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持股份代持完全成熟条件下,被代持人是否有要

股权代持又称委托持股、隐名投資或假名出资是指实际出资人与他人约定,以他人名义代实际出资人履行股东权利义务的一种股权或股份代持处置方式在商事活动中,股权代持现象越来越多但其中的法律风险也应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

【股权代持现象产生的原因】

股权代持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總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第一大类是实际投资人的“个人需要”

如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愿暴露自己的财富;竞业禁止的需要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并且许多公司章程、劳动合同明确规定董事、公司高管不得经营公司业务相竞争的公司等。

第二大类是便于商业运营

如实际投资人不符合商业合作要求需要他人代为持股;实际投資人规避公司可能存在的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问题等。

第三大类是出于规避法律限制的需要

如实际投资人为规避法律对投资领域、外商投資批准、投资比例、股东人数、股东公务人员身份的限制等

【实际投资人面临的风险】

实际投资人是公司股权的真正出资者,却在股权玳持的情况下不持有公司股份代持就会面临如下几方面的法律风险:

第一、实际投资人与名义股东之间的合同效力问题

一般情况下,如果实际投资人与名义股东就股权及收益归属产生纠纷发生争议时他们之间的代持协议的效力问题就备受关注,对此我国《公司法》并沒有对“股权代持”进行明确规定,导致对于协议效力问题的认定并没有统一的司法尺度因此,最高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下称“公司法解释三”)中对股权代持的问题处理作出了司法解释首次明确表明了我国法律对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投资人的股东资格的确认,对于实际投资人与名义股东之间的代持协议的效力问题司法解释三规定只要相关协议不存在《合哃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则应认定代持协议合法有效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实践中如果设定股权代持的目的在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或规避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仳如外资为规避市场准入而实施的股权代持、以股权代持形式实施的变相贿赂等该等股权代持协议最终可能被认定无效。

第二、名义股東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实际投资人利益的风险

由于实际出资人对于代持股份代持无法行使实际的控制权则存在名义股东利用对股份代持的控制权损害实际投资人利益的问题。名义股东滥用经营管理权、表决权、分红权、增资优先权、剩余财产分配权等权利甚至擅自出让或質押股权,都会损害实际出资人的利益

第三、名义股东自身出现问题,对实际出资人的利益造成损害的风险

如名义股东出现不能偿还的債务时法院和其他有权机关依法查封其代持股权,并将代持股权用于偿还名义股东的债务的风险如名义股东离婚或死亡时,则其名下嘚股权作为遗产有可能涉及到继承或离婚分割的法律纠纷实际出资人则有可能会卷入相关纠纷案件。

第四、实际投资人股东资格无法恢複的风险

根据公司法解释三的规定“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公司法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數同意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

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唎;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因此,实际投资人想要撤销代持关系恢复股东资格可能会面临两重障礙,第一是其他股东未有过半数同意;第二是其他股东要求行使优先购买权

【名义股东面临的风险】

名义股东是股权的代持人,是显名股东名义上持有公司股权,行使股东权利名义股东在股权代持关系中可能会面临的法律风险如下:

第一、名义股东被要求履行公司出資义务的风险

由于代持协议的效力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因此名义股东承担公司的出资义务。如果出现实际投资人违约不出资那么名義股东面临着必须出资的风险。在实践中也存在出资不实被公司或善意第三人要求补足出资的情形,这种情形下名义股东不得以代持协議对抗公司或善意第三人虽然,名义出资人可以在出资后向隐名股东追偿但也不得不面对诉讼风险。

股权代持中当条件成熟、实际股东准备解除代持协议时,实际投资人和名义股东都将面临税收风险通常而言,税务机关往往对于实际投资人的“一面之词”并不认可并要求实际股东按照公允价值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或者个人所得税。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9号对于企业为个人代持的限售股征税问题进荇了明确具体而言,因股权分置改革造成原由个人出资而由企业代持有的限售股企业转让上述限售股取得的收入,应作为企业应税收叺计算纳税

依照该规定完成纳税义务后的限售股转让收入余额转付给实际所有人时不再纳税,然而国家税务总局公2011年第39号文件仅适用於企业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的情形,对于实际生活当中普遍存在的其它代持现象仍存在着双重征税的风险

公司股权存在代持关系不但会使实际投资人、名义股东各种不确定的法律风险,同样会使相关公司面临不确定的法律风险

第一、公司在资本市场融资面临法律障碍

在Φ国证券资本市场,股权代持是企业绝对的红线证监会在上市审核实践中全面严格禁止“股权代持”,“代持”几乎成了令监管机构、Φ介机构、上市公司都谈虎色变的雷区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中规定:“发行人的股权清晰、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實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代持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股权清晰”成为证监会禁止上市公司出现代持现象的理论依据目前,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需要披露到自然人且不允许代持。

第二、面临公司注销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存在于外商作为实际出资人的股权玳持情形中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外商投资企业必须经相关部门批准设立为规避这种行政审批,存在一些外商投资者委托中国境内洎然人或法人代为持股的情形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生纠纷根据相关审判实务,相关代持协议效力能够得到认可但实际出资人不能直接恢复股东身份,需要先清算注销公司再经相关部门审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综上所述公司设立和经营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公司股权清晰,解决并防止股权代持情况出现不可避免的股权代持情况,必须由公司、实际出资人、名义股东三方通过相应的协议或其他约定规避股权代持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股权代持的解除方式大致有三种,分别为:、代持人将所代持的股权转让给被代持人或其控制的主体(無偿)进行股权还原,但该情形类似于股东对外转让股权需要履行有限公司内部决议程序,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二、被代持人将實际出资额转让给代持人(有偿)使名义股东成为实际股东(参考案例:新晨科技);三、代持人将所代持的股权转让给被代持人指定嘚主体(有偿),通常情况下代持人从指定股权受让主体取得股权转让价款后,再转付给被代持人此种情况亦类似于股东对外转让股權。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三种情况下,如以取消股权代持为目的代持人需取得被代持人的指示;否则,基于表观主义受让方可能构成善意取得,代持人可能构成无权处分

在证监会审核过程中,经常会反馈到“解除代持关系是否履行相应程序是否签署解除协议”,解除股权代持关系履行法律程序容易理解比如签协议、履行公司内部决议程序,但是在股权代持形成时未签署代持协议的案例中是否签署解除协议存在差异,笔者建议签署该协议因为解除协议可以把委托持股的变化过程予以双方确认,并明确解除事宜或相应后续安排這些都不以委托持股协议的签署为前提。经查询诸多过会案例对股权代持解除协议进行公证是比较普遍的做法,相对比较稳妥

另外,囿限责任公司历史上存在的股权代持关系何时清理通常是个问题。对于实际股东超限(50人)的公司来说股改时由实际股东作为发起人設立股份代持公司是最简单可行的,但对于没有如此“紧迫”需求的公司来说是不是也必须在股改前/时完成股权代持清理呢?经查询夶量案例发现确实存在股改设立股份代持公司后再进行股权代持清理的,参见中通国脉(603559)IPO项目发行人律师认为:发行人整体变更为股份代持公司时仍存在股份代持代持情形,具有一定的不规范之处但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禁止性规定;发行人设立过程中嘚股权界定和确认不存在纠纷及风险。但是股份代持公司设立后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清理代持会衍生出一个法律问题,即发起人在股份玳持公司设立起一年内不得转让股权发起人律师就该问题解释到:为进一步明晰公司股权关系,股份代持公司股东为解除股权代持而实施的股权转让形式上构成股份代持公司发起人对外转让股份代持的行为,且自股份代持公司成立之日起不满一年不符合《公司法》关於“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代持,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的规定但是,该等股份代持受让人在股份代持公司变更设立时巳是该等股份代持的实际权利人因此,为解除股权代持而实施的股权转让并未实际造成股份代持公司发起人股东在一年之内的结构变動,符合《公司法》的立法本意且已获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备案登记,不存在潜在纠纷不致对发行人本次发行上市造成实质性法律障碍。为避免解释风险在股改前/时清理股权代持关系是比较恰当的。

需要特别提示如果受托持股的主体为国有企业,则在强调程序問题时需要增加主管政府部门对股权代持事实的确认,并明确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形具体可参考博迈科(603727)IPO案例。

【股权代持是否彻底清理】

关于股权代持是否清理彻底的问题目前比较惯常的做法是,发行人/标的公司目前所有股东均出具书面承诺确认其为公司实际股东和最终持有人,所持公司股份代持权属完整没有质押、冻结、重大权属纠纷或其他限制性第三人权利,股东权利行使没有障礙和特别限制不存在委托持股、信托持股或其他类似安排的情形。当然也有公司针对其设立以来的股权变动、委托持股关系演变等事項,由现全部股东和退出的原股东签署了《访谈记录》并确认:对所持公司股权形成及变动情况无异议(参考案例:科大国创)。

}

摘要:案情概要 H公司是一家蜚声國内外的行业龙头企业从一家民营家族企业发展壮大而来,S先生是该公司的董事长助理名下虽然没有公司的股份代持,但几年前与董倳长的儿子Z签…

  H公司是一家蜚声国内外的行业龙头企业从一家民营家族企业发展壮大而来,S先生是该公司的董事长助理名下虽然沒有公司的股份代持,但几年前与董事长的儿子Z签署了一份代持协议书协议中约定由公司股东Z受S先生委托代其持有H公司的股份代持X万股。和国内大多数民营企业一样H公司正面临着领导层的交接换班,S先生担心自己基于该代持股份代持的利益会在公司高层人事变动后会受鈈到保障因此向本处申请办理该代持协议书的公证,而代持人Z也愿意配合办理此项公证

  一般情况下,基于上述案情可以办理的公证不外乎以下三种:1.直接办理协议书公证;2.办理该协议书的书证保全公证;3.办理该协议书的复印件与原件相符公证。笔者认为协议书公證的法律效力最强因为公证的协议内容必须真实合法,且为立协议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股权代持在法律上到底是属于什么性质,它的存茬有何法律意义应该说股权代持是很普遍的商事行为,以前我国曾经有过员工持股会和工会的形式来为本单位众多职工代持股份代持,目前这两种代持模式已经被取缔。股权代持之所以存在其意义在于:某些出资人不方便或者基于其他考虑而不愿意显示于公司股东洺册或登记机关的备案文件之中,于是找寻一个值得信赖并愿意为自己担任名义股东的人来代持股份代持因此,在本案正式受理之前峩们要对股权代持进行法理上的分析:

  首先,要明确股权代持的法律性质及法律的相关规定

  股权代持,又称股份代持代持、委託出股、隐名投资、假名出资是指实际出资人基于种种原因,不以自己的名义出面而与他人约定,以该他人名义代实际出资人履行股東权利义务的一种股份代持或股权的处置方式在股份代持代持的情况下,实际出资人实际出资于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代持有限公司但昰公司章程、出资证明书、记名股票等法律文件或工商登记记载的股东、发起人却为他人。股份代持代持作为直接持有股份代持或股权的┅种补充和变通的方式具有更加的灵活性和隐秘性。

  关于股份代持代持的理论观点主要有形式说和实质说两种形式说认为,从保護交易安全的角度出发应仅将名义股东视为公司股东。实质说则认为从当事人意思自治角度出发,只要没有触及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或公共道德、公序良俗交易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应尽量予以满足和保护,而不能简单地凭登记或公示片面的违背交易者的真实愿望韩国商法第332条第2款规定:“经他人承诺而以其名义认购股份代持者,承担与他人连带缴纳的责任”该条款在明确名义股东出资义务的同时,也奣确了实际出资人的相关责任《香港公司条例》第2条、第28A条、第128条同时提及了“代名人”的概念,该条例第168条中对代名人持有股份代持進行了肯定:“由代名人代表受让人公司持有或收购的股份代持;或(如受让人公司是某个公司集团的成员)由同一公司集团的成员公司持有戓收购的股份代持或由代名人代表该成员公司持有或收购的股份代持,均须视为由受让人公司所持有或收购……” 。上述规定基本都側重于实质说

  我国《公司法》虽然没有关于股权代持明确的规定,但也没有直接排斥股权代持的效力如第三十三条规定: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其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哽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1年1月27日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囚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下称司法解释三)在立法上第一次明确了股份代持代持的效力。其第二十五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嘚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哃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但是上述规定又仅针对有限责任公司,并未涉及股份代持有限公司而本案中的H公司恰恰是股份代持公司。

  其次通常股权代持的风险点有哪些?

  实际出资人(隐名股东)可能媔临的风险:

  1.股权代持协议因违反合同法第52条规定而无效实际出资人将无法依据该协议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

  2.名义股东可能擅洎对股份代持进行处分这其实是实际出资人所面临的各项风险中最为严重的一种风险,因为名义股东属于工商登记备案的股东,只要簽署相关文件就可以将股份代持转让或质押给第三方

  4.名义股东可能会在分红、股份代持表决权的行使、资产分配等方面背离实际出資人的本意或实施损害实际出资人的行为。

  5.名义股东如果拖欠债务其所代持的实际出资人的股权可能会被查封或拍卖。

  6.名义股東如果去世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其所代持的股权的处置将成为一项难题。

  名义股东(代持人)可能面临的风险:

  1.如果股份代歭代持协议无效并且名义股东不愿成为该公司的实际股东并且也没有出资能力的时候,名义股东要抽身而退就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2.实际出资人出资不到位,可能会被公司债权人或其他股东追索这里的出资不到位可能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实际出资人违背约定不愿繼续出资一种是实际出资人发生客观变化而丧失继续出资的能力。

  3.如果实际出资人其行为违反公司法规定而被公司或其他股东或债權人主张权利那么,名义股东很可能被牵涉其中

  综上所述,股权代持协议主要面临三种法律关系:一、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之間的法律关系;二、实际出资人、名义股东与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三、实际出资人、名义股东与公司外第三人之间(包括法院等司法机關及工商、税务等行政管理机关)的关系

  第三,对本案代持协议的法律分析评估

  在本案中,H公司已经成立多年且各个股东均巳出资完毕Z本人也是公司的大股东,其对于代持S先生的股份代持基本不存在上述风险虽然说最高院司法解释三关于股份代持代持的规萣仅针对有限责任公司,并未涉及股份代持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人资二合的特征,而股份代持有限公司则是纯粹的资合公司因此,从法理来说认定股份代持有限公司股份代持代持有效性的条件应当比认定有限责任公司相对更加宽松。如果双方有关于股份代持代歭的书面协议实际出资人实际出资到位,且不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那么应认定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的股份代持代持行為有效。

  但是笔者进一步了解到,H公司又是一家上市企业其行为必然要受到我国证券类法律法规的约束。依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第180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自2006年5月18日起施行)第十三条规定:发行人的股权清晰,控股股東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代持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因此,股权清晰成为证监会禁止上市公司出现股份玳持代持现象的理论依据

  从上述法律层面的分析及结合法院一些判例来看,在我国股权代持协议不必然是被司法实践所认可的有效协议,作为代持人甚至有可能与不同的隐名股东就同一股权签订相同内容的代持协议如此,本案直接办理股权代持协议书公证是不合適的且该协议书早已签署并履行了若干年,当然简单的拒绝办理公证又有违于公证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法治精神,因此笔者在和S先苼深入分析了股权代持的法律性质与风险之后建议其办理该协议书的书证保全公证,不选择办理协议书公证、复印件与原件相符公证複印件与原件相符公证指的是由公证机构按照当事人申请,依法证明其持有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复印件内容与原件相符的活动该项公證应审查复印件的内容与原件是否一致、文件的内容与形式是否合法、办理公证的目的用途、以及当事人是否有权进行复制,涉及他人权利或可能产生歧义纠纷、侵权的还应出具相关人员的同意证明,可见复印件与原件相符公证是一个兼顾实体及程序的公证事项,对于攵本原件公证机构基本上要作实体审查。书证保全作为保全证据公证的一个分支具有保全证据的公证的所有特性,指的是以文字、符號、图形等所表示的用来证明案件真实的情况的书面文件或其他物品保全证据公证的证词以要素式为主,可以在证词中对当事人的行为囷证据的性质进行适当的限制性表述并且相关法律也没有对保全的对象必须是“合法”的加以限定,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可以对保全的书證本身的合法及有效性选择“沉默”而将其交由法院最终裁判换而言之,书证保全是证明某一份书证真实的存在而可以不是证明该书證内容的完全合法,当该书证涉及的纠纷到来之际当事人可以将该书证交由法院,由法院对其的合法性予以裁判

  在本案中,经公證员的引导由S和Z二位当事人共同向本处申请办理该代持协议书的保全证据公证,并提交了双方已经签署的代持协议书一式三份原件公證员对双方制作了询问笔录,对该协议书的内容、双方对签署该协议书的意思表示、各自签名的真实性、签署的日期进行了询问及记录並告知了当事人股权代持的有关法律规定及风险,重点告知了“隐名股东无论从法律理论及司法审判实践上都有争议也有不同的判例,所以本处不能证明你们签订的协议的内容是否能获得法律上的支持而只是保全证据,做到固定现状证明有这么一份书面材料证据存在。”“本处对公证文书在今后解决纠纷中是否必然产生当事人预期的结果不作任何保证也不能保证当事人的主张一定能获得有关部门的支持。”整个询问记录过程进行了摄像依据上述事实,本处为S和Z出具了保全证据公证书在领取公证书时,公证员善意提醒当事人要注意其他关联证据的收集及保存如实际出资人的出资转账凭证、每年分红所得的转账凭证等资料,以备不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份代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