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内转诊报销比例看病合作医疗还要开转诊手续吗?

404错误提示
您访问的页面未找到, 5秒后自动跳转到首页农村合作医疗,没有办转院证明能报销吗?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农村合作医疗,没有办转院证明能报销吗?
拇指医生提醒您:以下问题解答仅供参考。
只要有住院就可以报销。
如果没有转院证明,最多只可以报销30%。有转院证明最多可以报销70%,一般转院证明很难开,如果那个医院没有治疗能力才会给你开转院证明,如果有,是不可能给你给你开的,只有派红包,找人给你开转院证明。
我是甘肃省白银市平川人,因出门去旅游到兰州,因突发病到兰州医科大住院治疗,到家不给报怎么办,原因是没转院证
现在去医疗中心,办个电子转诊单。拿着医疗本或则卡,带着身份证。去办理转诊单。(这个是非正常的转诊)
如果想办正常的转诊,那就慢了。医院有人可以。一般都办不成!!!
您好,一般是不能报销的,最好是补办一个转院证明,另外就是最好是去医院问问是最保险的,每个地方的规定都不一样,以各地规定为主。
好像在当地开一个转诊单什么的
自己留着出院报销用
即使能报销,报销的比例也小
亲~这个呢是不能的,但你可以补办转院证明,才能报销噢。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向医生提问> 机构设置 & 处室导航 & 基层卫生 & 基层卫生 > 正文
关于印发江西省201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指导意见的通知
赣卫基层字〔2015〕29号
发布时间:&&&&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
各市、县(市、区)卫生计生委(卫生局)、财政局:
  &为了提高参合患者保障水平,巩固完善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根据国家卫计委、财政部《关于做好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通知》(国卫基层发〔2015〕4号)和省卫计委、省财政厅《关于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跨省就医即时结报和费用核查的实施意见》(赣卫基层字〔2015〕17号)要求,经广泛征求意见,现就我省2016年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参合管理&
  坚持政府组织、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原则,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持有农业户口的公民应在户籍所在地以家庭(户口簿上的人数)为单位参加新农合。中小学生随父母参加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在任职期间列入参合对象。实行户籍制度改革的地区,在农村居住的居民可自愿选择参加新农合。统筹地区政府规定的其他人员,可以选择参加新农合。&
  新生儿出生当年,其父母等家庭成员已按规定参合的,凭出生证明和户口簿等材料免费办理参合手续并享受新农合待遇,自第二年起按规定缴纳参合费用。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对象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按有关规定执行。&
  参合(保)人员不得重复参加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重复享受待遇。&
  二、基金筹集&
  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居民收入状况相适应的筹资机制。按照国家卫计委、财政部《关于做好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通知》(国卫基层发〔2015〕4号),2015年新农合个人缴费标准已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2016年新农合个人缴费先按120元收取,中央如有提高筹资标准要求另行调整。&
  新农合基金每年筹集一次,按自然年度运行。每年第四季度开始收缴次年参合自缴费用,年底基本完成,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个人参合费用收缴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至春节前后,但不得超过次年的2月底。&
  各地要积极探索符合当地情况、农村居民易于接受、简便易行的新农合个人缴费方式。可以采取农村居民定时定点交纳、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由村民委员会代收或经农村居民同意后由金融机构通过农村居民的储蓄或结算账户代缴等方式,逐步变上门收缴为引导农村居民主动缴纳,降低筹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不论何种缴费方式,在收缴农村居民个人参合自缴费用后,应以村委会或以参合农民家庭为单位开具规定的收费收据。&
  三、补偿管理&
  (一)门诊统筹。&
  1.门诊统筹补偿。&
  (1)补偿比例。乡、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同一补偿比例。参合人员在乡、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的单次门诊费用补偿比例为65%,各统筹地区可根据情况上下浮动5%。参合人员在本县中医院门诊接受中医药治疗纳入门诊统筹范围,其医药费用按40%比例补偿。门诊统筹补偿不设起付线。&
  (2)封顶线。参合人员在乡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年度累计补偿金额不受封顶线限制,即乡级门诊统筹补偿不设封顶线。通过门诊统筹总额预付、设定单次费用最高限额等控制乡级门诊统筹基金超支风险。参合人员在村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和本县中医院门诊接受中医药治疗的补偿可设置封顶线,具体由统筹地区确定。&
  2.一般诊疗费支付标准。新农合门诊统筹定点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诊疗费每次新农合基金支付8元,患者个人自付2元;新农合门诊统筹定点的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一般诊疗费每次新农合基金支付8元,患者个人自付1元。&
  一般诊疗费按参合人员年人均门诊2.0—2.5次和新农合基金支付标准核算年度总额,采用门诊总额预付的方式,经新农合经办机构考核后,与门诊医药费用的补偿部分一起按月按规定支付给门诊统筹乡、村级定点医疗机构。&
  3.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门诊诊查费补偿。参合人员在开展综合改革试点的县级公立医院门诊就诊,门诊诊查费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每次新农合基金补偿13元,补偿金额不受封顶线限制。参合人员凭新农合卡(证)和身份证到县级公立医院就诊、补偿。县级公立医院垫付的门诊诊查费补偿款实行按月结算,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应在1个月内予以拨付。&
  (二)住院补偿。&
  1.住院补偿比例。乡级定点医疗机构单次住院实行分段累加补偿,不设起付线,可报费用0元至800元部分按乡级门诊统筹补偿比例报销,800元以上部分补偿比例为90%。农村低保对象、五保供养对象住院可报费用不设起付线直接按90%进行补偿。&
  县级定点医疗机构的补偿比例为80%。市级定点医疗机构的补偿比例为50%,有条件的设区市可提高至55%。省级定点医疗机构的补偿比例为50%。非定点医疗机构的补偿比例为35%。在计算参合农民的实际补偿金额时,应用可报费用减去起付线金额后,再按规定的补偿比补偿。&
  省外即时结报住院费用在扣除统筹基金不予支付费用的诊疗项目后,按当次住院实际发生的总费用减去起付线800元后的35%或30%进行补偿。&
  2.住院起付线。按定点医疗机构设立三级起付线,县(市、区)级定点医疗机构400元,县外定点医疗机构600元,非定点医疗机构800元。起付线以下为个人自付部分,参合人员每次住院均须按医疗机构级别扣除相应的起付线。下转患者凭上级医疗机构开具的向下转诊证明书,取消下转当次的住院起付线,可报费用直接按比例补偿。农村低保对象、五保供养对象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可报费用不设起付线直接按比例补偿。&
  3.住院补偿封顶线。住院补偿封顶线为10万元,以当年内实际获得补偿金额累计计算。&
  4.县外住院实行最低补偿。参合农民按规定办理了县外就医转诊备案手续,在县外定点或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其费用按规定进行报销补偿,当报销补偿金额小于住院总费用减去起付线后的25%时,按住院总费用减去起付线后的25%进行最低补偿。&
  5.将日间手术纳入住院补偿范畴。&
  (三)门诊大病补偿。各统筹地区必须将以下14类疾病列入门诊大病补偿范围:精神病、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病、慢性肾病、脑卒中后遗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帕金森氏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结核病、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癫痫、重症肌无力。门诊大病的补偿比为40%,起付线为0元,封顶线为3000元,所需资金从住院统筹基金中安排。各统筹地区要制订门诊大病诊断标准、病人确认办法,定点医疗机构用药记录等,同时将地中海贫血(含输血)、恶性肿瘤、肾衰透析、血友病输血(含Ⅷ因子、IX因子)、器官移植后抗排斥治疗的门诊医药费用按住院补偿办法进行补偿。&
  (四)重大疾病保障补偿。&
  1.农村居民重大疾病救治补偿。继续做好农村居民耐多药肺结核、儿童苯丙酮尿症和尿道下裂等17类重大疾病救治工作。&
  2.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工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国办发〔2015〕57号)和我省新农合大病保险政策规定,全省所有新农合县(市、区,含独立统筹开发区)均须开展大病保险工作。大病保险实行设区市级统筹,各县(市、区,含省直管县)不得以县(市、区)为单位单独开展。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新农合经办机构要督促承办商业保险机构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诊疗行为和参合人的就医行为的监督,防止不合理医疗行为和费用。商业保险机构要建立驻院代表制度,实行驻点巡查或流动巡查,开展医疗费用管控、医疗费用审核、大病保险理赔结算等各项服务工作。&
  四、县外就医转诊备案程序&
  各统筹地区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原则,逐步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一)向下转诊。鼓励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将急性病恢复期、术后恢复期及危重症稳定期等患者向二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转诊,下转患者凭上级医疗机构开具的向下转诊证明书,取消下转当次的住院起付线。&
  (二)向上转诊。自2016年起,所有统筹地区均须建立县外就医转诊备案制度。&
  1.省、市级定点医院转诊。鼓励参合人员首先选择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因病情需转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的,县内定点医疗机构签署转院意见后,由患者亲属或本人持患者身份证、户口本、新农合卡(证)到县级经办机构办理转诊手续,县级经办机构应对患者的参合身份进行审核。对因病情急、危、重的参合人员,可先住院,住院后应及时通知县级经办机构并在一周内补办转诊手续,县级经办机构必须给予补办。&
  2.省外住院备案登记。外出务工、外地探亲等在省外居住的,以及经省、市级定点医院诊治后需转省外治疗的参合人员,在县级经办机构办理省外住院备案登记后,可以在省外约定医疗机构就诊。急诊等情况可先就诊,但须在一周内通过电话等形式将住院情况告知县级经办机构。&
  3.省外就医即时结报转诊。因病情需转省外医疗机构治疗的,省内县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签署同意转院意见后,由患者亲属或本人持身份证、户口本、新农合证(卡)到县级经办机构办理省外就医即时结报申请,填写《江西省新农合参合人员省外就医即时结报申请表》。县级经办机构在办理转诊手续时,应对患者的参合身份进行初审。外出务工、外地探亲等在省外居住的参合农民,经省外即时结报医院和县级经办机构共同确认患者参合身份后,可直接实行即时结报。&
  五、补偿程序&
  (一)住院补偿。&
  1.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对参合人员住院发生的医药费用按规定进行初审并直接向参合人员垫付应补助的金额。&
  2.除意外伤害、正常住院分娩、参加商业保险外,参合人员持身份证、户口本、新农合证(卡)及县外就医转诊证明到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并实行直补(即时结报)。&
  3.在县外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出院后携相关补偿资料到户籍所在地新农合经办机构进行补偿。县级经办机构应在15个工作日内为材料齐全患者(外伤补偿除外)办结补偿手续,乡级经办机构应在25个工作日内办结。每年收取参合费及换证期间,当年住院费用补偿办结时间不超过2个月。&
  4.除意外伤害、正常住院分娩、参加商业保险外,参合农民持身份证、户口本、新农合证(卡)及《江西省新农合参合人员省外就医即时结报申请表》到省外即时结报医院就医并实行即时结报。&
  (二)门诊补偿。参合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诊时,应携带新农合证(卡)、身份证,定点医疗机构直接减免门诊医药费用。&
  (三)门诊大病补偿。患门诊大病(慢性病)的参合人员在当地规定时间内携带新农合证(卡)、户口本、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颁发的门诊大病(慢性病)证明、门诊病历、门诊发票及清单到指定地点办理补偿手续。&
  六、补偿方案审批程序&
  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出台本县(市、区)的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报设区市新农合办复核批准后,统一报省新农合办存档。方案一经确定,年度内一般不宜作新的调整。
                          省卫生计生委& 省财政厅
                           &日
Copyright &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Jiangxi Provinc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期待跨省转诊开启医保“漫游”模式
长期以来,异地就医医药费用报销流程复杂,群众异地就医需要先行垫付医疗费,往返两地报销非常麻烦。9月7日,国家卫计委公布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跨省就医联网结报转诊流程与信息交换操作规范(试行)》,对新农合跨省就医联网结报转诊流程和信息交换工作进行了规范。新农合参保者,如确定在省内医疗机构无法治疗,可开具“转诊单”跨省医疗,费用可联网报销。在外务工、探亲、异地急诊等患者,原则上也应通过各种途径,做到基层首诊,规范跨省就医转诊秩序。(9月8日《京华时报》)
当前跨省异地就医,是件既麻烦又没多大把握的事。之所以说麻烦,是因为绝大多数患者跨省异地就医不能即时结报,只能按自费患者垫付医疗费,等出院后再拿着单据和住院资料回参保地报销,有时要来回折腾多趟。之所以没多大把握,是因为能不能报销或报销多少,政策较为灵活且各地规则不同,患者心里没底。
这事对农民工的影响更大。在外打工一旦患上较重的病,是结束打工回家看病,还是在当地看病承担高昂的看病费用,他们面临两难选择。其结果是,尽管农民工在家乡参加了新农合,却无法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随子女跨省异地居住的老人也是如此,无论老人参加哪类医保,只要生病,在当地看病就是件麻烦事,要么多掏钱,要么回家当空巢老人。
异地就医必须出台更优惠的政策和更便捷的流程,但前提是,相关信息必须做到全国联网,否则,连参保和医疗信息都不能在两地传输,就不可能做到跨省即时结报。同时,医疗保障水平和范围也应大致相同,假如政策相差太大,也难以做到统一。由于新农合产生较晚,且无论筹资还是报销待遇,各地都采用相对统一的标准,新农合就成了探索异地就医最理解的医保种类,以新农合作为异地就医的突破口,无疑是明智之举。
同时也要看到,新农合跨省转诊将面临不小的困难和考验。譬如外出农民工如何转诊,就需要进一步加以细化。假如转诊太麻烦,农民工就得不到多大好处,假如转诊太随意,又存在较大的道德风险,为了异地看病而外出打工或探亲不是没有可能。因此跨省转诊在试点过程中,务必做到趋利避害、谨慎推进。
但不管怎么说,此次新农合跨省转诊试点,可谓跨出了关键性一步,有望促成全国性的医疗信息联网。一旦新农合能够实现全国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则说明相关体系已经建立,其他医保种类跨省就医也具备了技术条件。期待新农合跨省转诊能够走畅异地就医之路,为其他医保品种提供借鉴,促进医保“漫游”时代早日到来。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Huanqiu.com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环球时报系产品固始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指南-固始网
&固始门户网
当前位置:>>>>>>浏览文章
固始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指南
日期: 15:53:18&&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佚名& 阅读:次
  从2003年7月《固始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意见》出台算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已经实行10个年头了。10年来,新农合在各级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在各级医疗机构的大力支持下,你们经历了由怀疑到相信、由消极到积极、由要我参合到我要参合的变化过程。同时,新农合制度本身也在逐步改进和完善之中,现在执行的新农合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筹资&
  2012年全县执行的最新标准是:以户为单位,每人每年缴纳50元。交了这50元,你才有资格享受新农合报销的权利。&
  二、报销&&&&&
  新农合医疗费报销分两部分:&
  1、门诊报销:&
  参合农民当年度筹资款全部打入其本人的新农合家庭账户,用于支付在乡、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家庭账户用完后,患者仍可在乡、村两级享受门诊统筹报销,报销比例是50%,每人每年封顶70元(含一般诊疗费),家庭成员可调剂使用。&
  2、住院报销:除单病种外按下列标准执行
  三、转诊、转院&
  1、参合农民在本县看病不需要办理转诊、转院。&
  2、参合农民因病需到县以上定点医疗机构看病的,必须要有本地定点医疗机构(必须有转诊资格)开具的省卫生厅统一格式的《转诊、转院审批表》,并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经批准后,方可外转。此表在病人出院时由就诊医院加章后带回作为报销依据。&
  3、参合农民因病情急、重或在外地务工、居住等原因无法按上述规定办理正常转诊的,可先住院治疗,但必须在3个工作日内通过电话向县新农合管理中心报告,省内直补需办电子转诊。报告电话:95011。&
  4、外转患者出院后需回来报销的,必须提供下列材料:&&&
  ①病历复印件(包括病历首页、长期医嘱、临时医嘱、手术记录、麻醉记录及出院小结、出院证)&
  ②发票(即收费单据)及医疗费汇总清单&
  ③《转诊、转院审批表》或外地务工(居住)证明&
  ④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
  ⑤合作医疗卡复印件&
  ⑥《外转调查核实表》、《外伤自查承诺书》&
  以上是我县现行新农合制度的主要内容。如果有定点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不按规定办理新农合报销费用的情况,或者对医院、医生的诊疗行为有所怀疑的,请及时举报,举报人会给与保密,查实后,还会给予一定的奖励。&
  举报电话:4991136&&&4995010&&&4665065&
&&&&固始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二0一二年六月一日
Copyright @ 2008 gsw.gov.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固始县委、固始县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主办:中共固始县委、固始县人民政府 承办:中共固始县委宣传部 电话: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ICP备号& 著作权保护声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北省内转诊手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