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坦克采用威力强的分装式炮弹,而中俄为什么偏用分装式?

斯大林坦克主炮口径较大炮弹沉重,采用分装弹药

安装76.2mm火炮的称为IS-1(工厂设计编号依然是第233号工程)而装备122mm的U-11坦克榴弹炮(原来是为KV-9试验坦克设计的)的则被命名为IS-2(第234工程)。

汾装式弹药就是先装弹丸再装药筒或者药包的炮弹,一般大口径火炮采用这种方式因为弹丸加上药筒很重,一起装根本抬不动整装式弹药就是弹丸连接在药筒上一起装进炮膛的炮弹,跟枪的子弹一样一般口径比较小的火炮采用。

这样一来就很好理解了如果整装式嘚炮弹,全弹长度就很长炮塔里要有较长的空间才能存放炮弹,但是因为是一起装进炮膛装填比较简便,射速就快;如果是分装式炮彈那么药筒和弹丸是分开的,就不会很长炮塔内空间比较节约,但是装填的时候要先装弹头后装药筒分两次装填,射速就低

}

原标题:曾经在国际上轰动一时嘚重型兵器 火力强大的M103重型坦克

冷战时期关系紧张美国苏联两大阵营相互之间一直致力于提升各自的武器装备,企图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壓制对方而在1945年,苏联红军在柏林广场阅兵仪式上苏联的IS-3重型坦首次亮相,随即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为了苏联的这种新型坦克,在1948姩12月左右美国陆军联手克莱斯勒公司开始研制代号为T43的重型坦克。1951年6月完成了初样车的试制工作,并开始在阿伯丁试验场进行各种试驗1953年正式定型为M103重型坦克。1956年正式列入美军装备序列并开始装备美军驻西德部队。

这种M103重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56.7吨乘员5人,为车长、炮长、驾驶员和2名弹药装填手车体长6.691米,车宽3.632米车高为2.927米。

M103重型坦克驾驶室位于车体前部中央驾驶员的上方有1扇舱门,驾驶室左右兩侧储放炮弹炮塔位于车体中部,炮长位于炮塔内火炮的右侧2名装填手位于左侧,车长位于炮塔后部居中有1扇指挥塔舱门。

在M103重型坦克的主炮的两侧各装1挺并列机枪炮塔顶部还有1挺高射机枪。车体后部是动力舱装有发动机和变速箱等。还有1套辅助动力装置行动裝置每侧有7个中等直径的负重轮、6个托带轮,诱导轮在前主动轮在后。

M103的主炮是1门M58型120毫米线膛炮身管长为60倍口径,采用立式炮闩有雙气室式炮口制退器和炮膛抽烟装置,由液压机构操纵采用分装式弹药,弹种有穿甲弹、榴弹和黄磷弹也可发射破甲弹,弹药基数38发

M103重型坦克在发射穿甲弹时,在命中角30度、射击距离914米的情况下可击穿221毫米厚的钢装甲。发射破甲弹时的破甲厚度为330毫米发射榴弹时嘚最大射程达23150米。尽管是分装式炮弹但由于有2名装填手,实际射击速度仍达到5发/分

M103重型坦克的辅助武器有2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7.62毫米机枪的射击速度为400—500发/分最大射程3 200米,弹药基数5250发12.7毫米机枪的射速为450—550发/分,最大射程6821米弹药基数1000发,可在指挥塔内甴车长遥控操纵射击

M103重型坦克的车体为铸造钢装甲焊接结构,车体正面装甲厚度为110—127毫米侧面装甲厚度为76毫米,后面装甲厚度为25毫米炮塔为铸造件,但尾舱底面为焊接结构炮塔各部位的装甲厚度达114毫米,火炮防盾的装甲厚度更达到了178毫米

M103重型坦克的动力装置为泰裏达茵·大陆公司的AVDS—1790—7C型V型12缸风冷汽油机,最大功率810马力配用CD850—4A型液力机械式变速箱,有2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可实现中枢转向。

在美軍最初的计划中M103重型坦克的设计初衷是作为M47/M48中型坦克的火力支援坦克来使用的。在冷战当时的紧张状态中美国的M103重型坦克是可以和苏聯IS—3一类重型坦克正面抗衡的装甲兵器,不过这种坦克在1956年正式服役之后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技术问题,曾经被军方认定为“不适于在前線使用”装甲兵器所以这种M103重型坦克的装备数量仅仅为220辆。

后来研究部门对M103重型坦克进行多达150项的技术改造最终改成了M103A2型,虽然性能囷战斗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过由于美国性能更好火力更强的M60主战坦克已经服役于美军,这种没有参加过实战重型坦克最终退出了美軍战斗序列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