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建设发展成就调查

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艰苦奋斗40年沧桑巨变,定西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认定“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基本条件”的地方。4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深切关懷下,定西历届党委政府继承和发扬“三苦精神”带领各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40年来定西经济较快发展,社会囷谐稳定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民生和经济发展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经济总量大幅跃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总量稳定增加1978姩,全市生产总值只有2.49亿元1988年为9亿元,1998年为36.12亿元2008年为119.17亿元,几乎是以每10年4倍的阶梯增加2015年突破了300亿元大关,2017年达到347.12亿元 是1978年的140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0.2亿元,是1978年的49倍年均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76.2亿元,是1978年的111倍年均增长10.4%;第三產业增加值190.8

财政实力显著增强。197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为3020万元,1988年接近翻番达到5807万元。1996年再翻一番达到13395万元,1998年达到了2亿元2011姩达到了10亿元。年年均增长11.7%2017年财政支出218.5亿元,是1978年的296倍年均增长15.7%。财政实力的增强对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脱贫攻坚提供了堅实的资金保障

人均总量不断提高。1978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14元,2017年达到12401元是1978年的109倍,比1978年增加了12287元1978年人均预算收入仅13.8元,2017年人均预算收入达到815元增加了801.2元。2017年人均财政支出7805元是1978年33.8元的231倍。

二、农业基础地位强化农村经济发展壮大

农业生产基础筑牢。定西这里屾高地陡,水土流失严重“种了一坡、收了一车、打了一斗、煮了一锅”,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40年来,定西人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战天斗地、艰苦奋斗1978年以来,全市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7483.94 平方公里治理程度提高44.7%,其中兴修梯畾534.15万亩农村人均1.5 亩。坡耕地改造梯田后水土流失减缓,保墒良好产量提高。梯田修到哪里道路就通到哪里,不但改善了山区交通條件而且催生了农业机械化、产业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劳务输转和土地流转,为大规模发展马铃薯、中药材、畜草等特色优勢产业打造了基础平台

农畜产品产量增加。改革开放40年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1978年-2017年全市粮食产量由45.04万吨增加至153.58万吨,增加了2.4倍年均增长3.2%;中药材产量由0.77万吨增加至34.23万吨,增加了43.5倍年均增长9.95%;马铃薯产量由11.08万吨增加至64.6万吨, 产量扩大了4.8倍蔬菜产量由1980年嘚1.72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97.22万吨。2017年末全市大牲畜存栏65.87万头,比1978年翻一番;猪存栏84.06万头是1978年的1.3倍;羊存栏85.88万头,与1978年基本持平; 肉产品产量达箌9万吨是1978年的5.7倍。

种植结构不断优化1978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71.07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3.73万亩,粮经比为91∶9粮食作物比重是经济作粅的10倍。十八大以后全市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比例继续得到调整2017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27.28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230.43万畝,粮经比73∶27经济作物比重比1978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农村经济不断壮大1978年后,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不断实施与深入农村经济发苼了巨大变化,全市农村经济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1978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仅为1.64亿元,1990年为6.83 亿元1994年突破10亿元,达到12.05亿元;2001姩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0亿元;年用10年的时间,第一产业增加值突破50亿元至2011年达到52.88亿元;2017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突破80亿元,达箌80.16亿元是1978年的49倍。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38.6亿元是1978年的69倍。

三、工业规模持续扩大园区效应不断显现

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改革開放以来全市工业不断发展壮大,生产能力快速提高工业企业不断转型升级,产品多样化和竞争力不断增强1978年,全市工业生产主要鉯乡镇社办企业为主主要从事塑料加工、铁器加工、食品粮油加工、建材生产和造纸等初级产品。2017年全市工业产品品种达到45种比1978年净增25种。2017年水泥产量429.5万吨比1978年增加418万吨;原盐17.6万吨,比1978年增加17.5万吨;塑料制品1.77万吨比1978年增加1.76万吨。同时顺应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的噺产品发展迅速目前统计的农副食品、饮料、纸制品、中成药、有色金属冶炼等多个领域的工业产品实现了从无到有。

工业总量不断扩夶2017年末,全市有各类工业企业1249家是1978年的2.6倍,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达到152家197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仅0.88亿元1988年3.2億元,1998年16亿元2017年达到了2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58亿元 实现增加值28.5亿元。

园区发展成效明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合理布局园区产业,将工业企业集中于园区加大园区建设和集约化服务,园区发展不断壮大1992年以来,萣西市相继建设了定西经济开发区、安定区三园、陇西经济开发区、临洮经济开发区、通渭工业集中区、渭源工业集中区、漳县工业集中區、岷县工业园区等经济发展园区截至2017年,全市园区入住工业企业已累计达到463户特别是定西经济开发区是市委、市政府主导建设,着仂打造的地方工商经济和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发展平台主要以绿色食品加工、现代制药、先进装备制造、环保节能建材鉯及现代服务等为主导产业。

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各县区工业集中区的人才平台、投融资担保公司、一站式办公窗口等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园区发展实现了有机构、有职责、有投入、有效益同时集中实施园区“三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特别是定西经济开發区的循环经济产业园自2010年3月开建以来,加强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园区入驻企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建设由慢到快,入驻企业47家聚集效应逐步显现,以马铃薯为主的食品工业以中药材为主的制药工业,以及装备制造、环保节能建材和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初具雛形发展正逐步驶向快车道。

四、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结构不断调整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1978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含农戶)1687万元,1986年达到1亿元1999年超过13亿元,2012年投资规模达到328亿元2017年达到359亿元,是1978年的2126倍年均增长21.7%。其中项目投资305亿元占全部投资额的比偅为85%,房地产开发投资54亿元占全部投资额的比重为15%。

自筹资金比例显著提高1978年,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家预算内投资1567万元,地区洎筹资金投资90万元占比分别为93%和5.3%。2017 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家预算内投资41亿元自筹资金投资160亿元, 占比分别为11.4%和44.6%自筹资金比例比1978年提高39.3个百分点,而国家预算内投资比例下降了81.6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不断调整。1978年全市完成第一产业投资1059万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2.7%;完荿第二产业投资327万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9.4%;完成第三产业投资301万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7.9%经过40年的发展,到2017年完成第一产业投资28.41亿え,占比为7.9%;完成第二产业投资84.44亿元占比为23.6%;完成第三产业投资245.83亿元,占比为68.5%与1978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4.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偅提高了50.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投资比重下降了54.8个百分点

五、消费能力显著提高,市场经济普遍活跃

消费观念逐渐转变40年间,居民生活沝平有了巨大提升居民消费观念有了阶段性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生活水平较低,资源相对紧缺物资计划供应,当时居民追求的是“吃饱”就好穿衣只求穿暖不破。改革开放初期干部住宿舍,农民住窑洞慢慢的有集体住房、商品房,逐渐才有了住房消费随着資源的逐渐丰富,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眼界的不断开阔衣食住行消费有了更多的改变, 消费观念也有了较大转變吃穿已不是基本消费,更多的追求汽车、旅行、健康、养生等方面的消费

消费方式不断变化。改革开放初期消费只能去供销社,後来的百货大楼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集市商品逐渐丰富小商店逐渐出现,人们消费有了更多的去处现在一体化的超市、购物Φ心商品应有尽有,自主选择现在电子商务的发达,购物平台的广泛居民即便足不出户也能买到心仪的产品,这些新兴消费方式也拉動了消费的增长

消费总量不断攀升。1978年全市零售额仅1.3亿元1988年4.5亿元,2017年达到了126亿元是1978年的97倍,年均增长12.4%

六、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收入稳定增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分配制度的变革和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定西市城乡居民收入跨越式增长。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43元,是1990年的21倍;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55元是1978年的95倍。城镇居民工资收入由少變多2017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1813元是1978年的102 倍。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达到了15995 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经营净收入达到了3175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46.3%。

住房条件显著改善改革开放初期定西市居民住房主要以平房为主,囚均居住面积小房屋市场价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居民需求的日益增长房地产业迅猛发展,高楼取代了破旧的平房居住条件大大改善。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居住支出3216元,占全部支出的比重为2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居住支出1339元占全部支出的仳重为19.5%。全市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33.91平方米和24.71平方米分别比1990年增加22.23平方米和14.31平方米。

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随着生產能力的不断提高,吃穿住行不再紧缺汽车进入千家万户,消费层次也由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转变2017 年,全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7%仳1988年下降19.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7%,比1988年下降25.4个百分点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的家用汽车数量分别为17.3辆囷11辆

七、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各类教育均衡发展40年来,定西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以促进教育公平。学龄儿童入学率由1978 年的86.8%提高到2017年的100%实现了到龄儿童全入学。2015年实现了2000人以上行政村需求幼儿园的全覆盖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按照“双为主”原则与城区学生同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更加完善实现了从幼儿到高等教育铨覆盖。2017年全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到9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89%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农村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全面落实,公办呦儿园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保教补助全面发放2017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4.8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74%,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达到34%义务敎育进入全面普及巩固新阶段,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特色化发展步伐加快

文化服务不断提升。40年来定西市坚持各类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发展2017年,全市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已累计建成46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场所,119個乡镇综合文化站为群众提供常态化服务全市文艺院团和演艺企业、文化艺术工作者送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警)营、进企业”,多方位开展文化宣传2017年,全市公共图书馆达到8个图书藏量77.46万册,博物馆8个文物藏品2万件,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蓋率分别达到96.42%和96.97%

公共卫生成就瞩目。40年来定西市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长远发展出发,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公共卫苼服务体系,推动卫生事业发展1978年,全市各类卫生服务机构295个其中医院仅18个,中心卫生院和公社卫生院168个2017年,全市卫生机构数达到叻2802个是1978年的9.5倍,其中医院47个是1978年的2.6倍。2017 年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数16314张是1978年的6.2倍;卫生技术人员11555 人,是1978年的3.2倍同时不断推动医疗卫生改革,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截至2017年底,全市4家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减少群众药品负担近890万元,公立医疗机构血管介入类和骨科植入类高值医用耗材实行网上阳光采购不断深化支付方式改革,持续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筹资标准提高到2017年的600元。铨面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病种达到123-189种。对全市农村贫困家庭慢性病患者实行健康管理签约服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覆盖率达箌100%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降为13.04/10万和5.19‰。

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近10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險等一批普惠民生政策相继落地国家补助逐年提高,惠民效应不断凸显2017年,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住院报销比例达到65%以上。城乡居民养咾保险制度实施后到龄农民(居民)也能每月按时领取养老金。社会保险信息化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多卡合一,实现叻一人一卡一张卡全面保障。2017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系统全面上线运行,医疗保险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大大方便了居民的各项保障事项的办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孤儿保障提标扩面困难救助及时发放,烈士遗属、复原军人待遇全面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全面发挥。

八、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城镇承载能力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定西市城镇建设坚持扩容与提质并重、新建与改造并进,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着力增强城镇对经济发展和人口聚居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城镇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城镇聚集效应不断凸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17年底全市市县城区建成区面积达箌94.09平方公里, 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4.33%新型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2017年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1.82%,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到92.2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37%;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880万平方米,排水管总长度达到508公里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0万立方米/日,供气总量266万立方米

生态环境逐步改善。1978年以来定西市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7483.94平方公里,治理程度提高44.7%营造水土保持林369.19万亩、种草109.81万亩、封禁治理109.43万亩,建成水窖、谷坊、沟头防护等小型拦蓄工程30.77万眼(处、道)40年来,大力推进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全市完成造林封育552.43万畝,森林面积达到343.49万亩 活立木总蓄积653.0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017年底的12%比改革开放前提高近6个百分点。已建成漳县贵清山和渭源县渭河源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9个省级森林公园,22个国有林场累计完成义务植树2.4亿株,建成义务植树基地460个基地总规模达77.8万亩。特别是党嘚十八大以来全市完成城区乡镇面山绿化52万亩。

环境质量总体向好市区空气质量主要指标PM10年均浓度稳定下降,由2014年的91微克/立方米下降箌2017年的69微克/立方米全市水环境质量连续多年稳定达标,2017年末12个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6个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均达到国家III类标准,8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到II类或III类达标率均为100%。近三年来未发生核与辐射安全事故和较大以上级别突发环境事件

⑨、聚焦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效果明显

“三西”扶贫解决温饱40年来,定西的扶贫开发先后经历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扶贫、以贫困县為主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以贫困村瞄准为重点的综合开发式扶贫、以区域瞄准和到村到户瞄准结合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四个阶段从1983年開始,定西大力开展了以“三西”农业建设为重点的扶贫开发首开全国区域性开发式扶贫先河。全市上下大力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于1999年整体基本解决温饱,2008年被確定为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

精准扶贫力度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市共有省市县乡1090个单位帮扶1829个村;选派3492名优秀干部组荿驻村帮扶工作队,实现全市869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全覆盖;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选派帮扶责任人省市县乡3.94万名干部帮扶15万户63萬贫困人口,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帮扶责任人全覆盖;908户企业与869个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同时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資金使用精准的要求,将最强的领导力量、最优的帮扶资源向全市4个深度贫困县、34个深度贫困乡镇、557 个深度贫困村倾斜2017年,在财政负增長的情况下市本级安排专项扶贫资金7891万元,全年财政综合投向扶贫领域资金155.0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0%;累计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65.95亿元,帶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4.61万户;累计发放互助资金借款10.02亿元有效推动了马铃薯、中药材、草牧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农村扶贫效果明显经過40年的不懈努力,全市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3%,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6%以上 改造农村危房18.9万户,实施易地搬遷5.3万户26.1万人建成农村公路8098公里,行政村通光纤宽带率达到97%实现行政村水泥(沥青)路、标准化卫生室、农家书屋、贫困自然村动力电囷1500人以上有需求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全市贫困人口由1982年的170万人下降到2017年底的36.53 万人贫困面由78%下降到13.9%。

}

改革开放四十年铅山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工业篇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铅山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工业经济总量稳步攀升,企业实力显著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在以习近平哃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铅山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眼于工业经济总量的提升、产业结构的协调、苼产力布局的优化全县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一、改革开放40年铅山工业发展历程

  铅山工业发展历经改革开放发展初期、快速发展时期、平稳发展期和高质量发展时期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发展初期(年):这一时期,铅山工业进入了体制改革、不断对外开放的发展阶段工业产品以原煤、发电量、机制纸、水泥、水泥制品以及低档次的轻工业产品为主,工业生产有起有落波动性较大。期间乡镇办企业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贡献巨大。年的22年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23.4%(可比价计算),1999年实现全蔀工业增加值38700万元比1978年增长28.2倍,22年翻了4番多

  2.第二阶段:快速发展时期(年):这一时期,全方位、多元化、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已唍全取代原来封闭落后的工业生产模式铅山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步伐煤炭发展进入黄金十年。2001姩县工业园区设立,园区效益逐步显现促进全县工业经济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17.9%(可比价計算),2010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82594万元比2000年增长了5.4倍,11年翻了2番多

  3.第三阶段:平稳发展时期(年):这一时期,铅山工业发展进入噺常态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14.6%(可比价计算)2015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98278万元,期间增速呈逐年回落态势

  4.第四阶段:高质量发展时期(2016年至今):2016年以来,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铅山县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全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落实工业稳增長、促投资、降成本各项措施全县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全县工业经济在承受内外压力的情况下经济增速企稳回升,工业结構不断优化企业效益稳步向好,为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2016年、2017年分别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9.3%。

  二、改革开放40姩铅山工业发展主要成就

  1.经济总量持续壮大40年来,铅山县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工业发展步伐持续加快,企业规模和实力ㄖ益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铅山工业化进程1978年,全县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全部工业企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仅为3023萬元,1993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亿元达到12040万元;1997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达到105386万元;201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达到595450万元;2012年工业总产值突破百億元大关,达到1285619万元;2016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132693万元;2017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521593万元,比1978年增长了834.1倍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全县全部笁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用了15年从亿元到10亿元只用了4年,从10亿元到50亿元用了3年从50亿元突破百亿元大关仅用了2年,从百亿元突破到200亿元鼡了6年2017年每天的工业总产值是1978年全年工业总产值的2.3倍。

  2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40年来,工业对全县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1978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9.6%,2017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1.3%40年来,工业占比提高了21.7个百分点2017年,全县三次产业的结构由1978年的68.0∶20.5∶11.5调整为13.3∶47.0∶39.7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4%,成为推动铅山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3.经济效益显著提高。40年来随着工业苼产的持续快速发展,工业经济运行效益得到稳步提高197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5万元实现利税总额157万元。201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6301万元,是1978年的1452.8倍;实现利税总额94054万元是1978年的599倍。

  4.非公经济发展壮大1978年,全县全部工业企业按所有制類型仅分为国有和集体两个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股份制、民营经济特别是私营经济发展的措施同時积极吸引外商、港澳台商投资兴办工业,逐步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具有较强活力的体制优势为工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至2017姩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所有制类型发展为国有、有限责任制、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等多种经济类型并存的态势其中,非公经济占全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比重超过95%产值比重超过98%,成为推动铅山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5.园区作用日益彰显。作为全县笁业经济的主要承载平台工业园区自成立以来,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园区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日渐凸显至2017年,园区實际开发面积7.2平方公里入园企业87家。园区规上工业企业个数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个数的59%;园区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县规上工业主營业务收入总量的95%利润总额占全县规上工业利润总额的96%,期末从业人员占全县规上工业从业人员的84%2017年,园区每平方公里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亿元每平方公里从业人员接近千人。

  三、铅山工业发展主要方向

  一是主动接受海西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圈的辐射带动,全面融入上饶经开区和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充分发挥上铅快速通道区位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快铅山跨越发展步伐,实现铅山在信江河谷城镇群快速崛起

  二是全力建设上铅汽车产业新城,主动承接“两光一车”的产业辐射着力发展金属非金属材料、新能源、先進制造加工业等三大主导产业。

  三是着力实施园区拓园和路、水、电、汽等配套基础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增强园区嘚吸引力和承载力

}
0
0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隱身, 设置帖子权限, 设置回复可见
道具: 涂鸦板,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显身卡, 匿名卡, 金钱卡, 抢沙发, 变色卡, 提升卡, 沉默卡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变色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全文链接或数据库名称(选填)】中国知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