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就业局在哪呢?

      根据我省2018年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考录安排,为进一步提升我县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应试能力,增加竞争优势,通过考试实现就业。贵德县就业服务局定于2018年4月2日举办为期15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名额100名。前10天培训公共笔试课程,后5天为面试辅导阶段。培训班聘请省外专业公务员考录工作辅导教师前来授课,培训科目有《申论》应答技巧、《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公共基础知识》、面试技巧综合素质提高。

      望我县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踊跃报名,参加培训。培训班由政府出资,不向学员收取任何费用。

      2018年4月2日起在贵德县党校一楼会议室举办为期15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公共基础知识》答题技巧5天,《申论》应答技巧5天,面试技巧综合素质提高5天。

      选定参加此次培训人员在培训期间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培训计划完成培训任务。

}

  青海新闻网讯“贵德风光,四山环矗,烟雨苍茫。更千顷绿波,随风荡漾。万树森森,扑鼻飘香。枝头累累,一派梨黄,秀色难锁竟出墙……”

  行走在贵德,道路两旁的梨花、桃花、杏花争相“出墙”,俨然徜徉在花的世界。近年来,贵德县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和整合自然资源、人文历史、宗教文化,确定了“旅游兴县富民”的发展战略,大刀阔斧、奋勇争先,打造出“活力贵德、美丽贵德、幸福贵德”。

  过去五年,贵德县通过转型旅游产业、强势助推景区景点建设、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改善服务基础设施等多种举措,全力将贵德县文化旅游服务业打造成为全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文化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4年旅游人数达到237.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6.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21%;2015年,旅游人数达到285.8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8.4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5%、25.26%。

  旅游服务成支柱产业

  “十二五”期间,贵德旅游业在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大美青海,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奋斗目标基础上,立足自2010年确定的“全省旅游综合开发示范区”的发展目标,深入挖掘自然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宗教文化等旅游文化资源内涵,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旅游兴县富民”和“东进、西延、南优、北拓”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清清黄河”为主线、黄河南北两岸为重点、贵德古城为中心的“一河两带一中心”,全面加快贵德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国家5A级景区、全省旅游集散地建设步伐。在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延伸产业链条、增强旅游业辐射带动能力和全面建设“活力贵德、美丽贵德、幸福贵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年来,贵德旅游经济快速增长,旅游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旅游业正在成为贵德县服务业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8大景区让人气更旺

  自2010年贵德县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4A级旅游景区以来,贵德县强力推进景区景点建设。累计投资2.34亿元建成了南海殿、丹霞地质公园、中华福运轮、乜那塔、大滩观景台、拉脊山垭口观景台、尕让千户园、马元海公馆等8个景区景点;启动实施了德文化主题公园、文旅产品加工园区、藏文化创意园区等5个文旅建设项目,其中拉则群、松巴民俗文化村已建成;修建航运码头3座,开通航运通道22公里,开办水上游艇游乐项目4个。大力发展集休闲、观光、示范、科研、培训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型农业,瑞祥樱桃设施示范园、翔瑞农业合作示范园黄河清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已投入运营;推进文旅融合,鹿舞、则柔等非物质文化在七彩峰丛地质公园、中华福运轮景区常态化演出,成功举办和协办了中国·青海冬季抢渡黄河极限挑战精英赛、黄河文化旅游节等8项重大文旅节庆赛事活动,以及“黄河湿地看天鹅”、“宗教民俗文化游”、“尝果品·健身体”等6项冬春季旅游活动。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近几年,贵德县在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硬件环境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投资2.92亿元,完成了县城集中供热、黄河悬索桥、木栈道、夜景工程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7523万元,实施了藏医理疗中心、香雪海主题酒店、梨都酒店、游客服务中心等建设项目;投资1230万元,新建和升级改造了黄河逸园、圣宝林卡、玫瑰园等乡村旅游接待点;投资5.08亿元,实施了4个乡镇22个村的“百里新农村长廊”建设;启动了投资2.84亿元的银龙、航运、雅馨、丹霞地质公园等星级酒店及乡巴佬山庄项目;落实了投资6.47亿元,对纵四路、惠安路、城西西路等14条城镇道路项目;增强旅游服务接待能力,截止到2014年底,全县共有旅行社3家,乡村旅游接待点136户,旅游企业8家,星级宾馆5家,社会宾馆30家,农家院221家,一次性可满足6000余人的餐饮住宿,旅游从业人员2350人,带动新增就业人员1.2万余人。

  新型旅游延伸产业链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普及,自驾车、徒步旅游逐渐成为日常旅行的主要旅游方式之一。为了适应自驾游、徒步游的发展态势,旅游业产生了以汽车营地和自驾基地、徒步游为代表的新型服务,贵德县旅游局顺应旅游发展趋势,自2014年开始申请上报徒步游路线项目,青海省旅游局及各地旅游主管部门对推荐的11条线路分别进行初评,最后由青海省评定出:黄河河西大桥-吊桥-黄河清大桥-阿什贡黄河大桥;河西镇-山坪村-万珠村-尼那电站;地质公园横穿-黄河边-松巴村;新街乡政府-火烧台-直亥景区四条徒步游线路。与此同时,全县13家营地被批准为青海省自驾车营地。其中,贵德县游客服务中心和丹霞地质公园已被成功批准为青海省徒步游营地。

  未来五年,贵德县将牢牢把握全国旅游业发展的发展方向,努力朝着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两大发展目标,秉承生态保护优先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优越的突出优势,以创新发展和项目驱动为发展引擎,充实壮大贵德旅游产业发展体系,引领当地旅游发展走向新常态。

  大力提升“天下黄河贵德清”品牌形象,推动全县旅游业实现跨越发展。努力实现到2020年,全县旅游人次和收入分别达到580万人次和25亿元,年均增长19%和28%。

  一带一路引领旅游发展

  作为丝绸之路青海段的重要代表,贵德县拥有独特的黄河、七彩丹霞、温泉、雪山、草原、湖泊等多种自然地质资源和汉文化、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多彩民族文化资源,核心旅游吸引力强。“十三五”期间,贵德县依托独特的黄河资源和深厚的丝绸之路文化及其他文化底蕴,突出自身特色,以“旅游+”作为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强化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将贵德县打造成为青海省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的重要支撑。

  海陆空优势作强力支撑

  目前,贵德县已入选首个通用飞机场建设地,已进入选址阶段。贵德县通用飞机场的建设将极大提升贵德旅游交通条件,并为贵德县低空旅游提供强力支撑;自兰新高铁全线开通后,贵德县应充分契合兰新高铁所产生的旅游市场新需求,从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设施、旅游线路等方面实现完美对接;同时,黄河水上明珠建设也势在必行,目前现已建设完成“贵德至李家峡航线”,初步形成青海省旅游“黄金水道”。

  三个加快助力本地旅游

  ——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计划投资9.6亿元,启动实施贵德国家地质公园改扩建、千姿湖生态旅游、龙王池及都秀村旅游开发、温泉开发、思源楼旅游景区建设、松巴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开工建设查达、莫愁、勒孜格三大民族风情庄园和水与生命主题雕塑、“马踏飞燕”旅游城市雕塑等标志性建筑;强化招商引资服务,广泛开展会展招商、会议招商、以商招商,吸引更多客商参与旅游资源开发。

  ——加快智慧旅游发展。整合旅游、交通、公安、气象等部门条块信息资源数据,积极搭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2016年黄河文化旅游节前全面完成景区无线网络覆盖、景区无人售票系统建设和贵德旅游APP(移动应用)系统建设,实现景区景点、旅游线路、交通路况、宾馆住宿、气象信息网上一点通和景点门票、住宿餐饮、旅游购物、汽车租赁等在线预订和支付。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支持团结、江拉新村、甘家等村实施高原美地花田农场、卓玛生态园、黄河源源水乡公社等休闲农庄开发项目,建设有山水依托、乡土记忆、地域特色的旅游示范村落;加快完善松巴民俗文化村和大史家红色旅游村服务设施,着力实施麻吾、西山湾等3个村乡村旅游扶贫点建设;实施50户农家院升级改造和30户农家院建设工作,培育贵德农家乐新品牌。

  景悦贵德之2016青海贵德黄河文化旅游节

  “高原江南春又来,梨花之都花盛开”伴着千树万树的梨花飘香, 2016青海贵德黄河文化旅游节即将开幕。本届旅游节将再次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赏“高原小江南”的秀丽山川,眺清清黄河,观明清古建筑群玉皇阁,游国家地质公园,听民间曲艺,品农家美食。

  据悉,本届黄河旅游文化节将与9日盛大开幕,并持续到11日,主要围绕着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现场将举办篮球邀请赛、车展、摄影书法展、梨花小镇美食节、青年歌手大赛等各项文体活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德国家地质公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