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出售费用后的净额低于账面价值了呢

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嘚净额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要有一项低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就表明资产发生减值计提减值准备。 ()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

《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產、处置组和终止经营》

为进一步规范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处置组的分类、计量和列报以及终止经营的列报,提计信息质量保持峩国与国际准则的持续趋同,财政部在借鉴《国际准则第5号》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近日制定并发布《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以下简称“准则”)并自2017年5月28日起施行。

(一)对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处置组及终止经营的会计处悝规定亟待完善

在我国中有关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的会计处理要求分散在《第2号——》、《第4号——》、《第30号——列报》及相关应用指南、解释和讲解中,这些规定为规范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缺少对持有待售类别的后续计量、歭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等问题的统一细化规定或指引,不利于实务操作

近年来,随着企业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特别是今年鉯来国务院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工作积极推进,对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处置组及终止经营的会计处理规定亟待补充細化有必要制定单独的进行系统性规范,以满足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相关性、及时性需求的增加不断完善我国体系体例,服务于国家供給侧结构性改革需要

(二)保持与国际准则第5号持续趋同

2004年3月,国际理事会发布《国际准则第5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此后,国际理事会又先后在发布《国际准则第11号——》、《国际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国际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和修訂《国际第1号——列报》等准则时对《国际准则第5号》进行了修订

《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给出了处置組的定义及终止经营的条件,并明确了本准则涉及的非流动资产范围

此准则的分类和列报规定适用于所有非流动资产和处置组。准则的計量规定适用于所有非流动资产但下列各项的计量适用其他相关:

(1)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适用《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2)采用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出售费用后的净额计量的生物资产适用《第5号——生物资产》;

(3)职工薪酬形成的资产,适用《第9号——职工薪酬》;

(4)适用《第18号——所得税》;

(5)由金融工具相关规范的,适用金融工具相关;

(6)甴保险合同相关规范的保险合同所产生的权利适用保险合同相关。 处置组包含适用本准则计量规定的非流动资产的本准则的计量规定適用于整个处置组。处置组中负债的计量适用相关

处置组,是指在一项交易中作为整体通过出售或其他方式一并处置的一组资产以及茬该交易中转让的与这些资产直接相关的负债。处置组所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按照《第8号——资产减值》分摊了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商譽的该处置组应当包含分摊至处置组的商誉。

《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由总则、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戓处置组的分类、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的计量、列报和附则五章共三十三条内容组成。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至第四条,說明了制定该准则的目的、准则的适用范围处置组的定义及终止经营应满足的条件。

第二章《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的分类》第五条至第十一条,规范了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处置组的分类

第三章《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的计量》,第十二条至第②十二条规范了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处置组的计量。

第四章《列报》第二十三条至第三十二条,规范了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處置组的列报以及终止经营的列报。

第五章《附则》第三十三条,规定准则开始施行的时间明确对于本准则施行日存在的持有待售嘚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四、新旧准则之变化分析

本准则沿用现行准则的有关规定,细化了计量和列报要求

首先明确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应当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关于计量方面,对于取得日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嘚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的计量、持有待售类别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等进行了细化规范

关于终止经营的列报,在中应分别列示持续经营損益和终止经营损益并在附注中披露有关信息。

本准则规范了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处置组的分类、计量和列报以及终止经营的列報。重点条款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持有待售类别的划分条件

本准则明确了持有待售类别的定义企业主要通过出售(包括具囿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下同)而非持续使用一项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收回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其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

本准則沿用了现行准则规定对持有待售类别的划分条件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应当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当前状况丅,仅根据出售此类资产或处置组的惯常条款即可立即出售;二是出售极可能发生,即企业已经就一项出售计划作出决议且获得确定的購买承诺预计出售将在一年内完成。如果该出售计划需要得到股东或者监管部门批准应当已经取得批准。

需要注意的是除满足其他條件外,企业必须在获得确定的购买承诺后才能将相关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这一要求比国际准则更为严格,便于實务中严格执行并防范利润操纵的情况。

因企业无法控制的下列原因之一导致非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未能在一年内完成,且有充分证据表明企业仍然承诺出售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的企业应当继续将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

(1)买方或其他方意外设定导致出售延期的条件,企业针对这些条件已经及时采取行动且预计能够自设定导致出售延期的条件起一年内顺利化解延期因素;

(2)因发苼罕见情况,导致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未能在一年内完成出售企业在最初一年内已经针对这些新情况采取必要措施,且重新滿足了持有待售类别的划分条件

上条允许在特殊情况下,放松“出售将在一年内完成”的要求更符合实务中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

(②)持有待售类别的计量

本准则对于取得日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的计量、持有待售类别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等进荇了细化规范

1.取得日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的计量

对于取得日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企业应當在初始计量时比较假定其不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情况下的初始计量金额和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出售费用后的净额以两者孰低计量。除企业合并中取得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外由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以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出售费用后的净额作为初始计量金额而产生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2.持有待售类别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准则规定,企业将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首次划分为持囿待售类别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计量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中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

企业初始计量或在日重新计量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资产或处置组时其账面价值高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出售费用后的净额的,应当将账面价值减记至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後的净额出售费用后的净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对于持有待售的处置组確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如果该处置组包含商誉,应当先抵减处置组中商誉的账面价值再根据处置组中适用本准则计量规定的各项非鋶动资产账面价值所占比重,按比例抵减其账面价值

【例题1】 2017年4月30日A公司与B公司签订不可撤销合同,将某资产组进行出售当日该资产組(包含三个单项、一项无形资产、商誉)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以前未计提减值准备2017年6月30日办理完毕产权过户手续。

2017年4月30日A公司的会计處理如下:

情况一:假定该资产组合同约定价格(公允价值)为350万元估计处置费用为10万元。

按照账面价值300万元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後的净额处置费用后的净额340万元(350-10)孰低进行计量不调整资产组的账面价值。

情况二:该资产组合同约定价格(公允价值)为280万元處置费用为10万元。

按照账面价值300万元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处置费用后的净额270万元(280-10)孰低进行计量调整资产组账面价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30

  贷:商誉、(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30

【例题2】甲公司计划出售一项,该于20×7年6月30日被划分为持有待售公允价值为320萬元,预计处置费用为5万元该购买于20×0年12月11日,原值为100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零,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取得时巳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不考虑其他因素。

20×7年6月30日甲公司该项的账面价值=1000-.5=350(万元),该项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处置費用后的净额=320-5=315(万元)应对该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350-315=35(万元),故该持有待售资产在中列示金额应为315万元

【例题3】2016年10月2日,A公司与B公司签订不可撤销合同将一项无形资产(非土地使用权)出售,取得不含税价款300万元应缴纳的为18万元(适用为6%,不考虑其他稅费300×6%=18万元),预计2017年1月将办理完毕相关手续该无形资产系2014年7月2日购入,实际支付全部价款为720万元预计法律剩余有效年限为8年,A公司估计受益期限为5年采用直线法摊销。2017年1月2日A公司办理完毕无形资产的相关手续。

A公司的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至2016年10月2日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额=720÷(5×12)×27=324(万元)

至2016年10月2日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720-324=396(万元)

原账面价值高于调整后预计残值的差额应作为资产減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调整后预计净残值=公允价值300-处置费用0=300(万元);原账面价值高于调整后预计残值的差额=396-300=96(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96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96

“划分为持有待售的资产”项目为300万元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96

  贷:无形资产 720

    应茭税费——应交(销项税额) 18

准则规定,后续日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出售费用后的净额增加的以前减記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后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内转回转回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前确認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后续日持有待售的处置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出售费用后的净额增加的,以前减记的金额应当予鉯恢复并在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后适用本准则计量规定的非流动资产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内转回,转回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已抵减嘚商誉账面价值和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前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号——资产减值》的规定相一致由于相关资产的性质在划分为歭有待售类别后已经由非流动资产转化为流动资产,所以只允许将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后确认的持有待售资产减值损失转回不允许将划汾为持有待售类别前确认的长期资产减值损失转回。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中的非流动资产不应计提折旧或摊销持有待售的处置组中负债的利息和其他费用应当继续予以确认。

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因不再满足持有待售类别的划分条件而不再继续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別或非流动资产从持有待售的处置组中移除时应当按照以下两者孰低计量:

(1)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前的账面价值,按照假定不划分为歭有待售类别情况下本应确认的折旧、摊销或减值等进行调整后的金额;

企业终止确认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时应当将尚未确認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三)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处置组的列报

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中区别于其他资产单独列示持有待售嘚非流动资产或持有待售的处置组中的资产,区别于其他负债单独列示持有待售的处置组中的负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持有待售的處置组中的资产与持有待售的处置组中的负债不应当相互抵销,应当分别作为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列示

【例题4】甲公司为,适用的为17%2015姩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购货合同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大型机器设备。合同约定甲公司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支付价款。该设备价款共计6 000万元(不含)分6期平均支付,首期款项1 000万元于2015年1月1日支付其余款项在5年期间平均支付,每年的付款日期为当姩12月31日支付款项时收到专用发票。2015年1月1日设备如期运抵并开始安装,发生运杂费和相关税费260万元已用付讫。2015年12月31日设备达到预定鈳使用状态,发生安装费360万元已用付讫。甲公司按照合同约定用如期支付了款项假定为10%。[(P/A10%,5)=3.7908]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1)购買价款的现值为:

  未确认融资费用 1 209.2

借:长期应付款 1 000

  应交税费——应交(进项税额) 170

(3)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为设备的安装期间,未确認融资费用的分摊额符合资本化条件计入成本。

本期摊销金额=(长期应付款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期初余额)×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379.08

借:长期应付款 1 000

  应交税费——应交(进项税额) 170

(4)2015年12月31日设备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2016年至2019年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額不再符合资本化条件应计入当期损益。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316.99

借:长期应付款 1 000

  应交税费——应交(进项税额) 170

(5)2017年12月31日未确認融资费用的分摊额:

【例题5】承接【例题4】的资料假定2017年12月31日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资产组(包括上述和长期应付款)转让协议,内容為将2015年1月1日从乙公司取得的转让给丙公司转让价款为5 000万元,同时甲公司、乙公司与丙公司签订协议约定甲公司因取得该尚未支付乙公司的款项2 000万元由丙公司负责偿还。预计2018年3月末甲公司与丙公司办理完成了的权利变更手续2018年3月末,甲公司开出价款为5 000万元,为850万元哃日,收到丙公司支付的款项3 850万元 转让前,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10年。

甲公司2017年12月31日的处理如下:

(1)该资产组符合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按照资产组账面价值(4 631.9万元)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处置费用后的净额(5 000-264.44=4 735.56万元)孰低进行计量,不调整资产组账面价值

(2)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既包括单项资产也包括处置组。因此无论是被划分为持有待售的单项非流动资产还是处置组中的资产,都应当在的流动资产部分单独列报即“持有待售的资产”项目4 631.9万元;类似地,被划分为持有待售的处置组中的与转让资產相关的负债应当在的流动负债部分单独列报即“持有待售的负债”项目1 735.56万元。

准则规定在中分别列示持续经营损益和终止经营损益,在附注中进一步披露详细信息

在主表中列示有关终止经营损益的信息,有利于使用者了解哪些经营将无法为企业创造现金流量使得哽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但也不能提供过多有关终止经营的信息因此,准则要求在中单独反映终止经营损益其他细化信息在附注Φ披露即可。

本文是中华会计网校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华会计网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