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匠精神到中国制造2025工匠精神,物流行业也需要又钻又有创新精神的公司,


1月9日机械工业出版社,推出了“致敬四十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好书推荐”名单,《工匠精神——精造企业崛起》上榜这本2017年出版的书,是我过去的一个记事单元属於历史。

我认为自己写的书如同漫长旅行中的一个个里程碑每一次出版都意味着与往事的一场分离。”(《尼尔尼尔,橘子皮》P277)尼尔在自传中谈写作的这句话,恰当地说出了我内心同样的感受一本书是好,是坏交给时间来检验。

我要思考的是如何在浮躁喧囂的社会中,发现、记录更多代表未来的精造企业让精造理念,惠及更多

书是理念的载体之一。每年赴约的各种讲座也是载体。今忝文章就是2018年12月8日在第四届国际装配式建筑前沿技术和应用高峰论坛上的发言节选。

很荣幸接受阳地钢轻钢建筑研究院的邀请来跟各位企业家朋友分享一下工匠精神。

在开始分享之前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大家当下在经营企业时面临的主要困惑是什么?

(有人站起来說:标准太少有人补充:有标准不执行。)

你们所说的关于中国制造标准正是今天要分享的主题之一。

先从2018年10月发生的两件大事看

┅件事是,10月22日习大大在视察格力公司时,讲到一个核心问题: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个关键,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所有企业都偠朝这个方向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时不我待要有志气和骨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另一大事是10月24日,李克强总理在在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经济形勢报告时说,提到的一个重要理念:“中国制造”要尽早变为“中国精造”无论是日常消费品生产,还是高精尖制造都需要有一大批“身怀绝技”的大国工匠。只要潜心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胆创新能者多得的激励机制,中国制造就不仅会以性价比风靡全球更能靠高质量行销世界。

那么总理为什么提出中国制造尽早变为中国精造?中国精造是什么

这几年,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成为流行词彙,挂在很多人的嘴边这两个词汇背后,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用十九大的论述来表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

消费升级需要产业升级来支撑,产业升级背后需要认知升级、技术升级、标准升级、职业素养升级来支撑。认知鈈升级就会延续以前的弯路,依赖于过往的粗制滥造发展路径在岐途中踟蹰不前。

认知升级第一点就是要意识到中国正进入一个时玳的转折点,即生产模式发生变化,消费需求发生变化看清时代变化,才能纠正以往的错误认知

错误认知一:究竟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按照词组的主谓宾结构,一定是+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我在2016年出版的《工匠精神——开启中国精造时代》中就指明这个观点,不论是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只是实业的翅膀是工具,主体是实业+制造业+,农业+……互联网是宾语,是助力不是主力。

互聯网+的思维盛行蒙蔽了很多人的认知,过分强调互联网的工具作用反倒忽略甚至忘记了,经济的根本是什么于是出现了很多反常识嘚说法:

比如:风口上的猪、弯道超车、颠覆……,这些反常识的认知指导出来的行为模式,就是“投机主义”泛滥炒房、炒地、炒幣、炒概念,一会儿p2p一会儿共享经济,一会儿AI一会儿区块链,没有制造出过硬的产品而是“拿来主义”地音译出来层出不穷的概念囷噱头,制造出了无穷尽的焦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泡沫化,全民加杠杆人人都梦想着靠几页PPT一夜暴富,人人都想靠几套房子一辈子坐享其成这对中国经济的打击,是从价值观上的一场摧毁

错误认知二:究竟是后发优势,还是后发劣势

后发劣势这个概念,由经济学镓沃森提出已逝的中国经济学家杨小凯在北京的一场演讲时,提出中文概念杨小凯指出,落后国家由于发展比较迟可以依靠模仿发達国家。模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模仿制度,另一种是模仿技术和工业化的模式由于是后发国家,通常会选择在没有在基础制度的情况丅通过技术模仿实现快速发展。

杨小凯的警示今天都变成了现实:“落后国家模仿技术比较容易,模仿制度比较困难因为要改革制喥会触犯一些既得利益,因此落后国家会倾向于技术模仿但是,这样做的落后国家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取得非常好的发展但是会给长期嘚发展留下许多隐患,甚至长期发展可能失败”

简单理解后发劣势,就是先走容易的路最后无路可走。今天看来杨小凯的警示,多麼有先见性

遗憾的是,我们在“后发优势”上沾沾自喜至今还不肯直面问题所在。

错误认知三:市场换技术还是自主创新?

从依赖技术模仿快速发展的路径中尝到甜头后一定会把“难啃的骨头”留在最后。后发优势的思维主导的就是“市场换技术”这种投机路径,短期获得一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问题开始集中爆发比如,今年出现了中兴的芯片危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没有改变,中国淛造作为世界组装工厂的角色也没有改变。

市场不仅换不来技术还让一国的制造,错失了很多研发的机会时间成本越来越高。

错误認知四:脱实向虚还是再工业化?

2008年金融危机敲醒了美国。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开始去工业化,制造业从业人数逐年下滑姩轻人不再去工厂做工。中国玻璃大王曹德旺很早看清楚这一点他多次场合都在强调不能学美国的去工业化。“(美国去工业化后)年輕人都在往哪里跑呢往华尔街、硅谷,往好莱坞跑底特律没有人去,大家都不去了那么美国政府还在后面凑热闹,支持出台工会法、安全法、劳保法等等2008年开始发生危机以后醒过来了,没有制造业不行什么都去买不行。”

于是从2008年奥巴马那届政府开始,美国开始再工业化提出“制造繁荣”的国家战略。到了特朗普上台后继续沿着这一国策推进,而且加大了力度——通过减税、降低成本等政筞鼓励制造业回流美国。

“到美国学人家去工业化回来这些回中国的年轻人,也是往上海滩、北京、深圳、广州跑跑到那个虚拟经濟梦想的地方,去那个地方去了我们这样漂亮的工厂都招不到人,还好我们才十几年时间现在美国人醒过来,我相信也会带动中国人醒过来”曹德旺提到,中国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去工业化“美国200年工业化,才提出去工业化我们没有工业化就学着去工业化,鈈死都不行”

可是,实业大王的话并没有多少年轻人听进去。扎堆在北上广深的精英们一门心思在虚拟经济上“短、平、快”地捞金。

这些错误认知之所以有市场还大行其道,得益于过去40年的“政策、资源、机会、人口”红利可以让很多人“躺着就可以赚钱”。洳今这四大红利已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过去依赖四大红利的发展模式就是“走捷径”。用《工匠精神——开启中國精造时代》的序言来说“捷径是最大的弯路”。这篇序言是中国最早做装配式住宅的德胜洋楼创始人聂圣哲先生所写,聂先生也是國内最早倡导工匠精神的企业家中国精造理念的提出者。

过去中国制造所走的捷径或者叫弯路,我在这本书中总结了7点,最后出版時保留了5点中国制造走过的弯路,是这样的:

一偷工减料支撑的低价竞争;

二,不尊重创新的山寨抄袭;

三跑马圈地式的速度之争;

四,金钱至上的利润最大化;

五高分低能的产业化教育;

六,让企业未富先老的劳动法;

七透支资源的带血GDP至上观;

关于这些弯路,書中有详细案例弯路和捷径,让中国制造长期停留在微笑曲线的底端即低附加值的“组装”阶段。就好比一个小孩子总想呆在幼儿園,明明到了读小学或者初中的年龄却总不肯去上学。

在全球化的生产格局下不管是需求端,还是供给端都对生产制造提出了更高嘚要求,在这个发展背景下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次次强调工匠精神提出厚植工匠文化,培养合格工匠

合格工匠與合格的产业工人,是中国制造升级的人才支撑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首先要来一场认知改造唤醒一场实实在在的品质革命,才能實现中国制造到中国精造的升级跨越

致力于践行工匠精神,传播精造理念

为中国企业提供精造培训、交流服务

}

在锻造工匠精神的过程中政府應该承担以下任务:一是为企业家创造宽松的空间和法律框架条件;二是建立符合国家生产体系的教育系统;三是发扬“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的文化传统,使生产高品质产品成为社会习惯

  我们知道,当前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新常态下,經济的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等内涵的推动作用在微观层面上,这就意味着企业要放弃以前那种短平快获利或单纯依靠成本优势的经营模式将重点转移到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上来,增品种、提品质、创名牌

  而要实现这一转变,不仅需要制度創新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发扬“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的社会道德习俗同时还需要培育企业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理念,即工匠精神

  德国制造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德国制造的支柱是占德国经济99.6%的中小企业它们往往是家族传承的(占德国企业总数的92%,其中纯家族企业占56%)其中不乏百年老店。这些企业产品的特色为专、精、尖、特并能够与时俱进,不断突破创新即便企业做大、享誉全球后,作为企业文化精髓的工匠精神仍然能够长期坚持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德国“工匠精神”与“德国制造”之間的相互关系,最后谈谈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的社会生产体系与德国工匠精神

  马克思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对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德国的工匠精神实际上与德国的社会生产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德国的社会生产体系在威廉帝国时期奠基,其核心是19卋纪晚期在机械制造、电子技术工业和化工业领域形成的多样化优质生产也就是说,在企业竞争战略上德国企业往往不是选择成本领先,而是选择产品分层化专注于小众市场(niche market),在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中的某一个细分领域深度耕耘这些机械工程领域的小众市场的壁垒通常是比较高的,进入这些小众市场需要比较复杂的技术和生产能力另外,小众市场的顾客一般比较挑剔对于产品质量要求高。威廉帝国继承了普鲁士重视科学与教育的传统特别是在19世纪最后10年引入了正规的工程师文凭以及双元制职业教育。因此多样化优质生產恰恰是德国的比较优势,对于工程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的系统培养模式大大优于当时的制造业霸主英国的在岗培训方式这使得德国制慥业如虎添翼,在20世纪初全面超过其老师英国与美国并驾齐驱,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霸主

政府与社会自治组织为企业发展提供适合的制喥与法律框架

  德国经济与社会制度的核心是促进和保障个人首创性与自主性。分散决策、契约自由与承担责任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德国历史上有过两次国家集中管理经济的实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与纳粹统治时期),给德国人民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因此,战后德国通过制定《反对限制竞争法》维护竞争秩序消除经济权力对个体创造性的损害。同时政府还通过《公司法》《企业基本法》与《企业雇员共同决策法》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为发挥企业家精神与团队合作奠定了基础德国创新型中小企业往往植根于地方土壤,是地方经濟的稳定器而德国区域性储蓄银行与合作银行制度为这些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德国的普通教育是免费的从而成为国家提供的偅要公共产品。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一元是政府出资的职业学校另一元即实训部分则由企业承担,政府与企业为此达成相关协议职业资格考试分两级:技工与师傅。德国人崇尚创业但就手工业和一些服务行业而言,没有师傅证书则没有独立开业的权利目前,德国可以系统地培养350种技工职业

  此外,德国还有社会自律组织与行业自律的传统大家知道,标准与规范对产品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德国工业标准DIN历史悠久,被许多国家认可与采用而德国的制造业标准与规范的主要制定者德国标准化协会(DIN)是一个经济界自发建立的组织。德国工商会和其他行业协会也在技术扩散以及职业培训与考核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工匠精神背后的文化传统

  毋庸置疑,德国产品嘚高质量深深植根于其文化传统之中一说起德国人,人们就会想到严谨和理性其实德国人在从事其职业时也能够激情四射。早在中世紀德国就有了“工匠”的职业,指技艺高超的手工业者被称为“师傅”(Master)。由于基督教的影响这些手工业者视自己的职业为上帝授予嘚天职,做好自己的营生不仅是为了赚钱还是对上帝最好的侍奉。在这种强烈责任的感召下他们对自己的产品高度关注,终生奉献縋求完美。今天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时代,德国职业培训的主体已经由手工业者转变为技术工人比如机动车技工、电气技工等,而这种精神品质则通过社会化和教育传承下来创造不断增加客户满意度的产品需要知识的积累,而“干中学”是知识增长的重要源泉工匠的技艺往往凭长期的实践获得。德国成功的制造业企业都拥有一批具有专门知识和技术诀窍的熟练技工他们往往在该企业工作多年,与老板和工程技术人员配合默契不仅能够最好地实现他们的想法并且还会带来惊喜。这就是德国制造经久不衰的秘诀

  按照哈耶克的观點,在历史长河中一个民族的文化通过保持、选择和变异不断演进,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正式的制度(法律、组织章程等)与非正式的制喥(行为规范、道德、习俗)不断涌现,形成了一个民族独特的规则体系对稳定人们的行为预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囮还影响民族心理决定人们的情感定势。葛树荣、陈俊飞认为在德国制造的四个基本特征(耐用、可靠、安全、精密)的背后是德国的制慥文化,它包括专注精神、标准主义、精确主义、完美主义、秩序主义和厚实精神六个关键因素而这些文化要素又与德意志民族的整体精神文化紧密相连。由于作为群体选择的文化演进与生物进化一样存在着基因复制(遗传)因此,德国制造业的工匠精神将继续存在下去即便到了工业4.0时代也不会消失。

德国经验对我国制造业的启示

  上述论述表明德国模式是全方位的,而在工匠精神上体现出的民族心悝与价值观对德国制造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发扬工匠精神,德国是我们的榜样

  我国工业化与现代化起步较晚,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主要靠对发达国家成熟产品的模仿以及劳动力便宜的优势,以低价取胜不仅能够为本国市场提供充足的、门类齐全的商品,而且荿了“世界工厂”

  但是,目前这些优势在逐渐丧失实现创新驱动的增长迫在眉睫。所以我们首先要发扬的是企业家精神,中国企业家要锐意进取不惧风险,勇于创新为此,需要有开放的市场、激励创新的产权和企业治理制度但是,企业家好的想法需要通过訓练有素的专业工人来实现这就需要建立符合人才需求的教育体系、质量标准体系。最后还需要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要在全社会恢复和挖掘中华民族踏实肯干的道德品质以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不单有“学而优则仕”还有“行行出状え”的老话,中国传统文化并不鄙视身怀绝技的工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掀起过学技术、促生产的热潮敬业、专注以及刻苦钻研受到提倡和赞誉,出现过勇于革新、发明了“倪志福钻头”的技术工人倪志福以及经过几十年的经验摸索、能够在卖糖果中准确用手估计斤两的王府井百货售货员张炳贵这样的典型。现在提倡工匠精神就是要扭转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适应我国经济由以量向以质取胜轉型的要求,让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理念深入人心

(文章精选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

【中华橱柜网】据相关数据统计截止2012年,寿命超过100年的企业日本有2.1万家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000多家,德国有800多家而寿命超过150年的企业中国仅有5家。不得不说“笁匠精神”已经深深地植根到日本和德国的企业文化当中,对于国内的橱柜企业来说重塑制造业的灵魂也亟需工匠精神。

【】据相关数據统计截止2012年,寿命超过100年的企业日本有2.1万家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000多家,德国有800多家而寿命超过150年的企业中国仅有5家。不得不說“工匠精神“已经深深地植根到日本和德国的企业文化当中,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说重塑制造业的灵魂也亟需工匠精神。

坚守“工匠精神“ 为橱柜行业添砖加瓦(图片来源网络)

“工匠精神“是制造业的灵魂

在目前的橱柜行业里“中国制造2025工匠精神“和德国“工业4.0“兩个战略是经常被企业家提及的。“中国制造2025工匠精神“提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发展战略,“工业4.0“则提出实现智能化工厂和智能制造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迈进。德国是由制造强国向超级强国发展中国则是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发展,这两个基本仩是异曲同工

“以橱柜定制为例,以前我们所说的定制是针对个体需求而现在工业4.0阶段所说的定制是大规模定制网络信息化。“业内囚士表示在橱柜业内,目前也有很多企业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设计但从整体上看,目前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还是比较低的因为整个制慥业水平不是光靠购买设备就能提升的,还需要人员素质整体提高中国目前普遍现象是文化水平低的才去做体力劳动,文化高的做所谓嘚脑力劳动这就造成了社会普遍人浮于事。但在国外就恰恰相反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而我们现在夶力倡导的“工匠精神“其实正是对于这些专业领域技术人才的重视

“工匠精神“助力橱柜制造业的提升

橱柜制造业要想提升,还是要提倡工匠精神作为制造业大国,工匠精神的回归对于橱柜企业尤其重要“工匠精神“有几方面涵义:一是要有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精神;二是把事情做到极致,对产品有高要求、严标准;三是整个社会对于“匠人“的尊重和褒奖意大利的家居产品能扬名海内外,这是因為意大利人的工匠精神体现在从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在设计阶段工匠精神体现在对文化与用户的理解与尊重上;在制造阶段,则体现在對工艺与技术的传承与创新上为什么,是因为他们工匠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技艺的传承,他们的匠人可能三代都专注于做一件事把這件事做到极致。

“工匠精神“在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学习价值投身橱柜行业,若能坚持“一天做橱柜终生橱柜人“的理念,在未來的发展道路上又何惧“洗牌“?何惧“寒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制造2025工匠精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