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xn3型内燃机车车乘务员技师技术论文哪位大师能给写

弘扬铁路工匠精神 展示先锋模范风采
时间: 14:07:26
来源:人民铁道网-人民铁道报
作者:樊康屹 傅世忠等
&&2017年度&铁路工匠&积极践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使命纪实之二
  编者按 技能人才是铁路企业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推动铁路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大力实施&铁路工匠&引领工程,进一步加强铁路人才队伍建设,今年1月,中国铁路总公司授予99名同志2017年度&铁路工匠&荣誉称号。这些&铁路工匠&均来自基层一线,他们中有驰骋在万里铁道线上的动车组司机,有一丝不苟为车辆检修的检车员,有挥汗如雨确保线路安全的工务人,还有像蜘蛛人一样高空作业的接触网工及无微不至服务旅客的客运人员&&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大力弘扬&专注、专心、专业&的铁路工匠精神,为铁路安全生产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今天,本版推出&铁路工匠&背后的故事系列之二。
要干就干到最好
&&记太原局集团公司太原南工务段钢轨探伤工王全喜
王全喜在对仪器性能进行标定、校正。崔明明 摄
  ■本报记者 樊康屹 本报通讯员 崔明明
  56岁的王全喜是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南工务段质检中心的一名钢轨探伤工。在从事探伤工作的26年中,他从一名钢轨探伤的门外汉成长为本领过人的探伤大师,是太原局集团公司工务系统唯一享受山西省政府津贴的技师。
  20世纪90年代初,钢轨探伤还是工务系统的高科技,勤奋好学的王全喜被选中参加探伤培训。为快速掌握探伤要领,除了正常的培训外,他还利用休息日和业余时间,坚持自学《超声波探伤》《单探头探伤工艺标准》等专业书籍,撰写读书笔记30多万字。他反复琢磨、分析探伤仪在钢轨试件上显示的波形,虚心向同行请教,练就了一手判断伤损钢轨的绝活。
  长期的理论学习和现场实践,让他的探伤技术突飞猛进,只要看到检查锤敲击钢轨反弹的高度、听到检查锤敲击钢轨的声音,他就能判断出钢轨是否有裂纹伤损。渐渐地,他成为集探伤、检测、维修、管理于一体的多面手,2011年被太原局集团公司聘为探伤首席技师。他总结的&三了解&&四掌握&&一落实&探伤管理办法,推进了探伤管理的精细化。
  &我的性格就是不服输,要干就干到最好!&王全喜说。这集中体现在他搞科研的劲头上。太中银线管辖里程长、职工作业强度大,人员无法调配。他带领文水探伤车间职工认真调研,在全段探伤车间推行&母焊联探&新模式,把母材探伤和焊缝探伤结合起来,实现了探伤工一职多能,提高了现场劳动效率。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各项费用150万元。&母焊联探&新模式被太原局集团公司工务处作为作业经验在全局推广,并获得了太原局集团公司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成果一等奖。
  2015年,该段管内由轨底伤损引起的断轨故障频发,占断轨总数的91%,现有钢轨探伤仪对轨底不规则伤损出波的规律难以摸清。针对这一探伤难点,王全喜和他的团队仔细研究轨底不规则伤损出波显示规律,研制出GDS-1试块,模拟了钢轨不同高度、不同角度、不同位置的12处轨腰、轨底伤损,通过对这些模拟伤损的探测,总结出轨底不规则伤损出波规律,填补了轨底探伤空白。
  2016年,以他名字命名的&王全喜大师工作室&成立。王全喜不仅把工作室办成了解决生产问题的技术攻关站,而且拓展工作室功能,将其办成了传承技术的培训站,快速提升青工技能,培养青年探伤人才。以工作室为平台,广大青工在此开展技术演练,通过数据回放、伤损波分析提高探伤技能。在做好传帮带的同时,他精心归纳总结了《可动心道岔翼轨检查法》《数字探伤仪回放管理办法》等科学探伤办法,有效减少了探伤漏检误检现象,为取得建段以来连续6年无责任断轨佳绩作出了贡献。王全喜说:&工作室不仅是一项荣誉,而且是一种肯定,是对扎根生产一线的普通职工聪明才智的肯定,也让有一技之长的职工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他把自己的探伤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先后培养出一批技术能手。
  作为一线职工,他精细钻研业务技能,用心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破解了生产难题,确保了设备稳定。他说:&奋斗于此是我们的荣光,更是我们的幸福!&
脚踏实地逐梦想
&&记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集宁机务段技术员贺润平
贺润平(左一)向青工传授机车电器动作试验方法。本报特约通讯员 纪恩泉 摄
  ■本报记者 傅世忠 本报通讯员 赵逸龙
  4月3日一大早,突降的雪让乌兰察布市又回到了隆冬。时针刚指向7时,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集宁机务段检修车间技术员贺润平便早早奔向工作岗位。
  整理故障类型、研究故障原因、预判故障部位,然后静静地闭上眼睛,细细梳理哪台机车不上载、哪台机车无流无压。11种车型、上百个元件、上千条线路、数以万计的&疑难杂症&,每天都要在贺润平脑海里过一遍。
  8时整,戴上安全帽、背上检修工具,贺润平一头扎进机修库。在对即将出库的东风型5347号内燃机车电器元件和线路情况例行检查时,线路破损造成机车头灯接地的隐患被贺润平一眼发现。
  1984年,18岁的贺润平来到集宁机务段,成为一名蒸汽机车车床锻工。原本梦想当火车司机的贺润平,看着师傅翟浩和整天抡着铁锤朝圆钢一顿砸,满脸不屑:&说是锻工,其实就是个铁匠嘛!&
  翟浩和看出徒弟的心思,故意让他抡锤试试。贺润平撸起衣袖,接过铁锤,铆足劲儿砸起来,可几锤砸下去,不仅没砸出动静,还砸得很不均匀。
  翟师傅告诉他:&抡锤砸钢看似是力气活儿,但也讲究技巧,每一锤都砸实了,圆钢才能砸好,紧固用的螺栓和螺母才能使上劲。做人做事就像砸大锤,要脚踏实地。&
  师傅的慢慢引导逐渐消除了贺润平的失落感,他就像换了个人,跟着师傅看动作、学要领,不仅&砸&出了技术,还总结了经验:&打铁要趁热,落锤有张力;锤头自然回弹,用力讲究大小,先七分后十分再七分&&&他还&砸&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目标&&当一个铁路好工匠。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1986年,集宁机务段动力转型,引进了东风4B型内燃机车,贺润平被送出去进修。他白天抱着电路图,一遍一遍地琢磨,晚上软磨硬泡求老师带他上车实践。两个月后,那些原本复杂的电器元件、电线线路,在贺润平心里变得渐渐简单明了起来,他查找起机车电器故障,甚至比老师还快。
  贺润平很快成为电器组工长。他每天会给职工留10道技术难题,理论、实作方面的都有,每天点名后,职工们挨个回答,只有回答正确的人才有资格上车维修。在贺润平的带领下,电器组出了越来越多的技术能手、生产骨干。他们身上都有同一种性格&&踏实、爱较真儿。
  工作35年,从锻工到电工、从工长到技术员,他获得了内蒙古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被中国铁路总公司授予2017年度&铁路工匠&称号。荣誉一项接一项,但他心中又有了另一个梦想&&成为一名铁路大师。
  2002年,集宁机务段引进东风8B型内燃机车。新来的&大家伙&更为复杂,生产厂家也有三四家,每个厂家的电器设计都不同,给检修带来重重困难。贺润平带着电器组的技术骨干,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对不同厂家生产的机车电器进行逆向测绘,研究技术难点和易损元件,分析容易造成故障的原因,制订了&线上18招&应急处置方案。这一方案在集宁机务段沿用至今。
  贺润平还组建了技术攻关小组,利用工余时间研发内燃和电力机车综合试验台,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和电器原件检测的准确性。
  如今虽已过知天命之年,但贺润平依旧终日埋头钻研,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专心成就业务通
──记郑州局集团公司洛阳机务段内燃机车钳工李向前
  李向前在检查机车车钩。周武欣 摄
  ■本报记者 肖培清 本报通讯员 周武欣 谷 浩
  &机车前车钩垫外窜,第4齿轮箱漏油。&3月29日8时许,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洛阳机务段宝丰检修车间内燃机车钳工李向前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拿着检车锤,仔细检查机车走行部的每一个部位。只见他时而蹲身侧头,时而屈膝仰头,发现活件后,他便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记录下来。
  今年43岁的李向前凭借着一套独创的&锤敲、眼看、手摸、鼻闻、耳听&看家本领,创造了检修内燃机车4000余台零故障,维修、复检内燃机车1万余台零质量问题的纪录。2015年,他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工匠&。
  只要专心致志,就能金石为开。1995年,李向前从一所铁路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走进洛阳机务段宝丰检修车间的大门。上班后不久,发现自身短板的李向前一头扎进《内燃机车》《钳工基础》《金属工艺学》等专业书籍中。他拿着书籍蹲地沟、钻机械间,对照图片熟悉配件名称,掌握配件安装位置,书翻出了毛边、沾满了污渍;手磨出了老茧、浸透了油污。几十斤到几百斤的配件,他拆装了一遍又一遍,42个笔记本记得满满的。工作半年,他就成为班组问不倒、难不住的业务通。日,他路过整备场,听到正在出库的东风4型6306号内燃机车声音异常,紧跟机车走了几米后,立即呼喊司机停车。经解体检查,他发现机车走行部第2齿轮箱小齿轮防缓螺帽松动,即将脱落。他立即组织抢险,避免了一起行车事故的发生。
  2010年,李向前调入车间技术组,负责技术把关工作。当时,全路内燃机车增压器故障较为普遍。内燃机车增压器是柴油机的心脏,一旦发生故障,就会造成增压器排气管喷火、冒黑烟,严重时会烧断接触网线,造成事故。在段和车间的支持下,他带领技术骨干成立了课题攻关组。经过半年上百次的计算与试验,他和工友们终于设计出增压器废气分流装置,引导废气排放方向,彻底消除了废气直接灼烧接触网引发的安全隐患。在开展增压器技术攻关时,他们发现带有火星的柴油机废气会顺着烟囱排水管倒流到动力间,有可能引发机车火灾。于是,他们又实施了将直线型排水管改造为注水U型管的方案,既防止了废气倒流,又不影响排水效果,一次技术攻关消除了两个安全隐患。
  2013年,以李向前名字命名的&李向前内燃机车钳工铁路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他结合机车报活系统、乘务员反馈信息、机车调度在小辅修时发现的问题和季节性故障,定期组织工作室成员召开研判例会,筛选攻关课题。工作室成立以来,他们先后完成了内燃机车增压器防断网导流罩、东风7型内燃机车温控阀故障等重大技术攻关课题6项,破解现场生产难题127个;修订检修作业标准8项,规范检修作业流程5项,编写了《汽缸盖快速检修法》《机车轮对双向套箍法》等7项创新工作法。
细细光纤铸匠心
&&记武汉局集团公司武汉通信段通信工李凯
李凯在统计分析光纤线路衰耗点。程智博 摄
  ■本报通讯员 秦 涛 程智博
  剥纤、切割、熔接,细如发丝的光纤在他手中精准对接,海量信息迅速流向各个站点。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通信段通信工李凯17年来不断磨练技艺,练就了光纤接续这一绝活,排除了多个光纤通信故障,让铁路通信畅通无阻,先后获得&铁路工匠&&全路技术能手&&湖北省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2001年,离开军营来到铁路工作的李凯面对通信维护工作几乎一无所知。一定要尽快掌握过硬的技术业务本领,独立完成本职工作,他暗下决心,并挤出时间认真学习揣摩通信理论知识和通信电缆故障处理方法。遇到问题,他总是追着老师傅问个不停。
  &只有坚定梦想、不忘初心,把每一次检修当做实战、把每一个难题当做考验,对简单的事精益求精、对安全难题追求卓越,才会不负青春、不误芳华。&翻开李凯的工作笔记,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多年来,他坚持把每次通信电缆的检修方法、心得感悟记录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如今已记了10多本。
  光纤是通信电缆的神经,不仅承担着通信任务,还是列车调度控制的主神经,一旦中断,将严重影响运输畅通。如何在通信不中断的情况下精确找到和排除受损光纤的故障点,这成了李凯追求的新目标。他细心观察老师傅们在紧急状态下维修受损光纤的步骤流程,下班后一遍又一遍地进行光纤接续模拟练习,最终掌握了这一绝活。多年来,他刻苦学习,把每一次现场训练当做实战。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2011年12月第三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细如发丝的光纤铸就了李凯的匠心。武汉至安康增建二线通信线路施工中,光缆接头盒迁移时多次出现纤芯断裂的故障。在排除故障之余,李凯发现搬动光缆接头盒时,接头盒内部固定光缆的加强芯(钢丝)随着搬动一起扭动造成纤芯断裂。为此,他反复尝试,利用接头盒内的4个钢丝固定桩进行改装,最终摸索出&Z&形加固法,即把光缆加强芯在接头盒内做成&Z&形进行固定,在防止由移动接头盒造成盒体内钢丝扭动的同时,还增强了光缆与盒体之间的拉力。这一方法现已在武汉局集团公司推广运用。
  &一个接头盒引入两根光缆可以运用&Z&形加固法,如果引入3根光缆还适用吗?&他提出新问题,并进行技术攻关,最终从光缆接头盒内的固定桩上找到了突破口。他把原有光缆接头盒内穿孔式钢丝固定桩更改为从上开口式的钢丝固定桩,这样在1个固定桩上就可以安装多根钢丝,有效解决了在分歧光缆引入时不能进行&Z&形加固的问题。
  如今,李凯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还担任段内的兼职教师。他查找相关资料,到现场拍摄机房、机械室和直埋光缆等设备实物,注上说明、标上数据,精心制作光缆接续工艺多媒体课件,对每个作业环节和流程进行规范演示,以此指导和规范施工。课件里包含了技能方法、经验感悟,可谓是毫无保留,为的是帮助职工们迅速上手。
  今年1月,李凯被中国铁路总公司授予2017年度&铁路工匠&荣誉称号。面对骄人的成绩,李凯不骄不躁,依然很谦逊。他说:&铁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通信设备也不断地更新换代,我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充电,掌握新技术新技能,争取成为通信领域的全才,为铁路通信安全畅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争当车辆好&侦探&
&&记南昌局集团公司南昌车辆段探伤工胡勇勇
胡勇勇在进行探伤作业。邓 清 摄
  ■本报记者 陈南辉 本报通讯员 邓 清
  凭借严谨的态度和精细的工作作风,他先后获得&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能手&&江西省技术能手&&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他就是南昌车辆段探伤工胡勇勇。
  2012年,21岁的胡勇勇从湖南高铁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南昌车辆段从事车辆探伤工作,负责对车辆走行部进行&体检&。&作为一名探伤工,不仅要有技术,还要心细,善于发现,往往决定成败的都是那些小细节。&师傅方贤权的一句话成为胡勇勇的工作准则,师傅的言传身教让他受益良多。
  胡勇勇深知,要成为一名车辆好&侦探&,不仅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还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提高业务水平,他在工作中积极向师傅请教、学习,一有空闲时间就钻研《无损检测》《金属材料》等相关专业书籍,仔细研究探伤原理和方法,认真分辨各种探伤仪器和探头的区别,细心对比各种波形图的不同。
  一次,在对配件进行探伤时,他发现一个异形配件疑似存在裂纹,由于无法进一步探伤,他对配件进行了报废处理。事后,胡勇勇利用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对这个异形配件小心翼翼地进行打磨,直到符合探伤要求后,再仔仔细细地进行探伤。经过反复确认,他终于在配件边缘发现了一处3毫米长的隐形缺陷。他又仔细分析了裂纹形成的原因,并详细地记录了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上半年,参加工作未满1年的胡勇勇就报名参加了探伤工取证考试,并取得了磁粉、超声波探伤双Ⅱ级证书。
  不断学习、实践,让胡勇勇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他逐渐成为一名能处理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的&全能战士&。2013年7月,在对轮对进行磁粉探伤时,他发现轴颈存在5毫米长的纵向裂纹;2013年11月,在对轮对进行轮辋超声波探伤时,他发现距踏面20毫米深处存在一个3&10毫米的饼状缺陷,该缺陷若不及时发现并消除,将会逐渐延伸,最终危及行车安全。
  胡勇勇经常对大家说:&探伤是一项神圣的工作,而对车辆走行部探伤,就像对列车的&腿&进行检查,只有保证自己经手的每一个配件都不存在质量问题,才能保证火车跑得稳,为列车安全运行提供保障。&正是凭着这种对探伤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他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他所热爱的探伤岗位上,认认真真对待每一辆车、每一个配件和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保持着经手探伤的配件零漏探、零误判的纪录,成为班组里人人称赞的&90后神探&。
  短短几年时间,胡勇勇先后发现60余起重大故障隐患,2013年获得江西省&振兴杯&职业技能大赛探伤工项目全能第二名,2014年获得江西省&振兴杯&职业技能大赛探伤工项目全能第一名和全路客车技能比赛探伤工项目全能第二名。
扎根工区三十载
&&记广州局集团公司肇庆信号水电段电力工李永昌
李永昌在检修电力设备。陈 庆 摄
  ■本报记者 朱进军 本报通讯员 陈 庆
  全路劳动模范、火车头奖章、全路技术能手、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一系列熠熠生辉的光环,笼罩在肇庆信号水电段新兴电力工区工长李永昌身上。
  在总结工作得失时李永昌说:&荣誉越多,责任越大。在与大山、电杆为伴的这三十年里,我一刻也不敢懈怠。&2018年1月,他被中国铁路总公司授予2017年度&铁路工匠&荣誉称号。
  从小学徒到广州局集团公司首席技师、高级技师,再到电力线路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李永昌付出了很多汗水和努力。
  &工区管内设备只要出了状况,我就可以快速地判断出故障点在哪里。&李永昌的自信不无道理。作为一名电力工,扎根新兴电力工区三十载,他对管内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性能特点了如指掌。
  自1988年参加工作后,他就来到新兴电力工区工作。从那时起,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巡检、维修作业的各种数据要点都会记录在笔记本上。如今,满满一箱泛黄的笔记本已经成为他的珍藏。
  李永昌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一直支撑着他在枯燥的技术研究中潜心探索。他能吃苦,遇到急活、苦活,总是主动要求去干。不好爬的山他先爬,杂草多的地方他先走,齐腰深的电缆沟他先跳&&一步一个脚印,他逐渐成为电力专业的行家里手。
  新兴电力工区现有职工11人,担负着广州至茂名铁路车岗至春湾区间70多公里铁路电力设备维护管理任务。工区管内2/3的高压电力线路架设在大山深处,遇到紧急故障抢修任务,如何提高职工的应急处理能力?李永昌对此动了不少脑筋。针对工前准备这个容易被忽视的薄弱环节,李永昌将作业前的准备工作纳入流程管理。每天出工前,他列队点名,把任务分工、工具材料清点、安全提示等作为主要内容,实现工前自查互控,解决了个别职工工前懒散、漏带工具材料等问题。
  李永昌还运用科技手段,在工区制作电子履历台账,为设备建立&健康档案&。他带领工区职工翻山越岭,将管内每一台设备的有关参数录入电脑,实行设备变更、数据参数的动态管理,有针对性地制定检修维护措施。
  自1997年担任新兴电力工区工长以来,李永昌把班组管理得井井有条,使班组取得了连续20年无人身安全事故、无责任设备故障的好成绩。他在工作中摸索出的优秀工作法被段党委命名为&李永昌工作法&,在全段推广应用。
  每年段里开展技术比武,电力专业的奖项基本上都被李永昌的徒弟包揽了。新兴电力工区被段里的干部职工公认为培养电力技术人才的摇篮。从新兴电力工区走出来的青工,3名成长为段技术管理骨干,4名走上电力工区工长岗位,2名在广州局集团公司技能竞赛中取得名次。
  李永昌对工区新来的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都寄予厚望。每月工区组织开展一次学习练功,李永昌会设置1个至2个设备故障,由浅入深,不断增加难度,并手把手地教授每台设备的检修方法。李永昌自己琢磨系统的带徒授艺培训方法,让工区的每一个年轻人从爬杆基本功练起,逐步成长为技术骨干。来到这里的每一批年轻人,在他手把手的耐心教导下,技术能力都会得到很大提升。
  新兴电力工区的青工来了一批又走一批,而李永昌依然坚守在工区里,用责任和汗水浇灌着他心爱的铁路事业。
痴迷研发解难题
&&记南宁局集团公司南宁车辆段车辆电工陈岗
陈岗在检测客车电源电路板。石济铭 摄
  ■本报记者 莫育杰 本报通讯员 石济铭 欧骐铭
  现年48岁的陈岗是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南宁车辆段南宁库检车间的一名车辆电工。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刻苦钻研,有效破解了诸多影响客车安全质量的技术难题。
  在同事眼中,陈岗是一个对技术研发十分痴迷的人。2010年,南宁局集团公司配属的旅客列车的集便器排污阀故障率高、配件昂贵、维修困难。这种排污阀是从外国原装进口的,一个价值达6万元,集便器维修费用居高不下。作为维修人员之一的陈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每天下班后,陈岗悄悄留在单位,给自己找&事&。利用厂家技术人员来段上维修排污阀的机会,陈岗多留了个心眼。他仔细留意技术人员拆装设备时的顺序,记录故障分析情况。下班回家后,他再将密密麻麻记录的排污阀故障处理要点进行整理归纳。
  仅3个月时间,陈岗就记录了2万多字。根据记录下来的排污阀故障案例,陈岗对国产排污阀进行改造,大大节约了维修成本。
  前些年,随着大量DC600V新型直供电客车投入使用,日常运用过程发生的电气设备故障需自行维修,班组职工面对新技术难题一筹莫展。陈岗一边带领班组业务骨干分析电路,一边将可回收利用的电气元件、电路板收集起来,再申请采购一些零部件和小型电气元件,使用排除法,一件一件地比对,推导出各个元器件的型号。
  一块电路板由十几种精密的电子元件组成,光是把设备的原理图绘制出来,就耗费了陈岗和他的团队4个月的时间。在搞清楚设备原理与型号后,陈岗和同事们便开始对设备故障进行模拟试验。经过上千次试验,他们终于摸清了DC600V新型直供电客车电气设备的底,通过自主维修的方式,大幅降低了维修成本。
  多年来,陈岗在攻克DC600V新型直供电客车电源逆变装置及相关电器设备技术难关上成果显著。2015年,由他主导研发的&列车DC600V逆变器过分相模拟试验装置&获得国家专利;2018年2月,他研发的&多功能电力检修升降台&&三相逆变器检修试验设备&双双获得国家专利。
  陈岗知道,要按时高效地完成车辆检修任务,及时处理各种疑难问题,仅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培养出更多的技术能手。他根据不同职工的业务水平情况进行分批分组,制定不同的学习进度表,有针对性地编写授课内容、培训方案,提高了班组整体业务水平。
  陈岗还多次对柳州运用车间等兄弟车间的职工采取轮训的方式进行培训,平时对自发来学习的职工也是耐心讲解,把自己多年摸索总结的宝贵经验全部传授给职工。2016年以来,他累计培训职工500多人次,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技术骨干。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近两年来,陈岗先后获得火车头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较真中追求卓越
&&记昆明局集团公司广通工电段线路工陈永祥
陈永祥在观测线路。张 铀 摄
  ■本报记者 郭薇娜 本报通讯员 侯小燕
  在工友眼中,陈永祥是个爱较真的人,他在较真中追求卓越,凡是关乎线路质量、关系行车安全的事,他都严谨认真,不容半点含糊,尤其在技能提升、工艺改进方面更是精益求精。
  今年45岁的陈永祥是一个有着25年线路养护工作经验的线路工。由于工作认真负责,他在参加工作不满4年时就当上了工长。2009年9月,能力突出的陈永祥被抽调到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广通工电段上关线路维修工区担任工长。
  该工区担负着大丽线95.04公里正线、9.769公里站线和31组道岔、5个站场设备的养护维修任务。起初,新线线路质量不稳定,陈永祥每天早出晚归,分析设备病害原因,思考对策和整治方法。仅仅2年,工区管内线路轨检车不良扣分就从20多分下降到8分以下。自2011年以来,工区管内线路轨检车动态检测平均不良扣分都在8分以下,从未出现过三级以上不良扣分。
  &凡事要干就干出个样子,还要干到极致!&较真的近乎有些倔强的陈永祥总是这样要求自己。2010年云南省职业技能大赛,凭借过硬的本领,陈永祥一路过关斩将冲进决赛,最终取得铁路线路工专业第一名。2011年,他获得云南省&技术状元&称号。2014年,他获得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并于次年获得&云岭首席技师&称号。
  2014年,大理站1号和3号钢枕道岔受车流量大、车轮冲击力强、气温变化等因素影响出现严重的惯性晃车问题。陈永祥蹲守在线路旁仔细观察晃车规律,最终提出了&在钢枕底部增加橡胶减震垫,提高可动心轨动态变化矢度&的升级改造方案,既解决了大理站道岔侧向过车晃车问题,又解决了长期困扰电务专业的道岔曲线监测数据过高的问题。
  &安全是铁路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关乎大家幸福生活的前提,一想到自己肩上责任重大,我就没有了退缩的理由。&陈永祥说。正是对铁路安全工作的责任和敬畏,一直激励着他敬业专注、精益求精、义无反顾。
  陈永祥总结的班前勤调查、班中勤盯控、班后勤分析的工作方法,被该段命名为&永祥三勤工作法&,在全段推广。2015年,由他带领组建的&陈永祥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昆明局集团公司工务系统第一个集研发、攻关、创新于一体的技能大师工作室。
  2016年,在陈永祥的带动、督促和参与下,工作室成功完成P60型道岔与P50型道岔渡线轨道不平顺问题整治、钢梁桥明桥面水平螺栓的改造和焊缝探伤新型无污染耦合剂研发等3个课题的技术攻关研发任务。
  工作室还针对该段管内成昆线67座桥梁上的114个支座和168颗上摆锚栓易折断、难维护的实际,积极探索用角钢与支座上座板周围焊接加固的方式,有效破解了维修难题。
  专业于技能锤炼、专心于技术攻关、专注于品质提升,这是陈永祥对安全工作的不懈追求。在他的示范带动和用心培养下,工区成为培育青工的摇篮。自2009年至今,工区先后有王建林、杨永然、孙廷琳等22名大学毕业生走上工班长、技术员等管理岗位。
金牌教练育人才
&&记兰州局集团公司兰州西机务段电力机车司机郑云鹏
郑云鹏在学习业务知识。樊宁礼 摄
  ■本报记者 杨 军 本报通讯员 樊宁礼 何晓亮
  他出生于1971年,1992年参加铁路工作,199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干过火车司机、指导司机、教育指导。他二十五载如一日,安全走行128余万公里;从事教育培训工作10余年,记录了20万字的学习笔记,见证了铁路机型的升级换代和发展。他就是荣获2017年度&铁路工匠&荣誉称号的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西机务段电力机车司机郑云鹏。
  在2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他始终严于律己,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本人多次获得兰州局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技能人才&&先进生产者&&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他带过的徒弟也多次获得集团公司&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作为金牌教练,郑云鹏主动放弃休息时间,苦心钻研、亲自示范。不论在整备场上、驾驶室内还是学习室里,都能看到他组织参赛选手勤学苦练,孜孜不倦传授技能的身影。他共培养出各类技术能手100名,充分发挥了传帮带作用。
  在集团公司职业技能竞赛中,他的徒弟刘军、孙培胜、宫祺炜、白雨泽在客运机车平稳操纵项目比赛中获得优异名次,徒弟滕晓昕更是连续3年获得&全路青年岗位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在短短4年间已成长为全集团公司最年轻的指导司机。
  非正常处置一直是机车乘务员的短板。郑云鹏长期担任机车故障&120&人员,耐心指导乘务员处理各种非正常行车故障,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了列车运行安全。他平均每天接听各类求助电话3部以上,多年来协助处理各类非正常行车故障2600余件,防止事故和杜绝乘务员错误操作280余次,被机车乘务员们称为&机车神医&。
  工作中,他坚持学习,积极立项攻关破解现场难题。他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参与编写的《监控装置操作手册》《韶山7E型机车故障处理》《和谐型机车操纵办法》等10余种教材获得中国铁路总公司、兰州局集团公司表彰奖励,并在一线广泛使用。
  针对和谐D3D型机车投入运用后经常发生过分相后主断异常故障、导致被迫停车的问题,郑云鹏主动请缨,组织党员立项攻关。他们通过研究发现,这是由自动过分相装置地面磁枕出现问题引发的,于是提出使用机车半自动过分相装置,有效杜绝了此类故障的发生。他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的&九不开&安全措施在全段推广应用,有效提升了全段机车乘务员的值乘水平,受到干部职工好评。
  兰渝铁路开通初期,作业标准高、劳动强度大,特别是长大起伏坡道多、桥隧多,大多数乘务员对新线路不够了解,一时间,列车运行平稳性受到影响,旅客投诉时有发生。针对这一实际,郑云鹏凭借多年积累的行车经验,带领党员攻关小组认真研究线路、机车、车辆特性,从机车牵引性能、空气制动性能等方面进行了上千次现场模拟试验和测试。在获取了大量运行数据的基础上,他们结合旅客列车&三九操纵法&总结出&牵引等流不断流,风电配合小电流&的兰渝线旅客列车操纵办法。该操纵法推广应用后,大大减少了列车冲动,增强了旅客列车运行的平稳性,被广大乘务员称为旅客列车平稳操纵的&独门秘籍&。
高原之上&护心&忙
&&记青藏集团公司西宁车辆段质检员马云
马云在检查出库列车发电车。魏雪平 摄
  ■本报记者 张 艳 本报通讯员 魏雪平 姚 强
  2月22日,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车辆段乘务车间质检员马云正忙着对出库列车进行最后的检查,保证发电车的正常运行。
  发电车是高原旅客列车的心脏。旅客在列车上吃饭、照明、喝水都离不开发电车,而马云就是负责为高原发电车质量把关的&护心师&。
  由于青藏铁路风沙较大,在青藏铁路上运行的旅客列车的发电车柴油机使用一段时间后,部分细微的泥沙通过气道进入柴油机体,柴油机体气门室盖内会有少量泥沙,加速了柴油机各部件的磨损,给柴油机正常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马云在大量研究论证后,向生产厂家提出了改进意见。厂家及时采纳意见,对配属的青藏铁路客车发电车空滤进行技术改造,减少了柴油机因泥沙进入而引发的故障。
  庞巴迪客车因设计原因,在车上无法断开DC110V电源,给乘务员查找绝缘故障带来了不便。为此,马云在车上进行大量试验,向厂家提出了在配电柜内加装空气开关、对线路进行改造的建议。今年春运期间,马云对运用发电车进行了4项技术攻关和创新,确保了旅客列车的安全运行。
  在平时工作中,马云始终坚持边工作边学习,积累和总结了快速查找电气故障的7种方法、空调机组&五字检修法&。他编写的《青藏发电车及青藏客车故障处理手册》《25G客车应急及故障处理方法》《途中逆变器故障无法使用空调的应急处理方法》《途中&四合一&综合控制柜无电源应急处理方法》等书籍已成为乘务员的业务指南。今年春运期间,针对青藏铁路客车发电车故障频发的实际,他制作了《25T青藏发电车起不来及故障处理流程图》《25T青藏发电车主开关不合闸无法供电故障处理流程图》,通过微信发送给乘务员,提高了职工的学习效率和故障应急处置能力。
  在马云的柜子里整齐地摆放着20多本记事本,里面详细记录了他经手处理的各种故障。&有了这些本子,就能随时帮助乘务员解决一些反复发生的典型故障,这个习惯养成已经十几年了。&马云说。
  2月8日,有一位乘务员打电话向马云请教,发电车单机供电时各仪表显示正常;当双机供电时,1、2号整流柜报警,显示无法供电。经马云遥控指挥检查,发现辅助变压器与主变压器之间的控制接触器的触点发生粘连,更换后恢复正常。2月15日,备用发电车转速不稳,造成游车故障,经马云电话指导,确认为油路不畅,对柴油滤芯进行更换后恢复正常。今年春运期间,马云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随时遥控指挥发电车乘务员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除了日常的检修工作外,他还担任126名新职工的授课工作。他把自己编写的各类故障处理方法和绘制的电路图储存在手机里,随时查看,随时向职工讲授。&比起其他受表彰的&铁路工匠&,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大的差距,好多地方还得向人家学习。&马云谦虚地说。
人民铁道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铁道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铁道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民铁道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人民铁道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文章排行榜
人铁文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3号人民铁道报社10号楼201室 电话:(86-10)
&举报电话:010-&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燃机车乘务员技术总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