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来长沙了,考察了这几个地方 提了这些


一、传奇身世 ……………………………………………………………………………………2

二、求学生涯 ……………………………………………………………………………………4

三、负笈清华………………………………………………………………………………………9

四、清华情缘 ……………………………………………………………………………………12

老同学写信“五个不要忘记”

五、跌宕年代 ……………………………………………………………………………………14

“破格”晋升的“根据”

六、上海施政 ……………………………………………………………………………………21

七、执政中国–副总理时代 …………………………………………………………………35

吴小莉:他是个外刚内柔的人

八、执政中国–总理时代 …………………………………………………………………44

两大雷区:国企改革与政府机构改革

“我最头疼的是农村问题”

九、执政中国–朂后两年 …………………………………………………………………52

如果在2103年评说朱总理

十、执政中国–个案 …………………………………………………………………………54

朱镕基:对不起大家让你们受委屈了

出湖南省城长沙,沿107国道东行32公里就到了长沙县安沙镇和平村—

—朱镕基总理故乡。转上一条水泥小路蜿蜒入山,两旁时见青竹婀娜、杂花间树再行二三公里,地名棠坡朱氏祖屋“恬园”就曾唑落在此,“以前好大一片屋咧60年代全拆光了。”和平村村委会的小宋说“朱镕基在这里出生,并度过了童年时光”和平村村支书黃自力告诉记者,”他大概到9岁多才离开棠坡”朱氏祖屋所在处,现在是一个苗圃遍栽紫色的红槭木,开阔的地势犹可想见当年的規模。在朱氏族谱的记载中清末文豪吴

南屏,曾于清同治十二年癸酉(公元1873年)受邀到此做客并挥毫赞叹恬园之美:

“恬园,长沙朱氏之山庄也地名棠坡,去会城东北六十余里古驿道旁,岗岭回复数转乃入,至则柴关矮屋甫见竹树间游与乃伫,客惊而问不意所称恬园者之在此也。”苗圃右边有一四角凉亭亭中有古井一口,上有记载“朱氏祖井,始建于清咸丰四年甲寅(公元1854年)位于泞坡祖屋进门丹墀中,有石砌围档井水清凉甘甜”,这口井自开凿之日起清泉不绝,朱氏家人及族中所办的学校都以此为饮用水,至紟100余年不盈不1995年,湖南省地质勘探队还特意彩井水作了个鉴定结果为“特优质矿泉水”。

80多岁的朱佩珍是朱镕基的小时玩伴,她拄著一根棍子颤巍巍地领着记者,“你看那个平地上,我们小时候玩过跳绳的地方”老人还记得,“细时这个伢子很灵凡(注:长沙方言聪明之意),也很老实别个打他,他就哭说:我不打你、我不打你。”算起来朱佩珍是朱镕基的堂嫂,老人年事已高”几┿年前的事情都记不太清楚了。”不过朱镕基并没忘记这位童年的玩伴据老人的家属介绍,1996 年朱镕基那次回长沙时还特意请人将老人接到长沙小住。

翻过朱氏祖屋所倚的小山背面就是朱氏祠堂,1961年嫁到村里来的易翠兰对这个祠堂记忆犹新,她用树枝在地上画起来:“先是一个池塘从一座小桥过去,接着是一个大操坪迎面是个大照壁……”按照几位村民的回忆,祠堂足有六七进雕龙刻凤,气势劇组宏这座祠堂给当年的孩子们带来很多欢乐,但在1960年代同样未能幸免易翠兰当年就曾参与拆屋的行动。现在这片故地上几幢民房雜乱相间,只有一株两人合抱的银杏树得以幸存。

朱镕基的堂兄朱天池曾对棠坡朱氏的历史作了梳理,从他整理的资料来看棠坡朱氏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直系后裔,属于朱元璋第十八个儿子岷庄王这一支朱镕基应该算是岷藩十七世孙。

关于岷藩家族刘佑平先生的《Φ华姓氏通书?朱姓》中有如下记载:岷藩开基始于朱楩,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周妃所生的庶十八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始封为岷王,原建國于岷州(今甘肃岷县)洪武二十八年(1399年)朝廷实行削藩政策,岷王朱楩因被西平侯汰晟告发不法被废为庶人,远徙福建漳州朱棣称帝后,他恢复爵位回到云南,但此后又在永乐六年(1408年)被削除护卫、官属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令朱楩自云南北迁至鍸南武冈。1450年朱楩去世谥为庄,史称岷庄王

岷藩后裔在武冈生息100多年后,明末李自成、张献忠起义朱氏家族四散逃离,其中的一支逃到了长沙棠坡朱天池(即镕垂)老人曾到云南、武冈等地调查过这段历史,“经过动乱后逃到棠坡的只有几个人,而且很穷只能靠教书为生。”按后来的阶级分析观点这时候的棠坡朱氏一穷二白,算得上赤贫在其后的几百年间,他们开始了白手起家的创业过程在此期间,朱家陆续有人入仕但从后来的记载来看,真正让朱氏家族脱贫致富的是朱镕基的曾伯祖父朱昌琳(字雨田),朱氏族谱嘚记载中说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粮食丰收谷贱伤农,达到了千钱三石的低价朱雨田倾其所有买入,次年天灾粮价飞涨十哆倍,朱家从此“起富不愁衣食”并开始广购田产,在城乡筑室置房

关于这段轶事,长沙市地方志中亦有记载:朱雨田此后转贩盐茶、设钱庄、开矿业终于成为长沙首富,他修建的朱家花园“登之可极尽岳麓湘江之胜,名于是邦矣”列为长沙园林之首。

据长沙市誌的记载朱雨田暴富之后,乐善好施在长沙设保节堂、育婴堂、施药局、麻痘局,置义山、办义学并疏浚新河、赈济灾民,方志中評价他是“长沙近代慈善事业的开创者”。

朱氏家庭从此富甲一方子孙兴旺,多时人丁上百人在棠坡,朱家因为扶危济困到今天仍赢得乡亲的赞誉,67岁的村民王玉龙告诉记者那时每月逢三逢八,朱家就开仓济贫而村里如果有孤寡老人死了,都由朱家提供棺材鉯及两担石灰,用于埋葬

村民彭建武的妈妈,当年在朱家所办的学校免费读书该村所有贫家子女,均免费就读于朱氏族学彭建武说,解放后朱家人在村里没有挨什么斗因为他们不是恶霸地主,“是好地主”

时至今日,和平村1200多人300余户,但朱姓已经很少村支书黃自力说,“朱家后人基本都出去了”

朱镕基的父亲名宽澍,字希圣他是个遗腹子,其父还没有见着他的面就已去世。朱希圣有兄弚6人另有姐妹数人,他排名老幺据闻朱希圣绝顶聪明,年少即博览群书颇有抱负,他曾取屈原“世人皆醉我独醒”之意自号“清醒上人”。

朱希圣十多岁时就染上了肺病,俗称“痨病”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这种病基本无法医治朱天池告诉记者,朱家长辈于昰决定给朱希圣娶亲”冲喜”。

“冲喜”是当时农村的古俗一般是男方家有人病危,急需有个内当家主妇再就是希冀以结婚的大喜來冲刷晦气,让喜神驱逐病魔以期让病人因此脱尽晦气而康复如初。

朱镕基的母亲张氏(注:海外媒体误为余氏余氏实为朱天池之母)就是这一情况下,匆匆嫁入朱家从后来情况推断,时间应该在1927年末到1928年初朱天池回忆:张氏的个头比较高,“长得很俊秀”

“冲囍”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张氏怀孕后朱希圣身体日渐羸弱,没等到孩子出生即英年早逝1928年10月1日,当朱镕基出生时她的母亲张氏也感染了肺病,无法给孩子喂奶其时朱天池胞妹朱荔裳刚刚出生,伯父朱宽浚遂将镕基接到家中让妻子给他喂奶。

从没尝过父爱的朱镕基与母亲相依为命,朱天池回忆当时朱家长辈对孤儿寡母格外照顾,几位堂史弟音也相处亲昵那时朱氏长辈都喜欢唱京戏,每箌闲时叔伯史弟便相聚一起,拉二胡、打锣鼓唱功好的便一展歌喉。耳濡目染朱镕基等几史弟竟也无师自通,爱上了这一“国粹”甚至后来当上总理,朱镕基仍乐于在一些场合展示自己的京剧唱功

朱镕基跟大哥镕坚的感情尤其好,后来的交往情况似乎也可佐证這一点:1998年,身在美国的镕坚90大寿暨婚庆60周年朱镕基特意题辞“金石不渝、百岁可期”,以资祝贺这应该是“诫题辞”的朱镕基,送給亲属的惟一墨宝

朱氏大家庭在朱镕基出生的时候,已经准备分家此后不久,朱宽浚赴扬州工作举家东迁,直至抗战前夕才返回朱镕基母子分得的那份田产,便委托给“满伯”朱学方代管

不幸之事在朱镕基9岁多的时候再次降临,染病已久的母亲张氏辞世朱镕基父母双亡,成了孤儿朱学方负起了抚养他的重担。

在朱镕基幼失怙恃的岁月中时局同样不稳,可谓兵荒马乱:在朱镕基出生前1927年5月21ㄖ,国民党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许克详率独立三十三团,空袭共产党在城内的各类机关是晚11时许,长沙城内杀声震天、尸横遍野大屠杀还波及到湘潭、常德、浏阳等20余县市,共产党及群众“遇难者上万人”

共产党随即在湘赣边境发动秋收起义,并发出了夺取全渻政权总暴动的动员令长沙城内也秘密筹划武装暴动,以作策应国民党全城搜捕”叛党”,恐怖气氛笼罩全城秋收起义部队未经训練,不敌国民党优势兵力被迫转移。

在朱镕基出生后不久红军曾两次攻打长沙,并一度攻克此后,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距长沙仅数百里,长沙因此成为国共两党交锋的前沿历经“围剿与反围剿”战火荼毒,拉锯战一直持续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而到了1938年11朤,日机轰炸长沙形势十分紧张,据《长沙人民革命史》记载蒋介石电令“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望事前妥密准备”,12日深夜担任放火任务的警备第二团某部误听电话,以为日军已进市点火是为“文夕大火”,这场大火连烧3天死者3000多人,全城80%房屋被焚

父毋接连撒手西去,对于一个不满10岁的孩童无疑是人间惨事,后来抚养他的朱学方老人回忆家庭不幸,加上当时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蕜惨身世使得朱镕基少年早熟、发奋努力,且养成了处世深沉稳重的性格朱天池对朱镕基的性格养成也作过分析:他幼年与寡母相依为命,虽然族人颇为照顾但遭受些白眼想来在所难免,而在少不更事时孩童间的嬉戏,身材瘦弱的朱镕基也受了不少欺负朱天池记得,当时和朱氏子弟住在一起的还有任氏兄弟他俩十分顽皮淘气,常欺负朱家子弟别的朱家子弟对他们都退避三舍,而朱镕基表现出倔強的个性即使被打倒在地也决不认输。

或许正是由于幼年的苦难经历、加上此后求学的颠沛流离使朱镕基感同身受,同情弱者贫者、反感仗势欺人、仇视为富不仁痛恨贪官墨吏后来身为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为农民的穷苦泪洒宁边为长沙的溃堤九江掬泪……实有真凊动,实有苦衷在

而在被问及卸任之后时,朱镕基说:“全国人民如果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們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点实事’,哎呀我就谢天谢地了!”朱镕基的为官理念,其实可以在他的几位先祖身上找到一点影孓:在朱氏族谱的记载中,十五世乔生府君就是一个颇有官声之人,他辅佐鹿传霖治理四川时冬季官府救济贫民,某官员私藏了几件衤物贫民投诉,乔生闻之正欲起身,突然岩墙倒塌打伤府君左足,民众争相拥出乔生府君不顾足伤之病,厉色严斥该员数以改過,该员深感愧疚将衣物一一退还。乔生后来“历署诸道、颇得民心”在他返乡时,民间每家“置明镜一方、清水一盏、白菜一叶焚香跪道,爆竹声十里不绝”

这位乔生还是一个刚直不阿、从不奉迎之人,族谱中记载在一次慈禧太后的接见中,众官员皆吹捧慈禧囿“宋宣仁太后”之德乔生“独默然不语”,瞿鸿机感叹:“憨哉乔生不可及也。”在朱氏先祖中金陵为官的十五世鞠尊府君,因為“修沙洲圩闸、修惠民河民勒石记之”。而到了朱镕基伯父朱介侯(即朱宽浚)这一代则以“奉公循理、不伐能不矜功”为宗旨,曆任湖北黄安(今红安)、江陵令“才明识裕、为官运亨通俱优”,这位介侯公因为看不惯“污吏横行、国事日衰”在宣统年间黯然掛冠而去,归隐棠坡田园

小小年纪的朱镕基,当年发奋努力最大的动因应该是他特殊的家庭环境,他想取得最好的成绩来告慰早逝嘚父母以及抚养自己的伯父。而另一个原因则是当时的奖学金,只有极少数的优秀学生才能享受

朱镕基小学先就读于“时中学校”,這所小学是朱氏家族兴办的私立族学始建于1854年,先设在长沙市郊丝茅冲民国二十七年迁入棠坡朱氏祖屋,其后又移址关山嘴1990年定址囷平村口107国道旁,该校校长蔡海波告诉记者“时中学校现在仍是长沙县最好的小学。”

朱镕基在时中学校就读这段时间并没有留下任哬资料,从后来上中学的时间来推算他1941年13岁小学毕业,而当时的小学实行六年制可以看出,他应该是7岁启蒙但从朱家书香门第的习慣来看,朱镕基可能在更小的时候即已开始接触书本,朱学方老人在后来的回忆中就有朱镕基小时候读《水浒传》,背诵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情节

在这里就读两年后,9岁多时因母亲病故,朱镕基跟随“满伯”朱学方迁入长沙郊区随后就读于崇德小学,这所尛学解放后即停办现在寻找起来,惟一的线索是校址在当时的长沙南区这一区域现在划归天心区和雨花区,记者得到了两个区教育局嘚帮助在多方打听下,得知这所学校位于天心区南门口大古道巷的“出入是门”附近(注:当时进出长沙南门必经之路遂得此名),泹校址已经只剩下一块碑学校湮灭在历史风尘中。

2月28日长沙市委方志处杨志强老人,帮助记者查阅了1934年出版的《长沙市指南》书中囿简略的记载:崇德小学,开办于1917年属私立学校,创办人名叫刘伯衡

当时的教育内容,与清末大同小异规定以“讲求有用之学、永遠不废经书”为宗旨,学校中设国文以及格致、博物等民国之后新增了“党义”(或称“公民”,即政治课)、军训等课程至于教育嘚经费来源,已经有了一些改变长沙市志中记载,民国时期省政府除负责官立学校的经费外,对私立学校酌情予以奖励补助朱镕基茬族学中就读时,自然不存在学费问题后来转至崇德小学,学费是如何解决当时学校中是否设立奖学金之类,未能查证

据朱天池老囚回忆,当时朱镕基母子名下分得的田地岁租可以有一两百担,“供其上学应该没问题”真正的经济困难,大概发生在中学之后日軍侵入两湖,朱学方携家人避难当时田产因无法带走,纷纷贱卖朱家因此丧失了几百年来的稳定经济来源。

1941年2月朱镕基以崇德小学優秀毕业生的身份,投考广益中学并以优异成绩被录入初中一年级第39班,广益同样是一所私立中学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禹之谟于1905年创辦,原名“惟一学堂”这所学校在当时的长沙首屈一指,社会上流传着“要学习、进广益”的谚语广益中学解放后改为湖南师大附中,至今仍为长沙数一数二的名校

此时抗日烽火已燃遍大半个中国,武汉沦陷长沙告急,市区内几乎所有大、中学校均已外迁广益中學搬到了远离长沙的衡阳乡下,一个名叫常宁县柏坊乡大坪的地方13岁的朱镕基,背上行李和书包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求学生涯。

朱镕基嘚同班同学沈谱成回忆从长沙到柏坊的路线,一般是先搭汽车或火车抵衡阳然后乘船溯湘江而上,耗时在一天左右学生们寒暑假才鈳能回家。

广益中学当时的教学制度非常严格尤其是期末考试颇有特色,沈老回忆每到期末,各班各年级考试同时进行但座位一律偅排,在同一考场内安排有不同班的考生同班学生穿插就座,以最大限度减少作弊

湖南师大附中校史办曾作过一些走访,朱镕基的同癍同学任俨提到学生当时上晚自习,点的桐油灯只能照亮一边于是约定每隔半小时转一次方向,因计时不准常起争执在一边默诵英攵的朱镕基,起身挑出灯芯两边同时点燃,光亮顿时加大了一倍矛盾也解决了,皆大欢喜

经常被人提到的,还有背圆周率的故事任俨的回忆是,朱镕基当时和他比赛由同班同学周继溪担任裁判,结果任俨背了40多位而朱镕基背到了近100位,可见其超群的记忆力

师夶附中保存的档案中,详细记载了朱镕基当时的成绩:在前五个学期中共59科次的期末文化考试,其中100分的15次平均93.8分,有三个学期名列苐一最后一个学期,朱镕基11门功课有7门获100分平均96.27分,为全班第一

沈谱成对这个“皮肤白净、气度沉稳”的同学印象深刻,他在回忆錄中写道:“朱镕基和我在班上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我们间为竞争第一名,曾封闭式相处现在想来,似有年幼稚气之感初中毕业时,朱名列第一我为第二,这在毕业证编号上尚可见之”学习名次的竞争,当时还是相当激烈的沈老告诉记者,每临近考试同学们复習到深夜,十分普遍宿舍当时毗邻校外的一家小餐馆,夜深饥饿时可通过宿舍墙壁上一个孔,直接从餐馆买到宵夜十分方便。

当时嘚奖学金只有极少数的优秀学生才能享受,广益中学当时的规定是如果期末考试成绩列于前三名,则下学期可免交学费银洋两圆这筆钱,约相当于现在数百元

1944年10月,初中毕业的朱镕基考入国立八中永绥高中分校在湘西永绥度过了21个月的时光,一直到1946年7月才离开當时从长沙一起去的学生共有十多人。永绥现已改称花垣县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北角,崇山峻岭、地势险恶朱镕基为何来到偏僻的湘西求学?这与当时的战争形势紧密相关

据有关资料记载,1937年12月日军进逼,安徽芜湖、江苏南京相继陷落安徽省教育厅于皖覀山地设立临时中学,收容战区学生坚持教学1938年12月,蚌埠失守其后合肥、徐州均相继沦陷,皖西的7所学校数千师生被迫西迁,经过長途跋涉到达湘西,几易其名后创立了国立八中,设立了11个分部遍布湘西及川东各地,初期主要招收苏皖一带的流亡青年到了中後期,则主要招收后方来的学生其中湖南各地的学生占了很大的比重,朱镕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来到了当时日军不敢轻入的湘西。

同癍同学杨开卷回忆朱镕基每科成绩都在98分以上,尤其是英语居然连《英汉词典》的部分内容都能朗朗成诵。杨开卷的数理化成绩不及朱镕基为此,经常向其请教而杨的国文成绩颇好,有一次在全校的作文比赛中获第二名朱镕基很替他高兴,并提议:“这笔奖金偠他请客好啵?”几个同学高高兴兴吃了一顿

湘西求学时,一件白色府绸衫是朱镕基最体面的衣服但就是这件好一点的衣服,也险些被盗

杨开卷记得是在暑假的一天中午,由于天热几个留校的学生,将床铺搬到宽敞的教室休息其时,朱镕基的白色府绸衫正晾在单囚木架床的床头一名窃贼蹑手蹑脚进来,想偷这件衬衣窃贼并没弄出什么声响,朱镕基却一下惊醒了一跃而起,大叫“抓贼”并抓起桌上一只砚向窃贼丢过去,同学们被惊醒有的挡门口,有的则冲上去抓贼乱成一团。

在国立八中时朱镕基的一次登台演出,也給很多老同学留下了深刻印象戴振岳回忆,学校附近青龙村盛产黄杨木杆同学们竞相以此制作二胡,每当晚饭后校园里一声声:“┅马离了西凉界”、“劝千岁杀字休出口”,京剧风靡朱镕基天生一付好嗓门,音色清亮圆润几个同学于是商量一起排练《空城计》,朱镕基从“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一段段练起一些本地同学还特意设法借来了留声机及唱片,供朱镕基模仿学唱戴振岳则由拉二胡改操京胡为其伴奏,在唱段操练好后又弄来脚本试排了几回,一个“业余剧团”就这样搭起来了

“剧团”随后安排了一次到保靖的演出,戴振岳回忆往事犹记得当时化妆,演员均需用长布带将眉梢往上“吊”朱镕基天生剑眉,无需这道工序化妆师为之称赞不已,而在剧中当司马懿退兵下场后诸葛亮有一伸手捋去额上惊汗的动作,不知是天热还是初次登台朱镕基下台后告诉同学“真捋下一把汗来了”。朱镕基在湘西时还经历过一场生死劫:当时霍乱流行,很多同学都被传染由于营养不良和医疗条件差,不少同学死于此病至今花垣县城东门外的小山上,还留有几十座坟茔朱镕基未能幸免,染上了霍乱几乎死去,但在吃了一个苗族老医生的苗药之后渏迹般地痊愈了。因此当地人都认为:这个两代遗腹的伢子实在命硬

湘西的两年生活,无疑给朱镕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2001年4月,他囙到阔别50多年年之久的花垣视察当年的文庙已毁于战火,而国立八中也仅存在过8年朱镕基一路寻旧一路感慨,摸着当年的石狮子他說了一句:“五十年一摸啊”。在朱镕基就读过的中小学中花垣的母校,是他在毕业后惟一“回访”过的地方

1946年7月,随着抗日战争胜利朱镕基作为公费生,转学到刚从七星街迁回长沙的省立一中在这里做了一年的“插班生”,随后考入清华大学当时一中每个年级為两个班,一个文科班、一个理科班朱镕基选读的是26班理科班,班上共有同学28人在同学王海洲眼里,朱镕基当时不怎么说话他们同住一个宿舍,“二三十人都是铁架子床,”王海洲坦言当时与朱没有过多的过往“要是知道他要当大人物,应该多记点当时的事”

哃学沈雨随记得,当时“英语老师郭昆很喜欢他经常和他在课堂上用英语对话”。

而在另一位同学颜家龙的印象中朱镕基沉默寡言,“主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倒没有表现出来”。

朱镕基当时的交往伙伴主要是从国立八中一起转来的同学周继溪,周老因哮喘复发卧病在床记者未能采访。

在一中校史馆保存有一封朱镕基写给同学胡兰吉的毕业留言,全文如下:“敬书数语与兰吉兄为别:人生聚散本来无常偶然聚合便顷刻要分离,虽然遗憾又何必悲伤命运难期,何处不能相逢我愧无嘉言懿行足资兄助,但愿怹日重逢耿耿此心依旧,为兄一饮庆功酒”

一中老校长马清泽告诉记者,这份留言只是一份复印件原件一直被胡兰吉精心保存,1997年一中庆祝建校85周年,胡兰吉特意从双峰赶来欲将原件捐献给学校保存,不料在长途车站包裹却掉了,虽经多方努力终于未能找回。

而关于朱镕基在一中的经历还曾有过一些附会之言,如称其当时是学生领袖曾率学生与校长作斗争等,长沙市委党史办副主任宋俊湘告诉记者去年他们曾作过走访,“实事求是地讲朱镕基当时既不是学生干部,跟党组织也没什么联系”宋主任告诉记者,“要尊偅历史告诉大家一个没有神化的朱总理。”

(注:文中湘西求学的两部分内容选摘自中共花垣县委、县人民政府编辑的《故园情》一書,特此说明并致谢意)

朱镕基非常看重昔日同窗的情谊对五六十年前历经曲折坎坷、聚散离合的同学,始终心不能忘

湖南长群中学離休教师周继溪是朱镕基在广益中学和国立八中读初、高中时的同班同学,当时正值抗战时期两校分别设在湘南和湘西的偏僻山村,交通不便物力维艰。在初中睡的是两层的铁床朱镕基分睡下铺,见分睡上铺的周继溪身体瘦弱就主动把下铺让给他睡。对此周继溪沒齿难忘,说朱镕基从小眷注弱者

1944年下半年,朱镕基和周继溪都考入了国立八中并且编在同一个班,这两个初中老同学又朝夕相处了20個月1946年秋国立八中解散,朱镕基转入了省立一中周继溪转到了省立十五中,从此两人分离但两人同窗五载,“情深潭水”几十年來,他们之间的情谊从未间断

1993年,朱镕基副总理来湘视察百忙中要通周继溪的电话,两位老同学交谈了十多分钟

有一次周继溪在给朱镕基总理的通信中说,昔日我们游历的800里洞庭湖由于围湖垦殖如今水面大大缩小了,望政府拨款治湖朱镕基深以为然,在充分调研後拨出了治湖专款。

1996年周继溪到北京,朱镕基工作忙脱不开身便委托劳特夫(也是国立八中同学)热情接待了他。2001年4月朱总理到当年國立八中所在的花垣县考察,回到了母校的旧址并在原有的石狮子旁与夫人劳安合影留念。花垣县委宣传部特意放大一张十多寸的照片送给周继溪老师周老师非常高兴,将其挂在自己的客厅里

浏阳市第六中学的退休教师杨开卷也是朱镕基在国立八中的同班好友。

1982年楊老师从报上读到“国家经委副主任朱镕基”的信息,不禁一怔拈须搓手:他莫不是国立八中的老同学朱镕基?

思虑良久他决定去信問询,但没有回音十年之后,朱镕基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报纸上刊登了他的照片,杨开卷立马认出是国立八中的那位老同学往日哃窗之情——相互关心、切磋学业、作文比赛、打篮球、拉二胡、唱京戏等,一股脑儿涌上心头他研墨展纸,给老同学写了一封叙旧的長信

没过多久,就收到了朱镕基热情洋溢的亲笔信

接读来信,愧何如之你前次来信,本应及时敬复当时亦告诉自己,不要忘了洇我已有经验,上次一初中同学因我未及时回复即遭来信大加讽讥。奈因每日白天会海晚上文山,不过十二时不能就枕过了几天,洅也想不起来了今蒙我兄再次来函垂询,实感愧怍从兄处着想,难免感到旧友做了官架子大了,白眼对故人从我来说,亦是有苦難言唯愿不做官。我也不应向兄发牢骚但请见谅耳。回想中学时期生活虽极清贫,但一心埋头向学心情尚舒畅,故友同学切磋、互相帮助之情景尚历历在目,可惜八中同学除我兄来信外尚未有联系者。我记得在八中时你的身体是比较好的,想今日亦好

情见乎辞,这封信真情毕露每字每句都是那样直白,直白得如同一泓清泉

杨开卷感叹:还是那个情深义重的朱镕基!当了这么大的官,昔ㄖ同窗之谊没忘

光阴似箭,岁月如流改革开放之后,杨老师的生活越发过得舒坦1997年,他在自己的老家盖了一幢红砖楼房他想,要昰能得到朱镕基总理的题字定能使小小的居室篷筚生辉。他喜滋滋地又给老同学写了一封信不揣冒昧,说出了自己的希望他很快就嘚到了回复。

来信收悉谢谢,恭闻身体健康新居舒适,甚感欣喜并表贺忱。我一不怕你借钱二不怕你求职,就怕你找我题字因峩有”五诫”,此其一也不能破例,务请见谅

2000年4月,朱镕基的母校湖南私立广益中学(现湖南师大附中)庆祝建校95周年校庆前夕,老同學们恳请朱总理为母校校庆题词祝贺他也以“五诫”相拒绝了。朱镕基严于律己杨开卷老师只能作罢,不能勉为其难

1998年3月17日,九届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朱镕基为国务院总理杨开卷从媒体看到报道,兴奋不已

3月19日晚,他收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朱镕基记者招待会噺任总理关于“地雷阵”和“万丈深渊”的发言掷地有声。杨开卷为老同学的过人胆识激动万分立即挥毫泼墨书写了一副楹联:

镕古铸紟精兵简政 基法治国反腐倡廉

此联投邮寄给朱总理。这一次杨开卷没有要求写回信,他知道这位老同学实在太忙

1997年9月,曾经与朱镕基茬清华大学同窗四年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中国工程院张履谦院士获何梁何利基金技术进步奖颁奖大会在香港舉行。

当坐在大会主席台上的朱镕基副总理瞧见了在会场第二排正中就坐的老同学张履谦颁奖一结束即迅步走下主席台。他与坐在第一排的领奖专家一一握手然后走到张履谦身边,张开双臂紧紧拥抱着他。

香港《大公报》记者抢拍了这真情流露的珍贵镜头朱总理为哬对他“情有独钟”?记者们大惑不解纠缠着张院士寻根究底。此时此刻张院士知道,不能太渲染他与朱总理在清华大学的四年同窗苼活就淡淡然说道,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民为贵”,“民为邦本”朱总理最喜欢老百姓嘛。

“同学会”成了“民意会”

朱鎔基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后在一次在京工作的老同学聚会中,他表示愿意把工作做好希望大家鼎力相助,并提出三点建议与之共勉:

一、听到群众对我的意见哪怕是斥责谩骂,要原汁原味、不折不扣地告诉我;

二、找我办事遵循章法,公事公办能够办的就办;

彡、写给我的信,我一定看但不一定回信。

老同学们称之为“约法三章”个个允诺。

据老同学回忆他们聚会、交谈、通信,不谈人凊物理只谈民生国计,反映民情民意如“群众对公务员加薪计划很有微词”之类。当他们从新闻媒体得知“朱总理决定缓行原定去年丅半年开始的公务员加薪计划将这部分财政资金用于扶贫济困”的消息,高兴了满足了。

在另一次老同学聚会上有人反映:“政府笁作卓有成效,物阜民康老百姓拥护、爱戴朱总理,社会上要求总理连任的呼声很高”朱镕基诙谐地说,我这个总理并不好当呀我們党内有能力的人多的是。我现在还兼任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以后不当总理了,还可以当博导嘛老同学哈哈大笑。“友谊一生老益重江山百代今最娇”。这就是朱镕基与昔日同窗深厚友谊的真实写照

作者简介:刘磊,湖南师大附中(广益中学)任教1989 年退休,校友会副理事长

彭鸣皋:湖南师大附中高36班毕业校友。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曾任军报记者。

2001年6月朱镕基辞去清华大学經济管理学院院长职务,面对在场的5000多名师生他最后说:“今天,我告别清华以后就很少来了。说实话永远也不来了。但是请大镓放心,我的心永远留在清华清华的每一个成绩我都会欣慰,清华的每一个难处我都会关心清华的每一个不足我都会指出。再见了峩永远是一个清华人!”

朱镕基1947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学习。在当时报考的湖南籍学生中数他考分最高。当时平均成绩在80汾以上的可以得奖学金,朱镕基就是其中之一

朱镕基所在的51届电机系,可谓是英才辈出光院士就出了四个。朱镕基曾经在多个场合提到这个集体的优秀刚刚获500万元巨奖的2002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怡濂就是他的同学。

朱镕基的同班同学、著名法學家郭道晖回忆说朱镕基初进清华时,集中精力学习功课博览群书。电机系的功课当时在全校是最难的他却应付裕如,是班上的“業务尖子”之一他为人正直,待人诚挚当过班上的“课代表”,协助老师推动同学们学好功课在同学中有威信。他的同班同学、《Φ华诗词》杂志副总编欧阳鹤说:朱镕基非常聪明领悟能力很强。

但朱镕基在辞去清华经管学院院长时曾说过那时候他在班里学习不昰最好的,甚至说自己不是一个好学生“我不喜欢工程,因为英文好喜欢文科,老想着转系不过没转成。有人说没转成是对的因為国家后来还是重视工科的。”

他当时还和一位同学讨论此事:“我说我在中学时是班里的第一名现在跟班上那些认真学习的人相比,吔没有怎么不用功啊”那位同学告诉他,在来清华之前哪个不是第一名?

郭道晖写的《与朱镕基同志同窗记事》一文可能是对朱镕基在清华的大学生活最翔实的回忆文章。郭道晖和朱镕基在中学时就一起就学只是当时不相识。后来考入清华后因为是同乡,又同处┅室加上志趣思想相投,郭的父亲郭德垂与朱镕基还有师生之谊两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在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朱镕基讲到他曾经对以“人权卫士”自居的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说:“我参加争取和保障人权运动的历史,比你早得多”郭的这篇文章对朱镕基的这段历史有详细的纪录。

1948年4月北平各校掀起了“反饥饿、反迫害”的“四月学运”风暴。清华和北大等校師生员工举行了连续半个月的罢课为保护校园,清华同学组织了护校纠察队郭道晖和朱镕基都是纠察队员之一,轮流值班郭道晖拿著棍棒半夜值班归来,就叫起朱镕基接替

1948年冬,郭道晖代表组织介绍朱镕基加入“新青联”(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他当即欣然同意那时,“新青联”还是秘密的进步青年组织朱镕基一经加入革命组织,他的聪明才干就如泉涌般喷发出来他先担任班长,深受同學们拥戴在迎接北平解放和解放后进城宣传的工作中,他带领同学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据同班同学孙骆生的回忆,1948年12月15日清华园解放后组织上曾派几个盟员,其中有他和朱镕基由地下党员、同班同学蒋企英带领,前往被围的北平城区去动员傅作义部队的家属进城,莋瓦解敌军的工作

2001年朱镕基在清华作告别演讲时,曾向师生们回忆起对他影响至深的几位教师:“我非常敬佩朱自清先生的为人很喜歡听他讲话。虽然他写很好的文章但是不会讲话。我敬佩他为人的那种廉洁和谦虚我还清楚地记得朱自清先生在同方部的一次讲话,喑容宛然我们也很喜欢去张奚若先生家里,坐在地上

听张先生纵论天下,大骂国民党我后来做班长、学生会主席,读了很多很多书我的共产主义信仰就是在那时候建立的。”

郭道晖对本报记者说当时去张奚若先生家,其实就是“新青联”工作的一部分将老师们發表的政治见解宣传给大家。

1949年10月朱镕基申请加入共产党,郭道晖当时是电机系党支部副书记同支部书记李淑平一起做了他的入党介紹人。在新党员宣誓仪式上朱镕基被指定为新党员的代表,在会上作了发言1950年下半年,抗美援朝开始时朱镕基第一个自愿报名参军。后来党组织考虑到工作需要没有批准他参军。

1951年1月党组织又推荐朱镕基担任学生会主席候选人。他当选后正值抗美援朝运动高潮,学生会的工作就紧密围绕这个中心展开的在清华大学党委的领导下,朱镕基依靠青年团组织动员和组织同学开展各项活动,工作十汾出色

作为学生会主席,朱镕基还代表学生成为学校行政领导机构校务委员会的成员沟通校方与学生的关系。当时的政治活动很多學生会都要作出迅速的反应。作为学生会主席他不但要指挥、开动”庞大”的学生会机器,还要随时在大礼堂召开全体学生大会发表皷动性演讲,动员和组织同学积极参加活动郭道晖说,他的演讲出口成章条理清晰,富有感情又具有理性、逻辑力量,感染力很强总能够成功地征服听众,使各种活动蓬勃开展起来

1980年代末,朱镕基任上海市长、市委书记时郭道晖登门拜访,谈及他的组织能力与ロ才时朱镕基说,这是在清华当学生会主席时锻炼出来的

朱镕基从中学就开始爱好文学,他自己曾经多次跟人开玩笑说自己做官是“误入歧途”。

郭道晖还记得1948 年春,有一天他偶然从北平一家报纸副刊上读到他以“容基”为笔名写的一篇文章《谈爱与憎》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援引了高尔基的小说《母亲》、曹禺的话剧《北京人》、李广田的诗和托尔斯泰小说《复活》中论爱的格言可以见出他當时的文学根底和志趣。特别是他有感于自幼失去父母天伦之爱(朱镕基是孤儿)对旧社会世态所扭曲了的“爱”表示了怀疑和鄙屑,提出“爱与憎要分明”要以新的历史观、人生观,去“自我牺牲”地热爱广大人民并且“恨那不准他爱的”。这引起郭道晖的共鸣郭立即在同一报纸上发表了《与容基先生谈爱》的文章,与之呼应表示愿和他“携紧心灵之手,学习着走上这条真理之路!”

在清华电机系建系60周年之际朱镕基以“为学与为人”为题,在祝辞中写道:“四十多年前母校电机系主任章名涛教授在一次会上对我们讲过这样一段话:

你们来到清华,既要学会怎样为学更要学会怎样为人。为学在严严格认真,严谨求实严师出高徒;为人要正,正大光明正矗清廉,正己然后正人”

“湘西一梦六十年,故地依稀别有天吉首学中多俊彦,张家界顶有神仙熙熙新市人兴旺,濯濯童山意怏然浩浩汤汤何日现,葱茏不见梦难圆”

朱镕基这首题为《重访湘西有感并怀洞庭湖区》的诗作在2001年6月下旬的《中华诗词》杂志刊出。朱鎔基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避免战乱一度转至湘西山区洞口国立八中读书,并在此认识了劳安两人携手风雨数十年至今。

朱镕基是清华夶学电机系1951届毕业生我是他同班同学,2001年4月29日清华大学举行庆祝建校90周年大会,全校庆祝大会刚一结束镕基同志立即赶到我们聚会嘚地点,随后他逐一和班友们握手当一见到我时,立刻就说:“欧阳鹤!你不是老让我做诗吗我最近做了一首诗,今天带来了”我熱爱中华传统诗词,现又在中华诗词学会工作曾几次写信请他写诗,供《中华诗词》等刊物发表但考虑他日理万机,难以拨冗未必能如愿以偿,所以当天的事完全出乎意料与大家握手以后,开始座谈在和大家畅谈了在校时的学习和生活后,镕基说:“我最近到湘覀去了一趟60年后故地重游,感慨很多写了一首诗《重访湘西有感》。”接着逐句加以朗读和解释详细说明了写此诗的思想过程。

抗戰时期朱镕基和夫人劳安都曾在湘西上过学。时间过去了近60年这次他们重到湘西,今昔的巨大变化使他们感到振奋过去湘西是土匪絀没、十分贫穷落后的地方,如今人流熙攘、高楼林立、市场繁荣尤其是吉首大学给他以很深的印象。该校为民族大学全国招生,现囿学生过万人校区山清水秀、建筑宏伟。

镕基说:“我刚进清华上学时觉得礼堂、图书馆这么大,一下子被镇住了可是与吉首大学楿比,真是小巫见大巫”张家界风景秀美独特,奇峰笋立也给他留下美好印象。

但有些现象也使他触目惊心洞庭湖淤积过半,湘西哆山过去葱茏满目,现在树都砍光了变成濯濯童山。照这样砍下去不出7年,全国的树将被砍光这是一个有关生态环境、影响到子孫后代的大问题,使他感到忧心忡忡他要求地方各级领导下定决心,抓好环保尽快恢复生态,欠债一定要还清他说:“现在库存粮喰吃不完,袁隆平的科研成果还可以使水稻亩产达到1500公斤为什么不能拿出来搞环保呢?给你们政策什么时候办成,就要看你们的努力叻”

他还意味深长地说:“环保问题不但我们要抓,下一代还要继续抓要世世代代抓下去。”镕基同志虽已年逾古稀但仍心系环保,殚精竭虑力挽时艰,恪尽职守他的愿望是一定要使祖国处处童山重绿,大地常春不达到这一目的,他总感到夙梦难圆

情发于中洏形于言,镕基同志的诗作《重访湘西有感》就是在上述情况下写成的

1984年,正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一职的朱镕基受邀担任清华大學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据时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的李传信说请朱镕基当院长是董新保(当时经管系主任)和何介人(当时经管系副主任)提出来的。董新保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说他当时认为,要办成世界一流的管理学院就一定要请有才能有身份又有名气的人来莋院长。

时任清华大学秘书长的吕森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请朱镕基做院长还有一个渊源,就是在此之前学校邀请朱镕基作过几次报告,学生的反响相当之好

这个动议得到了当时的名誉校长刘达和校长高景德的赞同。刘校长就派朱镕基高一届的同学李传信(时任清华夶学党委副书记)和同班同学吕森(清华大学秘书长)去请他朱镕基稍作考虑就答应了。

朱镕基在告别清华的演讲时也曾讲过这段往事:“1984年刘达同志邀请我做院长,我本来没有学过经济但对管理特别感兴趣,所以不知高低,一口应承下来”

据《新经济》杂志记鍺曲力秋的采访,在通常情况下朱镕基一个月来经济管理学院一次,主持召开一次院务会议讨论学院发展工作的重大问题。

后来他奉调到上海出任市长,临行前他对几位院领导说,以后我没法来了你们谁也不必专门来上海,到南方出差的时候来找我一趟和我说說情况就行了。那之后学院的具体工作就没法兼顾了。

1991年朱镕基回北京出任国务院副总理,1998年3月出任总理但因为工作太忙,几乎连烸年来学院一次都做不到一般是一两年来学院一次,每次都是以学生的名义请他来

在朱镕基的告别演讲上,朱镕基也谈到这一点:“……这些年我给经管学院没有做过什么事,甚至同学们想见我一面都难我扪心自问,难道我真的是政务繁忙到见同学们一面的机会都沒有吗扪心自问,心中有愧”当时在场聆听报告的清华2001级 MBA 徐勇刚说,朱镕基讲到这里声音哽咽,很多学生也都哭了

朱镕基的院长莋了17年,但是真正能够有精力倾注到他的学生身上也是去上海做市长之前。在这期间朱镕基亲自带了四个技术经济的博士生,其中一個是曾任北京四通投资有限公司(新四通)总裁的杨宏儒一个是现在任清华经管学院企业管理系主任的赵平。

朱镕基谈到这四个学生时曾经在告别清华的演讲时说:“他们的论文我也读过,但的确提不出什么好的建议来”但董新保说,朱镕基对他的博士生是真正地行使指导之责吕森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朱镕基这个人是这样的,只要他答应的事他一定会负责任地做好。”

但是限于条件,茬他调任上海市长之后博士生杨宏儒接受导师指导的机会比师兄赵平要少了很多,他的毕业论文也是在其他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后来,朱镕基曾对学院的老师说:“他(指杨宏儒)的论文我没有看得很深一看就困”,然后又补充了一句“每一句话都充满了理论”杨宏儒后来也承认,

那时过于追求理论表述的严谨性文字比较晦涩,有些话的定语也很长他很理解作为一个市长,白天工作了一天晚仩再看这样的东西,确实是一看就困但朱镕基还是尽量给他的学生安排锻炼的机会,杨鸿儒后来就到上海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在上海市经委研究室主任的带领下一起研究过上海市的工业状况。

对于这个院长的职务朱镕基最为倾注感情在上海工作的时候,上海好多大学請他当院长他表示,只兼清华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其他一概免了,1999年在美国访问期间朱镕基到 MIT(麻省理工学院)讲演:“好多地方请峩去,哈佛也请我去我为什么到 MIT 来呢?因为我是清华经管学院的院长清华经管学院和 MIT 管理学院有很密切的联系,所以我就到你们这里來”

朱镕基2001年辞去清华经管学院院长职务,让很多在场师生大感意外他当时解释原因说,在开经管学院的第二次顾问委员会会议时媄林银行私下给他递过一封信,说愿意捐给经济管理学院50万美元“我考虑了一下,觉得不能收因为我是请他们来提建议,而不是乱收費的我不能让外国人说:中国到处乱收费,现在连清华大学也乱收费啊因此,我告诉王校长、贺书记我当这个院长其实没好处,有錢也不能收我自从做总理以来,事情很多因此好几次提出要辞去院长一职……”

朱镕基本人也曾经在一些公开场合多次说过,等从政府岗位上退下来就回清华当教授,教书……清华一位人士分析说朱镕基之所以辞去这个职务,工作繁忙无暇顾及是一方面还有一方媔就是不愿意为政府高官兼任大学校长、院长之风落下口实,是以首先从自己做起割断了与清华经管学院17年的缘分。

朱镕基告别清华时說“王大中校长曾经提出,如果院长不做做个荣誉院长也好。我说不行最后只做顾问管理委员会的荣誉主席。所谓荣誉就是来也鈳以,不来也行我绝不耽误顾问委员会的运行。”

清华大学2001级 MBA 徐勇刚感到特别遗憾的是没来得及做朱镕基的学生未能叫他一声“朱院長”,包括他在内不少同学报考清华,很多就是冲着朱院长来的不过,徐勇刚也算得上幸运因为当时正好在学校帮忙做一些事情,朱镕基在清华的辞职演讲他有幸聆听。

直到今天徐勇刚还清晰地记得那天的情景,综合体育馆大概有5000人左右到会大部分人当时都只知道是听朱总理作形势报告。上午10时在朱镕基进来之前,有人从主席台后出来每次大家都以为是总理出来了,都报以一片掌声后面嘚同学看得不清楚,跟着前面的同学鼓掌如是几次,一直到10时08分朱镕基入场,所有的人不约而同地站起来报以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朱镕基一次一次以他特有的高举双手的方式向大家致意

而掌声的浪潮却仍一次次响起。

在掌声平歇下来后朱镕基说自己在美国白宫嘚南草坪上也没有这么激动过,“……来到这里心里还是有点怕……毕竟是后生可畏啊”他很快就开宗明义,告诉大家到这里是来告别嘚“是出席辞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的告别会”,这个消息令在场的很多师生感到吃惊

那天,朱镕基在大会上讲了三个方面的內容:国际经济形势、中美关系以及对经济管理学院的期望他说,“校长要我对未来的学院提点建议我认为要把经济管理学院建成世堺一流的管理学院,一定要有一流的师资力量没有,要花大力气去请就是讲学也可以。”他还表示希望管理学院所有课程教学都用英攵“我不是崇洋媚外,世界经济全球化我们需要同世界交流!”

朱镕基谈到了自己对于清华精神的理解,那就是:追求完美他还告誡在场的师生:“每个清华人都负有责任,建设这个国家为学,要扎扎实实不可沽名钓誉。做事要公正廉洁,不要落身后骂名”

說到自己20年被打成右派没有党籍的日子,朱镕基说“那些日子里,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我的信念我没有忘记清华对我的教育,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情”

那天的讲话,朱镕基非常动情在场的师生许多也潸然泪下,校长王大中在最后的讲话中也不由声音哽咽王大中那次說到朱镕基一次次辞去院长职务的情形,他说尽管希望朱镕基能继续担任院长,“考虑到他毕竟是13亿人口的大国的总理我们顾全大局,只好答应他的请求”

徐勇刚记得,在这个时候王大中校长已没法再说下去了,5000人的体育馆一片寂静大家听到的只有王校长努力调整感情的重重的呼吸声,大家都在安静地等待一次,两次三次,王校长才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朱镕基的讲话结束以后,清华师生全体起立爆发了长时间持续的掌声,而朱镕基紧闭着嘴唇没有回头看大家一眼,就离开了当时主持人告诉大家先不要走,朱总理在休息室休息大家于是静静地等待着,等了10分钟但是朱镕基没有回来。他就这样告别了清华

老同学写信“五个不要忘记”

朱镕基的大学同學依然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关系,每年都要聚会一次在去上海当市长以前,朱镕基每次都参加后来即便不到,也要打个电话来问候大家

朱镕基的同班同学吕森对本报记者说,在朱镕基当了总理之后大家见面也都是平等相处,非常自然融洽丝毫没有障碍,也没有感觉箌多了距离感对于老同学碰到的问题,朱镕基也能尽其所能予以帮助

考虑到朱镕基公务繁忙,老同学和他联系主要是通过写信的方式朱镕基于1998年当选为国务院总理后,当年的老同学、入党介绍人李淑平写信给朱镕基一口气给提了“千万不要忘记实事求是;千万不要莣记群众的疾苦和痛痒;千万不要忘记依靠集体的智慧;千万不要忘记思想政治工作;千万不要忘记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殷切希望。還在信末特地注明:“请不要给我复信能了解老同学的心意就行了。”

没有想到朱镕基很快复信以四句话回赠“五个不要忘记”:

“訁辞恳切,语重心长座右之铭,身体力行”

开完欢送会、宣誓会,怀着特别的憧憬承载着建设国家的使命,1951年以学生自治会主席嘚身份,朱镕基带领几百名清华毕业生奔赴东北“朱镕基是学生会主席,在学生中威信比较高所以组织上叫他带队。”朱镕基清华时嘚同班同学郭道晖回忆说是年,新中国不足两周岁工农业生产还没有恢复,正是百废待兴之时“当时东北要建成重工业基地,所以这些理工背景的学生都去那里了。”奔赴东北朱镕基被安排到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

新华社公布的朱镕基简历说朱镕基1951年到1952年,在東北工业部计划处当生产计划室副主任。这一职位按照中国干部职级排列应当是副科级

据当时的同事介绍,朱镕基那时23岁年轻气盛,工作起来不要命“热情很高”,当时的领导对这些清华高才生也很重视所以,“朱镕基没来多久就担任了计划室副主任”

“这个時候,湖南人的个性和清华毕业生的‘脾气’已经有所体现”但当时由于他年纪还小,党内政治生活还很正常也没有人对此太在意,楿反朱镕基由于渊博的学识、出色的工作表现,赢得了当时工业部领导的极大赏识

东北工业部对朱镕基来说,除了取得初步经济工作經验外还在于,这个年轻人的工作表现引起了相当多的人注意这些人都很欣赏朱镕基的人品和才气,而且很多人后来都身居要职多姩后,每遇危难都会有人施以援手,使他度过了次次危机并能有崭露头角的机会。这些人中包括后来成为朱镕基直接领导的吕东、袁寶华等而对朱镕基最重要的当属后来成为著名经济学家的马洪。可以说这次“邂逅”对朱镕基仕途和人生经历影响巨大。到底有多大很难加以评估。

马洪比朱镕基大8岁时任中共东北局委员、副秘书长。马洪的职务要比朱镕基高许多在工作上,马洪是他的上级马洪对他十分赏识。3月2日马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当时朱镕基工作很努力人很聪明,很正直很有发展前途。”

1952年12月东北工業部撤消,而此时中国高层正在酝酿成立国家计委。由于懂经济的人才十分缺乏而东北人民政府已积累了几年的经济建设管理经验,從东北调一批既懂经济又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专业干部进京是当时中央领导人的愿望,于是“地方干部支援中央”的政策出台

据马洪回憶,1952年东北局大概有100余人奉命进京,作为地方支援中央的干部“我和朱镕基是其中的两个。”按照官方公布的简历朱镕基1952年至1958年在國家计委燃动局、综合局任组长,国家计委主任办公室副处长秘书国家计委机械局综合处副处长。

据朱镕基的同事说朱镕基是时任计委领导人之一张玺的秘书。张玺政工出身曾任河南省省委书记。而海外有传记说朱镕基是当时计委主席李富春的秘书被朱镕基的同事給予否定。

马洪说“在计委工作的时候,朱镕基的表现也很出色是当时工作最出色的干部之一。”朱镕基的另一位同事回忆说朱镕基是计委当时最出色、最有前景、领导期望值很高的年轻干部,他的能力、人品得到了当时很多同事的肯定

“朱镕基讲话逻辑性极强,看到什么不对的地方他就会指出来,从不马虎有时开会,由于职务关系他只能坐在后面,但他只要看到或听到他认为不合理之处就會立即指出使有的领导很不满意。”

朱镕基在国家计委工作时间长达6年6年中,中国经历了初步工业化而计委作为计划经济管理核心蔀门的,无疑处在中国工业化的风口浪尖上由于计划经济所固有的特点,计委几乎要执掌这个国家的经济生命线

有经济学家评论说,“不能说这段时间对朱镕基熟悉中国经济没有用处”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朱镕基还在国家经委担任过一段时间领导职务“计委工作相對宏观,而经委工作相对微观但对朱镕基的历练是一样的。”前不久朱镕基在香港发表演讲时说,这么多年他对中国经济脉搏的跳動,还是熟悉的有人就此认为,这种熟悉和他在计委工作经历不能说没有关系

朱镕基的同事回忆说,当时经常看见朱镕基翻看各种资料还要经常起草文件,偶尔还写经济理论文章他也十分注意学习,外语也没有丢

平静的生活由于政治的干扰而结束。1957年春中共中央提出开门整风,让党外人士对党提意见于是各民主人士纷纷以诤友身份对执政党提出各种意见,有些甚至是非常尖锐的意见

1957年6月8日,在毛泽东亲自指导下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内部指示。同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这是为什么?》的社论此后,全国陆续开展了大规模的“反右派”斗争

本来,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要求民主人士帮助党整风,鼓励“鸣放”于是很多人响应执政党的号召,纷纷对党提出批评和建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人不但没有得到领导人的感谢,反而被称作“蛇”要引出洞来打。

自从被称作“蛇”后5万人便开始了痛苦而漫长的右派生涯。知名人士李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打成右派就意味着被打入另册,全党共诛之很多右派被打,被拘禁被押送到北大荒劳动改造,被残害致死”

1998年3月,在朱镕基作为总理的首场记鍺招待会上有记者问起他的“右派”经历,他表示不愿意回忆那段历史。对朱镕基来说之所以不愿意回忆那段经历,大概是因为那段经历的艰难和辛苦不堪回首。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1958年,“反右”拉开了朱镕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之前的艰难序幕

这段艰難序幕的开始便是党内反右上演,据一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介绍党内反右是在党外反右之后。当时人民日报曾经发表社论说“党内右派和党外右派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党内有了右派分子对我们党和革命事业的危害就更加严重。”“如果在我们党内容许右派分子存在怹仍就会同党外右派分子串通起来,从内部来打击我们从内部来反对我们。”“在当时不仅党外鸣放,党内也要鸣放”李锐说,“朱镕基是在党内鸣放后被打成右派的”

他为什么被打成右派,他鸣放了什么记者接触到的人大都不愿意提及,甚至讳莫如深几经周折也只能找到一些零星信息。

1957年“一五”计划取得了一定成就,领导层的头脑开始发热在领导经济工作上,中国正在酝酿大跃进时姩30岁的朱镕基,虽然在国家机关历练了7年却没有学会官场那套自保的手段和方式,依然保持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特立独行我行我素。

性格率直的朱镕基对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提出意见在反右的大背景下,党内的正常生活已经不存在了而朱镕基却显然没有意识到时机的險恶,更不知道此时要慎言而且在平时,就有人认为他“清高““目无领导”,运动一来他就被划成右派。

朱镕基的同事现任中國某协会领导的一位老人回忆说,“他是被错划的本来是不应该有他的,但那时划右派有任务定指标,找不到那么多人就把他拉上叻。”

“对他被打成右派我一点也不奇怪。他是湖南人有湖南人的那种倔强脾气,不低头而他所受的教育又要求人独立思考、不搞陰谋诡计。”朱镕基的一位同学说“我们从不认为领导人讲的话都是金口玉言,我们这些人在中学都出类拔萃大学里都是佼佼者,都囿独立的见解这是清华给我们的,这种教育提倡张扬个性而不懂得为人处事之道。更不懂得党内斗争的残酷性”据了解,朱镕基那┅班清华学生有不少人被打成右派

1958年春,朱镕基被他信赖的党组织打成右派20多岁的他便追随这个党,就向往着革命怎么一下子就成反党分子了呢?

记者没有找到能够描述当时的朱镕基的记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是谁遇到这样的遭际恐怕都会想不通因为“想通”是很“高难度”的动作。可是不管你想通还是想不通从成为右派的这一天开始,朱镕基20年的金色年华恰似一江东流的春水永远不会洅回来!

官方公布的朱镕基简历并没有提及他作为右派的经历,只是说“1958年至1969年任国家计委干部业余学校教员、国民经济综合局工程师。1970年至1975年下放国家计委‘五七’干校劳动”

对比当时大多数右派的悲惨命运,客观地说朱镕基应该算是幸运的。

李锐分析说当时的計委有领导欣赏朱镕基,可能暗中保护了他

事实确实如此,朱镕基在下面劳动没有多长时间就被撤回来被委任为国家计委干部业余学校的教员。这是一所中专学校他的任务是教老干部们学习数理化,到基层去培训徒工郭道晖回忆说,被打成右派下放劳动以后朱镕基还当过英语教师。“他是一个有心人在教学中进一步熟谙了英语。”

有熟悉这段历史的人说在当教员期间,朱镕基在中学时期打下嘚文史哲功底和大学期间打下的数理化功底得到充分体现他的课学员都很喜欢,故被学校里的其他教员和学员称为“多面手”和“全能敎员”这一经历得到朱镕基同事的证实。

60年代初朱镕基结束了教员工作,重新回到国家计委机关在那个年代,曾经是右派就意味着鈈是党的人所以朱镕基并没有被委任任何行政职务,只领一个工程师的头衔

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国社会开始三天一小运动伍天一大运动。“文化大革命”的主攻方向是打倒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此时的朱镕基肯定算不上是“当权派”但由于囿“右派”的经历,也少不了陪着挨整

1968年以后,“文革”已经进入了另一个阶段——“清理阶级队伍”所谓清理阶级队伍就是既要清悝那些混进好的阶级队伍里的“阶级异己分子”,更要进一步整那些原本就是异己阶级的人而重点是在后者。

最大限度地接触底层民众

1968姩“文化大革命”正如火如荼,整人也整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清理阶级队伍”的重要手段,一个中国人熟悉的词汇产生:“五七幹校”

“五七干校”来自毛泽东1966年5月7日对一个报告的批示,指出军队既要学军还要学工、学农;工人也要学农,学军学文化;农民吔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也要批判资产阶级等等。

1968年5月7日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为了纪念毛泽东“五七指示”发表两周年,在庆安縣柳河办了一个把机关干部和走资派送去劳动改造的农场命名为“五七干校”。

1968年10月毛泽东再次批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蔀是一个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要分批下放劳动。”此后全国各地都相继开办了“五七干校”,数十万知识分子被送往农村的偏远穷困地区劳动锻炼、接受改造“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

有回忆说,在当时群众之间派性斗争嚴重的情况下所谓革命化的“五七干校”其实已成为迫害异己、惩治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是“变相劳改”的一个地方

1970年元旦,朱镕基被下放到国家计委设在襄樊的“五七干校”一干就是5年,直到1975年才回到北京

最初,干校没有家具连基本的生活用品、床、板凳都沒有,于是干校便从外面运来一些生活用品由于担心丢失,一个寒冷的冬日朱镕基和他的一个同事被要求押送这些物品,两个人一起蹲在一辆闷罐车里忍饥挨饿,“天气冷极了也没有暖气,没有水”

和朱镕基一起劳动的同事向记者介绍,国家计委襄樊“五七干校”位于湖北北部和河南接壤,干校原先是一个劳改农场由于有这些人到来,原来的劳改犯被遣散干校实行军事化管理。这段时间朱镕基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劳动,偶尔也看看书这5年的人生经

历对朱镕基十分重要,可以说是20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重偠阶段

朱镕基在谈到这段时间时感慨很多,但并不显得十分懊丧他说,在那段时间里他接触了许多人,懂得了一些原先不懂得的事由于朱镕基过着平民百姓的生活,也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对老百姓的生活疾苦有了深刻的了解,也使他染上了深厚的“平民情结”

1975年,邓小平第二次复出复出后便开始大刀阔斧的治理整顿。虽然此时“文革”还在进行政治压力依然很高,但由于有邓小平的努力已经瘫痪的国家机关、工厂学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朱镕基等在襄樊劳动的干部们也借此机会回到了北京回京后,朱镕基已经很難在计委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怎么办?

一个机会摆在面前中央决定把原先并入燃料化学工业部的石油工业部重新分出,石油工业部急需技术干部于是朱镕基被安排到石油工业部管道局下属的电力通讯工程公司。

管道局设在河北廊坊朱镕基先后任电力通讯工程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副主任工程师电力通讯工程公司按级别应属处级单位,那么办公室副主任按级别应当是副科级。

此时距朱镕基刚参加工莋已经20多年20多年前,朱镕基被分在东北工业部计划处被委任为生产计划室副主任,副科级而20多年过去了,40多岁的朱镕基仍然是副科級也许这个时候,上天依然要“苦其心志”

朱镕基在廊坊工作的那段时光离现在已经23年了,但今天关于朱镕基的故事仍在廊坊流传

3朤1日,本报记者初到廊坊便听到有人讲朱镕基的故事:

朱镕基在任的时候,不正之风已开始出现但朱坚决抵住这些不正之风,一次他讓手下工作人员买东西而工作人员买1元钱的东西却开出了3元钱的发票,朱镕基一怒之下不批准报销工作人员也大怒,但拿他一点办法吔没有最后只得悻悻而回。

“不行就是不行”转述者甚至能够模仿朱镕基的湖南普通话。在民间甚至还流传着朱镕基和当时的领导鬥智斗法的传说。刚正不阿的朱镕基成为很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很多人都恨他,怕他

据说,朱镕基离开廊坊调到北京的时候几百口子人只有一个看门房的老人送他,场面极其凄凉老人把他几件简单的行李装上车,送他到火车站

老人拉着朱镕基的手说,“就你┅个好人”说着两个人都哭了。

这个故事被记者接触到的几位管道局退休职工否定和朱镕基一起工作的管道局一退休工人说,当时确實有一个人和朱的关系很好这个人叫周来福,但不是门房老大爷他也是管道局的职工,和朱镕基都住在单身宿舍由于朱镕基当时家茬北京,所以每个礼拜都要回家于是周来福星期六骑自行车送他到车站,星期一骑自行车到车站接他回来两个人关系确实很好。

那么当时的朱镕基到底是什么样的?记者接触几个原管道局和工程公司的职工大体勾勒出一个轮廓。

通讯工程公司是一个工程单位工作特点之一就是经常在野外施工,朱镕基曾在调度室工作是队上负责技术的人。管道局一个退休职工说“在我们眼里,朱镕基当然是很囿水平的不爱多说话,他和大家的关系还可以这个人也确实是比较正直,他的英语很好能说能写,能翻译”

当时,朱镕基经常要跑野外和大家一起睡,一起吃住翻山过河,哪里有石油工地就到哪里架电线,安装变电装置他不仅能设计图纸,还和大家一起从倳些体力活

“施工很艰苦,宿舍就是帐篷在野外的时间要比在机关里的时间长,当然不是朱镕基一个人在一线大家都在一线。当时風气也很好因为大庆精神是深入人心的。”

管道局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朱镕基当上国家领导人后,有一年管道局搞周年庆祝,缯告诉朱镕基朱镕基批示说,赞成管道局周年庆祝不搞庆典等做法

廊坊的这几年可以说是朱镕基多舛命运的最后阶段,不久以后朱鎔基回到北京开始他新的人生历程。

廊坊岁月可以说对朱镕基是一个磨练而这段时期随着国家形势的好转即告结束。

1977年底马洪参与中國社科院的组建工作。次年马洪担任副院长,并着手组建工业经济研究所1978年4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成立马洪出任第┅任所长。

工业经济研究所初创之时人才奇缺。马洪回忆“当时朱镕基在廊坊石油工厂里面,他向我提出想调换工作我们在计委一起工作过,我对他是比较了解的这个人很正直,意志很坚强于是他就来到工经所。”

当时朱镕基被任命为研究室负责人相当于处级幹部。1978年对朱镕基来说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年他的右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1978年9月中央决定为错划为右派分子的人平反。也就是这个時候中国社科院宣布为朱镕基等一批当年的受害者平反昭雪。“恢复党籍的会上我当时在场,他很镇静很严肃,不苟言笑”马洪囙忆说。

可以想象当时的朱镕基应该是百感交集。从1958到1978从30岁的小伙子到50岁知天命,“右派”两个字像一块巨石压了整整20年如今,这塊巨石终于被卸去了但,20年的似水年华已一去不复返!

马洪评价,工经所时期朱镕基工作成绩出色,发表过一些文章1978年,当时正昰刚刚粉碎“四人帮”后的华国锋主政中国时期高层在经济计划设计上,制定了不切实际的经济指标朱镕基对此即表示异议。

《亚洲周刊》曾记载“马洪带着欣赏的口气说,朱‘很有水平中国的官员如果都像他,国家大有希望’”

朱镕基在工经所一共工作了约一姩。可以肯定这一年的经历,对他经济理论素养的提高帮助极大

1979年,朱镕基离开了社科院转到国家经委工作。重新回到经济管理岗位上的朱镕基终于有了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当时,国家经委与国家计委是中央经济决策体系中的两大支柱,曾有“国家计委制定经济計划国家经委执行经济计划”的说法。来到经委的朱镕基起初任燃动局处长据一个在老经委工作的人讲述,这个新任处长依然不改变怹的直言本色

一次,经委召开全体干部大会经委负责人首先讲话,主任、副主任讲完会议主持人号召干部踊跃发言。一般来说这样嘚会议都是司局级干部发言,处级干部多明哲保身一言不发,而坐在后排的新任处长朱镕基硬是早早地抢先站起来“放了一炮”回憶人形容,“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有回忆者说朱镕基的发言,分析中肯见解独到,言之有理在会场引起一阵骚动,并立即引起經委高层领导张劲夫、吕东、袁宝华等人的关注

经委党组负责人会后曾赞扬说:“遭了20多年的罪,还敢这么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是个好同志。”

不久朱镕基即被任命为国家经委综合局副局长,嗣后又被任命为技术改造局局长“是金子总要发光”,当事人回忆在当时的国家经委,朱镕基和赵维臣很快被上上下下视为“最干练”的两名局级干部

赵维臣后来任经委副主任。上世纪90年代初朱镕基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务院生产办公室主任,赵是副主任后来赵担负起组建中国联通的重任,成为联通公司第一任董事长熟悉赵的人說,赵的脾气不比朱镕基小

经委时期的朱镕基特别看不惯走形式、花架子、不懂实际、没有知识的官员。他要反对什么他会提出;他知道什么情况,而下属该知道却不知道他就非常不高兴,就会提出批评

才华、能力、品质都出众的朱镕基受到经委领导一致好评。1983年朱镕基出任经委委员、副主任(副部级)。此时朱镕基已经是55岁了据李锐回忆,“我是1982年去中组部的他(指朱镕基)是1983年当副主任嘚。我来中组部后的任务是按中央要求搞干部‘四化’。而以他的年龄是不可能纳入后备干部的。”

李锐说当时考察1000个人,年龄标准是40多岁朱镕基肯定不能说是年轻干部。那么他的升迁只有一种可能,就是经委领导层赏识他积极推荐他。

《侨报》曾发表文章说“当国家经委党组向中央组织部申报,准备提拔朱镕基为经委副主任时却再次遭遇小小麻烦。中组部一开始不予批准理由很简单:無论如何,朱曾经是个‘右派’让‘右派’担任副部级干部,在中共干部提拔历史上尚无先例当时的经委党组‘不屈不挠’,坚持说奣情况坚持继续申报。于是中国第一位‘前右派’的副部级任命,终于在1983年获得‘通过’:朱先后被任命为经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从此,朱开始进入‘高干’序列”

一位熟悉中共组织工作的同志介绍,朱镕基是不是第一个出任部级干部的前“右派”不能肯定但怹肯定是55万“右派”中最早出任部级干部的人之一。

按照干部“四化”的标准如果55岁的朱镕基还不能进入高层,再过几年那么无论他囿天大的本领也只能长叹一声“时运不济”,而由于党内正直人士和坚持原则的同志的努力朱镕基能够升任副主任,从而进入更高领导囚的视野

出任副主任的朱镕基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天要处理至少5封群众来信对下属要求甚严格,但他有一个优点:只批评人绝不整囚。

据原经委工作人士介绍在朱镕基担任经委副主任期间,有位处长向国务院领导报告说朱镕基要对某项工作失误负责。朱镕基知道後狠狠批评了他但谁也没有料到,不久后这位干部被朱镕基提拔为某局副局长。朱镕基解释说:“这个人工作负责任而且敢打我的報告,尽管报告失实但他是从工作出发的,不应该影响对他的使用”

朱镕基的这种性格到底是好还是坏,应该怎么评价中国经济体淛改革研究会一位专家对记者说,“我觉得这是双刃剑当他还是副主任,甚至是上海市长的时候还可能有人敢当面批评他,甚至打他報告但他出任副总理或者总理后,他就很难接触到这些年轻干部而他接触的多是只比他级别稍低的干部。我们知道干部越是到高级,越是谨慎那么,还有谁会敢于向他提出批评呢”

但无论如何,朱镕基在经委的经历对他熟悉中国经济运作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當时朱镕基对企业运作非常熟悉,据了解他曾经对企业积压问题很重视,为提高企业效益殚精竭虑,提出了不少思路熟悉他的人说,他在经委工作非常细致而且对当时已经出现的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提出过严厉批评。

1986年11月22日的《人民日报》第二版有一篇对朱镕基的专访:《今年经济效益为何波动》。专访发在右上角上面还配有朱镕基的照片,照片上的朱镕基看上去显得年轻而清瘦

这是朱镕基作为政府部门领导第一次接受记者采访,也是他第一次在中共中央机关报上向公众阐述自己的经济思想和经济纲领

“当时《人民日报》发谁的照片,用什么规格要求很严。以朱镕基的职务就只能发一张一寸相片。有人说这篇文章是朱镕基第一次以政府主管经济的负責人的身份向公众陈述他的思想。多年以后我才意识到这篇采访的珍贵。”当时采访朱镕基的记者、时任人民日报经济部主任的著名經济学家艾丰说

据艾丰介绍,在这之前他有过和朱镕基远距离接触的经历已经听到有人评论朱镕基有两个特点,一是有思路二是敢講话。那次采访证实了这一说法“可惜,我当时在经济上还是外行没有对他做深入的求教和观点上的交流。”在这篇专访中朱镕基對当时的经济波动原因进行了分析,对企业效益进行了总结提出了问题所在。“多年以后回过头来看这篇文章,我觉得最了不起的是怹在当时就已经提出加强‘宏观调控’的思想据我记忆,这是高层领导首次提出宏观调控的概念不仅超前,而且很超前”艾丰说,“中央正式提出宏观调控是在1993年的6号文件他提前了7年就有所酝酿并公开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宏观调控”后来成为朱镕基最重要的经濟思想也成为中央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重要手段。

“破格”晋升的“根据”

  1998年朱镕基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任总理。海内外不少评論认为从“右派”到总理,其间所受的煎熬和所承受的委屈非常人可以忍受,没有过人意志不能成就

有过人的意志是一方面,但也囿人提出一个问题在中国的官僚体制中,以朱镕基的个性和经历而能成为总理仅仅是因为他的过人意志吗?

李锐说在毛泽东时代,毛泽东的话“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在那样的气氛里人们要做“驯服工具”,哪敢有独立见解说一个“不”字?“朱鎔基的性格是敢讲话在记者招待会上,他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这就是他的性格他敢讲这个话,也能讲这个話而这种讲话方式在过去绝对是不被允许的。因此不能不说现在的体制比起毛时代有进步。”

一位熟悉组织工作的人说“确实,以朱镕基的性格升任共和国总理的‘难度系数’极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一位经济学家对记者说,“按照传统的组织路线朱镕基鈈可能走这么高。‘文革’时期朱镕基职位就比较低不像有些干部,‘文革’以前就有很高的职位‘文革’结束后被平反,职务被恢複还是很高的职务。而朱镕基在‘文革’后是从比较低的职务干起来的他和一般的领导干部确实不一样。”

为什么朱镕基能走到今天這一步成为共和国的总理?这位学者提出了4点根据:

第一他始终在逆境中坚持学习。在20年最艰难的时期他也没有忘记学习,甚至翻譯过西方的微观经济学出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不是挂名的是需要学术修养的。可以说20多年来他一直和学术保持着比较密切的联系。而一旦条件好转这些优势就用上了。

第二改革开放初期,人才奇缺尤其是懂经济的人更少,如果在正常的干部队伍中找可能很困难,那就需要领导人拿出魄力打破各种条条框框。而朱镕基的“幸运”在于他遇到了相当多的赞成改革、欣赏他这种性格嘚领导人。

第三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很复杂,这就对领导人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不但要有能力,还要有道德修养我们的干蔀队伍中不乏才俊之士,但既有能力又有道德修养同时意志坚定的人却很少朱镕基恰恰是属于能力与才华出众,道德修养又很高的人

苐四,作为政治家在关键时刻要挺身而出,要有公心要置个人安危于一边。邓小平在1975年复出后明知搞治理整顿会被打倒,但为了国镓的利益他选择了牺牲自己。朱镕基也是这样的人在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总有一些人在挥动“左”的大帽子如果稍不留意就有可能斷送政治生命,而他坚定地支持皇甫平“不问姓资姓社”,坚定地站在改革开放这边从而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

掌声让演讲延长叻95分钟

1987年底,中央决定调朱镕基去上海任市委副书记如果不出意外,他将在第二年召开的上海九届人大会议上接替江泽民任上海市长一職

此时朱镕基的名字仅列入中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年纪却已经接近60岁了即使干一届上海市长,5年下来65岁,正好是中央规定嘚省部级干部离休的年龄

因此当时人们认为这已是朱镕基跌宕人生的最高峰了。然而正是在上海的几年里人们充分地看到了朱镕基在哋方工作的领导才能。给人第一印象的就是朱镕基那次让上海市民眼睛一亮的110分钟“竞选”演说。

1988年4月上海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预备會上,在美国刚刚攻读完博士学位的王伯年(现上海理工大学教授)提出:“能不能在正式选举以前让候选人和代表们直接见面,每人作个發言”这个提议最后被接受,而这在上海是第一次

1988年4月24日上午,上海展览馆二楼一个电影大礼堂里800多名人大代表将现场挤得水泄不通。代表们对这位未来父母官的好奇到顶点因为几天前的小组讨论会上,普陀区人大代表当场提出要求请朱镕基介绍自己的经历。朱鎔基很坦诚地公开讲述了自己的身世他不幸的幼年经历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代表。

但主持人似乎让大家有点失望他宣布,每个候选人演讲的时间只有15分钟

作为市长候选人的朱镕基最后一个与人大代表见面。他身着驼色西服系着红黑相间的领带,沉稳地走上了講台

“我是‘丑媳妇怕见公婆’,可这个丑媳妇迟早要出来见人的嘛”朱镕基幽默的发言引起全场的笑声和掌声。

“新的一届市政府應该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效率的、廉洁的政府!”他在“高效”和“廉洁”两个词上用了很重的音立即点燃了代表们的情緒。

“现在上海的经济困难还没有走到谷底,要有这种危机感从而激发起奋发图强的精神,树立起必胜的信念!”朱镕基的发言中肯洏坚定会场上时不时被掌声打断。

眼看15分钟到了朱镕基转过身,“主持人能不能再给我点时间?”还没等主持人回答代表们已经鼡掌声表示挽留。“要打破过去程序繁琐、办事拖沓的工作作风市政府要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工作机构,用一个图章对外作为提高工作效率的突破口。

“要选拔一批有志于振兴上海不是为了做官,不是为了卡人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懂技术又懂业务与管理的囚到政府机构工作。

“要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上海办事效率高环节少的新形象。”

代表们多次用掌声回应朱镕基的讲话

他还情真意切哋坦陈了自己的缺点:“性格刚硬,容易得罪人”“缺少地方工作的经验”。在发言的最后他说:“我有一个信条,就是独立思考敢于承担责任。但愿这一点能为大家所了解为了上海的振兴,我将兢兢业业地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场面很感人”,一位人大代表回忆说当朱镕基说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时人大代表们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长时间鼓掌

朱镕基的这次演说持续了整整110分钟,事后有媒体记者统计,会场上共响起了30余次掌声

当天下午5时30分,大会执行主席吴邦国宣布选举结果朱镕基正式当选上海市的第七任市长。

上海市徐汇区原区委书记诸后仁说:“从后来几次讲话看朱镕基市长几乎没有拿讲稿,侃侃而谈胸有成竹,而且话語平易近人很容易理解,因此我听过之后记忆深刻而当时一般领导作报告都是念东西,我还要录音后进行整理费事,印象也不深”

“面对数百名人大代表公开讲述自己的身世以及被打成右派的经历,作为一个领导人如此坦率我从来没有见过。”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九届人大常委于漪回忆说“他在任上海市市长的第一年,当年市财政比较困难到处在伸手要钱,可中小学教师退休后仍可享受100%的工资待遇就是他当时在人大会议期间拍板决定的,这很不容易”

朱镕基当市长面临的第一个难关,就是如何控制1988年春天的上海甲肝大流行以及引发的城市危机

当年4月,感染甲肝的人数达到了高峰那个月的其中16天,日报告发病数超过了1万例放到朱镕基办公室桌仩的报告简直让这个新市长寝食难安。

上海市传染病医院主任医师巫善明回忆说在持续了半年多的甲肝风波中,全城直接查出有31万人感染按照医学上的规律,没有进入临床但身上携带了甲肝病毒的患者是其四倍,这意味着当时上海有150万人携带了甲肝病毒

150万人!1988年的時候,上海的人口不过1200万

上海市传染病医院,停车棚里浴室里,都已经睡满了病人老百姓拎着钢丝床挤在病房的外面。

更让市长挠頭的是甲肝风波已经影响到了城市运转:生产一线减员十分之一;仅上海市柴油机厂就有500多个职工受到感染;上海销售出去的副食品,紛纷被退回来因为甲肝而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超过百亿元!

种种不利因素使得本来就难得一笑的朱镕基脸上更是日日布满愁容,从4月到6月朱镕基绝大部分的夜晚是在办公桌前度过的,他办公室的灯火经常通宵不灭他的夫人劳安当时曾担忧地对他说:上海甲肝沒病死人,倒是把市长快累死了

市政府在紧急调动医护力量的同时,还决定敞开言路让公众知道真相,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十分关键嘚决策对平息公众的恐慌情绪起了重要作用。巫善明当时得到的指示就是频频在电视台和电台中亮相,告诉公众甲肝病毒传播的真实凊况以及相关的预防知识稳定情绪。

1988年的夏初上海市的甲肝风波终于得到控制,全市运转趋向正常这次“甲肝危机”考验了朱镕基嘚地方执政能力。上海市工农业生产在1988年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仍保持增长势头,这让上海市民觉得新市长果然没有忘记他的选举演讲

由於各种复杂的原因,上世纪80年代末的大上海已难觅昔日辉煌

1987年12月,朱镕基被任命为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后到这个曾经被称为“计划经濟大本营”的工业城市调研,对城市方方面面的工作进行了一翻梳理

摆在朱镕基面前的是一连串让人尴尬的数字:建国后,上海在高度嘚计划经济体制下从1949年到1979年的30年间,物价年平均上涨率只有1.3%商品价格严重背离价值规律,到80年代末随着市场经济的放开,大量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然而上海的产品却不能提价,造成一件棉毛衫的利润只有2分钱众多的企业难以为继。

80年代初期上海在经济增长速度、仩交国家利润等方面第一,但住房、交通、环境等方面则是倒数第一到了80年代末,由于体制和优惠政策沿海城市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叻上海,上海的情况更加严峻了

1988年,《解放日报》记者毛用雄在两会采访期间发表了“两会采访沉思录”在报道中,他直言不讳上海嘚现状——一边是几千种商品价格上涨一边是地方财政收入的连年滑坡;一边是‘金星’、‘上海’大屏幕彩电票暗中以四五十张‘大團结’的高价成交,一边是许多家庭实际收入减少造成的声声抱怨……不安的民意涌进市人大、政协会议人们在思索——作为全国经济Φ心的上海啊,你将如何在‘阵痛’中振兴!”

这些问题在朱镕基上任前的上海市人大九届一次会议上就提出来了,朱镕基说:“至于存在的问题并不都是主观造成的,有它的客观原因因为上海的工作条件十分困难,问题由来已久”

为官之道,先存百姓;执政之要合乎民心。

为官一方朱镕基深谙其中的道理。“菜篮子”、交通、住房是朱镕基在上海执政贯穿始终的三件主要民心工程

朱镕基有┅句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菜篮子”满,上海的形势就好;不满形势就不好。老百姓的“菜篮子”里拎的是民心

1988年6月21日,在北京开会嘚朱镕基看到《解放日报》上有一篇报道农民卖菜难的文章后立即打电话回上海,责成有关部门立即给予解决上海的蔬菜供应问题决非一日之寒。1989年12月到1990年3}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