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教导处主任英文是不是金融骗子,我说的可能有点偏激,但他

李主任是不是金融骗子,我说的可能有点偏激,但他的人品和水平,大家还是可以看出的。

李主任是不是金融骗子,我说的可能有点偏激,但他的人品和水平,大家还是可以看出的。我说过,他一定会灰溜溜走开的。

我相信李主任一定会回来的,或许换个马甲,但不变的依然是唱空,因为中源会伤他太深

看看他在这里推荐的招商公路和惠威科技,自从他在这里推荐后到现在走势,水平之差可见一斑,我姑且不说他的用心险恶。

还在下跌途中,现在只是反抽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这些金融没让人赚到钱 个个都是骗子

}

我是一名老鸟,10年HR经验+2年互联网创业经验,无论是从业期间还是创业期间,都有那么几件事和一点成就拿出来晒,不过这不是今天跟各位分享的重点。

2015年10月,因为多重原因,我退出了之前创业的项目,开始做自由从业者,以培训&咨询为主,同时也在寻找合适的平台和岗位。

这半年来,去多家企业面试过,其中不乏知名企业。截至目前没有一家成交,作为一名资深HR求职从结果来说是非常失败的!回顾这些经历,一是自己反思,二是对(招聘方)HR的建议,言者无罪而闻之者足戒。

武汉人对这家房地产公司都不陌生,南国大武汉家装、昙华林广场都是他们的项目。2015年10月,经熟悉的培训机构推荐,我直接去了南国总部(中南那边)面试,虽然职位是“培训主管”,但看着薪资在我期望范围内,也属于利润可观的地产行业,就去看看。

填表后开始了面试,面试官跟我们其他90%的面试官一样,不做任何关于企业、岗位和面试官的自我简介及破冰,就让我开始。说了两分钟,发现他一直在翻一摞资料,看到我停止了,他问我的名字,我重复了一次,他尴尬地笑着说他拿错简历了。

我石化了5秒,然后圆场,说“不要紧,我们继续”,然后无非是关于培训管理和培训体系的一些老生问题,我并没有夸夸其谈,而是结合我的经历、对行业大背景的分析,谈了培训体系建立的思路和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困难。个人观点,按教科书般地谈标准化的培训管理,意义不大,毕竟那是通用型的,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落地和创新,照搬照抄很难有实效。

那么问题来了,这哥们抛出了一个问题:像南国置业这样的地产公司,培训管理怎么推进?

这个问题我很难回答,因为我获取关于这家公司及培训现状的信息非常匮乏,即使是在职员工,出这么系统的方案和计划,也是需要调研、访谈和做深入分析的。所以我只是简单谈了一下可能涉及的培训项目及其具体运作。

然后面试持续不久就结束了,结束后没有任何的反馈,然后就跟众多的求职者一样“等消息”等到没有消息了。。。

最近我在招聘网站上,看到南国置业还在招“培训主管”,泥煤的一个岗位招了大半年!!!

(以上为5月7日内容,下面为5月8日更新)

公司全称是“湖北爱义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我之前对这家公司了解甚少,因为面试的原因查了下,是国内最具实力的汽车服务连锁企业,而且和湖北中石化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开始在湖北大发力,并组建商学院/企业大学,基于此背景,他们准备招商学院院长/企业大学校长职位。

我是在2015年11月10日(记得清楚因为第二天就是双十一)面试的,约好了时间但是面试官在开会,于是就等。他们的项目计划写在白板上,所以我了解了大概:湖北爱义行,包括企业大学处于筹建阶段,好像场地处于施工期。我有点小兴奋,须知我是有企业大学情结的,几年前奋斗过的某知名集团的培训基地一直未发展为企业大学(哪怕是初级),是我永远的痛。

邀我面试的李经理一直开会未现身——坦白讲,我对这种用人单位邀约求职者,但对接人迟迟不现身,也不提前知会求职者的现象极其愤慨,作为HR,对求职者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虽然我远没有孔明之才智你也不必三请,但基础礼仪还是要的吧),这样怎么吸引优秀的求职者!而且对企业品牌和形象会造成伤害!招聘管理者要有营销思维,把每位求职者当做企业客户,而不是十几年前的甲方思维。

有一位小伙子(忘了姓什么)接待了我,他还是比较有礼貌,沟通了差不多15分钟。我谈了自己对于企业大学建设的思路及推进建议,企业大学组建分三个阶段:一、基础性培训,以知识技能性的项目培训为主,比如新员工培训,专业岗位培训,中高管培训,讲师队伍等,这一步一般大型企业都有做;二、培训体系,以人才开发和业务支持为主要特征,比如人才池&储备人员培训及晋升,培训项目SOP,业务系统专业化训练等,这一步有一些知名企业在推进;三、培训输出及盈利,有成形的商学院,在讲师管理、课程开发、项目管理、人才开发等方面都非常成熟和完善,培训本身就成为企业品牌,对外招生和收费,这一步凤毛麟角,以阿里、华为等独角兽企业为典型。

看得出这小伙子有点拘谨,关于培训方面他也没有追问,寒暄了其他,他有点尴尬的跟我说,像他目前的层级,没法跟我继续谈了。让我等会儿,问下领导,让领导跟我继续聊。

于是我继续等,5分钟左右他出来了,说让我回去等。我以为是他们领导排不开时间,就离开了,等消息。

然后留意到这个岗位直到最近还在招。。。

我后来的分析和反思,像这种岗位,特别是总部在北京,武汉又在筹建企业大学的负责人岗位,几乎是不会外招的,哪怕是总部派一位资深HR,甚至业务骨干都可以的,作为一家成立了十余年的集团公司是不难找到符合要求的。那么为什么对外发布信息?有可能是当时领导提了下,招聘管理者没有做分析就屁颠屁颠地发布和邀约了,然后每周刷新。还有一种可能,想以面试的形式听取一些同行建议,这种事我以前做HR时干过!

武汉有企业大学?武汉未来会有企业大学!

(下面为5月9日更新)

由陶部长(女)邀约,面试于2015年12月2日下午进行。以前只听说,这次去了总部,比起“马应龙”响当当的名号,总部大楼普通的不能再普通;而且非常偏,在农科院附近的南湖大道张家湾,我从后湖到那里花了两个多小时。

岗位是销售培训经理,主要负责销售系统的培训管理,这个岗位在多数大型快消类企业都有设置。有两位面试官,先是问一些关于培训理念、培训体系搭建和培训项目推进的观点和作法,在了解他们销售系统培训还很零散(可以说相当一部分企业都如此)的时候,我提了一个观点:先由基础做起,推进几个必需的项目,以成功项目为基础来搭框架和建体系,一般培训从零散状态到成体系,短则两年长则五载。美女部长话锋一转:我们耗不起那么长时间建体系,但是我们需要未来规划。PS:我日后分析,既然耗不起,那为何设置这个岗位,外包岂不是更划算?这个岗位的使命和价值何在?一个岗位,特别是中高层岗位,一定有他的使命,而不是简单拍脑袋说设就设——招聘管理者们,我们真的有做招聘需求分析吗?

我当时没有直接接话,因为明显双方关于培训理念相悖。接着,她们继续说,这样,出一个复试题目:拟定马应龙销售系统未来三年培训管理的思路和规划。我愣了几秒:尼玛就算是老员工也要花一两个月调研、访谈并做几轮讨论啊!!!(那时我已经对马应龙兴趣全无了)不过,我想深入了解马应龙的销售模式、管理现状和培训诉求,所以拟定了一个清单,让她们提供资料,便于我完成培训规划。

过了几日便有其他人员和我沟通,将“问题说明”发给我了,各位,培训问题梳理和培训需求调查不是简单一张表就能搞定的,我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可能像正式员工那样去邀约和访谈吧。我就按照培训体系建立的思路,结合我获取的部分信息,整理了一份培训管理思路PPT。

这个PPT我自己是不满意的,不够具体,充其量只是一个不那么接地气的思路。一来信息有限,二来我有点敷衍。

发过去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也有留意这个岗位,没多久岗位发布就下架了,招聘效率挺高的。

突然起了小人之心,尼玛这个岗位招聘不会是骗方案的吧?!因为在初试过程中部长就有表示要快速形成一个方案并提交,似乎她们的问题不在于如何做好培训管理,而在于提交资料给上级,那我这份貌似高大上实则敷衍她们的PPT可能歪打正着。

有几位HR同行说过,凡是让求职者写方案、做计划的招聘,都是扯淡!记得我以前招聘培训经理,也涉及方案,但是我会让应聘者提前用U盘带他之前的培训计划、总结(不拷贝只看),我现场对着电脑阅读和追问;也将我们公司的培训方案给他看,让他给出分析和意见,我觉得这种方式最容易考察人的思维、专业度和实操能力。

当然有些公司,比如我之前供职的一家大型企业,在招聘某些特殊岗位时,会和应征者商量,深入一线做调研,然后形成方案,参照这个岗位给津贴和补助,这还是可以理解的。

(下面为5月9日更新)

相信大家对这家公司也不陌生,在武汉有多家诊所,多处可以看到广告,总部在洪山体育馆的华银大厦。就互联网圈流行的说法,大众口腔属于“重度垂直”,容易形成竞争优势,毛利高,员工待遇也不差。正是基于此,我投递了“HR总监”岗位,在接到电话通知后,进行了充分准备,对大众口腔所在行业、经营模式、可能存在问题、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信息搜集和预判。由于大众口腔是在2015年中新三板上市,我在网上找到了当时的招股说明书,这样有助于我了解方方面面。

这家企业的面试体验,是又爱又恨!

从2015年11月24日初试,到2016年2月最后一次面试,拉了两个多月,最后两次面试的间隔超过一个月,而且中间没有任何互动。

初试是“群殴”,有HR总监、财务和储备大学生一起在会议室,先笔试后面试(不记得先后了!)由于是上午去下午面试还在持续,所谓公司请我们吃盒饭——这一点我觉得比较人性化。先是20多人一个一个演讲,我感觉自己发挥得不错(大众口腔的人在后面宣讲时,两次提到我),因为我有准备,我了解这个行业、目前经营规模和未来三年规划、HR管理可能的困惑,特别是我对投入产出提出了质疑(招股说明书上有人工成本、销售额、利润等数据),这一点是所有竞争者没有提到的,他们没有结合大众口腔的经营现状来谈。

在这里啰嗦一下,不管何种层级的岗位,你要竞到手,要么你很牛逼,要么你非常有意愿(二者兼备那最好)。那如何表示自己的意愿?不是面试时候没底气地说如果我应聘上我一定怎么样怎么样,而是你提前了解了什么?你能够追问招聘方哪些问题?另外,初试我鄙视一大半竞争HR总监这个岗位的人,撇开演讲表现,他们着装很随意,作为HR而且是高层候选人,这点基础的职业素养都没有,还谈如何协助老板管理企业?当然有人说,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要求着正装啊!请记住:你是在面试HR总监。这一点我也为武汉HR同仁感到悲哀。

演讲完毕后,大众口腔有专人给我们介绍企业及其文化,虽然从培训角度讲得不生动、没任何吸引力,但我觉得他们很有心。比起一上来什么都不介绍就让求职者自我介绍的傻逼+牛逼的HR,他们的招聘流程毕竟是进了一步。

等待了一会儿,我理所当然进入下一轮,我记得是周先略(称周院长)和另外一人面试的,标准的沟通式交流,问的一些HR专业性问题,整个过程很顺畅。面试完后再等待一会,去另外一屋进再一轮,这两轮我不知道区别在哪里,问了一些重复性问题。于是就等消息了。

一周之内通知再次面试,这次是面对总经理(老板娘沈洪敏),过程我完全不记得了;又过了几日又一次面试,这次是董事长(老板姚雪),这一次的过程我记忆犹新,太TM扯淡加有趣了!

对于一个毕业12年的求职者,他问你当时为什么选择那个专业,你的在校成绩,有没有得过奖学金,你为什么没有得奖学金?为什么10年前从第一家企业跳槽?而且同样的问题他会问两到三次,我都差点骂粗口“你TM有毛病啊”,但忍住了,好歹咱也是有素质的人。后来想,这是压力+一致性测试。这次面试我有些狼狈,因为之前构思的经济形势、行业、规划、个人专业度等,都没怎么涉及。离开的时候,我觉得是黄了,有些遗憾。

一个月没有消息,腊月二十几的时候,又收到通知,我当时回答是“还要面试啊”,对方解释是因为在忙年度所以搁置了。对于招聘管理流程,我有一点建议,可以像专人客服一样,对某位求职者的几次面试通知归口到同一个人,大众口腔4次通知我面试好像换了3人,也没有自报家门。

最后一次面试是老板娘,她说得很坦诚,对我有兴趣,但是拿不准,所以要再沟通下。我说我是一个喜欢闹和有点冲的人,她说她的印象恰好相反,认为我很谨慎和稳重,我当时的回答:可能面试的时候,企业和求职者都会隐藏。她说想抽个时间不在公司,可能在咖啡厅再详聊;或者让我给他们管理层上一堂课,这样可以了解得更直接,春节前可能性不大,春节后进行。我当时说可以,就离开了。

然后就莫名地收到短信,说老板娘的下一步计划取消了,我不知道是遗憾,还是庆幸。。。

PS:后来分析,可能是最后一次我提到了K歌、喝酒和打麻将,这三项都是我的爱好或特长,但绝不酗,我觉得没有什么隐藏的,我总不能骗她说我就喜欢看书和写作吧。我个人建议:面试时别做颠倒式隐藏,比如内向说成外向,写东西稀烂说自己写作水平高,处女座纠结说自己容易放开。隐藏会导致双方都受伤,市面上各种面试技巧、求职技巧,在我看来,都是双方在相互揣测和怀疑,让沟通流程复杂,让沟通成本变得非常高,还容易得到假象——这也是中国特色吧!

哈哈,这辈子最难忘的求职经历,就是这家了。突然有个天马行空的BT想法,等一天劳资公司做大了,收购大众口腔。然后反复问老姚:你当时为什么要开口腔诊所?你为毛放着好好的武汉 大学医学院团委副书记不做,跑到西安杨森做销售?

我跟诸多朋友一样,之前没怎么听说过这家企业。由于有(微贷事业部)HRBP岗位发布,就试探性地投递。我记得是在大众口腔某一次面试的时候,接到了广州总部一位招聘管理人员聂军的电话,简单地电话聊了几句,然后留了QQ,说发一些资料让我了解一下,然后QQ上沟通下一步面试。这样的初步交流,我个人还是很喜欢的,因为既有破冰也对求职者意向和匹配度有一个初判。我做招聘时,从来不在第一次打电话的时候直接通知别人来面试,而是花5-8分钟电话沟通,对公司和岗位进行一个简短说明,也介绍一下我自己,然后就求职者的经历和求职意向进行分析,如果完全不符合则直接说明,如果不确定或者初判合格的话,则邀约面试时间。

当天就加了QQ,第二天我就收到了聂经理发过来的文件。道怡起家在广州,老板洋滔之前从事其他行业,积累了资金在探索转型,洋总老家黄冈,有家乡情结,加上黄冈政府及商会人脉圈子的原因,可能也受毛爷爷“农村包围城市”的影响,开启了一条有特色的、针对三四线城市的金融之路——这引起了我的兴趣,要知道一二线城市的金融已经泛滥,而且被P2P搞得乌烟瘴气,而道怡的经营模式是和政府联合做担保、投资及信贷。

总部有位HR经理刘菁(男)正好湖北出差,所以邀我在西北湖锦江国际碰面(他们分公司在黄冈地区)。我俩年龄相仿,两人小区相邻,有缘!加上非办公场所的原因,沟通很畅快,他详细介绍了公司发展、经营模式和我这个岗位的职责,而我结合自己专业知识及思考,谈了HRBP工作如何展开;聊着聊着他发现我们有共同的好友,而且我虽未在金融行业呆过,但了解颇多——我有N个亲戚是尼玛放高利贷的,有个基友做信托好几年,自己也尝试给P2P业务员讲课,所以我对于猪怎么跑还是很清楚的!

顺理成章,初试OK了,然后就是1月25日去麻城和微贷事业部总经理马总复试。刘经理很客气,帮我买了火车票,然后在麻城火车站接我,这让我很贴心(如果是女士的话这种异地接人面试要提防)。跟马总聊了一个多小时,无非是谈一些人力资源专业见解,常见问题及其处理。然后马总问我微贷事业部成立之初,HR工作如何开展?我从招聘、培训和绩效考核三个方面谈了思路,马总也很认同。他还问了一个问题:已经创过业的,再回企业打工,会不会不习惯?我的回答:创业可以是自己实操的一个过程,更是一种心态,就像我们对员工说要有“老板思维”,其实也是一种创业心态,比如我之前供职的企业就鼓励全员“创业创新”。

到了中午,他们留我吃饭,我也没有推辞,边吃边聊。

吃完饭,刘经理帮我订了返程票,还要送我。考虑到他们有事,我就用滴滴叫了专车(真是神奇麻城也有滴滴!)然后就是刘经理安排我和总部人力资本中心夏总的下一轮面试。

1月29日,夏总(女)到分公司出差,途经武汉,于是约我在武汉站的星巴克面聊。她是一位比较标准的职场女性,也符合HR总监的范,干练有气场,喜怒不形于色,说话不紧不慢。而我,因为赶车加上没过早,有点狼狈,另外看到美女上级就紧张~~谈了HR大面上的东西,比如我说现在HR除了谈六大模块,也有三支柱模型的说法:HRBP、HRSSC、HRCOE,大的集团也在这样设置。也提了HR服务于经营的思路和实操,放低十几年前的管理和专业思维。她问到我的未来规划,我明确提出40岁以后会朝着专业讲师方向发展,不知道是不是这一点触动了她的哪一根神经?会认定我不适合再做HRBP岗位,天知道!

后来回想起来,我看到她第一眼的紧张和她看我第一眼的狼狈,是否就决定了这个岗位打了水漂。偏激的观点:无论是面试还是求职时,前30秒的“对眼”很大程度决定去留;后面的沟通,很大程度都是在试图证实自己的第一印象!

如果说前三次面试,企业都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要给道怡唱赞歌的话;那么后话让我有些如鲠在喉。

见夏总之后,就没有下文了。要知道我还欠刘菁同学一张火车票,虽然金额不大,但总不能让他私人垫钱吧,而且我跟他隔壁小区,即使不必当面给他,放在保安室那里让他什么时候有时间什么时候取,总可以的吧!

于是我发短信他,先说不急;过年后我打他电话,他没接说在广州,我再发短信他回复暂时不需要。我不知道他在忌讳什么或是不好意思,反正我认为就算是面试黄了,我跟他还可以做朋友。

我在武汉HR圈,大中小企业,初中高HR,认得不少,多他一个未尝不可。

六、车来了(元光科技)

这是我面试公司里面,唯一纯正的互联网公司。谈到车来了,对近两年互联网创业稍微熟悉的盆友都有所耳闻,前身是“智能公交”,后改名“车来了”,是一款实时公交查询app,目前用户据说有四五千万、估值过十亿,可谓“独角兽”企业。我也玩脉脉,一次车来了HR经理吴思在脉脉上发布HRD岗位,于是就留言。没想到很快有了回复,于是就邀约2月17日面试。

车来了在号称全国三大创业园区的光谷软件园(其他两个是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科技园),先是和吴经理沟通,主要针对之前经历,考察专业能力、思维和知识结构,这一点我是没问题的;于是,她让我等了十几分钟,便邀请总监Sally来复试。

Sally之前是HRD,后来因为公司发展原因转岗为运营总监COO,于是HRD岗位空了一段时间。2016年公司将会大发力,北京、武汉、杭州三地人员将会有较大增长,管理难度加大,所以他们急招一位既熟悉互联网、又有HR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从这一点看,我和他们匹配度还是挺高的。

Sally和吴思一样,都有很强的互联网气息,虽然是独角兽企业的中高层,但是不装逼,交流起来很轻松随后,聊天式面试而非质询式面试。结合我创业的经验教训,我跟Sally就互联网行业、具体运营、人员管理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特别是就企业文化、绩效考核、管理层级进行了具体探讨。比如,受小米雷布斯影响,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宣扬管理扁平化、去KPI,是不是一定扁平化就好?公司管理层级,取决于经营现状和老板风格,万达和华为的严格科层官僚制(不是官僚作风)就非常高效。另外KPI,从本质上说,公司人数达到老板一眼看不完的时候(如50人),就要考核,不一定叫KPI,但一定是其他什么名字,当然很多互联网公司没法像传统企业那样进行销售定量,所以需要进一步探索适合的考核和奖惩方式。关于企业文化,其实就是老板文化,跟老板的出身、经历、喜好或他创业路上的典型事件有关(结合我之前供职的两家大型企业进行了具体分析),这一点一定要深入挖掘,以故事为基础形成情结,不要照搬照抄一些创业公司的花样:不打卡、吃不完的零食、程序猿鼓励师、萌妹纸多,将这些简单等同于企业文化,而是要上升至精神层(科普一下,企业文化四层: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精神层)。

记得我反问过Sally两个问题:一是车来了盈利模式是什么?她的回答很牛叉“我们目前没考虑商业模式”(可能不方便透露,不过千万用户可以这么说);二是互联网公司特别创业型一般不设HRD但是车来了设,是怎么考虑的?这个问题既明知故问也显得我比较了解互联网企业。Sally眼里露出了一丝欣喜的光芒,我知道我搞定她了。

下一轮是2月24日和创始人邵凌霜沟通,本来安排QQ视频(邵在北京),但视频时语音差,就改为视频看人+电话听声。他跟我有渊源:他创业前是武大老师,而我是武大毕业生,所以拉近了距离。电话&视频面试持续42分10秒,邵总是标准的理科男,不严肃但有点小闷,惜字如金,也不会给你太大压力。和他就招聘需求分析、薪酬绩效、员工关系方面进行了沟通,特别招聘需求分析,我提出HR不是简单的信息收集和发布者,而是要结合公司经营现状、岗位职责和人工成本管理,来给用人部门提出建设性意见,甚至say no!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无效招聘,控制招聘成本,给求职者留下良好的口碑。互联网公司变化性较大,标准化和规范性没法像传统企业,所以要HR不仅是了解,甚至要参与运营推广,只要这样才能有效招聘。

关于员工关系,我的观点:员工关系受企业文化和考核激励的因素非常大,我们通常理解的员工关系是表层,比如员工关怀、日常活动等,但进一层,在于员工能否在公司开心地赚钱和发展,这就和管理沟通是否顺畅,培训发展是否有效可行,薪酬激励是否支持良币驱逐劣币有关。我个人感觉邵总这一次对我还算比较满意。

没两日,Sally又邀我面谈一次,说有些细节进一步沟通。这次她谈到了入职后的大概工作安排,比如因为战略原因高层会集中北京一段时间(后来我网上查到可能是新一轮大额融资),工作重点及难点,未来我的工作会涉及北、杭、汉三地,薪资福利也提了下,包括我感兴趣的期权,还问我什么时候可以上岗。我想,这应该是最后一轮了!

她让我讲一堂课,说算是提前给大家露脸,我想也有考察我气场和授课水平的目的。因为我那段时间实在事情多,没法按照她要求的时间,Sally说她不在,我说可以录现场视频,课程定在下周一。

2月29日周一,四年一遇的日子,我给车来了约30名员工进行了“时间管理就是要有点二”的主题分享,我时间控制的非常好,最后一句话讲完整好40分钟。不过课程感觉一般,可能是我对自己过于自信,准备不够精心,导致现场大家是听得认真但互动太弱,虽然偶有笑声,但和我一般课程主持的反应相去甚远。。。也可能理工男居多都闷骚的原因,看来互联网企业的培训难度确实挺大的。

3月2日上午接到吴思电话,我还以为是通知报到事宜,没料到她说老板今天在武汉,下午有时间,问我能不能再到公司跟邵总面谈。我之前承诺帮朋友超市做一天盘点,预计晚上才能盘点完,于是说能不能明天,吴说再问下邵总,后来还是让我五点左右。我临时放下手上事再次赶往软件园(还好距离不远),和邵总边喝茶边聊,聊了十分钟,主要两点:拓展培训,薪酬实操,看来老板还是挺关注团建和人工成本的,聊了大概十五分钟,我因为有些疲惫所以状态一般,离开后有些忐忑。

然后又没有然后了,由于有吴思微信,所以在3月19日主动问了下结果,她的回复如下:

公司最近有调整,估计老板还是想让sally继续兼任HRD,我个人很希望你能来,但是很抱歉。

半月时间前后六轮面试,互联网企业的高效我是深刻体验了。除了终试之后半个月没有通知我结果,其他没有哪个地方让我这个挑剔的求职者感到不爽的。可以说,车来了是我面试诸多企业里,印象最好的一家,也是最有意愿进的一家互联网企业。与之错失交臂,我感到万分遗憾!

(不好意思这两天事情实在太多,所以抽不开时间更新,现在补上)

公馆的面试经历,我也想分享一下:流程简洁,结果直接,体验良好。

有朋友介绍说公馆在招HR总监,我查了一下,此岗位尚未正式在招聘网站发布,所以就直接联系了副总陈建军,3月11日17:13分,我跟陈总第一次打电话,他没有接(我还以为不接陌生人电话);不到两个小时,他回了过来,我就简要介绍了一下自己和来意,他让我明天下午直接去面谈,周六下午还在上班,领导也真是够辛苦的!

我加了他微信,提前将简历发给了他。第二天下午如约到中南公馆总部,进去后有点找不着北的感觉,赶紧问KTV吧台的工作人员,他们说外人需要总部办公人员刷卡接根本进不去,正准备打电话,工作人员跟路过的一位总部美女说我是来面试的,她就停下来问我跟哪位预约以及面试岗位,我回答了之后,就跟她走街串巷一样拐到了总部办公室。

相比公馆包房的档次,办公环境实在是简陋,敞开办公(除了几个高管有隔间),没怎么装修和点缀,办公桌椅很一般。

陈总在谈事,她安排我在等待区。一个小举动让我印象深刻,她问我是喝茶、喝咖啡还是白水?一件小事,体现出了公馆的服务深入人心!我想起有那么一句戏谑的话,说厕纸反映企业管理水平:像路边小餐馆那样叫不出名字的糙纸,抠门+稀烂;两层品牌卫生卷纸,管理尚可;3-4层高档纸(超市很少做活动的),管理水平很高,注重员工关怀。如果说厕纸属于企业文化的物质层,那么公馆的“倒水”属于企业文化的(招聘)行为层:招聘1.0,让别人等,不管不问;招聘2.0,利用等待的时间倒水,寒暄几句,如果面试官不能准点开始则致歉;招聘3.0,问别人喝什么(选择题),不浪费双方等待时间,简要介绍公司,或者询问求职者想了解什么。

等了十几分钟,陈总事情谈完邀我进他办公室,边喝功夫茶边聊。他看上去有点憔悴(后来他也说状态不是蛮好,我安慰说要多休息),面试偶尔出现他注意力不集中或冷场,倒是我即时地找话题和追问一些信息。这个岗位是属于新增岗位,副总陈建军主要负责运营,兼任HR总监,他说由于时间和专业的原因,应付不过来,所以向老板申请新增一个HR总监岗位。

我跟他也是聊天式面试,他没有让我自我介绍 PS:我甚至怀疑面试官让人自我介绍是扯犊子的一件事!我谈了对KTV行业大面上分析:目前娱乐多元化,相比十年前年轻人较多地将KTV作为娱乐聚会首选,现在各种游戏(桌游、室游、郊游)和线上K歌,使得实体KTV消费大幅萎缩,所以目前KTV总店数是持续减少的态势。不过只要这个行业有存在的价值,我们都还是可以有所作为,比如先做好基础服务,歌单即时更新(有些傻逼KTV连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和三个月之前的歌都没有),音响运行正常(我是有过几次进包房发现话筒有问题,喇叭有次音等基础问题),客服快速响应(按铃后15秒到包房);再做差异化和增值服务,比如订制化,以歌会友,承接重大赛事,等等。陈总对我这些观点表示认同,其实我是尼玛说了一些正确的废话,加上路过K歌区发现他们歌库更新速度超快,同时翻了陈总朋友圈发现了公馆的一些特色服务,然后稍加延伸并巧妙隐蔽地拍了公馆的马屁!

然后谈了一些HR专业知识和问题,陈总说了目前公馆HR人数,我结合他们员工总数说配比过高,并做了简要分析说明。他对员工关系有些兴趣,我阐述了如下观点:第一,善待员工,因为员工是企业第一客户,企业(老板)怎么对员工,员工就怎么对客户;第二,HR要权衡股东和雇员利益,任何员工都不应该、也不值得同情(很多人会骂,但我确实这么认为),因为企业和员工之间首先是交换和增值关系;同时,不能抱着能不给就不给的心态,该给员工的即使老板犹豫,也要去争取,我还举了一个例子,因为前任大意给员工少算工资,员工也没发现,我检查出后主动向公司申请补发,并告知员工;第三,碰到问题员工,无论他是胡搅蛮缠也好,还是事出有因也罢,不要怕和拖,先阐明立场:公司不接受任何以离职、起诉等方式来威胁公司,哪怕公司败诉也不会接受诸如不赔多少钱我就去告之类的说法;然后找出员工的诉求,是钱,是名,是怨气,还是找台阶?动不动就谈劳动合同法的HR(不是说不遵守),不符合中国特色和人情。

还谈了一些培训管理,我抛出一个观点,很多人过度关注培训中的讲师演绎,而忽略了培训前的需求分析和造势,培训后的结果运用,导致培训进入曲高和寡,台上感动激动加冲动台下一动也不动的尴尬,另外列举了自己培训前和培训后的一些具体做法,陈总也有些兴趣。

聊了差不多一个小时,陈总说将我引荐给老总(忘了姓什么),并简单提醒:老板注重执行力,不怎么关心专业,个人风格很突出!

老板寒暄了两句,就问道:你应聘这个岗位,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我当时的回答:相比多数HR,我更懂业务,所以我更多的是经营思维,而不是管理思维。

可能我的回答底气不足,加上老板觉得我中规中矩,所以就直白地说我不是他喜欢的款。

后来反思,如果这样回答,结果会不会更合适:我不一定是唱歌最好的,但一定是HR里最懂唱歌的!这位老板属于白手起家的年轻企业家(40岁不到),不怎么喜欢高大上,所以戏谑和形象的回答可能更讨他欢心。

不到两小时两轮面试,当场告知结果,还见着了武汉很有名气企业的神秘CEO,虽然没有最终牵手,也值了。

在这几个月的时间,本人面试过的其他知名企业还有神州租车、旭东食品(瓜子)、恒昌财富、丽华园酒楼等,虽有印象,但并没有多少特别之处和朋友们分享,所以就不再赘述,以免啰嗦。如果有朋友对哪一家感兴趣,可以和我私聊。

分享以上典型经历,一不是说自己多坎坷求同情,二不是骂企业多混乱求发泄,而是站在HR+求职者双重角度,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回放,并适度添加个人分析和见解,希望对各位HR从业者有所启发,都是点到为止。

如果有想进一步交流的,可以V()和我互动,在我发帖期间,有一些意粉加我和我私聊,不过最近事情确实挺多,如果有没有及时回复,或者我态度不好的地方,望谅解。

朋友们关心我现在哪里高就?先谈我自己的定位吧:我对未来定位为培训方向,其实更对培训管理和项目运作感兴趣,所以我的二次创业有一块是培训&咨询(之前创业也有涉及),另外在挑战新的行业。今年运气不错,这两块都有较大起色。

从结果层面来说,没有找到中意而匹配的工作,这是彻底的失败。败则败矣,我觉得自己的时间和心情不能就这样被折损,于是有了自我反思、给他人借鉴的想法,这篇万言文章便是结果呈现。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导处主任英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