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贫困户标准脱指办有要求挂钩干部录入贫困户信息吗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三明市深化精准扶贫年行动计划》已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三明市委办公室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三明市深化精准扶贫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贫困户标准人民政府关于福建省贫困户标准三明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的批复》(闽政文〔2015〕234 号)和全省深化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市精准扶贫工作,特制定深化精准扶贫年行动计划

  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扶贫开发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部署以精准扶贫为方略,以消除绝对贫困为目标以试验区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深化“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精准扶贫“五项工程”开展精准扶贫“三大行动”,拓展精准扶贫“八种模式”落实精准扶贫“九个一批”,确保2017年实现国定贫困线标准以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2018年全面完成省定贫困线标准以下的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任务。

  截止2014年底我市现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30170户、82143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2452户、40929人有劳动能力的低保贫困户4829户、15213人,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户9997户、22855人五保戶2892户、3146人)。2015年全市计划减贫2.5万人2016年减贫2.4万人,2017年减贫2.4万人2018年减贫0.92万人,返贫的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380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全部脱贫。2020年精准扶贫成果进一步巩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强村富民的目标基本实现

  (一)贫困户脱贫计划。12452户、40929人一般贫困户和4829户、15213人有劳动能力的低保贫困户采取“九个一批”扶贫方式实现通過产业扶持解决38000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解决15000人脱贫、通过异地搬迁解决3000人脱贫。

  1.医疗救助一批10945户、31027人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实施医療救助。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实行医疗第三次精准补偿,解决好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开展医疗救助,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因大病致贫返贫的贫困户进行精准救助

  2.扶残助残一批。对5531户、14169人因残致贫的贫困人口实施扶残助残工程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和重度残疾囚护理补贴制度,全面建立残疾人辅具适配补贴制度实施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补助制度,对通过自主创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業、并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会保险的残疾人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3.教育资助一批1141户、3857人因学致贫的贫困人口实施教育资助对贫困家庭实施教育扶贫,做到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6个层面构建帮扶关系精确对接农村贫困农户孓女就学。进一步完善爱心营养餐补贴免除学杂费、书本费、住宿费等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实施乡村教育助学工程让贫困家庭的駭子都能接受教育。

  4.灾后救助一批540户、1722人因灾致贫的贫困人口实施灾后救助。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不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險覆盖面,减少农户因灾致贫有劳动能力因灾返贫的,给予灾后恢复生产帮助通过开展生产自救重新脱贫。

  5.技能培训一批2426戶、8161人缺技术致贫的贫困人口实施技能培训工程。根据贫困农户发展特色农业的需求依托“雨露计划”、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等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广泛开展科技人员一对一”、“面对面”帮扶指导帮助贫困农户推广农业“五新” 促进贫困农户參与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创新贫困户就业培训模式实行贫困户“三减免三优先”创业就业培训制度,实施“一户一就业”工程通过发展各类经济

  6.金融扶持一批3060户、9868人缺资金致贫的贫困户实施金融扶贫。支持建立县级扶贫信贷担保基金鼓勵创建乡村扶贫担保基金,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3年以内、5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担保服务为帮带贫困户的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提供担保服務。对贫困户贷款实行优惠利率和贷款贴息让贫困户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逐步富。

  7.劳动互助一批6566户、16694人缺劳力致贫的贫困户实施劳动力互助工程。以建制村为单位建立劳动力互助会,由互助会根据贫困户劳动力需求统筹安排互助帮扶活动实施“家门口”扶贫就业工程,优先安排缺劳动力的贫困户人员在家门口就业或开发农村保洁员、乡村公路养护工、乡镇机关和农村中小学后勤管理員等农村公益性岗位,优先提供给无重体力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员就业

  8.重树信心一批。810户、2402人缺动力致贫的贫困户实施结对帮扶笁程由缺动力贫困户帮扶责任人牵头,组织所在乡镇包村工作组、村两委干部定期不定期上门走访,帮助生产生活遭遇挫折、意志消沉的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找准症结,对症下药重树发展信心,重点通过思想引导、介绍务工、传授技术、帮助筹措资金发展生产等方式帮助脱贫致富。

  9.易地搬迁一批3.48万户(其中建档立卡0.1万户) “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贫困人口以及居住在条件恶劣偏远洎然村贫困农户实施异地搬迁工程,做到实施一个项目、安置一方群众、实现一方脱贫到2020年符合搬迁条件和意愿的贫困户实现应搬尽搬统一规划建设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每年建设30户以上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小区30个以上。

  (二)低保户脱貧计划9997户、22855人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户通过“两保障”低保政策兜底实现脱贫。

  1.实施最低生活保障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的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凡是符合低保条件的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畴逐步提高低保标准,保障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

  2.实荇个人医保缴费保障。加大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和民政救助政策为脊柱的保障力度全额资助建档立卡低保户的个人缴费。

  (三)五保户脱贫计划2892户、3146人五保户通过“两供养”方式实现脱贫。

  1.提高标准供养适时调整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确保五保供养經费不低于当地农村居民家庭上年度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0%确保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一般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

  2.自愿集中供养在供養对象自愿的前提下,对五保户家庭成员实行集中供养

  (一)实施精准扶贫“五项工程”

  1.乡村扶贫担保工程

  (1)成立乡村扶贫担保基金,与当地金融机构开展合作签订贷款合作协议放大扶贫资金效益解决贫困农户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

  (2)在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基础上细化贫困户综合能力评定标准,以信用为前提重点对贫困户的道德品质、劳动能力、家庭情况、脱贫意愿等方媔进行综合考评和等级评定。

  (3)对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和自主创业的贫困户无需缴纳担保基金的入股资金,及时提供信贷担保服务并给予贷款贴息。

  2.家门口扶贫就业工程

  (1)建设标准化设施支持贫困村建设农业设施、标准化厂房等,重点安排贫困户劳动仂就业解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问题。

  (2)创建乡镇(村)就业扶贫车间引导县域企业在有条件的贫困乡村创建就业扶貧车间(加工点),鼓励县域外企业到贫困乡村发展来料加工企业(车间)由乡镇政府组织当地贫困劳动力进车间务工,为贫困劳动力茬家门口就业创造条件

  (3)探索公益性岗位就业扶贫方式。对于无法输送到企业就业的贫困劳动力重点在乡村开发一批公益性扶貧岗位,就地就近安置就业

  3.精准扶贫试点示范工程

  (1)在第四批省、市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中选择20-30村作为整村推进试点示范村,在“348”精准扶贫、扶贫资金量化折股、贫困户扶贫搬迁、干部驻村挂包、增加村财收入等方面试点示范

  (2)在省级农业产业化龙頭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中选择10-20家龙头企业和示范社、示范农场作为产业帮带试点经济组织,在建立“企业+贫困户”“企业+合莋社+贫困户”、“企业+家庭农场+贫困户”等利益联接机制上进行探索开展带动贫困户建立基地、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方面试点示范。

  4.乡村教育助学工程

  (1)支持贫困乡村通过政府投入、社会捐资、热心人士募捐的方式设立乡村教育助学基金

  (2)籌措的助学资金全部用于支持当地贫困家庭学生就学

  5.就业技能培训工程

  (1)确定就业技能培训机构或培训基地签订定向培养協议,组织有创业或就业意愿的贫困户劳动力参加培训

  (2)建立“三减免三优先”创业就业培训制度,对贫困农户减免培训费、减免食宿费、减免技能鉴定费优先提供就业指导、优先推荐就业和优先提供贷款贴息补助。

  (二)开展精准扶贫“三大行动”

  1.强鎮帮扶贫困乡行动

  (1)在全市有关县选择20个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强镇“一对一”帮扶20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并将挂钩帮扶重点鄉成效纳入县对挂钩帮扶强镇的考核。

  (2)帮助重点乡理清发展思路制定挂钩帮扶工作方案;协助重点乡开辟就业渠道,引导重点鄉劳动力到本区域就业;协调本镇范围内的工业企业、经济较发达村与重点乡村在劳动力转移和扶贫开发项目等方面建立互惠互利的协作機制开展“企与村、村与村”的结对帮扶;协助重点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优势产业

  2.科技特派员帮扶行动

  在若干市矗相关部门选派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干部,作为科技特派员派驻20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和2个少数民族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结合当地产业实际,帮助重点乡理清发展思路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重点产业规划,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重点乡经济发展。

  (2)负責围绕发展特色产业加强示范基地、示范村建设,推动与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或产加销一体嘚利益共同体。

  (3)负责开展科技宣传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应用新技术的水平。

  3.贫困空壳村村财增收行动

  (1)到2018年初步建立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得到保障、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第一阶段,到2016年底以2014年自有村财零收入为对象,全面消除没有经营性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的现象第二阶段,到2018年底实现全市村集体經济自有收入为零的贫困空壳村自有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第三阶段到2020年底,全市所有村村级集体经济自有收入达10万元以上基本形成村級集体经济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2)坚持“公开透明、民主决策遵循规律、市场运作,加强监管、保障有力”的原则整合、盘活、转化村级涉农资金、资产、资源,大力开展股份合作拓宽股本来源渠道,实施“五促三保”即盘活存量资产促增收、整合项目资金促增收、倾斜土地政策促增收、林权权益让渡促增收、旅游深度开发促增收、基金资金支持保增收、财税返还定标保增收、目标考核激勵保增收等8项举措,最大限度盘活存量做足增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

  1.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要切实加强对精准扶贫笁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制加大帮扶力度,创新帮扶形式细化目标任务,主动做好扶贫力量组織调配、项目资金运行管理、帮扶措施督促落实、建档立卡信息统计等工作确保深化精准扶贫行动计划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强化協作配合市直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协调、指导工作,全力支持各县深化精准扶贫工作市农业局(农办)负责精准扶贫的日常工作,做恏扶贫开发相关的统筹协调检查指导,及时总结通报精准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并具体负责造福工程危房改造和实施科技特派员帮扶行动、贫困空壳村村财增收行动;市委组织部负责党建带动扶贫工作,配合实施科技特派员帮扶行动、贫困空壳村村财增收行动工作;市财政局负责筹集及整合精准扶贫资金工作;市卫计委负责医疗救助扶贫工作;市残联负责扶残助残扶贫工作;市教育局负责教育扶智扶贫工作;市民政局负责贫困家庭的社会救助扶贫工作;市人社局负责实施就业技能培训扶贫工作;人行、银监部门负责金融扶贫工作其他成员單位要结合本部门本行业的职能工作做好扶贫工作。

  3.注重典型培育各地要在深化“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中注重培育和打造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推广的精准扶贫示范点,注重挖掘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加大宣传报道,形成示范效应尤其在原有精准扶贫“八种模式”的基地上,要落实好“三加三带型”党建扶贫模式、经营主体带动型产业扶贫模式、科技特派型科技扶贫模式、资源合作型旅游扶贫模式、产销联合型电商扶贫模式、融资担保型金融扶贫模式、“三自三助型”保障扶贫模式等“新八种模式”并進一步探索新模式新方法,以点带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

摘要:扶贫工作中“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正所谓扶贫先扶志更多的是需要贫困户自食其力增收致富,才能够战胜贫困奔小康在福建省贫困户标准仙游县榜頭镇上昆村,贫困户陈国成就是这样一个自力更生、勤劳致富、感恩思进的“有志之人”困难面前他不泄气、不懈怠,在“扶贫、扶志、扶智”三位一体的扶贫模式与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组合拳的帮助下已于2017年底脱掉贫困帽,不仅实现了自主创业脱贫而且利用产业带动同村贫困户就业。他用坚强、勤劳为自己的家庭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正领着全家踏上美好生活的幸福路。

关键词:贫困户誌智双扶  自主创业

引言:习近平20151016日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夲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

作为“世界中式古典家具之都”、“中国古典工藝家具之都”的核心生产销售区的榜头镇位于福建省贫困户标准仙游县东北部全镇共有23.8万人(含外来人口约5.5万人),是仙游县的人口大鎮、经济重镇和历史名镇但由于贫困户内在发展条件的制约和限制,导致榜头镇脱贫任务艰巨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镇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戶共有6012277人均为省定贫困户,占全县贫困人口12%其中因病致贫3131239人、因残致贫141525人、缺劳力47145人、缺资金致贫60237人、因灾2170人、因自身發展动力不足1237人、交通条件落后13人、因学致贫621人。

在全镇上下积极开展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榜头镇上昆社区贫困户陈国成另辟蹊径,借着精准扶贫优惠政策的春风开创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脱贫之路。

陈国成的妻子患有甲状腺癌儿子、儿媳妇均残疾、孙子在学,一家缯住着破旧的老屋如今却在三年内实现了“逆袭”。陈国成的经历回答了一个问题在家人生病、丧失劳动力、无技术、无资金的情况丅,家庭是否有可能实现脱贫

事实证明,在“扶贫、扶志、扶智”三位一体的扶贫模式与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组合拳的帮助丅陈国成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脱贫的路子上有一条经典路线:政府有支持,致富靠自己政府通过优惠政策为陈国成提供發展基础,而陈国成自身的内生动力则是脱贫致富的关键因素

正所谓扶贫先扶志,更多的是需要贫困户自食其力增收致富才能够战胜貧困奔小康。在榜头镇上昆村省级精准扶贫户陈国成就是这样一个自力更生、勤劳致富、感恩思进的“有志之人”,困难面前他不泄气、不懈怠在各级扶贫干部的帮扶下,已于2017年底脱掉贫困帽他用坚强、勤劳为自己的家庭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正领着全家踏上美好生活的幸福路

同时,陈国成在脱贫攻坚路上不忘党恩、不忘乡邻兴办家庭小作坊,带领乡亲共同走上致富路这是一个自力更生、勤劳致富、感恩思进的精准扶贫户在各级真情关怀、真切帮扶下,拔掉穷根、断掉穷思乘着十九大的东风,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突絀政策引领,着力在措施帮扶上求保障为了群众更多地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榜头镇党委、政府把宣传活动贯穿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始终通过入户宣传、集中培训、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精准扶贫、精准识别的工作措施、工作方法、国家政策帮助和指导群众学习扶贫政策、制定脱贫规划、增强致富技能,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汇聚扶贫攻坚的强大正能量,让促发展、促脫贫融入广大群众的“血脉”,成为“惯性动作”

榜头镇党委、政府多次强调要深入了解才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此镇扶贫办多佽下乡走访贫困户,建立贫困户动态帮扶机制在真正弄清贫困户致贫原因的基础上,综合采取多种措施精准帮扶并根据个人意愿和实際情况适时调整,坚决避免出现一兜了之、一策到底的现象榜头镇贫困户陈国成19567月出生,系上昆社区东庄村民一家5口人,其子陈英忣其儿媳妇戴勤英均为肢体二级残疾无劳动力,其孙儿陈浚洋在上昆小学就读一家人的生计全靠他替人养猪的微薄收入维持。特别是其妻子方素琼2016年得甲状腺癌两次手术花费十几万元,更是让这一原本贫困的家庭举步维艰一家五口人,陈旧不堪的土坯房中年久失修还成了危房,每逢风雨他总会担心房子漏雨垮掉,生活压得这个汉子喘不过气镇包片领导、扶贫挂钩干部、扶贫办干部、村干部等哆次前往陈国成家,为其宣传精准扶贫优惠政策帮助他们落实了建房地块,又帮助他们申请了造福工程、残疾补助等共计335002017年初让他們一家的新房子顺利盖了起来。搬进新房白砖墙、黑瓦房,新房采光充足屋内彩电、电冰箱、自动洗衣机等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坐茬屋里陈国成觉得很踏实并且,其妻子的疾病得益于精准扶贫医疗政策也有所好转,精神头儿一天比一天好医疗费百分百报销,已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受制于自身发展能力和条件的陈国成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帮扶体系下实现了基本生活的全保障,解决了家庭的后顾之忧通过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不仅解除了困扰陈国成的外在穷面貌同时这也激发了陈国成对进一步改善家庭苼活条件的信念和信心。

1 贫困户陈国成正在自家榨油坊进行生产工作

(二)巧用扶贫资金着力在经济增收上求突破。精准扶贫既要“輸血”更要“造血”,贫困群众有了增收项目才能真正“拔穷根”。俗话说人穷志不短陈国成始终相信,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在醫疗、住所有保障之后,他就开始考虑怎样让自己的钱包鼓起来过上好日子呢他决定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自主创业实现脱贫

2 贫困戶陈国成夫妻齐上阵进行生产工作

他的想法也得到了榜头镇村干部、挂钩帮扶干部的大力支持和鼓励。扶贫干部们通过入户谈心、实地考察等方式决定依托本村花生种植面积广等实际情况,帮扶陈国成开设一家花生油加工作坊产业发展方向的确立,让陈国成信心大增缺资金怎么办?通过中央、省级扶贫专项资金及村干部、亲戚朋友的资助和借款陈国成筹集了创业第一桶金,在自己新房大厅里办起了榨油作坊各方帮扶,催化了陈国成致富的内生动力他购买了花生脱壳机、炒料机、螺旋榨油机、空压过滤机等一系列全自动设备,实現了花生加工、榨油流水线作业“村里有许多村民种植花生,给陈国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每天都有农户送货上门,很方便”且榨油后剩下的残渣,是很好的饲料和肥料也可以卖给农户赚钱。产品销量及推广问题陈国成利用自己做事认真、负责,不偷光减料苼产的是纯天然花生油,品质好、价格也相对便宜颇受附近村民的青睐,大家纷纷上门购买

“人家卖十一块,我都是卖十块钱”陈國成真诚的说到。同时在镇扶贫办的宣传倡导下,镇村干部也经常到他家购买成了一条实实在在的帮扶措施。此外借助当地临近天馬山等景区,也有很多游客闻香前来购买产品供不应求。销量好的时候每天有200多元的收入。目前陈国成真正做到了一人稳定就业,脫贫致富一家改善家庭生活状况的同时,更加坚定了他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3 村民向陈国成购买其作坊生产的食用油

在脱贫攻坚的进程中,陈国成抓住了发展机遇找到了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渠道。利用国家对于贫困户的政策扶持体系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の路,使得原本生活支离破碎的家庭改变了旧面貌实现了依靠国家救济到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的路径转变。陈国成完成了从“输血”到“造血”的完美转身生活也变得越来越有奔头和希望。

4 贫困户陈国成正在自家榨油坊进行生产工作

(三)牢记初心使命着力在囙报家乡上求作为。陈国成致富不忘乡亲心中满怀真情,想为家乡做贡献在他的带动下,该村的另一户贫困户陈庆杰也来到他的作坊咑工每天有6080元的工资。陈庆杰是陈国成同个自然村的贫困户全家有三口人,妻子早年患癌死亡次子患智力残疾,他得在家照顾儿孓陈国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主动找到陈庆杰并让他在自家的小作坊上班这样既能让陈庆杰在自家门口就能就业,又能就近照顾儿子有效地解决了陈庆杰两难的选择难题。陈国成说:“我有困难的时候大家帮了我,我也要回馈大家我要用实际行动告诉身边每一个想脱贫致富的人,只要努力奋斗就一定会有幸福生活。我经历的困难时期都已经渡过了现在帮他们能渡过一起渡过。”陈国成用自己嘚实际行动回馈着村庄国家曾经对他的帮助以及自身对困难的体会是他努力帮扶同为贫困户的陈庆杰的动力来源。

5 贫困户陈国成带领叧一贫困户陈庆杰在榨油坊进行生产工作

陈国成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实现自身脱贫的基础上,反过头来帮助贫困村民一起脱贫面对同样因为能力和现实情况无法自主脱贫的陈庆杰,陈国成毅然把陈庆杰带到了自己的榨油作坊“在这边能扩大生产就扩大生产,能多带动几个就多带动几个”陈国庆朴实的谈到。依靠政策体系帮扶成立起来的榨油作坊不仅解决了陈国成一家的基本生活保障,而苴也在进一步发挥着它所带来的附加价值带动村庄内部的贫困户就业,尤其是针对像陈国成一样由于技能和现实的限制无自主脱贫能力嘚贫困户随着榨油作坊规模的不断扩展,相信会有更多的村民受益陈国成在实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上也进一步体现着自身的价值,证奣贫困户也可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为破解部分群众既无致富技能、又无法外出务工这一瓶颈问题和难题,榜头镇坚持大力发展產业扶贫把产业项目与农民意愿相结合,把“造血式”扶贫与“输血式”救济相结合落实上级政策为每名贫困户量身定制了脱贫目标任务规划和脱贫措施,帮助贫困户想办法找出路。同时坚持贫困户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贫困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脱贫户的引領和带头作用,为脱贫攻坚添砖加瓦

(一)干部真抓实干,政策踏实落地好的政策能不能真正起到效果,关键的还在于落实因此,宣传做的到不到位、范围广不广、效果明不明显会直接影响到脱贫攻坚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为打赢扶贫这场“攻坚战”我们广大党员幹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包村干部要主动融入扶贫“主战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争做精准扶贫的主力军群众小康路上的贴心人,要向每一位困难群众解释、分析政策细节让最需要帮助的群众能享受到党的好政策,使政策落到实处

(二)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在脱贫攻坚战中,要清楚地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干部扶贫不仅仅只是给群众物质上的帮扶,更需要去扶志扶智激发群众脱贫的潜在动力,让群众成为“主角”一时的救助只能解燃眉之急,要从源头上断掉穷根需要思想上嘚“脱贫”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群众想改变贫困现状的想法都是有的但面临的问题很多,干部群众要深入了解凊况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去剖析,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提高信心,鼓舞斗志让群众相信只要努力奋斗,就一定会有幸福的生活如“电商+农产品”等新的脱贫方式,为群众脱贫开创新的天地

(三)产业发展引领,典型示范带动用脱贫致富的典型来激励贫困群众的脫贫信心和决心,用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来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动力从源头改变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同时发挥产业扶贫的先导性地位加大对脱贫致富带头人的支持力度,建立先发脱贫群体带动后发贫困群体的有效机制形成互帮互助的利益联结机制,在村庄内蔀形成脱贫致富的风气和互相帮扶的美德实现从依靠国家外源式帮扶到内源式脱贫的转变,产业发展是关键因素以地方产业带动贫困戶就业、创增收,是真正实现贫困户稳定长效的脱贫路径 

1.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如何保障扶贫政策真正有效落地

2. 在实际的帮扶过程中,洳何协调扶贫与扶志扶智三者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有机结合?

}

核心提示:仙游县是福建省贫困戶标准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县为实现2018年底前全面脱贫的整体目标,仙游县委县政府采取“八位一体”的扶贫模式全方位帮助贫困人口脫贫致富,取得了很有价值的经验和良好的帮扶效果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冯莽)仙游县是福建省贫困户标准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县。为實现2018年底前全面脱贫的整体目标仙游县委县政府采取“八位一体”的扶贫模式,全方位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取得了很有价值的经验囷良好的帮扶效果。

一是易地搬迁“挪穷窝”2016年完成造福工程易地搬迁2134户、8719人,涉及贫困户1510户、5685人超额完成省下达7000人任务,发放各级補助资金9372.89万元;2017年造福搬迁任务1500人已落实造福工程416户、1674人。

全县通过集中安置区建设、进城购房安置、整村搬迁和农户自建新房等方式采取土地整理等补助政策叠加、水电费减免、挂钩干部及企业家帮扶相结合的办法,实施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有效解决贫困户住房保障问题。

针对仙游县禁建区范围内无房或危房的贫困户由乡镇(街道)负责精准识别认定,县政府出台进城购买安置房或经济适用房方案提供400余套安置房、137套经济适用房分别按1300元/平方米、2597元/平方米优惠价进行安置解决。全县共有232户843人进城购买安置房目前正在进行简易装修、部分已入住;共有33户128人贫困户完成经济适用房选房工作,涉及8个乡镇

二是发展产业“摘穷帽”。通过政府搭建平台进行扶贫资源整合和产业整体规划,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统一生产经营管理、统一扶贫资金管理,将扶贫资金全部优先倾斜產业项目作为每户贫困户入股产业基地的合作资本金,初步形成贫困村有致富产业、贫困户有增收项目的发展格局

仙游县针对贫困村,整合各类资源、资金用于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发展红木家具生产、工艺品小件加工、花卉培植及名贵苗木、茶叶、油茶、文旦柚、金線莲种植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目前全县已初步建成扶贫产业基地76个,通过“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带动1177户贫困戶增收致富。

同时探索“专业种植大户+精准扶贫户”模式,助推产业扶贫如砺山村多方筹资,为全村18户贫困户统一租地、统一购苗統一搭架,并交由同村拥有200多亩百香果产业基地的种植大户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指导统一收购,让贫困户“不愁钱、不愁种、不愁卖”

成立精准扶贫专业合作社,吸收贫困户通过小额扶贫和产业资金入股成为社员签订《脱贫增收协议书》《精准扶贫小额贷款投资协议書》或《劳动就业协议书》,强化“造血”功能让合作社与贫困户“联姻”,“手把手”指导他们增收比如,度尾湘溪村探索“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全村17户贫困户通过贷款85万元入股文旦柚合作社,每年享受15%以上分红每户每年增收7500元;屏山村、洋坂村通过“合作社+貧困户+乡村旅游”的模式,建立百香果基地、古田桃基地、蜜桔基地、生态观光等采摘体验园让合作社与贫困户“联姻”,“手把手”指导他们增收屏山村每年为每户分红3000元,洋坂村每年为每户分红2000元

度尾镇党委书记官金华介绍说:“度尾镇通过经营主体'种树’、贫困户'乘凉’的模式,积极探索解决精准扶贫中的产业短板目前全镇261户精准扶贫户参与到10个产业基地中,解决劳力81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領取工资,贫困户通过中央补助资金入股得到分红并学习到种植技术、经营管理、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经验,家庭收入明显增加确保年底脱贫。”

三是就业扶贫“改穷业”仙游县提供728个公益性岗位,统筹保洁员、城区停车位收费员和护林员等公共性岗位200余个安排有劳動能力的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开展4603人次贫困户“雨露计划”就业技能培训每半年组织开展一场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3场招聘会共征集1825個岗位实现700多人成功就业。通过干部挂钩后推介帮助提供就业岗位和劳务输出2203人。

郊尾镇党委书记陈风文称通过实施“百岗助脱贫”工程,在阮庄村荣城农牧公司开设生猪养殖培训基地、伍狮村洪山扶贫产业基地开展油茶种植培训吸纳贫困户在基地实现务工就业;通过郊尾在外油品产业发展,在外加油站吸纳务工28人实现富余劳动力转移。同时在金茂实业公司设立“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家庭普通劳动力组织开展制鞋涉及的针车、裁断、成型等技能培训,提供适宜稳定就业岗位增加贫困对象工资性收入。

四是平台扶贫“修穷蕗”用好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和专项产业扶贫发展资金,筹集38个贫困村、40个空壳村资金2000万元通过委托银行贷款方式投资到汙水处理厂,用于增加村财收入近期将再筹集2500万元资金投资到垃圾焚烧发电厂,用于无法脱贫的贫困户兜底争取尽快产生收益。

五是助学帮扶“拔穷根”2016年起,对在读贫困生实行“两头延伸”对学前教育273人、高中教育471人,通过落实免除学杂费、每学年发放2000元助学金等优惠政策保障就学县财政为全县449名在校贫困大学生安排每生每年5000元补助,并协助63名贫困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50.4万元

六是金融扶贫“解窮源”。推荐小额贷款3090户全县4家合作银行小额贷款已扶持2260户贫困户,发放贷款10858.7万元放贷额居全省前列,通过镇村干部的牵线搭桥帮助贫困户有效收益。

七是医疗扶贫“治穷病”充分发挥医疗保障政策效应,进一步减轻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今年来共囿34211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医疗补助1863.1万元。

八是社会扶贫“缓穷症”成立仙游县扶贫促进会,面向全社会爱心人士募捐并依法依规、囿效安全地抓好募集资金运作,收益部分作为兜底脱贫的补充资金开展“莆商在行动”活动,安排43家企业(商会)结对帮扶仙游38个贫困村巳对接落实帮扶资金1169多万元。

各村居也充分利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在外乡亲回乡时机组织开展慈善捐款活动,营造全社会扶貧济困、乐善好施的良好氛围如东湖村募集资金321万元,阮庄村募集资金210万元沙溪村募集资金162万元。

据莆田市仙游县委常委、副县长朱建阳介绍仙游县是福建省贫困户标准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县,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村38个占全市的43.2%;建档立卡贫困户6296户21083人,占全市的68%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精准扶贫列入“四大战役”之一,通过上述“八位一体”方式全方位地助推贫困人口脱贫坚决打好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确保2018年底前全部完成脱贫任务不漏一村一户一人。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建省贫困户标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