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电商的优势?有什么优势呢?

产品经理就业班,12周特训,测、练、实战,22位导师全程带班,200+名企内推,保障就业!

在他看来,内容平台做电商具备了三个优势:品牌,渠道、流量,还有用户。

有过做内容类产品的经验后,深深感受到做内容产品的不易。虽然有稳定的内容产出,也有一定的用户基础,不错的产品数据,但特别容易做赔本赚吆喝的事,看起来很繁荣,却迟迟赚不到钱。特别是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这种经营模式非常危险,一旦把融资的钱花完,公司的资金流断裂也就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

内容产品对商业化的探索上,貌似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了内容付费这条路径,很多内容平台都推出了付费购买内容的功能。除了内容付费外,还要说的就是内容电商了。

强调一下,我在文中提到的内容平台是指那些单纯的内容分享平台,不限于UGC和PGC,内容独立于商品存在。不包括那些本身就是交流商品使用心得的产品,如小红书,也不包括电商导购类产品,如蘑菇街。

对于内容平台来说,品牌形象也是依靠内容建立起来的。拿我的老东家片刻来说,提起这个产品大家想到的是文艺、小清新,也是因为最初的内容以写作、影评、书评为主给用户留下的印象。所以我们当时就利用这个品牌优势,在商品类型上选择一些比较容易凸显文艺特质的商品,例如手链、项链,包括商品设计上也是保持一种非常简约、文艺的风格。售卖的商品贴近品牌形象,也符合用户喜好,把用户对品牌的喜欢转嫁到平台销售的商品上,以此买单。

这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利用用户对品牌的喜爱。常见的做法是做品牌定制的商品,如T恤、马克杯,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商品的附加值高,利润高;缺点是受众范围有限,毕竟对品牌有很高的忠诚度且愿意买单的人在少数,况且质量跟价格往往是不对等的。而且推出的商品数量不宜太多,情怀太泛滥就不值钱了。对于知名度不是很高的品牌来说,走这条路多半是小打小闹,把这当成商业模式的可能性基本为零,更别说靠它养活公司了。

事实上为了提高用户的购买率,商品的品牌名称基本都会沿用内容品牌。内容品牌和商品紧紧绑定在一起,如果商品的质量太差不仅会影响到用户的二次购买,对于内容品牌也会有很大的损害。内容品牌为商品做背书,提高了用户对于商品的信任度。绝大多数内容品牌销售商品都是找第三方代工厂加工的,所以对质量的把关就变得特别重要,而且如果商品太次也会拉低内容平台的档次。

除了利用品牌外,还有一种是输出平台所产生的内容价值。时下一个非常常见的案例是网易云音乐与农夫山泉的合作,在矿泉水瓶上印上用户关于某首歌曲的评论。不过这种方式更多的是品牌的宣传,严格来讲不算内容电商,提到这点只是给大家借鉴一下。

如果说利用品牌和情怀售卖商品都有所限制的话,那么单纯利用流量优势就会好很多。

在我看来一个平台只是利用流量优势做一个大而泛的综合商城,多少有些迫不得已。之所以这么说,理由有两点:一是因为很多内容平台的流量并不够大;第二即使商品多而全,但是面向的并不是目标受众,购买转化的效果也不一定好,反倒影响了用户体验,得不偿失。

我的老东家最开始也是针对产品的目标用户,主做文具和珠宝首饰两个品类,后来为了增加营收才不断的扩充品类,也有跟一些第三方品牌合作,希望短时间内提高商品规模借此提高收入。

有的人会认为内容平台做电商是个伪命题,因为本来就存在一些大的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一些用户量很小的内容平台为什么还要去做电商呢,好的商品固然有很多,但是却不容易被发现,所以内容平台在这方面有个渠道优势,特别是可以给一些小众品牌更多的曝光,充当了一个导购的作用。

在我看来有些内容平台在做电商方面是有天然优势的,他们的内容本来就是隐含了用户对某一类商品的需求,用户的需求天然就存在,所以当平台顺势推出商品售卖服务时,用户的接受度会比较高。

  • 下厨房,是一个供用户分享菜谱内容的平台,吸引的都是喜欢在家里做饭的人。当下厨房面向这些用户群体,推出厨卫、零食和生鲜产品时,就显得顺理成章,跟已有的内容不会那么违和,面向的都是目标用户。
  • 日食记,是一个做美食视频的微信公众号,粉丝主要都是喜欢美食的吃货。它不仅推出了自有品牌的美食,而且还跟全家合作推出了联名商品。
  • 玲珑APP里面有关于服饰搭配等内容,主要受众为女性,所以APP中的电商频道销售的也都是护肤品、女性服饰这些女人们特别喜欢的东西。

这样的产品案例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举例了。如果你的内容恰好跟商品结合的比较紧密,如美食菜谱跟生鲜的结合,家居装修案例与家具的结合,那是非常幸运的,这至少意味着你推做电商不会让用户太反感,可行性更大。

虽有目标受众为基础,但是我建议内容电商在品牌选择上还是不要太大众化,因为确实会面临跟大的电商网站竞争的问题,而且对一些特别大众的商品价格上内容电商也不会有什么优势。现阶段来看,内容平台的受众是它所面向的那个领域中比较优质的一批用户,本身用户群的素质就比较高,如果销售一些小众的但是高质、实用的商品会格外有吸引力。

云瑞,微信公众号:马虎眼,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原片刻产品经理,6年产品人,走在内容社交产品路上,死磕产品设计,喜欢玩各种APP,玩桌球,打羽毛球,欢迎与大家交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主流电商也纷纷布局社交板块,比如阿里的聚划算、苏宁的乐拼购,就连蘑菇街和小红书也将业务拓展到了社交电商领域。

社交电商的风口期已来——

先是拼多多获得了30亿美元的巨额融资,再是云集和礼物说分别完成B轮和C轮融资,而有赞的成功借壳上市,更是将这一波风浪推向了高潮。

不仅如此,主流电商也纷纷布局社交板块,比如阿里的聚划算、苏宁的乐拼购,就连蘑菇街和小红书也将业务拓展到了社交电商领域。

如此一来,即便你本来对此毫无感觉,但在朋友圈里见得多了,有时候看到价钱合适,也会冲进去体验一次拼单团购。

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新的衍生模式,社交电商是基于人际关系网络,借助社交媒介(微博、微信、抖音等)的传播途径,通过社交互动、用户自生内容等手段来辅助商品的购买,同时将关注、分享、互动等社交化的元素应用于交易过程之中。它是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的融合,以信任为核心的社交型交易模式。

社交电商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2015年11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网络市场监管的意见》,明确将社交电商纳入到监管范围内。而随着该模式越来越被认可,国家对其的政策态度也由限制转为重视与支持。2016年12月出台的《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正式提出鼓励社交电商,支持健康发展。政策的利好为社交电商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社交电商的异军突起,主要与以下三方面变化密切相关:

第一,主流电商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由于移动互联网红利期已过,主流电商的运营成本与获客成本越来越高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流量转化率整体走低,而新公司更是难觅机会。

第二,技术的成熟是必要条件。随着互联网与移动社交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供应链与支付环节日渐完善,这为社交电商的崛起提供了必要条件。

第三,消费者购物习惯在改变。时下,人们的时间普遍被各种新闻、视频、游戏、社交等应用充斥,碎片化趋势明显,同时消费过程中的信息传播、交互方式、应用场景与营销形式更加多元化。这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购物习惯,让人们越来越愿意在移动端完成购物。

以上种种,为社交电商的爆炸式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与传统电商相比,社交电商主要有三大优势:

首先,社交电商的运营效率较高。相比于上一个时代“中心化”电商平台,社交电商的精髓在于人和人的沟通,个人影响力有着更快的传播速度和更广的传播面,正所谓哪里有社交,哪里就会有交易,不需要自上而下的蔓延,同时也基于大数据技术完成用户管理,大大节省了时间、人力与推广方面的成本。

其次,社交电商的推广颇为即时。社交的核心是人跟人之间的信任,只有信任才会产生交易,只有好的商品才能维持信任,进而持续销售商品。而社交电商的购物圈恰恰是沿着社交工具中熟人关系链拓展的,由此可以实现购物信息即时推广,并能够把影响客户的周期从几秒延长到几天甚至几个月,甚至还有多次影响和持续销售的机会,从而与客户进行更为良好的互动,提升转化率,实现用户的“裂变式”扩张,并带来更多的流量。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商的优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