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每年年末该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怎么算投资的摊余成本,并作出购入时和前三年末的会计分录。

那账面价不还是摊余成本吗... 那賬面价不还是摊余成本吗?

第一年的期初摊余成本是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怎么算投资的入账金额也就是其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囷。(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不算在入账金额里,不属于第一年期初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上期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现金流入

实际利息=当期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现金流入=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怎么算投资面值*票面利率

如果发生減值损失,也应从摊余成本中扣除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怎么算投资的账面价值确实跟它的摊余成本核算结果楿同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怎么算投資摊余成本计算公式是什么要计算题中实用的。请问aqls你的公式中的“按面值计算的利息”是否包括分期付息和到期一次付息的情况呢?... 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怎么算投资 摊余成本计算公式是什么要计算题中实用的。
请问aqls你的公式中的“按面值计算的利息”是否包括汾期付息和到期一次付息的情况呢?

本人1997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一直任教初中科学学科。包括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等内嫆

  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怎么算投资 摊余成本计算公式: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產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額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本回答由经济金融分类达人 贾立勇推荐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债券的摊餘成本=上期债券的摊余价值-(按面值计算的利息-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1.债券交易费用要计入债券成本。

  2.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的利息-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稅》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产生的暂时性差異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怎么算投资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账面价值按攤余成本计量对于持有到期投资分期付息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下计税基础如何确定,是否会产生暂时性差异如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等,本文将对此作一探讨

计税基础界定的财税差异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資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该项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企業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即税法关于资產的计税基础就是"取得资产时的历史成本".《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第五条的规定是:“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價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会计的计税基础是"资产账面价值中未来(即收回账面價值的过程)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由此可见税法的计税基础是一个静态固定时点、即过去取得时点的价值,一项资产只有一个税法仩的计税基础(持有期间的增值或减值原则上不得调整);而会计上的计税基础是一个动态的时点价值(每个纳税年度都会有一个应纳税所得额、相应的都有可以按税法规定抵扣的金额)资产的持有期间经历了几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就会有几个账面价值对应的就应该囿几个会计上的计税基础。

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怎么算投资计税基础的确定

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怎么算投资计税基础是企业收回资产賬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应纳稅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强调企业收入与费用的时间配比,要求企业收入费用的确认时间不得提前或滞后这一点与会计准则趋于一致。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80号)*9条规定“企业对持有至到期嘚摊余成本怎么算投资、贷款等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的利息收入,可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对于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認的与金融负债相关的利息费用,应按照现行税收有关规定的条件未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部分,可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扣除。”

所以在不考虑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况下,无论是分期付息还是到期还本付息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怎么算投資未来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抵扣的金额,会计与税法都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并统一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即摊余成本=账面价值=计稅基础

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怎么算投资摊余成本的确定

分期付息的债券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应付利息=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到期还本付息的债券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

如果考虑减值,税法不允许扣除各种准备金计税基础=计提减值前的摊余成本。

案例2009年1月1日某企业以2044.70万元洎证券市场购入当日发行的一项3年期到期还本付息的债券。该债券票面金额为2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5%,年实际利率为4%企业所得税率为25%.

1、假设该债券为国债,2009年12月31日该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怎么算投资的计税基础为多少

2、假设该债券为一般公司债券,2009年12月31日该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怎么算投资的计税基础为多少

3、假设该公司债券为每年末分期付息,2009年12月31日该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怎么算投资的计税基礎为多少

4、假设该公司债券为每年末分期付息,2009年12月31日债券发生减值迹象,公允价值降到1800万元2009年12月31日该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怎么算投资的计税基础为多少?

1、2009年1月1日初始投资的分录处理:

借: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怎么算投资——成本2000

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怎么算投资——利息调整44.7

2、假设该债券为国债到期还本付息,2009年12月31日分录处理:

借: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怎么算投资——应计利息100

贷:投资收益81.79(%)

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怎么算投资——利息调整 18.21.

2009年12月31日摊余成本(账面价值)=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期初攤余成本×(1+实际利率)=2044.70+%=2126.49(万元)

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怎么算投资计税基础=未来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2126.49万元=账面价值,不产生暂時性差异

但是,国债投资国债利息收入免税。对于应交所得税因会计准则和税法计算收益的口径不同,期末会计上按实际利率确认利息收入税法上则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所以需要作纳税调整但不产生暂时性差异,形成永久性差异

3、假设该债券为一般公司債券,2009年12月31日该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怎么算投资的计税基础仍为2126.49万元按照财税[2007]80号规定,会计与税法都按实际利率确认利息收入不作納税调整,不产生任何差异

4、假设该公司债券为每年末分期付息,2009年12月31日分录处理:

贷:投资收益81.79(%)

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怎么算投资——利息调整18.21.

2009年12月31日摊余成本(账面价值)=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债券面值×票面利率=2026.49万元=计税基础。不产生任何差异

5、2009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前摊余成本=计税基础=2026.49万元,实际公允价值1800万元应该确认减值损失=2026.49-1800=226.49(万元),计提减值后摊余成本为180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226.49

贷: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怎么算投资减值准备226.49.

贷:所得税费用 56.62.

版权声明 税收,是国民经济最为重要的调节器随着經济的发展,税收法律愈发繁杂税收调整愈发频繁,作为企业财务人员掌握着企业的税收命脉,迫切需要综合的税务管理能力加入

,掌握税务实务、税务筹划、税务稽查、税务行政复议拓宽税务处理软技能,成为优秀的财会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怎么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