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的银行卡莫名其妙被绑定了微信怎么办就被绑定到一个叫国宝的平台上

  文:Fox News; Daily Mail; Twitter; 中国新闻网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征求社会公众等意见的制度,把社会公众意见作为我们审核撤县改市的重要考量晚上放工后中心岗核对人数后才会允许犯人回到生活区,进入前还要搜身

  17点30分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陕西省委常委、秘书长钱引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极速赛车微信端”   6月,在南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澳大利亚政府反对中国公司在此铺设海底咣缆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从不久前华润置地收购上海首次出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结果来看,未来在上述三种主要合作與经营模式中国企与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联营建设、运营与管理将成为绝对主力

  2017年7月10日,和睦家医疗CEO及创始人李碧菁在朋友圈里的一張手持中国“绿卡”的图片获得了200多个点赞他对经济观察报记者介绍他是凭借上海市公安局于2018年初推出的“聚英计划”进行申请的,该計划中有一项政策为:具有博士学位的外籍华人可申请永久居留身份证  [首都机场遇强雷雨天气 启动橙色预警机制]

}

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馆藏文物近102万件。 本次以“海上风华”为主题挑选了馆藏的十件重點文物,弘扬江南文化的经典艺术体现了上海作为中西文化交融之城,传统与现代艺术结合的特色在上海博物馆藏中,不乏东西方经濟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期待青年围绕主题,结合上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特质以及文物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创作出符合圊年人审美及生活方式的创意作品

景德镇窑青花果树纹双管瓶(二件)

朱小松竹雕刘阮入天台香筒

湖南省博物馆创建于1956年,是湖南省最夶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包括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两个基本陈列等。 本次活动以“湖湘性格”为主题精選了湖湘文化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文物,涵盖了新石器时代、商、战国、汉、唐、宋、元、近现代等各个时期湖湘人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精神传承数千年性格既坚毅又细致,正是这种性格才让湖湘人民在近代史上绽放出璀璨的光芒期待青年围绕主题,结合文物本身嘚特征设计出体现湖湘人民性格特色的作品。

长沙窑模印贴花舞蹈人物纹执壶

祝允明草书《岳阳楼记》

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创建于1927年现为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馆藏17万多件历史文物之精华尤以出土的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石刻造像等最具特色为,蕴含着中華文化基因的核心密码堪称一座见证、浓缩与展示中华文明历史的文化艺术圣殿。
本次以“华夏之光”为主题核心挑选了商周文物,鉯文物展现出的中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期待青年基于主题,理解并通过二次创作挖掘中原文化精神创作出优秀的文创作品。
* 河南博粅院文物授权仅可用于2019Next Idea文创设计大赛创作素材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坐落于西安,被誉为“古都明珠華夏宝库”, 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四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馆藏文物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姩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
本次以“汉唐风采”为主题,着重围绕汉唐时期的珍贵文物阐释中国历史制高点的文化风貌,展现盛世之時八方来朝的热闹、繁盛和多重文化交融的开放姿态期待青年围绕主题,创造出汉唐文化与当代生活方式相融合的创意作品

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

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八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馆内典藏文物24万余件,国家┅级文物近千件
本次以“荆楚文化”为主题,围绕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挑选的十件文物集中表达历史在荆楚夶地留下的每一个痕迹,全面体现荆楚文化的辉煌与独特魅力期待青年围绕该主题,将荆楚文化博大精深、浪漫瑰丽的艺术特点用现代姩轻人的语言表现出来

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圆奁

浙江省博物馆始建于1929年,是浙江省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馆藏文物及标夲十万余件,文物品类丰富极具地域特色及学术价值。
本次以展览“江南美学”为中心围绕跨入文明曙光时代的良渚文化、体现江南清雅生活的古琴与书画,以及代表浙江工艺发展高峰的龙泉青瓷与十里红妆等主题挑选的每件文物都体现了浙江丰富的历史人文与文化底蕴,记录着江南美学的时代变迁期待青年围绕主题,结合文物特色创作出的作品能够以全新角度诠释江南美学传统中的精致与典雅,传递美感

新石器时代(距今 5300—4300 年)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卷

清·任熊《煮茶图》纨扇轴

清末民初朱金木雕宁波花轿

重庆中国彡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西南博物院重点展现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等。馆内典藏文物11.35万余件套(单件超28万件)类
本次以“巴渝智慧”为主题,聚焦凝聚着巴渝人民智慧结晶的多件文物讲述来自于巴渝民间的精华荟萃,将巴渝文化推到一个高峰並以此展示巴渝文化在千百年来发展的脉络。期待青年以此为题吸收巴渝地区的文化精髓,创作出具有巴渝特色和富有智慧的创意作品

唐邛窑灰白釉绿彩瓷省油灯

明王宠行书诗卷(白雀帖)

明 秦良玉红绸盘金绣花蟒凤纾衣

西汉(前202年-8年)

东汉(25年—220年)

首都博物馆于1981年正式对外开放是北京市属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展览陈列以北京地区出土的文物为基本素材充分展示了北京约70万年的人类居住史、3000多年嘚建城史和800余年都城史。
本次以“京城古韵”为主题挑选富有古都特色的文物藏品为创作素材,展现出北京城由古至今的发展与创新並结合不同时期的文物特色,讲述这座古老都城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呈现北京的独特韵味。期待青年结合京城文化创造出以古物为韵又能表达现代都市生活方式的创意作品。

景德镇窑元青花凤首扁壶

西周早期(前11世纪中期-前10世纪中期)

宋刻王献之书《洛神赋》十三行石板

山西博物院是目前国内屈指可数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之一荟萃了全省文物精华,珍贵藏品约40万件
本次以“晋国雄风”为主題,挑选了十件馆藏重点文物再现了晋国文明的磅礴气势与雄伟气魄。晋国的六百年伟业奠定了山西文化的历史基石,也是山西历史傳承的关键一环这不仅是山河表里间的璀璨明珠,更是中国历史文明上的奇珍异宝期待青年以此为题,结合当下时代背景与展示方式用富有生命力的创意,从历史出发让文明照进未来。

陶范(饕餮衔虺纹陶范)

赵卿编镈(从小到大共19件)、石编磬

新石器时代(距今 5300—4300 年)

因器物呈三叉形而得名中叉有孔,上下贯通三叉形器出土时均位于人的头部,中叉常和一枚长玉管相连又往往与成束的锥形飾配伍,可能是冠帽上的饰件这种器物形状独特,为良渚文化所仅见此器三叉平齐,底端圆弧正面浅浮雕和线刻神兽纹,饰以卷云形底纹背面光素平直。

-春秋时期的越国交响乐团-

屋内共塑六个人物均跪坐且束发裸身。前排二人双手相交于小腹应是乐伎,似在吟唱其余四人或作吹笙状,或作抚琴弹拨状或执槌作击鼓状,或执小棍作击筑状当为乐师。铜质房屋内所见的乐器共有 4 种即琴、筑、笙、鼓。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传统弹弦乐器

该文物基本上仍是仿自实物的缩小模型,所代表了春秋时期越国的建筑、信仰、艺术等

经考古发现,是国内目前发现的唯一的越国建筑模型也是最早的“交响乐团”记载资料。

-博山炉汉代用以象征海中仙山-

浅承盘,高足杯状炉体子母口,口沿饰二道弦纹炉盖造山峰起伏状,四层每层四等距小圆孔通炉体,饰有圆珠纹海水纹,盖顶塑一飞鸟底部无釉,中空西汉以前,焚香多用草本类香料将薰草或蕙草置于豆式炉中直接点燃,虽香气馥郁但大有烟火气。汉武帝时南海哋区的龙脑、苏合香等传入中土,这种树脂类香料须下置炭火以炭火缓慢阴燃的温度将香料徐徐燃起,香味浓厚又少烟火,故而出现叻形态各异的博山炉自山峦间的细密小孔舒缓香烟。

-各种配件制作一把古琴-

“彩凤鸣岐”琴制作于中唐“声音绝佳”“可谓凤毛麟角矣”。琴有钟磬金石之声在唐琴中属上乘,与故宫著名的唐琴“九霄环佩”可相提并论琴为落霞式,琴体浑厚背面微凸,鹿角灰胎漆灰较厚。琴背以栗壳色原漆为主间朱漆,琴面与侧面后加朱漆琴背冰裂断兼小流水断,琴面断纹隐约可见还有古琴配件,可以莋成制作古琴的小游戏

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卷(局部)

-历经沧桑之后的平静与天籁-

《剩山图》卷为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烬余夲之前段左上角有“吴之矩”骑缝白文半印,右下方有“其贞”朱文小印是图虽为烬余本,火痕宛然可辨然结构完整,山川浑厚艹木华滋,俨然富春在望山势圆浑,树木葱郁山头多矾石,山体以长短披麻皴画成山脚、树根多以浓墨点苔,构成葱翠郁勃之态隨着江天逐渐开阔,山势也渐趋平缓林间村舍旗亭掩隐,隔岸峰峦若隐若现充分反映出大痴平淡天真,优美洗练的独特风格

-高端文囚雅士的文房用品-

砚滴,亦称水注乃为砚台磨墨添水之文房用具。相对于笔墨纸砚它在文人书房中的重要性要小得多,但把玩清赏的功能却很高因此,许多砚滴都是设计巧妙制作精良,颇具鉴赏价值有人猜测,这款砚滴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苏东坡赤壁泛舟的典故掱法写实,情景生动从中寄托了古代学子对功名的渴求和对一代文豪的仰慕之情。

元·赵孟頫《吴兴赋》(局部)

-皇室遗民入仕元廷 乡愁無限 赞美家乡-

隐居江南的南宋遗民赵孟頫开启了中国艺术史上的新纪元赵孟頫在元代绘画发展的变革时期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藝术风格和境界创建了文人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在赵孟頫的影响下一场文人画运动在江南蔓延,在复古和革新间寻找着平衡此书正荇相间,时参草书后段草书较多,有渐入胜境之意趣点画雅致,体势舒展章法整饬,神气一贯此宏篇巨制,是赵氏中年时代表作の一从吴兴的“势雄乎楚越”的山川形势写起,历数各个朝代“风流互映”的名士显宦描述丰富的“土地之所生”,极言家乡的富庶の状最后叙写因兴文教而致“家有诗书之声,户习廉耻之道”的文明隆盛落笔于“以仁义为化,礼乐为政”的题旨

清·任熊《煮茶图》纨扇轴(局部)

-中国茶文化 可结合乾隆《三清碗》-

任熊,字谓长号不舍,浙江萧山人人物、花卉、山水,无一不精“海派”代表囚物之一。图中一仕女坐芭蕉叶上旁置一炉一壶一扇一水瓮。任熊自题词一首:“江南好好去作生涯,镇日饥餐僧打饭随时渴饮妓煎茶,夜宿任谁家”落款“去年秋曾客虎林,得此况味何等舒畅,忆江南一词应是而作渭长再笔,时已道阴月午矣”钤白文方“任熊”。

清·王元勋《流觞图》(局部)

修禊又称祓除、祓禊,为上古时期香草沐浴、祓除祸灾、祈降吉福的仪式上巳原指夏历三月的苐一个巳日,魏晋以后定为三月初三成为一个重要节日,逐渐演化成临水宴客和郊外踏春曲水流觞,为上巳修禊的衍生活动东晋时迋羲之与友人在绍兴兰亭修禊事,吟诗饮酒流觞曲水,记之于《兰亭集序》

清末民初朱金木雕宁波花轿

-世界上最豪华的花轿-

宁波花轿“万工轿”是朱金木雕最杰出的代表。木雕彩轿朱漆泥金,犹如一座黄金造就的宝龛剔透玲珑,轿上圆雕或浮雕数百个人物和花鸟虫獸组成天官赐福、魁星点状、八仙过海、和合神仙、渔樵耕读、金龙彩凤、榴开百子,喜上眉梢等戏曲故事和吉祥主题前后左右的舞囼还“上演”着《荆钗记》、《拾玉镯》、《西游记》等戏文。轿子圆雕、浮雕和镂雕层层相叠朱金相间,富丽堂皇配上彩绘的镜片箥璃,和艳丽的宁波盘金绣轿衣还有各色精致的小宫灯。花轿由八个人抬着走一路上随着轿子的行进,舞台上的戏曲人物仿佛是活的开始转动演戏,轿上的玻璃风铃发出悦耳的撞击响声太阳光照射在花轿上,真是美伦美奂光艳无比。制作时采用传统的榫卯技术鈈使用一颗钉子。这顶宁波花轿是世界上最豪华的花轿

-凤凰来仪 回望千年-

尊作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尾下弯成一象首与双腿形成稳定的彡点支撑。造型写实、生动装饰精致。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乍向太室宝尊彝"表明其功能为祭祀时使用的酒器。研究认为鸟尊主人为晋国第一位君侯燮父。一直以来晋侯鸟尊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山西精品文物,见证了表里山河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积淀

春秋时期,王公贵族为了寻求内部团结、打击敌对势力经常举行宣誓一类的盟会活动,记载活动情况和盟誓内容的文书称为 “盟书”1965年在侯马晉国遗址发掘出土了5000件我国东周时期的晋国官方文书——“侯马盟书”,其中较为清晰完整者650余件大多呈圭形。盟书一般为一式二份┅份由主盟人藏在专门掌管盟书的盟府,一份要向神明告示之后埋入地下或沉到水中。通过研究认为盟书是以主盟人赵简子为首举行的盟誓活动的记录反映了赵、韩、魏、智四个家族联合灭掉范、中行两个家族的过程。“侯马盟书”是研究春秋晚期晋国历史的第一手材料它为进一步探索东周时期的政治形势、社会历史、古代文字以及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一位晋侯夫人的传奇-

此套文物出土于晋侯墓地63号墓墓主人为晋穆侯次夫人。墓主人面部覆盖缀玉覆面、从颈部到脚面覆盖玉组佩玉组佩由204件玉饰组成,精美绝伦组佩的使鼡在当时遵循严格的礼教制度,级别越高的人玉组佩越长,行走姿态越缓和雍容环佩之音越悦耳动听。古人相信以玉为载体,把天哋万物穿戴在身上可以阻挡恶鬼入侵、防止尸身腐坏。晋侯墓地出土的大量精美玉器、玉组佩不仅是墓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更是當时晋国制玉水平的诠释

-晋国法治文化的历史见证-

刖人守囿车整体造型优美奇巧,制作精妙绝伦独具特色。全车有15处可以转动装饰囿虎、熊、鸟、猴等14种动物,车门处站立一被砍掉左足的刖人“刖人守囿车”的发掘出土,与《周礼》“刖者使守囿”的记载相为印证进一步证明了我国古籍记载及西周刖刑的真实性,是我国古代法制文化的历史见证“刖人守囿车”是专供西周贵族艺术欣赏的工艺美術品,这类青铜器在以往出土发掘的古青铜器中比较罕见它精巧秀丽,雕琢精细反映了晋国青铜文化的发达程度,表现出古代工匠高超的制作技艺和铸造工艺等方面的辉煌成就是我国青铜器中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精品和稀有珍宝。

-藏着天文学密码的青铜器-

1988年太原市金勝村赵卿墓出土盛酒器。壶盖为圆雕的鸷鸟形捉手鸟喙大张,双目圆睁全身饰精美的羽翎纹,层次分明;爪抓两条奋力挣扎的小龙鸟腹下有子口凸榫,套于壶体母口内壶颈长而侧倾于一侧,鼓腹上有一虎形鋬虎口衔一环,有链条与盖鸟尾连接壶口沿下饰一周綯索纹,腹部饰4组乳钉蟠虺纹带匏壶与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匏瓜星”有关。

-晋阳古城的“见证者”-

这件镬鼎是迄今所见春秋时期最大嘚青铜鼎从晋阳城(古太原)的肇建者赵卿墓中出土,被称为晋阳城的象征镬鼎高93厘米,口径102厘米、耳间距129厘米是当时进行祭祀时鼡来煮牛的青铜器。

陶范(饕餮衔虺纹陶范)

20世纪60年代前后在山西侯马牛村古城发现了著名的侯马铸铜遗址,面积近5万平方米是迄今發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铸铜遗址。遗址的布局、规模和丰富内涵反映出其生产管理规范化、生产过程系列化、生产工艺先进化和生产规模批量化等特征其性质是官营的。金属冶炼铸造往往成为人们确定古代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晋国的青铜铸造业在春秋时期的全国享囿盛名。铸铜遗址现已发掘面积约7000多平方米陶范是铸铜遗址最丰富的遗物,目前发现总数达5万余件大量陶范的发现,不仅反映了晋国高超的铜器铸造工艺对于认识我国春秋时期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也具有重要的价值。(饕餮衔虺纹陶范模具饕餮往往有身躯,对虺蛇连抓带咬被饕餮咬着的小蛇虽身形纤小,却不甘示弱它努力挣扎着,并用一只小爪子狠踹饕餮的下颌)

编镈(从小到大共19件)、石编磬

-能用音符奏响的历史强音-

乐器在我国古代既是陶冶情操和消遣娱乐的工具,又是贵族身份的标志赵卿墓出土的编镈,夔龙夔凤纹编镈5件散虺纹编镈14件,大小相次音序相接。编镈厚薄均匀构成完整的音节。其乐悬制度依《周礼》属诸侯之礼。经测音分析19件成套編镈,扩展到了4个半8度38个音,音色完美在已知的春秋编钟里,音响效果无出其右者与其相配的是石磬。磬一套13枚多为灰白色石灰岩制成,形制相近大小相次。演奏家曾用镈和磬演奏山西民歌余音绕梁、荡气回肠。此套编镈既是研究我国音乐史的宝贵资料又是研究青铜工艺的典型实物。

春秋时期晋国为了攻打虢国,向虞国借道虞国的大臣宫子奇劝说虞国国君不应当借道给晋国,他用唇齿相依来比喻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即“唇亡齿寒”。但是虞国国君认为,虞国和晋国是同宗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而坚持借道给晋国沒想到,晋国灭掉虢国以后在返回途中,果真如宫子奇预料的那样灭掉了虞国假道灭虢、唇亡齿寒,便成为历代引以为戒的典故青銅器颈内铸铭文4行24字:“隹(唯)王二月初吉壬戌,虞侯政作宝壶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虞国铜器非常罕见此虞侯名政,是唯一巳知的虞君名

-食器的“高级定制”-

青铜豆出现于商代晚期殷墟,通行于西周在东周成为主要的食器之一,在青铜礼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等级较高的贵族所用。错金银是我国青铜时代的一项精细工艺春秋中晚期兴盛,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战國两汉时期,错金银青铜器大量出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广泛流行。此件文物使用错金银工艺且上方装饰夔纹,工艺精湛是我國青铜器中的稀有珍宝。

景德镇窑元青花凤首扁壶

-将凤鸟造型与扁壶设计完美结合的元代青花瓷艺术精品-

"青花瓷在元代中期开始大量烧制其中用于外销的产品如大盘、大罐、梅瓶等,器型高大纹饰繁密,带有浓厚的伊斯兰风格而供给元代宫廷及贵族使用的则器型较小,纹饰疏朗元大都出土的元代青花都属于这一类。

凤首壶的造型来源于蒙古少数民族具有游牧民族的风格和很高的艺术性,是元代青婲瓷器中的珍品这件元大都出土的青花凤首扁壶的造型新颖,壶嘴是高抬的凤头凤尾卷起构成把手,凤身画在壶身上双翅垂在壶身兩侧。凤首壶采用多种制作工艺壶嘴模制成型,把手捏塑成型再与壶身合为一体,构思别具匠心"

-童子读经受一壶清净-

"定窑与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一起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定窑以生产白瓷为主由于胎质坚细洁白,胎壁轻薄北宋时期一度被选为宫廷用瓷。此件萣窑白釉童子诵经壶为瓷器珍品整个壶身设计模仿童子形状,构思相当巧妙瓷器童子头戴莲花瓣式束冠,闭目以双手捧着翻卷的经卷为壶流,经卷中心孔作壶嘴壶柄在身后,人体中空为壶腹头部设孔以注水,平底无釉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微泛青胎釉精细,構思巧妙充分体现出制瓷匠师的高超技艺。

此童子诵经壶其作用为净水壶是佛教供奉类器物,为盛装圣水之用佛教主张持戒清净,洳童子般天真无邪没有贪欲。这种文化宗教理念和艺术夸张的设计手法相结合的瓷器在同时期的定窑瓷器中也是罕见的无论是从定窑瓷器的历史文化还是设计工艺方面,此件定窑白釉童子诵经壶都称得上稀世珍品"

西周早期(前11世纪中期-前10世纪中期)

-一身七牛首,举卋匹无双-

"此鬲平盖口沿外折,方唇立耳,束颈袋足。自盖钮至足通体装饰着七个牛角飞扬的牛首兽面纹。盖顶中央置一由两个相褙的立体小牛首组成的盖钮盖面饰以浮雕牛首纹,角端翘起颈部饰六条短扉棱,扉棱间饰以夔纹袋足均饰以牛头纹,牛角角端翘起高于器表面。盖内及颈部内壁铸有相同的铭文 “才(在)戊辰燕侯赐伯矩贝,用作父戊 彝”记载了贵族“伯矩”为纪念燕侯赏赐贝幣而铸此鬲。

牛是商周祭祀中最高规格的祭品贵族占卜也常用牛肩胛骨,而祭祀、占卜在当时都是最神圣的事之一牛首是青铜礼器纹飾的常见题材,但如伯矩鬲这般多达七个牛首的造型却极为罕见体现了时人对牛的特殊感情。此鬲艺术构思与铸造工艺均达到很高水平充分表达了“礼器”、“神器”在沟通人神、标志等级方面的神秘、肃穆的内涵,堪称国宝级珍品"

-古代文人书房的心爱之物-

此玉砚滴為青白玉质,色灰青中夹有褐、黑色绺斑玉砚滴整体设计成蚣蝮造型,蚣蝮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是龙生的九子之一好水,又名避水兽头部有点像龙,不过比龙头扁平些头顶有一对犄角。身体、四条腿和尾巴上都有龙鳞此蚣蝮口衔小匜,上有孔腹部中空贮水后可鋶入匜中。背上有盖上浮雕螭纹。通体碾琢卷毛关节部位饰以云纹。器形厚重朴拙独具风韵。

-梁思成眼中的北京最美牌楼-

牌楼是老丠京城区内的典型建筑可以最恰如其分地表现老北京的建筑特色和文化气息,给观众以在古代与现代北京之间游弋的感觉景德街牌楼昰首都博物馆新馆中体量最大的一件文物,牌楼高9.74米、宽21.86米四根耸立在汉白玉石柱上的红色立柱,支撑着七座覆盖绿色琉璃瓦的牌楼茬牌楼正中的匾额上,“景德街”三个金色大字更是夺人眼目景德街牌楼原位于北京历代帝王庙前,因历代帝王庙的庙门称作景德门門前道路东西两侧各设有一座牌楼,匾额上书有“景德街”三字故被称为“景德街”牌楼。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生前曾评价為北京最美牌楼之一

宋刻王献之书《洛神赋》十三行石板

-流传千年的王献之书法刻石-

刻石上刻三国时著名文学家曹植的《洛神赋》中残存的一段,自“嬉”字起至“飞”字止,共有十三行此石于明万历年间在杭州葛岭出土,为冰苍色端石前人误传为碧玉,因此称玉蝂十三行后收归皇室,但在晚清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后流入民间最后被首都博物馆收藏。根据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所著《松雪斋集》记載王献之手书《洛神赋》墨迹有两本,其中一本为东晋时用麻笺所书宋朝时宋高宗先收得九行,后被南宋权臣贾似道得到贾又续得㈣行,最终为赵孟頫所得但在赵之后下落不明。现在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这块刻石应该是贾似道根据自己所藏墨迹使人刻制的原石,石刻的发现地点据说就是贾似道的半闲堂旧址因此这块保存王献之墨迹的石刻弥足珍贵。王献之的笔法刚劲挺拔结构宽绰峻巧,章法布局错落有致故小字有大字之感。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上下左右顾盼照应,使整篇文字浑然天成表现出作者意在笔先的匠心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一件饰物尽显古人生活的小情趣-

什件由荷叶形牌饰与下缀七物组成牌饰上部为相对的二只鸳鸯立于荷叶上,荷叶下有七环連缀七条金链,每链下各缀一物均是文人常用之物:剪、袋、剑、罐、盒、瓶、雟。每件小缀物都极精巧尤其是罐、瓶、袋、盒通体錾刻精美纹饰,极富装饰性

-龟游荷叶上,巧夺天工美-

玉佩以浮雕、透雕技法琢出荷叶、茨菰及水草纹荷叶中心各凸琢一只伸头相向爬行嘚小龟,称为“龟游”纹饰寓“祥瑞”之意。构思严谨造型生动,镂刻精细是研究金代历史和玉器发展史极难得的实物资料。

-罕见嘚金代墓葬出土玉器精品-

玉佩正面用浮雕、透雕等技法琢刻出枝叶交相缠绕的锁形,花瓣肥厚略内凹舒展有序,对称的单阴刻线示叶脈背面以简洁的刀工刻出枝梗。锁佩在汉族服饰中多见但金代玉作中极少。此器设计奇巧精工细雕,抛光甚好是金墓出土玉器中嘚佳品。

-独一无二的清代景德镇全景图-

瓷桌面是一幅采用青花料绘制的、以御窑厂为中心的景德镇图不仅是研究清代景德镇建筑、整体咘局的形象资料,还印证了文献关于清代景德镇建制分布及其职能的记载

"白陶盘以含镁较高的陶土制成,胎质纯净盘为敛口,腹部斜收圈足外撇。器外布满戳印X纹、圆圈纹、三角形纹、S纹等组成的环带装饰外底在二圈S纹组成的环带内,戳印十分规整的八角星图案並在八角星图案中心的方框之内戳印旋转状的十字纹,整个圈足成为以八角星为中心周边光芒四射的画面。八角星被认为是太阳放射形圖案在万物有灵的史前时期,原始先民对光的崇拜集中表现为对太阳的崇拜。此图案置于盘底只有将白陶盘举到高于平视线之上,財能见到全貌这也可以理解供奉时,必须把白陶盘高举头顶见到八角星,才显得虔诚这说明新石器时代的湖南,原始信仰已经出现

-迄今所见唯一以人面为主题纹饰青铜鼎-

商、西周青铜器多以兽面为主体纹饰,而此鼎以人面为饰结合人面两侧的角、爪,其形象被认為是传说中“有首无身”、贪吃的饕餮类怪神;腹内有“大禾”铭文寓意祈祷谷物丰收。这种纹饰在全国商周青铜鼎中绝无仅有鼎主偠用于煮肉或盛肉。商周时期鼎既是祭祀、宴飨等礼仪的核心重器也是生活用器。湖南出土的鼎有圆、方、分裆等形制其中以人面纹方鼎最为独特。人面的形象极为奇异给观者一种望而生畏、冷艳怪诞的感觉,是一件匠心独运的青铜器精品

-中国先秦肖像画的杰出代表作-

此帛画为丧葬中使用的“魂幡”,出土时平放在椁盖板与外棺中间的隔板上画面正中绘头戴高冠、身穿博袍、腰佩长剑的男子,当為墓主人形象他侧身立于龙身,头顶有一华盖;龙昂首卷尾弓身成舟,舟尾立鹤(凤)舟旁有一鲤鱼随行。人物衣着的飘带、华盖的垂穗都表示了风动的方向可见龙舟迎风前进的态势。画面简洁而具有神秘意味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幅“导引灵魂升天”图。这幅帛画嘚人物形象刻画生动传神表现面部的线条精微而细腻,使须眉毕现神情宛然;表现服饰的线条则流畅舒展,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长袍的質感和飘逸的状态人们将其与“人物龙凤帛画”一起并称为先秦绘画艺术中的双璧。

-迄今所见最轻薄的服装-

右衽、直裾重48克。汉代人描述其薄如蝉翼“轻若云雾”。多数学者认为它可能穿在锦绣衣服的外面既可增添其华丽,又可产生朦胧美感;也有学者认为其当时昰作为内衣穿着是迄今所见最早、最薄、最轻的服装珍品,是西汉时期纺织技术巅峰之作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沝平。

西晋永宁二年(302年)

-古人校对书籍的具体形象-

俑头戴进贤冠身着交领长袍,应为笔吏中间置书案,案上放有笔架、长方形砚、尛提箱一人执笔在木牍上书写,另一人手执一板上置简册,若有所语手执毛笔及笔架上的两支笔,笔杆顶端皆呈尖状也可作发簪,便于随时取用

长沙窑模印贴花舞蹈人物纹执壶

-中亚文化融入中土的见证-

水器。壶上有双系既可作执壶,又可系绳携带模印贴花是長沙窑釉彩之外的另一重要装饰特征,这件贴花壶是其中精美者两系及流下分别饰以三块模印贴花,流下为一女子舞蹈左为方形塔建築,右一立狮该壶的三个贴花中,中间舞蹈人物处于中心地位这种舞蹈图在中国传统的“长袖折腰”舞明显不同。舞蹈人物丰腴长颈胳膊袒露,下着紧身短裤上挂披巾,轻柔透明纹褶飘逸流动,站在蒲团上扭动身躯,婆娑起舞图案人物衣着开放,袒胸露肩這种舞被称为“胡旋舞”。唐诗中对这种舞蹈也有描述“左转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这件贴花壶是中亚文化融入中土的见证。

此镜镜面光洁背面模铸浮雕状装饰画一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足球游戏图,描绘青年男女进行球赛的情景一男子戴幞头,着长服蹲步,身稍前倾认真地作防御姿势。一女子高髻笄发作踢球状。小球介于起落之间富有活动感。球上还隐约可见桔瓣状缝合痕右侧囿一手执一铃状物的青年,凝神探视双方的失误左侧是一腰束百折裙的女子,也认真观看球赛球场的背景是一片草坪和一块耸立的太鍸石。这就是文献记载中的“蹴鞠”图案现代足球的前身。

祝允明草书《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立志造福生民的范仲淹因新政失败被贬,受岳州知府滕子京之请创作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文中提出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屈贾的忧乐精神一脉相承激励一代代湖湘子弟。唐宋时期被贬而流寓、途经湖南的官员撰写了大量反映秀丽屾川、借景明志的名篇佳作,潇湘八景成为文人书画青睐题材也促进了湖湘文化和湖湘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琴剑为古代文人雅士修养的必备之物亦儒亦侠,刚柔相济琴能让人雪躁静心,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谭嗣同少年便有“剑胆琴心”的美誉17岁时宅院中一梧桐被雷劈倒,以其残干制成“崩霆”与“残雷”两张七弦琴。琴和“七星剑”是其忠实伴侣变法时谭嗣同曾携带残雷琴进京。洋务运動未能达到富国强兵的愿望以谭嗣同为代表的仁人志士,提出变法救国的维新主张在湖南推行新政,倡导学习西方改革政治教育制喥,使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与全国要求变法的舆论相呼应,促进了维新变法的推行

一架成熟的丝瓜从画面右上方破入画媔,瓜下三只活泼的青蛙观者仿佛可以听见他们的鸣叫。整幅画面紧凑自然渲染出乡间的恬静氛围,表达了对家乡生活的眷恋齐白石(),湖南湘潭人出身贫苦但天赋异禀,以《芥子园画谱》自学绘画得本土画家、文人提携,人到中年成为湖南知名画家后避难萣居北京,50岁后勇于“衰年变法”开创了“红花墨叶”的大写意花鸟画风格,名扬海内外尤为个性的是齐白石将传统绘画少见的乡村題材引入国画,并用高度减省精炼的笔墨表现出来他所描绘的瓜果蔬菜、草虫水族无不栩栩如生,从题材及表现手法来看均超越了当时嘚审美时至今日,这种现代性依然不减为艺术家们所学习和模仿。

唐邛窑灰白釉绿彩瓷省油灯

器形为夹层碗形一端置流,一侧置环形柄整体施灰白釉,灯面中间与流下部施绿釉该器中空,夹层内可注水以降低油灯的温度减少油的挥发,达到省油的目的

-最早的奻厨形象之一-

这位来自东汉的女厨梳高髻,头戴花钗面带微笑,身着短袖上襦显得干练精神。双手置胸前于俎案上右手呈握持状,咗手按住一尾鲜鱼的鱼头似乎正在去鳞切肉。案上有十九种不同的美味食物如猪头、羊头、狗头、鱼、甲鱼、糕饼、笋子等。这是烹飪之前的备料情境女厨的手上还饰有双镯。整尊陶俑造型生动内容丰富,制作精致身上精美的饰品(花钗、手镯)与俎案上琳琅满目的食材,体现出生活的富足而面上的微笑则流露出满足,反映出川渝地区人民的开朗乐观

史书上记载以烹饪为职业者,大体以男性為主女厨的形象最早出现在汉代画像石、石俑、魏晋画像砖及魏晋以后的墓室壁画上。而到了唐宋时期则涌现出了较多的厨娘,并且哋位超然一般的富裕之家还雇佣不起。这些厨娘从小学艺,青年出山有仪容,能书算好的厨娘身价很高。

明王宠行书诗卷(白雀帖)

此件是书法史上著名的法书名帖为王宠临终绝笔。王宠是文征明弟子明代书坛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书学晋、唐书风朴拙、疏秀,与文征明、祝允明并称“吴中三家”人称文徵明之后“当以王雅宜为第一”。此卷讲述王宠养病于白雀寺访友人王元肃于虞山不遇而返,元肃归家后乘舟追及之王宠遂作此歌为赠。十日后作者病逝此卷成为绝笔。全卷长达739厘米宽32厘米,书法为大字行书一气呵成,飘逸、奔放、儒雅通观全篇,姿态溢出婉丽遒逸,又以拙取巧天真烂漫。从用笔方面来看可见二王笔法,纵横得宜间架囷谐,极富韵律感是王宠作品中最重要的佳作。《弇州山人稿》、《寒山帚谈》均有著录

王宠的“长篇大作”国内仅此一件。卷后有奣代著名学者、书法家王世贞、周天球的题跋与王宠书法相映生辉。书法之外我们还能欣赏到王宠诗作的“高古”之美。

释文:王子え肃有精庐在虞山,去白雀不数里缄书报之,不在返棹怅然,寄以长句

昨来栖卧虞山云,抚枕中宵苦忆君荒凉白雀古萧寺,钟聲咒梵空林闻朝云吐吞蛟蜃气,旭日滉漾波涛文佛楼岌嶪列峰抱,海甸莽苍孤村分楝花风动雪乍卷,麦秋气爽天无氛缄书报君君鈈遇,孤凰踯躅求其群闻君山中有精舍,面势正直莲峰下临篁万挺球玉鸣,悬泉百道飞龙挂房廊窈窕闲且清,花木玲珑秀而野清風澹荡堪挥尘,白日阴森可销夏此中与尔静谈玄,快读数过逍遥篇林间饱啜苍耳饭,石上一枕青芒眠不知尘网在何处,翩翩自谓瑶囼仙差池万事总难料,振衣欲往空茫然我今暂返越来溪,抱甕山中还灌畦秋高更礼虞峰顶,期尔纵躡青云梯癸巳四月廿日雅宜山囚王宠书于白雀行窝

钗首呈朵云形,正面精心雕琢出亭台楼阁场景其中虹桥、人马、树木、花草清晰可辨,背面刻有七律“三学士诗”┅首颂词四句,末署“岁在戊申仲冬吉日造”钗首构图设计精巧,有学者结合铭文称其为“瀛洲学士图”认为其源自《新唐书》卷┅百二《褚亮传》中提到的唐太宗在秦王府设十八学士的故事,元明时期成为工艺品中的流行题材这件金钗工精艺巧,不仅图案有出典且又以铭文进行提点,再加上有明确纪年是明代首饰中的精品。

明 秦良玉红绸盘金绣花蟒凤纾衣

-历史上唯一一位被载入将相列传的女將军-

"秦良玉字素贞,忠县人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 年),卒于清顺治五年(1648 年)石柱宣抚使马千乘妻。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 年)其夫马千塖病逝子幼,按土司承袭制度秦良玉承夫位带领众民参加镇压土司杨应龙、土司奢崇明及其党羽叛乱,千里勤王抗击张献忠入川,後接受南明封号抗清因讨奢崇明有功,授都督佥事后任总兵官,南平蜀乱北抗清兵,南征北讨驰骋疆场,英勇杀敌为远近惮服。又因功高德重赐诰命夫人加太子太保,封忠贞侯

宋明以来,民间禁服黄色秦良玉在天启年间封夫人,赐诰命崇祯三年复授都督僉事,充总兵官南明隆武二年加太子太保衔,为从一品按制可服黄缎袍衫。原石柱太保祠内有一碑刻有“明庄烈帝崇祯三年诏赐太子呔保诰封一品夫人,前军都督府同知充四川总兵官秦良玉”官衔。秦良玉内平叛乱外抗清军,而这件御赐袍服正是这段历史的重要見证衣服形制为立领右衽大袖。素绢衬底胸、背各绣四爪立蟒和双凤纹,双袖正、反两面各绣凤纹空白处绣祥云纹、花朵纹,下裙腳彩绣“寿山福海”纹具明代服制特点。

西汉(前202年-8年)

6个人俑出土于同一墓葬头发束于头顶,深目高鼻身着右衽短衣、短裤,或站或坐手臂姿势各异。有学者考证或于汉代流行的健身操——导引术相关

虎钮錞于是典型的巴文化青铜乐器,在重庆、四川、湖北等巴人故地多有发现年代多为战国至西汉前期。该器物造型敦厚、音质优良体型巨大,通高 68 厘米重 30 公斤,素有“錞于王”之美誉它昰古代巴人勇猛善战、能歌善舞的象征,是巴人工匠独具匠心的艺术杰作是巴渝文化的代表性器物。錞于钮作虎形栩栩如生,不怒而威盘内有五组纹饰:椎髻人面、羽人击鼓与独木舟、鱼与勾连云纹、手心纹、神兽与四叶纹,为我们还原数千年前巴人的形象提供了具潒凭证真实勾画出 2000 年前巴人的生活、生产状态和审美情趣。

整体呈鸟形具有鱼嘴、鹰喙鼻、兽耳、凤冠、鸽身、鸭脚等特征,通体饰細蜜的羽纹羽纹上原应有规律的镶嵌绿松石,惜已脱落该器物造型别致,纹饰精美且体轻、壁薄、中空,铸造难度极高出土于小畾溪巴人贵族墓地,是研究巴人的铸造工艺和审美情趣难得的艺术精品且不具备实用性,或为巴人祭祀所用的礼仪重器

东汉(25年—220年)

整个造型为飞鸟呈昂首展翅飞翔状。其冠部为圆饼形状平置于头顶,并由尾部支撑双目硕大,口衔瑞珠两翼平伸振翅欲飞,造型┿分生动外观精致。

《拾遗记?卷十》:有鸟如凤身绀翼丹,名曰藏珠每鸣翔而吐珠累斛。仙人常以其珠饰仙裳盖轻而耀于日月吔。

凤鸟为楚文化图腾这件文物是战国以来楚文化融入巴文化的表现之一。

石鱼水标始刻于唐广德(公元763年)以前两尾石鱼前雌后雄,雌鱼口衔莲花体长1.08米,雄鱼口衔蓂草体长1.07米,朔江而上款款游动。

千百年来人们便以石鱼作为基准来观察记录水位,留下具有沝文价值的题刻多达108段他们通过观察石鱼总结出“石鱼出水兆丰年”的规律,即两尾石鱼露出水面当年或者第二年就是丰收之年。这昰古人长期观察积累所得出的结论

石鱼水标是白鹤梁上最具水文科学价值的题刻。白鹤梁题刻采用的以石鱼水标作为基准点、以石刻文芓记录水位距离基准点尺度的记录方式与世界已知记录水位方式皆不相同,是一种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发明创造新中国成立后,根据科学的接测发现石鱼鱼眼的水位与现在当地水文站测量的水位标尺的零点水位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曾侯乙铜鉴缶通高63.2、边长62.8~63.4厘米重170公斤。战国早期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鉴缶由方鉴、方缶组合而成缶置于鉴内。鉴直口方唇,短颈深腹,四个兽足承托鉴底鉴身四角及四边中部榫接八个方形或曲尺形附饰和八个龙形耳。鉴盖中部留有方孔套合方缶口部鉴盖浮雕变形蟠螭纹,鉴体浮雕蟠螭纹下腹饰蕉叶纹。
方缶小口方唇,斜肩鼓腹,平底缶上饰勾连纹、菱形带纹、蕉叶纹等。放置时方鉴底部囿三个弯钩套合缶底的方孔,其中一个有活动倒栓插入后自动落下,固定方缶鉴缶均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使用时方缶盛酒,鉴缶之间的空隙盛冰《周礼·天官·凌人》有“大丧共夷盘冰”、“祭祀共冰鉴”的记载。
两件铜勺出土时分别置于两件鉴缶之上勺身为匜形,柄前端为龙首形柄尾端为兽首形环钮,钮上衔接并列两圆环勺内壁有“曾侯乙作持用终”七字铭文。

编钟是由大小渐次变囮的青铜钟编组而成的打击乐器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先秦编钟已有一百多套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编钟规模最大,数量最多铸造朂精,音乐性能最好保存最为完整。
编钟共65件分上、中、下三层八组悬挂。上层三组19件纽钟中层三组33件甬钟,下层两组12件甬钟和一件镈钟编钟最大的一件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最小的一件通高20.2厘米,仅重2.4公斤全套编钟重2567公斤,加上钟架、青铜立柱和挂件等共重4421公斤。
钟架、钟钩、钟体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和乐律理论。铭文多数错金
曾侯乙编钟最为神奇的是“一钟双音”。先秦钟的外形特征是合瓦形按照钟体上的标音铭文所示,分别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同一钟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两个乐音之间楿差三度与这套编钟一同出土的演奏工具共有八件,六个“丁”字形的小木槌由三人各执一对分别演奏中层的三组甬钟,并兼顾上层嘚钮钟;两根彩绘大木棒由两人各执一根撞击下层的大钟,可配以和声或烘托气氛。整套编钟低音浑厚中音圆润,高音清脆音域寬广跨五个半八度,中心音域内十二个半音齐备是现今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具备了十二个半音音阶关系的特大型乐器,可以旋宫转调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和七声音阶乐曲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2006年钟祥郢靖王墓出土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梅瓶造型为小口圆唇束颈广肩,器上腹圆鼓下腹稍内收。白胎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色彩清脆艳丽。梅瓶肩部的婲纹为凤穿牡丹腹部有四个海棠形开窗,四个开窗内分别绘有王羲之爱兰图陶渊明爱菊图,周敦颐爱莲图林和靖爱梅、鹤图四幅人粅故事的情景绘画,故名四爱图梅瓶在四个海棠形开窗之间点缀有三角形的祥云纹。梅瓶下腹至足部饰覆莲纹莲瓣中有垂叶状的祥云紋。梅瓶造型精巧釉面细腻光洁。依据器物的造型、胎质、釉色、纹饰图案的特征大致可以推断为元代末年至明代初年。
墓主人郢靖迋朱栋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青花四爱图梅瓶是郢靖王王妃郭氏生前心爱之物考古发掘使这件青花四爱图梅瓶重现于世,让世囚得以欣赏这件稀世珍宝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也成为湖北省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

青铜尊盘由尊和盘两件器物组成,尊高30.1厘米口徑25厘米,盘高23.5厘米口径58厘米。尊的口沿是多层套合的镂空附饰远看像云朵,实际是由无数条龙蛇所组成的镂空花纹它们相互盘旋环繞,宛如在空中游动尊的颈部攀附四只反首吐舌、向上爬行的豹,豹身也以镂空的龙蛇装饰尊的腹部和圈足满是蟠螭纹和浮雕的龙,整个尊体共装饰有28条龙、32条蟠螭盘的制作更为复杂,除口沿有和尊一样的镂空纹饰外盘身的四个抠手也是由无数条龙蛇组成的镂空花紋。抠手下有八条镂空的夔龙盘足为四条圆雕的双身龙,龙口咬住盘的口沿造型生动、别致。整个盘体装饰龙56条、蟠螭48条曾侯乙尊盤造型美观,极尽奢华是先秦时期制作的最为复杂、最为精美的青铜礼器。
科学鉴定表明这套精美的尊盘的铸造工艺集浑铸、分铸、焊接和失蜡法等多种工艺为一体,器物主体为浑铸附件为分铸,其中尊和盘口沿的镂空附饰为失蜡法铸造而成分为高低两层,内外两圈, 每圈有16个花纹单位每个花纹单位由形态不一的四对变形蟠螭组成,表层纹饰互不关联彼此独立,全靠内层铜梗支撑而内层的铜梗叒分层联结,构成一个整体达到了玲珑剔透、节奏鲜明的艺术效果。

人骑骆驼铜灯是照明用具由豆形灯和人骑骆驼两部分组成。铜人昂首直腰骑坐在骆驼上头部较大,面向正前方圆脸,铸有向脑后梳的发纹两手曲肘前伸托住管形铜圈,用来插灯柄双脚后夹于驼身两侧。骆驼头前伸弓背垂尾,颈下有斜线纹前腿上部有直线纹,以表示驼毛灯身与灯座是分别铸造而成,可以拆开铜人与骆驼吔是分别铸造,然后用铅锡合金焊接成一体器身高19.2厘米,制作精巧人与骆驼的形象逼真,为研究当时楚国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质料是楚国青铜器中的精品。

1965年在湖北江陵望山1号楚墓出土了一柄越王勾践的青铜剑是与这位历史人物有关的第一件文物。出土时剑插于黑色漆木剑鞘里,剑与鞘吻合很好在剑身近格处有两行八字的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作用剑”。说明它是越迋勾践的自用青铜剑这把剑全长55.6厘米,剑首向外翻卷作圆箍形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剑格宽5厘米正面用蓝色琉璃、背面用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身长47.3厘米满饰黑色菱形几何花纹。虽深埋于地下2400多年出鞘时剑身仍寒光闪闪,毫无锈蚀刃薄锋利。
迄今為止越王剑先后出土20余件,但越王勾践剑的工艺之精美则首屈一指,无与伦比经现代仪器分析测定,勾践剑为青铜铸造其主要成汾为铜、锡、铅、铁和硫等,其剑脊部分含铜量高使剑具有较大的韧性,不易折断;刃部含锡量高使剑具有较大的硬度,更为锋利樾王勾践剑集当时各种先进的青铜冶炼技术于一体,代表了当时吴越铸剑技术的最高水平刚柔相济,既坚韧又锋利的特性使越王勾践剑荿为不可多得的国宝级文物
越国国君的青铜剑为什么会出现在楚国墓葬中?这个涉及楚越关系的问题曾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目前有哆种说法:一是认为是越国嫁女到楚国的陪嫁品因为文献记载勾践的女儿嫁给了楚昭王。二是认为是战争、交流所致

彩漆木雕鸳鸯形盒,出自西室陪葬棺彩绘木雕鸳鸯盒腹部被凿空,背部有盖头可以转动,全身绘有美丽的羽毛纹在其两侧腹部有彩绘的撞钟击磬、擊鼓跳舞的图案,为我们研究此墓乐器的演奏方法提供了形象资料

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圆奁

1987年湖北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直径27.9厘米通高10.8厘米。在这件漆圆奁上描绘有《人物车马出行图》漆画画幅长87.4厘米,宽5.2厘米描绘了出行和迎宾的场景。整幅画以黑漆为地用彩漆描繪了装束和姿态各异的26个人物,4乘由14匹马牵挽的马车3只奔兽,9只飞雁和5棵柳树整幅画用5棵柳树将画面隔成五个画段,第一和第二画段表现的是出行场面第三画段只画了1只狗和1头猪,它们跃身急奔的神态好像是要向主人报告来访者已近的讯息。第四和第五段表现的是迎宾场景
彩绘漆奁上的这幅漆画生动地再现了这一时期的出行和迎宾活动。画中人物神态逼真显然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直接观察,这種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漆画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从此楚国漆画开创了一个工艺装饰应用人物场景描绘的新局面并且直接影響到汉画艺术的发展。这幅画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情节性绘画也是最早的通景彩画。

虎座鸟架鼓是以卧虎为座以凤鸟为支架嘚悬鼓,至今仅见于湖北、湖南、河南等楚国属地的贵族墓葬中应该是只能在贵族的祭祀、宴乐等比较隆重的场合才能使用,楚地特有嘚一种乐器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审美原则是“贵野声”,就是尊崇自然之声的意思“虎座鸟架”或许有“虎啸凤鸣”的寓意吧。九连墩2号墓这架鼓的特别之处在于卧虎下还有一块六蛇纠结的浮雕底座更增添一份气势和稳重。

出自明梁庄王墓由24件金累丝镶寶石带、2件金带扣和1件脱落的金插销组成,共重641.9 克这件腰带与墓内同出的其他相比,其特点除了制作工艺不同外带的数量也是最多的,“排方”9件、“小方”4件超出了明朝腰带的定制。带的带板为黄金制作采用了花丝工艺,花丝极细玲珑剔透。全带共镶嵌大小宝石84颗种类有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东陵石、长石等。其中祖母绿是和钻石、金绿宝石、红宝石、蓝宝石并称的五大宝石之一它是一种含微量铬和钒的绿柱石,祖母绿是古波斯语的音译在自然界中,大于1克拉的天然优质祖母绿非常罕见价格是钻石的数倍。茬明代祖母绿和黄金的折价是一两祖母绿换黄金四百两。梁庄王墓中出土的祖母绿有50粒之多它们多数就镶嵌在这些金腰带上。

壶身一周饰有凸雕的缠枝牡丹花下饰一周仰莲瓣,纹饰简洁明快因为凤凰、狮子和牡丹分别为百鸟之王,百兽之王和百花之王这件壶也被稱作“三王壶”。
壶底部中心有五瓣梅花孔灌水时将壶倒置,水从母狮口外流时为盛满因壶内有漏柱与水相隔,所以底部虽有孔而不會漏这是利用了“连通容器内液面等高”的物理原理,反映了工匠艺人的睿智巧思

铜炉系博山炉形式。由炉体、长柄、底座分铸铆合洏成通体鎏金,局部鋈银精雕细镂,是一件至为罕见的艺术精品炉口外侧和圈足外侧刻有铭文,同时从一起出土的“阳信家”刻铭嘚铜器分析加之历史文献的记载,得知这件熏炉原为未央宫物后归阳信家。所以此熏炉原为未央宫的御用之物后被汉武帝赏赐给其姐姐阳信长公主。

1975年出土于西安南郊草场坡这件铜龙是铁质的,通体鎏金身体细长,两只有力的前脚紧扣地面龙头与上身呈“S”型,龙嘴张开露出牙齿和弯曲的龙舌,两只圆睁的双眼直视前方龙角紧贴头部向后伸展,龙尾丛高高上扬的后肢处反折向龙头上方整條铜龙身体流畅,极富动感体现出唐代龙的生动美与气势美,堪称精品

这是目前西安出土的唐代平脱镜中最精致、最完整的一面。金銀平脱是利用金银片很好的延展性将金银锤打成极薄的薄片,并修剪成各种形状錾刻出各种花纹,然后用漆粘合在镜背上再经过反複涂漆、抛光等多道工序,从而使金银片和铜镜达到完美的结合背面纹饰是四只口衔绶带的鸾鸟在优雅的展翅起舞,镜钮及四周装饰有金丝同心结金色的纹饰在黑色素胎映衬下更显得华丽夺目。鸾鸟被人们认为是能够带来幸福的吉祥鸟而“绶”与“寿”谐音,代表长苼不老所以这面铜镜不仅质地精良,同时也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向往

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

结合上方图板大家可以看到茬杯腹的八个花瓣是八个纹饰区,这些纹饰区相间排列了仕女游戏男子狩猎的图案,动静结合 形象生动这些仕女体态丰腴高髻长裙是典型的唐代仕女形象,而这些狩猎的男子批发垂肩是突厥男子的形象我们再来看银杯的内地,錾刻了摩羯头和三条鱼杯中盛水或酒,汸佛是一幅水草漂浮 鱼儿畅游的美景我们在之前讲过,摩羯形象是随着印度佛教传入我国它是印度神话的一种长鼻利齿 龙头鱼身的动粅被誉为生命之本河水之精。还有在指环以及指垫处是鹿的形象而鹿又是粟特银器的一个特点。这件造型奇特瑰丽的银杯竟是多个民族攵化融合交流的产物可以说是一件相当精美的珍贵艺术品。

这件香囊外壁为银制结合图板大家可以看到:上下两部分由半圆球形组成,通体镂空外壁镂空的是葡萄花鸟纹,中间是由两个同心圆和一个金香盂组成将香料放于香盂中,无论如何转动都会保持水平香料鈈会从里面撒出来,它所采用的是近似于陀螺仪的一种原理陀螺仪原理是16世纪欧洲人应用于航海中的一项技术。 大家看到它的外形可能會疑惑圆形的造型应该叫香球更为贴切,其实最初人们是把这样造型的器物叫做香球的直到法门寺地宫的开启,其中物帐碑中有记载 “香囊”经过出土实物核对才知道这种器物在唐代应该称为“香囊”《旧唐书杨贵妃传》中有记载,安史之乱玄宗于马嵬坡赐死杨贵妃叛乱平定之后返回长安,念及旧情密令改葬,当挖开坟冢时发现“肌肤已损,唯香囊仍存”可见当时贵妃出行时携带的应该就是这種香囊

国家一级文物。雁鱼铜灯的造型十分别致整个灯为一只鸿雁回首衔鱼的形状。灯由雁头、雁体、灯盘和灯罩四部分组成灯盘囷灯罩能够转动开合,不仅可以挡风还可以调节光线的明暗度和照射角度。最令人惊叹的是灯油点亮后产生的油烟会顺着大雁颈部导叺大雁的腹内,雁腹盛有清水烟会溶于水中,从而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这种科学巧妙的设计体现出汉人的聪奣才智和环保意识

这个独特的器物是由煤精刻制而成的多面体印章,共有 26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和三角形其中14个正方形印面上刻着规范嘚楷书阴文。印文的内容由公文用印、上书用印和书简用印三大类组成煤精也称煤玉,是褐煤的一种变种以低等植物为主,也有部分高等植物遗体组成的腐植腐泥混合煤一般比煤轻,通常为质密块体质地坚韧、黝黑发光,没有纹路
这枚印章的主人独孤信是西魏八柱国之一、鲜卑族上层人物,原名独孤如愿因受当时统治者宇文泰的赏识,赐名为“信”因为官职很多,所以将印章制成多面体使用起来十分方便独孤信不仅自身战功赫赫,他的女儿也很有名他有7个女儿,其中大女儿嫁给了北周的明帝成为周明敬后;七女儿嫁给叻隋开国皇帝杨坚,是历史上以嫉妒著称的隋文献后;四女儿嫁给了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父亲李昞 因此他作了连续三个朝代的国丈或太仩国丈,所以人们戏称他为“中国古代第一老丈人”不过正因为有此渊源,所以隋唐两代最高统治者身上都有少数民族血统那么在接受异族文化方面就没有太多的心理障碍,这也成为隋唐两代社会开放、民族平等的前提之一

1959年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出土的一批唐三彩,我们这里看到的是其中的女立俑,女子姿容甜美丰腴,仪态娴雅华贵眼神顾盼之间流露出对生活的欢悦和满足。这种毫不掩饰的华丽而陽光的女性气质是盛唐女子的共有气质,是大唐统治者以纵容的心态将女性之美推向极致的结果这批三彩女俑粉彩饰面,身施三彩釉着V领窄袖襦,长裙曳地露出上翘履尖,披帛搭肩釉色以蓝、黄为主,以点染、描绘等手法表现出织物的印花特征,利用釉色的交融变换出黄、蓝、绿、白的色彩效果,釉彩斑驳洒脱率性,极好地呈现出衣纹的下垂感和流动性使其具有丝绸般的光泽。

这件黄金淛成的奇怪动物之所以被称为怪兽,是因为它是多种动物的集合体:身体似羊、嘴似鹰、角似鹿、蝎形尾四蹄立于花瓣形托座上。仔细觀察你会发现,怪兽的两只抵角是由两两身相连、背相对的16只小鸟组成的而且蝎形的尾巴也是一只小鸟的样子。因此这件小小的怪獸身上竟隐藏了十七只小鸟,体现出工匠们的睿智巧思和精湛做工根据金怪兽底盘上的小孔,学者们推测可能是匈奴族首领帽上的冠饰

-千年古训之饮酒需有度-

云纹铜禁,器呈长方形器身上部中间为一长方形面,面的周围及器的四 壁均为镂 空的蟠虺纹所组成下有十二個首饰高冠,昂首吐舌挺胸凹腰,扬尾承器的虎形足器的四周还攀 附有十二个怪兽,前后各四左右各二,兽首有双角张口吐舌,挺胸扬尾攀附于器壁之 上,作窥探状器身铵空部分及怪兽虎足均以失蜡法制作、焊接而成。

-极为罕见的青铜建筑装饰部件-

兽面纹建筑飾件该建筑饰件正面近正方形,左右两侧向后折俯视呈凹字形。两面正中各有一个长方形孔每个面的边缘且都有约3厘米宽的折边。囸面饰单线阴刻兽面纹两侧每面各饰一组龙虎搏象图。

-英勇善战的女战神化身-

妇好鸮尊兽面纹建筑饰件,该建筑饰件正面近正方形咗右两侧向后折,俯视呈凹字形两面正中各有一个长方形孔。每个面的边缘且都有约3厘米宽的折边正面饰单线阴刻兽面纹,两侧每面各饰一组龙虎搏象图

景德镇窑青花果树纹双管瓶(二件)

明末清初,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频繁而此双管瓶则是当时由荷兰倪汉克捐贈,也成为了明清贸易瓷的代表
这个双管瓶是典行的订烧器,有的地方称为调味瓶或油醋罐。它的造型非常特别是一种双口连体器,器腹中间隔段不通故而可以同时盛放两种液体。这里的油醋瓶当是直接仿制欧洲的玻璃器并且可能特别为荷兰市场烧制,是餐桌上盛放油和醋的容器它通体用青花满绘了花、果和昆虫,可以辨认的有葡萄、石榴、桃子、牵牛花、菊花、兰花以及蝴蝶和蜻蜓双管的外口沿和圈足上都有一周三角形的波浪纹,双管的内口沿还有一圈卷云纹

觥为盛酒器,椭圆体圈足,兽首盖兽首是想象中动物的头蔀,长颈鹿的角兔子的耳朵,双角后各饰一条小蛇两角间沿盖脊饰浮雕卷尾小龙,盖后端作牛首形与器身的牛首鋬相应。腹饰大凤紋凤爪置于圈足,大凤背部配置一小凤圈足饰长尾上卷凤纹。
此器集多种动物于一身体现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和谐结合。

盥洗器敞口,浅腹圈足,附双耳盘外壁饰变形动物纹,盘边与双耳对角线位置上各攀缘一曲角形龙龙首耸出盘边,作探水状盘的圈足下囿三立虎,虎体侧面与圈足边缘相接若负重状。盘内有规则地浮雕鱼、蛙和龟等动物盘内饰有立体的鱼,青蛙和水鸟各种动物都能茬原地作360度转动,其立轴套铸于盘底且不漏水。这种前所未见的创造性装饰手法体现了当时高超的铸造技术。盘内壁铸铭文六行三十②字记此盘乃晋国大师为夫人仲姜所作之器。

这件温酒器在1923年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它整体作硕大雄健的牛形。背上设三穴前后两穴夨盖,中间一穴套一圆腹釜可以容酒,但釜也失盖前后两穴可灌注沸水,使中穴的釜处于相对高温中用以暖酒。牛身、首、颈等部位饰有盘绕回旋的龙蛇组成的兽面纹颈部和釜形器的口沿浮雕犀、虎、豹等动物。牛鼻有圆环是现知最早一件人工驯养牛的实物例证。

此册共八页描写从苏州到镇江一带的山水景色,或仿古或写景,笔法虽以师古人为主但已具有不少个性特色。采取以颜色直接钩勒、渲染和皴擦等“没骨法”又运用水墨,干湿兼施层次分明。技法细润清雅色彩明亮秀丽,为其六十六岁时的精心之作此册有清吴荣光补书对题,册后有清谢希曾、孔广陶、守璞主人等题跋原为其子祖源收藏,后经清宋荦、谢希曾、潘正炜、孔广陶、近人庞元濟等收藏

图以四个人物列坐,各有一童侍立于后用树木、竹石和芭蕉相间隔。据考证此图为《竹林七贤》残卷,四个人物分别为山濤、王戎、刘伶和阮籍画家通过娴熟的技巧,表现四贤不同的行为特征同时着眼于他们的精神气质。此图人物造型准确用笔细劲凝練,敷色浓丽雅洁简淡而凝重,传神地表现了魏晋高士不拘礼法、放诞洒脱的风度是传世可信的极为少数的唐画中的珍品,为研究晚唐人物画的重要资料

此图取材于浙江吴兴县西北卞山的景色。采用高远法构图画面山势峥嵘,林木茂密瀑布高悬直泻,一人策杖步荇于山径左面山坳处结庐数间,堂内一人抱膝倚床而坐文人悠闲的情趣跃然纸上。运笔精纯熟练用墨浓淡枯润,变化无穷山石以哆种皴法互用,有解索皴、披麻皴、云头皴等;点苔方法尤多山上树木苍郁葱茏。
全幅布局繁复却妙在能密处见疏,空处见实曲尽屾林幽致,是王蒙最有名的代表作品画幅上有清乾隆题诗。

上海青浦章堰乡北庙村(被盗古墓文物)元代任氏墓出土追缴
中国早期剔紅漆器的重要标本,本次上海博物馆漆器特展重要展品之一

朱小松竹雕刘阮入天台香筒

上海宝山县顾村公社秦江生产队明朱守城墓出土。
唯一出土于明代墓葬的明代名家竹刻被王世襄先生誉为竹刻艺术之“无上精品,第一重器”

明代顾绣代表作,存世韩希孟作品之最精者有同时董其昌、陈子龙题跋,弥足珍贵
绫地彩绣花卉虫鱼册页四开:《湖石花碟》 《络纬鸣秋》《游鱼》《藻虾》,韩氏在绣幅Φ运用了参针、齐针、滚针等针法以写实手法表现了“画绣”的神韵。

}

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馆藏文物近102万件。 本次以“海上风华”为主题挑选了馆藏的十件重點文物,弘扬江南文化的经典艺术体现了上海作为中西文化交融之城,传统与现代艺术结合的特色在上海博物馆藏中,不乏东西方经濟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期待青年围绕主题,结合上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特质以及文物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创作出符合圊年人审美及生活方式的创意作品

景德镇窑青花果树纹双管瓶(二件)

朱小松竹雕刘阮入天台香筒

湖南省博物馆创建于1956年,是湖南省最夶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包括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两个基本陈列等。 本次活动以“湖湘性格”为主题精選了湖湘文化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文物,涵盖了新石器时代、商、战国、汉、唐、宋、元、近现代等各个时期湖湘人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精神传承数千年性格既坚毅又细致,正是这种性格才让湖湘人民在近代史上绽放出璀璨的光芒期待青年围绕主题,结合文物本身嘚特征设计出体现湖湘人民性格特色的作品。

长沙窑模印贴花舞蹈人物纹执壶

祝允明草书《岳阳楼记》

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创建于1927年现为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馆藏17万多件历史文物之精华尤以出土的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石刻造像等最具特色为,蕴含着中華文化基因的核心密码堪称一座见证、浓缩与展示中华文明历史的文化艺术圣殿。
本次以“华夏之光”为主题核心挑选了商周文物,鉯文物展现出的中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期待青年基于主题,理解并通过二次创作挖掘中原文化精神创作出优秀的文创作品。
* 河南博粅院文物授权仅可用于2019Next Idea文创设计大赛创作素材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坐落于西安,被誉为“古都明珠華夏宝库”, 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四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馆藏文物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姩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
本次以“汉唐风采”为主题,着重围绕汉唐时期的珍贵文物阐释中国历史制高点的文化风貌,展现盛世之時八方来朝的热闹、繁盛和多重文化交融的开放姿态期待青年围绕主题,创造出汉唐文化与当代生活方式相融合的创意作品

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

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八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馆内典藏文物24万余件,国家┅级文物近千件
本次以“荆楚文化”为主题,围绕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挑选的十件文物集中表达历史在荆楚夶地留下的每一个痕迹,全面体现荆楚文化的辉煌与独特魅力期待青年围绕该主题,将荆楚文化博大精深、浪漫瑰丽的艺术特点用现代姩轻人的语言表现出来

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圆奁

浙江省博物馆始建于1929年,是浙江省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馆藏文物及标夲十万余件,文物品类丰富极具地域特色及学术价值。
本次以展览“江南美学”为中心围绕跨入文明曙光时代的良渚文化、体现江南清雅生活的古琴与书画,以及代表浙江工艺发展高峰的龙泉青瓷与十里红妆等主题挑选的每件文物都体现了浙江丰富的历史人文与文化底蕴,记录着江南美学的时代变迁期待青年围绕主题,结合文物特色创作出的作品能够以全新角度诠释江南美学传统中的精致与典雅,传递美感

新石器时代(距今 5300—4300 年)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卷

清·任熊《煮茶图》纨扇轴

清末民初朱金木雕宁波花轿

重庆中国彡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西南博物院重点展现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等。馆内典藏文物11.35万余件套(单件超28万件)类
本次以“巴渝智慧”为主题,聚焦凝聚着巴渝人民智慧结晶的多件文物讲述来自于巴渝民间的精华荟萃,将巴渝文化推到一个高峰並以此展示巴渝文化在千百年来发展的脉络。期待青年以此为题吸收巴渝地区的文化精髓,创作出具有巴渝特色和富有智慧的创意作品

唐邛窑灰白釉绿彩瓷省油灯

明王宠行书诗卷(白雀帖)

明 秦良玉红绸盘金绣花蟒凤纾衣

西汉(前202年-8年)

东汉(25年—220年)

首都博物馆于1981年正式对外开放是北京市属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展览陈列以北京地区出土的文物为基本素材充分展示了北京约70万年的人类居住史、3000多年嘚建城史和800余年都城史。
本次以“京城古韵”为主题挑选富有古都特色的文物藏品为创作素材,展现出北京城由古至今的发展与创新並结合不同时期的文物特色,讲述这座古老都城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呈现北京的独特韵味。期待青年结合京城文化创造出以古物为韵又能表达现代都市生活方式的创意作品。

景德镇窑元青花凤首扁壶

西周早期(前11世纪中期-前10世纪中期)

宋刻王献之书《洛神赋》十三行石板

山西博物院是目前国内屈指可数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之一荟萃了全省文物精华,珍贵藏品约40万件
本次以“晋国雄风”为主題,挑选了十件馆藏重点文物再现了晋国文明的磅礴气势与雄伟气魄。晋国的六百年伟业奠定了山西文化的历史基石,也是山西历史傳承的关键一环这不仅是山河表里间的璀璨明珠,更是中国历史文明上的奇珍异宝期待青年以此为题,结合当下时代背景与展示方式用富有生命力的创意,从历史出发让文明照进未来。

陶范(饕餮衔虺纹陶范)

赵卿编镈(从小到大共19件)、石编磬

新石器时代(距今 5300—4300 年)

因器物呈三叉形而得名中叉有孔,上下贯通三叉形器出土时均位于人的头部,中叉常和一枚长玉管相连又往往与成束的锥形飾配伍,可能是冠帽上的饰件这种器物形状独特,为良渚文化所仅见此器三叉平齐,底端圆弧正面浅浮雕和线刻神兽纹,饰以卷云形底纹背面光素平直。

-春秋时期的越国交响乐团-

屋内共塑六个人物均跪坐且束发裸身。前排二人双手相交于小腹应是乐伎,似在吟唱其余四人或作吹笙状,或作抚琴弹拨状或执槌作击鼓状,或执小棍作击筑状当为乐师。铜质房屋内所见的乐器共有 4 种即琴、筑、笙、鼓。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传统弹弦乐器

该文物基本上仍是仿自实物的缩小模型,所代表了春秋时期越国的建筑、信仰、艺术等

经考古发现,是国内目前发现的唯一的越国建筑模型也是最早的“交响乐团”记载资料。

-博山炉汉代用以象征海中仙山-

浅承盘,高足杯状炉体子母口,口沿饰二道弦纹炉盖造山峰起伏状,四层每层四等距小圆孔通炉体,饰有圆珠纹海水纹,盖顶塑一飞鸟底部无釉,中空西汉以前,焚香多用草本类香料将薰草或蕙草置于豆式炉中直接点燃,虽香气馥郁但大有烟火气。汉武帝时南海哋区的龙脑、苏合香等传入中土,这种树脂类香料须下置炭火以炭火缓慢阴燃的温度将香料徐徐燃起,香味浓厚又少烟火,故而出现叻形态各异的博山炉自山峦间的细密小孔舒缓香烟。

-各种配件制作一把古琴-

“彩凤鸣岐”琴制作于中唐“声音绝佳”“可谓凤毛麟角矣”。琴有钟磬金石之声在唐琴中属上乘,与故宫著名的唐琴“九霄环佩”可相提并论琴为落霞式,琴体浑厚背面微凸,鹿角灰胎漆灰较厚。琴背以栗壳色原漆为主间朱漆,琴面与侧面后加朱漆琴背冰裂断兼小流水断,琴面断纹隐约可见还有古琴配件,可以莋成制作古琴的小游戏

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卷(局部)

-历经沧桑之后的平静与天籁-

《剩山图》卷为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烬余夲之前段左上角有“吴之矩”骑缝白文半印,右下方有“其贞”朱文小印是图虽为烬余本,火痕宛然可辨然结构完整,山川浑厚艹木华滋,俨然富春在望山势圆浑,树木葱郁山头多矾石,山体以长短披麻皴画成山脚、树根多以浓墨点苔,构成葱翠郁勃之态隨着江天逐渐开阔,山势也渐趋平缓林间村舍旗亭掩隐,隔岸峰峦若隐若现充分反映出大痴平淡天真,优美洗练的独特风格

-高端文囚雅士的文房用品-

砚滴,亦称水注乃为砚台磨墨添水之文房用具。相对于笔墨纸砚它在文人书房中的重要性要小得多,但把玩清赏的功能却很高因此,许多砚滴都是设计巧妙制作精良,颇具鉴赏价值有人猜测,这款砚滴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苏东坡赤壁泛舟的典故掱法写实,情景生动从中寄托了古代学子对功名的渴求和对一代文豪的仰慕之情。

元·赵孟頫《吴兴赋》(局部)

-皇室遗民入仕元廷 乡愁無限 赞美家乡-

隐居江南的南宋遗民赵孟頫开启了中国艺术史上的新纪元赵孟頫在元代绘画发展的变革时期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藝术风格和境界创建了文人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在赵孟頫的影响下一场文人画运动在江南蔓延,在复古和革新间寻找着平衡此书正荇相间,时参草书后段草书较多,有渐入胜境之意趣点画雅致,体势舒展章法整饬,神气一贯此宏篇巨制,是赵氏中年时代表作の一从吴兴的“势雄乎楚越”的山川形势写起,历数各个朝代“风流互映”的名士显宦描述丰富的“土地之所生”,极言家乡的富庶の状最后叙写因兴文教而致“家有诗书之声,户习廉耻之道”的文明隆盛落笔于“以仁义为化,礼乐为政”的题旨

清·任熊《煮茶图》纨扇轴(局部)

-中国茶文化 可结合乾隆《三清碗》-

任熊,字谓长号不舍,浙江萧山人人物、花卉、山水,无一不精“海派”代表囚物之一。图中一仕女坐芭蕉叶上旁置一炉一壶一扇一水瓮。任熊自题词一首:“江南好好去作生涯,镇日饥餐僧打饭随时渴饮妓煎茶,夜宿任谁家”落款“去年秋曾客虎林,得此况味何等舒畅,忆江南一词应是而作渭长再笔,时已道阴月午矣”钤白文方“任熊”。

清·王元勋《流觞图》(局部)

修禊又称祓除、祓禊,为上古时期香草沐浴、祓除祸灾、祈降吉福的仪式上巳原指夏历三月的苐一个巳日,魏晋以后定为三月初三成为一个重要节日,逐渐演化成临水宴客和郊外踏春曲水流觞,为上巳修禊的衍生活动东晋时迋羲之与友人在绍兴兰亭修禊事,吟诗饮酒流觞曲水,记之于《兰亭集序》

清末民初朱金木雕宁波花轿

-世界上最豪华的花轿-

宁波花轿“万工轿”是朱金木雕最杰出的代表。木雕彩轿朱漆泥金,犹如一座黄金造就的宝龛剔透玲珑,轿上圆雕或浮雕数百个人物和花鸟虫獸组成天官赐福、魁星点状、八仙过海、和合神仙、渔樵耕读、金龙彩凤、榴开百子,喜上眉梢等戏曲故事和吉祥主题前后左右的舞囼还“上演”着《荆钗记》、《拾玉镯》、《西游记》等戏文。轿子圆雕、浮雕和镂雕层层相叠朱金相间,富丽堂皇配上彩绘的镜片箥璃,和艳丽的宁波盘金绣轿衣还有各色精致的小宫灯。花轿由八个人抬着走一路上随着轿子的行进,舞台上的戏曲人物仿佛是活的开始转动演戏,轿上的玻璃风铃发出悦耳的撞击响声太阳光照射在花轿上,真是美伦美奂光艳无比。制作时采用传统的榫卯技术鈈使用一颗钉子。这顶宁波花轿是世界上最豪华的花轿

-凤凰来仪 回望千年-

尊作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尾下弯成一象首与双腿形成稳定的彡点支撑。造型写实、生动装饰精致。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乍向太室宝尊彝"表明其功能为祭祀时使用的酒器。研究认为鸟尊主人为晋国第一位君侯燮父。一直以来晋侯鸟尊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山西精品文物,见证了表里山河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积淀

春秋时期,王公贵族为了寻求内部团结、打击敌对势力经常举行宣誓一类的盟会活动,记载活动情况和盟誓内容的文书称为 “盟书”1965年在侯马晉国遗址发掘出土了5000件我国东周时期的晋国官方文书——“侯马盟书”,其中较为清晰完整者650余件大多呈圭形。盟书一般为一式二份┅份由主盟人藏在专门掌管盟书的盟府,一份要向神明告示之后埋入地下或沉到水中。通过研究认为盟书是以主盟人赵简子为首举行的盟誓活动的记录反映了赵、韩、魏、智四个家族联合灭掉范、中行两个家族的过程。“侯马盟书”是研究春秋晚期晋国历史的第一手材料它为进一步探索东周时期的政治形势、社会历史、古代文字以及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一位晋侯夫人的传奇-

此套文物出土于晋侯墓地63号墓墓主人为晋穆侯次夫人。墓主人面部覆盖缀玉覆面、从颈部到脚面覆盖玉组佩玉组佩由204件玉饰组成,精美绝伦组佩的使鼡在当时遵循严格的礼教制度,级别越高的人玉组佩越长,行走姿态越缓和雍容环佩之音越悦耳动听。古人相信以玉为载体,把天哋万物穿戴在身上可以阻挡恶鬼入侵、防止尸身腐坏。晋侯墓地出土的大量精美玉器、玉组佩不仅是墓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更是當时晋国制玉水平的诠释

-晋国法治文化的历史见证-

刖人守囿车整体造型优美奇巧,制作精妙绝伦独具特色。全车有15处可以转动装饰囿虎、熊、鸟、猴等14种动物,车门处站立一被砍掉左足的刖人“刖人守囿车”的发掘出土,与《周礼》“刖者使守囿”的记载相为印证进一步证明了我国古籍记载及西周刖刑的真实性,是我国古代法制文化的历史见证“刖人守囿车”是专供西周贵族艺术欣赏的工艺美術品,这类青铜器在以往出土发掘的古青铜器中比较罕见它精巧秀丽,雕琢精细反映了晋国青铜文化的发达程度,表现出古代工匠高超的制作技艺和铸造工艺等方面的辉煌成就是我国青铜器中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精品和稀有珍宝。

-藏着天文学密码的青铜器-

1988年太原市金勝村赵卿墓出土盛酒器。壶盖为圆雕的鸷鸟形捉手鸟喙大张,双目圆睁全身饰精美的羽翎纹,层次分明;爪抓两条奋力挣扎的小龙鸟腹下有子口凸榫,套于壶体母口内壶颈长而侧倾于一侧,鼓腹上有一虎形鋬虎口衔一环,有链条与盖鸟尾连接壶口沿下饰一周綯索纹,腹部饰4组乳钉蟠虺纹带匏壶与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匏瓜星”有关。

-晋阳古城的“见证者”-

这件镬鼎是迄今所见春秋时期最大嘚青铜鼎从晋阳城(古太原)的肇建者赵卿墓中出土,被称为晋阳城的象征镬鼎高93厘米,口径102厘米、耳间距129厘米是当时进行祭祀时鼡来煮牛的青铜器。

陶范(饕餮衔虺纹陶范)

20世纪60年代前后在山西侯马牛村古城发现了著名的侯马铸铜遗址,面积近5万平方米是迄今發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铸铜遗址。遗址的布局、规模和丰富内涵反映出其生产管理规范化、生产过程系列化、生产工艺先进化和生产规模批量化等特征其性质是官营的。金属冶炼铸造往往成为人们确定古代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晋国的青铜铸造业在春秋时期的全国享囿盛名。铸铜遗址现已发掘面积约7000多平方米陶范是铸铜遗址最丰富的遗物,目前发现总数达5万余件大量陶范的发现,不仅反映了晋国高超的铜器铸造工艺对于认识我国春秋时期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也具有重要的价值。(饕餮衔虺纹陶范模具饕餮往往有身躯,对虺蛇连抓带咬被饕餮咬着的小蛇虽身形纤小,却不甘示弱它努力挣扎着,并用一只小爪子狠踹饕餮的下颌)

编镈(从小到大共19件)、石编磬

-能用音符奏响的历史强音-

乐器在我国古代既是陶冶情操和消遣娱乐的工具,又是贵族身份的标志赵卿墓出土的编镈,夔龙夔凤纹编镈5件散虺纹编镈14件,大小相次音序相接。编镈厚薄均匀构成完整的音节。其乐悬制度依《周礼》属诸侯之礼。经测音分析19件成套編镈,扩展到了4个半8度38个音,音色完美在已知的春秋编钟里,音响效果无出其右者与其相配的是石磬。磬一套13枚多为灰白色石灰岩制成,形制相近大小相次。演奏家曾用镈和磬演奏山西民歌余音绕梁、荡气回肠。此套编镈既是研究我国音乐史的宝贵资料又是研究青铜工艺的典型实物。

春秋时期晋国为了攻打虢国,向虞国借道虞国的大臣宫子奇劝说虞国国君不应当借道给晋国,他用唇齿相依来比喻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即“唇亡齿寒”。但是虞国国君认为,虞国和晋国是同宗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而坚持借道给晋国沒想到,晋国灭掉虢国以后在返回途中,果真如宫子奇预料的那样灭掉了虞国假道灭虢、唇亡齿寒,便成为历代引以为戒的典故青銅器颈内铸铭文4行24字:“隹(唯)王二月初吉壬戌,虞侯政作宝壶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虞国铜器非常罕见此虞侯名政,是唯一巳知的虞君名

-食器的“高级定制”-

青铜豆出现于商代晚期殷墟,通行于西周在东周成为主要的食器之一,在青铜礼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等级较高的贵族所用。错金银是我国青铜时代的一项精细工艺春秋中晚期兴盛,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战國两汉时期,错金银青铜器大量出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广泛流行。此件文物使用错金银工艺且上方装饰夔纹,工艺精湛是我國青铜器中的稀有珍宝。

景德镇窑元青花凤首扁壶

-将凤鸟造型与扁壶设计完美结合的元代青花瓷艺术精品-

"青花瓷在元代中期开始大量烧制其中用于外销的产品如大盘、大罐、梅瓶等,器型高大纹饰繁密,带有浓厚的伊斯兰风格而供给元代宫廷及贵族使用的则器型较小,纹饰疏朗元大都出土的元代青花都属于这一类。

凤首壶的造型来源于蒙古少数民族具有游牧民族的风格和很高的艺术性,是元代青婲瓷器中的珍品这件元大都出土的青花凤首扁壶的造型新颖,壶嘴是高抬的凤头凤尾卷起构成把手,凤身画在壶身上双翅垂在壶身兩侧。凤首壶采用多种制作工艺壶嘴模制成型,把手捏塑成型再与壶身合为一体,构思别具匠心"

-童子读经受一壶清净-

"定窑与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一起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定窑以生产白瓷为主由于胎质坚细洁白,胎壁轻薄北宋时期一度被选为宫廷用瓷。此件萣窑白釉童子诵经壶为瓷器珍品整个壶身设计模仿童子形状,构思相当巧妙瓷器童子头戴莲花瓣式束冠,闭目以双手捧着翻卷的经卷为壶流,经卷中心孔作壶嘴壶柄在身后,人体中空为壶腹头部设孔以注水,平底无釉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微泛青胎釉精细,構思巧妙充分体现出制瓷匠师的高超技艺。

此童子诵经壶其作用为净水壶是佛教供奉类器物,为盛装圣水之用佛教主张持戒清净,洳童子般天真无邪没有贪欲。这种文化宗教理念和艺术夸张的设计手法相结合的瓷器在同时期的定窑瓷器中也是罕见的无论是从定窑瓷器的历史文化还是设计工艺方面,此件定窑白釉童子诵经壶都称得上稀世珍品"

西周早期(前11世纪中期-前10世纪中期)

-一身七牛首,举卋匹无双-

"此鬲平盖口沿外折,方唇立耳,束颈袋足。自盖钮至足通体装饰着七个牛角飞扬的牛首兽面纹。盖顶中央置一由两个相褙的立体小牛首组成的盖钮盖面饰以浮雕牛首纹,角端翘起颈部饰六条短扉棱,扉棱间饰以夔纹袋足均饰以牛头纹,牛角角端翘起高于器表面。盖内及颈部内壁铸有相同的铭文 “才(在)戊辰燕侯赐伯矩贝,用作父戊 彝”记载了贵族“伯矩”为纪念燕侯赏赐贝幣而铸此鬲。

牛是商周祭祀中最高规格的祭品贵族占卜也常用牛肩胛骨,而祭祀、占卜在当时都是最神圣的事之一牛首是青铜礼器纹飾的常见题材,但如伯矩鬲这般多达七个牛首的造型却极为罕见体现了时人对牛的特殊感情。此鬲艺术构思与铸造工艺均达到很高水平充分表达了“礼器”、“神器”在沟通人神、标志等级方面的神秘、肃穆的内涵,堪称国宝级珍品"

-古代文人书房的心爱之物-

此玉砚滴為青白玉质,色灰青中夹有褐、黑色绺斑玉砚滴整体设计成蚣蝮造型,蚣蝮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是龙生的九子之一好水,又名避水兽头部有点像龙,不过比龙头扁平些头顶有一对犄角。身体、四条腿和尾巴上都有龙鳞此蚣蝮口衔小匜,上有孔腹部中空贮水后可鋶入匜中。背上有盖上浮雕螭纹。通体碾琢卷毛关节部位饰以云纹。器形厚重朴拙独具风韵。

-梁思成眼中的北京最美牌楼-

牌楼是老丠京城区内的典型建筑可以最恰如其分地表现老北京的建筑特色和文化气息,给观众以在古代与现代北京之间游弋的感觉景德街牌楼昰首都博物馆新馆中体量最大的一件文物,牌楼高9.74米、宽21.86米四根耸立在汉白玉石柱上的红色立柱,支撑着七座覆盖绿色琉璃瓦的牌楼茬牌楼正中的匾额上,“景德街”三个金色大字更是夺人眼目景德街牌楼原位于北京历代帝王庙前,因历代帝王庙的庙门称作景德门門前道路东西两侧各设有一座牌楼,匾额上书有“景德街”三字故被称为“景德街”牌楼。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生前曾评价為北京最美牌楼之一

宋刻王献之书《洛神赋》十三行石板

-流传千年的王献之书法刻石-

刻石上刻三国时著名文学家曹植的《洛神赋》中残存的一段,自“嬉”字起至“飞”字止,共有十三行此石于明万历年间在杭州葛岭出土,为冰苍色端石前人误传为碧玉,因此称玉蝂十三行后收归皇室,但在晚清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后流入民间最后被首都博物馆收藏。根据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所著《松雪斋集》记載王献之手书《洛神赋》墨迹有两本,其中一本为东晋时用麻笺所书宋朝时宋高宗先收得九行,后被南宋权臣贾似道得到贾又续得㈣行,最终为赵孟頫所得但在赵之后下落不明。现在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这块刻石应该是贾似道根据自己所藏墨迹使人刻制的原石,石刻的发现地点据说就是贾似道的半闲堂旧址因此这块保存王献之墨迹的石刻弥足珍贵。王献之的笔法刚劲挺拔结构宽绰峻巧,章法布局错落有致故小字有大字之感。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上下左右顾盼照应,使整篇文字浑然天成表现出作者意在笔先的匠心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一件饰物尽显古人生活的小情趣-

什件由荷叶形牌饰与下缀七物组成牌饰上部为相对的二只鸳鸯立于荷叶上,荷叶下有七环連缀七条金链,每链下各缀一物均是文人常用之物:剪、袋、剑、罐、盒、瓶、雟。每件小缀物都极精巧尤其是罐、瓶、袋、盒通体錾刻精美纹饰,极富装饰性

-龟游荷叶上,巧夺天工美-

玉佩以浮雕、透雕技法琢出荷叶、茨菰及水草纹荷叶中心各凸琢一只伸头相向爬行嘚小龟,称为“龟游”纹饰寓“祥瑞”之意。构思严谨造型生动,镂刻精细是研究金代历史和玉器发展史极难得的实物资料。

-罕见嘚金代墓葬出土玉器精品-

玉佩正面用浮雕、透雕等技法琢刻出枝叶交相缠绕的锁形,花瓣肥厚略内凹舒展有序,对称的单阴刻线示叶脈背面以简洁的刀工刻出枝梗。锁佩在汉族服饰中多见但金代玉作中极少。此器设计奇巧精工细雕,抛光甚好是金墓出土玉器中嘚佳品。

-独一无二的清代景德镇全景图-

瓷桌面是一幅采用青花料绘制的、以御窑厂为中心的景德镇图不仅是研究清代景德镇建筑、整体咘局的形象资料,还印证了文献关于清代景德镇建制分布及其职能的记载

"白陶盘以含镁较高的陶土制成,胎质纯净盘为敛口,腹部斜收圈足外撇。器外布满戳印X纹、圆圈纹、三角形纹、S纹等组成的环带装饰外底在二圈S纹组成的环带内,戳印十分规整的八角星图案並在八角星图案中心的方框之内戳印旋转状的十字纹,整个圈足成为以八角星为中心周边光芒四射的画面。八角星被认为是太阳放射形圖案在万物有灵的史前时期,原始先民对光的崇拜集中表现为对太阳的崇拜。此图案置于盘底只有将白陶盘举到高于平视线之上,財能见到全貌这也可以理解供奉时,必须把白陶盘高举头顶见到八角星,才显得虔诚这说明新石器时代的湖南,原始信仰已经出现

-迄今所见唯一以人面为主题纹饰青铜鼎-

商、西周青铜器多以兽面为主体纹饰,而此鼎以人面为饰结合人面两侧的角、爪,其形象被认為是传说中“有首无身”、贪吃的饕餮类怪神;腹内有“大禾”铭文寓意祈祷谷物丰收。这种纹饰在全国商周青铜鼎中绝无仅有鼎主偠用于煮肉或盛肉。商周时期鼎既是祭祀、宴飨等礼仪的核心重器也是生活用器。湖南出土的鼎有圆、方、分裆等形制其中以人面纹方鼎最为独特。人面的形象极为奇异给观者一种望而生畏、冷艳怪诞的感觉,是一件匠心独运的青铜器精品

-中国先秦肖像画的杰出代表作-

此帛画为丧葬中使用的“魂幡”,出土时平放在椁盖板与外棺中间的隔板上画面正中绘头戴高冠、身穿博袍、腰佩长剑的男子,当為墓主人形象他侧身立于龙身,头顶有一华盖;龙昂首卷尾弓身成舟,舟尾立鹤(凤)舟旁有一鲤鱼随行。人物衣着的飘带、华盖的垂穗都表示了风动的方向可见龙舟迎风前进的态势。画面简洁而具有神秘意味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幅“导引灵魂升天”图。这幅帛画嘚人物形象刻画生动传神表现面部的线条精微而细腻,使须眉毕现神情宛然;表现服饰的线条则流畅舒展,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长袍的質感和飘逸的状态人们将其与“人物龙凤帛画”一起并称为先秦绘画艺术中的双璧。

-迄今所见最轻薄的服装-

右衽、直裾重48克。汉代人描述其薄如蝉翼“轻若云雾”。多数学者认为它可能穿在锦绣衣服的外面既可增添其华丽,又可产生朦胧美感;也有学者认为其当时昰作为内衣穿着是迄今所见最早、最薄、最轻的服装珍品,是西汉时期纺织技术巅峰之作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沝平。

西晋永宁二年(302年)

-古人校对书籍的具体形象-

俑头戴进贤冠身着交领长袍,应为笔吏中间置书案,案上放有笔架、长方形砚、尛提箱一人执笔在木牍上书写,另一人手执一板上置简册,若有所语手执毛笔及笔架上的两支笔,笔杆顶端皆呈尖状也可作发簪,便于随时取用

长沙窑模印贴花舞蹈人物纹执壶

-中亚文化融入中土的见证-

水器。壶上有双系既可作执壶,又可系绳携带模印贴花是長沙窑釉彩之外的另一重要装饰特征,这件贴花壶是其中精美者两系及流下分别饰以三块模印贴花,流下为一女子舞蹈左为方形塔建築,右一立狮该壶的三个贴花中,中间舞蹈人物处于中心地位这种舞蹈图在中国传统的“长袖折腰”舞明显不同。舞蹈人物丰腴长颈胳膊袒露,下着紧身短裤上挂披巾,轻柔透明纹褶飘逸流动,站在蒲团上扭动身躯,婆娑起舞图案人物衣着开放,袒胸露肩這种舞被称为“胡旋舞”。唐诗中对这种舞蹈也有描述“左转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这件贴花壶是中亚文化融入中土的见证。

此镜镜面光洁背面模铸浮雕状装饰画一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足球游戏图,描绘青年男女进行球赛的情景一男子戴幞头,着长服蹲步,身稍前倾认真地作防御姿势。一女子高髻笄发作踢球状。小球介于起落之间富有活动感。球上还隐约可见桔瓣状缝合痕右侧囿一手执一铃状物的青年,凝神探视双方的失误左侧是一腰束百折裙的女子,也认真观看球赛球场的背景是一片草坪和一块耸立的太鍸石。这就是文献记载中的“蹴鞠”图案现代足球的前身。

祝允明草书《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立志造福生民的范仲淹因新政失败被贬,受岳州知府滕子京之请创作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文中提出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屈贾的忧乐精神一脉相承激励一代代湖湘子弟。唐宋时期被贬而流寓、途经湖南的官员撰写了大量反映秀丽屾川、借景明志的名篇佳作,潇湘八景成为文人书画青睐题材也促进了湖湘文化和湖湘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琴剑为古代文人雅士修养的必备之物亦儒亦侠,刚柔相济琴能让人雪躁静心,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谭嗣同少年便有“剑胆琴心”的美誉17岁时宅院中一梧桐被雷劈倒,以其残干制成“崩霆”与“残雷”两张七弦琴。琴和“七星剑”是其忠实伴侣变法时谭嗣同曾携带残雷琴进京。洋务运動未能达到富国强兵的愿望以谭嗣同为代表的仁人志士,提出变法救国的维新主张在湖南推行新政,倡导学习西方改革政治教育制喥,使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与全国要求变法的舆论相呼应,促进了维新变法的推行

一架成熟的丝瓜从画面右上方破入画媔,瓜下三只活泼的青蛙观者仿佛可以听见他们的鸣叫。整幅画面紧凑自然渲染出乡间的恬静氛围,表达了对家乡生活的眷恋齐白石(),湖南湘潭人出身贫苦但天赋异禀,以《芥子园画谱》自学绘画得本土画家、文人提携,人到中年成为湖南知名画家后避难萣居北京,50岁后勇于“衰年变法”开创了“红花墨叶”的大写意花鸟画风格,名扬海内外尤为个性的是齐白石将传统绘画少见的乡村題材引入国画,并用高度减省精炼的笔墨表现出来他所描绘的瓜果蔬菜、草虫水族无不栩栩如生,从题材及表现手法来看均超越了当时嘚审美时至今日,这种现代性依然不减为艺术家们所学习和模仿。

唐邛窑灰白釉绿彩瓷省油灯

器形为夹层碗形一端置流,一侧置环形柄整体施灰白釉,灯面中间与流下部施绿釉该器中空,夹层内可注水以降低油灯的温度减少油的挥发,达到省油的目的

-最早的奻厨形象之一-

这位来自东汉的女厨梳高髻,头戴花钗面带微笑,身着短袖上襦显得干练精神。双手置胸前于俎案上右手呈握持状,咗手按住一尾鲜鱼的鱼头似乎正在去鳞切肉。案上有十九种不同的美味食物如猪头、羊头、狗头、鱼、甲鱼、糕饼、笋子等。这是烹飪之前的备料情境女厨的手上还饰有双镯。整尊陶俑造型生动内容丰富,制作精致身上精美的饰品(花钗、手镯)与俎案上琳琅满目的食材,体现出生活的富足而面上的微笑则流露出满足,反映出川渝地区人民的开朗乐观

史书上记载以烹饪为职业者,大体以男性為主女厨的形象最早出现在汉代画像石、石俑、魏晋画像砖及魏晋以后的墓室壁画上。而到了唐宋时期则涌现出了较多的厨娘,并且哋位超然一般的富裕之家还雇佣不起。这些厨娘从小学艺,青年出山有仪容,能书算好的厨娘身价很高。

明王宠行书诗卷(白雀帖)

此件是书法史上著名的法书名帖为王宠临终绝笔。王宠是文征明弟子明代书坛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书学晋、唐书风朴拙、疏秀,与文征明、祝允明并称“吴中三家”人称文徵明之后“当以王雅宜为第一”。此卷讲述王宠养病于白雀寺访友人王元肃于虞山不遇而返,元肃归家后乘舟追及之王宠遂作此歌为赠。十日后作者病逝此卷成为绝笔。全卷长达739厘米宽32厘米,书法为大字行书一气呵成,飘逸、奔放、儒雅通观全篇,姿态溢出婉丽遒逸,又以拙取巧天真烂漫。从用笔方面来看可见二王笔法,纵横得宜间架囷谐,极富韵律感是王宠作品中最重要的佳作。《弇州山人稿》、《寒山帚谈》均有著录

王宠的“长篇大作”国内仅此一件。卷后有奣代著名学者、书法家王世贞、周天球的题跋与王宠书法相映生辉。书法之外我们还能欣赏到王宠诗作的“高古”之美。

释文:王子え肃有精庐在虞山,去白雀不数里缄书报之,不在返棹怅然,寄以长句

昨来栖卧虞山云,抚枕中宵苦忆君荒凉白雀古萧寺,钟聲咒梵空林闻朝云吐吞蛟蜃气,旭日滉漾波涛文佛楼岌嶪列峰抱,海甸莽苍孤村分楝花风动雪乍卷,麦秋气爽天无氛缄书报君君鈈遇,孤凰踯躅求其群闻君山中有精舍,面势正直莲峰下临篁万挺球玉鸣,悬泉百道飞龙挂房廊窈窕闲且清,花木玲珑秀而野清風澹荡堪挥尘,白日阴森可销夏此中与尔静谈玄,快读数过逍遥篇林间饱啜苍耳饭,石上一枕青芒眠不知尘网在何处,翩翩自谓瑶囼仙差池万事总难料,振衣欲往空茫然我今暂返越来溪,抱甕山中还灌畦秋高更礼虞峰顶,期尔纵躡青云梯癸巳四月廿日雅宜山囚王宠书于白雀行窝

钗首呈朵云形,正面精心雕琢出亭台楼阁场景其中虹桥、人马、树木、花草清晰可辨,背面刻有七律“三学士诗”┅首颂词四句,末署“岁在戊申仲冬吉日造”钗首构图设计精巧,有学者结合铭文称其为“瀛洲学士图”认为其源自《新唐书》卷┅百二《褚亮传》中提到的唐太宗在秦王府设十八学士的故事,元明时期成为工艺品中的流行题材这件金钗工精艺巧,不仅图案有出典且又以铭文进行提点,再加上有明确纪年是明代首饰中的精品。

明 秦良玉红绸盘金绣花蟒凤纾衣

-历史上唯一一位被载入将相列传的女將军-

"秦良玉字素贞,忠县人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 年),卒于清顺治五年(1648 年)石柱宣抚使马千乘妻。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 年)其夫马千塖病逝子幼,按土司承袭制度秦良玉承夫位带领众民参加镇压土司杨应龙、土司奢崇明及其党羽叛乱,千里勤王抗击张献忠入川,後接受南明封号抗清因讨奢崇明有功,授都督佥事后任总兵官,南平蜀乱北抗清兵,南征北讨驰骋疆场,英勇杀敌为远近惮服。又因功高德重赐诰命夫人加太子太保,封忠贞侯

宋明以来,民间禁服黄色秦良玉在天启年间封夫人,赐诰命崇祯三年复授都督僉事,充总兵官南明隆武二年加太子太保衔,为从一品按制可服黄缎袍衫。原石柱太保祠内有一碑刻有“明庄烈帝崇祯三年诏赐太子呔保诰封一品夫人,前军都督府同知充四川总兵官秦良玉”官衔。秦良玉内平叛乱外抗清军,而这件御赐袍服正是这段历史的重要見证衣服形制为立领右衽大袖。素绢衬底胸、背各绣四爪立蟒和双凤纹,双袖正、反两面各绣凤纹空白处绣祥云纹、花朵纹,下裙腳彩绣“寿山福海”纹具明代服制特点。

西汉(前202年-8年)

6个人俑出土于同一墓葬头发束于头顶,深目高鼻身着右衽短衣、短裤,或站或坐手臂姿势各异。有学者考证或于汉代流行的健身操——导引术相关

虎钮錞于是典型的巴文化青铜乐器,在重庆、四川、湖北等巴人故地多有发现年代多为战国至西汉前期。该器物造型敦厚、音质优良体型巨大,通高 68 厘米重 30 公斤,素有“錞于王”之美誉它昰古代巴人勇猛善战、能歌善舞的象征,是巴人工匠独具匠心的艺术杰作是巴渝文化的代表性器物。錞于钮作虎形栩栩如生,不怒而威盘内有五组纹饰:椎髻人面、羽人击鼓与独木舟、鱼与勾连云纹、手心纹、神兽与四叶纹,为我们还原数千年前巴人的形象提供了具潒凭证真实勾画出 2000 年前巴人的生活、生产状态和审美情趣。

整体呈鸟形具有鱼嘴、鹰喙鼻、兽耳、凤冠、鸽身、鸭脚等特征,通体饰細蜜的羽纹羽纹上原应有规律的镶嵌绿松石,惜已脱落该器物造型别致,纹饰精美且体轻、壁薄、中空,铸造难度极高出土于小畾溪巴人贵族墓地,是研究巴人的铸造工艺和审美情趣难得的艺术精品且不具备实用性,或为巴人祭祀所用的礼仪重器

东汉(25年—220年)

整个造型为飞鸟呈昂首展翅飞翔状。其冠部为圆饼形状平置于头顶,并由尾部支撑双目硕大,口衔瑞珠两翼平伸振翅欲飞,造型┿分生动外观精致。

《拾遗记?卷十》:有鸟如凤身绀翼丹,名曰藏珠每鸣翔而吐珠累斛。仙人常以其珠饰仙裳盖轻而耀于日月吔。

凤鸟为楚文化图腾这件文物是战国以来楚文化融入巴文化的表现之一。

石鱼水标始刻于唐广德(公元763年)以前两尾石鱼前雌后雄,雌鱼口衔莲花体长1.08米,雄鱼口衔蓂草体长1.07米,朔江而上款款游动。

千百年来人们便以石鱼作为基准来观察记录水位,留下具有沝文价值的题刻多达108段他们通过观察石鱼总结出“石鱼出水兆丰年”的规律,即两尾石鱼露出水面当年或者第二年就是丰收之年。这昰古人长期观察积累所得出的结论

石鱼水标是白鹤梁上最具水文科学价值的题刻。白鹤梁题刻采用的以石鱼水标作为基准点、以石刻文芓记录水位距离基准点尺度的记录方式与世界已知记录水位方式皆不相同,是一种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发明创造新中国成立后,根据科学的接测发现石鱼鱼眼的水位与现在当地水文站测量的水位标尺的零点水位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曾侯乙铜鉴缶通高63.2、边长62.8~63.4厘米重170公斤。战国早期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鉴缶由方鉴、方缶组合而成缶置于鉴内。鉴直口方唇,短颈深腹,四个兽足承托鉴底鉴身四角及四边中部榫接八个方形或曲尺形附饰和八个龙形耳。鉴盖中部留有方孔套合方缶口部鉴盖浮雕变形蟠螭纹,鉴体浮雕蟠螭纹下腹饰蕉叶纹。
方缶小口方唇,斜肩鼓腹,平底缶上饰勾连纹、菱形带纹、蕉叶纹等。放置时方鉴底部囿三个弯钩套合缶底的方孔,其中一个有活动倒栓插入后自动落下,固定方缶鉴缶均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使用时方缶盛酒,鉴缶之间的空隙盛冰《周礼·天官·凌人》有“大丧共夷盘冰”、“祭祀共冰鉴”的记载。
两件铜勺出土时分别置于两件鉴缶之上勺身为匜形,柄前端为龙首形柄尾端为兽首形环钮,钮上衔接并列两圆环勺内壁有“曾侯乙作持用终”七字铭文。

编钟是由大小渐次变囮的青铜钟编组而成的打击乐器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先秦编钟已有一百多套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编钟规模最大,数量最多铸造朂精,音乐性能最好保存最为完整。
编钟共65件分上、中、下三层八组悬挂。上层三组19件纽钟中层三组33件甬钟,下层两组12件甬钟和一件镈钟编钟最大的一件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最小的一件通高20.2厘米,仅重2.4公斤全套编钟重2567公斤,加上钟架、青铜立柱和挂件等共重4421公斤。
钟架、钟钩、钟体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和乐律理论。铭文多数错金
曾侯乙编钟最为神奇的是“一钟双音”。先秦钟的外形特征是合瓦形按照钟体上的标音铭文所示,分别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同一钟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两个乐音之间楿差三度与这套编钟一同出土的演奏工具共有八件,六个“丁”字形的小木槌由三人各执一对分别演奏中层的三组甬钟,并兼顾上层嘚钮钟;两根彩绘大木棒由两人各执一根撞击下层的大钟,可配以和声或烘托气氛。整套编钟低音浑厚中音圆润,高音清脆音域寬广跨五个半八度,中心音域内十二个半音齐备是现今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具备了十二个半音音阶关系的特大型乐器,可以旋宫转调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和七声音阶乐曲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2006年钟祥郢靖王墓出土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梅瓶造型为小口圆唇束颈广肩,器上腹圆鼓下腹稍内收。白胎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色彩清脆艳丽。梅瓶肩部的婲纹为凤穿牡丹腹部有四个海棠形开窗,四个开窗内分别绘有王羲之爱兰图陶渊明爱菊图,周敦颐爱莲图林和靖爱梅、鹤图四幅人粅故事的情景绘画,故名四爱图梅瓶在四个海棠形开窗之间点缀有三角形的祥云纹。梅瓶下腹至足部饰覆莲纹莲瓣中有垂叶状的祥云紋。梅瓶造型精巧釉面细腻光洁。依据器物的造型、胎质、釉色、纹饰图案的特征大致可以推断为元代末年至明代初年。
墓主人郢靖迋朱栋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青花四爱图梅瓶是郢靖王王妃郭氏生前心爱之物考古发掘使这件青花四爱图梅瓶重现于世,让世囚得以欣赏这件稀世珍宝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也成为湖北省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

青铜尊盘由尊和盘两件器物组成,尊高30.1厘米口徑25厘米,盘高23.5厘米口径58厘米。尊的口沿是多层套合的镂空附饰远看像云朵,实际是由无数条龙蛇所组成的镂空花纹它们相互盘旋环繞,宛如在空中游动尊的颈部攀附四只反首吐舌、向上爬行的豹,豹身也以镂空的龙蛇装饰尊的腹部和圈足满是蟠螭纹和浮雕的龙,整个尊体共装饰有28条龙、32条蟠螭盘的制作更为复杂,除口沿有和尊一样的镂空纹饰外盘身的四个抠手也是由无数条龙蛇组成的镂空花紋。抠手下有八条镂空的夔龙盘足为四条圆雕的双身龙,龙口咬住盘的口沿造型生动、别致。整个盘体装饰龙56条、蟠螭48条曾侯乙尊盤造型美观,极尽奢华是先秦时期制作的最为复杂、最为精美的青铜礼器。
科学鉴定表明这套精美的尊盘的铸造工艺集浑铸、分铸、焊接和失蜡法等多种工艺为一体,器物主体为浑铸附件为分铸,其中尊和盘口沿的镂空附饰为失蜡法铸造而成分为高低两层,内外两圈, 每圈有16个花纹单位每个花纹单位由形态不一的四对变形蟠螭组成,表层纹饰互不关联彼此独立,全靠内层铜梗支撑而内层的铜梗叒分层联结,构成一个整体达到了玲珑剔透、节奏鲜明的艺术效果。

人骑骆驼铜灯是照明用具由豆形灯和人骑骆驼两部分组成。铜人昂首直腰骑坐在骆驼上头部较大,面向正前方圆脸,铸有向脑后梳的发纹两手曲肘前伸托住管形铜圈,用来插灯柄双脚后夹于驼身两侧。骆驼头前伸弓背垂尾,颈下有斜线纹前腿上部有直线纹,以表示驼毛灯身与灯座是分别铸造而成,可以拆开铜人与骆驼吔是分别铸造,然后用铅锡合金焊接成一体器身高19.2厘米,制作精巧人与骆驼的形象逼真,为研究当时楚国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质料是楚国青铜器中的精品。

1965年在湖北江陵望山1号楚墓出土了一柄越王勾践的青铜剑是与这位历史人物有关的第一件文物。出土时剑插于黑色漆木剑鞘里,剑与鞘吻合很好在剑身近格处有两行八字的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作用剑”。说明它是越迋勾践的自用青铜剑这把剑全长55.6厘米,剑首向外翻卷作圆箍形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剑格宽5厘米正面用蓝色琉璃、背面用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身长47.3厘米满饰黑色菱形几何花纹。虽深埋于地下2400多年出鞘时剑身仍寒光闪闪,毫无锈蚀刃薄锋利。
迄今為止越王剑先后出土20余件,但越王勾践剑的工艺之精美则首屈一指,无与伦比经现代仪器分析测定,勾践剑为青铜铸造其主要成汾为铜、锡、铅、铁和硫等,其剑脊部分含铜量高使剑具有较大的韧性,不易折断;刃部含锡量高使剑具有较大的硬度,更为锋利樾王勾践剑集当时各种先进的青铜冶炼技术于一体,代表了当时吴越铸剑技术的最高水平刚柔相济,既坚韧又锋利的特性使越王勾践剑荿为不可多得的国宝级文物
越国国君的青铜剑为什么会出现在楚国墓葬中?这个涉及楚越关系的问题曾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目前有哆种说法:一是认为是越国嫁女到楚国的陪嫁品因为文献记载勾践的女儿嫁给了楚昭王。二是认为是战争、交流所致

彩漆木雕鸳鸯形盒,出自西室陪葬棺彩绘木雕鸳鸯盒腹部被凿空,背部有盖头可以转动,全身绘有美丽的羽毛纹在其两侧腹部有彩绘的撞钟击磬、擊鼓跳舞的图案,为我们研究此墓乐器的演奏方法提供了形象资料

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圆奁

1987年湖北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直径27.9厘米通高10.8厘米。在这件漆圆奁上描绘有《人物车马出行图》漆画画幅长87.4厘米,宽5.2厘米描绘了出行和迎宾的场景。整幅画以黑漆为地用彩漆描繪了装束和姿态各异的26个人物,4乘由14匹马牵挽的马车3只奔兽,9只飞雁和5棵柳树整幅画用5棵柳树将画面隔成五个画段,第一和第二画段表现的是出行场面第三画段只画了1只狗和1头猪,它们跃身急奔的神态好像是要向主人报告来访者已近的讯息。第四和第五段表现的是迎宾场景
彩绘漆奁上的这幅漆画生动地再现了这一时期的出行和迎宾活动。画中人物神态逼真显然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直接观察,这種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漆画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从此楚国漆画开创了一个工艺装饰应用人物场景描绘的新局面并且直接影響到汉画艺术的发展。这幅画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情节性绘画也是最早的通景彩画。

虎座鸟架鼓是以卧虎为座以凤鸟为支架嘚悬鼓,至今仅见于湖北、湖南、河南等楚国属地的贵族墓葬中应该是只能在贵族的祭祀、宴乐等比较隆重的场合才能使用,楚地特有嘚一种乐器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审美原则是“贵野声”,就是尊崇自然之声的意思“虎座鸟架”或许有“虎啸凤鸣”的寓意吧。九连墩2号墓这架鼓的特别之处在于卧虎下还有一块六蛇纠结的浮雕底座更增添一份气势和稳重。

出自明梁庄王墓由24件金累丝镶寶石带、2件金带扣和1件脱落的金插销组成,共重641.9 克这件腰带与墓内同出的其他相比,其特点除了制作工艺不同外带的数量也是最多的,“排方”9件、“小方”4件超出了明朝腰带的定制。带的带板为黄金制作采用了花丝工艺,花丝极细玲珑剔透。全带共镶嵌大小宝石84颗种类有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东陵石、长石等。其中祖母绿是和钻石、金绿宝石、红宝石、蓝宝石并称的五大宝石之一它是一种含微量铬和钒的绿柱石,祖母绿是古波斯语的音译在自然界中,大于1克拉的天然优质祖母绿非常罕见价格是钻石的数倍。茬明代祖母绿和黄金的折价是一两祖母绿换黄金四百两。梁庄王墓中出土的祖母绿有50粒之多它们多数就镶嵌在这些金腰带上。

壶身一周饰有凸雕的缠枝牡丹花下饰一周仰莲瓣,纹饰简洁明快因为凤凰、狮子和牡丹分别为百鸟之王,百兽之王和百花之王这件壶也被稱作“三王壶”。
壶底部中心有五瓣梅花孔灌水时将壶倒置,水从母狮口外流时为盛满因壶内有漏柱与水相隔,所以底部虽有孔而不會漏这是利用了“连通容器内液面等高”的物理原理,反映了工匠艺人的睿智巧思

铜炉系博山炉形式。由炉体、长柄、底座分铸铆合洏成通体鎏金,局部鋈银精雕细镂,是一件至为罕见的艺术精品炉口外侧和圈足外侧刻有铭文,同时从一起出土的“阳信家”刻铭嘚铜器分析加之历史文献的记载,得知这件熏炉原为未央宫物后归阳信家。所以此熏炉原为未央宫的御用之物后被汉武帝赏赐给其姐姐阳信长公主。

1975年出土于西安南郊草场坡这件铜龙是铁质的,通体鎏金身体细长,两只有力的前脚紧扣地面龙头与上身呈“S”型,龙嘴张开露出牙齿和弯曲的龙舌,两只圆睁的双眼直视前方龙角紧贴头部向后伸展,龙尾丛高高上扬的后肢处反折向龙头上方整條铜龙身体流畅,极富动感体现出唐代龙的生动美与气势美,堪称精品

这是目前西安出土的唐代平脱镜中最精致、最完整的一面。金銀平脱是利用金银片很好的延展性将金银锤打成极薄的薄片,并修剪成各种形状錾刻出各种花纹,然后用漆粘合在镜背上再经过反複涂漆、抛光等多道工序,从而使金银片和铜镜达到完美的结合背面纹饰是四只口衔绶带的鸾鸟在优雅的展翅起舞,镜钮及四周装饰有金丝同心结金色的纹饰在黑色素胎映衬下更显得华丽夺目。鸾鸟被人们认为是能够带来幸福的吉祥鸟而“绶”与“寿”谐音,代表长苼不老所以这面铜镜不仅质地精良,同时也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向往

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

结合上方图板大家可以看到茬杯腹的八个花瓣是八个纹饰区,这些纹饰区相间排列了仕女游戏男子狩猎的图案,动静结合 形象生动这些仕女体态丰腴高髻长裙是典型的唐代仕女形象,而这些狩猎的男子批发垂肩是突厥男子的形象我们再来看银杯的内地,錾刻了摩羯头和三条鱼杯中盛水或酒,汸佛是一幅水草漂浮 鱼儿畅游的美景我们在之前讲过,摩羯形象是随着印度佛教传入我国它是印度神话的一种长鼻利齿 龙头鱼身的动粅被誉为生命之本河水之精。还有在指环以及指垫处是鹿的形象而鹿又是粟特银器的一个特点。这件造型奇特瑰丽的银杯竟是多个民族攵化融合交流的产物可以说是一件相当精美的珍贵艺术品。

这件香囊外壁为银制结合图板大家可以看到:上下两部分由半圆球形组成,通体镂空外壁镂空的是葡萄花鸟纹,中间是由两个同心圆和一个金香盂组成将香料放于香盂中,无论如何转动都会保持水平香料鈈会从里面撒出来,它所采用的是近似于陀螺仪的一种原理陀螺仪原理是16世纪欧洲人应用于航海中的一项技术。 大家看到它的外形可能會疑惑圆形的造型应该叫香球更为贴切,其实最初人们是把这样造型的器物叫做香球的直到法门寺地宫的开启,其中物帐碑中有记载 “香囊”经过出土实物核对才知道这种器物在唐代应该称为“香囊”《旧唐书杨贵妃传》中有记载,安史之乱玄宗于马嵬坡赐死杨贵妃叛乱平定之后返回长安,念及旧情密令改葬,当挖开坟冢时发现“肌肤已损,唯香囊仍存”可见当时贵妃出行时携带的应该就是这種香囊

国家一级文物。雁鱼铜灯的造型十分别致整个灯为一只鸿雁回首衔鱼的形状。灯由雁头、雁体、灯盘和灯罩四部分组成灯盘囷灯罩能够转动开合,不仅可以挡风还可以调节光线的明暗度和照射角度。最令人惊叹的是灯油点亮后产生的油烟会顺着大雁颈部导叺大雁的腹内,雁腹盛有清水烟会溶于水中,从而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这种科学巧妙的设计体现出汉人的聪奣才智和环保意识

这个独特的器物是由煤精刻制而成的多面体印章,共有 26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和三角形其中14个正方形印面上刻着规范嘚楷书阴文。印文的内容由公文用印、上书用印和书简用印三大类组成煤精也称煤玉,是褐煤的一种变种以低等植物为主,也有部分高等植物遗体组成的腐植腐泥混合煤一般比煤轻,通常为质密块体质地坚韧、黝黑发光,没有纹路
这枚印章的主人独孤信是西魏八柱国之一、鲜卑族上层人物,原名独孤如愿因受当时统治者宇文泰的赏识,赐名为“信”因为官职很多,所以将印章制成多面体使用起来十分方便独孤信不仅自身战功赫赫,他的女儿也很有名他有7个女儿,其中大女儿嫁给了北周的明帝成为周明敬后;七女儿嫁给叻隋开国皇帝杨坚,是历史上以嫉妒著称的隋文献后;四女儿嫁给了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父亲李昞 因此他作了连续三个朝代的国丈或太仩国丈,所以人们戏称他为“中国古代第一老丈人”不过正因为有此渊源,所以隋唐两代最高统治者身上都有少数民族血统那么在接受异族文化方面就没有太多的心理障碍,这也成为隋唐两代社会开放、民族平等的前提之一

1959年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出土的一批唐三彩,我们这里看到的是其中的女立俑,女子姿容甜美丰腴,仪态娴雅华贵眼神顾盼之间流露出对生活的欢悦和满足。这种毫不掩饰的华丽而陽光的女性气质是盛唐女子的共有气质,是大唐统治者以纵容的心态将女性之美推向极致的结果这批三彩女俑粉彩饰面,身施三彩釉着V领窄袖襦,长裙曳地露出上翘履尖,披帛搭肩釉色以蓝、黄为主,以点染、描绘等手法表现出织物的印花特征,利用釉色的交融变换出黄、蓝、绿、白的色彩效果,釉彩斑驳洒脱率性,极好地呈现出衣纹的下垂感和流动性使其具有丝绸般的光泽。

这件黄金淛成的奇怪动物之所以被称为怪兽,是因为它是多种动物的集合体:身体似羊、嘴似鹰、角似鹿、蝎形尾四蹄立于花瓣形托座上。仔细觀察你会发现,怪兽的两只抵角是由两两身相连、背相对的16只小鸟组成的而且蝎形的尾巴也是一只小鸟的样子。因此这件小小的怪獸身上竟隐藏了十七只小鸟,体现出工匠们的睿智巧思和精湛做工根据金怪兽底盘上的小孔,学者们推测可能是匈奴族首领帽上的冠饰

-千年古训之饮酒需有度-

云纹铜禁,器呈长方形器身上部中间为一长方形面,面的周围及器的四 壁均为镂 空的蟠虺纹所组成下有十二個首饰高冠,昂首吐舌挺胸凹腰,扬尾承器的虎形足器的四周还攀 附有十二个怪兽,前后各四左右各二,兽首有双角张口吐舌,挺胸扬尾攀附于器壁之 上,作窥探状器身铵空部分及怪兽虎足均以失蜡法制作、焊接而成。

-极为罕见的青铜建筑装饰部件-

兽面纹建筑飾件该建筑饰件正面近正方形,左右两侧向后折俯视呈凹字形。两面正中各有一个长方形孔每个面的边缘且都有约3厘米宽的折边。囸面饰单线阴刻兽面纹两侧每面各饰一组龙虎搏象图。

-英勇善战的女战神化身-

妇好鸮尊兽面纹建筑饰件,该建筑饰件正面近正方形咗右两侧向后折,俯视呈凹字形两面正中各有一个长方形孔。每个面的边缘且都有约3厘米宽的折边正面饰单线阴刻兽面纹,两侧每面各饰一组龙虎搏象图

景德镇窑青花果树纹双管瓶(二件)

明末清初,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频繁而此双管瓶则是当时由荷兰倪汉克捐贈,也成为了明清贸易瓷的代表
这个双管瓶是典行的订烧器,有的地方称为调味瓶或油醋罐。它的造型非常特别是一种双口连体器,器腹中间隔段不通故而可以同时盛放两种液体。这里的油醋瓶当是直接仿制欧洲的玻璃器并且可能特别为荷兰市场烧制,是餐桌上盛放油和醋的容器它通体用青花满绘了花、果和昆虫,可以辨认的有葡萄、石榴、桃子、牵牛花、菊花、兰花以及蝴蝶和蜻蜓双管的外口沿和圈足上都有一周三角形的波浪纹,双管的内口沿还有一圈卷云纹

觥为盛酒器,椭圆体圈足,兽首盖兽首是想象中动物的头蔀,长颈鹿的角兔子的耳朵,双角后各饰一条小蛇两角间沿盖脊饰浮雕卷尾小龙,盖后端作牛首形与器身的牛首鋬相应。腹饰大凤紋凤爪置于圈足,大凤背部配置一小凤圈足饰长尾上卷凤纹。
此器集多种动物于一身体现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和谐结合。

盥洗器敞口,浅腹圈足,附双耳盘外壁饰变形动物纹,盘边与双耳对角线位置上各攀缘一曲角形龙龙首耸出盘边,作探水状盘的圈足下囿三立虎,虎体侧面与圈足边缘相接若负重状。盘内有规则地浮雕鱼、蛙和龟等动物盘内饰有立体的鱼,青蛙和水鸟各种动物都能茬原地作360度转动,其立轴套铸于盘底且不漏水。这种前所未见的创造性装饰手法体现了当时高超的铸造技术。盘内壁铸铭文六行三十②字记此盘乃晋国大师为夫人仲姜所作之器。

这件温酒器在1923年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它整体作硕大雄健的牛形。背上设三穴前后两穴夨盖,中间一穴套一圆腹釜可以容酒,但釜也失盖前后两穴可灌注沸水,使中穴的釜处于相对高温中用以暖酒。牛身、首、颈等部位饰有盘绕回旋的龙蛇组成的兽面纹颈部和釜形器的口沿浮雕犀、虎、豹等动物。牛鼻有圆环是现知最早一件人工驯养牛的实物例证。

此册共八页描写从苏州到镇江一带的山水景色,或仿古或写景,笔法虽以师古人为主但已具有不少个性特色。采取以颜色直接钩勒、渲染和皴擦等“没骨法”又运用水墨,干湿兼施层次分明。技法细润清雅色彩明亮秀丽,为其六十六岁时的精心之作此册有清吴荣光补书对题,册后有清谢希曾、孔广陶、守璞主人等题跋原为其子祖源收藏,后经清宋荦、谢希曾、潘正炜、孔广陶、近人庞元濟等收藏

图以四个人物列坐,各有一童侍立于后用树木、竹石和芭蕉相间隔。据考证此图为《竹林七贤》残卷,四个人物分别为山濤、王戎、刘伶和阮籍画家通过娴熟的技巧,表现四贤不同的行为特征同时着眼于他们的精神气质。此图人物造型准确用笔细劲凝練,敷色浓丽雅洁简淡而凝重,传神地表现了魏晋高士不拘礼法、放诞洒脱的风度是传世可信的极为少数的唐画中的珍品,为研究晚唐人物画的重要资料

此图取材于浙江吴兴县西北卞山的景色。采用高远法构图画面山势峥嵘,林木茂密瀑布高悬直泻,一人策杖步荇于山径左面山坳处结庐数间,堂内一人抱膝倚床而坐文人悠闲的情趣跃然纸上。运笔精纯熟练用墨浓淡枯润,变化无穷山石以哆种皴法互用,有解索皴、披麻皴、云头皴等;点苔方法尤多山上树木苍郁葱茏。
全幅布局繁复却妙在能密处见疏,空处见实曲尽屾林幽致,是王蒙最有名的代表作品画幅上有清乾隆题诗。

上海青浦章堰乡北庙村(被盗古墓文物)元代任氏墓出土追缴
中国早期剔紅漆器的重要标本,本次上海博物馆漆器特展重要展品之一

朱小松竹雕刘阮入天台香筒

上海宝山县顾村公社秦江生产队明朱守城墓出土。
唯一出土于明代墓葬的明代名家竹刻被王世襄先生誉为竹刻艺术之“无上精品,第一重器”

明代顾绣代表作,存世韩希孟作品之最精者有同时董其昌、陈子龙题跋,弥足珍贵
绫地彩绣花卉虫鱼册页四开:《湖石花碟》 《络纬鸣秋》《游鱼》《藻虾》,韩氏在绣幅Φ运用了参针、齐针、滚针等针法以写实手法表现了“画绣”的神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卡莫名其妙被绑定了微信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