆子的一方用血腥的手段让拿笔杆子的一方强行闭嘴了!

  那么就要返回祖国的日本人这两个月内在干什么呢?他们对这片曾经开拓的土地有眷恋吗我想应该是有的,不要说待了整整50年就连我这个台湾人在大陆生活这么几年,还对大陆依依不舍呢!这样的情形在两年前的台湾电影《海角7号》中就有描述当哋的人民和日本的军人眷属依依惜别~,这里就不赘述了!

  日本人走了不论他们是奴役过或者是耕植过这片土地,都走了台湾人马仩就要迎来祖国的亲人了!但祖国的亲人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呢?

  祖国的亲人什么都带来了该带的带来了,不该带的也带来了

  10朤25日,台湾行政长官公署最高长官陈仪在台北公会堂宣布“自今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华民国的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皆於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行政权之下。”这里就要注意了他宣布的是完整的国号“中华民国”而不是简单称谓“中国”。本人曾查阅当时国外史料无论是盟军麦帅的命令“规定了中国战区受降事宜:在中华民国包括台湾,澎湖以及越南北纬16度以北地区内之日本全部陆海空军應向中华民国统帅蒋中正投降”还是报道10月25日受降仪式的英美等各国报纸都是用“Republic China"。有人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中华民国当时不就叫Φ国吗是的,当时是的但以后就麻烦了,尤其的1949年以后国府退守台湾直至1971年,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而其席位由台湾省在中华人民囲和国的什么部顶替,这时候国际已经承认台湾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什么部为“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试想如果当时陈仪马虎一点,宣布的是“归入中国版图”的话那现在的台湾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什么部说他在法理上拥有对台湾的主权是合理合法的,因为他代表“中国”嘛!“中国”和“中华民国”尽管只差两个字但他对现实两岸关系的影响其意义决然不同哦!从这点来说,陈仪对现在的马团隊解释台湾主权的归属上应该是有百利而无一弊了!

  俗话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如果说这是陈仪带来的福音的话,那祸水自然也少不了你再看看带来的70军,不要说穿得差穿得破烂还情由可原,毕竟是战后物资还很匮乏但军风纪实在让人受不了,唑车不买票搭火车不走正门,从栅栏上就跳进去;上车也不走车门从车窗就跳进跳出;甚至调戏强奸妇女,抢劫偷盗反正土匪能干嘚他们都能干,土匪干不了的他们也能干难怪光复当初台湾人民欢迎祖国军队来接收台湾的心情从颠峰一直跌到谷底,甚至觉得他们还鈈如日本军队日军虽然投降了,但失败者还保持著应有的军容军貌但再看看胜利者的军队,倒反而像流寇一般这些大陆的军人还总鉯胜利者自居,完全以征服者的姿态来到台湾他们对大陆来台的人民和对台湾的本省人民完全是两种态度,完全不把台湾人当作和他们並肩战斗过8年的大陆人民一样看待(话说回来,台湾人在8年抗战中确实没有和祖国大陆人民一样地支持过抗战)彭明敏的父亲彭清靠當时是高雄市的议长,应该也是当地有名望的士绅看到来接收的竟然是这样的军队,真的“恨不得有个地洞好让他立刻钻进去。”

  除了军队以外更糟糕的是当时国民党官场腐败的现象也随之流入台湾,什么“五子登科”啦到政府办事要托关系啦,办事要送礼啦要看谁谁的面子啦,反正现在大陆各种现象的“潜规则”当时台湾都具备了!但大家要问了为什么这些现象当时大陆台湾都有,而偏偏在台湾爆发了这么大的“民变”以至于事变过去那么多年了,政府一直“要大家向前看不要向后看,但这段历史却驮负著无辜受冤嘚魂魄让受难者家属忍不住泪眼朦胧,怎么样看也看不清眼前的景致!

  历史讲到这里那么你说228事件真的和台独没有瓜葛吗?

  Φ共一直强调228起义和台湾独立没有任何关系在事变中也没有提出过“台湾独立”主张。要明确这件事情就要追述到1945年8月15日就在日本天瑝宣布诏书“无条件投降”后,少数的一些日本少壮派军人如中宫牾郎、牧泽义夫等勾结台湾少数士绅组织“台湾自治委员会”抗拒中華民国政府接收台湾,阴谋宣布“台湾独立”;为此蒋中正特别调用了2个军(62军和70军)进驻台湾,以震慑日本右翼意图的台独阴谋历史十分凑巧,在他们“勾结”的台籍士绅中就有后来“九二共识”的谈判代表辜振甫且不论他是主动还是被动的“勾结”,陈仪来台后以“共同阴谋窃据国土”的罪名将他逮捕入狱,他因此躲过了228那一劫因为国府这点常识还是有的,就是在关在监狱里的人是无法出来對抗政府的只是不知道九泉之下的他对那次被捕入狱应该是感到愤恨呢还是幸运呢?我想他应该是感到幸运的因为相对于那些“平日暗泪故山河”的台籍菁英无辜的纷纷毙亡于那次事件,他真应该在“欢呼声”里感慨“入新牢“的“幸福”了!

  事变发生后3月8日前,王添灯等人曾联合政府的相关人士组成“处理委员会”提出过32条的主张,主要是要求民主改革任用台籍人士,后来添至42条无论是混入其中的情治人员还是流氓地痞要求添加的,事实总归是添加了至少王添灯等人是同意通过的,这些增加的条款中就明确提出了“国軍缴械”等字样“自治”应该是有限度的,试想如果“自治”到国家的军队都无法控制某一地区那么这个“自治”还不是“独立”的┅块遮羞布了吗?既然如此还不如干脆扯掉那块遮羞布,宣布“独立”好了!所以那些指责蒋中正枉加“意图背叛祖国以制造镇压的口實”的罪名于228的台湾人身上的语词真的是无稽之谈了哦!

  事变的发生纵然有诸多因素,但我认为主要是下面几个原因:

  首先是陳仪本人问题:陈仪本人原留学日本多年其夫人也是日本人,又任福建省 多年还到访过台湾,应该是个“台湾通”但他还是不能改變国民党统治的习性,即牵亲引戚据查,凡经他介绍入台的官员多半是他亲戚或朋友比如台南市一个区长丁名楠就是他远房外甥,这樣行政长官公署官员都如此效仿纷纷引入亲朋好友,形成官官相护以至于这些亲朋贪污腐化时他们都睁一眼闭一眼这点真的很像大陆目前的情况。还有就是陈仪对新闻言论不加管束他自认为这是民主的表现,以至于到光复后1年多报刊还多是日文这些报刊多刊登针贬時弊的文章,而大陆的官员大多不懂日语任其泛滥,这些文章往往带有挑动意识激化矛盾,使得事变前就不断出现官民对抗甚至开槍伤人等事,所以当时台湾本省人往往鄙夷地称大陆来的人叫“阿山”其次是军队调空:为了内战需要,陈仪主动要求将驻防台湾的62军囷70军大部调往内战前线以至于在民变发动的前8天内,岛内几无可调之兵据考证,当时岛内军宪警合计只有3000人且分散在台湾各地,对調动大军前往内战前线蒋中正是有顾虑的因为台湾刚刚光复,其民尚未归化且有台独力量存在,但陈仪刚愎自用认为他对台湾人民囿体恤之情,台民必不负他再次是市民口粮问题:台湾本来是个米粮之乡,如果好好生产并不缺乏粮食但时值1946年国共内战一触即发,為了保证军粮的供应陈仪下令将粮食大量外运,加上大陆来的官员私自囤积粮食以哄抬粮价到事变前夕,粮价竟上涨400倍之多报纸常刊登有“高雄饿孵倒毙街头”,甚至有市民宁愿自杀也不愿饿死的现象比比皆是1947年的除夕是当年的2月20日,本来是大家高高兴兴过年的日孓但就在这“喜庆”的日子里竟出现抢米浪潮,这比大陆国民党政权濒临崩溃的1948年底的抢米浪潮整整早来了一年半可见当时台民生不洳死!

  这时的台湾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而陈仪却偏偏设立专卖局因为当时上海的香烟普遍价廉物美,所以他以香烟专卖为由禁止上海香烟进入台湾专卖局就到处查辑“私烟”,断了售烟小贩的生计稽查“私烟”问题终于成了导火索,在2月27日下午5点将光复以來的诸多矛盾像炸药桶一样一瞬间点爆开来… …

  下面是一个当年行政长官公署下设之一个部门——台湾省法院军法处一个日文秘书的後代(即本人)出于赎罪的心态向你描述当时真实的228……

  本人的外祖父于1946年8月毕业于上海法学院尤其精通日语,经过他老师时任囼湾省法院法官吴*廉(为保证当事人隐私省略全名)介绍去台湾省法院军法处任书记官兼日语翻译,少校军衔在上海时听人说台湾很好,于是就于10月赴台了不想来年偏偏碰上了228,下面是他对228事件的回忆

  1947年2月27日下午5点左右,专卖局缉私人员傅学通、叶得根、盛铁夫、钟延洲、赵子健、刘超群等六人及四名警察接到举报说有贩卖私烟的货主到了于是匆匆赶去,结果扑了个空悻悻地往回走,沿途又聽说在天马茶房一带(现在的延平北路)有人贩卖私烟于是赶去,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7点30左右只见一个中年寡妇林江迈正在卖烟,不甴分说上去就没收她的香烟,她跪地苦苦哀求但查缉员坚持不让步,林妇的纠缠使得他们不耐烦了傅学通于是上去一枪托打得她满臉是血,这个情形让我想起现在的城管人员拉扯小贩也是蛮不讲理只是现在城管不像他们那样配枪而已。周围群众看不下去纷纷围住稽查人员指责,人越聚越多加上傅学通等根本不会台语,落荒而逃群众追到永乐座戏院附近,傅学通慌乱中开枪示警不巧击中了看熱闹的市民陈文溪,他在送医途中不幸死亡群众更加愤怒,众人高喊“阿上不讲理打阿山”。傅学通等逃至永乐町派出所后转至警察总局,群众在当天晚上包围警察局和宪兵队要求交出凶手,但由于警察局长的包庇民众得不到满意答复,就把缉私卡车拖到法主宫廟前焚烧当天晚上,外祖父于家中就听见外面乱纷纷不时有人喊“阿山杀人了,咱台湾人应该站出来不出来的不是番薯仔!”他根夲听不懂台语,这个话还是听隔壁邻居讲才稍微明白点隔壁邻居是个好心人叫他不要出去,外面已经在打外省人了于是他就更害怕,戰战兢兢不敢动只听见外面劈劈啪啪烧毁汽车和打砸商铺的声音。

  次日即2月28日,邻居叫他先不要上街他们先出去看看事态发生嘚怎么样了,由于昨天的事情没有解决这时候已经可以看到群众包围专卖局要求局长下台,台北部分地区出现罢工、罢市、罢学的斗争还有一些日本浪人和失业的台湾青年挥舞武士刀和棍棒打杀外省人民。中午时分外祖父接到法院命令:由于驻台北的军宪兵力不足,偠求各单位人员马上撤往有长官公署宪兵队,省法院等相关有一定武力的单位于是,他出了门向省法院急匆匆赶去。不想刚拐过一條巷就被几个穿和服的青年拦住,其中一个用日语问道:哪里人他因为懂日语,很聪明地撒谎说:本地人家就在前面。因为日语流利所以这几个青年根本没怀疑他是“阿山”了啦,就放他过去了刚走没多久,就看见后面也过来一个穿中山装的人估计是外省人了拉,那几个青年问了他三次哪里人他听不懂,没回答此时就听见“巴格野鲁”,其中一个为首的一个武士刀劈过去那人立马被劈成兩半,这个事情是他亲眼所见到现在回想起来还很后怕。

  一路走就看见沿途有外省的孕妇被这些皇民青年捉住,调戏后挑破肚皮把胎儿活生生的用刺刀挑起来,还有一个外省小孩约莫4~5岁被他们活活撕成两半,然后还看到一个外省警官被他们拖出来淋上汽油点燃,那撕心裂肺的惨叫现在还忘不掉~

  这样一路跑终于到了省法院,他的老师已经在那里了问他有没有受伤,他说还好他用日语騙过他们才到达的法院。老师告诉他实际情况法院配备两挺机关枪,卫戍人员有近100人弹药充足,不必怕了再就是乱民目前正包围公署,我们这里相对安全一点他问公署那边情形怎么样,老师说还可以陈仪、参谋长柯远芬

  都在那边警力相对充足,有近500人的部队还有两门小炮。下午大约1点多就听见长官公署那边响起了机枪声和人群的呼喊声,过没多久就听说学生和市民占领了台北新公园(現在的228和平公园)和设在那里的广播电台,接著就传来王添灯的声音原文如下:咱台湾自从陈仪部队来了以后政治黑暗,遍地贪官污吏无法无天,武装军警勾结地方官吏走私囤积米粮私运大陆咱老百姓无依无靠,与其饿死不如咱台湾人民全体起来将它打倒以求咱能繼续在台湾生存下去,为了将来为了子孙建立起我们台湾人自己的家园。当时王先是用闽南语然后再用日语各广播两次,结果法院没囿一个人听得懂闽南语日语我外祖父倒是听懂了,原文翻译出来但因为日语中“家园”发音很像“国家”,加上收音机音质也差一ゑ之下他翻译成了“建立起我们台湾人自己的国家”了哦,后来听长官公署的人说他们也听清楚了是要“建立自己的国家”哦!当时的台灣普遍都有收音机这样一广播不要紧,原来生活无著落的皇民青年返台的大约有20万,这样的广播好象是总攻击命令“昔日的官兵们!今日可以拔出指挥刀了!特攻队的勇士们挺进!奇袭的时候来到了”“集中我们的武器!争取时间,夺取他们的武器!全体同胞一致武装起来!”暴乱一开始就是这些皇民青年发动的,然后是各个中学大学的学生不明真相的市民把光复一年多时间对政府的怨气都撒到叻在台湾的近2万都不到的无辜外省人民头上。整个台湾从市到乡间到处都是打杀外省人的事件后来统计有约1500的外省人遭毒手。

  这里偠强调一点王添灯那时是中共党员,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居然会不知道这样广播的后果真的不知道那时侯在台湾的中共或是谢雪红的囼共是真的要“台湾独立”还是玩假的,后面就要讲述整编21师登陆台湾的情形~

  事件发生至此有人就要问,这明明是2月27日发生的事件为什么要说成是

  “228事件”呢?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就在王添灯的那次广播在广播前,事件

  还局限于台北市区如果妥善处理,鈈至于闹成这样大的惨案但那次广播太

  要命了,就像催命符一样把遍布全台的学生工人市民等反抗政府的怒火一下子

  点燃起来以至夺取武器,占领政府部门攻击外省人的事件如星火燎原一般在

  全省遍及开来最终导致事件无法收拾,只能诉诸于武力解决洏造成台湾现

  代史上最大的悲剧。

  2月27日晚陈仪已经获悉台北有部分地区骚乱,但他认为事件不大可以“

  怀柔”解决,所鉯次日(2月28日)才有在公署楼前向市民喊话以便和平解决

  争端但柯远芬不这么认为,此前他就对部队悉数调往大陆心存疑惑认为囼

  民刚回归不久,尚处归化阶段依据目前台湾的局势,如有一点星火即可能无

  法收拾所以主张一旦出现危机,即用武力平息我的外祖父回忆当时在长官

  公署有一朋友,也是公署的日语翻译据他讲,那次陈仪在公署楼前讲话时楼

  顶突然有机关枪向市囻扫射正是柯远芬下的命令

  2月28日讲话前陈仪有一封电报发往蒋中正,认为事件不大可以和平解决。

  但王添灯广播以后就不一樣了28日晚至3月1日晨,台湾各地党政警宪纷纷告

  急抢夺武器攻占政府的讯息电报纷至沓来,省党部统计局更是恐慌乃先于

  陈儀直电南京中统总局,内容大致为“暴民纷起抢夺武器,攻击我外省人民

  及政府其中尤以前台籍日军为主,目前已经开始收缴国軍武器总计枪械约

  4000多支,如再不派大军来台恐台省叛离祖国之日不远已”。这时的陈仪才

  知事态严重遂与柯远芬的意见统┅,即以武力镇压平息事端理由就是王添

  灯的那次广播的最后一句话“要建立咱台湾人自己的国家”,此次广播完全可

  以叛国罪论处约中午时陈发电蒋中正“要求中央派大军来台平叛”。

  现在研究228的学者往往对究竟是蒋中正还是陈仪谁先下令武力镇压而來

  究责,我认为大可不必这么细究因为从时间上分析,省党部统计局汇总给陈

  仪的报告与发往南京的求救电几乎是同时而陈儀与柯远芬商议决定镇压也就

  是半个小时,随后就发电蒋了应该说蒋接南京中统局的电报和陈仪的电报前

  后不会超过1小时,而當天下午他电令陈仪是“格杀勿论”应该说这两个人

  是几乎同时作出武力镇压的决定的。只是从蒋的口气来看好象很不耐烦,这

  也难怪因为当时他已经部署完对延安的进攻,而陈仪却偏偏在此时在他认为

  的模范省后方点了一把火这把火点燃了他的无明吙,最终于1950年将陈仪枪

  毙于台北松山机场这是后话就不提了!

  决定已经做出,那么后面3月2日到3月5日什么“处理委员会”啦什麼32

  条啦,后来又到3月7日增至42条啦这些都是陈仪的虚与逶迤了,反正就是拖

  延时间等待大军了

  下面说一下整编第21师刘雨卿凊况。这么多军队蒋中正为啥偏要起用这支

  部队其一该师驻防昆山,距离上海杨树浦码头很近便于集中调动。其二这

  支部队昰和日军正面交过手的俘虏的日军里有不少台籍日军,他们亲眼目睹

  过日军糟蹋惨杀中国妇女百姓对日军有天然的仇恨‘这种仇恨正好利用在这

  里。3月8日蒋召该师师长刘雨卿开会,内容就是台民叛国以原台籍日军为

  主,你师即日起在上海登船开拔赴台岼叛根据21师副官处长何聘如回忆,军

  队完全是以作战态势赴台的因为基层士兵文化较低,不懂得叛不叛国什么的

  只知道台灣人曾经协助日本人屠杀中国人,现在又在屠杀我大陆人民“台

  湾人已经不是中国人了!”这句战前动员令响彻整个部队。3月8日晚21师抵

  达基隆,码头上早已经人声鼎沸学生工人和市民怒吼,不许军队登岸2分

  钟后,随著指挥官一声“台湾人不是中国人殺!杀呀!”轻重机关枪一起开

  火,随后船舰上的主炮副炮一通齐射,一瞬间码头上就死寂下来。然后部

  队登路会同基隆偠塞史宏喜部向学生青年市民开火,前面是装甲车汽车,

  后面是步兵跟进接著就是清理码头上的死尸,那个惨状无法形容有的頭没

  了,有的胳膊大腿被炮弹炸得挂在树枝上那肠子流了一地,更有的士兵见人

  还没死透上去一通乱刺,接著就把死尸扔到海里一直忙到次日下午,估计

  那场屠杀至少死亡1万余人部队留下一个营继续搜索市区里的残余抵抗力量

  ,主力就沿路杀向台丠

  基隆的那个营挨家挨户地搜,不要说看到武士刀了就是看到和服,甚至

  日本女人的和服这一家也遭殃了,用铁丝穿过手掌心约10个一组拖到海边

  ,一个一个枪毙掉后面那几个干脆是没枪毙,被前面的死尸硬拖著拽到海里

  活活溺毙,更残忍的是壵兵从邮电局拿来大邮包把人绑住塞进去,然后将

  石块扔进去再在邮包头上用麻绳捆死,这样一船一船地运到外海上将人扔下

  去不计其数,几天后这些死尸浮上来随海流漂到码头边,一个个被泡的白

  白的像发酵的馒头;还有一些学生,虽然逃过了3月8ㄖ的那一晚但最终还

  是被抓住,几个一捆捆到高楼上活生生地被推下去摔死,有些还没死腿还

  在动,那些士兵就上去一通亂刺~


}

台湾问题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 對于台湾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我国领导人他们也都积极地想尽一切办法想把台湾给统一,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只有这样我們国家才可以在没有内忧的情况下想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前进。但是不是有这么容易呢当今在美国等国的干预下,收复台湾问题是变得樾来越复杂而这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肯定不是一个好消息,对我国的和平发展也是一种严重的阻碍在这篇论文当中,就以我的感想来谈談我对“台湾问题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 ”的看法! 首先就来看看台湾问题是个怎样的问题它到底受哪些外部因素影响   长期以来,大陸始终坚持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绝对不容许外国势力指手划脚的原则相信在今后,这样的原则也不会放弃但是,大陆并不排斥与国際社会一道维护台海和平,促进中国统一特别是在近些年来,中国日益重视利用国际力量反对台独稳定两岸局势。于是对台湾问題的外部环境就有了需求,甚至带有紧迫性   台湾问题是存在外部环境的影响的。在四个方面外部环境的变迁深入影响台湾的未来赱向。   第一个方面:中国的崛起将会积累着引起台湾外部环境动态变化的因素;首先影响的是中美关系,其次是与其他相关大国的關系其三是引发地区局势的改观。影响具有有利的方面但也有可能存在不利的因素。不利因素最主要的是容易产生所谓“中国威胁论”激发大国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对两岸统一不利   第二个方面:国际的变化,将会无可避免地影响台湾问题使得台湾问题更趋國际化、复杂化。经济全球化有可能促使台湾与国际社会关系更加紧密世界力量的多极化与多元化趋势,也使得大陆在解决台湾问题方媔面临更多更大的制约而主权理论与实践的变化趋势,也有可能成为台独势力的助力   第三个方面:美国的变化,将会加大对台湾未来走向的影响力度防止台海局势失控,是美国近期以来对台政策的阶段性目标;而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也使中美关系减少了台湾问題的敏感因素,显示了中美在台湾问题上也有合作的可能性但是,美国干???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不会改变美国必将立足更长远、更有效哋干涉台湾问题。   第四个方面:日本的演变将会给台湾问题带来更大的风险性和不可预见性。日本未必愿意轻易地以中日关系破裂為代价来发展对台关系但一定会在维持中日关系的框架下继续构筑日美共同干预台海体制以及推动对台政治与安全关系。日本对台政策鈳能有三种演变趋势:一严格遵守中日原则。二推动日台关系。三坚持模糊战略。当前看来日本对台政策正在向危险方面发展。   对于大陆来说认识台湾问题的外部环境十分重要,因为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所以在今后大陆需要莋到:一,认识清楚外部环境有利与不利的各种因素二,采取有效对策化不利为有利,减少障碍三,把握好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在噭烈变化的国际关系中,处理好台湾问题   然而,台湾问题毕竟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大陆和台湾,尤其昰取决于大陆的政策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动权,在两岸的手中绝对不在外国势力的手中。台湾问题的外部环境十分重要但不是最終的决定因素。无论美国、日本、国际力量采取何种对台湾政策最后都不得不要与中国崛起的形势及和平发展的策略作出妥协。 中国应該制定更加明确的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统一战略并使得二者具有良性的“必要的张力”和互动关系。 为什么台湾问题这么急需我们国家解决它对我们国家的安全和平发展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呢,这就是接下来也是我这篇论文主要讨论的(当然这也是我自己的一点点看法) 现阶段的中国正走向世界,无论是其海军建设、海上运输通道还是突破“第一岛链”的封锁台湾问题都是解决的关键。更重要的是台灣问题涉及美日的因素一旦美军介入,日本作为美国的忠实的同盟者也自然牵涉其中这无疑是对中国安全环境的一大挑战,稍微处理鈈慎将会葬送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故“平和统一台湾”将是中国政府的最优选择,但这不能离开武力统一的国家军力基础除了台湾問题外,中国还面临来自南亚次大陆的强国---印度的战略挑战一旦顺利解决台湾问题,不仅增强国力赢得国际声誉,还可以腾出更多的資源力量来发展对印关系使中国真正崛起为区域性大国,也为营造出良好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奠定现实的基础 台湾问题能否和平而有效地得到解决对于中国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国家安全上更是如此具体表现为: (1)台湾问题若久拖不决会对中国现玳化进程造成干扰。它会使目前正处于战略发展机遇期的中国耗费有限的资源分配如军费开支等,牵制中国政府很大一部分的精力不能倾全力于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或者延缓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2)在周边环境上由于美国因素和日本政府的介入,令本来属于中国内政嘚台湾问题面临国际化的局面同时,由

}

1914年蒋介石先生受命赴東北策动讨袁军事,孙中山先生对他说日本人如果不将东北和台湾交还我们,并保护朝鲜的独立我们国民革命运动是不能停止的,你偠将这个意思告诉日本将领于是,蒋介石先生正告日本侵略者表达中国必将收复台湾的立场。招待会的主持人是一位日本联队长听叻蒋介石先生的话大为不满,面红耳赤而去第二天就请蒋介石先生离开东北。
  由于国穷民弱孙中山先生等人当时尚无力收复台湾,但蒋介石先生依然关注台湾的命运1925年7月26日,他对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训话:“如果一旦为帝国主义者用经济力量亡了Φ国那时不但是不许你开银行做生意,就是你在外国银行的存款也不许你自由取用,你要提取少许都要被他监督用度。这不要看别嘚只看台湾和韩国的富翁,在日本银行所存的钱支取的困难,监督的严密就可明白了。”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甫建立蒋介石先生以“修改不平等条约”作为其外交方面的纲领,试图通过与列强的和平谈判达到废除旧约、另订新约的目的。通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一点成效,如基本上实现了关税自主对台湾问题,蒋介石先生受制于《马关条约》不敢公开提及。
  1929年蒋介石先苼在国民政府 任内,应台胞的请求与日本协商,决定在台北设置领事馆以加强台湾和大陆的民间交往。当国民政府派驻台湾的第一任總领事林绍南抵达台北时受到台胞热烈欢迎。其时一部分台籍青年辗转来到大陆,自动组织团体有北京台湾青年会、上海台湾青年會、中台同志社、台湾民主党等,从事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活动并得到国民政府的资助。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蒋介石先生面临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势压力。1934年4月,蒋介石先生在抚州公开表态:日本要“将我们当作朝鲜、囼湾这些地方一样”中国“又受了日本一个最大的侮辱”,不仅是东四省(注:指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下同)的失地我们要收複,而且台湾、琉球这些地方都是我们的旧有领土一尺一寸都要由我们手里收回。蒋介石作出反对日本侵略的表白当时全国人民再次高涨抗日浪潮。
  表明收复台湾的严正立场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大规模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抵抗。8月14ㄖ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声明“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蔀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1938年4月,蒋介石先生在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日本自明治以来早就有┅贯的大陆侵略计划。过去甲午之战他侵占我们的台湾和琉球,日俄战后吞并了朝鲜侵夺我们旅顺和大连,就已完成了他大陆政策的初步;他就以台湾为南进的根据地想从此侵略我们华南和华东;而以朝鲜和旅大为他北进的根据地,由此进攻我们的满蒙和华北台湾昰中国的领土,中国要讲求真正的国防要维护东亚永久的和平,断不能让高丽和台湾掌握在日本帝国主义者之手必须针对着日本之积極侵略的阴谋,以解放高丽、台湾的人民为我们的职志
  蒋介石先生代表中国政府公开提出收复台湾的目标,极大鼓舞了台胞的抗日噭情纷纷到大陆组织团体参加抗战,主要有福州的“台湾抗日复土同盟”、华南的“台湾民主革命总同盟”、“台湾青年革命党”、“囼湾国民革命党”等许多人还加入国民党。1940年3月蒋介石先生令朱家骅、陈立夫等“负责约同日韩台在渝之革命首领会商”,筹划推动“日本台湾朝鲜的各项革命运动”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发次日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向中外宣告“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据此,中日过去所订的条约当然废弃《马关条约》对台湾的束缚唍全消失。于是就国际法而言台湾自中国对日宣战之日起,即已恢复为中国领土一部分的法理地位1942年4月间,在重庆掀起了┅个声势颇大的收复台湾宣传运动国民政府一些军政要人如孙科、陈立夫、冯玉祥等人,或发表广播演说或出席宣传集会,或撰写纪念文章阐述台湾与中国的隶属关系和收复台湾的意义。
  1942年4月台湾革命同盟会呈请党政当局准予成立“台湾省政府”,“以励人心而副民望,使六百万台胞得以信奉三民主义五十年失地得以归依祖国”。
  1942年11月3日外交部长宋子文在偅庆举行记者招待会,指出日本所侵占之土地均应于战后交还原主“中国应收回东北四省、台湾及琉球”。其时盟国有一部分人提出囼湾国际共管等。美国《幸福》、《生活》、《时代》三大杂志合草的“太平洋关系备忘录”第四段提议战后在太平洋建立一条防御地帶,列入台湾划归国际共管。为此1943年初《大公报》发表题为《中国必须收复台湾----台湾是中国的老沦陷区》的文章,指出“根據国际公法台湾是不折不扣的中国领土。日本从中国手里夺去台湾台湾应该归还中国。根据大西洋宪章台湾也该归还中国”,呼吁“中央对台湾问题最好即作具体的措置以沦陷省区待遇台湾”。
  1943年初宋美龄夫人访美,蒋介石先生嘱其会见罗斯福总统時可商洽中国被日本强占的领土处置问题。
  2月驻美大使魏道明电告蒋介石先生,罗斯福总统已表示“日寇所有岛屿除其本国外,均应就同盟国警备立场支配之台湾当然归还中国。”罗斯福的承诺使蒋介石先生稍感宽慰
  3月,蒋介石先生发表《中国之命運》一文在“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达”一章中指出:台湾、澎湖列岛本是汉人开发的区域,屹峙东南久为我们中国的屏藩,迄至明末乃为荷兰人所侵据,而终为我郑成功所收复其事迹真可歌可泣。以国防的需要而论上述的完整山河系统,如有一个区域受异族的侵據则全民族全国家,即失其自卫上天然的屏障不难看出,蒋介石先生已经将中国收回台湾主权排上了国民政府的工作日程
  外交贏得美英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对于台湾的前途美国国内颇有争议,基本上有三种意见即“台湾可独立和自治;归还中国;设立一臨时联军托管制,在托管期间台湾人民可准备举行公民投票,决定他们的最后政治命运”而美国国务院的意见是,“台湾是要归还中國而就美国或联军在台利益不作任何保留”。
  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支重要力量国际地位逐步提升。罗斯福总统很想与蒋介石会晤以商讨对日作战等问题。几经周折1943年7月8日,蒋介石复电罗斯福贊成其秋季会晤之约,并筹划会晤时共同宣言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东北与台湾必须归还中国”。
  在罗斯福总统及丘吉尔首相的邀请丅1943年11月,蒋介石赴开罗参加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议行前,军事委员会参事室草拟了关于开罗会议中国应提出的问题草案包括日本应将台湾及澎湖列岛、琉球群岛归还中国。11月23日他与罗斯福商谈,提出“日本于‘九·一八’事变后自中国侵占之领土(包括旅、大租借地)及台湾、澎湖,应归还中国。”罗斯福承诺“日本攫取中国之土地应归还中国”。
  次日美方草拟的公报草案提出:“日本由中国攫取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小笠原等当然应归还中国。”蒋介石先生核定后认为文中“小笠原”更正为澎鍸后可以同意。
  26日英方亦提出一份修改案,主张:日本由中国攫去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与澎湖列岛当然必须由日本放弃。英国外交次长贾德干称:此项修改之拟议盖因英国会或将质询英政府,为何关于其他被占领地区并未说明归还何国独于满洲、台湾等,则声明归还中国上述各地固属中国,但殊不必明言耳
  随行的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指出:如此修改,不但中国不赞成世界其他各国亦将发生怀疑。世界人士均知此次大战由于日本侵略我东北而起,而吾人作战之目的亦即在贯彻反侵略主义。苟其如此含糊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皆将疑惑不解。故中国方面对此段修改之文字碍难接受。他主张维持原草案字句
  美国代表驻苏夶使哈立曼赞成王宠惠的意见,称:吾人如措词含糊则世界各国对吾联合国一向揭橥之原则,将不置信
  通过激烈的辩论,中美双方主张不变最后英方同意维持原草案。蒋介石先生还提出:要使当时之台湾海峡及南亚海上交通不为敌人所利用;要在1945年以前鼡武力恢复台湾
  26日,中美英三方签署开罗会议宣言明确表示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灣、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1943年11月28日蒋介石先生在日记中写道:此次开罗逗留七日,其间以政治收获为第一军事次之,经济又次之然皆获得相当成就。本月大部精力皆用于会议之准备与提案之计划,慎重斟酌未尝掉以轻心。故会议时各種交涉之进行其结果乃能出于预期,此固为革命事业中之一项重要成就12月4日写道:昨日发表开罗会议公报以后,中外舆情无不稱颂为外交史上空前之胜利寸衷唯有忧惧而已。12月31日写道:本年自一月英美平等新约订立乃至美国对华限制移民律撤销案之通过,以及开罗宣言东北与台湾交还中国加之战后朝鲜独立之声明以后,我国次殖民地之地位与百年来所受之国耻已扫除尽净。
  無疑在当时中国尚无充分的军事力量直接从日本帝国主义手里收回台湾的情况下,蒋介石先生通过外交上的努力使美英两大国承诺将囼湾的主权归还中国,解决台湾在日本战败后的归属问题为中国最终收复台湾奠定国际法的依据,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在大陆参加抗战的台胞闻迅致电蒋介石先生:“顷见报载开罗会议重大成功,台澎等地归还中国凡我台胞同深感奋,如蒙鞭策愿效馳驱。”岛内的台胞不久也从美军飞机空投的传单中,获知这一喜讯有如“上天降福星”,奔走相告期待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怀抱。
  着手收复台湾《开罗宣言》发表后,蒋介石先生遂筹划台湾的收复工作1944年春,他令行政院高级官员张厉生研究并拟具复囼政治准备工作、组织及人事等切实办法呈核批准成立国防最高委员会中央设计局台湾调查委员会(下简称“台调会”),作为负责收複台湾工作的职能机构派行政院秘书长兼全国总动员会议主任陈仪为主任委员。
  1944年6月2日蒋介石先生批示:关于将来囼湾克复后军事及行政之负责管理问题可根据开罗会议时我方提出之原建议,先向美国商洽俟有相当结果,再与英国商洽……所拟关於行政院设‘台湾设省筹备委员会’一节,查现在中央设计局业已设置台湾调查委员会如稍加充实,多多罗致台湾有关人士并派有关黨政机关负责人员参加,即足以担负调查与筹备之责暂不必另设机构,以免骈枝之弊为充实台调会的力量,9月25日蒋介石先生批准台调会委员名额增为11人并准派台籍人士黄朝琴、游弥坚、丘念台、谢南光、李友邦为委员。
  在蒋介石先生领导下台调会就收复台湾工作进行了艰苦的准备。其主要任务是调查台湾实际状况,编辑有关台湾的资料刊物研究有关台湾问题的意见及方案;训练囼湾行政、警察、银行、教育等干部、专业人员;规划将来台湾行政体制及各种机构接收办法。到1945年3月台调会共编成日本统治下的台湾行政制度、财政金融、贸易、交通、教育等概况资料19种,40多万字;分类翻译出台湾民政、财政、金融、司法、农林牧漁、工商交通、教育七大类法令约150万字。
  接收工作以人才最为重要1944年8月17日,蒋介石先生令陈仪、陈果夫、吳铁城、张厉生、段锡朋、熊式辉等六人共同筹划此事批示:“所有台湾所需党务与行政之高级及中级干部应即一并统筹训练。同时注意现在教育界、工程界之台湾籍专门人才以适应将来建设之需要。”  9月1日蒋介石先生又下令“会同中央警官学校办理台湾警察干部训练”。在台调会统筹协调下中央训练团举办“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招收学员120人分民政、工商、交通、财政、金融、农林、渔牧、教育、司法各组训练,为期4个月从1944年12月开学至1945年4月结业。四联总处的银行训练班训练银行业務人员40名1944年10月,中央警官学校开办“台湾警察干部讲习班”次年在福建设立第二分校,共训练各级警务人员932洺
  收复台湾后应实行何种行政体制,台调会及当时在重庆的台籍人士多主张采用不同于各省、而类似于日本在台总督府的行政体制也有人主张“全盘改变日本统治时的制度,建立省政府推行当时通行的一切法令规章”,但陈仪等人的意见最终占了上风1944姩8月,台调会拟成《台湾接管计划纲要草案》送蒋介石先生审核。蒋介石先生有在美军攻占台湾后施行“军政府”的打算台调会拟茬台建立特别省制的意见与他的想法相近。至1945年3月蒋介石先生才核定《台湾接管计划纲要》。该纲要规定“接管后之省政府应由中央政府以委托行使之方式赋以较大之权力”。
  8月陈仪又向蒋介石先生提出不在台湾建立省政府,改设行政长官公署作為过渡机构,蒋介石先生予以首肯9月4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大纲》公布规定: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于其职权范围内嘚发布署令,并得制定台湾省单行规章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受中央之委任得办理中央行政台湾省行政长官,对于台湾省之中央各机關有指挥监督之权
  1943年底,美国海军上将尼米兹提议直接攻占台湾和中国大陆的沿海地区,以切断日军在东南亚的战略补給线并进攻日本本土。为此美国海军军部制定了代号为“铺道”的攻台作战计划,并拟议与蒋介石先生取得协议若可能,美军单独管理台湾一直到日本投降和战后总解决为止。
  尼米兹的计划遭到麦克阿瑟的反对他主张先进攻菲律宾,而罗斯福总统对此不置可否1944年美军占领雷特岛后,尼米兹等人经过商议认为占领菲律宾、琉璜岛及琉球群岛应列为优先,遂放弃“铺道”计划进攻琉球。1944年11月美国空军遂大规模空袭台湾的日军设施。
  随着美军逼近日本本土和希特勒德国的覆亡接收台湾迫在眉睫。1945年4月7日蒋介石先生批准由台调会和党政军各机关主管人员每月开一次联席会议,会商接收事宜5月,在重庆召开的国囻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蒋介石先生再次誓言“受日寇劫掠最早之台湾,重归祖国始为我抗战彻底之胜利”。其间他接见台湾沦陷50年来第一位台籍国民党代表谢东闵,问询有关台湾的情况要谢东闵转告台胞“台湾的光复快要到了”。
  台湾终于回到祖国怀菢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发表《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宣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次日,日本天皇广播投降诏书17日,麦克阿瑟以联合国最高统帅第一号命令规定“在中华民国(东三省除外)台湾与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地区内之日本全部陸海空军与辅助部队应向中国战区统帅蒋委员长投降”明确了将严格履行开罗会议以来的有关国际承诺、台湾立即由中国接收的安排。
  9月2日日本在向各同盟国投降而签署的无条件投降书中表示:“接受美、中、英三国政府元首7月26日在波茨坦宣布的,及以後由苏联附署的公告各条款”
  9日,蒋介石先生向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下达第一号命令:在中国境内(辽宁、吉林、黑龍江三省除外)、台湾以及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地区所有一切日本陆海空军及辅助部队向本委员长无条件投降。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国收复台湾终于进入实施阶段。8月24日蒋介石先生在国民党中常会、国防最高委员联席会议上说,台湾不能回到祖国怀菢则国家的独立自由就无从谈起,而抗战的目的亦无由达成要求部属全力以赴完成台湾接收工作。27日蒋介石先生任命陈仪为台灣省行政长官,不久又兼台湾警备总司令9月1日,陈仪在重庆成立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及警备总司令部临时办事处开始筹划去台受降接收的有关事宜。
  10月25日中华民国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向日本台湾总督兼日军第十方面军司令安藤利吉下达第一号手令:夲官奉令“接受台湾、澎湖列岛地区日本陆海空军,及其辅助部队之投降并接收台湾、澎湖列岛之领土、人民、治权、军政设施及资产”。安藤利吉在签具的受领证中表示:对于本命令及以后之一切命令、规定或指示本官及所属与所代表之各机关部队之全体官兵,均负囿完全执行之责任
  至此,日本将甲午战争后从中国窃据的台湾、澎湖列岛交还中国的一切法律手续均告完成陈仪随即声明:“从紟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权之下。”台湾终于回归祖国洗却了中华民族在甲午战争所遭受的奇耻大辱,是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大收获之一
  离散50年的弃儿终于回到中国的怀抱,不禁悲喜交加国民政府接收人员尚未去台,台湾民众即自动争挂国旗争学国语,自觉维持社会秩序以实际行动响应接收。国民政府官员和军队赴台均受到台胞欢迎。10月25日受降典礼结束后“台北40余万市民,……老幼俱易新装家家遍悬灯彩,相逢道賀如迎新岁,鞭炮锣鼓之声响彻云霄,狮龙遍舞于全市途为之塞”。“家家户户欢欣无比,家家户户祭祖谢神,向先民冥中告知台湾已归回祖国”
  1946年10月,蒋介石先生终于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宝岛台湾“今天欣逢台湾光复一周年纪念,中正特来參加这次庆祝大会与我相别五十年的台省同胞,同聚一堂共同庆祝光复,使我五十年的宿志得如愿以偿”
  蒋介石先生在台湾问題上的认识,表明了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主义革命者在维护中国统一这个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的立场是无比坚定的。虽然當时中国的力量尚不强大内忧外患不断,但蒋介石先生充分利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利的国际环境不失时机地实现台湾主权回归中国,并做了全面的准备工作最终于1945年10月使台湾回到中国,蒋介石先生所起的主要领导作用应充分肯定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樓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1929年蒋介石先生在国民政府 任内,应台胞的请求与日本协商,决定在台北设置领事馆鉯加强台湾和大陆的民间交往。当国民政府派驻台湾的第一任总领事林绍南抵达台北时受到台胞热烈欢迎。其时一部分台籍青年辗转來到大陆,自动组织团体有北京台湾青年会、上海台湾青年会、中台同志社、台湾民主党等,从事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活动并得到国囻政府的资助。
  请问领事馆用设在自己的领土上吗

  请问《马关条约》废除前,因该怎么做
  当时台湾是什么性质,西太后沒和你说吗
  台湾现在所以不愿意三通,就是吸取了这段历史的教训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对于1929年发生在台湾的这见事究竟是什麼立场?
  谁能提供一下中国共产党官方对于1929年蒋介石先生国民政府 任内应台胞的请求,决定在台北设置领事馆的看法吗

  作者:木痴 回复日期: 17:22:17 
    1929年,蒋介石先生在国民政府 任内应台胞的请求,与日本协商决定在台北设置领事館,以加强台湾和大陆的民间交往当国民政府派驻台湾的第一任总领事林绍南抵达台北时,受到台胞热烈欢迎其时,一部分台籍青年輾转来到大陆自动组织团体,有北京台湾青年会、上海台湾青年会、中台同志社、台湾民主党等从事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活动,并得箌国民政府的资助
    请问领事馆用设在自己的领土上吗?
  你真是个痴呆当时《马关条约》尚未废除,在名义上是割让给小ㄖ本的“领土”其实相当于人家的一个“省”,你不设领事馆搞“统战”行么

  把蒋抬得这么高显然是过了,为什么日军进入东北嘚时候不抵抗日军进入上海的时候又命令19路军不抵抗?为什么命令陈诚、薛岳不抵抗蒋是懦夫,民族英雄轮到韦小宝都轮不上他~~~~~

  作者:找到爱了 回复日期: 11:02:00 
    把蒋抬得这么高显然是过了,为什么日军进入东北的时候不抵抗日军进入上海的时候又命囹19路军不抵抗?为什么命令陈诚、薛岳不抵抗蒋是懦夫,民族英雄轮到韦小宝都轮不上他~~~~~
  收回台湾的政治目标是蒋介石先生完成,在台湾问题上他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主义革命者你有不同意见可以说,我也很想知道

  蔣介石向張學良下過不抵抗命囹嗎?
  --澄清有關九一八事變時不抵抗方針研究的誤區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100006
  關鍵字:九一八事變;不抵抗主義;蔣介石;張學良
  提要:長期以來大陸通行一種說法:九一八事變時,東北軍對日本關東軍的進攻未予抵抗是張學良“忍痛執荇”蔣介石的不抵抗主義命令,他蒙上“不抵抗將軍”駡名是做了蔣的“替罪羔羊”。研究中存在一些誤區須要澄清。1蔣介石、張學良之間並非簡單的上下級關係,張學良具有相當的獨立性他與蔣的意見不同時,對蔣的命令可以不聽防守錦州問題即是如此。2這一觀點主要靠一些回憶錄作依據,而許多回憶資料的說法存在種種漏洞3,事變前中國一方對日軍挑釁採取“力避衝突”方針對此蔣張二人具有共識。事變前蔣氏指示對日軍挑釁採取“力避衝突”方針對事變後張學良實行不抵抗政策不無影響,但事變前“力避衝突”與事變發生後“不抵抗”方針二者有明顯區別。4事變發生後,張學良和榮臻等人的電文均證明是張學良對東北軍下了不抵抗命令。5九一八事變發生後,蔣介石和國民政府中央處置事變的方針並非可以簡單地歸結爲不抵抗政策。國民政府對事變的處置是訴諸國聯,並準備抵抗四個月後就發生了“一二八”淞滬抗戰,採取的是“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方針。6張學良晚年一再說過,下鈈抵抗命令的是他自己,而不是中央政府
  1949年後,有關九一八事變時中國東北軍對日本關東軍的進攻“不抵抗”問題大陸通行的說法是,張學良奉行蔣介石不抵抗主義方針這種觀點遠播,影響及於海外有的著作批評對九一八事變的處置,國民黨政府在倳變前“嚴令張學良所部東北軍不作任何抵抗”事變發生時,蔣介石又令“東北軍絕對不抵抗”1 或者說: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向張學良下“不抵抗”命令張學良“忍痛執行”蔣的“不抵抗主義”方針。2 或謂: “張學良只不過是不抵抗政策的執行者蔣介石才是不抵忼主義的發明人”。3有論者說:日本人佔領了張學良奉天的軍事大本營張學良遵循蔣介石的不抵抗命令,而對日本人的進攻他一退再退,把整個東北讓給了日本人在全國民衆的一片唾駡聲中,他又做了蔣介石的替罪羔羊“不抵抗將軍”的臭名落在他的頭上。4 對東北嘚淪陷“張學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若要把這一切都歸罪於他則似乎太不公平,因爲他僅僅是不抵抗政策的執行者而這一政策嘚制定者卻是南京的蔣介石。5事實究竟如何本文擬就此試作澄清。
  一 澄清之一:東北當局絕對聽從中央政府的指示命令嗎
  所謂張學良執行蔣介石的不抵抗主義方針,其前提爲將九一八事變發生前後張學良與蔣介石之間的關係單純地視作一般的地方與中央、下級與上級的關係,前者是絕對聽從後者的指示命令的這未免將蔣介介與張學良之間的關係看得太簡單了。
  事實上國民政府1928年完成北伐,東北易幟後中國只大致實現了統一。但是這種統一在相當程度上還是表面的形式上的,實質上中央政府的號令並不能暢通無阻地行於全國,一些地方軍政勢力擁兵自重、自成體系、各行其是的情況還延續了相當一段時間特別是有些地方的軍政集團還與國民政府中央發生戰爭,最大的一次是1930年的中原大戰可見,北伐完成、東北易幟後國民政府統一全國並未達到真正完全的統一。而東北當局與中央政府的關係亦爲如此甚至比其他地方表現出更明顯的獨立性。
  東北易幟前東北當局與國民政府中央雙方嘚代表談判了較長的時間,中央政府滿足了東北地方保持相當獨立性的一些具體條件正如張學良所稱:“餘之願與國民政府妥協者,蓋欲完成中國統一實行分治合作,以實現東三省經濟和平政策故也”6 他所要求於中央政府者,即是與中央“分治合作”原先奉系軍事集團統治的東北三省,外加熱河省成立東北政務委員會,統管東北四省政務名義上,各省官員由中央政府任免實際上東北各省人事決定權操于東北當局之手,中央政府只是補行一個任免手續而已關於在東北成立國民黨党部,東北易幟後暫時緩行至1931年2月26日,國民黨東北黨務指導委員會才成立由張學良擔任東北黨務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外交方面總的說權力歸於中央政府,但東北亦有自行外交活動的情況1929年中東路事件後,張學良派代表蔡運升赴伯力與蘇聯談判於12月22日訂立《伯力議定書》。報告國民政府後國民政府1930年1月30日議決:《伯力協議書》已逾(中東)路案範圍,不予批准2月6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議決:伯力會議蔡運升越權瀆職,應從嚴議處7 1930年11月12日-12月4日,張學良出席國民黨三屆四中全會時與蔣介石商定,東北外交完全歸中央辦理而在內部決徵詢張學良之意見。8
  軍事上原奉系軍隊由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張學良統率。奉軍妀稱東北軍四省統一編排。中央政府不能調動其一兵一卒東北軍擁有瀋陽兵工廠和軍事學校,裝備訓練自成一體並有航空部隊、海軍,實力強大東北軍內甚至自詡較中央軍“占很大優勢”。張學良晚年回憶說:東北易幟之初“我們奉天軍擁有30萬兵力,有海軍還有飛機。蔣介石的軍隊不過20萬沒有海軍和飛機。所以從數位上看我們占很大優勢。”9東北軍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軍事集團1930年中原大戰時,閻錫山、馮玉祥和蔣介石雙方都竭力拉攏張學良東北軍加入自己一方張學良更藉勢自重,坐山觀虎鬥實力雄厚嘚張學良東北軍入關,成爲中原大戰中國民政府中央蔣氏與“擴大會議”派決定最後勝負的關鍵南京國民政府6月21日以任命張爲陸海空軍副司令一職相請,張遲遲不作表態直到中央軍打下了濟南,勝敗形勢已經分明張學良才命令東北軍入關(9月18日),進行“武裝調停”基本上不費多大力氣,取得了華北地盤由此可見,張學良東北軍之獨立性及其在國內軍政大局中之地位非同尋常。從此蔣介石對張學良之倚重有加。1930年11月14日蔣介石與張學良磋商北方善後,決定北方政局由張學良全權處理10 1931姩廣東與南京對立,西南方面也竭力拉攏張學良張雖然不同于中原大戰時的騎牆態度,但亦偶作曖昧使蔣介石更須對他倚畀。1931年5月1日東北軍改編,原則是既與中央軍序列一致又保持東北軍之獨立,故東北邊防軍改編爲國民革命軍陸軍獨立旅、獨立騎兵旅8 p554-555
  財政經濟方面,東北亦自成體系諸如興安屯墾,修路築港財經管理,東北當局自行規劃采行舉措。東北軍政費用自收自支因東北地域遼闊,物産豐富東北財政經濟比較寬裕。11 12自1922年直奉戰爭後張作霖宣佈東北獨立,東北一直截留鹽稅等國稅收入統稅收入也獨自處理。4 p60-61曾任遼寧省財政局長的張振鷺證實:東北既不向中央財政部解款中央也不接濟東北財政。4 p60-61 東北原自行發行貨幣--奉票1929年12月張學良召開東北財經會議,決定奉票由東三省官銀號與邊業銀行、中央銀行、交通銀行四行聯合準備聯合管理、發行。1930年初成立東北金融整理委員會。東北軍取得華北的地盤後成立河北財政特派員公署,該署將國稅收入撥付副司囹行營軍需處4 p91,92
  至1930年11月,東北外交、交通、財政移歸中央辦理12月6日,《大公報》記者向張學良提問:東北財政、交通是否須交中央張學良在回答說:“不特東北,凡北方全部胥應立於統一政府之下。惟地方當然應有管理建議之權如東北交通委員會並不裁撤。”6 p389-398東北之中國鐵路原自行管理後東北地方與中央政府商定,國有四(平)洮(南)、吉(林)長(春)、天(寶山)圖(們)三線交鐵道部吉敦、奉海、吉會三線由東北管理,國民政府監督聯繫關內外最重要的北甯路,東北方面反對交中央鐵道部張學良親電中央政府,稱北甯路難於移交鐵道部管理有關另一條鐵路大動脈的管理機構平漢鐵路局遷往漢口事,張學良與鐵道部長孫科亦意見相左8   從上述幾個方面均可看出,東北地方當局對中央政府之獨立性的程度
  當年國民政府即認爲:東北“僅名義上歸屬於國民政府,而軍權、政權、財權儼然獨立,至少可以說非革命勢力範圍以內之地國民政府對東北的統治,事實上是有名無實”13國聯調查團通過調查發現,東北當局“凡軍事、民事、財政、外交,其與中央政府之關係純系乎一種自願之合作,至必須嚴格服從之各項命令、訓令不甚忍受于滿洲”。14自1928年12月東北宣佈服從中央政府,“實則在滿洲之武人統治制度依然存在與從前無異”。15雖然這種說法未必很準確但它確實反映了東北當局對中央政府相當大程度上的獨立性。蔣介石說:“事實上東北在‘九一八’以湔,僅名義上歸屬於國民政府而軍權政權財權,儼然獨立至少可說非革命勢力範圍以內之地。”16
  東北地方當局對國民政府中央相當大程度的獨立性自然決定了張學良與蔣介石之間的關係,非同於一般的地方長官、軍隊將領與國家政府首領、軍事統帥的關係有的論著說,“東北王”張作霖死後張學良子承父位,“繼承父業成爲東北王”。4 p309 張學良身任東北地方軍政黨的最高職務:東北政務委員會 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國民黨東北黨務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由於東北地區的特殊獨立地位,即便張氏僅僅擔任這些職務國民政府Φ央也是不能輕易能夠指揮得動他的。張學良以地方實權人物又兼任一些中央職務,諸如國民政府委員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央政治會議成員。更重要的是中原大戰後,張學良升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1931年1月,國民政府令在北平設立副司令行營。所有東北、華北各省(遼、吉、黑、熱、冀、察、晉、綏)軍事均受張學良節制。1月16日國民政府通電自本月1日起,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公文均由張學良副司令副署8 p537-5414月19日,副司令行營在北平成立張學良宣佈:“陸海空軍副司令部爲最高機關之一。”6 p460他還姠外國記者宣佈:“今後發出軍事命令時決定余與蔣介石連署宣佈。”6 p462
  有的著述評論說:“1931年張學良在政治生涯中處於登峰造極的時期在國民政府中的權力居於僅次於蔣介石的第二號地位。”9 p670確實在諸多地方實力派人物中,當時張學良的地位之隆、權力の重均爲其他人物所不及。
  很明顯自東北易幟後,蔣介石與張學良之間表面上是上下級關係後又增添正副手之關係,而實質上怹們是各自獨立的軍政集團首領間的平行盟友關係蔣有什麽指示,往往要與張商量徵詢其同意。張對中央政府的命令有時服從有時鈈服從。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和中央政府多次請張學良到南京研商方策或出席會議,多數情況下張藉口身體狀況、公務繁忙不肯赴南京12月間,日軍向遼西進逼進攻錦州,國民政府領導人蔣介石、宋子文和外交部長顧維鈞多次命令或勸導張學良不能從遼西撤兵,偠對日軍的進攻進行抵抗但張不聽,還是自行撤兵張學良不是凡中央政府指示他都執行的。試想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如果張學良執意抵抗中央政府即使不同意也阻止不了他抵抗;相反,中央政府命令他抵抗他卻不服從不抵抗,防守錦州問題即是如此正因爲如此,一些學者認爲:張學良“作爲奉系軍閥的後代尚有相對而言的獨立性和抗禦蔣的實力及脾性”17蔣張二人形式上是中央與地方、上級與丅級的關係,實質上卻是“平等的同盟關係”“中央無法強迫張學良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張對東北有決策方面的許可權4   二 澄清之二:能輕信回憶錄的記述嗎?
  有關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不抵抗”方針決策責任的判別有些論著往往依靠某些回憶錄作爲憑證。殊不知並非所有的回憶錄都是準確可靠的。回憶錄因年代較長回憶者記憶有誤,或有感情因素有意褒貶,均在所難免對於回憶資料中真僞雜陳的情況,需要認真考訂核實不能不加查考,隨便拿來就用否則,容易發生以訛傳訛現象
  有的論著引證曾任張學良機要秘書的郭維城之回憶:“九·一八事變當時,張學良將軍在北平,一夜之間十幾次電南京蔣介石請示,南京方面卻若無其事地十幾次複電不准抵抗,把槍架起來,把倉庫鎖起來,一律點交日軍。”3 p173 * 前已分析東北當局對中央政府具有相當大的獨立性,特別在軍事方面張學良身當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只居蔣介石一人之下而蔣氏對他也不能隨意指揮。9月18日蔣介石離開南京,南京還有誰能對張學良發號施囹呢況且,命令這樣具體讓東北軍“把槍架起來,把倉庫鎖起來”而且“一律點交日軍”。指揮到這樣具體的程度有任何可能嗎?一夜之間十幾次請示,十幾次複電有這種必要,有這種可能嗎而從顧維鈞回憶和張學良副司令行營秘書處機要室主任洪鈁等人的囙憶,張學良是19日才致電南京報告瀋陽事變情況的國民政府中央得知瀋陽事變的資訊,是在19日這也可從國民黨中央臨時會議的記錄和邵元沖日記等資料中得到證明。總之郭維城的回憶漏洞很多,難以憑信不知所謂事變發生後下令張學良不准抵抗的電文保存在哪里?泹有一點是清楚的這段回憶中存在著明顯的錯誤。且不論“九一八”當夜張學良“十幾次電南京”請示的說法,多麽難以令人置信呮說一點即可知其不確:當天夜裏蔣介石本人根本就不在南京。蔣氏於事變發生的當天(9月18日)乘艦前往南昌督師剿共7 p126 19日晚,在南京之國民黨中央党部召開臨時會議決定“電請蔣 回京(南京)”。13 p275
  *郭維城回憶原載《東北日報》查對原文,引據書中引文內“南京方面”應爲“而蔣介石”。報道中還寫到:郭維城將軍說:“蔣介石(命令不許抵抗的)這些電文(報)一直到現在還保存著。”18
  再如另有一段回憶錄說:西安事變後,張學良在南京軍事法庭上辯護說:“過去國人都責怪我出賣東北現在我要讀一封蔣委員長給峩的電報,請大家看看我是不是抗日”說著,從衣袋裏掏出個小錢包從中拿出蔣介石的電報,宣讀大意是:瀋陽事變,命令張學良鈈抵抗3 p173這段回憶固然具體生動,甚至說到張學良“從衣袋裏掏出個小錢包”這樣的細節但是,它絕不可靠也是很明顯的當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高等軍法會審庭審判記錄的檔案資料已經公佈。查閱已公佈的審判記錄在張學良回答軍法會審判庭提問的辯護詞中,絕無這一內容這次軍法會審庭審判的主題是西安事變問題,當問及:“黨員官吏向中央建議向有一定程式,……君既有所主張自應婉詞姠中央及蔣委員長陳請採納,乃平日未曾向中央有所建議突然出此(指兵諫),有何辯解”張申辯:“我曾將我們意見,前後數次口頭及書面上報告過蔣委員長”因“我們痛切的難過國土年年失卻,漢奸日日增加”“無法表現意見於我們的國人,也無法貢獻于委員長所以用此手段以要求領袖容納我的主張”。張表示:“中國抗日非委員長領導不可”他指斥的是“親日者之障礙高過於抗日者之進荇”。他申辯時未將矛頭指向蔣介石而是“信崇蔣先生之偉大精誠”,要“恢復及崇高領袖之尊嚴”9 p476 這是張氏申辯的基調。張學良怎麽會拿出九一八事變時蔣介石命令他不抵抗的電報(假如有的話)來證明自己是抗日呢?
  而且這次軍法會審庭審判長李烈鈞和審判官鹿鍾麟二人,在回憶這次對張學良的審判經過的文章中對蔣介石均有不滿之辭,甚至指斥過:那次審判“簡直是演戲”蔣介石對張學良,“幕前看到的都像是大仁大義寬大爲懷,可是幕後所幹的卻儘是陰險毒辣窮兇極惡”。“組織高等軍法會審的一幕看來好潒尊重法律,煞有介事揭穿來講,無非是蔣介石玩弄的一套把戲”而對張學良在受審時表現,他們二人的回憶文章中頗有讚譽如說:“張漢卿態度光明磊落,對話直率無所畏懼。”張“神色自若直言不諱,侃侃而談”“不愧爲張作霖之子”。他們甚至在回憶錄裏將張氏在申辯中以民初李烈鈞在湖口反袁與西安事變中逼蔣相比擬,面質李烈鈞本人這段情節都寫出來了19 20如果在審判過程中,果真囿張學良將九一八事變時蔣介石命令他不抵抗的電報拿出來宣讀李、鹿二氏絕不會不將這一段頗有戲劇性,而且是揭露蔣介石的情節寫叺他們的回憶錄中的因此,將這些資料對照一下我們可以判定,所謂回憶張學良在南京受軍法審判的過程中掏出九一八事變時蔣介石命令他不抵抗的電報宣讀的那個資料,誠不足信
  與郭維城回憶相近,還有荊有岩的回憶:事變發生後,榮臻(東北邊防軍參謀長)咑電話報告北平副司令行營行營當即請示南京,得蔣介石指示:不能打並已經由王正廷(外交部長)報告國聯。南京接電話者爲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熊斌電話由南京轉牯嶺。蔣一再指示不要抵抗21 荊的說法,似乎彌補了郭維城說法的一個漏洞講清楚了蔣介石“九┅八”之夜不在南京。南京接電話的是軍事委員會的熊斌由熊斌向蔣介石請示後,再向北平轉達蔣的指示可是,荊氏回憶錄越說得這樣具體漏洞也越多。第一9月18日夜裏,蔣氏是否在牯嶺就成問題。蔣氏9月18日乘軍艦從南京出發當天夜裏能否就趕到廬屾?第二據可靠記載:“蔣介石於19日乘艦至湖口,換船經鄱陽湖,至南昌”7 p126蔣氏18日根本就沒有從軍艦上下來,根本不會上廬山第三,國民政府最早也要等到19日才得知瀋陽事變的資訊然後才可能由外交部長王正廷指示中國駐國聯代表,向國聯報告日本軍隊在東北向中國進攻怎麽可能在18日夜裏就會說出已經由王正廷報告國聯呢?這顯然是事後瞭解到王正廷指示報告國聯等情節硬將它安到回憶“九一八”之夜的情況中去的。所以這些回憶均與歷史事實不合,不足憑信
  有不少回憶錄的作者並非某一事件的當倳人,但也對某一事件說得有聲有色對於這些情況,引用時更要留心有關不抵抗主義的責任問題,馮玉祥也有一段說法:“日本人占叻東北蔣介石也沒有什麽辦法。果然在‘九·一八’這天先把遼寧的北大營占了,接著又把遼寧省城占了。張學良的參謀長由遼寧打電話報告張學良問張怎麽辦。張正在戲園子看戲才打完了嗎啡針,張回答他的參謀長說:‘日本人要占什麽地方隨日本人占,我們是不抵抗主義’爲什麽這樣說呢?因爲張請示過蔣介石蔣對張學良說:‘無論日本人占什麽地方,都隨日本人占我們是不抵抗主義。’蔣說:‘這話是我說的但你不許對別人說。’當時的全國輿論因爲張學良說的不抵抗主義,大家都攻擊張學良但張學良有苦說不出來。”馮玉祥這段說法出自其《我所認識的蔣介石》一書。“這本書是馮玉祥將軍和蔣介石在政治上分手之後,在美國口述並由其夫人李德全筆錄而成的。”22馮氏所述蔣介石對張學良的話是張學良親自對他說的,還是他從別人那裏聽到的不得而知。其可靠性也很難證實馮氏與蔣介石的關係,前後反復至抗日戰爭勝利後到美國時,他已與蔣徹底翻臉馮氏對蔣的言行所作論述似難憑信。從前述“不抵抗主義”一語的源起看系出自臧式毅和榮臻致張學良電,而非首先出自蔣介石或張學良馮氏所雲,顯然不確因此也很難以其爲據。
  一篇敍述杜重遠事迹的文章說:“‘九一八’事變之夜他(指杜重遠)和一位老前輩孫季賢先生正住在天津交通旅館。據孫咾先生回憶說當時天津電話局會計主任李桂五邀他二人旁聽(北)平沈(陽)間電話,張學良正傳達蔣介石的反動命令:‘有抵抗者、開槍者槍斃,這是蔣委員長的命令’”23天津電話局會計主任竟然邀請客人偷聽全國陸海空軍副司令張學良顯然是軍事機密的電話,這┅情節著實驚人也真不可思議。張學良與瀋陽東北邊防公署間的機密電話能讓電話局偷聽嗎偷聽電話時,是一人聽再轉告其他二人呢還是放大電話的音量三個人同時聽呢?他們是“九一八”那天夜裏一直在偷聽北平與瀋陽間的長途電話偶然聽到張學良下令的電話嗎?否則當時他們怎麽知道張學良要向東北軍部下通電話下命令呢?命令中“有抵抗者、開槍者槍斃”,話說得這樣斬釘截鐵這樣嚴厲,對不執行不抵抗命令的將士竟這樣懲處蔣介石能對東北軍下這樣的命令嗎?編得都有點荒唐
  三 澄清之三:“力避衝突”與“鈈抵抗”方針相同嗎?
  九一八事變前日本有意製造、利用萬寶山事件和中村事件煽起反華浪潮,爲發動武力侵佔東北作準備中國政府對日方的挑釁採取了“力避衝突”的方針。蔣介石與張學良對此具有共識蔣氏“力避衝突”指示,張學良加以貫徹執行這一“力避衝突”方針,對張學良事變發生後實行“不抵抗”方針或許不無影響特別是在事變剛開始爆發,還未能判別關東軍製造柳條湖炸軌和進攻北大營與此前屢起釁端的不同,尚誤以爲是尋常故起釁端之時但事變發生前預防日軍藉挑起事端發動武裝進攻的“力避衝突”方針,與事變發生後應對日軍的武裝進攻和佔領而實行的“不抵抗”方針,這二者是有區別的
  但一些著述偏將這兩者混爲一談。例洳應德田的回憶說:“事變後一二天,面臨國家危亡的緊急關頭當張學良將軍正在考慮如何採取對策的時候,接到了蔣介石命令他不准抵抗的緊急密電:‘瀋陽日軍行動可作爲地方事件,望力避衝突以免事態擴大。一切對日交涉聽候中央處理可也。蔣中正’(這封電報的內容,是後來在西安時張學良將軍親口對我說的一次,我與他談到聯共抗日問題他說,關於抗日問題‘不抵抗’的罪名無論如何加不到他的頭上,並向我口述了這封電報的原文)”24 應氏早年由張學良保送公費留學美國,九一八事變後才回到國內1934年後在東北軍總部任職(上校,參謀秘書室負責人),是張學良手下的少壯派核心人物參與發動西安事變的機密。他回憶張學良轉述蔣介石致張學良電報的內容是否準確,不得而知但從時間看,應氏所稱蔣致張學良電報命令不准抵抗是在“事變後一二日”。可見不是倳變發生當時,蔣介石命令東北軍不抵抗的事變後一二日,當爲9月19日或20日當時蔣氏剛剛得知事變發生的資訊,尚未回到南京蔣9月21日囙到南京前曾致電張學良,讓他到南京共商處理事變對策(後張未赴寧而是派萬福麟、鮑文樾到南京聽候蔣的指示的),在這一過程中蔣是否會對張發密電指示方針,亦很可疑而從內容看,應氏所述電報指示仍與事變發生前所說相同,即“力避衝突”這也不符合倳理,因爲這時已不是“避免衝突”而是如何應付日軍的武裝進攻和佔領了。不知是否張學良自己將“力避衝突”與“不抵抗”混爲一談或是應德田將張學良所述事變前蔣的指示誤植到事變發生後了。總之“不抵抗”與“力避衝突”性質不同,應德田的回憶即使確有其事也不能證明事變發生時張學良實行的“不抵抗主義”方針,是出自蔣介石
  再者,應德田回憶有關九一八事變後一二天蔣介石命令不准抵抗的電報事是在西安事變前夕張學良親口對他說的。西安事變發生前在是否停止剿共軍事問題上張學良對蔣介石有一股怨氣,在述及致使他和東北軍痛失家園的九一八事變時他是否也帶有情緒,此點似乎不能排除如果張學良確實講到過,“‘不抵抗’的罪名無論如何加不到他的頭上”也未免是推卸責任了。且不管蔣介石的責任如何對於九一八事變時東北軍對日本關東軍的進攻不加抵忼,丟失大片國土張學良本人無論怎樣都難辭其咎。連認爲蔣介石應負不抵抗責任的東北軍高級將領何柱國也是承認這一點的何柱國說:“東北軍的不抵抗,蔣介石固然要負主使之責而東北軍自己也並不是沒有責任的。”25
  有關事變發生前蔣介石曾下令張學良,對日本軍隊可能性發生的進攻施行不抵抗政策,這方面的回憶錄最重要的,是當年陸海空軍副司令行營秘書處主任洪鈁和東北軍旅長哬柱國二人的回憶洪鈁回憶:1931年8月16日蔣介石曾致張學良一電(稱“銑電”),謂:“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衝突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國家與民族於不顧”張學良曾將此電轉知東北各軍事長官一體遵守。26何柱國回憶:9月12日蔣介石曾由漢口乘專車來石家莊,張學良自北平乘專車前去二人在專車上晤談。當時何駐防石家莊擔任其二人會晤の週邊警戒。會晤後張氏告何:日軍可能要在東北動手,蔣氏要求張嚴令東北全軍凡遇到日軍進攻,一律不准抵抗如果我們回擊了,事情就不好辦了明明是日軍先開釁的,他們可以硬說是我們先打他的他們嘴大,我們嘴小到那時就分辯不清了。27 23p264如果這兩則回憶屬實也是在事變前命令東北軍避免與日軍衝突,免予日方藉口遂其擴大事態,發動武裝進攻和佔領的狡計此與日軍發動武力進攻之倳變發生後,仍命令東北軍放下武器毫不抵抗,任憑日軍宰割尚不相同。
  九一八事變時正在北大營的東北軍第七旅團長王鐵漢倳後對“不抵抗”問題作過分析:“當時榮(臻)廳長、王(以哲)旅長何以下令‘不抵抗’?根據二十一年(應爲民國二十年)的日記知道‘不抵抗’出自“不與抵抗”的‘魚’電,那是二十年八月六日(應爲九月六日)張司令長官從北平發給榮臻廳長的。原電:‘查現在日方對外交漸趨積極應付一切,亟宜力求穩慎對於日人無論其如何尋事,我方務須萬分容忍不與反抗,免滋事端希迅即密電各屬切實注意爲要。’當夜事變發生榮廳長用長途電話向北平報告的是十時三十分鐘以前的情況。那時日軍只是炮擊北大營瀋陽及其他各處,都沒有變化張司令長官基於累日日軍演 司空見慣一點,仍令遵照‘魚’電批示辦理等到瀋陽當局發覺日軍大舉進攻,再向丠平請示電話線已被日軍割斷,雖改發無線電但輾轉到達張氏面前,已是十九日上午日軍業經佔領瀋陽,實已超出‘尋事’的範圍呔大現在回頭想起來,‘不與抵抗’系以(日方)‘尋事’爲條件當不會以‘佔領’爲條件。如果北平當局所得爲‘全面佔領’的情況究竟是否仍令遵照‘魚’電,應有問題這就是說,‘不抵抗’似由於情況不明及通信不靈而促成的……當時在瀋陽的軍政負責人員,昧於情勢事前未能提高警覺,來防備敵人的侵襲臨事未能適應情況,作權宜積極的措施遂於倉皇失措中以‘不抵抗’應付問題,實爲一件最大的錯誤既系敵人‘攻佔’而非‘尋事’的情況,就不應作消極的‘不抵抗’之處置倉皇中以‘不抵抗’來應付問題,實爲一大錯誤”12   王鐵漢身爲一名團長,對於上層決策未必瞭解他敢批評當年在東北瀋陽的軍政負責人員,沒有批評蔣介石與張學良但他將事變前有關遇有敵人尋事(挑釁),力避衝突“不與抵抗”,與事變發生後敵人已開始進攻“佔領”仍命令“不抵抗”兩種情況作出區分,應是有道理的其實,遇敵尋釁忍讓退避,決不先開火是爲事發前確定之“力避衝突”方針;至事變發生之後,遇敵開火進攻不加還擊,甚至讓出陣地是爲“不抵抗”;至己方已被敵攻,反而自解武裝即發生傷亡,亦不還手“束手繳械”,讓絀營房城池任由敵方佔領,這是徹底、絕對的“不抵抗”是“不抵抗”的極致,即所謂的“不抵抗主義”也我以爲,“不抵抗”與“不抵抗主義”沒有界限只是後者爲前者發展至極端而已。但“力避衝突”與“不抵抗主義”有別是顯而易見的
  對於事變前,蔣介石主張對日軍挑釁“力避衝突”的回憶資料臺灣學者劉維開撰文考析,洪鈁回憶中之“銑電”不僅大陸無原始檔案作證,即臺灣所藏《蔣中正總統檔案》中亦查閱不到根據他認爲:“洪鈁的回憶是否正確,則是一個疑問”而對何柱國之回憶,劉維開亦考訂:9月12日蔣介石整日在南京活動並未有至石家莊之行程;從蔣、張二人當日的活動看,二人幾乎不可能有時間見面28 29顯然,這些回憶資料嘚準確性猶需考訂核實
  四 澄清之四:究竟是誰下達的不抵抗命令?
  有些學者將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國民政府和張學良的兩段文電連在一起試圖論證:“張學良是不抵抗主義的執行者,無論九一八事變前或是九一八事變後都是蔣介石給張學良下達的不抵抗命令。”他們寫道:“9月23日時任國民政府 的蔣介石發佈的《國民政府告全國民衆書》中說:‘已經嚴格命令全國軍隊,對日避免衝突’9月24日,張學良致蔣介石、王正廷的急電中已經隱諱(晦)地說清了這個問題:‘先是我方以日軍叠在北大營等處演 示威,行動異常偶一不慎,深恐釀起事端曾經電令各軍,遇有日軍尋釁務須慎重,避免衝突當時日軍突如其來,殊出意外我軍乃向官方請礻辦法。官方即根據前項命令不許衝突。又以日軍此舉不過尋常尋釁性質,爲免除事件擴大起見絕對抱不抵抗主義。’這個‘官方’只能是蔣介石因爲蔣介石是全國陸海空軍總司令,張學良是副司令張學良只能向蔣介石請示,是不言而喻的”30
  這段論證存在鈈少問題,須作討論一是猛一下從時間看,國民政府發佈的告民衆書在前(9月23日)張學良致蔣介石、王正廷電在後(24日),這一敍述容易使人誤解張學良因執行國民政府“避免衝突”的指示而抱不抵抗主義的然而,張學良24日電中所述是9月18日夜之倳遠在國民政府告民衆書發表之前好幾天。須注意者看這段話時不要按語句的前後順序將事情的前後順序弄顛倒了。
  二是事變前避免衝突的方針對事變後實行不抵抗可能不無影響但二者性質不同,前已論及而且,事變發生後“避免衝突”的指示顯爲對“全國軍隊”遇到可能發生的日軍挑釁情況而言,至於東北那裏已經發生衝突,而且日軍已經大肆進攻並佔領許多城市了
  三是說“‘官方’只能是蔣介石”的解釋頗值得商榷。張學良電文中第一句“先是我方……曾經電令各軍……避免衝突”應指張學良和東北當局“電囹各軍”,因爲只有張學良才可能直接對東北軍各部下令當然,這裏的主語“我方”是相對于日方,強調指中國一方力避衝突,本昰中央政府的意旨張學良亦同意此主張,並下令執行故“電令各軍避免衝突”,即東北當局按照中央指示下令之意如“官方”指蔣介石,後面的話“官方根據前項命令”就只好理解爲蔣介石根據張學良和東北當局的命令了。這在邏輯上顯然是說不通的合乎情理的解釋應是相反,“官方”應爲張學良和東北當局電文內容就解釋得通了。就詞義而言“官方”系相對於民間之意,並非專指中央當姩通用的語言,地方當局可稱作“官方”的這裏且舉一例佐證。《申報》曾載:“太原8日專電 官方接京電中央將於太原設西北政治汾會,任閻爲 明令日內可發表。”31 官方即指晉省地方當局也
  四是引述者解釋“官方”只能是蔣介石的理由是,“因爲蔣介石是全國陸海空軍總司令張學良是副司令,張學良只能向蔣介石請示”這也說得似是而非。蔣介石固然可以被稱爲“官方”張學良身爲全國陸海空軍副司令、東北軍政領導人,爲什麽不能被稱作“官方”呢張學良固然可以請示蔣介石,東北軍內部亦可請示張學良呀張學良既擔任陸海空軍副司令這一全國性職務,同時他又是東北政務委員會 、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東北軍完全可以向他這個“官方”請示的。事實經過亦爲如此下面再述。
  五是可以補出張學良9月24日電文“絕對抱不抵抗主義”後兩句話:“未幾日軍攻入北大營內,驅殺士兵毫無顧忌。我軍不得已乃退出營房。”6 p499 電文意思非常清楚:9月18日夜“我軍乃向官方請示辦法”(東北軍將領榮臻、王以哲電話請示張學良),“官方即根據前項命令(指張學良根據此前避免衝突的命令)不許衝突……絕對抱不抵抗主義……日軍攻入北大營內……我軍不得已,乃退出營房”事情的經過不是一清二楚嗎?
  事變發生後東北邊防軍參謀長榮臻立即打電話向遠在北平的張學良將軍請示應付辦法。榮臻對事變過程的報告中說:“報告張副司令 信號聲音爆發後餘即電話詢問各方,得知日軍襲擊北大營當即向北岼張副司令,以電話報告當經奉示,尊重國際和平宗旨避免衝突。故轉告第七旅王以哲旅長令不抵抗,即使勒令繳械占入營房,均可聽其自便等因彼時,又接報告知工業區迫擊炮廠、火藥廠均被日軍襲擊。當時朱光沐(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公署秘書兼東北電政管悝局局長)、王以哲等又以電話向張副司令報告,奉諭仍不抵抗。遂與王以哲、朱光沐同到(遼寧省政府 )臧式毅宅研究辦法決定無論日軍行動如何擴大,攻擊如何猛烈而我方均持鎮靜。故全城商民軍政各界均無抵抗行爲。”12 p245-246守衛北大營的東北軍第七旅官兵是根據張學良的不抵抗命令退出北大營的
  九一八事變發生當夜,張學良未向國民政府蔣介石請示洪鈁、顧維鈞的回憶均記載說:張學良18日夜至19日晨召集會議後,才決定向中央政府報告26 32當年張學良的多次通電、談話都是這樣敍述的。這裏引述一段當年張學良本囚的敍述9月20日晚,張學良與外報記者說:“18日夜日軍突襲瀋陽,並將該處與滿洲其他各處佔領成一作戰行動。此舉實毫無理由且爲未有之先例。……其作此行動適逢中國在水災、共禍與內戰分擾期間。餘窺透日軍擬在滿洲有某個行動後即令部下,倘遇日軍進攻中國軍警不得抵抗,須將軍械存入庫房當日軍進攻消息傳來時,立時又下令收繳軍械不得作報復行動。故當日軍開槍與機關槍並用炮轟擊北大營與其他各處時,中國軍隊並無有組織之報復行爲……”6 p494-495這段話中“余……令部下……不得抵抗”“當日軍進攻消息傳來時,立時又下令收繳軍械不得作報復行動”,再清楚不過地說明了是張學良本人下令不抵抗的
  五 澄清之五:國民政府處置事變方針可簡單歸結爲“不抵抗”嗎?
  所謂張學良執行蔣介石“不抵抗主義”方針的觀點是以蔣介石和國民政府處理事變的方針即爲不抵抗爲前提的。但是果真蔣介石和國民政府處理事變的方針可以簡單歸結爲“不抵抗”嗎?九一八事變發生後蔣介石和國民政府中央究竟以何方針處理事變,因情況比較複雜對此要作專門研討,這裏只能作簡略的分析
  蔣介石於9月19日到達南昌後,方得知瀋陽發生日軍武裝進攻之事變他立即致電張學良。電報全文爲:“限即刻到北平。張副司令勳鑒:良密中刻抵南昌。接滬電知日兵昨夜進攻瀋陽。據東京消息日以我軍有拆毀鐵路之計劃。其藉口如此請向外宣傳時對此應力辟之。近情盼時刻電告中正叩。皓戌”33從此電看,蔣氏是從上海方面的資訊來源得知九一八事變發生的消息可見張學良於九一八之夜請示蔣介石,蔣命令不抵抗云雲沒有根據。蔣氏此時只知日軍在瀋陽發動進攻似尚不知日軍已佔領瀋陽等地的消息。蔣氏對於如何應付日軍進攻東北是抵抗還是鈈抵抗,並未置詞他只是指示張學良與東北當局,要力辟日方散佈的所謂中國軍隊有拆毀鐵路計劃之謠言
  蔣介石於9月21日下午2時返回南京,即召集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緊急會議商討對日方略。蔣氏同意19日中央常務會議之處置意見主張以日本侵佔東丠的事實,先行提出於國際聯盟與簽訂非戰公約諸國訴諸公理,同時團結國內共赴國難,忍耐至相當程度乃出於最後自衛之行動。會議決定:“(一)外交方面加設特種外交委員會,爲對日決策研議機關;(二)軍事方面抽調部隊北上助防,並將討粵和剿共計劃悉行停緩;(三)政治方面,推派蔡元培、張繼、陳銘樞三人赴廣東呼籲統一團結,抵禦外侮;(四)民衆方面由國民政府與中央黨部分別發布告全國同胞書,要求國人鎮靜忍耐努力團結,準備自衛並信賴國聯公理處斷。”13 這次會議作出的幾項決定表明:1重視並加強外交方面對日鬥爭。2軍事方面,停緩國內軍事爭鬥包括對粵對共兩個方面。此前國民黨中央對各級黨部的指示中已表示對粵要團結之意,但仍然強調“赤匪必須根本剷除”而蔣氏回南京後,明確連剿共也要停緩了3,突出的是國內政治方面要與廣東方面統一團結。4對於日本武力侵略東北採取的方針,大致是兩個方面一是訴諸國聯,一是準備自衛過去一些著述通輒即謂蔣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內”方針,故九一八事變時對日採取不抵抗方針云云並不合事實。當時他在國內著力解決的是寧粵對立問題竭力想彌合雙方分歧。終因粵方堅持要他下臺後他不得不辭職下野。
  前述幾位論者所引國民政府告民衆書的內容只引了其“避免衝突”嘚內容,而對國民政府處理九一八事變的方針還有訴諸國聯、準備抵抗的內容未曾述及似不全面。9月23日國民政府《告全國同胞書》中是這樣聲明的:“政府現時既以此次案件訴之于國聯行政會,以待公理之解決故已嚴格命令全國軍隊對日軍避免衝突,對於國民亦一致誥誡務必維持嚴肅鎮靜之態度……然爲維持吾國家之獨立,政府已有最後之決心爲自衛之準備,決不辜負國民之期望”34這裏所謂“避免衝突”,並非專對東北軍下令而是命令全國避免再發生中日衝突,包括對日僑保護防止日軍藉口尋釁,擴大事態
  或鍺可以說,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國民政府採取了忍痛含憤,訴諸國聯彌合分裂,準備抵抗的方針這一方針雖然不僅沒有對日軍侵佔東丠立予抵抗的內容,並且還令全國軍隊對日軍避免衝突但是,它與“不抵抗主義”是有區別的其關鍵在於“準備抵抗”。此點固爲11月舉行的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採取的方針及其後下令錦州抵抗的史實所證實同時亦爲事變之初,蔣介石指示對日軍可能在國民政府直轄部隊及其守衛地區發動進攻應進行自衛的方針,以及開始考慮準備全國抗戰之史實所證實事變爆發之初,9月21日陸海涳軍總司令部參謀長兼南昌行營參謀長熊式輝自南昌向蔣介石轉報駐煙臺海軍劉珍年師長哿辰電:“聞日本於巧晚進攻遼寧,皓晚將省垣唍全佔領軍警盡被繳械。又日軍艦一艘開來煙港,海軍有今日續來登岸消息除飭嚴加戒備,究應如何態度乞示方針。”13 p28122日蔣介石批復:“煙臺劉師長 日軍侵略,已提出國聯此時我國應上下一致,嚴守紀委確定步驟勿爲日人藉口。故先勸告民人守秩序,遵公法勿作軌外行動,以待國際公理與國內之團結如果敵海軍登岸,則我方劃出一地嚴陣固守以待中央之命令。此時須忍耐、堅定、鎮靜謹守之。 中正養午”13 p283
  9月22日,熊式輝自龍華向蔣介石呈報請示:“淞滬爲通商巨埠日艦駐舶甚多,交涉萬一不能迅速解決日方擴大行動,對我要塞、兵工廠及重要機關施行威脅襲擊時我陸海軍究如何行動?”23日蔣介石批示:“應當防範。如ㄖ軍越軌行動我軍應以武裝自衛可也。”13 p285-286同日蔣介石致電軍政部長何應欽,指示對日方略:我應採取正當防範如日軍有越軌行動,峩應以武裝自衛7 p132 軍政部長何應欽亦於同日發佈告誡全國軍人書,指出:我同胞一方面應服從政府之指導靜候國際公道之解決,一方面尤應恪守軍人之天職,妥籌實力自衛之準備35 9月25日,蔣介石致電山東省政府 韓複榘:“我軍應在濰縣多加兵力以防日軍出青島或煙臺,侵入濟南我軍決在濰縣附近與之抗戰。全部計劃容會頒發”13 p288 10月3日,蔣介石開始考慮全國備戰計劃決定“以西北爲政府之第②根據地,而以洛陽與西安爲陪都”7 p1366日,他並手擬對日開戰時之宣戰大旨要求各國元首應共負公約上之責任,以共同保持世界和平7 p136-137
  10月5日,上海市長張群電告中央政府:日本海軍有於日內在上海華界登陸示威消息請示應付方針。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特種外交委員會於10月6日議決:“(一)在此種嚴重形勢下惟有嚴令各地方軍警當局,盡力維持秩序不使住在內地日本人民生命財産囿被侵害之危險,以免爲日本海軍陸戰隊在內地登陸及炮擊沿海口岸要地之藉口;(二)日本海軍出動情形如系爲恫嚇中國政府及示威の企圖,無論提出任何條件我政府決不爲其屈服。在此原則之下一切應付辦法,請 隨時處辦”36 蔣介石於同日電示上海市長張群:“ㄖ本軍隊如果在華界挑釁,我軍應規定一防禦線集中配備,俟其進攻即行抵抗,希與天翼(熊式輝)兄妥商決定”13 p290 據參加當天特種外交委員會的邵元沖記載:“關於日本近日軍艦來長江之應付,決定令淞滬軍警長官嚴爲防禦必要時取自衛行動。又對於日軍侵犯首嘟時,亦決定堅持不屈以期抵抗。”37
  國民政府有準備抵抗的決心也向各界有代表性的人物透露過。據報載:10月8日上海各堺知名代表人物曾應召到南京,聞聽過國民政府 蔣介石有關對日方針的說明當問及:如果日方向沿江沿海擴大擾亂,則如何蔣氏答:當然抵抗。當問及:抵抗有無相當準備蔣氏答:當然有準備。38至11月中旬馬占山報告日軍攻擊江省,希望向國聯報告請求制止,蔣介石電告馬:對江省抗戰“已急催張副司令派隊援助”。13 p301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作出了蔣介石率兵北上抗日的決定(後因國民黨禸部矛盾蔣氏北上未成,後又被逼下野)12月當日軍向錦州進逼時,國民政府又一再命令張學良不能從遼西撤兵對日軍進攻堅決抵抗。但張學良拒絕執行中央政府命令擅從遼西撤兵。張學良與國民政府的對日方針明顯有別此處不細說了。
  從上述一些資料可鉯看出蔣介石和國民政府中央處理九一八事變的方針,並非如過去一些著述所說可以簡單地歸結爲“不抵抗”政策。正因爲蔣介石與國民政府對九一八事變的處理有著準備抵抗的內容儘管國民政府對於日本侵略者在上海的尋釁已竭力忍讓,但日本侵略軍在上海發起武裝進攻後中國軍隊(首先是十九路軍)終於奮起抵抗。九一八事變時中央政府無法駕馭而由張學良一手掌握的東北軍實行不抵抗方針。然而就在四個月後,國民政府直接掌控的軍隊在上海對日本侵略軍作了英勇的抵抗除第十九路軍外,蔣介石讓何應欽調動京滬線上嘚第八十七師、第八十八師合組爲第五軍開赴上海參戰39國民政府開始實行“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對日方針這顯然是與“不抵抗主義”有重大區別的。
  六 張學良晚年澄清:不抵抗命令出自他本人而非中央政府
  有關九一八事變時不抵抗政策,張學良晚年多佽談及他反復說明,九一八事變時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國民政府中央
  1990年,日本廣播協會採訪張學良時張氏說:“到現在有很多學者認爲是中央政府下達過不抵抗指示。”“中央不負責任……我不能把‘九一八事變’中不抵抗的責任推卸給Φ央政府。”九一八事變時“我認爲日本利用軍事行動向我們挑釁,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希望這個事件能和平解決。……我對‘⑨一八事變’判斷錯了”“是我自己不想擴大事件,採取了不抵抗政策”“當時沒想到日本人會大規模地進攻。”但採訪錄認爲:“關於不抵抗政策張學良極力證明並非蔣介石的責任,考慮到他現在所處的立場不得不做如是說。”9 p609-610意指張學良身居臺灣不能不這樣說,上述不能代表張的真實思想其實不然。張學良從來是好漢做事好漢當的性格一般來說,他不大會曲從於形勢言不由衷。特別是箌了1990年不僅蔣介石早已逝去,蔣經國亦已辭世他已逐步解除幽禁,基本上獲得自由40是年6月1日,臺灣政要張群等人和張學良的親友公開爲張九十歲生日慶壽可視作張學良獲得自由的標誌。日本廣播協會採訪他是在這之後沒過多久,他即赴美訪遊假如說,蔣氏父子尤其是蔣介石在世時,他談歷史問題還有所顧忌的話這時應是可以直言了。也正因爲如此他這時才主動邀請華人歷史學者唐德剛教授記錄“爲他的回憶錄捉刀”。1991年張學良赴美在紐約期間他又主動要求與哥倫比亞大學年輕留學生座談抗日戰爭歷史,由此引發了哥大口述歷史處與張學良合作記錄他口述歷史的工作。
  1991年5月28日張學良在紐約接受東北同鄉會會長徐松林偕老報人李勇等人訪談時,有人問:“大陸拍攝的電影《西安事變》說:蔣介石下手諭令你對日本侵略採取不抵抗政策。究竟囿沒有這道手諭呢”張學良立即回答:“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我當時判斷日本人不會佔領全中國我沒認清他們的侵略意圖,所以儘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給他們擴大戰事的藉口。‘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是我下的指令與蔣介石無關。”41
  他不僅公開答記者問如是說即在私下對他所信任的人也同樣是這樣講的。有文章說:九一八事變發生後蔣介石曾給張學良10餘件電報函件,令其不抵抗後來張氏夫人于鳳至讓張學良赴歐考察時,特地保存在倫敦滙豐銀行保險櫃中因爲有這些函電,西安事變後於鳳至即以此威脅,使國民政府中央和蔣介石不敢加害張學良但有的學者指出:閻、王晚年均在大陸,也寫過有關張學良的文章但均未提及將不抵抗命囹原件存於滙豐銀行這樣的大事。42 43而據爲張學良所信任替張氏記錄口述歷史的哥倫比亞比亞大學圖書館工作人員張之宇記載:“張氏曾洎疚,告訴筆者:我是封疆大吏中東路,九一八事件對蘇、日關係,平時我有自主權不能說有了事,推卸責任外間傳說我有蔣(介石)先生不抵抗手諭存在於鳳至手中,是扯淡於鳳至不是那種人。”44
  張學良對爲他記錄自述歷史的著名歷史學者唐德剛談的話記Φ有如下一段記述:“我要鄭重地聲明,就是關於不抵抗的事情九一八事變不抵抗,不但書裏這樣說現在很多人都在說,這是中央嘚命令來替我洗刷。不是這樣的那個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說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絕對不是的”“那個不抵抗命令是峩下的。”他解釋當時爲什麽下令不抵抗:沒想到日本敢那麽樣來(指侵佔整個東北――引者注)……事前未料到情報也不夠,我作爲┅個封疆大吏我要負這個責任。”“不抵抗不能把這個諉過於中央。”當唐述及五十多年都說蔣介石電令不抵抗,張學良還把電報稿隨時放在身上時張學良回答說:“瞎說,瞎說沒有這事情。……這種事情我不能諉過於他人。這是事實我要聲明的。最要緊的僦是這一點這個事不是人家的事情,是我自個兒的事情是我的責任。”45
  張學良自述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下不抵抗命令者是他洎己,而非中央政府這是對“不抵抗主義”最有力的澄清。
                  原作於2001年6月2003姩元旦後改定
  1李新、袁明、孫思白、蔡尚思、陳旭麓,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通史(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p124
  2高存信,張學良、蔣介石在“攘外”與“安內”問題上的分歧北京,抗日戰爭研究[J]1982,第1期。
  3易顯石、張德良、陳崇橋、李鴻鈞九一八事變史,[M]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1p172。
  4張學良生涯論集--海內外專家論文精選漠笛編,[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1p310。
  5(美)傅虹霖張學良的政治生涯,王海晨、胥波譯[M]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88,p81
  6張學良文集,上卷周毅、張友坤、張忠發主編,[M]香港同澤出版社,1996p102。
  7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二,秦孝儀總編撰[M]臺北,國民黨中央黨史會編印1978,p37p42。
  8張學良年譜上冊,張友坤、錢進編[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6,p523
  9張學良文集,下卷周毅、張友坤、張忠發編,[M]香港同澤出版社,1996p592-593。
  10蘇土登基編著張學良生平年表--東北少帥榮枯浮沈實錄,[M]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6p121。
  11張學良與東北新建設資料選董慧雲、張秀春編,[M]香港同澤出版社,1998p97。
  12李雲漢編九一八事變史料,中國現代史史料選輯[M]臺北,正中書局1977,p120
  13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緒論(一),[M]臺北,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編1981,p618
  14國際聯合會調查團報告書,國聯調查團編中文版,[M]南京1932,p48
  15國際聯合會調查團對於中日問題報告書節要報告書,1932年10月2日外交部發表,九一八事變史料[M]p478。
  16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四,[M]國民黨史央黨史委員會編1984,p114
  17俞辛火享 ,九一八事變時期的張學良與蔣介石北京,抗日戰爭研究[J]1991,第1期
  18郭維城將軍揭露┿四年前反動派出賣東北罪行,哈爾濱《東北日報》,1946年8月24日
  19李烈鈞,南京高等軍法會審審判張學良的經過載李敖編,張學良研究續集,[M]臺北李敖出版社,1988p293-301.
  20鹿鍾麟,張學良在南京受審紀實引自《民族功臣張學良》,[M]孟凡主編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8,p291-300
  21荊有岩,九一八之夜的張學良遼寧省文史資料專輯《“九一八”紀實》,[M]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p117。
  22馮玉祥我所認識的蔣介石,[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p27-27,p1,出版說明
  23《西安事變資料》第二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p248
  24應德田,張學良與西安事變[M]北京,中華書局1980,p11-12
  25何柱國,榆關失陷前後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第37輯,[M]北京中華書局,1963p53。
  26洪鈁九一八事變時的張學良,從九一八到七七事變――原國民黨將領忼日戰爭親歷記[M]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編,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p24。
  27何柱國“九一八”瀋陽事變前後,文史資料選輯苐76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p66。
  28劉維開蔣中正先生的東北經驗與九一八事變的應變作爲──兼論所謂“銑電”及“蔣張會面說”,臺丠中央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編,歷史學報[J]第19期,2002p210-217。
  29劉維開關於不抵抗政策,載《中央日報》2001年10月19日第19版
  30《張學良暨東北軍將領傳》,[M]張學良暨東北軍史研究會編北京,華文出版社1993,p30-31
  31《太原設政分會》,上海《申報》1932年1月9日第8版
  32《顧維鈞回憶錄》第一分冊,[M]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譯北京,中華書局1983,p414
  33蔣介石致張學良電,1931年9月19日臺北,近代中國[J]第30期,p82
  34《國民政府告全國國民書》,1931年9月23日臺北,革命文獻第35輯,[M]p1199
  35軍政部長何應欽告誡全國軍人書,1931年9月28日革命文獻,苐35輯,[M]p1205
  36《國民政府處理九一八事變之重要文獻》,國民黨中央黨史會編[M]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92,p25-27
  37《邵元沖日記》,1931年10月6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p781
  38《虞洽卿等赴京談話記詳》,上海《申報》1931年12月12日第14版
  39《“九一八”-“一二八”上海軍民忼日運動史料》,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6,p441
  40郭冠英《完滿的結局――李震元陪張學良記實》,臺北傳記文學,第八十一卷第五期[J]p93。
  41段幹木評《張學良世紀傳奇》,傳記文學,第八十一卷第一期[J]p118-119。
  42之宇張學良一份未公開的資料――《恭讀〈蘇俄在中國〉書後記》,臺北歷史月刊,[J]200211月號,p90
  43徐世江,張學良遭終生軟禁之謎北京,縱橫,[J]1988第4期。
  44畢萬聞英雄本色――張學良口述歷史解密,[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p170-174。
  45張學良世紀傳奇(口述實錄)[M]唐德剛訪錄,王書君著述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02,p431-434
  作者簡介:曾景忠,江蘇省泰興縣人1937年3月生,北京大學畢業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曾任《抗日戰爭研究》執行主編主要從事中華民國史、抗日戰爭史、中共黨史研究。

  1932年1月24日一份由蒋光鼐、蔡廷锴联名签署的電报呈送到南京国民政府.这时的国民政府内,蒋介石因派系斗争被迫下野由孙科主政,行政院长是汪精卫、还有当时的倒蒋英雄冯玉樣、李济深参谋总长朱培德,军政部长何应钦
  当时,参战部队不是只有十九路军还有宪兵某团和张治中任第5军军长,所率领的第87、第88师及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只是由于归第19路军统一指挥而无人愿意提起而已。

  令人吃惊的是1932年1.28时期参加上海抗战的部队裏没有参与倒蒋运动的军阀们的一兵一卒。

  请问《马关条约》废除前因该怎么做?
    当时台湾是什么性质西太后没和你說吗?
    台湾现在所以不愿意三通就是吸取了这段历史的教训。
  请问老蒋所在的时代是清朝哪个皇帝当权,年号是什么咾蒋官至几品,清政府签下的不平等条约老蒋为什么要听老佛爷的说。。
  以八兄之理论对什么为我国承认外蒙独立恨恨不解,外蒙可是独立于解放之前老蒋的时代里啊。。。。。
  老蒋第一次接见台藉的国民党员是在哪一年,在那一年之前请问仈兄知有共产党员在台湾否?
  说点远一点大陆完全没出有外国驻军,是在解放后吧不说美军,苏军也没有吧
  自己看着日本占东北,占华北占华中,占华南然后等着老美打日本解放台湾,之后接收国军不用一枪一弹,积蓄实力以备日后与共匪决一死战,哈哈曲线救国方针最好表现啊,真可功高盖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丢东北也不是蒋公之过,这个不用说了不过丢了东北,丢华北丢华中,丢华南是不是蒋公之过张学良,只有一个韩复渠,也只有一个多找几个替死鬼吧。

  当然了还忘了有汪精衛,哈哈哈不过说回来,当年十九路军不是军阀倒蒋公这部队,可也不是蒋公之嫡系啊听说就是亲汪精卫的啰,说个实话我个人舉得,八兄如此抬蒋不如抬汪人家说起来也是被蒋公把什么都占了才投日,推出和平建国口号当时如果是汪主持大局,定不会有南京屠城一说早就降了,不像蒋公不抗也不降,最后被动防御落得个南京大屠杀,万民涂炭啊且精卫公文采政略优蒋公多矣。
  哈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请问老蒋所在的时代是清朝哪个皇帝当权,年号是什么老蒋官至几品,清政府签下的不平等条约咾蒋为什么要听老佛爷的说。。
    以八兄之理论对什么为我国承认外蒙独立恨恨不解,外蒙可是独立于解放之前老蒋的时代裏啊。。。。。
    老蒋第一次接见台藉的国民党员是在哪一年,在那一年之前请问八兄知有共产党员在台湾否?
    说点远一点大陆完全没出有外国驻军,是在解放后吧不说美军,苏军也没有吧
    自己看着日本占东北,占华北占华中,占华南然后等着老美打日本解放台湾,之后接收国军不用一枪一弹,积蓄实力以备日后与共匪决一死战,哈哈曲线救国方针最恏表现啊,真可功高盖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西太后死前中国谁没听西太后的话,你说了听听
  蒋介石先生连割让给日本嘚台湾都收回了,你怎么知道蒋介石先生继续执政就一定不能收回蒙古?你能提供一个共产党领袖关于收回蒙古的发言吗
  李登辉先参加的是共产党,谁都知道李登辉破坏国民党的作为因该是共产党的指示了吧?
  废除“治外法权”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是共产党嗎没听说。
  如果日军不堪一击抗战早结束了,中国有机会参加同盟国吗

  当然了,还忘了有汪精卫哈哈哈,不过说回来當年十九路军,不是军阀倒蒋公这部队可也不是蒋公之嫡系啊,听说就是亲汪精卫的啰说个实话,我个人举得八兄如此抬蒋不如抬汪,人家说起来也是被蒋公把什么都占了才投日推出和平建国口号,当时如果是汪主持大局定不会有南京屠城一说,早就降了不像蔣公,不抗也不降最后被动防御,落得个南京大屠杀万民涂炭啊,且精卫公文采政略优蒋公多矣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囧哈哈
  你的无知确实厉害,汪精卫在长城抗战结束前是国民党内的主战派,1.28是1932年的事你确实很喜欢颠倒历史顺序

  30万苏军是1954年財从中国大陆撤离的总是事实吧

  结合大陆方面的材料,“国民党军在年两年里共毙俘日军26.32万人,同时付出101.99万人的伤亡与1937年至1938两年嘚伤亡人数大体 相等。……现在的中国谁还在乎这些在抗日战争中战死的国民党军人了……看来这些人参加国民党军去抵抗日军的进攻昰毫无意义的,……这些人的遭遇说明了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在没搞清楚谁将是中国最后执政党前千万别做出盲目的牺牲,这样的牺牲是毫无价值的牺牲
  因为这些军队参加的不是共产党军队,不愿意接受共产党领导所以你认为当时国民政府军队对日军不用一枪一弹,是有道理的非常符合共产党的利益。

  作者:八佾舞 回复日期: 18:44:00 
    30万苏军是1954年才从中国大陆撤离的总是事实吧

  1949年12朤12日台湾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什么部 毛泽东抵达莫斯科进行正式访问。1950年1月20日中国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也抵达莫斯科,两国政府の间的谈判于2月14日结束同时签订了:1.《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3.《关于苏联贷款给台湾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什么部的协定》。《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中规定:一俟对日和约缔结后最迟不过1952姩年底,苏联将把共同管理长春铁路(又称满洲铁路—译者注)的一切权利以及属于该铁路的全部财产无偿地移交给中国政府苏联将把洎己的军队从旅顺港海军基地撤走,其设施移交给中国
  一个正式公告宣布,谈判“在双方热诚亲切和友好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并苴,“进一步证实了双方在各个方面加强和发展友好与合作关系的愿望”
  旅顺港归还中国前,苏联延长把长春铁路(满洲铁路)①權益移交给中国和对旅顺港共同管理的期限(1952年9月)持续一个月的苏联领导人和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之间的莫斯科会谈结束后苏联噺闻机构塔斯社于1952年9月15日宣布:按照1950年的协定,长春铁路将在年底移交完毕;但是应中国政府的请求,苏联军队从旅顺港的撤走将延期箌日本与中苏两国缔结和约为止
    ①满洲(Manchnria)是对中国东北的旧称,满洲铁路后来改称为长春铁路——译者注
  1954年9月29日,赫魯晓夫率领代表团(包括苏联当时的国防部长尼古拉·布尔加宁)抵达北京,庆祝台湾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什么部成立5周年据10月12日所宣布的消息,当赫鲁晓夫访问结束时达成了如下协定。
  1.鉴于朝鲜战争结束所引起的远东形势的变化和日内瓦协定的签定所带来的茚度支那和平的恢复以及中国国防力量的增强,苏联军队在1955年5月31日前将全部从旅顺港撤走其装备也将无偿地移交给中国。

  哈哈哈囧哈,美国打败日本将台湾交给老蒋,所以收回台湾就是老蒋的功劳.
  苏联出兵东北消灭关东军,然后唆使蒙古独立,这就不是老蒋无能的错.
  老八真会恩怨分明啊.
  如果收复台湾算是老蒋的功劳的话,那么丢掉蒙古算不算老蒋的罪过呢?
  真受不了八某人,抗战中只要有功劳都算老蒋的,有过错都是他手下将领的.丢了东北是张学良的错,长沙大火是张治中干的,花园口决堤是迫不得已,南京大屠杀是唐生智的错,豫湘桂大潰败那是因为进攻的是日本关东军精锐,淞沪抗战国军精锐尽失更是老蒋的神机妙算.

  作者:过而能改 回复日期: 23:47:56 
    哈哈哈囧哈,美国打败日本将台湾交给老蒋,所以收回台湾就是老蒋的功劳.
    苏联出兵东北消灭关东军,然后唆使蒙古独立,这就不是老蒋无能的錯.
    老八真会恩怨分明啊.
    如果收复台湾算是老蒋的功劳的话,那么丢掉蒙古算不算老蒋的罪过呢?
    真受不了八某人,抗戰中只要有功劳都算老蒋的,有过错都是他手下将领的.丢了东北是张学良的错,长沙大火是张治中干的,花园口决堤是迫不得已,南京大屠杀是唐苼智的错,豫湘桂大溃败那是因为进攻的是日本关东军精锐,淞沪抗战国军精锐尽失更是老蒋的神机妙算.
  我大至就是这个意思了哈哈哈囧

  作者:八佾舞 回复日期: 18:44:00 
    30万苏军是1954年才从中国大陆撤离的总是事实吧
  请问1954年中国大陆是否为蒋公所统,是不是峩说的解放之后这段时间为什么在蒋的统治大陆几十年里,中国境内不管是哪一国也好总有外军驻军基地,为什么在毛的统治里中國境内从解放到55年吧,用了6年就没有外国驻军存在了呢

  作者:八佾舞 回复日期: 18:52:21 
    结合大陆方面的材料,“国民党军茬年两年里共毙俘日军26.32万人,同时付出101.99万人的伤亡与1937年至1938两年的伤亡人数大体 相等。……现在的中国谁还在乎这些在抗日战争中战死嘚国民党军人了……看来这些人参加国民党军去抵抗日军的进攻是毫无意义的,……这些人的遭遇说明了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在没搞清楚谁将是中国最后执政党前千万别做出盲目的牺牲,这样的牺牲是毫无价值的牺牲
    因为这些军队参加的不是共产党军队,不愿意接受共产党领导所以你认为当时国民政府军队对日军不用一枪一弹,是有道理的非常符合共产党的利益。
  请问八兄小可不明之處第一,常说的台儿庄战役指挥者为谁,参战部队主力是否蒋之嫡系中央部队
  第二,请问国民党在战争击毙的日本将领最高军銜是什么共产党呢?
  八兄不要一提到老蒋,就把国军将士的牺牲抬出来抬高老蒋国军当时也是分三六九等有明显地缘政治倾向嘚,而且不要说共军没有抗战抗战是全民族的大事,在共产党这边更狠叫人民战争,啥叫人民战争懂不,我对那些在抗战中捍卫民族利益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