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教务系统校训寓意是什么

中央民族大学“美美与共,知行合一”;

中南民族大学“笃信好学,自然宽和” ;

西南民族大学“和合偕习,自信自强”;

西北民族大学“勤奋,敬业,团结,创新”;

大连民族学院“团结,自强,求是,进步”;

云南民族大学“格致明德、弘道至善” ;

广西民族大学校训“厚德博学,和而不同”;

内蒙古民族大学“博学明理,崇德至善”;

贵州民族学院“自强不息,全面发展”;

湖北民族学院“博学博爱,立人达人”;

西藏民族学院“爱国、兴藏、笃学、敬业”;

青海民族学院“团结进取,求实创新”;

北方民族大学(原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团结进取,砥砺成才”。


}

西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包括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等学科门类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坐落于天府之国,芙蓉之都的锦绣成都,与闻名中外的武侯祠毗邻。学校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是在周恩来、邓小平、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院校之一,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

西南民族大学建立50多年来,培养出各类人才90000余人。在他们中间,涌现出新中国第一个藏族博士、羌族博士,涌现出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藏族将军,涌现出不少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大批各级领导干部,更多的毕业生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为民族地区的解放、政权建设、边疆巩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始终遵循“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提高能力、办出特色”的原则,坚持不懈地推进以学分制改革为龙头的各项教学改革,切实加强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近年来,学校在教学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以及远程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已初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体系及现代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机制。

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拥有西南民族研究院、西部大开发研究所等26家研究机构,拥有在海内外有很大影响的藏学文献中心和国内最大规模的彝学文献中心。“十五”以来,完成科研项目86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40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300余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0余项次。特别是在新材料研制、畜牧兽医理论与技术、古典文学、民族文化研究(藏、彝、羌、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彝、藏、傣)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较大的影响。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有向国内外发行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和内刊《彝学研究》、《藏学研究》等。

学校是四川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单位,迄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来校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或参观访问。学校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新西兰怀卡托大学、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等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

学校是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缩影。56个民族的师生员工平等团结,互相尊重,共同进步,各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innerlink"title="民族"href="http:>

西南民族大学近年来,学校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9月,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2004年6月新校区建成,并获得建设部“2004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5年,成为国家民委与成都市人民政府的共建院校。西南民族大学的办学实践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谱写了新的历史篇章。

“十一五”期间,学校将继续坚持“二为”办学宗旨,弘扬“和合偕习、自信自强”的民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化改革,铸造品牌,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教学科研并重的办学之路,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推动学校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到2010年及以后一段时间,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方向明确、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环境优美、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民族大学。[1]

西南民族大学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校是在周恩来、邓小平、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院校之一,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王维舟将军任第一任校长。
1950年7月-1951年4月6日,建校筹备。
1951年6月1日,西南民族学院正式成立。
1951年6月1日-1954年初,学校由西南军政委员会主管;
1954年初-1979年,学校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
1979年,学校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主管;
2003年4月16日,经过教育部批准,“西南民族学院” 正式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
2003年9月,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
2003年6月,新校区建成,并获得建设部“2004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05年,成为国家民委与成都市人民政府的共建院校。
2011年6月1日,西南民族大学六十周年校庆。
建校以来,学校英才辈出,校友取得了许多瞩目的成就:2006年,管理学院获得第26届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中国赛区团体总分第一名,西南民族大学成为中国赛区历史上唯一能在总决赛中占据半壁江山的非重点大学。
2007年,韩晗同学破格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中国作家协会当时最年轻的会员,也是民族院校中有史以来唯一一位在读的中国作协会员。
2008年,狄月亮同学获得国家民委表彰全国民委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个人。
2008年,狄月亮同学走进中国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特别节目。
2009年,曲尼次仁同学获得2009年度东方卫视《加油!东方天使》全国总冠军。
2009年,在第34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赛中我校同学获得一银两铜的好成绩。
2009年,我校被人事部增列为博士后授予单位。
2010年,在中国水中机器人大赛中获得一项冠军、一项季军。
2010年,在“2010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获得三项冠军,并获三项一等奖和三项二等奖。
2010年,代表中国大陆远赴俄罗斯参加第十三届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以国际第六名的成绩载誉归来。
2010年,在第35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赛中我校同学获得一银一铜。
2011年,我校同学入选201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2011年,在第36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赛中我校同学获得两块银牌。
2012年,校友唐俊逸同学在天津卫视《非你莫属》节目中获各方赞誉。
2012年,我校SIFE团队荣获2012赛扶(SIFE)中国创新公益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2012年,管理学院同学勇夺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特等奖。
2012年,计科学院范治宏同学在东南卫视等单位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职场挑战赛”中夺得全国总冠军。
2012年,在第37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赛中我校同学获得三银两铜的好成绩。
2013年,我校获全国高校就业50强。
2014年,我校管理学院两支队伍荣获第三十四届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中国赛区决赛一等奖。

截止2014年,西南民族大学有教职员工近2千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670余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400余人。有47人先后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5人为国家民委或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66人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8人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截止2014年共有4个省级教学团队。
民族法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王允武

动物科学教学团队 带头人:字向东 
藏语言文学教研室教学团队 带头人:罗布江村
彝语言文学教研室教学团队 带头人:乌尼乌且 

截止2015年,学校共有23个学院,开设83个本科专业。
下属专业艺术学院美术学,绘画,动画,雕塑,摄影,视觉传达设计,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表演,音乐学(师范类),音乐表演(器乐),音乐表演(声乐)藏学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汉双语行政管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学),民族学(藏学),藏药学,文化产业管理(定向)经济学院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投资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管理学院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药学,药物制剂,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中药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材料)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动物科学,动物科学(定向),动物医学,动物医学(定向),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软件工程(与湖南大学联合培养),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环境设计,建筑学,建筑学(与湖南大学联合培养),城乡规划,风景园林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广播电视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旅游管理,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化产业管理外国语学院英语,法语,日语,朝鲜语法学院法学彝学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社会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国际教育学院英语(旅游英语)预科教育学院预科生(理科),预科生(文科),预科生(其它高校代培) 专业名称修业年限学位授予门类备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材料化学四年工学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物流管理四年管理学

学校有硕士学位授权点100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有省级重点学科10个,“四川省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个,“四川省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
名族学,中国少数名族经济。
金融硕士、保险硕士、法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艺术硕士、翻译硕士、会计硕士、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畜牧学、兽医学、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民族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古学、生态学、音乐与舞蹈学。
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缅语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宗教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企业管理,法学理论,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预防兽医学。
四川省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民族学 
四川省重点(培育)学科:中国哲学

截止2013年,学校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本科特色专业、15个双学位专业,5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2个省级精品课程。
西南民族大学是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和“中央部属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同时也是四川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单位。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科学、法学、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金融学专业。
旅游管理,金融学,法学、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动物科学。
生物资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乌尼乌且现代彝语乌尼乌且数学分析
马鑫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万果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

西南民族大学是四川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单位,迄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来校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或参观访问。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新西兰怀卡托大学、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等近30所国(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

西南民族大学有6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拥有极富特色的民族博物馆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藏学文献馆、彝学文献馆,拥有西南民族研究院、西部大开发研究所等60家校级研究机构。
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青藏高原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少数民族哲学思想与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基地
中国西部民族经济研究中心

2000年以来,承担国家级课题180余项,省(部)级课题7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万篇,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800余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近300项次。特别是在畜牧兽医理论与技术、民族经济、民族旅游、民族文化研究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序号姓名获奖成果名称奖励名称奖励等级授奖单位1陈玉屏(合作)中国通史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奖特等奖教育部2罗曲1李文华2彝族民间文艺概论四川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3罗布江村雪域文化与新世纪四川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4徐其超1罗布江村2罗庆春3王珏5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四川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5秦和平四川鸦片问题与禁烟运动四川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6沙马拉毅计算机彝文信息处理四川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7万果因明逻辑概要四川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8王允武民族区域自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川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9吴玉宗政府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四川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10余仕麟道德教育论纲四川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11赵心愚略论丽江木氏土司与噶玛噶举派的关系四川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12郑长德世界不发达地区开发史鉴四川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 序号论文名称作者发表刊物发表刊物在《核心期刊》要目中的所在页、类型。1樱桃谷鸭镉中毒病理学观察田淑琴等中国兽医杂志S8畜牧、动物医学类核心期刊排名第一位2有机酸蒙囿铝(Ⅲ)配合物的结构探讨丁克毅等中国皮革TS轻工业、手工业类核心期刊排名1位3用GFC法研究柠檬酸盐蒙囿铝(Ⅲ)配合物的组成分布丁克毅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南民族大学教务系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