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道拐现状马帮土匪山上和国军打起来了第几集

已经忘记是什么时候知道的二十四道拐,只记得黑白老照片留下的模糊印象,长长的美军补给车队沿着无数“S”形的山路从谷底向山顶盘旋,运送战时物资。在我看到老照片之时,史迪威公路的标志路段二十四道拐已经从战后近60年的迷雾中走出来,知道了确切的位置,只是,那时候的我不曾想过,多年以后,我会来到这里,寻找曾经的印记。

二十四道拐所处之地位于晴隆县莲城镇南郊1公里,古时称之为鸦关,意思是连乌鸦都很难飞过的关口,为滇黔古驿道的扼险要冲。从县城出发来到二十四道拐的顶端,还未见到全貌时,便从海拔1799米的晴隆山东南坡由上而下,坐在车中亲身感受了一番这个传奇路段的惊险刺激。

250米的垂直高度间转了24道弯,刚过一道,又来一道,虽然车速很慢,虽然生长于山区的我早已经习惯了盘山公路,却依旧惊叹于二十四道拐的原始野性。

汽车行驶在二十四道拐上,摩擦土路的沙沙声似乎将我们带回了那个战争年代。二战期间,日军封锁了国际援华物资海空运输线,全面占领宜昌,陪都重庆成为一座孤城。史迪威公路是盟军中缅战区的交通大动脉,成为国际援华物资运输的唯一可靠路线。美国社会各界援华物资到达昆明后,要通过滇黔公路、川黔公路运送到抗战前线或陪都重庆。二十四道拐正是史迪威公路的咽喉之地,那时候,老照片中浩浩荡荡的补给车队,是每天都会见到的景象。

如今看着依旧险峻的公路,在那个年代,一定有鲜血的付出。“既然是生命之路,注定要用血肉之躯铺垫。”穆旦先生的这句诗放在史迪威公路上,恰到好处。援华美军“中缅印战区”总司令史迪威将军先后派出美军两个工兵团搭配中国工兵作为基干的中美工兵部队,开始修筑中印公路,从印度雷多起,经野人山区、新平阳至缅甸密支那后,经八莫、南坎至云南畹町与滇缅公路相连,从动工到通车共牺牲3万多人。

为了纪念史迪威将军在中国抗战中的功绩,1945年,当第一批由美军驾驶的车队通过这条根据史迪威将军建议,又经中美印缅四国人民浴血奋战共同修建的公路抵达昆明时,蒋介石发表广播词,将这条接受抗战物资补给的国际通道改称为“史迪威公路”。二十四道拐,则作为史迪威公路的标志性路段载入史册。

二十四道拐始建于1927年,后因军阀混战停工,1935年重新修建,1936年竣工。1943年,援华美军司令部为适应每月输送1.5万吨援华抗战物资需要,从盟军昆明战区办事处调来美军工兵进驻晴隆,对二十四道拐进行改造和维修。如今,二十四道拐已经不作为主要路线,却依旧在使用,每天都有不少车辆穿梭其间。

经过第11道拐,在一堵挡土墙前停了下来。这堵看似普通的墙,便是当年中美两国军民共同修建的,风雨之中70多年屹立不倒,没有维修过,依旧是当年的模样,只是多了些岁月的沧桑。

从二十四道拐下来,去往对面的观景平台,那里是拍摄二十四道拐的最佳位置,也是那张老照片的取景地,只是当年没有观景平台,更没有通往观景平台的公路,随军记者跟着当地人爬了一天山,站在悬崖边才拍摄到这样奇伟卓绝的景象。

站在在观景平台,沿着二十四道拐往下望去,是一个崭新的美式风格小镇,冠以史迪威将军的名称,诉说着这个边远小城曾经不一样的际遇。

直接见证了这段美国援华、中美军民联合抗日历史的,是位于沙子镇普晴林场内的美军加油站遗迹。美军加油站是抗战时期美军军事所在地,来来往往的军车都要在此补给油料。走在加油站中,触摸着年代特色明显的物件跟标语,恍惚间,似乎回到了那个烽火燃烧的年代,想象着驻守美军在山区不一样的生活。

他们将当地的苦丁茶当作“中国可乐”,将当地卷烟称为“中国雪茄”,在收到老百姓热馈赠后,也会将常用的靴子、毛毯回赠。他们喝着上海啤酒适应着山里的生活,也将外面的世界带进山里。于是,这个山区小城在历史的洪流中,接纳了外面的世界,迎来了咖啡馆、小酒吧。

在安南古城一个小小的咖啡馆中,挂满了黑白老照片,行驶在二十四道拐的补给军队、美军与晴隆老人燃烟对火,两张老照片吸引着我的注意,那是关于那个年代最深的记忆,是战争残酷背后的温情。

咖啡馆自然不是当年留存下来的,甚至曾经的古城,也早已消失在时光中,可行走在复建的安南古城中,依旧能够找回曾经的记忆。现今的安南古城是电视剧《二十四道拐》的拍摄主场地,行走其间,真有一种穿越的错觉。走在古城深处,同行的伙伴再也忍不住,扮起了军官,像模像样。

在安南古城玩痛快了变装,来到为拍摄《二十四道拐》而建的马帮山寨。马帮山寨位于普晴林场中,守护者逝去的时光。山寨虽是后来所建,却古朴别致,隐匿于森林中,鼓角争鸣,讲述着曾经的故事。

然而,在二十四道拐,不仅可以回望曾经。在和平年代,承载着战争记忆的二十四道拐华丽转身,举办了多届汽车拉力赛。此次在晴隆,便见证了2017贵州晴隆24道拐汽车拉力赛的开幕,见识了二十四道拐在记忆之外的速度与激情。

}

晴隆县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历史进程中,经历过一段段动荡峥嵘岁月,发生一件件重大事件。这样一片险要神奇土地上,有着土匪出没,也就不足为奇了。

抗战连续剧《二十四道拐》中,土匪头子何麻子,带着一帮弟兄占山为王,不过,后来在梅松感召下,毅然决然带领手下走上共同抗日打击外来敌寇,为保护二十四道拐这一抗战生命线而浴血奋战的道路。

电视剧中,何麻子的土匪窝名马帮山寨,深藏于晴隆县沙子镇普晴林场的一片密林之中,静谧又幽深。

静立丛林中的山寨,依稀有着当年马帮的铜铃回响,细细马蹄声,偷偷检阅着悠悠岁月。山寨不大,但四周绿色掩映,青松高耸,翠杉挺拔,大门高悬牛头马面,栅栏整列灵符青锣,透着消殆未尽的匪气。

山寨高起,尽按五行修列;寨门、吊桥、吊脚楼、忠义堂等一色的木质结构,且高低错落,倚山傍林,古朴中显着霸气,若乎让人感受到那年那月骏马嘶啸硝烟起伏场景。

忠义堂,正中一面大大的圆鼓。

张扬而霸气的牛角灯,精美而有气势。

寨主宝座,威武而霸气。大厅里还有烛台、雕塑等摆设,还有织锦壁饰等,精致中透着小小的奢华,如果是百分百还原的场景,可以看出这帮土匪还是有着相当审美能力和财力的。

虎皮地图,标注清晰完整,是不是对的就没有细究了。

手下坐的椅子,和寨主宝座简直没有可比性,但靠背、扶手、坐垫都包着绒布,也是挺讲究的,有别于普通百姓人家。

和平年代,土匪已不复存在;抗战剧《二十四道拐》也已热播,马帮山寨已是匪去寨空,原汁原味原始风貌却保存完好。

原以为除了慕名而至的游人,这里空无人烟,没想到小木屋里,竟然还有一位留守老人。见我们去了,老人从幽暗的小屋里走出来,为我们打开忠义堂的大门;随后回到小木屋,搬个小凳子坐在门口,看着我们,不言不语,无喜无悲的神情,却让人感觉几分落寞,几分苍凉。

难得来一趟,小伙伴们在忠义堂前,演绎一把土匪头子与压寨夫人的戏码,还有特派员、军师和老三老二的角色,演的过瘾,看的也有趣,亦是饶有情趣,记忆良多。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十四道拐现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