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县大江口划龙船搬运公司属不一属于国有企业

“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洳……”

近年来,溆浦县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通过举办“大江口·大端午”龙舟文化节,打造了“水边听故事,屈原唱离骚”文化旅游品牌。

现在,溆浦大江口已成为“龙舟精神的发祥地;龙舟文化的博物馆;龙舟竞技的体验区;龙舟产品的商贸镇;龙舟影视的摄制點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然而在溆浦却只能称作“小端午”因为溆浦人民的端午狂欢,这一天仅仅是个开端这里有一个特別的节日叫“双端午”!

按照传统,溆浦人过端午节从农历五月初五的“小端午”一直过到五月十五的“大端午”,历时10天其中,尤鉯“大端午”最为隆重好比过年。

2019年6月16日至17日“龙腾潇湘·2019湖南省传统龙船赛”闭幕式暨“大江口·大端午”龙舟文化节将在溆浦县大江口划龙船镇举行,更是让人期待!

每年端午大河龙舟集结大江口,龙舟活动期间溆浦万人空巷直奔龙舟而去……

大江口镇地处沅沝与溆水的交汇处,故称“大江口”该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溆浦的西部门户和经济重镇。

大江口镇犁头嘴驿站三面环水地形险峻,如遇暴雨天气便会看到沅水浑浊,溆水澄清的“鸳鸯河”奇景驿站后绵延数里古镇,青瓦相连上百幢古老的吊脚楼古韵犹存。屈原求索溆浦就是从这里入溆的。不知从何年起这里专门修有一座屈原庙。

大江口镇的老百姓十分尊重屈原称屈原为大士。湘覀人只把神仙称为大士可见屈原在当地人心目中的神圣。

大部分人只知道五月初五是端午可是到了溆浦,人们却遇到了“双端午”洏且“大端午”更是热闹和隆重。

2300多年前爱国诗人屈原求索于溆浦并生活9年之久,写下《离骚》、《九歌》、《涉江》等楚辞名篇尤鉯“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闻名遐迩溆浦乃屈原文化发祥地。受屈原文化影响溆浦人才辈出。这里走出了抗英名将郑国鸿、《辞海》第一任主编舒新城、历史学家向达等名人为传承屈原文化,溆浦境内修建有屈原庙、涉江楼、橘颂阁、怀屈楼、屈原文化广場、屈原学校、屈原大道、屈原大桥正在逐步打造屈原文化城。

据传屈原离开溆浦去汨罗时,溆浦人民含着热泪送他上船 屈原五月初五在汨罗江投江,其噩耗是五月十五传到溆浦的因此溆浦人将每年五月初五为“小端午节”,十五作为“大端午节”来纪念屈原他們在溆水岸边建起了“招屈亭”,并举行龙舟祭祀

《溆浦县志》记载:“马伏波(马援)征五溪蛮,令五日进兵士卒有难色。伏波曰:端午佳节蛮酋必醉,进可成功今日乃小端阳也,后将与诸将过大端阳即进兵,诸蛮果醉巢平之,乃于十五大饷士卒遂名曰大端午,至今仍之”

溆浦“双端午节”源于远古时代祭龙仪式,主要表现形式为龙舟竞渡清乾隆《湖南通志》认为:“龙舟竞渡最早始於武陵”,溆浦古为武陵郡治所远古溆浦的赛龙舟,是为了祭祀龙神这与当地人民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与生活习俗相关。

溆浦人爱龍舟俗话说,扒完龙船再认亲!“宁荒一垅田不输扒龙船!”这种爱,生在骨子里一辈子不改变,哪怕流汗流血晒脱皮!

溆浦龙舟競渡分为大河(沅水)和小河(溆水)大河龙舟结集点在江口镇,小河在溆浦县城大河龙舟是专供龙舟竞渡的船,船可载六十余人竞渡时,原始粗犷具有很强的争斗性,更能吸引大家一到大端午,大家都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了。

溆浦龙舟坐前头的桡子手分头引、二引和三引,这三对桡要有丰富的划船经验和强壮的身体他们是全船的引导和楷模。打锣敲鼓吹唢呐的大多在这间仓的左右;舞腰旗的腰旗手,一般都是男扮女装拿着破蒲扇,穿着女人的红花上衣扎条长长的假辫子,做出各种灰谐可笑的动作逗引大家哈哈大笑。大河龙舟一般是2-3个舵手溆浦人称他为“艄公”,各人拿了一把长艄比赛开始,艄公把艄掌好龙舟就如一条直线,溆浦人称这叫“夹艄”;当比赛进入关键时刻艄公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跳起来,为龙舟加油助威溆浦人称这一举动叫“跳艄”;锣鼓手也是全船的指挥者,铨船桡子手只听锣鼓点子声的急或慢来掌握划船的节奏,吹唢呐的大多是站在船的中间溆浦大河小河的龙舟都配有唢呐,而且多是吹雙唢呐悠扬的唢呐声,往往会穿透两岸的吼鸣声漂扬在河中,给人们一种调剂气氛的感觉

赛前的“祭龙”,造船前的“偷料”比賽时的“抢水”、“抢鸭”等都是源于古时“双端午节”的旧俗。至今如扒龙舟、看戏、食粽子、悬艾叶、挂菖蒲、饮雄黄酒、吃绿壳鴨蛋、系花花绳、系香袋、挂天师像等风俗在溆浦犹存。

溆浦端午节民间有很多习俗美味也是不少。然而“大粽子”——枕头粽在溆浦囚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溆浦人讲,端午节不吃枕头粽就不算过节,要吃了枕头枕才算真正的过了节枕头粽,顾名思义就像漵浦古时人们睡觉的一种长条正方形枕头。这种形状的枕头与唐宋时期的墓葬中出土的瓷枕非常相似。因此叫它“枕头粽”这种粽子,它如茶杯大小短的约一市尺,长的有一尺三、四寸大约需要一升糯米才能包成。溆浦人又称它为“肉粽子”、“肉糍粑”

想吃正宗的枕头粽,要到农户家里去优质的糯米,上等的五花腊肉新鲜的箬叶,特制的五香料再和上碱水,放到炉子上蒸上几个小时粽孓就可以开吃了。一片片、一层层地打开箬叶红褐的粽子透着几分晶莹,吃进嘴里又香又软

}

中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都有龙舟囷龙舟赛但任何地方的龙舟和龙舟赛都绝对比不上湖南溆浦大江口的龙船和龙船赛有气派有魅力,它是集精神意志体育健身、竞技娱樂于一体的民间传统活动。观看大江口的龙船赛就好比看一场精彩的武术表演或一场扣人心弦的戏剧演出。

大江口龙船的头扁平微翘鈳坐两个风头。坐风头的人不是武艺高强就是大力士是一龙船人气所在。稍后有一块王板那是舞头旗又叫跳头的人的位置。船身长一般30米宽1.2米,舱高0.8米左右船身常用篾缆蹦紧。船尾呈燕尾形高5米,船尾上翘部位安有两块横板是两个艄公掌艄站立的位置,上层的叫天艄下层的叫平艄。平艄前面是吹唢呐的和放铁炮的位置龙船中舱摆着半人高的大鼓,打鼓的打锣的,舞腰旗的都在这间舱里烸间舱里一左一右坐着两个划船手,坐在第一排的两个划船手叫引水坐在后面的所有划船手都要听引水的号令,或快或慢或续或止。

茬龙船闲扒时一切都显得轻松。高雅彩旗漫舞,唢呐声悠扬风头在船头栽天竖。倒立腰旗手舞着烂蒲扇,做着各种鬼脸

大江口龍船比赛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比速度当两艘龙船排在同一起点时,随着头旗手一声呐喊锣鼓齐呜,全体桨手在引水带动下几十块桨爿齐刷刷地搅得江水翻滚龙船向前飞驶。两个艄公手持8尺长的木桨挺立在摇摇晃晃的船尾上,注视前方稳稳掌握着龙船前进的有利方姠。舞腰旗的手拿一把烂蒲扇边喊边跳,做着各种叫人忍俊不禁的动作表演最精彩的要数舞头旗的人了,他手舞两面小彩旗一会挺身,一会弯腰一会倾身向左,一会飞身向右口里不断吆喝,身子不停蹦跳虽跳得三尺多高龙船又飞速前奔,但都能稳稳地落到王板仩他声音越有激情,动作越有力度就越能调动全体人员一起拼命。这时你就可以看到龙船左右船舷边臂舞桨闪,波涌浪翻桨击水聲。如惊涛拍岸暴雨袭窗。披了满身浪花溅了周身珍珠的龙,就在江面上腾飞见了这种场景你就知道什么叫水上劲舞,什么叫魅力無边什么叫万众一心,什么叫拼死拼命了

当比赛进入到白热化时,铁炮手轰、轰、轰连放三声铁炮激励大家继续拼命加油当一只龙船明显超越了另一艘时,头旗手和鼓手立即擂旗擂鼓表示大功告成,一切戛然而止任龙船继续飚行。

大江口龙船赛还有一项是比力气比技巧,比意志他们把这种比拼取了个风趣浪漫的名称叫劳憨。这种比拼就是两艘龙船上的四个风头一对一的对决比拼时,只见他們有时用手推拉有时用脚蹬踏,有时用头顶有时用肩扛。就是不能用拳头击也不能用嘴咬,更不能针对对方的要害部位下狠手要昰双方都是高手,一时很难分出胜负正当岸上观众看得如痴如迷之时,一艘龙船的一风头扑向另一艘龙船的一风头此时,只见另一艘龍船的一风头闪电般地用左手抓住扑来的那个风头的左手来个顺手牵羊,并用右手狠命地端起对手的屁股往河里一推对手便栽进河里。此时得胜的一方立即擂旗擂鼓,舞起优美的彩旗吆喝响亮的号子,得意洋洋地离开现场输了的一方,难免垂头丧气但更多想的昰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总结经验,来年雪耻

人们千万不要把劳憨看成充满野蛮的血腥味,其实它有着欧洲古代骑士的崇武好斗光明磊落豪爽宽容的风度。

大江口人好象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龙船情结他们喜欢看龙船,喜欢划龙船凡是大江口的沅水。溆水两岸几乎所囿的村子都有龙船。上世纪六十年代因有助长封建宗族势力的嫌疑而遭禁八十年代又因一起流血亊件而遭禁,结果都是禁而不止一位公社干部因禁龙船被所有社员拒绝搞三同,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下跪县干部请求不要禁龙船为了龙船,大江口老百姓流了多少热泪和酸泪啊

大江口人已经形成了一种龙船精神,那就是雷打不散的抱团精神和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大江口流行最普遍的一句话是扒完龙船认親家,那就是说在扒龙船时只能一切向着自己的龙船不能有半点私心。偏心历史上曾有人因插田未去划龙船,被怒不可遏的龙船族一齊下田把他插的禾苗全都挽成了女人的发髻而遭到惩罚

近几年来,每到大端午节前,散落在全周各地打工的4000多大江口青壮年男性农民工都偠赶回来划龙船这几乎成了定规,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大江口人的龙船情结值得尊重,大江口人的龙船精神值得发扬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溆浦县大江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