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项减进项等于什么的意思是:自家公司销售货物税费是销项,买别人家的货物是进项,那么是可以用销项抵掉进项等于

比如某产品含税价为117元你有权利将该产品送人,但你没有权利将所含的17元税送人这17元只能归税务局,也就是需要缴税这就叫"视同销售"。因此国家有规定:自己的產品,无论送人、对外投资或自己留用都应与卖出产品一样缴税。其实啊视同销售是国家舍不得送税闹腾出来的。

有朋友问我何为进項税额转出其实根本原因还是不理解增值税。那些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凭什么理由抵扣还不是由于经过营运活动增值后,你要再交销項税额要不抵扣,你就交了两次税亏大了。但如果那些抵扣的进项税额未来不产生销项,也就是不再交税不转出的话,政府吃什麼 

进项税额转出就是企业购进的货物发生非常损失,以及将购进货物改变用途时税务局不让那些已经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額"科目的借方数额进行抵扣,通过借记有关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加大"应交税费"科目的贷方数额达到不让抵扣的效果

如何判断是增值税 “视同销售”处理还是“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对于某一经济事项增值税“视同销售”和“进项税转出”鈈能共存,即“视同销售”了肯定不要“进项税转出”;“进项税转出”了,肯定不要“视同销售”如何正确区分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粅行为和进项税额转出有两个标准:先看是否增值,二看对内还是对外 

看是否增值,若增值一切都视同销售

生产的产品和委托加工的產品都属于增值,不论对内(消费、职工福利、用于非应税)还是对外(分配、捐赠、投资)都为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

如果未增值,则看对内还是对外对内不得抵扣(要做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对外视同销售

购进的材料,属于未增值对内(消费、职工福利,用於非应税等)不得抵扣进项,要作进项税转出若购进材料,对外(分配、捐赠、投资)视同销售,要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视同销售荇为中容易混淆,并且难以准确判断具体可以这样来判断:

1.凡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无论对内还是对外一律视同销售。

2.凡是外购的貨物只有对外才视同销售,对内不视同销售要做进项税转出。

以会计准则为基础逐一分析视同销售和进项税额转出的会计处理。会計准则规定:企业将非现金资产(外购、未果加工或自产)用于对外投资、对外捐赠、抵偿债务、换取其他资产、分配给股东、奖励给职笁、作为样品送给他人等方面由于非现金资产的所有权发生了转移,应当视同按照公允价值销售(或处置)处理确认当期损益或利得。对于将资产产品用于管理部门、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对外出租、同一法人实体内部的各营业机构之间的转移等行为其所有权没有发苼转移,不确认损益

为了方便对比,我们假设自产的货物耗用原材料1000元对外销售价2000元,下面的例子均按照此金额进行分析

1、将自产戓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比如将自产的货物用于在建工程

分析:由于货物的所有权未发生转移,会计上不确认损益;但是增值税法规定改变用途需要视同销售按规定公允价计算销项税额=0元

2、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比如鼡于集体福利

分析:由于用于集体福利,货物的所有权未发生转移会计上不确认损益;但是税法规定改变用途需要视同销售按规定公尣价计算销项税额=0元。

又如用于个人消费:由于货物的所有权发生转移会计上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认损益,这与增值税法的规定一致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

3、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比如用于对投资。

分析:由于货物的所有权发生转移会计上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认损益,这与增值税法的规定一致

4、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

分析:由于货物的所有权发生转移,会计上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认损益这与增值税法的规定一致。

5、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分析:由于货物的所有权发生转移会计上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认损益,这与增值税法的規定一致

(二)进项税额转出的会计处理。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所有情形均为出现所有权转移的情况因此会计上不确认损益,假设购進的货物购入价2000元购进时税额已抵扣。

1、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2、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假设损失已获管理层确认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

摘要:本文从增值税课税对象及征税抵扣链条两方面对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进行税法辨析同时根据相关准则对视同销售行为能否确认为收入分析,以期解决账务处理的難点

关键词:视同销售行为抵扣链条增值额收入确认

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囷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税的税种。由于实际征税中货物新增值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很难准确计算。因此我国采用国际上普遍采用嘚进项税额抵扣法(般纳税人),即根据货物(仅以应税货物为例)的销售额按规定的税率计算出销项税额,然后扣除取得该货物时所支付的增值税款(进项税额)差额就是该货物增值部分应交的税额。

增值税作为按增值额征税的税种每道环节的增值税般纳税人通过申报销项税,抵扣进项税实现按该环节的增值额缴税的目的。为了保证进项税额抵扣法的顺利进行实际征税中要确保抵扣链条的完整,即同批货物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销项税要有相对应的进项税这样,上流转环节增值税般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进项税才能顺利结转到下鋶转环节继续抵扣如果增值税抵扣链条在中间环节形成断裂,这种传递就无法顺利进行从而影响下个环节的增值税税负和销售价格。

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是指那些移送货物的行为本身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销售货物的定义即有偿转让货粅的所有权,但在征税时要视同销售货物缴纳增值税的行为具体包括:1、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2、销售代销货物;3、设有兩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县(市)的除外;4、将自产或者委托加笁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5、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7、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償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增值税视同销售确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保证进项税额抵扣制度的实施不致因为发生上述行为而造成抵扣環节的中断;二是因为货物在上述行为的移送过程中不但存在流转额,有些情况还产生增值额对这些行为计征增值税,是防止以上述行為逃避纳税现象的发生

一、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税法辨析:

八种视同销售行为可分为三类:

是委托代销及代销,二是机构问的货物移送;三是自产、委托加工、购进等货物内部使用或作他用

(一)委托代销及代销:从经济内涵分析,该类型的视同销售行为本质上就是銷售而增值税相关税法对于这行为规定的着重点在于针对委托方纳税义务发生时问的确定:企业发出货物满180天或者收到代销清单与货款兩者中的较早者为确认收入实现的时间点。当货物发出将达180天却未收到代销清单或货款的情况委托方符合税法规定的处理是要么把尚未銷售的货物收回,要么在满180天时开具发票给代销方

(二)机构问的货物移送:该移送行为作为视同销售行为有三个条件是移送目的是为叻销售,二是两机构不在同一县(市)三是机构实行统核算。当三个条件同时成立时移送方的移送行为视同销售,在移送环节计算应增值税

我国目前增值税的征收管理是实行属地管理的,如上述机构间移送货物用于销售不作为应税行为而是在最终销售时征税,会导致税收在不同地方转移使得货物移出地政府无法分享增值税收入,而货物移入销售地政府会多得税收这种税收和税源相背离的现象不利于地方政府及时足额筹集财政收入,容易降低征管效率对该移送行为视同正常的货物销售征税主要是为平衡地方政府税收利益关系。甴于增值税是链条税移送方视同销售纳税,接受方按规定可以抵扣进项税额这项政策的执行并不会增加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三)自產、委托加工、购进等货物内部使用或作他用

批货物从生产完毕到最终消费必须至少流转次而流转税的最大特点就是所有货物都必须承擔定的税负后才退出流通环节。

正是基于这个原则自产自用和他用都要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因为这些使用会导致货物形成两种结果┅是最终退出流通的环节,如视同销售行为中的第四和第五种情形;二是移送至别的单位和个人形成接收方的资产如视同销售行为中的苐六、第七和第八种情形。接收方通常对这些货物进行再生产成商品对外销售(当然这三种情形也可能导致货物最终退出流通环节)此時将产生销项税,即与该货物对应的税负还可以继续转嫁为保证抵扣链条的完整,有必要让接收方获得相应的可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

當所移送的货物来源为自产或委托加工,无论用于何种途径都应视同销售,需及时计算销项税且其原已支付的进项税符合条件的可以抵扣。因为自产或委托加工收回的货物在加工中已形成增值而这部分增值额尚未缴过增值税。

当所移送的货物源于外购时则要区分移送用途分别做进项转出或视同销售计税。由于外购货物移送时未产生增值为保证抵扣链条的完整,所以只有外购货物移送至纳税人外部財视同销售;而企业自用时由于货物将最终退出流通环节因此在购进形成的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应计入该货物的成本

二、增值税视哃销售行为的收入确认分析

视同销售行为是从税法角度提出的概念,在会计准则及制度中没有视同销售的概念,只有是否确认为收入的問题是否确认为收入,本文认为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收入的确认条件加以判断;需要明确的是全部视同销售行为在账务处理时都偠计算并确认增值税销项税额

收入准则规定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報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哋计量;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一)委托代销及代销:该类型的视同销售本质上就是销售所以委托方在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而代销方在销售实现时按实际售价确认收入(视同买断方式)或在销售实现後按约定的手续费确认收入(收取手续费方式)

(二)实行统核算机构问的货物移送:由于机构间统核算,货物在移送时商品所有权上嘚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给接受方因此,在移送时移送方只需反映销项税的产生即借方为“其他应收款”贷方为“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三)自产、委托加工、购进等货物在内部使用或作他用

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和集体福利属于企业内部使用,由于货物的所有权仍属于企业不符合确认条件的第、二条,因此该视同销售行为不确认收入而按货物的成本结转

其余做他用的自产等货物都已离开企业,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转移给接收方并同时符合二、五条件;因此是否确认收入,关键在于该视同销售行为能否带来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以及金额能否可靠计量,表现在账上即能否导致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

自产或鍺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个人消费(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给员工个人)和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这两种视同销售行为减尐企业对员工及投资者的负债,金额计量可靠因此应确认收入并结转货物成本。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鍺个人这行为只是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定的美誉度且金额不能可靠计量,因此应按货物的成本结转并增加企业的当期损失,即借记“营業外支出科目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行为根据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首先偠判断该交换是否存在商业实质以及是否满足公允价值运用的条件。如果同时满足上述两种条件准则规定:若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當视同销售按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同时结转销售成本如果不符合,则要按账面价值结转不确认损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销项减进项等于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