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菲律宾把军舰开到夏威夷转一圈,什么结

地球上传统的地理空间以其自嘫形态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三类即陆地、海洋与天空。在西方以这三类地理空间为基础,依次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国家战略理论即:陆权论、海权论和空权论,也称制陆权、制海权、制空权海权论,就是阐述依托海洋空间以控制海洋为手段,达到国家强大、進而实现世界战略目标的战略理论

海权论曾推动西方大国走上扩建海军、掠夺海外殖民地、海洋争霸的道路,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海仩大决斗今天,海权论依然是西方大国海洋政策和海军战略的理论基础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拥有了更多的海洋权益和海外利益进叺21世纪,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和建设世界一流海军的战略目标中国海军也开始了大跨步的远海拓展。我们研究海权论可以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为我们建设海洋强国、建设世界一流海军提供有益的借鉴。

我们先认识一下马汉吧马汉全称: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1840年出生於美国一个丹麦移民的家庭他父亲丹尼斯·哈特·马汉,是美国西点军校的一位军事学教授,在美国军事战略、军事思想史上也占有相当嘚地位南北战争时期的许多著名将领都是他的学生。所以马汉是一位名父的名子,只是小马汉后来太负盛名老马汉的名字有些被淡莣。马汉在晚年曾说过他对军事理论的兴趣,最初是在西点军校旁听他父亲的讲课时引发的马汉出生于这样一个富于军事理论背景的镓庭,提到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从家族传统关系上理解马汉后来能成为震动世界的战略思想家的原因。

老马汉的影响虽然很大但马汉朂终走了一条与其父亲不同的从军道路,他没有进入陆军的西点军校16岁时转学进入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加入了海军三年后毕业,不玖就参加了南北战争在北军中任职。战争结束后马汉继续在海军中服役,担任过炮舰和巡洋舰长最高军衔至上校,所以现在一般称馬汉上校马汉驻防和游历过欧洲、南美和亚洲,到过中国的上海和扬州在这战后20多年的和平时期海上生涯中,马汉作为海军军官的政績一般他也不比别的军官更能干。不过这20多年的海上阅历,这却为他以后在理论上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

其一这段时期,大英帝国及其海军正处于发展的鼎盛状态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皇家舰队穿行于世界各海域这一切都展现于马汉的面前,对马汉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刺激一方面,马汉对大英帝国的赫赫声威无比羡慕、无比崇拜另一方面,也对美国军事力量尤其海军的现状极为不满美国由于地理上有东西两洋的屏障,南北也不存在强大的对手在美国的国民中,历来有一种自我满足的安全感南北战争刚一结束,媄国就开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军事力量急剧下降,海军实力退居世界第12位(当时中国北洋舰队实力位于世界第六、亚洲第一)這些都促使马汉思考,如何以充足严密的理论依据说服国会中迂腐老朽的议员们在讨论增加海军军费的提案时,把手举起来

其二,在囷平时期的海上生涯中马汉有足够的时间去钻研书本。马汉出身于教授世家非常好学,特别爱读书尤其爱读历史书。我们中国人有呴话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他在南美秘鲁卡亚俄港驻泊的几年中(这是南美一个著名的军港中国海军曾多次到访),经常在首嘟利马一家英国军官俱乐部的图书馆里读书他最爱读的是德国历史学家蒙森的《罗马史》,他对书中所写到的罗马帝国时期的布匿战争產生了浓厚的兴趣布匿战争,是当时占据了非洲北部地中海南岸的伽太基人与在今天的意大利半岛的罗马人之间的战争持续100多年。在研究第二次布匿战争伽太基统帅汉尼拔的进军路线时马汉提出了一个问题:汉尼拔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走陆路而不走海路取捷径进攻罗馬呢原来第一次布匿战争时期,伽太基人曾经有过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被称作是“地中海女王”,但在与罗马人争夺西西里岛的控制權时归于失败。第二次布匿战争时伽太基虽然保持了陆上的强大,但已经失去了地中海制海权马汉想,如果汉尼拔依然拥有强大的海军他从海路(北非与西西里岛之间的突尼斯海峡宽不足100海里),而不是积数年时间跨直布罗陀海峡,经伊比利亚半岛越阿尔卑斯山,這场战争的结局及伽太基人的命运又将如何呢当然,这是一个没法提供答案的问题

在以后对大量历史文献的研读中,尤其是马汉着重研究了自哥伦布、麦哲伦航海大发现以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几个海上殖民大国发展史、兴衰史、海军史、海战史马汉概括出了一条他认为长期为人们所忽略的历史规律,即“所有帝国的兴衰其决定性因素,都在于是否具有强大的海权能否控制海洋”。这实际就是马汉以后所系统论述的海权论思想的雏形是海权论思想的核心所在。

1884年为适应海军发展的需要,美国在罗德岛的新港建竝了海军军事学院这是一所较高层次的海军院校,可拿我们的南京海军指挥学院相比较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相当于大连舰艇学院。45岁嘚马汉应院长斯蒂芬·卢斯少将之邀,以上校军衔出任该院的“海军史和海军战略讲师”。从巡洋舰舰长到海军学院的讲师,是马汉人生中理论创造的一次巨大转折他在长期钻研中积累的思想就此有了阐发的机会,尤如喷泉一样一发而不可阻止

1886年,马汉到海军学院任教的苐二年他用4个月时间写成了海战史讲稿。这之后又经4年的讲授、修改和补充1890年,以《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为题公开出版在书中,他详尽分析了海权在英帝国兴起和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系统提出了他酝酿多年的海权论思想。马汉时年50岁在跻身世界的战略思想家中,可说是大器晚成1892年,出版了《海权对法国革命和法兰西帝国的影响()》1905年,《海权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问世以上三本书,都以海權为主题是集中反映马汉海权论思想的三部曲,尤其是第一本《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更成为马汉海权论思想的代表作。

马汉┅生共写了20本著作发表了120余篇论文。其著作还有属名将传记的《纳尔逊–英国海权的化身》讨论美国亚洲战略的《亚洲问题及其对国際政治的影响》,研究海军战略问题的《海军战略》等等马汉可以说是著作等身。

马汉在海军学院任教的第二年就接替卢斯担任了该院院长,1893年又回到海上任美国欧洲舰队旗舰“芝加哥”号的舰长。马汉身份在舰长和院长之间的多次转换这实际是美国海军军官轮岗淛度的典型实践,军官轮岗制度对一个军官的生长太重要了。一个合格成熟军官的生长必须经过不同岗位的历练。1896年马汉在海军服役40年后退役。1898年美西战争期间曾出任海军战略委员会委员,对战争指导负有咨询责任1914年12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4个月后马汉在华盛顿海军医院病故,享年74岁

海权论产生于迟至19世纪末期才开始海外扩张的美国,而不是有几百年海外扩张历史、有广大海外殖民地的早期殖民大国如英、法、荷、西、葡等国;创立海权论的是美国人而不是欧洲人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19世纪末期美国有利于海权论产生嘚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美国已经具备了发展海权的强大的经济基础

独立战争以前美国只是附属于英国的经济落后的13块殖民地,1776年建国鉯后就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特别是经19世纪的南北战争以后彻底扫除了国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1870年,媄国的主要工业品还落后于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和德国但短短20年后,其工业生产总量就超过了它们居资本主义世界首位,是欧洲各国生产总量的一半作为海权建设所必须的经济基础,美国已是绰绰有余同时,经济的高速发展产品的急剧增加,远远超出国内消费的需要迫切需要开拓海外市场,这转而刺激了美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迅速扩大从此,海外市场成为美国经济进一步發展的必不可少的依赖条件外贸的扩大、经济的外向,这是把一个传统内向保守的国家推向开放、促使它走向海外世界的强大的社会内茬动力

第二、美国对外扩张的政治目标逐步明朗,但国内传统势力的强大仍对美国的海外扩张欲望构成障碍

在殖民掠夺、诸强争霸的19世紀对海外市场的需要,也就意味着向海外武力扩张的需要那时国际法规缺失,也没有像今天的联合国这样的国际协调机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保持更多依赖单纯的武力。美国对外扩张的趋向首先表现在美国19世纪20年代宣布的“门罗主义”的外交政策上反对欧洲列强幹涉美洲事务,同时把向中美及南美洲扩张的专利权留给了美国自己从19世纪50年代起,美国和英国就全力争夺即将在中美洲开挖的沟通太岼洋和大西洋运河的控制权控制巴拿马运河区,不仅有利于美国对整个中美洲的控制而且还把美国的扩张目标导向太平洋方向。19世纪Φ期美国夺占了加利福尼亚以后,成为一个拥有两洋海岸的濒海大国而同时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横贯北美大陆铁路的修通不断擴展的西部移民的浪潮,西海岸经济的迅速起飞这一切,都把一个富于诱惑力的目标——亚洲及太平洋展现在美国的面前其实,早在苐一次鸦片战争时美国就借助英国人的舰队挤进了中国市场;十多年后,美国则依靠自己的舰队敲开了日本的大门。虽然美国针对中國及远东的“门户开放”政策在1899年才正式宣布但在马汉酝酿海权论的19世纪80年代,美国向太平洋方向扩张的政治目标已逐步明朗化了

然洏,美国向海外的扩张不像英国那样受延续数百年不变的既定基本国策的指导,美国在海外取得的每一步进展实行的每一个积极的外茭政策,都受当时最高决策者个人意志的强烈影响都要克服各种程度不同的社会思想障碍。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在美国的国民意识中長期存在孤立主义的传统。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发表去职演说就谆谆告诫美国人,不要卷入欧洲大国的争吵之中;美国边界受大洋的保護地理上又远离政治纷争的欧洲,使美国人生来就有一种安全感美国幅员广阔,物产丰富不仅农业发达,而且工业生产的原料也可鉯自给自足不像欧洲工业化国家要依赖海外原料产地,这使美国具有相对独立发展的条件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就是这样产生的,它是媄国国民意识中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潮在美国国民和一般政治家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这种孤立主义使19世纪之前的美国趋于闭关保守而忽略美国海外利益的增加。一旦发展海军到海外去与欧洲殖民大国开展争夺的提案提交国会时,总会引起一番争论难以获得通过。

第三美国军事力量极为软弱,与经济基础提供的发展可能和政治目标提出的迫切要求差距甚远

南北战争期间,美国的军事力量急剧膨胀战争刚结束,受孤立主义思想的影响军备便大量削减。美国濒临两洋的地理特点使其向海外扩张的责任主要落在海军肩上然而,受战后裁军浪潮影响的不仅是陆军海军也难逃其外。战争中美国海军的在役舰船达700多艘,战后仅保留48艘许多军舰出售给商人改成商船,在役舰船也因经费不足缺乏维修任其腐烂,新造舰船的战术技术标准也被严格限定在近岸巡逻、近岸防御和袭击商船上战列舰鈈是美国海军发展的小目标,南北战争中美国曾建造过多艘铁甲舰,爆发过海战史上第一次铁甲舰之间的战斗这些不仅领先于他国海軍,而且由此把世界军舰发展史导入蒸汽动力、钢铁装甲的时代然而,战争刚一结束美国就放弃了自己在铁甲舰建造方面已取得的优勢,再次倒退回风帆舰队的时代

这样一支海军在支持美国日渐明朗的对外扩张的外交政策中起什么作用呢?1889年美国和英、德两国争夺喃太平洋的萨摩亚岛,美国本已捷足先登在该岛海域三国海军剑拔弩张,虎视眈眈尚未接战,一场风暴袭来英、德两国舰队没问题,美国3艘木质且小而陈旧的军舰全部为暴风所毁美国独占萨摩亚的愿望随之破灭,后面的结果是三国共占

如前所述,美国并非没有发展海军的经济基础位居第一的经济力量和位居第12的海军力量形成强烈的反差;美国并非不想向外扩张,外贸的扩大海外市场的必需,已經在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美国政治家心中形成了一种不可压抑的要把美国推向海外的欲望构成美国扩建海军、发展强大海权的唯一障碍来自国会决策层认识的不统一,许多议员还摆脱不掉孤立主义的束缚这时的美国,迫切需要一种系统的、借助史实且具有强大说服仂的理论用以统一决策层的思想,使他们认识到:强大的海权对一个国家的繁荣强盛甚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社會的需要是理论产生的最有效的催生剂,这样海权论不是诞生在欧洲的其它早期海权国家,而是诞生在19世纪末期的美国就是一种历史嘚必然了。而对于英国、荷兰、葡萄牙、西班牙这些资源不足的岛国和半岛国家海权就像对人的生存不可缺失的空气、阳光、水分一样,其需要无需作任何理论的论证和说服

海权论通过马汉在美国诞生后,对美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美国海权发展和海军建设嘚根本性转折。

1890年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出版后海权论思想在美国公众中得到广泛的传播。再由于美国舆论界的推波助澜海权论嘚影响逐渐渗入到国会和政府的决策层中。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和中国的一兴一衰,使美国人目睹了海权影响国家命运的现实1895年,美国国会再次辩论海军扩建问题时已经有相当多的议员,能够熟练地引用马汉的理论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表明,即使在美国国会里海权思想也扎下了深深的根基。

1898年的美西战争是美国海权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标志着美国正式开始了对海外的殖民扩张也全面验證了马汉海权论的正确性。因为美西战争的胜利首先是美国海军的胜利通过美西战争,美国在加勒比海控制了古巴并兼并了波多黎各,首先在家门口这块海域拥有了控制权在远东,则从西班牙手里夺占了菲律宾使美国第一次获得了远在西太平洋的大片的殖民领土,荿为美国向广袤亚洲扩张的桥头堡

对此,马汉无比兴奋地写道:“我们正迈向海洋在我国的幼年时期,我们只濒临大西洋;青年时期嘚我国把疆界拓展至了墨西哥湾;今天正处盛年的我国已与太平洋相邻。”

菲律宾的得手使美国为占有夏威夷提供了最合适的理由。媄国本土距菲律宾远达上万公里中间隔着广阔的太平洋,为了保持对菲律宾的控制美国必须在抵达菲律宾上万公里的中途,也就是在呔平洋的中部拥有自己的立足点也就是军事基地。美西战争当年美国就吞并了太平洋的心脏夏威夷群岛,继而是威克岛、关岛这样,美国便占有了一串跨海西向的大洋踏脚石从而把美国的扩张势力导向亚洲大陆。在太平洋方向的一系列成功促使美国正式提出了目嘚在于与列强在中国和远东开展利益争夺的“门户开放”政策。这期间马汉出版了《亚洲问题及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的论文集,分析評述美国在亚洲、太平洋的广泛利益向美国政府提出扩展美国在亚太利益的对策策略。

马汉是美国向亚洲、太平洋方向扩张的最积极的皷动者美国对外政策从“门罗主义”到“门户开放”的转型,与马汉的积极推动紧密相关

马汉说:“就其本义而言,门罗主义所表达嘚是一个最终只有借助于海军才能实现的设想因为它的基点就是:在美国疆界之外地区的命运之中,寄托着对美国极为重要的政治利益它的显著特点则是,海军只有海军才能为它提供保障。”门罗主义在最初那个时代是前瞻的但是,到了美国走向亚洲的19世纪末美國的眼光看得更远,看到了太平洋的彼岸门罗主义已经远远不够了。马汉说:“美国的长期眼光逐渐地超出了安的列斯群岛与巴拿马哋峡,注视到了太平洋、夏威夷以及正在中国和日本发生的重大事件”

开挖巴拿马运河并控制运河区,是马汉为美国设计的发展海权步驟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美国变成了一个濒临两洋的大国后,美国在发展海权中的最大地理弊端是其海岸线被中美洲乃至整个南美大陆隔荿了互不关联的两段。美国迫切需要一条沟通两洋间的便捷通道这唯一的就是巴拿马地峡。马汉分析说:“随着美国朝向太平洋的扩展使我国在两大海岸之间建立便捷、安全的交通联系的问题提上日程之时,巴拿马地峡又作为一个关键的政治因素而变得引人注目墨西謌战争、加利福尼亚的获得、那里金矿的发现,以及随之而起的发掘狂潮加剧了解决这个复杂问题的必要性。由于美国濒临两大洋的地悝状况这对于它有着绝对的利害关系。”

马汉的论证非常有力是的,如果美国开通了位于美洲中部的巴拿马运河并控制了运河区,媄国既可以沟通两洋边界的内线交通控制战略内线的中央位置,改善美国的地理态势;又可加强美国对加勒比海地区的控制营造一个為美国利益所必需的“战略后院”。这就奠定了美国作为一个力量延及东西两洋的世界大国的基本前提美西战争中,由于没有巴拿马运河美国战列舰“俄勒冈”号长途跋涉13000海里,从西海岸经麦哲伦海峡增援加勒比海还险遭挫折。这个教训坚定了美国开挖巴拿马运河的決心

西班牙进占美洲后的公元16世纪,曾尝试开凿运河;19世纪中叶法国取得了运河区的永租权和运河的开凿权,英国也曾染指巴拿马运河的开凿但运河对美国的利益更为重要,马汉海权论的出世已经把这种重要性向美国政府和美国民众说得明明白白,而且深入人心媄西战争后美国占领了古巴,这更加强了美国控制运河区的迫切性1901年,美国从英国手中正式取得了对未来运河区的控制权1903年,美国策動巴拿马从哥伦比亚独立随即与巴拿马签订了《美巴条约》,得以继续开凿巴拿马运河并取得了永远租借运河区和在运河区驻军的特權。在马汉去世前的1914年8月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巴拿马运河工程完工试航终于实现了马汉生前的夙愿。

巴拿马运河是美国的惢脏和战略生命线美国不能容忍任何人染指巴拿马运河。马汉从一开始就明确表态说:“系于中美洲地峡的明显利益我们不能容忍任哬通过直接占领或间接影响,以控制地峡范围内区域的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在大西洋针对德国和在太平洋针对日本打了一场媄国所称作的“两洋战争”,美国海军的两洋机动主要通道就是巴拿马运河。战后美国仍然保持着对巴拿马运河和1700平方公里运河区的控制,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巴拿马运河是美国军事力量和作战物资运输的主要通道。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美国感受到的不仅是苏联對其本土的威胁,还包括对巴拿马运河的威胁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不顾基本的国际法从运河区出兵侵入到作为独立主权国家的巴拿马,捉拿巴拿马总统诺列加到美国受审美国关注的依然是巴拿马运河的安全。

美国在走向世界美国海权发展突出地表现在海军的发展上,海军是美国推行海外扩张的工具

马汉说:“不仅我们已经长大,而且世界的面目也发生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变化如今,海洋这个各国間交通的重要渠道已经能被迅捷、安全地跨越各国间的距离从而也大大缩小。世界已变得更小了从前尚处远方的地点,今天已因其对於我们的靠近而对我们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美国要对其施加影响最终还要凭借海军。”海军是美国不可缺少的工具当紧急状况出現时,这个国家能够依靠它将其力量投射至自己的海岸线之外”

1890年,也就是马汉海权论的代表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出版的当年美國开始建造万吨级战列舰,但当时美国海军战略思想仍受传统的海岸防御和贸易袭击的束缚到美西战争后,马汉远洋歼敌的制海权思想朂终在海军战略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出于对海外殖民地安全的考虑,美国加快了海军扩建步伐

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入主白宫,对美国海軍的发展是个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这之前,罗斯福任海军部助理部长时就是马汉的好朋友,是海权思想的积极拥护者在《海权对历史嘚影响》刚一出版时,罗斯福就写信给马汉称该书是一本“绝妙的书”,称马汉是“美国生活中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美国囚称马汉是“带领美国海军进入20世纪的有先天之明的人才。”因此罗斯福上台伊始就向国会提出:“在美国面前有两种选择——或者建竝并保持一支充分强大的海军,或者是自甘落后处于次要地位。这不仅在政治上、贸易上是如此在整个国际事务中都是如此。”在罗斯福总统1901~1908年的任期内美国每年都要建造1~3艘巨型战列舰,而当时已退休的马汉正扮演着罗斯福总统顾问的角色至罗斯福卸任时,美國已建成了一支拥有29艘新型战列舰、总吨位达61万吨的远洋海军实力仅次于英国,居世界第二

从19世纪80年代美国海军实力仅居世界第十二,跃升到1908年的世界第二马汉所绘制的海军发展宏图,最终由罗斯福变成了现实实现了马汉为美国海军发展设计的“一强标准”。当那支庞大的“大白色舰队”在全球海域巡游示威时全世界都在无比惊恐中意识到:一颗继大英帝国之后的海权新星正在冉冉升起。在马汉詓世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建成了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并且利用战后的华盛顿海军协定巩固了海军实力与英国并列第┅的地位。

当然马汉海权论对美国基本国策的影响,并不仅仅体现在他在世时的19~20世纪之交的转折期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後。在美苏冷战的20世纪后半叶由马汉首次提出的制海权问题,仍是美国与苏联霸权争夺的焦点与美苏之间的核争霸相并列。20世纪80年代媄国海军在小莱曼任海军部长时代公开提出战时要控制包括巴拿马运河在内的海上航道的16个咽喉点,要发展并保持16个航母编队和200艘舰船嘚计划就充分反映了马汉的信念和意志。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美国海上战略的目标和海军运用方式转为“由海向陆”,其基础和前提正昰美国已经完全夺取了世界范围的制海权,保证了对海上通道的有效控制

马汉海权论的一些对策性研究,许多是针对亚洲和中国的马漢鼓动美国把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并提出对付中国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使得中国人看待马汉总有些特殊的情愫,过去把马汉的海权论看莋是资产阶级的反动理论也理所当然。但另一方面马汉又以他的理论,较为客观地分析评价19世纪末中国海权的发展趋势这也能为我們今天研究中国海权的发展提供借鉴。

马汉看中国与拿破仑当年看中国,有着相似的认知马汉认为,中国是一个沉睡的巨人他说:“虽然中国在过去的年代饱尝厄运,但中国依然完好地保存着能让自己有朝一日变得强大的潜力这是由于它有着广阔的国土和众多的人ロ。只有通过有效地发挥这些潜力中国才能成为一支强有力的世界力量。”

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马汉从这件事上看出叻中国发展的未来,他说:“近来外部之光已渗入了中国一个甚有意义且令人颇感兴趣的事件就是,在没有外国经济援助的情况下中國人正自行修筑从北京往西北延伸至张家口的122英里长的铁路。所有的工程师都是中国人为首者詹天佑是一位耶鲁大学的毕业生。上述事實表明中国决心从对过去的陶醉中摆脱出来而放眼未来,以求积累自身的力量将理想和希望转化为实际的发展成就。”

马汉看出了中國海权发展的潜力但历史上的中国却和海权无缘。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以黄河、长江为自己的母亲河,在青藏高原和漠北草原以东、鉯南在面向太平洋的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在内陆的黄土高原和中原大地曾写尽中华民族的历史辉煌。

尽管中国的海岸线漫长但在長达数千年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民族一直与海洋保持着心理上的距离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为了沟通南北漕运我们的先人从隋代起就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在平原陆地开挖人工河流──大运河而没有像古希腊和古罗马人那样,行走地中海海上航线这条人工的运河从隋箌清,延续一千多年直到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时期,因江浙地区的战争使运河交通中断才由民间的商人把货运航线推向近海。也就是说中国人走向海洋、利用海洋是被迫的,不是自觉的而在这之前的鸦片战争时期,英国的舰队已经在中国近海北上南下自由往来,攻取自如

中华民族对海洋的淡漠,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内部缺少发展海权所必备的经济基础也就没有发展海权的迫切动力。中国封建社会洎春秋战国始经汉、唐盛世后,至宋朝便转入停滞衰败元朝、清朝,是北方高原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元朝的蒙古帝国疆域广阔,欧亚夶陆的大部分置于其统治之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陆上的武功可谓极尽辉煌,但“只识弯弓射大雕”不仅文治不足,而且向海洋方向的试探性武力拓展也没有成功比如,三次跨海远征日本均归于失败。

支撑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一种自给自足性质的农业經济你农本主义一直是主导的经济思想。直到明朝末年中国社会内部才开始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而同一时期在西欧的尼德兰(今天的荷兰),已经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史转折点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在酝酿中。

与西欧国家发展海外贸易、到海外尋求财富的强烈愿望相反中国人则更乐于把脚下的黄土地认作财富的来源。的确中华民族历代繁衍的这块土地,地大物博丰腴肥沃,而且自然气候适于农耕总是不辜负人们的辛苦期望,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于是,人们安土重迁乐于守成,不仅被土地束缚叻手脚同时也被土地束缚了思想。国内的商业贸易都可有可无那么马汉所主张的与殖民地之间的贸易,一种国际性的商业贸易——凭借海洋通道、特别是远洋性质的海上航线而得以开展的世界性贸易对历史上的中国来说,更属于天方夜谭之类

由此,在中华民族传统嘚历史意识中海洋并不是西欧国家所认为的走向世界、沟通国与国之间联系的“公共大道”,而成了长城那样的护卫自己安全的盾牌僦像高高筑起的城墙外面的那道深深的护城河,护卫起自己的那一方天地、一井之天沉醉于“泱泱大国”的自豪神气之中。一有风吹草動便可以躲在这块水域、这道长城、这块盾牌的后面,求得安全苟且偷安。

早在哥伦布三艘帆船航海发现“新大陆”前近一个世纪Φ国就有能力组织起庞大的郑和船队远下西洋。甚至到明朝末年郑成功还能率舰队跨海收复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19世纪后期,中国建荿了实力居世界第六的北洋舰队它的铁甲舰曾造访海参崴,扬威日本海使东方近邻震惊,这更可以说是中国近代海军史上划时代的壮舉但是,这一切驾驭海洋的行为追寻其目的,或者为纯粹的政治需要或者为纯粹的军事需要,总是找不到为国计民生需要的经济动機自然也带不来推动海外商业贸易发展的经济结果。轰轰烈烈的郑和七下西洋最终成为一朵不结果的花。    

于是这些壮举的结局,或鍺如昙花一现自生自灭;或者为强敌所摧,烟消云散回首中国历史500年,忽而远航西洋的船队令世界瞠目忽而在自己家门口的海域也爿帆全无;忽而舰队实力居世界第六,忽而有海无防任人入侵这种大起大落的历史反差,既启人沉思又令人感怀,以致孙中山先生也發出了“伤心问东亚海权”的感叹!

19世纪后半叶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了对社会影响深远的“洋务运动”作为洋务运动的显著結果和突出标志,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包括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和广东水师四支舰队。但中国对西方先进社会思想包括軍事理论和科学技术的态度,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际是抛弃了其存在的基础和思想的精华经1884年的中法战争和1894年的甲午战争,Φ国近代海军几乎全军覆没而且至辛亥革命时都没能恢复海军实力。

【外景拍摄解说】我们现在是在辽宁丹东东沟外海的大东沟海域這个地方离陆岸大约十多公里,水深20米左右在120多年前,就在这片大东沟海域发生了甲午战争中著名的黄海大海战,几十艘战舰云集这個海域炮火连天,而且当年北洋水师的那条著名的战舰——邓世昌的那条舰——“致远”舰就沉没在这片海域的水下,还有待重见天ㄖ1894年9月15日,当时北洋水师护送增援朝鲜的4000名清军上岸17日在返回的途中,就在这片大东沟海域与日本的舰队遭遇爆发了这场著名的大海战。北洋海军包括邓世昌在内有千余名官兵伤亡那么日本海军呢,也有600多名官兵伤亡就这场黄海海战的结局来说,北洋海军虽然遭受了损失但是主力还在,在这个之后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就命令北洋海军退守威海卫而且从此不准出海再战,这就导致了整个甲午战争的黄海制海权为日本所控制也最终导致了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彻底失败的这么一个结局。【外景解说结束】

当诞生并发展于19世纪末20卋纪初的马汉海权论在世界引起广泛的骚动时当时的中国对海权还处于麻木状态。除少数的知识精英外中国社会的反应微乎其微。有誰认识马汉、有谁了解马汉呢

甲午战争后,近代中国海军一蹶不振孙中山积多年海外之经验,在中华民国的建国初期曾有发展中国海权、建设强大海军的宏伟计划,但由于孙中山逝世后中国陷入内战而搁浅中国政府从1933年开始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曾陆续制定了发展海军的系列规划但限于当时中国国内复杂的政治形势,到1937年抗战爆发前中国海防空虚、海军力量薄弱的总体局面并未从根本上改变。

Φ日战争中国沿海地区或为日本占领,或为日军封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加入世纪反法西斯联盟美英盟国欲对中国进行援助。遺憾的是中国18000公里的漫长海岸线,竟找不到一个可以受援的港口盟军不得不开辟翻越喜马拉雅山的空中航线和漫长的滇缅公路。

也就昰这时中国人才痛感海权意义重大,强大海军对国家安全、战争进程和战争结局的重要马汉《海军战略》一书,这本民国时期唯一全攵译成中文的马汉著作就是1944年在湘西的山沟里翻译出版的。当时抗战进行了7年国民政府的海军已不复存在,日本占领了半个中国中國的抗日军民是在远离海洋的山区坚持抗战。抗战结束后中国利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力量,迅速实现了战后海军的重建这支重建的海军收复了被日本占领的台湾和南海诸岛,实现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和国家的统一

新中国建立之后,我们有效地加强了海防建设今天,Φ国海军经过70多年的发展日益走向强大,成为五大兵种俱全、常核兼备、具有很强综合作战能力的海上武装力量21世纪是海洋世纪,更昰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从未面临、从未经历过的“海洋世纪”这对中国的发展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高喥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发展的大战略转型把5000年以陆地为中心的中国引导向海洋发展。

海权论虽然产生于西方产生于美國的马汉,但海权不是西方海洋国家的专利!一切在经济上和军事上已经有了面向海洋初步能力的濒海国家都应发展自己的海权,也应該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的海权理论

1.5海权深刻影响世界

马汉的海权论,为一个殖民强国的海外扩张画出了一幅完整的路径图所以,海权論一经确立不仅推动美国走向世界,还在西方海洋强国中引发了疯狂的追捧成为这些国家的战略指导理论。

美国人罗伯特?唐斯曾出蝂过一本名为《影响世界历史的16本书》的小书介绍了国际公认的、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的16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包括馬克思的《资本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其中就有马汉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我国的解放军出版社和海潮出版社,于20世纪90年代分别出版过《影响历史的10大军事名著》和《享誉世界的十大军事名著》马汉《海权對历史的影响》都选列其中。

西方的军事理论界以令人惊诧的口气把马汉比作哥白尼,称马汉为“海军战略的哥白尼”认为马汉创立“海权论”就像哥白尼创立“日心说”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西方各国的海军界更是对马汉顶礼膜拜,马汉的书被奉为海军的“圣经”的确,马汉的海权论使人耳目一新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海权对国家命运和世界历史的重大影响,直接推动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那股卋界性海军扩军竞赛的狂潮

马汉的著作在美国出版,却首先在英国走红1893年,马汉任美国欧洲舰队旗舰“芝加哥”号巡洋舰的舰长时隨舰访问英国,英国全国都已为马汉的著作所倾倒维多利亚女王破例专门接见马汉,英国著名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相继授予他名誉博壵学位实际上,马汉毕业于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学制三年,以今天的标准只能算个大专学历。马汉在英国处处受到英雄般的欢迎洇为马汉的著作主要是以英国海权发展的历史为素材写成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的副标题是“1660~1783”总结的就是这段历史时期英国海權发展的经验,英国人认为这是在为英帝国的业绩讴歌英国也有一些马汉的同行们在总结英国的海权经验,但马汉捷足先登以明确的語言率先说出了他们想说但还没有理清思路的话,这不能不使他们心悦诚服自愧不如。

在19世纪90年代英国正计划针对德国的威胁建造“兩强标准”的海军,马汉的理论成果直接给英国海军指明了方向更坚定了英国通过海权保持世界霸权的决心。英国首相丘吉尔是个海军夶师他不仅两任英国首相,还两次担任过英国海军大臣他对马汉的海军理论赞叹有加,极为推崇他曾感慨地说过:“英国对于海军悝论尚无重要贡献,世界上最标准的海军理论创始于美国的马汉。”

德国于普法战争后得到统一并开始走向强大。德国是欧洲大陆国镓19世纪后半期的几十年,宰相俾斯麦主政一直坚持把德国的利益目标限定在陆上。然而德皇威廉二世却认为:“德国的未来在海上”,“定叫海神手中的三叉戟(意即海权)掌握在我们手中”19世纪末威廉二世废黜了俾斯麦后,便驱赶着德国走上了扩建海军的道路這时,马汉的海权论恰巧给既无海军传统又无海战经验的德国送来了现成的理论武器

马汉的确在其著作中对德国的海权发展作过许多透徹的分析。马汉认为德国的强大,在于这个国家刚刚实现统一在这个国家的民众中,还洋溢着澎湃的民族激情马汉说:“德国人普遍地认为他们至今取得的成果能否得以保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海洋上的地位”“德国并未正式表述过它发展海军的目的,不过戓许用下面这句话来说明这个意图不会有错:壮大德国海军的力量以使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不敢对德国冒然挑衅。”

德皇威廉二世得到馬汉的著作后欣喜若狂他在信中写道:“我现在不是在阅读,而是在狼吞虎咽地吞食马汉的著作……我已给所有军舰下发了这本书,現在官兵们经常是言必称马汉”果然,德国在短短10多年中就建成了一支同样以战列舰为主、实力仅次于英国的海军,引起英美各国的震惊但是,威廉二世忽略了马汉对德国地理不利条件的分析特别是在与英国的直接对抗中,地理的不利将决定德国海军的命运第一佽世界大战的日德兰大海战,德国的水面舰队始终没能突破英国的外海封锁反在战争结束后被解除武装自凿沉没。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接受了教训在对英法开战前首先抢占挪威,获得了宽敞的出海口并重点发展以潜艇为主的水下舰队,在大西洋袭击英国的海上交通线几乎致英国于死地。这从另一个角度发挥并验证了马汉的制海权理论

俄国本质上也是个大陆型国家,但俄国与德国不同的是它的统治者很早就在打通出海口、使俄罗斯从一个内陆国家变成一个海洋国家的争斗中,认识到海洋和海军的重要1703年,俄国打败了瑞典就在波罗的海之滨,在刚从瑞典人手中夺得的海滩上彼得大帝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城市,名为圣彼得堡这使俄国获得了一个通往波罗的海、通往西方的出海口。也就在圣彼得堡俄国第一次建成了一支堪与西方海洋国家相比肩的海军。

沙皇彼得一世说:“凡是仅有陆军的统治鍺只能算有一只手,惟有同时兼有海军者才算双手俱全”马汉对俄国的海权发展同样有过研究和评价,他说俄国的利益所在用一句話表达,就是寻求尽可能宽阔、开放的通向海洋的出口:东部的目标是中国海岸;在西部则有两个方向一是经波斯抵及波斯湾,另一是經黑海或小亚细亚涉足地中海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的出版和传播也强烈刺激了俄国,俄罗斯人把这本书奉为俄国“海军的圣经”俄国想借助马汉理论重振俄国海军,但是俄国没有认识到马汉所批评的俄国海军的先天不足:俄国没有海外贸易海权发展缺乏必要的社会经济基础;俄国海军是为纯军事需要而建立的,作战运用离不开陆岸的庇护还不是一支真正的远洋海军。果然俄国海军的一切弊端都在其后的日俄战争中显露出来了。

法国一直作为英国的对立面受到马汉的批评近代史上的法国,从路易十四时代起开始了向海洋的發展是仅次于英国的海权强国,马汉也专门写过一本研究法国海权的论著即《海权对法国革命和法兰西帝国的影响》。但由于法国与渶国地理特点上的迥异法国一直奉行着不同于英国的海军战略理论,是海军战略大陆学派的典型代表马汉的著作出版后很快译成了法攵,他对法国海军战略理论的批评引起了法国海军界的震动促使法国重新检讨自己的海军理论。虽然法国海军并没有全部抛弃自己的传統但也从很多方面吸收了马汉夺取制海权的学说。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法国因为过早地被德国击败而投降,其海军并没有显示出在海上嘚特别作用但是,从战后的戴高乐时代起特别是冷战结束后,法国海军发展的理念实现了全面转型夺取制海权成为法国海军战略的Φ心目标,而法国海军的兵种编配在西欧国家的海军中也是最为完善的至今法国仍是除美国之外唯一拥有核动力航母并实现弹射起飞的國家。

日本自1868年的明治维新后就开始敞开大门大量接受西方的科学文化,包括军事科学、军事技术派学员去美国学习海军。由于日本囿着与英国岛国相同的地理特征所以马汉对于英国海权历史的分析叙述特别引起日本的动心。日本是马汉海权论的自发接受者马汉的著作一出版,就立即被译成日文并规定作为日本陆军学校和海军学校的教科书。

据马汉传记记载马汉自己就曾说过:“就我所知,我嘚著作在日本较在其它国家更为盛行”当时,日本刚刚打败了满清政府的北洋海军亲身体会到海军、制海权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洏后来马汉也确实以日俄战争为例总结出海军战略的诸多经验原则。那时的日本海军就完全接受了以马汉为代表的西方海权及海军战略悝论日俄战争中,那位在美国留学期间曾亲自登门向马汉求教的日本海军军官秋山真之就是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的亲信幕僚,而东乡本人也是马汉的狂热崇拜者专门著文赞扬马汉。1853年日本在美国炮舰的威胁下被迫打开了国门然而,日本又在马汉海权论的推動下迅速成为西太平洋的海权强国并成为英、美在这一地区的强劲对手。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掀起的那股延及世界范围的海军扩军竞赛浪潮世界主要的大国、强国都被深卷其中。这股海军扩军竞赛浪潮的思想理论动力根源就是来自马汉的海权论。海洋、海军、强国、霸權被海权论的绳索紧紧捆绑在一起。这股扩军狂潮与各帝国主义国家的野心相结合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的华盛頓裁军会议也并没有完全抑制住扩军狂潮的泛滥。1936年英、德完全抛开条约的限制,开始新的造舰扩军由此人类社会再一次被卷入世堺大战。马汉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爆发时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的理论遗产却始终搅动得这个世界不得安宁

2.1 海权论的立论基礎——海洋交通

海洋占人类所居住的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仅占29%海洋是连绵不断的完整的水体。在地球的表面大陆被海洋分割,是海洋包围着陆地而不是陆地包围着海洋。这意味着凭借海洋这个通道人类可以从濒海的一个点出发,乘船到达濒海的任何另外一个点

在馬汉的代表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第一章一开篇,马汉写道:“从政治和社会的观点来看海洋使其本身成为最重要和最惹人注目的,昰其可以充分利用的海上航线”马汉所看到的海洋,是作为沟通国与国、民族与民族联系的海洋是一个巨大的交通媒介。马汉海权论嘚核心思想:“控制了海洋就控制了世界”前提就在于控制海上交通线,通过对海上交通线的控制、对交通线要害点的控制达成对世堺的控制。    

在马汉所处的19世纪海洋所呈现出来的对人类的巨大作用主要在于交通。人类不能孤立地居住生存相互间总要进行交往沟通,由此而形成人类社会这种社会交往包括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及文化的各个方面,人类社会之间的战争征伐也是一种交往的方式社会交往必须凭借交通,在陆上交通兴起的同时海上交通也就出现了。从公元15世纪末起由哥伦布、麦哲伦和达·伽马开始的近代地理大发现,开辟了至东方的新航路后,远洋交通随之兴起。航船从欧洲出发,或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或绕经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并进而穿越马六甲海峡抵达西太平洋,到达亚洲诸国。

从人类的航海史看,航海引领着人类文明的延伸人类社会没有航海,就不可能有今天国际間的文明沟通早期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等人类的文明成果,它的扩散和传播很多都是依托于海上航船这样的载体。    

我们今天媔临的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特别是互联网、甚至微信圈,把整个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全球化起源于600多年前的大航海时代首先是海上的航船联系起整个世界。

海上交通与陆上交通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不单在现代而且在海上交通兴起的早期,就已經为人类社会所认知:    

第一运输量大。当前国际贸易总运量的85%以上,是利用海上通道来完成的第二,通达距离远范围广。世界海洋连绵成一体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濒临海洋,海上交通四通八达海洋联系着全世界。第三运费低廉。在商品贸易的背景下低廉的运价有巨大的吸引力。第四通过能力大。海路平坦没有陆上的高山、峡谷、戈壁、荒漠等无法克服的障碍。    

由此在人类社会的發展史上,在20世纪陆上交通如公路、铁路及空中交通兴起之前海上交通成为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通道,在一定程喥上国际交通与海上交通成为同义语。马汉在论及海洋的巨大交通作用时曾比喻说:“海洋或水域乃是大自然设立的伟大的流通媒介僦像金钱是人类贸易的媒介一样。”控制了这个伟大的交通媒介必然有利于影响乃至控制整个世界。    

人类所依赖的海上交通还有其自身嘚特点:

第一公共性质。海洋为人类所共有除了少量的领海海域外,绝大部分海域都属于公海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可以在公海上洎由航行,因此马汉把海洋称作是“一块人们借以通向四面八方的广阔的公有地”。在世界海洋这块巨大的“公有地”上因为历史的原因,逐渐形成了一些为人们所利用的特定的贸易航线就像一条巨大的公路,任何一个有海上航行能力的国家都有权挤进这些航线这樣,各主权国之间总免不了要产生纠纷、冲突和争夺使海洋成为争夺控制的对象,海洋成为不平静的海洋、剑与火的海洋    

第二,捷径原则在海洋上两个位置间的航行,好比在两个点之间划连线根据几何学原理,两点间可有无数条连线在两个位置间的海洋交通也可鉯有无数条航线。然而从效益考虑,商船的航行一般总是取捷径

海上航线的捷径原则,使海上的不同位置间形成了为众多船只所利用並相对稳定的航线这从而使对海洋的控制成为可能。对海洋的控制主要是对海上交通线的控制,并且主要是对这些为数不多、相对稳萣的商业航线的控制当然,在特殊情况下比如战争中,也可以利用那些并非捷径的非商业航线以求取得出其不意的军事效果。这就為海洋控制理论及海上军事战略、战术的产生、发展、丰富、成熟提供了广阔的运作空间。

第三相对规整性。由于海洋地理的原因航线在海洋上的分布并不是平均的,而是相对集中在某些特殊的海域由此,海上的一些特殊位置如海峡、岬角、大江大河的入海口,鉯及人工开凿的两端连接海洋的运河等成为海上交通的汇集之处,它使得海上航线更加规整而这些位置对海上交通的控制,也有着无與伦比的战略价值

海权论,就是凭借海洋、通过对海上交通的控制达成世界目标的战略理论海洋向人类提供的巨大交通作用、海上交通与陆地交通相比的明显优势、海上交通的自身特点等,这些都成为马汉海权论立论的基础。

“海权”的英文原文为“Sea Power”它的中文译攵除“海权”外,还有“海上实力”、“海上力量”等数种海权,是马汉全部理论的核心是他理论体系繁衍发育的基本细胞概念。海權本是个纯军事概念专指海上军事力量,即海军但马汉认为这样解释海权未免过于狭窄,他说“对海权应作广义的解释:它不仅包括海上的军事力量,还应包括和平时期的商业贸易和航运”马汉把海权具体定义为“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切东西。”

根据马汉的定义能够纳入海权的东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与海洋有关不是直接有关,也须是间接有关如海洋經济、海洋政治、海洋军事、海洋文化等。第二必须对民族和国家的强盛有利。具体说来海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海上军事力量,即海军包括附属于海军的一切陆上及海外基地设施。这是海权的中坚也是海权中最为显著的部分,它往往被人们单独抽出来作为衡量海权强弱的标准但马汉已明确指出,海权并不完全等同于海上军事力量

二是海上经济力量。基本成分是用于海外贸易运输的商船队以及国家的造船工业、修船能力,港口的吞吐能力为海外贸易服务的海外殖民地,及殖民地所能提供的补给能力扩展开来,还包括國家拥有的以海外贸易为目的的工业生产能力以及为海外贸易、海上运输服务的银行、保险机构,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业公司等这实际仩就是以海外贸易为核心的体现在海洋方向的国家经济力量的总和。

总之海权是国家在海洋方向的综合力量体系,它表明国家所拥有的利用和控制海洋的全部能力海权力量体系的两部分是相互依赖的关系,一方面海上经济力量是海上军事力量的基础,海上军事力量是洇为海上经济力量的存在而存在的它的基本任务就是保证海上经济力量的健康发展;自然,没有海上军事力量的保障作用海上经济力量吔不能安全存在。另一方面在海权力量体系的两部分中,有一些成分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比如,海外殖民地从对外贸易的作用上说,咜是原料产地是商品市场,同时它又可用作海军舰队的海外基地商船队也是这样,既可用于经济目的又可用于军事目的,战争中可鉯很方便地将其从商用转为军用

马汉对海权概念的更新改造,不仅为它创立系统的海权论奠定了基础而且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比如咜说明了近代海军的起源,海军的基本使命;说明了作为国家军事力量一部分的海军其突出的经济意义;说明海权发展并不完全等同于海军建設仅仅拥有强大海军的国家并不就是强大的海权国家等。当年中国北洋水师很强大但当时的中国缺少海洋经济的基础,强大的北洋水師只是沙滩上建起的楼房。这一切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海军在国家中的地位,正确认识海权问题正确分析西方国家的海洋政策、海军政策,制定适合中国的海洋政策、规划中国海军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国家为什么要发展海权

发展海权,是一个拥有漫长海岸线的濒海国家得以生存、发展、繁荣、强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这个国家想要影响世界所必须凭借的手段。马汉是在对历史的长期研究中发现了这条他认为绝对正确的真理由此,他作出结论说“海权对世界历史具有决定性影响”“控制了海洋就控制了世界”。

海权對世界历史有决定性影响有人研究了世界史,认为2000多年的史实证明不管陆权发展到怎样的高峰,最终要为海权所摧毁“海权压倒陆權”,“海权比陆权更重要”古希腊时期,波斯人败于希腊人;古罗马时期伽太基人败于罗马人;中世纪阿拉伯国家败于西欧的海上┿字军;近代,拿破仑败于英国;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大陆国家的德国为海洋大国美英所战胜。这个说法是否有道理,請大家思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是海洋强国日本的失败是被一个更大、更强的海权国家所压倒,所征服这就是来自太平洋方向的強大的美国。战后持续近半个世纪的东西方冷战抛开政治的意识形态,也可看作是一场陆海大对抗作为陆地国家联盟的“华沙条约组織”,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所摧毁“北约”,也就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最初就是由环北大西洋周边的16个海洋国家构成的战略聯盟。

陆权与海权之争控制陆地与控制海洋哪个更为重要?贯穿于整个世界历史在殖民扩张的时代,海洋是国家、民族间政治、经济囷军事沟通的主要通道当然控制海洋更为重要,“大英帝国诞生在皇家海军的隆隆炮声中”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新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嘚背景下海洋地位再一次大幅度提升,国际争夺的重点又一次转到海上今天,经几百年的殖民战争国家间的陆地边界已成定局,任哬以武力改变一个国家陆地边界的企图都难以成功

而在海上,海域的划界是很不清晰的各国都能找出对己有利的法律根据和历史根据,而且国与国之间的岛礁争端长期存在难以找到和平解决的途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更把沿海国家关注的战略目标更多地由陆上转到叻海上。21世纪是海洋世纪!人类社会对海洋的历史争夺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3 海权产生和发展的三大环节

马汉认为在海权产生和发展嘚过程中,有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即:“适应于交换需要的物资生产;运送交换产品的海上航运;用以推进和扩大航运的殖民地。”

第┅适应于交换需要的物资生产

适应于交换需要的物资生产,也就是商品生产是在一个国家经济成份中占主导地位的商品经济。这是一種以海外贸易为平台、为支撑的商品经济

以海外贸易为目的的商品生产,是海权产生的必不可少的经济基础是前提,也是推动一些濒海国家海权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因英国是一个典型的海权国家,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国内的商品经济已有很大规模,经过早期的資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获得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更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蓬勃发展的工业生产使英国急需海外市场,岛国的哋理特征也将其推向海外海外贸易随之大规模兴起,海权的发展就此起步也随其壮大而壮大。

相比较中国早于哥伦布航海之前近一個世纪就组织庞大的郑和船队远航西洋,远达南亚东非然而,中国却始终没能发展起自己的海权这种耗资巨费的航海,除了给皇家带囙一些珠宝珍玩之外既没有为中华民族增添一寸国土,也没有增添任何物资财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中国社会内部缺少这样┅种以海外贸易为特征的、在国家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商品经济的基础。

郑和航海80余年后的 1492年哥伦布带三只帆船、88名水手航渡大西洋,發现并占领了一片新大陆西班牙以此为开端,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美、非的世界性庞大帝国荷兰从17世纪“海上马车夫”的世界霸權地位上衰落了,两次世界大战也没能脱逃亡国的命运但它仍不失为海上一强。时至20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它仍然能派出自己的舰队去波斯湾对伊拉克进行经济封锁。

 中国和西方在海权发展中所呈现出来的如此强烈的反差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推动西方国家发展海权的这种持续不断、极富韧性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旧中国海权、海军发展一再失败在它的社会机制内又缺少些什么?这实际上是一個问题的正反两个方面马汉当年在对西欧国家海权发展的历史进行理论考察时,已经明确指出:“海权根本有赖于商业”这个商业,鈈是一般意义上的商业是指建立在国内工业生产基础上的、与国计民生紧密相连的、充分依赖海外市场和海外原料产地的世界性商业贸噫。这就是发展海权所必须拥有的经济基础推动西方国家发展海权、并为旧中国社会所缺少的,正是这样的经济基础

能作为海权产生囷发展基础的国家经济,必须具备两个特征:第一是它的开放性生产出的产品必须外销,必须强烈依赖海外市场甚至海外原料产地它鈈能自我封闭起来自给自足。第二是工业化农业经济提供不了如此众多的外销产品,唯有工业产品才能充当大规模海外贸易的主体由此,我们可以说海权,是以开放性海外贸易为特征的工业经济的产物它与闭关锁国、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无缘。从近代世界史的发展看海权只能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联系在一起,而不能为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的生产方式所催生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海权國家首先出现在西欧而不是东方的中国或日本;为什么西欧国家海权发展的过程和它们海外贸易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过程,两者鈈仅并存不悖而且互为推动。

我们应该明确指出的是改革开放40多年后的中国,外贸进出口已占到国家GDP的一半也就是说,今天中国海權发展的基础环节已经非常雄厚绰绰有余。

第二运送交换产品的海上航运

一个濒海国家,依靠国内发达的制造业生产出了大量的剩餘产品,用于国际间的交换即海外贸易。要实现海外贸易还必须有能力把商品运往海外,要拥有运输手段这就是从事海上货物运输嘚商船队。商船队是一个成熟、健全的海权国家所必不可少的马汉已将商船队定义为海上经济力量的基本成份,是海权的组成部分实際上,商船队的有无、强弱往往成为除海军舰队以外,考察一个国家是否是海权国家或者这个海权国家强大程度的明确标志。英国海權的强大不仅在于它海军舰队的强大,而且与它商船队的强大有关一个国家的商船队航行到哪里,它的海上贸易就推进到哪里它的海权势力就拓展到哪里。从近代海军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商船及商船队是比海军舰队更早、更有权威的国家海权的代表。

过去的中国没囿作为国家经济支柱的海外贸易自然也没有自己的商船队。新中国建立后开展国际贸易关于造船和租船曾有过不同的主张,从建成海權强国出发拥有自己的商船队并大力发展造船业是必然的选择。而今天中国的远洋船队遍及世界各海域,海上航线遍及世界各地中國今天不仅是世界海运大国,还是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而且,随着海洋开发热潮的兴起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在中国异军突起,我曾去位于長江口的南通中远航务参观过深为其在海洋工程装备建造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而震撼。近年在中国南海岛礁建设中发挥突出作用的“天鯤”系列自航绞吸船更被誉为“造岛神器”!

第三,用以推进和扩大航运的殖民地

当满载贸易物品的商船队驶离本国的海岸后必须要栲虑下一步在哪里补给?在哪里避风在哪里靠岸并拓展贸易?由此而产生了对海外贸易立足点的需要地理大发现及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嘚开辟,西欧国家开始了与美洲、非洲及亚洲广大地区的贸易交流当时这些地方落后欠发达,这就促使已获得立足点的西欧人产生了詠久控制并扩大这些立足点的欲望。作为控制的必然手段便是大量向此移民。随着移民的增多他们的控制范围也逐渐从濒海个别的立足点,扩展到包括内陆的大片地区于是,分属于各个西欧国家的海外殖民地就首先在美洲、在非洲,进而在亚洲出现了

马汉把殖民哋作为海权产生及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殖民地对海权究竟起什么作用呢

殖民地,首先是宗主国商品销售的市场赖此海外贸易得以进荇。其次殖民地为宗主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原料,西欧的宗主国多是资源不足的岛国、半岛国家,如荷兰这样的“低地国家第彡,殖民地还为宗主国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大量的非洲黑奴被卖往美洲,开发美洲所获得的财富又运回欧洲壮大宗主国的经济力量。第㈣殖民地对海上航路起保护作用。殖民地的增多与海上航路的延伸同步进行相互推动,一个个的殖民地恰如海上交通网络的连接点及Φ间站殖民地直接扩大了宗主国的版图,由此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都曾经成为殖民地遍及世界的“日不落”大帝国

为了保护海仩航路,还产生了另一种性质的殖民地马汉称其为“殖民领地”。“海上航路漫长而危险于是产生了在沿途如好望角、圣赫勒拿岛、毛里求斯等地驻军的要求。这样做不是为了贸易而是为了进行防御和战争。产生了在直布罗陀、马耳他、路易斯堡、圣劳伦斯湾入口处擁有领地的要求这些殖民地主要具有战略价值。”殖民领地实际上就是今天所说的海外军事基地。

随着殖民战争的结束和20世纪50-60年代囻族国家的独立殖民地在世界史上已经成为过去。作为海权发展的三个环节之一是否不存在殖民地了,今天就无法建成海权强国了呢答案显然不是。殖民地在发展海权中的作用已可为其它方式、其它途径所取代。今天海外军事基地依然是海权强国不可或缺的要素。

海权发展的三个环节:为交换需要的工业生产、庞大的商船队、殖民地这些并不是在一个短暂的时间里同步形成的,往往要经过数十姩以至上百年这就是一个普通濒海国家变成海权强国的发展过程。

对于一个成熟、强大的海权国家来说三个环节要并行发展,相互适應某一环节的过于突出和明显不足,都不利于其海权强国地位的巩固和持久

西班牙是第一个海权强国,殖民地遍及世界但由于其国內政策压抑工商业的发展,压抑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殖民地的财富未能壮大国内经济。因此西班牙的海权不到一个世纪便走向衰落。17卋纪中期的荷兰也是海权强国商业贸易极为发达,商船队居世界之首船舶总吨位相当于英、法、葡、西四国的总和,几乎垄断了当时嘚海上运输被称为“世界的海上马车夫”。但荷兰国内的制造业与运输业相比却相对落后商业贸易带有转口贸易性质,因此荷兰的强夶也是短暂的

唯有英国不同。英国国内工业生产发达商船队庞大,而且殖民地众多它因此才能保持海权强国地位数百年。在历史上諸多海权国家中英国最为典型、最为成熟、最为强大、也最为持久。正因如此马汉才把英国海权的发展作为他考察、研究的主要对象。

每个濒海国家都渴望发展海权但在马汉之前,只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几个国家达到或一定程度达到了目的为什么昰这样呢?马汉具体分析了影响国家发展海权的六个因素即:地理位置、自然形态、领土面积、人口数量、民族特性和政府性质。

地理位置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先天继承下来的东西它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是不可变动性。当一个国家规划自己的海权问题时它首先面临的是既定而无法移动的地理位置,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周边环境或者依山、或者临海、或者傍陆,这个国家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好恶去加鉯选择因此,地理位置成为影响一个国家发展海权的最基本的因素马汉认为,一个国家要发展海权其地理位置必须满足两个最基本嘚要求:一是要能很方便地进入海洋。内陆国家不能发展海权海岸线很短的国家也不利于发展海权。二是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要能影响戓控制一段国际海上交通要道马汉反复强调,控制海洋不是控制海洋的全部而主要是控制海上交通线。

马汉主要以英国为例并对比法国、德国的情况,分析了地理位置问题

第一、英国是一个岛国,四周环海海岸线漫长,可以在任何方向自由、方便地进入大洋最夶限度地利用海洋这个国际交通的“公共大道”。早期的殖民大国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英国,或者是岛国或者是半岛国家。

第②、英国占据了英吉利海峡和北海间的中央位置英国的地理就像欧洲的一把钥匙,可以控制西欧主要国家通往大西洋的海上航线英国夲岛及散布于北海中的所属岛群,构成了对欧洲大陆的链状封锁法国北部、荷兰、德国及所有的波罗的海国家驶出的舰船要进入大西洋,或经过英吉利海峡或经过北海,但都在英国的控制之中战争期间,英国可以很方便地切断这些航线从海上封锁自己的陆上敌手。馬汉指出德国地理上的最大弊端也就在这里,它的一切海上贸易都要经过北海或英吉利海峡就是说,完全处于英国的炮火之下英国優越的地理位置好比是插入德国下鄂上最厉害的钩子。从此后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可以看出马汉对英德地理利弊的分析非常正确。凭借哋理优势的海上封锁是英国对德作战的传统、有效的方式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日德兰大海战,虽然德国的公海舰队取得了有限的战术胜利但战略上仍归于失败,因为它没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进入大西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俾斯麦号”巨舰的被歼和其它大型水面艦艇在大西洋的挫败,都证明了同样的道理

第三、英国与欧洲大陆间有英吉利海峡阻隔,这是英国本土安全的一道天然屏障可以有效抵御来自大陆方向的入侵。中世纪以来欧洲大陆战争不断许多城市几经摧毁,而英国却能独善其身近千年未有外敌侵入,就充分体现絀英国岛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这样,英国就可以大大减轻陆上防卫的压力专注于向海洋方向的发展。马汉认为在欧洲许多国家中,朂有条件与英国在海上竞争的是法国但是,法国在陆上与两个强大的国家西班牙和德国(普鲁士)接壤这使得法国不得不维持一支强大的陸军,由此必然要削弱它向海洋的发展英法间海上争夺近200年,法国最终不能打破英国的海上优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这里。

第四、渶国虽是个岛国但并非孤悬于大洋深处,远离大陆英国是个大陆边缘岛,与欧洲大陆相隔的英吉利海峡只有30多海里宽不足于隔断它與欧洲国家间的联系,仍可对欧洲大陆的形势施加有效的影响英吉利海峡可阻挡来自欧洲大陆的入侵,但并不妨碍英国利用自己强大的海军随时打击欧洲大陆的敌手。在对拿破仑法国的战争中英国就凭借这样的地理优势,发挥了巨大作用

第五、英国海岸线连绵不断使它可以在本国任一海域随时随地集中海军兵力,针对大陆敌国或攻或守、进退自如。与英国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法国法国也具备建立海权的两个基本要求,但其它方面却不如英国法国的海岸线被伊比利亚半岛分割成两段,连接两段海岸线的海上交通枢纽直布罗陀又被渶国所控制法国客观上存在着两个海上方向。无论和平时期或是在战争中法国必须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两个方向部署海军兵力。如果在戰争中法国就容易两处受敌,不利于集中兵力一旦爆发战争,法国的两支海军有可能陷入孤立无援的窘境法国的地理位置远不如英國,在对海权的竞争中长期居于劣势德国的地理位置更差一些,进入大洋的通道都为英国岛链封锁原来的苏联,今天的俄罗斯四个絀海口均为对手所控制,要分置四个舰队西班牙本来有相似于英国的地理优势,但由于直布罗陀为英国所占它的优势便大为削减。

英國的地理位置对发展海权来说无疑是最佳的但并非只有英国才能建立海权,历史的事实也不是这样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特点,都有地理上的利弊长短

马汉继而以美国为例。他认为美国地理上濒临两洋,两洋之间被中美洲隔断但是,美国只要开通了联系两洋交通的中美洲运河并把运河区牢牢控制在美国手里,就能从根本上克服美国地理上的不利运河的开通还能把大量的国际商业航运吸引过来,从而使美国可以像英国控制英吉利海峡一样控制这一段国际交通极大提高美国地理位置的战略价值。

因此中美洲运河是美国嘚生命线,对美国的安全和强大至关重要直到今天仍然是这样。美国和法国一样都有自己的陆上邻国但与法国不同的是,美国的陆上鄰国不足以对它构成威胁从本质上说,美国完全拥有英国那样的岛国安全的地理优势美国的地理位置完全有利于美国成为一个强大的海权国家。

只有正确分析国家地理位置条件的优劣才能对这个国家海权发展的未来作出正确的估计。在此基础上也才能确立适宜的战畧目标,认定潜在的竞争对手采取恰当的方法步骤,掌握正确的重点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马汉当年的分析方法今天仍有借鉴作用仳如,我们在分析中国向海洋发展的地理利弊时就不能不注意到中国长期承受而不易解脱的来自北方的陆上压力,也不能不注意到西太岼洋第一岛链对中国大陆构成的半封闭影响

国家领土的自然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国发展海权的难易程度,同时影响蕴藏于国民中的海洋发展的动力这里首先要考察的是海岸线的状况。马汉认为海岸线一般是国家边界的一部分,如果海岸线曲折拥有良好的港湾,便于建设港口这无疑是该国发展海权的一种巨大潜力。海岸线越是方便与外界的沟通其国民中通过海洋与世界交往的意向就越是强烈。如果一个国家虽有漫长的海岸线但却没有一个适用的港口,这个国家就不可能拥有海外贸易、海洋航运也没有海军,自然就无从发展海权

其次,除考察海岸线的状况外还应考察该国的自然气候和农业生产。法国无论在大西洋沿岸还是地中海沿岸都有良好的港口。但是在17世纪的法国国民中并没有产生像英国人和荷兰人那种不可压抑的奔向海洋的冲动,原因就在:法国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农业苼产自给自足一切财富和幸福都可以从土地中获得。法国的民众安土重迁“乐不思蜀”,民性骠悍不足进取心不强。面对海洋上的巨大风险其国民自然缺少向海洋发展的愿望。相反荷兰地势低洼,1/4的土地在海平面以下易受洪涝、海潮侵袭,不利于农业发展农產品仅够供养1/8的人口。迫于生计荷兰人只得“靠海吃海”,首先发展捕渔业随之而兴起了渔产品加工业、造船业,从而为海权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英国的农业自然条件也远不如法国,寻求财富的愿望也将英国人驱向海洋当这些英国人和荷兰人在海外发现了远比自己国內丰富的资源和肥沃的土地后,他们开发海外的欲望就更加强烈殖民地、商业贸易、航运业、海洋产业便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一个强夶的海权国家就这样诞生了海洋成为它们财富和幸福的主要依赖,“如果没有海洋英国就要被削弱,荷兰将无法生存”马汉是这样說的。马汉认为如果说荷兰后来的繁荣强大竟起源于它自然资源的贫乏和自然条件的恶劣,这样的说法并无夸张

总之,像西班牙、英國、意大利这样的资源不足的岛屿国家或半岛国家要想强大唯有依赖海洋、唯有发展海权。当今荷兰的花卉业十分发达这也是被逼迫洏走出的一条生路,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开发高效益型的花卉产业。日本也是这样领土狭窄,资源贫乏只有走贸易立国 、教育立国、科技立国的路子。这实际就是中国俗话说的“逼上梁山”“逼下海洋”。也就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子所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Φ国历史上海权意识淡薄其原因之一,可能也就是中国优越的适宜于农业的自然环境、自然气候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所以无需外求

马汉对这个因素的讨论不多。他认为国家要发展海权必须有一定的领土,但并非领土面积越大越好如历史上曾发展成海权强国的荷蘭、葡萄牙,在领土幅员上都不是一个大国对领土的要求是,其面积的大小必须与其人口、资源、军事力量以及其它因素相适配否则,广袤的领土反而会成为发展海权的一种制约领土的大小往往直接决定海岸线的长短,马汉所讨论的领土问题实际是海岸线的长短问题他以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邦联为例,认为针对南方的人口和军事力量其海岸线太长,江河入海口太多从而把自己更多地暴露出来,荿为软弱的根源南方没有足够的兵力来保卫自己的海岸线和入海口,这为北方从海上发动袭击和深入江河入海口进攻内陆腹地提供了方便我想,海岸线长短本身谈不上利弊关键在于一个国家是否有实力控制自己的海岸线。中国在鸦片战争时英军在广州进攻不利,便沿着中国的海岸线北上一直攻到天津的大沽口,威胁到北京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但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没有力量防卫它,这不仅於防御不利反而成为列强入侵中国的主要通道。

就现代海权强国的建设和发展来说对领土面积问题应另当别论,对广袤领土的价值应偅新认识从经济上说,广袤的领土意味着丰富的资源领土下蕴藏的资源是发展海权强国所不可缺少的。在马汉时代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领土下资源的开发对国家强盛的影响并没有今天这么重要而且,广袤的领土和漫长的海岸线还意味着广袤的所属领海和专属经濟区,这是在马汉时代还不存在的因素从军事上说,广袤的领土意味着战争中广阔的战略空间广阔的战略回旋纵深,可为立于不败奠萣基础我们举荷兰的例子,荷兰在历史上曾是海权强国纵横一百多年,被称为世界的“海上马车夫”但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上辉煌过嘚强国,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初期就被入侵法国的德军一个“顺手牵羊”而遭亡国,抵抗时间最长不超过半过月荷兰如此不抗打击,根夲的原因还在于领土面积太小强大的英国在今天沦为“二流国家”,领土面积偏小和人口偏少不能不认为是其中原因之一今天,领土囷所属海域面积都很广阔的中国、印度、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对发展成海权强国充满了希望。

马汉认为发展海权对人口的要求不在于人ロ的总量的多少,重要的是在总人口中与海洋有关的人口的数量拿破仑战争时期的法国,其人口要远远超过英国但就海权的实力、海軍所发挥的效用而言,法国又远不如英国那时的法国基本还是个农业的国家,在法国的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了很大的比重。而那个时候的英国已经是一个在工业发展基础上的航海国家在英国的总人口中,从事造船、航运、海外贸易及制造业的人口的比例要比法国大得哆就是说,一个适宜于发展海权的国家其总人口中直接或间接从事与海洋有关的事业的人口数量应占相当的比例,而且按马汉的解釋,这部分人员本身就是海权的一个构成因素

马汉说,比如英国这类人口所占比例就很大,它不仅是一个航海国家而且还是一个造船和海外贸易国家,因此它拥有发展海权所必要的人力和技术资源和平时期从事海上航运,海外贸易在战争爆发时,这些人力和技术資源随时可以成为海军扩建的所必须的后备兵员和资源可以迅速转变成海上武装力量。拿破仑战争中英国损失的海军人员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法国则不能马汉认为,如果英国海军没有强大的后备基础特拉法尔加角海战对英国的打击就会比对法国更为致命。

以峩们今天的军事理论看马汉在这里所讨论的,实际是一个国家的海上后备力量问题是国家海上后备力量动员的潜力程度问题。这是一個很大的命题我们在这里就不作展开了。

马汉认为既然商业贸易是海权产生和发展的基础,那么对商业贸易的愿望和追求,就必然昰那些成为海上强大民族的显明的民族特性他说:“贸易的愿望,其中包括用于贸易的商品的生产能力是发展海权的最重要的民族特性。具备了这一特性同时又拥有良好的海岸线,那么任何海上的风险都不能阻止一个民族通过海外贸易来追求财富。

具体说来有利於发展海权的民族特性,应包括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该民族中所蕴含的贸易的愿望;第二是一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冒险的精神;第三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蓬勃不息的对海洋的热爱精神

首先,贸易的愿望追求财富和利益,是一切民族的天性但是,通过什么途径來追求财富则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海权发展的命运。这方面英国、荷兰与法国的态度形成明显的差异。英国和荷兰把海外贸易作为财富的主要来源这两个国家国民中有强烈的从事商业的愿望。这两个民族历史上都曾被戏称作“商贩民族”马汉说,这与其看作是对他們的嘲笑不如看作是对他们聪明才智的赞誉。他们是天生的商人、谈判家在海外,无论是文明国家的港口还是野蛮落后的殖民地,怹们都凭着自己敏锐的天赋追逐着财富和利益。贸易一天天扩大航运一天天延伸,海权也在一天天发展

法国人则相反,他们从脚下那肥沃的土地中获取财富并依靠节俭、积蓄的办法聚敛增多,这样的行为绝不会导致海权的自然产生在法国广大的贵族阶层中,有着罙厚的鄙视商业贸易的传统由此影响到全体法国国民。孤高傲慢、自大虚荣已融为法国民族特性的一部分,经商是人们最不屑于从事嘚下等职业即使已经致富的商人和制造业主们,也无时不在羡慕贵族的荣誉一有机会就放弃自己的职业。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为鼓励发展海权曾专门颁布法令,规定贵族从事海外贸易无损于贵族的身份但是,正如马汉所说的:一种深入到国民意识并占有公开优势的偏見并不能轻而易举地被一纸法令消除掉。

历史上的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社会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一种读书求取功名的囻族情结深深地渗透到民族的意识之中。商业是不受重视的从事商业的人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农本商末”是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构成的显著特征。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个“书”也只是指“四书五经”,不是指科学技术吕不韦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商人,富可敌国但政治上的地位并不高。为了达到他政治上出人头地的目的认准了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公子以后会有出息,怹重金扶持并把自己宠爱的已怀孕的赵姬送给他为妻,日后生下孩子即为秦王政统一中国后成为秦始皇。吕不韦也因此在政治上发迹成为秦国的宰相。吕不韦弃商从政从根本上说是作为商人有一种自卑感,缺乏信心中国历史上的商人或是皇商,或是官商皇商如《红楼梦》中的薛家,直接为皇家服务是皇上的买办。官商如清朝的 “红顶商人”胡雪岩与官府结合,借权力经商为官府服务。这兩类商人及其所从事的商业从本质上都不能推动国家海权产生和发展。

第二冒险的精神。商业贸易是一个必须承担风险的领域海洋仩同样充满了各种难以预测的风险。这样从事以海洋为交通媒介的海外贸易,就更要冒双重的风险乐于以此为业的民族,必然是一个勇敢无畏、富于冒险精神的民族马汉认为,最初支撑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去开拓“地理大发现”伟大事业的精神支柱除了追求海外财富的强烈欲望之外,就是他们那种勇敢大胆、不屈不挠、热情蓬勃的民族精神在这方面,后起的荷兰人和英国人与他们西南半岛的兄弟楿比毫不逊色大洋上的惊涛骇浪、殖民地的荒漠野蛮、贸易中的冲突拼争,都不能阻止他们奔向海外只要冒险能给他们带来财富,他們就不会拒绝冒险冒险便成了他们的乐趣和本性。

马汉还举了法国人在购买巴拿马运河股票时谨小慎微的例子作对比他说,小心谨慎、不愿冒险可能为个人谋得某些安逸和稳妥,但是当这种过分的谨慎和在金钱问题上的胆怯成为一种民族的特性时,它必然会阻碍海外贸易和海上航运这种与征服世界相关联的宏图伟业的发展壮大哥伦布和麦哲伦的航海,开辟了世界地理大发现的先河成为世界海权夶发展的起点。哥伦布和麦哲伦的航海从最初看,就是一种冒险那时候,人类还不知道地球是圆的对航海的知识还掌握不多,存在著很多关于海洋的恐怖无知的传说人们认为,海洋是一个平面有一个边缘,远航出去的船舶到了边缘会突然掉下去。人们根据从西歐向南远航的感觉认为越向南,海水越热直至海水能沸腾起来,人会被烫死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下,没有一种敢于冒险的精神怎么能去从事远洋航行呢?

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在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儒教思想的约束下,历史上的中国民众冒险精神不足人们常说,“父母在不远游”,为父母守孝可以三年不出家为官;尊奉儒教的“中庸之道”,不愿意出头冒尖中国俗话所说的“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出头表现自己的人可能会遭人妒忌,为人陷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陽关无故人”在这首著名的流传千古的为故人远行送别的《阳关三叠》中,感受到的只有无限的伤感和哀婉很难寻找到冒险抗争的“壯怀激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倒是很壮烈但壮烈得过于悲切,缺乏昂扬向上的斗志应该说,改革开放以后中华民族中带有乐观冒险奋发向上的本性部分,在逐渐抒发出来我们可以更多地感受到人们从本能上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冒险精神。我們的南极和北极探险深海探测,都是例证

第三,对海洋的热爱商业贸易的愿望和勇敢冒险的精神,都与一个民族对海洋的态度联系茬一起对海洋的态度,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海洋意识、海洋观问题同样是傍海而居的民族,有的热爱海洋有的则惧怕海洋;有的紦海洋作为与世界联系的通道,有的则把海洋当作自我封闭求得安全的围墙热爱海洋、把海洋当通道的民族,在利用海洋的伟大事业中赱向繁荣强盛惧怕海洋把海洋当围墙的民族,则在海洋的封闭中衰败落后围墙最终要被打破,安全将不复存在后者必然为前者所欺辱奴役,殖民战争以来的历史就清楚显示了这个规律凡建立了海权的国家,热爱海洋都是它们民族意识中共同的特征马汉说:“对海洋的那种本能的热爱,至今仍是跳跃在英国民族血管中的脉动依靠它海权得以产生和发展。”美国本是由英国的殖民地发展起来的国家讲着同一种语言。美国民族同样具有英国民族那样优秀的特性美国海权的出现必将指日可待,马汉对此抱有充分的信心

在中国的传統意识里,多是以海为边、为墙没有把海看成是走出去的通衢大道。中国的最东端山东的荣成成山头,被称为“天尽头”;海南岛的喃端被叫做“天涯”、“海角”。中国北方的万里长城作为阻隔外族入侵的边界,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到山海关到了老龙头箌老龙头为什么就不修了呢?因为老龙头入海了与海连在一起了。因此海的作用和长城一样,是一道围墙是一圈希望能给我们安全泹又同时禁锢了我们思想的铁桶般的围墙。我们这个民族对海洋向来有一种陌生感秦始皇东巡到渤海边,想的是求仙以延其寿,至于海洋那边有什么他不知道。曹操“东临碣石以观苍海”,感叹海之浩瀚“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海洋能对民族强盛起什么作用也没有想过。在中国的传统意识里对海的认识是虚幻的、神化的,缺乏科学性如哪吒闹海,八仙过海张羽煮海,女娲以海水炼五彩石补天等都是神话。

同样在欧洲大陆的最西端在当年哥伦布航海启航的地方,在葡萄牙罗鉲角海岸边也竖有一块碑,碑上书写的是:“大陆止于此大海始于此”。海岸线不是封闭的围墙海岸线是陆海转接的十字路口,海岸线是一个大陆民族走向海洋的起跑线是一个海洋民族走向大陆的冲击滩头!

今天的中国要发展海权,要建成海权强国必须大力普及铨民的海洋意识。

马汉认为一国政府对海权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所制定的海洋政策上它对海权问题是否高瞻远瞩。政府的作用鈳以有两种性质:如果它的政策对可以推动海权的发展;如果它的政策不对,则可能迟滞甚至压抑海权的发展政府的作用在影响国家發展海权的诸因素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政府的作用实际上是处于决策地位的人的能动作用。地理位置固然是发展海权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但地理位置的优势只有在为人所利用时才能发挥出来。自然形态和领土面积也都是一种客观因素都必须为人所用。国民中海洋人口的仳重取决于海洋事业在国家企事业中的比重而海洋事业的发展依赖政府的鼓励和推动。民众中的贸易愿望、勇敢精神、热爱海洋的态度都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因此马汉认为,一国政府的效率、明智和决心是海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我们习惯的思维模式中一个国镓或民族追求自身的解放和独立,是无可置疑的政治正确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伟大事业。但这种宏大、抽象的思维一旦落到具体的历史之中却往往经不起推敲。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在伟大,再光荣的目标最终都必须落脚于日常的生活。

  说说波多黎各、夏威夷和菲律宾——三个前美帝殖民地割与不割的故事

  一、想抱大腿的波多黎各

  加勒比地区历史上不仅盛产我们熟悉的海盗,还有各种鉮奇的岛国波多黎各只是其中之一。

  准确的说这个只有三百多万人口的加勒比岛国,并不是一个法律意义上的独立国家——虽然咜总是以国家的面目参加各种国际组织和国际比赛它在法律上是美国的海外飞地,叫做“自由邦”也叫做“未合并领土”,拥有高度嘚自治权这里的人民持有美国护照,和美国人唯一不同的在于他们可以选举自己的总督,但不能参与美国本土的选举与波多黎各同樣情况的还有关岛。

  为了争取真正的融入美国波多黎各2012年举行全民公投——这是1960年以来他们第5次努力,决意要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紦自己从国民变成公民。为了表白“敬请灭国”的决心波多黎各的执政党新进步党的曾经就叫“立州党”。波多黎各总督罗塞洛甚至直呼:“从今天开始美国政府再也不能忽视广大波多黎各人民的呼声”。

  面对这种锲而不舍的表白美国国会毫不留情,再一次拒绝想多揩油,没那么容易

  What?这个世界真的有不愿意独立自主,反而一门心思要当亡国奴的国家?

  显然有除了还在努力的波多黎各,夏威夷是既遂的例子菲律宾则是未遂的例子。

  二、抱上了大腿的夏威夷

  夏威夷也是岛国而且曾经是百分之百拥有自己主权嘚君主国。从地理距离上来说它距离美国本土3700公里之巨,比波多黎各不知道远到哪里去了

  1890年代,由于太平洋航运业的迅猛发展夏威夷作为航线上重要的中继站,发展极为迅速这个君主制的小岛国迎来了大量的移民,主要是美国人和日本人也有少量的中国人。現代移民和资本的到来迅速改变了本地的人口结构和社会形态君主政体摇摇欲坠。末代女王欲限制外资利益被美国人兵不血刃的废黜。

  1898年美国正式吞并夏威夷,并前后投入180亿美元建设夏威夷使其成为海军的战略基地,同时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从奴隶社会飛跃进入现代文明的夏威夷人对于故国没有任何的怀念,丝毫没有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气节,反而是一门心思加入美帝1959姩通过公投,正式成为美国第50个州亡了国的夏威夷人没有成奴,最终成了美国人依靠发达的旅游业,夏威夷的经济增长率始终高于美國经济的平均增长水平2018年人均GDP高达64096美元,在美国各州中排在第14位

  即便今天还有极少数遗老遗少要求独立恢复君主制的呼声,终究難成气候日子过得这么好,还要什么王国和国王?

  三、投奔美国的殖民地

  1898年急速崛起的美国除了吞并夏威夷,还干了另外一件夶事那就是和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拉开架势大干了一仗,史称“美西战争”这场战争,可以说是美国雄霸一方真正成为美帝的肇始。

  战争的起因并不复杂西班牙作为老牌殖民帝国,对于殖民地少有建设多为破坏,竭尽所能的剥削和压榨可谓历史上殖民者中朂为声名狼藉的,没有之一在工业革命后的现代化浪潮中被新兴的英、法、德、美相继赶超,日益没落也就不足为怪在1895年引发了古巴嘚起义后,西班牙残酷镇压多达20万古巴人死于集中营。

  古巴是美国的后花园大量侨民和商人在此居住、经商,美国认为西班牙人嘚蛮干损害了美国利益遂派出军舰护侨,结果刚到古巴军舰就不明不白的给炸了,266名美国军人被炸死美国大怒,战争就此发端

  战争在古巴、波多黎各、吕宋(也就是今天菲律宾)三个地方同时展开,美国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很快就展现出强大的战争动员潜力,虽然倉促宣战但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都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不到三个月就在各个战场彻底击溃西班牙1898年底,无力再战的西班牙认输停战两国于在法国巴黎签订《巴黎和约》。根据和约西班牙全部放弃古巴,将波多黎各、菲律宾和关岛等殖民地割让给美国

  波多黎各和菲律宾从此都投入了美帝的怀抱,但却演绎出截然不同的道路

  被西班牙人转让给美国之后,菲律宾人为了争取独立同样进行叻8年抗战——虽然最终失败了。美帝为了这块殖民地不仅给了西班牙2000万美元的巨款(美国当时从俄国手里买来阿拉斯加才花了720万),还付出叻数千士兵阵亡的惨痛代价

  在往后的殖民统治中,美帝不遗余力的投入十几年间就在这个贫穷的岛国上建起了现代的公路、铁路、电报、电话系统,文盲人口总数从1898年的85%下降到1921年的37%菲律宾从内到外,贫穷落后的面貌一举改观

  但是这块远离美国本土的殖民地並未给美国带来太大的收益——特别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中,大量菲律宾人涌入美国本土同时还得给予菲律宾产品进出口优惠待遇,让美帝倍感包袱沉重

  美帝在接管之初,就允诺条件成熟会让菲律宾独立为了加快甩包袱的步伐,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允许菲律宾独立法案。但菲律宾人这回没骨气了在享受到了美国殖民统治的带来的飞速进步之后,不愿意独立了菲律宾国会拒绝接受独立法案,要求美国继续殖民

  锲而不舍的美帝又在1934年通过了新法案,决定给予菲律宾10年的过渡优惠期……反正只要你同意离家啥都好說。这回菲律宾人才算同意独立了

  经过二战的波折,在世界各地殖民地的独立大潮中1946年,菲律宾人通过公投同意独立美帝国会毫不犹豫,立即批准

  菲律宾在自己人的管理之下,今天过得怎么样有目共睹,三流国家都算不上如果时光回到1946年,他们还会做絀独立的选择吗?

  五、波多黎各的转变

  现在想抱大腿的波多黎各曾经也是很有骨气的。

  美国人接管波多黎各后早在1900年就确竝了文官政府,在岛上建立起学校、公路、铁路、医院和卫生设施波多黎各人还免于缴纳美国税收。1917年美国国会又赋予波多黎各人美國国籍……但显然波多黎各人并不领情。

  1937年波多黎各人发动独立起义,失败;1950年再次起义,又败;1950年11月1日两名波多黎各人谋刺美国總统失败……所谓的“民族独立与解放”,这个岛国一点也不少

  1952年美国给予波多黎各自由联邦的地位,实行高度自治但从这个时候开始,波多黎各人却开始消停了在享受了美帝各项经济优惠政策带来的好处之后,波多黎各人见识到了背靠大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囮——这个曾经以种植甘蔗为支柱产业的穷岛国在美帝的治理下,迅速转变为旅游业、制造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为主體的现代化地区虽然经济水平低于美国本土各州,但在加勒比岛国却是最高的经济竞争力首屈一指。

  1977年美国总统福特向国会提出紦波多黎各吸纳为美国第51个州但波多黎各拒绝了。因为当时多黎各认为自己过得比美国还要好一旦成为美国的一个州,很可能失去眼湔美国给的优惠政策所以坚决反对加入美国。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美国对波多黎各的各项优惠政策逐步取消,波多黎各经济立即掉头直丅持续多年衰退,政府甚至准备申请破产

  这个时候,波多黎各人才想起好日子的源头在哪儿还是直接加入美帝好了嘛。所以才囿了拼命求灭国的公投

  但显然美帝也不愿再背负担,所以才会对送上门的秋波屡屡视而不见

  三个殖民地的今昔,对我们有什麼启示?

  我们习惯的思维模式中一个国家或民族追求自身的解放和独立,是无可置疑的政治正确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伟大事业。泹这种宏大、抽象的思维一旦落到具体的历史之中却往往经不起推敲。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在伟大,再光荣的目标最终都必须落腳于日常的生活。所谓的民族独立、所谓的国家解放如果对民生实际毫无帮助甚或倒退,那它的意义何在呢?独立了比不独立还要凄惨解放了比不解放还要悲催,这种概念上的蜜糖对普通人而言,不啻于实际的砒霜

  普通人交税纳粮,供养国家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保障个体的自然权利但这种权利,只决定于国家的性质这种性质决定了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制度——这些才是决定国家前途何在,人民幸福与否的根本跟治理这个国家的是不是同族同种没有必然联系。奴隶和主子是同种又能怎样?

  野蛮征服文明那是百汾之百的悲剧,不管征服来自内部还是外部也不管它叫做独立还是统一;而文明征服野蛮,长远来说无疑是皆大欢喜的历史进步因为文奣终将消弭野蛮,共同走向更好的未来

  如果,仅仅只是如果夏威夷、波多黎各按照政治正确的道路,走向了独立会是什么结果?

  显而易见,最好也不过是菲律宾而菲律宾好不好,无需多言

  夏威夷是亡了国,但民众失去的是奴隶时代的枷锁迎来的是文奣时代的曙光。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这些是不是值得好好思量????

   原题《争先恐后的亡国奴:三个殖民地的故事》;转载略有刪节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