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村竞选演讲稿有工作在村能当书记吗

军人风采 党员本色――记退伍军人、北皋镇东坡头村党支部书记申海龙|干部人才|魏县党建
今天是:日 星期三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 -> 干部人才
设置字体:[
军人风采 党员本色――记退伍军人、北皋镇东坡头村党支部书记申海龙
发布人:管理员&&&&时间: 10:42:34&&&&浏览:1331次
& &&“是盐你得咸,是糖你得甜,作为村支书就要当好群众的服务员。”黝黑健壮的申海龙,言行举止刚毅利索,身上处处透着一名军人的气质。
& &&1964年出生的申海龙是北皋镇东坡头村人,1982年入伍,参加过对越防御战争,当过临时工,干过建筑工程,做过管道维修。如今,作为村支部书记,他凭借一个军人的坚毅和刚强服务村民、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续写着不一样的奋斗人生。
从转业到创业,不靠不要,大胆实现人生价值
& &&申海龙曾经饱尝生活的艰辛:家境贫寒,边上学边和父母一道下地干活。18岁应征入伍,学习无线电报务,在全军比武中获抗干扰收电报第一名。在对越防御作战中表现出色,荣立三等功。1989年,光荣退伍。
& &&有人以军功章为本,坐享其成。但申海龙想:转业不能守业,不断创造新的业绩才是一个退伍军人应该追求的价值取向。
& &&退伍后,申海龙不等不靠,自谋出路,在税务部门做过临时工,和朋友一起包工程当老板,创下三个月收入8万的记录,后因身体不适回到老家休养。
& &&回到东坡头村的申海龙被家乡的贫穷所震惊:如同入伍前一样,乡亲们不说是吃糠咽菜,但也是粗茶淡饭,一年上头难见荤腥,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全村吃水靠担,种地靠天。曾经有一件事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 &&那是一个阴雨天,天湿路滑。申海龙出门买东西,路过全村唯一的吃水井旁,看到村里一个妇女,一手抱着娃娃,一手提着水桶去打水,一不小心摔倒了,孩子趴在地上哭,水桶滚出老远,他急忙扶起二人,并帮忙打水送到家中。回家的路上,申海龙心理很难过,下定决心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
& &&说干就干,申海龙立即联系村中十几户村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打井,让每家每户吃上自来水。当时,老支书去世,村里正处于无序状态,很多工作难以开展。经他这么一提议,大家热烈响应。集资、打井、铺管道、接水管,很快东坡头成为北皋镇第一个通自来水的村,并将管道辐射到邻村。
& &&乡亲们看到“见过大世面”的龙娃子经过部队熔炉的锻炼更加意气风发、头脑灵活,全都把希望寄托在了他身上,希望他带领大伙脱贫致富。
& &&申海龙面临两难抉择:自己可以再去包工程挣大钱,从此就能脱离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这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家乡贫穷的面貌亟待改善,乡亲们热切的目光充满渴盼。走,还是留?申海龙陷入了沉思,他问自己: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他想起了部队里的军人誓词和党旗下的宣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雷锋曾经说过,“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我活着,就是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申海龙拿定主意,放弃外出挣钱机会,和乡亲们一起改善生活。
& &&日,经过全体村民选举,申海龙全票当选为东坡头村支部书记。
从老板到民仆,奉献为先,尽心竭力服务村民
& &&村民们对申海龙的进一步认可,要从他带领村民修致富路说起。
& &&“没有路,产业没办法发展。”申海龙说,公路不通,村民出行都不方便,更别提发展产业了。然而,修路需要资金,为了尽快集资修路,申海龙多次到上级找领导协商,争取资金,并发动群众集资,让通村水泥路工程及时动工。
& &&考虑到经费紧张,申海龙亲自带领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一起修路,拉土、培基,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大部分劳动力都参加到了村公路的修建中,东坡头村的富民道路工程步伐也得以加快。目前,该村大小街道已全部硬化,彻底结束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
& &&村里的路修好了,不仅方便了出行,还打通了产业致富的“经脉”,村民们给申海龙竖起了大拇指。
& &&值得信任,为人正直,处事公平,是村民对他评价。“东坡头村耕地面积1840亩,现有350户人家,1526口人,村中8户孤寡老人,38个残疾人”说起这些,申海龙了如指掌。和北方所有农村一样,村子虽小,但家长里短的事一件不少。谁家有个邻里纠纷,哪家夫妻闹个矛盾,都要来找他这个支书说道说道。
& &&申海龙说,刚当支书没几天,就遇到一件棘手的事。那是一个春天,村中两大家族中的地邻,因为地里一棵豆苗的位置发生口角,继而引发50多人的对峙,双方家族在大街上吵闹,械斗一触即发,随时可能出人命。得到消息的申海龙急忙跑到现场劝解,凭着军人的勇气和矫健身手,迅速制服了几个操着铁锹棍棒的毛头小伙,稳定了局面,趁势给双方做工作,在劝解过程中还被砖头砸到腿上,事后双方都认识了错误,握手言和并一起到申海龙家中道歉。
& &&处理夫妻矛盾也是常有的事。村东头一家小两口闹矛盾,媳妇一气之下起诉离婚,好在法院未判。媳妇气不过,留下孩子只身外出打工不回。申海龙得知情况后,多次到其家中找男方谈话,并先后十余次到女方娘家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今,小两口相互礼让,家庭和睦。“像这样的事,我能说上三天三夜,我就是一个服务员,”申海龙笑着说,笑容里有自豪也有责任。
从军人到能人,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民谋福
& &&20年来,有文化、有本事、有“门路”的申海龙,多次放弃自己“单干”发财的机会,一门心思带领全村乡亲脱贫致富。他根据市场形式,调整农业结构,开发市场俏销的农副产品,使全村农户实现了连年增产增收。
& &&祖祖辈辈,东坡头村民一直坚持传统种植,一年两季,小麦玉米轮流转。辛苦一年,一亩地只能剩下秋季的玉米收成,也就是六、七百元。
& &&为增加村民收入,申海龙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多次跑山东梁山、河南清丰考察,引进了脱毒红薯。刚开始村民思想保守,不能接受新鲜事物,怕失败。为打消村民顾虑,申海龙先在自家地里搞实验,当年亩产近万斤,当时红薯市场价格每斤2毛,收入将近2000元,一下打消了村民顾虑。第二年村内发展脱毒红薯百余亩,最多的一年达到300多亩。
& &&随着市场的变化,红薯种植逐渐饱和,申海龙又带领几乎村民搞红薯深加工。村民申向奎的加工企业,每日可加工红薯4万斤,出成品干粉条4千斤左右。申海龙告诉记者,像这样的红薯加工企业,村里有4家。
& &&爱学习,敢于尝试新事物,是申海龙在部队养成的习惯。2012年10月的一天,他在家看电视,中央七套《致富经》的一期“柱状苹果”的报道引起了申海龙的兴趣。
& &&申海龙介绍说,“柱状苹果”通俗的讲就是一根柱子上挂满苹果,是由留学德国的毛旭太博士从欧洲引种第三代柱状苹果进行杂交培育出的。该品种适于大田种植,可高度集约化栽培,每亩可种株,主干高3-3.5米,平均每米主干挂果5-5.4公斤,4-6年成龄树单株平均年产量15-18公斤,单位亩产可达1.35-1.55万公斤,非常适合我们这里种植。
& &&为深入了解“柱状苹果”,申海龙专程跑到西安杨凌找到毛旭太博士,详细咨询有关问题,毛旭太博士被他这种为为民谋福的精神所感动,热情接待了他,并共同探讨了规模种植问题。
& &&随后,申海龙马不停蹄的在陕西、山东、魏县三处奔波,他从山东买来沂蒙甜茶种子育出树苗,从陕西科研所购来“润太一号”果码,嫁接在一起,创建了现在占地40亩的育苗基地。如今,他的基地里有柱状苹果、七月天仙、中秋王等七八个品种,果苗长势良好,前景广阔。
& &&“柱状苹果”的引进,只是申海龙创业的一个缩影。20年来,为了找到一条适合当地村民的产业,他尝试养过牛,养过羊,种过柿子树、核桃树,每一次尝试,背后都有辛苦的付出和无言是酸楚,但他从不后悔。
& &&虽然现在,种植经济果树还在起步阶段,但是我相信,五年后成方成片的柱状苹果园区将是东坡头的一道风景。望着郁郁葱葱的果苗,申海龙眼中充满了希望……
& &&担当和奉献是村干部的基本涵养,胆识和勤奋是创业者的重要品质,这些特点在申海龙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步步走来,他不安于现状,勇于突破,过程虽然艰辛,但他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并享受着这其中的快乐与充实。
copyright @ &魏县党建网 中国共产党魏县委员会组织部 主办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魏县魏洲东路县委政府综合办公楼407室&
部长信箱:&&&从退伍军人到第一书记 帮助苗家儿女脱贫致富_网易新闻
从退伍军人到第一书记 帮助苗家儿女脱贫致富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刘敬党以前是一位军人,在2007年的时候他转业成为了干部,没有继续当军人,而是来到融水苗族自治县滚贝乡吉羊村,成为了吉羊村的第一书记。在吉羊村工作了十年的他,对这个地方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他对吉羊村的发展一直在努力付出着。敢于创新致富道路 村民收入翻一番以前吉羊村村民们也种植过水稻,但在这个地方种植水稻的产量并不高,而且单价较低导致村民的收入也低,种植水稻效果不理想,这让身负扶贫开发工作的使命的他,在这几年里走入了困境。刘书记与他们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员何明庄一同探讨过,凭借他们对吉羊村土地、山水和气候的了解,发现吉羊村的海拔普遍在600米以上,常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湿度17%,光照也十分充足,相比其他农作物来说它有利于毛鸡骨草的生长。刘书记就利用本地资源联系到了玉林一家公司,去引进毛鸡骨草并签订了保价收购合同。刘书记还把这一产品放到了电商平台上去,进行网络交易,创新了销售道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价格发现”从而更大地增加了群众收入。现在毛鸡骨草平均亩产能有800到1000斤左右,单价比其他农作物稍高一些,村民们的收入相比以前翻了至少一倍多。致富道路艰难坎坷 不畏艰辛努力克服在他引进毛鸡骨草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当时在村里没多少人知道毛鸡骨草这个东西,当他决定引进种植时,面对村民和政府的舆论,他有很大压力。村民们十分保守,也害怕引进种植毛鸡骨草会没有收成,没有好的效果、会亏本,也不愿把土地让出来去种植这个东西,整个村没有多少人敢跟他冒险。最重要的还是资金困难,因为涉及资金,政府方面也是很谨慎,为此担忧,不确定他的做法能否给村民带来帮助。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引进毛鸡骨草,做了这个决定之后,那时刚好遇上清明节,刘书记并没有回自己的家,因为种植的季节也快到了,得马上种植,时间不等人,他就留在村里挨家挨户地登门走访,希望村民们能让出土地一起种植毛鸡骨草,遇到难沟通的村民,第一次沟通不成,他就继续登门拜访,蝉联往复,向村民们解说种植这个东西的能给大家带来的帮助。他作为吉羊村的第一书记、村里的带头人,应当敢作敢为敢当,应该成为攻坚克难的先锋、引领致富的模范、服务群众的标兵,他就告诉村民和政府说:“如果这个产业搞不起来,我一人承担这里面的一切责任。我用我的工作、工资做担保。”既然把项目引进来了就要负责。通过他的努力,最后村民们和政府被他坚强的信念所打动,选择了相信他,村民们开始跟他一起干。当毛鸡骨草种植出来以后,在销售这一方面,刘书记又一次陷入了困境。他想注入电商平台,从网络这方面来进行销售,但因为在农村很多村民很少接触到网络,不知道网络有多发达,他们不相信在一个看不见实物的网络世界里也能售卖东西并且还能让他们发家致富,当提到用这种方式销售的时候,一贯保守的村民们还是有些反对、排斥这种方式。所以最大的困难还是在群众身上,刘书记就继续从农户方面着手,农户不敢做,他就主动掏钱去做给农户看,用实践告诉农户们在电商平台是可以做好的。农户们看到刘书记做好了,他们也放心跟着刘书记投入到电商平台了。在群众工作方面,刘书记依然坚持走群众路线,但不同的是他把责任制又转变为“大锅饭”,把群众聚集到一起来工作,把钱用到群众手中,这样就能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带动群众一起致富。当记者问到刘书记遇到这么多困难,为什么还继续坚持下去的原因,他却笑了笑说:“你可别忘了,我曾经可是当过军人在部队里待过十几年的!我们身为部队里的人,意志力可是如钢铁一般。”因为刘书记曾在部队待过十几年,所以不管是做什么事都会坚持,特别是成为第一书记后,更是把军人意志带到扶贫工作上,与扶贫工作战斗到底,绝不放弃。只要能帮助到群众,让大家开心,就是他最大的心愿。为村未来的建设 他将产业继续发展下去对于吉羊村的组织建设,刘书记更是不断的努力付出,身负党建的第一使命,他做到视情况做调研工作,深入群众,把群众的调研工作做好;抓好党员建设这一方面,身为党员,他积极起到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只要有党员好的带领,群众们也会跟着积极起来。其次是抓好村里的四家班子成员工作,内部必须团结,带领大家外出考察,学习其他地方工作好的方面,考察回来后再结合自身的实际落实好各项工作。有了一些成功经验后,刘书记对吉祥村未来的建设也有一些新的想法,他说,在保价回收的基础上,将毛鸡骨草进行生加工,制作成毛鸡骨草茶、毛鸡骨草煲汤料,来进一步提升毛鸡骨草的经济价值,给村民们带来更大的收入。还将继续改造在村里原有的基地,将基地改造得更好,有望在村里开一个加工厂来进行生加工;再打造成为一个当地的品牌,让更多人知道这一产品,让更多人知道融水县吉羊村是个好山好水好空气的好地方。吉羊村有现在这个改变,不只是他一个人的能力,而是全村人民和政府共同的努力,他说,想要吉羊村变得更好,他会努力将村里的扶贫工作做到更好,在村里有好的产业在,也希望政府多多支持,多多关注到吉羊村,只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吉羊村才会越来越好。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应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应无所事事而悔恨。这样在年老的时候,他就可以说我这一生都是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而融水县吉羊村的第一书记刘敬党就是在这样奋斗着。
本文来源:网易广西
责任编辑:罗雪宇_GX12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正文
盐城探索实施退役士兵村干部培养选聘千人计划
【字号:&&】【】
  春寒料峭,丁德旭每天早晨7点多就赶到村部,维护网络信息。半年前,退役士兵丁德旭走上新岗位,成为滨海县东坎街道新安村党总支书记助理,从此揽下了村里与电脑有关的所有工作。曾在东坎任职的滨海县坎北街道党工委书记黄军感慨:“过去,新安村党总支书记祖道来遇见我就要人,条件是懂电脑。村干部均50多岁,智能手机都用不利索。丁德旭一上岗,祖书记眉头就舒展了。”
  去年8月,盐城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退役士兵“村干部培养选聘千人计划”》,由组织部门牵头,市县镇三级联动,一年内在全市范围分两批选聘1000名退役士兵到村(社区)任职。目前,像丁德旭这样首批选聘的675名优秀退役士兵已正式上岗。“丁德旭们”上岗,一方面为基层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缓解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村干部队伍文化程度、带富能力、年轻人比例偏低、后备力量缺乏的“三低一缺”等问题;另一方面,农村一线成为退役士兵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新舞台。
  村干部队伍从此一扫暮气
  “许多高学历人才选择出去闯荡,留守乡村的基本是老人、妇女和儿童。” 在盐都区秦南镇党委书记徐加晔印象中,秦南镇32个村居,近200名村干部,平均年龄在50岁上下,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缺人”的矛盾在秦南镇泾口村表现得尤为突出。泾口村是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村里蛟龙集团早已是打捞疏浚界的一大品牌。“男劳力随船外出,一年能挣十多万元,远胜当村干部,谁还留在家?”泾口村党委书记周向东一头扎在村里,一头忙着公司,分身乏术。而其他7名村干部的整体年龄、学历层次与新农村建设需求有着明显差距。“交办的工作完成得很吃力,偌大的泾口村,很难找到一个年轻的村干部人选。”周向东说。
  “目前,村干部的来源不外乎在外创业有成的能人、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等,但比例很少。若本村推荐提拔,培养期至少3至5年。”徐加晔坦言。秦南现有退役军人2171名,“村干部培养选聘千人计划”实施前,在村里担任副村级干部的仅14人,比例非常低。
  记者从滨海县获得一组数据,“千人计划”实施后,472名退役士兵报名,307人通过初审,最终92人选聘上岗,其中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75人,村委会主任助理17人;党员80名,30岁以下(含30岁)31名,31至40岁42名,40岁以下成为主力军,最年轻的26岁;高中或中专学历47名、大专以上45名。滨海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葛育富认为,“村干部培养选聘千人计划”丰富了村干部的来源渠道,优化年龄结构、提升学历层次,“年富力强的退役军人带来活力,村干部队伍从此一扫暮气。”
  农村一线吸引退役士兵
  在盐城宏大集团工作十多年的朱湘清最近成了朋友关注的焦点。“在宏大收入可观,受领导重视,怎么就执拗得非当村干部?”面对朋友的疑惑,已成为盐城市亭湖区一名社区干部的朱湘清笑答:在基层更充实,服务群众更带劲。
  村干部岗位对退役士兵的吸引力究竟有多大?
  “150选6,25:1,这个比率不逊于公务员招录,没想到大家热情这么高。”报名之初,滨海县东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仇旭东电话被打爆。
  “我们回到熟悉的家乡,服务村民,在一定程度上比别的工作更容易适应。而这些年,村干部社会地位、群众认可度逐步提高,回乡一定能干番事业。”通过资格审查、量化积分,最终以最高分79分从150人中脱颖而出的丁德旭说。
  在仇旭东看来,退役士兵经过部队大熔炉淬炼,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乐于奉献。而待遇吸引也不容小视。如今,盐城市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书记激励考核机制,村干部待遇正逐年提高。东坎街道还拿出专项资金对村干部进行考核,一名村书记年收入可达5万元,比滨海县规定标准高出1万多元。
  积分制选聘按分数选岗
  16年军龄,两次受嘉奖,王家明在部队的表现,为他成功当选秦南镇泾口村党委书记助理加分不少。记者了解到,选聘上岗的退役士兵均按军龄长短、立功受奖等情况量化积分,并根据积分高低选岗。
  盐城市委组织部干部一处处长袁加珍说,为保证选聘上岗的退役士兵足够优秀,在环节设计上,报名者的基本素质审查不仅要征求纪检、公安、卫计等部门意见,选出的人选还需由镇党委研究决定,并进行公示,前后共有四个环节严把政治素质关。
  “千人计划”中,被选聘为滨海县东坎街道沿淮村党总支书记助理的于利忠有些特殊。“除当兵12年的积分,还加了8级伤残的20分,这样人性化的设置给我们伤残士兵更多机会。”虽然受伤的耳朵听力略差,但并不影响于利忠开展村里工作。记者看到,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选聘将伤残等级纳入积分项,给退役士兵更多人文关怀。
  选聘采用积分制,更能体现公正、公平。盐城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按照最初的设计方案,选聘人员将通过镇党委集体“面试”进行综合比选,但那样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现在改成积分制,对服役年限、表彰奖励等进行量化积分,可以说是中央安置退役士兵办法的简化版。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在盐都区大冈镇光明村党委书记施镥堂的衣柜里,几套西装是过去见客户的行头,自2012年任村主任助理后便很少再穿。光明村原是省定经济薄弱村,曾任村会计的汤士旺说:“7个村干部挤在一间破房里办公,雷雨天气,就担心屋顶砸下来。”退役士兵施镥堂上岗后,村里三年三个样:新村部落成,桥路等基础设施极大改善,村民口袋鼓起来,集体大账由赤字50多万元变成积余20多万元。去年,光明村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
  “改变家乡,致富村民的背后,是施镥堂的默默奉献。”大冈镇党委书记宋江说,担任村干部之前,施镥堂和妻子在四川做了十年彩钢瓦生意,每年可挣两百万元。而在村里,施镥堂年收入3万元,就连这点钱他也贴补给了困难村民。
  “经济上吃点亏,但回想部队的教育,看到家乡改变,村民认可,内心很充实。”施镥堂说。
  “知上情,接地气,政治素养高,执行力强,闯劲足,像施镥堂这样几年前就挑起全村大梁的退役军人,如今已成为新上岗退役士兵的典范。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是他们的群体标签。”盐都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黄约波说。 本报记者 卞小燕
作者:&&编辑:马亚东&&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办公厅
备案号: 苏ICP备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从退伍军人到“能人”村书记
――记昆山市周市镇市北村党委书记吴根平
日15:39&&&来源:
【字号 】&&&&&
E-mail推荐:
  有一位无名氏的格言说得好,理想来自坚定的信念,责任来自无私的胸怀,能力来自实践的积累,形象来自人民的口碑。在周市镇,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青年,从部队退役后纵横商海,继而成长为一名深受群众拥戴的能人村书记,把一个普通村发展成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村民富裕的昆山市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样板村之一。他走过的创业之路,就是对这段格言最好的诠释。  他,就是周市镇党委委员、市北村党委书记、退伍军人吴根平。  日,总书记在视察市北村工作后,非常满意地说:“如果都像昆山这样,人人有工作,小康社会就实现了。”  一个出身贫苦的青年,高中毕业后立志要到部队去锻炼自己。3年的军营生活,在他的身上留下了永不消褪的军人本色。  1981年,吴根平高中毕业,因为没有考取大学,他想到复读。但贫困的家境很快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家里实在太穷了,破屋四处漏水,几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决定自己改变命运。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吴根平卖过棒冰、卖过袜子、发过豆芽,还学泥水匠,到上海做了一年工却没有一分钱的工资。就在这样的艰难环境里,他始终觉得,一个人经历得越多、越坎坷,甚至吃亏都是福。也许就是这些朴素的想法,让他后来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直至现在,他都是哲学书籍不离身,对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帮助。就在那时,他决定当兵,接受部队这个大熔炉的锻炼。第一次,因为体重不够落选,第二次是1983年11月,他终于走进了自己向往的军营。  部队常驻戈壁沙滩,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刮石头跑,十八(岁)姑娘不洗澡。”就是当时的实际情况。部队驻地海拔3600多米,夏天气温40多度,冬天零下30多度。夏天,他们接受高温的炙烤,冬天,经常冻肿得看不到指缝。有一次晚上训练时,一只热昏头的昆虫钻进了他的耳朵里,痛得不得了,卫生队员只好用酒精灌进耳朵,才把昆虫赶出来,即使这样他也没有耽误训练。连长对他说:“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吴根平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只有艰苦的环境才能锻炼人的意志,才能明确自己今后的奋斗目标。他的目标其实就是回到生养他的村庄,用自己在部队所学的技能,改变那里的落后面貌。  三年后,吴根平从部队退伍,除了带回从牙齿缝里省下的1000多元津贴外,还带回许多部队的优良作风:严格的时间观念,严肃的工作作风,为大局着想的个人情怀。  他有很多个人致富的机会,但为了大局一次次地放弃了。为村民谋福利,他付出很多很多。  1986年11月,吴根平复员回到周市镇,任镇工业公司文书,后派到镇办企业轻工化学厂锻炼。厂里经营困难,他承包公司销售经营。因为有参军前的一段谋生经历,以及在部队形成的能吃苦的精神,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有时忙得饭都来不及吃,有时卸货一直延续到第二天凌晨。付出总有回报,很快,他就打开了局面,取得了集体和个人“双赢”的好业绩。不久,镇里又让他到外贸公司任职,开创新的局面。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做到了招商、发展两不误。从1994年到1997年期间,吴根平一直担任镇外经贸公司经理、镇三产办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在他面前,很多条路都通向灿烂的未来。  1997年,周市镇因为建设昆山农村现代化示范村的需要,决定充实一批村领导班子。在市北村的人选上,镇领导共同想到了吴根平。2001年8月,吴根平临危受命,出任由三个经济薄弱村合并而成的市北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市北村负债高达1000余万元,村级经济入不敷出,干部群众人心涣散,全村上下一片萧条景象。走马上任后,面对领导的信任和村民的期盼,吴根平虽然感到困难重重,但使命感和责任心令他义无反顾,而丰富经历练就的出众才华又使他成竹在胸,从容不迫地推演着自己的“施政计划”。  吴根平深知“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强党支部班子的自身建设,通过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强化政治思想教育和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学习,把村干部的思想高度集中统一起来,增强全体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充分调动“一班人”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  他上任第一个看望的村民姓王,这位村民的境况让这位村书记既难过又感动。难过的是,他太穷了,几乎连被子都没有;感动的是,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从来没有向有关部门提出一点点要求。他当即用自己的钱为这位村民买了被子和锅灶。一户村民因为欠电费而被供电部门断电,吴根平在走访时看到,这家人住在一间破屋子里,晚上只能点蜡烛照明。他当即与供电所协商,自己又掏了1000多元为他们垫上拖欠的电费。当电再次送到时,这户人家打电话告诉吴根平这个消息,在电话里他们泣不成声:“谢谢书记......”几年来,吴根平把自己获得的所有奖金都捐赠给了福利事业。  通过走访,吴根平发现,市北村民太穷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三农”工作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只有发展才能给群众带来真正的实惠,给社会带来繁荣和稳定,其核心就是经济的发展。吴根平清醒地意识到,农村的发展同样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据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规划发展。曾经商海经验丰富的他在经营发展的舞台上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地施展过人的才华,演绎了一幕幕属于他特有的精彩和荣耀。  经过审时度势,市北村一步步推进自己的发展蓝图。一方面高标准建设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种养殖业;同时采取“民进村退”的形式,实行企业改制转制,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并通过典型引路的方式,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全村共有60多个村民成为各类企业老板;村里还利用自身的区位特点和招商优势,建造2.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打工楼用于出租,分别建成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组建并完善农村“三大”合作社,搭建富民强村的载体。三次产业的科学协调发展使市北村逐步纳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经过吴根平和他的同志们多年勤奋不懈的努力,市北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07年,全村工业销售达6亿元,村级可支配收入为6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339元,集体资产近1亿元,农村家庭物业率超过80%,农民培训率和就业率均为100%。市北村已提前全面实现“两个率先”,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惠及群众,造福一方。历年来,市北村的村民就已100%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并享有村自主规定的12项福利,村民安装有线电视、自来水,村里出资补助,60岁以上老人有定补,村民子女考上全国十大名校给予奖励......村里每年额外支出50多万元,用于对村民的各种补贴、救助及其他福利。近年来,市北村不断实施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工程,建成村民文娱健身活动中心,建成大型集贸市场,建成村市民学校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造市北新型社区、文化广场及农民乐园,累计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市北村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在短短几年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先后获得“省文明村”、“省卫生村”、“省生态村”、“省康居示范村”、“省民主法制示范村”、“苏州市农村现代化示范村”等几十项荣誉称号。  总书记到市北村视察,成为市北人心中最美好的记忆。作为市北的当家人,吴根平则以总书记视察为动力,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市北村视察。著名作家杨守松在他的报告文学《小康之路》里这样描述:“中午十二时,当总书记胡锦涛出现在吴根平的视线里时,他的心跳加快了。毕竟,一个是全中国‘最大’的总书记,一个是全中国基层‘最小’的支部书记啊。”  吴根平那一刻是很紧张的,但他很快找到了平衡点:这是两位党员之间的交流啊。他把市北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实事工程开展、村民基本生活等情况一一向总书记作了汇报。总书记极具亲和力的微笑,让他信心满怀。  他有太多的话要说。因为党的好政策,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仅这几年,市北村就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建成了市民学校和活动室,让群众有更多娱乐休闲好去处,社区卫生服务站、五位一体警务站等设施,健全了六大公共服务体系,让更多的人生活有了保障......  “总书记视察我村,对我们是莫大的鼓舞,更是莫大的鞭策。”吴根平说。他们形成新的思路:盘大集体资产,抓大固定收入,大力发展三产,增加农民收入,实施富民强村,并提出了三年奋斗目标。如今,三年已经过去了,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他和村领导班子一起带领市北村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面对“第二个率先”的新征程,吴根平心中有更高的目标。  身膺“江苏省劳动模范”、“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昆山市劳动模范“、“昆山市十佳勤廉村书记”、“昆山市十佳杰出青年”等多项荣誉称号的吴根平,面对个人名利处之泰然,但他十分珍惜群众的夸奖和口碑。在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抱定这样一个信念:要做党的宗旨的忠实实践者,做富民强村的积极引领者,做村民群众的诚挚贴心人!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市北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更灿烂!  (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党委)
(责编:杨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退役军人回村土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