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中说禅 博客,大盘60分钟趋势背持后是盘整还是上涨?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今日: 11292|昨日: 5|帖子: 12180|会员: 4579|欢迎新会员:
欢迎豪爽的缠友通过启用高级功能
欢迎节俭的缠友通过启用高级功能
最新缠论笔记
07:00 22:57 23:43 22:36 23:53 23:34 23:03 22:57 22:33 23:26 22:58 22:25 23:29 23:51 22:45 08:30 22:24 22:52 23:51 23:14
最新缠论问答
07:21 22:58 23:46 22:40 23:55 23:40 23:10 23:27 22:50 23:33 09:49 22:31 00:21 23:52 22:50 09:17 22:39 22:59 23:53 23:17
最新缠论视频
10:23 10:57 20:03 20:03 20:03 20:00 19:59 19:59 08:09 08:14 08:14 08:12 07:30 18:06 11:46 20:16 20:34 20:25 18:12 15:31
最新课后习题
最新实战演练
16:20 00:00 19:56 07:43 07:42 22:14 22:13 20:07 18:39 20:16 20:14 20:27 22:07 21:18 20:03 20:19 19:58 20:24 19:56 20:30
清泉坛主倾情推荐
阅读白云先生文章可以帮你揭开缠中说禅真相
令缠中说禅闻风丧胆的人:
看完白云先生对缠中说禅的评价后仍无法说服自己
缠论坛,让清泉导师带你一步步走出缠论迷局。
1419553995832644316282879518642175361217610933103861011010067994896899514944094179364895488188755857385568548846783278239810380778024800879497941788978647860758975717463743374257359733673357224716271456944689568706693666166596648657564886429642063826323631662436170616560906052605058375790578956905674560555545537548754645327530953085153511351045092505750415024499049854977496249114910490848944878487148624847483748304822481047934772473847054698468446794671
清泉看缠论16.1:一张永恒的走势形 ...
16.1问:网站上的缠论视频是你录的 ...
15.3问:既然有了非同级别分解为什 ...
清泉看缠论15.3:用均线看悖迟的两 ...
15.2问:多少周期前的走势对于当下 ...
清泉看缠论15.2:既无耻又矛盾的缠 ...
15.1问:清泉老师,联线理论倾斜、 ...
清泉看缠论15.1:盘整没有资格和上 ...
逐字逐句讲解缠中说禅缠论教你炒股 ...
逐字逐句讲解缠中说禅缠论教你炒股 ...
缠论视频高清教程下载
【新人必读】教你如何加入组织一起 ...
缠论QQ群加群密码【缠论坛官网会员 ...
2006年-2008年5分钟/1分钟级别A股数 ...
缠论坛会员(微信)总群加群密码
逐字逐句讲解缠中说禅缠论教你炒股 ...
一代目缠迷自述:缠论的坑有多深
逐字逐句讲解缠中说禅缠论教你炒股 ...
缠论视频高清教程下载
【新人必读】教你如何加入组织一起 ...
缠论QQ群加群密码【缠论坛官网会员 ...
2006年-2008年5分钟/1分钟级别A股数 ...
缠论坛会员(微信)总群加群密码
缠论108课视频版(附下载地址)
【最早】解缠1:丛林生态和股市
【最早】解缠4:当下-知行合一
白云先生评价缠中说禅:比南怀瑾还 ...
转载:认清缠论的危害,回头是岸
【最早】解缠1:丛林生态和股市
【最早】解缠4:当下-知行合一
白云先生评价缠中说禅:比南怀瑾还 ...
即使破产的市场经济也比完美的计划 ...
微信版:缠论108课合集(原文+配音+ ...
【最早】解缠前言:以炒股为生,可 ...
新居落成,新春将至,聊赋《临江仙 ...
缠论问答目录
缠中说禅教你炒股票108课讲解【视频 ...
1415 / 2583
1830 / 1957
1600 / 2493
1248 / 5147
缠中说禅及他的缠中说禅理论(缠论):
令缠中说禅闻风丧胆的人:
清泉导师研究缠论:
清泉导师带缠友走出缠论迷局:
欢迎豪爽的缠友通过启用高级功能
欢迎节俭的缠友通过启用高级功能当前位置: >>
“缠中说禅”
“缠中说禅” 股市技术理论前言 关于“缠中说禅” 股市技术理论――市场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为什么叫“缠中说禅”? 1、以股市为基础。缠者,价格重叠区间也,买卖双方阵地战之区域也;禅者,破解之道也。以阵地战为 中心,比较前后两段之力度大小,大者,留之,小者,去之。 2、以现实存在为基础。缠者,人性之纠结,贪嗔疾慢疑也;禅者,觉悟、超脱者也。以禅破缠,上善若 水,尤如空筒,随波而走,方入空门。 3、缠中说禅的哲学路线安排。由股市之解决之道,至论语之入世之道,至佛学之大至深大圆满境界。以 静坐、心经、佛号,引入大超脱之路。然“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须渐除,依次第进”,有缘者得之,无缘 者失之,而得并未得,失并未失,一颗明珠,总有粉碎虚空,照破山河之日。 二、“缠中说禅”股市技术理论成立的前提 两个前提:价格充分有效和市场里的非完全绝对趋同交易。 三、“缠中说禅”股市技术简解 1、以走势中枢为中间点的力度比较,尤如拔河,力大者,持有原仓位,力小者,反向操作。 2、把走势全部同级别分解,关注新的走势之形成,以前一走势段为中间点与再前一走势段比大小,大者, 留之,小者,去之。 3、进行多重赋格性的同级别分解操作,尤如行船、尤如开车,以不同档位适应不同情况,则可一路欣赏 风景矣。 4、其至高,则眼中有股,心中无股,当下于五浊纷缠之股市得大自在,亦于五浊纷缠之现世得大自在, 即为“缠中说禅”。 四、《缠论》的本质 分为两个部分: 1.形态学。走势中枢、走势类型、笔、线段之类的东西。 2.动力学。任何涉及背驰的、走势中枢、走势的能量结构之类的东西。 两者的结合。 注: 截止目前尚没有任何涉及成交量的分析或者说明, 或许这也正是体现了价格包容一切市场信息的原则。 五、学习《缠论》的线路图 分型-笔-线段-走势中枢-走势 趋势-背驰-区间套-转折及其力度第一章形态学站在纯理论的角度,形态学是最根本的。形态学,从本质上就是几何,这部分内容,是无须任何前提的。 就算一个庄家自己全买了,一个人天天自我交易,也永远逃不出形态学画的圈圈。光用形态学,就足以形成一 套有效的操作体系。只是在形态学中,由于没有背驰的概念,所以第一买卖点是抓不住了,但第二买卖点是肯 定没问题的。 单纯用形态学去操作, 就是任何对最后一个走势中枢的回拉后第一个与回拉反向的不创新高或新 低的走势中枢同级别离开,就是买卖段。第一节 自同构性结构一、基本概念 自同构性结构:下节讲到的分型,在不同的级别上,如在1分钟级别、甚至是在年线上,结构是一样的, 这就是自同构性结构。同样,后面讲到走势中枢、走势类型、走势必完美的本质也是自同构性结构。 二、概念要点 股票走势,归根结底是不可复制的,但股票走势的绝妙之处就在于,不可复制的走势,却毫无例外地复 制着自同构性结构,而这自同构性结构的复制性是绝对的,是可以用本理论绝对地证明而不需要套用任何诸 - 1 - 如分形之类的先验数学理论。这种自同构性结构的绝对复制性的可绝对推导性,就是本理论的关键之处,也是 本理论对繁复、不可捉摸的股票走势的绝妙洞察之一。 走势的不可重复性、自同构性结构的绝对复制性和理论的纯逻辑推导,这就构成了本理论视角的三个基 本的客观支点。不深刻地明白这一点,是很难有真正的理解的。 三、分析理解 自同构性结构就如同基因,按照这个基因,这个图谱,走势就如同有生命般自动生长出不同的级别来,不 论构成走势的人如何改变,只要其贪嗔痴疑不改变,那么自同构性结构就存在,级别的自组性就必然存在。 而正因为有了自同构性结构,所以股票走势才可以被技术所绝对分析。而任何有效的技术分析,本质上都 是本理论的分支,本理论还没看过任何有效的股票操作程序,是外于本理论的。 学本理论,一个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找出所有技术分析以及操作程序在本理论领域中的具体位置,由于 本理论对于任何技术分析以及操作程序具有一个绝对的视角, 由此, 可以绝对性发现所有分析与程序的优劣与 缺陷。 注意,可能会发现,本理论中的有些结论,似乎和别的一些理论有类似的地方,这恰好证明了本理论的涵 盖面。例如,本理论,可以解释波浪理论里一切的细节以及不足之处,但反过来不可能,因为本理论是一个更 广阔的理论,波浪理论不过是一个有着巨大缺陷的不成熟理论。同样,可能在其他人的理论中,也有对 K 线组 合定义类似分型的概念,但那些定义,都不过和一般的 K 线分析一样,是通过某种经验性的归纳而来,而本理 论的分型定义,源自 K 线组合的一个完全分类,是一个纯理论的推导。正因为如此,本理论与其他任何理论相 比,都有着绝对性与涵盖性,这一点,在以后的课程中会逐步揭示的。 分型、走势类型的本质就是自同构性结构,同样,走势必完美的本质也就是自同构性结构。分型,在 1 分钟级别是这样的结构,在年线上也是这样的结构,在不同的级别上,级别不同,但结构是一样的,这就是自 同构性结构。同样,走势类型也一样。 走势的不可重复性,决定了一切的判断必须也必然是不可绝对预测的;自同构性结构的绝对复制性,决 定了一切的判断都是可判断的,有着绝对的可操作性;理论的纯逻辑推导,就证明其结论的绝对有效性。 这三点, 又何止是与股票走势相关,真明白了, 对你的人生与社会操作,有着同样的意义。 每个人的生活, 世界的变化,诸如此类,本质上,离不开这走势的绝对不可重复性和自同构性结构的绝对复制性以及相应不患 的共业的绝对推理性。 看走势的背驰、转折,不过是第一层次的东西,哪天,能看明白社会经济、政治等等结构的背驰、转折, 那才是更高层次的东西。 自从结构与解构哲学的流行,用结构的观点观察,就是一个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但问题的关键,很多所谓 结构性的思维,不过是一种归纳性的结果,不具有任何的理论系统性与有效性。 本理论的哲学本质, 就在于人的贪嗔痴疑慢所引发的自同构性结构以及由此引发走势级别的自组性这种类 生命的现象。走势是有生命的,本理论说“看行情的走势,就如同听一朵花的开放,见一朵花的芬芳,嗅一朵 花的美丽,一切都在当下中灿烂” ,这绝对不是矫情比喻,而是科学般的严谨说明,因为走势确实有着如花一 般的生命特征,走势确实在自同构性结构、自组性中发芽、生长、绽放、凋败。所以,本理论,不是一些死的 教条,而是一门生命学科。 本理论是一种可发展的理论, 可以提供给无数人去不断研究, 研究的方向是什么?就是走势的自同构性结 构、自组性。这里,可以结合现代科学的各门学科,有着广阔的前景以及可开发性。只是,目前本理论只和各 位讲述一些最简单的自同构性结构:分型、走势类型。 本理论中,有一条最重要的定理,就是有多少不同构的自同构性结构,就有多少种分析股市的正确道路, 任何脱离自同构性结构的股市分析方法,本质上都是错误的。 显然,分型、走势类型是两种不同构的自同构性结构,我们还可以找到很多类似的结构,但现在,还是先 把这两个最基础的结构给搞清楚。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把这两个结构搞清楚,就能达到罗马。而其他结构的 寻找、研究,本质上是一种理论上的兴趣。而不同的自同构性结构对应的操作的差异性问题,更是一个理论上 的重大问题。 本理论上还有一个暂时没有解决的问题, 就是走势中究竟可以容纳多少自同构性结构, 还有一个更有趣的 问题,就是起始交易条件对自同构性结构生成的影响,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对市场科学的调控才能真 正解决。 - 2 - 本理论还可以不断扩展,也可以精细化进行。例如,对于不同交易条件的自同构性结构的选择,就是一个 精细化的理论问题。第二节均线位置形态一、基本概念 空头排列:短期均线至长期均线依次由下到上分布。 多头排列:短期均线至长期均线依次由上到下分布。 靠近:股价一度冲破短期均线,使短期均线略略靠近后继续按原来趋势进行下去。 接触:短期均线靠近长期均线但不跌破或升破,然后按原来趋势继续下去。 缠绕:短期均线跌破或升破长期均线甚至出现反复缠绕。 二、概念要点 任何的行情转折,在很大几率上都是由缠绕引发的,这里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先缠绕,然后按原趋势来 一个大的高潮,制造一个陷阱,再转折;另一种,反复缠绕,构造一个转折性箱型,其后的高潮,就是均线位 置的转化了。 三、分析理解 靠近出现的几率比较少,一般都是在趋势特别强烈的时候,而太火暴的趋势是不可能太长久的,所以其 后的震荡经常出现;接触,任何一段基本的趋势过程中最常见到的方式,特别在长期均线上位的情况下,基本 都是这种方式,一旦出现接触反弹基本就该结束了,在短期均线上位的情况下,调整结束的概率也是很大的, 但也要预防接触演变成缠绕;缠绕,一段趋势后出现的较大调整中,还有就是在趋势出现转折时,这种情况 也很常见,特别是在长期均线上位的情况下,如果出现短、中、长各类均线一起缠绕,往往意味着行情要出现 重大转折,均线位置要转化了。注:均线形态与缠论没有干系,之所以加进来,为的是后面和本理论有个比较。 第三节 级 别一、基本概念 级别,只是按一定的规则,自生长出来的一种分类方法,本质上与时间无关,也不是什么时间结构。 级别的自组性:自同构性结构可以自组出级别来。换言之,级别是自同构性结构自组出来的,或者说是 生长出来的。 级别的独立性:任意某级别,都是一套独立系统,不同级别之间不得组合。 级别的关联性:任意某级别,都是由本级别的次级别组合而来,并为高一级别提供组合部件。 二、概念要点 级别是自同构性结构自组出来的,或者说是生长出来的。时间只是对级别分类的一种划分手段,比较符 合看软件 K 线图的习惯。 级别在本理论中是极端关键的。为什么?因为本理论的递归函数是有级别的,是级别依次升大的。所以, 搞不明白级别,根本就学不明白本理论。 三、分析理解 级别的关键,就是本理论定义的规则。级别,本质上不对任何时间结构有任何绝对的承诺,因为这里没 有任何的绝对的理论推导可以保证这一点。结构被终结了,就是因为被终结了,只此而已,并不是因为有什么 时间的因素、结构就被终结了。这如同交易,时间只是给交易界定了顺序,并不决定交易。 自同构性结构就如同基因,按照这个基因,这个图谱,走势就如同有生命般自动生长出不同的级别来,不 论构成走势的人如何改变,只要其贪嗔痴疑不改变,只要都是人,那么自同构性结构就存在,级别的自组性就 必须存在。 级别的划分:(从实用角度来,不是最严格意义上的划分) 原始级别系统:每笔交易系统(分子级) :为构建一分钟笔提供部件; 最小级别系统:1 分钟笔系统(细胞级):为构建 1 分钟线段提供部件; 一级走势类型(个体级):由 1 分钟线段组合而来; 二级走势类型(家庭级):由一级走势类型组合而来; - 3 - 三级走势类型(家族级):由二级别走势类型组合而来; ?? N 级走势类型:N 无穷大。 级别的选择:不同级别的图,其实就是对真实走势不同精度的一种模本。例如,一个年线图当然没有 1 个分笔图的精确度高,很多重要的细节都不可能在大级别的图里看到。而所谓走势的级别,从最严格的意义上 说,可以从每笔成交构成的最低级别图形不断按照走势中枢延伸、扩展等的定义精确地确认出来,这是最精确 的,不涉及什么 5 分钟、30 分钟、日线等。但这样会相当累,也没这个必要。因为,图的精确并没有太大的 实质意义,真实的走势并不需要如此精确的观察。一般选用 1 分钟、5 分钟、30 分钟、日线、周线、月线、季 线、年线等的级别安排,这是一个简略的方式,最主要是现在可以查到的走势图都是这样安排的。当然,一些 简单的变动也是可以接受的,例如去掉 30 分钟,换成 15 分钟和 60 分钟,形成 1 分钟、5 分钟、15 分钟、60 分钟、日线、周线、月线、季线、年线的级别安排,这也是可以的。 虽然没有必要精确地从最低级别的图表逐步分析, 但如果你看的图表的缩放功能比较好, 当你把分笔图或 1 分钟图不断缩小,这样,看到的走势越来越多,而这种从细部到全体的逐步呈现,会对走势级别的不断扩张 有一个很直观的感觉。这种感觉,对你以后形成一种市场感觉是有点帮助的。在某个阶段,你可能会形成这样 一种感觉,你如同站在重重叠叠的走势连绵中,而当下的趋向,仿佛照亮着层层叠叠的走势。那时候,你往往 可以忘记走势中枢之类的概念。所有的走势中枢,按照各自的级别,仿佛都变成大小不同的迷宫关口,而真正 的路只有一条,而你的心直观当下地感应着。说实在,当有了这种市场清晰的直觉,才算到门口了。那时候, 就如同看一首诗,如果还从语法等去分析,就如同还用走势中枢等去分析一样。而真正的有感觉的读者,是不 会计较于各种字句上的,整体的直观当下就呈现了。一首诗就如同一自足的世界,你当下就全部拥有了。市场 上的直观,其实也是一样的。只要那最细微的苗头一出来,就当下地领悟了,这才算是对市场走势这伟大诗篇 一个有点合格的的阅读。 对级别的形象理解:什么级别的图和什么级别的走势中枢没有任何必然关系,走势类型以及走势中枢就 如同显微镜下的观察物,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性由最原始的递归定义保证;而级别的图,就如同显微镜,不 同倍数看这客观的图就看到不同的精细程度, 如此而已。 所以, 不能把显微镜和显微镜观察的东西混在一起了。第四节K 线的包含关系一、基本概念 K线包含关系:指一K线的高低点全在另一K线的范围里(如图①)。 非包含关系的三相邻K线完全分类:分为四类――上升K线、顶分型、下降K线、底分型。 (如图②) K线包含关系的处理:在向上时,把两K线的最高点当高点,而两K线低点中的 较高者当成低点,这样就把两K线合并成一新的K线;反之,当向下时,把两K线的 最低点当低点,而两K线高点中的较低者当成高点,这样就把两K线合并成一新的K 线。(如图③) 二、概念要点 K线合并方向:假设,第n根K线满足第n根与第n+1根的包含关系,而第n根与第n-1根不是包含关系,那么, 如果第n根K线的高点大于第n-1根K线的高点,则称第n-1、n、n+1根K线是向上的;如果第n根K线的低点小于第 n-1根K线的低点,则称第n-1、n、n+1根K线是向下的。 K线包含关系的顺序原则:先用第1、2根K线的包含关系确认新的K线,然后用新的K线去和第3根比,如果 有包含关系,继续用包含关系的法则结合成新的K线;如果没有,就按正常K线去处理。 三、分析理解 根据定义,任何人都可以马上得出以下的一些推论: 1、用[di,gi]记号第 i 根 K 线的最低和最高构成的区间,当向上时,顺次 n 个包含关系的 K 线组,等价于 [maxdi,maxgi]的区间对应的 K 线,也就是说,这 n 个 K 线,和最低最高的区间为[maxdi,maxgi]的 K 线是一回 事情;向下时,顺次 n 个包含关系的 K 线组,等价于[mindi,mingi]的区间对应的 K 线。 2、K 线的包含关系遵守结合律,但不遵守传递律。也就是说,第 1、2 根 K 线是包含关系,第 2、3 根也 是包含关系,但并不意味着第 1、3 根就有包含关系。因此在 K 线包含关系的分析和处理中,还要遵守顺序原 - 4 - 则,就是先用第 1、2 根 K 线的包含关系确认新的 K 线,然后用新的 K 线去和第三根比,如果有包含关系,继 续用包含关系的法则结合成新的 K 线,如果没有,就按正常 K 线去处理。 一个实例:如图④,中间K线A最长,似乎和前后有“很多的包含关系”,但正确的处理应该是:A2先和A 合并,取高点中的高点,低点中的高点。合并后的新K线和A3还有包含关系,那就继续合并,仍取高点中的高 点,低点中的高点。 K线包含处理方法: 1、合并方向的确定:1和2无包含,2 和3有包含,若2比1高则取向上包含;若2 比1低则取向下包含; 2、合并高低点的确定:若向上包含, 取两K线中高点最高为高点,低点最高为低点;若向下包含,取两K线中高点最低为高点,低点最低为低点。 3、合并顺序的确定:2和3有包含,先合并2和3得出新的K线,再与4比,若有包含则继续合并。第五节分型一、基本概念 顶分型:第二K线高点是相邻三K线高点中最高的,而低点也是相邻三K线低点中最高的。(如图①) 底分型:第二K线低点是相邻三K线低点中最低的,而高点也是相邻三K线高点中最低的。(如图②) (分型的)顶:顶分型的最高点。 (分型的)底:底分型的最低点。 二、概念要点 所有的顶必须是顶分型的,反之,所有的底都是底分型的。也就是:没有顶分型,没有顶;反之,没有底 分型,没有底。 三、分析理解 1、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在操作级别的K线图上,没有顶分型,那你就可以持有睡觉,等顶分型出来再说。 2、一个顶分型之所以成立,是卖的分力最终战胜了买的分力,而其中,买的分力有三次的努力,而卖的 分力,有三次的阻击。用最标准的已经过包含处理的三 K 线模型:第一根 K 线的高点,被卖分力阻击后,出现 回落,这个回落,出现在第一根 K 线的上影部分或者第二根 K 线的下影部分,而在第二根 K 线,出现一个更高 的高点,但这个高点,显然与第一根 K 线的高点中出现的买的分力,一定在小级别上出现力度背驰,从而至少 制造了第二根 K 线的上影部分。最后,第三根 K 线,会再次继续一次买的分力的攻击,但这个攻击,完全被卖 的分力击败,从而不能成为一个新高点,在小级别上,大致出现一种第二类卖点的走势。 由上可见,一个分型结构的出现,如同走势中枢,都是经过一个三次的反复心理较量过程,只是走势中枢 用的是三个次级别走势。所谓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一个顶分型就这样出现了,而底分型情况,反之亦然。 3、分型中三根 K 线的指导意义: 首先,一个完全没有包含关系的分型结构,意味着市场双方都是直截了当,没有太多犹豫。包含关系(只 要不是直接把阳线以长阴线吃掉)意味着一种犹豫,一种不确定的观望等,一般在小级别上,都会有走势中枢 延伸、扩展之类的东西。 其次,还是用没有包含关系的顶分型为例子。如果第一K线是一长阳线,而第二、三都是小阴、小阳,那 么这个分型结构的意义就不大了,在小级别上,一定显现出小级别走势中枢上移后小级别新走势中枢的形成。 一般来说,这种顶分型,成为真正顶的可能性很小,绝大多数都是中继的。 如果第二根K线是长上影甚至就是直接的长阴,而第三根K线不能以阳线收在第二根K线区间的一半之上, 那么该顶分型的力度就比较大,最终要延续成笔的可能性就极大了。 再次,一般来说,非包含关系处理后的顶分型中,第三根K线如果跌破第一根K线的底而且不能高收到第一 根K线区间的一半之上,属于最弱的一种,也就是说这顶分型有着较强的杀伤力。 4、分型形成后,无非两种结构:一是成为中继型的,最终不延续成笔;二是延续成笔。对于后一种,那 是最理想的,例如在日线上操作完,就等着相反的分型出来再操作了,中间可以去操作别的股票,这是效率最 高的。而对于第一种情况,前面说过,可以看是否有效突破5周期的均线,例如对日线上的顶分型,是否有效 跌破5日均线,就是一个判断顶分型类似走势很好的操作依据。 - 5 - 其一,更精确简单的,就是这分型所对应的小级别走势中枢里,是否出现第三类买卖点,而且其后是否出 现走势中枢移动。例如,对于一个顶分型,该顶分型成立后,对于该分型区间在小级别里一定形成某级别的走 势中枢,选择其中最大一个,例如日顶分型后,可以找到相应的5、1分钟走势中枢,一般最大的就是5分钟(30 分钟没可能,因为时间不够)。如果该5分钟走势中枢或1分钟走势中枢出现第三类卖点,并该卖点不形成走势 中枢扩张的情形,那么几乎100%可以肯定,一定在日线上要出现笔了。 其二,可以100%肯定的,要不出现笔并最终有效完成该顶分型,那一定要出现某级别的第三类买点,否则 就算有短时间的新高,也一定是假突破。所以结合小级别的走势中枢判断,顶分型是否延伸为笔,是可以当下 一目了然的。如果你能有效地分辨中继分型,那么你的操作就会有大的进步。 5、一般来说,可以把分型与小级别走势类型结合操作,例如日线与5分钟的。如果一个小级别的走势中枢 震荡没有生成日K线的顶分型结构,那么,这个走势中枢震荡就没必要走了。后者就算打短差也要控制好数量。 因为,没有分型,就意味着走势没结束,随时新高,你急什么?而一旦顶分型成立,必然对应着小级别走势的 第一、二类卖点。其后,关键看新形成走势中枢的第三类买卖点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中继的,都是第 三类卖点后形成走势中枢扩展,也就是有一个绝妙的盘整底背驰让你重新介入。这样,利用分型搞了一个美妙 的短差,又不浪费其后的走势,这就是一个比较及格的操作了。 注意,利用分型,例如顶分型,卖了以后一定要注意是否要回补,如果一旦确认是中继的,应该回补, 否则就等着笔完成再说。 但一定要注意,中继顶分型后,如果其后的走势在相应小级别出现背驰或盘整背驰,那么下一顶分型,是 中继的可能性将大幅度减少。中继分型,有点类似刹车,一次不一定完全刹住,但第一刹车后如果车速已明显 减慢,证明刹车系统是有效的,那么第二次刹住的机会就极大了,除非你踩错,一脚到油门上去了。 6、利用分型操作的难点在于: 一、必须与小级别的第二买卖点配合看,如果小级别看不明白,只看今天冲起来没破前一天高位或没跌破 前一天低位,这样操作的效果不会太好。 二、 要利用好盘整背驰,这样就不会漏掉回补,或者是非盘整背驰而回补早了,一般来说, 非盘整背驰的, 一定要等待背驰出现才可以回补。买点的情况反过来就是了。 注意,大级别的分型和某小级别的第一、二买卖点并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有前者一定有后者,但有后者 并不一定有前者,所以前者只是一个辅助。 7、有人可能要问,如果看30分钟图,可能K线一直犬牙交错,找不到分型。这有什么奇怪的,在年线图里, 找到分型的机会更小,可能十几年找不到一个也很正常,这还是显微镜倍数的比喻问题。确定显微镜的倍数, 就按看到的K线用定义严格来,没有符合定义的,就是没有,就这么简单。如果希望能分析得更精确,那就提 高显微镜的倍数,用小级别的图,例如,不要用30分钟图,用1分钟图,这样自然能分辨得更清楚。再次强调, 用什么图与以什么级别操作没任何必然关系,用1分钟图,也可以找出年线级别的背驰,然后进行相应级别的 操作。看1分钟图,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玩超短线,把显微镜当成被显微的物了,肯定是脑子水太多了 这些细微的技术问题,都需要不断磨练才能操作自如,现在,最好多找些图来看,先感受一下,否则一点 概念都没有,操作什么?第六节笔一、基本概念 笔:两个相邻的顶和底之间构成一笔。笔的意义就是忽略掉相邻的顶和底之间的其他波动。 上升的一笔:即底分型+上升K线+顶分型; 下降的一笔:即顶分型+下降K线+底分型。 二、概念要点 笔的规范要求: 1、必须是一顶一底,顶必须对应底、或底必须对应顶。 2、顶和底之间至少有一个K线不属于顶分型与底分型。 3、还有一个最显然的,就是在同一笔中,顶分型中最高那K线的区间至少要有一部分高于底分型中最低那 K线的区间,如果这条都不满足,也就是顶都在底低的范围内或顶比底还低,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满足上面的条件,就可以唯一确定出笔的划分。 - 6 - 三、分析理解 图①就是一笔的最基本的图形。图②顶和底之间共用一个K线,图③只有顶分型和底分形,中间没有其他K 线,都不算一笔。在实际分析中,都必须要求顶和底之间都至少有一K线当成一笔的最基本要求。所以,笔, 至少由顶、底在内的5根K线构成。如图① 两个顶(或底)能构成一笔吗?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在两个顶(或底)中间有其他的顶和底。这种情况, 只要中间的顶和底不能构成一笔,就继续用一顶一底的原则,忽略中间的顶和底(图④);第二种,在两个顶 或底中间没有其他的顶和底, 这种情况, 意味着第一个顶或底后的转折级别太小, 不足以构成值得考察的对象, 这种情况下,第一个的顶或底就可以忽略其存在了。 所以,根据上面的分析,对第二种情况进行相应处理(类似对分型中包含关系的处理) ,就可以严格地说, 先顶后底,构成向下一笔;先底后顶,构成向上一笔。而所有的图形,都可以唯一地分解为上下交替的笔的连 接。显然,除了第二种情况中的第一个顶或底类似的分型,其他类型的分型,都唯一地分别 属于相邻的上下两笔,是这两笔间的连接。 划分笔的步骤: 1、确定所有符合标准的分型。如有K线包含关系,必须先行处理。 2、如果前后两分型是同一性质的,对于顶,前面的低于后面的,只保留后面的,前面 那个可以X掉;对于底,前面的高于后面的,只保留后面的,前面那个可以X掉。不满足上面 情况的,例如相等的,都可以先保留(如图④)。 3、经过步骤二的处理后,余下的分型,如果相邻的是顶和底,那么这就可以划为一笔。 显然,经过上面的三个步骤,所有的笔都可以唯一地划分出来。第七节线段一、基本概念 线段:至少由三笔组成,而且前三笔必须有重叠的部分。 线段划分定理:线段被终结,当且仅当至少被有重叠部分的连续三笔的其中一笔终结。而只要构成有重 叠部分的前三笔,那么必然会形成一线段。换言之,线段终结的充要条件,就是形成新线段。 二、概念要点 1、线段至少有连续的三笔(可以更多),但并不是连续的三笔就一 定构成线段,这三笔必须有重叠的部分。如图①②是线段的最基本形态。 2、线段无非有两种,从向上一笔开始的,和从向下一笔开始的。从 向上一笔开始的线段,其终结也是向上一笔,其顶gi一定大于第一笔的 底d1,故该线段是向上的;同理从向下一笔开始的线段,其方向也是向下的。如图①②。 3、和笔一样,从顶分型开始的线段,其终结一定是底分型;反之亦然。所以构成线段的笔数一定是奇数。 4、用S代表向上的笔,X代表向下的笔。 X1 以向上笔开始的线段,可以用笔的序列表示:S1X1S2X2S3X3?SnXn。容易证明,任何Si S1 X2 与Si+1之间,一定有重合区间。而考察序列X1X2?Xn,该序列中,Xi与Xi+1之间并不一定有 S2 X3 重合区间,因此,这序列更能代表线段的性质。 序列X1X2?Xn为以向上笔开始线段的特征序列,Xi为该特征序列的元素;序列S1S2? Sn成为以向下笔开始线段的特征序列,Si为该特征序列的元素。特征序列两相邻元素间 没有重合区间,称为该序列的一个缺口。 S1 把每一元素看成是一K线,那么,如同一般K线图中找分 X1 S3 X2 S2 型的方法,也存在所谓的包含关系,也可以对此进行非包含 X3 处理。经过非包含处理的特征序列,成为标准特征序列。 X4 合并后 包含 5、线段划分定理也可以理解为:只有形成新线段,原线 段才结束(确定)。如图③④是两线段组合的基本形态(这里 的形态是不充分的)。 三、分析理解 线段划分的标准: - 7 - 参照一般K线图关于顶分型与底分型的定义,可以确定特征序列的顶和底。注意,以向上笔开始的线段的 特征序列,只考察顶分型;以向下笔开始的线段,只考察底分型。 在标准特征序列里,构成线段终点分型的三个相邻元素,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特征序列为顶分型中,第1和第2二元素间不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那么该线段在该顶分型的高 点处结束,该高点是该线段的终点;底分型反之亦然。 第二种:特征序列为顶分型中,第1和第 2元素间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 如果从该分型 最高点开始向下一笔开始形成的特征序列出 现底分型(意味形成了新的线段),那么该 线段在该顶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高点是该 线段的终点;底分型反之亦然。 强调,在第二种情况下,后一特征序列 不一定封闭前一特征序列相应的缺口, 而且, 第二个序列中的分型,不分第一二种情况, 只要有分型就可以。 (见右图) 线段划分的程序: 首先搞清楚特征序列, 然后搞清楚标准特征序列,最后是标准特征 序列的顶分型与底分型。而分型又以分型的 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间是否有缺口分为两种 情况。一定要把这逻辑关系搞清楚,否则一 定晕倒。 假设某转折点是两线段的分界点,然后对此用两种情况去考察线段划分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其中一种,那 么这点就是真正的线段的分界点;如果不满足,那就不是,原来的线段依然延续。 特征序列的分型中,第一元素就是以该假设转折点前线段的最后一个特征元素,第二个元素,就是从这转 折点开始的第一笔,显然,这两者之间是同方向的。因此,如果这两者之间有缺口,那么就是第二种情况,否 则就是第一种,然后根据定义来考察就可以。 这里还要强调一下包含的问题。 上面的分析知道, 在这假设的转折点前后那两元素, 是不存在包含关系的, 因为, 这两者已经被假设不是同一性质的东西, 不一定是同一特征序列的; 但假设的转折点后的顶分型的元素, 是可以应用包含关系的。为什么?因为,这些元素间,肯定是同一性质的东西,或者就是原线段的延续,那么 就同是原线段的特征序列中,或者就是新线段的非特征序列中,反正都是同一类的东西,同一类的东西,当然 可以考察包含关系。 换一种思考方式:就是把线段的特征序列的元素,看成是 K 线;然后按 K 线的包含关系处理,就成了标准特征序列;最后看这标准特征序列的元素 等同的 K 线是否有顶分型和底分型:有顶分型和底分型,那么这个顶分型和 底分型就形成了新线段,原线段终结,否则原线段延续。 一个实例:如图⑤,6属于第一种情况,所以6是线段结束;同理15也属 于第一种情况;9-10和11-12是包含关系,处理后为等同于11-10,所以点11 不是线段的分界点;故该图有三段,分别是1-6,6-15和15-20。第八节走势中枢一、基本概念 走势中枢: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 ZG中枢高点 类型所重叠的部分。如图 1 是下-上-下型走势中枢;图 2 是上ZD中枢低点 下-上型走势中枢。 2 1 走势中枢定理一:在趋势中,连接两个同级别“走势中枢” 的必然是次级别以下级别的走势类型。 走势中枢定理二:在盘整中,无论是离开还是返回“走势中枢”的走势类型必然是次级别以下的。 - 8 - 走势中枢定理三:某级别“走势中枢”的终结,当且仅当一个次级别走势离开该“走势中枢”后,其后 的次级别回抽走势不重新回到该“ 走势中枢”内。 走势中枢中心定理一:走势中枢的延伸等价于任意区间[dn,gn]与[ZD,ZG]有重叠。换言之,若有 Zn,使 得 dn>ZG 或 gn<ZD,则必然产生高级别的走势中枢或趋势及延续。 走势中枢中心定理二:前后同级别的两个走势中枢,后 GG&前 DD 等价于下跌及其延续;后 DD〉前 GG 等 价于上涨及其延续。后 ZG&前 ZD 且后 GG〉=前 DD,或后 ZD&前 ZG 且后 DD=&前 GG,则等价于形成高级别的走势 中枢。 二、概念要点 走势中枢的形成无非两种,一种是回调形成的(下-上-下型走势中枢),一种是回升形成的(上-下-上型 走势中枢) 。在走势中枢的形成与延伸,由与走势中枢形成方向一致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的 区间重叠确定。例如,回升形成的走势中枢,由向上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的区间重叠确定。 这些与走势中枢方向一致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称为 Z 走势段。相应的高、低点分别记为 gn、 dn,定义四个指标,GG=max(gn),G=min(gn),D=max(dn),DD=min(dn),n 遍历走势中枢 中所有 Zn。再定义 ZG=min(g1、g2),ZD=max(d1、d2),显然,[ZD,ZG]就是走势中枢的 区间,如图③。 注意,次级别的前三个走势类型都是完成的才构成该级别的走势中枢,完成的走势类型,在次级别图上 是很明显的,根本就不用着再看次级别下面级别的图了。 走势中枢的延伸:等价于任意区间[dn,gn]与[ZD,ZG]有重叠(如图 ④)。表现为盘整。 走势中枢的新生:即形成趋势(如图⑤)。 走势中枢的扩展:即形成高级别的走势中枢(如图⑥)。 三、分析理解 1、 “连接两相邻同级别走势中枢的一定是趋势吗?一定是次级别的 趋势吗?”首先,这不必然是趋势,任何走势类型都可能,最极端的就 是跳空缺口后形成新的“走势中枢” ;其次,也不一定是次级别的,只要 是次级别以下,例如跳空缺口,就属于最低级别,如果图上是日线、周 线,就不会是次级别了;最后,往往相连走势类型的级别越低,表示其 力度越大,这也就是为什么缺口在分析中有比较强技术含义的理论依据 所在。 2、 “盘整的高低点是如何造成的?”无论离开与返回的走势类型是 何种级别的,站在最低级别上看,例如把 1 分钟图当成最低级别,那么 最后连接离开与返回走势类型连接处的最低级别图,只能有两种可能: 第一,三根以上 1 分钟 K 线的来回重叠震荡后回头;第二,1 分钟 K 线无三根以上 K 线重叠的 V 型走势。对于 第一种情况, 这几根重叠 K 线最极端那根的极端位置, 就构成盘整中的高低点, 一般来说, 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对于第二种情况,这个 V 型尖顶那根 K 线的极端位置就构成盘整中的高低点,这种情况十分常见。这也是为何 真正的低点和高点总是盘中一闪而过的理论依据。 3、这定理三中的两个次级别走势的组合只有三种:趋势+盘整,趋势+反趋势,盘整+反趋势。最用力的 终结,就是:趋势+盘整。例如在上涨中,如果一个次级别走势向上突破后以一个盘整走势进行整理回抽,那 其后的上涨往往比较有力,特别这种突破是在底部区间。 4、走势中枢由前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的重叠部分确定,其后的走势有两种情况:其一、该走势中枢 的延伸。其二、产生新的同级别走势中枢。而在趋势里,同级别的前后走势中枢是不能有任何重叠的,这包 括任何围绕走势中枢产生的任何瞬间波动之间的重叠。因此,如果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的重叠区间虽然 不和前面的走势中枢有任何重叠。但围绕该走势中枢产生的波动触及前面走势中枢延续时的某个瞬间波动区 间,这时候,就不能认为该走势类型是趋势,而只是产生一个更大级别的走势中枢。 这里,必须把两种情况严格区分。其一、走势中枢以及其延伸。这种情况下,所有围绕走势中枢产生的 前后两个次级波动都必须至少有一个触及走势中枢的区间。否则,就必然产生一个新的三次连续次级走势类 型的重叠部分离开原来的走势中枢,这与走势中枢的延续矛盾。其二、一个走势中枢完成前,其波动触及上 - 9 - 一个走势中枢或延伸时的某个瞬间波动区间,由此产生更大级别的走势中枢。这就是走势中枢扩展。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能区别以上的情况,例如,一个股票开盘立刻封涨停,那么,只能算是一分钟级别上 出现了走势中枢的延伸,无论这个延伸有多长时间,都不可能产生更大级别的走势中枢。如果该股票第二天 开始继续开盘涨停,那么就形成一个一分钟级别上的趋势,这个趋势可以无限延伸下去,但只要依然只是只 形成一分钟的走势中枢,无论能连续涨停多少天,都不足以形成即使是五分钟的走势中枢,除非中途有打开涨 停的时候。 换言之, 走势中枢的延伸与不断产生新的走势中枢并相应围绕波动互不重叠而形成趋势, 在这两种情况下, 一定不可能形成更大级别的走势中枢。而要形成一个更大级别的走势中枢,必然要采取第三种的方式,就是 围绕新的同级别走势中枢产生后的波动与围绕前走势中枢的某个波动区间产生重叠。第九节走势及走势类型一、基本概念 走势:打开走势图看到的就是走势。走势分不同级别。任何级别的所有走势均可分为两类:盘整和趋势。 趋势又分为上涨和下跌。这是一切有关技术分析理论的唯一坚实基础。 盘整: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只包含一个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盘整。 趋势: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至少包含两个以上依次同向的走势中枢,就称为该 级别的趋势。该方向向上就称为上涨,向下就称为下跌。 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二:任何级别任何完成的走势类型,必然包含一个以上的走势中枢。 走势级别延续定理一:在更大级别走势中枢产生前,该级别走势类型将延续。也就是说,只能是只具有 该级别走势的盘整或趋势的延续。 走势级别延续定理二:更大级别走势中枢产生,当且仅当围绕连续两个同级别走势中枢产生的波动区间 产生重叠。 二、概念要点: 上涨:在某一级别上基本是由一系列高低点逐步抬高的笔最终构成一个向上的线段,对应的次级以下的 某一级别的走势为上涨,该走势至少形成了两个以上依次向上的走势中枢。 下跌:在某一级别上基本是由一系列高低点逐步降低的笔最终构成一个向下的线段,对应的次级以下的 某一级别的走势为下跌,该走势至少形成了两个以上依次向下的走势中枢。 盘整:在某一级别上一系列的笔(或线段)的高低点高低错落地排列,无法形成两个同方向的走势中枢。 走势类型的延伸:任何级别的走势,在生成一个走势中枢后,其次级以下的任何一离开该走势中枢的走 势,都以另一走势返回该走势中枢;或在生成两个同方向的走势中枢后,继续在该方向上生成新的走势中枢。 “走势类型延伸”的实质是什么?对于趋势来说,其“延伸”就在于同级别的同向“走势中枢”不断产生; 而对于盘整来说,其“延伸”就在于不能产生新的“走势中枢” 。 三、分析理解: 1、一定要看走势图,那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图画,最昂贵的艺术品,多看,就如同培养你的鉴赏力,为什 么玩古董的,很多人总是被假玩意骗,而有人就能专破假玩意,这就是鉴赏力等的问题,但这是需要磨练的。 磨练的时候,被骗几次,那不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为什么很多人在市场中很痛苦,就是他不热爱这走势,走 势是最好的艺术品,你站在热爱的角度,才能激发你的鉴赏力。否则,你脑子里总是被赢亏之类的贪婪之念所 占据,眼睛怎么可能不被蒙蔽? 有了自同构性结构,那么,任何一个级别里的走势发展都是独立的,也就是说,例如,在 30 分钟的走势 中枢震荡,在 5 分钟的上涨走势,那么两个级别之间并不会互相打架,而是构成一个类似联立方程的东西,如 果说单一个方程的解很多,那么联立起来,解就大幅度减少了。也就是级别的存在,使得对走势的判断可以联 立了,也就是可以综合起来系统地看了,这样,走势的可能走势的边界条件就变得异常简单。 所以,看走势,不能光看一个级别,必须立体地看,否则,就是浪费了自同构性结构给你的有利条件。必 须明确的是,所有上涨、下跌、盘整都建立在一定的周期图表(级别)上,例如在日线上的盘整,在 30 分钟 线上可能就是上涨或下跌,因此,一定的级别是判断的基础。而级别的选择,与交易系统的选择是一致的,相 关于你的资金、性格、操作风格等。 2、是否可能在某级别存在这样的走势,不包含任何走势中枢?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图形上的“向上 - 10 - +向下+向上”或“向下+向上+向下”都必然产生某一级别的走势中枢, 没有走势中枢的走势图只意味着在整张 走势图形上只存在两个可能,就是一次向下后永远向上,或者一次向上后永远向下。这在实际中是不可能的。 3、这里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难点在于“走势类型的延伸” 。由于“走势类型延伸”意味着当下的“走势类 型”随时可以完成,因此相应的“类型”必然是确定的,因此“走势类型延伸”是否结束的判断关键就在于 是否产生新的“走势中枢” 。此外,由于趋势至少包含两个“走势中枢” ,而盘整只有一个,因此趋势与盘整 的判别关键也就在于是否产生新的“走势中枢” 。由此可见, “走势中枢”的问题是技术分析中的核心问题, 该问题一旦解决,很多判断上的大难题也将引刃而解。 例如一个盘整,三个重叠的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后,盘整就可以随时完成,也就是说,只要三个重叠的连 续次级别走势类型走出来后,盘整随时结束都是完美的,但这可以不结束,可以不断延伸下去,不断围绕这走 势中枢上上下下地延伸下去直到无穷都是可以的。 同样,面对趋势,形成两个依次同向的走势中枢后,任何趋势都可以随时结束而完美,但也可以不断地延 伸下去,形成更多的走势中枢。很多人抓不住牛股,经常在第一个走势中枢时就被震下马,最主要就是对此没 有明确的认识。反之,对于下跌的延伸,是所有抄底者的噩梦。逃顶、抄底为何难?归根结底就是这“走势类 型的延伸”闹的。第二章动力学动力学,是属于物理范畴的。但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看物理,物理的本质就是几何。当然,这是所有物理学 家都不可能认同的,但如果用一些几何结构就可以把所有物理的常量给搞掂,那物理学家不认同也是白搭。同 样道理, “缠中说禅” 股市技术理论里的动力学部分,本质上也是几何,只是这种几何比较特别,需要把价格 充分有效市场里的非完全绝对趋同交易作为前提转化为某些几何结构,然后构造出理论的证明来。第一节走势必完美一、基本概念 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终要完成。简言之,就是“走势终完美”。 二、概念要点 这个原理的重要性在于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很难实用的、静态的“所有级别的走势都能分解成趋势与 盘整” ,转化成动态的、可以实用的“走势类型终要完成” 。这最简单的话,却包含着技术分析最基本的东西, 其哲学和灵魂都在此,这是最重要的。 三、分析理解 “走势终完美”这句话有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任何走势,无论是趋势还是盘整,在图形上最终都要完 成。另一方面,一旦某种类型的走势完成以后,就会转化为其他类型的走势,这就是“不患”而有其位次。在 技术分析里,不同的位次构成不同的走势类型,各种位次以无位次而位次。而如何在不同位次之间的灵活运 动,是实际操作中最困难的部分,也是技术分析最核心的问题之一。例如,一旦判断知道了“下跌”的结束, 就知道随后必须要面对的是“盘整”与“上涨”, 而后两种走势, 对于多头来说, 都必然产生利润, 唯一区别, 就是大小与快慢的问题。 如果在市场中能找到一种百分百确定的赢利模式, 那就是最伟大的成就了, 至于大小、 快慢,可以继续研究出新的标准来进行判断。 所谓走势必完美,就是本理论所给出的分型、笔、线段、不同级别走势类型所对应的递归函数,能将行情 的任何走势唯一地分解。有了走势必完美,就可以把一切关于走势的理论包含其中,所以本理论可以包含所有 其他的理论并指出其不足的地方,就在于本理论解决了最根本的理论问题:唯一分解。 最完美的系统,肯定是自然数了,为什么?因为自然数具有诸多的唯一分解方式,例如素数的分解,但还 有一种最牛的分解,就是对于幂级数的唯一分解,因为有这种分解,所以自然数有记数法。例如,2 的幂级数 对应的唯一分解就是 2 进位,而 10 的就是 10 进位。如果没有这种分解,我们就不能用记数法记录自然数 了。正因为这分解如此有力,所以我们都会觉得很平常,似乎自然数有记数法是天经地义的,其实,这才是自 然数整体结构中最牛的地方。而一般的数系,是没有这种性质的。 同样,本理论给出的递归函数,完美地给出市场走势一个类似记数法一样的唯一分解,也就是说,本理论 揭示了看似毫无规律的市场走势竟然有着和自然数有着类似的整体结构, 完全超越一般的想象, 这才是真正最 - 11 - 牛的地方。 正因为本理论揭示了看似毫无规律的市场走势有如此完美的整体规律, 所以才有了其后一系列的操 作可能。这才是走势必完美真正关键的地方。 因此,级别在本理论理论中就极端关键了。为什么?因为本理论的递归函数是有级别的,是级别依次升大 的。所以,搞不明白级别,根本就不明白本理论。如同 GDP,精确到亿的数字,对于宏观了解就够了,没有必 要精确到个位级。 那么,这样一个整体结构有什么厉害的结论呢?这可以推演的东西太多了,随便说一个,就是区间套方法 的应用。 如果市场走势没有本理论所揭示的整体结构, 那么区间套是不会存在, 也就是没有操作意义的。 因此, 区间套的方法,就是走势必完美的一个重要的应用。有了区间套,买卖点的精确定位才有可能,也就是说走势 必完美的存在导致了买卖点可以精确定位,这显然是操作中最牛的一种方式了。 完全分类,其实是一个超强的实质性质。学点现代数学就知道,绝大多数系统并不一定存在完全分类的可 能,而要研究一个系统,最关键的是找到某种方式实现完全分类,说得专业点,就是具备某种等价关系。而由 于走势必完美,所以走势就是可以完全分类的,而所有的分类,都有明确的界限,这样,任何的走势都成为可 控的。这种可控并不需要任何人的预测或干预,而是当下直接地显现的,你只需要根据这当下的显示,根据自 己的操作原则操作就可以。 注意,完全分类是级别性的,是有明确点位界限的。而不是粗糙的上、下、平的无聊概念。也就是说,本 理论完全是数量化的,就是精确化的,里面不存在任何含糊的地方。 数学不行,当然看不明白这些关节。很多人,整天纠缠在分型如何如何上,只能证明这些人根本没看懂本 理论。分型等于递归函数的 a0,这完全可以随意设计,如何设计都不会影响到唯一分解定理的证明。但现在 这种设计,一定是所有可能设计中最好的,这使得笔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并把最多的偶然因数给消除了,使得实 际的操作中更容易把走势分解。注意,分型不需要任何假设,只需要符合定义就可以。是否符合,只有唯一的 答案,不需要任何假设。 本理论,本质上是站在这种现代物理的角度构建自己的能量动力学结构的。这里,一切都是几何结构说了 算,一切的能量动力形态,都变几何化。因此,必须有这种思维上的根本改变,才会有真正的理解。否则,还 是牛顿时代那种弱智思维,那就将陷入一种机械化思维的陷阱中。所以,明白上面这些,这样就有了一个大概 的框架,而不至于迷失于理论中了。第二节走势分解一、基本概念 走势分解定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都可以分解成同级别“盘整”、“下跌”与“上涨”三种走势 类型的连接。 走势分解定理二: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都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 二、概念要点 本理论,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 100%理论推导的方式绝对地证明了走势分解的唯一性, 这从上面关于笔、 线段等分解的唯一性证明就明白,世界有哪种交易理论,是按这种绝对推理的方式构成的?显然没有,这才 是本理论的最强大力量所在,前两个客观点如果没有最后这第三点,都是瞎掰。 市场总有其复杂的地方,使得市场的走势呈现一种多义性。多义性不是含糊的理论,是站在一个严格、 精确的理论基础上,用同一理论以不同视角对同一现象进行分析。走势分析中的多种合理释义,这些释义都 符合理论内在的逻辑。因此,这种多义性反而不是负担,而是可以用多角度对走势进行分析。 三、分析理解 1、站在任意一个固定级别里,走势类型是可以被严格划分的。例如,说一个 5 分钟的走势类型,显然不 可能包含一个 30 分钟的走势中枢,因为按定义,一个单独的 5 分钟走势类型无论如何延续,也不可能出现一 个 30 分钟的走势中枢。要形成一个 30 分钟的走势中枢,显然只能是 3 个以上 5 分钟走势类型的连接才可能。 走势类型和走势类型的连接,这两个概念不可能有任何含糊的地方。5 分钟走势类型,必须包含也最多包含 5 分钟级别走势中枢,至于是 1 个还是 5 个,都不影响是 5 分钟走势类型,只不过可被分类成是 5 分钟级别的盘 整类型还是趋势类型而已。 显然, 一个高级别的走势类型必然就是由几个低级别的走势类型连接而成, 但不一定都是次级别的走势类 型,例如,a+B+b,B 是 30 分钟走势中枢,由 3 个 5 分钟走势类型构成,a、b 是 1 分钟走势类型,那么 a+B+b - 12 - 这个 30 分钟走势类型就能分解成 2 个 1 分钟走势类型和 3 个 5 分钟走势类型的连接。但我们还可以通过拆散 重分, 使得一个高级别的走势类型必然就是由几个次级别的走势类型连接而成, 由于走势中枢里至少有三段次 级别走势类型,所以就有了 “走势分解定理二” 。 还是上面 a+B+b 的例子,不妨假设 B 中有三段 5 分钟走势类型,分别表示为 B1、B2、B3,那么 a+B+b=a+ B1+B2+B3+b=( a+ B1)+B2+(B3+b) ,显然( a+ B1) 2、 3+b)都是 5 分钟走势类型,这就是该分解定理所说 、B (B 的东西。学过一点抽象代数的都容易理解上面的话。用抽象的话说,就是走势类型连接这种运算是符合结合律 的。 但走势类型的连接运算不符合交换率, 这就是该运算的特别之处。 因为已发生的交易是按时间次序排列的, 时间不能倒流,已发生的交易也就不可能推倒重新排列。只要明白了走势类型连接运算的结合性,那就不难同 时明白 “走势分解定理一” 。 注意,走势是客观的,而用什么级别去分析这走势却是主观的。根据“走势分解定理一” ,任何级别的任 何走势,都可以分解成同级别“盘整”“下跌”与“上涨”三种走势类型的连接,那么就意味着,按某种级别 、 去操作,就等于永远只处理三种同一级别的走势类型及其连接。还是上面 a+B+b 的例子,站在 5 分钟级别的角 度,这里有三个走势类型的连接,站在 30 分钟级别的角度,就只有一个走势类型。那么,前面反复说的,确 定自己操作的级别,就是确定自己究竟是按什么级别来分析、操作。例如,5 分钟级别上下上三段,意味着在 5 分钟级别上有 2 个底背驰、2 个顶背驰,按买点买、卖点卖的原则,就有 2 次的完整操作;而按 30 分钟级别 看, 如果不结合该 30 分钟走势类型之前一个 30 分钟走势走势类型分析, 就无法确定买卖点, 所以就无法操作。 任何走势,都可以在这些级别构成的分解中唯一地表达。但一般来说,对于一般的操作,没必要所有分解 都搞到年、季、月这么大的级别,因为这些级别,一般几年都不变一下。你看,从 6124 点下来,N 个月了, 还在 30 分钟级别里混,所以,一般来说,1、5、30 分钟三个级别的分解,就足以应付所有的走势。当然, 对于大点的资金,可以考虑加上日级别的。 从纯理论的角度,操作级别越低,相应的效率越高,但实际操作级别是不可能随意低的,而究竟按什么级 别来分析、操作,和你的资金等具体条件相关。例如,T+1 的情况下,按 1 分钟以下级别的操作,就面临着不 能顺利兑现的风险,而系统的操作,要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考虑其中,因此完全按 1 分钟以下级别的操作是不 可能的,除非是 T+0。此外,级别越小,平均的买卖点间波幅也越小,因此,那些太小的级别,不足以让交易 成本、交易误差等相对买卖点间波幅足够小,这样的操作, 从长期的角度看, 是没有意义的。所谓的交易误差, 可以包括很多,例如你看见买点到你实际操作完成,必然有一个时间差,因此也就有了价位上的差别,这对于 大级别无所谓,但对特小级别,那就需要特别精确,而这是不可能长期达到的。 因此,根据各种情况,你就可以相应定好自己的操作级别,这样就可以按照相应的级别分析、操作。也就 是说,一旦该级别出现买卖点,你必须进入或退出。也就是说,在你的操作级别上,你是不参与任何调整或下 跌走势类型的。 2、走势类型连接运算的结合性,也就是走势类型的连接符合结合律,即 A+B+C=(A+B)+C=A+(B+C) ,A、 B、C 的走势类型级别可以不同。因此,站在多义性的角度,根据该结合律,就不难知道,任何一段走势,都 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释义。 2.1、如果市场都是标准的 a+A+b+B+c(A、B 的走势中枢级别一样,a、b、c 是相对于 A、B 次级别的走势) , 那这市场也太标准、太不好玩了。市场总有其复杂的地方,使得市场的走势呈现一种多义性。而所有走势的多 义性,都与走势中枢有关。例如,5 分钟级别的走势中枢不断延伸,出现 9 段以上的 1 分钟次级别走势。站在 30 分钟级别的走势中枢角度, 个 5 分钟级别的走势类型重合就形成了, 9 段以上的 1 分钟次级别走势类型, 3 而 每 3 段构成一个 5 分钟的走势中枢,这样也就可以解释成这是一个 30 分钟的走势中枢。这种情况,只要对走 势中枢延伸的数量进行限制,就可以消除多义性,一般来说,走势中枢的延伸不能超过 5 段,也就是一旦出现 6 段的延伸,加上形成走势中枢本身那三段,就构成更大级别的走势中枢了。 2.2 对 a+A+b+B+c,a 完全可以有另一种释义,就是把 a 看成是围绕 A 这个走势中枢的一个波动,虽然 A 其实是后出现的,但不影响这种看法的意义。同样 c 也可以看成是针对 B 的一个波动,这样整个走势其实就简 化为两个走势中枢与连接两者的一个走势。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在 a+A+b+B+c 的走势系列类型里,a 和 c 并不 是必然存在的,而 b 完全可以是一个跳空缺口,这样,整个走势就可以简化为两个孤零零的走势中枢。把这种 看法推广到所有的走势中,那么任何的走势图,其实就是一些级别大小不同的走势中枢。 2.3 最简单的释义角度,就是级别。任何一段走势,都可以根据不同的级别进行分解,不妨用 An-m 的形 式 表 示 根 据 n 级 别 对 A 段 进 行 分 解 的 第 m 段 , 就 有 , A=A1-1+A1-2+A1-3+ ? +A1-m1=A5-1+A5-2+A5-3+ ? - 13 - +A5-m5=A30-1+A30-2+A30-3+?+A30-m30= A 日-1+A 日-2+A 日-3+?+A 日-m 日等等,显然这些分解都符合本理论。而根据某级别 进行操作,站在纯理论的角度,无非等价于选择该等式列中某个子式子进行操作。 3、还有一种应用,就是关于走势的当下判断。当下判断,其基础在于采取的分解方式。例如,一个按 5 分钟分解的操作角度与一个按 30 分钟分解的操作角度,在同一时间看到的走势意义是不同的。更重要的是, 在 5 分钟分解中完成的走势,在 30 分钟却不一定完成。例如 A+B,A、B 都是 5 分钟的走势类型,那么 A+B 走 势,对于 30 分钟的分解就是未完成的。根据走势必须完美的原则,未完成的走势必完成,也就是,在不同的 分解角度, 可以在当下看到不同级别的未完成的走势即将根据走势必完美原则产生的运动, 这就为当下的操作 提供了依据。 3.1 按同级别分解操作,有更广泛、更精确的操作。 3.1.1 对 5 分钟的同级别分解,以最典型的 a+A 为例子,一般情况下,a 并不一定就是 5 分钟级别的走 势类型, 但通过结合运算, 总能使得 a+A 中,a 是一个 5 分钟的走势类型, A, 而 也分解为 m 段 5 分钟走势类型, 则 A=A1+A2+..+Am。想考虑 a+A 是向上的情况,显然,Ai 当 i 为奇数时是向下的,为偶数时是向上的,开始先有 A1、A2 出现,而且 A1 不能跌破 a 的低点,如果 A2 升破 a 的高点而 A3 不跌回 a 的高点,这样可以把 a+ A1+A2+A3 当成一个 a`,还是 5 分钟级别的走势类型。因此,这里可以一般性地考虑 A3 跌破 a 的高点情况,这样,A1、 A2、A3 必然构成 30 分钟走势中枢。因此,这一般性的 a+A 情况,都必然归结为 a 是 5 分钟走势类型,A 包含一 30 分钟走势中枢的情况。 把 a 定义为 A0,则 Ai 与 Ai+2 之间就可以不断地比较力度,用盘整背驰的方法决定买卖点。注意,在实际操 作中下一个 Ai+2 是当下产生的,但这不会影响所有前面 Ai+1 的同级别唯一性分解。这种机械化操作,可以一直 延续,该走势中枢可以从 30 分钟一直扩展到日线、周线甚至年线,但这种操作不管这么多,只理会一点,就 是 Ai 与 Ai+2 之间是否盘整背驰,只要盘整背驰,就在 i+2 为偶数时卖出,为奇数时买入。如果没有,当 i 为偶, 若 Ai+3 不跌破 Ai 高点,则继续持有到 Ai+k+3 跌破 Ai+k 高点后在不创新高或盘整顶背驰的 Ai+k+4 卖出,其中 k 为偶 数;当 i 为奇数,若 Ai+3 不升破 Ai 低点,则继续保持不回补直到 Ai+k+3 升破 Ai+k 低点后在不创新低或盘整底背驰 的 Ai+k+4 回补。 看完上面这段,至少 90%以上的人都心跳加速,头晕眼花。不过没办法,这是最精确的表述,画着图应该 不难明白。以上的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就是在同级别分解的基础上将图形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当 i 为偶 Ai+3 不跌破 Ai 高点”或“i 为奇数 Ai+3 不升破 Ai 低点” ;一类是“Ai 与 Ai+2 之间盘整背驰” 。对这两种情况采取不 同的操作策略,构成了一种机械的操作方法。 投资,往往碰到这样两难的事情,就是一个小级别的进入,结果出现大级别的上涨,这时候怎么办?这时 候有两个选择:一、继续按小级别操作,这样的代价是相当累,而且小级别操作的问题是对精确度要求比大级 别高,而且资金容纳程度低;二、升级为大级别操作基础上部分保持小级别操作。对于资金比较大的投资,后 者是比较实用的。 3.1.2 “Ai 与 Ai+2 之间盘整背驰” ,将演化出“当 i 为偶 Ai+3 跌破 Ai 高点”或“i 为奇数 Ai+3 升破 Ai 低点” ; 因而相应演化出高一级别的走势中枢,例如在该例子里,Ai+1、Ai+2、Ai+3 就是 30 分钟的走势中枢,而所有更大 的走势中枢,当然是先有高一级别才可能有,否则连 30 分钟的走势中枢都没有,哪里来日、周、月的?但这 个现象就保证了,在同级别分解下,一个小级别的操作是可以按一个自动模式换档成一个高级别的操作。 一般情况下,在上面 5 分钟同级别分解的例子中,只要从 A0 开始到某个 At,使得 A0+A1+?.+At=B1+B2,后 者是 30 分钟级别的同级别分解,这时候就可以继续按后一种分解进行相应的操作。当然,是否换档成后一种 级别的操作,与你的时间、操作风格、资金规模有关。但本理论还是建议,可以进行这种短线变中线的操作, 即使你的资金量很小, 但如果出现一种明显的大级别走好, 这种操作会让你获得稳定的大级别波动利益, 因此, 根据当下的情况去决定是否换档,就如同开车时根据路况等决定档位一样。 对于大资金来说,这种级别的操作可以一直延伸下去,可以变成 N 重层次的操作,每一重都对应着一定的 资金与筹码,而相应对应着不同的节奏与波动。如果对古典音乐有点了解的,就知道,这如同赋格曲,简单的 动机、旋律在 N 个层次上根据不同的转位、移位、对位等原则运动着,合成统一的乐曲。市场的走势,其实就 是这样的多重赋格,看似复杂,其实脉络清晰,可以有机地统一在多层次的同级别分解操作中。 3.2 在这种同级别分解的多重赋格操作中,可以在任何级别上进行操作,而且都遵守该级别的分解节奏 与波动,只是在不同级别中投入的筹码与资金不同而已。对于大资金所具有的整体筹码与资金来说,就永远在 一种有活动的多重赋格,实际的市场操作,成了一首美妙的乐曲演奏,能应和上的知音,就能得到最大的利益 - 14 - 与享受。而每一层次的操作都是独立又在一个整体的操作中,对这种操作如果没有什么直观感觉,那就去听听 巴赫的音乐,那不仅是音乐的圣经,对股票的操作同样有益。 4、前面谈了有关走势类型连接结合的多义性问题,虽然已多次强调多义性不是含糊性,但不少人依然产 生误解,认为走势就可以胡乱分解了,这是不对的。多义性是与走势的当下性密切相关的,但对已完成走势类 型连接进行相应的分解,就如同解问题设定不同的参数,虽然参数的设定有一定的随意性,但一个好的参数设 定, 往往使得问题的解决变得简单。 根据结合律, 如何选择一种恰当的走势分解, 对把握当下的走势极为关键。 显然,一个好的分解, 其分解规则下,必须保证分解的唯一性,否则这种分解就绝对不可能是好的分解。其中, 最简单的就是进行同级别分解。 所谓同级别分解, 就是把所有走势按一固定级别的走势类型进行分解。 “缠 根据 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 ,同级别分解具有唯一性,不存在任何含糊乱分解的可能。 同级别分解的应用,前面已多有论述,例如,以 30 分钟级别为操作标准的,就可用 30 分钟级别的分解进 行操作,对任何图形,都分解成一段段 30 分钟走势类型的连接,操作中只选择其中的上涨和盘整类型,而避 开所有下跌类型。对于这种同级别分解视角下的操作,永远只针对一个正在完成着的同级别走势中枢,一旦该 走势中枢完成,就继续关注下一个同级别走势中枢。注意,在这种同级别的分解中,是不需要走势中枢延伸或 扩展的概念的,对 30 分钟来说,只要 5 分钟级别的三段上下上或下上下类型有价格区间的重合就构成走势中 枢。如果这 5 分钟次级别延伸出 6 段,那么就当成两个 30 分钟盘整类型的连接,在这种分解中,是允许盘整+ 盘整情况的。注意,以前说不允许“盘整+盘整”是在非同级别分解方式下的,这在下面的课中会讲到,所以 不要搞混了。 有人可能马上要问,同级别分解的次级别分解是否也是同级别分解的。答案是,不需要。这里在思维上可 能很难转过弯,因为一般人都喜欢把一个原则在各级别中统一运用,但实际上,你完全可以采取这样的分解形 式,就是只要某级别中进行同级别分解,而继续用走势中枢扩展、延伸等确定其次级别,这里只涉及一个组合 规则的问题,而组合的规则,是为了方便操作以及判断,只要不违反连接的结合律以及分解的唯一性,就是允 许的,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明晰且易于操作。 说得深入一点,走势分解、组合的难点在于走势有级别,而高级别的走势是由低级别构成的,处理走势有 两种最基本的方法,一种是纯粹按走势中枢来,一种是纯粹按走势类型来,但更有效的是在不同级别中组合运 用。因此,完全合理、不违反任何理论原则的,可以制定出这样的同级别分解规则:在某级别中,不定义走势 中枢延伸,允许该级别上的盘整+盘整连接;与此同时,规定该级别以下的所有级别,都允许走势中枢延伸, 不允许盘整+盘整连接;至于该级别以上级别,根本不考虑,因为所有走势都按该级别给分解了。 按照以上的同级别分解规则,用结合律很容易证明,这种分解下,其分解也是唯一的。这种分解,对于一 种机械化操作十分有利。这里,无所谓牛市熊市,例如,如果分解的级别规定是 30 分钟,那么只要 30 分钟上 涨就是牛市,否则就是熊市,完全可以不管市场的实际走势如何,在这种分解的视角下,市场被有效地肢解成 一段段 30 分钟走势类型的连接,如此分解,如此操作,如此而已。 注意,这种方法或分解是可以结合在更大的操作系统里的。例如,你的资金有一定规模,那么你可以设定 某个量的筹码按某个级别的分解操作,另一个量的筹码按另一个更大级别的分解操作,这样,就如同开了一个 分区卷钱的机械,机械地按照一个规定的节奏去吸市场的血。这样不断地机械操作下去,成本就会不断减少, 而这种机械化操作的力量是很大的。 其实,根本无须关心个股的具体涨幅有多少,只要足够活跃,上下震荡大,这种机械化操作产生的利润是 与时间成正比的,只要时间足够长,就会比任何单边上涨的股票产生更大的利润。甚至可以对所有股票按某级 别走势的幅度进行数据分析,把所有历史走势都计算一次,选择一组历史上某级别平均震荡幅度最大的股票, 不断操作下去,这样的效果更好。这种分解方法,特别适合于小资金又时间充裕的进行全仓操作,也适合于大 资金进行一定量的差价操作,更适合于庄家的洗盘减成本操作。当然,每种在具体应用时,方法都有所不同, 但道理是一样的。 5、还有一种应用,就是把走势重新组合,使得走势更加清晰。很多人一看走势就晕,最主要是不了解走 势连接的结合性, 任何的走势, 在结合律上, 都可以重新组合, 使得走势显示明显的规律性。 假设 A+B+C+D+E+F, A、C、E 是 5 分钟级别的,B、D、F 是 30 分钟级别的,其中还有延伸等复杂情况。这时候,就可以把这些走势 按 5 分钟级别重新分解,然后按走势中枢的定义重新组合走势,按结合律的方法,把原来的分解变成 A`+B`+C`+D`+E`+F`,使得 A`、B`、C`、D`、E`都是标准的只是 30 分钟级别,而最后的 F`变成在 30 分钟意义 上未完成的走势,这样进行分析,就会很明晰了。当然,具体的组合有很多可能,如何根据当下的走势选择一 - 15 - 种最有利指导操作的,就是考功夫的事情。 而这种根据结合律的最佳组合,是根据市场当下的走势随时变化的,而所有的变化,都符合理论要求且不 会影响实际操作,是对实际操作起着更有力的帮助。例如,在上证 30 分钟图上(下图) ,2760 到 2858 这 30 分钟走势中枢, 的 5 分钟回抽确认了一个第三类买点,然后其后就继续走出一个新的 30 分钟走势中 枢,而
分钟回抽低点 2871 点比上一走势中枢的最高点 2888 点要低,而后来关于
开始的 这个 30 分钟走势中枢出现延伸,这样,我们就可以对这个分解进行重新组合,给出一个更清晰的组合方法, 把
的 5 分钟回 抽 组 合 到
开 始的这段 5 分 钟 走 势 中,形成一 个 5 分钟的 上涨,然后 新的 30 分钟 走势中枢就 从
, 这样的好处 在于,这个 走势中枢震 荡 的 低 点 2892 点 比 2888 点高, 如果其后的 震荡不出现 跌破 2888 的 走势,那么就是一个 30 分钟的上涨走势形成了。但在这个新的走势中枢被一个新的第三类买点有效突破前, 依然存在震荡跌破 2888 点甚至最终确认走势中枢扩展。但这样的重新组合,对看图就有了帮助。当然,站在 纯走势中枢的角度,依然可以坚持让新走势中枢从
开始,这样对具体的操作也没有太大影响,但在 判断上就没有重新组合的看起来方便了。 注意,这种重新组合,不涉及任何预测性,有人可能要问,那么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把
的 5 分钟 回抽组合到
开始的这段 5 分钟走势中?因为这种组合不利于操作,站在这种组合下, 分 钟回抽的第三类买点意义并没有被揭示,是仅仅被局限在一个小的 5 分钟走势范围内,按照这种组合,就会很 恐慌地等待背驰,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对走势的理解不够深刻,看不到不同组合反映的意义。而任何组合的反 映都是有意义的,对这些组合意义的全面把握,就是一个工夫上的长进了。此外,组合的一个要点在于,尽量 避繁就简,因为走势中枢扩展比较复杂,如果有组合使得不出现扩展,当然就采取该种组合更有意义。有人可 能要问, 那么走势中枢扩展的定义是否不适用?当然适用, 走势中枢扩展的定义是在两个走势中枢都完全走出 来的情况下定义的,而实际操作中,往往第二个走势中枢还没有走完,还在继续延伸中。所以,除非出现明确 的、符合理论定义的终结,就可以根据有利于判断、操作的原则,对走势进行当下的组合。但必须强调的是, 当下采取什么组合,就要按该种组合的具体图形意义来判断、操作,例如,现在把
当成新 30 分钟走 势中枢的起点, 那么走势中枢的位置就变成 2947 到 2905, 这样后面第三类买点的位置就有了新的标准。 当然, 你依然可以还是按
开始 30 分钟走势中枢,这样,走势中枢的位置就是 2911 到 2892,这样,第三类 买点的可能位置就不同了。 还有一种更重要的应用,就是在走势中枢的震荡中。围绕走势中枢的震荡,不一定都是次级别的,例如, 一个日线走势中枢,围绕他的震荡,完全可以是 30 分钟以下的任意级别,甚至是一个跳空缺口,例如有些股 - 16 - 票,完全可以今天一字涨停,明天一字跌停,跳来跳去的。一般这种走势,一般人看着就晕了。但如果明白走 势连接的结合性,就知道,无论怎么跳,最终都要形成更大级别的,只要不脱离这日线走势中枢,最后都至少 会形成 30 分钟级别的走势。 任何围绕日线级别的震荡, 最终都必然可以按如下方式进行分解: 30-1+A30-2+A30-3+? A +A30-m30+a,a 是未完成的 30 分钟走势类型,至少 a 依然围绕日线走势中枢继续震荡,那 a 一定最终会完成 30 分钟的走势类型。显然,这里,m30&9,否则就会变成周的走势中枢了,这样整个的分解就要按日线来,而道 理是一样的。 不过,更有实际意义的是,上面的 a 如果不再围绕日线震荡,例如,假设 a 是一个 5 分钟级别的,而其 后一个 5 分钟级别的反抽也不回到走势中枢里, 按照日线走势中枢, 这并不构成第三类买卖点, 但对于 A30-m30, 可能就构成 30 分钟的第三类买卖点。由于走势都是从未完成到完成,都是从小级别不断积累而来,因此,对 于真正的日线第三类买卖点来说,这 A30-m30 的第三类买卖点,肯定在时间上要早出现,对于 A30-m30,这绝 对安全,但对日线却不一定,因为这 A30-m30 的第三类买卖点后完成的 30 分钟走势,可以用一个 30 分钟走势 又重新回到日线走势中枢里继续走势中枢震荡。 但这个 A30-m30 的第三类买卖点依然有参与的价值, 因为如果 其后的 30 分钟出现趋势, 最后如果真出现日线的第三类买卖点, 往往就在 30 分钟的第二个走势中枢附近就形 成了,根本回不到这 A30-m30 的第三类买卖点位置,因此,这样的买卖点,即使不符合你的操作级别,例如, 如果你是日线级别操作的,但一旦这样的 A30-m30 的第三类买卖出现,至少要引起你充分的重视,完全可以适 量参与了,一旦其后出现趋势走势,就要严重注意了。 不应该对走势进行任何的预测,但所有已走出来的走势,却可以根据级别与结合律等随意组合,无论任何 组合,在该组合下,都必然符合本理论,而任何最终的走势,都在所有组合中完全符合本理论,这也是本理论 的神奇之处,无论你怎么组合,都不会出现违反本理论的情况。但能否找到最合适的组合以适应操作,以及根 据不同的组合,对走势进行综合分析,这就和经验有关了。这些最适合的分解,都是有相应答案的,关键是你 能否看出来,而这根本不涉及任何的预测,只是对已有走势的分解,与对理论的把握与图形的熟悉度相关。而 这些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工夫, 但必须在当下的走势中不断磨练才能真正掌握。 如果真能把握这些最基本的当下 走势的最合理组合以及用不同组合进行综合分析,那就可以开始继续读初三了。第三节趋势力度一、基本概念 趋势力度:前一次相交结束与后一次相交开始短期均线与长期均线所形成的面积。 趋势平均力度:当下与前一次相交的结束时短线均线与长期均线形成的面积除以时间。 二、概念要点 趋势力度只有在短期均线与长期均线再次相交时才能比较,时间落后。 趋势平均力度是即时的,马上就可以判断当下的趋势平均力度与前一次趋势平均力度的强弱对比,风险 稍微大点,且需要的技巧要高点,对市场的感觉要好。 三、分析理解 用趋势力度,可以看较低级别的图,再按趋势力度找出相应的转折点。这样和真正的高、低点基本没 有太大的距离。级别越小,相对误差越小。 力度也可以用其他一些方法来辅助判断:如和大盘比较;涨跌的量变化;笔(线段)的斜率、长短;MACD、 BOLL 等一些技术指标等?? 有人喜欢精确定义, 那么这里其实也给出了什么是上升趋势形成的最精确定义, 就是在第一走势中枢后出 现第三类买点并形成非背驰类向上。趋势形成,只要趋势没有扭转的信号,当然就可以睡觉,这是太常识的东 西了。本理论,并不一定要违反常识,只是本理论可以给正确的常识以合理的理论基础,这才是关键。第四节背驰与盘整背驰一、基本概念 背驰:趋势力度比上一次趋势力度要弱,就形成背 驰。换句话说,背驰其实就是力度衰竭的表现,如图①, C 段和 A 段比。 盘整背驰:盘整中当下笔或线段比前一笔或线段力 - 17 - 度要弱,就形成了盘整背驰,如图②,C 段和 A 段比。 背驰段:就是在某级别的某类型走势,构成背驰或盘整背驰的走势类型称为某级别的背驰段。 背驰-买卖点定理:任一背驰都必然制造某级别的买卖点,任一级别的买卖点都必然源自某级别走势的背 驰。 二、概念要点 没有趋势,就没有背驰。在盘整中是无所谓“背驰”的,这点是必须特别明确的。 对于背驰与盘整背驰,前者是有着最基础意义的,而后者,只是利用前者相应的力度分析方法进行的一个 推广用法,主要用在与走势中枢震荡相关的力度比较中。注意,a+B+c 中,a 和 c 的盘整背驰,其实都可以看 成是 B 的走势中枢震荡,虽然 a 存在时,B 还没出现,但也不妨这样看。 一个背驰后,无论是盘整背驰还是真正的背驰,理论只能保证其回拉原来的走势中枢,这是正确的思维方 式。那么,回拉之后如何,这涉及预测。正确的思维是,把回拉后出现的情况进行完全的分类,根据每种分类 对应的后果,决定你自己的对策。 三、分析理解 趋势,一定有至少两个同级别走势中枢,对于背驰来说,肯定不会发生在第一个走势中枢之后,肯定是至 少是第二个走势中枢之后,对于那种延伸的趋势来说,很有可能在发生第 100 个走势中枢以后才背驰,当然, 这种情况,一般来说,一百年见不到几次。第二个走势中枢后就产生背驰的情况,一般占了绝大多数的情况, 特别在日线以上的级别,这种就几乎达到 90%以上。 如果在第一个走势中枢就出现背驰,那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背驰,只能算是盘整背驰,其真正的技术含 义,其实就是一个企图脱离走势中枢的运动,由于力度有限,被阻止而出现回到走势中枢里。 背弛有级别的问题,一个 1 分钟级别的背弛,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不会制造一个周线级别的大顶,除 非日线上同时也出现背弛。但出现背弛后必然有逆转,这是没任何商量余地的。有人要问,究竟逆转多少?那 很简单,就是重新出现新的次级别买卖点为止。由于所有的买卖点,最终都可以归到某级别的第一类买卖点, 而背驰与该种买卖点密切相关,所以可以这样说,任何的逆转,必然包含某级别的背驰。 只要你看到某级别的背驰,必然意味着要有逆转。但逆转并不意味着永远的,例如,日线上向上的背驰制 造一个卖点,回跌后,在 5 分钟或 30 分钟出现向下的背驰制造一个买点,然后由这买点开始,又可以重新上 涨,甚至创新高,这是很正常的情况。 从纯粹走势中枢的角度对背驰给出另外的释义。对 a+A+b+B+c,背驰的大概意思就是 c 段的力度比 b 的小 了。那么,站在 B 这个走势中枢的角度,不妨先假设 b+B+c 是一个向上的过程,那么 b 可以看成是向下离开走 势中枢 B,而 c 可以看成是向上离开走势中枢 B。所谓顶背驰,就是最后这个走势中枢,向上离开比向下离开 要弱,而走势中枢有这样的特性,就是对无论向上或向下离开的,都有相同的回拉作用,既然向上离开比向下 离开要弱,而向下离开都能拉回走势中枢,那向上的离开当然也能拉回走势中枢里,对于 b+B+c 向上的走势, 这就构成顶背 驰, 而对于 b+B+c 向下的走势,就 构成底背驰。对 于盘整背驰,这 种分析也一样有 效。其实,站在 走势中枢的角 度,盘整背驰与 背驰,本质上是 一样的,只是力 度、级别以及发 生的走势中枢位 置 不 同 而 已。 同样,站在 - 18 - 纯走势中枢的角度,a+A+b+B,其中 B 级别大于 A 的这种情况就很简单了,这时候,并不必然地 B 后面就接着 原方向继续,而是可以进行反方向的运行。例如,a+A+b+B 是向下的,而 a+A+b 其实可以看成是对 B 一个向上 离开的回拉,而对走势中枢来说,并没要求所有的离开都必须按照上下上下的次序,一次向上的离开后再一次 向上的离开,完全是被允许的,那站在这个角度,从 B 直接反转向上,就是很自然的。那么,这个反转是否成 功,不妨把这个后续的反转写成 c,那么也只要比较一下 a+A+b 与 c 这两段的力度就可以,因为走势中枢 B 对 这两段的回拉力度是一样的, 如果 c 比 a+A+b 弱, 那当然反转不成功, 也就意味着一定要重新回到走势中枢里, 在最强的情况下也至少有一次回拉去确认能否构成一个第三类买点。 a+A+b 与 c 的力度比较, 而 与背驰的情况 没什么分别,只是两者的方向不同而已。如果用 MACD 来辅助判别,背驰比较的黄白线和柱子面积都在 0 轴的 一个方向上,例如都在上面或下面,而 a+A+b 与 c 就分别在不同的方向上,由于这,也不存在黄白线回拉的问 题,但有一点是肯 定的,就是黄白线 至少要穿越一次 0 轴。 四、MACD 对背弛的辅助判断 MACD,当一个 辅助系统,还是很 有用的。MACD 的灵 敏度, 和参数有关, 一般都取用 12、 26、9 为参数,这 对付一般的走势就 可以了,但一个太 快速的走势,1 分 钟图的反应也太慢 了。 如果弄超短线, 那就要看实际的走 势,例如看 600779 的 1 分钟图,从 16.5 上冲 19 的这段,明显是一个 1 分钟上涨的不断延伸,这种走势如何 把握超短的卖点?不难发现,MACD 的柱子伸长,和乖离有关,大致就是走势和均线的偏离度。打开一个 MACD 图,首先应该很敏感地去发现该股票 MACD 伸长的一般高度,在盘整中,一般伸长到某个高度,就一定回去了, 而在趋势中,这个高度一定高点,那也是有极限的,一般来说,一旦触及这个乖离的极限,特别是两次或三次 上冲该极限,就会引发因为乖离而产生的回调。这种回调因为变动太快,在 1 分钟上都不能表现其背驰,所以 必须用单纯的 MACD 柱子伸长来判断。注意,这种判断的前提是 1 分钟的急促上升,其他情况下,必须配合黄 白线的走势来用。从该 1 分钟走势可以看出,17.5 元时的柱子高度,是一个标杆,后面上冲时,在 18.5 与 19 元分别的两次柱子伸长都不能突破该高度, 虽然其形成的面积大于前面的, 但这种两次冲击乖离极限而不能突 破,就意味着这种强暴的走势,要歇歇了。 还有一种,就是股票不断一字涨停,这时候,由于 MACD 设计的弱点,在 1 分钟、甚至 5 分钟上,都会出 现一波一波类似正弦波动的走势,这时候不能用背弛来看,最简单,就是用 1 分钟的走势中枢来看,只要走势 中枢不断上移,就可以不管。直到走势中枢上移结束,就意味着进入一个较大的调整,然后再根据大一点级别 的走势来判断这种调整是否值得参与。 如果用 MACD 配合判断, 就用长一点时间的, 例如看 30 分钟。 一般来说, 这种走势,其红柱子都会表现出这样一种情况,就是红柱子回跌的低点越来越低,最后触及 0 轴,甚至稍微跌 破,然后再次放红伸长,这时候就是警告信号,如果这时候在大级别上刚好碰到阻力位,一但涨停封不住,出 现大幅度的震荡就很自然了。例如 600385,在 2.92 那涨停,MACD 出现一点的绿柱子,然后继续涨停,继续红 柱子,而 3.28 元是前期的日线高位,结果 3.22 涨停一没封住,就开始大幅度的震荡。 注意,如果这种连续涨停是出现在第一段的上涨中,即使打开涨停后,震荡结束,形成一定级别的走势 中枢后,往往还有新一段的上涨,必须在大级别上形成背驰才会构成真正的调整,因此,站在中线的角度,上 面所说的超短线,其实意义并不太大,有能力就玩,没能力就算了。关键是要抓住大级别的调整,不参与其 - 19 - 中,这才是最关键的。 MACD 对背弛的辅助判断:用 MACD 判断背驰,首先要有两段同向的趋势。同向趋势之间一定有一个盘整或 反向趋势连接,把这三段分别称为 A、B、C 段。显然,B 的走势中枢级别比 A、C 里的走势中枢级别都要大, 否则 A、B、C 就连成一个大的趋势或大的走势中枢了。A 段之前,一定是和 B 同级别或更大级别的一个走势中 枢,而且不可能是一个和 A 逆向的趋势,否则这三段就会在一个大的走势中枢里了。 归纳上述,用 MACD 判断背驰的前提是,A、B、C 段在一个大的趋势里,其中 A 之前已经有一个走势中枢, 而 B 是这个大趋势的另一个走势中枢,这个走势中枢一般会把 MACD 的黄白线 (也就是 DIFF 和 DEA)回拉到 0 轴附近。而 C 段的走势类型完成时对应的 MACD 柱子面积(向上的看红柱子,向下看绿柱子)比 A 段对应的面积 要小,这时候就构成标准背弛。而盘整中,利用类似背驰的判断方法,也可以有很好的效果。这种盘整中的类 似背驰方法的应用,称为盘整背弛判断。 背驰与盘整背驰的两种情况中,背驰是最重要的,一旦出现背驰,其回跌,一定至少重新回到 B 段的走 势中枢里。而盘整背驰,一般会在盘整中弄短差时用到,如果其间突破走势走势中枢,其回跌必须分清楚上 面的两种情况。注意,盘整背驰出来,并不一定都要大幅下跌,否则怎么会有第三类买点构成的情况。 必须注意,无论背驰与盘整背驰,只要满足上面相应的标准,其技术上都是绝对的,没有任何的或然。问 题不在于这种技术的准确性, 而在于操作者判断的准确性, 也就是说, 必须先把什么是背驰, 什么是盘整背驰, 他们之间的标准是什么,如果连这些都搞不清楚,那是无法熟悉应用这项技术的。 必须说明的是,由于 MACD 本身的局限性,要精确地判断背驰与盘整背驰,还是要从走势中枢本身出发, 但利用 MACD,对一般人理解和把握比较简单点,而这已经足够好了。光用 MACD 辅助判断,即使你对走势中枢 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缠中说禅到底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