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三十多岁没有工作没有父母嫌弃女朋友没工作父母已经七十多岁了还没有孙子我活到这个年纪没有什么工作的技术一直在

我今年24岁,男,来自农村,去年大学毕业,我现在有个女朋友,但是我妈看到邻近的人比我还小的都结婚生孩子了(他们没有读大学),她也50多岁了,急着要我生个孩子,说什么都不用我管... 我今年24岁,男,来自农村,去年大学毕业,我现在有个女朋友,但是我妈看到邻近的人比我还小的都结婚生孩子了(他们没有读大学),她也50多岁了,急着要我生个孩子,说什么都不用我管,婚都可以不必先结,生个孩子让她有面子些,可我现在才出来,一点都不想结婚,更不想这么早急着结婚,而且和我现在的女朋友都无法确定以后能不能在一起,我现在就想把工作做好,婚姻的事情想再等1,2年再说,我和她沟通了很多次,她就是想不开,无论怎么沟通都无效,经常打电话过来催,有时候还哭着这样说,唉,真的好难,我该怎么办?难道真的该为了他们而这么早就去结婚生子...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24很有点早.但你妈妈可能她想要有个小孩整天跟她玩着.如果你现在才开始工作就有小孩压力会很大.生小孩容易.但样小孩就难了.况且你们两太年轻.妈妈有点不讲道理.你跟你妈妈讲.[你说.妈.你觉得我有这个能力养小孩嘛?你要我生小孩是简单拉.之后谁来带?而且你应该知道婚姻不能潦草.这是您儿子一辈子的婚姻幸福.我想要再给您享多几年清福.孙子一定会有.但不是现在.现在孩子压力也大.男人事业重要.如果您儿子我没有事业哪个女人会愿意和孩子结婚?而且我更不希望老婆跟着我受苦.对不对!]如果这样都行不通.她说要抱孙子.你就说.好.但你别真来就行了.她也又能奈你如何!你就说你已经在尽力了.但就是还没怀到阿.你也不是专家阿.对不对!加油哦.婚姻的事不要仓摧.

先给母亲好好沟通一下,看能不能晚点再要孩子,如果真的沟通不了,你就满足母亲的愿望吧,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母到五十多岁时总想有人在身边陪着的,而儿女不能时刻陪伴身边,肯定想要孙子来相伴!可以理解!但如果结婚生子会让你那么痛苦,那么我想,还是要做做父母的思想工作,但也不要让他们等太久,知道吗?

问问你女朋友什么意思.你要体谅传统的母亲.也要照顾好现在的女朋友.呵呵

找个折中的方法.如果女朋友愿意.就生一个咯.不愿意的话就跟妈妈说没时间生.生了也养不活

现在有个女朋友就巩固一下关系,出来工作接触的对象就比较少了,不如把你们的感情向前推一步促成了庄婚事,女友不在意的话未婚先孕也是可以的,等事业有成这种说法好像不是什么时候都正确的。

呵呵,这就得看你的了!一方面做父母的工作,一方面做老婆的工作啦。告诉老娘,就说这会生了孩子养活不了,然后再告诉老婆,这会生了孩子身材会恢复的特别好!

}

"提示点击上方"美国中文网"↑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昨天(周一),一桩两年多前发生在南加州的家庭凶杀案终于有了结果:45岁的华裔被告汪勋厉(Caminero Wang)的两项一级谋杀罪名成立,预计将于11月8日量刑,他可能面临终身监禁不得保释的刑罚。有消息称,汪勋厉已经决定上诉。

2016年4月13日晚上8点30分左右,洛杉矶警方接到报案,称东奥胡街(East Oahu Street)1300街区响起多声枪响,而且有小孩的尖叫声。警方赶到事发现场,发现两名中国公民——60岁的刁爱平(Aiping Diao, 音译)和张舒(Shu Zhang,音译)已经死亡,在洗手间还看到了三名分别为3岁、6岁和8岁的孩子,并未受伤。

警员在现场与嫌犯、时年43岁的华裔男子汪勋厉对峙,嫌犯没有任何反抗缴械投降。而死者是汪勋厉的岳父岳母,他们从中国来美探亲看望女儿一家。

根据媒体报道汪勋厉此前曾涉嫌家暴事件,在其家中搜出了12把手枪、10把来福枪及一把短枪。案发两年后,2018年09月29日上午,嫌犯在波莫纳高等法院(Pomona Superior Court)过堂,就在一周多前,汪勋厉的太太,也就是本案两名死者的女儿出庭作证。在接受检辩双方循环质询的数个小时内,汪太太全程没有直视过丈夫汪勋厉。而她讲述的10年婚姻也让在场的人唏嘘。

在邻居口中,汪勋厉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加上身材魁梧,平时上夜班,白天几乎很少看到他。他们搬到这个社区不到一年时间,偶尔看到他也是低头不愿与人沟通。两位老人在他们搬到这个社区后不久也从中国到美探亲,但是和很多探亲老人一样,他们不会英文,每天早上社区散步时,都是与邻居招手打招呼。当天案发晚上,有邻居回家曾看见遇害的老人带着一个孙子站在屋外停车场,脸色很不好,不过因为语言不通,邻居也没有过多过问,谁想不到一个小时就酿成悲剧。

汪的太太在法庭上回忆称十年婚姻对于她来说是不幸的,2007年她以婚姻绿卡来到美国,并在2011年取得了护士执照。但是因为这些年陆续三个孩子出生,她并没有出去找工作。2012年丈夫失业后,性格开始发生变化,经常会因为一些琐碎小事与妻子产生激烈得争吵。

2013年,当时汪勋厉夫妇和孩子们以及汪勋厉的父母共同居住。3月8日,夫妻再次因为家务争吵,在丈夫辱骂了自己的父母后,汪太太也回骂了一句,结果竟然遭到丈夫重击,她最后报警。

关于家暴问题也得到了邻居侧面的证实。据悉汪的太太平时与邻居讲话也是当先生不在身边时才讲,只要汪姓嫌犯在身边,她便低头不语。可以看出她很惧怕嫌犯。

据嫌犯的同学说正是这次家暴,几乎毁了嫌犯的工作。2015年这次家暴后嫌犯被捕。因为此前他一直在大军火公司Northrop Grumman工作,该公司十分重视员工背景调查,在家暴后嫌犯一直忙于找律师不知如何跟公司解释,最后不久他不得不换了一家小公司并降级。有报道称为此他的年薪从原先的10万元降到了只有4万。在这家小公司工作了没多久,嫌犯再次失业。自那以后,汪得太太说那个暴力的丈夫似乎又回来了。

过去两年间,华人圈里谈论起这起案件,很多人将汪勋厉的婚姻称为“搬运婚姻”。汪勋厉与千千万万移民来美的移民一样,父母曾是国内的高级知识分子,来到美国因为语言问题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体力工作。

好在沉默寡言的汪勋厉顺利上了大学,还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因为性格问题,汪一直没有女友。急坏了的父母于是趁着回国时间在老家成都物色了一位姑娘,这位姑娘也是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教师,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被害人之一。

不过正如这场婚姻一开始的一样,汪勋厉与国内妻子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没有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甚至很多朋友眼中都认为这场婚姻是一场有目的的交换婚姻,女方为了美国绿卡嫁到美国,俩人并没有感情基础。事实上,两个人虽然有三个孩子,但是确实在婚姻中多次亮起红灯。据悉俩人婚后就卖掉了老房子,随后在几个华人聚集区租房住,卖的房子还完贷款后,还有十万现金,其中一段时间汪勋厉的老婆曾带着孩子回了中国成都,也带走了这部分钱。但两人并未离异,友人透露那段时间,汪还要付给妻子和孩子每月2000美元的赡养费。

后来俩人有意复合,但是妻子回美后具体的细节就没有人知道了。

除了家暴的案底,汪勋厉也曾被控非法持有枪支。在家暴那天晚上,警方曾在其家中搜出23支枪,其中包括一些全自动攻击性武器。根据加州的法律,私人收藏攻击性武器是违法的。

但汪的这些武器有一些是他毕业后在墨西哥州工作是拥有的,墨西哥州在枪支管理上相对宽松。那时他曾在新墨西哥州的国家无线电天文台工作,在当地工作的两年时间内他变化很大。他业余时间开始健身、参与狩猎,此后便开始收藏枪支,与枪结下不解之缘。

就在惨案发生的当天,警方再次从其家中发现了两把枪。

近年来,这样的新移民家庭惨案不止一次发生。

2014年,加州亚凯迪亚市Arcadia街900号联排别墅区,来自中国天津68岁公公朱力(Li Zhu,译音)在自家捅死41岁华裔儿媳李晓琳,案发当时被害人的婆婆和两岁儿子也在家中,目睹惨剧。案发后邻居曾说老人来美国是为了奔着唯一的儿子来的,但自己却并不是很喜欢美国生活。他几度抱怨想回中国,但苦于国内陆的房子被儿子儿媳卖掉一直不能成行,甚至家人后来因琐事“反目”。就在朱力被捕后,又传出他最终在洛县双塔监狱(Twin Towers Correctional Facility)牢房内自杀。我们可以想到朱力应该是带着悔恨和绝望最终选择了这条路,可是又是什么造成他举起刀多次捅向儿媳?

2016年3日底,蒙特利公园市的一名华裔六旬老翁狂砍56岁妻子。 63岁嫌犯黄金兴(Kam Hing Wong,译音)似因儿子对再婚妻子不认可,发生矛盾,用刀狂砍刚来美国不久的再婚妻25刀,还好后者及时获得救助而幸存。黄金兴日前被判处终身监禁,15年内不得假释的重刑。

2017年,南加州Stevens街1300号街区一名49岁男子在枪杀了岳母后饮弹自杀。

说回汪勋厉的案子。这起事件是一起极端个例下的悲剧,但汪勋厉个人职业生涯的挫折、或与妻子及岳父母因了解不深及观念不合产生矛盾等等,这些却可能是很多华裔移民遇到的情况。尽管汪勋厉并没有精神问题鉴定,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起长期精神压力下失控酿成的惨剧。

一些人认为,华裔因为心理问题导致不幸后果的案例,就像纽约布鲁克林五口灭门案一样,多数发生在教育和收入水平不高的移民群体中。但实际上,如汪勋厉这样大学毕业、从事高技术工作、出自中产或至少不是低收入家庭(汪勋厉的朋友对其家庭经济状况的印象为中产)的人群中发生悲剧,并不是只有汪勋厉一例,施暴者也可能是矛盾各方中的任何一方。

纽约月子中心月嫂挥刀砍伤5人,其中包括3名未满月的婴儿。

以前我们也讨论过,无论是在美居住几十年的老移民、刚移民十年以下的新移民、或是随子女毕业工作定居的老人,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程度的精神或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源自工作压力、语言障碍、身份变化、与子女或其他家人有差异隔阂或沟通不够等多种原因。事实上,美国的整个亚裔社区——包括在美国出生长大的亚裔——都存在较多的抑郁症人群和较高的自杀率。这一方面是因为亚裔的传统心态和观念,让许多人不愿及时接受疏导或治疗,更可能由于语言问题根本找不到地方寻求帮助;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社会资源对亚裔及移民群体心理健康的投入不够,很多人无法得到帮助信息和途径。

今年6月,一位任职于高通(Qualcomm)的华裔工程师David Wu由于面临裁员压力,在高通总部跳楼自杀。除了人伦惨案,自杀也是华裔移民在心理压力下可能酿成的悲剧。(图为他跳楼身亡的加州圣地亚哥高通AY办公楼)

汪勋厉曾对妻子有家暴记录一事也很值得注意,而家暴事件当时似乎并没有得到妥善处理,这也和许多最终发生惨剧的家庭有着相似之处。

2017年圣诞期间南加州发生双尸命案,49岁华男Albert Ong砍杀25岁的菲裔妻子后自杀,调查发现这对夫妻有家庭暴力史,案发前一天警方还曾上门。(图为被杀的妻子Blessel Ong)

当然,汪勋厉并没有长期家暴前科记录在案,家暴最终导致死亡事件的案例也可能只是少数。但在华裔群体中,家暴的确是一个长期存在却被刻意忽视的现象。在采访纽约市非营利女性权益组织Womankind的执行总监Larry Lee时,他曾表示,他们接触的很多受害人最初都是去寻求住房、补助金等帮助,询问过程中才知道,原来她们遭受了性暴力。华裔在遭受暴力后不愿声张的原因也有很多,例如“家丑不外扬”的观念,而对新移民来说,可能还有身份等因素。

不论是新移民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华裔家庭对于家庭纠纷/家庭暴力的隐忍态度,都反映出美国社会还缺乏一套系统的社会机制来帮助新移民家庭解决心理问题。华裔移民遇事不应该能忍就忍,要及时纾缓情绪和压力。汪的太太在法庭上说,父母其实在美国一直过得不开心,但是为了不影响夫妻关系,很少向她抱怨。为了减少与女婿的接触,他们还将机票改了行程,只是没想到就在离开美国前48小时,还是发生了悲剧。

(转载请注明美国中文网)

长按指纹扫描关注“ 美国中文网”
}

不久前,一条《10 岁女孩每天放学自己买菜做饭等爸妈回家!》的新闻刷屏。

建议 wifi 环境下观看

买菜、做饭,女孩全都一个人搞定:

女孩妈妈的朋友圈也被赞爆:

评论里,家长们各种羡慕嫉妒:

当很多孩子还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时,这个女孩却能体恤父母下班晚工作辛苦(她父母都是医生),一个人去买菜做饭,的确值得赞叹。

相比之下,不少孩子甚至成人都不能自立。更可悲的是,一些人对父母,一边依赖一边嫌弃。

陈阿姨今年 47 岁,她女儿前段日子刚生了宝宝,陈阿姨看见女儿连给宝宝换尿布都不会,主动说帮女儿带孩子。可她没想到,她每天挖空心思买菜做月子餐,照顾着女儿和外孙女的吃喝拉撒,还被女儿嫌弃。

有一天她太累了,洗衣服的时候就把小孙女的外套也一起放入了洗衣机,被女儿看到后,马上就被吼。

女儿:“妈,你怎么回事呀!网上说婴儿的衣服是需要手洗的,你不懂吗?”

陈阿姨:“这是外套,没有直接接触皮肤应该问题不大吧!”

女儿:“那也不能和大人的衣服一起洗呀!你真是一点都不细心,这么简单的常识都不懂!”

陈阿姨:“你不要发火,你妈我也知道累呀!”

女儿:“就你矫情,别人的父母也伺候儿女,也没听到别人抱怨!”

像陈阿姨女儿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有人明明靠父母拿出毕生积蓄才买了房,却嫌弃爸妈给的钱太少,只能买两室;有人明明靠父母帮忙带孩子才得以轻松应对工作和生活,却嫌弃爸妈思想落后,不会带孩子。

稍微观察一下这些人,就可以归纳出他们边依赖边嫌弃父母的普遍行径:

从小,买玩具,找父母;穿衣服,找父母;吃好的,找父母;零花钱,找父母!

长大,买房子,找父母;买车子,找父母;看孙子,找父母;干家务,找父母!

生活在一起时候,嫌弃父母没有当官,嫌弃父母没有存款。

有了自己的家庭,嫌弃父母家务不干净,嫌弃父母胡乱带孙子。

每个父母都是伟大的,他们可以为了孩子付出一切,这同时也是他们的悲哀,因为很多子女对他们的付出总是心安理得的接受。

与孩子边依赖边嫌弃父母相对应的是,很多父母对孩子,一边付出一边抱怨。

一位网友讲述了她父母和弟弟的故事:

我的父母在老家开超市,在我弟弟成家后,他们给弟弟在苏州买房买车。我父母的意思是,没帮弟弟带孩子,钱就给足一点。结果我弟弟只要房贷还不起、生活费不够,就向我父母要,我父母则每次都满足他。

每次我都劝我父母不要什么都满足弟弟,如此下去我弟不会成长,永远都担不起一个父亲、老公和儿子的责任。但是我父母根本不听我的,还说我弟在大城市打拼,压力大,不容易。

我弟媳也很过分,不允许我批评我弟,我和妹妹给弟弟孩子买的衣服,连句谢谢都没有。

没过多久我弟赌博输了 100 万,我爸气疯了,但最后还是一边骂一边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拿出来,还借了 20 万帮弟弟。现在我父母都 60 岁了,还在外面打工。

很多父母都像这位网友的父母一样,总是觉得孩子不容易,能帮则帮。但当孩子不感激,不上进时又抱怨。

孩子小时候,父母伺候吃喝拉撒,却抱怨孩子不听话,学习不好;

孩子长大后,父母买房子看孙子,却抱怨孩子不懂事,没有出息。

但抱怨并没有用。父母一次又一次满足孩子的索取,只会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

于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仿佛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孩子对父母,边依赖边嫌弃;父母对孩子,边付出边抱怨。

孩子的依赖,成了理所当然;父母的付出,成了理所应当。

有什么办法可以遏制“孩子对父母,边依赖边嫌弃;父母对孩子,边付出边抱怨”的现象?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 70 分的懒妈妈”,减少付出,适当放手。

有两个妈妈,家里都有一个孩子,都在读高中。其中一个孩子,每次放假都拿旅行箱带一箱衣服回家,连袜子都不洗,在家也不会帮忙做点家务。另外一个孩子,衣服都是自己洗,还会自己做饭。

仔细一问才知道,第一个妈妈什么事都替儿子做,就希望孩子成绩好。结果孩子什么事都不会做,最近和老师闹矛盾被请家长后,还和爸爸打架,抱怨妈妈唠叨。

第二个妈妈则事事都偷懒。孩子最近冬天的外套不会洗,拿回来给她妈妈洗,结果她妈妈竟然忘了,然后这个孩子就默默的自己把衣服洗了。

有一次这个孩子回家,刚好遇到全家都在亲戚家喝喜酒,电话里他妈妈告知他厨房里有面条,自己煮。然后被邻桌的朋友听到了,说了句:“你这怎么当妈的,孩子好不容易放假回家,饭都不给做。”可她哪里知道,这个孩子就是这么被训练得听话懂事。

聪明的父母都有点懒,父母越懒,孩子越懂事。

厉害的父母都有点狠,父母越狠,孩子越优秀。

其实很多人都明白不能对孩子事事周到、保护过度,但大多数父母常常会觉得为孩子付出了一切却还觉得不够。

现在的父母小时候吃的苦较多,所以才会如此爱自己的孩子。但惯子如杀子,爱虽然无条件却是有原则的。

也有父母顾虑,认为孩子读书压力那么大,如今社会生存压力这么大,哪有时间让孩子做家务,哪敢让孩子独自去干些什么。

还有一位妈妈,她孩子在读三年级时,有人提议她帮孩子报户外徒步或者户外野营的夏令营。她打死也不敢报,只要想到孩子要自己一个人在外面住,还要在户外徒步、甚至做饭,她就担心。

但她知道必须锻炼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在她亲自去探营以及各种比较、确信足够安全之后,她终于跨出了这一步,让孩子去参加户外徒步。最后的结果让她惊喜不已,她的儿子回家以后竟然会主动帮她洗碗,还会教育弟弟“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一次放手换来的是一个更懂事更体贴的孩子。

只有让孩子明白了父母的辛苦,明白了要为自己负责,孩子才不会一边依赖一边嫌弃。而父母也不会一边付出一边抱怨。

孩子,别让父母越付出越心寒;父母,别让孩子越依赖越蛮横。

曾经看过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的一段话,她说:

“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的确,我们既要使孩子感到满满的被爱,又要帮助他成为独立的社会人。做父母的,需要有足够的心胸与智慧,让爱与责任陪伴孩子成长。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母嫌弃女朋友没工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