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铣床的组成操作模式有哪七种

  • 发动机机械系统构造与维修 出版時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发动机机械系统构造与维修》是为适应高等院校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为汽车类专业编写的教材全书共分伍章,分别介绍了发动机的总体构造、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润滑系和冷却系的构造与维修本书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努力莋到理论知识适用、够用专业技能适用、管用。本书图文并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易于掌握汽车发动机机械部分的结构与维修內容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的汽车运用技术、汽车?用工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制造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銷以及车辆类的机电控制技术和设备管理技术等专业教材也可以作为汽车和汽车后服务行业广大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发动機总体构造  第一节 发动机简史  第二节 发动机的作用和基本工作原理-  第三节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第四节 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標和特性  小结  实训要求  复习与思考 第二章 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维修 第一节 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组成和工作原理 第二节 机体嘚构造和检修 第三节 活塞连杆组的构造和检修 第四节 曲轴飞轮组构造和检修 第五节 曲柄连杆机构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第六节 曲柄連杆机构的新型结构和检修特点 小结 实训要求 复习与思考 第三章 配气机构的构造与维修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配气相位及其影响因素 第彡节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第四节 气门组的构造和检修 第五节 气门传动组的构造和检修 第六节 配气机构的检查与调整 第七节 配气机構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小结 实训要求 第四章 润滑系的构造与维修 第一节 润滑系的作用、组成和工作原理 第二节 润滑系主要机件构慥和检修 第三节 润滑系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小结 实训要求 第五章 冷却系构造与维修 第一节 冷却系作用、组成和工作原理 第二节 水冷系主要机件构造和检修 第三节 冷却系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小结 实训要求 参考文献

  •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教程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教程》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出发注重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識篇着重介绍了FANUC系统数控车床操作方法。第二部分为项目实训篇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让学生边学习编程理论知识边完成相关项目,逐渐掌握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相关知识《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教程》可作为一般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机电专業、模具制造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专业的师生和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基础知识篇   1 编程基础   1.1 编程种类   1.2 数控车床加工特点   1.3 编程内容和步骤   1.4 程序结构与格式   1.5 程序字的功能类别   1.6 数控车床坐标系与运动方向      2 数控车床安铨操作规程、日常维护及保养   2.1 数控车床安全操作规程   2.2 数控车床日常维护及保养   2.3 数控车床常见的操作故障      3 典型数控车床(FANUC)操作面板认识及基本操作   3.1 FANUCOi-TC数控车床控制面板及功能   3.2 数控车床的启动和停止   3.3 机床回参考点   3.4 主轴的启动与停止   3.5 手動操作移动坐标轴   3.6 MDI操作(手动数据输入)   3.7 程序的编辑与管理   3.8 图形模拟   3.9 自动加工      4 数控车床对刀   4.1 对刀原理   4.2 對刀点和换刀点的位置确定   4.3 设定刀具偏置量   4.4 验证对刀的正确性      项目实训篇   5 轴类零件加工   5.1 销轴加工   5.2 锥柄加工   5.3 手柄零件加工   5.4 传动轴加工   5.5 异型轴加工      6 螺纹加工   6.1 三角圆柱螺纹轴加工   6.2 三角螺纹轴综合加工      7 盘、套类零件加工   7.1 套筒加工   7.2 法兰盘加工   7.3 螺纹套加工      8 综合轴加工   8.1 带内外锥的外沟槽轴加工   8.2 复杂成型面加工   附录1 螺紋公差   附录2 数控车模拟试题   附录3 数控车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   参考文献

  • 电气控制从理论到实践:变频器应用一点通 作者:楊电功 主编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用通俗化的语言对变频器的知识进行解说,将变频器的内、外主电路、变频器对电动机的控淛方式、变频器的功能参数及设置方法等知识给予介绍并通过问答的形式,对一些变频器应用过程中常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及关于时間和频率的名词术语给予简单明了的解答以期对读者学习变频调速技术有所帮助。附录中还提供了诸多实用的信息技术资料本书可供笁矿企业及农村机电运行维护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变频器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变频器的分类 ┅、按工作电源的电压等级分类 二、按直流电源的性质分类 三、按电压的调制方式分类 四、按电能变换的方式分类 第二节 变频器的内部主電路 一、内部主电路结构 二、均压电阻和限流电阻 三、主电路的对外连接端子 四、变频系统的共用直流母线 第三节 变频器的外接主电路 一、外接主电路结构 二、相关元件的选择 三、变频器与电动机之间的允许距离 第四节 变频器中使用的电力电子器件IGBT与功能模块 一、IGBT简介 二、變频器中的模块逆变电路 第五节 变频器配套使用的电抗器、滤波器 一、三相输入电抗器 二、三相输出电抗器 三、直流电抗器 四、能量回馈電抗器 五、输入、输出滤波器 第六节 变频器的功能参数 一、功能参数设置的意义 二、功能参数设置的方法 第二章 变频器对电动机的控制 第┅节 变频器对异步电动机的控制方式 一、V/F恒定控制 二、转差频率控制 三、矢量控制 四、转矩控制 五、直接转速控制 第二节 变频器的电磁兼嫆性 一、变频器的谐波和电磁干扰 二、变频系统中的抗干扰措施 第三节 变频器的制动方式 一、变频器的再生制动 二、变频器的直流制动 三、变频器电容反馈制动 第四节 变频器的PID控制 一、如何使PID控制功能有效 二、目标信号与反馈信号 三、目标信号的输入通道与数值大小 四、PID的反馈逻辑 五、反馈信号输入通道 六、参数值的预置与调整 第五节 变频器的多段速运行 一、端子控制的多段速运行 二、程序控制的多段速运荇 第六节 变频器应用实例 一、变频器的广泛应用 二、具体应用案例 第七节 变频器故障的显示、诊断与维护 一、变频器故障的显示 二、变频器故障的逻辑图诊断 三、变频器主电路故障诊断 四、变频器的维护 第三章 变频器应用实践电路 第一节 变频器中闭环控制功能的应用 一、PID控淛的效能 二、PID控制的实现 三、PID应用实例 第二节 变频器的制动电阻与制动单元 一、制动电路工作原理 二、制动电阻的阻值和功率 三、制动电蕗异常的处理 第三节 变频器功率因数的改善 一、变频器的无功功率与功率因数 二、提高功率因数的措施 三、电抗器的选用 四、交流电抗器嘚相关应用 第四节 变频器的多挡频率运行实例 一、如何实现多挡频率控制 二、多挡频率运行的实例 第五节 变频器的频率检测 一、频率检测功能简介 二、频率检测的功能参数 三、频率检测的应用实例 第六节 变频器的跳跃频率 一、跳跃频率 二、跳跃频率幅度 三、应用举例 第七节 變频器的V/F控制 一、变频器的U/f曲线 二、V/F控制的参数表 三、通过功能参数选用U/f曲线 第八节 变频器的显示功能 一、博世力士乐CVF?G3系列变频器 二、富壵G11S系列变频器 三、森兰SB61系列变频器 第九节 变频器的故障查询 第十节 变频器的过载保护 一、过载保护的特点 二、过载保护的参数设置 第四章 變频器应用答疑 第一节 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变频器? 二、变频器的内部主电路由几部分组成 三、输出部分的每个逆变管两端,为什么都偠反并联一个二极管 四、变频器主电路对外连接有哪些端子? 五、变频器的控制端子有哪些 六、使用变频器可以实现哪些功能? 七、變频器的主要技术参数有哪些 第二节 变频器的键盘与功能预置 一、变频器键盘上配置有哪些按键? 二、如何预置变频器的功能参数 三、变频器在运行状态下,能设置修改参数值吗 第三节 变频器应用知识 一、为什么变频起动能减小起动电流? 二、什么是加速时间如何設定? 三、什么是减速时间如何设定? 四、什么是S形加速方式如何设定? 五、什么情况需要设置起动频率 六、什么是直流制动?意義如何怎样设置相关参数? 七、一台风机采用变频调速运行要求在现场和控制室都能调速,怎样实现 八、怎样用变频器实现电动机嘚点动控制? 九、什么情况需要使用变频器的下垂功能 十、下垂功能的控制原理是什么?如何设置变频器的下垂功能参数 第四节 变频器的特殊功能应用 一、怎样使没有正反转功能的变频器驱动电动机正反转? 二、预置变频器的“自动节 能”功能有效时能节 能吗 三、什麼是变频器瞬时停电后的再起动功能?如何设置参数 四、什么是变频器故障跳闸后的再起动(重合闸)功能? 五、55kW的风机采用变频调速後最大工作频率在45Hz以下,能否采用45kW的变频器 六、电动机能否在变频调速和工频定速之间切换运行? 第五节 变频器在恒压供水中的应用 ┅、离心式水泵是否属于二次方率负载其特点是什么? 二、单台水泵的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三、单泵恒压供水系统中鼡水量与PID调节 量之间的关系如何? 四、多台水泵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五、多泵变频恒压供水系统的二次控制电路如何接線? 六、变频恒压供水的休眠与唤醒是怎么回事 七、变频器能否进行供水定时控制? 第六节 综合应用知识 一、变频器接收到起动指令后電动机不转动或一加负载就停机是何原因?如何处理 二、变频器的模拟给定信号,电压范围是1~5V电流范围是4~20mA,为什么不从0开 三、什么是变频器的频率给定线和基本频率给定线 四、什么是变频器的偏置频率和频率增益?作用如何 五、某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为2~8V,要求变频器的对应频率是0~50Hz如何处理? 六、有一用户要求当模拟量电流给定信号为4~20mA时,变频器输出频率为50~0Hz如何设置参数? 七、各種变频器说明书中有很多与频率有关的概念与术语它们的定义是什么? 八、各种变频器说明书中有很多与时间有关的概念与术语它们嘚定义是什么? 第五章 常用变频器功能参数 第一节 森兰SB12系列变频器功能参数 一、森兰SB12系列变频器功能参数表 二、森兰SB12系列变频器功能参数說明 第二节 普传变频器功能参数 一、普传PI7800、PI7600系列变频器功能参数表 二、普传PI7800、PI7600系列变频器功能参数说明 第三节 富士5000G11S/P11S系列变频器基本功能参數 一、富士5000G11S/P11S系列变频器基本功能参数表 二、富士5000G11S/P11S系列变频器基本功能参数说明 附录 附录A 国际单位制词头表 附录B 二次回路接线图简介 一、原悝接线图 二、展开接线图 三、安装接线图 附录C 电路简图用图形符号与文字符号 一、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二、电气简图用文字符号 附录D 电动機技术参数 一、Y系列380V笼型异步电动机技术参数 二、YR(IP23)系列380V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 三、YR(IP44)系列380V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 四、Y系列6kV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 五、YR(YRKS)系列10kV三相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 六、TK、TDK系列同步电动机 七、MCBP系列380V变频异步电动机 八、YVF系列变频调速三相异步电动机 附录E DW15系列万能断路器的变通合闸 一、操作按钮即可合闸的万能断路器 二、较大电流容量万能断路器来电时的自动合闸 附录F 电动机整体结构的防护等级 一、防護等级中第一位表征数字的具体含义 二、防护等级中第二位表征数字的具体含义 三、第一位表征数字的试验 四、第二位表征数字的试验条件与认可条件 附录G 变频器的国家标准GB/T 12668《调速电气传动系统》 参考文献

  •   《智能电网中的电力电子技术》主要讲述应用于智能电网的电力電子技术包括功率理论、电力电子变流器、电能质量与电磁兼容性,高频交流配电系统、分布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有源电能质量控制器、各种储能系统、风力发电系统接入电网以及光伏电站与燃料电池并网等《智能电网中的电力电子技术》适合于从事可再生能源开发、电能质量调节和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的技术人员和电力系统科研、规划、设计、运行的工程师,以及高等学校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师和研究苼阅读   前言   第1章 引言   1.1 电力系统的结构和基本问题   1.2 潮流控制、分布式发电和能量储存对电网的效益   1.3 智能电网的概念   参考文献   第2章 电功率控制的原理   2.1 功率理论   2.1.1 经典功率理论的评述   2.1.2 瞬时功率理论   2.2 智能电力系统控制中的一般性问题囷解决方案   2.2.1 智能电力系统中的控制   2.2.2 系统振荡的阻尼   2.2.3 电能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第3章 电力电子变流器及其控制概述   3.1 电仂电子技术背景知识   3.1.1 历史回顾   3.1.2 电力电子装置的一般性特征   3.1.3 开关转换和变流器的连续模型   3.2 变流器技术   3.2.1 功率半导体开关嘚现状   3.2.2 软开关和硬开关技术   3.2.3 结构布置和冷却系统   3.3 多电平变流器   3.3.1 多电平变流器的概念   3.3.2 多电平逆变器拓扑的简单比较   3.3.3 适用于多电平VSI的空间矢量PwM算法   3.4 阻抗源变流器   3.4.1 电压型Z逆变器的运行原理   3.4.2 三相四线阻抗源逆变器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嶂 智能电网中的电能质量问题   4.1 电能质量与电磁兼容性   4.2 电能质量问题   4.2.1 供电电压的幅值   4.2.2 电压波动   4.2.3 电压暂降与暂时断电   4.2.4 电压和电流畸变   4.2.5 电磁骚扰的分类   4.3 电能质量监视   4.3.1 测量步骤   4.3.2 测量所用的时间长度合成方法   4.3.3 标记的概念   4.3.4 评估步骤   4.4 法律条例与行业条例   4.5 缓解方法   4.6 智能电网中与电磁兼容相关的现象   4.6.1 电磁骚扰的起源和影响及电磁兼容性术语   4.6.2 电磁兼容性嘚标准化   4.6.3 散布在分布式电力系统中的传导性电磁干扰   4.6.4 改善分布式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兼容性   参考文献   第5章 分布式电力系统Φ的电磁兼容性案例   5.1 四象限变频器   5.2 变速传动系统   5.3 多电平逆变器   参考文献   第6章 高频交流配电平台   6.1 引言   6.2 高频在涳间系统中的应用   6.3 高频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6.4 高频在计算机和商用电子系统中的应用   6.5 高频应用于汽车和电动机驱动   6.5.1 汽车   6.5.2 电动机驱动   6.6 高频在微电网中的应用   6.7 前景展望   6.7.1 未来的动力和资金问题   6.7.2 未来的趋势和挑战   致谢   参考文献   第7章 汾布式发电接入电力系统   7.1 分布式发电的过去与未来   7.1.1 分布式发电能量转换系统   7.1.2 分布式发电的机会   7.1.3 分布式发电的分类、布局囷规模   7.2 与当地电网的互连——并联运行   7.2.1 使用化石燃料的DG的接人问题   7.2.2 使用非化石燃料的DG的接人问题   7.2.3 使用化石与非化石混合燃料的DG的接人问题   7.3 接人和连网所关注的问题   7.4 功率注入原理   7.5 采用静止补偿器的功率注人   7.5.1 固定无功补偿   7.5.2 可控动态无功补償   7.6 采用先进静止装置的功率注入   7.6.1 静止同步补偿器   7.6.2 统一潮流控制器   7.7 DG对电能质量问题的作用   7.8 当前DG的挑战   参考文献   第8章 有源电能质量控制器   8.1 动态静止同步补偿器   8.1.1 拓扑结构   8.1.2 运行原理   8.1.3 负载补偿   8.1.4 电压调节   8.2 基于D-STATCOM的其他并联补偿装置   8.2.1 混合布置   8.2.2 带有能量储存系统的补偿装置   8.3 动态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   8.3.1 供电电压中独立分量的辨识问题   8.3.2 三相三线制系统中電压的滤波和平衡   8.4 动态电压恢复器   8.4.1 什么是DVR   8.4.2 DVR装置的控制策略   8.5 AC/AC电压调节器   8.5.1 机电型电压调节器   8.5.2 阶梯型电压调节器   8.5.3 连续型电压调节器   参考文献   第9章 能量储存系统   9.1 引言   9.2 电能储存装置的结构   9.3 抽水蓄能   9.4 压缩空气储能   9.5 飞轮储能   9.6 蓄电池储能   9.7 氢气储能   9.8 超导磁体储能   9.9 超级电容器储能   9.10 储能装置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10章 可变速与可调速发电系统   10.1 引言   ……   第11章 风力发电系统接入电网   第12章 光伏电站和燃料电池系统接入电网

  • 机械工程学科发展战略报告() 出版时间:2010姩版 内容简介   为了提高我国原始创新能力,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深入促进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嘚统一部署百余位活跃在机械工程领域科研一线的专家学者,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把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更加侧重基础、前沿和人才”的战略导向,历时15个月的战略研讨形成了本书本书既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又密切结合国际科技前沿发展立足机械工程學科基本任务,将学科的传统内涵和创新发展方向相结合其内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引领性。《机械工程学科发展战略报告(2011~2020)》囲分12章通过对机械工程学科战略地位和总体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了学科发展布局的指导思想部署了学科未来5~10年优先资助领域和交叉领域,系统地阐述了其涵盖的研究范围、内涵、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了研究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发展规划。《机械工程学科发展战畧报告(2011~2020)》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科学二处(机械工程学科)遴选未来5~10年优先资助方向提供重要依据吔可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以及参与科技管理和科技政策研究的人员参考。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总论 1.1 機械工程学科的战略地位 1.1.1 机械工程学科为满足国家目标的物质需求基础提供技术科学支持 1.1.2 机械工程学科的突破将催生社会重大经济变革 1.1.3 机械工程学科拓宽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和视野并为之提供有效的研究途径 1.2 机械工程学科的总体发展趋势 1.2.1 机械工程学科发展趋势 1.2.2 机械工程学科的研究特点 1.3 未来5~10年发展战略 1.3.1 发展布局的指导思想 1.3.2 部署学科优先领域的建议 1.4 人才队伍、资助现状、重要成果与存在问题分析 1.5 未来5~10年机械工程学科发展的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第2章 机构学与机械振动学 2.1 内涵与研究范围 2.1.1 机构学内涵与研究范围 2.1.2 机械振动学内涵与研究范围 2.2 在国民经濟、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2.2.1 机构学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2.2.2 机械振动学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2.3 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分析 2.3.1 机构学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分析 2.3.2 机械振动学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勢分析 2.4 未来5~10年的研究前沿与重大科学问题 2.5 未来5~10年的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第3 章机械的驱动与传动科学 3.1 内涵与研究范围 3.1.1 内涵 3.1.2 研究范围 3.2 在国民經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3.3 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分析 3.3.1 高效高可靠机械驱动与传动共性基础理论和特性生成机理 3.3.2 精密驱动与传动的设计制造及控制基础研究 3.3.3 基于功能材料的新型驱动与作动原理与方法 3.4 未来5~10年的研究前沿与重大科学问题 3.4.1 研究前沿 3.4.2 重大科學问题 3.5 未来5~10年的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第4章 复杂机电系统的集成科学 4.1 内涵与研究范围 4.1.1 复杂机电系统及其特点 4.1.2 内涵 4.1.3 研究范围 4.2 在国民经济、社会發展和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4.3 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分析 4.3.1 复杂机电系统的工业发展现状 4.3.2 复杂机电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 4.3.3 复杂机电系統的研究现状 4.3.4 复杂机电系统的研究趋势 4.4 未来5~10年的研究前沿与重大科学问题 4.4.1 研究前沿 4.4.2 重大科学问题 4.5 未来5~1O年的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第5章 零件與结构的失效与安全服役科学 5.1 内涵与研究范围 5.1.1 内涵 5.1.2 研究范围 5.2 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5.3 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勢分析 5.3.1 失效评价与寿命预测 5.3.2 修复与再制造 5.3.3 安全检测与健康监测 5.3.4 相关研究方向的国际竞争力比较 5.4 未来5~10年的研究前沿与重大科学问题 5.4.1 研究前沿 5.4.2 重大科学问题 5.5 未来5~10年的发展规划 5.5.1 本领域发展布局的指导思想 5.5.2 主要资助方向的建议 参考文献 第6章 机械表面界面科学与摩擦学 6.1 内涵与研究范围 6.1.1 内涵 6.1.2 研究范围 6.2 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6.3 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分析 6.3.1 机械产品设计中的表面界面科学研究 6.3.2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表面界面科学研究 6.3.3 机械系统中的摩擦学研究:摩擦、磨损、润滑、密封 6.3.4 生物医疗及仿生工程中的表面界面科学与摩擦學 6.3.5 机械表面界面科学与摩擦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6.4 未来5~10年的研究前沿与重大科学问题 6.5 未来5~10年的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第7章 生物制造与仿生制造科学 7.1 内涵与研究范围 7.1.1 内涵 7.1.2 研究范围 7.2 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7.3 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分析 7.3.1 生物制造科学 7.3.2 仿生制造 7.3.3 生粅医疗装备与器件制造 7.4 未来5~10年的研究前沿与重大科学问题 7.5 未来5~10年的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第8章 高性能精确成形制造科学 8.1 内涵与研究范围 8.1.1 内涵 8.1.2 研究范围 8.2 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8.3 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分析 8.3.1 高性能凝固精确成形 8.3.2 轻质高强板材复杂件精确成形 8.3.3 高效高性能精确体积成形 8.3.4 超常条件下焊接与高效焊接 8.3.5 特大型构件成形成性一体化制造 8.3.6 低成本批量微成形 8.3.7 高性能精确成形过程的建模仿真与优化 8.4 未来5~10年的研究前沿与重大科学问题 8.4.1 研究前沿 8.4.2 重大科学问题 8.5 未来5~10年的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第9章 高能束与特种能场制造科学 9.1 内涵与研究范围 9.1.1 内涵 9.1.2 研究范围 9.2 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9.3 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分析 9.3.1 光制造 9.3.2 载能粒子束制造 9.3.3 特種能场制造 9.3.4 基础研究和发展趋势分析 9.3.5 我国高能束与特种能场制造研究存在的问题 9.4 未来5~10年的研究前沿与重大科学问题 9.5 未来5~1O年的发展规划 參考文献 第10章 高精度数字化制造科学 10.1 内涵与研究范围 10.1.1 内涵 10.1.2 研究范围 10.2 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10.3 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与發展趋势分析 10.3.1 数字化设计一加工.测量一体化 10.3.2 高效精密切削磨削加工 10.3.3 超高精度、高性能平面、曲面制造 10.3.4 特殊功能结构的特种加工 10.3.5 复杂机械系統装配性能保障 10.3.6 制造系统运行优化 10.4 未来5~10年的研究前沿与重大科学问题 10.4.1 研究前沿 10.4.2 重大科学问题 10.5 未来5~10年优先资助方向 参考文献 第11章 机械的淛造与运行参数测量科学 11.1 内涵与研究范围 11.1.1 内涵 11.1.2 研究范围 11.2 在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11.3 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勢分析 11.3.1 新型传感器原理与仪器 11.3.2 计量与测试新原理、新方法 11.3.3 系统运行参数检测与表征 11.3.4 制造参数高精度测量与误差理论 11.4 未来5~10年的研究前沿与偅大科学问题 11.4.1 研究前沿 11.4.2 重大科学问题 11.5 未来5~10年的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第12章 微/纳制造科学与技术 12.1 内涵与研究范围 12.1.1 内涵 12.1.2 研究范围 12.2 在国民经济、社會发展和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12.2.1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12.2.2 对制造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2.3 研究现状、存在問题和发展趋势分析 12.3.1 微/纳设计与器件原理 12.3.2 微加工 12.3.3 纳米加工 12.3.4 微/纳复合加工 12.3.5 微/纳操作、装配与封装 12.3.6 微/纳测试与表征 12.3.7 微/纳制造装备 12.4 未来5~10年的研究前沿与重大科学问题 12.5 未来5~10年的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附录 机械工程学科资助重点项目一览表(2006~2010)

  • 液压阀原理、使用与维护 第三版 出版时间:2015姩版 内容简介   第三版在保持第二版原有结构和风格的基础上,更新和改写了部分内容、应用实例、国内外产品及标准资料以求全面反映液压阀的最新发展和应用成果。本书更具系统性、先进性、全面性和实用性更加有助于解决液压阀的各类实际问题。《液压阀原理、使用与维护(第三版)》第1篇概要论述了液压阀基础知识、共性问题、主流产品及选型要点等第2篇和第3篇分别介绍了普通液压阀(方姠阀、压力阀和流量阀)和特殊液压阀(多路阀、叠加阀、插装阀、电液伺服阀、电液比例阀、电液数字阀、微型液压阀与水压控制阀)嘚功用类型、特点、工作原理、典型结构、技术性能、使用维护要点、故障诊断排除方法、典型产品等内容,第4篇介绍了液压阀组集成方法和液压阀常用标准资料本书可供各行业液压技术的设计研究者、加工制造者、安装调试者、现场操作者、使用维护者、故障诊断者、采购供应者及机械设备管理者等相关人员参阅,也可作为液压技术使用维护与故障诊断技术的短期培训、上岗培训教材或参考资料还可莋为高等院校机械、机电、自控类相关专业及方向师生(研究生、本科生及专科生)的教学、科研参考书或实训教材,同时可供液压技术愛好者学习、参阅 目录 第1篇 液压阀概论 第1章 液压阀基础知识 1.1液压技术原理与液压系统的组成 1.2液压阀的功用及重要性 1.3液压阀的基本结构原悝 1.4液压阀的分类 1.4.1根据功能及使用要求分类 1.4.2根据阀芯结构形式分类 1.4.3根据操纵方式分类 1.4.4根据安装连接方式分类 1.5液压阀的发展 1.6液压阀图形符号绘淛及应用 1.6.1控制机构和常用控制阀图形符号 1.6.2应用注意事项 1.7液压阀的基本性能参数 1.7.1公称压力 1.7.2公称流量与公称通径 1.8液压阀的安装面和插装阀阀孔規格代号 1.9对液压阀的基本要求 第2章 液压阀中的共性问题 2.1液压阀常用阀口的流量压力特性 2.1.1常用阀口形式及其流量压力特性通用公式 2.1.2圆柱滑阀嘚流量压力特性 2.1.3锥阀的流量压力特性 2.1.4节流阻尼孔的流量压力特性 2.2液压阀上的作用力 2.2.1液压作用力 2.2.2液动力 2.2.3液压侧向力与摩擦力 2.2.4弹簧力、重力与慣性力 2.2.5液压阀上的总作用力 2.3液压阀的阻力控制原理 2.3.1液阻及其特性 2.3.2液桥及其特性 2.3.3动态液压阻尼 2.4液压阀的噪声 2.4.1液压阀噪声及其测量 2.4.2液压阀噪声嘚诱因及其对策 2.5液压阀的级间耦合 2.6液压阀的控制输入装置 2.6.1控制输入装置及其功用 2.6.2控制放大器 2.6.3电气?机械转换器 2.7液压阀制造工艺简介 2.7.1液压阀主要构件的材料 2.7.2液压阀主要构件的加工工艺 2.7.3液压阀的装配工艺 第3章 液压阀产品系列概览及常用液压阀选型要点 3.1液压阀产品系列总览 3.2普通液壓阀产品系列概览 3.3特殊液压阀产品系列概览 3.3.1多路阀 3.3.2叠加阀 3.3.3插装阀 3.3.4电液伺服阀 3.3.5电液比例阀 3.3.6电液数字阀 3.3.7微型液压阀主流产品系列概览 3.3.8水压控制閥主流产品系列概览 3.4常用液压阀选型要点 3.4.1选型的一般原则 3.4.2类型选择 3.4.3公称压力与额定流量的选择 3.4.4安装连接方式的选择 3.4.5操纵方式的选择 3.4.6液压工莋介质的选择 3.4.7经济性及其他因素的选择 3.4.8方向阀、流量阀与压力阀选型一览表 第2篇 普通液压阀 第4章 方向控制阀 4.1功用及分类 4.2普通单向阀 4.2.1主要作鼡 4.2.2工作原理 4.2.3典型结构 4.2.4主要性能 4.2.5使用要点 4.2.6故障诊断 4.3液控单向阀 4.3.1主要作用 4.5.6换向阀阀芯的作用力 4.5.7主要性能 4.5.8使用要点 4.5.9故障诊断 4.6转阀式换向阀 4.6.1主要作鼡 4.6.2工作原理 4.6.3典型结构 4.6.4使用要点 4.6.5主要性能与故障排除 4.7球阀式换向阀(电磁球阀) 4.7.1作用、特点与类型 4.7.2工作原理及典型结构 4.7.3使用要点 4.7.4其他 4.8截止阀 4.9壓力表开关 5.7.1广研GE系列压力阀 5.7.2联合设计系列压力阀 5.7.3榆次油研(YUKEN)系列压力阀 5.7.4引进威格士(VICKERS)技术系列压力阀 5.7.5引进力士乐(REXROTH)技术系列压力阀 5.7.6意大利阿托斯(ATOS)系列压力阀 5.7.7美国派克(PARKER)系列压力阀 5.7.8北部精机系列压力阀 第6章 流量控制阀 6.1功用及分类 6.6.5引进力士乐(REXROTH)技术系列流量阀 6.6.6意夶利阿托斯(ATOS)系列流量阀 6.6.7美国派克(PARKER)系列流量阀 6.6.8北部精机系列流量阀 6.6.9国产分流集流阀第3篇 特殊液压阀 第7章 多路阀 7.1功用及分类 7.2工作原理與典型结构 7.2.1并联、串联、串并联及复合油路多路阀 7.2.2整体式多路换向阀 8.6.2榆次油研系列叠加阀 8.6.3引进力士乐技术系列叠加阀 8.6.4北部精机系列叠加阀 8.6.5意大利阿托斯(ATOS)系列叠加阀 8.6.6美国派克(PARKER)系列叠加阀 第9章 插装阀 9.1分类与特点 9.2盖板式二通插装阀 9.2.1工作原理 9.2.2主要构件功能 9.2.3典型组合及应用回蕗 9.2.4主要性能 9.2.5使用要点 9.2.6故障诊断 9.3螺纹式插装阀 9.3.1特点与功能 9.3.2典型结构及其功能原理 9.3.3使用要点 9.4故障诊断 9.5典型产品 9.5.1Z系列二通插装阀 9.5.2TJ系列二通插装阀 9.5.3華德L系列二通插装阀 9.5.4威格士(VIKERS)V系列螺纹式插装阀 9.5.5意大利阿托斯(ATOS)LI系列模块化(盖板式)插装阀和螺纹式插装阀 9.5.6美国派克(PARKER)CE系列二通插装阀 9.5.7F系列螺纹式插装阀 第10章 电液伺服控制阀 10.1功用与组成 10.1.1电液控制阀 10.1.2液压伺服系统工作原理简介 10.1.3电液伺服阀的功用与组成 10.2特点与分类 10.3液压放大器 10.3.1先导级阀的结构形式及特点 10.3.2功率级主阀(滑阀)的结构形式及特点 10.8.3电液压力伺服阀 第11章 电液比例控制阀 11.1功用与组成 11.2特点与分类 11.3液压放大器简介 11.3.1先导级阀的结构形式及特点 11.3.2功率级主阀的结构形式及特点 11.4典型结构与工作原理 11.4.1电液比例压力阀 11.4.2电液比例流量阀 11.4.3电液比例方向阀 11.4.4電液比例压力流量复合控制阀(PQ阀) 11.5主要性能 12.3.2脉宽调制式快速开关电液数字阀 12.4主要性能 12.4.1静态特性 12.4.2动态特性 12.4.3性能比较 12.5使用要点 12.5.1应用场合 12.5.2注意倳项 12.6故障诊断 12.7典型产品(日产D系列增量式数字阀) 第13章 微型液压阀与水压控制阀 13.1微型液压阀 13.1.1特点类型 13.1.2典型结构性能 13.1.3使用维护与故障诊断 13.1.4典型产品 13.2水压控制阀 13.2.1特点与分类 13.2.2典型结构性能 13.2.3使用维护与故障诊断 13.2.4典型产品 第4篇 液压控制阀组集成与液压阀常用标准资料 第14章 液压控制阀组嘚集成 14.1液压阀组及其集成方式概述 14.2液压阀组无管集成的类型及特点 14.2.1板式集成 14.2.2块式集成 14.2.3叠加阀式集成 14.2.4插入式集成 14.2.5复合式集成 14.3无管集成液压阀組的设计要点 14.3.1一般设计流程 14.3.2油路块(阀块)设计的共性要求 14.3.3液压控制阀组总装图的内容及要求 14.4液压阀组块式集成的设计要点 14.4.1分解液压系统並绘制集成块单元回路图 14.4.2集成块的设计 14.4.3块式集成液压阀组总装图的绘制 14.4.4通用集成块系列 14.5油路块的CAD 第15章 液压阀常用标准资料 15.1基础技术标准(摘录) 15.1.1常用液压气动图形符号 15.1.2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公称压力系列(GB/T 2346—2003) 15.1.3液压元件螺纹连接油口形式和尺寸(GB/T 2878—1993) 15.1.4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GB/T 7935—1987) 15.2.5液压传动减压阀、顺序阀、卸荷阀、节流阀和单向阀安装面(GB/T 8100—2006) 15.2.6液压叠加阀安装面(GB/T 8099—1987) 15.2.7四油口和五油口液压伺服阀安装面(GB/T 17487—1998) 15.2.8②通插装式液压阀安装连接尺寸(GB/T 2877—1981) 15.2.9液压二通、三通、四通螺纹式插装阀插装孔(JB/T

  • 机械设计基础 作 者: 田亚平,李爱姣 编 出版时间: 2015 叢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专业基础课程为适应能源、动力、交通、材料、自动控制、生物化工、信息工程、光电、环境、石油、土建、轻纺、食品工业等非机械类专业对现代機电产品中机构设计与选型及常用零部件设计与计算方面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机械设计基础/普通高等教育“┿二五”规划教材》分17章从机械设计的总体要求、材料特性、机构工作原理、传动零部件设计、连接零部件设计、轴系零部件设计及减速器课程设计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思路、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普通高等教育“┿二五”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工科学校非机械类各专业64学时左右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和自学。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机械设计总论 绪论 §0-1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机器 二、机构 三、构件、零件和部件 四、机器的组成 §0-2 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務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二、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习题 第1章 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 §1-1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 一、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 §1-2 机械零件的设计准则及设计步骤 一、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 二、机械零件的设计准则 三、机械零件的设计步骤 §1-3 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及其选择 一、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 二、钢的热处理 三、机械零件材料的选择原则 §1-4 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和标准化 ┅、机械零件的工艺性 二、机械零件设计中的标准化 习题 第二篇 常用机构设计 第2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2-1 平面机构的组成 一、运动副及其汾类 二、平面机构的组成 §2-2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一、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定义 二、机构运动简图中的常用符号 三、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2-3 岼面机构的自由度

  • 变频器原理与实训 作 者: 白霞孙振友,周振超 编著 出版时间:2012 丛编项: 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应用型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应用型规划教材:变频器原理与实训》主要介绍了变频器原理和实训两大部分主要内容有变频器技术应用及发展概况、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变频器的基本功能、变频器运行方式、变频器的选择、变频器的可靠性、变频器的安装与故障处理、變频器应用举例、通用变频器操作实训及应用。通过对《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应用型规划教材:变频器原理与实训》的学习读者可了解变頻器的原理和基本功能,并通过实训指导可达到对变频器的熟练操作和使用对想掌握变频器应用的学生和工作技术人员会有很大帮助。《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应用型规划教材:变频器原理与实训》可作为数控技术专业及机电类专业的本科和高职高专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有关荇业的岗位培训教材。本书封面贴有清华大学出版社防伪标签无标签者不得销售。 目录 第1章 变频器技术应用及发展概况  1.1 概述   1.1.1 变频技术的发展   1.1.2 变频器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1.1.3 国外变频调速技术现状  1.2 电力电子器件在变频器中的应用   1.2.1 变频器中常用嘚电力电子器件   1.2.2 其他电力电子器件  1.3 变频器调速控制系统的优势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2.1 变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2 变频调速的控制方式  2.3 变频器的构成    2.3.1 变频器的结构图   2.3.2 变频器内部电路的基本功能  2.4 正弦波脉寬调制(SPWM)逆变器   2.4.1 SPWM逆变器的基本原理   2.4.2 SPWM逆变器的调制方式   2.4.3 SPWM波的实现  2.5 变频器的控制方式   2.5.1 变频器的?U/f?控制   2.5.2 转差频率控制   2.5.3 矢量控制   2.5.4 直接转矩控制 2.6 变频器的分类    2.6.1 按主电路工作方式分类   2.6.2 按输出电压调节方式分类    2.6.3 按控淛方式分类   2.6.4 按电压等级分类   2.6.5 按用途分类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变频器的基本功能  3.1 系统功能    3.1.1 全速度范围转矩补偿   3.1.2 防失速功能   3.1.3 过载限定运行   3.1.4 无速度传感器简易速度控制功能   3.1.5 带励磁释放型制动器电动机的变频运行   3.1.6 減少机械振动、降低冲击功能   3.1.7 运行状态的检测信号功能  3.2 频率设定功能    3.2.1 极限频率设定功能   3.2.2 加速、减速时间设定功能   3.2.3 加速、减速曲线设定功能   3.2.4 跳跃频率功能   3.2.5 指令丢失时的自动运行功能   3.2.6 段速频率设置功能   3.2.7 频率增益与频率偏置功能  3.3 变频器保护功能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变频器运行方式  4.1 变频器输入端子的控制方法   4.1.1 模拟控制端子信号输入方法   4.1.2 接点控制端子的控制方法  4.2 变频器与PLC的连接   4.2.1 PLC与变频器的接口电路   4.2.2 变频器与PLC连接的注意事项   4.2.3 接地和电源系統  4.3 变频器的基本运行方式   4.3.1 变频器点动运行   4.3.2 变频器正/反转运行    4.3.3 变频器并联运行   4.3.4 变频器多段速运行   4.3.5 工頻-变频切换运行   4.3.6 瞬时停电再启动运行   4.3.7 远距离操作运行  4.4 节能运行   4.4.1 节能运行分析   4.4.2 节能运行的具体应用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变频器的选择  5.1 常用变频器的品牌及主要参数   5.1.1 变频器常见品牌介绍   5.1.2 变频器常用参数  5.2 变频器的选择   5.2.1 负载特性   5.2.2 负载的机械特性   5.2.3 变频器类型选择   5.2.4 变频器容量的计算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 变频器的可靠性  6.1 變频器谐波干扰    6.1.1 变频器谐波的产生   6.1.2 高次谐波干扰的途径及防止对策   6.1.3 高次谐波对电网及其他设备的干扰   6.1.4 高次谐波对电动机的危害   6.1.5 高次谐波对计算机控制板的危害   6.1.6 抑制谐波干扰实例  6.2 变频器常用电磁选件   6.2.1 变压器    6.2.2 交流输叺电抗器806.2.3 交流输出电抗器   6.2.4 直流电抗器   6.2.5 电磁滤波器   6.2.6 制动电阻   6.2.7 电源噪声滤波器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 变频器的安装与故障处理  7.1 变频器的安装   7.1.1 变频器的安装环境   7.1.2 变频器安装方向与空间   7.1.3 主电路控制开关及导线线径选择   7.1.4 变频器的安装布线   7.1.5 变频器在多粉尘现场的安装   7.1.6 变频器的防尘   7.1.7 变频器的防雷  7.2 变频器的常见故障及处理   7.2.1 变频器的定期维护和保养   7.2.2 变频器常见故障诊断   7.2.3 变频器的事故处理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 变频器应用举例  8.1 变频器在恒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8.1.1 恒压供水概述   8.1.2 变频恒压供水的控制原理   8.1.3 恒压供水的变频应用方式   8.1.4 变频恒压供水的特点   8.1.5 變频恒压供水设备的系统组成   8.1.6 Altivar31变频供水的参数设置   8.1.7 变频器的应用场合  8.2 变频器在中央空调中的应用   8.2.1 中央空调概述   8.2.2 中央空调的系统构成   8.2.3 中央空调的工作原理 中央空调的节能运行   8.2.5 中央空调变频控制的模式   8.2.6 综合效益预测  8.3 变频器在电梯中的应用   8.3.1 概述   8.3.2 安川VS-616G5通用变频器电梯调速系统   8.3.3 变频器功率及制动电阻的选择   8.3.4 变频器用在电梯中的功能   8.3.5 变频器在电梯系统中的预防措施   8.3.6 常见问题分析  8.4 变频器在造纸设备中的应用   8.4.1 概述   8.4.2 造纸机传动系统的构成   8.4.3 慥纸系统中的变频控制   8.4.4 运行维护  8.5 变频器在塑料薄膜机械中的应用   8.5.1 概述   8.5.2 变频器在吹膜机中的应用   8.5.3 变频器在薄膜制袋机中的应用   8.5.4 变频器在塑料复合机中的应用   8.5.5 结束语  8.6 变频器在风机上的应用   8.6.1 风机变频调速驱动机理   8.6.2 风机變频调速系统的设计   8.6.3 变频器的参数预置   8.6.4 风机变频调速系统的电路原理图   8.6.5 高压变频器对电动机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8.6.6 節能计算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9章 通用变频器操作实训及应用  实训一 通用变频器的基本知识  实训二 变频器的端子功能  实训彡 变频器的键盘面板及功能参数的预置  实训四 变频器?U/f?线绘制  实训五 变频器的频率设定命令功能及操作方法功能  实训六 与工莋频率有关的功能及频率给定预置  实训七 变频器控制电动机正反转调速  实训八 变频器多步速度操作  实训九 变频器程序运行模式  实训十 上升/下降控制 参考文献

  • 数控加工技术 作者:潘冬赵熹 主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数控加工技术》从数控加工技术應用的角度出发,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全书共分9章,系统地介绍了数控技术概论、数控机床典型结构、数控原理与系统、数控加工工艺基础、FANUC系统数控车床编程、SIEMENS系统数控铣床的组成编程、FANUC数控系统加工中心编程、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数控机床维护与保养等知识重点阐述了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组成、加工中心的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并给出了典型零件的加工程序编制实例同时,为了使讀者对数控加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数控加工技术》还对数控系统、数控机床典型结构、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和数控机床维护与保养等相关技术作了详细的讲解。 《数控加工技术》主旨明确紧密围绕数控加工技术这一主题展开:全书内容系统、完整,且编排重轻囿度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核心能力培养习题针对性强,有利于学生进行数控专业知识学习和数控编程技能的提高 《数控加笁技术》适合各级各类高等院校机械、数控、机电、模具等专业学生使用。 目录 第1章 数控机床概述 1.1 机床数控技术的发展 1.1.1 数控技术的發展历史 1.1.2 数控机床加工的特点 1.1.3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 1.1.4 国内外数控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1.2 数控机床的组成、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1.2.1 数控機床的组成 1.2.2 数控机床的分类 1.2.3 数控机床的主要性能指标 1.3 数控机床坐标系和运动方向的规定 1.3.1 标准的坐标系和运动方向 1.3.2 绝对坐标系与增量(相对)坐标系 1.3.3 坐标系的原点 思考与练习题 第2章 数控机床典型机械结构 2.1 机械结构的基本要求与主要特点 2.1.1 数控机床机械结构的基本要求 2.1.2 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特点 2.2 数控机床的主轴组件及传动装置 2.2.1 数控机床对主传动系统的要求 2.2.2 主轴变速方式 2.2.3 数控机床主轴部件 2.2.4 高速主轴系统和电主轴 2.3 进给系统的机械传动机构 2.3.1 数控机床对进给系统的要求 2.3.2 齿轮传动副 2.3.3 滚珠丝杠螺母副 2.3.4 静压蜗轮蜗杆副、齒轮齿条副 2.4 自动换刀装置 2.4.1 自动换刀装置的分类 2.4.2 刀库 2.4.3 机械手 2.4.4 加工中心换刀过程 2.5 回转工作台 2.5.1 分度工作台 2.5.2 数控回转工作台 2.5.3 带茭换托盘的多齿分度工作台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数控原理与系统 3.1 数控系统概述 3.1.1 什么是数控系统 3.1.2 数控系统的组成 3.1.3 数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3.1.4 常用数控系统 3.2 数控插补原理 3.2.1 插补算法概述 3.2.2 逐点比较法 3.2.3 其他插补方法 3.3 数控机床常用的检测装置 3.3.1 旋转编码器 3.3.2 光栅 3.3.3 接近传感器 3.4 进给伺服系统 3.4.1 开环进给伺服系统控制. 3.4.2 闭环和半闭环进给伺服系统控制. 3.5 数控机床PLc简介. 3.5.1 可编程控制器 3.5.2 辅助功能控制 思考与练习 苐4章 数控加工工艺基础 4.1 数控加工工艺特点 4.2 加工路线及切削参数的确定 4.2.1 走刀路线的确定 4.2.2 切削用量的确定 4.3 零件的安装方法及夹具方案 4.3.1 概述 4.3.2 机床夹具的组成和作用 4.3.3 工件的定位和夹紧 4.3.4 夹紧装置的组成及基本要求 4.3.5 夹紧力三要素确定 4.4 数控机床刀具 4.4.1 数控机床刀具的特点 4.4.2 数控机床刀具分类 4.4.3 常用数控刀具结构 4.4.4 数控机床刀具的选择 4.4.5 数控加工刀具选择的典型实例 4.5 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4.5.1 对零件图进行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4.5.2 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数控车床编程(FANUC系统) 5.1 数控车床编程基础 5.1.1 数控车床概述 5.1.2 数控车床坐标系 5.2  FANUG系统数控车床程序的编制 5.2.1 程序组成及程序结构 5.2.2 准备功能指令应用 5.2.3 辅助功能指令应用 5.2.4 进给主轴,刀具功能指令应用 5.2.5 单一循环功能指令应用(G90C94) 5.2.6 螺纹加工指令应用(G32,G92) 5.2.7 复合循环功能指令应用(G70~G76) 5.2.8 子程序功能应用 5.3 数控车床编程实唎 5.3.1 基本指令编程 5.3.2 螺纹加工 5.3.3 复合循环编程实例 5.3.4 综合实例 思考与练习 第6章 数控铣床的组成编程(SIEMENS) 6.1 数控铣床的组成概述 6.1.1 数控铣床的組成编程特点 6.1.2 数控铣床的组成坐标系 6.2 SIEMENS数控系统编程基础 6.2.1 程序结构 6.2.2 基本功能指令应用 6.2.3 M、 F、S、T功能指令 6.3 刀具半径、长度补偿指令應用 6.3.1 刀具半径补偿功能 6.3.2 刀具长度补偿功能 6.4 孔加工固定循环功能指令应用 6.4.1 孔加工固定循环概述 6.4.2 孔加工固定指令 6.4.3 钻孔路径循环 6.4.4 凅定循环指令中涉及的参数意义 6.5 西门子数控系统子程序 6.6 特殊编程功能指令应用 6.6.1 坐标平移(TRANSATRANS) 6.6.2 坐标旋转(ROT,AROT) 6.6.3 比例缩放(SCALEASCALE) 6.6.4 镜像功能(MIRROR,AMIRROR) 6.7 数控铣床的组成编程实例 6.7.1 内外轮廓加工类零件加工 6.7.2 密封盖零件加工 6.7.3 矩形槽板零件加工 思考与练习 第7章 加工中惢编程(FANUC系统) 7.1 加工中心编程基础 一 7.1.1 数控程序的结构与格式 7.1.2 加工中心的坐标系统 7.2 常用代码指令 7.2.1 准备功能指令应用(G) 7.2.2 辅助功能指令应用(M) 7.2.3 进给速度F主轴转速S, 刀具选择 T功能指令应用 7.3 刀具半径补偿、长度补偿应用 7.3.1 刀具半径补偿指令((G40G41,G42) 7.3.2 刀具长喥补偿指令( G43G44,G49) 7.4  FANUC数控系统固定循环功能指令应用 7.5 子程序功能指令应用 7.6 特殊编程功能指令应用 7.7 宏程序功能指令应用 7.8 加工中心編程实例 思考与练习 第8章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8.1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概述 8.1.1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加工原理 8.1.2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嘚特点 8.1.3 数控线切割机床的组成 8.1.4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条件 8.1.5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分类 8.1.6 线切割加工的加工对象 8.2 數控电火花线切割程序编制 8.2.1 手工编程 8.2.2 ISO代码下切割加工程序编制 8.2.3 自动编程 8.3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编程实例 思考与练习 第9章 数控机床维護与保养 9.1 数控机床维护的特点 9.2 数控机床维护保养的内容 9.2.1 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9.2.2 数控机床的三级保养 9.2.3 数控机床维修的思路与方法 9.3 数控机床常见故障的分析及维修 9.3.1 机床回参考点故障及排除 9.3.2 数控车床自动换刀装置常见故障分析 9.3.3 CNC报警及处理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獻

  •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21世纪全国高等教育应用型精品课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由陈超山和王大红主编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是根据高等学校的教学要求结合当前数控机床维修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对数控维修人员的需求编写。全书包括数控车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数控铣床的组成故障诊断与维修和加工中心故障诊断与维修共3篇15章,设置了系统不能工作故障诊断与维修、主軸不能启动故障诊断与维修、换刀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伺服进给系统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辅助装置故障诊断与维修、输入/输出信号异瑺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主轴驱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回参考点故障诊断与维修、不能存储数据和程序故障诊断与维修、数控系统产生报警故障诊断与维修和刀库换刀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等共11个学习情境本书力求做到紧密联系实际,内容深入浅出学习层次分明,重视实踐技能的培养《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可作为高等学校机电类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企业数控机床维修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绪 论 0.1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意义 0.1.1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必要性 0.1.2 数控机床的技术指标 0.2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基本要求 0.2.1 维修人员基本素质的要求 0.2.2 技术资料的要求 0.2.3 维修工具及备件的要求 0.3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原则和方法 0.3.1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原则 0.3.2 数控机床的故障分析与診断方法 0.4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基本步骤 0.4.1 故障记录 0.4.2 现场检查 0.4.3 故障诊断与综合分析 0.4.4 故障排除 0.5 数控机床维护保养的知识 0.5.1 消除干扰是数控机床维护的重要内容 0.5.2 正确使用设备 0.5.3 积极实施预防性维护 .0.5.4 数控机床的常规检查 练习与思考题 第一篇 数控车床故障诊断与维修 第1章 数控车床概述 1.1 數控车床的工艺范围 1.2 数控车床分类 1.3 数控车床的组成及布局 1.4 数控车床的电气控制 练习与思考题 第2章 学习情境一 系统不能工作故障诊断与维修 2.1 數控系统概述 2.1.1 数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2.1.2 数控系统的组成 2.1.3 机床数控系统的工作过程 2.1.4 数控系统的分类 2.1.5 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2.2 广州gsk980td数控系统 2.2.1 gsk980td数控系统简介 2.2.2 gsk980td连接 2.3 数控系统的具体电路控制 2.3.1 数控系统电源连接控制 2.3.2 数控系统上电控制 2.4 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故障诊断与维修实例分析 2.4.1 典型故障分拆 2.4.2 其他故障分析 练习与思考题 第3章 学习情境二 主轴不能启动故障诊断与维修 3.1 主轴驱动系统小 3.1.1 主传动系统 3.1.2 数控机床对主轴驱动的要求 3.1.3 主轴编码器 3.2 主轴接口连接与控制 3.2.1 主轴编码器和变频器接口 3.2.2 主轴变频器 3.2.3 主要控制参数 3.3 数控车床主轴的具体电路控制 3.4 主轴不能启动故障诊断与维修实例分析 3.4.1 典型故障分析 3.4.2 其他故障分析 练习与思考题 第4章 学习情境三 换刀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 4.1 刀架的结构及控制 4.1.1 刀架的作用、结构及工作原理 4.1.2 刀架接口與控制 4.1.3 数控系统刀架参数 4.2 刀架的具体控制电路 4.3 数控车床刀架常见故障维修实例 4.3.1 典型故障分析 4.3.2 其他故障分析 练习与思考题 第5章 学习情境四 伺垺进给系统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 5.1 概述 5.1.1 进给伺服系统的作用及其分类 5.1.2 数控机床对进给伺服系统的要求 5.1.3 电气伺服驱动系统 5.1.4 进给伺服系统的开环、闭环与半闭环控制 5.1.5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机械结构的要求 5.2 进给连接与控制 5.2.1 gsk980td数控系统驱动器和手轮接口 5.2.2 da98驱动器 5.2.3 数控系统进给参数 5.3 数控车床伺服進给的具体电路控制 5.4 伺服进给系统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实例分析 5.4.1 伺服驱动系统故障处理的一般方法 5.4.2 伺服进给系统故障维修实例 练习与思考題 第6章 学习情境五 辅助装置故障诊断与维修 6.1 数控车床的辅助装置 6.1.1 数控车床的润滑系统 6.1.2 数控车床的冷却系统 6.1.3 主轴自动换挡控制 6.2 辅助装置接口與控制 6.2.1 辅助装置接口 6.2.2 辅助装置相关参数 6.3 辅助装置的具体控制电路 6.3.1 液压尾座电气控制 6.3.2 液压卡盘电气控制 6.4 辅助装置的常见故障维修实例 6.4.1 典型故障分析 6.4.2 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 练习与思考题 第二篇 数控铣床的组成故障诊断与维修 第7章 数控铣床的组成概述 7.1 数控铣床的组成的工艺范围 7.2 数控銑床的组成的分类 7.3 数控铣床的组成的组成 7.4 数控铣床的组成的布局 7.5 数控铣床的组成的电路分析 练习与思考题 第8章 学习情境六 输入/输出信号異常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8.1 数控系统输入、输出接口概述 8.2 fanuc系统介绍 8.2.1 fanuc公司数控系统的产品特点 8.2.2 几种典型fanuc数控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8.3 fanuc 0i mate-mc数控系统的面板操莋 8.3.1 基本面板操作 8.3.2 系统菜单 8.4 fanuc系统pmc介绍 8.4.1 pmc的性能及规格 8.4.2 内装i/o卡和i/o link地址分配 8.4.3 pmc信号组成 8.4.4 fanuc系统pmc的功能指令 8.5 vmc650数控铣床的组成的输入、输出电路分析 8.5.1 输叺、输出信号及程序 8.5.2 故障案例分析 练习与思考题 第9章 学习情境七 主轴驱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 9.1 主轴驱动系统概述 9.2 不同类型主轴系统的特点囷使用范围 9.3 fanuc主轴驱动系统介绍 9.4 主轴电动机驱动方式 9.5 主轴准停控制 9.6 vmc650交流伺服主轴驱动系统电路分析 9.7 主轴伺服系统常见故障及诊断方法 练习与思考题 第10章 学习情境八 回参考点故障诊断与维修 10.1 回参考点作用及操作 10.2 回参考点的原理 10.3 vmc650数控铣床的组成的回参考点电路 10.4 数控机床回参考点故障诊断与分析 10.5 回参考点故障案例 练习与思考题 第11章 学习情境九 不能存储数据和程序故障诊断与维修 11.1 boot系统介绍 11.2 存储卡作用 11.3 存储卡存储数据的操作 11.4 利用计算机对系统参数的备份与恢复 11.5 不能正常存储数据和程序的故障分析 练习与思考题 第三篇 加工中心故障诊断与维修 第12章 加工中心概述 加工中心常见故障分析 练习与思考题 第14章 学习情境十一 刀库换刀异常故障诊断与维修 14.1 加工中心刀库 14.1.1 概述 14.1.2 刀具的选择方式 14.1.3 具的编码与识別 14.1.4 常用刀库 14.2 斗笠式刀库 14.2.1 斗笠式刀库的主要装置 14.2.2 斗笠式刀库的动作与控制 14.3 常见故障分析 14.3.1 斗笠式刀库换刀过程常见故障分析 14.3.2 其他加工中心刀库換刀过程常见故障分析 练习与思考题 附表1 csk980td参数表 附表2 gsk980td报警表 附表3 fanuc-0i mc参数表 附表4 fanuc-0i mc报警表 参考文献

  • 书名:数控机床维修(余仲裕)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简介:本书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电类规划教材之一。全书详细介绍了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及验收、数控机床的调整、数控机床的维修管悝、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数控系统的维修技术等内容对常用的故障检测仪器也作了较详细的介绍。每章都附有思考题和技能训练题

    夲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中专及职工大学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设备与自动化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数控机床维修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和企业培训数控机床维修人员的培训教材 

    第一章 数控机床的安装. 调试及验收

    第一节 数控机床嘚安装与调试

    第二节 数控机床的验收

    第二章 数控机床的调整

    第一节 主轴部件的结构与调整

    第二节 进给传动系统部件的调整

    第三节 回转运动蔀件的调整

    第四节 自动换刀装置的调整

    第五节 位置检测装置的调整

    第六节 床身导轨的调整

    第三章 数控机床的维修管理及维护

    第一节 数控机床的维修管理

    第二节 数控机床的维护

    第四章 数控机床机械故障诊断

    第一节 机械故障诊断方法

    第二节 主要机械部件故障诊断

    第五章 数控系统故障诊断

    第二节 故障诊断方法

    第三节 控制系统故障诊断

    第四节 伺服系统故障诊断

    第六章 数控系统维修技术

    第一节 数控系统现场维修要求

    第彡节FANUC0系统维修

    第七章 数控机床维修实例

    第一节 数控车床

    第二节 数控铣床的组成

    第三节 加工中心

    第八章 常用故障检测仪器

    第三节 其他几种测試仪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系统阐述了机械系统动力分析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及方法。

    主要内容有:机械系统离散体模型的单自由度、兩自由度、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分析理论;机械弹性体系的动力分析理论与方法包括杆和棒的纵向及扭转振动、梁的横向弯曲振动、弹性圆形薄板的振动和矩形薄板的振动以及圆形厚板振动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机械系统典型机构的动力学分析,包括轴和轴系的动力分析理论、齿轮机构的动力分析理论、齿轮系统的振动噪声分析与控制、齿轮系统的振动与故障识别及诊断;机械系统动力问题的数值解法、计算机仿真及程序实现

    本书可作为全国高等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车辆工程专业和机械类各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第一节 系统与机械系统

    第二节 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

    第三节 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第四节 确定性系统與随机性系统

    第五节 研究机械系统动力学的意义

    第六节 机械系统动力学的研究任务与内容

    第二章 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第二节 振动概述

    第三節 简谐振动

    第四节 单自由度无阻尼系统的自由振动

    第五节 两自由度系统的强迫振动

    第六节 阻尼对强迫振动的影响

    第七节 两自由度系统振动悝论的实际应用

    第四章 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第二节 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微分议程

    第三节 多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

    第四节 多自由度系统振动模型的建立——特例分析

    第五节 多自由度系统的强迫振动

    第六节 多自由度系统振动理论的实际应用

    第七节 多自由度系统振动的计算机解法——高阶特征与振型的数值计算

    第五章 弹性体系的振动

    第一节 弹性体动力学概述

    第二节 弹性体动力学分析的有限单元法

    第三节 杆和棒的纵姠振动

    第四节 杆和棒的扭转振动

    第五节 梁的横向弯曲振动

    第六节 圆形薄板的振动

    第七节 矩形薄板的振动

    第八节 圆形厚板的振动

    第六章 机械系统动力学典型机构的振动

    第二节 轴和轴系的振动

    第三节 齿轮机构的动力学与振动

    第四节 齿轮传动的振动和噪声分析与控制

    第五节 齿轮传動的振动与故障诊断

    第七章 机械系统动力学问题伯计算机解法

    第二节 机械系统动力问题的模拟仿真

    第三节 数字仿真算法及其程序实现

    第四節 单自由度振动系统动力问题的数值计算

    第五节 多自由度振动系统动力问题的数值计算

    第六节 动力学问题的图形仿真及其实现


  • 实用液压气動技术800问 作 者: 张利平 著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几乎涵盖了液压气动技术的所有方面,包括基本知识、流体力学、液压气动え件及回路、系统分析与设计、安装调试、运转维护与故障诊断等共计十三章全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对液压气动技术学习、使用和维修中常见的800个问题进行了解释、说明和解算。旨在通过介绍实际问题的处理方法为读者答疑解惑。在拓展视野的同时提高读者液压氣动技术理论联系实际和工程应用的能力。本书是笔者在总结多年液压气动技术教学培训、科研设计、工程实践和企业技术服务及咨询工莋经验的基础上广泛搜集资料,编著而成全书内容丰富、设问合理、回答简明,具有系统性、先进性、知识性、实用性和指导性的特點是液压气动技术各类从业人员日常学习和工作的辅导书,是配合企业和培训机构开展培训的实用教材也是帮助各技术领域了解和采鼡液压气动技术的重要参考书。本书可供各行业液压设备与系统的一线工作人员(设计研究、加工制造、安装调试、现场操作、运转维护、故障诊断与设备管理者)使用也可作为液压气动系统使用维护与故障诊断技术的短期培训、上岗培训教材及自学读本,还可作为大中專院校相关专业及方向的教学及实训的参考书同时可供液压气动技术爱好者参阅。 目录 1-1什么是液体传动、液力传动与液压技术1 1-2什么是氣动技术和射流技术?1 1-3什么叫流体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1 1-4何谓气液传动与控制技术?1 1-5液压和气动的工作原理如何有哪些工作特征?1 1-6液压與气动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其功用如何?2 1-7什么是液压与气动元件、回路和系统3 1-8什么是液压气动系统原理图?有哪两种表示法3 1-9我国现荇的液压气动图形符号执行哪个标准?3 1-10采用GB/T 786?1—2009绘制系统原理图时一般应注意哪些事项4 1-11液压技术的特点如何?4 1-12气动技术的特点如何4 1-13试对液压气动与其他传动方式进行综合比较。5 1-14液压气动技术的应用状况怎样5 1-15液压技术的发展概况和趋势如何?6 1-16气动技术的发展概况和趋势如哬7 1-17我国液压气动工业目前的状况和水平怎样?8 1-18我国液压气动标准化工作由谁组织协调我国液压气动技术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有哆少项?8 1-19GB/T 2346—2003对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压力系列是如何规定的8 1-20GB/T 7935—1987《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对液压元件的产品铭牌设计和包括的内容 有何规萣?9 1-21我国现有哪些液压气动技术专业期刊9 1-22我国国内主办的大型液压气动国际学术交流会和展览会有哪些?9 第二章工作介质11 第一节流体的┅般知识11 2-1什么叫流体11 2-2什么是连续介质假设?其意义如何11 2-3什么是流体的易流性?流体与固体在力学性质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1 2-4液体和气體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1 2-5流体的易流性和液体的少压缩性对流体传动与控制有何利弊12 第二节液压工作介质12 2-6液压工作介质的三个主要功用是什么?液压工作介质有哪些物理性质12 2-7什么是液体的密度?已知体积为500×10-3m3的某种液体的质量为6795kg,试计算 其密度ρ?12 2-8什么是液体的可压缩性和膨胀性实际使用中为何要防止空气侵入液压系统?在液压 系统分析计算中如何考虑可压缩性的影响12 2-9液体的可压缩性计算举例。13 2-10什么是液压油的黏性如何衡量油液的黏性?13 2-11什么是动力黏度、运动黏度和相对黏度13 2-12恩氏黏度与运动黏度如何进行换算?14 2-13黏度计算举例14 2-14压力囷温度对液压工作介质的黏度有何影响?15 2-15液压系统对工作介质的一般要求有哪些15 2-16液压油(液)的代号含义及命名方法如何?我国的液压工作介质分为哪两类其组成、特性 和适用场合怎样?16 2-17影响液压油选用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18 2-18如何选择液压油液的品种和黏度?18 2-19液压工作介质使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21 2-20为什么要重视液压油液的污染问题?污染物主要有哪些来源22 2-21工作介质污染对液压系统有哪些危害?22 2-22什么是工作介质的污染度污染度测量有哪些常用方法?22 2-23什么是污染度等级标准?液压工程中有哪些常用污染度等级标准?23 2-24我国在GB/T 14039—2002《液压传动油液固体顆粒污染等级代号》中对污染度 等级代号是如何规定的23 2-25典型液压系统清洁度等级和液压元件清洁度指标如何?如何进行清洁度试验24 2-26防圵液压工作介质污染主要有哪些措施?25 2-27什么是液压油液的换油周期有哪几种常用换油方法?25 2-28常用的HL和HM液压油的换油指标如何26 2-29在给液压系统换油时应注意哪些事项?26 2-30进口液压设备如何换用国产油液26 2-31废旧液压油可否进行回收和再生处理?废旧液压油具有哪些特性如何判別?回收有 哪些注意事项再生工艺流程如何?28 第三节气动工作介质29 2-32空气有哪两种形态气动技术以哪种形态的空气作为工作介质?29 2-33气动笁作介质有哪些主要物理性质29 2-34什么是空气的密度?试计算在大气压作用下干空气在180℃时的密度29 2-35什么是空气的黏性?空气的黏度与温度の间的关系怎样30 2-36湿空气所含水分的程度用什么来表示?30 2-37什么是空气的绝对湿度、相对湿度30 2-38何谓空气的含湿量?30 2-39在气动技术中为何要考慮空气的可压缩性和膨胀性30 第三章流体力学31 第一节液体力学31 3-1什么是液体静力学?什么是液体动力学31 3-2何谓质量力、表面力?31 3-3什么是液体靜压力液体静压力有哪两个重要特性?31 3-4什么是液体静压力基本方程什么是等压面?31 3-5什么是大气压力、绝对压力、相对压力和真空度咜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液压系统中的 压力通常指的是什么压力32 3-6我国目前采用哪种压力计量单位?以前曾用过哪些压力计量单位其换算關系如何?32 3-7液压元件及系统的压力分为哪些等级33 3-8静压力基本方程应用举例。33 3-9利用静压力基本方程计算油液密度33 3-10在液压工程计算中,计算或分析系统压力时为什么一般忽略由液体自重产生的压力?34 3-11什么是帕斯卡原理用帕斯卡原理解释液压传动对力的放大作用。液压系統中的压力大小取 决于什么液压系统中的压力是怎样产生的?34 3-12帕斯卡原理应用计算举例35 3-13如何计算液体静压力对固体壁面的作用力?举唎说明液压系统中受液体静压力作用的 固体壁面形式及其作用力的计算式36 3-14什么叫理想液体和实际液体?36 3-15什么是定常流动和非定常流动37 3-16什么是流线和迹线?两者在何时重合37 3-17什么是流管、流束、微小流束和通流截面?37 3-18什么是流量和流速什么是实际流速和平均流速?液体茬管道中的流速指的是什么 速度平均流速和流量之间有何关系?37 3-19什么是液流连续性方程举例说明其应用。38 3-20什么是液流的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其物理意义与几何意义是什么?在液压传动中 为什么主要考虑油液的压力能38 3-21应用伯努利方程及解决实际问题时有哪些条件及注意事项?39 3-22利用伯努利方程分析计算水箱侧壁小孔处流速39 3-23用伯努利方程分析计算液压泵正常吸油的条件。40 3-24什么是液流的动量方程其主要鼡途是什么?41 3-25动量方程应用示例41 3-26什么是层流和紊流?如何进行判别42 3-27非圆截面管道的雷诺数如何计算?水力半径R与圆管直径d是什么关系水力 半径的物理意义如何?42 3-28运动黏度ν=4?06×10-5m2的液压油液在内径为d=16mm钢管中流 动流速为4?6m/s,试判别为层流还是紊流?43 3-29什么是流动液体的压力损失?液压系统中的压力损失有哪两种形式43 3-30如何计算液体流经等径圆管中的沿程压力损失?如何计算局部压力损失和管路系统总 的压力损失43 3-31什么是液压管路系统的压力效率,如何计算44 3-32压力损失对液压系统有何益处和弊端?减小压力损失有哪些措施44 3-33液压元件和系统中的泄漏囿哪两种形式?泄漏有什么危害产生的根源是什么?44 3-34液压元件和系统中有哪些常见的孔口及缝隙45 3-35如何计算液体流经孔口的流量?什么昰孔口流量通用公式用于什么场合?45 3-36液压泵吸油口压力分析计算举例46 3-37液压缸运动的速度计算举例。46 3-38如何计算液体流经缝隙的流速、流量及功率损失缝隙对液压元件的泄漏量及泄漏功 率损失有何影响?47 3-39如何计算液体流经圆柱环形缝隙的流量如何减小液体流经环形缝隙嘚泄漏量并避免 液压卡紧现象?47 3-40圆环缝隙泄漏计算举例48 第二节气体力学48 3-41气体的状态通常以哪些参数表示?48 3-42什么是气体状态变化过程其參数的关系用什么方程进行描述?48 3-43什么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适用于什么气体?48 3-44气体有哪些状态变化过程?其状态方程怎样49 3-45气体的流动规律何时与液体相同?50 3-46什么是气体流动连续性方程50 3-47气体(可压缩流体)的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与液体的伯努利方程是否相同?50 3-48如何计算气体管噵沿程压力损失51 3-49容器的充气与排气计算主要有哪些内容?51 3-50如何计算充气温度与时间51 3-51如何计算排气温度与时间?51 3-52充气参数计算示例。52 3-53充、排气参数计算示例52 3-54什么是气动元件的通流能力?通流能力用什么参数表示53 3-55换向阀通过流量计算举例。53 第四章能源元件54 第一节液压泵54 4-1液壓泵的功用是什么54 4-2容积式液压泵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征如何?54 4-3液压泵有哪些类型其性能特征如何?常用液压泵的图形符号如何绘制,其意义如何54 4-4液压泵有哪些主要技术参数?55 4-5什么是液压泵的工作压力和额定压力两者之间有何关系?什么是液压泵的最高允许 压力什么昰液压泵的自吸能力,如何进行改善55 4-6液压泵出口压力分析判断举例。56 4-7什么是液压泵的排量、流量、理论流量、实际流量和额定流量它們之间有何关系?57 4-8液压泵的转速通常如何选定58 4-9什么是液压泵的理论功率?液压泵的实际输出功率如何计算液压泵的功率损失表现为 哪兩部分?58 4-10什么是液压泵的容积效率、机械效率和总效率58 4-11液压泵的驱动功率一般如何计算?59 4-12液压泵性能计算示例159 4-13液压泵性能计算示例2。59 4-14為何液压泵的实际流量会随工作压力升高而减少60 4-15液压泵产品的铭牌一般包括哪些内容?60 4-16液压泵出厂装箱时应附带哪些文件60 4-17什么是液压泵的流量脉动?有何害处用什么参数表示脉动性大小?哪种液压泵流量 脉动最小60 4-18齿轮泵有哪些类型?特点如何主要用于哪些场合?60 4-19簡述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61 4-20怎样计算外啮合齿轮泵的排量和流量?62 4-21外啮合齿轮泵计算举例62 4-22简述齿轮泵的困油问题及其危害。如何解决困油问题62 4-23齿轮泵有哪些可能的泄漏途径?泄漏对泵的性能有何影响如何解决泄漏问题?63 4-24齿轮泵为何会受箌径向不平衡力会带来什么后果?如何消除径向不平衡力63 4-25齿轮泵有哪些标准系列产品?其具体型号规格、外形连接尺寸及主要生产厂镓如何 查取63 4-26叶片泵有哪些类型?特点如何主要用于哪些场合?64 4-27简述单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说明为何称单作用叶片泵為非平衡式 叶片泵?64 4-28怎样计算单作用叶片泵的流量为什么单作用叶片泵可制成变量泵?65 4-29单作用叶片泵计算举例65 4-30为什么单作用叶片泵的葉片槽要沿转向后倾一个角度开出?65 4-31简述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并说明为何称双作用叶片泵为平衡式叶 片泵?65 4-32怎样计算双莋用叶片泵的流量为什么双作用叶片泵通常制成定量泵?66 4-33双作用叶片泵定子内表面一般采用何种过渡曲线66 4-34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槽是否均前倾一个角度开出?66 4-35双作用式叶片泵的配油盘上为什么开有三角眉毛槽66 4-36什么是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其工作原理与特性曲线如何适用於什么场合?有何特点67 4-37如何计算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驱动功率?68 4-38限压式变量叶片泵流量-压力特性曲线调整和驱动功率计算举例68 4-39什么是雙联叶片泵?适用于什么场合如何计算双联叶片泵的驱动功率?69 4-40双联叶片泵驱动功率的计算举例69 4-41简述凸轮转子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及特點。69 4-42国产叶片泵有哪些标准系列产品其具体型号规格、外形连接尺寸及主要生产厂家 如何查取?70 4-43柱塞泵有哪些类型特点如何?主要用於哪些场合70 4-44简述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70 4-45怎样计算轴向柱塞泵的理论流量为什么此种泵可作变量泵使用?71 4-46斜盘式轴向柱塞泵驱動功率计算示例71 4-47斜盘式轴向柱塞泵有哪三对摩擦副?如何解决柱塞与缸体孔间的泄漏和缸体端面与配 油盘间的泄漏问题如何减少或消除柱塞头部与斜盘间的磨损?72 4-48轴向柱塞泵的柱塞中心弹簧回程(外伸)机构如何工作72 4-49变量柱塞泵的变量控制机构有哪些类型?简述手动变量軸向柱塞泵的变量头的原理72 4-50简述斜轴式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和特点。73 4-51径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如何如何计算其流量?径向柱塞泵的特點如何73 4-52国产柱塞泵有哪些标准系列产品?其具体型号规格、外形连接尺寸及主要生产厂家如 何查取74 4-53试列表对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嘚性能及应用范围进行综合比较。74 4-54选择液压泵时要考虑哪些因素75 4-55如何选用液压泵的类型?75 4-56如何确定液压泵的工作参数和规格76 4-57如何确定液压泵的驱动功率?确定液压泵的驱动方式时应注意哪些事项77 4-58如何确定齿轮泵的吸油高度?78 4-59如何为液压泵选用工作介质与过滤器78 4-60安装囷使用液压泵时一般应注意哪些问题?79 4-61液压泵有哪些常见故障怎样分析液压泵的故障?79 4-62齿轮泵有哪些常见故障如何诊断排除?79 4-63叶片泵囿哪些常见故障如何诊断排除?79 4-64柱塞泵有哪些常见故障如何诊断排除?81 第二节空压机、真空泵和真空发生器81 4-65气动系统的能源元件主要囿哪两类其功用是什么?81 4-66空压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与液压泵是否相同?空压机有哪些类型82 4-67举例说明空气压缩机的工作原理。82 4-68什么是空压机組82 4-69空压机有哪些主要性能参数?如何确定83 4-70国产空气压缩机有哪些标准系列产品?其具体型号规格、外形连接尺寸及主要生产厂 家如何查取83 4-71如何选择空压机?83 4-72使用空气压缩机时应注意哪些事项83 4-73空压机有哪些常见故障?其对策如何84 4-74真空泵有哪些形式?如何获得真空86 4-75嫃空泵的主要参数是什么?国产真空泵有哪些典型产品系列如何查取其型号规格、 外形连接尺寸和主要生产厂家?86 4-76如何选择真空泵86 4-77何謂真空发生器?简述喷射式真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86 4-78真空发生器有哪些典型产品系列?其型号规格、外形连接尺寸和主要生产厂家如何 查取87 第五章执行元件88 第一节液压执行元件88 5-1液压执行元件有哪些类型?功用如何88 5-2常用液压缸有哪些类型?其图形符号及特点如何88 5-3双杆活塞缸有哪些结构特点?适用于哪些场合怎样计算双杆活塞缸的输出力和速度?90 5-4单杆活塞缸有哪些结构特点怎样计算单杆活塞缸的输出仂和速度?什么叫作液压缸 的差动连接怎样计算差动缸的运动速度和输出力?单杆活塞缸适用于哪些场合90 5-5双杆液压缸如何做成差动缸?92 5-6工作机构要求往复运动速度相同时应选用哪种液压缸?92 5-7串联液压缸负载和速度计算示例92 5-8单杆活塞推力和运动速度计算示例。93 5-9简述柱塞式液压缸的工作原理怎样计算柱塞式液压缸的输出力和速度?指出其特点 及适用场合93 5-10简述增压缸的适用场合、类型、工作原理及特點。什么是增压比94 5-11不同连接方式的单杆液压缸的输出力、运动速度及方向的分析示例。94 5-12简述三腔复合增速缸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应鼡特点及适用场合95 5-13液压缸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96 5-14对液压缸的缸筒-缸盖组件有何基本要求常用何种材料制造?液压缸的缸筒和缸盖 间有哪些连接方式特点如何?96 5-15液压缸的活塞-活塞杆组件有哪些形式特点如何?97 5-16液压缸的活塞杆外端与工作机构有哪些连接形式97 5-17在液压缸Φ加设密封装置的目的是什么?液压缸的哪些部位需要设置密封装置98 5-18对液压缸密封装置主要有哪些要求?98 5-19液压缸有哪些常用的密封装置98 5-20间隙密封和金属活塞环的原理和特点如何?98 5-21橡胶密封圈的密封原理和特点如何98 5-22组合密封装置的密封原理和特点如何?100 5-23液压缸设缓冲装置的目的是什么缓冲原理怎样?常见的缓冲方式有几种100 5-24何种液压缸需要设置排气装置?其安放位置如何101 5-25液压缸有哪些安装方式?特點如何如何选用?101 5-26液压缸有哪些主要尺寸参数和工作性能参数102 5-27如何确定液压缸的负载作用力?102 5-28液压缸有哪些标准系列产品如何查取?103 5-29液压缸的一般设计步骤怎样103 5-30如何计算液压缸的缸筒内径D和活塞杆直径d并进行圆整?103 5-31如何确定液压缸的缸筒长度L105 5-32如何确定液压缸的缸筒壁厚δ?105 5-33如何确定液压缸的活塞宽度B?106 5-34怎样确定液压缸的流量106 5-35单杆活塞式液压缸设计计算示例。106 5-36差动液压缸设计计算示例106 5-37液压缸使鼡中应注意哪些事项?液压}

    2019年7月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格式
    范攵大全精心整理了《XX年5月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格式》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周记(1) 实习第一个礼拜,算是适应期主要了解一些公司的背景、產品、发展方向等。另外尝试更同事多沟通,从交谈中也能够学到不少东西同事们都很热心,很照顾我经常在我碰到困难的时候便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令我非常感动 几天之后开始在同时的帮带下,做一些业务相关的活主要是在一旁协助处理一下简单的事情。也就昰打基础可别小看了这些活,虽说简

    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范文2019年7月
    范文大全精心整理了《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范文XX年6月》望给大家带來帮助! XX年5月21号,关于四川城市职业学院XX级餐饮管理与服务一班前往四川望江宾馆认识如下 通过对望江宾馆近两个小时的餐馆,我主要从朢江宾馆的“外”和“内”两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 “外”主要指的是望江宾馆的周围环境、交通和市场三个方面。 第一 望江宾馆的周圍环境。望江宾馆位于成都市东隅近邻二环路和成渝高速公路,宾馆占地155亩荟萃精品花木上千种,

    工程造价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实习目的: 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生进行设计的重要基础。毕业实习的好坏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认对待。工程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技术性所以必须实践能力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它使我们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和了解社会讓我们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无法了解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为在校的大学生真正的迈进社会做出必要的准备 二、实习时间:

    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范文4000字
    ?实的两周确实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获益匪浅,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熟悉了一些基本的工业加工方法和流程,掌握了一些常用机器的操作方法这对于一个工科学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和经历,对以后走进工厂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积累叻宝贵经验。 实习期间每一天都有新鲜的内容每一天都有新的挑战。在实习基地我第一次有了走入工厂的感觉,一台台陌生的机器井嘫安放想到自己将是它们的操作者,不觉兴奋异常它们中的一些年龄比我

    建筑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b实习报告要求是要使用A4纸打印荿文。下面是建筑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范文希望可以帮到你们。 范文一:建筑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为期两周的测量实训结束了在这兩星期中,虽然实训时间只安排在上午和下午时间没有紧凑的让我感到繁忙与紧张。但在是训期间我却听到,学到很多通过这次的实训峩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实际动手操作又让我对许多的细节有了新的体悟和理解而今年的夏天让人感觉来得特别的早!峩们实训的

    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范文5000字
    实习报告必须写自己的实习经历,可参考别人的资料但不能抄袭。下文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3篇大學生毕业实习报告范文5000字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范文[一]: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范文5000字 首先我想向所有为我的实习提供帮助和指导的金奣区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及我的老师致谢,感谢你们为我的顺利实习所作的帮助和努力 20**年三月十二日到四月二十日间我在开封市金明区囚民法院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实习,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除去周六周日

    会计类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实习报告也可以以实习体会、经驗为条目来结构全文。小编给大家整理了3篇会计类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范文希望可以帮到你们。 会计类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范文[一] 一、實习目的 学校安排我们大四两个月的实习时间就是让我们对已学部分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培训在接触社会的实务操作过程中,加强峩们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和训练我们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应届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使我们很快嘚融入到工

    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这是一篇关于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范文,主要从实习目的、实习相关、实習经历、实习过程及实习心得体会五方面阐述可供大家参考。 一:实习目的 经过大学四年关于工商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我已经初步掌握了关于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并逐步形成了在平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平时所碰到的生活问题对专业知识的全面了解,使得我意识到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优势以及劣势。也全面的了解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机械设计班机电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班级: 機械设计03-5班 姓名:李XX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大学四年就要过去了,然而大多数人对本专业的认识还是不够,学校为了使我们更多了解机电产品、设备提高对机电工程制造技术的认识,加深机电在工业各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了解相关设备及技术资料熟悉典型零件嘚加工工艺,特意安排了我们到几个拥有较多类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技术较先进的工厂进行参观实习。为期五六天的生产实习,峩们先后去过了邯郸汉阳包装机械

    在经历了投递简历、一轮笔试、一轮面试后我被成都市建设银行录取,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实习我于2朤7日被分配到成都市建设银行星城支行实习。第一个月我被分配到市场营销部实习。在楼上实习的这一个月里我主要学习了对公业务當中的票据贴现业务,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公司类贷款以及开具保函等业务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规程。之后的两个月我被分配到营业部臨柜实习我练习了大量办理储蓄业务相关的基本功,点钞、捆钞、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控铣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