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珍惜生命的手抄报护持正法可否减轻往昔业障

护持正法与说四众过
护持正法与说四众过宗舜法师  对于“说四众过”的问题,有同修不能理解,提出:对破见者(邪见者),包括出家的五众,“不得向人赞叹其德是否等于将该人的名字连同其非法之行向天下广而告之?”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纠缠要不要说,否则各有各的理由;而是要研究说了犯不犯菩萨戒,这是才是核心。这一问题,为菩萨戒中“爱恚赞毁戒”所摄。《瑜伽菩萨戒本》云: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他人所有染爱心、有嗔恚心,自赞毁他,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无违犯者,若为摧伏诸恶外道;若为住持如来圣教;若为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或欲令其未净信者发生净信,已净信者倍复增长。(第39条。见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一“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戒品第十之二”,《大正藏》第30卷第519页中。)    北凉/昙无谶所译《菩萨地持经》卷五“菩萨地持方便处戒品之馀”中亦云:  若菩萨,以贪恚心自叹己德,毁呰他人,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若轻毁外道,称扬佛法。若以方便,令彼调伏,如前说。又不犯者,令不信者信,信者增广。(第28条。见《大正藏》第30卷第915页下至第916页上)  此戒即明,如果菩萨以贪欲烦恼之心(染爱心)、嗔恨愤怒之心(瞋恚心),赞叹自己,斥责他人,即为违犯。毁,并不完全是指诽谤(毁谤),也有诋毁、詈骂的意思,更有指责,攻击的涵义(参见《汉语大词典》第6卷第1496页的解释。据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12月第一版。)。这一条戒和四重戒的第1条“赞己毁他”(按:其戒条云:“若诸菩萨为欲贪求利养恭敬,自赞毁他,是名第一他胜处法。” 见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卷四十“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戒品第十之一”,《大正藏》第30卷第515页中。)的区别,即在第1条侧重于以不实之辞毁人的诽谤,而第39条侧重于对他人进行斥责、攻击。菩萨斥责乃至攻击他人,而不犯菩萨戒的情况有四种: 
  第一:为了摧伏邪见外道。
  第二:为了维护圣教,住持正法。
  第三:为了调伏对方的烦恼,
  第四:为了令未对佛法生起净信者生起净信,已经生起者净信增长。  
  可见,斥责的目的、对象,是考察有没有违犯菩萨戒的关键。佛教讲慈悲,但慈悲不是没有原则的调和。不简择内外道的差异的“和稀泥”,有破失三归依戒体的危险。通俗不是庸俗,平常心更不是平庸心。对于相似菩萨对佛法的破坏,菩萨戒中是十分警惕的。《瑜伽戒本》四重戒的第4条,就是谤三宝戒:  若诸菩萨谤菩萨藏,爱乐宣说,开示建立像似正法。于像似法,或自信解,或随他转,是名第四他胜处法。(见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卷四十“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戒品第十之一”,《大正藏》第30卷第515页下。所谓他胜处法,波罗夷之异名,善法为他恶法所胜之义。)  昙无谶所译《菩萨地持经》卷五“菩萨地持方便处戒品之馀”中亦云:  菩萨谤菩萨藏,说相似法,炽然建立于相似法。若心自解,或从他受,是名第四波罗夷处法。(见《大正藏》第30卷第913页中。)【人身难得觀修法开释】--如果全世界壓縮成只有100人 - 净化人生 -
嘉绒寺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人身难得觀修法开释】--如果全世界壓縮成只有100人
【人身難得觀修法】現代版——如果全世界壓縮成只有100人
[转自奇摩《噶举慈悲仁波切》家族]
如果我們把全球人口壓縮成只有100人的部落,而且維持人類的各種比率,那麼我們會得到:
57個亞洲人,21個歐洲人,14個美洲人,8個非洲人
52個男人,48個女人
30個白種人,70個非白種人
30個基督徒,70個非基督徒
89個異性戀者,11個同性戀者
6個人將擁有全部財富的59%,而且這6個人全部來自美國
80個人的居家生活不甚理想
50個人營養不良
1個人即將死亡,1個人即將生產
1個人擁有大專學歷
1個人擁有電腦
當我們從這樣壓縮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時,
我們會更清楚這個世界需要更多的接?#123;、諒解、和教育。
還有一些值得我們深思的:
如果您今天早上醒來時還算健康,
恭喜您,因為有一百萬人將活不過一星期。
如果您不曾經歷戰爭的危險、被監禁的寂寞、
被凌虐的痛苦、或是飢寒交迫,
恭喜您,您比5億人還好命。
如果您可以參加宗教活動而不必擔心被騷擾、逮捕、凌虐、或死亡,
恭喜您,您比30億人還自由。
如果您的冰箱裡有食物、有衣服穿、還有地方住,
恭喜您,您比全世界75%的人還富有。
如果您在銀行有存款、錢包裡有鈔票、還有一些零錢,
恭喜您,您是全世界前8%的有錢人。
如果您的雙親都還健在而且沒有離婚,您算是幸運兒。
您可以讀這篇文章,那是雙重幸運:
有人想到您這個朋友,而且有20億人根本不識字。
最重要的:您加入了佛子的行列,今生值遇佛法,親近善知識,並且發起菩提心,親近大乘教法,跟隨尊貴的上师们。
願我們能精進修持,不忘初心。
阿彌陀佛。
註:此文改編自網路轉載文章
大yuan曼前行中讲到:
总的来说,没有生于八无暇处而有空闲修持正法,就叫做闲暇。所谓的无暇是指八无暇处,如云:“地狱饿鬼及旁生,边鄙地及长寿天,邪见不遇佛出世,喑哑此等八无暇。”
一、地狱:如果转生在地狱中,那么日日夜夜连续不断地感受寒热的剧苦,根本没有修法的机会。
二、饿鬼:如果投生为饿鬼,那么终日感受饥渴的厄难,也不会有机会修法。
三、旁生:如果转为旁生,那么遭受被人役使及相互残害的痛苦,也没有修法时机。
四、长寿天:如若转生到长寿天,那么一直处在无想的状态中虚度光阴,也同样不具备修法的时机。
五、边地:假设转生在边鄙地方,那里无有佛法,因而也不会有修法的机会。
六、持邪见者:如果投生为外道或成为随同他们的持邪见者,就会因为自相续被邪见染污而没有修法的良机。
七、佛不出世:如果出生在暗劫,那么连三宝的名号也听不到,不晓善恶,也就不会有修法的机会。
八:喑哑:如果投生为喑哑之人,则心相续无法调柔,由此导致无有机会修法。
八无暇处当中的三恶趣众生,由于往昔各自积累的恶业所感,夜以继日、连续不断地饱尝着寒热饥渴等苦果,而绝不会有修法的机会。
所谓的边地:据说有罗卡查族等共三十二种边地。边陲异教(也称野人教。相传为一名“蜜慧”的人,于公元624年在麻喀地方创立的一种宗教)的教徒们声称损害为正法,视杀生为善业。所有这些边鄙地的野蛮人,虽然外表看起来是人相,但内心顽固不化,根本不能转向正法方面。又有随行娶母为妻等自己祖辈所传下的恶习陋规,与如法行为背道而驰,反而对于杀生、狩猎等不善业的伎俩却极为擅长,所作所为全部是在造恶业。因此,他们中的多数人死后立即堕于恶趣。由此可见,边地纯属无暇之处。
所谓的长寿天,也就是无想天。那里的众生认为没有任何善念恶念的禅定是解脱,进而修行者转生在无想天。此处的天人于禅定中安住数个大劫,一旦引业穷尽时,将以邪见之因而下堕恶趣,因此他们不具备修法的机会。
持邪见者:一般而言,所谓的持邪见者是指置身于佛法之外持有常断邪见的外道。这些人自相续被邪见染污,对真实正法不起信解,因此也无有机会修行正法。但值得庆幸的是,在此藏地,因为昔日邬金第二佛(莲花生大师)曾经嘱咐护地母十二尊(立誓永远保佑藏土的十二尊主要地祇女神:遐迩名扬地母、页岩孚佑地母、普贤地母、魔后地母等为四魔女神;独具支眼地母、贤德明妃地母、刚烈尊胜地母、白衣龙后地母等为四药叉女神;藏土孚佑地母、太一济世地母、丽质冰心地母、翠聪绿炬地母等为四女医神)守护西藏,致使真正的外道无机可乘。可是,作为与之雷同、对正法和上师起邪见之类的人,也没有如理如实修持正法的时机。例如:善星比丘虽然承侍世尊已有二十五年之久,但是他对佛陀无有丝毫信心,唯生邪见,以致于最后在花园中堕为饿鬼。
佛不出世:也就是指转生在无佛出世的暗劫之中。一旦投生在佛未现身的空世中,就连三宝的名号也听不到,远离正法的光明,所以也属于无暇之处。
喑哑:假如转生为喑哑之人,自相续刚强难化,闻法、讲法、修法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力所不及。所谓的喑哑,通常是指不具备知言解义这一人之法相的哑巴,他们也身处无暇之处。但由于意根喑哑之人愚不可及而无法领悟正法的含义,所以他们也属于无暇之处。
丁二(思维特法圆满)分二:一、五种自圆满;二、五种他圆满。
戊一(五种自圆满)分五:一、所依圆满;二、环境圆满;三、根德圆满;四、意乐圆满;五、信心圆满。
正如龙树菩萨所说:“为人根足生中土,业际无倒信佛法。”假设没有获得人身,就不能值遇佛法,如今已经得到了暇满人身,故而所依圆满。如果生于无有正法的边鄙地方,也就不能逢遇正法,如今已生在佛教兴盛的中土,故而环境圆满。倘若诸根残缺不全,便会成为修法的障碍,如今无有此类过患,这就是根德圆满。如果业际颠倒,就会为非作歹、无恶不作而背离正法,而如今已对善法生起信解,因此意乐也圆满。如若于信心的对境——佛法不起诚信,内心也不能转向正法,而如今自心已能够转入正法,所以信心圆满。这五种圆满是观待自己方面应该具足的,因此称为五种自圆满。
己一、所依圆满:
要想如理如实修行真实妙法,转生为人是必备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得到人身,那么三恶趣中最好的要算是旁生,可是现在居于人间的那些旁生,无论被认为形色美妙、价值昂贵等等有再多的优点,但你当下对它说“你现在只要念诵一遍‘嗡嘛呢巴美吽’便可成佛”。遗憾的是,它既听不懂心咒的词句,也全然不知意义,又不能说出一字一句,甚至现在马上就要被冻死,也只能低头忍受,坐以待毙,而不会想任何其他办法。如果是一个人,无论多么脆弱,最起码他也知道去岩洞或树下捡柴生火、烤火取暖。但是作为旁生却连这种能力也没有,更何况说修法的念头呢。
天人等虽然身体美妙绝伦,却不能成为别解脱戒的合格法器,所以他们的自相续不具备获得圆满佛法的机缘。
己二、环境圆满:
所谓的中土可分为地界中土与佛法中土。
地界中土:通常而言,南赡部洲中央印度金刚座是贤劫千佛成佛的圣地,远离四大的损害甚至空劫也不会毁坏,宛如空中悬桶一般存留,它的中央有菩提树严饰。以金刚座为主(印度)圣地的所有城市,被称为地界中土。
所谓的佛法中土,是指佛教正法所在地。无有佛法的地方称为边地。自昔日佛陀出世以来,直到佛法住世期间,印度既是地界中土也是佛法中土。但是,据说当今印度金刚座已被外道所占,佛教似乎也销声匿迹,几乎变成了边地。(作者在世期间,确实被回教所占,如今又恢复成为佛法中土。)
藏地雪域这片领土,在往昔佛陀出世时期,人类众生寥寥无几,并且佛教也未得以弘扬开来,被普遍称为边鄙藏地。后来人类众生逐渐繁衍,许多圣者化身的国王纷纷应世。
在拉托托日年赞时期,《百拜忏悔经》和神塔小像印模(刻有小佛塔或小佛像的模板)从天而降,落到王宫上,这标志着正法的开端。根据当时的授记,经过五个朝代以后会有人对经中含义心领神会。
大悲圣尊观音菩萨化现为国王形象的法王松赞干布在世期间,派遣译师囤弥桑布扎(文殊菩萨的化身,赴印度学习梵文,首创藏文者)前往印度学习声明、文字等,从而使西藏没有文字的历史就此告终,创立了前所未有的文字。当时的译师们将二十一种观自在经续及玄秘神物(在第二十七代吐蕃王拉托托日年赞时,有物从天降,内有《宝箧经》、《六字真言》、《诸佛菩萨名称经》和一座金塔,人无识者,因名之为玄秘神物。后世以此为佛教传入西藏之始)等翻译成藏语。
后来,依靠法王大显神变以及大臣嘎尔东赞随机应变的护国策略,而迎娶了唐朝文成公主及尼泊尔的赤尊公主作为王妃,与此同时将堪为我等本师代表的两尊释迦牟尼佛佛像等许多三宝所依迎请到西藏,而且修建了以拉萨大昭寺为主的镇肢寺(镇肢寺庙。古堪舆家说西藏地形为罗刹女仰卧状,松赞干布时建以镇压女魔肩部和臀部的四座寺庙。即运如昌珠寺、也如藏章寺、布如噶采寺和如拉准巴江寺)和镇节寺(镇节寺庙。古堪舆家说西藏地形为罗刹女仰卧状。松赞干布时倡建以镇压女魔肘部和膝盖的四座寺庙。即工布布楚寺、洛札孔迁寺、绛真格杰寺和绛札冻则寺)等数量可观的寺庙,自此正式开创了正法的轨道。
到了第五朝代天子赤松德赞时期,国王派人迎请三地无与伦比的密咒大持明者邬金莲花生大士等一百零八位班智达入藏,建造了桑耶不变自成大殿等身所依的寺庙;又教授大译师贝若扎那等一百零八位译师翻译风格,这些大译师翻译了印度圣地十分兴盛的经续论典为主的语所依;让预试七人(赤松德赞时,为观察藏人能否守持出家戒律,命试从静命论师依说一切有部出家的七人:巴·色朗、巴·赤协、贝洛扎那、杰瓦却阳、款·鲁益旺波、马·仁钦却和藏勒竹。藏传佛教史籍中对初试七人名字不同的说法颇多)等出家而始建意所依的僧团……,自此佛教宛若太阳升起般繁荣昌盛。迄今为止,尽管期间几经沉浮,但实际上如来的教法与证法可以说经久未衰,方兴未艾。所以,藏地称得上是名符其实的佛法中土。
己三、根德圆满:
五根中任何一根不具足,也不能成为出家持戒的法器,并且因为无有亲见恭敬对境所依如来的身像等或者阅读、听闻、思维经典如意宝的缘分而不能胜任真正的法器。
己四、意乐圆满:
所谓的业际颠倒,主要是指生于猎人、妓女等种姓中从小就步入业际颠倒之道。但事实上,凡是三门违背正法的所作所为都属于业际颠倒。虽说我们起初没有生在此类种姓当中,但将来也很容易变为业际颠倒之人,因此必须尽心尽力使自相续不违背正法。
己五、信心圆满:
如果对本该诚信的对境——佛法不起信心,那么无论对其它世间大力天龙等或外道教派是何等的虔诚信奉,他们也不能救度你脱离轮回和恶趣的痛苦。只有通过体会到如来教法和证法有理有据的特征而获得解信(由明白其有颠扑不破的理由而生起的信心)之人,才是真正无谬的法器。所以说,信心是五种自圆满的根本。
戊二(五种他圆满)分五:一、如来出世;二、佛已说法;三、佛法住世;四、自入圣教;五、师已摄受。
如云:“如来出世与说法,佛法住世入圣教,为利他故心悲愍。”如果未曾生在佛陀出世的光明劫,那么连正法的名称也全然无有,而今值遇佛陀出世的贤劫,所以为导师殊胜圆满;尽管佛陀已现身于世,但如果没有宣讲正法,我们众生也得不到收益,而如今佛陀已经循序渐进转了三次法 L,因此佛教正法圆满;虽然佛已讲经说法,但佛法如果已经隐没,也对众生起不到什么作用,而今佛法住世期尚未圆满,所以时间圆满;虽然佛法住世,但假设自己没有皈入佛门也无济于事,如今我们已步入佛门,因而自之缘分圆满;即便已经进入佛门,可是如果没有被顺缘的善知识所摄受,那么对正法的真理也将一无所知,如今已承蒙善知识慈悲摄受,所以为殊胜悲心圆满。这五种圆满需要观待他缘才能具足,因此称为五种他圆满。
己一、如来出世:
世间的成住坏空四期称为一劫,其中圆满如来正等觉出世之劫称为明劫,佛陀没有现身于世的劫称为暗劫。过去的现喜大劫中有三万三千佛出世,随后出现一百个暗劫,后于具圆劫中有八十俱胝佛出世,随即又有一百个边鄙劫,其后具贤劫中有八十四俱胝佛出世,在此之后又有五百暗劫,接着在见喜劫中有八十俱胝佛出世,其后又出现七百暗劫,随之具喜劫中有六万佛出世,随后此贤劫便出现了。
在此劫形成之前,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变成一大海洋,海中生出千朵千瓣莲花。净居天的众天人以神通观察其原因,结果得知在此劫中将有一千尊佛出世,他们不禁感叹说:“如今的此劫可谓是贤妙之劫。”于是便将此劫取名为贤劫。
从人寿八万岁时拘留孙佛出世直到最后人寿无量岁时胜解佛出世之间,有一千尊佛来到位于此娑婆世界南赡部洲中央的金刚座现前成就圆满正等觉果位,随即转妙法 L,所以此劫是光明劫。这一劫过后有六十恶种边鄙劫,再后于具数劫中有一万佛出世,其后又有一万恶种劫。暗劫和明劫就这样轮番交替出现。如果遇到了暗劫,就连三宝的名号也不复存在。
尤其是密咒金刚乘的佛法,只是偶尔出现于世。正如邬金莲花生大士所说:“往昔初劫普严劫时,先生王佛的圣教中已广弘密法,现在释迦牟尼佛的圣教中也有密法出现,再经过千万劫以后,到了华严劫时,与现在的我姿态一致的文殊师利佛出世,他将广泛弘扬密法。因为只有这三劫的众生才堪为密法的合格法器,其他任何时候都不会出现密法,因为众生不能作为密法法器。”而如今在此贤劫中人寿百岁之时,圆满正等觉释迦牟尼佛出世,所以现今正逢光明劫。
己二、佛已说法:
虽然佛陀已出世,但如果恰巧赶上佛没有说法示道而安住在入定境界中,尽管佛陀在世,也不会有佛教正法的光明,如此与佛未出世几乎无有差别。比如,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刚座菩提树下现前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后亲口说道:“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吾已获得甘露之妙法,纵于谁说他亦不了知,故当默然安住于林间。”说完在七七四十九日内没有讲法,后来梵天、帝释天祈求世尊转妙法 L。
不仅仅是佛陀,就算是诸位持教大德,如果没有展开正法的讲闻事业,也很难以直接利益众生。举个例子来说:印度的美德嘉那尊者为了救度转生到孤独地狱的母亲而千里迢迢前往西藏。途中,因为译师不幸去世,使得尊者孤身一人漂泊在康区。又由于语言不通,他只好以牧羊为生,以致于未能以正法广利有情,便已示现圆寂。后来阿底峡尊者来到西藏听到此事后,不禁感慨万分道:“呜呼!你们西藏人的福报实在太浅薄了!在我们印度东西两方的班智达中,无有一人能胜过美德嘉那大师。”说到这里,尊者情不自禁地双手合十,流泪满面。
如今释迦牟尼佛依次三转*法 伦,应机示现不可思议的身相以九乘次第法成熟解脱所化众生。
己三、佛法住世:
虽然佛出世说法,但假设圣教住世期已圆满、正法已湮没,那么就与暗劫没有两样了。前一佛陀的圣教已经结束到后一佛陀的圣教尚未出现之间称为圣教空世。在此期间除了具有因缘的福德刹土中有独觉出世以外,根本就不存在讲闻修行。就拿当今释迦牟尼佛的圣教来说,普贤密意的圣教期或果期为一千五百年,修期为一千五百年,教期为一千五百年,唯持形象期为五百年,总共有五千年。现在已经到了三千五百年或者近四千年之际,尽管眼下正值时世、众生、寿命、见解及烦恼五浊炽盛的时候,但教法与证法还没有真正隐没,依然存在于世,这说明圣教正法圆满也已具足。
己四、自入圣教:
尽管圣教存住于世,但如果自己没有步入佛门,那么自相续依然不能得受教法和证法,就像太阳虽已高挂空中但对盲人来说无利无害,或者到了海边自己不饮水则无法解渴一样。如果进入佛门是为了今生的消灾去病等,或者是因为害怕来世的恶趣痛苦,那么虽然已经皈依佛门,但法也只能称为救怖之法,人也不可能真正趋入正道。再者,如果单单为了今生的丰衣足食等或者仅仅追求来世的人天乐果,那么即便已经皈入佛门,法也只能称为善愿之法(人也没有真正趣入正道)。只有真正认识到生死轮回皆无实义,为求解脱而趣入佛门,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入道者或者说佛教徒。
己五、师已摄受:
虽然已经皈依了佛门,但如果善知识没有摄受我们,也得不到什么收益。如《般若摄颂》云:“佛法皆依善知识,功德胜主佛所说。”因为佛经浩瀚无垠、圣教多之又多、所知无穷无尽,假设没有依靠上师的窍诀,就不会懂得总结诸法的要领而加以修行。
从前,阿底峡尊者来西藏时,库鄂种三人(阿底峡尊者三位主要弟子:库·尊珠雍中、鄂·勒巴协绕和种·杰瓦穷乃三人总名)曾经向尊者请教道:“一个修行人要获得解脱或遍知果位,经论教典与上师的窍诀二者哪一个重要呢?”
尊者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上师的窍诀重要。”
三人又问:“这是为什么呢?”
尊者答道:“即使对读诵传讲三藏无所不知,对诸法的法相无所不晓,但如果实地修行时不具备上师指点的实修口诀,就会造成正法和行人互相脱离的结局。”
三同门继续请教道:“如果完整地归纳上师口诀的修法,能否概括为净持三种律仪与三门勤奋行善呢?”
尊者回答说:“这样概括还不足够。”
三同门问:“这又是为什么呢?”
尊者答言:“即便三戒守护得清清净净,但如果对三界轮回没有心生厌离,仍然是轮回之因。即使是三门日日夜夜勤勤恳恳地奉行善法,但如果不懂得将善根回向圆满菩提,那么善法也会被颠倒分别念一扫而光。纵然具备智慧超群、戒律清净、讲经说法、观修境界等一系列功德,但如果没有舍弃世间八法,一切所为也只能成为现世的生计,而不可能获得来世之道。”
所以说,得到上师善知识的摄受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我们要认认真真观察自相续,如果八闲暇十圆满这十八种暇满已完整无缺地具足,那么自己的这个身体就称为具备十八暇满的人身。
此外,全知法王(无垢光尊者,龙钦绕降·直墨兀色,宁玛派祖师,生于前藏札恰地方,与噶举大司徒菩提幢同时,著有《龙钦七宝藏》、《四心滴》、《三大休息》、《三自解脱》等佛教书籍二百余种)在《如意宝藏论》中还讲述了暂生缘八无暇及断缘心八无暇,不被这些逆缘所转也同样至关重要。《如意宝藏论》云:“五毒愚痴魔所持,懈怠恶业如海涌,随他救怖伪法相,暂生缘之八无暇。”又云:“紧缚现行极下劣,不厌轮回无少信,行持恶业心离法,失坏律仪三昧耶,断缘心之八无暇。”
暂生缘八无暇:
一、五毒粗重:对怨敌恨之入骨、对亲友爱恋贪执等五毒烦恼十分粗重的人们,虽然偶尔会生起修持正法的念头,但大多数时间都是被自相续中力量强大的五毒烦恼所控制而不能修成正法。
二、愚昧无知:毫无慧光、极其愚痴的人们虽然已经步入佛门,但对正法的句义一点一滴也不能领悟,根本没有闻思修行的缘分。
三、被魔所持:如果被宣扬颠倒见行的魔知识所摄受,那么自心将转入邪道而违背正法。
四、懈怠懒惰:尽管自己渴望学修正法,但是丝毫也不精进,这样懒惰的人一味懈怠、一拖再拖而绝不可能实现修法的心愿。
五、恶业涌现:罪障深重之人恶业的大海波涛汹涌澎湃,即使兢兢业业地修法,可是自相续却生不起功德,他本人不知这是自己所造恶业的果报,反而对正法心灰意冷、大失所望。
六、为他所转:身不由己被他人奴役的人们,虽然有修法的愿望,但由于受到他人控制而得不到修法的机会。
七、求乐救怖:为了今生的温饱或者因为害怕其他灾_难临头而步入佛门的人,由于对正法没有深信不移的定解,一旦旧习复苏、故态复萌,又会重操旧业,行持非法。
八、伪装修法:贪求资具、名闻利养等道貌岸然的那些行人,虽然在他人面前装腔作势地摆出一副修行人的模样,可是自己心里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今生今世的利益,而距解脱正道却有千里之遥。
上述八种人也无有修持正法的机会。
断缘心八无暇:
一、为今束缚:被今世的财产受用、子女亲属等紧紧束缚,只是为了他们的利益辛勤劳作而散乱度日,荒废光阴,而没有时间去修法。
二、人格恶劣:性情恶劣之人,连芝麻许的善良人格也不具备,所作所为始终无有长进。正如古大德的教典中所说:“弟子学识诚可改,秉性下劣实难移。”这种人即便遇到了真正的善知识,也很难转向正道。
三、无出离心:对于所讲述的恶趣等轮回过患,或者今生的何等痛苦,如果内心生不起一丝一毫的畏惧感,那么根本不会生起作为趋入佛法之因的出离心。
四、无有正信:如果对真实正法与上师连一丝一毫的信心也没有,那显然已经封闭了佛法的入门,这样一来,也就不可能踏上解脱正道。
五、喜爱恶行:喜好不善恶行之人三门桀骜不驯,远离殊胜功德,拒正法于千里之外。
六、心离正法:对于不具备善法功德与正法光明的人来说,就像在狗面前放青草一样对正法毫无兴趣,结果自相续也就不会生起功德。
七、毁坏律仪:如果进入了共同乘后退失发心、失毁律仪,那么只会堕入恶趣而别无出路,脱离不了无暇之处。
八、失毁誓言:如果进入密乘后以上师和金刚道友为对境而破三昧耶戒,那么不仅自食恶果而且也殃及他众,当然也就断绝了成就的缘分。
上述八种无暇远离妙法,称为解脱灯灭。
如果没有善加观察这十六种无暇,那么在当今乌烟瘴气的浊世,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暇满无不齐全,也持有修行人的外相,然而,包括高高座上的大法王、精美伞下的大上师、久居深山的苦行者、云游四海的舍事者这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在内,如果已经落入了这些无暇(指《如意宝藏论》中提到的十六种无暇)之因的控制中,那么尽管矫揉造作地修法,但终究不能迈入正道。
因此,我们绝不能匆匆忙忙、草草率率提前进入形象上的修法,而首先必须要仔仔细细观察自相续,看自己到底具不具足这三十四种(藏文原文中为二十四种,请作观察)暇满的自性。如果的的确确已经具足,那实在是值得高兴的事,并且诚心诚意反反复复地想:如今我已获得如此难得的暇满人身,一定不能白白空耗,而必须要尽心尽力修持正法。假设这些暇满还没有完全具备,就应该想方设法全力以赴使自己具备。随时随地都务必集中精力来观察自相续是否具足此等暇满的功德。如果没有经过这样一番详细观察,那么就算是这些暇满功德中只有一种不齐全,也不具备真正修行妙法的缘分。
甚至成办俗世中眼前的一件平常小事也需要许许多多因缘、缘起聚合,而作为长远目标的修行正法,又怎么会不需要众多因缘、缘起聚合呢?打个比方来说:一个人在途中烧茶,也需要具备烧茶的茶器、水、火等许多因缘。其中单单生火也是一样,必须具足火燧、火石、火绒等许多因缘,如果其中仅仅火绒不具备,就算是其余用品样样俱全也无济于事,只好从根本上放弃烧茶。同样的道理,假如这些暇满的功德中仅有一种不具足,也根本不具备真正修法的机缘。
所以说,如果详详细细地观察自相续,那么单单具足十八暇满也必定有相当大的困难。即使获得了闲暇,但是十圆满完整无缺具足的人恐怕还是寥寥无几。尽管已经得到了人身,并且诸根完好无损,也有幸生在了中土,但是如果入于业际颠倒的邪道,不信仰佛教,那就只具备三圆满。如果后两者其中之一不具足,就只具足四圆满。尤其是做到业际无倒非常困难,如果三门造恶业,一切所作就是为了今生的目标,虽然被人们共称为贤者或智者,但实际上也是属于业际颠倒之人。
五种他圆满中,虽然佛已出世并传讲妙法,佛法也住留于世,但如果自己没有进入佛门,那就只具足三种圆满。尽管皈入了佛门,但只是表面上求点法或得点法的人也算不上是真正的佛教徒。
作为真正趋入解脱道者,必须要了知轮回一切的一切无有任何实义而生起无伪的出离心。而身为步入大乘道的行者,还必须在相续中生起无伪的菩提心,至少也要对三宝有“纵遇命难也不退转”这样坚定不移的诚信,如果没有这种决心,那么仅仅是装腔作势地诵读经文、身上穿着僧衣等等也不一定就是真正的佛教徒。因此,如理如实正确无误地了知、观察暇满之自性至关重要。
丁三、思维难得之喻:
佛在经中说: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漂浮的木轭孔与海底盲龟颈相遇极为困难,而得到人身与此相比更是难上加难。意思是说,假设整个三千界变成一大海洋,在海面上有一连接耕牛角用的木材,通称为木轭,在它的上面有一孔隙。木轭随着波浪刹那不停地四处飘荡。在海底有一只盲龟,每一百年上升到海面一次。可想而知,这两者相遇必然十分困难,因为无心的木轭没有寻找盲龟的念头,而盲龟也不具备能看得见木轭的眼睛。当然,如果木轭静止在一处,它们也有可能相遇,可是它却一刹那也不停留。同样,假设盲龟经常游在海面,它们也有相遇的可能性,可是它每百年才浮到海面一次,所以这两者相遇相当困难。但是凭着偶尔的机缘,盲龟的颈也可能进入木轭的孔隙内,而获得暇满人身比这更为困难。依据经中所说的意义,怙主龙树对乐行王教诫道:“大海漂浮木轭孔,与龟相遇极难得,旁生转人较此难,故王修法具实义。”寂天菩萨也说:“人身极难得,如海中盲龟,颈入木轭孔。”此外,《涅槃经》等佛经中也以“光壁撒豆,颗粒难留”以及“针尖堆豆颗粒不存”等比喻加以说明。由此,我们应当深刻地认识到人身实在是得之不易。
丁四、思维数目差别:
如果稍加审视众生的数量及次第,就会发现获得人身的众生实在是微乎其微。如经中说:“地狱众生犹如夜晚繁星,而饿鬼则如白昼之星;饿鬼众生犹如夜晚繁星,而旁生则如白昼之星;旁生众生如夜晚繁星,而善趣众生则如白昼之星。”此外又说:“地狱众生犹如大地的微尘,饿鬼众生犹如恒河沙,旁生犹如酒糟,阿修罗犹如弥漫大雪,而人及天人仅仅如指甲微尘。”总之,善趣的身份少之又少。
当下我们可以进行观察,比如,在夏季里,仅仅一方草地上存在的含生或一个蚁穴中的蚂蚁数量,也超过了南赡部洲的人数。人类与旁生的比例多少是显而易见的。
人类也是一样,如果观察无有佛法光明之边地的人数,就会认识到生在有佛法光明地方的人极为罕见。尤其是具足暇满的人身更是绝无仅有……对此深思一番之后,想到自己如今已获得了真实暇满,应当感到无比欣慰、喜悦。如果暇满的所有功德十全十美,那么从今天起就已实现了所谓的珍宝人身。假设还有缺憾不足,那么即便世间法方面聪明伶俐、智勇双全,但也不能称得上是珍宝人身,只能算是普通人身,或者称为相似者、灾祸者、无心者、空返者。这种人就像手握如意宝却无义空耗,或者已到珍宝金洲却空手而归一样。如颂云:“获此人身宝,得摩尼难比,诸无厌离人,岂不见空耗?遇殊胜上师,得王位难比,诸无恭敬者,岂不视等伴?求发心律仪,得官位难比,诸无悲心者,岂不见抛石?得续部灌顶,轮王位难比,诸无誓言者,岂不付东流?见心性本面,见诸佛难比,诸无精进者,岂不见迷乱?”
这样的暇满人身也并非是偶然或侥幸获得的,而是多生累劫中积集二种资粮(福德资粮、智慧资粮)的果报。大智者称幢(札巴坚赞,译言称幢()。宋代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萨钦衮噶凝波之第三子,年二十六继承萨迦法位,为萨迦五祖之第三祖)说:“得暇满人身,非由力强得,乃是积福果。”
虽然得到了人身,但对于无有正法光明而无恶不作的人来说,甚至比恶趣众生还下劣。如米拉日巴尊者对猎人怙主金刚说:“本来佛说暇满人身珍贵难得,但看见像你这样的人,便会觉得人身并没有什么珍贵难得的。”因此说,再没有比人身更容易成为恶趣坠石的了。
如今无论是行善还是造恶,主权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颂云:“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造恶便是轮回锚,此身一切善恶之奴仆。”由往昔积累的福德力,如今获得了具有十八种暇满的人身,如果没有求得殊胜妙法精华,而在追求今生的衣食住行和世间八法中无义虚度枉然耗尽,那么在临终时只能是手抓胸口,追悔莫及,那该是多么令人痛心疾首的事!《入行论》中说道:“既得此闲暇,若我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
可见,今生就是决定永善或永恶的关键一步。我们要深深思索:如果今生没有得到坚固地(佛果),来世也很难再度获得这样的闲暇人身;一旦转生到恶趣之中,那么根本没有正法的光明,而且对取舍之处懵然不懂,后果只能是越来越向下堕入无边无际的恶趣中,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必须百般努力。在观想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加行发心、正行无缘、后行回向三殊胜来摄持。对于以上道理,我们必须屡次三番地观修并付诸于实践。
经过这般实地修行,在自相续中对暇满难得生起定解的界限到底是怎样的呢?
应当像金厄瓦格西(本名楚逞巴,曾师事仲敦巴,得秘密指授,又曾师事南交钦波、滚巴瓦等,得二谛指授,对性空义有所悟解,通梵文,能翻译,颇有影响,开噶当派教授一派)一样。见到金厄瓦格西从来都是彻夜不眠,全心全意修持善法,善知识仲敦巴不禁关切地说:“弟子呀,身体的疲劳还是要消除,否则会导致四大不调的。”金厄瓦格西回答说:“身体恢复固然应该,但我一想到此暇满难得时,就觉得无有空闲休息。”金厄瓦格西总共念诵了九亿遍不动佛心咒,终生从未睡眠过。在相续中没有生起这样的定解之前,我们务必要精进修持。
虽得闲暇而乏真实法,虽入佛门而耽非法行,
我与如我愚痴诸有情,获得暇满实义祈加持。暇满难得之引导终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一失人身,萬劫不復。《梵網經序》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涅槃經 》如果今世又空過了,不知更待何時,才能再得人身,再聞佛法。這個「了生死,出三界」千載難逢的機會,又要枉失了嗎?每思於此,就不禁使人毛骨悚然了。 摘錄自《》
人身難得,六情難具,口辯難中,才聰難致,壽命難獲,明人難遭,直言難有,大心難發,經法難聞,如來難值。 摘錄自《五苦章句經》
人身難以得到,六根很難具足,口辯之才要講得合於中道也很難,辯才聰明也是難以獲得,長壽也很難,明了佛法的善知識難以遇到,直心是道場,直心所說叫直言,直言難得有。大菩提心很難發起來。大乘佛法很難以得聞,很難值遇如來出世。 摘錄自《》
經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若非宿有因緣,佛經名字,尚不能聞,況得受持讀誦,修因證果者乎。然如來所說,實依眾生即心本具之理。於心性外,了無一法可得。但以眾生在迷,不能了知。于真如實相之中。幻生妄想執著。由茲起貪瞋癡,造殺盜yin。迷智慧以成煩惱,即常住而為生滅。經塵點劫,莫之能反。幸遇如來所說大乘顯密諸經,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即彼客作賤人,原是長者真子。人天六道,不是自己住處。實報寂光,乃為本有家鄉。回思從無始來,未聞佛說。雖則具此心性,無端枉受輪迴。真堪痛哭流涕,聲震大千。心片片裂,腸寸寸斷矣。此恩此德,過彼天地父母,奚啻百千萬倍。縱粉身碎骨,曷能報答。(正)竭誠方獲實益論 - 摘錄自《》
為了脫生死而發菩提心:我們眾生自無量劫來,在六道中輪迴生死,生了再死,死了再生,生生死死,無有了期。驢皮袋,馬皮袋,何處不鑽?刀山劍樹,餓鬼飢虛,誰敢說沒有嚐過滋味?偶一念及,不寒而慄。今生幸而得了人身,又得聞佛法,還敢不猛發大心?擇一個了生脫死最容易、最穩當的淨土法門,深信切願,一心 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永不退轉,一生成就,乘願再來,普度眾生。摘錄自《》
我等着你们不去抱怨别人,不是老絮絮叨叨的,这个事、那个事没完没了地不高兴,我希望看到你们充满了自信!也就像我常说的,要做到:什么时候死呢?不要紧,因为有我上师的缘故,不论什么时候死亡都必然解脱,因为我自信与上师的意密一如!
& && && && && && && && && &
& && &年龙上师二十一岁的时候,曾照顾一些病人。有一个老僧人不知什么原因,四肢被砍掉了,伤口流着脓血,在那个炎热的天气里特别的臭。年龙上师说:“你都这么惨了,肯定活不了,赶快死了算啦!”这个老修行人说:“哎,你不知道啊,我这个身体可是很宝贵的啊,是暇满人身啊。我的身体因为我上师的缘故,已经被加持成为佛的宫殿!当我自己没有自然死亡之前,我绝对不会强制自己死亡,因为这是对佛身的爱护,只要我活着就会对众生有利(指的是身体里的众生)!”说着还很高兴,看不出有任何痛苦的样子。有一天,上师去看望他的时候,发现他不在房间里了。在找他的时候,发现他的床上有一个圆圆的红色的光团——除了头发留在床上之外,整个的身体都化成了光明!
& && && && && && && && &&&
& && &修行人就要有这样的自信。大yuan曼就是有这种特殊的地方,你们要是修行的话,虽然不至于早上修行早上成佛,晚上修行晚上成佛,但是你通过修行能够成佛这一点是绝对不用怀疑的!要真诚地去面对自己,这一切全部来源于上师的自信和把握,还有你自己对于上师的认知和把握。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放心地把自己的心放入上师的意密当中,让它完整地融合成为一体。如果能这样的话,一定会获得成就。
& && && && && && &&&
三、人身难得
& && &首先我们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如果我们不爱惜自己已经拥有的生命,我们又依凭什么来出离轮回呢?因为我们有这个身体,它有五根:眼耳鼻舌身,才使我们能够听闻觉知佛法。因为这个缘故,身体非常宝贵呀!我觉得这个身体很是珍贵,我能够好好地爱护它,这是我今生能够跨越到解脱彼岸的唯一的一个珍宝大船,除了它之外没有任何的东西可以称为宝。你想:如果它死掉的话,真的是一无所有。因此身体是成就一切佛法的精华,如果没有它我们就没有修行的机会了。
& && && && && && && && && &
& && &有些人说:“我们看了中阴解脱密法了,没有了身体不要紧,一念《听闻解脱》,就能够解脱了。”实际上没那么容易,龙清巴尊者还有许多已经成就了的上师们都这样地说:“除了已经开悟的见道位的菩萨之外,想在中阴的迷乱境界中获得解脱的,那简直是亿里挑一。”所以,最好别指望能够在死了以后修行,可以说,如果现在没有把握的话,到了临终什么都靠不住。
& && && && && && && &
& && &在死的时候谁能帮你?对你赞叹不能帮助你,诽谤你也帮助不了你,只有你自己的修行才是唯一的把握,所以不要在其他的地方寄托任何的妄想,要把心完全地停留在修行当中。
& && && && && && && &
& && &爱护自己的身体就等于拥有了修行佛法的一个资粮,一个重要的基础。
& && && && && && &
& && &我们拥有这个身体的时候,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如果为了活着而活着,那将无异于其他动物。
& && && && && && &
& && &过去我们就为了活着而活着,但是终究避免不了轮回的困扰,只有通过修行佛陀的那种清净的智慧,才能够永远超离轮回。
& && && && && && && &
& && &因为我们的人身可以使我们听闻佛法、修行佛法,我们如果长在一个动物的身体里,就没有这种机会了。因此要珍惜自己作为人的身体,要为修行佛法而活着。当你生起这种心的时候,就会坚定地修行佛法,要如此地思维并做修行。
& && && && &&&
关于加行的精彩开释
选自慈诚罗珠堪布加行讲义:
 共同外加行是从人身难得开始的,我们是根据华智仁波切的《普贤上师言教》来讲的,这本书从第66页开始,首先讲了人身是如何地难得。以前,我们既不知道人身是怎样得来的,也不知道以后能不能再得到人身,在这方面我们一无所知,但是佛知道,人身的来龙去脉,他都清楚。如果我们跟随佛的教诲如理地思维,也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到人身是怎样地难得。
  书中讲难得的人身就是具足八闲暇十圆满——十八个暇满的人身,是一个非常圆满的人身。圆满指的是什么?它不是指世间名声或金钱的圆满,而是指做为一个修行人,他具备了所有对修行有利的条件,这些条件可分为十八种,即八个闲暇十个圆满,这样的人身是非常难得的。
  佛在经里讲,众生有四种,就是从光明走向黑暗、从黑暗走向黑暗、从黑暗走向光明和从光明走向光明的四类有情。其中,人、天、非天三善趣叫做光明;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叫做黑暗。
  从光明走向黑暗是指这一世虽然为人,但他并不好好珍惜此人身,不修行反而造业,这样下一世就要堕落,或者是指这一世是天或非天,下一世却堕入三涂;另外一种是由黑暗走向黑暗,例如他现在是傍生,下一世也是傍生,或者堕于饿鬼、地狱,这种众生就是由黑暗走向黑暗。这两种众生的数量有多少呢?佛曾在他的手指甲上放一点灰尘做了一个比喻,他问弟子们: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中的灰尘多还是手指甲上的灰尘多?弟子们回答说:当然是三千大千世界的多。佛又告诉他们,由黑暗走向黑暗和由光明走向黑暗的众生就如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灰尘那么多!而由黑暗去向光明和由光明走向光明的众生却如手指上的灰尘那么少!从光明走向光明的众生是指现在是人或天人,下一世也是人,或者可以做天人等等;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众生指现在虽然是在地狱、饿鬼或者旁生道,但下一世可以投入天界或人间;这两种众生的数量是那么少。从数目方面讲,前后的两类众生有那么大的差别,所以要得到这样一个人身非常不容易。
  (一)从八无暇处思维难得
  首先是地狱、饿鬼、旁生这三恶趣:
  1. 地狱:如果我们这一世堕落到地狱中,那么根本就没有办法、没有机会修行,莫说修行,甚至连一声佛的名号都听不到。
  2. 饿鬼道:如果堕为饿鬼,就会在一生当中一直感受饥渴的痛苦,也会象地狱一样,很难听到佛号,根本没有修行的机会。地狱众生和饿鬼众生因前世的业力,内心非常不自在,心里经常会有贪心、嗔心、无明等烦恼,根本不会有修行的念头。
  3. 旁生:旁生也是一样的,根本没有修行和解脱的概念,所以不会有修行的机会。
  如果这一生没有得到这样的人身、堕到三恶趣的话,就根本没有办法修行;然而这一世我们没有堕落,因而有机会修法,这机会是非常不容易得到的。在《普贤上师言教》里从四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地狱的景象:一是地狱的环境,二是地狱众生的身体,三是地狱众生的痛苦,四是地狱众生寿命的长短。在具体修法时,当入座静下来以后,就从这个四个角度去思维,这样思维以后,会发现地狱的环境根本不是一个修行的环境,从地狱众生的身体状况、所受痛苦及其寿命,而了知他日日夜夜24小时没有一分钟不在感受非常强烈的痛苦,长劫以来从不停歇。因为有这样的痛苦经常折磨着他,所以他根本就没有修行的概念,也不懂什么是修行。对于饿鬼和傍生,我们也要依照《普贤上师言教》所讲如理地思维。这样观察后,就会深深地体会到我们这一世如果投生到地狱、饿鬼、傍生就根本没有办法修行。
  4. 边土:边土就是没有佛教的地方。无论在哪里,凡是没有佛教、没有正知正见的地方就叫做边土。如果这一生我们虽然没有投生到地狱、饿鬼、傍生,而是在边土投生的话,那么我们还是没有机会修行,因为边土中没有佛、没有三宝、也没有佛法的存在,于是也就没有修行的概念。
  5. 长寿天:六道轮回可分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三个层次,长寿天是色界的一部分,它是什么样的呢?投生到这里的众生,在刚刚投生的时候有思维,但是投生以后就没有了思维,因为他的心非常平静,不会有粗糙的烦恼,但是同样也不会有出离心、菩提心等,所以也没有修行的概念。在这种状态中他可以保持很长时间,命终之时他会对佛产生邪见,必定要跟随以前的业力堕落恶趣。他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根本没有思维,所以也没有办法修行。如果我们这一世投生到长寿天,虽然不是恶趣是善趣,但同样也不能修行。
  6. 邪见:有邪见的人不承认因果,不承认轮回,不相信佛的存在和解脱的存在。如果我们这一世没有投生到地狱、饿鬼、旁生、长寿天及边土,但我们没有正知正见、而有邪见的话,那就跟地狱一样,同样没有修行的机会。
  7. 佛不出世:释迦佛出世的这一劫叫做贤劫,在贤劫中会有一千尊佛出世、转*法 伦、度化众生。但是轮回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很多时候根本没有佛出世,那么在这些劫中,因为没有佛,就没有人转*法 伦,不转*法 伦的话,众生也同样没有解脱、行善等概念,他就会只管生活——吃穿住行,其它什么也不管。
  8. 喑哑:喑哑虽然也包括不能讲话的人,但主要是指头脑迟钝、理解和思维能力很差的智障之人。即便为喑哑者传讲佛法,他们也无法正确理解、掌握其中的义理,当然就更谈不上修行了,所以喑哑者也无法享有修行的机会。
  现在,这八种无暇众生我们都不是,那么可以说已经具备了八种闲暇,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是在末法时代、众生的福报比较浅薄的时候,就更不容易离开这八种不闲。那么,以后我们要怎么做呢?我们要珍惜这样的人身,要珍惜这个机会,一定要去修行。
  以上是讲八不闲暇,讲的时候我们一边讲它的理由,同时也在讲修法。具体的修法是,我们如理入座后,要认真地思维,具体思维的方法这本书(《普贤上师言教》)里讲的比较清楚。比如说先思维地狱的环境,地狱众生的身体、痛苦和寿命的长短,再思维饿鬼及旁生的处境,之后是长寿天、边土人等等,这样一个一个地思维,最后就深深地体会到:世间有很多生命根本没有办法修行。现在,我们已经远离这八种不闲,得到了修法的机会,这绝不是偶然的,得到这样的机会,真可谓来之不易,千百万劫难逢难遇,所以我们要珍惜,要去修行。这叫做八无暇的修法。
  加行的修法都是一些思维,有些修法却不是这样。比如,禅宗修法时什么思维都不能有,什么念头都不能起,所有的念头都要放弃,这是另外一种修法,我们修加行就不能这样做。修加行时一定要有思维,因为先不思维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建立正知正见,没有正知正见就不能建立修行的基础,所以在加行的修法当中思维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需要思维多久呢?每天两座也好,四座也行,每一座的时间昨天也已讲过,若做不到的话,也可以根据情况自己来定。每个修法需要修多长时间呢?这需要我们往里观察自己的心有没有达到它的标准,达到标准的时候,你就可以松手。例如,如果半个月就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话,就只修半个月也可以。如果总是达不到它的标准,即使用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也要去修。所以修法时间是不一定的,要视个人的情况而定。
  这个修法要达到的标准是什么?对一般的人来说,以前不觉得人身有这么难得,没有这样的概念,但是自从学了人身难得后,通过修行深深体会到,得到这样的人身是多么不容易,正因为不易,我们就要去珍惜,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念头:这样一个人身是很难得到的,这次得到了,我决不能让它浪费掉,我一定要修行!要有这样坚定不移的决心。此决心就是我们修行的标准,一个初步的标准。达到标准后,就可以修下一个修法,如果还没有,就不忙继续往下修,而是要反反复复地思维人身难得。
  我们可以安排每一个外加行修半个月,那么整个外加行要修两个月;或者每个外加行修一个月,总共是四个月,这要看大家的实际情况。修多长时间是不一定的,因为有些人修得快些,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就达到标准,有些人修了很久还是不行。但是暂时可以这样制定,因为我们还要修后面的五加行,所以一定要有时间的安排,如果没有时间安排,一直这样拖下去,就没有修完的时候。可是,最主要的还是要自己去观察有没有资格修下一个修法:有了上面讲的决心就可以换下一个的修法——寿命无常;还没有这种概念之前就要反复修持。加行特别是外加行的修法不是很复杂,传讲也不复杂,但是要做到也不是那么容易,然而,除非你不想解脱,否则一定要这样下手。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脱离轮回,但是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现在讲的这些是最基础的修法,我们就是要从这里开始,由浅入深。虽然这些是基础修法,比较简单,后面的修法会比较复杂,但没有这些简单的基础修法,修其它的法是没有用的,所以千万不能小看这些加行,觉得它们不值得修,不用听一看就知道,或是根本不修,这样都是不对的。如果加行前前的修法没有修好,后后的修法也不会修好,这个很重要。
  (二)从十种圆满思维难得
  八不闲暇,是修法的八种违缘,现在我们已经脱离了。而十圆满是修法的十种增上缘,现在要观察自己有没有具备。
  1.五种自圆满
  (1)得人身,(2)生中土,(3)五根具足。得人身都具备了;有佛法的地方叫做中土,现在我们遇到佛法,经常可以听闻佛法,所以“生中土”也具备了;五根具足,这个条件也有了。
  (4)业际不颠倒。要做到这点比较难。业际颠倒有粗细两种分别。一生当中做屠夫、妓女等等,一生中都是以造业作为谋生的手段,这样的人叫做业际颠倒,这是从粗大的方面讲。从细微的角度讲,那些经常不修行,很懈怠,很散乱,对修法没有任何兴趣,经常喜欢造业的人也叫业际颠倒。这种人虽然不是屠夫、妓女,但是他喜欢造业,不喜欢修行,不喜欢忏悔。我们是不是这样的人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只有自己内心才知道。如果是,就要改邪归正,以前无论造了多少罪业,现在都有办法清净,主要是看以后能不能改正,如果能够改正,哪怕是造了五无间罪的人也有可能解脱;如果不能改恶迁善,继续业际颠倒的话,那么他只会一直造业,没有得解脱的一天。所以我们要往里观察,去检点自己的一切心行。我们从小到大是怎么过来的,以后要怎么去做,这些是要自己观察,自己安排的。
  (5)信佛法。如果不信佛法,一般情况下不会去闻法。现在,对于佛法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信心的,仅管信心的深度各不一样,这个条件也已经具备了。
  以上这些叫做五种自圆满,是指自身要具有的修行条件,这些我们基本上都具备了。
  2. 五种他圆满
  其他人身上具备的圆满可以成为我们修行的条件,这些条件叫五种他圆满。
  (1)如来出世。释迦牟尼佛已经出世了。
  (2)佛已说法。佛虽然已经出世,但是也有不说法的时候,比如释迦牟尼佛出世后七七四十九天之内没有说法,没有来得及转*法 伦,如果一个人在这期间去世了,以后佛陀虽然转了法 L,但是对这人来说就等于没转。现在不是这样,佛陀也转了法 L。
  (3)佛法住世。佛法也有灭亡的时候。如果佛已出世,也转了法 L,但是佛法的传承、修法都不存在了,那么对那时侯的人来说还是没有用,还是没有修行的机会。什么叫佛法住世?佛的三藏十二部能不能代表佛法的存在?不能代表。这是为什么?如果虽然这些经典的法本都在,但是没有人懂得它的修法,也就是法的传承已经间断了,那也是没有用的。因为很多修法,特别是密法,非常讲究传承。传承是什么意思?就是从佛转*法 伦开始,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一个一个法流,这叫做法脉、传承,这是不能间断的,如果间断了,佛法的很多加持力就没有办法继续。所以虽然经书还在,但若没有口传、没有窍诀、传承,也就等于佛法不存在了。现在不是这样,不但有这些法本,而且修法的传承、诀窍都还保存得比较完整,所以这个条件也有了。
  (4)入圣教。如果当地有佛教,但是没有去听、去修,那么我们也不会闻听到佛法。现在有佛法的存在,而且我们不但有习惯也有机会亲自去听法。
  (5)有善知识的摄受。自己看法本不能了解它的真正含义,只能了解一些字面上的意思。如果前面四个条件都存在,但是善知识不给我们传法、灌顶,不摄受我们的话,也没有办法真正去修行。
  这十个圆满——五个自圆满五个他圆满我们都具备了,这样,前面讲的八个闲暇十个圆满总共十八个暇满都已经集于一身。该脱离的脱离了,该具备的具备了,这样的人身就叫做像如意宝一样的人身。如意宝是一种珠宝,它只能满足物质生活上的一些要求,但无法给我们精神上的解脱,所以实际上,连如意宝也不如现在的人身。但是很多人虽然具足了这些条件,却在不知不觉当中虚度一生,把自己所有的生命、所有闲暇和圆满都投入到追求金钱上面,为了金钱而浪费了可贵的八个闲暇十个圆满。如果早知道它是那么难得,很多人就不愿意这么白白地度过一生,因为人身能够做很多的事情,他可以解脱,可以从轮回里找到出路,如果认真思维,就会觉得根本不值得把这样的人身全部投入在物质生活上。那么,他应该做什么呢?就是要发挥其独具的一种特殊的能力,就是人与任何生命不同的一种能力——人能够修行,能够找寻解脱的出路,这是唯人才有的,其它的生命都没有。
  这些修法的详细内容,你们可以看《普贤上师言教》,其中主要的内容大致都讲了,详细的没讲,因为书里有很多公案、故事,通过这种方法来表达,大家一看就明白了,但是关键的部分都讲了。
  正式修行的时候,全部的词句不一定要求背,但是要把修法的全部内容背下来——八个闲暇是什么,十个圆满是什么,全部要记住;然后,打坐的时候要思维:如果我这世投生在地狱的话会怎样,会不会有机会修行……全部这样思维;之后,就深深地体会到,这次我已经得到一个非常非常难得的人身,这绝不可能是偶然得到的,绝不可能在无因无缘的情况下得到,这是有因有缘的。
  (三)从暇满人身所需因缘思维难得
  这一世虽然得到这样的人身,但是下一生我们能不能得到?这是我们可以掌握的,如果下一世还要得到这样的人身,那么需要作到三个方面:
  第一、要持戒,这个戒不一定是出家人的戒律,居士也有居士五戒,可以从中挑选,能够持一条戒、二条戒、三条戒,或者四条五条都行,而且要持得很清净。这是第一个,最根本的一个。第二、在持戒的基础上要去行善,如布施、修行等等,做这些福德。第三、要发愿,愿我生生世世能够得到暇满的人身。
  如果有这三种因缘的话,以后也有可能得到暇满人身;如果三个条件中缺少一个,就无法得到。我们现在是人,又遇到了佛法,所以要做到这三个条件不是那么困难,但是其他众生,比如说旁生或者天人,要去做这三件事是非常不容易的,甚至根本无法做到。所以从得人身所需因缘的角度来看,暇满人身也是非常非常难得。
  经书里有一个比喻:有一座监狱,里面有很多人在坐牢,监狱里又黑又冷,囚于其中的人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才有一次机会出来晒太阳,晒完太阳以后还是要回去。晒太阳时,坐牢人如果不想办法,其下场就是再被关进去,别无他路。如果他利用这个机会,就可以想办法逃出去,也有办法不再回去。逃不逃得出去、想不想办法,要看他自己,如果不愿意回去的话,就要想方设法逃出去,如果不想办法,那么晒了一两个小时的太阳以后,他还是要被关回监狱,长期受苦。
  今天这个时候就是我们从监狱里面出来,在外面晒太阳的时候。那么,现在我们要不要想办法再也不回到监狱中,就要看自己的意愿。如果你不想办法也可以,没有人勉强你一定要逃出去,但是你就要回到那个又黑又冷的监狱。监狱是什么?就是指三恶趣,众生流转轮回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恶趣里感受无量痛苦,不得自在,好象做监狱一样;黑是什么意思?如果我们这一生不修行,一旦堕落到恶趣,如地狱或傍生,就根本没有修行和解脱的概念,那时就只顾得自己的生活,不懂得其它,所以内心充满了无明,充满了黑暗;另外,冷是什么意思呢?三恶趣中,地狱众生的痛苦可谓无量无边、难以言尽;而饿鬼长时感受的饥渴之苦、傍生所受的互相残杀之苦也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所以叫做冷。
  如果这一世不修行的话,我们就要回到这里面去。这不是佛教的教条,也不是威胁、吓唬我们的,它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这一世不修行也可以(很多人不修行,很多人不在乎这些),但是下场就是这样;修行的话,就有办法不再去这个“监狱”;想不想办法完全都在自己的手里。佛也告诉我们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不可能依靠别人来救。这是什么意思呢?难到佛也不要吗?佛是需要的,佛要出世给我们传法,但是讲完法后,下一步就是自己的事情。如果自己不努力,佛也是没有办法的;如果努力,完全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能够改变自己的前途。所以一切都是在自己的手里,做不做是每个人的自由,不做就继续轮回;做就可以解脱。这是人生难得的修法。
  这样修一个月或者半个月左右,如果修得认真,肯定会有体会、会有收获,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修下一个修法。如果没有体会就不着急修往下修,修了也没有用。这次我们准备讲完外加行,内加行里皈依和发心两个修法也要讲完,因为时间关系其它的暂时不讲,你们先修这些。有没有收获我们不谈,问题是做没做。如果做得比较认真,收获肯定会有的,若不认真根本谈不上有没有收获。因此,希望各位精进修持。
1)暇满:没有生于八无暇处而有空闲修持正法,叫做“暇”。具足五种自圆满、五种他圆满,叫做“满”。
2)增上生:轮回中人天善趣的安乐。
3)决定胜 :解脱轮回的声缘、菩萨、佛陀的果位。
43、为什么说暇满人身是菩提心的殊胜所依?
答:虽然有些经典中说,除人以外的其他众生也能获得菩提心,但最圆满的就是人身。哪怕善趣中最好的天身,由于散乱心非常强,也不能成为别解脱戒的所依,无法真正行持善法。
这种暇满的士夫具有成办增上生与决定胜的能力,依靠人身,可以播下超胜如意宝的菩提心种子,超越生死轮回的苦海。
44、请写出八种无暇,为什么称这些地方是无暇?请分别说明理由。
答:八种无暇之处,包括非人中的四种、人中的四种。非人的四种:1)地狱:恒时有寒热的痛苦,根本没有修行的空闲;2)饿鬼:整天有饥渴的痛苦,不可能有修行的机会;3)旁生:有愚痴和被役使的痛苦,也没有修行的机会;4)长寿天:在四禅广果天的附近,转生于此的天人,很多大劫中一直处于禅定,没有任何意念,故也不会有机会修法。
人中的四种:1)边地:转生到偏僻的地方,佛法一点都不兴盛,在那里人们把佛教当作神学,甚至有些地方连三宝的名号也听不到;还有些人,虽然生于佛法兴盛的中土,但由于家庭的关系,对佛教一无所知,这些人都没有修法的机会;2)佛不出世:虽然没有转生到偏僻的地方,但佛没有出世,就像暗劫一样,也没有修法的机会;3)持邪见者:即使转生到佛出世的地方,但相续中生起了邪见,对佛教的所作所为不相信,这样也没有机会修法;4)喑哑:虽然没有生起邪见,但自己特别愚痴,怎么听经闻法也没有思维能力,这种人也没有机会修法。
45、五种自圆满是指哪些?倘若一个不具足,会对修行有什么影响?
答:五种自圆满:转生人中、生在佛法殊胜的中土、诸根具足、对佛法有信心、业际无颠倒。
1)如果未能转生人中,则修法的机会没有,世间上的动物哪怕再高级、再聪明,让它念一句观音心咒,也是念不来的;2)若未转生到佛教兴盛的中土,就连佛教最基本的取舍也不可能了知,又怎么谈得上修行呢?3)若诸根不具足,则没有方法听闻佛法,看不到电视屏幕和法本上的文字等;4)假如业际颠倒,造了五无间罪,死后马上堕入无间地狱,不可能有解脱的机会。或者以前是修行人,后来生邪见还俗了,不好好学佛,那也与解脱无缘;5)若对佛法无有信心,则品尝不到其中的妙味,无法趋入解脱。
46、五种他圆满包括哪些?为什么决定是五种,四种或六种可以吗?请说出理由。
答:五种他圆满:佛陀出世、佛已说法、佛法住世、自入圣教、师已摄受。
不可以。1)佛陀出世:佛陀没有出世的话,众生虽然来到世间,也没办法了知佛法的道理;2)佛已说法:佛出世了还不行,如果没有讲法,众生也得不到真实的受益;3)佛法住世:如果佛法的住世期已过,比如释迦牟尼佛五千年的教期湮没,或者根本不存在善知识讲经说法的现象,那么尽管佛陀曾经说过法,对众生也没有利益;4)自入圣教:虽然佛已出世并宣说佛法,佛法的住世期也没有过,但自己没有进入佛门的话,纵然佛法广大如大海,也是品尝不到一滴;5)师已摄受(也有种说法是具足施主等顺缘):入了佛门之后,一定要有善知识的悲愍摄受,否则就没有办法进行取舍。因此,这五条涵盖了应具足的一切外在条件,增一不必,缺一不可。
47、从因、比喻、数目三个角度,请分别说明暇满人身十分难得。
答:因方面:人身依靠清净戒律而获得,尤其是暇满人身,必须以前世的清净戒律为因,布施、持戒、忍辱等六波罗蜜多为缘,再加上往昔所发的殊胜善愿,具足这些因缘才能获得。
比喻方面:盲龟值木轭、昙花难以现世、撒豌豆于墙壁偶尔会停留、沉香木气味的比喻。
数目方面:恶趣众生多如晚上的星星,善趣众生少如白天的星星;恶趣众生多如大地土,善趣众生少如爪上尘。
48、有人想:“经中虽说人身难得,但这只是一种说法吧。现在世界上的人这么多,怎么会是难得呢?”这种想法正确吗?请以理分析,并说说你对人身难得的认识。
答:不正确。如果拿人的总数与恶趣众生的总数比较,就可知道人的比例实在太少,而在这些人当中,愚痴的人或普通人占了绝大多数,真正修行的人少之又少。试看,一个城市中若有100万人,里面有多少人皈依佛教?如果有100人皈依佛教,真正要了脱生死、发菩提心、发出离心的修行人又有多少?从这个角度来看,具足八种闲暇、十种圆满的人身相当不易。
49、“后世怎得此圆满”,是以什么根据说后世得不到今生这样的圆满人身?通达此理后,我们应怎样对待现在的人身?
答:《中观四百论》中说:“由于诸人类,多持不善品,以是诸异生,多堕于恶趣。”因为大多数人习惯了造恶业,造恶业以后,唯有堕入三恶趣受苦,而得不到今生这样的圆满人身。纵然因善业所感,获得了善趣中最好的天身,由于散乱心非常强,也不能成为别解脱戒的所依,无法真正行持善法。
通达此理后,我们应当珍惜此人身,修善断恶,依靠它来度过生死苦海。
48、有人想:“经中虽说人身难得,但这只是一种说法吧。现在世界上的人这么多,怎么会是难得呢?”这种想法正确吗?请以理分析,并说说你对人身难得的认识。
答:不正确。如果拿人的总数与恶趣众生的总数比较,就可知道人的比例实在太少,而在这些人当中,愚痴的人或普通人占了绝大多数,真正修行的人少之又少。试看,一个城市中若有100万人,里面有多少人皈依佛教?如果有100人皈依佛教,真正要了脱生死、发菩提心、发出离心的修行人又有多少?从这个角度来看,具足八种闲暇、十种圆满的人身相当不易。
宣律师为弟子慈忍作
诫观六难自庆修道法
一者万类之中人身难得。如提谓经说。今得
人身难于龟木。二者虽得人身中国难生。此
土即当边地之中。具足大乘正法经律。三者
虽有正法信乐复难。今随力信不敢疑谤。四
者人身难具。今受男形根无残缺。相貌成就。
五者虽具男形六根无缺。五欲缠染出家甚
难。今得割爱出家修道。披着佛衣受佛净戒。
六者虽受禁戒随戒甚难。汝可于戒律中尊
重爱乐。惭愧慎护。于此六事若不观察。即便
放逸深障圣道。既超六难常应喜庆。难得已
得得已莫失。如是思量名为净心
我的QQ名叫狮子,把两名合一,以免造成名字混淆误会~:)
祈祷加持我等之相续,
祈祷加持内心趋正法,
祈祷加持正法趋入道,
祈祷加持修法无违缘,
祈祷加持修行得究竟。
摘自大yuan曼前行广释
那么,何为八无暇呢?
所谓的八无暇,如云:“地狱饿鬼及旁生,边鄙地及长寿天,邪见不遇佛出世,喑哑此等八无暇。”
一、地狱:如果转生于地狱,日日夜夜连续不断感受寒地狱的寒冻之苦、热地狱的灼烧之苦,以及孤独地狱、近边地狱的各自痛苦,则根本没有修法机会。佛经(《佛说八无暇有暇经》)中也说:“铜柱铁山众苦逼,煻煨粪屎刺刀林,于地狱中受斯苦,此处岂能闻正法?”
二、饿鬼:如果投生为饿鬼,不管是隐住饿鬼还是空游饿鬼,都会终日感受饥渴的厄难,也不会有机会修法。
不要说饿鬼,即便是人没有吃饭,也会饿得不想修行。就像有些人守八关斋戒,到了晚上的时候,根本没精力闻思、背诵、磕头,自己强迫自己早点睡觉,但翻来覆去也睡不着,所以在饥渴的状态下,不会有心思修行。佛经中也说:“饥渴针咽苦逼身,雨注河流成猛火,于饿鬼中受斯苦,此处岂能闻正法?”我们今生没有转生为饿鬼,真的很幸运,否则不要说修大法,连念一句观音心咒或者听一部经典的缘分也没有。
三、旁生:如果转为旁生,不论是海里的鱼虾,还是陆地上的牛马,都会遭受被人役使或相互残害的痛苦,也没有修法时机。佛经中云:“更互恒怀怖害心,常欲展转相食啖,于旁生中受斯苦,此处岂能闻正法?”
四、长寿天:长寿天有不同的解释方法,有些说是无色界天,有些说是欲界诸天,有些说是色界第四禅的附近。不管怎么样,如若转生到长寿天,则将于多劫中一直安住在无想的状态中虚度光阴,也同样不具备修法的时机。
有些道友在家里傻傻地呆着,过了半个小时也不知不觉,这说明他要转生长寿天了,很危险啊!长寿天的天人,就这样多劫不起一个念头,最后生起邪见而堕入恶趣,故绝对没有修行的机会。佛经中也说:“若在天中有顶处,由先福力生于彼,长寿觉慧不分明,此处岂能闻正法?”
五、边地:假设转生在佛教不兴盛的边鄙地方,那里无有教法、证法,也没有佛教的四众弟子,因而不会有修法的机会。
现在有些城市中,连三宝的名号也不知道,佛与神都分不清楚,尤其是汉地个别偏僻地方,对佛教一无所知,许多思维方式非常可怕,根本没有取舍因果的概念。如果转生到那里,肯定无缘修行正法。
包括在座的有些道友,自己家乡没有佛教,可以称之为边鄙地方,你家里若出一个出家人,觉得给整个种姓带来耻辱。本来按理讲,你的家族世世代代造恶业,好不容易有个出家人,应像得到如意宝一样欢喜,正如古大德所说:“一子出家,九族升天。”所有的亲人都蒙受利益。可是他们有一些颠倒观念,认为:“我女儿出家了,回来时千万别剃着光头啊!如果能回家过年,可不可以留些头发?短一点也可以。不然,我在别人面前实在抬不起头来。”这就是所谓的边地。佛经中也说:“生在边方鄙恶处,耳不曾闻说法声,无识恒居蔑戾车,此处岂能闻正法?”
有时候我看你们不争气、不好好修行,心里不舒服,生厌离心,但跟世间人比起来,你们放弃家庭、事业,顶住种种的压力,来到清净地方出家,我觉得还是很伟大。有些人头发留得非常好,却想方设法把它剃掉,即使没有找到人,也自己动手把它剃光,这是需要一定勇气的。相信大家也看得到,如今大多数人每天杀盗yin妄,造恶业比谁都擅长,造善业却什么都不懂,甚至听到“三宝”的名字,认为是玛瑙、珊瑚、钻石等三个宝贝。在这样的环境中,今生有缘修行正法,真的非常难得!
六、持邪见者:若投生为外道或成为随同他们的持邪见者,就会因为自相续被邪见染污,而没有修法的良机。
外道主要是常见派和断见派。现在断见派特别多,认为前后世不存在、业因果不存在、极乐世界不存在、地狱不存在……这种人不胜枚举;还有一部分人虽然不持这种邪见,但没有人生观和价值观,只要吃得好、穿得好就心满意足,人生目标仅此而已,跟牦牛没有什么差别。佛经中云:“若人不信于三宝,说无因果无尊亲,如是邪见坏其心,此人岂能闻正法?”
我们有时候邪见也比较多,经常产生各种怀疑。如果孩童时代就知道极乐世界存在、业因果存在,此时接受是全面性的,一辈子都会秉持这种信念。而有些人小时候没有这种机会,一直被灌输无神论的理念,现在突然以不同的因缘学佛,很难一下子改变过来,容易产生一些怀疑。但这种怀疑可用正理智慧予以根除,否则,相续中邪见此起彼伏、层出不穷,这个人没有修行的机会。
七、佛不出世:若出生在佛不出世的暗劫,不要说修持正法,连三宝的名号也听不到,不晓善恶取舍,也就不会有修法的机会。
幸好我们没有转生于暗劫,如今佛陀已经出世,且转了三次法 L,佛法依然住世,生于这样能辨别善恶的时代中,实在是莫大的福分。不然,若出生在暗劫中,定然没有修行的机会。佛经中也说:“诸佛大师不出现,亦无妙法流世间,若人生居暗世中,此时岂能闻正法?”
八、喑哑:如果投生为心不堪能、诸根不具的喑哑之人,则心相续无法以佛法来调柔,由此导致无有机会修法。
佛经中也说:“由彼先身造恶业,聋盲喑哑缺诸根,痴钝即是人身牛,此人岂能闻正法?”意即假如前世造了许多恶业,今生就会转生为聋子、哑巴、盲人等诸根残缺之人;或者其他诸根虽具足,但意识不堪能,非常痴钝,给他讲得清清楚楚的道理,一转眼就忘光了,让他上来却下去,让他下去却上来。马戏团的动物在鞭子的“教育”下,尚且能学会坐下、起来等基本动作,但这种人比动物还笨,让他坐下的话,他会站起来,这就是心不堪能,这种人很难得到佛法的利益。
简而言之,佛陀在经中云:“我说八无暇,是众生难处,得住有暇者,斯人世稀有。”佛陀所说的八种无暇,实际上是众生的难处,若能远离这八无暇而具足闲暇,修法一点危害也没有,这在世间上确实稀有。现在有些人说:“这个人今年赚了一百万,很稀有!”“那个人变成了市委书记,很稀有!”这些没什么稀有的,最稀有的是什么?就是原来你是城市里忙忙碌碌的“犯人”,连一个小时的修法机会也没有,而现在放下一切,每天无忧无虑地行持善法,这种快乐可以说是极为稀有、也极其难得的。我们理应想方设法令自己具足这样的因缘。
然而现在有很多人,让他行持世间法的话,有条不紊,极有计划,时间可以安排出来,但让他行持正法的话,常常借口说“我现在不空”、“我特别忙”,总能找到百般理由来推辞。比如,让他修菩提心,八点钟起床都很吃力,而如果是公司上班,七点钟起来也没问题,这就是所谓的业障深重。我们现在修加行,很多人每天半小时能磕180或200个头,但有些人连这个都做不到。其实很多无暇是你自己造成的,你每天再怎么忙,半小时肯定拿得出来,所以大家应该要求自己,这一点我觉得比较重要!
下面继续讲“八无暇”。昨天讲了八无暇的大致含义,现在再作进一步分析:
(一)地狱、(二)饿鬼、(三)旁生:
八无暇处中的三恶趣众生,由于往昔各自恶业所感,夜以继日、连续不断地饱尝痛苦,比如,地狱有寒热之苦,饿鬼有饥渴之苦,旁生有互相残害、被人役使之苦,根本谈不上有修法的机会。
我们作为人,虽看不到地狱、饿鬼的景象,但对旁生却可以亲眼目睹。旁生界的任何众生,哪怕是一天,也无法做到最初有皈依发心、最后有回向发愿来行持善法。所以,通过比量可以推知,饿鬼和地狱更不可能有闻法或修法的因缘。
地狱里的寒热痛苦,根本不像人间夏天的酷热和冬天的寒冷;饿鬼的饥渴也不是人间饥饿之苦所能比的,我们哪怕一天没有吃饭,也什么法都修不下去,饿鬼就更不用说了;还有旁生的愚痴、遭受役使,根本没机会修任何法。所以我们要明白,三恶趣不会有修行的机缘,正因为如此,《正法念处经》中说:“云何听法?畜生之中,互相残害,饿鬼饥渴,地狱苦逼。”对三恶趣的痛苦描写得十分清楚。
我们一定要时时发愿,千万不要转生到恶趣中去。三恶趣当中,旁生算是比较好的,可一旦转生为旁生,感受痛苦的时间也相当漫长。从前给孤独长者为佛建造精舍,佛看着地上的蚂蚁,对给孤独长者说:“此蚁自毗婆尸佛出世已来,已经历七佛,至今还堕落为蚁身。”还有,舍利子曾入三昧,观察一只鸽子的过去和未来,发现它八万大劫来常作鸽身,八万大劫后也未免鸽身,一直看不到前际后际。佛告舍利子:“此鸽除诸声闻、辟支佛所知齐限,复于恒河沙等大劫中常作鸽身,罪讫得出。轮转五道中,后得为人,经五百世中,乃得利根。”旁生得人身都如此之难,何况饿鬼和地狱众生了?因此,一旦堕入三恶趣中,不仅仅是一世两世,乃至无数劫都闻不到佛法,闻不到佛法就解脱不了,解脱不了的话,将沉溺于轮回苦海遥遥无期。
《前行》的每一个道理,作为有智慧的人务必要细心琢磨,只有一而再、再而三地思维,修行才会有效果。否则,即使上师给你揭示了禅宗或密宗的最高境界,什么“认识心的本性”、“光明无为法”,这些金刚语听起来很舒服,你当下似乎也有一种感觉,但实际上,这就像在冰上倒开水一样,刚开始会融化一点,但过一会儿又冻上了。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基础,这些境界就不稳固,无法在你相续中一直存留。因此,大家必须先把加行基础打牢,然后再修学一些大法,这才会对自相续有利益。
然而,现在许多情况与此恰恰相反:如果传一些大法,大家都蜂拥而至,传加行的话,则远远逃离,这样一来,大法对你绝不会有利。有些人从来没思维过“八无暇”,自以为获得高深境界易如反掌,虽然这种愿望很好,可是你刚强难化的相续若未以佛法甘露来滋润调柔,任何境界都不会平白无故地产生。
因此,希望大家对前行要修好,对三恶趣的痛苦要思维,一直到生起真实的感受为止。不然的话,法师要求你观修三恶趣,你只是稍微修一下,产生一点点分别念,这是绝对不行的。修行必须要把法融入内心,最后产生坚定不移的定解,什么样的定解呢?“我千万不要堕入三恶趣,否则,的确没有听受正法的机会。若对佛法连听都没有听,那修行更不会有了。”如果能生起这种信念,说明你对三恶趣有厌离心。
(四)边地:
古印度有很多不信佛教的边地,根据地方不同,可分为罗卡查族等32种,还有些论典中说有108种,若把最小的边地也算进来,总共有1200种。不管怎么样,世间上有许多部落、民族根本不信仰佛教,不但不信仰,反而还有各种陋习。例如,边陲异教的教徒们,声称损害为正法,视杀生为善业,对神明杀生祭祀,把损害众生视为解脱。
这是非常不好的行为。我们作为佛教徒,虽然从人类大团结的角度讲,各宗教之间以及与非宗教之间要和睦相处,但见解上互相抵触时,自己一定要头脑清醒,坚定自己佛教的立场。有些佛教徒把各种宗教混为一谈,这实在不合理。为什么呢?佛陀在经中说:“损害他众非沙门。”而其他宗教,包括伊斯兰教、基督教,他们的教义跟佛教不相同。譬如,《圣经》中说,因为百姓放肆,上帝在发怒的时候,杀死了一千人、三千人乃至十万人等等。还有些宗教的经典中说:“你们在哪里发现他们(不信道者),就在哪里杀戮他们。”“他们(不信道者)的报酬,只是处以死刑,或钉死在十字架上,或把手脚交互着割去,或驱逐出境。这是在今世所受的凌辱;他们在后世,将受重大的刑罚。”这些说法与佛教观点截然不同。
我曾讲过《影尘回忆录》中倓虚法师的一段经历:有一次他在北塘到天津的火车上,遇到一个基督徒,两人一路上有许多精彩的辩论,其中有这么一段:基督徒说:“凡是活着的动物,都是人们的菜蔬,你们出家人为什么不吃荤?”法师反驳:“因为它也是一个生命!”并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说:“当初上帝训诫后人不要吃动物的血,因为动物的生命都在血中。既是动物的生命在血中,肉是血长起来的,血里有生命,肉里就没生命吗?肉里就没血吗?……”法师从各个角度驳斥,最后那人哑口无言。
现在有些佛教徒在很多场合中说,各大宗派都是一样,都是“行善”的。从行善的角度来讲,一些宗教是有做慈善、建医院,这些都很好,我们也不反对。但如果因为有一部分慈善,就认为自他见解完全一致,这是不合理的。包括在藏地,麦彭仁波切说过,苯教与佛教历来有一些冲突,二者在见解上有天壤之别,不应混淆不清。比如,苯教转经轮是逆时针,转神山也是逆时针;而我们佛教认为,逆时针转一遍,有全部毁坏的过失,平时看到电动转经轮在逆转,赶紧会去纠正过来。假如因二者有些许相同之处,就认为它们的见修行果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冲突矛盾,对此理应值得观察,不要为了达成自己某种目标,就开始安立各种理由。
我们作为佛教徒,见解不能跟外道混为一体,但也不要看见他们就怒目相向,甚至掉头就走。他们毕竟也是众生,我们发了菩提心,就应当对天下众生一视同仁,只不过见解不能模棱两可,觉得学这个也可以、学那个也可以。有些人认为佛教与外道没什么两样,于是劝许多佛教徒彻底放下佛教,加入外道的教堂或者学会。这一点我自己完全不赞同。皈依三宝的功德是什么样的?舍弃佛法的过失又是如何?每个人应该心中有数。所以在大的问题上,大家要擦亮自己的慧眼,认认真真地对待。
外道推崇杀生祭祀,这些边地的野蛮人,虽然外表有脚有头,看起来是人相,但内心顽固不化,根本不能转向正法方面。尤其是汉地很多大城市,虽然兴旺发达、极其繁华,但造恶业十分严重,这些地方均可称为“边地”。你们不要认为边地就是经济落后、偏僻边远的农村,像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肯定不是。其实,边地分为佛法边地和地界边地,印度以外的地方是佛法边地,而四众弟子不具足,或者即使具足但对其身心无有利益的地方,就叫地界边地。因此,有些大城市的人,身上穿得特别光鲜、口中吃得特别高档,可若对佛教一无所知,也可以称为“边鄙人”。
在边鄙地方,有许多行为与正法背道而驰,甚至还有娶母为妻等恶习陋规。像印度东部的一些地方,到目前为止,此类现象仍屡见不鲜。在2006年,有一个叫罗宾的人,听从山神指示,与母亲完婚。据悉,他母亲攀登拉克什米山时跌落下来,因此,认为山神一定是在惩罚她。她一直祈祷,三个月以后,山神入梦告诉她,若能与自己的儿子结婚,婚姻会消除她的灾_NAN。于是她询问十多岁的儿子,儿子同意了这门婚事。之后,二人在四百多人的村子里举行了婚礼。对此,当地一名人类学家说:“这种情况并不稀奇,对于当地人而言,经常会发生和树、狗或其他动植物结婚的现象。”
边鄙地方的人,形象上跟人一样,但行为违背正法、违背伦理,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所以,他们信仰佛教、如理修行真的相当难得。我认识一个人,他经常说:“我在不信佛教的群体中能信仰佛教,而且信仰了具有闻思修行的藏传佛教,是我一生中的福报。我小学、中学、大学的所有同学,基本上有一百多人,一百多人中只有我一人信佛,因此感到非常荣幸!”他的话确实有道理。现在很多人都认为,行善是一种迷信,学佛是一种逃避,无恶不作才合情合理。他们对杀生、狩猎等不善业的伎俩极为擅长,所作所为全部是在造恶业。
有时候看来,不要说一生造业堕入恶趣,仅仅是吃一顿饭,也能让有些人在恶趣中多生累劫爬不出来。尤其是许多有钱人,造的恶业更为可怕,每顿饭要求很高,有点肉食还不够,还要吃活鲤鱼、龙虾、穿山甲、猴脑等等。其实,地狱并不是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一到了饭店,它已经在人间上演了。那些美女和帅哥就是阎罗狱卒,他们一个个牙齿上滴着鲜血,只有动物的鲜血才能让他们满足,为了一时的口腹之欲,无数众生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所以,现在社会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人类的确需要反思。很多人经常认为,过去穿得破破烂烂,现在穿得华丽舒适;过去住在土房子里,现在住在高楼大厦中,电视上也好、报纸上也好,老百姓都交口称赞现在生活多么美。可是人们往往忽略了,在物质高速发展的背后,我们的心已破破烂烂、面目全非,且不说大乘的慈悲理念,即便是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等人文道德,也早已被众人弃如敝屣。孩子们迷恋于网络游戏,大人们拼命地追逐享乐,真的成了一个疯狂的世界。
包括藏地有些人,其行为也令人大跌眼镜。前两天有个熟人给我打电话,求我可不可以借钱来救他的命。我问了一下什么原因,没想到他在一个月中赌博,竟然输了150多万。以前他每月有几千块钱工资,生活过得快快乐乐,可是后来财迷心窍,最终落得一败涂地。他跟我说得很漂亮:“我毕竟也是一个众生,您可不可以拿放生钱来救我的命?”我直接拒绝:“放生钱不是用来还赌债的,这肯定没办法!”据我了解,附近几个小县城里的很多人,包括一些公务员,因赌博而借高利贷,今天借一万块,明天早上要还一万五,如果到期不能还,利息就要翻多少倍。没有头脑的人为了贪钱,根本不计后果,结果利滚利,债务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有些人还不起就跑了,一辈子东躲西藏、提心吊胆,还有些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如此道德沦丧的可怕现象,现在各地随处可见。在过去,虽然没有高楼大厦,但人们过得快快乐乐,有一种慈悲心,有一种满足感。而现在无有头脑的人,对造恶业随波逐流,一切的一切只有毁于一旦。其实,人们津津乐道的现代化、工业化、科技化,背后隐藏着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人文道德退失……这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作为一个理性的人,应该反反复复地思考。假如你始终跟不信因果的断见派同流合污,到了最后恐怕会后悔莫及。
现在很多人聚在一起,聊的就是:“这个人的工资多少?”“那个人赚了多少钱?”一直谈论钱财或者非法行,从来也不讲做慈善、利益众生。且不说殊胜佛法,就连世间的唐诗宋词,他们也没有兴趣。过去的老师对唐代诗人写了什么诗、那个词内容是什么,都朗朗上口、耳熟能详,而现在的老师,成天琢磨的就是:“我怎么样才能涨工资?”“某某人很有钱啊,买了房子,买了车,我一定要超过他!”贪嗔痴的信息从四面八方冲击着感官,自己的意识充满种种染污,根本不知方向,不可能懂得佛法的道理。
有时候我很想讲一些法,可一听到外面的情况,就很失望。虽然我没有大yuan曼、大中观的最高境界,但前行的这些境界,例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依靠传承上师加持和自己努力,我自问还是有一点。这种定解任何人也无法动摇,如果能转到另一个人的相续,对他肯定有百利而无一害。可惜的是,现在找不到合格的法器,我想把这种境界传给别人,但没有人听。即使听了也不会修,一直忙着他的琐事,听完一节课以后,在一个礼拜中根本不看书,既然不看书,对法义怎能真正通达呢?没有通达的话,修行又怎能成功呢?如今简直越来越末法了,出家人也是——不说了,算了,今天又不是开“批斗大会”!
总而言之,边地对不善业极为擅长,所作所为全部是在造恶业,因此,他们中的多数人死后立即堕入恶趣。由此可见,边地纯属无暇之处。
(五)长寿天:
长寿天,就是无想天。《俱舍论释》中说:无想天位于四禅广果天附近,转生于此的众生,在八万大劫或五百劫中,就像冻在冰中的鱼一样,灭尽一切粗大心识,安住在无念的状态中。我们藏地的旱獭,三四个月中在地洞里“闭关”,它也不生分别念,但还是在喘气——冬天早上能看到一些洞口有很多霜,这说明洞里有“闭关者”。
有些人每天就是打坐,什么善事都不做,这样若利于解脱倒非常好,但有时候对坐禅还是要好好分析。像汉地禅宗、净土宗的有些寺院,在原有传统的基础上,若能借鉴藏传佛教的有些教义,肯定是有利益。但有些人可能怀疑:“你是不是在拉拢人啊?想通过这种方法改变我们的信仰。”这是我梦中也没有想过的,只不过自己学习佛法多年,对修行的障碍了解得比较多,末法时代这些很容易出现,所以非常希望大家互相学习。
在禅宗历史上,高僧大德的传记中,开悟的人确实不计其数,就像大yuan曼的成就者一样。但是后来,有些窍诀没有如理如实地传到位,许多人凭自己的想象坐禅,经常出现一些歧途。因此,依闻思修行来指引修证、印证境界非常有必要。否则,一直安住在无念的状态中,很可能会转生长寿天,于禅定中安住数个大劫,一旦引业穷尽,将以邪见之因而下堕恶趣。
有些天人安住在无念的禅定中,没有修行的机会,而有些天人由于放逸过甚,成天忙着娱乐、享受,也没有时间修法。(现在汉地有些城市里的人,条件稍微好一点,就开始追求各种享乐,像生活在天堂里一样,实际上这对修法很有影响。)曾有这样一则公案:佛陀在世时,神医耆婆常为国王、僧众等治病,并在目犍连面前皈依了三宝。耆婆死后转生于忉利天。有一次目犍连因为弟子有病,就升到忉利天去向耆婆问诊。当时正赶上天人们进入欢喜园,目犍连在路旁站着等待,没有一个天人看他。只有耆婆最后到的时候,坐在华丽的花车上,向他举起单手致意,然后乘车飞驰而过。目犍连虽是大阿罗汉,但心里有点不舒服:“我的弟子怎么对我这种态度啊?我好不容易从人间来趟天界,他不但不请客,反而招个手就走了。”于是以神通定住耆婆的花车,耆婆不得以只好下车,向尊者顶礼。尊者以种种因缘训斥他,耆婆回答说:“实在没办法,我们这里忙得很,每天玩都玩不过来。您看,其他天人对您连招呼都不打,正因为我在人间是您的弟子,所以才用了最大的力气向您举一只手问讯。”
我们人间的生活比不上天界,但有些人也只要有条件,就今天看节目,明天到卡拉OK厅,后天逛花园,再过两天到九寨沟、三亚……一直这样散乱着,绝不会有修行的机会。有些人觉得人间很苦,发愿来世要转生天界,可在天界享乐并不是真正的解脱,这无有任何实义,所以大家不要有这种念头。
(六)持邪见者:
一般而言,持邪见者指置身于佛法之外、持有常断邪见的外道。所谓常见,即宣称上帝、帝释天常有存在;所谓断见,是指鼓吹前后世不存在、业因果不存在、三宝四谛不存在、人死如灯灭等等。这些人自相续被邪见染污,对真实正法不起信解,因此也无有机会修行正法。
但值得庆幸的是,在藏地,昔日“邬金第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珍惜生命的手抄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