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的六大内容如何落地校园,一场全国高水准的会议正

核心素养怎么落地?看看课题组专家和名校校长怎么说_人民教育_传送门
核心素养怎么落地?看看课题组专家和名校校长怎么说
日-12日,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编辑部、重庆市渝中区教育委员会主办,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渝中区区委、区政府、重庆市教委、重庆市教育学会指导,北京市史家教育集团、重庆市巴蜀教育集团承办的“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变革”研讨会,在重庆市巴蜀小学成功举办。来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核心成员、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培计划”名校长领航班、全国知名教育专家教授,以及京、苏、台等地一线知名校长,通过主题报告、课堂展示、工作坊研讨、沙龙对话、观点分享等方式,解读、回答、交流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学校实践的可能性路径,真实面对一线教师的诸多困惑,专家学者与近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齐聚巴蜀展开激烈的思想交锋,探寻核心素养落地的共识。现场重磅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全国首所实践基地落户巴蜀(图为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毛亚庆教授向马宏校长授牌)令人期待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开办35年以来,第一次在全国中小学范围内建立的第一所实践培训基地正式落户巴蜀小学,并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某种意义而言也是对巴蜀小学扎实践行“教育是做的哲学”的全面认可。实践培训基地运营后,将紧紧围绕着核心素养框架,结合本地高位发展的教育实际,为区域小学校长、教育专家、一线教师等提供学术、思想和智力支撑,共同促进教育教学和区域教改的全面提升,为基础教育全面彰显独到的价值引领。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邱可,重庆市教育学会会长钟燕,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宋乃庆,渝中区人大副主任曾君岳,渝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乔宏,重庆市渝中区政协副主席戴启常等共同出席了授牌仪式。前沿解读专家纵论核心素养校本转化和探索路径(图为《人民教育》杂志总编辑余慧娟女士主持会议)11月11日上午,中国教育报刊社副总编辑陈志伟,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北师大校长培训学院院长、北师大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毛亚庆,人民教育杂志社总编余慧娟,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核心成员,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师保国等专家,针对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及教师成长、内涵建设等前沿话题进行解读。
(图为中国教育报刊社副总编辑陈志伟为本次峰会致辞)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教育报刊社副总编辑陈志伟认为,研究核心素养,研究学科素养,研究核心素养在学校教育、课堂教学中的转化与落实,是指向未来课程改革、学校发展的重要课题。同时,陈志伟认为,核心素养不是脱离教育传统的舶来品,而是中国本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结果。并坦陈史家小学、巴蜀小学这些国内名校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效。他们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经验,完全可以成为其他学校学习的路径和参照。(图为毛亚庆教授讲述《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毛亚庆教授从“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方面进行解读,并认为,老师对核心素养要有自己的定力与定位,不是让别人来“教我”,更多的是“我自己来”,自己要主动把主体彰显,并通过教师的共同学习与理性反思实现专业成长。(图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师保国解读“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成员、首都师范大学师保国教授则从历史的纬度全面解析核心素养的价值意义,并认为,核心素养试图在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学校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从国家教育的角度,对学校和老师提出了新要求。(图为马宏校长学校报告《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重庆市巴蜀小学党委书记、校长马宏以《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变革》为题做了巴蜀小学律动教育实践报告,通过“读懂学校”“读懂学生”两个方面,解读了核心素养的巴蜀理解,并系统阐述了巴蜀将“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与“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紧密结合,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推动课堂教学变革的研究路径。课堂变革课堂是基础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载体(图为史家小学教师王国玲执教英语绘本课) 史家小学英语课堂:英语绘本课程成就学生自信课堂 “What did he do when he couldn’t open the umbrella?”(当他发现伞打不开后怎么办的?)在英语课《Go shopping》的课堂上,来自北京史家小学的王国玲老师正面带微笑的向孩子们提问,她一口纯正的英式英语征服了在场听课的专家和老师。很快,王老师和巴蜀孩子们“打”成一片。课堂就像炖着一口开了锅的水,咕嘟咕嘟,热情四溢。课堂结束时,台下的掌声水到渠成地响了起来,既是为老师,也是为学生。 (图为巴蜀小学教师徐颖执教语文课)巴蜀小学语文课堂:八年“磨”一课,课堂生长要立足于学生“徐老师,你是不是住在颐和园里的人?” 8年前徐颖在上完《颐和园》这篇课文后学生的追问。从老师作为颐和园文化的代言人,到让学生成为学习《颐和园》的课堂主人,徐颖抓住文章是一篇导游词的简单范式,让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体会,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移步换景、变换角度的观察方法,课堂上教师如何“退出”的问题,成了徐颖8年来课堂研究的主线,老师们共同在为着课堂的生长而努力。 (图为巴蜀小学教师马红磊执教音乐课)巴蜀小学音乐课堂: 让学生在“美中动、乐中学、合中创”“用力拉呦(嘿咗嘿咗),加把劲呦(嘿咗嘿咗)……”音乐课上,在刚刚理解了石工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后,学生们纷纷当起了“小创造家”。似乎离生活很遥远的劳动号子,又亲切的回到了学生身边。在“美中动、乐中学、合中创”的巴蜀音乐课堂文化引领下,孩子们慢慢走近与他们现实生活遥远的民族音乐情境中,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氛围下,理解和感受到了劳动人们的生活智慧。 (图为巴蜀小学教师丁成浩、石禹、郭静执教跨学科课程)巴蜀小学跨学科课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带着思想去行动杯子转转转,反跳啦啦操,黑暗集结号……在由石禹、丁成浩、郭静3位老师共同执教的以“《安全岛》——课间文明金点子”为题的跨年级、跨学科的分享成长中课堂。45分钟的课堂背后,则是6年级学生持续了近2个月的项目学习。这堂课综合三门学科的目标进行资源整合。通过班队学科的组织引领,运用品德学科的选题明理和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实现了跨学科育德,营造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德新常态。教师工作坊专家纵论核心素养校本转化和培养探索路径教师是推动课堂变革与核心素养落地的决定因素与最大力量。在学校丰富多彩的教师成长工作坊中,巴蜀推出了一批能代言课程研发能力的教师和课程产品,从“团队共进”与“个人成长”两个维度,呈现巴蜀小学的课程研发与课堂实践,以及这样的在研究状态下激情工作的“学习共同体”,对团队建设的推进与教师个人成长的助力。(图为语文学科组工作坊沙龙现场)语文学科组工作坊:团队研学
将课堂研究转化为教师自觉行为语文学科工作坊中,从教五年的年轻语文教师刘秀娟对学校上半年的“阳光杯”记忆犹新。“学校刘景西老师作为学术委员加入了我的团队,我的参赛教案修改了整整十稿。每一稿更新,满满的全是刘老师的批注……”从2003年开始,巴蜀小学各学科组开展了以赛课促进教研,提高课堂技能,在“阳光杯互助”教学竞赛中每一位参赛教师的身后,都有一个参赛团队。而这一次是参赛选手,下一次就可能成了指导老师。全校老师相互卷入,汲取他人的智慧,提高律动课堂质量。多渠道、多视角、多层面。办公室教研、年级组教研、通识培训、专业素养培训、推门课、挂牌课……还有各种区域性的教研。老师们常说:“在巴蜀,学习是最大的福利。”(图为美术学科组工作坊来宾体验现场)美术学科组工作坊:读懂儿童 让教师个性与教学生命共长在美术学科团队研究工作坊的交流区,参与此次峰会的嘉宾们,与美术组的老师共同完成了一幅“百家姓”长卷,用拓印的方式在长卷上印上了一个个中国姓氏……此外,嘉宾们还通过油画绘制、青花瓷装饰、微课观摩,参与到了巴蜀小学美术学科在教研变革下的课程体验中。近年来,巴蜀小学美术学科已从单纯的学科事务安排和教学展示讨论,逐步教研变革,在教学教研基础上注重老师的专业特色,将自己的专业特色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从学生出发进行校本化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组设计,激励老师在不断地学科教研中思考自我,改变教学。 (图为巴蜀书院工作坊精彩节目现场)巴蜀书院工作坊:学科综合 教师学术成长的“破”与“立”在巴蜀书院团队研究工作坊展示现场,三年级教师王静正向各位与会嘉宾介绍学生制作的叶脉书签。正如王老师的课堂一样,“自由研究”成为了三年级年级组的教研主题。近一年来,年级组以“众筹”的方式将社会资源集合到课程资源里,利用教育活动空间的无限扩大,课程资源的丰富以及教育内涵的不断充盈。而“自由研究”只是巴蜀书院“星期N课程”研究体系中的一部分。如今,跨学科教研和跨学段教研,已经成为常态。巴蜀书院的老师们,“从被动领导者成为主动参与者,从由散状,到块状,到链状,形成团队研究生态圈,形成共生共进的团队教研文化。” 图为教师成长工作坊(学科专业能力)教师成长工作坊(学科专业能力)李永强副校长带领万美现、韩蔚、刘莹等七位老师围绕“学科专业能力”,共同代言巴蜀教师成长工作坊。他们锁定两个关键词展开研讨:一是“学生核心素养”,二是“教师专业能力”,巴蜀团队认为,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科教师必须要有洞悉儿童,洞穿学科,创生课堂的能力。即要有洞悉儿童需求的能力,又要有透彻掌握的学科本质的基础,还要有能超越学科综合资源创生课堂的能力。 图为教师成长工作坊(跨界综合能力)教师成长工作坊(跨界综合能力)潘南副校长带领冉孟琴、左瑞莉等七位老师共同围绕“跨界综合能力”,来代言巴蜀的教师成长工作坊。在巴蜀,跨界综合,通过自上而下,顶层设计引领实践探索;通过自下而上,现场创新推动思想丰厚。顶层设计,就是选取了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实施改革路径,自上而下,在研究中定方向,出思想,出思路,引领实践探索。现场创新,就是基于“团队”与“课程”两条管理主线在现场执行、落根创新,沉淀经验。图为教师成长工作坊(课程研发能力)教师成长工作坊(课程研发能力)吴倩副校长带领程明敏、肖力、廖泽萍等六位老师,围绕“课程研发能力”,代言巴蜀教师成长工作坊。他们呈现的主题是——教师课程研发:基于核心素养之下,课程研究如何助推教师专业发展。通过研究儿童,回归生活,开发课程资源,激发教师潜能,来呈现教师从实施者转变成为课程的开发者的过程。由此,工作坊教师从基于儿童特点、挖掘生活资源、回应时代挑战这三个方面来呈现了他们的课程研发成果及成长。名校分享多元化分享核心素养发展路径11月12日上午,北京市史家小学、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台湾新北市南势国立小学,以及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文物馆学校、英国布鲁克赛德学院学校、加拿大温莎女王学校、美国科罗拉多国际学校、马耳他德拉萨尔学院、匈牙利森特什地区迪克弗伦茨阿尔塔兰乐思学校等嘉宾,就核心素养的发展路径进行多元化分享。 (图为原西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博导宋乃庆主持会议) 北京市史家小学
郭志滨《博悟世界,播种未来》北京史家小学发展中心秘书生活部郭志滨主任,以《博悟世界,播种未来》为题做分享发言,她以史家小学“中华教育文化综合课程实施”为由头,娓娓道来博物馆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 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
姚虎雄《核心素养与学科关键素养》来自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的姚虎雄校长,则从《素养的秘密》阐释学校核心素养落地路径,具体介绍该校基于学校文化土壤形成的素养理论与实践体系,以及学校着眼关键素养关键能力的践行过程。台湾新北市南势国立小学校长
蔡明贵《学校培育学生科技素养的实践研究》台湾新北市林口区南势国民小学蔡明贵校长,则为大家带来了生动的台湾小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与教学变革方案实例。除了台湾和新北区的案例,还带来了台湾知名学校的课程安排、教师教学具体实施等相关策略。不仅如此,此次会议的国际连线也成为了会议颇为吸引眼球的亮点。来自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文物馆学校、英国布鲁克塞德学院学校、加拿大温莎女王学校、美国科罗拉多国际学校、马耳他德拉萨尔学校、匈牙利森特什地区迪克·弗伦茨阿尔塔兰乐思学校,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则分别从核心素养的理解、进程、国际化等方面,分享了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思考与成果,令人耳目一新。 相比上半场的“名校分享”的智慧传递,下半场开放式“沙龙研讨”则更显“激情澎湃”,彰显出教育同仁的独到见识,激辩出教育同仁对核心素养的智慧碰撞。各位嘉宾围绕史家小学和巴蜀小学两所学校的教育实践案例,热议核心素养的落地策略与路径。(图为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先生主持沙龙并发言)未来还很长,教师仍然是寻找核心素养力量的重中之重,让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一个层位,走向一个新的境界,这核心素养落地力量的关键之关键。峰会是一个节点,关键点,每次峰会都有一个主题,每个主题都是一个节点,一个个节点连成教育隧道,连成了通向未来的教育之旅。(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持续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哦)微信编辑 | 杭金亮文章精选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人民教育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11月19日 0:50
人民教育 最新文章从“喊出来”到“干出来”| “核心素养”落地校园主题峰会圆满落幕
我的图书馆
从“喊出来”到“干出来”| “核心素养”落地校园主题峰会圆满落幕
主题模块三/ 核心素养下的学校空间设计 /主持人 / 蓝继红 &四川成都草堂小学校长昨天我们研究了一天的核心素养的落地,其实我自己最深刻的感受是,核心素养跟我们每一个校长和老师都有关,尽管关于它,还尚存很多争议,但是毕竟已经从无到有了。迭代当中它终于来了,这是一件值得我们大家高兴的事情。这次会议,实质是让核心素养行走起来,在我们的思想里、行动中它行走起来,行走在空间重建、课程重构、教学创新和评价改革中。我非常欣赏新校长杂志任培江老师说的一句话:超越争议去落地,相濡以沫来行动。我想,今天的讲座就将是这样一场相濡以沫的课堂改革、教学改革、学科教学的一次新的开始。母语教学:以教者之爱,激学者之情——信仰中文张丽钧&&河北唐山开滦一中校长素养这两个字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字是素,它是素日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给我们一个启迪:关于素养的养成,核心素养的落地,它注定是一项缓释的工程。所以我常说,对于一个语文老师而言,“经师”的成分占三成,“人师”的成分占七成。母语是一种尊严,母语是一种皈依。说到学段学科素养,我从语文和作家的角度,绘制了语文核心素养“树形图”,分为三个部分:根&输入端:听+读干&加工端:思+悟果&输出端:说+写其中,“干”是最重要的部分,它包括认同力、敏锐力、审美力、批判力。而在以上四则中,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认同力,你要有对自己学科的信仰,摇撼不动。比如当你跟我提到“语文”两个字的时候,我就来电。嘉宾提问:您不断地说到美,汉字的美,中文的美,第一次听到一种美,叫做信仰中文。那对于审美这个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您能再细细阐述一下吗?张丽钧:非常感谢蓝校长贴心给我时间,让我再谈谈白居易的那句诗: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这两个句子带给人的审美快感超过了一沓教科书,但是老师们对于审美是不来电的,非常麻木的。一个真实的课例:老师问,这两句诗表达了白居易此刻怎样的心情?孩子们说了好多,有对生活的热爱呀,老师说不对,必须得要孩子找到一个词,叫愤世嫉俗。我们都得了政治病,好像现在不跟政治沾边,就不够深刻。但是我们在追求深度和高度的时候,丢了温度。现在有句话,文盲不见了,美盲却遍地都是。这才是真的可怕。怎么落地核心素养?一、自我笃信(信其美、捍其洁、亲其芳、味其旨、领其妙);二、引人仰属。▼直击核心素养的艺术学科教学陈雅丹&&重庆巴蜀小学音乐学科主管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要求下,音乐学科要怎么做呢?音乐是属于每一个人的,所以我们的团队想要为每一个孩子举办音乐会。设计律动音乐会的目有三个:第一,关注了学科的综合;第二,提升综合素养;第三,满足成长需求。我们最看重的就是,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音乐的精神陪伴。说到底,我们选择律动音乐会的研究作为切入点,就是希望唤醒孩子对艺术的追求和渴望,在充满美的实践活动中来感受音乐的滋养。在音乐这门独特的门类里,我们希望能够彰显孩子独特的个性,彰显他们创新的音乐表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达成。我们期望用音乐滋养生命,用音乐聆听世界,用音乐表达自己。嘉宾提问:音乐是很浪漫的,总是能激起人的想象,我想请教您,一个被音乐滋养的孩子,一个能在音乐里面看见世界,表达自己的孩子,TA是什么样子呢?您能描述一下吗?陈雅丹:我觉得音乐本身就是美的。很多人说学音乐的人很阳光,很乐观,我觉得拥有音乐滋养的孩子,TA的内心一定是充满阳光的。所以TA的性格外显是用开朗的心态、用美的眼睛去认识世界、发现世界、去表达真实的自己,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看似无关的有关——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英语学科教学 张婷婷&&人民小学英语学科主管我们说,会用任何语言流利交流的前提是必须能用这种语言来思考。做不到的,就永远无法正常交流,这是一个结论,也就是说,没有英语思维的话,永远也听不懂正常速度的英文,永远也听不了长句子。什么是英语思维?就是可以随时随地用最简洁的英语来纯正流利地表达你头脑里面的所思所想。可是回到我们的课堂上,要怎么来培养孩子的英语思维?我们学校有一门课程,叫做“light up English”,翻译为中文就是:英文点亮你的生活。在这门课程中,我们的孩子会学习到大量的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学习就会接触到大量的社会现象和文化背景。我们都知道,儿童时期是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我们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里面对文化意识的理解,其实只有两点:国际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嘉宾提问:在您的演讲中,除了英语思维,还反复提到英语文化,您觉得藏在这些英语背后的思维,这些技术背后的文化是什么?张婷婷:谢谢蓝校长,可能要今天来谈的话,有点难,但是就我自己的比较浅略的认识,我想谈一下文化意识的方面。其实我们在做英语核心素养的时候,我们英语老师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教研,也想了很多,就是说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不是就要独立于其他学科,跟其他学科没有关系。但基于文化意识这个方面,我自己的理解,除了以上我们说的各种各样的方式,我觉得还有非常重要的两点: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力,这与文化意识有非常大的关系。▼分数之内有什么——谈核心素养情景下的教学质量观邱华国&翔宇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我曾经做校长的时候,关于分数问题做了相关思考,现在接触考试评价以后,加了两个问题,变成了“五问分数”:1. 分数是什么?2. 分数如何?3. 分数是如何取得的?4. 分数之”外”还有什么?5. 分数之“内”还有什么?分数是什么?分数就是用来反应你学习的质量的。反映你学习质量的一个单位,就像今天你赚了100块钱,这100块钱反映了你今天的劳动价值,它是一个计量单位。那问题是,这个计量本身是不是科学的。所以,我现在更多地不是关注分数之外是什么,而是首先关注分数之内是什么。关于我们的教学质量,一定地把眼前的放一放,往上提一提。从课堂走向课程,再从课程上升到教育,从教育的高度来思考课程,从课程的角度去构建我们的课堂,再来思考我们的教法,这样你才有可能去培养素养。分数本无错,考试本无罪,关键是怎么考,怎么试。嘉宾提问:您真的从内心深处认为,分数可以描述一个人吗?邱华国:当然不能,它只能描述一部分。我感慨一下啊,蓝校长您可能有些饱汉不知饿汉饥,您这样优秀的学校里面,分数可能不是问题,因为校长的素养,老师的素养,学生的素养本身已经很高了,所以要搞点所谓的分数不是很难。我们特别是要用来比较的分数会比较难,就如同你这样美丽的女人不知道我丑男的苦。但是,您如果仔细分析的话,您为什么不愁?因为校长的素养高,老师的素养高,孩子的素养高,所以表面上您没有分数,恰恰您这个分数代表素质,因此您不愁。考试分数不会“过时”,核心素养别赶“时髦”。▼每堂课都关乎生命—课堂教学与核心素养 孙明霞&山东泰山学院附属中学老师我看到咱们这次的主题是核心素养落地,为什么是落地呢?因为核心素养这个词是从高层提出来的,专家教授提出来的,然后到一线老师那里呢,就要去理解核心素养是什么,然后如何落实在课堂教学当中。那么我想到的另一个说法,不知道是不是合适,是不是准确表达我内心的想法。我想核心素养它本来就在我们的课程当中,所以我不谈落地,我说它是从土里长起来的。已经存在于我们的日常行为当中,所以我们是如何让它生长、发芽。我这些年做得比较多的探索,包括今天分享的主题:生命课堂。它一定是生活的课堂,对话的课堂,生成的课堂,文化的课堂,生态的课堂。那么我的生命课堂和核心素养有什么关系。我个人认为,我们所有的课堂都应该是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爱上学习、学会学习、健全人格,从而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嘉宾提问:您三次在讲课的过程当中提到一个词——恐惧,我想你对这个词一定有深刻的理解,您才会一次又一次提到我们的课堂要免于恐惧,想听听您的感受。孙明霞:好的,我记得看过一篇我文章,埃及的金字塔不是由一群奴隶建造的,而是由一群智慧的人完成的。我们的孩子往往是带着恐惧进课堂,老师总是没笑容,严要求,所以孩子总是高度紧张,所以课堂上他就放不开手脚。真正好的课堂应该是没有恐惧的课堂,让学生感到温暖、安全,他没有恐惧就会爱上学习,爱上知识,这样走向社会的时候,他才会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每堂课都关乎生命,每堂课都关乎未来。▼未来教师成长秘笈李蓓&四川成都实验小学校长我归纳了五点教师成长的秘笈:一、制造幸福密码: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幸福的所在二、有一所自己的学校:教师发展学校三、有指向未来为全员订制的“全科课程”四、种子领衔,引领专业风尚五、教师本身就是课程那么,我们核心素养落地怎么落?我想,肯定是要领衔在专业,在课堂和教学这个模块以及教学研发上面,让一部分老师先动起来。我们一部分老师就对四个模块的课程、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既是和课堂的深度融合,跨学科教学的整合,也是无边界课堂的探索以及项目式的试水。另一部分老师,则是做“创社团”领跑课程的研发,我们的第一个创新课程,就是“小岛课程”。一名“老”教师的美丽蜕变罗东来&四川成都实验小学老师当跨界、融合走入我的课堂的时候,我也曾经感到迷茫,也心怀忐忑过。自己的教学思想在变和不变之间徘徊,所幸,在我们学校,把这种思考和开拓的空间留给了我,同时呢,也激发出我对学科再造的热情。我开始思考,考试尝试,也开始迈步。在前行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当我打开我的课程的时候,当我链接到其他学科的时候,我的课堂和我的孩子们都正悄悄地发生着改变。和大家分享一下“熊猫的文创之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把美术的国画和我们成都的人文地理相结合,然后让学生创造出熊猫的漫画作品;第二个环节是把学生的作业变产品;第三个环节,把文创产品和利益相结合;第四个环节,让孩子产品与公益活动相结合。野草的自由 &白雪白雪 四川成都实验小学老师在我们学校里面,有一群野草老师,什么是野草老师呢,就是那一群自由成长的老师吧。三年前,我接手了一个一年级的新班,他们叫做“奔跑的蜗牛”。那个时候,我们的校长对所有的班主任说,你有一个班,自由去干吧。我把这句话理解为,拥有了一个班,就是拥有了一个独立的王国。直到现在,校长说,自由去干吧,我觉得这句话就给了我们一线的老师力量不断地去拓展自己,尽力去争取老师最大的课程自主权。这样的话,老师在校园里,他会被尊重,也会被支持。主题模块四/ 重启核心素养情境中的评价 /主持人 / 钱志龙 独立教育者如果还没吃到火锅,却想提前品味重庆独特的“麻辣味道”的话,听李大圣院长谈教育会是一场极其接近这种味道的体验。▼教与评: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综述李大圣 重庆江北教师进修院院长我们的教育目前仍存在四个值得反思的问题:一、事倍功半,成效不好,学生苦,老师累。二、学习是单一的知识取向学习。三、孩子学习过度,学得太多太无用。四、分科主义未能突出“顶灯效应”。这些问题正好指向了核心素养的努力方向:明晰育人目标、完善课程体系、转变教学方式、构建评价标准。在此,可以大胆作出判断,核心素养一定会重构未来的教育图景;整合将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词汇;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整合的重要线索;情景化的设计将成为课程设计的主要方式;自主学习将成为课程实施关注的焦点;表现性评价将会得到进一步重视;教师的全专业属性将得到进一步凸显;带领学生实现全人发展的唯一办法是教育系统人自身的全人发展。最大的教育力量永远是两个:第一,无条件的爱;第二,身体力行,做给孩子们看。▼面向未来的课程:学校课程设计与学习力提升段晶鑫&蒲公英教育智库课程中心总监在调研学校、参与学校文化理念设计时,通常我们问老师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您希望咱们学校的孩子毕业后拥有什么样的特质?大多数老师都会把答案聚焦于这样几个特质:自信心、责任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批判性思维、时间管理能力……这种期待刚好也从侧面反映出目前的缺乏。布鲁姆在几年前修订了新的教育目标分类的标准:创新、评定、分析、应用、理解、记忆。而我们国内的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关注更多的是记忆和理解。核心素养的发布,必然会对学习方式带去影响,我们希望通过回应核心素养,减少国内教育现象中记忆和理解的比重,增大应用和分析的比重。现场嘉宾分享 段清华 厦门英才学校老师当一位评价者怀揣着不同的目标导向,手拿着不同的评价工具,同样的一个鸡蛋可能会被贴上不同的标签,而不同的标签可能会为它们带来不同的价值,甚至改变其命运。鸡蛋个大个小本来是自然的养育,如果没有人类极力去打破蛋壳,鸡蛋一定会由内而外地完整生长。刘岚 西安新知小学校长从学习中心的内在本质来说,它应该走向个性化;从外在形式来说,它应该走向丰富化;从时间来说,它应该走向弹性化;从内容来讲,它应该走向定制化;从中西方式来讲,更应该走向混合化;从费用上来讲,它应该走向双轨化;从评价来说,它应该走向过程化;从机构来说,它应该走向开放化;从目标来说,它应该走向幸福化;从教师来说,它应该走向多元发展化。胡本炎 杭州市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书记我们是《新校长》的铁粉,每周五的班子会议中有个版块,叫“幸福智库”,主要就是学习《新校长》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晏祥兰 重庆48中校长李大圣院长提到的第五次全国教师会议,让我想起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教育不是靠方法,关键还要靠老师”。邱华 川师大附属实验学校校长核心素养落地校园,我们就要考虑,学校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一个场呢?我觉得,那就是关注师生生命成长,支持师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文化场。核心素养从“喊出来”到“干出来”有多远李斌 蒲公英教育智库总裁这个题目其实是自己学习生活成长很多年以来的一个心结:知识分子、社会理想、教育理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那么多的美好教育观念,我们渐渐都知道了,但是怎么去呢?所以2013年蒲公英教育智库创立的时候,我们致力于研究的就是“怎么去”,也就是干出来。这样一个事情,也就是能够目标清晰地把事情一步步干出来,这样一种群体的诞生,尤其是校长老师群体的批量出现,关乎中国的国运,因为这个国度过去并不盛产这个群体,只盛产自己喊出来,要别人干出来,别人干不出来,轻则喝倒彩重则把你打倒的群体。今天的分享,是自己的阅读心得,成长所得,观察偶得,然后做了简单的梳理,期望能为会议增添一个不一样的研讨视角,期望各位专家校长老师批评指正。所有的行动都需要一个牛鼻子。我的理解是,提升学习力,是核心素养落地的最佳入口,是一个牛鼻子。所以说,拥有学习力,才是核心素养在生命中落地生根的第一动力,也是这个时代对人才终极竞争力的基础要求。倒推20年,一个人是靠知识的数量形成认知优势——因为市场经济,我们知道得越多,获得的收益就越大;倒推10年,一个人是靠知识获取的速度建构认知优势——因为互联网,我们知道的知识,需要不停地迭代,才能够跟上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倒推3年,人们开始需要通过知识的深度构建认知优势——因为移动互联网,我们获取信息变得如此容易,以致于知道已经不重要,从知道、到选择、到行动力、到创造力的整个过程,才变得越来越重要。从知道、到选择、到行动、到创造,这才是对一个人的学习力提出了真正的挑战。未来5年,厘清知识边界与不断认知迭代,学会价值判断与自我潜力激发,以及审美、想象、体验、创造、合作等素养成为人生幸福的关键能力——物联网+人工智能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个世界未来最核心的主题,一定是“学习、学习、终生学习”。为什么我们的学习力不高?学习力不高不能和学习成绩不好划等号,尽管最终它们是殊途同归的。1. 专业或学科限制:真正的学习,一定是去学习解决某一类问题相关的所有核心能力。所以我们需要跨界学习力,需要跨学科学习的设计。2. 知识不能内化为能力,导致低水平勤奋。3. 标准答案导致习惯性防卫,缺乏绿灯思维。4. 缺乏面向现实应用和解决问题的结果展开的反思。为什么学习力不高?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不能破除自己和习惯的藩篱,这是人性的弱点,需要自我的觉察与理性的干预。从六个方面,提升我们的学习力学好概念任何知识的碎片都可以在概念上有序归纳;所以高质量的学习要以概念作为基础框架。学会缝合外在的知识从眼前飘过,任何学习都要“拿针缝一缝”。怎么缝?笔记摘录、延伸思考与创生表达、蒲公英大学学习法……让知识的学习,从记忆的终点,走向创造的起点。聚焦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世界只有两种人:一种人(知识散黄或者散黄知识都缺乏的人)的思维方式是“立场、感受、意见”,第二种人的思维是“目标、方法、行动”。我们要从第一种人,切换到第二种人。怎么切换?&围绕一个应用的目标,展开学习。从浅层到深度,使能力草变成能力树。跨境融合这场学习的关键技能:融合术。把学习、工作、生活、健康这些我们必须要完成重视的事情,融合起来。走近牛人向各种各样的牛人学习:拼命和他们长时段相处,以减轻知识的总体负担,因为知识在他的头脑里是以最好的搭配方式,在不断迭代。今天及今后,老师要成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而设计,是一个以现实需求、效果、功能为准绳的系统性创意改进实践活动。所以我认为,教育人作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最高的境界是:让全世界成为你的学习资源。这就是我所倡导的学校教育T型人才观什么叫T型人才观?T的一横是你学习的宽度。一竖,就是你学习的深度。一个人的学习要有深度,并不一定要只专注地扎在一个理论体系、专业领域里面。其实你还可以有另一种方式,就把T的上面这一横加重。当你上面这一横足够重的时候,围绕一个目标,它自然而然就往下扎得很深。我想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够从容面对越来越多海阔天空的学生。作为学校文化与战略发展专业人士,以及一个智库的负责人,主要工作也是设计——那么我也是这样在学习。我展开这样一种学习的经验是:只有在某一个领域“聚焦和沉浸”,才能让所有碎片化学习有一个深深扎根的着力点;同时也只有具备高阶的思维能力,站在更高的维度审视一切学习内容,才能不被学习资源带进混乱与迷雾中。还有一点:学习不在远方,学习就在身边,在社区、在学校、在家庭、在触手可及的一切,只要你善于设计自己的学习,你就能“把分身乏术的中年时间危机,变成游刃有余的学习型人生”一切相遇,都为了更好地学习一切学习,都为了更好地相遇/ 花絮 /核心素养落地校园峰会项目团队
[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核心素养的六大内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