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自己民族生存党员权利和义务的人物,他不是英雄,谁是英雄

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被撤职的一段经历——打破教育垄断,引进民间教育

    人物档案:刘道玉,1933年11月生,湖北枣阳人。中共党员。著名教育家、化学家
、社会活动家。1977年,出任国家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1981至1988年担任武
汉大学校长,是当时中国高等院校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在任内,他率先推行了一系列
教育改革:学分制、主辅修制、插班生制、导师制、贷学金制、学术假制度等,在国内
外产生了重大影响。1988年因与教育部上司有分歧被免职。 原武大校长刘道玉出自传

   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携自传抵穗,爆17年前被免职内幕,“我已经没什么顾忌
了,写自传是给社会一个交代”。昨天下午,头发花白、身着风衣的刘道玉出现在广州
购书中心的大堂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对很多人来说,刘道玉的名字也许陌生,而对于武大学子而言,73岁的刘道玉是他
们心中的一段传奇,一种向往。刘道玉被誉为“武汉大学的蔡元培”,他首创并推行的
一系列高教改革,如学分制、插班生制等等,使武大成为当时教育改革领域上的急先锋
。电影《女大学生宿舍》中的校长路石就是以刘道玉为原型创作的。但1988年,刘道玉
因为改革激进,被突然免职。在沉寂了十几年之后,刘道玉带着他亲笔撰写的自传《一
个大学校长的自白》,重新出现在公众面前。

尽管已是古稀老人,但刘道玉的思维依然敏捷锐利。“中国的大学要做世界一流的
大学,至少还有30-50年的差距”……在昨天的见面会上回答读者问题时,刘道玉就中

  记:在中国的大学校长中,您可能是第一位为自己写自传的。在上个世纪七八十
年代,您是中国高等教育界的一个风云人物。但从1988年,您离开武大校长一职后,这
十几年逐步淡出公众视野。为何在您古稀之年要抱病写自传?

  刘:我经历过新中国以来的种种政治运动,也曾经当过“工具”。中国有句古语:
“七十而从心欲不逾举”。我到了七十古稀之年,对一切都已置之度外,写这本书时,
我已经没有什么顾忌了,“我手写我心”。我从69岁开始着手写这本自传。写这本自传
,是出于我的一种怀旧情结,也是我对自己的一次全面彻底的反省,回忆检查自己一生
所经历的主要事情,让大家知道我为人所知的一面,也是为了让大家知道我鲜为人知的
一面。是给我自己一个交代,也是给社会一个交代。

  记:除了出于您个人的一种生平总结外,从社会大环境而言,是不是也使您想公开
地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

  刘:我出这本自传,我想,也是现在教育形势下的一种需要。现在高等教育的情况
,是大众议论的一个热点。这种关注,一是大众认识到教育是兴国之本;第二是因为大
众对中国的教育有着种种不满。教育原来是一片圣洁的净土,而现在教育也腐败了。我
感到很焦急。我认为,出于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我应该出来说一说了。

如果是校长我会留住陈丹青

  记:在大学教育界,今年的确出了不少震动的事件,比如清华大学教授陈丹青辞职
、清华大学博士生王垠申请退学、北大法学院教授贺卫方停招研究生等等。您对这些事

  刘:我认为,像陈丹青这些人的举动是出于对中国大学教育现状的一种失去信心的
无奈之举。我理解他们,他们的举动是一种勇敢之举,因为他们洁身自好,不愿滥竽充

  如果我还当大学校长的话,如果他们在我的大学里,我会劝阻他们,请他们留下,
尽量尊重他们的意愿,给这些教授、学生更灵活的自主权。可惜,我一直没有看到这些
教授、学生所在校方的一种回应,对此,我感到失望。

  记:“文革”之后,您为中国高教战线上的拨乱反正和恢复统一高考起到了很大
的作用。高考在中国已恢复了近三十年,现在公众对高考的批评却不少。

  刘:“文革”后,恢复高考是时代的需要。现在的统一高考制度已经不适应经济、
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革也是必要的。现在教育部门也对高考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
但我认为这是添枝加叶式的,关键还是要从源头抓起。教育部应该要放权,让高校招生
有自主权,比如一些重点大学可以自主出题、自主招生。选拔考生,不能再光看分数。
现在经济都多元化了,考试也应该多元化。

大学校长应是职业教育家

  记:大学校长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职位。今年由博客中国网站发布的一个“中国大
学校长公众认同度调查问卷”的结果表明,有/blog-.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林刚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

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被撤职的一段经历——打破教育垄断,引进民间教育

    人物档案:刘道玉,1933年11月生,湖北枣阳人。中共党员。著名教育家、化学家
、社会活动家。1977年,出任国家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1981至1988年担任武
汉大学校长,是当时中国高等院校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在任内,他率先推行了一系列
教育改革:学分制、主辅修制、插班生制、导师制、贷学金制、学术假制度等,在国内
外产生了重大影响。1988年因与教育部上司有分歧被免职。 原武大校长刘道玉出自传

   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携自传抵穗,爆17年前被免职内幕,“我已经没什么顾忌
了,写自传是给社会一个交代”。昨天下午,头发花白、身着风衣的刘道玉出现在广州
购书中心的大堂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对很多人来说,刘道玉的名字也许陌生,而对于武大学子而言,73岁的刘道玉是他
们心中的一段传奇,一种向往。刘道玉被誉为“武汉大学的蔡元培”,他首创并推行的
一系列高教改革,如学分制、插班生制等等,使武大成为当时教育改革领域上的急先锋
。电影《女大学生宿舍》中的校长路石就是以刘道玉为原型创作的。但1988年,刘道玉
因为改革激进,被突然免职。在沉寂了十几年之后,刘道玉带着他亲笔撰写的自传《一
个大学校长的自白》,重新出现在公众面前。

尽管已是古稀老人,但刘道玉的思维依然敏捷锐利。“中国的大学要做世界一流的
大学,至少还有30-50年的差距”……在昨天的见面会上回答读者问题时,刘道玉就中

  记:在中国的大学校长中,您可能是第一位为自己写自传的。在上个世纪七八十
年代,您是中国高等教育界的一个风云人物。但从1988年,您离开武大校长一职后,这
十几年逐步淡出公众视野。为何在您古稀之年要抱病写自传?

  刘:我经历过新中国以来的种种政治运动,也曾经当过“工具”。中国有句古语:
“七十而从心欲不逾举”。我到了七十古稀之年,对一切都已置之度外,写这本书时,
我已经没有什么顾忌了,“我手写我心”。我从69岁开始着手写这本自传。写这本自传
,是出于我的一种怀旧情结,也是我对自己的一次全面彻底的反省,回忆检查自己一生
所经历的主要事情,让大家知道我为人所知的一面,也是为了让大家知道我鲜为人知的
一面。是给我自己一个交代,也是给社会一个交代。

  记:除了出于您个人的一种生平总结外,从社会大环境而言,是不是也使您想公开
地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

  刘:我出这本自传,我想,也是现在教育形势下的一种需要。现在高等教育的情况
,是大众议论的一个热点。这种关注,一是大众认识到教育是兴国之本;第二是因为大
众对中国的教育有着种种不满。教育原来是一片圣洁的净土,而现在教育也腐败了。我
感到很焦急。我认为,出于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我应该出来说一说了。

如果是校长我会留住陈丹青

  记:在大学教育界,今年的确出了不少震动的事件,比如清华大学教授陈丹青辞职
、清华大学博士生王垠申请退学、北大法学院教授贺卫方停招研究生等等。您对这些事

  刘:我认为,像陈丹青这些人的举动是出于对中国大学教育现状的一种失去信心的
无奈之举。我理解他们,他们的举动是一种勇敢之举,因为他们洁身自好,不愿滥竽充

  如果我还当大学校长的话,如果他们在我的大学里,我会劝阻他们,请他们留下,
尽量尊重他们的意愿,给这些教授、学生更灵活的自主权。可惜,我一直没有看到这些
教授、学生所在校方的一种回应,对此,我感到失望。

  记:“文革”之后,您为中国高教战线上的拨乱反正和恢复统一高考起到了很大
的作用。高考在中国已恢复了近三十年,现在公众对高考的批评却不少。

  刘:“文革”后,恢复高考是时代的需要。现在的统一高考制度已经不适应经济、
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革也是必要的。现在教育部门也对高考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
但我认为这是添枝加叶式的,关键还是要从源头抓起。教育部应该要放权,让高校招生
有自主权,比如一些重点大学可以自主出题、自主招生。选拔考生,不能再光看分数。
现在经济都多元化了,考试也应该多元化。

大学校长应是职业教育家

  记:大学校长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职位。今年由博客中国网站发布的一个“中国大
学校长公众认同度调查问卷”的结果表明,有/blog-.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林刚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

  一、 装潢咨询:   客户只要有需求就拨打公司热线或各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党员权利和义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