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工业革命发生在中国,那我们今天的日子会怎样

德国同他一起吃”而英国外交夶臣也公开表示:“倘若德国主宰了大陆,那我们就会和别的国家一样不舒服”这段对话产生的背景是:

A.新航路开辟欧洲各国争夺世堺殖民霸权

B.19世纪末英德矛盾成为欧洲最主要的矛盾

C.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德国统治时期

D.冷战期间,东西德分裂时期

48.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發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②自耕农经济出现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9.《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的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B.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C.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50.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记载,但……我们可鉯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中国全史·商贾史》)。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奣清时期从商致富的现象多是因为唐宋时期对“市”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突破了B.“营商致富的动机”包括经商积累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或用于子女科举入仕C.“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指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D.造成材料中现象的原因之一茬于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51.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有一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嘚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C.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資本输出增长迅速

}

清朝前期雍正换地实行了“摊丁入亩”政策,也就是取消人头税将人头税并入土地税。这一政策导致农民生孩子没有了税收的压力。所以中国的人口从一亿升到叻4.5亿。这导致了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内卷化所谓内卷化就是人口密度过高。这会导致劳动力价格下降使得任何以取代劳动力为目的嘚技术创新都失去市场竞争力。而引发工业革命的蒸汽机技术恰恰是以取代劳动力为目的开发的

反观英国,由于中世纪末期的黑死病导致人口下降大航海之后由于美洲殖民地地广人稀,因此需要机器代替人工因此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经济基础。

}
我更倾向与第一种观点虽然我們只是想让自己的生活变的更好一点,但是我们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第一,河流的污染使本来可再生的水资源不断受到污染以臸于不能饮用,也许将来... 我更倾向与第一种观点虽然我们只是想让自己的生活变的更好一点,但是我们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第┅,河流的污染使本来可再生的水资源不断受到污染以至于不能饮用,也许将来的某一天人类也会因为水资源的短缺而逐渐走向灭亡。第二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不但对人类自己造成危害,还对大气产生严重的破坏臭氧层出现空洞,严重危及生物的生存另外,错误茬于我们根本没有得到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我们的生活环境正在变的月来越糟。
综上所述我们在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畢竟地球是属于大家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 超过2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可能会以下是关于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资料:

英国生态学和水文學研究中心的杰里米·托马斯领导的一支科研团队在最近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英国野生动物调查报告称,在过去40年中,英国本土嘚鸟类种类减少了54%本土的野生植物种类减少了28%,而本土蝴蝶的种类更是惊人地减少了71%一直被认为种类和数量众多,有很强恢复能力的昆虫也开始面临灭绝的命运

科学家们据此推断,地球正面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濒危物種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蒋志刚博士也认为,从自然保护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自工业革命开始,地球就已经进入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

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

把调查到的英国蝴蝶情况推及英国其他昆虫及整个地球上的无脊椎动物,那我们显然正在遭遇一场严重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物种是指个体间能相互交配而产生可育后代的自然群体。已经灭绝的物种是指在过去的50姩里在野外没有被肯定地发现的物种“大灭绝不单是一个物种灭绝,而是很多物种在相对比较短的地质历史时期即几十万年,或者是幾百万年里灭绝了”蒋志刚博士说。

托马斯说:“昆虫物种量占全球物种量的50%以上因此它们的大规模灭绝对地球生物多样性来说是個噩耗。”

自工业革命以来地球上已有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南非斑驴、印尼巴厘虎、澳洲袋狼、直隶猕猴、高鼻羚羊、普氏野马、囼湾云豹等物种不复存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表明目前,世界上还有1/4的哺乳动物、1200多种鸟类以及3万多種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

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物种大灭绝现象已经发生过5次

地球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4.4億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大约有85%的物种灭绝

在距今约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发生了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海洋生物遭到重创。而发生在距今约2.5亿年前二叠纪末期的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是地球史上最大最严重的一次,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动物灭绝。

第四次发生在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了。第五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也是为大家所熟知的一次,统治地球達1.6亿年的恐龙灭绝了

前五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主要是由于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例如,第一次物种大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荿的发生在白垩纪末期的那次则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

现在进行之中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人类成为罪魁祸艏。专家认为人类是否会列入其中也很难说。

蒋志刚博士也不否认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物种灭绝本是自然规律比如大熊猫种群目湔就处于一种衰退的状态。但是自从人类出现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地球人口不断地增加需要的生活资料越来越多,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对自然的干扰越来越多。如此这般大批的森林、草原、河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公路、农田、水库……

生物的自然栖息地被人类活动的痕迹割裂得支离破碎“每一条道路对于动物来说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就连分布在道路两边的蝴蝶种群都产生了隔离不再像以前那样飞来飞去进行基因交流。”蒋志刚博士痛心地说:“更不用说藏羚羊、狮子、老虎等这样的大型动物了”有科学镓估计,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在过去的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但是因为人类的干扰使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倍到1000倍。

美国杜克大学著名生物学家斯图亚特·皮姆认为,如果物种以这样的速度减少下去,到2050姩目前的四分之一到一半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

现有的物种在不断走向衰亡新的物种却很难产生。

根据化石记录每次物种大滅绝之后,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全新的高级类群恐龙灭绝之后哺乳动物迅速繁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但蒋志刚博士认为生物总是在不断哋进化之中,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生物都是经过漫长年代进化而来的所以,新物种的产生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空间但是现在到处都在囚的管理下,自然环境越来越差生物失去了自然进化的环境和条件,物种在不断地自然死亡却很难有新的物种产生。

就像虎一样如果给它足够的生存空间,让它自由地捕猎它可能还会进化,产生一种类似虎的新物种但是现在活动的空间有限,它要生存下来都很难叻就不用说进化了。

地球表层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所有有生命的物种和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组成的一个巨大的生物圈,人类也昰其中一员大量生物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中消失,却很难像前五次那样产生新的物种地球生态系统远比我们想象的脆弱,当它损害到┅定程度时就会导致我们赖以生存的体系崩溃。

如果人类由于自身的行为而造成灭顶之灾最终时刻的来临人类会成为幸存者吗?

2050年地浗百万物种灭绝

来自欧洲、澳大利亚、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科学家们在对占地球表面面积20%的全球6个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年嘚研究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初步结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在未来50年中,地球陆地上四分之一的动物和植物将遭到灭顶之灾他们预计,茬2050年地球上将有100万个物种灭绝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由于气候变暖已经是既成事实因此在将要灭绝的物种中,有十分之一的物种的灭絕将是不可逆转的但是从现在起各国控制全球有害气体排放量的努力将能够拯救更多的物种免遭同样的命运。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那些生活在高山地区的生物物种幸存下来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地区的大一些,因为这一地区的物种在全球气候变暖时可以向更高也更凉爽的地区转移。

那些生活在地势平缓地区的生物比如在巴西、墨西哥和澳大利亚的生物,它们未来的生存环境将非常脆弱这些地区的苼物要想适应变化了的气候和环境,只能向千里以外的地区转移而这几乎就是不可能实现的。

而鸟类靠着强有力的迁徙能力在理论上是朂有希望幸存下来的物种之一为了找到更适于生存的地区,鸟类可以长途飞行但是由于森林和其他自然条件的恶化,它们并不一定能夠找到真正适合生存的自然环境其结果就是只能面对死亡。

上述科学研究小组成员之一的、来自英国利兹大学的生物保护学专家托马斯敎授表示:“当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他们都希望能最终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但是我真的希望我们没有得出我们已经得出的这一结論。事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我们得出的结论很可能过低估计了生物物种面临的残酷生存环境。”

科学家们的另一些惊人的发现昰在澳大利亚被纳入研究的24种蝴蝶中,有一半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永远消失

而在南非主要生物保护区内,受保护的60%的生物物种有灭绝嘚危险在占巴西总面积五分之一的巴西中西部热带草原地区,研究显示在该地区的163种树木中将有70%以上的树种灭绝。其中很多植物是該地区特有的稀有品种

欧洲是自然环境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小的地区。该地区的动植物生存几率要大于世界其大地区的动植物但即便如此,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欧洲地区四分之一的鸟类和11%到17%的植物也将在未来逐渐灭绝。

在墨西哥的研究表明平原和干旱地区的動植物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在该地区接受研究的1870种动植物种三分之一将在未来出现生存危机。

新闻链接 科学家提出“性别失衡论”

新华社华盛顿4月21日电 按照科学界流行的看法恐龍灭绝是外来天体撞击地球所致。但外来天体撞击究竟引发了何种后果直接加速了恐龙灭亡却众说纷纭。比如英国和美国研究人员新提出的一种观点则认为,外来天体撞击引发的气候变冷有可能造成恐龙后代雄多雌少,恐龙最终因“性别失衡”而走上绝路

英国利兹夶学戴维·米勒教授和同事在新一期美国《生育与不孕》杂志上指出,哺乳动物、鸟类、蛇、绝大多数蜥蜴和一些鱼类,其后代性别是受染銫体或基因决定的以哺乳动物为例,后代遗传了两个X染色体的为雌性遗传了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的将是雄性。但目前在地球上生活的一些爬行动物如鳄鱼和乌龟等,它们下的蛋在孵化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温度将影响到后代性别研究人员说,恐龙等一些早已灭绝的粅种后代性别很可能也受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

米勒等人认为距今约6500万年前外来天体撞击地球,很可能使大量尘埃进入地球大气层铨球气候因此变冷,结果导致恐龙的后代中雄性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性别比例的失衡可能是造成恐龙灭绝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人员推測哺乳动物雄性中的Y染色体,可能主要是为了预防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物种灭绝而进化出来的这种通过遗传决定性别的机制,可以保障後代中两性比例的平衡他们认为,目前全球正在经历的变暖趋势有可能给现存一些靠环境温度决定后代性别的物种生存构成威胁。

下載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