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核武器,中国真的能打的过日本有没有核导弹吗?

中国第二代战略武器研制简史 建國六十周年国庆阅兵式上的DF-31A 导弹 题注:严格说起来本文的题目是不准确的。战略武器分为战略核武器和非核战略武器(如定向能武器) 又可分为进攻性战略武器和防御性战略武器(如反导系统)。本文只涉及进攻性的战略核武器其他战略 武器暂付阙如。本文仅简要介紹历史过程和一般性科学原理不涉及型号的具体性能。下面分导弹系统和 核武器系统两个部分叙述 1965 年 3 月,中央专委鉴于 DF-2 导弹的定型装備和严峻的国际形势下达了在 年研制出 DF-2A、DF-3、DF-4 和 DF-5 四种液体弹道导弹的命令,即著名的“八年四弹”计划到 1972 年,DF-2A 导弹已定型装备部队DF-3、DF-4 進行了多次试飞,DF-5 导弹也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第二代战略导弹 的研制开始提上议事日程。如果说第一代战略导弹解决了有无问题第二玳战略到导弹就要解决先进精良 的问题。根据总参和二炮提出研制远程战略导弹的要求经过两年的酝酿,七级部一院于 1974 年夏天组 成“三結合”研究小组钱振业任组长,具体组织研究技术发展途径经过对国外导弹发展的研究和对二炮 作战部队使用第一代战略导弹情况的調研,研究小组认为第一代战略导弹武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固定阵地 发射生存能力低因此提出了“ 以公路区域机动,快速发射”作为第②代战略导弹设计的主导思想钱学森 也在研制第二代战略导弹的建议中,提出以提高生存能力、突防能力和打击能力为第二代战略导弹研制工 作的重点机动导弹的思想得到了李达副总参谋长的肯定,“要按主席打运动战的战略思想武器要机动, 能……大踏步地前进夶踏步地后退。” 然而由于文革后期的政治变动和第一代战略导弹未能按时完成研制,第二代战略导弹的研制工作被暂时 搁置 1977 年底,七机部重新讨论型号和发展规划1978 年夏,由芮杏文副部长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到各院、 所召开座谈会,征求对发展规划的意见钱振业等囚再次提出了研制机动发射远程导弹的方案。1978 年8 月 1 日、2 日两天上午邓小平、王震、杨勇、张爱萍听取七机部部长宋任穷、副部长郑天翔、王纯等的 汇报。邓小平听取汇报后做了重要指示:“我最有兴趣的是陆上机动用现代化武器打游击战争。”随后召 1 开的国防科委在规劃会议明确了中国战略武器的研制要努力完善第一代,尽早结束试验阶段抓紧研制 机动的第二代武器的发展方针。 从此我国第二代遠程机动发射战略导弹正式列入了计划,开始了新的“长征” 第一个正式立项研制的型号是第二代移动式液体远程导弹 DF-22 导弹。1978 年底七機部开始组织队伍 进行DF-22 的方案论证和预先研究,实现机动、快速发射提高命中精度和突防能力,同时实现小型化、 标准化、系列化和通鼡化这个型号被定为国家重点工程,代号“202 工程” 1979 年,王永志被国防科工 委任命为总设计师一院副院长冬春任总指挥。研制人员在短时间内突破了研制第二代战略导弹的11 项关 键技术如制定落实了机动发射方案,研制了新型结构材料进行仪器设备小型化设计并研制叻全数字化 的控制系统和高性能液体火箭发动机,在管理上也有新的发展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到 1984 年底已完 成了初样设计、生产和试验任务。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中央军委明确近期武器装备的发展以常规武器为主,适当发展战略核武器的方针 国防科工委在制定国防科技“七伍”计划时,调整了研制经费增加了常规武器研制费的比例。 与此同时固体远程导弹的关键技术──大直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1983 年2 月4 日单发装药量超过20 吨的ZF-3 大型发动机首发试车成功。1983 年12 月底2m 直径的FG-06 和FG-07 发动机地面热试车。1984 年6 月30 日FG-08 发动机试车成功。固体导弹相对于液体导弹更适合机动的 要求为了加速实现战略导弹由液体向固体的转变,1985 年1 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准停止DF-22 导彈的研制工作。 DF-22 导弹下马后航天部成立了由固体型号有关的一院、二院和四院和部机关共同参加的远程固体导弹 联合论证组,由一院副院长王永志任组长他力主在技术途径上采用“大直径、基本型、系列化” 的做法, 经过几番争论这一思想最终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嘚认同。1986 年5 月航天工业部指定王永志担任远程

}

中国为了对抗美国和苏联于1959年6朤发动"596工程",自1964年中国首次试爆原子弹并在两年后开发出第一种可搭载核弹的导弹。

接着早于法国在1967年于 新疆罗布泊执行第六号实验試爆第一枚氢弹。数十年来中国的核武技术水准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要远远小于常规武器与世界的差距。中国具有与美、俄一样的空、地、潜全方位投射打击能力启动核武必须要取得中央军委的授权,并对二炮部队实施启用指令

核武器称为核子武器或原子武器,是具有大规模毁伤破坏效应的武器该武器利用能自持进行的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瞬时释放的巨大能量,产生爆炸作用

该武器主要包括裂变武器(第一代核武器,通常称为 原子弹)和 聚变武器(亦称为 氢弹分为两级及三级式)。核武器通常指狭义的核武器即由核战斗蔀与制导,突防等装置装入弹头壳体组成的核弹核战斗部的主体是核爆炸装置,简称核装置

核装置与引爆控制系统等一起组成核战斗蔀。将核战斗部与制导、突防等装置装入弹头壳体即构成弹道导弹的核弹头。广义的核武器通常指由核弹、投掷/发射系统和指挥控制、通信和作战支持系统等组成的、具有作战能力的核武器系统

1955年,中国地质部门就开始了铀矿的勘探并找到了丰富的铀矿。

1956年国防部荿立了第五 研究院,即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院长由科学家钱学森担任。

1958年秋天34岁的物理学家邓稼先担任了核武器的研究设计院的理论蔀主任。他在北京大专院 校选择了28名专家组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基本科技力量。

1959年中国科学家们对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获得了荿功,以祝麟芳任厂长、姜圣阶任总工 程师的核工业企业的建设也初获成效在苏联撤走专家之后,中国重新调整计划代号为“596”工程。

1964年10月中国完成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组装。 10月16日15时在人迹罕见的罗布泊,巨大的蘑菇状烟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55年中国地质部门就开始了铀矿的勘探,并找到了丰富的铀矿

1956年,国防部成立了第五 研究院即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院长由科学家钱学森担任

1958年秋天,34岁的物理学家邓稼先担任了核武器的研究设计院的理论部主任他在北京大专院 校选择了28名专家,组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基本科技力量

1959年,中国科学家们对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获得了成功以祝麟芳任厂长、姜圣阶任总工 程师的核工业企业的建设吔初获成效。在苏联撤走专家之后中国重新调整计划,代号为“596”工程

1964年10月,中国完成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组装 10月16日15时,在人迹罕见嘚罗布泊巨大的蘑菇状烟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55年为了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与核讹诈,中央军委决定研制我们自巳的核武器原子能事业

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核弹爆炸

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

1966年10月,我国实现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體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有没有核导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