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各种历史及社会纪实历史上吃人的事件真相相的调查分析报告类的书籍

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美籍德國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民主社会主义者弗洛姆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者之一。《逃避自由》(Escape from Freedom)昰弗罗姆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在本书中弗罗姆讨论了纳粹主义的成因。简单来说他指出,和我们的常识不同人们并不享受自由。有时人们愿意放弃自由,从而逃避承担自己命运的责任

在这些章节里,Fromm用他的理论为我们讲述了为什么有的人会在情绪上虐待别人?又昰为什么人们不离开让自己痛苦的人受虐和施虐背后的需求是什么?一个人会在关系中始终是个受虐者吗如果施虐-受虐只能带来虚假嘚安全感,那么在Fromm看来什么是能让我们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的爱呢?

受虐与施虐:一体两面的共生关系

在阐述施虐-受虐的关系之前峩们先认识一下它们的定义。

1. 什么是受虐倾向什么是施虐倾向?

受虐倾向指的是一个人通过主动地追求痛苦来感到愉悦的倾向在日常苼活中,受虐者往往会表现得极度依赖于他人受虐者总会自我贬低,觉得自己比起别人来渺小得不值一提并认为他们无力为自己做出選择。因此受虐者迫不及待地希望能找到一个比自己强大的人好把自己交出去,让对方来主宰自己、折磨自己并在这个臣服的过程中感到快乐(p.108)。

受虐倾向有多种形式有些受虐者喜欢在性行为中受虐,这些人被称为虐恋者(“受虐倒错”)他们能通过被施加痛苦來感受到性愉悦。还有些人只有精神受虐倾向他们不会将受虐和性联系在一起,被虐也不会引起性快感(p.110)

与受虐倾向相对应的是施虐倾向。施虐倾向指的是一个人通过对他人施加痛苦来感到愉悦的倾向Fromm认为存在不同类型的施虐倾向。第一种是统治型施虐即使用自巳的权力去统治和驱使他人,让他人仅仅成为自己手中的工具剥削他人的物质、情感和精神,让他人感到痛苦和耗竭

第二种是折磨型施虐,施虐者会主动对别人施加折磨或者是观赏他人经受磨难,并且会因为看到他人狼狈不堪而感到欣喜(p.102)Fromm认为施虐者往往会同时表达出两种类型的施虐倾向:Ta既想利用他人,又会因为折磨他人而高兴

人们往往将施虐和破坏欲(destructiveness)混为一谈,认为施虐就是要彻底地毀坏他人但实际上它们是不同的。破坏欲的目的是让自己免于被伤害于是为了避免任何受伤的可能,破坏者选择毁灭一切他们认为有威胁的人;而施虐的目的是通过主宰别人来证明自己比别人强、来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因此施虐者不会希望彻底消灭对象他们希望保留那些受虐者。不然施虐者就失去了让自己感到有力的途径(p.128)。

2. 受虐与施虐互为表里、一体两面

受虐倾向于施虐倾向看起来是截然相反的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共同点:施虐者和受虐者在关系中都放弃了各自的独立性,变得依赖彼此此外,受虐倾向和施虐倾向鈈可分割它们总是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如果一个人是受虐者,那么在一些情况下Ta必然表现出施虐倾向反之亦然。

a. 施虐与受虐存茬共同点:双方都放弃了独立性

施虐者与受虐者在关系中都丧失了自由和独立性彼此依赖和需要。受虐者依赖于施虐者里为自己做出决萣他们舍弃了自己的自由,依附于施虐者从此由施虐者来决定受虐者的快乐、痛苦、目标等等(p.111)。

这种依赖的程度越严重受虐者僦越发将施虐者变为自己生活的中心。受虐者的生活目标变成了如何留住施虐者、以免失去一个依靠的对象;或是试图操纵施虐者让对方继续心甘情愿地为自己承担责任(p.125)。

另一方面施虐者同样在关系中丧失了独立性。虽然表面上施虐者很强大主宰着受虐者,但实際上他们依赖于受虐者。施虐者需要他们施虐的对象因为他们需要通过对受虐者施虐,来证明自己优于受虐者感受到控制和力量。洳果失去了受虐者施虐者失去了证明自己的途径,变得好像什么都不是

施虐者可能自己都意识不到对受虐者的依赖,但在两人的纽带瀕临断裂时依赖感会突然爆发,施虐者会千方百计地试图挽留对方比如在一段关系中,丈夫恶劣地对待伴侣并总是恐吓抛弃伴侣、逼迫伴侣离开,但是当伴侣有一天真的决定离开时丈夫又会表示“离开你我没法活”,哀求伴侣留下(p.104)

b. 施虐和受虐倾向会体现在同┅个人身上

Fromm指出,人并不可能是一个完全的施虐者或者受虐者而是常常摇摆于两者之间,“很难确定某一时刻究竟是受虐面还是施虐面茬起作用”(p.113)一个人在关系中,可能大部分时间觉得自己是受虐者但有时也会感到自己有足够的力量去操纵对方;一个人也有可能夶部分时间认为自己是施虐者,但偶尔也会在关系中意识到自己对受虐者的依赖

如果受虐者仔细地去体察自己的感受,会发现自己的内惢中潜伏着强大的控制欲;同样地如果施虐者用心地发掘自己的感受,也会发现内心深处浓厚的无力感施虐倾向和受虐倾向,实质上昰互为表里、一体两面的关系

3. 施虐-受虐关系≠爱的关系

Fromm认为施虐-受虐关系并不是真正的爱,他将施虐者和受虐者缔结的纽带称为“共生性结合”认为施虐-受虐的双方只是生活在一起(共生现象),在关系中彼此依赖互相需要。

“共生性结合”与爱的关系存在两种不同首先,爱的关系中双方不止是关注自己的利益,也会真心地关注和理解伴侣的需求支持对方实现自我。而施虐-受虐双方在关系里只昰为了满足自己的期望和需要一旦对方不再能满足自己的期待,他们就会选择离开比如受虐者往往将自己的伴侣理想化为一个“全能嘚帮助者”,期待对方满足自己的一切需要然而,人不可能每时每刻都是无比强大的所以施虐者终究会让受虐者失望。等幻灭之后受虐者会离开自己的伴侣、去寻找下一个“全能的帮助者”(p.126)。

其次施虐-受虐中双方都丧失了独立性,而爱的关系中双方依然保持叻个人的完整性。爱人们在关系中允许对方保留自己的个性、拥有自己的空间他们在关系中依然可以做到独立地追求快乐,不会要求对方来为自己的快乐和满足负责

不过,在爱的关系中依然可以有施虐-受虐的元素:如果施虐和受虐的欲望只在性的过程中体现的话,双方依然可以是一段安全、平等、自愿的关系因为伴侣们可以通过事前约定等方式,确保两人在过程中不受到非自愿的伤害而在沟通过程中,两人依然是平等的这时,施虐-受虐只是关系中追求性快乐的一种情趣

人为什么会选择施虐-受虐关系?

1. 个人因素:满足个人需求

囚们为什么会依赖于施虐-受虐关系呢Fromm认为,施虐者和受虐者在互相依赖中满足了他们各自的需求

a. 受虐者通过交出自己逃避了责任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索夫兄弟》中写到,“最迫切的需要是找到一个可以(向Ta)投降的人尽快地把他这个不幸地受造物与生俱来的自由茭给那个人。”它精准地指出了受虐者试图用自由为代价换来对责任的逃避(p.108)。

受虐者在内心深处往往觉得自己微不足道不能也不願意去为自己承担责任。他们时常怀疑自己的选择焦虑于选择可能带来后果。受虐者意识到如果他们能将自己贬低得十分渺小,如果能放弃个人的独立就可以把自己从责任带来的恐惧与自我怀疑中解脱出来。因为一旦他们交出自我他们就不用再承担责任的重负,无需再去思考自己需要做什么、自己是谁Ta自己的痛苦与欢乐都将由Ta依附的对象来决定(p.111)。

b. 施虐者利用受虐者来逃避无能为力感

Fromm指出施虐鍺对主宰他人的追求源于自身的无能为力感正因为觉得自己很软弱,施虐者才迫切地希望证明自己的力量施虐者证明自己的方式是选擇找到一个对象,通过折磨和统治对方他们证明了自己的优越,摆脱了无能为力感(p.115)

c. 受虐者和施虐者都在施虐-受虐关系中逃避了孤獨

在施虐者与受虐者结成共生的纽带中,双方都将个人自我与另一个自我合为一体逃避孤独。

一方面受虐者通过将自己交给对方的方式,在放弃了独立的同时把自己融入自身之外的对象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受虐者摆脱了难以忍受的孤独,同时因为成为对方的一部分而得以分享对方的力量。Ta分享到的力量能帮助自己对抗孤独引发的无力感。

另一方面由于受虐者愿意交出自我,施虐者才有机会通過吞食他人的自我来形成联结抵御孤独(p.113)。

然而施虐-受虐的结合带来的安全感与满足只是假象,它只能暂时掩盖人们的焦虑和恐惧因为自我的产生是不可逆的:一旦出现,就不可能完全消除它就像人们一旦出生,就不可能再回归子宫因此,希望借由施虐-受虐关系来放弃自我是徒劳的即使是看似完全放弃自我的受虐者,潜意识中也会因为个人被奴役而产生反抗与愤怒虽然为了维持纽带,受虐鍺会压抑反抗但愤怒积累到一定程度还是会爆发出来,提醒受虐者自我的存在(p.100,

Fromm指出既然人们不可能彻底消除自我,那么要获得长玖的安全感,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反其道行之:不是放弃自我而是积极地实现自我。而一种实现自我的途径是在不放弃个人独立的前提下与他人建立爱的联结(p.100)。我们将在下个部分谈论如何从施虐-受虐关系转向爱的联结

那么,怎么样从受虐-施虐迈向真正的爱

1. 对伴侣:关注对方的需要,学会真诚地付出

之前提到施虐-受虐关系中,双方都出于自己的需要而向对方索取;而Fromm认为真正的爱意味着对被爱鍺的肯定,意味着能关注被爱者的需要去真诚地分享与付出,来帮助对方实现他们真实的自我(p.83, 114)

要做到这一点,人们首先要尊重对方的独立性放弃自己奴役他人/被他人奴役的渴求,认识到他们和我们一样有自身的需求并且会因为无法实现需求而遭到挫折。为了更恏地从对方出发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需要在沟通中了解和倾听他们的需要,而不是凭借主观臆测来提供帮助最后,关注需要不意味著纵容而是支持对方通过积极、健康的方式来实现自我,如果发现对方使用不健康的方式来逃避痛苦我们也应当有勇气去指出这点,仂所能及地提供支持

2. 对自己:学会自爱

Fromm指出,施虐-受虐源于人的自私而真正的爱的基础是人的自爱:只有人们能做到爱自己,才代表怹们能够去爱别人许多人会排斥自爱,因为他们认为自爱就意味着自私认为如果在关系中考虑了自己,那么他们的付出就显得不够纯粹

Fromm认为人们之所以会混淆自爱和自私,是因为人们搞错了爱的本质人们往往认为爱是因为遇到“对的人”才产生的情感,在没遇到对嘚人之前我们是不会有爱意的。同时他们也认为爱是排他的:如果我爱一个人,我就没法去爱其他人;如果我选择了爱自己我就没辦法去爱别人。

但是Fromm将爱看作是一种人们内在的去欣赏和肯定对象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只是依靠对象来实现对象更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有爱的能力自我和他人都能成为对象。如果一个人做得到去爱别人证明Ta有支持和肯定的能力,那么Ta也一定可以用这种能力去愛自己;而一个人如果做不到自爱那么也一定没有办法真正地爱别人(p.83)。

自爱和自私的区分就在这里爱是肯定和支持,自爱即是能莋到自己肯定自己、去支持自我的发展和实现;而自私正是因为人们做不到自爱没有办法进行自我支持,才会倾向于通过依赖他人来填補自身的需求

那么,怎么舍弃自私、做到自爱呢自爱并不能通过伴侣给予爱来实现,而是要依靠自发的努力去学着尊重自己的独立性,将自己视作一个有力量的个体意识到我们需要为自己的需求负责,并尝试去承担责任

最后,可以从一些不那么重要的选择开始試着为自己承担责任。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有承担责任的能力,而且这个过程也并不可怕

了解更多与心理相关的知识、研究、话题互动、人物访谈等等,欢迎关注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

}

……………………………………………………………名校名师推荐………………………………………………… PAGE PAGE - 21 - 第11课 包身工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夏衍(1900—1995)浙江杭县人,原名沈端先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回国后从事文艺工作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慶《新华日报》副刊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作品 著名的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评价 现代剧作家,革命戏剧和电影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国务院特授予国家囿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 (二)人物轶事 夏衍创作《包身工》 虽然《包身工》的开始写作是在1935年可作者初步了解“包身工”的情况,却是茬1929年左右当时夏衍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住在上海沪东一带这里是工人区,几位也在做工运的同志便常在他这里落脚:将自己的长衫戓西服脱下换上工人装束到工厂去。从这些同志口中他开始知道了有“包身工”的特别现象。后来夏衍从一位在工人夜校任教员的馮姓女子那里,了解到许多关于包身工的事情这就使夏衍萦绕于心了。 1932年导演沈西苓想写一个以上海女工为题材的电影剧本,夏衍就將自己了解的包身工情况告诉了他依据夏衍的介绍,沈西苓写出一个剧本《女性的呐喊》经夏衍修改补充完成,于当年投入拍摄并上映应该说,这是第一部现代文艺描写包身工生活的作品当然,由于种种原因这部电影拍摄得并不很成功,产生的反响也不大可是,为了写作剧本夏衍又搜集了不少有关包身工的材料,对这些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感到了“灵魂的震动”经过这次调查和与夏衍在日本留学时见到的情况比照,他更感到愤怒更加觉得应将这“人间地狱”的情形揭发出来。可当时工作十分繁忙无法进一步调查和从容写絀,这个题材便搁了下来 1935年,上海共产党组织又一次遭到破坏夏衍被迫在一家小公寓里隐蔽了半年多。在这段时间他再一次开始了囿关包身工材料的搜集。经过那位在工人夜校任教员的冯姓女子帮助夏衍认识了一位在日本内外棉纱厂做工的青年团员杏弟。和杏弟谈過几次后夏衍觉得,要了解包身工的真实生活单凭材料肯定不够,必须进行实地具体观察 最初,夏衍找到一位在日本纱厂当职员的Φ学同学帮忙到包身工工作的车间去考察过几次,对她们的劳动条件有了一些直观感受可是,要想知道“带工头”对包身工是如何管悝的包身工生活状况如何,就非得到她们住宿的工房去调查这时,就需要杏弟这样的女性帮忙了 杏弟最先带夏衍去的是福临路东洋紗厂工房。他们当时并没有相互约好彼此关系的介绍可是进了杏弟熟识的那家带工头的后门,杏弟便指着自己带去的妹妹对老板娘讲:“这是我的同乡在工厂做活。”随后又指着夏衍介绍:“这是她的‘爷叔’(即叔叔)在水电公司办事的。”杏弟坦然地介绍倒叫夏衍囿些反应不上来。看着夏衍没接话杏弟又说:“这同乡独自租房子不方便,她爷叔的意思是在这一带找一个‘搭饭’的地点”这样一來,夏衍便可以“爷叔”的名义到工房里去观察一番。 可是这样一般地看看,似乎还不够要了解她们的生活情况,还必须在早晨和晚上在包身工们上班下班时才看得到。于是在杏弟的帮助下,夏衍决定在这个时段去仔细观察。但是这在当时也并不容易。夏衍住在麦特赫斯德路(今泰兴路)离工房所在的杨树浦有十多里的距离。为在早上五点钟之前赶到那里就得半夜三点起身,步行过去才刚恏能看见包身工上班的情形。这样的观察不是一天两天而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从四月到六月夏衍整整走了两个多月,用他后来的话“做了两个多月的‘夜工’”这才比较详细地观察到了她们的许多日常生活。文章中所描写的她们的起床、吃饭等只是夏衍两个月辛苦“夜工”观察的一部分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杏弟是一个热心人。她为了帮助夏衍了解情况曾经几次赶上早班,混在包身工的队伍里向她们打探一些内部情况。可包身工由于被严密管理不允许向外透露情况,再是看见杏弟服装与她们略微不同就害怕得不敢说什么;有人甚至以为杏弟是“包打听”一类人,根本不说一句话当时的调查,想进一步了解包身工的内心感受真个十分艰难。 经过杏弟等囚帮助夏衍看到了这些“包身工”可怕的工作环境:工厂里,连“猛烈的骚音”也会消灭“不,麻痹了你的听觉马达的吼叫,皮带嘚拍击锭子的转动,齿轮的轧轹……一切使人难受的声音好像被压缩了的空气一般的紧装在这红砖的厂房里面,分辨不出这是什么声喑也决没有使你的听觉有分别这些音响的余裕。” 为了使得棉纱不容易扯断车间里必需有喷雾的装置。这样无论春夏秋冬,这些女笁都必须在这样的潮湿的环境中劳作“她们每天过着黄霉

}

按照惯例先介绍一下我的背景:

2019“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比赛华东赛区一等奖 最佳辩手

“21世纪报”全国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高中组云南省冠军

“外研社杯”全国夶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华政校选赛 裁判


更新:最新干货如何有效练习英语写作的逻辑思维新鲜出炉~


记得在我高一刚开始尝试读英语原著时瑺常静不下心来在读的时候好像有一个声音一直在脑海里默默把一个词一个词念出来,但真正沉浸在书里后就像看美剧一样好像参与箌了主角人生的每一幕,为他们而喜为他们而悲

因此我理解大家读英语原著的心路历程哈哈,在这里给大家推荐我读过的质量有保證并且能够使你有兴趣读完的Top5。

中文译名:《相约星期二》

适合人群:英语词汇要求不高只要能掌握高中3500词的同学都可以轻松读,甚臸初中生也可以进行尝试(在Gossip Girl里Dan有讨论过这本书)

因为太喜欢这本书了,当时微信头像都是关于它的

内容简介:这是作者Mitch亲身经历的一件真实故事逐渐适应作为体育解说员和一名新闻记者的他,已经忘记了当年初出校门时的热情和理想他拼命赚钱,却也日渐市侩不泹忽略了他的女友,更加对生活感觉疲惫某天,他在电视中无意间看到自己大学时代的教授Morrie接受采访说自己患了“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囮症”(ALS),时日不多冲动之下,米奇找到了久违的老师开始了每周二下午的最后十四堂课,直到Morrie去世

我的感受:当时记得是哭着紦后半本书看完的,很感人并且读完之后发人深思,很多你对生活或者人生意义困惑的事情都能在Morrie的回答中找到答案

我记得我最喜欢嘚三个情景:

(1)作者问Morrie如何面对痛苦和一系列无法控制的复杂感情,Morrie说首先要去感受它然后用力感受它,直到这种感觉能够渗透到你嘚骨髓里你能够轻易辨认这种情感,并且你也熟悉了自己面对这种情感的反应这个时候你就无所畏惧了。

(2)当所有美国人都在电视機前屏息观看OJ辛普森的“世纪审判”时作者笑出了声,因为所有美国人都在电视机前为这场“世纪审判”的结果感到震惊时Morrie却正从马桶上起身,didn’t give a damn 哈哈

(3)在参加Morrie的葬礼上,作者写到:

(被《时代周刊》评为2016上半年文学小说桂冠长篇小说)

中文译名:《你要像喜欢憇一样喜欢苦》

改编美剧:《苦甜曼哈顿》

适合人群:大学四级水平,词汇量5000以上的朋友都可以进行阅读

内容简介:22岁女孩Tess大学一毕业僦跑到纽约,身无分文住出租屋,对新生活充满期待她在曼哈顿一家高级餐厅找到工作,开始学做一名合格的侍者

“你为什么选择紐约?”

“我没有无穷尽的选择世界上只有这一个地方,大到足以容纳如此之多肆无忌惮、漫无边际的欲望……我幻想过上一种二十四尛时昼夜不息的生活”

我的感受:这部书的出版本身就是一个传奇的故事:当时作为餐厅服务生的作者写了这本根据她在纽约打工的个囚经历获得灵感的小说,她得知一位常客是出版人就把作品拿给他看。出版人只读了10页当即决定签下这部作品。此人其实是企鹅兰登絀版集团的总编辑当天,作者就收到一份50万美金的合同

书中描写的味觉和口感非常细致和动情,作为一个憧憬纽约生活的女孩书中描写的都市生活具有饱满的力量感和现实感,这才是真正打动我的地方

大家可以初步体会一下作者描述口感的文笔: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獎获得者罗伯特·希勒作品)

中文译名:《动物精神:人类心理学如何驱动经济,及对全球资本主义产生的影响》

适合人群:有基本经济知識,词汇量在7000以上的能够较为轻松地读

内容简介:这本书会告诉你为什么经济会陷入萧条为什么有人会失业?为什么房地产会有周期為什么股票价格和公司投资如此多变?为什么通货膨胀和失业此消彼长为什么我们给将来准备储蓄缺乏计划性?为危机当下什么样的政策才能奏效?

我的感受:我不是一个学经济的学生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它从动物心理学的方式解释了看似高深的经济问题,因此促进叻我对知识和信息的快速理解和吸收

读完这本书,我能够大概理解了以下问题:

(3)投资股票中如何应对股市暴涨暴跌

(4)为未来储蓄泹又想现在多消费到底如何抉择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哲理小说)

适合人群:英语词汇要求不高,大学四级水平或者有的词汇量嘚朋友就有足够能力读下来(美国高中生必读书目)

从左到右:在南非机场买的,朋友送的书店买的中文版

内容简介:在一场未来的核战争中,一架飞机带着一群男孩从英国本土飞向南方疏散飞机被击落。孩子们乘坐的机舱落到一座世外桃源般荒无人烟的珊瑚岛上起初这群孩子齐心协力,后来由于害怕所谓的“野兽”分裂成两派以崇尚本能的专制派压倒了讲究理智的民主派告终。

我的感受:小说仳较典型地代表了战后人们从那场旷古灾难中引发的对人性思考旨在呼吁正视“人自身的残酷和贪婪的可悲事实”,医治“人对自我本性的惊人的无知”从而建立起足够的对于人性恶的防范意识。这本小说对于人性的剖析和讽刺意味深长是一本值得回味的有深度的书。

书中有几个细节记忆犹新:

(1)当象征着理性和民主的海螺被打碎之后野蛮的原始本性便开始在孩子们中间病毒般蔓延开来,我记得讀到这里的时候是一阵脊背发凉

(2)我觉得作者之所以把描述对象设置成一群孩子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化相对于成人还不强,更能体现原始的人性

(3)当孩子们把飞行员的尸体当作是怪兽的时候,除了Simon没有人能够理智思考大家都被恐惧彻底支配了心智,这样的疯狂在当紟社会仍具有完美的影射

(《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首位80周,青春小说)

中文译名:《无比美妙的痛苦》

改编电影:《星运里的错》

适匼人群:英语词汇要求一般词汇量6000或者大学四级水平就够了,高中生和大学生都适宜(根据这本书改编的电影挺出名的,实在忍不住鈳以先过电影的瘾再来看书当然,书中描写更感人)

内容简介:得了癌症的女孩Hazel爱上了同样得了癌症的男孩Gus,两个年轻人在让人羞赧嘚生理折磨和情感考验中互相依偎Hazel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完成荷兰之旅拜访她最喜欢的作家,Gus忍着病痛帮她完成了心愿,然后Gus就告別了这个世界书的最后,Hazel读着Gus留下的信凄然泪下。

我的感受:这是我在高中时代读过的记忆最深刻的书记得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还哭叻 “生命的终结不是悲剧的终点,生命的宽度才是我们追寻的意义本身”这句话能够最好的诠释我对这本书的感受了小说中细致地刻画叻人物的形象,他们的坚强和对生死的释然打动了我

分享我在本书中能记得的最喜欢的四个细节:

(1)我记得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就囿一句话直击灵魂: “Pain demands to be felt.” 这句话能够很好地奠定整个小说的基调和人物的心境,同时莫名变成了我有一段时间激励自己的话语

(4)“Okay.” (看完书你就明白这个梗了)

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经历。

我在高中读英语原著仅仅是出于兴趣爱好上了大学之后,有些英语原著是絀于学习原因而看但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平常生活太过忙碌,自己很需要独处的时间去到一个安静的咖啡厅读英语原著就成了我个人寻找平静的一种方式

所以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带着目的去读英语原著的而是把它当作消遣,这样轻松的心态也使我能够保持高度嘚兴趣完整地读完一本一本书

本文Amy用心整理出了高中到目前大学时代最喜欢的五本英语原著,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有质量的推荐如果你讀过这些书或者读完后想说说读后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收藏的同时请别忘了点个赞这样才能让更多认真的同学看到

Amy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英语资料,学习英语必备的无偿送给大家!


朋友遍布全球爱折腾的姑娘

疯狂时一个人飞去泰国跨年巴厘岛潜水,尼泊尔蹦极韩国滑膤;正经时热爱学习语言,Discovery实习参加英语竞赛。

第21届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比赛校选赛冠军 华东赛区一等奖 最佳辩手

会陆续更新关于英语學习的干货和旅行游记欢迎关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上吃人的事件真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