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林开示居士不是出家法师,居士可以讲法吗?

阿弥陀佛,大德居士胡小林老师的父亲,胡丕林老先生,已经往生了,如果愿意发心,念佛回向他老人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胡小林父亲往生纪实
-爱问知识网
阿弥陀佛,大德居士胡小林老师的父亲,胡丕林老先生,已经往生了,如果愿意发心,念佛回向他老人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胡小林专题文集,胡小林网站,胡小林近况,胡小林开示--学佛网
胡小林专题最近更新&&&&&
珍爱生命,拒绝杀生,请选购学佛网居士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主站自日以来,文章总访问量:
学佛网 ()妙祥法师开示:在家居士如何修行?【胡小林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8,954贴子:
妙祥法师开示: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上妙下祥法师开示:在家居士如果不是独身,在有妻子的情况下,怎么样看待妻子呢?应该看待妻子为同修道友。以前就有人问过我,问过我什么呢?他说:“你说在家修行不如出家好,那维摩诘居士为何还有妻子、儿女?”他这么说,他看的《维摩诘经》。我是那么回答的,我说:“你看维摩诘把他妻子称为什么?他称为道友。把儿女当成什么?当成众生。把父母当成善知识,他是这么修道。”不管他是古佛再来也好,是个大成就者也好,是佛让他示现也好,但他示现的东西都离不开梵行,他给我们在家居士做出一个很好的榜样。在家居士应该如何修?视妻子为道友。女人呢,视丈夫为道友。要知道不邪淫是针对在家人的习气和环境而制,只是从是否堕落恶趣的因果罪业上而讲的一种方便。如果我们控制了,我们不至于堕落恶道里去。刚才我讲了,百分之五十的淫欲心,就立为人,横为畜生;再多了,堕为水族;再多,堕落地狱;要是少于百分之五十,那就生天。比如说从事老师职业的,搞教育工作的人——当然了,这个统计主要还是指过去的那种老师,现在老师也不老实,是不?有个别现象。大部分老师都从事教育工作,为人师表嘛,所以他在淫欲的要求上和不文明程度上,都少于一般的常人,所以往往他们生天的机会比较大。这就是在家人的一种习性。是否堕落恶趣,是根据淫欲心的多少来讲。佛在五戒,还有在家菩萨戒上讲了。在家菩萨戒实际上就是五戒的翻版。五戒、在家菩萨戒断邪淫,不断正淫。但是佛讲这两条戒律,最后的目的是全部断淫欲,只是刚开始我们不能完全接受。比如说两个人感情很好,还不能完全断,有的还想传宗接代等等,有些想法。所以怎么办?佛就开了方便,五戒不邪淫等等。但是目的大家一定要清楚,是为了全断淫欲,这是我们的目的。所以这里就讲到了,优婆塞面对其他女子时不要看。《四十二章经》讲了佛对出家弟子的告诫:“慎勿视女色。”就是在女的面前,你不要看,特别两眼直勾勾地看,那可不行。你要说一眼不瞅这不可能,最起码知道是个女人啊,还得远离呀。但是你别仔细看,看得挺详细的,那不行。不要视女色,亦莫共言语。如果你看了就看了,那没办法,实在控制不了,瞅一眼就瞅了。但是本来不该说话,你千万别说话,没事你“哎呀,到哪儿去呀?”这就没有意思了。能少说就少说,能不说就不说,一点点减。这要控制不了怎么办?真控制不了,需要有语言的时候就得正思惟、正思念了,就得想:“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泥污。”就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色就像泥一样,不是女人像泥,指色像泥。女人看男人,男人也是泥,是不是?主要从色心来讲,色为泥。以前我就讲过关于淫欲的这个问题,讲完了,有的居士背后就议论:“这师父这么恨女人,是不是过去受过女人伤害呀?”(众笑)他那么想。主要的不是受女人伤害的问题,是应该断这个欲,断色。女人看男人,男人看女人,都应该能不瞅就不瞅,能少说话就少说话。如果实在不行要提起正念。比如说年老的如母亲,年长者如姊,年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就是生度她的心,息灭恶念。女人就得想了,年老者如父,年长者如哥,年少者如弟,稚者如儿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这个方法挺好,过去我也常用,看到岁数大的,像自己母亲一样,特别看到头发白的,就没这个念我也常那么想。特别有的老人说话不是那么利索,也不能很好地表达她的想法,实际我更注重她的这一片心。所以这个观察方法简单、比较明确,这都是不错的。另外,在家人可以进一步发心,修习断淫。如《大智度论》卷十三中将优婆塞分为五种。一、一分行优婆塞。于五戒中受持一戒,不能受持四戒。二、少分行优婆塞。若受二戒,若受三戒。三、多分行优婆塞。受四戒。四、满行优婆塞。尽持五戒。五、断淫优婆塞。如果断淫优婆塞受持五戒以后,在“师前更作自誓言”,在师父面前就发誓了:“我于自妇不复行淫。”这是男的。女的优婆夷是:“我于自夫不复行淫。”男的说,我听得少;女的说,我倒听得多。女的说:“我回家再不干吗(指行淫欲)了,就宁可打一仗我也不那么做了。”这样的居士确实不少。咱寺院有一些老居士啊,都受持了出家菩萨戒。我告诉她:“你回家先商量商量,他得同意。”这一商量,还都同意。有时候不是对方放不下,是自己放不下,还老以为人家如何如何呢。此断淫优婆塞,无论邪淫、正淫皆须断除,虽是己妻或是自己的丈夫,也不得行。如果没有结婚的优婆塞,受持此戒最为方便。或者虽然已经结婚,但发心不再行淫欲,也可以受持。这个问题就是说,结婚的如果去断淫欲,断了功德大,难断能断。没有结婚的呢,受持此戒最方便,原来就没有这个行为。但是也不要作糊涂想,说“我不结婚行,我不和妻子有淫欲,我去和别的女人有淫欲,因为我没结婚”,他以为这不犯,这不对。这不是说和妻子不妻子的问题,是断淫欲,这个一定要弄清楚。还有的人,说哪个大德讲的,到妓院去了,花钱了,就不算了。还有这么个说法。这种说法我看不成立,断的是淫欲,不管你花钱没花钱。断的是淫欲,不是花了钱就不算淫欲了,那有犯淫欲戒的拿点钱就算不犯啦?不能那么说。虽然有的地方类似妓院,还以为不花钱的就犯,花了钱的就算不犯了,这个确实大有人在。断淫受持的日期没有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受持数日或数年,或者受持一生都可以。在佛教对于这个争论也很大,有一个什么呢?菩萨戒,究竟菩萨戒是全断淫欲,还是断邪淫。中国几十年来,甚至上百年都在争论这个问题。说这个菩萨到底是断淫欲还是不断淫欲?很多的人认为是断淫欲,也有一部分人说断邪淫就可以成为菩萨。我的趋向是全断,只有全断才能称为菩萨。恭录于上妙下祥法师讲述的《吉祥经讲记》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净空法师:从胡小林居士做的实验看出,世间任何一法用佛法的方法都能开悟
我的图书馆
净空法师:从胡小林居士做的实验看出,世间任何一法用佛法的方法都能开悟
从胡小林居士做的实验看出,世间任何一法用佛法的方法都能开悟
&&来源:净土释疑网 录入时间: 11:14:32
关键字:胡小林,学佛,大乘起信论,开悟的方法,开悟,离相,有为法,生灭,堕胎,一门深入
【 点击数:240 】 【字体: 大
&&&摘自净空法师《2014大经科注》第279集& 日& 讲于& 香港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六百七十七页最后两个字开始:  【解】㈢胜义无性。  这一段是给我们讲的“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  “相”跟“生”都是指我们世间现象。  “胜义”是出世间的,是讲的“本体”。“本体”也是“无性”,这意思是什么?叫我们万缘放下,十法界、六道轮回是我们看得见的、摸得着的。  “相”跟“生”,出生这些现象,这都是“所生”;胜义是“能生”。“能生”也“无性”,“能生”、“所生”都应该放下,我们的心回归到寂然不动,就是《坛经》上惠能大师所说的“本无动摇”。自性从来没动过、没有摇晃过,这就是“胜义无性”。不能有这个念头,你明白了就行了,不能有“胜义”这个念头,有这个念头是妄想,你已经起心动念了,你又堕落了,你又回头了。明白这个道理吗?  所以《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告诉我们,大乘佛法要怎么个学法?要离相。离言说相,听佛菩萨讲经,“不着言说相”,为什么?言说性空、无性,本来没有,属于生灭法;不执着名字相,“胜义无性”是名字,“佛”、“菩萨”这都是名字,“十法界”是名字,“六道轮回”也是名字,这些名词术语是世尊为传法方便起见而建立的,不是真的,你要把它当真,错了。真、妄统统没有了,真就现前了,这个“真”我们说不出来,无法可说,不但说不出来,也想象不到,所以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可思议,“思”就是想,“议”就是议论,就是说,说不出、想不出。  所以大乘教里头佛常说,你怎样才能见到自性?举个例子,眼见色,能见到自性吗?当然能见,要怎么见?要统统放下才见到。眼看外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什么?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照见,照见清楚,在照见的同时,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就见到了。没有分别执着就是“相无性”、“生无性”,没有起心动念就是“胜义无性”。眼见色如是,耳闻声亦如是,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的知(意就是念头),六根对六尘境界就在这里用功,真功夫。  不执着、不分别比较容易,这不起心、不动念太难了,为什么?因为起心动念,我们完全不知道,没有感觉,起心动念的频率太快了。我们从弥勒菩萨的谈话,用现在“秒”做单位,换算成秒,一秒钟有多少次生灭现象?就是前念灭后念生,一秒钟这个生灭多少次?换算出来了,二千二百四十兆次,单位是“兆”,不是“万”、不是“亿”,二千二百四十兆一秒钟,我们听了之后很茫然,这讲的是什么话?我们听不懂。我们眼睛,二十四分之一秒,我们就被它欺骗了,那是什么?过去电影是用动画组成的,一秒钟在放映机里面,放映出二十四张影片,我们看到电影就被它迷了,以为那是真的。  电视的发明,速度加了一倍,从二十四分之一秒,提升到五十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钟五十个画面。现在最近这些年,彩色电视出来了,数码,用数码了,速度快了,又提升了一倍,现在我们看电视屏幕上,是一秒钟一百次的生灭,我们看不出来。  凡是有生有灭,大乘经上称它为“有为法”,“有为”就是有生有灭,跟“有为法”相对的是“无为法”,“无为法”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惠能大师告诉我们,他开悟第四句,“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就是“不生不灭”。第二句话尤其说得明白,“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自性没有生灭,没有动摇,没有动摇是“自性本定”。  佛为什么要修定?因为自性本定,你不修定,你见不了性;你要想见性一定要修定。念佛法门也不例外,念佛法门是把它分为两段,第一段,求生极乐世界,容易;第二段,在极乐世界证得不生不灭。在极乐世界看不到有生灭的东西,人无量寿,没有衰老的现象;没有退转的现象;树木花草没有凋零的现象,没有花开花落的现象;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统统是没有生灭,在那个地方,证得不生不灭。  我们念佛的人用“三性”来说,往生西方净土,是放下了“相无性”、“生无性”,到极乐世界去,去证得“胜义无性”。分成两段,好办。其他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在此地就要成就,难!修无量劫,也未必能修成。这是净宗无比殊胜在此。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  【解】胜义者,谓圆成实性,指圆满成就之真实性。  “指圆满成就之真实性”,这个“性”实在讲,是佛说法方便起见,是真的,不假,但是不能执着,执着就错了,你心上还有一个“圆成实”,“圆成实”早就没有了,阿赖耶里头有个“圆成实”就麻烦了,它就变成十法界的种子了。所以要“离名字相”,《起信论》上说的你才真正听懂释迦牟尼佛给你讲的什么。  还“离心缘相”。不能想“佛”这个字什么意思、这一句什么意思,不能说,为什么?没有意思。没有意思才能生无量义;如果有意思,有意思只有一个意思,不能有第二个意思。  佛的字字句句都是无量义。我们能不能见到无量义?能。譬如你读经,你读一千遍,你懂得了一千遍的意思;你再念一千遍,两千遍,又懂得了两千遍的意思。两千遍的意思跟一千遍的意思不一样,一千遍意思浅,两千遍意思深;再念一千遍意思更深。告诉你遍遍都不一样,这一千遍一千遍这是开始,所以念经好好地念经。  念经是干什么?修定。修定是为了开悟。修定目的在哪里?修定的目的作用,是把你妄想、分别、执着给念掉。心里头只有经文,妄想杂念进不去、杂不进去,所以它是“修定”,它不是叫你背经,叫你背经就错了。那个背诵是你念多了自然能背,是副作用,不是真正作用,真正作用是得定。  念《法华经》开悟的,就叫“法华三昧”;念《华严经》开悟的,叫“华严三昧”;念《无量寿经》开悟的,叫“念佛三昧”。什么经都能得三昧。那我们要问了:那读《老子》、《庄子》能不能开悟?能。那是“老庄三昧”,你念《四书》开悟,就是“念孔子三昧”、“儒家的三昧”。统统能,没有一定。你真明白了,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佛法。佛法是什么?帮助你觉悟的,任何一法都能帮助你觉悟。  所以不仅是儒、释、道,世间任何一法,拈一法,你只要用佛法这个方法,统统能开悟。记住海贤老和尚就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我念一、二、三、四、五行不行?行!怎么不行?!一个道理。你心里头没有一、二、三、四、五,除一、二、三、四、五外什么也没有,到哪一天一、二、三、四、五也没有了,你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  佛法在哪里?佛法在自性里头,不在外头,外头没有。戒、定、慧三学统统在自性里头。  我们守着祖师的教诲,“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几句是什么?是戒律。依照这个戒律就会得定,得了定之后就开悟了。小定,小悟;大定,大悟;明心见性彻底开悟了。所以佛法不在外面。读一千遍、两千遍、三千遍。北京胡小林居士在做实验,他念《大乘起信论》现在是三千遍了,他告诉我,古人的话千真万确,丝毫都不假,他念满一千遍,有一千遍的悟处;两千遍,大悟,现在是三千遍,没有能到大彻大悟,他是大悟里面的高品位的。这一次到此地来,给我们讲了八个小时,大家听了之后欢喜,给我们现身说法。没有老师教他,只读经文,不看注解。什么时候看注解?一千遍之后再看注解。看注解是什么?请求注解给他印证,看自己悟的跟人家写的一不一样,如果一样就没错。两千遍读完之后,再看另一家的注解,多看几家,你全懂了,大家给你作证。你所悟的跟他悟的不一样,那有问题,不是他错了,是自己有问题。  过去这些高僧大德在世,可以到那里去请教,请他给我们做证明。这些人不在了,他们的著作留在世间,就用他的著作来做证明,效果是相同的。佛书要这个念法,普通的念法学不到,学的是什么?佛学常识,不得受用;依照这个方法得受用。  所以讲“圆成实性”,名词。“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名字相”,这名词术语,知道不执着它,别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块石头,就变成障碍,心里空空洞洞,什么也没有。自然流露出来的是智慧,从阿赖耶识种子流出来的是烦恼。阿赖耶是妄心,我们要把妄心放下,把真心提起来,小悟大悟都是真心。  这里解释“真实性”。  【解】亦名法性,亦曰真如,是一切有为法之体性。  一切有为法,都是从法性变现出来的,法性也是“无性”。妄心阿赖耶是假的,跟阿赖耶相对的自性是真的。阿赖耶有生有灭,它从哪来的?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念不觉”,就从这来的。  “一念不觉”迷了,那个“一念”时间多长?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就那么长时间。这个“一念”不可得,说“一念”远着远着不晓得走到哪里去了;一秒钟你这个念头的生灭是二千二百四十兆次,不晓得跑哪去了,不可得,所以说“无性”。概念都没有,可是它存在。怎么知道它存在?“相”存在,“生”存在,“胜义”存在。“相”不可得、“生”不可得容易懂,“胜义”不可得很难懂,它永远存在,怎么说它不存在?它现的相不存在,它能生、能现。惠能大师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佛在经上常说“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境”是外面环境,物质环境,跟着念头转的,念头善,它就善;念头不善,它就不善。  我们要知道,佛家讲“根本烦恼”,“根本烦恼”是什么?能生一切烦恼叫根本,根本烦恼是什么?三个根——“贪、嗔、痴”;也有经上讲“五毒”——“贪、嗔、痴”再加两个,“傲慢”、“怀疑”,“贪、嗔、痴、慢、疑”五毒。  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是,不要问别人,问自己,这五毒有没有?有没有贪心?财色名利、七情五欲,有,在家学佛的同学有,出家二众,你细心观察还是有,贪财、贪名、贪利、贪欲,甚至于还有贪色的。现在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严重到什么程度?古人说“恶贯满盈”,麻烦就来了。什么麻烦?报应。  今天这个地球,二战之后明显的不谈这些东西,谈伦理、道德那是太腐化了、那是封建迷信的产物,应该给封建迷信统统把它消除掉。现在是什么时代?科学技术的时代,人只信科学,不相信有伦理,不相信有道德,不相信有圣贤,不相信有宗教教育,他统统不要了。要什么?贪、嗔、痴、慢、疑,现实,多多益善;财色名利也是多多益善。  我们有没有感觉得地球大自然是什么回应?资讯里头、网路里头、媒体里头,你每天看到地球上大大小小的灾难,那就是回应,非常频繁。如果我们还没有警觉的话,还继续再搞下去,科学家的话,这不是普通人的话,科学家告诉我们,五十年之后,这个地球上不能住人了。  这些毒里头,最毒的“毒”是什么?是色,淫欲。淫欲带来的是什么业?杀业。杀谁?杀自己的儿子。你看到这个堕胎,这还得了吗?!每一天多少?联合国有统计,医院里面查得到案子的,每一天超过十五万,一年五千多万。  一年堕胎死的这个小孩,数量跟第二次大战的时候,阵亡的官兵,跟一些死伤的平民,五千万,现在一年堕胎人数跟那个相等。  现在人不相信因果、不相信报应,敢作敢为,灾难临头的时候,麻烦来了。谁能救你?没人能救,佛菩萨慈悲也救不了你,自作自受,你要想救自己,你得回头。阿弥陀佛是真能救你,不假,五逆十恶,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这是四十八愿里头,不是假的,你得回头他才能救,你要相信他,他才能救你。你不回头,不相信,半信半疑,他救不了你。遇不到这个法门,那真的是没救。  这个法门能救你,必须自己具足三个条件——-“信、愿、行”。真正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真正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对这个世界没有留恋,家亲眷属、认识的朋友,都劝他念佛求生净土,我们到极乐世界去。科学家说五十年之后这个地球上不能住人,大概我活不了五十岁了,我应该到极乐世界去了,这真的。要认真,要努力,要改过,要自新。  大乘经教好,太多了,我们只找这一部经就够了。黄念老这个注解里面引用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所以我们读这一部注解,也就读了一百多种佛家的典籍,对我们自己来说,够了,足够用了,足可以帮助我们断疑生信,帮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可是我们要真干,要把经典教诲落实到生活。  这个“三性”非常重要!“三性”搞清楚,你才知道万缘放下是应该做的,是一定要做的,是不能不做的,我们到极乐世界没障碍了,丝毫放不下就是障碍,一定要彻底放下。--------------------------------------------------------------------------------------&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胡小林:十念法在生活中的运用事例--学佛网
&胡小林:十念法在生活中的运用事例
发布:若可&[ &]&& 日期: 13:25:00&&
  我们念佛,首先一定要有一颗念佛的心,有时间就要念佛,能念一句就念一句,能念一个字就念一个字。比如说,我就有一个时间,就能念一个“阿”。有些时候我在办公室打电话,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打电话的时候,我们经常使用电话的人都有这种体会,比如说转。比如说我要理发,我打理发室的电话,是在酒店里的理发室,得通过总机转。你打到这个酒店了,她说,你好,Good morning ,早上好,瑞基酒店。  我说,你好,瑞基酒店,麻烦你转一下2794这个分机。这个时候她说,请稍等。请稍等不是就有一段时间吗?她得给你接分机,她得给你接到理发室。这段时间,从总机开始转这个电话,一直到理发室的工作人员接这个电话,这段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段时间不能疏忽。  “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这段时间你不需要说话,你也不需要考虑问题,这段时间可能也就半分钟,可能也就二十秒,这个时候我怎么做呢?我就念佛。“阿--弥--陀--佛”,用耳朵听,“阿--弥--陀--佛”。  可能刚刚念到第五句,就被打断了,“喂,您好,理发室,美发厅”,念到第五句了。  “麻烦你,我找一下郑师父”,因为我们约理发师,得约人。  “找郑师父啊,请等一下。”这又让你等。  这一等又没事干了,她去找你要想讲电话的人。你要想讲电话的人来到电话机旁边,来跟你讲话,这一段又有时间。那我从第六声佛号再接着念,“阿--弥--陀--佛”,一定要记住,念佛关键是念佛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印光大师在他通篇的文钞当中,没有提出来一天要念多少万声佛号,而只是说每句佛号要做到三个清楚,念得清楚,听得清楚,心里记得清楚。我们一定要认认真真地落实老和尚的开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等郑师父,给我理发的郑师父,多少年了都是他理发。他来接电话这段时间,你就偷着念,忙里偷闲,“闲”就是时间,见缝插针,再从第六句开始念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喂,你好。”郑师父来了,佛号就放下。  “郑师父你好,我是胡小林,我想约个理发的时间,您看您什么时候有时间。”  他说,“您什么时间方便?”  我说,“我下午三点钟以后。”  “好吧,我三点钟有客人,你四点半来吧!”  “好,谢谢您!”电话就挂掉了。  电话挂掉了,就准备吃中午饭了。从我的办公室到外面去叫秘书准备饭,这一段又是一段距离,我就把这细化,如何念佛。从办公室出去找秘书说,我们可以吃饭了,麻烦你帮我把饭准备一下,热一下。从家里带来的饭。这个时候,从办公室走到秘书的桌子这一段,起码起码能念三声完整的的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定要记住用耳朵听。  比如我们在写字楼上班,我在三层,我在地下一层车库下车,三层楼不高,随缘,我就不坐电梯了,三层我就走消防楼梯上来,消防楼梯上来大概也就走两、三分钟,从地下一层到三层一共四层。上一个楼梯念一声阿弥陀佛,耳朵不准备好,第二步不迈,不迈第二个楼梯。没有什么着急的,没有什么比念阿弥陀佛更着急的事。耳朵准备好了,第二步左脚迈上来,踩在这个楼梯上,阿弥陀佛,清楚。从头到尾这四个字,听得清清楚楚。然后右脚又准备往上迈的时候,耳朵做好准备,不做好准备这个脚不往上迈。阿弥陀佛,踏踏实实踩上去。消防楼道,消防楼梯没人,因为我们去办公室都早,不到八点。这三分钟不能浪费。我能不能坐电梯?能。地下一层是食堂,你坐电梯上三层,正是吃过早饭的时候,电梯特别满,你怎么念佛?而且每一层都停,有上的、有下的,环境噪杂。咱们有没有好的地方念佛呢?那咱们就选择楼梯。从楼梯间上去,清净,因为现在人们不愿意上楼梯。楼梯多累,电梯多舒服,那咱就选这个累的。  不是放着工作不做,放着办公室不去,我到寺院去念佛,不能那样念。为什么?你把办公室、把工作这些假象当真了,你执着了。执着了,师父说,这些俗务就全都障碍你,因为你在俗务当中有分别、有执着,你的心不清净。心不清净,心净则国土净,所以我们要在境缘当中练就我们这颗清净心。就是按印光大师说的,遇境逢缘,能不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现在的问题不是把境和缘都去掉,然后我不起心、不动念,不可能的。印光大师说,“依然纠缠”,因为你没有练过,“金不炼不纯,刀不磨不利”。我们不在境缘当中炼就这颗清净心,我们想把这些境缘都去掉去练清净心,没有冶炼炉金子就炼不纯,没有磨刀石这个刀就磨不快。你还别看不起这刀子,你还别觉得炼金的冶炼炉不好,这都是我们说的俗务。  在家做饭,出门上班,到公司当老板,这都是俗务。正是在俗务当中,在纠缠当中,我们从纠缠当中解脱,即纠缠而解脱,一边纠缠一边解脱。纠缠就是解脱,解脱在哪里?解脱在纠缠之中。纠缠是什么?纠缠就是解脱。烦恼就是菩提,菩提就是烦恼。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抱着一个正确的态度,我们就在这当中才能觉悟。  怎么达到这么一个效果?就是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都摄六根的下手之处在于摄耳谛听。我上卫生间,在办公室,我从我的办公室通过楼道走到三层的卫生间,六句佛号,我都给计算好了。  就按我的步伐的速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走到卫生间。走到卫生间就不小声念了,因为卫生间里脏,不能出声。“出声则不恭”,不恭敬,那咱就默念。  默念,有些时候在卫生间会碰到同事跟你聊天,“胡总您好!”那就把佛号放下呗,随着缘。你不能同事跟你打招呼,“胡总您好!”,“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也不行,你这不得罪人吗?你就执著这句佛号了,随缘。同事在卫生间,人家洗着手说,“胡总您好,没出去啊?”“没出去。”聊两句天,然后再用卫生间。同事走了,没事了,也不需要说话了,把佛号再恢复。印光大师说,再提起来。默念,阿弥陀佛,嘴里默念,耳朵听。用完卫生间再走回去,又六声,走到门那。门有密码,按密码的时候不能再念佛了,  脑子要想着佛号就按不了密码了,因为这个时候要想着密码的号码,这时佛号又停下来,停下之后,密码一按完,门开了,你再进去,从第七声佛号接着念,八、九、十走到办公室。到办公室该吃饭了,一边吃饭一边念。咱们可以说,上牙齿下牙齿嚼一下,阿--弥--陀--佛,不要断掉。吃饭也不能说话,吃饭也不能打电话,有什么话有什么事,吃完饭再办,起码这吃饭二十分钟可以念佛。所以,我们不能接受这样一种说法:我太忙,我事太多,我实在没有时间念佛。这个,似是而非。等哪天我出了家就念佛了,你甭说这个,你要现在不念,你出了家也不会念。  念佛是个习惯,师父今天早上在开示的时候说,最后养成的习惯。无论干什么,这句佛号都不离心间,好像都有一个佛的声音在陪着我们。遇境逢缘,看到这些事情就想,假的,我不能被它染污,我可千万千万不能被它转,久而久之就习惯了。外界世界依然固我,春夏秋冬每年都来,生老病死比比皆是,但是对我来讲不起作用了。能做到这一步吗,能达到这个境界吗?能。印光大师在《文钞》当中说,“初则勉力息妄”,刚开始的时候,“勉力”,努力、费劲。“息妄”,息掉这个妄想。“久则无妄可得”,这跟净空老和尚跟咱们说的完全一样,时间一长了,就没有妄念得到,得不到妄念了,“久则无妄可得”。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一个念佛的习惯,一定要养成用耳朵听佛号的习惯。  我们来到香港这两天,跟老和尚一起吃饭。老和尚规矩好,吃饭不说话。不说话你在那儿干什么?你不是一边喝粥,一边吃馒头,一边夹咸菜吗?那你就别把佛号断掉。你不念佛你干嘛去?我们就要问你。现在老和尚没有跟你说话,也不需要你想事情,有什么事情吃完饭再想。这一顿饭跟老和尚大概吃了也得二十分钟,同修说,“胡老师您来点青菜。”把佛号放下,“谢谢您,我自己来。”旁边别的同修帮你夹点菜,“谢谢!”这是把佛号放下了。完了事,谢完了干什么去?佛号提起来!跟师父在一起吃饭,念佛恭敬吗?师父要跟你说话,你就别念佛了。师父要跟你说话,你还在那闭着眼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就不恭敬。师父也不说话,你也没话可说,师父在吃饭,你也不能打搅师父,那你就念佛。而且,佛号供养师父是最究竟的供养。老和尚之所以住在这个世间干嘛呢?就是希望咱们念佛,没有比咱们这些学生念佛,更让老人家欢喜的了。他来到这看我们,看什么?  就看我们念佛不念佛。就看我们念佛取得什么样的成果。我们来到香港,跟老和尚散步也是,有问题问老和尚,老和尚说话认真听。没事的时候,对面来了一辆车,我们得躲这辆车。从车来了,我们得躲过去,这一段三声佛号,就得这样,就得这么念,就得抱着这个态度念。印光大师说,这叫锲而不舍,绝对不能舍掉,坚决不能舍掉。这叫去西方的态度,这个人是个去西方的样子。我把我这些体会,这些念佛的感受,拿出来供养大家,我就是这么念的。  当然,每天有做功课的时间。比如说,今天早上五点钟起床,佛像面前拜一个半小时佛,拜到六点半,七点一刻跟老和尚散步。这一个半钟头,九十分钟,太殊胜了。五句佛号一拜,九十分钟拜一百八十拜。一百八十拜乘五,将近一千声佛号。一边拜一边摄耳谛听,听不清楚,腿不能跪下去。腿跪下去,第二声佛号说不清楚,头不能沾蒲团,这是第三声佛号。第四声佛号,起来,第五声佛号,站起来。我们要这样,这叫都摄六根,身体礼佛,嘴上念佛,  但是只是不出声音而已,耳朵听自己的心声,脑子想的佛号的数量,第二件事,脑子想着耳朵要听佛号的声音,这意根就被两件事情摄受住。一个是我念到第几声佛号,第二个,我提醒自己,胡小林千万千万别把耳朵丢掉,耳朵要听声音。就和我们嘱咐孩子一样,上学别忘了交作业,别忘了多喝水,别忘了天热就把衣服脱了,上体育课的时候想着,别把书包丢在操场上,这么点小事我们知道提醒,提醒孩子。念佛这个大事,我们在拜佛的时候,我们在念佛的时候,就要提醒自己,我的耳朵要听,我的耳朵要听佛号。我听了吗?刚才那句,“阿”听了,“弥”没听,从“陀”上再回来,再把耳朵拽回来。  我记得有一次,也是向大家汇报念佛,如何念佛。我这种做买卖的,大家每个人生活情况不一样。我在北京做买卖,经常要请人吃饭,咱们作为主人,得先到餐厅,酒水点好,菜点好,然后就到餐厅门口等待客人。十个人一桌的饭,三桌客人,四个家庭。  老张来了,“哟,张书记您来了,202房间。您过去,我在这儿等老李。”  “好好小林,行了,我先进去了,一会见。”  老张进去,老李没来,这段干嘛去?打电话?打什么电话,给阿弥陀佛打电话?不是。不扯闲淡吗?打电话不就是扯淡吗?念阿弥陀佛,老李没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看,车来了。  “李部长,您来了,我是小林。大哥谢谢您,202房间您上去。我在这等老王,王书记说他在机场,一会就到。”  李部长进去了,跟老张聊天去了,咱们在门口等着,恭敬,我是主人。人家没来,老王没来,念佛吧,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时候你没事就别再跟前台的小姐拉咕拉咕了,再跟着司机扯扯淡,再看看街上这些人。旁边还有个卖西瓜的,跟人家盘问两句,西瓜多少钱一斤,说这个干嘛?好好的时间,不念佛干嘛。咱们说,我没时间念佛,我忙,我好多事,你这个时间总是不忙了,你不正在忙等客人吗?忙里偷闲。就要提高这种警觉,就要把念佛细化到这种程度。不得了!你等客人,像我们六点半请客,六点钟就到餐厅,处理完,点完菜出来,六点十分,一直大概等到,因为北京也堵车,哩哩啦啦一般得到七点钟才来,那这四十分钟的佛念得不得了,能念一句是一句。我的体会,能念一个字,这“阿”字能念都行,能念清楚一个字念清楚一个字,能听清楚一个字听清楚一个字。我就是跟阿弥陀佛这个佛号没完没了,什么都不如这个重要,有功夫我就亲近阿弥陀佛。  什么是念佛的态度?就是真正的把佛号跟我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有些时候是有时间的,比如送孩子、接孩子,开着车子。像等老和尚,不能让老和尚等着我们,你等老和尚的时候就念佛,像我们接孩子也一样。  我儿子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他说,“爸,咱今天晚上吃顿晚饭吧?”  我说,“好。”  他说,“你过来接我一下,咱出去吃,我不愿意在食堂吃,在食堂吃一个礼拜了,挺枯燥的,想换到外边去吃,你领着我去吧?”  他从加拿大回来,对北京不是很熟,我也很想念他,开车去了。那这一路上呢?司机师傅把你拉到学校,你这一路上干什么?跟司机聊天?聊什么天!看窗户外面的景色?看景色干嘛!哪件事能保证你了生死、出三界?是跟司机聊天?还是看街边景色?都不行。不能指望,不是救命稻草,就这句阿弥陀佛。  到了学校,给儿子打电话,说,“儿子,爸爸到了,我在你们图书馆门口等你呢。”  “爸,你等会,我收拾东西。”  就从车上下来了,图书馆前面是网球场、篮球场,就在那绕。你就别看学校的学生,这个打饭、那个打球,这是小卖铺卖矿泉水的,那边还有卖饼干的,这还有卖啤酒的,你别琢磨这个。这也没人干扰你,你也犯不上关心这些人,根本八竿子打不着,没什么关系。你等儿子,儿子没来,学校挺大,从图书馆走到你车子跟前这,得十几分钟,这十几分钟别浪费,好好念佛。念着念着看见孩子了,就把佛号收起来,就跟孩子聊天。聊什么?他问什么咱聊什么,想吃点什么,咱就吃点什么。这个时候跟孩子在一起,孩子说,“爸,我今天晚上想喝点酒,吃日本餐,想喝清酒。”当时就有点不高兴了,你到北京学习来了,  一个学生,喝什么酒?我都不喝酒,你喝酒!刚要不高兴,不能不高兴,不能有脾气!喝酒,行。放弃跟一切人、事、物的对立,二十七岁的孩子,成人了,想喝点酒。如果他这个事你不同意,那个事拉脸,那个事你不高兴,那谁还愿意跟你接触?他高兴的事,你不让他高兴,你高兴的佛法,他能高兴吗?所以,踏踏实实给孩子推荐,儿子,清酒,有几种,有热着喝的,有凉着喝的,现在夏天,我建议你喝凉清酒。牛肉有三种,最好的牛肉是哪一个,河牛,日本的,还有澳大利亚的,还有本地的,你尝一尝,这个日本餐,这个清酒不错。  我们跟孩子在一起,哪一处不是念佛呢?遇境逢缘,都是我们解脱的机会,都是我们觉悟的机会。印光大师说,何必要摒除俗务?真在哪里?真在俗当中。没有了这些俗,你也找不到真了。没有金器,你能找到金子吗?你也就找不着金子了。金子在哪里?金子在金器当中。  全妄即真,全真即妄。真的就是妄的,妄的就是真的。俗的就是真的,真的就是俗的,这叫道理。不是说陪儿子吃饭,儿子说,“爸,我想喝点清酒。”“喝吧,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爸,我想吃点牛肉。”“阿弥陀佛,吃吧,随便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不叫念佛。是跟孩子要和光同尘,共同享受这顿饭,在享受的过程当中,在遇境逢缘的时候,我们能看到假象背后的真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境界现前,不能被它转。就和镜子一样,镜子里面有个照片,你把照片当成真的了,你就看不到镜子了,它是被镜子照出来的。你把照片看成假的,你就见到镜子。镜子在哪里?镜子就在镜子映的像里面。像是什么?像就是镜子。真俗不二,事理圆融。  我们为什么不能拒绝俗务,我们为什么不能拒绝生活和工作,就是因为这就是我们觉悟的地方,这就是如来藏的地方,这就是转烦恼成菩提的地方。所以,我们不要给自己一个台阶,不要给自己一个理由,说我忙完了再念佛,我现在太忙,我等孩子上大学再念佛,我等着退休再念佛,不是。如果你抱着这个心态,你退了休也念不了佛。我们就是要在俗务当中练就不被俗转,就是要在俗当中见到真,就是在烦恼中把它转成菩提。关键在于觉悟,关键在于放下。道理要明白,这个道理就是认认真真听老和尚讲经。  现在很多念佛的同修,在我们介绍了印光大师的十念法之后,他们按照这种方法去念佛。他们有些人有些想法,公司也不想开了,家也不想管了,工作也不要了,就开始念佛,这个是错误的。要知道,我们念佛一定是随着我们的缘分,这就是印光大师经常提醒我们的,敦伦尽分,在我们敦伦尽分的过程当中把佛念好。那怎么念?印光大师说,“从朝至暮,从暮至朝,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  印光大师在《文钞》当中介绍这个方法,当我们没有事情的时候,或者这个事情并不需要动脑子,比如刷牙、穿衣服、走路,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把佛号提起来,真的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四字“阿弥陀佛”。有些时候直念,有些时候计数很难,印光大师说,我们就直念。直念的意思就是一句接着一句,一个字接着一个字。就像我前几天向大家汇报的,在看牙过程当中,一会大夫让你闭嘴、吸气、张开嘴,肌肉放松、不要紧张,疼不疼?他会问你,这地方有感觉吗?这个时候,因为你要跟大夫配合治疗这个牙齿,所以你不可能再有十句佛号的时间,你要专心地配合大夫治疗牙齿。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能念十句为难,但能念一句吗?能念一句我们就念一句。  这个牙是你的,你必须得有这个牙才能吃饭,你现在这个牙要出现问题了,你不看它,你不看它,你就不随你这个牙齿坏的这个缘,你是违这个缘,你是攀这个缘,这样会把事情弄得越来越坏,那么我们在看牙的这个过程当中,整个这个种牙的过程是两个小时,你能不能一句佛号不间断,你能不能用你这句佛号把你的惊恐、慌张、紧张给压住,同时在整个这个治牙的过程当中,你能不能真正的落实我们说的五蕴皆空,色受想行识,能不能真做到了不随境转。“万境本闲,唯心自闹,心若不生,境自如如”,这是古大德的说法。  我们认为在念佛堂才是念佛吗?我们听老和尚讲经才是学佛吗?不是的。今天看牙那就是道场,今天看这个牙就是学佛,境界现前你能不能不被境转,能不能不起心、不动念,用心如如呢?那不就是考验吗?那在这个过程当中,好啊!今天这个事来了,这是真刀真枪啊,跟你平常自己在办公室里念佛拜佛那完全不一样了,那个地方没什么事啊,没有什么疼啊,没有什么针啊、线啊、刀子啊。而你今天在这个看牙的过程当中,这些东西都摆在你面前,我就想,如果今天不要命的这点小事我都紧张,我的佛号都丢,我都定不下来,那要到了我走的那天,那这个走的那天的事可比这看牙的事可大!  而且我不一定有那么大的福报,寿终正寝,坐着或者睡觉走了,那么大的福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有那么大的福德吗?我有那么大的因缘吗?旁边有人帮我助念,我不一定,我可以肯定我没有那么大的福报,那就得随缘念佛了,因为我可能……像黄念祖老那么大的修行人,他在医院走的,比上如此,况我凡夫乎?像我胡小林这个凡夫,我能比黄念祖老居士走的更稳妥、更稳当、更从容吗?我觉得不可能。所以这个东西对我就提起了一个警觉,我连这点小事,一个牙齿还没要你的命呢,而且还给你打了麻药了,根本就不怎么疼,完全是那种声音,是那种氛围,就把你吓成这个样子。你哪有什么放下啊?你什么都没放下,你还会紧张。看完牙以后,脸也累,嘴也累,手也累,浑身都紧张,就和僵尸似的。  这个时候就知道自己的功夫不得力。念了这么一段时间的佛了,也听了这么多年的经教了,你看境界一现前,被它拽走了。那怎么办呢?按照印光老和尚,按照我们的老和尚,当发勇心,勇猛,你不行啊,功夫不得力啊!你要是这样的话,你这个看牙这件事情就不是变成了一个鞭策你好好念佛的一个动力了吗?  你就把这个境,原来是一个俗境,是一个人间的、世间的一个看牙这个世法,你不就变成了菩提道路上的一个动力了吗?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不就把境转了吗?转成一个好好念佛,我确确实实念佛功夫不得力,那么这两个小时看牙的过程当中,这个十念法我几乎没有一个是十念法能够念下来的,功夫何在?如果这种功夫,我能去西方吗?我去不了啊!肯定不行啊!佛号丢了。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个愿,跟阿弥陀佛这四十八愿,人家这个愿的道有啊,我这个愿的道没了,感应道交啊,我这个道没了,他这个道有,交不上了。人家应的道有,我的感的道没了,感应道交。这次看牙,不就是对自己很好的一个鞭策吗?印光大师说,山河大地,六根所接触的所有的境界,这个色声香味,没有一个不是警策我们要好好念佛的。  应该忙里偷闲地去念佛,偷闲就是找时间念佛,见缝插针念佛。我自己的体会,能念一个字念一个字,能念两个字就念两个字,能念一句很好,就念一句,能念两句念两句,能念多少念多少,能念到什么程度就念到什么程度。但是,哪怕我只念一个字,我都做到嘴上念得清楚,耳朵听得清楚,心里记得清楚。  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这个看牙是很司空见惯的一件事情,我们能不能把看牙这件事情变成我们修学的一部分,变成我们念佛的一部分,变成勘验我们修学境界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净空老和尚说,要善学,要学会举一反三。陶行知校长在面对这样一个犯错误的孩子的这件事情当中,不起心、不动念。那你能不能把陶行知校长这样一种心行落实在你看牙当中呢?看牙也是一种境,学生拿砖头打同学也是一种境,面对这种境的时候陶校长是如如不动。  你胡小林就不行了,就被拽走了,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了差距。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再念佛,我们那种生死心切才出的来。这样的一种状态,真到生死临头的时候,死而又未往生之前,我能去西方吗?我这么点一颗牙齿的事情我都过不来,那到生命结束的这个重要关头,我能看得破吗?我能有这种定力吗?这个对我们就是常常时常提起觉照。净空老和尚老跟我们说随缘、妙用、念佛,这不是随你看牙这个缘,大夫说你要看这个牙,否则你就没法吃饭了。妙用就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用什么方法呢,就用念佛的方法,知道自己不行。这是给大家举的第二个故事,就是如何对治自己的习气。  打电话,问小姐,小姐的英文念得快,咱这英文慢。  “Wait a minute” (你等一会儿。)  我说,“Please speak slowly,my English is not that good” (我英语没那么好,您说慢点儿。)  “Ok,how many people?”(好的,你们有几个人?)  “We have two”,(我说我们有两个人。)  “Hold on a second ”(她说,等会儿。)  她给你查位。等会儿,她给你放音乐,那个餐厅里咿里哇啦咿里哇啦的,这个时候你干什么?念佛吧,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Ok,hello sir,how many people?”(好的,先生,你们几个人?)  我说,“We have two”(我们两个人。)  “Ok,no problem,twelve thirty.”(好的,没问题,十二点半你来吧!)  “Ok,thank you very much!”(好的,非常感谢!)  打完之后怎么办,没事了。打完电话了,伺候完儿子了,佛号就提起来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摄耳谛听,用耳朵听自己的佛号,不给烦恼不高兴提供任何机会。就是了凡先生说的,“一心为善,正念现前”,就是印光大师说的,“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每个人从早到晚都会遇到很多境,客观环境,也会遇到很多缘。比如说,我们在写字楼办公的人,经常要去公共卫生间上厕所。有一天早上我就去了卫生间,卫生间停水了,特别脏,特别臭。一进去我就不喜欢,不高兴、不舒服、恶心,我们说,这个时候就是考验。你为什么会不高兴不舒服?你把假的当成了真的,它就是假的。为什么是假的?因为它引起了你的幻妄,引起了你的烦恼,而烦恼是假的。这就是念佛功夫不得力,面对卫生间脏这个境,你进去以后,能不能在这种脏臭的情况下,你能够不被境界所转。你能够跟这些环境没有对立吗?你能够处之泰然吗?如果你能够的话,尽管这是很难。你能不能接受?确确实实很难。  我们这些人是居于中间的那些人,忙吧,也没有那么忙;闲吧也没有那么闲。这个时候,印光老和尚说随我们自己的这个工作生活的习惯,抓紧时间念佛,“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叫他消灭”。  我自己的体会,我肯定是居于这两者之间的,比如说我刷牙的时候,我就念四个字,心里念,因为这个时候肯定是不恭敬了,你在刷牙,你出声,你也出不了声,因为嘴里不是牙膏就是牙刷,你也出不了声,但是你心里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配合着牙刷动作,十下十下,四字,一天早晚两次吧,起床刷一次,睡觉前刷一次。你卫生间一天得上个四五次,大便小便的,心里默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对吧,十个电话当中我认为一般九个电话都是废话,总能念点佛吧,都是没必要打的,打十分钟实际上用不了,三分钟事,再扯七分钟的闲淡,你就别用这七分钟来扯了,念念佛呗。  每天我们坐在公共汽车上,或者自己开车,弄个CD放上跟着它一起念,“摄耳谛听”,摄耳谛听,认真的听,其实是其实是忙里偷闲啊,不能给自己太多的理由,说我太忙,我没法念佛,其实不是这样的,关键你得有这个心。所以,念佛之两极,一极就是特别有时间的,福报特别大的;再一极就是特别忙的,念佛之两极,我们是两极之间的,我们要自己安排时间,见缝插针。  印光老和尚说,大小便利都得念,上厕所都得念,大便小便都得念,我觉得上厕所念特别好,你上厕所还琢磨什么呀?你上厕所还耽误什么事?咱们从七点醒,到晚上十点钟睡觉,这一天这十五个钟头,一小时去一次?一次一分钟?不得了呀,这功夫!你真能把卫生间的时间,用来这么念佛,了不得了,真了不得了。老和尚曾经讲过九念法,早上三遍、中午三遍、晚上三遍。你要真是把卫生间的时间利用起来,那可真不得了。印光大师修学之猛,念佛之利,人家干这个,大小便利皆不放过!我们要做呀!要学呀!你说你上厕所你还忙什么呀?别忙活了,就忙忙佛号呗!但是不能念出声,还用这十念法。刷个牙,现在大夫讲口腔卫生,我前一段时间,拔个牙,人家说你刷牙,得五分钟,我说,谢谢您,五分钟有事干,  他说,很多人特烦,说刷牙,又得用牙刷掏牙缝,还得转着圈刷,把牙龈都得刷出来,最少要五分钟,西方极乐世界不用刷牙,水鸟树林皆流法音,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我们牙科医生跟我们说了,要好好刷牙,听完这句话后,皆悉念佛念法念僧,怎么念?刷牙这五分钟念!我每次刷牙都过,一直刷疼了,哎哟,该停下来了。他们说,很多人坚持不了,为什么?妄念太多嘛,又想着刷牙,又想着洗脸,又刮胡子,马上上班了,咱不,不是五分钟吗?挺好!“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三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是三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十个,上边右半部刷完了,再上边左半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十个,然后里边击垮掏,“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是十个,这十、二十、三十、四十,上边外边这是二十、里边二十,四十,下边四十,加起来八十。  不得了!卫生间里有菩提首场唉!卫生间里有佛光啊!你别浪费时间啊,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你刷个牙你还琢磨什么呀?咱们说,念佛耽误时间,行!刷牙呢?刷牙这段时间,念念佛行不行,这总行了吧!对吧,刷牙这点时间,你换来多大的利益啊,能到西方,你都不愿意干,你是聪明人吗?《弟子规》上说“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你说,你自暴自弃啊!我就说咱们这两条吧,上厕所跟刷牙,洗脸也如是啊!擦油也如是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三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又三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十个,挺好,北京冬天干燥,往身上擦那个护肤霜,你就擦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说我记不了数了,我这大腿这痒痒,那有疮,那就直念,不是说了吗?“但做事时,或难记数”,那直念呗,念完了,他说了,“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  那么印光老和尚在十念法当中,说有些时候做事的时候,你不能记数。比如说你切菜,你再记数弄不好把手给切了。你把手给切了,那就心不专一了,这个时候就直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把数先放掉,四条链子用三条,念得清楚,听得清楚,记得清楚,直念。直念事干完了,?菜切完了,饺子下完了,面条煮完了,捞出碗来了,没事了。先生吃上了,儿子吃上了,坐在旁边,像刚才我在摄影棚一样来到这儿,一看还剩十分钟,这十分钟干嘛?没什么事儿念念佛呗,在师父这个演播室里头绕一绕“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用耳朵听,三个、三个、四个,“三三四”,也可以直着数,数到一到十,见缝插针。效果是怎么样?印光老师说,“从朝到暮一团和气”,佛一直在加持着你。那种洋洋得意,那种欣欣向荣,那种暖洋洋的感觉非常非常好,大家可以试一试。  你只有试了你才知道这里边这个,胡妮妮居士这两天跟我说她用这种方法念了三天了,因为我来了三天,她就觉得特别高兴。自己就情不自禁的就开始往外笑。哎呀,真舒服!她说。你看先舒服,这叫养神。印光老师说这种方法念佛得到第一个效果就是养神。我们现在是伤神,妄念伤神。你把妄念控制住,控制在佛号上就养神了。养神之后你身体就舒服,因为心皈依之后就没有那么多杂念妄念了。身体和身体,细胞和细胞之间就没有矛盾了。大家都被这一句佛号摄住,所以特别的舒服。  那么大家可能就觉得这么个念法,我就问丁嘉丽:这么个念法你觉得耽误事儿吗?她说没耽误,什么事儿该想起来了就想起来了,该办了,自然而然就需要办了,从来没耽误过。因为她已经念佛这样念了两个月了。我这样念念了半年了。我在第四个月的时候教给她这个方法。她说:特别奇怪,绝对不会耽误你的事儿。很多人说拿出时间来念佛他主要是怕耽误事儿,你这么没完没了的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在家里面溜达,顺时针转这么绕,一句一句的你这么念不会误事儿吗?你放心,不会误。为什么?因为在《佛说阿弥陀经》面边说了:闻诸佛名者及受持此经者,  皆得一切诸佛之所护念。你受持《佛说阿弥陀经》,你受持这部经你就是信、愿、行,你信西方愿意去西方,然后执持名号,那谁护念你?一切诸佛护念。呵护,惦念,那佛菩萨的本事可比爸爸妈妈大多了,可比老板大多了,可比妻室儿女大多了,你要是说按照《佛说阿弥陀经》这么干,佛菩萨替你搞好后勤工作,替你打扫拉拉杂杂的事情。你信吗?你不信,那你就不信《佛说阿弥陀经》,因为《佛说阿弥陀经》说了,“闻是经受持者,皆得一切诸佛之所护念”。你还操什么心,老老实实念佛吧。佛需要你办事的时候它会告诉你,你先把佛号停下吧,你该办事了,孩子的学费该交了,家里的煤气费再不给就误了,他比你可有本事。  印光老和尚说念净土法门的这些人,老实念佛的人,佛菩萨对我们的关照深不可测,根本就不是我们所能揣摩到的。你说妈妈对我们关照我们能测得出来,到中午送几个包子,到了晚上给你熬锅粥,你说这咱能想像到;你爱吃酱豆腐,给你块酱豆腐;爱吃臭豆腐,给你买块臭豆腐,这可以测出来,你可以揣摩到;你病了妈妈一定来看你,这你都能估计到。佛菩萨对念佛人的护念深不可测。你信不信?所以念佛绝对不会耽误事情。  唯佛是念,只有念佛这一件事。抱定此生,唯佛是念。此生!抱定!就这么一件事,唯佛是念。只有念佛这件事,只是念佛,“唯”是只,只念佛,什么都不念。我们要做到这一点,没有不去西方的。所以有的同修问,万修万人去,我怎么看着这么多修净土的人没去?他没修。人家说得很清楚,万修万人去。不是学净土就能去,真修才能去,怎么个修法?十念法就是修。二六时中,一句佛号,不令间断,这叫修。所以各位同修,生死事大,菩提道远,我们一定要好好念佛。  我们好好念佛,不给自己退身步,印光大师说,包括我们净空老和尚说,为什么念佛不能成就?苟且,得过且过,泛泛然,悠悠然。早着呢,我什么时候死谁知道?死了真去地狱吗?说是这么说,你要说没有地狱,咱们学佛的人也不能这么说,这不是不听话吗。心里真不拿这当回事,苟且。电话一个都不能少打,废话一句都不能少说,是非一件事都不能不关心,只有这个佛号放在最后的最后,最后的最后,什么事都办完了,实在没事干了,想起念佛来了。这哪行?你就这么打发阿弥陀佛,他能接你吗?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您都办完了,实在没事干了,闲着也是闲着,念念佛。您把阿弥陀佛放到老末,阿弥陀佛可就把你放到老末了。您把贪_痴放到第一位,那地狱就是第一位,西方就是最后一位。有这个因,就有这个果。你在意先生,先生在意你,人同此心,情同此理。阿弥陀佛也一样,你把阿弥陀佛放在最后一位,你把地狱放在第一位,那你最后就是去地狱。最强的业力,你跟着走。走的时候,你造的哪个业的业力强,你跟着哪个业力走。你_的业力强,你就去地狱。你贪的业力强,你就去畜生。你愚痴的业力强,你就去鬼道。  强业先牵,如果阿弥陀佛这句佛号,这也是业,这个业强,那你牵就牵到西方了,更何况我们还仗佛的力量。他在因地发了四十八愿,我昨天向大家汇报,我查丁福保老先生的词典,“感应道交”是什么意思?非常形象,感有感的道路,应有应的道路,交在一起。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这是应道,应道建立起来了。你的感道呢?你的感道也得有,你的感道跟他的应道才能交在一起,感应道交,道是道路。阿弥陀佛不是不慈悲,人家的感道可是成就了,“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若有众生临终的时候,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感的康庄大道早就铺好了,十劫了,你应吗?应的道铺好了,你得感。你感得时候老感地狱,咱们老感恶道。你这就是不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你跟西方极乐世界应的道交不在一起。  所以,印光大师在《文钞》当中说,当我们一起心动念,当我们一搞贪_痴,比如说,贪爱、_恚、赌气、傲慢的时候,我们就要想,我念佛之人,我们这些要去西方的人,怎么能够有这种念头?老和尚说了,你还想不想去西方?你是真想去还是假想去?你说我真信,真信不是这个样子的。你说我真愿,真愿更不是这个样子的。所以,我们很多同修,你要说他不信不愿,他还不高兴。包括我在内,你说我不信不愿,我不高兴。你信和愿,深信切愿是什么样子?还有贪_痴吗?你还有贪_痴,你真信吗,真愿吗?你不想去!想去,就不能有贪_痴。我们怎么考察我们的深信切愿,能不能去西方,决定在于信愿之有无,往生之后的品位在持佛名号功夫深浅。能不能去西方在于信愿,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的信愿成不成?你就看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还会不会起心动念。  所以阿弥陀佛慈悲,诸位同修,慈悲到了极处,知道我们的根性在哪利,所以他就变成了佛号。我们不念佛,不是说不念这四个字,不是不出这四个字的声音,是你不愿意跟阿弥陀佛联系。举手可得,你感他就应,你念他就来,你听他就进去,你心里想他就在心里产生。你懒汉,咱们懒,咱们苟且。他就在这,就在门外边,你不开门。所以,这么好的因缘,这么好的条件,印光大师说,“坐失良机”。什么时候再…… 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闻净土法门更难,印光大师说这四难,难上加难,难上加难,难上加难,难上加难。世尊说,我手土多?大地土多?得人身者如我手中之土,堕三途者如大地之土。  所以我们一定要从现在开始,要好好念佛。因为理,老和尚、黄念祖老居士,都讲得很清楚了,我们现在就差事上落实。看光盘的人多,要书的人多,到这地方,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来看老和尚的人多,去道场的人多,亲近出家师父的人多,拿这么宝贵的时间来干这些事,叫人情佛事。真的有几个人认认真真拿这么宝贵的生命,活一分钟是一分钟,  活一天就离死近一天,大难临头,生死是谁都过不去的一件事情,他不当真,提不起警觉。所以,印光老和尚说,“死”字好得很,应该挂在额颅上,挂在脑袋上,什么意思?提醒自己这个东西快来了,这一来,不是我们怕死,是因为我们怕地狱,因为一死就去那个地方了,再什么时候投胎当人,再闻佛法,再能去西方,那就了无出期。“了”就是根本的意思,全的意思,根本就没有时间,百千万亿劫。  资料恭摘:胡小林《学佛的体会》、《印光大师十念法》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学佛网)
(净空老法师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胡小林开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