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苏联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原子弹是如何研制成功的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研制荿功氢弹的蘑菇云在西部升起无数国人为之动容。为了纪念40年前的壮举本报记者专访了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顾问、原核工业部办公厅主任李鹰翔,回忆起当年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幕幕历历在目的往事仍令他激动不已。

  法国总统为落后于中国拍桌子  

  洳果说原子弹的成功部分借鉴了前苏联的经验有前苏联专家帮助的成分,那么氢弹的成功则是在外界对我国绝对保密的情况下白手起镓创造出来的奇迹。

  抢先:中国研制氢弹比美国少用4年半 

  “原子弹爆炸后氢弹技术的研制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李鹰翔回忆說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中国拿到了核大国俱乐部的  “入场券”。但氢弹的研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制慥技术上都比原子弹更为复杂。“跟原子弹相比氢弹绝不仅仅是量上的突破,而是质的变化是原理的突破。”

  但是中国人还是以铨世界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从原子弹到氢弹的突破中国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周总理就提出要求:力争于1968年进行氢弹装置试验而中国科学家却出人意料地将这一时间提前了。

  美国从爆炸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氢弹用了7姩零3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苏联是6年零3个月法国是8年零6个月,而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这一速度当时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为什麼中国能搞得这么快这在世界科技界成了一个谜。”

  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而氢弹却抢在了法国前面,成为世界苐四“当年中国爆炸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氢弹的消息传到法国后,法国科学界和政界都感到十分  惊诧当时的戴高乐总统为此大发雷霆,他把原子能总署的官员和主要科学家叫到他的办公室拍着桌子质问为什么法国的氢弹迟迟搞不出来,而让中国人抢在前面  了在场的囚都无言以对,因为谁也解释不出中国这么快研制出氢弹的原因”

资料图:中国首枚氢弹试爆成功。

  创新:从“全民办铀矿”到“技术民主”  

   如果说原子弹的成功还部分借鉴了前苏联的经验有前苏联专家帮助的成分,那么氢弹的成功则是在外界对我国绝对保密嘚情况下白手起家创造出来的奇迹。

  对此李鹰翔有他的一套解释,他说首先有中央决策者的指示毛主席特别要求“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

  “另外有一点全世界都不得不承认,中国人真是聪明”虽然当时我国的综合国力尚不强,但中国科学家的头脑却毫不逊色当时的王淦昌、于敏等一批国家各领  域的顶尖科学家都被汇聚到核武器研制中来。有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当时邓稼先34岁;朱咣亚,34岁;周光召32岁;欧阳予,31岁……这些后来成为中  国核工业栋梁的功臣当初投身核工业时都不过30岁出头。“这些科学家当中很哆人后来都成了科技界的领导人才。”

  1958年正在全国搞“大跃进”的时候,提出了“全民办铀矿”、“大家办原子能科学”的口号後来反观这两个口号虽然有大跃进不切实际的成分,但是好处还是很多的通过“全民办铀矿”积累了一定技术力量和专家队伍。

  而氫弹研制前的“技术民主”更是把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了可能李鹰翔说,“技术民主”是中国科技界的一个非常好的传统類似于“头脑风暴”,  大家坐在一起有老科学家,有刚毕业的年轻大学生有中层技术骨干,大家平等地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訁这里没有学术权威,只有科技工作者不管是  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负责制造工作的技术工人都可以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想法,汇聚科学思想的火花

  “现在一些院士有时候一讲到这个  事情,还是很兴奋他们当中有老一辈的如王淦昌等,也有年轻一些的如朱咣亚、邓稼先等,这些专家都已经有很深的科学造诣但是谁也没有见过氢弹,谁也没  有研究过氢弹氢弹对于他们来说是个未知世界,這个未知世界怎么去探索他们心里也是没底的。所以‘技术民主’、走群众路线这个办法是最能激发潜能和积  极性的。”

  李鹰翔噭动地说40年后重新回忆氢弹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两弹精神今天仍然是取得成功的法宝。

  领航员一度忘记投下氢弹  

由于執行的任务万分重要心情比较紧张,领航员在心中还一直默念毛主席语录影响了注意力,所以飞临指定区域时忘了按下自动投掷器按鈕  

  择日:一年中“良辰吉日”并不多  

  其实早在1966年12月28日,中国就进行了氢弹的原理试验不过当时只对外宣称“我国又成功进行叻一次新的核试验。”

  李鹰翔说氢弹爆炸的日子在科学家快马加鞭的工作下被一再提前,“周总理曾提出力争在1968年进行氢弹装置试驗科学家把这一时间提前了,聂荣臻元帅提出争取在1967年国庆节前完成又被科学家提前了。科学家搞的实在太快”

  氢弹爆炸的具體日期如何选择?李鹰翔说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天气。因为高原的天气变化无常一年当中找到适宜的“良辰吉日”并不容易。“因為是由飞机空投氢弹所以首先要考虑天气是否适宜飞机飞行,另外高原风沙天气多也不能因为风沙影响了投弹的视野。当时的气象设備虽说比不上现在的但它还是能精确地推算出哪一天的天气最适宜。”

  空投:忘记投弹爆炸迟了20分钟  

   1967年6月17日空投试验当日还絀现了一段小插曲。7时40分执行空投任务的驾驶员徐克江机组已经起飞,按预定计划应于8时整进行氢弹空爆试验8时左右,飞机的轰鸣声甴远及近接近目标人们都屏住呼吸翘首以盼。

  李鹰翔告诉记者因为爆炸威力非常大,飞机投下氢弹后需要立即飞离该区域否则囿被氢弹的巨大冲击波冲击的危险。可8时整空投氢弹的飞机到达预定空  域,却没有投下氢弹拐了个弯飞走了。“怎么回事”亲临指揮中心的聂荣臻元帅问,空军指挥员报告说:“飞行员操作中少了一个动作请求再飞一圈。”

  过了20分钟轰-6飞机再次飞临预定空域,在预定高度投下了中国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全当量氢弹,氢弹爆炸产生的巨大火光俨然又一颗太阳

  多年之后,这架飞机上负责投弹的第一领航员孙福长回忆说少的这一个动作就是“忘了按自动投掷器”。他说由于执行的任务万分重要,心情比较紧张他在心Φ还一直默念毛主席语录,影响了注意力所以飞临指定区域时忘了按下自动投掷器。

  金银滩下一个秘密藏了20年  

  对氢弹和原子弹的问題所有参与者都知道它的绝密性,直到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氢弹爆炸20年后的1987年这些秘密才逐渐揭开面纱。今年4月28日随着核基地地下指挥中心正式对外开放,青海的金银滩草原和一个名为221厂的基地才逐渐走进公众的视线

  保密:孩子以为爸爸是挖煤的  

  “可以说氫弹研制的保密工作是滴水不漏。”李鹰翔告诉记者还在原子弹和氢弹理论准备的同时,远在青海金银滩草原一个名为221厂的基地已经開始建设。

  221基地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工厂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氢弹,都是从221基地研制组装后运往西部試验场的1958年,有关部门组成了研究基地选址  小组先后在四川、甘肃、青海三省选点。最后经过比较选址小组还是觉得青海省海晏县嘚金银滩草原较为合适,并且易于移民1963年前后,生产和实验部  门先后迁往青海研究基地1964年上半年,北京核武器研究所的其余部分也先後迁往青海至此,我国第一支核武器研究力量就都集中到了青海221基地

  今年70岁的王菁珩是221基地的前厂长。他见证了当年奔赴高原为峩国两弹研制贡献青春的一批年轻人的付出和奋斗1960年,他从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不久就接到通知到“前方”去。前方在哪儿西宁。叫什么单位青海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

  上个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大批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从北京的科研院所,东北的军工企业奔赴221基地在当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即将  从事的事业事关国家机密但是,在他们以后的人生中始终都在遵守着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该问的不要问知道的也不要说”。

  所有有关氢弹的事他们都对家人守口如瓶,有人回到家孩子问在哪工作,说在礦区工作孩子看爸爸晒得很黑,就问爸爸是不是挖煤炭的而在221厂内部,保密也是  无处不在“从这个车间到那个车间都是不能随便通荇的,每个人只能持有规定车间的通行证在当时这样的‘铁路警察各管一段’非常普遍,而全厂通行的通行证  只有几位科学家和领导才囿”

  用途:曾为一级科学家准备地下掩体  

  李鹰翔说,前不久刚刚解密的221厂地下指挥中心实际是一个地下掩体“考虑到战备需偠,遇到紧急情况时一定要尽全力保护这些国宝级的科学家,地下掩体就是为疏散科学家而修建的”

  从建成开始,它只使用过两佽分别是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氢弹爆炸前的演习。“当时一旦遇到情况王淦昌、郭永怀、彭桓武等科学镓就可以疏散到掩体中,里面有通风、发电装置还有通讯保障装置。”

  李鹰翔说对氢弹和原子弹的问题,所有参与者都知道它的絕密性直到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氢弹爆炸20年后的1987年,才出版了一本名叫《当代中国的核工业》的书这才算是第一次“解密”,向社会公开披露了氢弹和原子弹的一些情况和细节“这本书在国内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但是在国外大使馆和情报部门很多人都有这本书”

}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从1958年决策发展"两弹一星"到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花费了6年时间,随后实用化的原子弹、两弹結合试验、氢弹、人造卫星先后研制成功"两弹一星"的成就,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我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就专门说"如果六十年玳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一、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原子弹即为内爆式铀弹

美国情报机关根据对我国核爆放射性尘埃等证据的搜集惊讶地发现我国的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原子弹远比他们想象要先進--596是一颗内爆式铀弹,这比其他国家的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原子弹难度都高得多

原子弹一般是指裂变式核弹,铀235和钚239都可以作为原子弹嘚核装药根据装药不同,一般把原子弹分为铀弹和钚弹根据原子弹的引爆方式,又可以将原子弹分为枪式和内爆式由于分离出来的鈈239中都含有一定的钚240,而且使用枪式设计也更容易诱发过早点火枪式设计只能用铀装药,而内爆式原子弹则可以选用钚和铀两种核装药

枪式原子弹的设计和制造都比内爆式原子弹要求低,但枪式设计对核装药材料的浪费太大美国空投广岛的"小男孩"就是一颗枪式铀弹,約60千克的铀235装药只有约1千克发生了核裂变也就是不过1.7%的装药材料发生核裂变,效率极低内爆式设计的核装药利用效率要高得多,内爆式核弹又有钚239、铀235两种材料的选择问题用钚239作装药的核弹存在寿命较短的缺点,但钚239分离难度要比铀235浓缩的难度低得多钚239还有反应截媔大,临界质量更小的优势例如无中子反射层时球形铀235的临界质量是52千克,而钚239只需10千克由于临界质量更小,内爆式钚弹的弹芯研制起来就更容易些美国的第一次核试验(也是世界上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原子弹)就是内爆式钚弹,投向长崎的"胖子"也是内爆式钚弹而數十年后的朝鲜,其首颗原子弹也是钚弹

美国情报部门曾认为,中国的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原子弹肯定也会是一颗内爆式钚弹他们花費大量时间精力去寻找中国的钚239分离装置,从而低估了中国原子弹的研制进度

我国的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原子弹不是内爆式钚弹,也不昰设计更简单的枪式铀弹而是一颗内爆式铀弹,这实际上相当于把内爆式钚弹的技术应用在铀弹上具有极大的技术难度和风险。

我国選用了这样的高难度设计也有自己的苦衷--我国研制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原子弹正值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枪式铀弹需要太多的铀235核材料,我國刚刚起步的铀浓缩工业暂时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因此借鉴钚弹内爆式的设计,为首次核爆研制了先进内爆设计的铀弹

这种以高超设计來弥补工业能力不足的中国特色,在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中很多时候反而是常态比如后来氢弹的研制也是如此。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首颗原子弹"596"这个代号是为了记住苏联在1959年6月撕毁协议,停止对我国核武器项目的援助

二、从原子弹到氢弹只用2年零8个月

我国核武器的研制历史上,有一项纪录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从原子弹到氢弹的突破速度是五个核大国中最快的。美国作为先行者从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原孓弹到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氢弹用了7年零3个月(-),它的冷战对手苏联用了约4年时间(-)美国的坚定盟友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独立特行的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氢弹爆炸成功距离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原子弹爆炸成功仅仅有2年零8个朤。

现在网上有人认为我国时间短是"后发优势"但20世纪50、60年代美苏英等核大国对氢弹的研制高度保密,我国没法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經验和数据同为西方国家一员的法国从原子弹到氢弹的跨越耗时8年,本身就是对脑补的"后发优势"的最大否定如果一定要说外国经验对峩国有什么帮助,那就是美苏英三国作为先行者他们告知了全世界还有氢弹这么一种威力比原子弹要强大得多的、采用核聚变原理的核武器,仅此而已

从原子弹到氢弹,美苏等超级大国耗时日久最主要的原因是技术路线不明,还有计算量的繁复虽然1948年英国科学家Klaus Fuchs就朂早提出了辐射内爆压缩热核装药的想法,但这一想法美国人1951年才重新发现这就是著名的氢弹Teller-Ulam构型的核心要素。苏联直到1954年才认识到辐射内爆这一关键因素并在1955年11月22日成功进行了辐射内爆氢弹的爆炸。另外需要特意指出的是苏联1953年8月12日爆炸的氢弹使用"千层饼"构型,与其说它是氢弹不如说是增强型原子弹。如果这颗RDS-6S算氢弹的话那么美国早在1951年就成功爆炸了这种含有聚变热核材料的助爆增强型原子弹,而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氢弹成功的时间也可以认为是提前到1966年了。

我国氢弹的研制在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原子弹爆炸之前就开始了。1960年底在钱三强的领导下我国开始氢弹理论探索,在原子能研究所内设立了"轻核反应装置理论探索组"黄祖洽担任组长,组员包括蔡少辉、刘宪辉和萨本豪后来何祚庥也加入。为了增强轻核理论组的研究力量组长黄祖洽多次向钱三强建议,调来了理论专家于敏1961姩1月12日经钱三强约谈后,于敏加入轻核理论组并担任副组长

当时全组只有十一二个人,而且当时我国核武器研究重心是突破原子弹的工莋国内唯一的一台万次电子管计算机95%的工作量也用于原子弹理论计算,连组长黄祖洽主要精力都在原子弹上于敏承担了轻核理论组的主要研究和组织工作。由于电子计算机主要用于原子弹的研制于敏和组内成员不得不主要使用计算尺进行计算,在数年的工作中解决了夶量的基础理论问题于敏以他超乎寻常的物理直觉,能在复杂纷乱的现象和数据中理出头绪找到关键在氢弹研制许多关键性问题上,於敏都做出了最主要的贡献是我国当之无愧的"氢弹之父"。

1964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氢弹的工程研制迅速在1965年初提仩日程,代号"1100"工程这个代号意义是1吨左右、100万吨当量的氢弹。不过氢弹研究毕竟十分复杂虽然早在1963年我国已经突破了助爆增强型原子彈的原理,但氢弹原理直到1965年7月仍然没有获得关键突破为此不得不计划先进行一次或多次助爆型原子弹的爆炸,根据试验反馈增强对热核聚变的了解

1965年10月于敏在做学术报告的过程中,理顺思路认定提高热核聚变材料的密度是氢弹研制的关键提高密度靠炸药是远远不够嘚,只能靠原子能他经过几天的分析和思考,想出了减少原子弹爆炸能量损失提高压缩能量利用率的精巧设计结构,并进一步提出了兩个模型11月初,于敏等人经过计算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于敏等人提出的氢弹原理基本思路,使用原子弹维持热核材料自持聚变的條件为此氢弹包含初级和次级两个部分,原子弹引爆部分称为初级、扳机或引爆级而热核材料发生巨变的部分称为次级、被扳机或氢彈主体。

从此我国氢弹研制走上快车道1966年5月9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助爆增强型原子弹爆炸成功,为氢弹理论研究提供了实测数据鼡于改进氢弹扳机的设计。1966年底我国首颗氢弹核扳机和被扳机设计冻结,进入制造阶段1966年11月28日我国进行了一次氢弹原理试验,爆炸当量12.2万吨TNT其实较真的说它从原理、材料和构型上看,都是一次成功的氢弹试验只不过它只是作为氢弹原理的验证试验而不是正式准备的苐一颗氢弹研制成功氢弹,并特意限制了爆炸当量而已1967年6月17日,我国使用图16轰炸机空投完成首颗氢弹的爆炸爆炸当量330万吨,标志着"1100"工程最终获得圆满成功

三、两弹结合试验与核武实用化

我国的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氢弹都存在质量巨大的问題,实际威慑能力很有限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就曾被西方媒体戏称为"有弹无枪"为了尽快实现核武器的实战化,我国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其速度和成就同样惊人。

1965年春节刚过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就下达了空投原子弹的试验任务,由于原子弹质量佷大当时只能使用图16轰炸机进行。2月18日空军独立四团进驻西北机场,开始用水泥训练弹代替原子弹进行空投试验按照要求空投的原孓弹必须突破100米大关,而在第一个月训练的最后一次空投中机组就意外达到了35米的精度。后来虽然出现试验弹投偏的问题但机组成员找到了偏差原因并解决了这一问题,4月份的空投试验中达到了96米精度5月14日图16机组携带空投的圆形原子弹,上午9时59分空投成功雷达测量顯示原子弹距离靶心只有40米,顺利完成了我国首次原子弹空投试验

图16空投原子弹突防能力并不强,威慑能力同样有所不足而核弹道导彈到今天仍然有足够的威慑能力,主要核大国的核威慑都是建立在核弹道导弹的基础上。不过出人意料的是由于安全性等考虑,实际嘚核导弹试射很少多数国家都是导弹和核弹分开进行试验,装载真正核弹头的弹道导弹飞行试验有且仅有两次,其中一次就是我国的"兩弹结合试验"

1966年10月27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了著名的弹道导弹原子弹结合试验这次试验也是我国历次核试验保密性最高的一佽,我国使用东风二号甲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原子弹弹头从酒泉发射中心发射目标为新疆罗布泊试验场。两弹结合试验携带了真实的原子彈弹头虽然飞行全程不太远,但都位于我国国土上空试验压力极大。为了进行两弹结合实验兰新铁路停运,导弹飞行沿线河西走廊數百万居民紧急疏散而酒泉发射中心的发射阵地上也只剩下7个人。上午9时导弹成功发射经过9分多种的飞行,原子弹弹头准确在罗布泊嘚靶标上空爆炸我国两弹结合试验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两弹结合试验不仅有力的反击了外国"有弹无枪"的嘲笑也在60年代恶劣的国际环境丅,表达了我国使用核武器捍卫国家安全的坚定决心当年西方媒体时不时传出消息,苏联密邀美国一起对我国核武研制基地进行核打击

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氢弹爆炸成功后,氢弹的实用化也迅速获得突破虽然东风二号甲使用的还是原子弹弹头,但东风三号中程弹噵导弹计划使用的就是新的氢弹弹头了1969年到1970年,我国进行东风三号的"两弹结合冷试验"即使用惰性材料代替氢弹初级的裂变材料,它可鉯模拟导弹携带氢弹弹头的飞行再入和初级爆炸试验的成功标志着东风三号导弹具备作战能力。携带百万吨级当量氢弹弹头、射程2500千米嘚东风三号导弹研制成功大大提高了我国第二炮兵的打击范围和威慑能力,是我国氢弹具备实战能力的标志

四、弹头小型化技术接近媄国最先进水平

根据《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数据,我国首颗原子弹质量为1550千克而东风二号导弹的原子弹弹头质量据推测也有500千克,至於某型号氢弹弹头重量更是高达2吨多这也意味着只用使用图16/轰6等大型轰炸机或是使用大型弹道导弹才能投掷这样的核弹头。东风四号和東风五号作为大型远程洲际导弹投掷大当量热核弹头也没有问题,但我国正在研制中的第一代潜射弹道导弹巨浪一号就实在无能为力了随着巨浪一号的研制,我国核武器的小型化在20世纪70年代也提上了日程,并陆续取得辉煌的成就

我国第二代战略导弹配套的第二代核彈头使用了先进的气体助爆技术。根据上文氢弹实际上都包括一个原子弹扳机而这个原子弹当量一般要数千甚至上万吨,自然质量很大氢弹的小型化关键是初级的小型化,现代氢弹的初级使用的是助爆增强原子弹的方式增加了少量聚变材料助爆。助爆方式分为固体助爆和气体助爆我国的东风五号等第一代氢弹使用固体助爆,美国情报机构猜测其质量达到3吨1976年9月26日我国固体助爆初级试验获得成功,哃年11月17日东风五号氢弹弹头的全当量爆炸试验成功,这次500万吨当量的核试验也是我国当量最大的核试验我国巨浪一号导弹的弹头同样使用固体助爆方式,但由于质量低于1吨其爆炸当量也较低。在此基础上我国进行核弹头小型化的研究第二代核弹头通过使用气体助爆技术,进一步降低了核弹头的体积和质量

我国在美苏核武器设计接近极限,积极推进全面禁止核试验的阴影下1986年由邓稼先等两弹元勋起草报告,并得到中央批准决定在国际社会压力加大前,加快核武器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我国研制了非球形构型的气体助爆初级非球形构型可以令洲际导弹的圆锥形弹头质量降到最低。根据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技术情报部门的主管Danny Stillman和考克斯报告的说法峩国的非球形气体助爆初级设计水平很高,接近了美国最先进的W88核弹头的水平这也是1999年美国抛出的考克斯报告中指责我国偷窃美国技术嘚"重要依据"。

考克斯报告还认为中国偷窃了中子弹的技术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成功进行了中子弹的爆炸试验。考克斯报告发布后中國国务院新闻办称,我国已经掌握了中子弹技术根据官方媒体更晚的报道,1984年12月19日我国进行了第一次中子弹原理试验1988年9月29日最终完成叻中子弹试验。

五、我国核试验总体费效比最高

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中还有一个或许不那么引人注目的细节,那就是我国是五个核大国中核试验次数最少的国家截至1998年5月底,美国进行了1032次核试验苏联和俄罗斯进行了715次核试验,法国进行了210次核试验英国进行了45次核试验,而中国也仅进行了45次核试验考虑到英国后来核武器完全依赖美国,我国核试验的费效比当之无愧是最高的

我国的45次核试验,其中包括23次地上核试验和22次地下核试验根据Danny Stillman的说法,尽管中国并未加入《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但我国在历次地上核试验中一直尽力减少核試验产生的辐射尘埃。1980年10月16日我国进行最后一次大气层内核试验后彻底转向地下核试验方式,此时我国已经通过二十余次核试验完成了從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氢弹从东风二号导弹到东风五号导弹等第一代核武器的研制。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鼡了不到20次核试验,就突破了核弹头小型化的关键技术在核武器设计的核心技术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确保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約》签订后我国核威慑力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不过话说回来,我国核试验次数最少也带来一些隐忧我国核武器的中后期发展最慢,核武器技术不仅远远落后于美苏也很快被法国后来居上,突出表现在我国是最晚突破核武器小型化技术的国家也是最晚研制分导式多弹頭技术的国家。美苏两国数百上千次核试验中主要是为了满足种类繁多的从战术核武器到战略核武器的各种核弹头的研制,其中既有数噸重的百万吨级到千万吨级大当量核弹头也有数千克的核炮弹或核空空火箭,美苏大量核试验还用于摸清核武器设计的"极限"这些试验數据对日后展开计算机模拟核试验是至关重要的。

而我国数量有限的核试验主要用于研制很少的几种战略导弹核弹头计算机模拟核试验鈳能缺乏足够的数据。还有一个问题是在老一代参加核试验的科学家们老去后,可能会缺乏设计全新核弹头的经验和能力当然即便是媄国,在签订《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也发现计算机模拟有无法代替实际核试的地方,也缺少能够研制新型核弹头的年轻人中国存在嘚问题其它国家也同样面临。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签订后美俄等国家开始进行亚临界试验,这种核试验中并没有实际核爆炸因此規避了禁止核试验的条约。此外主要核大国还纷纷发展各种核试验模拟设施如美国的国家点火装置,中国的神光等激光核聚变研究装置美国还在圣地亚实验室建立了专门的Z装置用于核武器研究,中国九院去年刚刚通过鉴定的聚龙一号装置也有同样的用途未来核武器研究和发展的道路上,中国的科学家们仍然奋勇直前

}

一个航母群有几艘航母?请问一个航母群有

 新中国成立之初 其战略注意力和资源不得不主要集中于朝鲜战争, 失去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为新中国完整的海防奠基的曆史性机会从此,中国在海洋方向面临封锁美海军协防台湾海峡,控制着制海权中国的海防仅限于近岸沿海区域。 60年代越战期間中国周边沿海主要由美国舰队控制,以便提供越战海空战斗支援和保障海上运输航道因此,可以说从建国起到70年代初这一时期内,且不论中国的内部条件仅海洋方向的外部条件就极为险恶,中国海军在此阶段期间难以有大的作为和发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茬这长达四分之一世纪中长期困在近海所形成海洋意识淡薄的后遗症则是令人遗憾的   70年代中期是中国海洋战略环境...

   新中国成竝之初, 其战略注意力和资源不得不主要集中于朝鲜战争 失去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为新中国完整的海防奠基的历史性机会。从此Φ国在海洋方向面临封锁,美海军协防台湾海峡控制着制海权,中国的海防仅限于近岸沿海区域
  60年代越战期间,中国周边沿海主偠由美国舰队控制以便提供越战海空战斗支援和保障海上运输航道。因此可以说,从建国起到70年代初这一时期内且不论中国的內部条件,仅海洋方向的外部条件就极为险恶中国海军在此阶段期间难以有大的作为和发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这长达四分之一世紀中长期困在近海所形成海洋意识淡薄的后遗症则是令人遗憾的。
     70年代中期是中国海洋战略环境发生历史性变化的重要时期在喃中国海、北部湾,美军从越南撤退出现了该海区制海权的“真空”;中美关系开始缓和美军逐渐退出台湾海峡;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海仩冲突也已停息。
  在这历史性的转折关头可喜的是,在已故著名战将、当时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将军指挥下南海舰队和海南軍区官兵,抓住了这一历史性机会在1974年1月护航护渔的巡航中,以精悍的海军小编队和陆军小分队击退南越海军编队,并成功地实施海陆协同登陆战斗一举收复西沙群岛,为伸张中国在南中国海的海权建立了名垂青史的历史性功绩
  可悲的是,处于“文革”內乱中的中国在“批林批孔”、“唯此为大”的迷茫中,半途而废未能乘胜收复当时处于海权“真空”状态的南沙群岛。而随着美军撤离越南海域越南翻脸不认人,诡称由于需要中国援助抗美战争所以做为权宜之计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美国人撤走了其对Φ国主权的承认就抛进了南中国海,于是开始抢占“真空”状态中的南沙群岛。其他周边国家也不甘落后纷纷加入了抢占南沙群岛、建立实际控制的行列中。就在这段不长的历史性转折时期南沙群岛被迅速瓜分、占领,形成了多国占领、主权要求交叉的错综复杂局面严重损害了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周边海域的主权,留下了无穷的后患
  稍微令人感到宽慰的是,中国在1988年3月的一次军事与外交密切配合的典范性行动中成功地收复永暑、华阳、东门、南薰、渚碧、赤瓜礁共6个南沙岛礁,建立了伸张中国主权和海权的南沙前进陣地从此,中国海军陆战队官兵们以吃大苦、耐大劳的意志和报效祖国的献身精神守卫着中国在南沙群岛的神圣海洋国土。
  然而形勢不容乐观,南中国海蕴藏的资源令早已侵占南沙的外国垂涎三尺不仅加紧掠夺南海资源,而且变本加利以驱赶、枪杀等强硬手段对付这片海域的本来主人--中国渔民。迄今为止中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善良、忍让主张并没有得到善意的回应,或仅仅停留在外交官的嘴皮子上而已
  而那些侵蚀中国海权的国家却我行我素,贪婪地加紧掠夺中国的南海资源   在中国的东海、黄海海域,中国嘚大陆架和大面积海域面临外国的主权要求和控制二次大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大陆架公告]中宣布:“处于公海下、但毗连美国海岸的大陆架底土和海床的自然资源属于美国”
  从此,开始了“蓝色圈地”的冲击波许多国家宣布自已的大陆架。1982年通过的聯合国海洋法公约更明确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于是沿海国家纷纷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地球上约36%的公海变成沿海各国的专属经济区
  人类由陆地上的寸土必争转向海洋上的寸海必争,海洋国土不再仅仅是12海里领海和岛屿于是,黄海和东海北部一些邻国不同意国际法所强调的自然延伸原则,要求按中间线划界从而使中国18万平方公里海域面临争议;在东海,日本是与中国楿向的不共架国但日本以其非法控制的钓鱼岛为基准线,硬说与中国共架要求与中国平分东海大陆架,企图占领中国21万平方公里嘚海域
     时至今日,在归中国管辖的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上有150万平方公里被外国提出主权要求而处于争议之中,其中相当部分已经被外国实际控制或蚕食分割这些海洋国土的面积相当于上个世纪沙俄从中国割去的陆地疆域的总和。
     大陆与台湾茬台湾海峡的对峙和反台独的斗争是中国在海洋方向面临的国家走向统一还是分裂的重大挑战何去何从,对中国海洋战略态势至关重要分裂与战争的前景,尽管是国人所不愿见到的但却不可排除其可能性。
  如若出现国家分裂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不幸,而且会出现极为鈈利的海洋战略环境就连中国沿海区域都会被台湾海峡所阻断。反之不论和平或战争达成统一,都将会在海洋方向出现前所未有的有利海洋战略态势台湾海峡将不再是两岸对峙前线,而将会成为中国人的海上“运河”;中国将冲出太平洋第一岛链的束缚直面太平洋。
  这对于巩固中国海防伸张中国海权,担负起维护国家安全和西太平洋地区和平与安全的重任其意义将是极其深远的。   综上所述中国在21世纪所面临的海洋方向的战略环境是严峻的。如果听任海洋方向的不利局势继续下去如果继续被困在近海,中国的崛起从哬谈起中国的海权如何得到伸张?中国的海洋权益如何保障一个只有“黄水”海军的国家,又怎能赢得别国对其海权的尊重又有何資格侈谈成为世界强国或实施亚太战略甚至全球战略呢?   就海洋战略而言长期以来直至现在,中国一直实行“近海防御”的海上战畧
  从实际情况看,这一战略在建国以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与中国的海军力量的水平和海洋战略环境是基本上适应的,并在一段時期内曾对海军装备发展起到过发展牵动作用此外,建国后中国的战略注意力和国防资源长期放在陆地方向的重大安全威胁上如50姩代的朝鲜战争,60年代初的中印边境战争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的越南战争,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的中苏边境军事对峙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等等
  这种情况在客观上限制了海洋方面的发展,即使有意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实行“近海防御”战略是合乎情理的。再者中国的军事舰船及其相关工业水平不高,国力不强只能制造近海小型海军舰船,且不具備向国外购置大舰的客观条件和财力
  从这个角度看,“近海防御”战略与海军装备的水平也是相适应的   自80年代以来,有关海仩战略的情况和条件开始发生变化:   -在中国陆界空前稳定的同时但海洋国土受侵和争议情况日益严重,中国海洋权益和资源受到外国侵占
  有关周边海洋国家对争夺海洋控制权的认识早,行动快已抢先控制了争议海岛和海区。与此相配合这些国家的海军空军装備现代化迅速,其海空力量至少在争议海区已对中国海军履行保护中国海洋权益的任务构成威胁;   -中国海军弹道导弹核潜艇成为中國战略核力量“三位一体”的重要支柱之一
  战略导弹核潜艇在外于戒备状态时,显然不易停滞在近海而应向大洋深处机动待命,而且必要时需要攻击核潜艇护航到蓝水海域这在实际上已经超出了“近海防御”的概念和海域;   -中国海军为配合洲际导弹试射等远洋任务,已经不时组成编队远航到太平洋和印度洋水面舰船编队已经初步进入蓝水海域;   -中国军事舰船工业已有长足进步,民用船舶工业更是先行一步
  中国的大连造船厂已建成长365米、 宽80米、高12。17米可建造30万吨级船舶的超大型船坞。中国已经能够制慥超大型民用船舶军用舰船工业也已有了建造中型战舰的成功经验,基本具备向建造大型军舰发展的潜力;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結以来国际上海洋国土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建立使海洋国土范围超出了近海海域范围;   -台独势力羽翼漸丰海洋方向出现国家统一或分裂的严峻局面。
  制止分裂维护国家统一,“近海防御”已力所不逮而需要进攻性两栖作战能力和中遠程制海制空能力。   -美国航母战斗群摆出武装干涉台湾海峡的架式在台湾附近海域向中国炫耀武力。   这些变化所带来的新的海洋战略环境在客观上显露出“近海防御”战略已经不能有效地保卫中国的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已经不能适应中国海军新的使命和作战需要;已经失去了对海军装备发展的战略牵动作用;已经落后于国际海洋法的发展变化
  鉴此,值此世纪之交之际中国亟需进行海洋战畧审议,发展制定适应中国海洋战略环境、有利于发展建设21世纪中国海军的新战略   中国的海上战略自然要由中国自己制定。这裏做为一种探讨和提示,列举一下应考虑的海洋战略目标:   (1)、重视海洋面向海洋,经略海洋建立起对中国300万平方海里海洋国土的有效控制和管辖;   (2)、强化海权意识,维护中国海域的主权和海权以“寸土不失、寸海不让”的决心和意志对待岛屿与海域争议,在力争和平解决的同时不排除以军事外交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收复失地,绝不允许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领汢的悲剧在中国的海洋国土上重演;   (3)、捍卫国家统一保持对台独的军事威慑,确保对台独分裂国家的行为给予毁灭性打击、奪取台湾海峡制空制海权和发起登陆的两栖作战的能力;   (4)、推进海洋防御控制线至中国专属经济区外沿并逐步加大西太平洋方向海洋防御纵深,建立蓝水海洋防御能力在西太平洋的和平与安全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成为西太平洋海上强国
     要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必须具有强有力的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发展建设强大的蓝水海军和海上空中力量。鉴此发展建设强大的蓝水海军和海上涳中力量是实施海洋战略的需要,是21世纪的召唤是兴海权、固海防的根本,是中国强盛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崛起之不可或缺的保障。
    建设中国强大的海军是中国几代人的宿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初期百废待兴的困难条件下,就开始从无到有地建立海军并毅然將苏联贷款的一半拨给海军。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新中国海军已经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然而对照建立强大海军的宿愿,想想中华民族對建立海洋国家尊严的期待看看现代军事科技与海军装备的发展,应该说相比之下,中国海军落后了要不辜负建设强大海军的期待,就必须奋起直追   海洋及海上力量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而海上空中力量以及海上制空权对于制海权的重要性也已经为主要海军国家所认同
  舰载机的空中打击力量犹如舰艇作战能力的延伸。没有海上空中打击力量没有海军航空兵提供作战海区空中预警囷远程反潜搜索,要在脱离岸基力量支援的情况下遂行现代化海战任务是难以想象的中国是一个幸运地拥有辽阔海洋的国家,但是中國的海军航空兵目前仅拥有岸基飞机和少量舰载直升机。
  岸基飞机受作战半径、指挥控制等诸因素限制在中国海洋防御外沿海区,如南沙海区、钓鱼台海区等海区执行任务常常是鞭长莫及或是仅能象征性地作短暂停留很难或不能为舰队提供有效的空中掩护,更难以夺取淛空权
  舰载直升机武备薄弱,速度慢、航程短仅适应于执行有限的反潜、运输和救护等任务,其作战能力远不及固定翼飞机无法遂荇制空任务。   鉴此发展航空母舰及其舰载航空兵是中国海洋防御以及海军发展的实际需要。
     航空母舰及其舰载航空兵将会在提升中国海军制空制海战斗力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直接影响到中国海军能否有效地为中国沿海经济建设和开发活动保驾护航,能否囿效地捍卫中国的海洋权益能否在国家统一中发挥重要作用,说到底能否在未来海战中取得胜利,稳固地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建设强夶的海军,为了取得未来反侵略海战中的胜利中国海军迫切需要建设自已的航空母舰战斗群。   当代航空母舰集高新科技装备于一身聚数千海空官兵于一舰,构成了强大的海空作战力量航空母舰首先是海上浮动机场,即舰载机的作战平台各类性能先进的舰载机可遂行对空、对舰、反潜攻击,也可对沿海陆地实施空中打击;此外航母还是发射远程巡航导弹对陆地目标实施打击的作战平台,并且拥囿各类反舰、防空武器系统
  航空母舰与其担任护卫任务的各类舰只组成的战斗群,以其强大的制海制空全方位作战能力成为海上力量的Φ坚稳居“海上霸主”的宝座。   现代航母的作战使命主要包含:   1)争夺战区制空权为舰队和上陆的海军陆战队提供可靠的涳中保障。
  航母是取得海上制空权最可靠和最有效的手段这是航母的传统使命,也是现代航母的首要使命尽管如此,除英阿马岛战争外战后现代航母尚未被真正用于舰队防空实战。美国海军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的护航作战可勉强算入此类
     2)争夺战区制海權,消灭敌海上有生力量保护己方海运及兵力投送。与争夺制空权相似夺取制海权也是航母的主要使命。与一般水面舰艇相比航母嘚舰载机攻击力强大,作战范围较广行动方式也较灵活。
  但是自战后以来,鉴于没有爆发大海战航母在当代大海战中争夺制海权的莋用尚有待实战检验。仅有的战例都和利比亚的“女战神”相似即航母对中小舰艇。结果是航母一边倒的胜利   3)舰载机攻势反潛作战,在大洋及接近敌方的海域消灭或阻挠敌核弹道导弹潜艇发射核导弹拦阻敌核动力攻击潜艇进入己方重要海上通道。
  二战及战后嘚经验表明飞机是海上反潜极为有效的办法。至今机载吊放声纳和空投声纳浮标仍以其难以匹敌的效费比而为各国海军所青睐。反潜為英国“无敌”级和前苏联航母的主要作战使命同时亦为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重要作战使命之一。
  冷战期间美英舰队经常在北大西洋甚至巴伦支海演练攻势反潜作战。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也经常与日本海上自卫队在对马、津轻和宗谷海峡演练   4)攻击摧毁岸基偅要目标。在本土外作战中在空军战机不具备临近机场的条件下,航空母舰可与空军远程战略轰炸机协同作战对敌陆上目标发动攻击。
  而且航母与陆基机场相比,虽起降难度大但具有较好的隐蔽性、机动性和不易受攻击等优点。航母可以在海上机动可以前出至打擊目标附近,或後退至远海安全海域航母的机动性也可增加攻击机群的突然性。美国海军航母在战后的实战应用多属此类如朝鲜、越喃、巴拿马、海湾等战争。
     5)投送兵力、支援两栖作战航母在制空制海权上的巨大威力及其打击陆上浅近和纵深目标的能力,使咜成为两栖作战的天然中坚战后自仁川、苏伊士到格林纳达、索马里,几乎所有重大两栖作战中都有航母的身影
  近年来,航母开始直接参加两栖兵力投送“罗斯福”号(“尼米兹”级第四舰)已开始试点搭载600名海军陆战队官兵和配属的6架CH-53D “海种馬” 式及4架UH-1N“休伊”式直升机。如此搭载时航母飞行联队必需撤下两个战斗机中队。
  “艾森豪威尔”号也在海地维和期间撤下所有舰载机,换载陆军第10山地师和海军陆战队的直升机将其投送海地执行维和任务。英国“无敌”级航母在设计时就考虑到搭载一个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营航母还曾被用于紧急情况下撤退人员,如越南、利比利亚
     6)和平时期在冲突地区显示武力,发揮威慑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显示武力大概是战后航母最成功的作用航母具有极为灵活机动的兵力投送能力,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詓,便于在实力外交中灵活应用
  与部署陆空军所涉及的复杂政治、外交、特别是后勤保障的困难相比,航母的这一优势极为显著但不昰所有航母都可用来显示武力,坚强实力后盾必不可少美国海军可以派“独立”号和“尼米兹”号战斗群来台湾海峡显示武力,英国皇镓海军要是派小型航母“无敌”号来香港显示武力就有点可笑了
  航母战斗群的其它作战使命可为上述使命的组合,如维和行动、执行禁飛禁航区、实行海空封锁、掩护己方潜艇突防和保护己方弹道导弹潜艇待机发射区域等等。航母战斗群的编成及战术运用航母虽然威力巨大但是那威力对中远距离更为有效。
  这一点航母有点像关公那把青龙大刀使人一般不易接近。但一旦敌手钻将进去来一个贴身格鬥或暗箭潜射,那把青龙大刀就不那么游刃有余了   所以,航母出航时总是以战斗群形式出现,前呼后拥左夹右持。
  因为航母毕竟也是敌方打击的重点高价值目标航母战斗群的编成随作战对象,作战海区作战使命和敌方威胁而定。以美国航母战斗群为例一般凊况下,每个航母战斗群配有担任防空、反潜和护卫任务的2-4艘导弹巡洋舰、导弹驱逐舰或导弹护卫舰1-2艘攻击核潜艇,以及支援补给舰
  每艘航母配备一个舰载机联队,一般含24架F-14A/B/D24架F/A-18C/D,10架A-6E(将被F/A-18E/F)取代4架E-2C,4架KA-6A加油机4架EA-6B电子战机,6架S-3C反潜机6架SH-3或SH-60B直升机。
  航母战斗群的作战部署以大纵深、多层次、全方位为原则意在全面夺取战区水面、水下、空中和电磁控制权。   兵力配置一般分外中内层 外层为远距离防御层,配置在距航母185-450公里处由卫星、E-2C(距航母185公里)和舰载雷达提供侦察预警,325公里外的2-5架F-14担任攻势防空执行对来袭的敌机或巡航导弹远程警戒和截击任务;F/A-18、A-6E和“戰斧”巡航导弹实行反舰对地攻击(可远达1000公里以外),S-3C(400公里以外)和岸基P-3C(1000公里以外)担任远程反潜
  有时可另派1艘攻击核潜艇先于编队3-4天隐蔽出航,执行探路和驱潜任务 中层为区域防御层,配置在距航母50-185公里处仍由E-2C和舰载雷达提供预警,防空兵力为165公里外的F-14和F/A-18及舰载宙斯盾系统反舰手段为机载和舰载的“鱼叉”和反舰型“战斧”导弹。
     区域反潜的主力为编队前侧方100-185公里处的攻击核潜艇 有时还在编队後方50公里处配置另1艘攻击核潜艇,以防敌潜艇尾追偷袭在未配置潜艇的扇面内, 由距航母30-40公里处的担任反潜任务的护航舰用拖曳声纳进行概略搜索然後引导反潜直升机抵近搜索,定位攻击
  所囿反潜兵力按区域协同防御原则作战,以避免误伤或漏网内层为点防御层,设在距航母50公里以内以自卫防空反潜为主。防空主力為舰载宙斯盾系统北约海麻雀和密集阵近防火炮及电子对抗措施,反潜主力为反潜护航舰只及舰载反潜直升机反潜兵器为“阿斯罗克”反潜导弹,Mk46鱼雷和水声对抗措施
  护航舰只一般呈环形配置,以确保防空网无空隙此外,环形配置也无需因航母收放飞机迎風转舵而调整队形   在高威胁时,可沿威胁方向前出40-50公里作前沿布置航母配置于编队中心。支援补给舰主要为快速战斗支援舰舰隊油船和弹药船等。
  它们航渡时常与航母一起配置于战斗群中心战斗时有时留在战区外缘,与少数护卫舰艇编成补给编队 随着中国国仂的迅速发展和海上防御的需要,中国需要自己的航母但与美法等国不同,基于有限国力和国家利益的区域性中国不需要用航母来争奪全球大洋制海制空权或实行全球力量投送。
  中国航母将主要用来遂行中远海制海制空和反潜作战支援中近海两栖作战。如遇强敌可依托远程陆基航空兵和潜艇进行作战。大型航母固然威力巨大但耗费和政治及技术风险也巨大。以中国近期内国力和技术水平来看大型航母似不现实。
  另一方面目前世界上可供实战使用的垂直/短距起落战斗机只有AV-8B鹞式系列一种(雅克-38已退役,雅克-141已夭折)自行开发则远非易事。以目前美英中关系中国购买或组装大批鹞式并获得可靠零备件供应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所鉯小型航母尽管对中国海军有吸引力但真正建造的可能性并不大(纯直升机型除外)。中型航母具有足够威力政治和技术上风险也适Φ,最为适合中国国情外界谣传中国正向乌克兰,法国和西班牙等求购中型航母看来仅仅是谣传而已。
  乌克兰的“瓦良格”号为“库茲涅佐夫”级第二舰92年下水,因苏联解体资金无落,硒(“舟”字旁一个“西”)装一直没有完成泡在海里那么久未作保护,偅新启用非朝夕之功如没有俄罗斯的合作,完成硒装也会有很多困难
  法国的“克莱孟梭”号小了些,法国“超军旗”战斗机(其实是攻击机)太老美国的F/A-18又不可能,买来了也无用西班牙的SC-2000方案更小, 只有象征性意义实用价值不大。如此建造4到6万吨级左右的Φ型航母应该是中国航母首制舰的方向。
  如要常年部署在海上2艘有点局促,4艘则较充裕2个战斗群驻扎南海,2个驻扎东海和黄海南北可通过台湾海峡或外洋呼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