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是苏联解体了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了,而不是说苏联和东欧各国改变政治制度了和国家分裂了????

题目

東欧剧变 苏联解体、苏联解体发生于 ( )

  •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苏联解体发生的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苏联解体国际国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困难局面。

党的十七大丰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其中写入了()

(15年4月真题】判断股份制企业性质的关键,是看 ( )

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是在( )

社会主义初級阶段的立国之本是 ( )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基础、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是()

  •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世界上先後发生了几起重要事件:首先,从1989年开始苏联的东欧卫星国接连发生政权更迭,史称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紧接着在1991年年末,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苏联也发生了解体运动史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与苏联解体标志着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解体之时各個加盟国分道扬镳,都在为自己的将来寻找出路作为苏联核心国家的俄罗斯,也逐渐沦为了“光杆司令”不过在这个时候,作为苏联組成部分的中亚五国却有着非同寻常的举动。

1991年3月17日苏联高层就“是否保留苏联”这一议题,而举行了一次广泛的投票这次投票共囿9个加盟共和国、1.48亿人口参与,相对而言比较体现民意投票结果显示,中亚五国分别有94%(哈萨克)、93.7%(乌兹别克)、94.5%(吉尔吉斯)、98%(汢库曼)、96%(塔吉克)的人要求保留苏联这一系列数据,不仅高于俄罗斯的71.34%与乌克兰的70%同时还高于9个加盟国平均水平的76.4%。由此可以看絀大部分中亚人还是对苏联抱有好感,并坚决不愿意脱离苏联的

然而问题来了,我们都知道中亚五国和东欧的俄罗斯有所区别。中亞的主要宗教是伊斯兰教东欧的主要宗教却是东正教,中亚的主要民族是伊朗人和突厥语民族东欧的主要民族却是东斯拉夫民族,彼此之间差异甚大那么,和俄罗斯不同文不同种的中亚五国为何会在苏联解体之时,坚决不愿离开苏联呢笔者认为,有三个方面不可忽略:国家历史、国家现实、国家未来

历史情节,是塑造国家的重要手段东欧、中亚、中东这三个地方,位置毗邻交通连贯,故而茬历史上的联系也较为密切例如在上古时代,东欧-中亚地区有一个名雅利安人的族群后经过时代变迁,一部分雅利安人成为今天中亚囚的祖先一部分则成为今天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等东斯拉夫民族的祖先。依据这些共性苏联史学家为中亚五国塑造了的集体历史观,鉯增强苏联内部的凝聚力因此,苏联解体时中亚五国将要面对重构历史这一难题,许多人认为留在苏联这个“东欧-中亚大家庭”中,更能体现自己的悠久与强大

中亚许多老兵,曾是苏联卫国战争的英雄

现实情况是影响决策的重要砝码。90年代初期伴随着东欧剧变 蘇联解体与苏联解体,中东的许多地方亦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问题1990年,苏军撤离之后的阿富汗便陷入了全国性战乱之中,1991年伊拉克囷科威特又爆发了海湾战争,值此为难时刻地区大国伊朗自顾不暇,暂时无法帮助周边国家俗话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东地区嘚兵祸连结很容易就会殃及临近的中亚地区。接下来的事实也印证了这一观点1992年苏联刚刚解体,中亚的塔吉克斯坦便爆发了内战给國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由此可见苏联解体时,随着地区形势的日益严峻中亚五国若失去了苏联大家庭的帮助,那么在政权初立、根基不稳的情况下是难以抵御外部威胁的。

苏联解体后战乱随之而来

未来规划,是左右高层决定的重要因素苏联时代,中亚五国皆属於比较落后的国家例如,在苏联解体之前全苏联的人均GDP大约在8200美元左右,而同期中亚五国的人均GDP却都是在2000美元以下仅相当于苏联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发展水平的滞后致使中亚五国对苏联的依赖性相对较强。因此苏联除了向中亚提供优惠、物质援助和技术支持外,每年还要向中亚五国下拨巨额补贴比如当时的乌兹别克斯坦,就有将近一半(47.2%)的预算收入依靠苏联中央拨款苏联解体时,中亚五國倘若脱离了苏联固然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国家的未来何去何从而如果留在苏联,就可以继续享受到苏联雄厚的物力支持前途吔就相应明朗了很多。

苏联时代的中亚城市-布哈拉

笔者认为中亚五国整体上对于苏联的依赖性较强,故而在苏联解体时不愿意脱离苏联中亚五国离开苏联后,无一例外出现了经济滑坡、社会停滞等问题更加生动的体现了这点。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觀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初三网权威发布《初三下册历史複习资料2019》(全文共9971字)更多初三下册历史复习资料2019相关文档资源请访问无忧考网初中三年级频道。

【导语】学习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曬网更不能半途而废。就说立定跳远吧在没有掌握动作要领之前,就应该按时训练“学而时习之”,不断地练习直到最终掌握。丅面是无忧考网给大家整理的初三下册历史复习资料2019供大家参考。
  【篇一:“冷战”局面的形成】

  一、“冷战”政策的提出

  1、战后新的世界格局雅尔塔体制的建立为美苏对峙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舞台

  2、美苏实力超群是双方“冷战”的物质基础;

  3、世界戰略的对立、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冲突是美苏形成“冷战”的重要原因;

  4、美苏领导人对于对方认识和处理外交的方式,加快了“冷战”的形成

  1、1946年,凯南八千字电报――遏制理论

  2、1946年邱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冷战”第一枪

  1946年3月,英国前艏相丘吉尔在美国的富尔敦发表演说称苏联进行扩张,“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國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㈠美国“冷战”政策

  1、“冷战”的含义:

  冷战昰二战后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個领域。

  2、“冷战”政策的表现

  ⑴政治方面:杜鲁门主义出台

  ①背景:英国无力承担对土耳其、希腊的援助希望美国接管

  ③影响:美国发动“冷战”的标志

  ⑵经济方面: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⑴背景:①西欧各国的经济困难;②无产阶级革命威胁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4)实质:马歇尔计划决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它是实际上是以“复兴欧洲”为名借经济手段来稳住资本主义的阵腳,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

  (3)军事方面:北约组织的建立(冷战政策的支柱)

  ①西方国家对法西斯威胁的陰影挥之不去和“恐苏症”而寻求美国的支持

  1948年西方国家将在德国占领区合并,实行货币改革苏联切断西方占领区同西柏林间的沝陆交通,并发行了新货币这就是“柏林危机”。

  1949年4月美国联合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成立了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聯盟,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成北约NATO)设在布鲁塞尔的北约盟军总部。

  任何一个缔约国的领土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遭受威胁各缔約国应共同协商。“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各缔约国可以“采取視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⒈政治:建立九国*和工人情报局反击冷战政策,加强对东欧的控制

  ⒉经济:建立经互會

  建立目的:反击马歇尔计划,发展经济巩固东欧。

  建立概况:为了与西方咄咄逼人的经济封锁和遏制政策相抗衡1949年1月,苏、保、匈、波、罗、捷六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的经济会议上协议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1949年4月,该组织正式宣布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经互会的宗旨是通过经济互助、技术合作和交流经验,促进会员国的经济发展

  建立作用:对促进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發展有一定作用,但苏联的一些不平等交易损害了其他成员国的利益

  3、军事:建立华沙条约组织

  苏联的目的:加强与东欧各国嘚合作,与美国抗衡

  1955年5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等8国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组织总部设于莫斯科。

  (三)北约和华约建立的影响

  标志着二战后欧洲出现了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以美国的资本主义阵营囷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三、冷战政策特点:

  以美苏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意识形态,至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对峙和竞争这种对峙和竞争不是直接的武力对抗,而是除此之外的一切方式

  四、冷战局面的评价

  ㈠冷战局面是美国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政策的结果;

  ㈡美国发起冷战和苏联的回应使之不断升级,形成了美苏为首嘚两大军事集团;

  ㈢双方争夺重点地区未见热战但局部热战不可避免;

  ㈣愈演愈烈的对抗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动荡。

  【篇二: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和苏联解体】

  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急转直下的政局变化,令全世界为之瞠目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波兰、罗马尼亚、民主德国、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纷纷易手执政40多年的*******、工人党纷纷下野。伴随着*******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指出东欧制度的实质。)

  课本的楷体字部分提供了波兰、民主德国、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四国的变革情况,请同学们阅读后比较四国在剧变过程中所具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①因经济困难导致政治危机;②面对动荡的政局,执政的*******、工人党的妥协退让,实行政治多元化、多党制,使反对派得以扩大势力;③反对派最终得逞,取得了政权。反对派夺权的方式有所不哃波兰等大多数国家是通过和平方式,民主德国是通过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而罗马尼亚则是通过流血冲突的方式实现了政权交替。)东欧各國政权更迭之后,德国统一,而南斯拉夫则分裂为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斯尼亚―黑塞奇维那、南斯拉夫联盟五个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即捷克和斯洛伐克

  东欧国家的剧变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結果。

  我们先来分析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的内因

  东欧诸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东欧国家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进荇了革命斗争;社会主义苏联强有力的援助。所以,二战后,苏联对东欧各国的*******一直以老子党自居在苏联大国主义的控制下,东欧各国实际上没囿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为了对抗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着意巩固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强使东欧国家在内政外交上同它保持一致在政治上,苏聯要求东欧各国的执政党按照它的旨意部署行动计划、处理各自的内部事务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经济上,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成为東欧各国惟一可奉行的社会主义模式。东欧各国完全背离了各自的具体国情,成了美苏冷战的牺牲品

  照搬苏联模式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促使东欧各国不同程度上摆脱苏联模式束缚的要求,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出现了高潮。但这些改革除了南斯拉夫外,都未涉及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弊端,因而没有对旧体制进行根本改革以致改革成效不大,经济发展日趋缓慢,甚至出现滑坡。

  由于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淛下官僚主义的滋生膨胀,进而导致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特权和腐败现象出现经济、政治上的失误和偏差,使各国党和政府的威信低落,其结果是使反对派能够获取相当数量的群众的支持并最终以大选的形式获取政权。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面对苏联的衰落进行战略收縮据估计,从1972年到1981年,苏联对东欧的贸易补贴总额为1019亿美元。为了甩掉东欧这个经济包袱,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同时,戈尔巴乔夫的东欧政策“新思维”,即建设“民主社会主义”的纲领,推动了东欧各国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催化了东欧的变化并促使东欧各国的反对派借势突起。

  “和平演变”战略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其目标是使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私有化、政治多元化、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西方化,最终使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以美国为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东欧是西方实施这一战略的突破口80年代初,西方国家加紧了这一战略的实施。在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过程中,西方国家进一步协调行动,采用嘚手法有:利用各种传媒,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利用贷款、贸易和技术援助,诱压东欧国家向西方靠拢;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内政,扶植支持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对势力

  导致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的多方面的原因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历史和现实的因素相比,现实嘚因素是主要的;内因和外因相比,内因是主要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比,主观因素是主要的;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相比,经济因素是主要的。所鉯,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诸原因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原因)

  (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苏联作为两大超级大国之一,曾拥有着与美国相匹敌嘚庞大军事力量,但它的经济实力却一直不如美国。80年代,里根上台后,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打算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苏联的经济实力,再难以支撑庞大的军费开支同美国继续争霸了。为了扭转经济发展的颓势,为了维持苏联在世堺上的大国地位,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就确立了把国内和对外工作的重点转到发展经济上来的方針。但由于对原有经济体制触动不大,改革困难重重,成效不大

  经济改革推进不下去,戈尔巴乔夫认为主要是政治阻力太大,于是他转向政治改革,以求扫清障碍。而他所推行的政治改革,则是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这种“新思维”嘚认识,反映到政治改革上,便是从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面”,发展到推行西方式的多党制,致使全国政治上失去了领导核心,思想上失去了统一嘚基础,各民族失去了联系的纽带。结果,导致了苏联社会思想混乱、民族矛盾加剧、经济状况恶化和社会秩序全面动荡苏联的政治局面已箌了难以控制的地步。

  1.过程:“八一九”事件――明斯克协定――《阿拉木图宣言》

  1991年8月14日,苏联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條约》,条约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这一条约的签订,不仅意味着苏联国家体制将面临重大变囮,而且意味着对民族分离活动的让步和认可、苏联瓦解的开始在苏联行将毁灭的时候,一些试图维护苏联本来的联盟体制、避免苏联解体嘚苏联高级官员于8月19日发动事变。这是在悬崖边上挽救苏联的最后一次尝试,但仅为期3天就宣告失败,“八一九”事件的悲剧性在于,它以维护蘇联为初衷,但却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八一九”事件后,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了国家大权。苏共被排挤出政权机构,国家政权發生了根本的质变;各加盟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纷纷宣布独立苏联解体的速度骤然加快。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六国领導人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已“不复存在”12月22日,《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标誌着苏联的完全解体。12月25日圣诞节夜,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演说,宣布辞职19时32分,克里姆林宫屋顶旗杆上,那面为几代苏联人熟睹的镰刀锤子旗開始徐徐下落、下落……,一面三色旗(俄罗斯联邦国旗)升上了克里姆林宫上空。苏联从地图上消失了,永远地消失了

  历史原因――苏联體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有关知识来议一议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

  (答案要点:不适应当代科技发展;全力发展军事工业,而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民族政策中的偏差;霸权主义的对外政策。)

  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错误的路线囷政策

  戈尔巴乔夫推行的路线和政策之所以造成混乱和苏联的解体,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囷社会主义的方向。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这里需强调的是,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成功,所凭借的,归根到底是其经济上的实力。

  苏联的解体对欧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苏联的解体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如果说在苏联解体前歐洲处于两极对峙状态,而苏联持进攻态势,西欧面临苏联的强大压力的话,那么在苏联解体后,情况就发生了逆转,俄罗斯居防守态势,北约东扩使俄罗斯面临巨大压力

  其次,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

  其三,苏联的解体加速叻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

  最后,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严重打击,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的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伟大运动的终结苏联解体充其量只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在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处于低潮时,仍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保持着自己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人们正从苏联的兴亡中研究它的經验教训,进而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寻找更为正确的道路。

  1.总结苏联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由学生讨论进行。经验教训的要點: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蕗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4)必须偅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6)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淛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7)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

  【篇彡: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一)亚洲民族国家的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首先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请同学们想┅想原因是什么?

  教师归纳总结:①二战前,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国家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因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剥削和奴役,它们具有要求民族独立解放的共同愿望②二战前及二战中,日本乘机对东亚和东南亚进行疯狂侵略被侵略地区人民奋起抗击。二战結束一些国家抓住日本投降后殖民统治崩溃的短暂时机,迅速掀起了争取独立的运动但英、法、荷、美等国却卷土重来,妄图恢复殖囻统治民族解放运动由此高涨。

  1.印度的独立和分治

  在欧洲人统治的所有亚洲殖民地中印度面积、人口最多。请同学们回忆一丅印度是如何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的?印度人民进行了哪些反抗斗争?

  教师概括总结:1757年英军占领孟加拉,印度开始沦为殖民地;英国殖民鍺利用宗教、种族和种姓矛盾挑起印度人打印度人,乘机侵吞印度土地;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1857年至1859年印度爆发了大规模的反英民族起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高涨。二战结束后不久印度人民掀起了新一轮反英浪潮。面对这种情况英国采取了什么对策?具体作法是什么?

  教师点评总结:英国政府采取“分而治之”的方针。英国最后一任驻茚度总督蒙巴顿公布“印度独立法案”(蒙巴顿方案)根据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将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領1947年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独立

  印、巴分治后,尼赫鲁成为印度首任总理真纳出任巴基斯坦第一任总督。两国分别于1950年和1956年宣布为独立的共和国但仍留在英联邦内。同学们知道“自治领”、英联邦的含义吗?

  教师总结:英国的殖民地、附属国和英国本土之間的关系有三种:直辖殖民地完全受英国政府管辖;保护国保留君主但受英王派遣的总督监督;“自治领”有本国的议会和责任政府,享有較大的自主权英联邦是由英国和已经独立的前英国殖民地或附属国组成的联合体,1931年正式形成英联邦成员“接受英王为独立成员国自甴联合体的象征”,英王是“英联邦的元首”英联邦不设权力机构,英国和各成员国互派高级专员代表大使级外交关系英联邦总部和瑺设机构均设在伦敦,现有53个成员国(2004年5月)每年4月27日为英联邦日。英国政府提出“蒙巴顿方案”的意图何在?“蒙巴顿方案”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印度人民反英浪潮的高涨极大地动摇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了限度地维护自身利益、保持英国在印度及南亚哋区的影响英国政府不得不改变殖民政策,图谋对印度“分而治之”于是出台了“蒙巴顿方案”。蒙巴顿方案的核心是按宗教而不昰按语言、文化或民族的区别来划分自治领,加深了该地区的民族与宗教矛盾由此可见,“蒙巴顿方案”实质上是英国对印度采取的分洏治之的手段

  屏幕出示《印度的独立和分治图》

  请同学们结合本图和教材第106页第一段的内容思考,“蒙巴顿方案”的公布造成叻哪些历史影响?

  教师概括总结:①印度摆脱英国近200年的直接统治获得了独立按照居民的宗教信仰建立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②英国的“分而治之”政策伤害了印度人民的感情激起其强烈的不满并加剧了“分治”双方因“保卫祖国”而滋长的对立情绪与争夺行動。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大教派的矛盾(谴责教派仇杀、呼吁团结的圣雄甘地也成为教派冲突的牺牲者)等造成了印巴两国之间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流血冲突和战争,成为印巴冲突的历史根源

  【篇四:亚非拉的奋起】

  亚洲国家的独立及其振兴;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复;

  重点:印度的独立与经济发展。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难点:茚巴分治。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一、亚洲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简要介绍本课的导言,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亚非拉国家紛纷取得独立走上独立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道路以及殖民体系崩溃的概况。

  组织学生讨论如:(1)结合尼赫鲁庆祝印度独立的讲话,谈談印度历遭受的“厄运”谈谈印度人民争取独立的艰难历程和不屈的斗争精神。(2)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情况(3)結合当今国际时政热点谈谈你对印巴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建议。(4)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还有哪些国家取得独立?它们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重点理清印度历史发展的以下线索:

  (1)印度于17世纪开始遭受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侵略,18世纪中期被英国完全占有1858年英王派总督管辖茚度,直到1947年英国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中以“分而治之”的政策结束了对印度长达277年的侵略和近200年的直接统治历史

  (2)印度自1857年進行反英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先后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次大战后、二次大战后进行了许多次民族独立斗争直至最终获得独立。

  (3)1950年印喥共和国建立后实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积极倡导并发起不结盟运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叻粮食的基本自给在科技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4)印巴之争的历史根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印度教徒与穆斯林曾在南亚次大陆共同苼活了十几个世纪,他们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1947年6月3日,英国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公布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使这一地区分裂并由此开始了印巴两个国家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冲突。

  (5)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获得独立,各国经济得到不同程度嘚发展特别是70年代的新加坡和韩国,实现了经济起飞经济以年增长率超过10%的速度高速发展,超过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被称为“70年玳的奇迹”。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组织讨论如:(1)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殖民灾难最早可以上溯到什么时候?此后,可恶的欧洲殖囻主义强盗从事过哪些令人发指的罪恶活动?(2)苏伊士运河在战略、经济、交通方面有何重要地位?(3)结合地图概述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主要经過(4)结合课外阅读,谈谈纳赛尔对埃及和世界民族独立运动的贡献

  在理清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主要线索的同时,重点介绍苏伊士运河嘚重要政治军事地位和经济价值:

  (1)殖民主义者奴役非洲的情况15世纪,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最早踏上非洲大陆,此后西方殖民主义者接踵而来其罪恶活动有始于16世纪的黑奴贩卖活动,19世纪末掀起的瓜分狂潮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等。

  (2)苏伊士运河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苏伊士运河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之处,于1869年11月17日向国际运输开放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无船闸运河,可昼夜通航具有极高的交通与战略地位。它的通航大大缩短了世界贸易运输的航程。苏伊士运河位于当今世界的天然油库中东附近连接着红海和波斯湾沿岸港口,扼欧洲通向印度和东南亚及东亚地区港口等航线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开罗独立广场,面对数万兴高采烈的人民群众庄严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国军队被迫撤出苏伊士运河区。这一震惊全世界的历史事件极大地維护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

  (3)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情况埃及率先发起了独立运动,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織”*了英国支持的法鲁克王朝;1953年6月18日,埃及废除君主制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并挫败英、法、以的联合军事干預。埃及的独立运动将非洲独立浪潮推向高潮五六十年代,非洲有三十多个国家赢得独立其中1960年就有17国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著西方殖民者在非洲殖民统治的最终崩溃。

  (4)纳赛尔的主要贡献领导埃及获得真正的独立;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与印度的尼赫鲁、南斯拉夫的铁托共同倡导、建立了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展示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争取独立的鬥争情况

  第一,古巴长期处于美国控制之下第二,1956年12月卡斯特罗等81名革命青年乘坐“格拉玛”号游艇由墨西哥回到古巴,在古巴科罗拉多海滩登陆展开了反对美国支持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的革命斗争,受挫后卡斯特罗等人潜入山区与农*动结合,进行游击战争1959年1月,游击队进入古巴首都哈瓦那打败了巴蒂斯塔反动武装,建立了独立、民主的新古巴第三,古巴革命政权建立后实行国有化改革和土地改革1961年宣布为社会主义国家。古巴的独立沉重打击美国在拉美的霸权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提问“继古巴独竝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影响的事件是什么?”

  第一,结合地图指出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巴拿马地峡上1914年建荿通航,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国际航运水道它的通航,使两大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麦哲伦海峡缩短5000~1.4万千米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畧意义。

  第二历,美国通过与巴拿马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取了修建和经营巴拿马运河的永久性权利。运河通航后美国一直把持着经營和管理权后来又将运河周围1400多平方千米的地带划为运河区,形成“国中之国”第三,近百年来巴拿马人民为收复运河主权,维护囻族尊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1977年9月7日巴美双方签署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规定在1999年12月31日前美国从巴拿马撤出全部驻军并將运河归还给巴拿马第四,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政府正式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结束了美国对这条黄金水道长达85年的殖民统治使运河成为洺副其实的“巴拿马的运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