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蓝领工作有哪些方面的工作应该找哪个?

2018年,消费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也经历了一场大洗牌。强监管仍在继续,行业蓝海变红海,发展越发规范。加上政策利好,银保监会发文提出“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专家表示,“粗略估算,今年国内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大概率突破15万亿。”

强监管之下,消费金融的发展在哪儿,能否拓展出新的蓝海?

蓝领群体消费升级,消费金融长尾市场广阔

纵观市面上的消费金融平台,大多以满足白领和中产阶级的需求为主。实际上,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升级,小镇青年、蓝领人群已成为新的消费主力军。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关注到蓝领市场:拼多多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快手收割蓝领碎片化时间,OPPO、vivo以渠道取胜,覆盖的正是蓝领们的空间。

过去,蓝领被戏称为“农民工”,生活圈子仅限于工厂;如今,新时代蓝领则是另一番模样:他们都是85后-95后的年轻男女,对手机等智能产品十分狂热,吃喝玩乐、刷抖音、玩手游,样样精通,热衷于为娱乐生活消费买单,对超前消费和分期贷款接受度高。

(富士康数据:2018蓝领人群借款用途)

据艾瑞数据显示,蓝领消费金融潜在市场规模可达万亿元,预计在2019年增长至/loanInfo/question

本文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

}

小帮一直在努力,让用户得更好的体验。。。

  • 专注打造一站式服务的国内一线品牌

    专注打造一站式服务的国内一线品牌

  • 为蓝领工人提供大型优质企业信息平台用户优先面试 保证企业信息100%真实可靠

    为蓝领工人提供大型优质企业信息平台用户优先面试 保证企业信息100%真实可靠

  • 全程协助工人寻找工作 更好的保证求职者的权益

    全程协助工人寻找工作 更好的保证求职者的权益

}

作者碎碎念:最近看到几篇关于蓝领互联网的分享文章,很有意思,特别是知名投资人张子陶博士在36氪上发表的《》,很好的阐述了蓝领群体已经进入了发展窗口期,蕴含着巨大的机会。我自身有十多年大型制造业工厂从业经验,以及这两年多来运营我的打工网这个项目,有一些心得,也和大家分享我心目中的蓝领市场。

本文作者我的打工网CEO,Jason。

工厂蓝领是蓝领生态主力市场

张子陶文章中提到了《2014年 中国农民工调查报告》中的数据,蓝领的规模在2014年达到2.74亿,根据报告中的数据,第二产业占比56.8%,主要由工厂蓝领和建筑业蓝领构成;第三产业占比42.6%,由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含快递)、住宿餐饮、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看似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相差不是特别大,但是却有着实质的区别:

  • 第二产业中的两个群体,即工厂蓝领与建筑业蓝领之间会有一个相互转化的关系,这两个工种的人群其实更加趋同,实质上更像是一个群体;

  • 第三产业中,个体、本地从业者以及一些边缘灰色产业占掉了一个很大的比例,例如批发零售、交通运输、餐饮住宿、修理等,个体工商户的比例就非常的高,一个简单的例子,小商小贩或者小饭店,大多都是个体,而邮政、居民服务等大多以本地从业者居多,另外仓储、快递等大规模服务业,其形式和大型工厂的形式类似,与工厂蓝领并无多大的区别,类似顺丰、淘宝分拣等大多都通过线下职介(中介)来招聘临时工,流动性与工厂无异。

这样分析下来,其实,蓝领市场中最大的就是第二产业,规模超过1.5 亿,第三产业除去个体户、本地从业者以及趋向工厂化的从业者,剩余的量估计也就在万之间,由于特别分散,非常难以统计。相信张子陶的文章看下来,也是在表述工厂蓝领的比重最高。

工厂蓝领的迁徙性让互联网的切入变得更加具象

工厂蓝领每年会有1-2次的迁徙期,从他们的故乡往返于沿海制造业发达的劳务集中区,这么久,从来没有跳出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和西南成渝这些地方,而且一般都集中在综合保税区,或者地方的进出口加工区,这些地方是他们的第二故乡,有的甚至是每年固定往返某一个地区和家乡之间,他们不断向家乡的人述说打工的环境和收入,描绘城市的灯红酒绿,不断的带出新鲜的血液,周而复始,大有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

由于相对于其他蓝领更加聚集,工厂蓝领是整个生态中最好切入的群体。

例如我在的江苏昆山(苏州一个县级市,上海的后花园)就是一个制造业强县,应该说是全国百强县之首,全部人口400多万中有近300万外来人口,工厂蓝领就近200万,在昆山的城北、城南中华园、陆家等这样的制造业聚集地,就是他们的生活区,每个这样的区域都会聚集了超过30-60万不等的工厂蓝领,这样的区域仅在昆山就有10多个,更不用说长三角还有上海、苏州、常熟、吴江、无锡、常州、南京、镇江、南通以及浙江宁波、温州、义乌等地,仅仅一个长三角的工厂蓝领总量就在 万之间,类似昆山这样的聚集地,就不知道有多少了,在这样的地方,我们能直接面对蓝领,他们就是我们直接、最为精准的用户。

(百度地图:劳务集中区有500多家中介)

(工厂数万人下班的壮观景观)

所以,工厂蓝领更加容易定位,更加容易找到踪迹,虽然是在线下,但是也不是没有往线上导流的方式,所以,对于互联网,尤其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要切入蓝领这个生态,那么请放眼工厂蓝领这个强大的分支。

需求不是猜出来的,我们来谈谈恩格尔系数及马斯洛理论

关于蓝领的需求,有人说是招聘,有人说是社交,也有说住房,还有说是培训教育,甚至还有信贷、金融的,这个方面的看法太多了,只要现在互联网在做的项目,都想拿到蓝领这个生态里来做一做,都梦想着能够凭借一个类似蓝领社交的项目分一杯羹,甚至成为一个10亿美金的独角兽,例如像是微会及快手都是精准的切入了某一时期蓝领在社交上面的核心痛点,而不是试图做一个取代微信、QQ的产品。

张子陶在他的文章中谈到,做蓝领这个生态应该是从蓝领招聘开始,着眼于未来5年,这点我是非常认同的。

我们的大学时代学经济学的时候,应该都学过恩格尔系数和马斯洛理论,这个的概念我就不普及了,免得不专业贻笑大方。恩格尔系数中界定贫困的指标是这样的: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30%~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这个系数可以说对于任何一个本文的读者都没有什么意义,但是用来分析他们的生存状况却非常的合适。

工厂蓝领的平均月薪基本在元之间,这个在目前的消费水平来看,已经是属于低收入水平,你可能认为,他们怎么吃也不可能吃掉 59%吧,那您真的忘记了中国社会存在的另一个群体,那就是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两边加起来,用在填饱肚皮的花销占全部收入的比例甚至会超过70%之多!他们就是游弋在绝对贫困和勉强度日之间!再看看马斯洛理论怎么说的,这样去界定他们的需求就简单了吧。

他们需要的很简单,他们需要一个相对不错的工作环境,一个相对稳定的收入就行了,至于其他的需求,都是建立在他们能够生存的基础上。那么,他们找工作真的那么好找吗?

传统招聘市场太痛,工厂蓝领招聘才是刚需

那位写蓝领社交的仁兄,我记得在文中提到工厂蓝领找工作非常的便捷,想找一个工作轻而易取,根本没有必要去做互联网的蓝领招聘,真的是这样吗?

  1. 1.信息不对等,蓝领找工作其实途径单一

工厂蓝领获取招聘信息的途径相对于白领的途径还是要少得多,毕竟他们之前的招聘信息来源都是来自于线下,例如:人才市场、线下职介、老乡介绍,小型工厂门口的告示等,由于非一手资源,也没有网络化,所以在信息的准确性以及信息的及时性上非常的差,在时空方面,工厂蓝领在信息获取上都差了太多,更不要说,那些信息是否是他们所需要的。

  • 2.大工厂招聘渠道相对垄断,小工厂没有保障

工厂为了避免一系列的麻烦,他们把招聘外包给劳务派遣公司,几乎所有的大工厂都是这样,所以招聘渠道是垄断的,工厂根本不直接招聘,有些大型工厂门前悬挂的招聘联系电话都来自劳务派遣;而对于一些直接招聘的工厂一般都是小型工厂,在制造业来说,这样的规模只要没有订单,资金链断裂,可以说是说倒就倒,工人的工资都没有办法保障,更不用说其他的保障和福利。所以,工厂蓝领的首选还是大型制造业的工厂。

  • 3.暴利催生暴力,黑中介尤甚

招聘旺季时,企业最终给到中介(职介)招聘费用最高可达 元/人次;淡季时,一个福利待遇好一点的企业,中介收取的费用高达 1000多,次一点的,也要500左右,然后配合服装费、交通费、培训费、资料费等,最终一个工厂蓝领找工作的成本会高达1500以上。这样的暴利催生了传统招聘市场黑中介横生,坑蒙拐骗,暴力侵害无处不在!

  • 4.招聘平台是工厂蓝领的巨坑

蓝领招聘并不是开始就被互联网抛弃的,初始的PC时代就有这样的信息平台,但是,这样的分类信息平台却是对工厂蓝领体验度相当不好。大家都知道,分类信息平台盈利点就是卖流量,而发布中的有效信息不多,且主力是中介发布,其中蓝领招聘特别明显,平台很难审核信息的真假,即使知道C端用户体验不好,由于是付费广告,也大多只能道德劝说,那么我上面提及的暴利催生暴力在信息平台也是一样普遍的状态。

传统蓝领招聘市场这么多痛点,而工作又是这些蓝领的刚需,张子陶在他的文章中也提到,蓝领领域的窗口期到了。但张子陶并没有详细说为什么是到了窗口期,这里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创新工厂汪华的观点与我们的发展经历来分析。

我和很多投资人聊过普遍的观点觉得工厂蓝领招聘这个行业用互联网是不好做的,其实这样的看法是有道理的!

例如,我做蓝领招聘比较早,从2013年开始的,那时候还只是移动互联网开始的初期,工厂蓝领的智能移动设备不是很普及,流量费也很高,几乎他们人均每月的流量都不会超过30M。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怎么做?

其实非常感谢我的第一个投资人,创新工场的合伙人汪华老师。他说,要看蓝领的风口是不是到了,要观测他们的流量消费情况,看他们的上网习惯是否真的成型,还有就是越是艰难的事情,成功的可能性才大,才会真正的惊艳!我们就是凭借汪老师的一句话坚持到今天,也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成果。

现在工厂蓝领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机,流量也从原先我们观测的30M猛增到现在的2个G以上,上网习惯基本成型,所以非常的认同张子陶文中说的窗口期来临的观点。我们算是挺过了最为艰难的时期,现在几乎每天都有蓝领项目出现,也能拿到资金,这是我个人非常欣慰的。做的人多了,证明机会来了,但该怎么做呢?

工厂蓝领招聘应该避免的误区
  • 1.传统买量很难获取精准用户

传统意义上去买流量入口,应该会给你的平台带来不错的流量,但由于蓝领在用网人群中的比例不足 10%,导致难有好的转化,纯线上打法的流量成本往往是白领项目的数十倍。所以,你的项目进来的时候,如果要买量,请不要急着烧钱,先问问你的渠道精准不精准,转化成本你兜不兜得住,你有没有很好的变现渠道。

  • 2.PK不赢58的平台模式,不建议切入

有部分的创业兄弟采用平台模式,透过抓取信息平台资料,做成平台APP,这个作法危险性很高,先不说初期买流量超贵,用户留存低,就说即使做起来了(虽说没有成功前例),也很容易面临巨头竞争。

  • 3.没有服务,就无法形成闭环

目前大部分的蓝领项目(不管是服务业还是工厂蓝领)都在做一定程度的服务,主要的理由应该是蓝领的自我保护能力偏弱(虽然戒心很强)、信息渠道的断点太多、市场上流动率太大,使得整个环节上需要许多的服务来弥补这些断点,不然根本无法形成体验度。

如何切分工厂蓝领招聘市场

蓝领招聘这个垂直细分市场,和其他互联网平台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也有B端用户和C端用户之分,还有市场痛点制造者,B端用户就是工厂和劳务派遣公司,C端用户就是广大的工厂蓝领求职者,痛点制造者主要就是线下中介,下面我就把我认为的几个重要的关键要素分享给大家:

  • 1.对于蓝领求职者,信任是一切开始的基础

相信大家都看明白了,为什么对于蓝领求职者信任会这么的重要,其实和我们开始网购的经历差不多,所以我们在做的时候非常重视地推、线下广告,我们也有漂亮的体验店,存在于他们的身边,时间长了就产生了信任,他们以后就愿意用网络来找你。

  • 2.工厂蓝领招聘需要的是全栈式体验

提供良好的体验,从产品设计、线上线下营运互动到线下服务,必须考虑一整体的体验感;

形成种子用户,和小米起步一样,让你的粉丝帮你传播;

口碑和品牌成型靠的就是优质的服务;

真正打通蓝领招聘的各个环节,贯穿始终,形成信息、服务闭环。

  • 3.小微中介市场必须转型,必须被颠覆

小微中介是整个市场痛点的根源,也是互联网公司进入工厂蓝领招聘领域最大的障碍,如果这个痛点不转型,不被颠覆,那么互联网在这个领域存在的意义就没有了,颠覆小微中介的目的也是为了净化和规范整个工厂蓝领招聘行业,打造一个透明、公正、任性的求职环境。

  • 4.传统劳务派遣市场需要信息化而不是完全的颠覆

也有互联网公司想去颠覆劳务派遣市场的,这个我只能呵呵了,因为互联网公司肯定是不能走灰色地带的,但是许多公司采用劳务派遣是为了找个白手套,这却是互联网公司绝对不能做的。

最后,有兴趣想做蓝领生态项目的兄弟姐妹,大家都可以把袖子撸起来,把裤腿撸起来,真正扎入蓝领生态里面来吧,CBD写字楼里的Apple Air前是不会体会出其中的酸甜苦辣的,希望各位大神一起来共同撬开这个万亿级市场!我的微信号Jasonwodedagong,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氪君,我们填上了一个巨大的脑洞,你有兴趣报导一下吗?”“氪君,我们正在进行X轮融资,能让我们上一次36氪头条让土豪瞧瞧吗?”......今天,氪君端出让36氪作者为你写篇闪亮报道的正确姿势——用鼠标猛击阅读原文吧少年!(软文?这种特技氪君真没有!)


36氪股权众筹,百分之一的投资,成就百分百的创业梦想。长按二维码试试看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蓝领工作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