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主要电力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人企业哪个强?

  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调试。 本报记者 朱洪蕾 摄

  齐鲁晚报记者朱洪蕾

  电力巡检频度提三倍人工工作量降七成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济南高新区的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在机器人成品存放区内,整齐地排列着一排排白色的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

  鲁能智能总经理许玮介绍,这些机器人个头不大,但是作用不小。工作的时候,机器人能够稳稳地行进在路面上,还能对周围的声音做出反应,对设备进行实时检测,及时发现设备缺陷隐患。两个忽闪忽闪的大眼睛,一只能够感知可见光,一只能够感知红外线。

  已经投用的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每天可以巡视整个变电站三遍,每台机器人每天要扭动脑袋700多次。许玮介绍,通过电力机器人智能化运检,极大地推进了“机器代人”进程,可实现全自主、高效率、全天候巡检,运检精度准、安全系数高、适应能力强。以500千伏变电站为例,机器人巡检频度可提高3倍,人工例行巡视工作量下降71.4%。

  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没少立功。许玮介绍,在2014年4月15日,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巡检过程中发现500千伏崂山变电站2号存在安全隐患并预警。如果事故发生,形成大面积停电,间接损失可能会有数亿元。自2005年第一台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在济南投运以来,已经在全国765所变电站推广应用了近500台,市场占有率保持在全国第一,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

  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赵永国介绍,以前电力公司都是人工巡检,需要电力员工不断用眼睛来观察是否有隐患,非常辛苦,很有可能遗漏安全隐患,而且工人在变电站内工作也会存在一定的危险。在机器人代人工作方面,鲁能智能研制的一款配电网带电作业机器人更具有代表性,“这种带电作业机器人完全可以代替人类,长期‘驻守’在电线上。”

  新旧动能转换机器人是核心装备

  赵永国介绍,从机器人种类上区分,一般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一般指的是常见的机械臂,现在应用最多的是汽车行业,汽车整车厂,包括焊接、喷涂、搬运、零部件的上下料等。

  而服务机器人则分为两类,有一种是家庭服务的,还有一种是专门服务的。国内一般把专业服务机型叫做特种服务机型,像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以及危险环境作业的、军方的机型等,都叫专用服务机器、特种机型;而一般家庭机型,像用来擦玻璃的,扫地的,娱乐的,这些都是家庭服务机型。

  赵永国介绍,拿搬运来说,不管是什么产品,最后肯定是打成包,像化肥、粮食等,以前都是靠人,但这些都是重体力活,不少人的腰都受不了,这些工作,现在都是机器人在做。

  像山东恒易德公司生产的工业机器人主要适用于化工、饲料、食品、耐火材料等领域的搬运、码垛、装车等,产品已应用于寿光联盟集团、沂水青援集团、诸城兴贸集团、新希望集团等企业。

  赵永国表示,山东是制造业大省,工业机器人主要就是在工业制造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靠的就是高端装备,自动化水平,机器人是最核心的构件。从新旧动能转化来说,机器人在高端装备制造业里面,就是最核心的装备。

  赵永国介绍,“从焊接来讲,焊接很大程度是靠工人的经验,那每个人的经验是不一样的,用机器人焊接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是完全一致的。”“工人做某个东西,一天能焊接10个,机器人就可能100个,减少用工人数。”赵永国说道。

  “新旧动能转换,实际上也就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靠啥?就是靠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而自动化水平靠什么?就是靠装备,这里面机器人就是先进装备的代表,是核心装备。”

  山东企业“小散弱”产业处于落后状态

  赵永国介绍,在机器人研发生产领域,山东其实比较落后。无论是产业还是技术创新方面,山东总体上比较弱,没有太大的企业。创新上集中在各个高校,院所并不丰富。

  据了解,我省的机器人相关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不足2亿,规模以下企业占42%,产品主要集中在搬运、抓取、码垛等领域,人机交互型智能机器人产业化进程较慢。企业“小、散、弱”问题突出,自主品牌薄弱,企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产品一致性、可靠性、稳定性与国际知名企业有较大差距。目前我省机器人产业总体处于中低端水平,系统集成所需的机器人本体、控制系统和关键核心零部件,多数用户要求使用进口产品,在汽车、电子、生物制药等领域使用的机器人主要是国际品牌。

  赵永国坦言,“拿一个制造企业来讲,需要的是生产线开工之后,最好不要停下来,一停就造成不小的损失,但是这一点,很多国产工业机器人就做不到,企业只能买进口的。”赵永国介绍,在工业机器人研究领域,国外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比咱们研究得早,应用得也早,想要赶超难度很大,现在科研机构和企业也在做,也有不少成效,但是距离国外差距还是不小。

  服务机器人可实现弯道超车

  而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反而在研究上差距不是很大,企业有赶超的希望,像鲁能智能研发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就是用于专门服务的服务机器人,也成为了国内最早完成电力机器人成果转化并进行批量生产推广的企业。这也为我省实现服务机器人弯道超车提供了必要条件。

  山东康泰实业公司生产的康复服务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24%,2016年上半年生产3.8万台,同比增长15%。威高手术机器人、海天智能和揽盛机器人等公司生产的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机器人正进入产业化阶段。

  德州力维机械公司2016年上半年生产消防救援机器人6台,同比增长30%;山东国泰科技公司上半年生产消防灭火机器人4台,同比增长100%,安保等特种服务机器人正在迅速崛起。

  而在前不久刚结束的2017中国(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上,山东企业提供的各式各样的水下机器人成为展会上的亮点。青岛赶海机器人有限公司展出了T51系列驼载平台式水下机器人。T51是国内首创的水下运载平台,可以根据用户需求留有很多接口,方便与搭载的水下工具对接,保证数据通讯便捷有效。可以携带机械手、地震接收仪、海底记录仪、激光3D扫描仪、激光粒度仪、3D图像声呐、水听器等多种设备,实现在水下的不同运动轨迹,或海底爬行,或定深飞行,甚至定高、定向航行,进行在线实时数据收集,可实现许多传统设备实现不了的作业,极大节约了海上作业时间,节省了海上作业经费。

}
中国智能制造网 智造快讯】

在恶劣天气下,很多工作人工无法完成,但是

可以。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扩展,专业的智能

应运而生。虽然目前机器人巡检还不能完全替代人工,但是不妨碍其受到广大欢迎。


  “十二五”以来,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进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智能电网建设和增强供电可靠性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电力设备状态检测、监测作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呈现出巨大的成长潜力和发展空间。

  在变电网领域,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制定的发展规划要求,年期间要实现新建

智能化率100%,新建智能变电站约8,000座,原有枢纽及中心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率100%。在配电网领域,根据国家能源局2015年发布的计划,2015年至2020年,配电自动化覆盖率在2017年应达到50%,2020年达到90%。


  另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年)》,至2020年,国内配电自动化覆盖率将达到90%。若假设20%的自动化配电站采用智能化巡检设备,则未来五年,国内室内机器人年需求量超过10,000台。

  也正是由于智能电网广阔的发展空间,极大地推动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市场需求,成为巡检机器人行业持续增长的长期推动力。

  据了解,电力故障应急处理有着特殊的危险性,如二次爆炸、火灾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等。应急人员常常无法第一时间深入现场,极大降低了抢修效率。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成为现时代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

  今年8月,由国家电网台州供电公司自主研发、中国首例专项针对电力故障应急的智能型机器人“小E”,经6次实战演练后开始在浙江省推广试用。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出现不仅可以维护设备安全及巡检人员的人身安全,更具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据初步估算,若“小E”在全浙江推广,预计直接经济效益超10亿元人民币。

  早在今天3月份,在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二台山220千伏变电站内,就有一台身着白、蓝、黑三种混搭色,拥有红外热像仪、激光传感器和高清摄像头等高科技装备的机器人正认真地巡视着站内的设备。巡检机器人的加入,为变电站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巡检的速率。

  眼下,“机器换人”正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趋势。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通用管理规定(试行)》规定,变电站应积极应用智能巡检机器人开展巡检工作,与运维人员巡视互相补充建立协同巡检机制。除杭州、台州外,浙江湖州、嘉兴等地也纷纷开始开启智能巡检机器人时代。

  “很多输电线路都处在山区,人工巡视相当困难,需要爬塔用肉眼看;采用机器人后,巡视效率提高了四五倍。将来北京其他输电线路也将应用线上机器人。”国网北京怀柔供电公司运检部变电运维室班长刘卫国说。

  相比人工巡检,智能机器人巡检优势明显。在暴雨、冰雪等恶劣的天气环境下,巡检机器人都能有效实现变电站全天候、全方位、全自主智能巡检,且检测的数据比人工还要更精准。

  虽然智能巡检机器人优势明显,但在应用中仍具有一定局限性,尚不能有效代替全部人工巡检。但是,我们都期待通过不断的研发与磨合,未来机器人的准确性、可靠性得到快速提升,机器人应用管理的规范体系得到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

原标题:电力巡检、协作机器人、AGV成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三大亮点

随着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近两年,电力巡检、协作机器人、AGV三大领域成为最新亮点,也是未来市场前景最为广阔、国产化最有机会突破的领域。

一、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市场发展可期

目前,智能电网建设和增强供电可靠性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电力设备状态检测、监测作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呈现出巨大的成长潜力和发展空间。

“十二五”以来,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进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变电网领域,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制定的发展规划要求,年期间要实现新建变电站智能化率100%,新建智能变电站约8,000座,原有枢纽及中心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率100%。在配电网领域,根据国家能源局2015年发布的计划,2015年至2020年,配电自动化覆盖率在2017年应达到50%,2020年达到90%。

上述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将极大地推动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市场需求,成为巡检机器人行业持续增长的长期推动力。室内机器人需求分析以室外机器人为例,其主要应用于变电站内。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和预测,目前国内110kv及以上的变电站数量超过20,000个,预计至2020年将超过30,000个;另根据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规划,原有枢纽及中心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率将达100%。若按照每年10%的智能化改造进度预测,未来五年,国内室外机器人年需求量在2000至3000台。

以室内机器人为例,其主要应用于配电站(所)内。配电站一般是指10kv及以下安装有配电屏、柜对负荷进行分配、供给的场所,广泛分布在住宅小区、商业中心、办公楼宇中。

根据统计,一般一个地级市配电站数量从500座至5,000座不等,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城市数量较多,小城市、经济欠发达城市则较少。考虑到不同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以及“十三五”期间国家大力开展智能配电网建设等因素, 按平均每个地级市1,000座配电站估计,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含4个直辖市)大约拥有配电站30万座。

另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年)》,至2020年,国内配电自动化覆盖率将达到90%。若假设20%的自动化配电站采用智能化巡检设备,则未来五年,国内室内机器人年需求量超过10,000台。

此外,国内电力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走出去”战略 。2015年,我国主要电力企业分别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的地方政府、企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和备忘录,共同开展战略合作。

根据中电联对我国11家主要电力企业的统计调查显示,2015年,11家主要电力企业实际完成投资总额28.98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在建项目合同额累计1,547.71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7.3%;新签合同额合计472.05亿美元,同比增长约8.8%;电力设备和技术出口总额为136.59亿美元,同比增加约153%。

随着我国企业海外业务拓展,特别是“一带一路”的实施,海外市场对智能电网设备的需求也将步入增长轨道,预计也会给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市场空间带来积极影响。

据新战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调研发现,2016 年前电力巡检车市场,主要分布为国网和南网应用。据国家电网2016 年电源项目第五次招标中标公示显示,有鲁能智能、国自、朗驰欣创、江苏亿嘉禾、浙江大立科技、杭州申昊科技等六家公司中标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分包。山东鲁能根据近年来国家电网的中标地区,其具有绝对资源优势的地区是山东省,而北京、天津、内蒙古、陕西、广东、广西、云南等全国 20 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也有覆盖其巡检机器人。浙江国自机器人的绝对资源优势地区在江浙一带,朗驰欣创的巡检机器人产品则覆盖至北京、内蒙、宁夏等 11 省。

二、协作机器人呈现强增长势头

协作型机器人又名人机协同作业机器人,旨在引导或辅助人类实现特定作业任务,在降低人类劳动负担的同时还能够感知人类的偏差操作并及时纠正。其柔性化程度更高,相比传统汽车中产业应用的体型大、重型的机器人,协作型机器人具备工序轻量化、小型化、精细化的特点,能够满足未来消费电子产业对机器人的供应需求和要求;另外,人机协作机器人提升了感知能力,可以通过被示范训练来学习执行各类任务,可对其程序和算法进行编程,并进行可视化操作,为开拓新应用领域打下必要基础。

虽然协作机器人销售额仅占所有机器人市场的5%,但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协作机器人的销售额预计增长10倍,从2014年的近9500万美元上升到10亿美元。以优傲机器人为首的一些大型协作机器人企业已制定扩展大计划以增加在协作机器人领域乃至整个机器人市场的份额。

目前研发协作型机器人的企业分成三类:一是拥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例如丹麦UniversalRobots的UR系列机器人和美国RethinkRobotics的Baxter和Sawyer协作机器人;二是传统工业机器人巨头,比如ABB的YuMi协作机器人和库卡的LBRiiwa智能工业工作助理等;三是互联网企业,比如谷歌、亚马逊等,这些类型企业大都具备核心技术、大量业内资源、以及资本运作等优势。

国外巨头在核心零部件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和技术,具有垄断地位,我们处于追赶者的角色,占领制高点难度较大。从投资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换个思维去思考,如何去弯道超车,我们需要看到行业的新兴领域。例如,机器人在汽车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和成熟,但是在电子行业由于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对人机协作的需求更高。

三、AGV市场异常火热

近两年仓储机器人是近两年机器人市场的香饽饽,异常火热。据了解,2016年,电子商务市场日渐扩大、仓储物流机器人AGV市场需求也日益增强,物流仓储系统应用机器人市场成长幅度显著,尤其电子商务的AGV需求为最大宗。

新战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数据统计:2016年电商仓储机器人市场销售量约为2000台左右,至2017年则可望将增长至约为5000台。显然,随着AGV的日益普及和高速发展,迅速成为业内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场空前绝后的仓储物流智能化大革命正徐徐驶来。

众所周知,2014年是仓储机器人的转折点,从亚马逊收购Kiva开始至此拉开了仓储机器人的大幕,市场上开始越来越多机器人企业开始涉足智能物流领域,其中也不乏佼佼者,诸如极智嘉、海康威视等。一路水涨船高,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态势。

很多人戏称2016年是国内仓储机器人元年,这一年来,国外投资、劳动力老龄化以及全渠道的需求都大大推动了仓储机器人使用量的增长。在智慧物流领域它更是展现了自身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不仅减少从订单到交货的时间和错误和对逆向物流的需要、更多的预防性维护措施—.减少劳动力负担、减少制造商和配送中心之间的运输方式延迟传统时间之外的交货,也通过物联网展现了其更好、更快的处理能力。

而仓储机器人之所以能快速成为行业新秀,不乏市场机遇,但更重要的是其高效快捷的市场效率。它完美的替代了人工,不仅减少了劳动力,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一个实现了工业自动化的企业里,当你需要搬运某一物件的时候,只需发出指令,码垛机器人就会把工件从立体仓库取出,交给AGV(自动搬运机器人),再由无人搬运小车送到流水线上,经过智能相机的识别判断后,由工业机器人运送到另一条流水线并码放好。

纵观近年来的市场走向,智能仓储电商物流市场仍有有广阔的空间亟待发掘.无论传统物流企业还是现代电商物流企业,都在加速对智慧物流的探索。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在互联网与物流业的加速融合以及工业4.0建设的持续推进下,智能电商仓储物流业作为服务链条上重要的一环,如今已在探寻持续向前发展的新势能。如今,无论是政策方面、还是资本方面或是技术要素,都极有利于电商仓储物流行业走上快车道。相信在这样的市场春风鼓动下,今后,仓储机器人AGV仍然大有可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