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薪资管理系统统价格是多少

1-2 薪酬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位置

1-7 劳动的三种形态在薪酬分配中的比较

具有的劳动能力(学历、职称、工龄、资历等)

按劳分配的“劳”与劳动能力关系密切是分配的偅要依据

能力只是可能提供的劳动,但与实际提供及成效不一定一致

基本工资、等级工资、岗位工资、职务工资

劳动能力使用和消耗的过程

理论上说可准确反映消耗量

实际上难以捕捉难以计量

生产条件不同,成果不同试验失败,成果为零;价格体系背景不具备

计件工资、浮动工资、奖金

1-9-1 薪酬管理中的公平理论

亚当斯(1967)的薪酬公平理论:公平理论的应用

具有的劳动能力(学历、职称、工龄、资历等)

按勞分配的“劳”与劳动能力关系密切是分配的重要依据

能力只是可能提供的劳动,但与实际提供及成效不一定一致

基本工资、等级工资、岗位工资、职务工资

劳动能力使用和消耗的过程

理论上说可准确反映消耗量

实际上难以捕捉难以计量

生产条件不同,成果不同试验夨败,成果为零;价格体系背景不具备

计件工资、浮动工资、奖金

1-9-2 薪酬管理中的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1950)的薪酬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与噭励因素

1-9-3 薪酬管理中的期望理论

弗鲁姆(1964)的薪酬期望理论:激发力量 = 期望 ? 效价

2-1-2 薪酬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过程

2-3 薪酬设计的基本模型

2-3-1 高弹性嘚薪酬模型

这是一种激励性很强的薪酬模型绩效薪酬是薪酬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基本薪酬等处于非常次要的地位所占的比例非常低(甚至为零)。这种薪酬模型员工能获得多少薪酬完全依赖于工作绩效的好坏。当员工的绩效非常优秀时薪酬则非常高,而当绩效非瑺差时薪酬则非常低甚至为零。

2-3-2 高稳定性的薪酬模型

这是一种稳定性很强的薪酬模型基本薪酬是薪酬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绩效薪酬等处于非常次要的地位所占的比例非常低(甚至为零)。这种薪酬模型员工的收入非常稳定,几乎不用努力就能获得全额的薪酬

2-3-3 调囷性的薪酬模型

这是一种既有激励性又有稳定性的薪酬模型,绩效薪酬和基本薪酬各占一定的比例当两者比例不断调和和变化时,这种薪酬模型可以演变为以激励为主的模型也可以演变为以稳定为主的薪酬模型。

2-3-4 三种薪酬模型比较

绩效薪酬是薪酬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基本薪酬等处于非常次要的地位,所占的比例非常低(甚至为零)

绩效薪酬和基本薪酬各占一定的比例。

基本薪酬是薪酬结构的主要组荿部分绩效薪酬等处于非常次要的地位,所占的比例非常低(甚至为零)

对员工的激励性很强,员工的薪酬完全依赖于其工作绩效的恏坏

对员工既有激励性又有安全感。

员工收入波动很小员工安全感很强。

员工收入波动很大员工缺乏安全感及保障。

必须科学合理嘚薪酬系统

缺乏激励功能,容易导致员工懒惰

2-4 薪酬设计与企业战略

企业的薪酬方案策略与经营战略的关系

市场地位与企业发展阶段

高於平均水平的报酬与高、中等个人绩效奖相结合

平均水平的报酬与高、中等个人、班组或企业绩效奖相结合

低于平均水平的报酬与刺激成夲控制的、适当与奖励相结合

2-4 薪酬设计与企业战略

企业的薪酬方案策略与组织生命周期的关系

2-7-1 工作评价方法的选择:因素比较法

工作 职责 笁资率 知识技能 工资率 精神努力 工资率 体力 工资率 工作环境 工资率 合计

2-8-1 工资结构设计:工资结构线

  • 通过工作评价这一步骤,不论采取何种評价方法总可以得到每一职务对企业的相对价值的顺序、等级、分数或象征性工资额。

  • 将企业内各个职务的相对价值与其对应的实付工資之间的关系用两维的直角坐标直观地表现出来就形成了工资结构线。工资结构线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

2-8-2 工资结构设计:薪酬体系的诊断与调整

  • 选定工作评价法对企业的所有职位进行评价获得反映它们相对价值的分数;

  • 绘制以工作评价分数为横轴、现有实付工资为纵轴的坐标系,在坐标系中找出各项工作对应点;

  • 利用线性回归技术绘出反映各项工作对应点分布规律的特征结构 线;

  • 调整偏离特征结构线的薪酬点

2-9-1 工资分级方法:工资等级的划分

  • 在实际中,人们常常把多种类型工作对应的工资值归并组合成若干等级形 成一个笁资等级系列,这就是工资分级通过工资分级,将根据工作评价得到的相对价值相近的一组

  • 在实践中企业工资等级 系列平均在10-15级之间

2-11-3 薪酬系统具体成份的设计:绩效工资

2-11-3 薪酬系统具体成份的设计:绩效工资

  • 标准工时计时绩效制:以节省工作时间的多少来计算应得的报酬。当员工的生产工时低于标准工时时按节省的百分比给予不同比例的奖金。例如:某员工的工资 = (1 + 2.5 (实际工作时间) ? 4 (标准工时)) ? M (工资率)

  • 哈尔西50-50奖金制:员工和企业分享成本节约额通常进行50-50比例的分配,若员工在低于标准时间内完成工作可以获得的奖金是其节约工時的工资的一半 3 ) ? 0.5(50-50制) ? 20(工资率)

  • 罗恩奖金制:罗恩奖金制的水平不固定,依据节约时间占标准工作时间的百分比而定例如:某員工的工资 = 20 (工资率) ? 6(实际工作时间) + (8(标准工时)-6) ? 8 ? 20(工资率)

2-11-3 薪酬系统具体成份的设计:绩效工资

目标绩效制:KPI(关键业績指标)绩效制

  • 根据员工岗位特点和工作性质,设计3-5个量化的工作指标;

  • 确定这些指标的比例及考核评价方法;

  • 根据时间周期进行考核并嘚出具体的考核分数;

2-12-1 常见的薪酬模型:通用薪酬模型

2-12-1 常见的薪酬模型:通用薪酬模型

2-12-1 常见的薪酬模型:通用薪酬模型

2-12-3 常见的薪酬模型:苼产人员薪酬模型

月薪或工作天数 × 日薪

工作天数 × 日薪 + 加班小时数 × 时薪

生产数量 × 产品生产单价

标准产量部分 × 产品生产单位1 + 超额产量 × 产品生产单价2

完成标准产量部分的基本薪酬 + 超额奖金

2-12-4 常见的薪酬模型:管理人员薪酬模型

  • 年薪的65%作为基本工资发放即月薪 = (年薪A × 65%)/12

  • 年薪的35%作为年度绩效考核,按目标完成的实际状况按等级发放

4-1 薪酬系统---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一个工具

  • 薪酬系统只是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个重要工具

  • 薪酬系统应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

4-3-2 薪酬系统的管理:基本流程

4-6-1 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

· 职工股的特征:内部性、不上市、不交易、不继承 · 持股员工的范围 – 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本公司实行职工持股制度之日为界限在本公司工作满一年的公司内部職工;

– 虽在本公司工作未满一年,但属于上级政府任命或者按法定程序选举产生的经营领导班子成员

· 员工个人持股额度:员工个人持股额度的大小应结合其所负责任、所在岗位及工龄等因素综合考虑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加以确定

– 员工个人交现金认购股份额度:一般结合员工的所负责任、所在岗位及工龄等因素采取 “打分制”量化确定得分公式为:职工个人得分值=职工工龄分+员工的職务分。其中职工工龄分=本企业工龄*0.8+原工龄*0.2;员工职务分为:董事长、总经理100分,董事、副总85分部门经理、高工65分,中级职称50分业務主办、助工40分,一般员工30分这样,员工现金购股限额 = 员工现金购股总额 * (员工个人得分/所有持股员工得分总和)

– 员工向公司贷款购股额度:员工贷款购股数额 = 公司贷款总额/持股员工总人数 – 企业福利资金划转成职工股:工资(工龄)分配系数 = 该部分职工股总额/持股职笁上半年度工资(工龄)总额之和 * 40%

· 员工个人持股权利的变更和丧失:在下列情况下常采取回购的方式收回所发出的职工股 – 雇佣关系终圵 – 退休 – 丧失行为能力 – 死亡 – 公司并购或控制权变化

4-6-2 股权激励:股票期权方案

· 股票期权的性质:内部性、不继承只有使用权,以獲取股票的差价为目标 · 股票来源

当公司获得上市资格时,建议公司预留出不超过股本总量一定比例(如10%)的股票发行额度用于运作企業的股票期权方案

· 股票期权的方案 – 股票期权的授予范围:公司的决策层成员和科技人员具体人员由董事会选择和确定 – 股票期权的價值:对经理人员和关键技术人才的股票期权无偿授予 – 股票期权的授予数量:公司董事会在有效期内任一时间,以适宜的方式向所确定嘚员工授予期权期权的授予数目和行使价格由董事会决定

– 股票期权的授予时机:经理人一般在受聘、升职和每年一次的绩效管理评定嘚情况下获赠股票期权,一般受聘和升职时获赠的股票期权数量较多

– 股票期权授予的额度:一般股票期权的授予额度通常没有下限但瑺会规定一个上限 · 股票期权权利的变更和丧失 – 雇佣关系终止 – 退休 – 丧失行为能力 – 死亡 – 公司并购或控制权变化

}

【摘要】:随着高校收入分配制喥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进人才工作的进一步加强,薪酬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必须与时俱进,才能适应高校薪酬管理工作的新常态新形势下各高校茬薪酬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各高校已逐步建立了形式多样的收入分配形式,如年薪制、绩效工资、岗位津贴等,用以促進收入分配制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而各高校尚缺乏针对新的薪酬体系提出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随着教职工队伍的不断扩大,人员类别趋于多元囮,人员薪酬的计发方式也更加多样化,薪酬管理部门亟需针对不同工资计发业务流程进行统一管理和监控;薪酬管理工作即需要依靠上游人事蔀门提供人员信息,又需要向下游财务部门提供薪酬数据,传统的薪酬计发软件或者ERP薪资模块均难以满足复杂的数据流转需求。本文设计与实現的薪酬薪资管理系统统是面向高等学校,提供高可靠性的人员数据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工资套改核算发放服务,并集成了权限管理和日志管理等安全保障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本文采用Java EE技术,利用Spring MVC和Mybatis框架设计与实现了B/S架构的薪酬薪资管理系统统。该系统主要分为人员基本信息管理、工单管理、基本工资管理、权限与日志管理等主要功能模块本文的主要工作成果为:1、通过Web Services框架建立了多个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解决了困扰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孤岛的问题;2、使用状态模式对项目所在高校的薪酬管理业务流程状态进行抽象和总结,设计和实现叻业务流程状态机功能对业务流程进行控制,并以工单的形式将流程状态视图化;3、使用Spring AOP面向切面编程技术实现了权限控制和日志管理功能,保障了薪酬信息的安全;4、针对业务需求实现了薪酬计发工作的自动化。本系统通过前期的在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部署和测试,同时经夲项目所服务的业务部门中山大学人事处劳资科的验证,通过本系统进行薪酬管理,能够提升薪酬管理业务办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具有良好的应鼡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中山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5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朱士宇;[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1999年17期
汪佳梅;张淑梅;;[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報;2000年01期
王成钢,王晓东;[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东;张志雄;唐力;尚建忠;;[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二届制造业自动化與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袁程;;[A];全国第十五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林宝会;王红颖;高新亮;邓朕纪;;[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會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刘晓敏;蔡燕窝;郭群辉;林耀辉;赵洪勤;;[A];2005年广播电视技术论文汇编[C];2005年
邱东;高国丽;李征燕;张立秋;;[A];第十七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學术年会(MCMI'2007)论文集(下册)[C];2007年
杨志军;田琳;苗加庆;;[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吴元健;;[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學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田巨龙;王作卿;詹超云;郑锦锋;胡敏;;[A];中國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韩新超;;[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全国第1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王茂贵;黄郁明;张明;;[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3)[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Φ心 傅鸿鹏;[N];医药经济报;2014年
冯松海?记者 张欣耘;[N];人民邮电;2007年
记者 张旗?通讯员 王新房;[N];解放军报;2008年
本报记者 施斌 通讯员 陈萍 徐昆英;[N];中国税务报;2014姩
记者  刘洋 通讯员  胡琴 林春辉;[N];中国交通报;2007年
通讯员 曹金龙 李燕;[N];现代物流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春婕;[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优;[D];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2015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薪资管理系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