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为了纠正风对子弹的影响一般会不会利用风来瞄准射击?

原标题:干货:枪械瞄准知识大全,狙击手是如何瞄准的,机械瞄具如何使用,看后

通常狙击手在执行任务前都要校镜军队狙击手一般在300米距离归零,警察狙击手一般在100米距离归零,即调整瞄准镜在300米或100米距离上使十字中心和弹着点重合。可执行任务时目标未必就在这个距离上,而且弹道并不是直线,受重力影响略带抛物线下坠,弹着点就会偏离十字中心,因此必须在原有归零基础上再次修正瞄准镜,使十字中心与实际射击距离的弹着点重合,就可以用中心直接瞄准射击,也可以不修正,直接在十字中心外估算出弹着点,然后用这一点瞄准,不过只有很有经验的射手才能做到。另外任务前较枪不考虑风偏,根据实际天气情况和战场情况临场计算并修正,这是必须得,除非那天没风或者风向完全沿着弹道.

首先,要理解为何要瞄准镜,人的眼睛能力有限 装了瞄准镜就看得清远处的目标和环境(当然!要望远式瞄镜才可以),假设瞄镜轴线与枪管线平行 子弹不受重力影响直线飞行 瞄镜轴线与枪管轴线(子弹飞行线)距离为X厘米 瞄镜轴线对准目标点 子弹发射后(理想情况下)必定击中目标点下X厘米,真实情况是子弹飞行成抛物线 越远弹道下降越厉害 所以枪管是稍稍向上抬起的。交点是不一定的 , 是可以调整的, 瞄准镜上面有旋钮 , 电视上也可以看见(生死狙击), 打狙击枪前 时不时的拧一下 旋钮。

就算不调整风大了风小了气温高了低了气压高了低了子弹重了轻了快了慢了,这个交点也会变化 ,也可能没有交点 ,说了这么多可能不明白! 那就再说一个例子。(想了解更多特战知识可以观|住|威|性|公|重|浩:特战之家)

一个劫匪劫持人质 上头要求狙击手劫匪毙掉,已经确定狙击的位置与劫匪为200米,如果时间充裕 狙击手就会做一件事——归零,200米树一个靶子,瞄准红心打一枪,弹洞出现在 红心下方偏左。 (想了解更多特战知识可以观|住|威|性|公|重|浩:特战之家)

好!调整旋钮,瞄准镜瞄准线下降向左,如果枪管不动,就可以看到 瞄镜的十字线中心 向下向左移动,再打再调! 知道十字线中心与弹洞完全重合,也可以

下面讲讲轻武器都是如何进行瞄准和射击的。

俄国TT-33手枪缺口式照门和片状准星的瞄准状态,即缺口、准星、目标“三点成一线”

练习过射击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据枪是基础,瞄准是前提,击发是关键。由此可见瞄准是射击中重要的一环。要想瞄得准,首先枪上必须要有设计合理的瞄准装置,后者的有效性会直接影响到射击精度。由于枪械性能、用途各不相同,其瞄准具也千差万别,但不外乎机械与光学两大类。(想了解更多特战知识可以观|住|威|性|公|重|浩:特战之家)

机械瞄准装置是最早诞生的瞄准设备,冷兵器时代的弩上已有它的雏形。它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等优点,因此在枪械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最早的枪用机械瞄准具诞生于15世纪,但真正实用化是从19世纪开始的。机械瞄准具一般由准星和照门组成,通常所说的“三点成一线”即是指这种瞄准具在使用时要保持照门、准星和目标三个点成一直线。照门一般有方形/V形缺口和觇孔两大类,准星也有刀形、三角形和珠状等式样。与缺口式相比,觇孔式由于直径小(一般在1毫米左右),射手能够比较精确地地将准星尖置于觇孔中央,射击精度比缺口式好,但观察范围受到限制,反应速度不如缺口式,对多目标、运动目标和弱光条件下射击时比较困难。缺口式还有制造简单,适用面广等优点。这两种照门各有所长,枪械究竟采用哪种一般依设计习惯而定,如俄国的AK系列步枪一般都采用缺口式照门,而西方同类武器多采用觇孔式。

美国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所采用觇孔照门

中国56式半自动步枪使用的弧形座式表尺、缺口式照门

对空射击表尺呈打开状态的日本99式步枪

机械瞄准具一般分为固定式瞄准具和可调式瞄准具。固定式瞄准具由不能调整的固定式照门和准星组成,一般只用于有效射程较近的手枪上,如俄国TT-33和美国柯尔特M1911A1手枪就都采用方形缺口照门和片状准星。少数需要快速反应的枪械如猎枪等,往往采用固定准星加瞄准板组成的概略瞄准装置,而没有照门。(想了解更多特战知识可以观|住|威|性|公|重|浩:特战之家)

可调式瞄准具是枪械上最常见的一类瞄准具,是在固定瞄准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一般可分为弧形座式、“L”形翻转式、立框式、折叠式等等。弧形座式一般由表尺板、调节游标、表尺轴和片簧等组成,它利用游标在表尺座弧形面上的不同位置来设定表尺位置,以此调节射程,调节风偏一般通过移动准星,少数通过左右移动表尺来调节。弧形座式瞄准具在步、机枪上使用非常广泛,如AK47、AK74、SKS、VZ58步枪以及RPK74、RPD、PKM机枪等。少数手枪也使用这种瞄具,典型的如M1896毛瑟手枪与勃朗宁M1935大威力手枪。“L”形翻转式在冲锋枪和某些突击步枪上使用较多,其对应射程一般只有两种,通过“L”形表尺的翻转来选择,典型应用有PPS-41、UZI、国产85式冲锋枪及美国M16A2突击步枪等。立框式由于射程调节范围比较大,体积相应地也较大,所以通常在机枪上使用,但有些老式步枪为突出远射能力也使用这种瞄准具。它一般由表尺框、转轴和游标组成,结构比较复杂,使用时立起,不用时放倒以防止损坏。典型应用有美国M1917、英国布仑MK3、德国MG34机枪以及日本38/99式步枪等。后者的瞄准具在放倒和立起两种状态下都可以使用,放倒时可以对近距离目标射击,立起后则用来射击远距离目标。其中99式步枪瞄具在立框两侧各增加了一个对空射击表尺杆,用于预估提前量射击空中目标,但实际使用效果不明显,到战争后期改为固定式觇孔照门。折叠式是由多个高低不等的表尺板靠在一起组成的,使用时立起相应射的即可,具体表尺板的数量由射程决定,一般在民用非自动步枪上使用比较多,但德国MP38/40冲锋枪也使用这种瞄具。

英国“布仑”MK3型轻机枪使用的立框形表尺

国产88式狙击步枪采用可折叠的转盘形表尺,由表尺盘上高度不同的横槽与表尺板上的竖槽构成矩形觇孔

以上介绍的只是机械瞄准装置中比较典型的几种形式。具体到各种现代枪械上,其结构可谓千差万别。如国产88式狙击步枪和95式自动步枪两者瞄具部分设计得就很不一样。88式狙击步枪采用可折叠的转盘形表尺,由表尺盘上高度不同的横槽与表尺板上的竖槽构成瞄准用的矩形觇孔;而95式为翻转式觇孔表尺,上面有100、300、500米三个分划,使用时调节到相应位置上即可。国产81和87式自动步枪的表尺设计得也很有特点,81式使用转轴调节式表尺,表尺板为方形缺口带护圈照门,后部用弹簧紧压在表尺轴上,表尺轴上铣有不同高度的平面,通过转动表尺轴来调节相应的射程。而87式改进为三角形旋转表尺,也是方形缺口照门,分划为100、300、400米,调节时只要旋转到相应的位置即可,其结构具有长度小、结构简单、调节方便等特点。比利时FAL步枪采用倾斜可调表尺,通过照门游标在倾斜的表尺座上移动来调节射程,类似结构美国M2卡宾枪也使用过。(想了解更多特战知识可以观|住|威|性|公|重|浩:特战之家)

机枪所用的高射瞄准具虽然也属于机械瞄准装置,但结构和原理与上述的有很大不同。它由前、后照准器组成,前照准器通常是柱状球型照门,靠近枪身后方射手一侧,后照准器一般为若干个同心圆环构成,靠近枪身前部。它可以通过提前量三角形和弹道三角形原理,大致估算空中目标的速度、方向,以便获取相应的提前量,其具体过程比较复杂,在此不再详述。

德国MG34通用机枪在高射状态下使用的高射瞄准具,图中左方的同心圆环为后照准器,右方的柱状物为前照准器

机械瞄准具一般只能在可视度良好的环境中使用,为了解决在夜间或光照不佳条件下使用的问题,大多数现代机械瞄准具上都装有简易夜瞄装置,一般是在准星和照门上安装发光装置,有采用荧光点,也有用氚光管的。氚光管发光强度好,寿命长且耐用,但生产成本和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很多国家还是使用相对便宜的荧光点。

由于机械瞄准具使用时主要依靠使用者的经验和技术,偶然误差较大,随着距离的增加瞄准精度会明显下降。为解决这个问题,简化射手瞄准过程,提高远距离的射击精度,各种光学瞄准具应运而生。到一战期间,望远式光学瞄准具已经接近成熟。光学瞄具的特点是结构比较复杂,体积也比机械瞄具大得多,造价昂贵。由于具体用途不同,光学瞄具的种类也多种多样,一般可以分为望远式、潜望式、反射式、准直式光学瞄准具以及夜视、激光瞄准具等。

装在民用AR-10半自动步枪上的望远式瞄准镜

俄国莫辛·纳干狙击步枪瞄准镜镜内的分划

望远式是最早诞生的光学瞄准具,其基本原理是加上转像系统的开普勒式望远镜。瞄准镜中设有分划板。早期的分划板比较简单,只有简单的十字线,而现代的分划板则有多个不同射程上的瞄准点,且有简单的测距功能。按放大倍率不同可分为低倍、高倍和不放大的瞄准镜,而按倍率是否可调又可分为可调与不可调两类。光学瞄准镜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可能会看不清瞄准分划,因此现代军用瞄准镜上大多装有二极管照明具,在黄昏和黎明时也能正常使用。(想了解更多特战知识可以观|住|威|性|公|重|浩:特战之家)

潜望式光学瞄准具是早期堑壕战时使用的特殊瞄准镜,以避免射手因暴露身体而遭敌方杀伤,日本在二战中使用的部分92式重机枪上为降低射手瞄准高度也装有这种瞄准镜。其原理与潜艇使用的潜望镜类似,缺点是体积大、造价高,实际使用效果也不明显,因此二战后这种光学瞄准具没有进一步发展。

反射式光学瞄准具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比较新型的瞄准具,它通过精确的光学曲面反射透镜,将瞄准器内部光源产生的光线发射出去,使其形成与枪械瞄准基线平行的光束。使用者通过它,可以忽略瞄准过程中的视线偏移,以达到快速瞄准的目的,而且它没有放大倍率,瞄准起来比较直观。缺点是光学曲面反射透镜加工成本比较高,另外瞄准具的体积也偏大,且不适合远距离精确瞄准,所以多用于近战和实用性射击比赛等。

装在IPSC竞赛手枪上的准直式光学瞄准具

装在“SIT”公司IPSC竞赛手枪上的反射式光学瞄准具

准直式光学瞄准具也是一种比较新型的瞄准具,同样也没有放大倍率,射手可以双眼同时瞄准目标。它最早诞生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目前使用非常广泛。这种瞄具在前部有一条导光棒,由侧边的自然光或其它光源照明,导光棒的后端面紧贴一个光栏孔,光栏孔限制通光范围和形状,当射手用一只眼通过瞄具观察时,会看到无穷远处的光栏孔的成像——红色亮点,另一只眼同时瞄准目标,因为人的双眼会将各自看到的图像合而为一,因此会产生红色亮点与目标重合的感觉。因此只要瞄具的瞄准线与枪的瞄准基线一致,就达到双眼瞄准射击的功能。准直式瞄准镜性能虽然不及反射式光学瞄具,而且不适用于对付远距离目标,但在近战尤其是运动中射击时,在反应速度及准确度上明显优于其它瞄具,而且价格低廉,因此主要作为近战瞄具使用。(想了解更多特战知识可以观|住|威|性|公|重|浩:特战之家)

夜视瞄准装具是由于夜间战斗的需要而研制的,最早实用的军用夜视瞄准装置是美国在二战后期研制装在M3卡宾枪上的主动红外瞄准具。二战后夜视瞄准具得到了快速发展,原理也不断更新,目前已是提高军队夜战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装备。早期夜视瞄准具一般使用主动红外瞄准具,体积和质量都比较大,结构复杂,造价昂贵。后来改为被动红外瞄准具,但主要缺点仍未完全克服。直到后来诞生了微光夜视瞄准具,夜视瞄准具才有了比较大的进步,微光瞄具具有成像直观、清晰度好、体积小巧等优点,在各方面均得到广泛的应用,缺点是需要利用月光、星光,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不适用。目前最新的夜视瞄准具是红外热成像瞄准具,它是利用物体间温度的差异来显示物体的轮廓图象,虽然成像不如微光夜视瞄准具那么直观清晰,但干扰小,对于观察人员活动非常有效。夜视瞄准具的主要缺点是结构复杂精密,保养要求高,造价昂贵,体积质量也比一般瞄准具要大的多,而且电池一旦用完,整个瞄准具就会失去作用。

装在国产92式5.8mm自动手枪上的激光瞄准具

激光瞄准具是利用激光二极管发射的高亮激光束来指示弹着点,以此来进行瞄准的一类特殊光学瞄准具,具有体积小、瞄准简单方便等特点,因此在警察和特种部队中应用非常普遍。早期激光瞄准具发射的激光都是可见的,有红色和绿色等,但易于暴露自己,因此后来又发展出红外激光,其激光束肉眼无法看见,必须使用特殊的目镜才能看到光束。激光瞄准具可以在手枪、冲锋枪和步枪上使用,对于在近距离内增强射击精度、简化瞄准过程、提高反应速度有很大的帮助,缺点就是在白天光线较强时不能使用,因为会看不清光斑。(想了解更多特战知识可以观|住|威|性|公|重|浩:特战之家)

瞄准装置的实际限制及未来发展

各种瞄准装置都有其长处与缺点,因此很难评断某一种具体瞄准具的优劣。除设计外,使用是否合理也是决定瞄准具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主要取决于使用者对武器的熟悉程度和使用经验。同时,瞄准具的实际使用效果还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光学瞄具就要受到有否归零装置,其架座固定是否牢靠,与射手眼睛位置的距离是否合适等的限制。有些因素则是无法避免的,如大约有十分之一的人的眼睛因先天生理原因无法准确配合,因而不能使用准直式光学瞄具。

现代枪用瞄准装置发展的一个趋势是和光纤、无线图像传导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相融合。图为装有可视瞄准装置、可以射击拐角另外一侧目标的防暴榴弹发射器。

HK公司研制的试验型管退式自动霰弹枪,其瞄准镜和握把合二为一。这种瞄准装置兼做其它用途的设计在现代步枪上非常流行。

瞄准装置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发展到相当高度,已经是枪械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瞄准装置的发展必定向多功能、多用途、高精度、高智能化发展,同时在运用新技术、新材料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其体积和质量,提高其可靠性。如美国的未来单兵战斗武器(OICW),其瞄准具是作为武器的一个子系统开发的,功能相当完善,类似于单兵武器的火控系统,具有测距、指示瞄准点、对榴弹引信编程设定爆炸时间、战场观察等多种功能,而这一切都是在计算机处理之下瞬间完成的,可以极大地提高单兵的战斗能力。虽然该瞄准具目前尚不完善,但是它极具前瞻性的设计思想已经预示着未来瞄准具的发展方向,必定会给未来枪械瞄准具的设计带来巨大的影响。

目前所有枪打出的子弹运行轨迹都不是直线,而是一条不对等的抛物线。人眼到准星的瞄准线却是直线,因此从理论上讲子弹打中的地方就是子弹画出的抛物线与人的瞄准线相交的点。(想了解更多特战知识可以观|住|威|性|公|重|浩:特战之家)

瞄准镜与枪管并不是平行的,只是近似平行,所以要打中不同距离上的目标要相应的调高或调低瞄准镜的瞄点。

简单说就是你看一个瞄准镜里的瞄准点,那个点不是瞄准线的终点,而是弹道线的终点,瞄准镜只是起到一个放大的作用。

子弹打出去不是直线,而是抛物线,瞄具要是和枪管在一条直线上,只会越来越偏离瞄准点。

枪线和瞄准镜都是通过调教的在一定范围是精准的,一定口径的子弹,在一定飞行距离内,他的弹道性能会很稳定。所以在稳定的距离里,自然打的精确。(想了解更多特战知识可以观|住|威|性|公|重|浩:特战之家)

比如 12.7打击距离是2公里,但是它要射2公里的目标,就要考虑地心吸引力、风向。

因为飞行距离远,子弹消耗了很多能量,自然就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

12.7打击600~800米的距离,完全可以忽略这些自然条件。当然,要是当时刮很强的风也要加以调整。

所以,子弹的研究也考虑空气动力学,弹药装填的火药多少,弹头重量,在膛线里发出去之后,多远的距离 弹道开始变形。(想了解更多特战知识可以观|住|威|性|公|重|浩:特战之家)

所以阻击步枪介绍的时候,会有一些类似于射程或者有效射程的注解。

比如 大家熟知的AK47 7.62的子弹 在1公里还有可观的杀伤力。

所以 枪和镜之间的调教是有距离的 近 中 程距离射击精度高是跟距离而定 子弹飞行不易变形 远距离就要考虑自然因素对子弹自身的影响!

典型的现代瞄准镜一般由物镜、镜管、方向手轮、高低手轮、内部转像组、倍率调节环、目镜和目镜聚焦环构成。狙击步枪瞄准镜通常分为两类:固定倍率瞄准镜和可变倍率瞄准镜。适用于狙击行动的可变倍率瞄准镜的最小倍率应为3×,最大倍率应为12×。现代瞄准镜品牌繁多,如何对瞄准镜进行优劣评估,从中甄取精华之品?可从以下几个因素进行判定。镜头表面镀膜通常来讲,多层镀膜的瞄准镜的透光性要优于单层或没有镀膜的瞄准镜,质量优良的瞄准镜通常有3~7层镀膜,每层的加工过程都很复杂,镀膜层愈多价格愈高。头像边缘扭曲程度高质量的瞄准镜所观察到的图像不会产生任何扭曲,图像边缘和中心的亮度没有差异。(想了解更多特战知识可以观|住|威|性|公|重|浩:特战之家)

分辨率要检验瞄准镜的分辨率是否高,可将其带至户外,观察具有细致特征和明显对比度的物体。如果在相同放大倍率下,某瞄准镜看到物体最清晰,就说明它的分辨率最高。方向和高低的内部修正装置这些装置应由钢材制成,以有效防止装置磨损。但是有些劣质的瞄准镜内部修正装置却是用铝、铜和尼龙材料制成的。狙击手通常要频繁地修正方向和高低角,这些软质材料很快就会被磨损,从而降低狙击系统的射击精度。调整倍率时,瞄准点是否偏移当狙击手改变可变倍率瞄准镜的放大倍率时,用校靶镜或视准器观察瞄准镜的十字线是否产生微小的晃动。高质量的瞄准镜产生的晃动极小,甚至感觉不到。

瞄准镜的分划对于提高整个狙击系统的射击精度非常重要。如果狙击手选用了合适的分划,再加上正确使用,将极大提高远程射击的效果。现在国际上最为流行的瞄准镜分划是密位点分划,当狙击手从安装有这种分划的瞄准镜中观察时,就会发现从十字线的交点分别向上、向下、向左和向右均匀分布着一些密位点。密位点分划比其他瞄准分划具有更大的优势,比如,狙击手可以通过垂直分划进行测距和高低修正,而水平分划则用于风偏和运动目标提前量的修正。但这种分划对十字线的尺寸要求颇高,当分划过宽时,就会掩盖住远距离的目标,使得狙击手无法准确瞄准和射击;过细时,狙击手又不易在微光条件下看清分划。

可从以下几个因素进行判定。镜头表面镀膜通常来讲,多层镀膜的瞄准镜的透光性要优于单层或没有镀膜的瞄准镜,质量优良的瞄准镜通常有3~7层镀膜,每层的加工过程都很复杂,镀膜层愈多价格愈高。头像边缘扭曲程度高质量的瞄准镜所观察到的图像不会产生任何扭曲,图像边缘和中心的亮度没有差异。(想了解更多特战知识可以观|住|威|性|公|重|浩:特战之家)

分辨率要检验瞄准镜的分辨率是否高,可将其带至户外,观察具有细致特征和明显对比度的物体。如果在相同放大倍率下,某瞄准镜看到物体最清晰,就说明它的分辨率最高。方向和高低的内部修正装置这些装置应由钢材制成,以有效防止装置磨损。但是有些劣质的瞄准镜内部修正装置却是用铝、铜和尼龙材料制成的。

狙击手通常要频繁地修正方向和高低角,这些软质材料很快就会被磨损,从而降低狙击系统的射击精度。调整倍率时,瞄准点是否偏移当狙击手改变可变倍率瞄准镜的放大倍率时,用校靶镜或视准器观察瞄准镜的十字线是否产生微小的晃动。高质量的瞄准镜产生的晃动极小,甚至感觉不到。瞄准镜的分划对于提高整个狙击系统的射击精度非常重要。如果狙击手选用了合适的分划,再加上正确使用,将极大提高远程射击的效果。现在国际上最为流行的瞄准镜分划是密位点分划,当狙击手从安装有这种分划的瞄准镜中观察时,就会发现从十字线的交点分别向上、向下、向左和向右均匀分布着一些密位点。密位点分划比其他瞄准分划具有更大的优势,比如,狙击手可以通过垂直分划进行测距和高低修正,而水平分划则用于风偏和运动目标提前量的修正。但这种分划对十字线的尺寸要求颇高,当分划过宽时,就会掩盖住远距离的目标,使得狙击手无法准确瞄准和射击;过细时,狙击手又不易在微光条件下看清分划。

 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尝试用新的大视场可变倍数瞄准镜,取代二战期间的固定倍率瞄准镜。在这期间,他们尝试了多种光学、弹道调节结构设计和测距方式,比如M40步枪的瞄准镜,就有自动显示目标距离的功能设计,妥妥的在当时算黑科技了。(想了解更多特战知识可以观|住|威|性|公|重|浩:特战之家)

图:改进后换新瞄准镜的M40A1

图:前、后置分划放大后的差别

  和定倍瞄准镜相比,变倍瞄准镜增加了一组变倍透镜;这也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分划应该放在它之前还是之后?前置的分划会随着瞄准镜的倍率调节而同步放大缩小,这使它与目标的大小比例不会随着倍率改变;只要知道目标或者参照物的尺寸,射手可以在任意倍率下完成测距。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它很容易在低倍率下过于纤细看不清楚,而高倍率下又过于粗壮干扰观察和瞄准。而后置分划在倍率改变以后,分划大小并不变化。避免了前置分划缺陷的同时,它也有自己的问题:由于分划与目标的大小比例并不固定,它只能在特定倍率下完成测距。

  雷德菲尔德瞄准镜的自动测距功能,则是依靠前后置的双分划实现的。它的主分划——也就是一个类似“丰”字形的瞄准线仍然是后置的;顶端设置有两条平行的测距标尺,其间隔对应18英寸(0.46米)。狩猎瞄准镜中18英寸是个相当常见的测距标准,因为它代表了多数成年鹿从脊背到腹部的高度。而前置读数分划负责提供目标和射手之间的测距结果,由一个带有距离刻度的透明塑料长片制成,越靠近上方字体越小、刻度越密集。(想了解更多特战知识可以观|住|威|性|公|重|浩:特战之家)

图:如果此时测距分划正好卡住18寸参照物的话,下方的500码读数就代表测距结果

  射手在测距时,首先需要找到一个高度在18英寸左右的参照物——比如一个敌方士兵从肩部到腰带的躯干部分,并将其放置在测距标尺之间。随后他要不断调节放大倍率,直到参照物的上下端正好被测距标尺卡住。由于倍率越高视场越小,随着倍率的增加,读数分划底端被遮蔽在视野以外的部分也会越来越多,反之亦然。当射手用测距标尺卡好参照物时,视野边缘处的刻度便代表测距的结果,射手无须计算过程就可以直接得到数字。

  当时美国陆军M21步枪上使用的ART瞄准镜,其主体正是来自这款雷德菲尔德瞄准镜;区别在于ART瞄准镜取消了前置读数分划,将其替换成了外置的弹道调节机构与变倍环联动。这使它避免了雷德菲尔德瞄准镜的一个重要原始缺陷:透明塑料分划在炎热环境下高强度使用以后,高温和反复的冲击振动会使其产生严重的变形和浑浊,严重干扰正常使用。在莱瑟伍德(ART瞄准镜设计者)光学公司后来的文件中,甚至用“经常在越南的高温下融化(。。。and

图:M40瞄准镜的测距结果可以直接读取

  必须承认,雷德菲尔德瞄准镜的读数分划从直观经验上看就给人很不牢靠的感觉;而这种设计实际上是当年光学水平有限下的无奈之举。因为数字都是一些造型复杂、而且不延伸到视野以外的线条,无法单独形成完整的受力结构,只能在透明材料上采用蚀刻、或者粘贴工艺形成图案。然而当时的光学玻璃材料和镀膜工艺技术还很有限,在镜片数量增加以后要保证光线衰减少是一件成本非常高、或者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尤其是为了隔绝外界避免霉变,采用蚀刻或者粘贴工艺成型的图案往往要做在两块镜片粘合的内表面上,整个分划板的厚度相当大,可以超过10mm。

  雷德菲尔德当时采用长条透明塑料制造前置的读数分划,就是试图减少透光率损失的设计:长条可以占据最少的视野面积,而具备良好弹性的塑料不会在后座带来的冲击振动下断裂。当然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这样的设计就显得毫无必要了,比如莱瑟伍德光学公司推出的复刻品中,就将前置分划改成了镀膜光学玻璃镜片。(想了解更多特战知识可以观|住|威|性|公|重|浩:特战之家)

  除了读数分划的问题以外,雷德菲尔德瞄准镜还存在一些其它的缺陷。最严重的问题是它提供的测距范围只在200-600码(183-549米)之间,对于精度性能非常优异的M40步枪来说,600码的距离远远无法发挥枪械平台的实际有效射程。此外作为上世纪60年代技术水平的产物,当时的变倍瞄准镜机械和光学精度都很有限;变倍误差很明显,不同倍率下命中点偏移较大。

不知道各位朋友们看完这篇文章感觉怎么样呀,如果大家喜欢特战之家的话就关注特战之家吧,小编每天会给大家推送大家有趣有料的特战文章,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1.原来狙击步枪和瞄准镜是这样的关系

2.世界最强军用瞄准镜,德国S&B公司研制,名字却叫警察神枪手

3.中国狙击步枪发展瓶颈:好瞄准镜难度太高,造不出

4.瞄准装置-反射式瞄准镜简介

5.瞄准装置-准直式瞄准仪

6.美军用的比较广泛的《EOTech》的全息衍射瞄准镜

(想了解更多特种作战知识可以关注特战之家”。关注和转发让更多的人一起加入特战之家这个铁血阵营

}

奇游ps4加速器,用奇游联机宝,全新智能加速硬件,畅享高速互通网络,让联机更畅快!主机联机加速,妙在联机宝,专属APP,专属联机神器,游戏包优先技术,即插即用适合所有主机

}

我们先来看看电影中狙击的标准程序:戴着墨镜、面无表情的射手打开一个琴盒一样的手提箱,利索地把枪支组装好,插上瞄准镜,推弹上膛,举枪瞄准,镜头里立即出现毫无察觉的目标。随即,一声枪响,瞄准镜中的目标人头崩裂,血光四射,狙击完成。

这其中,狙击手少了一个重要的步骤--测距。人们印象中,神枪手应该做到举枪就打,一击必中。事实上,射击远非这么简单。2001年,爱沙尼亚的丛林中,“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大赛的射击课目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当时,某国特战小组在中国队之前出场。这是一项特战小组集火射击集团目标的课目,该国特战小组一番猛烈的射击后,报靶员却报出了0环,当即引起了轰动。参加侦察兵大赛的队员,都是各国特种部队的精英,对于步枪射击这样的小儿科项目,虽不敢说枪枪百步穿杨,但一个小组百余发子弹打出后居然无一中靶,也实在算得上是一件奇闻。

事后的调查显示,导致这个特战小组“剃光头”的原因,是他们没有测定好距离。靶标在一处湖面上,特战队员们在湖边射击。由于水面测距缺乏参照物,也另之这个成绩一直不错的特战小组有些轻敌,距离测近了,他们的子弹全部射入了靶标前的湖中。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射击的准确度,比如风偏、身手对运动目标提前量的把握、俯射仰射时的修正、板机扣动得不够平顺稳定等等。不过在所有这些因素中,测距对于射击准确度的影响是最大的。如果一位射手测距出现差错,即使其它环节操作得再精确,他的子弹也不可能中靶。

距离目标越远,测距不准导致的偏差越大。事实上,射击的子弹在空中飞行的轨迹并不是一条直线,由于弹头受到重力的作用,会逐渐下降。美国军方做过这样一个试验:美国.308(7.62毫米)口径联邦比赛用弹的弹头飞行轨迹.弹头在300码(约合274米)内是一条比较低伸的弹道,弹头的水平下降并不明显;而在300-600码(约合548米)的距离上,弹头动能迅速衰竭,下降非常明显。

如果一名狙击手将200码(约合193米)距离误测为300码(约合274米),他瞄准目标胸部击发的子弹可能还能击中目标,但如果是误将500码(约合457米)测为600码(约合548米),那么他的子弹将会从目标头顶将近1米的空中飞过。前面所提到的某国特战小组脱靶的事例,就是测定距离比实际距离近。一个特战小组出现这种错误,小组中担任狙击手的队员应负主要责任。通常情况下,激光测距仪是最精确的测距装备,但是因推行不便等因素,并不是每个特战小组都装备。此时,特战小组中的狙击手将担负起测定距离的任务。原因很简单——在没有携带专用测距工具的情况下,狙击步枪的瞄准镜是特战小组测定距离最可靠的器材。

狙击步枪的瞄准镜,大多都有测距功能。利普德复式瞄准镜,是很多狙击手偏爱的一种瞄准镜。与电子游戏中瞄准镜只是简单的十字不同,从利普德复式瞄准镜的目镜中望去,水平分划线与竖直分划线在靠近圆心点约四分之一处,由粗实线变为细实线,4个等距的圆点又将细实线分为5段。这样的分划设计就是为了便于狙击手战场测距。

利普德复式分划的设计看似怪异,其实非常实用。使用利普德复式分划瞄准镜测距时,狙击手只需将竖直分划线粗实线的底端压在目标的头顶,通过水平分划线处于目标不同的部位来进行判定。当水平分划线位于目标头部正中央时,距离约为100码;位于目标下颌时,距离约为200码;与目标肩部平齐时,距离约为300码;与目标腋窝平齐时,距离约为400码;位于目标腹部太阳神经丛时,距离约为500码;位于目标腰部时,距离约为600码。当距离为600码时,目标身高大休与竖直分划线粗实线的两端想接。这种测距方法简单迅速,并且测距比较准确,因此在战场上非常实用。

俄罗斯德拉古诺夫狙击步枪的分划设计,看起来要比利普德复式复杂,初次接触的人往往会被目镜中高低不同的线段搞晕。该枪瞄准镜以人的身高(1.7米)为参照物,目标的身高达到那条分划线,狙击手就可以从相应读出目标的距离。

使用瞄准镜测距尽管快捷准确,但只会依靠瞄准镜测距的射手还算不上是一名真正的狙击手。在战场环境中,很多情况下无法使用瞄准镜测距,这时狙击手必须使用一些简便的方法来判定距离。

跳眼法,是中国军队常用的简便测距法:观测者闭上右眼,右手臂向前伸直,竖起大拇指。在目标上选择一个点,以大拇指左侧与之对准。手臂不动,再用左眼观测,记住此时大拇指左侧对准的位置,并估算该点距离远目标点的距离,然后乘以10倍,便是观测者与目标间的距离。其原理是人两眼瞳孔的间隔约为自己臂长的十分之一,将测得实地物体的宽度乘以10,就得出了站立点至目标距离。

据资料刊载,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勤人员也有一种简便的拇指测距法,与跳眼法不同,这种测距法的目标只能是步行的人。测距者将右臂伸直,竖起大拇指,对准目标。如果目标一步刚好跨越了整个指甲的宽度,距离约为50码,2步100码,3步150码,4步200码。这种方法的测量极限只有200码,因为如果拇指宽度进行5以上的等分,误差将会大大增加。

在远距离测距时,西方特种部队还流行一种“足球场测距法”。狙击手可以借助熟悉的足球场长度(约为100码)将待测距离分为几段来估测。当距离超过500码时,“足球场测距法”的误差就比较大了,这时狙击手可以先在自己与目标之间选择一个中间点,然后用“足球场测距法”测量这半程的距离,之后加倍便得到所求的距离。

无论是跳眼法、拇指测距法,还是“足球场测距法”,由于都是主观判定,因此误差在所难免。为了求得一个较为准确的数值,狙击小组可以采取几个队员分别测量,然后取平均值的办法,这要比一个测定的数值准确。

如果一名狙击手足够细心,他会发现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可以为测距提供准确的参考。电线杆是最典型的例子,通常,为了节省开支,任何一家电力公司都会尽可能少地埋设电线杆,并且电线杆之间的间距是固定的。当然,在一些特殊地形上,有可能会加装一根电线杆,这在测距时要注意到。

此外,还有一些常识需要在测距中注意。

测量时显得比实际距离近的情况:

2.沿直线(如公路、铁路)观测时

3.目标在雪地、沙漠等平坦表面时

测量时显得比实际距离远的情况:

2.目标处在峡谷、高墙等高大的物体附近时

3.目标处于较小的视场内,如穿越小巷时

修风偏,高手的终极技术

一位著名的射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般射手研究弹道,高手研究风。听起来玄机四伏,却一语道出了射击的精髓。首先,修风偏只会出现在远距离精确射击时,另一方面,如果说测量距离狙击手还可以依靠观瞄器材,那么修风偏狙击手只能靠自己的经验。

电影《生死狙击》中,狙击手斯瓦格受命制订一项在1600米处击毙要人的计划。这种超远距离的狙击难度极大,子弹要在空中飞行几秒钟,由于目标身着防弹衣,必须要狙击目标头部。狙击当时温度、湿度、风力、风向、甚至连地球自转的因素都要考虑进来。影片中,斯瓦格事先测定好了所有数据,在击发前的最后一刻,斯瓦格死死盯住目标身后的旗帜,他是在测算风速和风向,以修正风偏。在那一刻,风偏一举成为准定子弹是否命中的最重要的因素。

要想修正风偏,首先要确定风向,风是空气的流动,肉眼无法看见,但风与水的流动比相像。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风的特点,我们可以把风想象成水流。当风吹过平坦的地势时,因气流没有早于阻碍,因此气流比较均匀,此时的风向最好判定。然而当气流遭遇障碍物(如树木、建筑物等)时,气流被分割开,如同水流绕过障碍物一样。在障碍物的间隔下,气流会出现撞击的情况,也就是说在某些区域,风向可能是相反的。对狙击手来说,判定自己与目标区间的风向,寻找到表明风向的证据,是比较困难的,也是很具有挑战性的。也许一名狙击手可以很快在靶场上打出好的环煺,然而在野战情况下,学会判定作战区域复杂风向测需要长时间的磨练。

风向测定好后,狙击手还需要测定风速,狙击前的风速测定同样非常复杂。一方面,狙击手大多随身携带一个灵巧的小测风仪,但这样只能测定狙击手所在位置的风力,而这一点的风力对于狙击的精度影响并不大。狙击手急于了解的目标处及子弹飞行区间的风力、测风仪是测不到的。这时,就要求狙击手能够利用地物的变化来判定风速。

除了通过地物征象测风,一些经验丰富的狙击手还利用幻影来测定风速。这时据说的幻想并非海市蜃楼,而是通过瞄准镜观察地面热波形成的幻影。测距时,狙击手将瞄准镜聚焦在目标处,然后旋动调焦钮,使景物变虚。此时,升腾的地面热波会变得非常清晰。瞄准镜观察地面热波的几种典型情况:1.幻影垂直升起,表明无风;2.幻影倾斜60度,此时风力大约为0.4米/秒-1.2米/秒;3.幻影倾斜约为45度,风力大约为1.6米/秒-2.8米/秒;4.幻影平行于地面,风力大约为3.2米/秒-4.8米/秒。

无论如何,横风对于射击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即使考虑再周密,也难免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于是,转移阵地也是修风偏的一种好方法。如果狙击手在600米处没有准确地把握修正风偏,那么利用潜行尽可能地接近目标,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当距离缩短至300米时,横风对于子弹的影响会降低得多。这种方法对于警方狙击手来说比较实用,实战中恐怖分子所处的位置比较固定,而警察狙击手可以选择的射击阵位比较多,回旋余地大。野战中的军方狙击手就相对困难多了,在敌前每一米潜进都会增加一分危险。因此,军队狙击手潜进接敌的前提,是要保证在狙击后可以安全撤离。

一般来说,所谓修风偏都是横风情况,而当顺风或逆风时。情况又当如何呢?美军做过试验,当射击先与风向平行时,即使大风,对于子弹的影响比较小。比如在逆风6级风的情况下,距离600码,子弹弹着点仅仅下降4厘米。

掌握测风的基本知识,欲在实战中真正修准风偏,命中目标还差得很远。其实,人体本身就是一台精密的计算机。当你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并广泛实践后,你在射击时才无需花时间计算如何修正,而是凭感觉就能达成,这才是狙击的最高境界。

风力等级 陆上地物征象 风速(米/秒)

1 烟能表示风向,树叶略有摇动 0.3-0.5

2 人的面部能感觉到风,树叶微响,旗子飘动,高草摇动 1.6-3.3

3 树叶和小树枝援不息,旗帜展开,高草摇动不息 3.4-5.4

4 树枝摇动,高草呈波浪起伏状,地面灰尘纸张被吹起 5.5-7.9

5 小树摇摆,湖泊水面呈现水波 8.0-10.7

6 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撑伞困难,高草不时倾伏于地 10.8-13.8

8 小树枝被拆毁,迎风步行吃力 17.2-20.7

9 大树枝被折断,可以破坏草房 20.8-24.4

11 大树可被吹倒,一般建筑物遭严重损坏 28.5-32.6

一个良好的狙击手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优秀的射击技术只是所有狙击技巧中最后也是最基础的一点,纪律及细心才是最重要的元素,狙击手并不是拿着枪胡乱扫射的杀人狂,他们不必要时不会杀害无威胁非武装人员,例如妇女,儿童,牲畜,建筑房屋等,狙击手有时是一个人,也可能2、3人,这要看任务的性质而定,单为射击而盲目的向目标射击只会增加被发现、俘虏及杀害的机会,纪律和耐心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要面对射与不射的时候。在成为一个狙击手之前必须先问问自己:你是否很怕冷或怕热?是否很容易发怒?愤怒会使你不小心以及做一些不寻常的行为,这是最坏的一点。有没有尝试过一个人单独过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能否没有朋友,没有家庭,没有通讯,没有联络或什么都没有?是否有过一个人露营?在一个地方内什么人也没有,你会觉得怎么样?你又会在那里做什么?狙击手并不一定是个孤独者,但事实上如果你每日的生活都不能缺少其他人的存在的话,狙击手一定不是你最好的选择。

为什么这些很重要呢?一个狙击手只为了开一枪而爬行一整天,有时还可能什么也找不到,你是否能一枪不发而放弃任务?有时你见到目标而开枪的机会只有三秒钟,假如你在做白日梦,吃饭又或者其他无为事情,你便失败了。你必须了解你的任务、位置并等待目标出现,这是你需要队友的原因,一个人用望远镜连续观察超过20分钟是十分困难的,你必须整天保持不动以避免敌人的发现,这听来十分容易但其实十分困难,一个初学钓鱼者要将鱼线留在水面以下超过三分钟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总想要把鱼钩提上来看看,如果你有打猎的经验你会知道在猎物面前保持不动是如何艰难,更何况现在的你面对的猎物是一看见你就会向你开枪的人呢?你怎样解释“细心”一词?对一名优秀的狙击手来说细心就是他的一切,而且影响着他的决定,单是细心已经可以令一个狙击手成功,狙击手行动前必须决定要身处哪里,怎么走,怎么去,带什么装备,用什么伪装,如何通讯,行动时如遇紧急情况应该如何,任务完成如何撤退,无法完成又怎样避免损失?一个狙击手必须由开始到结束详细思考所有程序,其武器及子弹补给装备配置才会产生效果,射击术是最后的要素,一个狙击手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在最远的有效射程射击目标,距离等于撤退的生命时间。如果要做到射法纯熟,最少需要练习发子弹才算得上是合格练习。

狙击手的任务按照性质来分,有指定猎杀、随队观察、火力支援、巡逻狩猎、非硬性装备破坏与定点清除几种。

观察技巧与射击移动目标

在军事的狙击任务中绝大部分是在野外的军营或基地所进行,而现代化部队军事专业素质极高,如何有效地侦察敌情是每位军人都应该了解的,狙击手亦然,只不过由于任务性质的特殊狙击手对于敌情的收集有其特殊模式,我们以三张表格来说明,分别是狙击手观察记录表(5786-R)、射距相对位置表(5787-R)、军用做标记路图(5788-R)这三张表格。

先说5786-R狙击手观察记录表,表格相当的简单,除了姓名、日期、时间、观察位置与页数外就是序别、观察时间点、观察目标区位置、目标环境与目标区行动记录概要等,针对某一点或某一特定区域的狙击任务进行前了解目标的相关动态与作息是有相当帮助的,同时也可以使长时间的潜伏观察因必须记录相关事宜而不至于太过无聊。

当对目标的作息与动态弄清楚后接下来要了解的便是5787-R射距相对位置表。为求射击的精确与相关调整(例如狙击镜倍率、焦距等射击诸元),对整个目标区的有效射程内地形地物的相对位置是否会影响射击的弹着误差便需特别注意,例如大型物体,岩石、树木、山丘、建筑物附近的风向会因受阻挡而改变,与开阔地风向不同,而河流、池塘等水源地所产生的雾气对瞄准的影响,灯光、火堆周围所产生的投影偏差也会造成射击时的估算误差。

为求精准所有物件的位置、相对距离以及狙击手的距离、方位角、光源、风向、风偏等相关诸元需事先测量好并记录在5787-R表上以便随时查询,5787-R表格事先已画好180度的半圆,以等距标示不同距离,狙击手可以在等高线标明其位置,也可直接画上物件,于不同距离上注明其光源、风向、风速以及与狙击手所在位置的相对方位角与直线距离(即射击距离),完成5787-R表格后射击准备已算完成,便可进入第三个阶段5788-R军用坐标记录图。

5788-R军用坐标记录图主要是配合军事地图的等高线以图像表示任务目标区内重要的标的物、地型、地物与地貌,并于两侧加以文字注解说明,以辅助狙击手在进行目标搜寻时方便快速的定点搜索,并可依此研究判断目标可行进方向、预计进行路线与脱逃路线,若是在目标的可预测路线上事先规划则可使用的备用方案与整体计划便可有较宏观的规划与设计,在任务的执行上也会多几分成功地希望,野外观察的重点即在于让狙击手于整个观察过程中培养信心,增强对目标动态的了解以及行动计划与执行细节的设计规划上。

很多人都以为狙击手只要枪射得准就够了,60年前这句话并没什么错,但在今日射击训练内容复杂的程度可能会让人大吃一惊,枪支的弹道会因膛线、地心引力及风的影响而使弹着点产生误差,因此步枪的表尺和照门是可调节的以修正这些误差。光学狙击镜的倍率和镜片质量也会产生射击差,可转换倍率狙击镜更使这个问题雪上加霜,温差及光学偏折现象也能造成相关问题,因此狙击手必须在各种不同的天气、温度、日夜环境下进行不同高度、距离的射击训练并详实纪录在枪械射击纪录卡上,以帮助了解枪械的性能与误差所在加以修正,直到可以接受的范围。第一阶段的射击训练才能告一段落。但枪支仍要时时射击并继续记录、修正。当手上的枪能随心所欲的射中静态目标后射击动态目标是第二个进度。动态目标的移动速率会因行走、跑步或所搭乘交通工具而有所不同,而依目标与狙击手间的距离、风速所取的前置量也有所不同。事实上瞄准部位不同前置量也会不同,狙击训练则会建议在何种距离的何种移动速度下瞄准目标的哪个部位作为参考点最佳,再拉开距离与移动速率,推算最恰当的前置量,这是动态射击的第一步——前置量。动态射击的第二步是射击时机,由于目标一直处于移动状态,前置量也可能因其停止或加速而改变,甚至丧失了射击时机,何时射击?当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与教官经验传授后练习生都会对射击时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体会,而动态射击的第二步的前半段也算完成,但后半阶段才是重点,那就是枪支与弹药的选配。现代的狙击手除了传统的人员狙杀外非硬性目标的破坏也列入狙击任务内容,包含车辆的破坏、直升机、轻型装甲车、通讯设备与油槽、水塔等具战略意义的目标,此时枪支弹种的选择就明显重要了,事前的情报收集与前置准备则更是不可忽略。

“受过专门训练,完全掌握精确射击、伪装和观察技能的射手,通常可首发击中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首先使用狙击手这一名称。狙击步枪枪弹的散布精度在好,也需要优秀的狙击手操作。否则狙击步枪的高精度也得不到有效发挥。

狙击手射击术 如何做到弹无虚发

很多人都以为狙击手只要枪射得准就够了,60年前这句话并没什么错,但在今日射击训练内容复杂的程度可能会让人大吃一惊,枪支的弹道会因膛线、地心引力及风的影响而使弹着点产生误差,因此步枪的表尺和照门是可调节的以修正这些误差。

光学狙击镜的倍率和镜片质量也会产生射击差,可转换倍率狙击镜更使这个问题雪上加霜,温差及光学偏折现象也能造成相关问题,因此狙击手必须在各种不同的天气、温度、日夜环境下进行不同高度、距离的射击训练并详实纪录在枪械射击纪录卡上,以帮助了解枪械的性能与误差所在加以修正,直到可以接受的范围。第一阶段的射击训练才能告一段落。但枪支仍要时时射击并继续记录、修正。当手上的枪能随心所欲的射中静态目标后射击动态目标是第二个进度。

动态目标的移动速率会因行走、跑步或所搭乘交通工具而有所不同,而依目标与狙击手间的距离、风速所取的前置量也有所不同。事实上瞄准部位不同前置量也会不同,狙击训练则会建议在何种距离的何种移动速度下瞄准目标的哪个部位作为参考点最佳,再拉开距离与移动速率,推算最恰当的前置量,这是动态射击的第一步——前置量。

动态射击的第二步是射击时机,由于目标一直处于移动状态,前置量也可能因其停止或加速而改变,甚至丧失了射击时机,何时射击?当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与教官经验传授后练习生都会对射击时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体会,而动态射击的第二步的前半段也算完成,但后半阶段才是重点,那就是枪支与弹药的选配。现代的狙击手除了传统的人员狙杀外非硬性目标的破坏也列入狙击任务内容,包含车辆的破坏、直升机、轻型装甲车、通讯设备与油槽、水塔等具战略意义的目标,此时枪支弹种的选择就明显重要了,事前的情报收集与前置准备则更是不可忽略。

如果你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能够每次都击中你所瞄准的地方那么你的射击术已经足可以拿奥运金牌有余,但这离专业狙击手还差很多,很多人练几年也达不到要求,无论是有风还是无风、向上射击或是向下射击、下雨、潮湿或干燥,在狙击步枪的有效射程内最多只可以有99%的命中率,此一课的主要对象是那些想改进自己的射击技术的人和那些射击术不好的人,有许多东西可以影响命中率,在排除这些因素以后运气就是你唯一无法控制的事了。

我们的心脏使我们能活动,胸膛、肩膀、手臂、头颈部、手掌以及手指的活动都是因为我们的心跳。而以上所提及的部分都会直接接触我们的狙击步枪,当我们利用一个高倍数的瞄准镜的时候十字线会因为我们的心跳而在目标上上下跳动,就算你轻微移动身体情况都不会改善的,现在你只要试试这个实验你便可明显的发现这个现象,这不但只是你的脉搏把枪移动,其实这是很难看见的,因为你的呼吸会让你移动的更多。

如果你举起枪来观察这个现象你更会发现情况越来越糟,这是因为你的肌肉开始疲劳,当肌肉疲劳的时候便会发抖,但你也不能摒住气息,这样会使肌肉缺氧使手抖动的更厉害,你也无法使心跳停止但可以使它减慢,当你工作或紧张的时候心跳会加快,同时也会增加呼吸,这些都是普通常识就不详细介绍了,紧张只会使你向天开枪,你越紧张便越难瞄准目标,最后整个人的肌肉也开始疲劳,到时候就什么也射不到了。

3)尝试用感觉“嗅一嗅”你的目标

4)慢慢地呼吸,一出一入的平均呼吸,千万不要闭气,如果目标与你非常接近,你可以微张开口和你的目标同频率呼吸,这可使你的呼吸宁静一点

5)不要想其他东西,头脑要纯净空白,只想着你应该做的事情

6)控制自己,告诉自己只有一次开枪的机会

你当然可以控制疲劳,四周的环境固然重要,但无论四周的环境如何你没有一个正确的姿势是会使你摇摆不定的,你必须利用骨架的构造去承托你的狙击步枪,俯伏的时候就更加容易了。将前臂于胸口中央垂直着步枪的前手把位置,使枪口能直上直落,后臂紧贴胸骨使胸骨协助承托狙击步枪的重量。

你的身体必须俯伏在一个平坦而舒服的位置,脚趾向外使脚平放在地上,由脚开始安排全身都放在地上,如果你使用肌肉去支持你的身体你便很容易摇摆不定了。找一个你能够维持比较长久而不会容易使你疲劳的位置,步枪在你肩膀上的不同位置,你需要的是一个摇晃最少但又能灵活移动步枪的姿势组合,当射击的时候你不能把眼睛离开瞄准镜去更换弹匣,你只可以在无人看见你的情况下作此动作。

5、视觉直线与视觉画面

当狙击步枪没有配备瞄准镜的时候我们便必须要正确的是用前准星了,瞄准的线上有四样东西:你的眼睛、后准星、前准星以及你的目标。前准星及后准星的距离是不变的,但你的眼睛与后准星的距离就会经常改变,这是要留意的。你的眼睛与后准星的关系是非常重要,当你一发现眼睛的正确位置之后留意你的鼻子与后枪托的位置,每次瞄准的时候把你的鼻子放在同一位置,这会帮助保持你的视觉画面。

利用准星是使用狙击步枪的最佳瞄准方法,你们如果有使用过准星来瞄准的话应该会发现后准星是非常模糊不清的,这是因为你的焦点经常集中在前准星上,所以你要将前准星放在后准星的中央使之成为合并的影像,但同时也会使目标变得含糊。当时用瞄准镜的时候同样需要注意鼻子与后枪托的位置,光线不足的时候如果你的眼睛放在不良位置瞄准境内的影像便会被收窄,白天时会比较明显,如果你的眼睛放在不正确的位置上你只会看到漆黑一片,每次瞄准镜都有其个别最清楚的视觉画面,使用的时候必须留意。

如果你不呼吸,你的肌肉便会因为缺氧而使你摇摆不定,这里有一个射击时的呼吸方法可以练习一下:

3)当呼气的时候感受你的气将要呼重一点,然后再吸气

4)直到气又到将要呼重一点的时候便停止一到两秒,就这么简单

这一到两秒就是你的射击时间,基于你只有两秒的时间,你之前必须先做好瞄准的准备,紧记,当你吸气的时候你的枪口会向下,当你呼气的时候枪口又会恢复向上,这点必须留意。

当我们扣扳机的时候你是否留意我们的手指是否真的向后拉呢?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当扣扳机的时候手指的动作其实是由侧边往后拉,这样扣扳机无形中给扳机的侧面加一度的力,想象一下枪口会如何呢?如果你是右手握枪的话枪口会移向右手边,因为你的手指向左推而你的前臂不动,就会做成一个杠杆,枪口便会移向右手边了。为了避免这个情况应该尽量利用手指的第一节与第二节之间来控制板机,这可使扳机承受向左的力量减少,再扣扳机的时候应避免向扳机施加多余的力量,当扣扳机在扳机上慢慢用力拉直到子弹发射。

当子弹一离开枪管便会开始向下坠,有些人会错觉子弹在发射后是会向上走一段距离,物理定律是不会特别眷顾他们的枪或子弹的,他们只是不知道视线(LOS)与弹道(BP)的关系。LOS是直的,就是枪之上,LOS是直线而BP是向下坠,令两条线相交的唯一方法就是调节LOS与BP相交,我们调高准星便可使LOS与BP相交。事实上LOS是会与BP相交两次的:

2)子弹通过第一个相交点之后会高过LOS

3)子弹继续下坠通过第二个相交点之后会再次于LOS之下。

LOS与BP的第一个相交点称之为“作战视觉零点”,如果一支M16的作战视觉零点在25米那么第二个作战视觉零点便在250米,所以在前25米枪口是向下射击的,在第26米至249米枪口是向上射击的,当到达250米的时候枪口又恢复向下射击了。

狙击手如何射击移动的目标?

射击移动的目标物,对所有的狙击手——不论是大师级的老鸟还是刚通过认证的菜鸟——都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挑战,其间除了各种复杂的因素考量外,最难的还是时间的掌握,也就是扣扳机的那一刹那,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计算何时为最佳时机:误差=目标移动速率*弹头飞行时间,这里所指的误差其实就是你实际的弹着点,或者反过来说,目标移动速率*弹头飞行时间=预设弹着,这样是否较清楚呢?狙击枪但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计算公式,对实际操作没有任何的助益,因为战场环境通常都很复杂且严苛,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实际的考量。就前面的公式,有几个基本的数值需确定:目标移动速率、枪管移动与目标运动之相对速率、与目标之实际距离、子弹飞行时间、风向与风速等等,我们了解了这些公式之前必需确认上述数值为正确的,而唯一的测量工就是你手头上所有的,精准与可靠与否就得看就人功力与经验了。

这些数据资料的取得通常用的是狙击镜与环境观察来得到,而这些就是狙击手真正的不传之术了。目标移动速率的计算公式为:目标速率=目标涵盖距离(公尺)除以时间(秒),这里所指的目标涵盖距离所指的是目标在狙击镜内所占面积大小,并依此推算与目标的距离,有另一个公式是算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与目标距离=1000目标大小除以目标米位大小,所以由上面个公式我们可以求得另一个目标速率的计算公式:目标速率=与目标距离(公尺)除以(时间(秒)乘以100),我知道後面这个公式简单多了,但坦白说,如果连前面的公式都不懂,最後这个简单公式的数据就会有问题,那答案也就不准了,相对的来说,那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因为无法一击必杀,那算什麽?肯定不能算是一个狙击手。

有了上面的公式,我们才可以谈到移动目标狙击的要领,一般在射击移动目标也有一个通准则,就是移动速率过快者不适用,一般而言,时速30km/hr以上者就不适合成为被狙击的目标,而非直接视野者一般也都不接受,就是说,除非你是在空旷地上慢慢的在闲晃着,否则的话狙击手是不会选择你的。射击移动目标大致以追描法与预设前置量射击法此两派为主,两者各有其支持者,以下是笔者整理的一些武功心法。狙击枪追描法在使用本法时有两个间题要先解决,狙击手本身的位置与因追描目标所造成的移动会不会反而让狙击手成了目标,其次,最佳射击扇面与次佳射击扇面间是否有断层或阻碍物,是否会影响连续追踪的目视接触。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是使用夹角狙击的方法,与二次大战期间飞行员发现不论是轰炸或扫射列车时平行或垂宜的效益都不高,但若使用大夹角切入,即使是新手也可得到不错的结果,相同道理,将目标的预计经过路线想像为铁轨,目标为火车头,子弹的飞行路径就是飞机的飞行路线,狙击手的位置就是在飞机的俯冲点上就是了,而因为是从背後狙击,所以被发现的机会不高,而且因角度问题,目标与狙击的相对移动速率也会降低。另一个明显的好处是,由於目标背对着你,面积与瞄准参考点都大多了,比起射击移动中的侧面目标简单而且可能命中率高多了,但问题就是因为你没看见脸,是不是打对人就一个大问题,另一个问题,背包、背心等物往往都在背部有阻碍子弹进入人体的效用,所以射击点的参考位置则是另一个挑战。所以有时还是挑战高难度的侧面射击法吧。

在进行侧面射击时有一些建议,就是瞄准参考点的位置,假设与目标距离150公尺,若目标移动速率为5km/hr以下,建议参考点为太阳穴或咽喉;5~10km/hr时,建议参考点请向前移,例如鼻尖或前胸;10~15km/hr时,参考点请移到目标外的延伸参考点,视目标行进方向而定,大约是目标的2到3个拳头的距离,视目标的移动速率调整;15~20km/hr到时,参考点延到一个前臂的距离,并请舍去头部与咽颈等细小部位,请转向身体与跨部等大型参考点;当目标时速达20~25km/hr时,建议参考位置距目标行进方向一大臂距离,瞄准位置限躯干部位,头、四肢皆不列入考虑,会不会致命非第一考量,可以先撂倒再搞定;目标时速25km/hr以上,建议放弃,有绝对信心,则建议以前胸加上大臂加头部的长度作为基准点,并1至3米位的预设前置量为射击点,否则可能会missing。狙击枪再者,除非有绝对的信心,一般而言,头部与四肢是不被建议的瞄准参考点,特别是移动目标,因为人体在行走或跑步时,四肢移动的速度一般是时速的四倍,再加上人眼视网膜底的残留影像的现象,可能会发现实际瞄准的位置只是一个残影,而且别忘了要采预置前量的击点射击,而移动速度过快的四肢根本无法预估前置量,所以别作这种无意义的事。而头部虽然有五官可作为良好的瞄准参考点,而且又致命,但由於战场上任何一个小动作都会让人神经紧张的转过头去看,这一个转头可能就会让目标逃出瞄准范围,若是好死不死是在此刻扣下扳机的话,那只好祈祷事先安排的逃脱路线没有敌人的踪影,否则就只好到忠烈祠去探望您老人家了。

当然,还有另一个选择,那就是正面上,不过这仅建议适用於单一目标,而且狙击手的位置最好是背阳以防光学瞄准器的反射暴露了目标,虽然大部份的电影中被狙击的目标好像都是被正面干掉的,但那是为了戏剧效果与张力,更何况演员总要表现一下自己的表演功力吧,真实的世界中,由正面被狙击的目标不是没有,但比例绝对没那麽高,而且很多狙击手不喜欢打脸,除非别无选择,但相对的有一些狙击手是专门打脸的,这人的心态就有点难懂了,所以他们并不代表所有的狙击手。

野战实作可是只知道这几个公式还是不够用的,还有一些公式需要记得,其中包含了一些数据,那是非背下来不可的,等等,你是不是想说当个狙击手又不是考大学记那麽多干啥,不好意思,那比考大学难多了,大学可以考完就忘,考不上明年再来,狙击手可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总不能下辈子再来吧,所以除了维持自己的体能与技术外,别忘了要多谂点书,以保住自己的小屁股。在野战的实地操作中,有一些问题不得不克服,以求得任务的成功,第一个问题就是距离与射程的协调,第二是风偏的问题,第叁则是特殊状况的弹道修正问题,我们分别就这叁大议题作一点简单的说明。狙击枪射程每个人都学过所谓的归零射击,不过它的原理与数值大家还记得多少,为什麽归零距离是25公尺,与300公尺的有效射程又有啥关系,这些东西属於基本的课程,我们不再重复,但要知道是如何利用狙击镜的刻度来推算距离,大部份的狙击镜都会依其倍率与口径而标示内部的刻度,大部份的十字线设计都是以X轴作为纵深的推算,而以Y轴的刻度作为目标距离的推算,这是什麽意思,我们先必须先了解一些固定的数值,首先一个180公分高的目标在距离50公尺时占Y轴的5格时,当他只占1格时表示他距离我们250公尺,而一个正常人坐姿与跪姿则分别为身高的2二分一之弱与叁分之一强,所以坐姿时目标高90~110公分,跪姿时则为60~80公分高等数值都是必需记忆的,其他例如吉普车、2.5ton卡车、雷达车、标准营帐等各种战场上常见的尼寸规格都必须记忆的,以方便在换算距离的参数,而另一个要记的则是所用的狙击镜与刻度所代表的意义,通常狙击镜都会有一些刻在镜身如3X20mm、3-9X40mm等数字、前面的3表示倍数,所乘的20数字则为该狙击击的直径(以接物镜为准),这表示是一支直径20mm的3倍定焦狙击镜;後者则表示为直径40mm的3到9倍变焦狙击镜,在使用定焦狙击镜时,之前的刻度与距离换算值为1,或使用变焦镜时,则需记得归零倍数(一般为最小倍率)与现用倍率所相差之值代入方可求得正确的距离,以前述标准为例,3倍时占一格,则9倍时则应占3格,但距离不变,仍为250公尺,但若6倍时占一格则表示离500公尺,馀依此类推。

所谓的纵深,其实再简单也不过,我们假设站在一条笔直公路的一头,两侧每隔25公尺就有一根电线,因此每四根电线的距离就是100公尺,而到地平线为止所能见到的电线??数量则表示我所见到公路长度,或者也表示我们视野的极限,高中的地球科学课本则说,依此距离可反推算地球表面的弧度与圆周长,一个最有名的范例为国道高公路的标志,一个方形以数个叁角型加分割,分别代表着双向道路、分隔岛、地平线与两侧景物的无限延伸,这可算是一个纵深的最佳代表,这是你一定会问,那己经知道目标大小所占高度换算出来的距离,还要纵深作啥用?好问题,但如果有一条ㄣ字型的道路,而在转角与转角再过一点有各有一间民房,虽然可以算出狙击手所在位置与两幢房的直接距离,那这两房子之间的的相互距离与直线距离呢(也就是敌人从这个房逃到下一间房子的距离)如何换算,这时便用得到纵深了;此外,知道纵深对推算目标的对运动速率与对狙击手的相对运动速率也非常重要,所以在狙击镜的使用上,X、Y轴各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性,但知道了这只能算是完成了一半而已。

狙击枪除了所使用的狙击镜内建规格与相差资讯需熟记之外,有一些资讯也是不得不记的,那就是各种子弹的相关资讯,一般而言,狙击枪所用的子弹与同口径步枪所用的子弹是不怎麽相同的,在装药量、弹颈咬合长度、射程、风偏、弹道各方面都略有不同,在使用突击步枪时,这些小误生都可以不去理会,但对要求精准的狙击手而言,这些误差是不突许发生的,因此有很多的狙击手他们使用自行装药的手工精制弹药,或者自己动手,要不就交给值得信任的枪店或枪械师父代为处理,若有条件不配合的情事,至少也得在最可能的条件下,亲自挑选狙击枪所使用的弹药,并熟记各规格弹药的相关诸元,并且将常用的弹种与依任务所携带的弹药规格在出发前再次确认一下,不过这些资料仅只是提供一种计算时的参数,因为在实际的任务中有许多的不可预期因素会影响弹道、射程与弹着,这些误差如何修正则是狙击手的另一个必修学分。

自然因素修正要点影响弹道与弹着的因素有很多,举凡风偏、日照、雾、雨、雪/地面反射等自然因素,枪枝或狙击镜遭撞击等人为因素以及弹药受潮或其他墨菲定律所导致的问题都会产生误差,一个好的狙击手就是将所有可控制因素控制到最小误差,人为因素自然不容许发生,自然因素则以人力调整至最低,其中最常用与影响最大者就是风。风所造的误差主要以风速与方向两者为主,一般分为公制(kph,每小时公里数)与英制(mph,每小时英哩)风速的计算可以利用一些周遭的事物来加以粗略的估计,比如可吹动地上的纸片或枯叶,那大约是3-5km/hr,把树上的树叶吹得沙沙作响,那可能有8-12km/hr,若是旗??上的旗帜吹到整面清晰可见,那就表示风速应该有20-25km/hr,另外有一个简单的英制算法,以风吹起旗帜後,旗下沿与旗??所形成的夹角除以四,所得之数字即为mph,例如夹角60度,除以四,得知风速约为15mph,馀依此类推,在得知风速後,我们还得知道风向。

风向有两种单位,最基本与常用的粗略计算值为时钟位置,我们的所在位置就是指针轴,正前为12点,正右为3点,正後为6点,正左为9点,馀依此类推,除了12点与6点的顺风与逆风可以不考虑风偏修正外,其馀的风向都有调整风偏修正弹道的必要,另外一种较精密的计算值为米位(mil),一度为60米位,一个360度的圆周就是3600米位,在进行长程精准的射击时,些微误差就会导致弹着的偏移时,就必需以米位这种较精密的单位进行计算,而现代的枪械射程动辄以数百数千公尺计算,所以必需学会这种较精细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得先知道误差是多少,公式是这样的:误差=风速X(飞行时间-距离/枪口初速),在知道了误差之後,修正的角度是这样的:修正角度(米位)=1000X误差(公尺)/距离(公尺),那我们倒底要调多少才能得到正确值?修正值(刻度响)=风速(kph)X(每百尺距离/7),采四舍五入,例如,风速20kph时,距离300公尺,则修正刻度响=20X(3/7)≈9,但在此有一点要提醒的,所有的修正值都必需从零计算,换句话说,每次动刻度前,枪枝与狙击镜必需处在归零的状况,在每次调整刻度射击完後,必须立刻调回归零值,并在返回基地後再重新归零一次,因为机械一定会有误差,将机械可能差生的误差调到最小是每个狙击手的基本功,每天都需要操练的。此外,许多狙击手有一些奇怪的习性,例如喜欢剪指甲、把手指上的硬皮磨去,以保持指尖的敏感度,因为在扣扳机时这个感觉是相当重要的,一定要有那种人枪一体的觉悟,有些人则会以小指头上绑一截线头,以食指与拇头练习打结,许多裁缝师与外科医师也用类似的方法保持指头的灵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狙击手为了纠正风对子弹的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